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事物发展的状态教案
高二政治《事物发展的趋势》教案设计
高二政治《事物发展的趋势》教案设计一、教学背景本教案是为高二政治课程中的“事物发展的趋势”这一单元所设计的教学计划。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事物发展趋势的概念、事物发展趋势的种类以及事物发展趋势的形成机制等方面的内容。
本单元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于事物发展趋势的敏锐感知以及掌握相关知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事物发展的趋势的概念;•分类掌握事物发展的趋势的种类;•理解事物发展趋势的形成机制。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对于事物发展趋势的分析形成独立的观点;•培养学生的信息筛选和处理能力,掌握如何获取并分析相关信息;•提高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于事物发展的领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对于事物发展的分析意识和综合思维。
三、教学内容1.事物发展的概念讲解事物发展的概念,意味着让学生了解到事物不是静态的,而是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
这其中包括生命现象、社会现象、精神现象等方面。
教师可以通过适当引入一些例子,来让学生对于事物发展的概念有更具体的了解。
2.事物发展趋势的种类讲解事物发展趋势的种类,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对于不同领域事物发展趋势的分类,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于每一类趋势进行举例,并明确不同领域的趋势特点与差异。
3.事物发展趋势的形成机制讲解事物发展趋势的形成机制,是为了让学生理解相关现象背后的原理机制,能够将事物发展趋势与时代环境、社会现象等因素相联系。
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事物发展趋势的形成机制多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成。
四、教学方法1.授课法授课法是本单元教学方法的主要手段。
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同时让学生对于课堂知识产生思考,留出一定时间进行互动交流。
2.案例分析法学习事物发展趋势的形成机制需要基于具体实例进行分析。
教师可通过案例分析法加深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高二政治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教案1人教版
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一、高考考点连接1.内因和外因(1)含义:(略)(2)内因与外因的关系: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2.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既然内因与外因在事物的发展中是同时存在、缺一不可的,我们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就要坚持内因和外因想结合的观点。
3.量变、质变及二者之间有关系(1)含义:(略)(2)辩证关系: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4、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办事情(1)原理:(略)(2)方法论意义:①做事情要注意分寸,坚持适度原则。
②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③重视量的积累。
5、坚持适度原则由于量变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和限度之内,事物才能保持其原有的性质,所以,当我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时,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即席之内,做事情要注意分寸,掌握火候,坚持适度的原则。
6、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1)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要战胜旧事物。
(2)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但并不是说新事物的成长是直线上升、一帆风顺的。
7、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1)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要战胜旧事物。
(2)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
(3)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8、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1)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它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整个世界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2)唯物辩证法主张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它认为,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都有其过去、现在和未来。
(3)唯物辩证法主张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它认为,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部编版精品教案《事物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的状态》》
事物开展的量变与质变的状态教学设计案一、教材分析:本知识点为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的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中“用开展的观点看问题〞的重要知识点。
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学生更好的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识记与理解量变与质变的含义,并能够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理解和把握量变与质变的关系,能够运用知识点分析生活现象所表达的哲学道理,并运用“量变与质变关系的原理及方法论〞的知识指导生活。
2、过程与方法通过热点视频分析,提高学生的政治敏锐性和理解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确“理想〞目标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知识的一点一点的积累、一步一步的付出。
对“理想〞目标的实现要有方案性和科学的方法,持之以恒地实现。
三、学情分析学生以初步掌握局部哲学理论,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
四、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案例分析、实例分析、讲练结合五、教学过程:导入:观看视频?中国一分钟:跬步致远?结合预习,学生关注视频中的量变和质变的现象有哪些。
梳理:1分钟、16小时、60天、一年,表达了量的积累和质的飞跃,引出课题——开展的量变和质变状态。
阅读教材分析,什么是量变、什么是质变,二者的关系如何。
学生分析,教师展示并强调。
1、量变与质变的区别量变:性质不变,事物还是该事物质变:性质改变,一事物变为他事物追问:质变一定是开展吗?拓展:性质的变化有两种情形:一种是由坏变好〔前进性的〕,一种是由好变坏〔倒退性的〕。
——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质变才是开展2、量变与质变的联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分析强调:〔1〕量变引起质变的两种情形事物在数量〔大小、速度、程度〕的增减事物的数量不变,但是场所发生变更〔结构发生变化〕举例:石墨和金刚石的化学成分与结构;田忌赛马的战术〔2〕量变只有到达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学生活动:运用1分钟你能干什么?你的知识如何积累?你的成绩如何提升?总结:积硅步以致千里,积怠惰以致深渊只比你努力一点的人,其实已经甩你很远我们的生活中蕴藏着很多哲学的智慧和道理,中国1分钟也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坚持用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的知识来指导我们的生活。
了解政治事物发展状态的必要性教案
【导读】政治事物是一个社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了解政治事物发展状态的必要性也就变得显得尤为重要。
而对于现代人们来说,深度参与和了解政治事物以及相关政策等问题的教育也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探讨了解政治事物发展状态的必要性。
一、政治事物发展状态的意义了解政治事物发展状态的意义在于,它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不同国家以及地区的政治状况,更好地关注全球性政治问题,并随着时代的演进,适应全球政治变化的步伐。
了解全球内部的政治动态,可以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适应各个国家和文化体系之间相互作用发展的模式。
同时,这也有助于个人或团队在各自的领域内进行全球化的进程中感知发展趋势,迅速反应,并参与其中。
二、突破偏见,理性看待政治事物解政治事物发展状态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就是可以让我们突破各种偏见,理性地看待人们关注的问题和问题的发生。
如果我们只通过限制性和片面的思考方式来思考政治事物,我们无法真正看到该领域现状和发展态势。
这样只会误导人们的判断。
三、业务推进和全球治理教育机构现在要考虑的一点就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并提供深入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全球政治动态,掌握最新政策和规定,这可以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就业并在实际工作中为社会做出贡献。
而政府机构,社会组织,教育机构需要密切合作,以便为在政治领域发展的专业性组织谋求发展机遇。
四、全面开展社会教育了解政治事物发展状态的前提是政治教育。
政治教育在社会教育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是实现人民群众政治素质的提高,促进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手段。
教育也是国家机关、政党政治更迭期间引发政治力量变化的基础,它直接涉及到国家统一、维护人民民主,发挥政治力量,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五、政治事物教育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在如今的商业世界之中,企业被强制必须把诸如风险管理和财务管理这样的进程高度可视化。
政治事物状况的可视化也同样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制定商业战略、决定目标,和管理风险。
政治事物学习可以让企业管理者了解各国政治状况,从而更好地制定商业决策,并协调与各国政府之间的关系。
高二政治教案(事物发展的状态)
高二政治教案(事物发展的状态)
各科成绩的提高是同学们提高总体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大家一定要在平时的练习中不断积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二政治教案(事物发展的状态),希望同学们牢牢掌握,不断取得进步!
教学目标
关于“事物发展的状态”
1、知识与技能:
量变质变的含义与关系、能运用量变质变的辨证关系原理以正反两种实例,说明为什幺必须坚持适度原则,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要重视量的积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原理和方法论的学习,培养学生联系个人社会生活的实际进行观察、思考、分析、判断的能力,从而指导学生选择正确行为方式。
3、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把远大理想、崇高目标与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奋斗精神结合起。
高二教案(第四课《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趋势》复习教案)_高二政治教案_2.doc
高二教案(第四课《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趋势》复习教案)_高二政治教案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点击]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
它要求我们在观察和处理复杂问题时要着重抓中心、抓关键。
把中国的事情办好,有许多事情要做,但关键在于处于执政地位、起着领导作用的中国共产党。
[热点]2003年11月27日,台湾“立法院”进行“公民投票法”表决,三读通过。
此次台湾“立法院”的“公民投票法”表决进一步显示出台湾岛内台独政治影响势力上涨的状况。
2003年12月9日,正在美国进行正式访问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白宫与美国总统布什举行会谈,双方就中美关系和一些重大国际问题深入交换了看法。
关于台湾问题,温家宝指出: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我们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
我们尊重台湾人民的民主诉求,但台湾当局假借民主,搞所谓“防卫性公投”,企图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对这种分裂活动,我们绝不能容忍。
维护台海地区和平与稳定,有利于两岸人民的利益。
只有坚定不移地反对“台独”,才能维护台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不会放弃和平的努力。
布什表示:美国方面理解中方的关切。
美国政府坚持一个中国政策,恪守美中三个联合公报,反对台湾独立,这一政策不会改变。
最近从台湾传出一些试图改变现状的信息,令人不安,美方不赞成。
我们反对单方面试图改变台湾现状的做法。
[点击]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而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是任何人、任何势力也阻挡不了的历史潮流。
高二政治事物发展原因教案
高二政治事物发展原因教案1. 引言本教案旨在教导高二学生关于政治事物发展原因的知识和理解。
本教案将帮助学生理解政治事物的本质以及其发展的原因。
通过活动和讨论,学生将能够分析和评估政治事物发展的原因,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的案例。
2. 学习目标通过完成本教案的学习活动,学生将能够:•理解政治事物的定义和本质。
•掌握政治事物发展的一般原因。
•分析和评估不同政治事物发展的具体原因。
•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的政治事物案例。
3. 教学过程本教案将通过以下步骤进行:步骤1:介绍政治事物•向学生介绍政治事物的定义和本质。
解释政治事物与政治力量和影响力之间的关系。
•提供一些实际的政治事物案例,如领导人的选举、政党的竞争等。
步骤2:政治事物发展的一般原因•讲解政治事物发展的一般原因,如社会经济变化、意识形态冲突、权力争夺等。
•引导学生讨论这些原因对政治事物发展的影响。
步骤3:具体政治事物发展的原因分析与评估•提供一些具体的政治事物案例,如某国政权更迭、某地区的冲突等。
•分组让学生分析和评估这些案例的发展原因。
鼓励学生之间的讨论和辩论。
•引导学生思考政治事物发展的多重原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步骤4: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的政治事物案例•让学生选择一个他们感兴趣的政治事物案例,如国际冲突、法律变革等。
•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并评估该案例的发展原因。
学生可以使用图表、图像等辅助工具。
•学生可以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分享他们的分析结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辩论和交流。
步骤5:总结和评估•对学生进行一次小测验,检查他们对政治事物发展原因的理解。
•进行一次小结,回顾本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观点,以促进进一步的思考和学习。
4. 学生评估学生将根据以下标准进行评估:•参与课堂活动和讨论的程度。
•对政治事物发展原因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评估能力。
5. 扩展活动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可以进行以下扩展活动:•邀请专业人士或相关领域的研究者进行讲座或座谈会。
人教版高二政治上册事物发展的状态教案
事物发展的状态一、量变与质变(板书)1.量变、质变的含义(板书)(l)什么是量变。
(板书)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叫做量变。
事物的量变不论在自然界还是在人类社会,也不论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还是在人们的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都普遍地存在着。
事物的量变是由事物内部矛盾着的双方相互依存、相互斗争引起的,是矛盾双方在斗争中发生的力量上的增减。
因为矛盾双方的斗争是在统一体内进行的,通俗地说,还在原矛盾的内部进行的,还没有引起矛盾双方依存关系的瓦解,事物还是他自身,没有变成另一事物。
因此,在事物量变的过程中,有一个特点,就是事物的运动是逐渐的、不显著的。
(l)什么是质变。
(板书)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叫做质变。
提问:事物的性质是由什么决定的?(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
)前面我们学过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事物内部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事物性质的根本改变(即事物的质变),说到底是由于事物内部矛盾引起的,是矛盾双方的斗争在力量的变化上达到了一定程度,使双方的主次地位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通俗地说,原矛盾的统一体破裂了。
事物不是它自身,变成了另一事物。
事物的运动呈现出显著变动的状态,这就是质变的特点。
下面,我们根据量变、质变的概念和特点的不同,来分析一个具体事例。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24页第1自然段的事例。
(学生阅读后,教师讲解。
)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的整个过程,经过了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分别呈现出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和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两种特点,这也正是量变和质变的区别。
实际上,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
2.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板书)量变是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在量变过程中事物呈现相对静止的状态,在质变过程中事物则呈现显著变动的状态。
可见量变和质变有着明显的区别。
那么;二者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下面我们继续学习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政治事物发展状态的重要性及应用教案
政治事物发展状态的重要性及应用政治事物是人类社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包括政府管理、国际关系、法律等方方面面。
政治事物的发展状态对整个社会的稳定性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治事物涉及到全社会的利益,直接关乎每一个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基本权利、尊严和未来。
因此了解政治事物发展状态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对于如何应用教学来进行政治事物发展状态的学习也显得尤为必要。
一、政治事物发展状态的重要性1.促进国家的稳定发展政治事物的稳定与发展是国家稳定与发展的重要保障。
国家的政治事物稳定与发展决定了国家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是保障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必要条件。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政治稳定与发展至关重要,这不仅对于国家整体而言,也对每一个人而言都具有很大的重要性。
2.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政治事物的发展状态不仅仅关乎国家的整体利益,还直接关乎到每一个人的个人利益,如权利正义、个人安全等方面。
政治事物的稳定有利于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当政治事物稳定时,各方才能够更加关注于社会资源的配置与利用,这在某种程度上大大提高了社会效能,从而为一个更加进步的社会积累更多的价值。
3.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政治事物的稳定与发展,关乎人民的基本权利。
政治事物的稳定,是保障人民基本权利的前提。
人民的基本权利,如人身自由、言论自由、财产权利、宗教信仰等都是在政治稳定与发展下得以维护的。
二、运用教学进行政治事物发展状态的学习基于以上的重要性,运用教学进行政治事物发展状态的学习也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教学,不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政治事物对于社会的重要性,还可以更好地掌握政治事物的历史背景和现状发展状态,从而为未来的政治决策和社会参与做出更加理性、准确的判断。
在教学上,可以加强学生对政治事物发展状态的研究和讨论。
通过政治经济学、政治历史等方面的丰富教材内容,学生们将学习到人类政治事物发展的历程和演化趋势,可以从中找到政治事物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
高二教案第四课《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趋势》复习教案
高二教案第四课《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趋势》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巩固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趋势的基本概念。
2.培养学生运用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趋势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趋势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如何运用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趋势分析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趋势分别是什么?2.知识点讲解(1)事物发展的原因内因:指事物内部的因素,如事物的内部矛盾、内部规律等。
外因:指事物外部的因素,如环境、条件、外部矛盾等。
讲解示例:以植物生长为例,内因是植物本身的遗传特性,外因是土壤、水分、阳光等条件。
(2)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指事物在数量上的变化,如数量的增减、程度的深浅等。
质变:指事物在性质上的变化,如从液体变为气体、从有序变为无序等。
讲解示例:以水为例,从0℃到100℃是量变,从液体变为气体是质变。
(3)事物发展的趋势前进性:指事物发展的总方向是向前发展的,如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等。
曲折性:指事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曲折、反复,如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
讲解示例:以我国改革开放为例,虽然经历了曲折,但总体趋势是向前发展的。
3.实例分析实例一:为什么我国在短时间内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重大胜利?实例二: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例三:为什么我国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4.课堂小结(2)强调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趋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简述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趋势。
实例一:为什么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例二:为什么我国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实例三:为什么说“少年强则国强”?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1.学生对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趋势的理解是否到位?2.学生是否能运用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趋势分析实际问题?3.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怎样分析和把握政治事物发展状态教案
如何分析和把握政治事物的发展状态,是一门重要的政治学工具,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当前时局的变化趋势,以及未来政治运动的走向。
一、政治形势与发展趋势在政治形势和发展趋势的分析中,首先必须对现有政治体制进行较为周密的剖析,以了解其优越性和劣势。
在国际上分析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以及工业化程度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同时还需要考虑自然环境、人口问题及经济因素等多个方面对于一个国家发展的影响。
在对政治形势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周密的分析之后,需要在不同层面上进行快速诊断、寻找矛盾点和未来可能出现的变化趋势。
因此,我们需要从五个方面去审视政治形势和发展趋势:1、政治维度在政治维度上,那就需要考虑政治局面、政治环境以及对于政治体制的批判性看法等问题。
2、武力维度在武力维度上,我们需要了解国防政策以及军队实力等问题。
3、经济维度在经济维度上,我们需要关注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速度、财政政策以及经济发展规划等内容。
4、社会维度在社会维度上,我们需要考虑社会分层和贫富差距,工作机会和社会保障等问题。
5、文化维度在文化维度上,我们需要关注教育、宗教、媒体等的发展和影响力,以及文化传统和历史遗产等内容。
二、分析和把握政治动力在政治动力的分析和把握上,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1、利益分析在利益分析上,我们需要了解各方的权利和利益,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交互作用。
2、权力分析在权力分析上,我们需要分析各种权力组织的力量和行使方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竞争。
3、心理分析在心理分析上,我们需要了解群众动态的意图和心理状态,其中包括在个体、小群体和大规模群众中的审美、信仰、个人才能、认同感等内容。
4、思想分析在思想分析上,我们需要探索一组高度组织化的人群所肩负的思想和意识形态方向,以及其在整个社会动态中所发生的传统观念和批判思想之间的交互作用等。
5、文化分析在文化分析上,我们需要汲取整个社会的文化基础,以及广泛的文化环境、传统和形式,以探讨不同文化之间的影响,并分析传统文化与现代时代的融合及其影响。
高二政治《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趋势》复习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识记
(1)内因的含义、外因的含义。
(2)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
(3)量变和质变的含义。
(4)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5)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2、理解
(1)列举实例,分别说明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开展申的作用。
(2)列举实例,说明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举例说明必须坚持适度的原那么。
(4)事物开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
(5)选择实际事例,对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不同表现做出判断。
3、运用
(1)用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分析在个人成长中应如何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
(2)用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谈谈对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认识。
(3)用量变引起质变的原理,阐释“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用事物开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论述如何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如何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的困难。
高考政治总复习《事物发展的状态》教案
高考政治总复习《事物发展的状态》教案◆教学目标和要求:量变、质变及二者之间的辨证关系;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办事情;坚持适度原那么◆重点:量变和质变辨证关系原理◆难点:量变引起质变的两种情形◆教学方法:自学法讨论法讲解法结网法◆教学过程:◇启发引导,析考纲金题评析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这句古训至今仍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回答29—30题。
这句话的哲学依据是①量变的积累可以引起质变②恶与善本身是不同质的事物③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可以相互转化④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可以相互转化〔B〕A. ①③B. ①④C. ①②D. ②③2..两广自古产荔枝,荔枝营养丰富,清甜可口,但进食过多那么易患“荔枝病〞。
这说明〔B 〕A.对荔枝的营养价值要一分为二地看待B.饮食要注意适度原那么C.美食都有潜在的危险性D.为防微杜渐,应尽量少食荔枝3.以下名言中,与“千里长堤,溃于蚁穴〞包含同一哲理的是〔D〕A.一夫当关,万夫莫开B.一叶落,而天下知秋矣C.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D.一客失了信,百客不登门高考预测:量变和质变辨证关系原理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指导意义,在复习备考中应当给予充分认识。
回读教材,建网络航天界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在经过前四次无人飞船的试验后,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但这仅仅是载人航天的第一步。
在此之后,我国再发射载人飞船,会将飞船的一个太空舱留在太空轨道,使之成为空间实验室;通过多次发射,多个太空舱在太空对接,便可以形成真正的空间站;再向前发展,中国人探测月球甚至火星,也将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回答:上述材料是如何表达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的?答:①前四次无人飞船实验是“神舟〞五号成功发射的前提和基础。
②“神舟〞五号是在前四次无人飞船实验基础上引起的质变。
③从“神舟〞五号到空间实验室,再到空间站、探测月球等,是在新质基础上不断量变、质变的过程。
高二政治课《事物发展的趋势》优秀教学方案
高二政治课《事物发展的趋势》优秀教学方案高二政治课《事物发展的趋势》优秀教学方案除了课堂上的学习外,平时的积累与练习也是学生提高成绩的重要途径,本文为大家提供了高二政治教案(事物发展的趋势),祝大家阅读愉快。
教学目标关于事物发展的趋势(1)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为什么新事物必定能够战胜旧事物,新事物的成长壮大为什么一般都要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并能运用这一原理并结合具体事例论证说明:应当如何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的困难。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及两者的分歧,并能结合典型事例,对两者在实际生活中的不同表现做出判断;了解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的基本要求。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框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以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为指导去观察、把握事物全局,预见事物发展前途的辩证思维能力,从而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提高战胜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在当前和今后的改革事业中,提高理解、适应和参与的能力。
由于本框是对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进行概括和总结,与形而上学的观点进行对比和分析,并进而对学生提出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的要求,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基本观点进行概括、综合、分析、比较的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耐挫折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各项改革措施,对我国的改革事业抱有正确的态度。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形而上学思想方法的危害性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和表现;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性及坚持这一思想方法的重要意义,并初步学会运用这一方法去分析、解决一些思想认识问题。
教材分析一、本节结构:本节共两框。
既是对二、三、四课所学的唯物辩证法基本观点的概括和总结,也是对方法论要求的系统和升华,因此,本节特别是第二框题的教学对于学生初步形成唯物辩证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人教版高二政治上册事物发展的状态教案
事物发展的状态[考点透视]一、考纲指要:量变、质变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办事情;坚持适度原那么。
二、命题落点:1.量变引起质变,例1、例2。
2.坚持适度原那么,例3。
[典例精析]例1.〔2002·上海,5〕网络已成为青少年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渠道,这是主要方面;但网络中不健康内容会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品质造成不良影响,并且长时间沉溺于网络也会损害身心健康、妨碍学业。
这里表达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道理是〔〕①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②矛盾的次要方面也会影响事物性质和发展方向③事物量变的积累会引起质变④偶然性中包含着必然性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解析:C 此题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和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④中“偶然性中包含着必然性〞的提法是对的,但不符合材料的本意,与此题无关,故舍去。
因而选C项。
例2.〔2004·广东,19〕以下名言中,与“千里长堤,溃于蚁穴〞包含同一哲理的是A.一夫当关,万夫莫开B.一叶落,而天下知秋矣C.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D.一客失了信,百客不登门解析:D “千里长堤,溃于蚁穴〞反映的哲理是量变引起质变的原理。
A表达的是重点论原理,B、D反映的是认识论、现象与本质的关系,D也表达了量变、质变的关系。
故只有D正确。
例3.〔2004·全国,23〕两广自古产荔枝,荔枝营养丰富,清甜可口但进食过多那么易患“荔枝病〞。
这说明〔〕A.对荔枝的营养价值要一分为二地看待B.饮食要注意适度原那么C.美食都有潜在的危险性 D.为防微杜渐,应尽量少食荔枝解析:B 此题主要考查对“坚持适度原那么〞的理解。
从题干材料“进食过多那么易患‘荔枝病’〞可判断“进食荔枝〞要注意适度原那么,B符合题意。
D属于因噎废食,不可取,A与题意要求无关,C说法片面。
[常见误区]一、质变根源于事物的内部矛盾,量变根源于事物的外部矛盾。
质变是由于矛盾双方的斗争使它们的力量增减和地位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导致双方依存关系破裂、统一体瓦解,从而使事物的根本性质发生改变;量变是矛盾双方的斗争引起它们在力量上的增减,这种变化是在统一体内部进行,还没有引起矛盾双方依存关系的破裂和统一体的瓦解,事物根本性质未变。
高二政治教案:事物发展的趋势
高二政治教案:事物发展的趋势一、教学目标1.了解事物发展的趋势概念及不同类型的趋势;2.掌握经济、科技、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发展趋势;3.能够分析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
二、教学重点•事物发展的趋势概念及不同类型的趋势三、教学难点•掌握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四、课前准备教师需要为本节课做好以下准备:1.PPT课件2.白板和彩色笔3.与本节课相关的案例资料五、教学内容及过程1. 引入(10分钟)教师可通过引入一些当今全球最为热门的事件,如新冠疫情、气候变化等,引导学生思考与当代社会发展相关联的趋势。
2. 概念解释及案例分析(2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PPT展示事物发展的趋势概念,让学生明确不同的趋势类型。
同时,教师可利用案例资料来展示不同类型的趋势,并分析其含义和影响。
例如,经济上的趋势可能包括虚拟经济和数字化经济;科技上的趋势可能包括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
3. 阐述维度发展趋势(30分钟)接下来,教师可以按照经济、科技、文化、政治等方面来阐述不同的趋势。
在经济方面,教师可以阐述市场化、国际化和竞争化的趋势;在科技方面,教师可以阐述科技创新和“互联网+”的趋势;在文化方面,教师可以阐述多元化、开放性的趋势;在政治方面,教师可以阐述民主化、法制化、人权化的趋势。
4. 生活实践应用(30分钟)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生活实践为背景,分组讨论并汇报当下社会的发展趋势,以及分析其根源和特点。
例如,学生可以选择某个重要的社会衍生物(如快递员、汽车、电视等),讨论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例如它的销售表现、消费市场的变化、技术水平的进步等。
学生可通过这些实践案例掌握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并更好地理解趋势的含义及其对自己未来的影响。
六、作业学生需要完成以下作业:1.自选一种社会衍生物,分析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与之相关的因素;2.思考全球化、多元化、数字化、生物化、智能化等趋势的影响,并写出自己的思考。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概念解释及案例分析、阐述维度发展趋势、生活实践应用等授课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事物发展的趋势概念及不同类型的趋势,分析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并通过案例分析来加深学生对应用层面的理解。
高二政治事物发展的状态教案(标准版)
高二政治事物发展的状态教案备课资料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重视量的积累。
分阶段去实现党的xx大报告指出:“根据xx大提出的到二○一○年、建党一百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发展目标,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这揭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长期的量的积累过程,是有步骤、分阶段地一步一步地去实现的。
量变和质变关系体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重视量的积累。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
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
没有量变作准备,就不会有质变发生。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引起质变。
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
事物就是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这样两种状态的循环往复,由低级到高级,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的。
因此,我们只有重视量的积累,才能实现“从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到“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飞跃和发展。
在此基础上,全国人民还要再继续进行XX年的艰苦奋斗、lo年的量的积累和准备。
才能实现“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到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和富足的飞跃和发展。
这是长期重视量的准备和积累而形成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次次的深刻变革,一次次的质变和飞跃。
没有量的积累和准备,就不会发生一次次阶段性部分质变,没有这一次次阶段性部分质变,就没有从低水平小康社会发展到更高水平小康社会这一全局性的质变。
我们党领导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事业力求稳健扎实,一步一个脚印,积小胜为大胜,最后必将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
这是我们党对量变和质变关系原理的创造性运用。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现代化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党的xx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政治事物发展的状态教案The state teaching plan of the development of political affairs in Senior Two高二政治事物发展的状态教案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政治教育是指有目的地形成人们一定的政治观点、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学校德育的组成部分。
其性质由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受教育方针、目的制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方向性。
本教案根据政治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高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重视量的积累。
分阶段去实现党的xx大报告指出:“根据xx大提出的到二零xx年、建党一百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发展目标,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这揭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长期的量的积累过程,是有步骤、分阶段地一步一步地去实现的。
量变和质变关系体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重视量的积累。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
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
没有量变作准备,就不会有质变发生。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引起质变。
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
事物就是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这样两种状态的循环往复,由低级到高级,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的。
因此,我们只有重视量的积累,才能实现“从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到“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飞跃和发展。
在此基础上,全国人民还要再继续进行XX年的艰苦奋斗、lo年的量的积累和准备。
才能实现“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到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和富足的飞跃和发展。
这是长期重视量的准备和积累而形成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次次的深刻变革,一次次的质变和飞跃。
没有量的积累和准备,就不会发生一次次阶段性部分质变,没有这一次次阶段性部分质变,就没有从低水平小康社会发展到更高水平小康社会这一全局性的质变。
我们党领导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事业力求稳健扎实,一步一个脚印,积小胜为大胜,最后必将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
这是我们党对量变和质变关系原理的创造性运用。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现代化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党的xx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
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现代化必经的一个较长的发展阶段。
事物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特征。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这项伟大的事业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会呈现出不同的发展阶段。
这些不同的发展阶段。
必然有不同于其他时期的阶段性特征。
我国到2l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在这个历史的长期进程中,我们已经历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第一步、第二步两个具体的发展阶段,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还要继续经历“第三步”三个具体的发展阶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虽然有其自己的发展阶段。
但它本身是实现现代化必经的一条较长的发展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阶段性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
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也必须重视量的积累,有步骤、分阶段、一步一步地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
经过2l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一步发展经济、政治、文化,进行量的准备和积累,就能在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一历史性飞跃。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三、调水调沙体现了量变和质变统一的原理XX年7月14日。
我国黄河水利委员会开始进行调水调沙试验,利用小浪底水库人造洪峰以2600立方米每秒的较大流量持续放水11天,对黄河下游“地上悬河”进行冲刷减淤。
这是人类首次在原形河床上进行调水调沙试验。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这个原理要求我们坚持适度原则,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重视量的积累。
治理黄河淤积问题,必须使黄河下游维持2500立方米每秒流量。
再配以适当的含沙量,才能达到既有利于冲刷河槽,又有利于夹沙人海。
调水调沙把水控制在2600立方米每秒,再配以适当的含沙量,正是体现了这一原理。
四、用智慧获得的世界冠军1984年,在东京举行的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得了世界冠军。
当记者问他如何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说:“凭智慧战胜对手。
”当时人们认为,马拉松是体力和耐力的运动,身体素质好又有耐性才有希望夺取冠军,说用智慧取胜,好像有点勉强。
两年之后,在意大利米兰举行的马拉松邀请赛中,山田本一又获得了冠军。
记者让他谈一谈经验,他仍然说:“凭智慧战胜对手。
”十年后,他在自传里写到,每次比赛之前,他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看一遍,并把沿途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画到终点。
比赛开始后,他就用最快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到达第一个目标后,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
四十几千米的赛程,被他分解成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两种状态。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
山田本一把四十几千米的一次大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分解成若干个小的量变和质变,科学制定目标,合理安排比赛战术,从而用智慧获得了冠军。
五、真理为何从鼻尖下溜过——量变与质变趣味案例教学五则巴斯德说过:“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翻开科学史,我们会发现.许多科学家在科学发明历程中走了九十九步,最后离成功只差一步时,却永远失去了发明的机会。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这就要求我们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
要重视量的积累,更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回顾这些事件。
我们除了遗憾之外,也许会得到更多的启迪。
当年卡文迪许再多走半步。
惰性气体的发现会早1XX年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提出空气中除少量水分、二氧化碳之外,氧气占l/5,氮气占4/5。
卡文迪许表示怀疑,但是要推翻他人的结论,必须自己拿出新结论,并要以科学实验为依据。
于是卡文迪许设计了一种空气成分的鉴定实验:先除去水和二氧化碳,再通人大量氧气,用放电法使氮变成氧化氮,再用碱吸收,剩余的氧再用红热的铜除去。
他发现把所有的氧和氮除净之后,空气中似乎还有残余气体物质.然而这毕竟太少了,少到他认为那些极少量的残余物质不必计算,故名之为“杂质”。
卡文迪许已经走到了新发现的边缘。
然而他没有再往前走半步。
正是他所发现的那可以忽略不计的“杂质”,被后人认真研究后获得了重大的发现。
那是在一百多年后。
英国科学家瑞利发现空气中分离出来的氮气与氮化物中分离出来的氮气,在质量上每升相差有6.7毫克。
他不明白这是什么缘故,决心要弄个清楚。
于是他重复做了卡文迪许的实验,对被卡文迪许称作“杂质”的物质进行了分离。
结果瑞利竞发现了这极少的物质竟是物质元素的一个新家庭——惰性气体。
它们是氩、氦、氖、氙、氡等。
这些惰性气体虽然数量极微,却在许多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如果卡文迪许再多走半步,惰性气体的发现岂不是可以早一百年?只因一点灰尘枉费十年工夫19XX年,美国天文学家洛韦尔根据天王星、海王星的运动不能解释的一些现象,预言在海王星外可能还存在一颗未知的大行星,他还指出了这颗未知的行星大体所在的方位。
洛韦尔长期进行观测,利用各种仪器对天空进行拍照搜索,经过十多年,耗费了大量心血,直到去世,仍未能找到他预言的行星。
之后天文学家匹克林继续做着洛韦尔的事业,他也拍摄了大量的天体照片,一干又是十几年,还是无所发现。
美国业余天文爱好者汤博在1930年利用折射望远镜沿着整个黄道进行系统拍照,经过比较,发现照片上有一个光点的位置有了较明显的移动。
他再用望远镜直接跟踪观察,终于获得了天文学上的又一重大发现——人们期待已久的了冥王星终于被找到了。
当汤博宣布这一发现。
指出冥王星的位置就在他拍摄的双星座的照片上,与洛韦尔所指出的位置只差五度的地方时,匹克林记起自己也曾拍摄过那个方位星空的照片。
于是他找到那张照片,竟然在自己拍摄的照片上也找到了冥王星的亮点。
他想起来了,因为那天拍摄时镜头好像没擦干净,照片上冥王星的位置正好有一点灰尘的影子。
他当时没有注意,而这导致自己最先拍摄的冥王星的照片静静地躺了XX年,他也因此失去了发现冥王星的机会。
仅仅5丝米就使电话机诞生了有关电话的发明权问题曾引起一场官司。
英国科学家贝尔宣布他发明了第一部电话机,轰动了当时的科学界。
不料,就在贝尔提出申请这项发明专利后,科学家莱斯却向美国最高法院对贝尔进行了控诉,声称电话机的发明权应归他所有。
调查和鉴定结果证明,在贝尔之前莱斯确实已研制成功一种利用电流进行传声的装置。
这种装置能把声音传到1000米以外。
但是这个装置仅能单向传送,不能双方相互交谈。
对此莱斯确认不讳。
于是法院和科学家都断定这种装置还不能被称之为电话机。
贝尔面对法院和科学家调查组,也直言不讳。
他曾借助过莱斯的实验,但他比莱斯更加细心,他发现了莱斯装置的不足,他将莱斯装置所用的间歇电流改变为连续的直流电。
这就解决了话声短促多变的问题。
然后,他又将莱斯装置上的一颗螺丝钉往里拧了半圈,仅仅5丝米,话声就能相互传递了,仅仅这5丝米就使电话机诞生了。
这种结果使莱斯瞠目结舌,使科学家们震惊万分。
但是,事实就是如此。
莱斯深怀感慨地说:“我在离成功5丝米的地方失败了,我将终生记取这个教训。
”被扔进废纸篓的科学发现19XX年,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人是德国物理学家伦琴,他的获奖原因是“发现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射线”。
有人说,伦琴的发现是从废纸篓里捡回来的,事实上,是有一些科学家把他们能够获得诺贝尔奖的观察发现扔进了废纸篓。
例如,把照相底片放在阴极射线管附近,底片上的图像就会变得模糊不清,许多科学家都发现了这种现象。
英国科学家克鲁克斯发现这一现象后,只认为是照相底片质量有问题.把底片退还给了厂家;美国的古兹皮德和奥宁斯则把底片扔入废纸堆,他们都不曾仔细思考自己所遇到的现象。
其他像勒纳德、汤姆逊、戈德斯坦等科学家都对这种x线有所记录。
勒纳德甚至说:“我曾经做过好几次观测,当时解决不了,准备留待以后再研究,不幸没有及时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