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础教育下数学学科育人的价值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基础教育”下数学教学育人价值体现
“新基础教育”研究主持人叶澜教授,在1994年首先提出了“新基础教育”的育人目标:培养“主动、健康发展”的时代新人。数学教学中要通过以知识学习为载体,为资源,为手段,服务于“育人”这一根本目的,把“教书”与“育人”统一起来,通过“教书”
来实现育人目标,“育”以健康、主动发展的人。
一、“育人价值”误区
1.把“育人价值”等同于“德育。”
今年三月份,我在紫荆上《比例尺》“初建课”时后,李泰峰主任,王建刚校长,李延军校长及部分数学老师都参与了课后的评课活动,我在进行自我反思时说这节课的育人价值是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家爱学校情结,因为课里面有国家地图和紫荆实验学校的平面图。李泰峰主任当时给出了回应,这只是“育人价值”的一个点,还应该有数学课独有学科的育人价值,并提出要再读书,再领会,再实践。或许还有老师会也认为课里面渗透爱国,爱树木,安全教育,渗透数学发展史等就是育人价值,其实这充其量只能是在课堂里渗透了“德育”。
2.把“育人价值”等同于把符号化的知识传递给学生
知识是社会物质资料再生产和人类自身再生产的过程中不断被抽象出来的。(《纲要》21页)如果教学就是要完成将这些抽象出符号化的知识进行传递,那么学生就只为学习这些知识而存在,教师只为教这些知识而存在,“育人价值”也就局限在现成知识的掌握上,容易让教师把教学重难点放在让学生理解记忆上,忽视了数学知识被发现、认识、发展的过程本身;忽视学生需要参与知识形成过程的生命实践体验;忽视学生需要通过自己的生命实践活动,提炼抽象的形成知识过程,带来数学教学中“育人价值”的资源贫乏。
以上两点对“育人价值”认识的偏差是教师普遍存在的,在《纲要》第20页中还提到了育人价值认识的狭窄化,割裂化和空泛化,阐述都也都非常清楚,不再做肤浅的重复。
二、“育人价值”的意义
“育人价值”的理论意义:是指每一门学科可能对学生的身心、精神世界、个性,人格,思维方式等产生的积极和发展性的影响。而数学学科强调两个方面的价值,一是数学学科独特的价值,二是不同内容具体的价值。
1.数学教学的独特价值
除了数学知识本身的掌握以外,还体现在
(1)帮助学生提升思维品质和数学素养;
(2)帮助学生学会抽象的符号表达和提高数学语言表达的水平;
(3)帮助学生建立猜想发现和判断选择的自觉意识;
(4)帮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和研究的心态。
通过以上几点,构建一种唯有数学学科学习中才有可能经历、体验和形成的思维方式,从而实现数学学科与学生生命成长的双向互化。
2.不同内容的具体价值
从数学学科的层面上,小学数学中不同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发展又具有不同的教育价值。
教师只有通过对以上育人价值的分析,才能使课堂中生成丰富而有多元的资源,数学教学才能有可能实现促进学生成长发展的价值。
三、开发教材育人价值的两大策略
“新基础教育”研究明确提出了学科独特育人的两个基本策略:一是教材“结构加工策略”,即开发教材知识关系形态中的育人资源,分别从条状重组,块状重组和条块融通三个方面对教材文本进行结构加工,将点状断裂的“碎片化”书本知识进行“修复”,使知识呈现出整体的“结构态”。二是教材“生命激活策略”,即开发教材知识过程形态中的育人资源,通过书本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与学生个人经验、与人类生命实践沟通的方式将凝固的“符号化”书本知识进行“激活”,使知识呈现出鲜活的“生命态”。而这些都体现了前人的经验,体验,智慧,创造,思想等等,蕴藏着丰富的育人资源。
1.数概念教学的育人价值
下面以数概念教学为例说明如何从结构加工策略和生命激活策略开发教材的育人资源的。在小学阶段,数的认识包括:整数的认识,小数的认识,分数的认识和正负数的认识。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帮助学生认识数框架机构:数的意义,数的组成,数的读写,数的排序,数的分类等,如果我们能够在教学中尽可能的揭示和呈现这样的知识结构,让学生越早感受到这个框架结构的存在,对学生是潜移默化的,就可以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学生就越容易把这一结构运用的其他数认识的学习上,帮助学生主动从认识数的意义,组成,读写,排序和分类,在把握数结构基础上生成新数,同时也沟通整数,小数,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数概念的结构关系表
整数小数分数正负数
意义、读写、组成、排序、分类意义、读写、组成、
排序、分类、性质
意义、读写、组成、
排序、分类、性质
意义、读写、组成、
排序、分类、
数概念教学从生命激活这一策略实现育人价值体现体现在过程结构,可以表达为:材料感知——辨析提炼——生成新数——感知新数。《百分数》这节课许多老师都精细设计过,我们可以回顾一些我们在设计这节课时,是不是先让学生搜集,感知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百分数,然后辨析比较形成数的读法,接着写数,造数,了解数的组成,感知数的大小,不仅要实现抽象的数的符号与现实生活的沟通,还要实现与分数的关系沟通,建立丰富的表象支撑,整个结构就可以体现“材料感知——辨析提炼——生成新数——感知新数”这一过程。让学生感受和体悟前人发现的方法和思维策略,把抽象的数的教学,经过这一结构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再创造”过程。
2. 数运算教学的育人价值
再列举数运算教学,如何将点状断裂的“碎片化”书本知识进行“修复”,使知识呈现出整体的“结构态”呢?我们可以对教材结构进行加工重组,减法与除法有类比性,我们在学习商不变的规律时,先应该把差不变的规律也纳入这个结构里面;乘法对加法有分配率,那么乘法对减法是否也有分配率呢?我们在分析数运算规律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条状重组”,按数运算规律内在逻辑关系进行补充和重组,例如下图结构分析中的红字部分是教材中没有的,是按照结构进行了补充和重组,将断裂的知识结构链重新修复完整。
数运算知识结构分析(部分)
低级运算高级运算
一种运算加法
a+b=b+a
(a+b)+c= a+(b+c)
乘法
a×b=b×a
(a×b)×c= a×(b×c)
减法
a-b=(a+c)-(b+c)= (a-c)-(b-c)
除法
a÷b=(a×c)÷(b×c)= (a÷c)÷(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