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信息化与工业4.0革命(最新修订)
制造业工业 4.0 解决方案推广方案
制造业工业 4.0 解决方案推广方案第一章引言 (3)1.1 制造业发展背景 (3)1.2 工业革命与工业 4.0 概述 (3)1.3 工业 4.0 解决方案的重要性 (3)第二章工业 4.0 技术框架 (4)2.1 物联网技术 (4)2.2 大数据分析 (4)2.3 云计算与边缘计算 (4)2.4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5)第三章智能制造系统 (5)3.1 智能生产线 (5)3.2 智能工厂布局 (5)3.3 智能物流与仓储 (6)3.4 制造执行系统(MES) (6)第四章数据驱动决策 (7)4.1 数据采集与监控 (7)4.2 数据分析与挖掘 (7)4.3 预测性维护与优化 (7)4.4 数据可视化与决策支持 (8)第五章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 (8)5.1 工业网络安全 (8)5.1.1 设备安全 (8)5.1.2 网络通信安全 (8)5.1.3 系统安全 (8)5.2 数据加密与隐私保护 (8)5.2.1 数据加密 (9)5.2.2 隐私保护 (9)5.3 安全策略与合规性 (9)5.3.1 安全策略 (9)5.3.2 合规性 (9)5.4 安全事件应急响应 (9)5.4.1 预警与监测 (9)5.4.2 应急预案 (9)5.4.3 响应与恢复 (9)5.4.4 培训与演练 (9)第六章企业管理与协同 (10)6.1 企业资源规划(ERP) (10)6.1.1 资源整合 (10)6.1.2 业务流程优化 (10)6.1.3 数据共享与协同 (10)6.2 供应链管理(SCM) (10)6.2.2 生产协同 (10)6.2.3 物流协同 (10)6.3 客户关系管理(CRM) (10)6.3.1 客户信息管理 (11)6.3.2 客户服务协同 (11)6.3.3 客户关系维护 (11)6.4 协同办公与通信 (11)6.4.1 办公自动化 (11)6.4.2 通信协作 (11)6.4.3 项目管理 (11)第七章人才培养与知识共享 (11)7.1 人才培养策略 (11)7.2 培训与认证 (12)7.3 知识管理系统 (12)7.4 跨部门协同与知识共享 (12)第八章政策与标准 (13)8.1 国家政策与法规 (13)8.2 行业标准与规范 (13)8.3 国际合作与交流 (14)8.4 政产学研用协同 (14)第九章工业 4.0 实施策略 (14)9.1 项目规划与管理 (14)9.1.1 确定项目目标与范围 (14)9.1.2 制定项目计划 (15)9.1.3 项目组织与管理 (15)9.1.4 项目监控与调整 (15)9.2 技术选型与集成 (15)9.2.1 技术调研与评估 (15)9.2.2 技术选型 (15)9.2.3 技术集成 (15)9.2.4 技术升级与更新 (15)9.3 风险评估与管理 (15)9.3.1 风险识别 (15)9.3.2 风险评估 (16)9.3.3 风险应对策略 (16)9.3.4 风险监控与调整 (16)9.4 持续改进与优化 (16)9.4.1 数据分析与挖掘 (16)9.4.2 生产流程优化 (16)9.4.3 技术创新与升级 (16)9.4.4 员工培训与素质提升 (16)第十章未来展望与挑战 (16)10.1 工业 4.0 的发展趋势 (16)10.3 国际竞争与合作 (17)10.4 持续创新与突破 (17)第一章引言1.1 制造业发展背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推进,制造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其发展水平和竞争力日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
制造业信息化与工业4.0革命(最新修订)
制造业信息化与工业4·0革命(最新修订) 制造业信息化与工业4·0革命1·引言1·1 背景1·2 目的1·3 范围1·4 参考文献2·工业4·0概述2·1 工业4·0定义2·2 工业4·0的特征2·3 工业4·0的优势2·4 工业4·0对制造业的影响3·制造业信息化现状3·1 制造业信息化发展历程3·2 制造业信息化的进展与挑战3·3 制造业信息化的趋势4·工业4·0关键技术4·1 物联网技术4·2 大数据技术4·3 云计算技术4·4 技术4·5 其他相关技术5·工业4·0在制造业中的应用5·1 智能制造5·2 智能供应链5·3 智能仓储与物流5·4 智能设备与5·5 智能产品与服务6·工业4·0对制造业的影响与挑战 6·1 经济影响6·2 就业影响6·3 社会影响6·4 安全与隐私挑战6·5 其他挑战与解决方案7·工业4·0的国际比较与经验借鉴7·1 美国的工业4·0发展7·2 德国的工业4·0发展7·3 中国的工业4·0发展7·4 其他国家的工业4·0发展情况8·工业4·0相关政策与支持措施8·1 国家层面政策8·2 地方层面政策8·3 产业协会与组织的支持措施8·4 其他相关政策与措施附件:1·工业4·0案例分析2·工业4·0实施指南3·工业4·0相关报告及研究法律名词及注释:1·工业4·0:指在制造业中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革命性发展阶段。
工业4.0时代数字化转型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述
工业4.0时代数字化转型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述第一部分:引言在工业4.0时代,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制造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制造业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数字化转型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各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全面评估工业4.0时代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的影响,并探讨数字化转型为制造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第二部分:工业4.0时代数字化转型的背景和意义1. 工业4.0时代的背景及其特点工业4.0时代标志着制造业从传统的机械化生产向数字化生产方式的转变。
数字化转型涉及到信息化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广泛应用,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正在改变着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
2. 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的意义数字化转型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改善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通过数字化转型,制造业可以实现智能化生产、定制化生产,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第三部分: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的影响1. 生产方式的改变数字化转型使得制造业从传统的大规模生产向灵活化、智能化生产方式转变。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得生产过程更加高效、精准,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供应链管理的改善数字化转型可以实现供应链的透明化和智能化管理。
通过物联网技术,制造企业可以对原材料的采购、生产过程、产品的存储和物流进行全面监控和管理,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可靠性。
3. 产品创新与定制化数字化转型为制造业带来了产品创新和定制化的机遇。
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制造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消费者需求,开发出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定制化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第四部分: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1. 机遇:提升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数字化转型可以帮助制造业提升竞争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开拓新的市场空间,实现高质量发展。
2. 挑战:技术应用和人才培养数字化转型需要大量的技术投入和专业人才支持,企业需要面对技术应用的挑战和人才培养的难题,需要提高组织的数字化素养和技术应用能力。
“工业4.0”:智能化制造新时代的到来
“工业4.0”:智能化制造新时代的到来摘要:“工业4.0”被看成是互联网全面进入生产制造系统的重要切入点,其以智能互联系统为主,采集特色化、个性化需求的数据,然后利用智能制造系统加工出个性化的产品。
中国制造业以“工业4.0”为愿景的转型升级可借鉴德国经验,大力推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重视核心技术创新、市场拓展、标准规划建设与实施、系统配套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协同作用;发挥大型企业的带动效应,通过人才培育、资源利用、市场开放等产业政策安排,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关键词:“工业4.0”;智能化;制造引言当前德国已经进入了“工业”时代。
工业4.0(Industry4.0)是德国政府《高技术战略2020》确定的十大未来项目之一,这一概念是在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推动下形成的,它现已成为了德国的国家战略。
德国政府制定“工业4.0”战略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德国制造的未来”,旨在支持工业领域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发与创新。
当下,正值我国大力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德国推行的“工业4.0”战略与我国提出的“两化”深度融合有若干相通之处,与我国制造强国战略不谋而合。
1工业4.0工业革命是现代文明的起点,是人类生产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18世纪末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创造了机器工厂的“蒸汽时代”,20世纪初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入大量生产的“电气时代”,这两个时代的划分已经是大家公认的。
20世纪中期计算机的发明、可编程控制器的应用使机器不仅延伸了人的体力,而且延伸了人的脑力,开创了数字控制机器的新时代,使人—机在空间和时间上可以分离,人不再是机器的附属品,而真正成为机器的主人。
从制造业的角度,这是凭借电子和信息技术实现自动化的第三次工业革命。
进入21世纪,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技术正在以极快的速度形成巨大产业能力和市场,将使整个工业生产体系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推动一场新的工业革命,德国技术科学院(ACDTECH)等机构联合提出“第四代工业-Industry 4.0”战略规划,旨在确保德国制造业的未来竞争力和引领世界工业发展潮流。
中国制造2025与工业4.0介绍(最新版)
正文 . 第三章
第* 页
03
中 国 制 造 2 0 2 5
战 略 规 划: 远 超 制 造 本 身
总体规划:三十年,三步走。
3月6日,苗圩: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大 概需要三个十年左右时间。其中,《中国制造2025》是三步 走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也是一个路线图和时间表。
正文 . 第三章
第* 页
01
工 业 4. 0
工 业 4. 0 应 用 场 景
动态生产线
当前汽车生产线也是高度静态配置,不可能将同一厂商不同产品组的部件相互置换。比如,客户 不能将同是大众品牌下的保时捷的坐椅用于大众其它车型。工业4.0之下,将形成动态生产线,实
现车辆的混装并确保匹配。
正文 . 第一章
第* 页
01
工 业 4. 0
学
上世纪90年代,我国还处在世界第 8位。现在已经到了第4位,和德国 、日本还有一定的差距。
第三,是中国日益成为需求的关键。
习
我们制造业大而不强主要有四个 问题: •一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二是产品质量问题还比较突出; •三是资源效率利用比较低,能耗 比较高,污染比较严重; •四是产业结构不是很合理,低端 产品产能严重过剩,高端产品能 力比较差。
第* 页
03
中 国 制 造 2 0 2 5
规 划 纲 要 概 述
《中国制造2025》 由工信部牵头研究编制:20多个部委参与,50多名院士、100多位专家论证。 是整个工业、制造业领域的顶层设计,包括一个纲要和一个专项的行动规划。未来还将: 成立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 制定“1+X”的实施方案和规划体系。 发布高端领域技术路线图的绿皮书。 涉及整个制造业,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跟国际先进水平不相上下,或者差距很小的。比如高铁、能源装备。 第二类涉及国家经济安全和产业安全的,比如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这样的装备。 不包括市场化行业:像纺织、食品,这些主要靠市场去优化、配置资源。
制造业工厂智能制造与工业 4.0 升级方案
制造业工厂智能制造与工业 4.0 升级方案第1章智能制造与工业4.0概述 (3)1.1 智能制造的发展背景 (3)1.1.1 国际层面 (4)1.1.2 国内层面 (4)1.2 工业4.0的概念与特点 (4)1.2.1 概念 (4)1.2.2 特点 (4)1.3 智能制造与工业4.0的关系 (5)第2章工厂现状分析 (5)2.1 工厂现有基础设施 (5)2.1.1 厂房与生产线 (5)2.1.2 物流系统 (5)2.1.3 能源供应及辅助设施 (5)2.2 生产流程与工艺 (6)2.2.1 生产流程 (6)2.2.2 工艺 (6)2.3 管理体系与信息化水平 (6)2.3.1 管理体系 (6)2.3.2 信息化水平 (6)第3章智能制造战略规划 (6)3.1 制定智能制造战略目标 (6)3.1.1 明确企业现状及发展需求 (6)3.1.2 设定战略目标 (6)3.2 设计智能制造总体架构 (7)3.2.1 设备层 (7)3.2.2 网络层 (7)3.2.3 数据层 (7)3.2.4 应用层 (7)3.2.5 安全与保障体系 (7)3.3 制定实施路线图与时间表 (7)3.3.1 实施路线图 (7)3.3.2 时间表 (8)第4章智能生产线设计与优化 (8)4.1 生产线自动化升级 (8)4.1.1 自动化设备选型与布局 (8)4.1.2 生产线自动化控制系统 (8)4.1.3 生产线升级效果评估 (8)4.2 工业应用 (8)4.2.1 工业类型与选型 (8)4.2.2 工业系统集成 (8)4.2.3 工业应用案例 (8)4.3 智能物流系统设计 (9)4.3.1 智能物流系统概述 (9)4.3.2 智能物流系统设计与布局 (9)4.3.3 智能物流系统应用案例 (9)第5章工厂数据采集与分析 (9)5.1 数据采集技术选型 (9)5.1.1 自动识别技术 (9)5.1.2 传感器技术 (9)5.1.3 工业以太网技术 (9)5.1.4 无线通信技术 (9)5.2 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预测 (10)5.2.1 设备状态监测 (10)5.2.2 故障预测 (10)5.3 生产数据可视化与分析 (10)5.3.1 生产数据可视化 (10)5.3.2 生产数据分析 (10)5.3.3 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 (10)第6章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 (10)6.1 工业互联网平台概述 (10)6.2 平台架构与功能设计 (10)6.2.1 架构设计 (10)6.2.2 功能设计 (11)6.3 平台实施与运维 (11)6.3.1 平台实施 (11)6.3.2 平台运维 (11)第7章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应用 (12)7.1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12)7.1.1 生产过程优化 (12)7.1.2 设备故障预测与维护 (12)7.1.3 质量检测 (12)7.1.4 智能调度与物流 (12)7.2 大数据与云计算应用 (12)7.2.1 数据采集与分析 (12)7.2.2 云计算平台构建 (12)7.2.3 生产数据可视化 (13)7.2.4 智能决策支持 (13)7.3 数字孪生与虚拟仿真 (13)7.3.1 数字孪生 (13)7.3.2 虚拟仿真 (13)7.3.3 产品设计验证 (13)7.3.4 员工培训 (13)第8章智能制造管理体系构建 (13)8.1 智能制造组织架构设计 (13)8.1.1 企业战略与智能制造目标设定 (13)8.1.2 组织结构调整与功能优化 (14)8.1.3 人力资源配置与能力提升 (14)8.1.4 技术支撑与基础设施建设 (14)8.2 生产计划与调度优化 (14)8.2.1 生产计划制定 (14)8.2.2 调度策略优化 (14)8.2.3 生产计划与调度的动态调整 (14)8.3 质量管理与设备维护 (14)8.3.1 质量管理 (14)8.3.2 设备维护 (15)8.3.3 质量与设备管理的协同优化 (15)第9章安全生产与环保 (15)9.1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15)9.1.1 安全生产目标 (15)9.1.2 安全生产制度 (15)9.1.3 安全生产措施 (15)9.1.4 安全生产监测与评价 (15)9.2 环保与节能减排措施 (15)9.2.1 环保法规与标准 (15)9.2.2 节能减排技术 (15)9.2.3 环保设施建设与运行 (15)9.2.4 环保监测与评价 (16)9.3 应急管理与处理 (16)9.3.1 应急预案制定 (16)9.3.2 应急演练与培训 (16)9.3.3 处理流程 (16)9.3.4 预防与整改 (16)第10章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 (16)10.1 人才需求与培训计划 (16)10.1.1 人才需求分析 (16)10.1.2 培训计划 (16)10.2 员工技能提升与激励机制 (17)10.2.1 技能提升 (17)10.2.2 激励机制 (17)10.3 团队协作与文化建设 (17)10.3.1 团队协作 (17)10.3.2 文化建设 (17)第1章智能制造与工业4.0概述1.1 智能制造的发展背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制造业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
工业4.0和智能制造
工业4.0和智能制造工业4.0和智能制造是当今工业界热议的话题,它们代表了近年来工业领域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理念。
本文将从定义、特点、影响等方面对工业4.0和智能制造进行探讨。
定义工业4.0,又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是指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如物联网、云计算等)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新阶段。
它标志着制造业的生产模式从传统的集中式大批量生产向个性化、定制化和柔性化生产转变。
智能制造则是工业4.0的核心理念,它强调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使制造过程更加高效、灵活和智能化。
智能制造的目标是实现全程数字化管理、全程可追溯性、全程信息化和高度灵活的生产组织。
特点工业4.0和智能制造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数字化:工业4.0注重实现制造过程中的全程数字化管理,将生产数据转换为数字形式进行处理和管理。
数字化使得生产过程更加透明化和可控制,为决策提供了更加准确和全面的依据。
2.网络化:工业4.0倡导建立起面向制造业的物联网,通过各种设备和系统之间的网络连接,实现高效的协同工作。
通过网络化,不同环节的信息可以实时传递和共享,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
3.智能化:智能制造强调引入智能设备和技术,实现更加智能化的生产过程。
智能设备具有自动化、自适应和学习能力,能够进行自我诊断和预测维护,提高生产的可靠性和效率。
4.灵活化:工业4.0追求生产过程的灵活性和个性化,实现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
通过柔性化的生产组织和智能化的设备,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的变化和个性化需求。
影响工业4.0和智能制造对制造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提升效率:通过数字化的生产管理和智能化的设备,工业4.0实现了制造过程的高效运作,提升了生产效率。
智能制造在生产过程中可以进行自我优化,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生产效率。
2.降低成本:智能制造使得生产过程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减少了人力成本。
同时,通过数字化管理和柔性生产,可以降低库存成本和生产线的调整成本。
工业4.0:迈向智能制造的新时代
工业4.0:迈向智能制造的新时代工业4.0是一个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概念,它代表着工业制造的新时代的到来。
在这个时代,智能制造系统和物联网技术将深刻改变传统工业生产模式,带来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什么是工业4.0?工业4.0是由德国政府于2011年提出的一个概念,它代表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来临。
与第三次工业革命相比,第四次工业革命将引领制造业走向更加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时代。
工业4.0将物理系统和数字系统相互融合,通过智能化的生产过程和自动化的运作,实现高效、灵活和个性化的生产。
工业4.0的核心是通过物联网技术使工厂中的各种设备和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形成智能化的生态系统。
工业4.0的关键技术物联网技术在工业4.0时代,物联网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将各种设备和系统连接到互联网上,实现设备间的信息交换和共享,从而构建起一个智能化的生产环境。
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控制,通过传感器和无线通信技术,将设备的状态信息传输到中央控制系统,实现对设备的实时监控和远程控制。
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在工业4.0时代,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被视为宝贵的资源。
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技术能够对这些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处理和分析,帮助企业进行决策和优化生产过程。
通过云计算技术,企业可以将数据存储在云端服务器上,实现数据的共享和访问。
而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发现潜在的规律和趋势,从而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和业务优化的建议。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是工业4.0时代的核心驱动力之一。
通过这些技术,企业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自主化和智能化。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模拟人类的智能行为,通过学习和推理,实现对复杂任务的解决。
而机器学习技术则是通过算法和模型来训练机器,使其具备学习和适应的能力。
在工业生产中,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可以应用于自动化控制、智能检测和故障诊断等方面,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工业4.0的特点和优势工业4.0的到来带来了许多独特的特点和优势,使得企业能够更加灵活、高效地进行生产和管理。
智能制造和工业4.0
智能制造和工业4.0是当下经济发展的热门话题,不仅引起了各国政府和企业的重视,也成为了各大媒体和学术讨论的焦点。
这两个概念的提出旨在推动生产力的升级和生产效率的提高,进而促进经济发展。
在本文中,我们将会从各个角度来探讨智能制造和工业4.0。
一、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将生产和制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集成和优化,使之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的一种生产方式,也可以称之为工业数据化、智能化生产。
在智能制造中,通过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及传输等一系列技术,企业可以更快、更准确地获取相关信息,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出错率和成本。
而智能制造可以应用于各行各业,在人们的生活中都能找到它的身影。
那么,智能制造的具体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呢?1、提高生产效率:在智能制造的生产模式中,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可以通过智能化手段进行优化和协调,整个生产效率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2、降低生产成本:智能制造可以实现自动化生产,减少人工操作;在数据采集及分析过程中,可以通过数据优化生产计划,降低生产成本。
3、提高产品质量:智能制造提供了更为严密的监控和数据分析手段,可以及时检测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降低生产过程中的出错率,提高产品质量。
4、可持续发展:与传统制造相比,智能制造采用了更多的新材料和高效节能技术,具有更低的碳排放和环境污染,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二、工业4.0工业4.0,可以理解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它是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在制造业领域发生的一次重大变革。
工业4.0的核心是数据,将各个环节的生产数据进行集成和分析,从而实现生产的智能化、自动化和可视化。
在工业4.0中,智能制造是实现工业级别数据化的基础。
因此,工业4.0的核心优势体现在以下方面:1、智能化生产:更广范围、更深层次的数字化产生更多的生产数据,使制造业更具智能化。
2、高效化生产:通过系统优化、流程优化和多维度的数据分析,可以实现自动化、协作化和高效化生产。
2024年浅谈德国“工业4.0”及其中国化
2024年浅谈德国“工业4.0”及其中国化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全球的工业生产方式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性变革。
其中,德国的“工业4.0”概念引领着这场变革的潮流,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也在积极探索和实践工业4.0的理念。
本文将对德国“工业4.0”进行简要介绍,并探讨其在中国的发展和应用。
一、德国“工业4.0”概述德国“工业4.0”是一个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制造理念,旨在实现生产过程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它代表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继蒸汽机时代、电气化时代和信息化时代之后,人类进入了智能化时代。
这一概念最早在2011年由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提出,2013年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推出,迅速成为德国的又一标志性名片。
1.1 定义与特征工业4.0的核心在于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进行实时数据处理和智能决策,从而实现生产过程的高度灵活性和个性化。
这种生产模式突破了传统制造业的局限,将生产、供应、销售等各环节紧密连接,形成一个高度智能化的生产网络。
1.2 关键技术支撑工业4.0的实现离不开一系列关键技术的支撑,包括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云计算、增强现实等。
这些技术相互融合,为工厂数字化提供了全方位支持。
物联网技术使得设备之间能够实现信息的实时传输和交换;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为决策提供依据;大数据和云计算则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存储能力。
二、中国化工业4.0的发展与实践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对工业4.0的发展充满期待。
近年来,中国政府也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旨在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转型。
德国“工业4.0”的成功实践为中国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2.1 政策推动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工业4.0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税收优惠、资金扶持、人才培养等,以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同时,中国还加强了与德国等国家的合作,共同推动工业4.0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
“工业4.0”革新了制造业旧思维模式
“工业4.0”革新了制造业旧思维模式对于德国而言,制造业是传统的经济增长动力,制造业的发展是德国工业增长不可或缺的因素,基于这一共识,德国政府倾力推动进一步的技术创新,其关键词就是“工业4.0”。
在德国,“工业4.0”概念被认为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旨在通过深度应用信息技术和网络物理系统等技术手段,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
与美国的第三次工业革命说法不同,德国在制造业领域,将各种资源、信息、物品和人融合在一起,相互联网的众多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简称CPS)组成了“工业4.0”。
CPS包括智能设备、数据存储系统和生产制造业务流程管理,从生产原材料采购到产品出厂,整个生产制造和物流管理过程,都基于信息技术实现数字化、可视化的智能制造。
“工业4.0”时代的智能化,是在“工业3.0”时代的自动化技术和架构的基础上,实现从集中式中央控制向分散式增强控制生产模式的转变,利用传感器和互联网让生产设备互联,从而形成一个可以柔性生产的、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大批量生产模式。
“工业4.0”通过CPS系统将不同设备通过数据交互连接到一起,让工厂内部、外部构成一个整体。
而这种“一体化”其实是为了实现生产制造的“分散化”。
“分散化”后的生产将变得比流水线的自动化方式更加灵活。
从“工业3.0”时代的单一种类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到“工业4.0”时代的多个种类产品的大规模定制,既要满足个性化需要,又要获得大规模生产的成本优势。
所以,“工业4.0”和“工业3.0”的主要差别体现在灵活性上。
“工业4.0”基于标准模块,加上针对客户的个性化需求,通过动态配置的单元式生产,实现规模化,满足个性化需求。
同时,大规模定制从过去落后的面向库存的生产模式转变为面向订单的生产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交货期,并能够大幅度降低库存,甚至零库存运行。
在生产制造领域,需求推动着新一轮生产制造革命以及技术与解决方案的创新。
制造业信息化与工业4.0革命(最新修订)
制造业信息化与工业4.0革命(最新修订)制造业信息化与工业4.0革命(最新修订)1. 引言制造业信息化指的是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制造业中,以提高生产效率、优化制造流程,实现智能化制造的过程。
工业4.0革命则是指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将传统制造业升级为智能制造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制造业信息化与工业4.0革命的相关概念、背景、应用场景以及对制造业发展的影响。
2. 制造业信息化的背景与发展2.1 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普及与应用,为制造业信息化提供了技术基础和支持。
2.2 制造业信息化的重要意义制造业信息化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优化制造流程,实现智能化制造,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竞争优势。
3. 工业4.0革命的概念与特点3.1 工业4.0革命的概念工业4.0是指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实现生产自动化、个性化定制、智能化决策和工业服务网络化的智能制造模式。
3.2 工业4.0革命的特点- 自动化生产:通过、自动化设备实现生产线的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 个性化定制:通过灵活的生产和供应链管理系统,实现小批量、多样化、个性化定制的生产。
- 智能化决策: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技术,实现智能决策和优化生产流程。
- 工业服务网络化:通过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实现更高效的协作和资源共享。
4. 制造业信息化与工业4.0的应用场景4.1 智能制造通过传感器和自动化设备的应用,实现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和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4.2 物联网与大数据分析通过物联网技术将设备连接到互联网,实现设备间的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生产流程的优化和预测。
4.3 云计算与虚拟仿真通过云计算技术将生产数据存储在云端,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模拟生产过程,提前发现问题并进行优化。
4.4 智能供应链管理通过供应链管理系统实时跟踪物料的流动,实现物料的可追溯和供应链的即时调整,降低库存成本和缩短交货周期。
工业4.0时代自动化与智能制造指南
工业4.0时代自动化与智能制造指南第1章引言 (3)1.1 工业发展概述 (3)1.2 工业4.0的概念与内涵 (3)1.3 自动化与智能制造的关系 (3)第2章自动化技术基础 (4)2.1 自动化系统架构 (4)2.2 自动化设备与传感器 (4)2.3 控制系统原理 (5)第3章智能制造关键技术 (5)3.1 数字化设计与仿真 (5)3.2 工业大数据与分析 (5)3.3 人工智能在制造业中的应用 (6)第4章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 (6)4.1 工业互联网平台 (6)4.1.1 概述 (6)4.1.2 平台架构 (6)4.1.3 核心技术 (7)4.1.4 应用场景 (7)4.2 物联网技术架构 (7)4.2.1 概述 (7)4.2.2 传感与识别技术 (7)4.2.3 网络传输技术 (7)4.2.4 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 (7)4.2.5 应用层技术 (7)4.3 工业互联网安全 (7)4.3.1 安全威胁与挑战 (7)4.3.2 安全体系构建 (7)4.3.3 安全防护措施 (8)4.3.4 安全管理策略 (8)第5章智能制造系统设计 (8)5.1 智能制造系统架构 (8)5.2 智能制造单元设计 (8)5.3 智能生产线规划 (9)第6章工业与自动化设备 (9)6.1 工业技术与应用 (9)6.1.1 工业技术概述 (9)6.1.2 工业的应用领域 (9)6.1.3 工业发展趋势 (9)6.2 自动化设备选型与集成 (9)6.2.1 自动化设备选型原则 (9)6.2.2 自动化设备选型流程 (10)6.3 与自动化设备的协同 (10)6.3.1 协同工作原理 (10)6.3.2 协同作业模式 (10)6.3.3 协同作业实施策略 (10)第7章智能制造执行系统 (10)7.1 生产执行系统概述 (10)7.1.1 生产执行系统的基本概念 (10)7.1.2 生产执行系统的功能架构 (11)7.2 生产调度与优化 (11)7.2.1 生产调度基本原理 (11)7.2.2 生产调度方法 (11)7.2.3 生产调度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 (12)7.3 智能物流与仓储 (12)7.3.1 智能物流与仓储基本概念 (12)7.3.2 智能物流与仓储技术手段 (12)7.3.3 智能物流与仓储在工业4.0中的应用 (12)第8章智能服务与运维 (13)8.1 设备维护与健康管理 (13)8.1.1 设备维护策略 (13)8.1.2 设备状态监测技术 (13)8.1.3 预测性维护实践 (13)8.1.4 设备健康管理平台 (13)8.2 智能服务与支持 (13)8.2.1 服务型制造理念 (13)8.2.2 智能服务架构 (13)8.2.3 智能服务应用案例 (13)8.2.4 智能服务发展趋势 (14)8.3 工业APP与移动运维 (14)8.3.1 工业APP概述 (14)8.3.2 工业APP设计与开发 (14)8.3.3 移动运维解决方案 (14)8.3.4 工业APP与移动运维实践 (14)8.3.5 工业APP与移动运维发展前景 (14)第9章智能制造案例分析 (14)9.1 国内外典型智能制造企业案例分析 (14)9.1.1 德国西门子 (14)9.1.2 中国海尔 (14)9.2 智能制造在特定行业中的应用 (15)9.2.1 汽车行业 (15)9.2.2 电子行业 (15)9.3 智能制造发展趋势 (15)第10章智能制造战略与实施 (15)10.1 企业智能制造战略制定 (15)10.1.2 战略路径规划 (15)10.1.3 资源整合 (16)10.1.4 风险评估与应对 (16)10.2 智能制造项目实施与评价 (16)10.2.1 项目立项与规划 (16)10.2.2 技术选型与设备采购 (16)10.2.3 项目实施与监控 (16)10.2.4 项目评价与反馈 (16)10.3 持续改进与优化路径摸索 (16)10.3.1 生产流程优化 (16)10.3.2 管理体系升级 (16)10.3.3 技术创新与升级 (16)10.3.4 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 (17)10.3.5 跨界合作与协同创新 (17)第1章引言1.1 工业发展概述自18世纪末英国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工业发展已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
工业4.0对制造业的影响和未来传导方式
工业4.0对制造业的影响和未来传导方式工业4.0是指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它的到来将对传统制造业产生深刻的影响和变革,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工业4.0对制造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工业4.0促进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通过传感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了对制造过程的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形成了全流程数字化生产平台。
这样能够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产品设计、生产、维修、服务等效率。
其次,工业4.0加速了制造业信息化发展。
数字化生产平台提供了大量数据,这些数据能够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为制造业提供决策支持。
同时,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制造业能够实现物联网、智能制造等尖端技术应用,提高了制造业的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
第三,工业4.0促进了制造业智能化升级。
智能制造是工业4.0的核心,它能够实现制造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精益化。
制造企业通过智能化生产线、机器人、无人车等技术手段实现生产流程的智能化,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未来工业4.0的传导方式有很多种,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第一,数字化制造平台。
数字化制造平台是实现制造过程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的基础,未来制造业将逐步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生产,进一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第二,制造业智能化。
未来制造业将逐步实现生产线的智能化、机器人智能化、无人车智能化等,实现企业的自动化制造。
第三,物联网应用。
物联网技术将实现设备、产品和人员的联网,形成智能化生态系统,对生产调度、协同研发、物流配送等方面进行优化。
第四,大数据和云计算。
未来制造业将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和服务。
总之,工业4.0是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将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未来工业4.0的传导方式将方向多种多样,制造企业需要结合自身发展方向,选择适合自己的传导方式实现数字化转型,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力,赢得市场优势。
中国版工业4.0
中国版“工业4.0”“工业4.0”是德国联邦教研部与联邦经济技术部在2013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提出的概念。
它描绘了制造业的未来愿景,提出人类将迎来以信息物理融合系统为基础,以生产高度数字化、网络化、机器自组织为标志的工业革命。
他们认为,这场变革是继机械化、电气化和信息技术之后,制造业迎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因此将之命名为“工业4.0”。
“工业4.0”分为两大主题,一是“智能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二是“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
在这些过程中,软件是重中之重,可以说起到赋予智慧工厂“灵魂”的中心作用,包括设备制造、物联网、数据网等都需要通过软件将这几大板块联结起来。
工业4.0是新时代变局的开始德国政府早在2010年的《高技术战略2020》十大未来项目中,就有过对未来的发展设想。
希望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与信息物理系统相结合的手段,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使德国在关键工业技术上继续保持国际领先地位和在全球的竞争优势。
目前“工业4.0”在德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得到德国科研机构和产业界的广泛认同。
其中,有的协会将其下属的6~7个生产领域的研究所引入“工业4.0”概念,有不少领先企业已将“智能工厂”在“工业4.0”的主题下规划了技术演进的发展计划,并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系统和理念。
西门子公司已经开始将这一概念引入其工业软件开发和生产,许多企业客户个性化的定制需求得到了满足;不少企业工人从单调、程序化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把精力集中用在创新和增值业务上;许多老工人也延长了职业生涯,使企业保持了长久的生产力。
企业在制造生产中,第一次将资源、信息、物品和人进行互联,取得了初步成果,使许多初创公司和小企业受益。
据德国电子电气工业协会估计,“工业4.0”可使该行业生产效率提高30%。
拥有120多年历史的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已成为实施德国“工业4.0”战略重要的牵头组织和实施者。
“工业4.0”时代中国制造何去何
“工业4.0”时代中国制造何去何寄语《中国制造2025》强调要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此外,《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明确提出,以两化深度融合试点为抓手,继续引导新的发展方向,重点推进电子商务集成创新试点、智能工业试点、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试点、国产软件应用试点等工作;以创新信息化服务模式为动力,推动工业和服务业的融合创新发展,重点推进工业云创新行动和信息技术产用合作专项;其中,工业云创新行动是工信部创新信息化服务模式,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一项探索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对主要服务于中小制造企业的北京市计算中心投入更多的关注,共同探讨共同探讨工业云计算未来的发展趋势,实现路径,以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参与到这项世纪工程的伟大壮举中,助力中小制造企业转型升级,为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做出贡献。
“工业4.0”概念包含了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强型控制的基本模式转变,目标是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传统的行业界限将消失,并会产生各种新的活动领域和合作形式。
创造新价值的过程正在发生改变,产业链分工将被重组。
产业界认为,“工业4.0”概念即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或革命性的生产方法。
该战略旨在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相结合的手段,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
生死攸关的时刻来到了工业4.0的大幕徐徐开启,全球工业制造都向智能制造转型,仍然徘徊在价值链底端的中国企业如何快速转型、把握产业链上稍纵即逝的新机遇、如何避免出局?中国的GDP快速增长,人们享受各种各样的因经济快速发展而带来的益处,但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国家真正的实力是什么?就会发现,所有的社会进步、政治沿革、社会发展,一切的一切都是在生产力的推动下产生的,中国属于制造业大国,中国的制造企业花了多少心思,用网络的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特别是深度。
智能制造与工业4.0
智能制造与工业4.0:科技推动产业革命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制造和工业4.0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的热门话题。
智能制造是指利用信息化和数据化技术,实现生产和经营全过程智能化、自动化、智能化。
而工业4.0则是指按照个性化需求定制产品并实现高效过程的数字化和自动化。
智能制造与工业4.0的核心思想是“智能、自动、数字化”,其目标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改善产品质量、加速新品开发,实现可持续发展。
实现智能制造和工业4.0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孵化出一批能够领军全球的企业,以及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在智能制造和工业4.0的实践中,国内外的企业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并且在生产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在工业领域,先进的无人机、机器人和传感器等技术都使得生产自动化、数据化和数字化成为可能。
例如,德国的“工业4.0”战略就是以发展高效自动化生产线、智能化工厂和数字化工业为核心。
在中国,前些年实施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也是致力于发展高端智能制造技术和产业。
至今,智能制造和工业4.0的概念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作为全球制造业的顶级赛道之一。
智能制造和工业4.0的实践中,关键的一步是推进工业所需的通用技术和产品,包括机器人、传感器、智能制造软件、数字化工厂等,在此基础上实现生产自动化和智能化。
而在人才培养方面,需要加强高校、职业技术教育和企业的合作,注重培养与技术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当我们像谈起智能制造和工业4.0带来的革命时,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更具活力的产业世界,生产过程更加节俭、自动化和高效,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带来了生产环节以及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
反过来,这也需要我们在未来的产业和社会发展中进一步探索和实现,以科技为主要的助力,提升国家的实力和竞争力。
总之,智能制造和工业4.0的实践,将不断推动产业的发展,给我们带来更高效、更优质、更可持续的生产模式。
在这个时代,我们更需要打破传统的生产模式,采用前沿的科技手段,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和工业4.0,为中国的社会和经济进一步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数字化
通过实现企业内外部管理的数字化,促进企业重组 和优化,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水平,采用电子商务手段 提高市场拓展和应变能力;
ERP SCM PDM 制造 ERP SCM WCS 工程 ERP CRM WCS 用户
ERP CRM
PDM
供应商
10
企业数字化
在设计、制造装备、生产过程和经营管理数字化的基础上,通过实现全球化 环境下企业内外部资源的集成和最佳利用,促进制造企业的业务过程、组织结构 与产品结构的调整,提高我国企业、区域和行业的竞争能力。
应用示范 CAD ERP MES NC …….
服务支撑
※※省(市)制造业 信息化工程
产品研发
应用 技术 攻关
技术 服务 支撑 企业 应用 示范
15
做得出、用得上、卖得掉 千家万套
“十一五”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内容
‚十一五‛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围绕‚大力推进制造业
信息化‛的发展思路,组织开展了数字化综合集成技术开 发与应用示范、以数字化设计制造一体化为标志的‚甩图 纸‛和以经营管理信息化为标志的‚甩账表‛应用示范 (即‚两甩‛工程)、制造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开发及
2.
3.
23
‚十二五‛制造业信息化关 键技术攻关主要内容
制造业信息化引领技 术 制造业信息化关键共性技术 与系统
十三五?
制造业核心软件技术与系统
云制造
制造物流关键技术与服务平 台
设计平台技术 与系统 制造过程平台 技术与系统 服务保障平台 技术与系统
经营管理平台 技术与系统 产业链协同平 台技术与系统 现代制造集成 技术与平台
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要应对全球竞争、转型升级、绿色低 碳的巨大挑战,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制造业 转型升级,迫切需要加快发展高端制造,占据产业制高点; 实现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占据产业 价值链的高端;
18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要为包括集团企业、骨干企业和中小企 业在内的制造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技术支撑、为制造 业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提供技术支撑、 为我国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提供技术支撑。 打造集团企业全球协作、精细管控和绿色低碳制造模式, 推动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和融入产业链,引领信息化与工业 化的深度融合。
22
“十二五”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发展目标
1.
着力突破一批具有引领性、创新性的制造业信息化关键 技术;
着力打造一批数字企业、服务型制造企业和产业服务平 台; 着力培育发展生产型服务业和制造业信息化软件产业及 相关服务业,促进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支持地 方支柱与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加速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 造强国转变。
应用、行业应用软件开发、制造业信息化技术保障体系与
发展环境建设等工作,提升了包括集团企业、骨干企业和
中小企业在内的制造企业信息化水平,增强了制造业的自
主创新能力、竞争力,推进了制造业转型升级。
16
“十一五”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成效
一是支持了成飞、上海电气、海尔等10家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数字化综 合集成应用,成为我国集团性企业数字化综合集成应用的标杆和典范;
26
全球制造业面临制造模式变革 制 造 业 面 临 的 问 题
劳动力短缺 劳动力成本急剧上升 产能过剩 市场需求的个性化
制 造 模 式 变 革
技术与产品的快速更新
技术‚红利‛(功能、性能、成本)支撑
27
国际背景---美国制造业回归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 奥巴马总统呼吁要“重新回归 制造业”,通过快速发展人工 智能、机器人和数字制造技术, 重构制造业的竞争格局,实现 制造模式变革。 * 提升涉及国家安全产业的本土制造能力 * 提升先进材料的制造效率 * 建立保持在新一代机器人技术的领先地位 * 提高制造中的能源利用效率 * 极大提高产品的设计、制造、检测过程
3
制造业历史回顾
制造业和制造技术的形成,只有两百年的历史。发展动力:市场牵引 + 技术 推动
18世纪后期,以蒸汽机和工具机发明为特征的产业革命,开始了以机器为主 导地位的制造业新纪元,促成了制造企业雏形 —— 工场式生产的出现。
19世纪末、20世纪初,内燃机的发明引发了制造业的革命;由福特、斯隆开 创了流水式、大批量生产模式,泰勒创立了科学管理理论,导致了制造技术 的过细分工和制造系统的功能分解。
28
国际背景---欧盟新工业革命
欧盟委员会由此提出“新工业 革命”理念,强调技术创新与结 构改革,更有效和可持续地利用
资源,同时大力推进新的生产方 式包括机器人、数字技术等新兴 产业,制造模式变革。
工业4.0
29
国际背景---日本产业复兴计划、印度
提出的‚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 业,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战略任务,继承和发展制造业信息化科技
工程取得的成果,坚持‚抓应用、促发展、见效益、创环境‛方针,
为制造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培育高端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 供信息化技术支撑;加强技术攻关、标准化与应用示范的协同发展,
将‚提高制造企业效益和制造业整体效率‛作为制造业信息化的根本目 标,切实加强我国制造业的研发创新、智能制造和精益管理能力的提升。
3. 服务创新、转型升级 以市场化方式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推进‚生产型‛制造向‚服 务型‛制造发展,加快信息化服务的转型,促进制造业转型。 4.技术引领、跨越发展 充分利用以新兴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成果,发挥科技引领和支撑 作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促进制造业跨越式发展。
中国制造 2025 十三五
12
“十五”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战略目标
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
场竞争力的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产品;
实施一批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的示范企业、示范行业、示范 区域和示范省市,并通过辐射和扩散效应,提升我国制造 业的核心竞争力;
培育制造业信息化软硬件产业、中介及咨询服务业,形成 一批制造业信息化专业化、网络化的服务公司;
通过实现制造装备的数字化、自动化和精密化,提 高产品的精度和加工装配的效率。
8
生产过程数字化
通 过 实 现 生 产 过 程 控 制 的 数 字 化、 自 动 化 和 智 能 化,提高企业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
ERP
MES
Intelligent-Plant-Control (IPC)
PCS
流程工业
离散制造业
二是支持北汽福田、中联重科、潍柴等300多家地方核心骨干企业开 展信息化深化应用,带动了数千家企业开展信息化应用推广; 三是建立了14个面向区域、行业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数万家 中小企业提供产业链协作和共性技术资源服务; 四是扶植了20余家系统集成商、软件公司和中介服务机构,累计培训 信息化人才160余万次。 这些工作有效地支撑了企业信息化建设,同时促进了面向制造业的软 件产业发展,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竞争能力和信息化水平。
培养一批人才,形成一支推进制造业信息化的专业队伍。
13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任务体系结构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
技术创新体系 推广应用体系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试 点示范
应用 技术 攻关 技术 服务 支撑 企业 应用 示范
关键技术 产品研发 及应用
营造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社会氛围
14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发展之路
抓企业应用,提高我国制造业竞争能力 带软件开发,发展我国制造业软件产业 建服务体系,发展我国高技术服务产业 制造业信息化推广应用体系
5
制造业信息化技术的五个主要发展方向
管理信息化化
设计制造数字 化
咨询服务网络 化
企业数字化
生产过程自动化
制造装备数字化
6
设计数字化
通过实现产品设计手段与设计过程的数字化和智能 化,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企业的产品创新能力 。
装配过程仿真
数字预装配 结构分析
装配过程仿真
管路设计
CAM
强度分析
7
制造装备数字化
Hale Waihona Puke 17十二五期间,制造业信息化的新形势
随着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 展,与制造技术相融合,形成了制造业信息化新的核心使 能技术,包括新一代集成协同技术、制造服务技术、制造 物联技术等,给制造业信息化发展注入了新内涵、新活力, 也为制造业信息化支撑制造业和国民经济发展增添了更强 的手段。
制造业信息化与工业4.0
1
一、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发展历程
2
制造业的内涵
制造业是指对原材料(采掘业的产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或 再加工,以及对零部件装配的工业的总称。
制造业一般有消费品制造业和资本品制造业、轻型制造业 和重型制造业、民用制造业和军工制造业、传统制造业和 现代制造业之分,其中装备制造业越来越重要。装备制造 业是指资本品的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投 资类产品的企业的总称。 根据最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家标准(GB/T 47542002)之规定,制造业分为 31个大类 :衣食住行能源化工 仪器仪表印刷文教交通装备制造等。
19
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发展存在主要问题
重技术,轻标准,出现了信息时代的‚信息孤岛‛; 重研发,轻需求,导致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不足; 重产品,轻服务,缺乏对产业价值链的支撑; 重跟踪,轻创新,支撑产业发展能力不足。
20
“十二五”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的总体思路
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