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总体规划(2006-2020)
年济南鲁商项目市场定位报告资料
![年济南鲁商项目市场定位报告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4379dfabb4cf7ec4afed047.png)
区域属性界定
以商贸、金融和综合产业配套为支撑,以行政、文化、 体育为核心的东部城区中心
投资性需求受到明显抑制
省会城市的人口吸纳能力难以支撑项目销售。因为银行政策变化频繁,导致在销项目出现“签约难、放款难” 的尴尬局面。
明年限购政策顺延
济南明确表态明年会延续限购政策,未来市场形式依然严峻 同时加大旧村改建以及保障性住房建设,从市场角度抑制房地产过快发展。
Part 1
整体市场分析
Part 1
整体市场分析
宏观大势分析 城市格局分析 房地产市场分析
固定资产与房地产投资
固定资产与房地产投资额持续、健康、理性上涨,步入发展稳定期.
济南市固定资产及房地产投资(单位:亿元)
济南市房地产投资额与销售额(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政府公报
评判标准:房地产投资增速15%-25%以内相对良性,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总投资24%左右相对健 康,项目进入风险适中区域
目前唐冶新城配套相对薄弱,未来政府将大力投入基 础配套将快速催熟区域
道路体系发达,但公众交通严重滞后,通勤成本高
目前配套薄弱,道路发达,公共交通滞后,未来以行政、文化、体育为主导的城 市中心区域
Part 1
项目目标与问题
项目属性界定 区域属性界定
项目目标
项目目标
鲁商置业,将以“全国领先的房地产综合开发企业” 为目标,充分发挥自身丰富的产业资源和强大的品牌
关于济南的参考文献
![关于济南的参考文献](https://img.taocdn.com/s3/m/f586875e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e2.png)
以下是一些关于济南的参考文献:
1. 济南市统计局.济南统计年鉴2020.中国统计出版社, 2020.9
2. 山东省统计局.山东统计年鉴2020.中国统计出版社, 2020.9
3. 济南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 2016
4. 山东省人民政府.山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2014
5. 济南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2013
6. 济南市公安局.济南市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办法, 2016
7. 济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6
8. 济南市政府.济南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010
9. 济南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济南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6-2020年), 2016
10. 济南市政府.济南市“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 2017
这些文献涵盖了济南市的各个方面,包括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可以为您提供全面的参考。
(完整版)BDJ-党家片区控制性规划--基础资料汇编
![(完整版)BDJ-党家片区控制性规划--基础资料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e93dce1dd0d233d4b04e693b.png)
一、历史沿革党家地区的起步建设是在1966年—1977年“文革时期”,受“三线”建设项目分散、靠山、隐蔽布置思想的影响,在党家庄设立工业片区而开始的。
此时,济南城市开始形成主城区集中成片,具有一定规模,外带王舍人和党家两个工业片区的整体空间结构。
到二十世纪末,随着贤文和大金组团的发展,济南城市布局形态逐渐演变成由集中的主城区和王舍人、贤文、党家、大金四个相对独立的城市组团组成的“一城四团”的带状布局结构模式。
《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则把党家片区划入主城区。
在这几十年的建设过程中,党家地区一直是作为济南城市的一个工业组团而存在和发展的。
二、行政区划1966年—1977年(“文革时期”)——党家庄被确定为济南城市的独立工业片区。
《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1980-2000年)》——将党家庄和王舍人作为两个工业重点建设地区。
《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修订)——确定党家是以汽车制造工业为主的独立工业区,重点发展汽车制造工业。
《济南市城市空间战略及新区发展研究》——将党家组团和大金组团划入主城区,规划党家严禁发展污染工业,可发展绿色食品种植及加工等无污染的工业项目,也可布置一些教育培训基地。
1983年6月10日,国务院以国函字第120号文批复了《八O年规划》。
国务院在批复中对实施规划,加强建设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七点指示。
其中将王舍人庄、党家庄作为工业片区发展,是市区的工业组团。
2000年12月22日,国务院以《国务院关于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00〕134号)正式批复了《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年—2010年)》。
2000年,济南市辖历下、市中、槐荫、天桥、历城5区,长清、平阴、济阳、商河4县和章丘市,共设50个街道办事处,68个镇,42个乡和393个居委会、4702个行政村(5478个自然村)。
市中区辖经二路、大观园、泺源、四里村、二七新村、经七路、馆驿街、岔路街、魏家庄、七里山、六里山、玉函路、杆石桥、舜玉路、王官庄15个街道办事处和七贤、十六里河、党家庄3个镇,有120个居委会,92个行政村(113个自然村)。
济南十三五规划
![济南十三五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64105eadfd0a79563c1e72ef.png)
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目录第一篇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第一章发展基础第二章总体思路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工作导向第二篇坚持创新聚焦,培育省会经济新优势第五章打造经济中心第六章打造金融中心第七章打造物流中心第八章打造科技创新中心第三篇坚持协调融合,构建均衡发展新格局第九章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第十章加快推进携河发展第十一章建设南部生态功能保护区第十二章推进城乡一体发展第十三章健全基础设施体系第四篇坚持绿色低碳,展现生态泉城新形象第十四章优化主体功能分区第十五章坚决打好治霾攻坚战第十六章破解交通拥堵难题第十七章加快水生态文明建设第十八章大力整治城乡环境第十九章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第二十章保护发扬泉城特色第二十一章推进低碳循环发展第二十二章健全生态文明制度第五篇坚持改革开放,塑造科学发展新体制第二十三章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第二十四章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第二十五章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第二十六章打造多元开放格局第二十七章提高“引进来”质量第二十八章加快“走出去”步伐第二十九章扩大区域交流合作第六篇坚持共建共享,开创和谐包容新局面第三十章提前完成脱贫任务第三十一章推进教育现代化第三十二章促进就业鼓励创业第三十三章织好民生保障安全网第三十四章提升人民健康水平第三十五章打造区域文化强市第三十六章加强社会治理创新第七篇强化规划实施,确保目标任务实现第三十七章强化组织领导第三十八章强化项目支撑第三十九章强化要素保障第四十章完善实施机制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中共山东省委和中共济南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政府战略意图,明确改革发展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回应人民群众期待,是今后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更好履行政府职责的重要依据。
第一篇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
济南市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规划
![济南市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3fe83820e2bd960590c67714.png)
济南市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规划文本2009年12月第一章总则第1条规划背景南部山区是济南市重要的生态和水源涵养区。
2001年济南市人民政府批准建设济南南部山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2002年山东省将该区域列入省级生态功能保护区;2003年6月26日,山东省委常委扩大会议原则同意《济南市城市空间战略及新区发展研究》提出的“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的城市发展战略,其中明确了“严格控制城市向南发展,将南部山区作为城市重点生态保护区”的“南控”方针。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南控”战略,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南部山区资源,全面发挥南部山区的功能和作用,实现其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支撑和保障,特编制《济南市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2条适用范围本规划是济南市南部山区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凡在本规划范围内进行的各项土地及空间利用规划和一切建设活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遵守本规划。
第3条规划范围济南市域大南部山区东到章丘、西到平阴,包括章丘市境内、历城区境内、长清区境内、平阴县境内山区。
本次南部山区规划范围北至济南市中心城南边界,南至泰安界,西至历城、长清区界,东至章丘界,包括历城区仲宫镇、柳埠镇、西营镇及港沟镇、彩石镇的部分用地和市中区十六里河办事处、党家办事处的部分用地,规划面积839.1平方公里。
第4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环境影响评价法》(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4)《济南市城乡规划条例》(5)《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6)《济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7)《济南市水土保持管理办法》(8)其它如风景名胜区、旅游、文物保护等相关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以及地方管理规定第5条规划期限规划期限至2020年。
第6条规划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全面贯彻“五个统筹”的根本要求,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坚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坚持生态优先、重点保护、区别对待,立足循环经济和生态化建设,在有效保护各类资源、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生态与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含规划图)
![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含规划图)](https://img.taocdn.com/s3/m/e5717825b0717fd5370cdc11.png)
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第一章总则第1条 2000年国务院批复的《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年—2010年)》,在一定时期内对指导济南的城市建设、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济南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原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模等发展目标已提前实现。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省会济南各项事业步入加快发展的新阶段,济南市的行政区划也进行了相应调整,原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空间布局和发展目标已不能满足城市发展需求。
为适应形势发展要求,济南市人民政府适时提出了修编城市总体规划的申请。
根据建设部《关于同意修编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建规函[2003]255号)的精神,编制《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
第2条本规划为规划区内土地使用及各项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规划区各项规划的制定和县(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制定,须遵循本规划。
第3条规划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落实“五个统筹”,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按照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的要求,注重市域城乡一体、统筹协调发展;注重各类脆弱资源的有效保护利用和空间管制的要求;注重控制合理的环境容量和确定科学的建设标准,促进城市发展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外延式向内涵式转变,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4条规划原则⑴坚持协调发展的原则。
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协调好济南与区域、城市与周围县(市)的关系,优化人口、资源、空间布局结构,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⑵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
以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以资源保护为重点,强化对水源、土地、自然保护区、山林绿地水系等自然资源的保护与管制,创造良好的城乡生态环境。
⑶坚持公平和谐的原则。
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合理布局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特别关注弱势群体需求,倡导公众参与,实现区域公平、城乡公平、个体公平和代际公平。
济南市总规文本含规划图
![济南市总规文本含规划图](https://img.taocdn.com/s3/m/d522e18c647d27284a735148.png)
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第一章总则第1条 2000年国务院批复的《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年—2010年)》,在一定时期内对指导济南的城市建设、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济南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原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模等发展目标已提前实现。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省会济南各项事业步入加快发展的新阶段,济南市的行政区划也进行了相应调整,原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空间布局和发展目标已不能满足城市发展需求。
为适应形势发展要求,济南市人民政府适时提出了修编城市总体规划的申请。
根据建设部《关于同意修编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建规函[2003]255号)的精神,编制《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
第2条本规划为规划区内土地使用及各项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规划区各项规划的制定和县(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制定,须遵循本规划。
第3条规划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落实“五个统筹”,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按照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的要求,注重市域城乡一体、统筹协调发展;注重各类脆弱资源的有效保护利用和空间管制的要求;注重控制合理的环境容量和确定科学的建设标准,促进城市发展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外延式向内涵式转变,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4条规划原则⑴坚持协调发展的原则。
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协调好济南与区域、城市与周围县(市)的关系,优化人口、资源、空间布局结构,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⑵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
以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以资源保护为重点,强化对水源、土地、自然保护区、山林绿地水系等自然资源的保护与管制,创造良好的城乡生态环境。
⑶坚持公平和谐的原则。
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合理布局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特别关注弱势群体需求,倡导公众参与,实现区域公平、城乡公平、个体公平和代际公平。
济南市中区南北康片区总体城市设计方案
![济南市中区南北康片区总体城市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a47e80b4daa58da1114a33.png)
01
02
03
18 21
22
04
07 08
12 13
16 17
19
05 06
10 09
11 14
15
20
23
24
25
济南市中区南北康片区总体城市设计
5
时尚鲜明的城市形象——打造泉城南新地标
Smart City Image——New Landmark In South Jinan
优美连续的城市界面——简练有力的现代建筑群
控规指标
1.5-4.0
1.5-4.0
2.5-4.0 2.5-4.0
2.5-4.0
3.0-4.0
2.5-4.0 5.0-7.5
3.0-6.0 3.0-6.0
3.0-6.0
2.5
2.5
4.0 4.0
4.0 4.0
4.0 7.5
3.0 3.0
1.5
控规指标
25 济南市中区南北康片区总体城市设计
Site Explanation
Urban Pattern
城市格局
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优——《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年)》
南控政策促使市中区存量开发,决定了要在本片区形成 其特定的产业类型和功能布局。
23 济南市中区南北康片区总体城市设计
Site Explanation
上位控规
上位控规分析——《济南市九曲片区 05、06、07 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20 济南市中区南北康片区总体城市设计
Regional Position
区域定位
承接产业转移 , 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西部经济隆起带为济南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2020年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45页)
![—2020年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45页)](https://img.taocdn.com/s3/m/d70e8a9fb0717fd5370cdc2a.png)
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年—年)第一章总则第条年国务院批复的《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年年)》,在一定时期内对指导济南的城市建设、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济南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济南市的行政区划也进行了相应调整,原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模等许多发展目标已提前实现。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山东省委省政府对济南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为适应新的形势和发展需求,迫切需要为城市长远发展确定新的目标,拓展新的空间,构筑新的结构,提供新的支撑。
济南市人民政府适时提出了修编城市总体规划的申请。
根据建设部《关于同意修编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建规函[]号)的指示精神,编制《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年年)》。
第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制定和实施本规划。
本规划为市域城乡建设发展和规划区土地使用及各项建设的基本依据,县(市)城镇总体规划的制定和规划区内各项规划的制定,须遵循本规划。
第条规划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五个统筹”,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按照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的要求,注重市域的城乡一体、统筹协调发展;注重各类脆弱资源的有效保护利用和空间管制的要求;注重控制合理的环境容量和确定科学的建设标准,促进城市发展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外延式向内涵式的转变,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条规划原则()坚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原则。
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协调好济南发展与区域发展、城市与周围县(市)的关系,优化人口、资源、空间布局结构,促进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
()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
以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以资源保护为重点,强化对水源、土地、自然保护区、山林绿地、重要生态功能区等自然资源的保护与管制,创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
济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济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https://img.taocdn.com/s3/m/e537bc620b1c59eef8c7b419.png)
规划范围与期限
• 规划范围
济南市行政辖区内所有土地——包括历下区、市中区、槐荫区、天桥
区、历城区、长清区、章丘市、平阴县、济阳县、商河县。
• 规划期限
以2006年~2020年为规划期。2005年为基期年,2010年为近期目标 年,2020年为远期目标年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背景
• 土地利用现状
• 上轮规划实施评价
规划原则
• 保护优先原则
保障粮食安全——严格保护耕地,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力度,严格保护耕地 特别是基本农田;坚持耕地占补平衡,实现耕地保护数量和质量并举。
•
节约、集约原则
转变用地方式,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总量,盘活存量,加强城镇用地整合,积极拓展 建设用排各类用地,重点保障基础设施用地、民生民计用地、现代服务业用地。
规划策略——手段
• 空间拓展
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含规划图)
![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含规划图)](https://img.taocdn.com/s3/m/5cb34d6677232f60dccca117.png)
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第一章总则第1条 2000年国务院批复的《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年—2010年)》,在一定时期内对指导济南的城市建设、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济南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原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模等发展目标已提前实现。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省会济南各项事业步入加快发展的新阶段,济南市的行政区划也进行了相应调整,原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空间布局和发展目标已不能满足城市发展需求。
为适应形势发展要求,济南市人民政府适时提出了修编城市总体规划的申请。
根据建设部《关于同意修编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建规函[2003]255号)的精神,编制《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
第2条本规划为规划区内土地使用及各项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规划区各项规划的制定和县(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制定,须遵循本规划。
第3条规划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落实“五个统筹”,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按照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的要求,注重市域城乡一体、统筹协调发展;注重各类脆弱资源的有效保护利用和空间管制的要求;注重控制合理的环境容量和确定科学的建设标准,促进城市发展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外延式向内涵式转变,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4条规划原则⑴坚持协调发展的原则。
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协调好济南与区域、城市与周围县(市)的关系,优化人口、资源、空间布局结构,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⑵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
以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以资源保护为重点,强化对水源、土地、自然保护区、山林绿地水系等自然资源的保护与管制,创造良好的城乡生态环境。
⑶坚持公平和谐的原则。
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合理布局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特别关注弱势群体需求,倡导公众参与,实现区域公平、城乡公平、个体公平和代际公平。
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_企业报告(业主版)
![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_企业报告(业主版)](https://img.taocdn.com/s3/m/41ed03d8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22.png)
企业基本信息
单位名称: 营业范围:
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未公示
一、采购需求
1.1 总体指标
近 1 年(2022-03~2023-02):
项目数(个)
222
同比增长:136.2%
项目总金额(万元)
(不含费率与未公示金额)
¥2431750.78
同比增长:14634.4%
平均金额(万元)
¥11310.47
素保障技术服务项目
究院
1128.3
2022-07-21
TOP10
新型基础测绘试点济南试点区域 济南市勘察测绘研
项目
究院
1097.0
2022-08-24
*按近 1 年项目金额排序,最多展示前 10 记录。
(3)其他专业咨询与调查(27)
重点项目
项目名称
中标单位
中标金额(万元) 公告时间
TOP1 济南市城市停车资源普查
目录
企业基本信息 .................................................................................................................................1 一、采购需求 .................................................................................................................................1
山东省地质矿产勘 查开发局
山东省地质矿产勘 查开发局
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鲁地 济南市勘察测绘研
姚家小区西区旧城改造开发项目可行性报告
![姚家小区西区旧城改造开发项目可行性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2f895324b73f242336c5fa5.png)
姚家小区西区旧城改造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济南福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二○○五年五月第一章总论第一节项目背景一、项目名称:姚家小区西区旧城改造开发项目二、建设地址:济南市历下区浆水泉路三、建设单位:济南福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四、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2、《济南市房地产开发“十五”发展规划》3、《济南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第一批历史遗留经营性用地项目立项事宜的复函》(济计投资函[2004]25号)4、《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5、《房地产开发项目经济评价方法》6、城市居民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7、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资料六、项目提出的背景随着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住房建设步伐加快,住房消费有效启动,居民住房条件有了较大改善。
以住宅为主的房地产市场不断发展,对拉动经济增长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3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发[2003]18号),正式确立了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要求各地根据城镇住房制度改革进程、居民住房状况和收入水平的变化,完善住房供应政策,调整住房供应结构,逐步实现多数家庭能够购买或承租普通商品住房,顺利住上自己满意的房子。
根据山东省2010年城镇住宅发展纲要和济南市建设事业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要求,济南市以建设现代化省会城市为目标,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旧城、旧村改造和新区开发的步伐,不断提高城市居民居住质量与水平。
姚家小区西区改造开发项目作为旧城、旧村改造的历史遗留项目,符合政策规定和城市发展的要求,市有关部门同意该项目进入建设程序。
因此,济南福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决定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快项目开发建设的进程。
七、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中关联度较高的先导性、基础性产业,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它的发展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文件05-济南市控制性规划编制城市地域划分及编码
![文件05-济南市控制性规划编制城市地域划分及编码](https://img.taocdn.com/s3/m/5eb7fe29cfc789eb172dc8be.png)
济南市控制性规划编制城市地域划分及编码(试用稿)济南市控制性规划编制工作委员会办公室2006年5月1.总则1.1地域划分根据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布局结构,确定“分区-片区-街坊-地块”四级地域划分体系。
其中,片区是编制控制性规划的基本单位。
编制控制性规划时,也可根据需要合并若干个片区一同编制。
1.2地域边界及调整地域边界划分应根据城市规划确定的城市结构、用地性质、地理特征以及行政界线确定。
各级地域边界可以根据规划编制时的实际作调整。
边界调整时,相邻地域边界应作相应调整,以确保无缝衔接。
1.3地域划分的原则1.3.1“分区-片区”两级由市规划局划分、确定编码;“街坊-地块”两级由规划设计单位划定、确定编码。
1.3.2在总体规划确定的主城、新城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可根据城市规划结构先行确定规划编制片区;在总体规划确定的生态用地、外围市镇的规划编制片区可以视社会经济发展背景另行确定。
1.3.3各编制片区除以编码表达外,还应以片区内最主要地理名称命名本编制片区,一般以编码后加括号形式标明。
2.分区2.1分区划分原则分区划分主要以地理特征和区行政边界相结合的方式确定。
在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中心城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分区的边界由主城内的片区、新区和新城区边界以及其他条件确定。
生态用地及外围市镇的分区划分应结合所在区县的行政边界和城镇片区特征确定。
2.2分区划分按照上述原则,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结构,市区划分为7个规划编制分区。
即:大沙河分区、腊山河分区、旧城分区、大辛河分区、巨野河分区、黄河分区、南山分区。
3.片区3.1片区划分原则在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中心城建设用地范围内,由规划结构确定规划编制片区,一般面积在4-20km2之间。
在生态廊道及外围市镇地区,一般每一乡镇划分为一个规划编制片区。
本次可不明确。
3.2片区划分依据上述原则,本次共划定了53个规划编制片区。
已确定的规划编制单元详见附表和附图。
3.2.1大沙河分区大沙河分区划分为4个片区。
基础资料汇编
![基础资料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4b866c6265ce0508773213d1.png)
基础资料汇编第一章自然条件第一节地理位置茂岭山片区属于济南控规编制分区中的大辛河分区,位于主城区东部,燕山新区的南部。
片区西起二环东路,东至贤文路。
南起经十路,北至工业南路。
规划范围总面积891.57公顷,其中城市建设用地793.09公顷。
该基地位于济南市东部新城中心地区,东临贤文路,北临工业南路、西临茂岭二号路、南临茂岭一号路,总面积约170公顷。
第二节地质地貌济南市位于北纬36度40分,东经117度00分,南依泰山,北跨黄河,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北冲积平原的交接带上,地势南高北低。
济南境内河流主要有黄河、小清河两大水系。
湖泊有大明湖、白云湖等。
境内主要山峰有长城岭、跑马岭、梯子山、黑牛寨等等。
陆地面积8154平方千米,山地丘陵3000多平方公里,平原5000平方公里。
第三节气候气象济南属于暖温带气候区,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夏热冬冷、四季分明的大陆性季风气候。
冬季,为极地或极地变形大陆气团所控制,不断受来自西伯利亚干冷气团的侵袭,盛行西北、北和东北风,造成了冬季干冷、天气晴朗,降水少的天气。
夏季,受热带、副热带海洋气团所左右,使得冬季的西北季风,由夏季的东南风所代替,因此盛吹西南、南和东南风,形成了夏季湿热,雨量集中,多雷暴天气。
春、秋两季是冬季风和夏季风的过渡季节,风向多变。
由于风随季节变化显著,形成了冬冷夏热明显、四季雨量不均的气候特点。
济南四季气候的特点是:春季风多干燥,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干冷期第四节资源情况1、水资源济南市是山东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境内有黄河流域、小清河流域、海河流域,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
现有大中型水库10座,小型水库182座,塘坝900余座,水库塘坝拦蓄能力达4.3亿立方米,有邢家渡、田山、陈孟圈、胡家岸等大中型引黄灌区10处,引黄控制面积210万亩,全市有效灌溉面积357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1.5%。
其中节水灌溉面积90万亩。
济南市区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降水大部分集中在夏季,多年平均降水量654毫米。
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https://img.taocdn.com/s3/m/aafcf55a02768e9950e7381f.png)
市域生态系统和空间管制
市域生态功能区划 全市划分为南部山区水源涵养区、中心城城市建设区、山前平原 农业区、黄河沿岸湿地保育区、北部平原农林区 5 个生态功能区。 1、南部山区水源涵养区:通过退耕还林、荒山绿化、小流域治理、
《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矿山开采区恢复治理、水资源调控和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 公园建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治理水土流失,提高水资源涵养能力,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防治废水和固体废物污染以及农业面源污染; 通过生态农业、生态小城镇、生态工业和生态旅游业建设,提高可持 续发展能力。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相关 法律、法规; 2、《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等上位规划; 3、《山东半岛城市群总体规划》等区域发展战略; 4、国家、省、市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
规划期限 2011 年—2020 年。
《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规划范围和空间层次 1、市域:济南市行政辖区范围,包括历下区、市中区、天桥区、 槐荫区、历城区、长清区、章丘市、济阳县、商河县和平阴县,面积 8177 平方公里。 2、中心城:东至东巨野河,西至南大沙河以东(归德镇界),南 至南部双尖山、兴隆山一带山体及济莱高速公路,北至黄河及济青高 速公路,面积 1022 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即济南市区,包括历下区、市中区、天桥区、槐荫 区、历城区和长清区的全部,面积 3257 平方公里。
济南 区域规划汇 南北康
![济南 区域规划汇 南北康](https://img.taocdn.com/s3/m/164726c8d15abe23482f4ddd.png)
伍兹贝格
27 19 18 17 26 26 16 21 26 7 26 16
26
22
26 24
17
19
6
25
3
4
9 8
5
26
29 12 26 13 11 15 11 11 10
10
14
14
5.2
功能分区 ZONING
中央绿化主轴
规划轨道站点
中央绿化主轴
规划轨道站点
中央绿化主轴
40.00 17.80 57.80 (867mu) 3.15 3.20 5.67 3.13 15.15 5.84 6.59 6.94 5.22 24.59 39.74 (596.1mu)
用地名称 时尚购物城 美食城 文化演艺城 儿童科普娱乐城 婚博城 运动体验城 创新中心 央企中心 外企中心 街区商业 街区商业 小计
A-1 A-2 A-3 A-4
4.1
规划策略 – 交通接入 STRATEGY
强化与外界联系,尤其是与 省道103东侧区域的道路对 接-可以缓解省道103的交通 压力。
不可更改道路
主要道路
次要道路 支路 灯控路口
4.2
规划策略 – 生态 STRATEGY
控制渗漏区建筑强度 基本维持排洪渠位置,结合 方案用地和道路的使用和技 术功能需求只作微调
打造贯穿用地的中心生态廊 道联系各功能组团形成生态, 景观和活动的有机统一
4.3
规划策略 – 视线通廊 STRATEGY
充分尊重和继承现状规划山 体景观廊道的理念
打造独特的中心活动区域景 观廊道-增强省道103的可视 性
4.4
规划策略 – 回迁和保障安置 STRATEGY
济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一2010年)
![济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一2010年)](https://img.taocdn.com/s3/m/99e6f6ff04a1b0717fd5dd09.png)
济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一2010年)来源: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加强全市土地利用的宏观控制和管理,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和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关于认真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修订和实施工作的通知》以及《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订编制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本市实际,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 本规划是济南市人民政府指导全市土地利用活动的法规性文件,市域内的一切土地利用活动和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其他各专项用地规划,均应遵守本规划。
第三条 本规划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
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加强土地用途管制,集约用地,努力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促进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第四条 本规划遵循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以供给制约和引导需求,统筹安排各业用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耕地相平衡;提高土地利用率;政府决策与公众参与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 本规划以山东省下达的I 996 - 201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主要指标和《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为依据,并与《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一2010年)》相协调。
第六条 规划期限为1997—2010年。
近期规划至2000年,远期规划至2010年,远景展望至2030年。
第二章 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第七条 济南是山东省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旅游中心,是以泉水著称的历史文化名城。
济南是国家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是我国东部沿海开放Ipl内陆延伸的枢纽,是起跨省区作用的经济中心城市。
第八条 “九五”期间和下世纪的前十年,全市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奋斗目标是:1.社会发展目标:到200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总人口规模不超过570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0%;城镇人口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医疗保健、失业救济等社会保障体系;城乡社会文明、环境和生态质量提高到新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 (3)第三章城市规模 (3)第四章市域城镇体系与新农村 (5)第五章中心城总体布局 (25)第六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35)第七章综合交通 (38)第八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45)第九章资源保护与利用 (50)第十章市政基础设施 (55)第十一章城市综合防灾减灾 (59)第十二章城市近期建设 (63)第十三章规划实施措施 (69)第十四章附则 (70)附录1 中心城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附录2 历史文化街区和特色街区一览表附录3 中心城区主要道路规划一览表第一章总则第1条2000年国务院批复的《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年—2010年)》,在一定时期内对指导济南的城市建设、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济南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原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模等发展目标已提前实现。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省会济南各项事业步入加快发展的新阶段,济南市的行政区划也进行了相应调整,原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空间布局和发展目标已不能满足城市发展需求。
为适应形势发展要求,济南市人民政府适时提出了修编城市总体规划的申请。
根据建设部《关于同意修编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建规函[2003]255号)的精神,编制《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
第2条本规划为规划区内土地使用及各项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规划区各项规划的制定和县(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制定,须遵循本规划。
第3条规划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落实“五个统筹”,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按照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的要求,注重市域城乡一体、统筹协调发展;注重各类脆弱资源的有效保护利用和空间管制的要求;注重控制合理的环境容量和确定科学的建设标准,促进城市发展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外延式向内涵式转变,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4条规划原则⑴坚持协调发展的原则。
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协调好济南与区域、城市与周围县(市)的关系,优化人口、资源、空间布局结构,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⑵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
以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以资源保护为重点,强化对水源、土地、自然保护区、山林绿地水系等自然资源的保护与管制,创造良好的城乡生态环境。
⑶坚持公平和谐的原则。
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合理布局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特别关注弱势群体需求,倡导公众参与,实现区域公平、城乡公平、个体公平和代际公平。
⑷坚持资源节约的原则。
按照建设节约型城市的要求,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要求,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合理确定城乡建设标准。
⑸坚持规划协同的原则。
城市总体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充分衔接、同步编制、协调一致。
第5条修编重点为城乡统筹发展、城市空间结构和规模调整、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城市综合交通、城市公共事业发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城市安全与综合防灾体系等。
第6条规划基本依据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⑵《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⑶《山东半岛城市群总体规划》、《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⑷《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年—2010年)》⑸《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⑹《济南市城市空间战略及新区发展研究》⑺其它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第7条规划区和规划范围本次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为济南市区,即市辖行政六区,面积3257平方公里。
中心城规划范围东至东巨野河,西至南大沙河以东(归德镇界),南至南部双尖山、兴隆山一带山体及规划的济莱高速公路,北至黄河及济青高速公路,面积1022平方公里。
市域规划范围为济南市全部行政辖区,面积8177平方公里。
第8条规划期限为2006年—2020年;近期2006年—2010年;远期2011年—2020年;远景2020年以后。
第二章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第9条城市性质山东省省会,著名的泉城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环渤海地区南翼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中心城市。
第10条城市职能加强和完善的城市职能:全省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旅游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全国重要交通枢纽。
培育和凸显的城市职能: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
第11条城市发展目标到2020年把济南建成具有独特自然风貌、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浓郁现代化气息、代表山东形象的区域中心城市和繁荣、和谐、宜居、魅力的泉城。
⑴繁荣的城市—率先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成为经济实力雄厚、物质财富充裕、社会事业发达、服务功能完善的繁荣城市。
⑵和谐的城市—坚持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构建社会安定、保障有力、诚信公平的和谐城市。
⑶宜居的城市—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建设服务设施完善、就业机会充分、居民生活舒适、人居环境良好的宜居城市。
⑷魅力的泉城—彰显泉城特色,传承历史文脉,融合现代文明,成为山水相融、特色鲜明、底蕴深厚的魅力泉城。
第三章城市规模第12条规划期内济南市人口和用地仍呈持续增长的趋势,依据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规律,科学预测人口与用地规模,切实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形成集约用地、节约用地的发展模式。
第13条市域城镇化水平与人口规模⑴2020年市域城镇化水平将由2005年的58%增至75%以上。
⑵2020年市域户籍总人口将由2005年的597万人增至700万人左右,城镇人口将由2005年的347万人增至530万人左右。
⑶2020年全市暂住半年以上人口将由2005年的58万人增至140万人左右,计入城镇总人口规模。
⑷2020年全市总人口将达到840万人左右,城镇总人口为670万人左右。
第14条规划区人口规模⑴2020年规划区户籍人口将由2005年的348万人增至450万人左右,城镇人口将由2005年的302万人增至380万人左右。
⑵2020年规划区暂住半年以上人口将由2005年的52万人增至100万人左右,计入城镇总人口规模。
⑶2020年规划区总人口将达到550万人左右,城镇总人口为480万人左右。
第15条中心城人口与用地规模⑴人口规模2020年中心城户籍人口将由2005年的238万人增至340万人左右,暂住半年以上人口将由2005年的52万人增至90万人左右。
2020年中心城人口规模将由2005年的290万人增至430万人左右。
⑵用地规模根据国家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的规定,确定城市人均建设用地指标95平方米,到2020年中心城建设用地规模将由2005年的295平方公里增至410平方公里。
⑶近期规模2010年中心城人口规模为340万人,建设用地规模330平方公里。
第四章市域城镇体系与新农村第一节产业发展与布局第16条产业发展重点统筹区域及城乡产业的协调发展,积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以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把结构调整作为关系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关键,大力发展以驻地经济和总部经济为代表的省会经济,巩固提高第一产业,做大做强第二产业,繁荣提升第三产业,加快构筑富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⑴第一产业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技兴农战略,坚持数量、质量、结构、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积极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发展畜牧、蔬菜、林果生产,大力发展适应省会经济特点的都市农业、观光农业和生态农业,基本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结构新格局,全面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历史性跨越。
⑵第二产业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突出发展交通装备、电子信息、冶金钢铁、石化化纤、机械装备、食品药品六大产业集群,限制和调整中心城冶金钢铁、石化化纤等高耗能、重污染产业。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扶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构建起与城市功能相适应、富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化工业体系,成为具有较强辐射力的先进制造业强市。
⑶第三产业优化提升主城区商贸服务业,发展壮大金融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稳步发展房地产业,加快发展旅游会展业,拓展提升社会服务业,逐步构筑起产业层次较高、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第三产业发展新格局,全面提升第三产业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增强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把济南建设成为区域性第三产业发展中心。
第17条市域产业布局按照“提升中心区、做强近郊区、突破远郊区”的总体思路,积极推进区域产业分工和协同发展,加快市域产业布局调整,改变中心城功能过于聚集的状况,积极引导传统产业向中心城周围县(市)转移,带动县(市)经济的全面发展和提升,在全市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明确、功能突出、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空间格局。
围绕“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市域产业发展规划实施两翼展开、跨河发展的总体战略,形成主城区产业聚集区和沿交通走廊向东、向西、向北的三条产业聚集带。
⑴主城区产业聚集区适应主城区功能定位,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积极发展都市型产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
适度发展无污染、低能耗、高科技、高附加值的高技术产业等新型工业。
⑵东部产业聚集带市域内沿经十东路、济青公路等交通走廊,形成贯穿市域东部、连接中心城和章丘、辐射带动东部地区的产业发展走廊。
落实城市“东拓”战略,积极承接中心城优势产业转移,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打造电子信息、交通装备、食品药品等产业集群,形成孙村工业区、枣园—龙山工业园、圣井工业园、明水经济开发区4个产业园区,打造山东省济青产业带西部制造业基地。
⑶西部产业聚集带市域内沿济郑公路(国道220线)形成贯穿市域西部、连接中心城和平阴、辐射带动西部地区的产业发展走廊。
落实城市“西进”战略,积极承接中心城传统产业的转移,打造机械装备、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形成济南经济开发区、万德企业示范园、平阴工业园3个产业园区,建成机械装备、旅游产品制造基地及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
⑷北部产业聚集带市域内自中心城跨黄河向北,沿国道220线、济盐公路(省道248线)形成贯穿市域北部、连接中心城和济阳、商河、辐射带动北部地区的产业发展走廊。
落实城市“北跨”战略,积极承接中心城传统产业的转移,着力打造精细化工、煤电化工、石油化工、纺织服装、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产业集群,形成济北民营经济园、商河经济开发区2个产业园区,成为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重化工业基地。
⑸市域农业布局构建南部山区生态农业区、沿黄特色农业区及黄河北高效农业区的区域化布局。
南部山区生态农业区着力发展生态和观光旅游农业,大力发展林果生产,加快优质果品生产基地建设,形成绿色产业体系;沿黄特色农业区围绕黄河滨河生态旅游带的建设,以都市农业和观光旅游农业为发展方向,开发建设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基地和出口创汇基地;黄河北高效农业区以“高产、优质、高效”为目标,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建设高效经济作物和优质粮食生产基地,重点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农业名优新特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