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北固山下》和《天净沙·秋思》试题(李文华)
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 同步测试
《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同步测试一、理解性默写1.崔颢在《黄鹤楼》中写道“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而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二、阅读诗歌,完成文后问题。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各题。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请赏析“潮平两岸阔”一句中“阔”字的妙处。
4.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
(二)《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夕阳”相呼应的是:“________”,与“天涯”相呼应的是:“________”,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________”。
体现“思”字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7.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了诗人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
B、这首小令,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C、这是一幅秋景图,又是一幅绝妙的秋思图。
图中有景有人,人和景都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最能表现“秋思”。
D、这首小令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象;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
8.“小桥流水人家”,是幅令人神往的美景,它被穿插在讨中,起到怎样的作用?参考答案一、1.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二、阅读理解(一)3.阔”:传神地表现了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广阔浩淼。
《次北固山下》和《天净沙 秋思》
品读
找出这两首诗中你最喜欢的诗句来 细细品味, 并说说喜欢的理由。(小 组交流)
品读要点:修辞、字词、色彩、情感、 意境等方面来赏析诗句。 温馨提示: 我喜欢的诗句是……(有感情朗读), 我喜欢它的理由是……(个人的感受)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从画面中我们可以感受的到诗人胸襟 的开阔和心情的舒坦 ,也让人感受到一股 乘风扬帆、无所畏惧、一路前行的豪情。
那萦绕在心中的乡愁
——《次北固山下》和《天净沙 秋思》
学习目标
• • • • 吟读:学会朗读诗歌的方法 品读:品味语言,理解诗意 悟读:比较阅读,体会思乡情感 诵读:熟读成诵
吟读
朗读是一件幸福的事,它能带我们走近 了文本,与作者进行交流,产生情感的共 鸣。让我们大声而富有感情地朗读吧!
朗读技巧
教师寄语
家是父母的一句叮咛,家是一顿可 口的饭菜。当我们累了,想回家,当 我们受委屈了,想回家。当我们成功 了,也是想回家。将来有一天,你们 的羽翼丰满了,就要离开家,展翅飞 翔,到时你们也会产生浓浓的乡愁。 那么现在当我们还和家人团聚的时候, 请学会珍惜与家人相聚的时刻。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面景物那浓浓 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迎来新的 一年。 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 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 的艺术鼓舞力量。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这18个字共有九个名词,其间无一 虚词,却自然流畅而涵蕴丰富,作 者以其娴熟的艺术技巧,勾勒一幅 生动形象的深秋晚景图,渲染了一 种萧条、悲凉的氛围。
• 1、读准音:字正腔圆 • 2、掌握节奏:停顿、重音、语调 • 3、把握情感:符合诗意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次北固山下》 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上册《次北固山下》中考试题及答案试题1:《次北固山下》《次北固山下》唐· 王湾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点题,“青山”当指北固山。
“客路”“行舟”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把人带到一种大江直流、波平浪静、天宽地阔的境界。
B.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表明诗人到江南正是冬末。
诗人感到江南不光太阳来得早,好像春天也来得早。
尾联则表现了离家已久的诗人要学归雁回到家乡洛阳。
C. “乡愁”,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这是全诗的主题。
在“乡愁”这一主题的统领下,整首诗层层相因,浑然一体。
D. “乡书”“归雁”暗含着一个典故——鸿雁传书。
过去我们书信交流就有“鸿雁传书”的情趣,但在短信、微信等盛行的今天,我们很多人就少了“鸿雁传书”特有的浪漫。
这让人不免有些伤感和遗憾。
2.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答案1.B【详解】“学归雁回到家乡洛阳”表述有误,要让归雁把家书捎回家乡洛阳,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试题2:《次北固山下》《次北固山下》唐· 王湾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
B “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
C “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
“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
D “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2.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首联开篇点题。
首先写“客路”,然后写“行舟”,寓漂泊羁旅之情于字里行间。
B.颔联写所见景色。
部编版七年级上全册古诗词赏析选择题带答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上全册古诗词赏析选择题带答案解析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选择题带答案解析古诗词目录: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一、XXX/XXX二、XXX左迁XXX有此寄/XXX三、次北固山下/王湾四、天净沙•秋思/XXX课外古诗词:五、峨眉山月歌/李白六、江南逢XXX/XXX一、《观沧海》赏析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C.第五、XXX过丰富的想像,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
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
【答案】1、D解析:“悲从中来”是错误的,应该是“幸运极了,我唱这首歌来表达我的志愿”。
七、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八、夜上受降城闻笛/XXX九、秋词(其一)/XXX十、夜雨寄北/XXX十一、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XXX十二、潼关/XXX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要有此寄》赏析题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题目中的“左迁”指降职,XXX据说好友XXX被贬为龙标县尉,于是写了这首诗。
B.首句写“杨花落尽”和“子规啼”,点明时令,融情于景,为背面的抒情作了铺垫。
C.第二句中“过五溪”三字看似平平,实在是写出了XXX 荒远和XXX对朋友的同情。
D.后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表达了诗人的忧愁、无奈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答案】1、D剖析:后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三、《次北固山下》1、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客路”“行舟”,与尾联“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颔联采用了衬托的手法,描绘了洪水浩瀚、轻风和顺的传神景象。
C、尾联诗人感叹家书无处通达,借XXX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清。
D、诗人触景生情,借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
【答案】1、D剖析:表达的不是壮志未酬,而是思乡的情怀。
七年级语文上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翻译及练习附答案
古代诗歌四首翻译 >> 观沧海<<秋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情吧。
《次北固山下》游客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两岸江面显得更宽阔。
春潮正涨,船儿泛着碧绿的江水向前。
江上的春天早在年底就春风拂面。
从海上升起。
红日冲破残夜,恰好把帆儿高悬。
顺风行船,寄去的家书不知何时到达,请问归雁几时飞到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一场春雨刚由孤山寺的北面绕到贾公亭西。
我信马来到钱塘湖畔,在一个明丽的春日,快要跟岸齐平了。
而湖水涨得满满的,像贴在水面似的。
云气同湖面上的微波连成一片,过。
远处近处都有黄莺婉转的叫声,这些春天的使者们,嬉戏追逐,争着抢着往向阳的枝头飞。
快要让人谁家新归的燕子在湖边飞上飞下,它们忙着衔泥筑巢。
沿途繁花东一簇,西一丛,眼花缭乱了。
而路上的春草刚从土里钻出来,把草铺在春神把花挂在树上,刚够遮住马蹄。
白堤静静的躺在湖边,这里绿杨成荫,而我最迷恋的却是湖东一带,供人们尽情赏玩,地上,安闲,自在,真要让人留连忘返了。
秋思》《天净沙小桥下潺潺的流水映出飘荡着炊烟的藤缠绕的老树的枝干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夕阳早已往一位骑着瘦马的游子缓缓前行。
荒凉的古道上,迎着萧瑟的秋风,几户人家,西沉下,漂泊未归的游子还远在天涯海角。
课《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15七年级语文上一、《观沧海》第一部分:末年接触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曹操是1魏武帝。
在文学史上,曹操以四言诗著称,是继《诗经》以后四言诗的又一高峰。
曹操与其。
”三曹“在文学史上被称为子曹丕、、2。
》《选自的第一章,》《原是的题目是后人加的,《观沧海》),曹操率领大军征伐当时东北方的大患乌桓。
这是曹操统一北方大业中207建安十二年(瑟调曲》)。
七上诗歌鉴赏复习题《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含答案)
七上诗歌鉴赏复习题《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含答案)期中复习专题一:诗歌鉴赏《观沧海》(曹操)1.【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波涛汹涌,山岛高耸挺立。
树木苍翠茂密,各种草丰盛茂密。
一阵萧瑟的秋风吹过,万顷波涛溯涌澎湃。
,。
庆幸到了极点啊,就用诗歌来表达白己的心愿和志向吧。
【主题思想】通过登高揽胜所见山水的壮丽景色,热情歌颂了包罗万象的辽阔大海和生机勃勃的山岛树木,抒发。
【理解背诵】1《观沧海》中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
2.对景物作总写,渲染大海苍茫动荡气势的句子是:,。
3.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用欣欣向荣的景象点染大海的勃勃生机的句子是:,。
4.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表达自己博大胸怀的句子是:;。
5.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中有句:“萧瑟秋风今又是。
”《观沧海》中与之意思相近的是:,。
6、《观沧海》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宏伟的意境,抒发壮志豪情的诗句是:;。
7、《观沧海》中,诗人创造出宏伟的意境,借以表达博大胸襟的句子是:;。
8、《观沧海》中,诗人描绘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的诗句是: ,。
9、《观沧海》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
【简答题】1.试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两句作简要赏析。
2.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3.这首诗描写了大海的辽阔壮美,具体描绘了哪些所见实景和所想虚景?分别从哪两个方面来写的?这些山水景物的描绘中,你感觉出这是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4.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要有此寄》(李白)1.结合全诗内容填空。
(1)首句中写出了、的意象。
(2)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3)这首诗中“子规”一词,作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最后两句中,“愁”一词表达了作者对友人。
精 《古代诗歌四首》试题(含答案)
同步检测一、基础达标1.填空。
(1)曹操是东汉末年的_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_家、诗人。
他的诗以____________见称。
(2)《次北固山下》选自《》,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诗人。
(3)李白,字_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诗人。
(4)马致远,____________(朝代,地名)人,____________家;“天净沙”是__________名。
2.默写。
(1)秋风萧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
(2)写出《次北固山下》中对偶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默写《天净沙秋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B.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C.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4.在这四首诗歌中,写“乡愁”的是哪些?哪一首写的“乡愁”更凄凉、浓重?简要说出理由。
二、阅读理解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诗词赏析试题含答案
诗词赏析试题含答案一、《次北固山下》1、请描述颈联(第三联)诗句在你脑海中的画面。
(不超过40字)。
答: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船行江中,和风吹来,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
2、最后两句表现了的思想感情。
思念故乡。
3、这是朝诗人王湾的代表;体例上属于律诗诗,内容上属于___思乡__之作。
4、诗人对旅途的感觉是顺利的,还是不顺利的?从诗中哪个地方可以表现出来?答:顺利。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5、翻译“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并回答这写出怎样的生活哲理?答:意思:残夜将尽未尽之时遥望东海,一轮红日正在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
哲理: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旧事物孕育着新事物,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表现出了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
6、翻译: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思念家乡的书信什么时候才能到达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7.这首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抒发了客游他乡思念故乡的情怀。
8.全诗共有四联,选取你最喜欢的一联,说说它好在哪里。
答:例如颈联: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蕴含自然理趣。
9、“风正一帆悬”的“正”可否改为“顺”?答: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
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
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
可见写景极为传神。
10.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D )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
B.“客路”即“旅途”。
第一句指明了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
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
“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
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11.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 )A.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丽,“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
02:《次北固山下册》《天净沙秋思》七年级语文上册诗词默写与赏析(部编版)含答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02 《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次北固山下一、理解性默写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以“ , ”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壮观景象传神地表现出来。
2.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用雁儿送信抒发对家乡的思念的句子是:,。
3.王湾《次北固山下》中,“ , ”一句,写出了春天潮水涨满后,江水浩渺,江面似乎与岸齐平的开阔景象。
4.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抒发了对亲人的深切眷恋的句子是: ?。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交替,暗示时光流逝的句子是:,。
5.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以小景与大景相互映衬,写出江面开阔景象)的句子是:,。
部编版 语文 七年级 上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次北固山下》《天净沙 》赏析积累练习卷(含答案)
古代诗歌四首赏析积累卷一、《观沧海》(七上P14)(曹操·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整体感知】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基本统一了北方;九月,他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写下了这首诗。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
乐府诗本是合乐的,可以歌唱。
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就是为了合乐而加的,与诗的思想内容没有联系。
除了这两句之外,诗的正文可分三层: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这是继承《诗经》中直陈其事的写法,显得很质朴。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
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木,仍然是静态,次及“洪波”,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这一层全是写实景。
第三层(最后四行)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这首诗于苍凉中又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课后习题】反复诵读《观沧海》,体会这首四言古诗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特点,想象诗人登山临海的情景,说说你产生了怎样的感觉。
诗中选取的景物都具有宏大的特点,如“沧海”“洪波"“日月”“星汉”等,都是远观之景。
设想我们处在这样的情境中,所观之景尽是宏观之景、浩大之景,远望沧海的波澜,仰望天上的星月,眼界为之开阔,胸怀为之宽广。
这就是壮美的感觉。
【原题再现】1、这首诗以“观”字统领全文,感情基调是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指南》P51)2、在写景上,这首诗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描写海水山岛(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描写草木洪波(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3、开头两句先交代了观海的地点,接着描写了海水和山岛,最后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天净沙秋思 中考题汇编
观沧海1、本诗作者,不仅是建安时期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是封建社会一位杰出的、军事家。
2、按要求填写原诗中的语句。
①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是:②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③虚写诗人所想之景的句子是: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
写景时,先写岛上的,次写海面上的,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
本诗的情感基调是。
4、前三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写的是动景,“”写的是静景。
5、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6、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7、“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8、“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渲染了大海的气势。
“何”字体现了作者面对大海的惊奇,因为他看到了山岛的,树木的,波浪的。
9、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像,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
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
10、这首诗以“”字总领,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案:1、曹操政治家2、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3、观树木百草秋风洪波苍凉慷慨,悲壮激昂4、动景: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静景: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动景静景各写一点即可)5、示例:(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在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只作翻译1分,有想象内容1分)6、诗人通过丰富的想像,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词阅读 精选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词阅读精选练习题汇编一.试题(共11小题)1.(2019秋•东城区期末)阅读《次北固山下》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阅读划线一联,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两句诗在你脑海中呈现的画面。
(2)下列说法中,对本诗情感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写“客路”“行舟”,暗含诗人身在江南,却神驰故里,故匆匆赶路,急于归家之情。
B.颔联写景的观察立足点在船上,诗人视野开阔心潮澎湃,表达了他对人生旅途充满期待、乐观昂扬的情感。
C.明代著名诗论家胡应麟在《诗薮•内编》里说,颈联“形容景物,绝妙千古”,以“日生残夜”“春入旧年”写出了时序交替、匆匆不可待之感。
D.尾联用“雁足传书”的故事紧承前三联,使全诗笼罩一层淡淡的思乡愁绪。
(3)下列诗句中,与本诗抒发的情感不太一致的是A.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B.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C.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D.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2.(2019秋•西城区期末)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成下列各题。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蘑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春(元)白朴春山嗳缓日和风,闲干楼阁帘栊①,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②.【注】:①[帘栊(lóng)]带帘子的窗户。
②[飞红]花瓣飞舞,指落花。
(1)关于以上两首元曲,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曲牌是曲子的调名,又叫曲调。
“天净沙”就是曲牌名,“秋思”和“春”则分别是两首小令的题目。
B.《天净沙•秋思》中出现了多个景物,其中“夕阳”为全诗笼罩上一层温暖的色彩,让游子凄凉的心得到安慰。
C.《天净沙•秋思》中的景象相互映衬:动态的“流水”与静态的“小桥”相映,动态的“西风”与静态的“古道”相映。
【机构专用】4 《次北固山下》《天净沙 秋思》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0年六年级升七年级语文暑假辅导
七上《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同步练习(含答案)【巩固训练1】1、《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作者是______ ,是______代诗人。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乡书..何处达海日生残夜..3、诗中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4、这首诗写的意境深婉,景情交融,主要选的景物有哪些?5、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品析有误的一项是()A. 第一句诗的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
B. 第二句话的意思是:旧年的春景生机盎然,令人难以忘怀。
C. “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时序匆匆交替,怎不叫身在异乡的诗人更生思乡之情?D. 诗人将“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出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答案】11. 次:停泊;客路:旅途;乡书:家书;残夜:夜将尽未尽之时12.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一种欢乐、积极、向上的情怀。
13. 青山、行舟、绿水、白帆、红日、和风、归雁等14. B【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
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
“次”,停留。
“乡书”家书。
【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
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因此而成为千古名句,表现了一种欢乐、积极、向上的情怀。
【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在理解的基础上,把诗中描写到的景物列举出即可。
青山、行舟、绿水、白帆、红日、和风、归雁等。
2020-2021七年级语文上学期诗歌阅读题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诗歌阅读题《次北固山下》阅读题阅读诗歌,完成习题。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是_________朝诗人王湾的代表作,体例上属于_________诗,内容上属_________之作。
2.解释加点词语。
次.北固山下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客路..青山下客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乡书..何处达乡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把依次每五字看做一句,诗中哪两句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诗人对旅途的感觉是顺利的,还是不顺利的?从诗中哪个地方可以表现出来?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5.残夜将尽未尽之时遥望东海,一轮红日正在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这写出怎样的生活哲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6.汉代苏武陷落于匈奴,被迫在漠北牧羊,让南飞的大雁把书信带回故国,后来人们用“鸿雁传书”或“归雁”代指书信或信使,诗人的家书是从哪里寄向哪里?是向哪个方向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7.翻译: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唐律思乡2.停泊旅途家信3.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4.顺利。
[全]七年级语文上《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导读与提升检测
七年级语文上《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导读与提升检测次北固山下《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极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
全诗用笔自然,写景鲜明,情感真切,情景交融,风格壮美,极富韵致,历来广为传诵。
《次北固山下》的教材分析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一、作者介绍王湾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往来于吴楚间,被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
尤其其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得到当时的宰相张说的极度赞赏,并亲自书写悬挂于宰相政事堂上,让文人学士作为学习的典范。
由此,这两句诗中表现的那种壮阔高朗的境象便对盛唐诗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直到唐末诗人郑谷还说“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表达出极度钦羡之情。
二、写作背景该首题为《次北固山下》的五律,最早见于唐朝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
这是诗人在一年冬末春初时,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时有感而作的。
当时正值冬尽春来,旭日初升,诗人面对江南景色,置身水路孤舟,感受时光流驶,油然而生别绪乡思。
但是,由于诗人情感内容完全融纳于特定时空的生动可感的自然境象之中,因而诗的情感基调不仅略无哀伤凄婉,反而表现出在昼夜转接、时序交替之际对独特的江南景致与蓬勃的自然生机的发现的喜悦,并且形成高朗壮阔的审美境界。
特别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被后人视为盛唐气象的标志。
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和《天净沙 秋思》练习
1、这首诗是诗人王湾的代表;体律上属于()诗,内容上属于()之作。
2、汉代苏武陷落于匈奴,被迫在漠北牧羊,让南飞的大雁把书信带回故国,后来人们用“鸿雁传书”或“归雁”代指书信或信使,诗人的家书是从()寄向(),是向()(哪个方向寄?)3、《次北固山下》以小景与大景相互映衬,写出江面开阔的句子是:,4、《次北固山下》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这两句与“成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之句都表现了新旧交替的哲理。
5、这首诗描写了长江的风光。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含有许多含“江”的诗句,其中你学过的诗句有“,。
”6、下面不是对偶的一句是( )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B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D乡音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7、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客路”“行舟”,与尾联“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颔联采用了衬托的手法,描绘了洪水浩瀚、轻风和顺的传神景象。
C、尾联诗人感叹家书无处通达,借大雁北飞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清。
D、诗人触景生情,借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
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一项是( )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
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
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
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了。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绿水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
9、“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用了的修辞手法,全诗抒发了诗人的情怀。
10、对下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写景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颔联主要描绘了一幅什么图景?(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案】(1)潮水上涨,与堤岸齐平,江面更显宽阔,正是顺风行船,一叶白帆好似挂在江天之上。
勾勒出了一幅壮美的大江行船图。
(2)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解析】【分析】(1)注意这两句诗描写的景物有:江潮、江岸、船帆,注意形容词和动词“平〃“阔〃“正〃“悬〃,既然题目要求描绘画面,就要在头脑中把这些意象想象成画面,并用恰当、优美、形象、生动的语言把它描绘出来。
如:潮水上涨,与堤岸齐平,江面更显宽阔,正是顺风行船,一叶白帆好似挂在江天之上。
勾勒出了一幅壮美的大江行船图。
(2)结合诗歌最后两句分析,可以看出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故答案为:⑴潮水上涨,与堤岸齐平,江面更显宽阔,正是顺风行船,一叶白帆好似挂在江天之上。
勾勒出了一幅壮美的大江行船图。
⑵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描绘诗句景象的能力。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很多写景的诗句都给人以美的享受。
解答这样的题,首先要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意境,并在头脑里想象这样的意境,然后再结合诗意进行描绘。
描绘的语言一定要恰当、优美、生动、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
⑵此题考查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
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
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宿牛群头①(元)胡助荞麦花开草木枯,沙头雨过拙②蘑菇。
牧童拾得满筐子,卖与行人③供晚厨。
【注】①牛群头:地名。
②拙:同“茁〃。
③行人:行旅之人,指作者自己。
本诗和《天净沙•秋思》都写到了干枯的树木,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两首诗歌的内容简要回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次北固山下》
一、默写《次北固山下》。
,。
,。
,。
?。
二、根据要求背写。
1、《次北固山》下道出新旧更替生活哲理的名句是:,。
2、诗歌通过对偶的修辞进行景物描写,并使人心胸宽阔的句子是:,。
3、以小景与大景互相映衬,写出了江面的开阔的句子是:,。
4、诗歌中直接表达思乡之情,使全诗笼罩着乡思愁绪的句子是:?。
三、对《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触景生情的写景诗,在春夏之交作者泊舟北固山下,眼望长江两岸的风景,抒发思乡的愁绪,全诗层层相因,浑然一体。
B.开头两句点明题意,“客路”与“行舟”暗含着诗人旅居在外、神驰故里的漂泊情思,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C.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其中“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
写出春潮涌涨、江水浩荡的壮观景象,为下联描写作了铺垫。
D.颈联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用拟人化语言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感,蕴含一种自然的理趣。
四、读《次北固山下》,回答问题。
1.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所蕴含的哲理。
2.诗的前两联中,描写远景的句子是:。
3.诗的颈联和尾联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4.赏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的“阔”字和“悬”字的妙处。
5.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
6.诗人对旅途的感觉是顺利还是不顺利?从诗中哪句可以看出?
7.从这首诗的内容看,诗人处在怎样的境况之中?
8.“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天净沙·秋思》
一、默写《天净沙·秋思》。
,,。
,。
二、根据要求背写。
1.《天净沙·秋思》中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
2.曲中描绘苍凉萧瑟的秋景的句子分别是:,。
3.《天净沙·秋思》中,描写特征性秋景营造羁旅氛围的名句是
,,。
4.《天净沙·秋思》的主旨句:。
5.羁旅之人,每当孤独愁苦之时,往往会用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来抒发自己的愁思。
三、对这首小令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枯藤老树昏鸦”渲染了一种暗淡凄凉的气氛,暮鸦归巢,使游子动了思乡之情。
B.“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作者记忆中的故乡幽美、恬静的景象,而今身在异乡,越发感到孤独。
C.“古道西风瘦马”一句描写了伫立于寒风之中作者孤独、寂寥的
形象。
由马的“瘦”可以联想到作者的疲惫、困乏。
D.“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感受,在前几句“景”的渲染下,作者的情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四、读《天净沙·秋思》,回答问题。
1.小令中“枯藤”“昏鸦”“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2.这首小令描写的景物带有鲜明的时令特征,如与“秋”“夕阳”相照应的景物有:,。
3.用自己的话简要分析“古道西风瘦马”中“瘦”字的表达效果。
4.这首小令的前三句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深秋晚景图?
5.这首小令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天净沙·秋思》中,诗人把富有特征的景物直接组合在一起,营造出特别的氛围。
假如你身处其中,面对此情此景,会有怎样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