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阅读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推进课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推进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796fbef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c0.png)
《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推进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学生阅读进展,交流阅读收获,促进后段阅读。
2、通过选读、比较阅读,品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导入主题。
同学们,课前谷老师了解到我们班对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三国演义》进行了阅读,了解了这本书的结构,主要内容及创作背景,已经开启了《三国演义》阅读之旅。
《三国演义》是一部章回体小说,小说都有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继续走进《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感受三国中英雄人物的风采。
板书:人物二、关注人物,品评性格。
同学们《三国演义》的创作背景变为风火连天,战火平平,名不聊生的乱世,乱世出英雄。
在那样的年代,不知多少风流人物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不知多少盖世英雄叱咤风云,大显身手。
正所谓“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三国演义》共120回,800多万字,记录有名有姓的就有1191人。
来,孩子们,我们一起来猜猜人物。
1、猜人物①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五官端正,仪表堂堂;性格宽和,不爱说话,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号结交天下豪杰。
他是谁?(刘备)②为首闪出一个好英雄,身长七尺,圆脸,大眼,短须。
胆量过人,机谋出众,官拜校骑都尉。
他是谁?(曹操)2、观看“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影视片段。
大家猜的还很准确,说明大家阅读书本比较的用心,那么老师奖励给大家一个故事,请观看。
播放影视片段。
同学们,这是哪一个故事?是的,青梅煮酒论英雄,刘蜀集团和曹魏集团两大首脑人物的聚焦,是第一次真正的巅峰对决,也是一场智与智的交锋。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
阅读单一:青梅煮酒论英雄片段,画出描写刘备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思考:从这些句子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刘备?生画完后汇报阅读单一刘备只怕曹操见疑,便足不出户,每日只在后园种菜,亲自浇灌。
关羽,张飞都道:“大哥为什么不留心天下大事,却做这样小事?”刘备笑道:“我自有道理。
”一天关羽,张飞二人到郊外练习弓箭去了,刘备独自在园里浇菜,突然许褚和张辽带来数十人直闯进来。
三国演义导读(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三国演义导读(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406ef17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07.png)
三国演义导读(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三国演义导读(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随着人们学习兴趣的不断提高和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电影和电视剧等受欢迎的视听作品不断涌现,但是文学作品在传承文化方面具有独特作用,而且也具有非常广泛的呈现方式,例如以电影、电视剧、音像资料等多种形式呈现。
而《三国演义》作为我国古代文学代表之一,在历史传承、文化影响力和文学价值方面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途径。
而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语文知识结构,对《三国演义》进行文学导读教学,使学生通过对“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的研究,从感性认知逐渐转向理性认识和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
一、选取教材和设置教学目标1、教材选取《三国演义》中含有波澜壮阔的历史史诗词、逼真的真实细节和强烈的人文情感,而且结构严谨、语言优美,非常适合作为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之一。
因此, 选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三国演义》作为教材。
2、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设计,让学生了解“三国时期”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让学生对《三国演义》有一个全面且深刻的理解,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学生得到综合发展。
二、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1、教学方法本次教学以启发式教学为主,为学生提供书面材料和一些活动学习,同时要求学生深入思考,积极探究,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展示。
2、教学过程第一节《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通过课件、PPT、影片等方式将“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向学生展示,分析“三国时期”中国的政治分裂、文化交流、军事斗争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了解“三国时期”人物形象和文学语言的相互关系,所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对文学作品的影响。
第二节《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如刘备、曹操、孙权等分析人物形象的特征,真正揭示《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性格、行为特点和演义风格。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体验和阅读感受,并参考相关材料,对人物形象的深度分析和评价。
三国演义教案模板十九篇
![三国演义教案模板十九篇](https://img.taocdn.com/s3/m/bdea258e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b7.png)
三国演义教案模板十九篇《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运用“理清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的方法进行读《三国演义》。
2、利用影视视频材料,培养课外阅读兴趣,3、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达到课内向课外延伸的目的。
二、指导重点:增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水平三、课前准备:1、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断。
(空城计哭诸葛)2、课件。
四、指导过程:一、歌曲导入,激发情趣师:刚才我们听得就是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它让我们仿佛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回到金戈铁马的古战场。
我们今天就要走进《三国演义》。
老师想先问问大家下,平时看长篇小说是采用什么方法看地?出示:阅读方法。
出示:书中哪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同学们各说各的出示:书中哪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二、品味诸葛亮人物特性,小结学法。
提到诸葛亮,大家两眼放光。
确实,诸葛亮是三国的核心人物,谁来向大家描述一下你眼中的诸葛先生的形象。
简介诸葛亮。
师:《三国演义》一书中是这样描述的:(出示)师:小说在别的章节中还提到:诸葛亮执掌刘备军队后,常常手持羽扇,坐一辆四轮小车。
书中关于诸葛亮的哪些章节你最感兴趣,同学们相互交流一下。
师:提起诸葛亮,人们必然会想到“空城计”这个故事。
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个精彩的故事,请同学们看屏幕。
播放《空城计》视频,进行比较阅读。
重点段落研读(出示):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
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
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
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傍若无人,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
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
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
我兵若进,中其计也。
汝辈岂知?宜速退。
”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
(完整版)《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课教案_
![(完整版)《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课教案_](https://img.taocdn.com/s3/m/8ea7ad19102de2bd9705888d.png)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课教案新河中心小学施义宝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三国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让学生学会积累语言素材,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3.通过分析、评价三国人物,不仅使学生对人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而且让学生养成勤思考、善分析的读书习惯.4。
引导学生自主、有见解、有创意地阅读文学作品。
启发学生热爱中国文学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断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评价三国人物,不仅使学生对人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而且让学生养成勤思考、善分析的读书习惯。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我们刚学过的课文《三顾茅庐》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中第三十七回的内容改编而成.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三国演义》的名气已经远播于海内外,国外专家学者认为“在历史小说中《三国演义》是最著名的一部",是一部“史诗般的作品”。
而在中国的古典小说中,《三国演义》享有崇高的地位,向来称之为“第一才子书”。
作为中国的一名小学生,你们想不想好好地读一读《三国演义》呢?二、阅读欣赏:(一)你对《三国演义》了解多少呢?我相信肯定有不少同学对《三国》有所了解.下面,我想请同学们来抢答几个问题?1.《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2.你知道“桃园三结义”的三兄弟是谁吗?3。
“过五关斩六将”的人是谁?4.“既生瑜,何生亮"是谁的临终一叹?5.“闭月”美女指《三国演义》中的谁?6。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是说谁的?(教师提示正确答案:1.罗贯中2。
刘备、关羽、张飞3.关羽4.周瑜5.貂禅6。
吕蒙)过渡:看来大家对《三国》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我们在读《三国》这部经典著作的时候,应该注意欣赏哪些内容呢?我觉得首先来了解一下它的语言艺术,今天我们且不去分析它的语言艺术如何精湛,只要来看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歇后语和成语,就知道它的语言已经深入我们的骨髓,影响到我们的生活了。
(二)积累语言-—歇后语、成语1。
三国演义阅读教案
![三国演义阅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0d36bb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38.png)
三国演义阅读教案教案标题:三国演义阅读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三国演义》这部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作品的背景和故事情节。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
教案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向学生介绍《三国演义》的背景和作者罗贯中。
2. 引导学生回顾他们对《三国演义》的了解,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阅读理解(30分钟)1. 分发《三国演义》的摘录或相关章节给学生阅读。
2. 学生独立阅读,然后回答一些与文本相关的问题,以检验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释。
三、角色扮演(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场景或角色进行扮演。
2. 学生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展示他们对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的理解。
3. 鼓励学生在扮演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尽量还原角色的特点和情感。
四、道德伦理讨论(2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三国演义》中所涉及的道德和伦理问题,例如忠诚、背叛、权谋等。
2. 分组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辩论不同观点的利弊。
3. 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引导,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讨论结果。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指定章节或相关资料,并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或书评。
2. 鼓励学生在作业中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观点,并提供一些写作指导。
教学资源:1. 《三国演义》摘录或相关章节的复印件。
2. 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等。
3. 阅读理解问题和讨论题目的准备。
教学评估:1. 学生对阅读理解问题的回答情况。
2. 学生在角色扮演和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3. 学生书面作业的完成情况和质量。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一步阅读《三国演义》的其他章节或相关作品,拓宽他们的文学视野。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与交流课教案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与交流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81e77f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8b.png)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与交流课教案一、课程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三国演义》这部中国古代名著,并提供交流和讨论的机会,以促进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二、教学内容1.介绍《三国演义》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2.分析小说的结构和主要情节,包括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人物关系和重要事件。
3.扩展阅读:推荐相关的历史资料和研究文献,以增加对小说背景和历史背景的了解。
4.设计讨论话题,鼓励学生就小说中的人物、情节和主题展开交流和讨论。
5.阅读指导: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策略和技巧,帮助他们理解复杂情节和多角度的人物形象。
三、教学流程第一课时1.介绍《三国演义》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2.激发学生对小说的兴趣,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他们对《三国演义》的印象。
第二课时1.分析小说的结构和主要情节。
指导学生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各方势力的情况以及主要人物的关系。
2.通过展示地图和时间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地理位置和时间线。
第三课时1.扩展阅读:推荐相关历史资料和研究文献。
鼓励学生主动研究和了解《三国演义》所描绘的历史背景。
2.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话题,进行小组讨论,并向全班分享他们的观点和发现。
第四课时1.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
2.分组活动:让学生分成小组,选择一个人物或主题,设计一份展示,通过图片、文字等展示给全班。
第五课时1.阅读指导:提供阅读策略和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复杂情节和多角度的人物形象。
2.分角色朗读:让学生扮演小说中的不同角色,通过朗读和表演的方式加深对人物和情节的理解。
四、教学评估1.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对课堂讨论和活动的参与程度。
2.书面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三国演义》的读后感或评论。
3.展示评估:评估学生的小组展示和角色扮演表演,考察他们对小说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三国演义》原著或简化版阅读材料。
2.相关历史资料和研究文献。
教案《三国演义》阅读课教学设计-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教案《三国演义》阅读课教学设计-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c58a5bc561252d381eb6e82.png)
《三国演义》读书推荐课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好书推荐活动中认识《三国演义》一书,并激发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兴趣。
2、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形成初步的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阅读古典文学的兴趣,让学生学会运用“理清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的方法读《三国演义》。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水平。
教学准备:1、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段。
2、课件。
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1、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杨洪基演唱。
2.过渡:刚才我们听到的这一首雄浑的歌曲就是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它让我们仿佛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回到金戈铁马的古战场。
今天,让我们带着感慨“走进三国”。
二、了解三国1、你对这本书有什么了解?师出示图书图片。
教师介绍手中图书:封面、书脊、封底、目录、及前言。
2.介绍书名及作者。
出示课件,指名读。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元末明初小说家。
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汉族,山西并州太原府人。
罗贯中早年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
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
罗贯中编著的小说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传》、《三遂平妖传》。
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罗贯中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三国演义》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三国演义》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2663040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d0.png)
《三国演义》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三国演义》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名著之一,在人教版高二必修的课程中也被纳入统一教学计划中。
本文将以“《三国演义》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为主题,从课程标准、课程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等五个方面探讨如何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教学。
一、课程标准根据人教版高二必修的课程标准,学生需掌握基本的文学常识和写作技巧,了解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体验文学魅力,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对于《三国演义》来说,学生需要熟悉小说主要内容和故事情节,掌握小说的基本结构与人物形象,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和历史渊源,并运用文学知识进行分析和阐释。
二、课程目标基于课程标准,教师应该设定针对性的课程目标,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三国演义》的作者、成书历史与主要文学风格。
2.熟练掌握小说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和基本结构。
3.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了解小说与历史、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提高文学审美水平。
5.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文学创作热情。
三、教学方法针对上述的课程目标,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来达成。
首先是针对性的讲解和演示,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的基本元素和结构;其次是互动式的课堂问答,以激发学生思考和交流,增强课堂氛围;再次是学生自主阅读配以课堂讲解,让学生在自己阅读的过程中逐步理解和体味小说的艺术魅力;此外,还应增加文学创作环节,让学生在文学创作中得到启示和体验,并进一步发展创新能力。
四、教学内容基于上述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小说的作者、成书历史和文学风格介绍。
2.小说的基本情节及人物关系、人物性格等方面的分析。
3.小说的主题思想、历史背景及文学特点阐释。
4.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和归纳,探讨小说与历史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教案)-2022-2023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部编版)
![《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教案)-2022-2023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19b7b49d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58.png)
《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教案)-2022-2023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三国演义》的作者、成书时间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2. 能够理解《三国演义》的部分故事情节,懂得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这些情节;3. 能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描述人物形象和情节场景,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体悟作品的艺术魅力;4. 能够交流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和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第一回-第一百二十回)。
2. 对《三国演义》的作者、成书时间、世界历史背景等进行简要介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掌握措辞通顺、表达准确的语言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语言特点,把握人物关系和情节变化,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读书会议法2. 讨论交流法3. 课堂表演法4. 个别辅导法五、教学过程第一节:介绍《三国演义》1. 给学生分发课本,让学生将《三国演义》翻到目录页,介绍《三国演义》的总共多少回。
2. 提供一张作者简介,让学生了解《三国演义》的作者和成书时间,并简单介绍《三国演义》在中国历史和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二节:了解《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1. 让学生自主阅读整本《三国演义》,并注意整个故事的情节变化,以及人物形象的刻画。
2. 选取若干段进行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其中的情节变化和人物关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第五回:“玄德再拜华山”--讲述了刘备到华山拜见关公、张飞谋生计,最后结识了诸葛亮。
第十回:“破黄巾,斩华雄”--讲述了刘备、张飞、关羽、张辽、夏侯将领等参加黄巾起义,最终斩黄巾名将华雄。
第三节:组织较复杂的课堂活动1.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书中的人物,学生进行对话,去学习表演技巧和练习口语表达。
2. 学生进行展示,其他学生进行点评,并提出中肯的意见,帮助同学进一步提高。
《三国演义》教案
![《三国演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c4ff1e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b3.png)
《三国演义》教案《三国演义》教案1《三国演义》导读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①曹操:权奸与英雄相结合的典型。
“白脸曹操”成为奸臣的代名词。
②诸葛亮:忠臣和智慧的化身。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是个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
③关羽:勇武和义气的化身。
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身陷曹营终不降,镇守荆州时违背了诸葛亮“北拒曹操,东和孙权”的方针,致使荆州失守,败走麦城而死。
④张飞:一个勇猛、坦率、刚直的武将。
痛打索贿的督邮;三顾茅庐时,耐不住性子要放火;关羽从曹营回来后,他举起枪便刺,误会消除后,他又痛哭参拜;长坂坡单枪匹马拦住曹军百万大军;关羽死后,因粗暴急躁而为叛将所杀。
⑤周瑜:东吴水军都督,英俊儒雅,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手腕。
曹操幕僚蒋干到东吴劝降,他巧妙地运用反间计,使老谋深算的曹操反而损失了两员大将。
火烧赤壁,火烧曹营,使曹军八十万水军大败而归。
因过于好胜,心胸狭窄而被诸葛亮三气而死。
⑥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是一位有胆有识的英雄。
初为袁绍部将,后投奔刘备,为蜀汉大将。
在长坂坡战斗中,突出重围,单骑救出刘备的太子刘阿斗;江汉之战,拦江夺斗,使曹操为之震慑。
虢亭一战,退吴兵,救刘备。
因他忠诚勇敢,一身是胆,具有远见,每战必胜,所以“常山赵子龙”成为常胜将军的代名词。
⑦黄忠:归附于刘备时年近六十,在葭萌关,定军山等战役中有勇有谋,屡建战功。
后在讨关战役中,以75岁高龄又斩吴一部将。
后为暗箭所伤,不愈而死。
“老黄忠”是老当益壮的老英雄的代名词。
⑧鲁萧:字子敬,和周瑜同辅孙权。
力排众议,与周瑜一起坚持联刘抗曹的主张,并力劝孙权把荆州借给刘备。
待人宽厚诚恳,但他的忠厚有时显得近愚。
⑨刘备:知人善用,是一个从平民奋斗到开国帝王的圣君形象。
⑩蒋干:曹操的幕僚,一个愚蠢而又自作聪明的政客。
⑩杨修:曹操手下主薄。
《三国演义》作者简介: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案[精选五篇]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案[精选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a5abf026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9b.png)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案[精选五篇]第一篇:《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案《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案《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了解《三国演义》的故事梗概,激发阅读《三国演义》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通过阅读《三国演义》,了解故事梗概,培养学生阅读古典文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1.欣赏《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激发阅读兴趣。
2.过渡:听了这一首雄浑的歌曲,让我们带着感慨“走近三国”。
二、阅读故事梗概了解三国。
1.教师朗读故事梗概,边读边理解。
2.欣赏《桃园三结义》。
三、布置自读欣赏1.继续阅读到《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会将干中计》。
2.同学间开展互相讲《三国演义》故事。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案《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通过阅读指导,知道《三国演义》的一些情节,以及故事中的人物特点和形象。
教学重点:基本了解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猜一猜:⑴桃园三结义三兄弟是谁?(刘备、关羽、张飞)⑵水镜先生所说的卧龙和凤雏分别指谁?(诸葛亮、庞统)⑶“宁教天下人负我,休教我负天下”是谁说的?(曹操)⑷《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罗贯中)⑸“既生瑜,何生亮”是谁的临终一叹?(周瑜)⑹闭月美女指《三国演义》中的谁?(貂禅)⑺《三国演义》中有哪“三绝”,分别指谁?(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奸绝:曹操)⑻“三足鼎立”指哪几个国家三分天下?(东吴、西蜀、北魏)二、说一说1.谁能向同学们说说《三英战吕布》的情节。
2.指名讲《曹操煮酒论英雄》的故事。
3.讲《美髯公千里走单骑》的故事。
三、群英聚会1.《三国演义》情节曲折,人物众多,它描绘了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一个产生英雄的年代。
同学们,你心目中的三国英雄是谁?用一两句话说出你敬佩他什么?2.理解下面一段话的意思。
却说云长所骑赤兔马,日行千里,本是赶不上;因欲护送车仗,不敢纵马,按辔徐行。
忽听背后有人大叫:“云长且慢行!”回头视之,见张辽拍马而至。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案关公教车仗从人,只管望大路紧行;自己勒住赤兔马,按定青龙刀,问曰:“文远莫非欲追我回乎?”辽曰:“非也。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案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91cabc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b4.png)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案
简介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史诗长篇小说,以三国时期历史为背景,以英雄人物的冒险、战争和政治斗争为主线,描绘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英雄豪杰的形象。
阅读目的
本教案的目的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阅读《三国演义》,掌握其中的历史背景、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加深对中国古代文学和历史的理解。
阅读建议
1. 了解历史背景:在阅读之前,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包括魏、蜀、吴三国的兴起和政治格局的变化,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行为。
2. 分段阅读:《三国演义》篇幅较长,建议按章节或分段进行阅读,以便更好地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角色的变化。
3. 注意人物关系:故事中涉及众多人物,建议在阅读过程中留意人物之间的关系,包括亲疏关系、忠诚与背叛等,这对于理解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行动有很大帮助。
4. 分享讨论:可以与他人一起阅读《三国演义》,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对故事和人物的理解与感受,有助于拓展观点和加深认识。
阅读活动
1. 阅读小组:组织一个阅读小组,每周一次或每两周一次,共同阅读《三国演义》,并就阅读内容进行讨论。
2. 角色扮演:可以选择故事中的某个人物进行角色扮演,体验其中的冒险和挑战,增强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3. 创作分享: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创作,可以是评论、小说续写、改编故事等形式,分享给他人,激发创造力。
结语
通过阅读《三国演义》,读者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精髓,感受到英雄人物的智慧和勇气,同时也可以从中汲取到启示和教益。
希望本教案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和理解这部经典之作。
《三国演义》导读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三国演义》导读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3419d23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0c.png)
《三国演义》导读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三国演义》导读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1《三国演义》导读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教案涉及的教材是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材中的《三国演义》选,共计13篇,全书共32万余字。
本书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所撰,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经典之作,以历史名人关羽、张飞、刘备、诸葛亮为主角,描绘了三国时期的社会与政治风貌,展现了男儿当顶天、江山如画的时代气象,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忠义、仁爱、智慧、勇气等伦理观念。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三国演义》的作者、写作背景及创作意图,了解其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2.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及主要历史人物,掌握其生平事迹、人物性格和代表作品。
3.熟悉小说情节、结构,理解小说中所反映的历史、社会和人生意义。
4.感悟中国传统美德和伦理观念,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读几段经典语句:“桃园三结义,天下无贼”“吾虽赴死,义不抛也”等。
让学生感受这些语句所代表的忠诚、勇气和仁爱精神。
(2)介绍《三国演义》的作者、写作背景及创作意图,让学生了解其地位和影响。
提问:“罗贯中为何写三国演义这样的作品?他希望向读者传达哪些思想情感?”引导学生认识到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2.阅读教材(1)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配章节,阅读教材,掌握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并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共同挖掘人物的性格、思想、行为等方面的特点。
(2)学生以个人为单位,阅读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等各类习题和探究题,并进行自我检测。
(3)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意理解小说的情节和结构,反思小说所反映的历史、社会和人生意义。
通过引导学生总结每一个章节、每一个人物所代表的人物形象、艺术形象及其思想道德内涵等方面的主题和含义。
(4)老师批注学生的问答作业,评定学生分数,及时给予反馈。
3.精读教材(1)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对于部分篇章,可以进行精读的建议。
《三国演义》阅读交流会课教案
![《三国演义》阅读交流会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6c3089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f3.png)
《三国演义》阅读交流会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三国演义》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学生能够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3. 学生能够解读作品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2. 学生通过分析人物和情节,提高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认识到《三国演义》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2. 学生能够理解作品中所体现的忠诚、勇敢、智慧等美德。
二、教学内容教学重点1. 《三国演义》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 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1. 作品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人物和情节的分析与解读。
三、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 学生预读《三国演义》,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 教师准备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资料,以便课堂上讲解。
课堂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和作品的历史背景。
2. 教师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讲解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梳理作品的故事脉络。
2. 教师详细讲解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3. 教师讲解作品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课堂讨论1.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悟。
2. 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和情节,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阅读和思考。
四、课后作业1. 学生完成课后阅读,进一步深入了解《三国演义》的人物和情节。
2. 学生撰写阅读心得,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的分析能力。
3. 学生对作品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掌握程度。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学设计多篇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学设计多篇](https://img.taocdn.com/s3/m/f3264510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8a.png)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学设计1教学过程: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周恩来总理也曾经教导我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幻灯片)(学生上课前齐读)一、导入:师:同学们,让我们来欣赏一组画面和一首歌曲。
(用多媒体放映《三国演义》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 一首《滚滚长江东逝水》以其特有的雄浑和古朴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
做为欣赏者,我们宛然被带回到金戈铁马的古战场,经受了一番刀光剑影的洗礼。
我们会发出由衷的慨叹“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慨叹“走近三国”。
二、出示有关《三国演义》的评论介绍(幻灯片制作)(四名学生分别读四段内容)《三国演义》内容梗概:故事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以魏、蜀、吴三国的兴亡为线索,描绘了三国时期尖锐复杂的统治军事斗争。
书中用大量篇幅描写了几次大战役,如袁、曹官渡之战,魏、蜀、吴赤壁之战,吴蜀陵彝之战。
每次战役各有特色,很少雷同,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描写战争的成功之作。
作者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爱民如子的刘备,有惊人智慧的诸葛亮,打着“扶持汉室、拯救黎民”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等。
表现出鲜明的拥刘反曹的正统思想和儒家的仁政思想。
同时也谴责了雄豪混战及暴君的苛政,寄托了人民渴求明君仁政,社会安定的愿望。
三、知识冲浪师:我们先来个(出示课件“记忆小热身”)出几个小题考考大家怎么样?(一题一题出示,先出示题目,再出示答案)以小组为单位。
1、你来猜⑴桃园三结义三兄弟是谁?(刘备、关羽、张飞)⑵水镜先生所说的卧龙和凤雏分别指谁?(诸葛亮、庞统)⑶"宁教天下人负我,休教我负天下"是谁说的?(曹操)⑷《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罗贯中)⑸"既生瑜,何生亮"是谁的临终一叹?(周瑜)⑹闭月美女指《三国演义》中的谁?(貂禅)⑺ 《三国演义》中有哪"三绝",分别指谁?(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奸绝:曹操)⑻"三足鼎立"指哪几个国家三分天下?(东吴、西蜀、北魏)师:《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
《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推进教学设计与评价
![《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推进教学设计与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d9c5c5c1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7d.png)
《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推进教学设计与评价一、课前谈话(一)理解阅读的意义“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
”阅读并不是让我们学会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
(二)一句话说三国(评价:五分钟的课前谈话,达到两个目的,一是懂得阅读的意义,激励学生阅读;二是摸清学情,学生读了一个月的《三国演义》,读得怎么样了?教师优美的语言,为本堂课奠定了表达的基调。
)二、整体感知《三国演义》,介绍读书角度。
(一)分享关于《三国》,你想说谁?关于周瑜的教师总结语:乌林侥倖数帆风,便傍吴船向蜀中。
刘葛关张无寸土,肯容公瑾擅江东。
这是咏史中写给周瑜的。
关于诸葛亮、关羽的总结语.......总结:那我还知道毛泽东主席说:看《三国演义》,不但要看战争,看外交,而且要看组织。
金庸的书评让我们看人物,毛主席的书评让我们看组织,不同的人看同一本书,角度是可以不一样的。
(二)拓展读书角度其实读这本书的角度还有很多,比如你去理清人物关系,你去寻找故事发生的环境,你去寻找故事主题......《三国》让所有人畅所欲言,从人物到场面,从场景到书评,阅读的角度不同,我们的体会就有所不同,可以是鲜活的人物;可以是回到那荡气回肠的古战场;可以是与名家的一次对话,文化的碰撞、交流和交融,才使得文化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时代延续。
(评价:一个月的阅读,相信很多学生读《三国演义》整本书已经接近尾声,但不用猜,很多孩子都是囫囵吞枣的状态下读的,所以拓展学生的读书角度,让学生带着新的角度再次走进书中,是一种激励更是一种新的读书法的挑战。
)三、识曹操(一)探究——奸雄还是英雄“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许劭用短短十一个字,道尽了曹操这一生之作为。
那究竟,他这一生是功大于过之英雄,还是奸雄呢?1.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建议:(1)小组分工合作,选好记录员,汇报员(2)根据章回名字,小组成员一起商议选定最感兴趣的章节(3)每个小组成员都拿好笔,做批注(4)小组内发言,集思广益,记录员根据组内发言,整理并记录(5)小组共同梳理如何汇报(表格填关键字词)(6)由汇报员全班汇报(格式:我们组看的事件是__________,曹操的形象是_____,依据是________)2.汇报:“奸雄”观点(1)杀恩人(废汉帝陈留践位)师补充:因误会再加上曹操疑心太重杀死吕伯奢全家,最后曹操对陈宫说到:“身逢这样的险恶世道,只好宁教我负他人,莫叫他人负我了。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案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f00ff2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6d.png)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三国演义》,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背景和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
2.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文学特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培养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介绍《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及其创作背景。
2. 第二章:讲述三国时期的起源和背景,以及故事的开端。
3. 第三章: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刘备、曹操、孙权等。
4. 第四章:通过具体故事情节,探讨作品中的忠诚、背叛、智谋等主题。
5. 第五章:分析作品中的文学特色,如诗词、成语、典故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具体故事情节的解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享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 运用批判性思维训练法,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进度和理解程度。
2. 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文学特色的分析能力。
3.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观点的独创性。
1. 《三国演义》原著,要求学生自行阅读。
2. 与《三国演义》相关的影视作品,用于辅助教学。
3. 参考资料,如学术研究、评论文章等。
4. 课堂讨论平台,如黑板、白板等。
六、教学活动1.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即将学习的章节,了解故事背景和相关人物。
2. 课堂讲解:教师对重点章节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3.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作品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增强对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的理解。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作品中的主题、人物关系和故事发展,促进思维碰撞。
5. 课堂分享: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讨论成果,激发学生思考。
七、教学安排1. 每周安排两节连堂课,共计45分钟。
2. 第一节课:教师讲解新章节,引导学生关注重点人物和情节。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案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13dfebf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50.png)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案前言:《三国演义》是一部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作者是明代作家罗贯中。
小说以东汉末年为背景,通过讲述曹操、刘备、孙权等历史人物的故事,展现了他们之间的斗争和政治谋略。
本教案旨在指导读者如何更好地阅读《三国演义》,提供一些阅读策略和理解要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一、了解历史背景在阅读《三国演义》之前,了解历史背景是非常重要的。
东汉末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社会动荡,群雄割据,政治腐败。
了解这段历史背景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二、把握主线故事《三国演义》是一部非常庞大的作品,涉及众多历史人物和事件。
在阅读时,读者应该抓住主要线索,理清主线故事。
主线故事以蜀、魏、吴三国的兴起和衰落为主,围绕三个主要人物刘备、曹操、孙权展开。
读者可以追随主要人物的生平和经历,了解他们的阶段性目标、策略以及成功和失败的原因。
三、关注战略和谋略《三国演义》以战争为背景,充满激烈的战斗和策略的较量。
作为读者,我们应该关注各种战略和谋略的运用,思考每一次战争的背后逻辑和影响。
通过分析人物之间的智谋较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军事战略,也能对中国古代战争思想有更深入的了解。
四、塑造和分析人物形象《三国演义》中有众多历史人物,每个人物都有其独特的性格和经历。
在阅读时,我们可以关注每个人物的塑造和描写方式,思考作者的用意和想法。
同时,我们也可以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思考他们的行为动机和价值观。
这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并提炼出其中的人生智慧。
五、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三国演义》是一部文学作品,作者罗贯中在构思和写作过程中使用了许多独特的手法。
作为读者,我们可以分析作者的叙述方式、描写手法、对话语言以及人物塑造等方面。
通过这种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小说的文学价值和作者的艺术追求。
结语:《三国演义》作为一部经典名著,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知识,还给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阅读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阅读《三国演义》,了解三国故事,积累经典语句,评析人物形象,能初步形成自己的个性化体验及认识。
2、通过读书成果的交流汇报,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很有气势的歌,咱们来欣赏欣赏。
(课前)
2、知道这首歌是哪部电视连续剧的主题歌吗?
一首《滚滚长江东逝水》以其特有的雄浑和古朴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仿佛也把我们带回到那金戈铁马的古战场,经受了一番刀光剑影的洗礼。
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三国,共话三国。
二、自主交流,汇报成果。
(一)了解概况
1、据老师课前了解,我们班大部分同学都读完了青少版的《三国演义》,有的同学甚至还在尝试着阅读整本原著。
相信同学们对《三国演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能简要地说说你的认识吗?
2、出示课件:简介《三国演义》及其它的评价。
(二)知识冲浪
1、现在,老师想出题考考大家,看谁的<<西游记>>知识最丰富,有没有信心?好,请看题:
2、看来老师出的题是难不倒大家,现在你们自己出题,来考考大家,行不行?谁先来?
3、小结:同学们读书真仔细,掌握了这么多的三国知识,送给你们一个大拇指!
(三)群英聚会
1、《三国演义》结构宏大,情节曲折,人物众多,它描绘了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一个产生英雄的年代。
同学们,你心目中的三国英雄是谁?请用这样的句式来跟大家交流交流。
出示:我最敬佩的英雄是,因为他。
小结:大家敬佩的英雄各不相同,今天这节课咱们就重点聚焦三个大家最熟悉,也是人们议论得最多的人物。
2、品评英雄。
(1)引出诸葛亮、关羽人物。
A、出示提示:
猜猜他是谁?点击图像。
你看他面如冠玉,羽扇纶巾,真是飘飘然有神仙之概啊。
B、出示关羽图像和外貌描写。
他又是谁,认得出吗?
(2)小组合作:
合作提示:一、交流搜集到的有关人物的歇后语、成语。
二、说一说知道的人物故事,选择其中一个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讲述。
三、用一句话或几个词语评一评人物。
(3)小组汇报
◆诸葛亮
A、《三国演义》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最为辉煌灿烂的名著之一,它留给我们众多的文化财富。
由三国故事演变而来的成语、歇后语数不胜数,你搜集了哪些有关诸葛亮的成语或歇后语呢?
老师也把与诸葛亮相关的歇后语作了个整理,一起读一读。
B、一个成语、一句歇后语就是一个精彩的故事,谁来给大家讲一个?
C、引领阅读《空城计》
讲得真不错,简洁、清楚。
提起诸葛亮,人们必然会想到《空城计》的故事,咱们来欣赏其中的精彩段落。
分层出示《空城计》相关描写,提问:读了这段文字描写,此刻你是什么心情?
看到诸葛亮这样的安排,你心里产生了怎样的疑问?司马懿为什么选择退兵?诸葛亮就是利用了司马懿的这种心理,成功退敌,他的成功靠的是什么?
C、现在,你想用哪些词语来赞美诸葛亮?
小结:你看,通过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细细品味,我们就可以更加清晰的了解一个人物。
D、诸葛亮被誉为“智绝”是名至实归的,我们钦佩他,不仅仅因为他才华横溢、料
事如神,更因为他为报刘备的知遇之恩,辅佐刘家天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让我们一起读一读杜甫的《蜀相》
◆关羽
A、学生交流好成语、歇后语后,出示朗读。
B、学生讲述故事。
C、你想送给关羽哪些词语?
提到神勇,老师不由得想到了原著中这样一段话(出示):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
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
”出帐提刀,飞身上马。
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
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
其酒尚温。
这是白话文,自己试着读一读。
谁来读给大家听听?
关于这个场景,我们所读版本上是这么写的(出示)
两相对比,你觉得那段文字更吸引你?为什么?
多么精辟的文字,多么传神的描写,关羽的神勇无敌跃然纸上。
像这样精彩的语言咱们在读书时可要好好的多读几遍。
一齐来。
D、就是这样一个神勇无敌的关云长,面对曹操丰厚的归附条件,报之的是“忠臣不侍二主”的回绝,其忠心一片,苍天可鉴,难怪被誉为“义绝”。
(3)辨析曹操
A、看,又一个人物走进我们的视野了,他是谁?
B、这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有人说他是英雄,有人说他是小人,你怎么看待他?
a、认为他是英雄的人站起来,不同意的人请举手。
b、空口无凭,理由是什么?咱们来个小小的辩论,好不好?
是的,曹操是个极富文学才华的人,喜欢作文赋诗,即使大战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许多诗作都是汉乐府中的名篇。
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名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就出自他的《龟虽寿》,表达了他老当益壮,雄心不改的情怀。
而他的《观沧海》则把他博大的胸怀和远大的政治抱负抒发得气势磅礴,咱们不妨来欣赏一下。
C、在同学们的唇枪舌剑中,曹操的形象在我们的心中是越来越鲜明,越来越立体了。
读书
就要这样,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认识,要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去听一听,辩一辩,这样对人和事的认识才会更全面更深刻。
D、那么当时的人是怎么看待曹操的呢?(出示)
再看看后来的人又是怎么评价他的吧。
(出示)
E、曹操就是这样一个多重矛盾性格集于一身的人,他到底是英雄还是小人,千百年来,人们褒贬不一,终难盖棺定论。
看来,想要全面的了解一个人,评价一个人,需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从不同的时代出发,这样的评价才比较客观公正。
三、总结方法,激励阅读
1、美好的时刻总是短暂的,我们这次的读书交流已接近尾声了。
刚刚同学们的精彩表现着实让陈老师惊艳到了,能够如此侃侃而谈,定是你们在课后花了不少功夫认真读的结果。
现在老师想问问,你们是怎么读这本书的?有什么好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吧。
通过今天的阅读交流,你又懂得了哪些好的读书方法?
2、《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几百年来,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等鲜明的人物形象几乎家喻户晓,许多经典故事人人口耳相传,老师希望同学们不妨再去读一读原著,或许你又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
老师还希望同学们运用今天学到的一些读书方法,走进更多的名著,收获更多的知识。
记住我们的口号:我阅读,我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