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用地及其规划布局共65页文档
新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精编WORD版
![新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精编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41ecd4adff00bed5b9f31deb.png)
新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精编W O R D版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新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1?总则1.0.1?为统筹城乡发展,集约节约、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要求制定、实施和监督城乡规划,促进城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城市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用地统计和用地管理工作。
1.0.3?编制城市(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2.0.1?城乡用地 town and country land指市(县)域范围内所有土地,包括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
建设用地包括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区域交通设施用地、区域公用设施用地、特殊用地、采矿用地等,非建设用地包括水域、农林用地以及其他非建设用地等。
城乡用地内各类用地的术语见表3.1.2。
表2.0.1?城乡用地分类中英文对照表2.0.2?城市建设用地 urban development land指城市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内的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工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交通设施用地、公用设施用地、绿地。
城市建设用地内各类用地的术语见表3.2.2。
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指上述用地之和,单位为hm2。
表2.0.2?城市建设用地分类中英文对照表2.0.3?人口规模 population人口规模分为现状人口规模与规划人口规模,人口规模应按常住人口进行统计。
常住人口指户籍人口数量与半年以上的暂住人口数量之和,计量单位应为万人,应精确至小数点后两位。
2.0.4?人均城市建设用地 urban development land per capita指城市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内的城市建设用地面积除以中心城区(镇区)内的常住人口数量,单位为m2/人。
第6章 城市用地布局规划
![第6章 城市用地布局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c61b1d5e852458fb770b56e5.png)
轻微的活动性 严重的活动性冲沟、滑 冲沟、滑坡等 坡等不良地质现象,需 不良地质现象, 花费很大工程量和工程 需采取一定工 费用 程准备措施
其他
劣地
产量不高的农 田
农业生产价值很高的丰 产农田,有开采价值的 矿藏,给水水源卫生防 护地段,存在其他永久 性设施和军事设施
3)城市用地建设条件评价
• A 城市用地布局结构方面 • 城市用地布局结构是否合理(主要体现在城市各项功能的 组合与结构是否协调,以及城市总体运行的效率)
• 通过分析土地的区位、投资于土地上的资本、经济活动状 况等条件,可以揭示土地质量和土地收益的差异。
基本因 素层
派生因素层(由基 本因素派生出来的 子因素,从不同方 面反应基本因素的 作用) 繁华度
因子层(从更小的侧面具体 的对土地使用产生影响)
土地区 位
商业服务中心等级高级商务 金融聚集区集贸市场
图层叠加
1)自然条件评价
工程地质条件 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
气候条件
工程地质条件
• 工程地质条件是指工程建筑物所在地区地质环境各项因素 的综合。包括: • 土质与地基承载力 • 地形条件
• 冲沟
• 滑坡与崩塌 • 岩溶 • 地震
地形条件
影响城市的布局和平面结构
地面坡度影响城市用地布局 项目 工业用地 居住用地 城市道路用地 公共设施用地 坡度 0.2%-10% 0.2%-25% 0.2%-8% 0.2%-20% 项目 铁路用地 港口用地 机场用地 绿地 坡度 0-2% 0.2%-5% 0.5%-1% 可大可小
• B 城市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方面
• 建设现状将影响到土地的利用及旧区再开发的可能性和经 济性。
• 公共服务设施是土地使用的重要衡量条件。(包括商业服 务、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设施,它们的分布、配套及质 量等) • 市政设施影响着城市发展的格局。(包括现有的道路、桥 梁、给水、排水、供电、电信、燃气等的管网、厂站的分 布及其容量等方面,它们是土地开发的重要基础条件)
城市用地分类和规划布局
![城市用地分类和规划布局](https://img.taocdn.com/s3/m/d1e6d0ef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67.png)
1.2 城市用地分类
二、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1)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类别名称 Ⅰ Ⅱ Ⅲ Ⅳ
用地指标(m2/人) 60.1—75.0 75.1—90.0 90.1—105.0
105.1—120.0
11
1.2 城市用地分类
(2)规划单项建设用地标准与结构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规定:
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小区路、组团路或小街、小巷、小胡同及停车场等用地 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小游园等用地
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较好、以多、中、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R21
住宅用地
住宅建筑用地
R2
R22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用地。如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学、 粮店、菜店、副食店、服务站、储蓄所、邮政所、居委会、派出所等用地
R23
道路用地
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小区路、组团路或小街、小巷、小胡同及停车场等用地
R
R24
绿地
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小游园等用地
三类居住用地
市政公用设施比较齐全、布局不完整、环境一般、或住宅与工业等用地有混合交叉的
用地
R31
住宅用地
住宅建筑用地
R3 R32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用地。如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学、 粮店、菜店、副食店、服务站、储蓄所、邮政所、居委会、派出所等用地
22
2.1 城市居住用地规划布局
(2)周边区域环境 ✓ 自然环境
接近水面、森林,将人文景观组织到居住区中 与城市主导风向的关系:上风向 ✓ 功能用地环境 与工业区的关系:就近工作、但要保持一定距离 与城市交通的关系:交通便利(地铁、主干路) 与公共设施的关系:配套完善(商贸、教育、医疗)
城镇体系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PPT课件( 65页)
![城镇体系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PPT课件( 65页)](https://img.taocdn.com/s3/m/066b655e9b6648d7c1c746f0.png)
• 21、下列哪项不是城镇体系规划有关城镇发展条件分析的主要内容: • A不同时期城镇演变的规律 • B.区域资源条件 • C.区域农业结构和发展方向 • D.各级城乡居民点不同时期人口变动的规律
– 2、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
• 编制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注意原则
– (1)符合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与全国城市发展政策相符, 与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其他相关法定规划相协 调
– (2)协调区域内各城市在城市规模、发展方向以及基础设 施布局等方面的矛盾,有利于城乡之间、产业之间的协调 发展,避免重复建设
• 9. 城市园林绿化、开敞空间、非建设用地 • 10、住房及居住环境
• 11、市政公用工程系统 • 12、城市环境
–
– 调查方法:
• 1. 现场踏勘或观察 2. 抽样问卷调查 3. 访谈和座谈会 4. 文献资料的运用
– 自然条件分析
• 土地资源的功能:承载、生产、生态
• 城市用地的特殊性:区位、集约、固定、整体性
E.排水设施
• 84、下列哪些项属于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专项规划范畴 • A.环境保护与防灾规划 • B.科教义卫等社会服务设施规划 • C.农产品交易市场规划 • D.交通网络规划 • E.生产力布局规划
• 2007 • 城镇体系空间布局 • 城镇职能分工的特点是 • 市域城镇包括:多选 • 不属城镇体系的内容的是 • 有关空间管制的问题 • 远期规划阶段和近期规划阶段
•
• 19.下列关于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内容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城市用地布局规划
![城市用地布局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fcd80123336c1eb91b375d08.png)
优点: ❖ 这类城市可根据用地条件灵活布置,比较好处理城
市发展的近、远期关系; ❖ 城市容易接近自然,并使各项用地各得其所。
(2)星座式(母城和卫星城模式)
✓ 一般指以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为中心,在其周围发展若干个 小城市。中心城市有极强的支配性。
✓ 外围小城市具有相对独立性,但与中心城市有非常密切的 联系。
❖ ① 城市用地功能分区不十分明显,工业区与生活居 住区紧邻,如果处理不当,易造成环境污染;
❖ ② 城市用地大面积集中连片布置,不利于城市道路 交通的组织;
❖ ③ 城市进一步发展,会出现“摊大饼”的现象。
3) 集中式布局的适用对象
对一些规模不大、建设项目不多的大中小城市, 特别是没有大规模、高污染或对用地条件没有特殊要 求的工业城市,在地形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宜采取集 中式布局。
城 市
居住
静 态
用
功
地
布
城
动
能
局
市道
运态
关
结 构
交路 通系
交通
输 系
功 能
系
系统
统关
工作
统 交通管理系统 系
游憩
雅典宪章四大基本活动分析
2、城市道路系统与城市用地布局 城市发展: 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 城市形态:集中式布局---集中式布局---多中心组团式---组合型布局即分散式
❖ 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就业人员总数的比例
❖ 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例即“恩格尔系数”
❖ 平均预期寿命 ❖ 每千人医生数 ❖ 婴儿死亡率 ❖ 中学入学率 ❖ 每户居民拥有住房 ❖ 每百人拥有电话机数量 ❖ 人均生活用电 ❖ 人口自然增长率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规划书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规划书](https://img.taocdn.com/s3/m/61501a2a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d1.png)
社会资本参与: 鼓励社会资本 参与城市土地 利用规划,提 高规划的实施
效率
土地出让金: 合理利用土地 出让金,为城 市土地利用规 划提供资金支
持
创新融资模式: 探索新的融资 模式,如PPP、 BOT等,提高 城市土地利用 规划的资金保
障能力
建立土地利用数 据库,实现土地 利用信息的实时 更新和共享
采用先进的遥感 技术,对土地利 用情况进行监测 和评估
推广土地利用规 划软件,提高规 划效率和质量
加强土地利用规 划的培训和宣传 ,提高公众参与 度
建立完善的土地利用规划监督体系 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监督 建立土地利用规划的评估和调整机制 加强公众参与和信息公开,提高规划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汇报人:
土地利用规划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土地利用规划对就业的影响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土地利用规划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 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减少污染:合理 规划土地利用, 减少工业、生活 等污染源对环境 的影响
保护生态:保护 自然生态,维护 生物多样性,提 高城市绿化覆盖 率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 土地利用规划的法律地位
和实施要求
建立土地利用规划的监督 和评估机制,确保规划的
实施效果
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的宣传 和教育,提高公众参与度
和意识
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土地 利用规划,提供政策支持
和激励措施
政府财政投入: 增加对城市土 地利用规划的 财政支持,确 保规划的顺利
实施
提升城市整体 形象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合理配置各类用地,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控制土地开发强度: 根据城市发展需要, 控制土地开发强度, 避免过度开发
城市用地及其规划布局共65页文档
![城市用地及其规划布局共65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dd4b0b9d804d2b160a4ec023.png)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主要城市用地的规划布局PPT课件
![主要城市用地的规划布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ee22b7251e79b896902267a.png)
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设施,如医 院、电影院、食堂、理发等
第20页/共45页
2.3公共设施用地的布局
在确定公共设施用地指标的基础上,根据公共设施不同的性质,采用 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市性和地区性一级公共设施进行用地分布,
公共中心 组织城市和地区的
。
第21页/共45页
2.3.1公共设施用地布局的原则
等战略目标
第33页/共45页
3.3工业用地布局
3.3.2工业用地布局的基本原则
• 一类工业用地:城市中或居住区中 • 二类工业用地:城市边缘 • 三类工业用地:与城市保持一定距离 • 高新技术园区:在大学或科研机构密集地区
第34页/共45页
3.3工业用地布局
3.3.3工业用地与城市总体布局的关 系
第41页/共45页
4.仓储用地布局 4.3布局
4.3.1仓储用地的选择条件 • 地势较高且平坦,但有利排水的坡度 • 地下水位低 • 地表承载力强 • 具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第42页/共45页
4.仓储用地布局 4.3布局
4.3.2仓储用地布局的基本原则 • 不同类型的仓储用地安排在不同的区位中 • 与城市关系密切的,布置在靠近服务对象、与市内交通联系密切的地段 • 与本市经常性生产活动关系不大的,结合对外交通,布局在城市郊区 • 与居住用地保持一定的卫生防护距离 • 危险品仓库应单独设置,并与城市其他用地之间保持足够的安全防护距离
2.2.2确定指标需考虑的因素
• 城市性质 • 城市规模 • 城市经济发展水平 • 居民生活习惯 • 城市布局
第19页/共45页
2.2.3确定指标的方法
方法
内容
按照人口增减情况通过计 与人口有关的中小学、幼儿园等设
新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图文稿
![新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图文稿](https://img.taocdn.com/s3/m/5297171cb0717fd5370cdc23.png)
新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新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1?总则1.0.1为统筹城乡发展,集约节约、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要求制定、实施和监督城乡规划,促进城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城市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用地统计和用地管理工作。
1.0.3编制城市(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2.0.1城乡用地 town and country land指市(县)域范围内所有土地,包括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
建设用地包括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区域交通设施用地、区域公用设施用地、特殊用地、采矿用地等,非建设用地包括水域、农林用地以及其他非建设用地等。
城乡用地内各类用地的术语见表3.1.2。
表2.0.1城乡用地分类中英文对照表2.0.2城市建设用地 urban development land指城市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内的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工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交通设施用地、公用设施用地、绿地。
城市建设用地内各类用地的术语见表3.2.2。
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指上述用地之和,单位为hm2。
表2.0.2城市建设用地分类中英文对照表2.0.3人口规模 population人口规模分为现状人口规模与规划人口规模,人口规模应按常住人口进行统计。
常住人口指户籍人口数量与半年以上的暂住人口数量之和,计量单位应为万人,应精确至小数点后两位。
2.0.4人均城市建设用地 urban development land per capita指城市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内的城市建设用地面积除以中心城区(镇区)内的常住人口数量,单位为m2/人。
2.0.5人均单项城市建设用地 single-category urban development land per capita指城市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内的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交通设施用地以及绿地等单项城市建设用地面积除以中心城区(镇区)内的常住人口数量,单位为m2/人。
(完整word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完整word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26aeb3b28ea81c759f578d9.png)
用地
E9
其它非建设 空闲地、盐碱地、沼泽地、沙地、裸地、不用于畜牧业的草地
用地
等用地
表 3.3。2 城市建设用地分类和代码
类别代码 大类 中类 小类
类别名称
内容
R
居住用地
住宅和相应服务设施的用地
R1
一类居住用地 设施齐全、环境良好,以低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R11 住宅用地
住宅建筑用地及其附属道路、停车场、小游园等用地
聋、哑、盲人学校及工读学校等用地
A35 科研用地
科研事业单位用地
A4
体育场馆和体育训练基地等用地,不包括学校等机构
体育用地
专用的体育设施用地
A41 体育场馆用地
室内外体育运动用地,包括体育场馆、游泳场馆、各 类球场及其附属的业余体校等用地
A42 体育训练用地
为体育运动专设的训练基地用地
A5
医疗卫生用地
M
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及其附属设施用地,包括专
工业用地
用铁路、码头和附属道路、停车场等用地,不包括露
天矿用地
(完整 word 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类别代码 大类 中类 小类
类别名称
内容
对居住和公共环境基本无干扰、污染和安全隐患的工
M1
一类工业用地
业用地
对居住和公共环境有一定干扰、污染和安全隐患的工
医疗、保健、卫生、防疫、康复和急救设施等用地
(完整 word 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类别代码 大类 中类 小类
类别名称
内容
A51 医院用地
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用地
A52 卫生防疫用地
卫生防疫站、专科防治所、检验中心和动物检疫站等 用地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DOC 65页)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DOC 65页)](https://img.taocdn.com/s3/m/6a33241f16fc700abb68fc22.png)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图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旧城文物保护单位及历史文化保护区规划图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区域空间结构规划示意图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市政用地规划图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中心城功能结构规划图第1条1993年以来,经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2010年)》在指导首都建设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规划确定的2010年的大部分发展目标已经提前实现。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北京进入了新的重要发展阶段。
为紧紧抓住本世纪前二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充分利用好城市发展的良好机遇和承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带动作用,实现首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为城市未来的长远发展确定新的目标,开拓新的空间,提供新的支撑条件。
为了适应首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2002年5月北京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修编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工作任务,根据2003年国务院对《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批示精神,以及2004年1月建设部《请尽快开展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函》,特编制《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第2条指导思想和原则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
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构建首都和谐社会的能力。
(1)贯彻更好地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服务、为日益扩大的国际交往服务、为国家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事业的发展服务和为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服务的原则。
(2)贯彻“五个统筹”的原则。
结合首都发展的实际,统筹城乡发展,推进郊区城市化进程,实现城区与郊区的统一规划;统筹区域发展,协调好京津冀地区以及北京城区与郊区、南城与北城、平原地区与山区的发展规划,积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好产业与社会事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协调好人口、资源和环境的规划配置;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提高城市现代化、国际化水平。
51第五章 城市用地规划2 居住用地工业用地
![51第五章 城市用地规划2 居住用地工业用地](https://img.taocdn.com/s3/m/350914a051e79b89680226bd.png)
• R分类
– 一类居住用地 R1
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低层 住宅为主的用地
– 二类居住用地 R2
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较好、以多、 中、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 三类居住用地 R3
市政公用设施比较齐全、布局不完整、环境一般, 或住宅与工业的用地有混合交叉的用地
– 四类居住用地 R4
设置几个工业区。 必须远离城市的,应就近设置生活区。
• 避开军事用地等战略目标
(四)工业用地的布置
1、工业用地在城市中的位置
– 布置在生活居住区的小型工业用地
• 生产用地面积较小、运输量小、无污染、与居民生 活关系密切的工业,如食品、缝纫、玩具制作、手 工艺品等,可布置在居住区的角落或边缘;
• 对居住区无影响的小型精密仪器、仪表、服装鞋帽 等,可以布置在居住区的独立街坊。
• “十一五”期间秦皇岛开发区的功能定 位为: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对外开放窗口; 京津冀都市圈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工 贸易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研发转化基 地、高附加值服务业承接基地、区域物 流重要的枢纽、发展循环经济的样板; 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的多功能、综合性 产业区
(五)旧城工业布局调整
3、对水源的要求
• 食品工业要求水质优良
• 造纸、印染工业要求用水量大,有污染
4、对交通运输的要求
• 运输量大的企业尽量安排在一起,综合利用
5、环境保护对工业用地的要求
• 安排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 安排在城市河流的下游 • 与城市其它用地用绿化带隔离
6、其它
• 职工上下班方便 不宜距离城市太远。 大城市可
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 以下
房(含廉租 住房)
合计
5第五章、城市用地规划及功能组织
![5第五章、城市用地规划及功能组织](https://img.taocdn.com/s3/m/619ba17931b765ce0508148f.png)
第一节 城市用地规划
城市用地是由工业、对外交通运输、仓库、居 住、城市公共设施、城市郊区等6大功能用地 所组成。
一、城市工业用地
工业是现代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大规模的工业建设带动 原有城市的发展,使得许多原有传统城镇进入现代城 市的行列。 工业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是构成城市人口的主要部门。
中心城市的工业发展和兴盛还包括它自身在内的许多城
(3)私有性绿地:归属私人个体所有并享用的绿地
按用地功能含义分为:公园、生产绿地、防护绿地、
居住绿地、附属绿地、生态景观绿地
2.城市绿地的指标
(1)人均公园面积. (2)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城市人口人均占有绿 地的数量 (3)城市建设用地绿地率:绿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 比重
第二节
城市用地功能组织
围就是一个面,点、面结合,分析研究城市在地区
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明确城市生产发展 的任务和可能的发展趋向,提出规划的依据。
2.功能明确,重点安排城市主要用地。
对城市的主要功能,应重点考虑。合理布置城市主要
用地,综合地考虑工业、交通、居住、公共绿地等
用地之间的关系,是反映城市用地功能组织的一项
地建设发展的合适程序,使一个城市在开始建设的 阶段就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合理确定第一期城市建 设方案,对于充分发挥城市用地价值、节省投资, 是很重要的一环。
工业区呈交叉布置
(二)公共设施用地的指标
1.公共设施指标的内容
按照城市规划的不同阶段的需要来拟定的。
2.确定公共设施指标的影响因素
(1)城市的性质与规模
(2)城市生活方式与经济发展水平
(3)城市的布局结构
(4)社区建设与发展
3.指标确定的方法
城市空间发展——城市用地布局PPT教案
![城市空间发展——城市用地布局PPT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90bb3080eb6294dc886c63.png)
与形状;与旧城区关系;结合市场;预留用地。
E 规划布局:集中、分散、轴向
F 组织结构:
居住区 —— 小区 —— 组团
1-1.5万户 0.2-0.4万
户 300-700户
3-5万人 0.7-1.5万人 0.1-0.3万人
§4 不同用途的城市:形状与规模;地形要求;水源要求;能源要求;地质、水文等。 ●交通运输要求:铁路;水路;公路;航空;连续运输等。 ●防止对城市环境的污染:废气;废水;废渣;噪音。 ●与居住区方便联系 ●工业协作
§4 不同用途的城市用地
B 工业分类及布局 一类工业: 无污染 ,无干扰,可布置在市区与居住区结合布局 二类工业:有一定的污染和干扰,要布局在城市边缘,一般以工业区形式布 局 三类工业:远离城区布局
§4 不同用途的城市用地
三、公共设施用地
A 用地分类: ●行政办公用地 C1 ●商业金融用地 C2 ●文化娱乐用地 C3 ●体育用地 C4
城市空间发展——城市用地布局
会计学
1
怎样把城市各项用地落实到空间?
一、城市用地分类
这里的分类,是按照城市用地的功能或者叫用途进行的。 不同的国家,一个国家的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3 城市用地的分类与用地构成
城市用地分类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J 137-90》
城市用地划分为大类、中类和小类三级: 10大类,46中类和73小类。
●医疗卫生用地 C5 ●大专院校、科研设计用地 C6 ●文物古迹用地 C7 ●其他公共设施用地 C9
§4 不同用途的城市用地
B 服务范围分类:市级、居住区级、小区级 C 用地指标:定额指标、千人指标、部门确定、市场确定 D 规划布局:分级配置、合理服务半径、定性、定量、交通及景观组织
用地布局规划
![用地布局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d735a904ec3a87c24028c4bf.png)
第五章用地布局规划第一节居住用地第一条居住用地规划原则1.建设以人为本,舒适、文明、安全、优美的都市化、生态化高品质居住区。
2.统一规划、分期建设,居住用地相对分片集中,居住区与公共设施及绿化均衡协调。
3.各居住区内部结构完善,有良好的交通、绿化设施,以及多层次、内容丰富的居住区公共服务体系。
居住社区设置社区中心,基本社区设施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为主。
4.充分利用自然条件,选择自然环境较好的地区作为居住用地,将水面、绿化等自然环境引入居住区设计,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
5.合理利用土地,提供多样化的居住用地形态——本着合理用地、丰富景观的原则,提供多样化的居住用地类型。
6.撤村并点与新区开发并举,兼顾回迁房建设和商品房开发。
第二条居住用地建设控制标准居住区内各类设施的用地指标应严格按照国家《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的要求执行。
第三条居住用地规模规划居住用地455.23公顷,其中二类居住用地422.91公顷,中小学用地32.41公顷,占城乡建设总用地面积35.29%,规划人口13万人,人均居住用地35.02平方米。
第四条还迁区居住用地1.小营片区,规划面积18.97公顷,安置小营、北寺和南寺三个村庄。
2.黄庄片区,规划面积26.98公顷,安置南黄庄乡、三里屯和东洲三个村庄。
3.老米店片区,远期规划面积33.27公顷,安置城上、老米店、马家口和六合庄四个村庄。
第五条出让区居住用地出让区居住用地:用于商业开发的居住用地,规划面积为409.28公顷。
第六条居住社区1.居住社区一:居住用地106.84公顷,居住人口3.7万人,以新建为主,包括黄庄片区拆迁安置地,住宅建设应注重与铁路的隔离,景观环境的塑造。
2.居住社区二:居住用地95.54公顷,居住人口2.2万人,以新建为主,住宅建设应注重与北运河景观带相协调,景观环境的塑造。
3.居住社区三:居住用地134.63公顷,居住人口2.2万人,以新建为主,住宅建设应注重与水系、生态湿地的关系,景观环境的塑造。
城市用地与空间布局
![城市用地与空间布局](https://img.taocdn.com/s3/m/aa81f2108e9951e79a89275c.png)
4、城市用地自然条件评价方法
一类用地:适于修建的用地。一般不需或只需稍加简单的工程准备措施, 就可以进行修建。其具体要求是:
①地形坡度在10%以下,符合各项建设用地的要求;
②土质满足建筑物地基承载力的要求;
③地下水位低于建筑物、构筑物的基础埋置深度;
④可抵御百年一遇的洪水;
⑤没有沼泽现象或采取简单的工程措施即可排除地面积水;⑥没有冲沟、滑
水文地质条件
水文地质条件一般指地下水的 存在形式、含水层的厚度、矿化度、 硬度、水温及水的流动状态等条件。 地下水常常作为城市水源,
地下水按其成因与埋藏条件可 分为三类:即上层滞水、潜水和承 压水,其中能作为城市水源的,主 要是潜水和承压水(图4-1-7)。
图4-1-6 江河水情要素同城市规划与建设关系图解
坡、崩塌、岩溶等不良地质现象。整理课件
18
第一节 城市用地与自然环境
二类用地:基本上可以修建的用地。这类用地因某些不利条件需要采取 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其条件后才适于修建,对城市设施或工程项目的布置 有一定的限制。其具体情况是: ①土质较差,建筑物地基需要人工加固措施: ②地下水位距地表面的深度较浅,建筑物下需降低地下水位或采取排水措施; ③属洪水轻度淹没区,淹没深度不超过l~1.5m,需采取防洪措施; ④地形坡度较大,修建建筑物时,除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外,还需动用 较大土石方工程; ⑤地表面有较严重的积水现象,需要采取专门的工程准备措施; ⑥有轻微的活动性冲沟、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需要采取一定工程准备措施 等。
各类自然地基承载力
整理课件
9
第一节 城市用地与自然环境
滑坡与崩塌
滑坡是由于斜坡上大量滑坡体 (土体或岩体)在风化、地表水或 地下水以及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 滑动面向下滑动而造成的,常发生 在山区或丘陵地区(图4-2-3)。
城市用地及其规划布局
![城市用地及其规划布局](https://img.taocdn.com/s3/m/a3066bd54a7302768f9939cf.png)
第13页/共62页
13
四、城市用地的分类
(一)城市用地的性质分类 依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1、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划分和归类。主要原则: (1)土地使用性质单一、分类明确的用地,按性质归类。
如:公园——公共绿地,道路——道路用地
(2)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状况(存在形式、含水层厚度、矿化度、硬度、水温、 流动态势等),作为城市水源,地下水的合理开采利用 ·水位下降所引发的地面沉降 ·地下水的水质污染 ➢地下水的补给措施 ·统一管理,合理开采 ·加强植被,减少径流 ·开挖蓄水池,保留水面,以加强渗透
第5页/共62页
5
3、气候条件 (1)太阳辐射——住宅和建筑物的最佳朝向
(二)城市用地的特征 1、自然特征:不可移动性、空间定向性、耐久性 2、归属特征:社会隶属关系(如使用权、产权) 3、经济特征:
➢区位经济价值(地价差异) ➢开发价值(生地与熟地) ➢所有权价值(所有权的出让和转让) 4、法律属性: ➢土地不动产的资产类别 ➢通过法律而具备法律属性
(三)城市用地的价值:使用价值、经济价值 (四)城市用地的区划:行政区划、用途区划、房地产权属
6Kv,3~4Km 3Kv,1.5~2Km
第25页/共62页
25
4)大量用汽(热)的要求 ➢炼油厂、染料厂、胶合板厂等
➢厂址应尽可能靠近热电厂(站)(送汽过程中,每公里 约损失1.5个大气压),一般约在1.5~0.5KM为宜,不得 了超过4KM。输送热水时,一般可至4~5KM,有时可达 10~12KM
➢地形对其它方面的影响——通讯广播的影响
2)城市各项建设的适宜坡度(P.78,表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