手术室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合集下载

手术室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手术室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手术室医院感染监测制度手术室医院感染监测制度1.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手术室医院感染监测的准确性及时效性,保障医院患者的安全,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手术室内的所有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技术人员以及与手术室相关的其他职能部门。

3.术前准备3.1 确认手术室的清洁状态,确保手术室内的器械设备、工作台等符合规范要求。

3.2 准备好医生和护士的个人防护用具,包括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3.3 检查手术室内温湿度、空气流通情况,确保手术室内环境符合卫生要求。

3.4 检查手术室内的消毒设备和消毒药剂,确保其有效性和合规性。

4.术中感染监测4.1 医生和护士在手术过程中需严格按照感染控制规范操作。

4.2 定期监测手术室内的空气质量和细菌培养情况,确保手术室内的环境清洁和无细菌污染。

4.3 定期监测手术室内医疗器械和设备的消毒情况,确保其有效性和合规性。

4.4 定期对手术室内的手术护理记录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风险因素。

4.5 要求医生和护士在手术后及时记录和报告手术室内的感染事件和疑似感染事件。

5.术后监测和报告5.1 手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和监测,记录手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及感染类型。

5.2 医院应定期对手术室内的感染事件进行汇总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5.3 医院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手术室内感染事件,确保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感染的传播和扩散。

6.法律名词及注释6.1 医院感染:指在医院内接受诊疗过程中,患者由于医护操作不当、环境不洁净等原因而造成的细菌感染。

6.2 感染控制规范:指医院内针对感染控制进行的一系列预防、检测和治疗的规范和措施。

6.3 手术室:指医院内进行手术操作的特定区域,配备有必要的设备和设施,用于安全和有效地进行手术。

附件:附件1:手术室医院感染监测记录表附件2:手术室内消毒设备和药剂清单。

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1.医院成立感染委员会,在科室负责人的领导下,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病例。

2.后勤科负责医院的污水处理。

3.后勤科负责组织医院垃圾的收集和处理,医用垃圾用黄色袋生活垃圾用黑色塑料袋分包装。

4.药剂科购入的消毒器械,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卫生用品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加强索证管理。

5.供应室负责对购入的一次性输液器针头注射器进行灭菌效果监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6.手术室固定人员负责每月对各手术间的消毒效果监测及术后切口感染率的监测。

7.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灭菌与隔离制度。

一次性用品用后科室进行毁形初消后交供应室按要求统一处理。

感控科护理部负责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8.感染管理科定期对重点科室;手术室人流室口腔科的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并及时反馈监测结果。

9.各科使用的器械消毒液由药剂科统一配制,使用中的消毒液,应保持有效浓度。

10.各临床科室的治疗室换药室每月做一次空气培养每天进行紫外线消毒次并有登记记录。

每半年对紫外线辐射的强度进行监测。

11.凡使用戊二醛的科室,每二周更换一次,每周监测一次。

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应当遵循科学、规范、预防、控制的原则,实行全员参与、全面管理、全程控制的制度。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成立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明确各方的职责和任务,建立和完善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手术室医院感染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风险,确保手术室感染控制工作的有效实施。

二、组织管理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成立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组织,由医疗机构负责人、感染管理科、手术室负责人、医务科、护理部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

第七条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组织负责制定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协调和监督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实施。

第八条手术室负责人应当履行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职责,确保手术室感染控制工作的有效实施。

第九条感染管理科负责手术室医院感染的监测、分析和评价,提供感染控制技术指导和支持。

第十条医务科、护理部等部门应当配合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共同做好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三、感染控制第十一条手术室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落实标准预防、个人防护措施。

第十二条手术室应当加强人员管理,手术人员应当严格执行手卫生管理制度,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第十三条手术室应当加强环境管理,保持手术室环境清洁、无菌,严格执行手术室空气质量管理措施。

第十四条手术室应当加强物品管理,对医疗器械、器具进行严格消毒和灭菌,确保其达到灭菌水平。

第十五条手术室应当加强感染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风险,定期进行感染漏报率的调查,杜绝漏报。

第十六条手术室应当加强感染预防,对手术室工作人员进行预防感染知识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感染防控能力。

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规范

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规范

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规范一、引言手术室是医院中最重要的部门之一,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在手术室中较高,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是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安全。

二、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各类医院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三、基本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采取综合措施,确保患者安全。

2. 科学管理,规范操作的原则: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应根据科学的管理和规范的操作,确保各项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3. 全员参与,分工协作的原则: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应是全员参与的,各部门应根据分工协作,共同完成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四、环境管理1. 手术室应按照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进行设计和建设,保证手术室的洁净度和空气质量。

2. 手术室应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保证手术室的卫生条件。

3. 手术室内的设备和物品应定期进行消毒和维护,保证设备和物品的卫生和安全。

五、人员管理1. 手术室工作人员应按照手术室工作规程进行操作,保证手术室的工作质量。

2. 手术室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意识和能力。

3. 手术室工作人员应遵守手术室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规范。

六、无菌技术操作管理1. 手术室工作人员应按照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保证手术的无菌性。

2. 手术室应定期进行无菌检查和监测,保证手术室的无菌状态。

3. 手术室应加强手术器械和物品的管理,保证手术器械和物品的无菌性。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1. 手术室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类型,合理选择预防性抗菌药物的种类和剂量。

2. 手术室应加强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

3. 手术室应定期进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监测和评估,调整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策略。

八、仪器设备管理1. 手术室应根据手术需求,合理配置和选用仪器设备,保证仪器设备的性能和安全。

门诊手术室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制度

门诊手术室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医疗机构感染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门诊手术室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管理1. 成立门诊手术室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实施、监督本制度,并对医院感染防控工作进行定期评估。

2. 科室主任负责门诊手术室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全面领导,分管主任负责具体实施。

三、防控措施1. 人员管理(1)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手术人员进入手术室前必须进行手卫生处理。

(2)手术人员、护士等进入手术室应穿戴干净整洁的工作服、帽、口罩、鞋等防护用品。

(3)严格执行访视制度,限制参观人员数量,参观者需穿戴隔离衣、鞋、帽等防护用品。

2. 环境与设施管理(1)保持手术室环境清洁、通风良好,定期进行空气消毒。

(2)手术室布局合理,划分为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明确区域标识,设置专用通道。

(3)手术室设备、器械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灭菌,确保无菌状态。

3. 手术操作管理(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手术人员、护士等必须按照规范进行操作。

(2)手术过程中,严格执行手术部位、器械、物品的消毒、灭菌。

(3)手术结束后,对手术器械、物品进行终末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4. 医院感染监测(1)定期对手术室环境、空气、器械、物品等进行监测,确保各项指标符合要求。

(2)对手术患者进行感染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3)对疑似医院感染病例进行及时报告、调查、处理。

四、教育培训1. 定期对手术室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提高其防控意识。

2. 加强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防控技能的培训,确保其熟练掌握相关操作。

3. 对新进手术室医务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使其熟悉医院感染防控制度及操作规范。

五、监督与考核1. 门诊手术室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小组定期对科室医院感染防控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 对手术室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防控知识考核,考核结果纳入绩效考核。

3. 对违反医院感染防控制度的行为,严肃追究相关责任。

手术室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手术室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和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 方法,对感染暴发事件进行深入调查 和分析。
结果
调查发现,该起感染暴发事件是由于 手术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防 护措施所致。
结论
应加强手术室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和防护措施,确 保患者安全。
06
总结与展望
总结手术室医院感染监测制度的重要性和挑战
手术室医疗废物处理情况 患者手术部位皮肤消毒效果
手术器械、器具的消毒灭菌效果 手术人员的操作规范及防护措施
监测方法与频率
01
02
03
04
05
手术室空气质 量
采用空气采样器采集空气 样本,检测细菌总数、霉 菌、沉降菌等指标,每周 至少监测一次。
手术器械、器 具的消毒灭…
采用细菌培养法或化学指 示剂法监测高压蒸汽灭菌 效果,每批次消毒后监测 一次。
探讨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
01
完善监测技术和方法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医学技术的进步,未来手术室医院感染监测制度将不
断完善监测技术和方法,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02 03
加强数据的应用和分析
未来手术室医院感染监测制度将更加注重数据的应用和分析,通过数据 挖掘和分析,发现感染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 更加科学的依据。
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
未来手术室医院感染监测制度将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包括医生、护士 、微生物学家、流行病学家等多个学科的专家共同参与,共同推进手术 室医院感染监测制度的发展。
对相关从业人员提出建议和期望
提高专业素质
相关从业人员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包括掌握监测技术 和方法、了解感染控制的最新进展等。
结果

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制度模版

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制度模版

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制度模版一、概述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制定本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制度。

该制度旨在规范医院感染监测的工作流程和管理要求,确保感染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二、监测工作组成和职责1.感染科设立感染监测工作组,由感染科主任担任组长,成员包括感染科医生、感染科护士以及院感科室负责人等。

2.感染监测工作组负责制定医院感染监测相关的工作计划和流程,收集、分析和报告医院感染数据,提出相关防控措施和改进建议。

3.感染监测工作组成员需要参加相关的培训,提高其监测能力和专业水平。

4.感染监测工作组需和医务处、护理部以及其他科室紧密合作,共同推进感染监测工作。

三、感染监测流程1.住院患者感染监测流程:(1)对每位住院患者进行感染风险评估。

(2)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是否进行感染监测。

(3)根据感染监测流程进行标本采集,包括血液标本、尿液标本、呼吸道标本等。

(4)将标本送往医院微生物实验室进行分析。

(5)根据实验室结果,监测组进行数据分析,评估患者感染情况。

(6)定期汇报监测结果,提出感染控制和改进措施。

2.手术室感染监测流程:(1)手术室进行清洁消毒与准备。

(2)术前患者感染风险评估。

(3)定期对手术室进行感染监测,包括手术器械、手术台等的清洁度监测。

(4)对手术室内患者暴露的恶劣事件进行监测和报告。

(5)定期汇报监测结果,提出感染控制和改进措施。

四、感染监测数据统计和分析1.将感染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包括感染发生率、感染类型、病原体分布等。

2.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定期进行感染监测报告,提出感染预防和控制的改进建议。

3.将感染监测数据和结果进行归档和保存,确保数据的可追溯性和机密性。

五、感染监测结果报告1.定期向医务处、护理部等相关部门报告感染监测结果。

2.将感染监测结果与其他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3.对感染监测结果进行解读和说明,以便于上级部门和相关人员的理解。

医院手术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手术感染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加强医院手术感染的管理,预防和控制手术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目标1. 严格执行手术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降低手术感染的发生率。

2. 建立健全手术感染监测、报告、分析和处理机制。

3. 提高医务人员手术感染预防与控制意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三、管理职责1. 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全院手术感染的管理、监督和指导。

2. 手术科室负责本科室手术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具体实施。

3. 医务人员负责遵守手术感染预防与控制各项规定,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四、手术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1. 术前准备(1)对手术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了解其感染风险。

(2)做好手术患者的术前准备,包括皮肤消毒、口腔护理等。

(3)对特殊感染患者,如肝炎、艾滋病等,需提前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2. 手术操作(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使用一次性无菌手术器械、敷料等。

(2)手术过程中,严格遵守手术操作规范,防止交叉感染。

(3)手术室环境保持清洁、整洁,定期进行消毒。

3. 术后处理(1)术后对手术切口进行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感染情况。

(2)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后抗感染治疗,预防感染发生。

(3)做好手术患者的术后护理,降低感染风险。

4. 医务人员手卫生(1)医务人员进入手术室前,必须进行手卫生,使用洗手液或手消毒剂。

(2)手术过程中,医务人员需定期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

(3)手术操作前后,医务人员应进行手卫生。

5. 医疗器械管理(1)严格执行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和灭菌操作规程。

(2)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时,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3)对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定期进行清洗、消毒和灭菌。

五、监测与报告1. 手术科室每月对手术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2. 医院感染管理科定期对手术感染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3. 发生手术感染事件时,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并做好调查、处理工作。

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预防和控制手术室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根据《医疗机构感染管理办法》和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应遵循科学、规范、全程、综合的原则,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策略。

第三条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应由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手术室、医务部门、护理部门等共同负责,协同推进。

二、组织管理第四条医院应设立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感染控制的领导工作。

感染管理委员会由院长、分管副院长、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医学专家组成。

第五条手术室应设立感染控制小组,由手术室主任、护士长、感染管理人员、医务部门和护理部门代表组成。

感染控制小组负责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六条手术室感染控制小组应制定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并进行定期评估和持续改进。

三、人员管理第七条手术室工作人员应接受感染预防与控制培训,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第八条手术室工作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应接受特殊感染预防与控制培训:(一)新进工作人员;(二)工作职责发生变化;(三)出现新的感染病原体或者感染控制策略发生变化;(四)其他需要接受特殊培训的情况。

第九条手术室工作人员在患有感染性疾病或者携带感染病原体时,应遵循相关规定,采取措施,避免传染。

四、环境管理第十条手术室应符合国家关于手术室建设标准和管理要求,保持干燥、洁净、通风良好。

第十一条手术室应定期进行卫生清洁,对空气、温度、湿度、物品表面等进行监测,确保符合规定要求。

第十二条手术室应设立专门的感染废物收集和处置区域,严格执行医疗废物处理规定。

五、无菌操作管理第十三条手术室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确保手术安全。

第十四条手术室工作人员应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穿戴消毒口罩、帽子、手术衣、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

第十五条手术室应配备流动水洗手设施,严格执行手卫生管理,确保工作人员手部清洁。

六、消毒灭菌管理第十六条手术室应使用经过消毒灭菌的器械、敷料和其他物品,确保其无菌状态。

院感防控与感染监测管理制度

院感防控与感染监测管理制度

院感防控与感染监测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的院感防控工作,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遏制和掌控感染病的传播,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院全部科室、病房、手术室、门诊及其他医疗相关部门和人员,适用于全部患者和医护人员。

第三条院感防控与感染监测工作是医务人员的紧要职责,每个科室和相关人员都应认真履行相关职责。

第四条院感防控与感染监测工作应遵守法律法规、相关规范和本院的规定,确保其科学性、规范性和实施可行性。

第二章院感防控第五条科室负责人应当建立健全科室的院感防控工作机构,确定专职院感防控人员,负责院感防控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第六条医务人员应依照相关规范和程序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如洗手液、口罩、手套等,并定期检查和更换。

第七条医疗设施、器械和仪器应依照操作规程进行消毒、清洗和维护,定期检查设施的功能和使用质量。

第八条病房和手术室等医疗场合应保持干净乾净,定期消毒清洁,确保空气、水质、床单、被褥等环境的卫生和乾净。

第九条医院应建立健全院感防控的教育培训制度,定期组织院感防控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医务人员的院感防控水平。

第十条医院应配备必需的院感防控设施和设备,如洗手间、消毒器、医疗废物处理设施等,并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的使用情况。

第十一条医院应建立医院感染病例的报告和监测制度,对发现的病例及时报告和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并做好感染病的监测和调查工作。

第十二条医院应建立健全患者感染的处理机制,对存在感染风险的患者加强监测和隔离措施,并对疑似感染病例进行相关的检测和诊断。

第十三条医院应建立健全院感防控工作的评估和监督制度,定期对院感防控工作进行自查和外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和惩罚。

第三章感染监测管理第十四条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发现发热、腹泻、呕吐、皮肤损伤等症状的患者,应快速报告科室负责人并采取隔离和掌控措施,确保患者和其他人员的安全。

第十五条医院应建立健全感染病例的报告和登记制度,对发现的感染病例及时报告卫生部门,并搭配卫生部门的调查和处理工作。

手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措施

手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措施

一、概述手术室是医院感染的高风险区域,为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降低手术感染率,提高手术质量,特制定本管理制度及措施。

二、管理制度1. 组织机构设立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手术室主任、护士长、麻醉科主任、兼职护士等组成,负责手术室感染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

2. 管理制度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手术室(室)管理规范(试行)》等法规,制定手术室感染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内容:(1)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制度;(2)无菌技术操作规程;(3)手卫生管理制度;(4)消毒、灭菌制度;(5)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6)医疗废物处理制度;(7)传染病及特殊感染手术的应急管理制度。

3. 培训与考核(1)对手术室工作人员进行医院感染控制及清洁、消毒、灭菌等知识的培训,强化控感意识;(2)每月组织一次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并考试,合格率≥90%;(3)定期对手术室工作人员进行手卫生、无菌技术操作等方面的考核。

三、具体措施1. 手术室环境管理(1)手术室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洁污分开,环境清洁;(2)定期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确保手术室空气质量、温度、湿度等指标符合要求;(3)手术室定期进行清洁、消毒、灭菌,确保环境安全。

2. 手卫生管理(1)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包括洗手、手消毒、戴手套等;(2)工作人员进入手术室前,必须进行手卫生处理;(3)手术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3. 无菌技术操作(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包括手术器械、敷料、消毒液等;(2)手术器械必须经过严格清洗、消毒、灭菌后才能使用;(3)手术过程中,严格控制无菌物品的传递、使用,避免污染。

4. 消毒、灭菌(1)手术室使用的消毒剂、灭菌剂必须符合国家标准;(2)定期对手术室使用的消毒剂、灭菌剂进行质量检测;(3)手术室内的物品必须经过严格消毒、灭菌后才能使用。

5. 传染病及特殊感染手术管理(1)严格执行传染病及特殊感染手术的应急管理制度;(2)传染病及特殊感染手术需提前报告手术室护士长和医院感染管理科;(3)手术室准备专用手术间,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标准预防原则;(4)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隔离衣、防护膜、护目镜、口罩、防护鞋等。

手术室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手术室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手术室医院感染监测制度手术室医院感染监测制度1、目的与适用范围1.1 目的本手术室医院感染监测制度的目的旨在确保手术室内的医务人员和患者免受手术室感染的风险,并提供相应的感染监测和控制措施,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并发感染的发生率。

1.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手术室,并涵盖所有手术室相关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和清洁工作人员等。

2、定义与缩写词解释2.1 定义2.1.1 手术室感染:指手术室内医务人员或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或手术后期出现的感染现象。

2.1.2 医院感染监测:指对医院内感染病例进行监测、统计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病例,并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2.1.3 并发感染:在手术室内手术操作过程中或手术后期发生的与手术相关的感染,包括术中感染和术后感染。

2.1.4 医务人员:指在手术室内从事医疗工作的医生、护士和其他相关工作人员。

2.1.5 患者:指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

2.1.6 防控措施:指预防和控制手术室感染的各种措施,包括个人卫生、操作规范、环境清洁等。

2.2 缩写词解释2.2.1 H:医院获得性感染 (Hospital-Acquired Infection)2.2.2 CDC: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2.2.3 PPE:个人防护装备(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3、医院感染管理3.1 环境与设备管理3.1.1 手术室内外的环境应保持清洁整洁,并符合卫生部门的要求。

手术室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清洁消毒。

3.2 个人卫生管理3.2.1 医务人员应定期接受感染控制方面的培训,掌握正确的手卫生和穿着个人防护装备的方法。

3.2.2 下列人员应避免进入手术室:患有传染病、呼吸道感染症状的人员,包括发热、咳嗽、咳痰等;有皮肤感染、伤口、溃疡等的人员。

3.2.3 医务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确保身体状况良好,并随时报告任何健康问题。

医院感染监测报告制度(5篇)

医院感染监测报告制度(5篇)

医院感染监测报告制度1.临床医师发现所经管的病人出现医院感染时,须及时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登记表)”,并于两天内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或相应职能科室。

出院时应在病历首页“院内感染名称”栏上填写医院感染部位的诊断。

2.医院感染专职人员至少每____天一次下到病房和微生物室查阅、收集、核实感染病例。

确系医院感染后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

3.医院感染专职人员每周到病案室查阅所有的出院病历,发现医院感染病例漏报应及时进行登记,并反馈给漏报科室。

4.各病区(科室)加强环境卫生学的自检工作,每月定期做好七项标本的监测(灭菌物品,消毒物品,使用中的消毒液、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空气、紫外线灯管)。

特殊科室加强特殊项目的监测(如:供应室对高压锅的监测、血透室对透析器、透析液的监测等)。

5.医院感染专职护士每月对重点病区(科室)(如。

供应室、血透室、手术室、产房、爱婴区、外科病区、监护病房、治疗室等)进行微生物学监测,非重点科室每季度监测一次。

6.为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应每月对本院住院病人的医院感染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及流行病学分析,内容包括全院的医院感染发病率、各病区(科室)的医院感染率,各部位的感染发生率,全院及各科室的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以及医院感染易感因素、医院感染病原体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等项目的统计、分析。

7.医院感染专职人员每月把统计分析出来的结果及时反馈给各科室,并及时上报给主管院长和有关部门如医务科、护理部等,并帮助不合格的科室查找原因,提出控制措施。

8.每月的医务例会上主管院长应在会上通报上个月全院医院感染的情况,并提出进一步的求。

9.一周内发现同一病区(科室),发生三例同种病原体引起的感染,病区应在____小时内及时上报给医院感染管理科或相应职能部门,并进一步做病原体的分型鉴定。

如确定为医院感染暴发流行,医院感染管理科或相应职能部门应在____小时内上报给医院管理委员会或小组,同时上报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

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一、总则第一条旨在规范手术室感染管理工作,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第二条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适用于手术室及相关科室的医护人员、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

第三条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应遵循科学、规范、严谨、务实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的相关规定。

二、组织管理第四条手术室应设立感染管理组织,负责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第五条手术室感染管理组织应制定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计划,定期组织培训和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对感染预防与控制的认知和技能。

第六条手术室应指定专人负责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负责日常监督、检查和指导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的落实。

三、环境管理第七条手术室应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进行设计和建设,确保手术室环境符合感染预防与控制要求。

第八条手术室应保持环境整洁,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确保空气质量、物体表面和设备的清洁度。

第九条手术室应合理划分功能区域,明确洁污分区,设置专用通道,避免交叉污染。

第十条手术室应配备完善的设施和设备,包括洗手设施、消毒剂、防护用品等,确保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的落实。

四、人员管理第十一条手术室医护人员应具备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知识和技能,定期参加培训和学习。

第十二条手术室医护人员进入手术室时,应按照要求穿戴防护用品,严格执行手卫生和无菌操作规程。

第十三条手术室应严格控制人员流动,减少参观人员,避免感染源的带入。

第十四条手术室医护人员如有感染性疾病,应暂时离岗,直至康复。

五、医疗废弃物管理第十五条手术室应严格执行医疗废弃物管理规定,规范收集、储存、运输和处置医疗废弃物。

第十六条手术室应设置专用容器收集废弃物,标识明确,定期进行清理和消毒。

六、消毒灭菌管理第十七条手术室应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进行消毒灭菌工作,确保医疗器械、物品和环境的消毒效果。

第十八条手术室应定期检查消毒灭菌设施和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性。

三甲医院院内感染质量控制和监测制度

三甲医院院内感染质量控制和监测制度

三甲医院院内感染质量控制和监测制度一、对象:各临床病区、门(急)诊、手术室、消毒供应室、内镜室、检验科及其他医技室和部门。

二、考核内容:l、消毒隔离质量控制:环境、物表消毒处理、器械浸泡消毒、灭菌器监测、无菌物品及无菌技术管理、医疗废物处理等。

2、细菌学监测:空气、无菌物品,物体表面、手、使用中的消毒液、透析液、透析用水、手术器械等。

三、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监控员,根据本科室情况,每季度对本科室的空气采样进行细菌学监测。

定期对本科室消毒隔离情况进行自查。

四、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1、每月对全院各科室进行消毒隔离质量控制抽查。

2、每季度对重点部门的物表、手卫生、使用中的消毒液进行细菌学监测,对全院临床科室和辅助科室的使用中的消毒液进行细菌学抽查监测。

四、所有监测结果均应记录,纳入医院医疗质量控制考核。

并作季度、年度统计分析及反馈。

五、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年对各科室医院感染监测员进行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

七、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1、医务人员手卫生正确率≥90%,其中手术室、新生儿科等重点科室手卫生正确率≥100%。

速干手消剂消耗量应达到科室床位数所要求的规定用量;2、VAP、CRBSI、SSI、CAVTI发生率低于同级医院平均水平;3、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1.5%;4、医院感染漏报率<20%;5、医院感染病例微生物送检率>60%;6、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60%;7、医院感染委员会会议每年2次;8、对全院工作人员培训每年1~6学时;9、新入院工作人员岗前培训大于3学时;10、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于术前0.5-2小时使用;11、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包装、转运、登记等应符合规范;12、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

注:重点科室包括:重症医学科、血液透析室、新生儿科、手术室、消毒供应室、口腔科、内镜室。

医院感染环境监测制度

医院感染环境监测制度

医院感染环境监测制度一、目的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环境的监测和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感染管理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院各类病房、门诊、手术室、急诊室、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室等所有医疗环境和相关部门。

三、监测内容1.空气质量监测:包括病房、手术室、ICU等高风险区域的空气质量监测,以及医院整体空气质量的监测。

2.物体表面监测:对医疗设备、器械、床栏、门把手、开关等物体表面进行监测。

3.手卫生监测:对医务人员、工勤人员的手卫生情况进行监测。

4.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对消毒灭菌物品、设备和环境的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

四、监测方法1.空气质量监测:采用空气采样器进行采样,对空气中的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进行检测。

2.物体表面监测:采用棉签、试管等工具,对物体表面进行涂抹采样,对样本进行微生物检测。

3.手卫生监测:采用棉签、试管等工具,对医务人员、工勤人员的手进行涂抹采样,对样本进行微生物检测。

4.消毒灭菌效果监测:采用生物指示物、化学指示物等方法,对消毒灭菌物品、设备和环境的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

五、监测频次1.空气质量监测:每月进行一次全面监测,对于高风险区域,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监测频次。

2.物体表面监测:每月进行一次全面监测,对于高风险区域,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监测频次。

3.手卫生监测:每月进行一次全面监测,对于高风险区域,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监测频次。

4.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监测,对于高风险区域,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监测频次。

六、结果处理1.对于监测不合格的区域或物品,应及时采取改进措施,如加强消毒、增加监测频次等。

2.对于连续多次监测不合格的区域或物品,应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根据情况进行处理。

3.对于监测合格的区域或物品,应继续加强管理,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

七、人员培训1.感染管理科负责对全院医务人员、工勤人员进行感染环境监测知识的培训。

手术室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手术室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手术室医院感染监测制度手术室应当通过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空气质量控制、环境清洁管理、医疗设备和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等措施,降低发生感染的危险。

应专人负责质量监测工作。

一、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质量的监测日常监测在检查包装时进行目测或借助带光源放大镜检查。

清洗后的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应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

定期抽查每月应至少随机抽查3个~5个待灭菌包内全部物品的清洗质量,检查的内容同日常监测,并记录监测结果。

二、灭菌质量的监测1、通用要求⑴对灭菌质量采用物理监测法、化学监测法和生物监测法进行。

⑵物理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⑶包外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包内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使用。

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⑷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尽快召回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并应分析不合格的原因,改进后,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合格后方可使用。

2、压力蒸汽灭菌的监测⑴物理监测法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

温度波动范围在+3℃内,时间满足最低灭菌时间的要求,同时应记录所有临界点的时间、温度与压力值,结果应符合灭菌的要求。

⑵化学监测法①应进行包外、包内化学指示物监测。

具体要求为灭菌包包外应有化学指示物,高度危险性物品包内应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最难灭菌的部位。

如果透过包装材料可直接观察包内化学指示物的颜色变化,则不必放置包外化学指示物。

通过观察化学指示物颜色的变化,判定是否达到灭菌合格要求。

②采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灭菌时,应直接将一片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待灭菌物品旁边进行化学监测。

⑶、生物监测法①每周监测一次。

②采用新的包装材料和方法进行灭菌时应进行生物监测。

③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选择灭菌器常用的、有代表性的灭菌包制作生物测试包,置于灭菌器最难灭菌的部位,且灭菌器应处于满载状态。

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医院感染监测制度一、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一)采取前瞻性监测方法对全院住院患者开展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每天对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预警病例进行核实或排除,及时发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避免暴发流行。

临床主管医生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诊断医院感染病例,并通过电子信息报告系统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部。

(二)医院感染管理部每月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对医院感染发病率、感染部位、高危因素等进行统计分析,定期向分管院长、相关科室汇报和反馈。

(三)医院感染管理部每年组织进行一次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四)根据医院感染的重点和难点开展目标性监测。

包括多重耐药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手术部位感染等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医院感染监测。

二、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根据《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消毒卫生标准》等规范要求,定期对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

怀疑医院感染暴发时应及时采样,并进行目标微生物检测。

(一)空气消毒效果监测1.监测频度:(1)每季度对医院感染高风险部门如手术室、产房、导管室、层流洁净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母婴同室、烧伤病房的空气净化与消毒质量进行监测。

(2)洁净手术室或其他洁净场所,新建与改建验收时以及更换高效过滤器后应进行监测;合理安排,保证每个洁净房间能每年至少监测一次。

(二)结果判定:(1)洁净手术室和其他洁净场所;(2)非洁净手术室、非洁净骨髓移植病房、产房、导管室、新生儿室、器官移植病房、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15min·直径9cm平皿)(3)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应中心、血液透析室、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5min·直径9cm平皿)。

手术室院感管理制度(通用17篇)

手术室院感管理制度(通用17篇)

手术室院感管理制度手术室院感管理制度(通用17篇)在生活中,很多地方都会使用到制度,制度一经制定颁布,就对某一岗位上的或从事某一项工作的人员有约束作用,是他们行动的准则和依据。

那么拟定制度真的很难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手术室院感管理制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手术室院感管理制度篇1一、凡进入手术室人员,必须按规定更换手术室所备衣裤、口罩、帽子、鞋,连续进行两台手术时,在一次手术后如口罩已湿透应更换。

外出时应更换外出鞋。

手术完毕,衣裤、口罩、帽子、鞋须放到指定地点。

二、手术室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除参加手术及有关人员外,其他人一概不准入内。

患有上呼吸道感染者,面部、颈部、手部感染者不可进入手术室。

三、手术室内应保持肃静,不可大声谈笑,禁止吸烟。

四、先做无菌手术,后做污染手术,禁止同时在一室内实施无菌及污染两种手术。

五、施行手术先由住院医生提交手术通知单,应于前一天上午10时前提交手术室。

如需特殊器械应预先注明。

六、急诊手术有值班医师通知手术室,同时送手术通知单,以免发生错误。

如急诊手术与常规手术安排发生冲突时,优先安排急诊手术。

七、手术时间为手术开始时,经排定后,参加手术人员均应在预定时间前20~30分钟到手术室做好准备工作,因故必须更改,增加或停止手术,应预先与护士长或值班护士联系。

八、值班人员应坚守岗位,随时准备接受急诊手术,不得擅离。

九、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均应熟悉手术室内各种器械、设备的固定放置地点及使用方法,用后放回原处。

急救药品、器材必须随时做好准备,以便立即取用。

一般药品、器材必须随时检查,及时修整、补充。

十、室内一切器械物品未经负责人许可,不得擅自外借。

十一、手术完毕,用过的器械物品应及时做清洁或消毒处理,然后放回指定地点。

严重感染或特殊感染手术用过的一切器材,均应作特殊处理,手术间亦重新消毒后方可使用。

手术室院感管理制度篇21.在科主任领导下,护士长全面负责手术室管理。

2.工作人员管理:2.1手术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室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手术室应当通过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空气质量控制、环境清洁管理、医疗设备和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等措施,降低发生感染的危险。

应专人负责质量监测工作。

一、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质量的监测
日常监测
在检查包装时进行目测或借助带光源放大镜检查。

清洗后的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应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

定期抽查
每月应至少随机抽查3个~5个待灭菌包内全部物品的清洗质量,检查的内容同日常监测,并记录监测结果。

二、灭菌质量的监测
1、通用要求
⑴对灭菌质量采用物理监测法、化学监测法和生物监测法进行。

⑵物理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⑶包外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包内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使用。

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⑷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尽快召回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并应分析不合格的原因,改进后,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合格后方可使用。

2、压力蒸汽灭菌的监测
⑴物理监测法
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

温度波动范围在+3℃内,时间满足最低灭菌时间的要求,同时应记录所有临界点的时间、温度与压力值,结果应符合灭菌的要求。

⑵化学监测法
①应进行包外、包内化学指示物监测。

具体要求为灭菌包包外应有化学指示物,高度危险性物品包内应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最难灭菌的部位。

如果透过包装材料可直接观察包内化学指示物的颜色变化,则不必放置包外化学指示物。

通过观察化学指示物颜色的变化,判定是否达到灭菌合格要求。

②采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灭菌时,应直接将一片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待灭菌物品旁边进行化学监测。

⑶、生物监测法
①每周监测一次。

②采用新的包装材料和方法进行灭菌时应进行生物监测。

③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选择灭菌器常用的、有代表性的灭菌包制作生物测试包,置于灭菌器最难灭菌的部位,且灭菌器应处于满载状态。

生物测试包应侧放,体积大时可平放。

④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灭菌时,应直接将一支生物指示物,置于空载的灭菌器内,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取出,规定条件下培养,观察结果。

⑷灭菌器新安装、移位和大修后的监测:应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物理监测、化学监测通过后,生物监测应空载连续监测三次,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

对于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生物监测应满载连续监测三次,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

结果判定:阳性对照组培养阳性,阴性对照组培养阴性。

试验组培养阴性,判定为灭菌合格;试验组培养阳性,判定为灭菌不合格。

3、环氧乙烧灭菌的监测
⑴物理监测法
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

灭菌参数符合灭菌器的使用说明或操作手册的要求。

⑵化学监测法
每个灭菌物品包外应使用包外化学指示物,作为灭菌过程的标志,每包内最难灭菌位置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通过观察其颜色变化,判定其是否达到灭菌合格要求。

⑶生物监测法
①每灭菌批次进行生物监测。

②用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置于常规生物测试包内,对灭菌器的灭菌质量进行监测。

常规生物测试包放在灭菌器最难灭菌的部位(整个装载灭菌包的中心部位)。

灭菌周期完成后自含式生物指示物应遵循产品说明,观察培养结果。

同时设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

③结果判定:
阳性对照组培养阳性,阴性对照组培养阴性,判定为灭菌合格。

阳性对照组培养阳性,阴性对照组培养阴性,试验组培养阳性,则灭菌不合格;同时应进一步鉴定试验组阳性的细菌是否为指示菌或是污染所致。

三、空气净化效果的监测:
监测时间Ⅰ、Ⅱ级洁净手术室每月1次
Ⅲ、Ⅳ级洁净手术室每2个月1次
洁净区域根据洁净房间总数,合理安排每次监测的房间数量,保证每个洁净房间能每年至少监测一次。

监测要求
1.Ⅰ级手术室和洁净辅助用房检测前,系统运行15min,其他级别手术室运行40min。

对全室表面进行常规消毒后进行。

2.当送风口集中布置时,应对手术区和周边区分别检测;当送风口分散布置时,全室统一检测。

3.不论用何种方法检测细菌浓度,都必须有2次空白对照。

第1次对用于检测的培养皿或培养基做对比试验,每批一个对照皿。

第2次是对操作过程做对照试验,每室一个对照皿。

监测方法
1.采样点可布置在地面上或不高于地面0.8m的任意高度上。

2.采样点布置
3.用直径90mm培养皿在空气中暴露30min,盖好培养皿立即送检。

结果判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我国洁净手术室等级标准见下表。

四、物体表面的消毒效果监测
监测时间Ⅰ、Ⅱ级洁净手术室每月1次
Ⅲ、Ⅳ级洁净手术室每2个月1次
采样时间在消毒处理后。

采样方法用5cmx5cm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0.03mol/L 磷酸盐缓冲液(PBS)或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4个规格板面积,被采表面<100cm2,取100cm2。

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ml无菌检验用洗脱液的试管中送检。

门把手等小型物体则采用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表面采样。

采样物体表面有消毒剂残留时,采样液应含相应中和剂。

结果判定
洁净手术部、其他洁净场所,非洁净手术部(室)、非洁净骨髓移植病房、
产房、导管室、新生儿室、器官移植病房、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等;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5cfu/cm2。

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应室、血液透析中心(室)、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等,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10cfu/cm2。

五、医务人员手卫生效果的监测
监测时间每季度
采样时间在接触患者、进行诊疗活动前采样。

采样方法被检者五指并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浸湿的棉拭子在双手指曲面从指跟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涂擦过程中同时转动棉拭子;将棉拭子接触操作者的部分剪去,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及时送检。

结果判定
卫生手消毒,细菌菌落总数≤10cfu/cm2。

外科手消毒,细菌菌落总数≤5cfu/cm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