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意象 春 7春风(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风送暖入屠苏
——古诗词春之意象七:春风
川雪
春风是春天的使者。冬去春来,春风习习,给人们带来的是盎然的春意、温暖的生活和别样的心境。因而,自古以来,诗人们便对春风情有独钟、思绪澎湃,以其生花妙笔一次又一次地吟咏之。在中国古代诗人们的笔下,春风富有春意,又是异彩纷呈的;春风带有感情,又是复杂多样的;春风寄托心语,又是引人深思的。春风意象在古诗词中,具有丰厚的文化意蕴。
春风从新年的那一天起就为人们送来春天的暖意: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对春天开始的细致描写。在送旧迎新的爆竹声中,春风把春天的暖意送到千家万户。此时的春天,,还带着新年的余味,沾着春节的喜庆。在爆竹的响声中,春风向世人预告着早春的讯息,尽管这暖风还是微微的,她却能驱除冬的寒冷,给人带来欣喜和希望。在王安石的笔下,春风就是一个报春使者。过了二月,气温逐渐回升,大地也变得温暖起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宋志南和尚的诗句便从人的触觉方面直言春风和煦而无寒意。
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绝句》,描绘了春风吹拂的大地一幅盎然的春意: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地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你看,阳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复苏,万象更新。清风拂面,送来百花的芳香,带来春草的清馨。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十分娇慵可爱。前两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两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温柔的春风里,和谐而优美,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再看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南溪早春》):还家五度见春容,长被春容恼病翁。
高柳下来垂处绿,小桃上去末梢红。
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
更入新年足新雨,去年未当好时丰。《南溪早春》是赞美故乡早春景色的诗作,也是诗人热爱家乡最好的写照。诵读全诗,一份真情在字里行间流露。写这首诗时,杨万里虽然已经年岁衰老,可见着家乡充满生机的早春景色,讴歌之音时常在喉间吞吐。“高柳下来垂处绿,小桃上去末梢红。”写早春柳条和桃枝在春天到来时的变化特点,紧扣题目“早春”。“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这两句诗,写出了徐徐春风的和煦温暖,给人一种祥和的感觉。春风给人们带来了温暖的问候和亲切的祝福。
南朝诗人何逊的《咏春风》,写出了春风的温柔:可闻不可见,能重复能轻。
镜前飘落粉,琴上响余声。
名为“咏春风”,全诗没有出现一处春风的字眼,可句句都在写春风。第一从嗅觉上写春风的无形而有味,第二句从触觉上写春风轻重自如的力度。第三句从视觉角度着墨,写女子对镜用香粉扑脸,落下的粉末经春风一吹,便纷纷升腾飘起;第四句从听觉角度下笔,写婉转悠扬的琴声,在春风的轻拂之下传送到远处,虽然只剩余音,也韵声不绝,缕缕可闻。这样,也就将春风的柔和之态状写得惟妙惟肖。春风给人们带来一种温柔体贴的抚慰!
春风是有情意的。“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劳劳亭》),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
句,写春风似乎知道人世间的离别之苦,故意不吹柳条使之发青。在李白的笔下,春风多么通人性,似乎也体会到诗人离别时格外沉重的心情,于是它“不遣柳条青”,让离别人的心情稍微得到缓和与安慰,多么善解人意的春风!
唐代大臣武元衡的《春兴》,写春风善解游子的乡思,为之吹送乡梦: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这首诗题作“春兴”。依题意,当是诗人由春日景物而引起的种种情思,故诗的开头两句,就从春天的景物写起。“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这是一个细雨初晴的春日。杨柳的颜色已经由初春的鹅黄嫩绿转为一片翠绿,枝头的残花已经在雨中落尽,露出了在树上啼鸣的流莺。这是一幅典型的暮春景物图画。异乡的春天已经在柳暗花残中悄然逝去,故乡的春色此时想必也凋零阑珊了吧。那漂荡流转的流莺,更容易触动羁泊异乡的情怀。触景生情,悠悠乡思便不可抑止地产生了。“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这是两个出语平易自然,而想象却非常新奇、意境也非常美妙的诗句。上句写春风吹梦,下句写梦逐春风,一“吹”一“逐”,都很富有表现力。它使人联想到,那和煦的春风,像是给入眠的思乡者不断吹送故乡春天的信息,这才酿就了一夜的思乡之梦。而这一夜的思乡之梦,又随着春风的踪迹,飘飘荡荡,越过千里关山,来到日思夜想的故乡。在诗人笔下,春风变得特别多情,它仿佛理解诗人的乡思,特意来殷勤吹送乡梦,为乡梦作伴引路;而无形的乡梦,也似乎变成了有形的缕缕丝絮,抽象的主观情思,完全被形象化了。不难发现,在整首诗中,“春”扮演了一个贯串始终的角色。它触发乡思,引动乡梦,吹送归梦,无往不在。由于春色春风的熏染,这本来不免带有伤感怅惘情调的乡思乡梦,也似乎渗透了春的温馨明丽色彩,而略无沉重悲伤之感了。诗人的想象是新奇的,奇妙的想象将强烈的乡思形象化、具体化了。在诗人的意念中,这种随春风而生、逐春风而归的梦,是一种心灵的慰藉和美的享受,末句的“又”字,不但透露出乡思的深切,也流露了诗人对美好梦境的欣喜愉悦。再看宋代大诗人苏轼的《新城道中二首》(其一)中极通人意的春风: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此诗是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二月视察杭州属县,自富阳经过新城(今富阳新登镇)时所作。首联“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写诗人正打算去山里,恰好这时春风吹断了屋檐下积雨的声音,他心里愉悦,因而觉得春风极通人意,仿佛知道他这羁旅之人要去山里,特意为之吹断了积雨。这样写,就使“东风”着上了人的感情色彩,也即所谓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这一联诗,写“我欲山行”,写春风吹断了积雨,新颖别致,饶有诗意,有领起下文描写春晴之日山村风物、山人生活的作用,也为全诗写景抒情奠定了轻松活泼的基调。
颔联、颈联描写春晨山村景物,使山村自然景物充满了勃勃生机,洋溢着欢快的气氛。尾联由自然景物的描写转入对山人及其生活的反映,更增添了这种喜情。本联紧扣一个“乐”字。雨过天晴,春暖花开,景致优美,令人心旷神怡,何况这又是闹春耕的大好时光呢?如此美景良辰怎不使山人倍感欢欣呢?你看西崦(西山)人家又是煮芹,又是烧笋,忙着春耕,其乐无穷!
这首诗意境优美:山岭白云缭绕,树梢朝阳悬挂,野桃笑脸迎人,溪柳摇曳多姿,溪水清澈见底,这充满生机的景色与西山人家煮芹烧笋喜闹春耕的生动场面以及诗人欢快的心情交炽在一起,诗意盎然,散发着泥土的馨香、生活的气息,组成一幅诗意盎然的山村风物画。春风是神奇的。在诗人们的笔下,春风就像一把奇特的剪刀,可裁出柳叶、杏桃,以及众多的绿叶、红花等。如唐代诗人贺之章的《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