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海洋经济与海洋安全问题

合集下载

海洋安全存在的问题

海洋安全存在的问题

海洋安全存在的问题中国海洋安全存在三大问题海岛问题、海上划界问题、海洋资源开发问题,是当今中国海洋安全的三大海岛问题、海上划界问题、海洋资源开发问题问题。

而这三大问题相互联系,并相互制约,其中海岛问题是基础、海上划界问题是前提、海洋资源开发是目的。

从这三方面来看,中国海洋国土安全的形势不容乐观。

海岛问题是根本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一个海岛的主权归属可以决定这个岛周围以200 海里为半径的海域的主权和主权权益的归属。

一个很小的岛礁,从法理上讲,可以主张 43 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

因此,在海上划界中,海岛是最直接、最基本的划界基础,海岛是海洋上最重要的领土标志和主权归属象征。

也正因此,有些处于关键地理位置的岛屿往往引发争议,甚至在无人岛上发展“地盘”试图实现“先占” ,或甚至将礁石说成岛屿。

由于我国大量海岸线基点未最后确定,导致领海基线尚未确定, 所以无法准确地计算出内海和领海的面积,因之我国的海洋国土面积不好确定。

我国的海洋国土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在应归中国管辖的近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中, 有150 ——190万平方公里存在着同邻国的争议。

我国是一个沿海大国,但由于种种原因, 海洋国土却屡遭侵犯, 至今仍悬而未决。

目前,关于海洋国土划分的争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韩黄海划界问题在这一带,中韩之间存在约 18 万平方公里的争议海域。

2、中日钓鱼岛问题东海海域最主要的是与日本有关钓鱼岛主权及其涉及海域和大陆架的争议。

3、南沙群岛问题南海海域诸岛及其相关海域面临着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和文莱等国的侵占。

4、岛链封锁美国在亚太地区部署的两条岛链严重制约了我国海洋发展战略的实施。

中韩黄海苏岩礁、中日东海钓鱼岛、中国与东盟的南沙群岛主权之争,使我国岛礁和领海面临被瓜分的危机。

最近的东京都捐款购买钓鱼岛事件,韩国重判我渔民事件,以及近来持续一个多月的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

充分说明我国的海洋周边安全环境已经十分紧张。

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环境保护问题

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环境保护问题
并制定相应的支持政策。
可持续发展
规划应注重长远发展,以可持续 发展为目标,既要考虑当前经济 发展的需要,也要考虑未来世代
的发展权益。
加强海洋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
完善法律法规
制定和完善海洋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明确各级 政府和企业在海洋环境保护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严格执法
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海洋环境污染和生态破 坏行为,对违法企业和个人严惩不贷。
04
海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 发展路径
制定科学的海洋经济发展规划
统筹规划
制定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时,要全 面考虑海洋资源的多样性、海洋 环境的承载能力和社会发展的需 求,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之
间的平衡发展。
重点发展
在规划中应明确海洋经济发展的 重点领域,如海洋渔业、海洋交 通运输、海洋油气资源开发等,
鼓励公众参与
通过宣传教育、信息公开等方式,鼓励公众参与 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推广海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理念和技术
理念推广
加强海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理念推广,引导企 业和公众树立环保意识,将环保理念融入经济发展过程中 。
技术创新
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海洋环境保护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推 广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生态修复技术和资源利用技术。
政策法规需完善
现有的海洋经济发展政策法规还存在不完善之处,需要加强政策法规 的制定和执行力度,保障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加强跨学科合作
需要加强海洋科学、环境科学、经济学等跨学科的合作,共同开展研究,为海洋经济发展 和环境保护提供更加全面、科学的支持。
强化实践应用
需要加强研究成果的实践应用,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操作方案,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更加 具体、实用的指导。

军事理论课中,我国海洋国家安全面临的主要挑战有

军事理论课中,我国海洋国家安全面临的主要挑战有

军事理论课中,我国海洋国家安全面临的主要挑战有
就我国核心海洋利益而言,至少面临以下五个方面的安全挑战:
一是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实施,成为迟滞中国发展及危及亚太地区繁荣稳定的根源。

二是“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严重威胁中国领土完整及两岸和平与稳定。

三是以钓鱼岛和南沙群岛为主要标志的维护岛礁及海域主权的斗争异常艰苦激烈,干扰中国和平发展进程,威胁地区和平稳定。

四是与周边邻国(日本、菲律宾、越南等)之间的海上争议,影响了中国发展海洋经济的步伐。

五是海上恐怖袭击及海盗行动等跨界犯罪,威胁中国海上贸易通道安全。

我国海洋经济安全形势

我国海洋经济安全形势

自 19 9 2年 联合 国环 境 与 发 展 大会 通 过 《 l 2
世纪 议程 》 19 和 9 2年 《 合 国海 洋法 公 约》 效 联 生
以来 ,世 界各 海洋 国家都 在 根据 本 国 的具体 情 况, 重新制定 或调整海 洋发展 战略 、 策 , 政 在海洋
发 展 战 略 中 , 进 海 洋 经 济 可 持 续 发 展 成 为 其 重 促
2科 技 对 海 洋 产 业 的 支撑 和 引领 作 用 凸显 .
自2 0世 纪 9 0年代 以来 ,海洋 经 济发 展迅
速 ,海 洋 经 济 逐 步 成 为 国 民经 济 发 展 的新 增 长
点 。国家政府对海洋经济重视 程度不断增加 , 为
目前 ,世 界 主 要 沿 海 国 家海 洋 经 济发 展 对 高 新 技 术 高度 依 赖 ,海 洋 高新 技 术 大 大 提 高 了海 洋 资 源 开发 的深 度 和速 度 ,提 高 了海 洋 资 源 开发 利
国内有 关海洋 经济安全 的研究 较少 。 金森 杨
提 出 现 代 海 洋 安 全 中包 括 海 洋 经 济 安 全 【。于 谨 ”
海 洋 论 坛
.9 .
பைடு நூலகம்
要 内容 。 如美 国在其 20 年颁 布 的《 04 海洋政策 蓝
图 》 提 出加 强 对 海 洋 资 源 的 利 用 和 保 护 , 立 中 建
认 识 到 了 发 展 海 洋 科 技 、 护 海 洋 环 境 , 理 开 保 合


根 据 20 0 3年 5月 9日国务 院颁 布 的 《 国 全 海 洋经济发 展规划 纲要》对 海洋经 济 的定 义 , 海
洋 经 济 是 开 发 利 用 海 洋 的 各 类 海 洋 产 业 及 相 关

中国海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海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海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本世纪初以来,中国海洋经济快速发展,海洋产业生产总值占GDP的比重逐步上升,海洋产业体系也逐步完善,海洋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尽快如此,海洋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统筹规划、产业同构和重复建设问题突出、海洋产业科技水平较低、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仍制约着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为此,文章提出了包括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大力扶持战略性新兴海洋产业发展;制定完善的海洋发展规划,建立健全相关的政策法规;加大海洋产业科技创新的力度,重视人才培养;改革分散式的管理,构建统一综合的海洋管理体制;加强海洋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在内的对策建议,以期对推动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提升中国的海洋开发利用能力、促进中国成为海洋强国,有所助益。

标签:海洋经济;中国;海洋产业结构一、引言所谓海洋经济就是为开发海洋资源和依赖海洋空间而进行的生产活动,以及直接或间接为开发海洋资源及空间的相关服务性产业活动。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陆地空间和资源的开发利用压力日益增大,人们逐渐将关注的目光转向了占地球总面积70%的广阔海洋,蓝色海洋正越来越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领域。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也逐步认识到海洋开发和利用的重要性,中国海洋经济得以快速发展。

根据《2011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2003~2010年,中國海洋产业生产总值平均增速达到21.08%。

中国海洋产业占GDP的比重也从2006年的4%增加至2013年的9.5%,海洋经济已经成为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尽管如此,中国海洋经济发展却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诸如海洋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统筹规划、产业同构和重复建设问题突出、海洋产业科技水平较低、环境污染严重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制约了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国成为海洋大国战略步伐的推进。

为此,了解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现状,剖析其中的问题,并有针对性提出解决措施,对于大力推动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不断提升中国的海洋开发利用能力,促进中国成为海洋强国,均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海洋安全问题及战略

中国海洋安全问题及战略

中国海洋安全问题及战略中国是个陆地大国,又是个海洋大国。

从拥有海洋资源的绝对数量来看,我国海岸线长度为1.8万公里,居世界第四位;大陆架面积位居世界第五,200海里专属经济区面积为世界第十。

依照《联合国海洋公约》200多海里专属经济区制度和大陆架制度,中国拥有约300万平方公里海域。

海洋是国家未来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资源宝库,大量食物、矿物、能源都取之于海。

海上运输是对外贸易的主渠道,而外贸是支持我们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同时海洋也是我国发挥大国作用的重要平台。

海洋安全战略研究的任务主要在于为维护国家海洋安全,捍卫国家海洋权益,保障国家的海洋生存空间提供战略思路。

由于中国在海洋安全方面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主要来源于中国海洋空间所处的亚洲太平洋地区,因此中国海洋安全战略应主要着眼于处理好中美、中日、中国与南海周边东盟国家的关系。

在总体的战略层面,首先需要从战略高度认识冷战后中国海洋安全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其次需要把中国的海洋安全战略纳入国家的大战略之中,并与国家大战略相适应、相配合。

具体而言,妥善处理中美关系中的海权问题是中国海洋安全战略的重中之重;妥善处理与日本的领海纠纷,维护中国海洋权益是当前中国海洋安全战略的当务之急;从战略全局出发,妥善处理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海洋权益争端是中国海洋安全战略的重要课题。

当今国际海洋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突出表现为世界各主要海洋国家纷纷加强和调整海洋政策;《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的正面效应与负面效应同时显现;以海权角逐为核心的海洋地缘战略争夺不断加剧;海洋领域的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影响日益凸显。

在此背景下,中国的海洋安全面临着日趋严峻的挑战。

因此,中国应该制定明确的海洋安全战略。

多少海洋国土处于争议中,我国的海洋国土由黄海、渤海、东海和南海组成,除渤海属于内水不存在争议外,其他3个海区都需要按1982年制定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邻国合理划分。

在东海,我国固有领土钓鱼列岛被日本非法占领;东海大陆架是我国陆地的自然延伸,因此,面积77万平方公里的海区中应归我管辖的为54万平方公里,但是日本却提出中日两国是共架国,要求按中间线划分海域。

当前我国海洋安全形势

当前我国海洋安全形势

等途径寻求和平解决。
其他海域争端
03
在黄海、东海等海域也存在一些争议问题,需要与相关国家加
强沟通和协商。
海上通道安全保障问题探讨
重要海上通道安全
保障我国海上能源、贸易等重要通道的安全畅通,对于国家经济 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海上恐怖主义与海盗活动
加强国际合作,打击海上恐怖主义和海盗活动,维护海上安全秩序 。
跨国合作与地区稳定性评估
跨国海洋合作
加强与其他国家在海洋领 域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 性海洋问题。
地区海洋安全机制
建立健全地区海洋安全合 作机制,提高地区海洋安 全治理水平。
海洋法与国际规则
遵守国际海洋法和相关规 则,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 国际海洋秩序。
03
国内外因素对我国海洋安 全影响
国际法规变化及应对策略
经济发展与海洋资源依赖
海洋资源利用
海洋资源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包括海洋渔业、海洋油气、海洋矿 产、海水利用等。
海洋经济贡献
海洋经济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断增大,海洋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 支柱产业之一。
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海洋生态环境是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对于维护海 洋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积极开展海洋领域的民间交流活 动,推动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
04
应对策略与建议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提高执法能力
建立健全海洋法律法规体系
制定和完善涉海法律法规,明确各方职责和权利,为海洋治理提 供有力法律保障。
加强海洋执法队伍建设
提高海洋执法队伍素质和能力,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类涉海 违法行为。
海洋安全范围

国家海洋战略与经济安全

国家海洋战略与经济安全

国家海洋战略与经济安全海洋是中国的天然禀赋,拥有广袤的海域和丰富的海洋资源。

随着全球海洋经济的发展,中国海洋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因此,中国的海洋战略和经济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一、中国海洋战略中国海洋战略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现代海军建立现代海军是中国实现海洋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

中国海军近年来大力发展,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海军之一。

中国海军的发展使中国拥有了更强大的力量,也为中国保障海洋安全、维护主权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 推进南海岛礁建设南海是中国的重要战略地区之一。

推进南海岛礁建设,是中国维护南海主权和海洋权益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中国在南海岛礁上加强了军事部署,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海洋调查、资源开发等活动,拓展了中国的海洋领土和海洋资源。

3. 强化海洋战略防御强化海洋战略防御,是中国实现海洋安全的关键一步。

中国不断加强海洋侦察、监视和反潜能力,积极开展海上演习和联合作战,提高了国家海洋战略的实力和应对能力。

二、中国海洋经济安全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对国家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同时,海洋经济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风险,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障中国海洋经济的安全。

1. 维护南海和东海主权维护南海和东海主权是保障中国海洋经济安全的基础。

中国必须坚决捍卫自己的海洋领土和海洋权益,避免外部势力干扰和侵犯。

2. 加强海洋资源管理海洋资源是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加强海洋资源管理,保证海洋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既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生态环保的需要。

3. 建立海洋监测和警戒体系建立海洋监测和警戒体系,是保障中国海洋经济安全的重要手段。

建立海洋环境监测、海域管制、渔业监管等一系列海洋管理体系,可以对海洋经济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

4. 推进海洋法制建设推进海洋法制建设,是维护海洋经济安全的重要保障。

加强对海洋法规的研究和制定,推动海洋法治化,为中国海洋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海洋经济发展现状、挑战及趋势

海洋经济发展现状、挑战及趋势

海洋经济发展现状、挑战及趋势赵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积极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协同推进海洋生态保护、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权益维护,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海洋经济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在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平稳、政治社会环境持续优化、海洋资源蕴藏丰富、海洋科创环境持续向好的大背景下,海洋经济增长势头强劲,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未来,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海洋科技创新为主要着力点,推动我国海洋产业朝着高端化、绿色化、集群化与智能化方向发展,全面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现状21世纪以来,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呈现出产业规模逐步扩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态势,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地缘政治局势紧张等因素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挑战,面对这种局面,海洋经济表现出较强韧性,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海洋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发展质量多维度提升。

这得益于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的优异成果。

《2021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我国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9万亿元,高于国民经济增速0.3个百分点。

从宏观上看,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0%,占沿海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5.0%。

2021年,我国持续推进海洋渔业转型升级,加快深远海养殖业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海洋石油及天然气的产量呈现平稳增长态势。

此外,海洋电力业也有显著的发展,特别是我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已跃居世界第一;海水利用业及海水淡化工程蓬勃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也呈现出加速发展势头。

政策利好持续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加速迸发。

《“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走依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海水淡化利用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十四五”全国渔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陆续发布,并在11个沿海省(市、自治区)和部分沿海城市贯彻落实,海洋经济发展迈进新时期。

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环境保护

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环境保护

海洋污染治理的成功案例
总结词
以渤海湾为例,介绍海洋污染治理的成功案例。
详细描述
渤海湾是中国北方的重要海域,曾经遭受严重污染。近年来,通过实施多项治理 措施,如加强污染源控制、开展生态修复、提高环境监管能力等,渤海湾的生态 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成为海洋污染治理的成功案例。
海洋资源开发的环保技术创新实践
总结词
以南海油气资源开发为例,探讨海洋资源开发的环保技术创 新实践。
详细描述
南海油气资源丰富,在开发过程中,通过采用环保技术创新 实践,如使用环保钻井技术、开展油污处理和回收、加强海 洋生态监测等,实现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6
研究展望
未来海洋经济发展的趋势与挑战
趋势
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和资源消耗,海洋经济将逐渐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支柱。未来,海洋渔业、海洋运 输、海洋能源等产业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新技术如海洋工程、海洋资源勘探等也将逐步应用。
海洋环境问题给人类带来健康风险 、经济损失,保护海洋环境有助于 提高社会福祉。
海洋环境保护的国际法规与行动
01
国际法规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马塞尔计划等 国际法规为海洋环境保护提供了法律框架。
02
国际行动
G7、G20等国际组织积极推动海洋环境保护的国 际合作,各国也纷纷制定国家战略和行动计划。
海洋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01
02
03
强化法律法规
通过加强海洋环境保护的 法律法规,严格控制污染 物排放和人类活动对海洋 生态环境的影响。
推进科技创新
通过科技创新提高海洋资 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的 技术水平,促进海洋经济 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海洋经济安全形势

我国海洋经济安全形势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

未来海洋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海洋经济安全能否得到保障,直接关系到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甚至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地发展。

因此,准确科学界定海洋经济安全的内涵,并分析我国海洋经济安全状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海洋经济安全的内涵和特征根据2003年5月9日国务院颁布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对海洋经济的定义,海洋经济是开发利用海洋的各类海洋产业及相关经济活动的总和。

海洋经济发展也有安全问题。

海洋经济安全是指在开放条件下,海洋经济发展不受内部或外部威胁和侵害而保持稳定、均衡和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海洋经济安全是现代经济安全的组成部分,它与海洋安全的其他方面如海洋生态安全、海洋通道安全等密切相关。

国内有关海洋经济安全的研究较少。

杨金森提出现代海洋安全中包括海洋经济安全[1]。

于谨凯在产业安全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海洋产业安全的理论,包括海洋产业安全的影响因素、分类研究及其评价指标体系[2]。

二、世界主要海洋国家及我国周边国家海洋经济安全总体形势世界主要沿海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规范本国海洋经济的发展。

沿海国家在制定本国的海洋经济发展战略中,都认识到了发展海洋科技、保护海洋环境,合理开发和保护海洋资源对于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性。

促进海洋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正成为世界沿海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

1.沿海国家制定的海洋发展战略都重视海洋经济的发展,为海洋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自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21世纪议程》和199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以来,世界各海洋国家都在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重新制定或调整海洋发展战略、政策,在海洋发展战略中,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其重我国海洋经济安全形势刘明(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北京100860)摘要从海洋安全角度分析影响我国海洋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国际方面的问题。

非传统安全视角下中国海洋安全威胁及应对策略

非传统安全视角下中国海洋安全威胁及应对策略

非传统安全视角下中国海洋安全威胁及应对策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的海洋安全问题逐渐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传统的海洋安全视角主要关注军事领域的威胁和挑战,而非传统安全视角则强调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灾害防范等方面的安全威胁及其应对策略。

一、中国海洋安全面临的非传统安全威胁1. 海洋环境污染: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海岸线附近的海域经常受到工业排放、城市污水、船舶排放等污染物的侵害,导致海洋环境恶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渔业资源受到损害。

2. 海洋资源过度开发:中国临海省份众多,渔业资源丰富,但由于过度捕捞和非法捕捞,一些海洋资源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稀缺和减少。

3. 海洋灾害频发:台风、海啸、洪涝等自然灾害经常给中国海洋带来严重的破坏,成为中国海洋安全的一大威胁。

4. 海洋渔业纠纷:中国海域的渔业资源丰富,但在东海、南海等地区,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经常发生渔业纠纷,这些纠纷往往会导致海上冲突,对中国的海洋安全带来威胁。

5. 海洋走私和非法移民:中国的海域经常受到毒品走私、武器走私、非法移民等问题的困扰,这些活动不仅威胁中国的海洋安全,还可能导致社会治安的恶化。

二、应对策略1. 健全海洋管理体系:建立健全海洋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管理制度,加大海洋环境保护力度,严格控制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确保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加强海洋监测和预警:加强海洋气象、海洋地质、海洋生态等方面的监测力量,提高对海洋灾害的预警和监测能力,确保在海洋灾害来临时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损失。

3. 深化国际合作: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共同应对海洋环境污染、资源开发、灾害防范等方面的问题,推动建立海洋安全的国际规则和机制。

4. 开展海洋法治建设:加强海洋领土主权和专属经济区的法治建设,依法维护我国在海洋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上的合法权益。

5. 强化海洋执法和监管:加强海上执法力量建设,打击海洋非法活动,维护海上安全秩序。

浅析我国面临的海洋安全形势

浅析我国面临的海洋安全形势

浅析我国面临的海洋安全形势一、领土争端和海上安全问题目前,我国在南海和东海等地海域面临着领土争端和安全威胁。

南海争端已经持续了多年,有些国家在南海岛礁上修建军事设施,其间还包括有多国在南海岛屿上的海上运动,这些都导致南海的稳定和安全受到了影响。

另外,在东海,中国与日本之间也存在领土争端。

日本向钓鱼岛借口国有化,实施争夺行动,在钓鱼岛周围的海域派遣舰船和飞机,同时对中国进行航海和侦察活动,造成了安全威胁。

二、海上恐怖袭击和海盗活动由于海上交通量大,海域广阔,海运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使得海上恐怖袭击与海盗活动不断上升。

在某些地区,海盗经常发生,不但为商船带来损失,还妨碍了海上交通的畅通,严重影响了东南亚沿海国家的经济发展。

三、环境问题海上污染、渔业资源过度捕捞、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等环境问题都会对海洋的安全造成很大的影响。

我国长年累月的工业废品排放和海洋活动,导致海洋环境恶化。

如大量的塑料垃圾影响海洋生态和人类健康,造成全球变暖、海面升高等影响。

四、情报侵袭与网络攻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攻击和情报侵袭主要是针对一些重要的目标和敏感信息网络,这些网络控制了我国的经济、军事和文化等重要资料。

黑客攻击和病毒侵袭不仅是我们国家在海洋安全领域面临的一项极其危险的威胁,而且其威力还在不断增大。

总之,我国面临的海洋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我国海洋安全形势的长期稳定将取决于国际和本国的各方的共同努力。

我们需要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国家海洋权益、维护海洋权威、保障海洋发展安全,从而不断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发展水平。

发展海洋经济存在的困难问题和工作建议

发展海洋经济存在的困难问题和工作建议

发展海洋经济存在的困难问题和工作建议
发展海洋经济存在的困难问题有:
1.产业结构不均衡。

当前海洋经济发展过多依赖渔业、港口和航运等传统产业,新兴海洋产业的发展不够充分,海洋科技贡献率偏低,涉海金融保险、信息、环保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

2.区域发展不平衡。

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之间、海洋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发展不够协调。

3.资源环境退化。

近海海域可供开发利用和建设的资源越来越少,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层次较低,开发方式比较粗放,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呈现恶化趋势。

4.体制机制不畅。

海洋管理体制职责交叉重叠,海洋经济发展缺乏统一规划指导和综合协调,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海洋产业技术研发滞后。

工作建议有:
1.优化海洋产业结构。

加大对新兴海洋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促进海洋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2.加强区域统筹发展。

制定区域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促进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

3.提高资源环境保护意识。

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提高公众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

4.完善管理体制机制。

加强海洋管理体制机制建设,提高海洋管理和服务水平。

海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海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海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海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引言:随着全球资源的枯竭和主要国家陆地经济发展趋于饱和,海洋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渐受到重视。

然而,海洋经济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海洋法治的不完善等。

本文将分析海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海洋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1.1问题分析:海洋资源开发是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但过度开发会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目前,我国海洋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海洋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1.2建议:(1)加强环境监测与评估:建立海洋环境监测网络,加大海洋环境监测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

(2)优化资源开发布局:避免高度集中开发,减少生态破坏。

建立科学、合理的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实行全面开发和综合利用。

(3)推进海洋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生态补偿基金,对环境受损的地区进行资金补偿,激励企业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二、海洋安全问题2.1问题分析:海洋安全包括海盗活动、渔业资源纠纷、海洋领土争端、非法渔业等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海洋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

2.2建议:(1)加强海上监管与执法:增加海上巡逻力量,提高监测能力和执法效率,打击非法活动。

(2)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共同解决海洋安全问题,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3)加强渔业资源管理:建立健全的渔业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对渔船的登记和管理,打击非法捕捞行为。

三、海洋法治不完善3.1问题分析:当前全球海洋法治体系存在不完善之处,包括海洋法规体系不健全、海洋领土争端处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3.2建议:(1)加强法规制定与修订:制定符合国情和国际惯例的海洋法规,保护我国海洋权益。

(2)积极参加国际海洋法治合作:加强与联合国海洋法委员会的交流合作,加入国际海洋法公约等多边海洋法治机制。

(3)构建海洋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完善海洋争端解决机制,建立充分、公正、透明的解决机构。

四、海洋高技术产业落后4.1问题分析:我国海洋高技术产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整体上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技术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中国的海洋经济与海洋安全问题

中国的海洋经济与海洋安全问题

第二讲中国的海洋经济与海洋安全问题21世纪是人类开发和利用海洋的新世纪,海洋成为“太空”以外的人类要认识和进入的第二大领域,海洋已经成为人类存在与发展的资源宝库和最后空间。

如果说十六世纪的地理大发现以后主要是看谁走的更远,十八世纪的工业革命以后主要看谁走的更快,那么二十世纪的信息革命以后主要看谁走的更高更深(即太空与海洋)。

21世纪人类争夺的主要是太空、海洋、网络和极地四大领域,2001年联合国正式文件中首次提出了“21世纪是海洋世纪”。

当前,随着陆地资源的减少和海洋资源开发力度加大,海洋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海洋是国家利益拓展的重要战略空间已成为各国共识。

人类社会正在以全新的姿态向海洋进军,国际海洋竞争日趋激烈。

美国指出:海洋是地球上“最后的开辟疆域”,未来50年要从外层空间转向海洋;加拿大提出:发展海洋产业,提高贡献,扩大就业,占领国际市场;日本利用科技加速海洋开发和提高国际竞争能力;英国把发展海洋科学作为新世纪的一次革命。

国际海洋竞争将主要表现在:发现与开发利用海洋新能源;勘探开发新的海洋矿产资源;获取更多和更广的海洋食品;加速海洋新药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更安全、更便捷的海上航线与运输方式。

可见,海洋开发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综合国力,不进入海洋、控制海洋,国家就不可能强大。

也可以说,海洋是擎托中华民族在21世纪崛起于世界舞台的综合性战略空间。

一、海洋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0.8%,达3.62亿平方公里,有2.5亿平方公里为国际公共海域,1.1亿平方公里为沿海国家所管辖,它被誉为生命的摇篮、风雨的故乡、五洲的通道、资源的宝库,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600多年前,我国著名航海家郑和就清醒地认识到,“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

财富取之海上,危险亦来自海上。

”“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

”孙中山先生也针对海洋留下了警世之言:“太平洋问题,实则关乎我中华民族之生存,中华国家之命运”,列强争夺太平洋就是争夺中国的门户权,“人方以我为争,我岂能置之不知不问乎”。

中国海洋安全

中国海洋安全

中国海洋安全中国海洋安全问题分析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政治经济以及科技军事等都得到了较高的提升,与此同时中国的海洋权益却面临着一系列的严重的挑战:台湾问题、钓鱼岛、东海大陆架问题以及南海诸岛问题构成了中国最为棘手的海权问题。

我国有2万多公里海岸线,7千多个岛屿,近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

对于这样一个地理形态的大国,拥有强大的海权本应是必然的选择。

由于近代中国对世界发展大趋势反应迟钝,与国家政治变革同步的军事转型迟迟不能完成。

所以“重陆轻海”的思想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

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的30年间,由于种种原因和各种因素,始终没有把发展海洋经济,建成海洋强国放到战略地位上来。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复杂原因,在属于我国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权益中,近一半存在争议,海域被分割,岛礁被占领,资源被掠夺的情况较普遍。

我国版图上划的海上传统疆界‘九段线’已名存实亡。

我国的8个海洋邻国,对我海洋国土和权益均提出不同程度的无理要求,总面积达10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

沉痛的历史教训给人们许多启示。

海洋利益关系着国家的荣辱。

没有海洋意识的民族是没有兴衰未来的民族。

一个濒临海洋的大国,如果没有足够的力量捍卫自己的海洋权益,也不可能长期保持其大国、强国的地位。

因此顺着国家战略的指向,拥有强大的海权是我国的必然选择。

那么我们应如何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呢??国家海上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护和实现海洋权益最重要的工具。

海洋权益是国家主权概念内涵的延伸。

但是,海洋权益永远需要有力量来捍卫,这个力量就是国家的海上力量。

(一)加快完善海洋立法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振兴经济的重大举措,对海洋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海洋管理等投入逐步加大。

为规范海洋开发活动,保护海洋环境,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国家先后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

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环境保护问题

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环境保护问题

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环境保护问题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环境保护问题摘要随着沿海经济的迅猛发展,近海海域遭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使海域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并对生物资源和人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海洋经济的发展还面临严酷的海洋自然环境,精确预报海洋灾害的发生、发展和应该采取何种防灾减灾工程措施,也成为严重关注的环境问题.为了开发海洋资源,需要在海上进行各类工程建设,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和海洋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将是开发海洋中的一个应引起特别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了适应我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针对我国重大的海洋环境与保护问题,重点开展研究方面的课题大体上有三类.第一类课题是海洋环境特征对各类污染物作用的机理和规律研究,第二类课题是海洋工程设施防灾、抗灾和减灾研究,第三类课题是海洋工程及海洋环境工程与海洋环境的相互作用及防治措施与对策.关键词海洋环境污染海洋灾害海洋工程与海洋环境相互作用随着沿海经济的迅猛发展,近海海域遭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使海域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并对生物资源和人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近海水域的污染已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象我国这样具有相当长的海岸线和众多海湾的国家所共同关心的环境问题.海洋经济的发展还面临严酷的海洋自然环境,海洋灾害直接影响着海洋经济的发展规模、速度和效益,精确预报海洋灾害的发生、发展和应该采取何种防灾、抗灾和减灾工程措施,也成为严重关注的环境问题.为了开发海洋中的空间、矿产、渔业、能源等物质资源,需要在海上进行各类工程建设,在目前科技日益发展的情况下,工程建设的规模日益巨大,这些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和海洋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将是开发海洋中的一个应引起特别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了适应我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环境的日益恶化,海洋灾害的频发和海洋工程向大型化发展,近海石油气田的开发,以及海岸带开发过程中的后效问题的研究需要,针对我国重大海洋环境与保护问题开展研究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在这方面,重点需要开展的研究课题大体上有三类.第一类课题是海洋环境特征对各类污染物作用的机理和规律研究,第二类课题是海洋工程设施防灾、抗灾和减灾研究,第三类课题是海洋工程及海洋环境工程与海洋环境的相互作用吸防治措施与对策.一、海洋环境特征对各类污染物的作用机理和规律研究以海洋流体动力对各类污染物迁移、扩散、转化规律的研究为基础,考虑各种自然环境因素浪、流、风、光、温度、湿度、物理因素扩散、挥发、沉降、吸附、释放、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的作用,揭示污染物在海洋复杂条件下的运动及演变规律,并建立海洋水质预测预报模型.此外,近年来,在我国沿海海域,赤潮频发严重.因此,除了加强赤潮的监测和预报外,也应加强在建立赤潮生长机理和发展规律方面的研究工作.此项研究应通过现场观测、物理模型实验和数学模拟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由于现场观测工作耗资巨大,且受到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所获得的数据往往有许多综合因素的共同作用,很难将其中的单因素影响分离出来,因此,往往只能用它来作为对某一水质预测预报模型进行检验其可行性和精度的一个实例.用数学模拟方法来建立海洋水质预测预报模型是一个较为有效的方法.目前,在这方面国内外已有不少水质预测预报模型,这些水质预测预报模型大体上都基于以下几方面的模型:水流数学模型;波浪数学模型;液流相互作用模型;近海海域污染物迁移转化数学模型.在水流数学模型研究方面,对于较大范围的海域,通常可采用深度平均的潮流教学模型,对于紊动影响不显着的海域,可不考虑湍流影响,而对于湍流效应显着的区域,如排污口近区,则应考虑湍流效应.此外,采用坐标变换,可建立一种能够考虑复杂地形和套流效应的三维潮流数学模型,这样才能够较好地重现实际海域的三维潮流特征.在较小范围的水域,水流数学模型可以以N-S方程和通用的k-湍流模型为基础,针对水温和盐度分层流的流动特性,考虑浮力对紊动的影响,建立用于模拟同时存在温度和盐度梯度这一类密度分层流的k-单流体数学模型.也可以基于多流体模型的基本概念,分别对两相本身的湍流输运规律以及相间相互作用规律进行模拟,建立两相湍浮力分层流的双流体数学模型.在波浪数学模型研究方面,可应用BI—CGSTAB法求解由椭圆型缓坡方程离散得到的代数方程组,以提高求解效率.从水波发展方程出发,可导出一种用于大区域波浪变形问题的数学模型.通过引入弱非线性波色散关系,可使双曲型缓坡方程能够有效地考虑波浪的非线性效应.对高阶Boussinesq方程的进一步研究,可使方程的色激性从入水到深水都达到很高精度,并提高方程的非线性精度,可以更精确的计算较深水域波浪的非线性特征.针对带自由表面的波浪场问题,通过把能有效模拟自由面形态的N— S方程和波能平衡方程的结合,可导出一个能考虑破波能量损失的抛物型缓坡疗程,用这个方程可模拟规则波和不规则波破碎引起的波高变化.建立沿岸流数学模型,可模拟海岸上波高变化和破碎波波高、波浪增减水和沿岸流.在波流相互作用模型的研究方面,对于弱流情形,可采用一种考虑流影响的修正的合流缓坡模型;对于强流情形,可采用在Botssinesq方程中考虑流影响的模型.可以将辐射应力的计算公式与抛物型缓坡方程中的待求变量联系起来,建立一种辐射应力计算的新方法,用该方法可对较大区域均匀斜坡地形上的波浪辐射应力进行数值模拟.在近海海域污染物迁移转化数学模型研究方面,基于N一S方程所建立的深度平均的二维应力一通量代数全场模型,可对非对称潮流作用下的侧向岸边排放问题过分数值模拟.以研究近海海域污染物迁移转化的三维预报系统作为目标,在分析近海环境中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现象的基础上,针对近海海域水污染的特点,从三维湍流模型出发,在动量方程中引入表面风应力、底部切应力以及柯氏力的作用;在输运方程中引入反映物理、化学、生物等作用的源、汇项,可建立一个统一考虑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过程综合作用的近海海域污染物迁移转化的三维预报模型,它可为环境评价、水质规划、污染控制以及水域排污工程设计等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同时对确定水域环境容量,从而制定水域环境保护策略,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前景.应该指出,在海洋水质预测预报模型研究方面,数学模拟无疑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但不论是何种数学模型,其模型中所需的必要参数和边界条件的处理是研究水质模型的技术关键,直接影响到水质模型的科学性和预测能力.而这些必要的数据是无法从数学模型本身来取得的,有些可以通过现场观测来得到,但其中一些最基本的卷数是要通过基本机理的研究才能得到,在这方面物理模型实验研究将是一个有效的手段.能模拟海洋动力因素的先进实验设备,现代化的量测仪器和测试系统是开展物理模型实验研究的必备条件.进一步完善PIV和LIF的浓度场、速度场同步测量系统,可研究非破碎波浪、破碎波浪及波流相互作用下水流的垂直结构,获得流场中水质点速度的空间分布和时间过程;并同步获得波浪及波流相互作用下浓度场的空间及时间变化过程,可用以分析定量污染物团在波浪及波流相互作用下扩散的基本特征和扩散系数.二、海洋灾害的精确预报及海洋工程设施防灾、抗灾和减灾的研究海洋灾害主要包括风暴潮、海浪、海冰、海啸、赤潮及海岸侵蚀等.90年代以来,我国海洋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每年达上百亿元人民币,是世界上海洋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海洋工程结构的投资费用很高,一旦发生破坏,将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巨额财产损失如1969年渤海冰推倒“海二井”平台,1989年风暴潮损失超6亿元,1991年DB29销管船在南海通台风翻沉等.当前我国海洋能源开发与海洋空间利用的绝大部分活动是在近海和极浅海海域.为了保证在这些海域所建造的工程设施能够安全服役免遭破坏,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弄清这一海域中严酷和复杂多变的环境因素.我国东临西北太平洋,每年出现的台风数目占全球的38%,其中对我国可能造成灾害的台风每年有7—8个.每当台风在我国登陆或接近我国沿海通过时,都会在沿岸局部地区产生风暴潮,形成风暴潮灾害.在我国北方海域渤海和北黄海,冬季由于受寒潮影响,沿岸地区每年都有结冰现象,结冰严重的年份则出现冰害.若对这些海洋灾害估计不足将会带来巨大的损失.渤海重叠冰与堆积冰的形成,不但可给结构物以强大的冰压力,而且由于冰激引起的振动作用,也会给海洋平台的使用和安全带来巨大的损害.而冰区溢油的迁移规律及预防和清理技术,至今尚未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对近岸大面积冰排和海上浮冰,在波浪、潮汐作用下都会引起海冰的断裂,断裂后冰块的尺度直接影响其对结构物的作用.在渤海海域建造的海洋平台,为了抵抗冰害,往往建成正、倒锥体的结构型式,冰排对锥体结构的冰荷载及与其的动力相互作用,也是目前尚未解决的课题.在海冰力学的研究中,除进行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外,实验研究也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在实验研究中,模型冰可采用冻结模型冰和非冻结模型冰来进行,它们各有其优缺点,发展这两种技术是海冰力学研究中的一个课题.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海域中时有地震发生.强烈的地震将有可能是海上工程设施的主要破坏荷载.如果一旦在地震中结构物海洋平台、钻井船、人工岛、输油及输气管道等发生破坏,除其直接经济损失极大外,其次生灾害——火灾、环境污染等的后果也不堪设想.近年环太平洋地区地震的频度和强度都在上升,造成重大灾害.大型海上工程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特别是抗震防灾的基本原理和减震技术措施需要认真研究.海域中的大型海上水工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和振动破坏机理更有待深入研究.日本阪神地震记录资料表明,地震及由此引发的巨浪共同作用对水中和岸边建筑物造成的破坏十分严重.水工建筑物的这类破坏机理,至今国内外对此都很少研究,且由于试验条件的限制,国内外对此方面的试验研究工作开展极少.这是海上水工建筑物抗震研究中的一个新领域.以下的一些研究内容将是为解决海洋工程设施抗震措施中的关键技术所必需考虑的,如近海环境地震危险性分析,设计地震动参数和频谱特性,强震海底多维地震动及其空间分布规律,地震波传播特性及地震动输入机理;海域中大型海上水工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考虑周围水介质影响的结构振动破坏机理、振动控制、地震动时颇联合分析模型和输入机制、非线性动力分析和动力破坏试验;核电站海域工程建筑物抗地震性能,海洋采油平台及地下输油管线与地基土动力相互作用,码头及护岸建筑物地震稳定性;海域中水工建筑物的性能设计和地震设防标准等.海上水工建筑物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健康状况逐渐恶化,其损伤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是结构的老化、疲劳、超载、内部损伤裂缝、地基沉降变形以及环境的物理化学损伤低温、冻融、大气侵蚀等;其二是设计不周或设计标准偏低,施工质量差,原材料不合格,管理维护不善等.大型海上水工建筑物的损伤和事故都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重大的影响.因此,发展以下的一些技术和方法将是十分重要的.如在考虑海洋环境荷载在幅值.时间及方向上的随机性所导致结构安全的不确定性情况下,对现役海洋工程结构进行健康诊断和评估剩余可靠度的理论;结构健康状态及损伤检测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结构病害治理用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方法;海洋工程结构在多种复杂海洋环境条件下风、浪、流、冰、地震等的可靠度和优化理论研究,设计与建造新型抗灾工程结构;研究和设计使海洋工程结构物在设计使用期限内有足够的安全度,而在退役之后又便于拆除的各种工程措施.为了及时掌握海洋环境的风云变幻和灾害的可能来临,发展海洋环境及灾害的预报技术是非常必要的.为此需要建立以下一些系统,如建立由近海到远海的海洋环境及灾害观测网络、预报与预警系统、沿岸防灾准备和各类应急处理系统;以主要海域和海岸带区域经济发展为背景,进行重点研究,建立数字化的海洋环境信息系统模型与结构;以及建立海岸和近海工程设施防灾减灾数字信息系统,将海岸和近海工程与网络技术人算机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相结合,建立数学物理模型,通过多媒体技术,形象化地描述灾害成因、发生机理、传播规律、模拟灾害破坏的过程,建成智能化的防灾、抗灾和减灾决策支持系统.三、海洋工程及海洋环境工程与海洋环境的相互作用及防治措施与对策为了充分利用海洋空间,现代海洋空间利用除传统的港口和海洋运输外,正在向海上人造城市、发电站、海洋公园、海上机场、海底隧道和海底仓储的方向发展.人们现已在建造或设计海上生产、工作、生活用的各种大型人工岛、超大型浮式海洋结构和海底工程,估计到21世纪,可能出现能容纳10万人的海上人造城市.我国澳门和日本已经在海上建成了人工岛海上机场.为缓解紧张的陆地资源及减少城市噪音等,日本已经于99年8月在东京湾用6块380米长,60米宽的矩形漂浮钢板拼装海上漂浮机场.由此可见,随着海洋资源与空间的开发利用,各类海上工程建筑物数量不断增多、规模日益复杂和庞大,保证这些海上工程设施的安全运行及采取海洋工程防灾减灾措施将越来越重要.海岸带和近岸海域是各种动力因素最复杂的地区,但同时又是经济活动最为发达的地区,海上工程建设如果考虑不当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环境灾害.工程设施可能破坏原有海岸带的动态平衡,影响岸滩的冲淤变化.海上回填和疏浚会改变海岸的形态,破坏某些海洋生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地,若对含有污染物的疏浚污泥倾抛处理不当则会造成二次污染.海上石油生产中的溢油事故将对海洋环境造成极其严重的污染.日益增多的海上退役工程设施如果不及时处理也将会逐渐成为海上障碍物以致引起公害.海洋工程抗灾减灾的任务是一方面要保证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界海洋灾害带来的报失,另一方面又要避免人为造成的海洋环境灾害.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海洋环境保护与人类生产实践活动协调发展日显重要.如港口开发中的环境问题,主要内容包括:航道、港池开挖、疏浚引起的泥沙输运及其疏浚物抛放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深水港口水工建筑物、大型人工岛、超大型浮式结构的环境和生态影响;破波带及其附近水域沿岸流对物质输运扩散规律研究;大型海岸工程、岸滩保护和整治工程引起的海域环境的变迁和海岸演变;海岸演变、防护及开发利用新概念的原则与理论,如由于工程措施所引起的海岸动力学、生态学、社会经济学及与环境关系的综合分析与协调.随着沿海大、中型城市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平建设中的污水深海排放技术,感潮水域污水多点排放漂移扩散研究,天然海湾、人工湖及人工运河的水质交换能力,人工沙滩的保护措施,滩涂围垦对水域环境的影响等,都将是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鉴于黄河三角洲海岸线不断依退所带来的国土面积减少、陆上设施受到威胁甚至破坏、对黄河三角洲湿地自然条件的毁灭性破坏等一系列问题,也是非常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此外,长江三角洲、珠江口及珠江三角洲的海岸开发、滩涂围垦和岸滩保护及整治工程对水域影响所引起的环境问题及其对策,也是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以主要经济发达的河口和海岸带地区以及主要海域的经济发展为背景,建立一个数字化的区域经济发展模拟系统.与防灾、抗灾和减灾决策支持系统一样,将环境工程、水利工程、土木工程与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相结合,建立模型,通过多媒体技术,形象化地针对经济发展规划,预测由于发展经济带来的海域环境水污染的恶化、海洋自然灾害台风、巨浪、风暴潮、地震、冰害、地质灾害频发的情况.人类活动特别是大规模工程建设所引起的海洋环境的变迁和海岸演变,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用数字手段统一地加以处理,建立智能化的决策支持系统,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将会是决策部门进行宏观决策和具体规划时的一个十分有效的手段.。

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期。在能源. 原材料的供 给约束下 , 传统高增长产业增速
放慢 , 以地产汽车等消费升级带动的增长模式开始调整。 但与此鲜明对 比的是, 海洋经济呈现 出快速增长态势, 正
成为新的经济增长亮点。根据( ( 2 0 1 1 年 中国海洋经济统计
公报》 , 2 0 1 1 年我 国海洋生产总值为 4 5 5 7 0亿元 , 较2 0 1 0 年 增长 1 0 . 4 %, 占G D P的9 , 7 %, 海洋经济对 国民经济的贡献 ( 二) 海洋经济发展具有广泛的产业带动效应 海洋产业关联性较大, 如海洋石油工业 的兴起会影响 和推动钢铁 、 冶金、 造船 、 运输、 化工、 机械等一 系列工程技
我 国在周边及世界重要海峡 的通航利益、 促进我 国国际贸
易的发展至关重要 。
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首要问题。
( 三) 海洋将成为我国突破资源瓶颈的关键领域 未来 2 0年是 中国工业化、 城镇化快速发 展的关键 时
撑和人才培养仍存在较大 的差距 。主要表现为 : 涉海企业 自主研发能力较弱 , 产 品缺乏核心竞争力 , 海洋科技创新 体系形成缓慢 ; 主要海洋产业多以资源开发型和劳动密集 型为主; 海洋产业的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数量有限。整体 来看 , 我国海洋科技领域还处在第 二方 队, 落后 发达 国家 2 0 —3 0 年 。这主要是 由于海洋科技投资渠道单一 , 资金投 入不足 , 使得海洋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 以及海洋科技成果 转化相对滞后 。同时, 海洋科研资源较为分散, 难 以形成 合力。我国现有海洋科研机构分 布在沿海 1 1 个省( 自治 区、 直辖市) , 归属于不 同机构与部门( 海洋局、 农业部、 中 科院、 教育系统等) , 整合度较低。人才培养主要基于海洋 教育力量。我国海洋产业属于 国家战略性 的新兴产业 , 但 却缺少高素质的海洋人才与之配套 , 海洋高新技术研发和 产业化的人才、 海洋基础学科的领军人才 以及海洋环境保 障人才等都不能满足海洋经济发展 的需求。

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环境保护问题探讨

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环境保护问题探讨

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环境保护问题探讨海洋经济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对于一个拥有海洋沿线国家来说尤为重要。

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互动。

在探讨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环境保护问题时,需要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海洋经济发展应以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为前提。

海洋作为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拥有众多珍贵的生物资源和自然景观。

而在追求经济效益的过度捕捞、油气开采、海洋废弃物排放等行为对海洋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海洋经济发展应当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控制捕捞量、规范涉海工程建设、实施海洋环境保护措施,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海洋经济发展应注重发展绿色海洋产业。

传统的海洋经济发展模式往往依赖于对自然资源的掠夺,随着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恶化,这种发展模式已经无法持续。

相反,发展绿色海洋产业不仅可以推动经济增长,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发展海洋能源、海洋生物技术、海洋旅游等绿色产业,既可以满足能源需求,又能够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国际合作也是解决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环境保护问题的关键。

海洋问题具有全球性和跨国性特点,需要各国通力合作来解决。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制定海洋环境保护的国际标准和规范,共同应对海洋污染、海平面上升、温室气体排放等全球性问题,推动建立一个可持续的海洋经济发展模式。

公众的参与和意识提升也是解决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环境保护问题的关键。

公众应当了解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积极参与海洋环境保护行动。

政府和媒体应当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海洋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形成社会共治、共建共享的海洋环境保护新格局。

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环境保护是一对相互作用的关系。

只有在注重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绿色产业,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公众意识,才能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重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讲中国的海洋经济与海洋安全问题21世纪是人类开发和利用海洋的新世纪,海洋成为“太空”以外的人类要认识和进入的第二大领域,海洋已经成为人类存在与发展的资源宝库和最后空间。

如果说十六世纪的地理大发现以后主要是看谁走的更远,十八世纪的工业革命以后主要看谁走的更快,那么二十世纪的信息革命以后主要看谁走的更高更深(即太空与海洋)。

21世纪人类争夺的主要是太空、海洋、网络和极地四大领域,2001年联合国正式文件中首次提出了“21世纪是海洋世纪”。

当前,随着陆地资源的减少和海洋资源开发力度加大,海洋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海洋是国家利益拓展的重要战略空间已成为各国共识。

人类社会正在以全新的姿态向海洋进军,国际海洋竞争日趋激烈。

美国指出:海洋是地球上“最后的开辟疆域”,未来50年要从外层空间转向海洋;加拿大提出:发展海洋产业,提高贡献,扩大就业,占领国际市场;日本利用科技加速海洋开发和提高国际竞争能力;英国把发展海洋科学作为新世纪的一次革命。

国际海洋竞争将主要表现在:发现与开发利用海洋新能源;勘探开发新的海洋矿产资源;获取更多和更广的海洋食品;加速海洋新药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更安全、更便捷的海上航线与运输方式。

可见,海洋开发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综合国力,不进入海洋、控制海洋,国家就不可能强大。

也可以说,海洋是擎托中华民族在21世纪崛起于世界舞台的综合性战略空间。

一、海洋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0.8%,达3.62亿平方公里,有2.5亿平方公里为国际公共海域,1.1亿平方公里为沿海国家所管辖,它被誉为生命的摇篮、风雨的故乡、五洲的通道、资源的宝库,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600多年前,我国著名航海家郑和就清醒地认识到,“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

财富取之海上,危险亦来自海上。

”“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

”孙中山先生也针对海洋留下了警世之言:“太平洋问题,实则关乎我中华民族之生存,中华国家之命运”,列强争夺太平洋就是争夺中国的门户权,“人方以我为争,我岂能置之不知不问乎”。

马克思曾说过,“不能想象一个伟大的民族能够与海洋相隔绝”。

美国的马汉在20世纪初就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并说“海权包括凭借海洋或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

美国前总统肯尼迪也说:“控制海洋意味着安全,控制海洋意味着和平,控制海洋就意味着胜利”。

人类历史长河中,海洋对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起着极其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人们的海洋观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实现了3次大的飞跃。

第一,农业文明时期,人类社会普遍处于自然经济阶段。

受生产力水平低下、商品生产和交换范围有限的历史条件制约,海洋的作用长期局限于通舟楫之便,兴渔盐之利”,是陆地活动的附属成分和补充延伸。

人们对海洋的认识亦极大地受到以农为本思想的束缚,主要表现为一种“以海为田”的农业海洋观。

第二,伴随着“地理大发现”问世的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人类海洋观实现了第一次质的飞跃,海洋由人们望而生畏的天堑一变而为连接世界的“伟大通道”。

海洋成为资本主义向外殖民扩张,积累原始资本的主要途径,控制海上运输线就意味着在一定意义上控制了世界财富的流向。

海洋对于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成为决定国家民族兴衰存亡的关键因素。

近代史上,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欧洲海洋国家先后崛起,通过建立海上霸权并疯证掠夺殖民地而成为强盛一时的世界强国。

其中,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之后,取得海上霸主地位,建立了比自身国土大100多倍的殖民帝国,以至“米”字旗遍及全球,被称为“日不落帝国”。

相反,虽然1830年前的中国,生产规模总量还为世界第一位,但由于封建统治以及在海洋观念上保守落后,错失了迈向工业文明的机遇。

1840年鸦片战争后的100多年间,中国遭世界列强海上入侵达479次之多,入侵舰船1860多艘。

在此期间,中国与外国所签各种不平等的条约和协定多达700多个,付出了巨额战争赔款,中华民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饱尝了长达百年的屈辱。

第三,20世纪后半叶,人类的海洋观实现了第二次飞跃。

海洋在人们观念中主连接世界的伟大通道发展为增强国家综合国力的资源宝库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空间。

工业文明在全球的传播进程宣告完成后,世界各国不断加速现代化建设。

人类社会普遍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三大危机,尤其感觉到资源短缺的压力。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和海洋调查技术的进步,人类发现海洋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

据统计,海洋中生物资源总量高达400~600亿吨,生物物种达18万种之多,是陆地物种的3倍,能够为人类提供1000倍于现有耕地所能提供的食物,是未来人类摄取蛋白质的主要来源。

海洋中矿产资源总量估计达6000亿亿吨,金,银、铜、铀、钴、镍、锰和稀有元素的储量分别为陆地探明储量的数十倍至7000倍不等。

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炭和“可燃冰”等矿物能源,海洋中的潮汐、温差、波浪等可再生能源达1500亿千瓦。

而一旦受控核聚变技术开发成功,一升海水中提取出来的氖就能提供相当于300升汽油的能量,届时人类将一劳永逸地摆脱能源匮乏的困扰。

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制定前后,世界濒海国家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声势浩大的“蓝色圈地运动”,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都将管辖海域与经济发展直接联系,以海洋产业作为国家经济腾飞的翅膀,海洋的战略地位空前提高。

第四,世纪之交,人类社会开始由工业文明迈向信息文明,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发展,人类海洋观发生了第三次飞跃。

人们审视海洋的价值作用超越了传统的单一视角,认识到海洋既是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又是国际政治、经济和军事斗争的广阔战略空间。

海洋在21世纪担当着全球化纽带、可持续发展资源库和国际战略竞争舞台的复合角色,日益成为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提高综合国力和争夺战略优势的新领域和重要制高点。

从政治角度看,海洋是世界单极与多极斗争格局中增强大国的战略地位与政治、外交发言权的重要领域。

从经济角度看,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大国经济主要是外向型经济,对外经济贸易在国家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海洋产值在国家GDP中所占的比例不断提高,海外市场、海外资本、海外资源对一国的经济意义日益增强。

当前全球贸易有90%以上的运输量是通过海洋完成的,全球消费的石油25%直接来自海洋,海上运输的石油占全球消费量的50%以上。

同时,海洋也是开展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和发展科技的广阔舞台。

海洋技术是当代公认的六大高技术群之一,而且是唯一能涵盖其余五大高技术群的综合性高技术群。

海洋技术对于牵引、提升一国的总体科技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从军事角度看,世界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有增无减,战争形态发生了剧烈变化,海洋是军事强国进行前沿部署,利用技术差打非对称、非接触高技术战争的重要作战空间,同时也是濒海国家实行防御的重要战略方向。

中国作为一个濒海大国,必须树立将海洋作为综合性战略空间的现代海洋观念,从战略高度认识海洋,增强以海强国的意识,增强保卫国家海洋安全的意识。

二、中国的海洋与海洋经济1、中国的海洋概况。

我国既是一个陆地大国,又是一个海洋大国。

我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加上岛屿共 3.2万公里,拥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大海域。

就整个海域自然地理分布范围而言,中国海的跨度约38个纬度,东西跨度约24个经度。

依照《联合国海洋公约》200多海里专属经济区制度和大陆架制度,中国拥有约300万平方公里海域。

①岛屿是海上防线的天然屏障。

据新华社2009年6月最新报道,我国近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中,面积为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有6900多个,小于500平方米的海岛有上万个。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网站的资料显示,我国的岛屿中,陆域面积超过3万平方公里的有台湾岛和海南岛2个;1000多平方公里的有崇明岛1个;200平方公里~500平方公里的有舟山岛、东海岛、海坛岛、东山岛4个。

这些岛屿构成了我国海上防线的天然屏障。

据联合国海洋公约的规定:一个岛礁的主权归属可以决定拥有1550平方公里的领海主权(相当于一个小型县的面积),一个能维持人类居住或其本身经济生活的岛屿,可拥有43万平方公里的专属经济区及该区域内的生物和非生物资源。

从这个意义上讲,维护海岛安全就是维护海洋国土的安全。

②海峡是人类重要的海上通道。

撒落在海洋上的众多岛屿,是一个国家的海防前哨,被称之为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而分布其间的海峡则是人类重要的海上通道,其战略意义十分重大。

我国出入世界大洋首先要经过沿岸海区的渤海海峡、台湾海峡、琼州海峡以及第一岛链的各个海峡。

位于辽东半岛老铁山西角至山东半岛蓬莱之间黄海与渤海交界处的渤海海峡,南北长约90公里,海峡宽约106公里,分布着十余条大小水道,是进出渤海的咽喉要道,是首都北京的海上门户。

历史上侵入北京和天津的外国军队无不是从此进入的。

台湾海峡位于台湾省和福建省之间,自东北至西南约380公里,东西宽130-200公里,是重要的国际通航海峡,也是保卫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战略要地。

在近代史上,进入我国大陆和台湾的外国侵略者,无不首先控制台湾海峡。

琼州海峡位于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长约110公里,宽约18~40公里,是大陆和海南岛联系的通道。

③海洋是自然资源与能源的宝库。

由于海洋蕴藏着巨量的资源和能源,所以被誉为人类的“第六大洲”。

我国作为一个海洋大国,拥有非常丰富的海洋资源。

渤海是我国的内海,面积约9万平方公里,有30多个岛屿,平均水深25米。

渤海沿岸有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这里是盛产对虾、蟹和黄花鱼的天然渔场。

黄海是我国华北的海防前哨,也是华北一带的海路要道。

黄海西临山东半岛和苏北平原,东边是朝鲜半岛,北端是辽东半岛。

面积约为40万平方公里。

东海北连黄海,东到琉球群岛,西接我国大陆,南临南海,海域面积70多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350米左右。

我国一半以上的岛屿分布在东海。

大陆流入东海的江河,长度超过百公里的河流有40多条,使东海形成一支巨大的低盐水系,成为我国近海营养盐较丰富的水域,也是我国海洋生产力最高的海域。

南海是我国最深、最大的海,也是仅次于珊瑚海和阿拉伯海的世界第三大陆缘海。

它位居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航运要冲,在经济、国防上具有重要意义。

南海平均水深1200多米,四周大部分是半岛和岛屿。

南海水产丰富,盛产海龟、海参、金枪鱼等热带名贵水产。

东海及南海海域是与波斯湾、墨西哥湾齐名的世界四大海底储油区之一。

这些宝贵的海洋资源,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

2、中国的海洋经济。

海洋经济指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经济的各类产业活动及与之相关联活动的总和。

海洋产业包括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海洋矿业、海洋生物医药业等十多种。

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出现以下几个特点:①海洋经济产出快速增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