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历史会考知识点考点
高中会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中会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一、古代史1. 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大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从夏朝、商朝、周朝到秦朝、汉朝、唐朝,中国的古代史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历程。
在高中会考中,学生需要了解每个朝代的重要历史事件、代表性人物,以及朝代之间的关系。
同时,还需要了解古代中国的科技发展、文化传播、意识形态变迁等方面的内容。
2. 世界古代史世界古代史的范围相对于中国古代史更加广泛,包括了古埃及文明、古希腊罗马文明、古印度文明等。
在高中会考中,学生需要了解古代各大文明的兴衰、文化特点、对世界历史的影响等内容。
二、近代史1. 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可以追溯到鸦片战争之后,逐步发展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革命、抗日战争等。
在高中会考中,学生需要了解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变革、重要历史事件、重要人物等内容。
2. 世界近代史世界近代史的范围包括了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世界两次大战等。
在高中会考中,学生需要了解世界近代史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以及各大国家之间的关系等内容。
三、现代史1. 中国现代史中国现代史的范围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
在高中会考中,学生需要了解中国的政治体制、经济发展、社会变迁、文化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还需要了解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参与国际事务等内容。
2. 世界现代史世界现代史的范围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
在高中会考中,学生需要了解世界各大国家的政治体制、经济发展、社会状况等内容。
同时,还需要了解国际关系、国际组织、国际事务等内容。
历史知识的总结离不开历史人物的事迹,这其中包括了大量的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文化家等。
这些人物的事迹不仅仅是文字记载,更多的是他们的思想和行动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因此,在备考历史知识时,学生不仅需要了解历史事件和史实,更需要了解历史人物的思想和影响。
除了个别事件和人物的了解外,在备考历史知识时,学生还需要掌握历史的整体脉络和发展规律。
浙江省历史会考复习知识点
历史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 (a b)【1】分封制① 内容:西周周武王将子弟和功臣分封于各地,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
② 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③ 主要诸侯国:周武王时召公之子受封于燕(深入东北最远的姬姓贵族),周公长子代表周公受封于鲁(姬姓贵族封国中位据最东)。
周成王时商朝旧贵族微子封于宋地。
④ 诸侯权利:世袭统治权⑤ 诸侯义务: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⑥ 作用及影响:积极作用:西周的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有利于扩大统治区域,周的文化形式也因此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
消极影响:西周后期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消弱。
【2】宗法制① 含义:宗法制是实行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
②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③ 宗法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④ 大宗与小宗: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
周天子为天下的大宗。
封为诸侯的庶子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
诸侯的庶子分封为卿大夫,他们对诸侯为小宗,在本家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
从卿大夫到士,也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b c)①神权与王权结合(史实:早期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和商代的占卜制)。
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史实:商代的宗法制和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
③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史实:分封制、商代的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西周的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但也是政治实体,诸侯以嫡长子继承享有世袭统治权)。
▲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秦的统一 (a b)统一的过程:①到公元前221年,秦国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完成了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的大业。
②公元前215年蒙恬率秦军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次年渡河攻占阴山地区等边境军事要地,并修筑长城,修直道;③公元前220年屠睢统兵征讨岭南,于公元前214年平定岭南,置桂林郡、南海郡、象郡实施军事、行政管理,是岭南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管辖的开端,并开凿沟通湘水和漓水的灵渠,便利了兵员和军需的补充;④在“西南夷”开辟“五尺道”交通路线,部分地区任命官吏,这是该地区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的开始。
高中历史浙江学业水平考试必考条目(完整版)
必修第一册(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①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②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①秦的统一②郡县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①汉代“刺史”的设置②唐朝三省六部制③宋朝分割相权的措施④元朝行省制度⑤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①明朝内阁制度的确立②清朝军机处③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1.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①鸦片战争的背景②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主要侵华战争③《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④列强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2.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①黄海海战②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3.伟大的抗日战争①卢沟桥事变②南京大屠杀、日军的细菌战和毒气战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⑤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 辛亥革命①中国同盟会的成立②武昌起义的爆发③中华民国的建立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⑤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2.新民主主义革命①五四运动②中国共产党“一大”③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④国民革命⑤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⑥红军长征及其意义⑦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胜利⑧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③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④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及其意义2.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①“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政治制度的破坏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3.“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①“一国两制”的构想②香港和澳门的回归③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②中国代表团参加1954年日内瓦会议和1955年万隆会议③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2.外交关系的突破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②中美关系正常化③中日邦交正常化3.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①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②中国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1.卓尔不群的雅典①梭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作用②克里斯提尼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作用③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现④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2.罗马人的法律①罗马法的主要内容②罗马法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价值(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1.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①光荣革命②《权利法案》③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④责任内阁制2.美国1787年宪法①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其作用②比较美国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①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②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和重大意义(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美苏争锋①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新兴力量的崛起①欧洲共同体形成的基本过程②不结盟运动的兴起3.多极化趋势的加强①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②“一超多强”世界格局的形成及其具体表现③欧盟成立的标志及其影响④中国综合国力增长和国际地位提高的主要表现⑤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必修第二册(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①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和耕作技术的进步②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③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④灌溉工具的演变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①古代中国的丝织业②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和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③唐宋陶瓷业的主要成就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市”在历代的发展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①“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②“海禁”政策及其影响(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①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②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时间、途径与著名企业③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④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历史条件、时间和著名实业家张謇、荣氏兄弟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①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时间和主要表现②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①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的标志②中共八大的召开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④“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经济建设的破坏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②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及特点3.①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②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和意义(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①近代以来中国服饰的变化②近代以来中国主要社会习俗的变化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①交通近代化的趋势和中国近代出现的交通工具②近代以来中国通信工具的发展(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1.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①迪亚士、哥伦布开辟的新航路②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2.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殖民扩张与掠夺的方式及其影响3. “蒸汽”的力量①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②英国工业革命进程中的重大发明③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4. 走向整体的世界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标志和发源地③爱迪生、贝尔、本茨与莱特兄弟的重大发明④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1. “自由放任”的美国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2. 罗斯福新政①罗斯福新政的目的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③罗斯福新政的特点④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过程中的作用3.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①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与特点②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主要内容、特征及其成就③日本政府主导型经济的主要内容、特征及其成就(八)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关贸总协定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的建立2.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①欧元的诞生②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的标志和影响③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和发展3.经济全球化的世界①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②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③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其对策必修第三册(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百家争鸣①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②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2.汉代儒学①罢黜百家,倡导儒学②太学的创建3.宋明理学①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4.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①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②顾炎武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代表作③王夫之的主要思想主张(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①造纸术的发明、改进及其影响②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③火药的发明和使用④印刷术的发明、进步及其影响2.中国的古代艺术①汉字的起源与书法的发展②东晋、唐、宋时期的书法名家③中国传统书画的基本特征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①《诗经》、《离骚》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②“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③著名词人苏轼、柳永、李清照、辛弃疾④元杂剧著名作家关汉卿⑤明清四大长篇小说(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1.“顺乎世界之潮流”①林则徐和魏源的主要思想②维新变法代表人物、主要主张及其影响2.新文化运动①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标志及代表人物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③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①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②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作用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①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②毛泽东思想在全党指导地位的确立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②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①新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②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重大科学技术成就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与运载火箭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2.神权下的自我①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的“三杰”②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③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3.专制下的启蒙①欧洲启蒙运动的兴起②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的主要政治主张4.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①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1.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①牛顿和经典力学②爱因斯坦和相对论(八)第二次世界大战1.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①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社会根源和主要影响②德国、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的原因、经过③比较德、日两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异同2.局部的反法西斯战争①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埃塞俄比亚军民抗意斗争、西班牙内战②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3.走向世界大战①英、法、美绥靖政策及其主要表现、影响和历史教训②《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后果③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的原因、过程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的时间和标志②波兰、法国迅速溃败的原因③敦刻尔克撤退、不列颠之战5.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①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及其影响②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及其意义6.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莫斯科战争、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海战、阿拉曼战役及其意义7.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①瓜岛战役、意大利投降、库而斯克会战、诺曼底战役及期影响②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公告》及其主要内容③德国、日本的投降8.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①德、日法西斯犯下的主要暴行②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危害③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
历史会考知识点提纲总结
历史会考知识点提纲总结一、古代史1. 夏商周时期- 夏朝建立和衰亡的原因- 商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 周朝的分封制度和封建社会2.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时代的国家分裂和战争- 战国时代的纵横家和百家争鸣- 儒家、道家、墨家等思想流派的兴起3. 秦汉时期- 秦朝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 兵马俑和长城的建设- 汉朝的封建制度和丝绸之路的开通4. 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时期的分裂局面和民族大迁徙- 南北朝时期的南北对峙和文化发展- 《三国演义》中的历史人物和事件5. 唐宋时期- 唐朝的大唐盛世和玄武门之变- 唐宋时期的科举制度和科技文化繁荣- 北宋的靖康之变和南宋的亡国之痛6. 元明清时期- 元朝的建立和统治- 明朝的中兴和瓦解- 清朝的入关和康乾盛世二、中国近代史1. 清末民国时期- 清朝的衰落和维新变法-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辛亥革命领导人孙中山和黄兴的思想与行动2. 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的背景和意义-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五四运动领导人陈独秀和胡适的思想与实践3.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早期组织-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思想与行动-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作用与贡献4.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发展- 解放战争的开展和结束- 抗日和解放战争中的重大战役和事件5.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和政治体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6. 当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当代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外交政策- 中美关系和中俄关系的发展和变化- 中国在国际组织和国际事务中的角色和作用三、世界史1. 古代世界的文明起源- 埃及文明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 印度文明和中国文明2. 中世纪的世界格局- 罗马帝国的分裂和封建体制的形成- 拜占庭帝国和伊斯兰世界- 卡洛林帝国和十字军东征3. 欧洲的大航海时代- 葡萄牙的航海活动和发现之旅- 西班牙的殖民扩张和新大陆的开发- 荷兰的东印度公司和英国的殖民帝国4. 世界两次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和战争进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与国际组织5. 冷战时期和后冷战时期- 苏联和美国的对立和冷战的发展- 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 当代世界的全球化和多极化六、地理知识1. 世界地理概况- 世界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 世界地势和气候分布- 世界地貌和生态系统2. 中国地理概况- 中国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 中国地势和气候分布- 中国地貌和生态系统3. 世界人口与城市发展- 世界人口和人口分布- 世界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发展趋势- 世界人口与城市发展的相关问题4. 中国人口与城市发展- 中国人口和人口分布- 中国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发展趋势- 中国人口与城市发展的相关问题5. 世界资源与环境问题- 世界主要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世界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和影响- 世界资源与环境问题的解决途径6. 中国资源与环境问题- 中国主要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中国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和影响- 中国资源与环境问题的解决途径以上提纲总结了历史会考的主要知识点,在复习备考过程中,可以根据提纲进行分模块的学习和复习,以便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和提高考试成绩。
历史会考的知识点总结
历史会考的知识点总结一、古代史1. 中国古代历史:从远古时期到清朝的历史沿革,包括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兴衰变迁。
2. 世界古代历史:从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古代文明的兴起和发展,到古代文明的繁荣和衰落。
3. 古代文明的交流:古代文明之间的经济、文化、宗教交流和相互影响。
4. 古代社会生活: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科技、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演变。
5. 古代帝国的建立和扩张:古代帝国的建立和扩张,如汉朝、罗马帝国、波斯帝国等。
6. 古代军事战争:古代战争以及对外扩张和战争造成的影响。
7. 古代人物和事件:古代重要人物和事件的影响和意义。
二、近代史1. 中国近代史:从明朝末年到现代的历史发展,包括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新中国的成立等重要时期和事件。
2. 世界近代史:从欧洲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帝国主义扩张、世界大战、各国独立和革命运动等事件。
3. 近代社会生活:近代时期的社会生活、文化、科技、思想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
4. 近代外交和战争:近代各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和战争。
5. 近代人物和事件:近代重要人物和事件的影响和意义。
三、现代史1. 中国现代史:从建国以来的历史发展,包括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对外关系、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事件。
2. 世界现代史: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世界历史发展,包括冷战时期、全球化、国际关系、当代社会、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事件。
3. 现代社会生活:现代社会生活、文化、科技、思想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
4. 现代外交和战争:现代各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和战争。
5. 现代人物和事件:现代重要人物和事件的影响和意义。
以上就是历史会考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复习有所帮助。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选择其中的某一部分进行深入学习,帮助提高自己的历史知识水平。
历史会考知识点梳理
历史会考知识点梳理历史会考的知识点非常丰富和广泛,下面将详细梳理历史会考的主要知识点。
一、古代史1.大禹治水:大禹是商代的政治家和工程师,他领导了众多力量治理黄河的洪水,被封为“夏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
2.商朝与周朝: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封建王朝,人们通常将商朝视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开端。
而周朝则是商朝的后代,实行分封制,其中的封建制度成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部分。
3.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政治家,如孔子、孟子和韩非子等。
这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包括齐桓公和晋文公两位号召百家争鸣,并崛起了一批重要的学派。
4.秦朝与西汉: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全国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统一的制度,例如统一的文字、度量衡等。
而西汉则是秦末汉初的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封建王朝之一5.东汉、三国与两晋:东汉是汉朝中晚期的王朝,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国鼎立的时期,而两晋时期是三国时期的延续,中国文化在这个时期达到了高峰。
二、近代史1.科学技术革命: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全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如工业革命的发生,使得农业过度依赖和农业社会的状况发生了变化;生物学、化学等领域也出现了重大的科学发现。
2.世界大战及其影响: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格局,其中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了帝国主义体系的解体,促进了很多殖民地国家独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冷战开始了,形成了以美国和苏联为代表的两个阵营。
三、现代史1.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是指国家承认或宣称自己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实体。
其中最著名的例子是苏联和中国。
苏联通过推翻沙皇专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而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发生在20世纪的中期,后来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2.民主国家与法治国家:民主国家是指公民通过选举或其他方式参与国家政治决策的国家。
而法治国家是指国家建立了规范政府行为和保护个人权利的法律体系,通过法律来管理和决策。
浙江省历史会考复习知识点
浙江省历史会考复习知识点浙江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历史会考上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众多。
以下为大家梳理了一些重要的内容。
一、古代史部分1、河姆渡文化河姆渡文化是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文化,距今约 7000 年。
其代表性的特征包括干栏式建筑、水稻种植以及精美的陶器制作等。
河姆渡人已经开始使用磨制石器,如骨耜,这反映了当时生产力的进步。
2、良渚文化良渚文化距今约 5300-4300 年,分布的中心地区在钱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
良渚文化以发达的稻作农业、精美的玉器、规模宏大的城池和水利系统等为特征。
良渚古城遗址实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
3、越国越国是春秋战国时期位于浙江一带的诸侯国。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的故事广为流传。
越国的铸剑技术十分高超,其宝剑闻名天下。
4、秦朝在浙江的统治秦朝统一六国后,在浙江地区设置郡县,加强了对这一地区的管理和统治。
5、三国时期的浙江三国时期,浙江地区属于东吴的管辖范围。
东吴在浙江发展了造船业和海外贸易。
6、东晋南朝时期的浙江东晋南朝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浙江地区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7、隋唐时期的浙江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浙江与北方地区的经济联系。
唐朝时期,浙江的越窑青瓷闻名于世。
8、两宋时期的浙江两宋时期,浙江经济繁荣。
杭州成为南宋的都城,商业发达,城市繁荣。
当时的浙江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
二、近代史部分1、鸦片战争与浙江鸦片战争期间,英国侵略者曾侵犯浙江定海等地。
2、太平天国运动在浙江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太平军曾在浙江一带活动。
3、近代工业的兴起19 世纪 60 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中,浙江也出现了一些近代工业企业。
4、甲午战争后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浙江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5、辛亥革命与浙江浙江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活动地区之一,许多浙江籍的仁人志士为推翻封建帝制做出了贡献。
会考知识点总结归纳历史
会考知识点总结归纳历史一、古代文明1. 早期人类的活动人类起源于非洲大陆东部,经过漫长的演化过程,从古猿逐渐演变为智人。
早期人类主要以狩猎和采集为生,居住在洞穴或临时建筑中。
他们利用石器和火种工具,开发了原始的生产方式。
2. 早期文明的形成在距今约6000年前,人类开始在河流旁边建立起一些聚落。
随着农业的发展,城市开始形成。
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的文明相继出现,这些是最早的文明。
同时,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也相继出现。
3. 早期文明的贡献古代文明的出现,使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逐渐转变为文明社会。
人类开始有了文字和文字记载的历史,有了法治和政治组织,有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有了宗教和哲学的思考,人类知识体系逐渐形成。
二、古代中国1. 夏商周三代中国古代的历史可以从夏商周三代开始。
夏是中国最早的一代,是传说中的夏禹所建。
商是夏朝的后代,是古代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周是商的后代,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2.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中国分为诸侯割据的时代。
在这个时期,中国出现了很多重大的思想家和学派,其影响至今。
3. 秦汉时期秦朝是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始皇统一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帝国。
汉武帝开创了汉朝的疆域,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
三、古代希腊罗马1. 古希腊文明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开端。
这个时期,希腊出现了很多杰出的思想家和学者,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文明对人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古罗马文明古罗马文明是古希腊文明的延续和发展。
罗马是一个强大的帝国,其法律和政治制度对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罗马的法律、语言和建筑艺术逐渐传播到整个欧洲地区。
四、中世纪1. 西欧中世纪中世纪是欧洲的封建主义时代。
在这个时期,欧洲出现了许多封建国家,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等重大历史事件。
会 考 内 容
b
a
a
c
a
b
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①造纸术的发明、改进及其影响
②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
③火药的发明和使用
④印刷术的进步及其影响
b
a
a
a
c
b
b
b
▲2.中国的古代艺术
①汉字的起源与书法的发展
②东晋、唐、宋时期的书法名家
③中国传统书画的基本特征
a
a
a
4“文化大革命”对我国经济建设的破坏
a
a
a
a
b
b
b
b
▲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2国营企业改革的原则
3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及特点
b
a
b
c
a
b
▲3、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①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
b
b
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②日本政府主导型经济的主要内容、特征及其成就
b
b
c
c
八、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欧洲的联合
①欧元的诞生及其影响
a
b
▲2、发展的亚太
①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的标志和影响
②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a
a
b
b
▲3、经济全球化的世界
①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②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③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其对策
a
a
b
a
a
a
b
a
会考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会考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一、古代历史1. 史前时期- 旧石器时代:人类使用打制石器,以狩猎采集为生。
- 新石器时代:农业革命,人类开始种植作物和驯养动物,形成定居社会。
2. 夏商周- 夏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传说中的大禹治水。
- 商朝:出现了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
- 周朝:分封制的实行,西周和东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
3. 秦汉- 秦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 汉朝:汉武帝时期,推行郡县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鼎立: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 两晋南北朝:北方民族大迁徙,南北朝对峙。
5. 隋唐五代- 隋朝:隋文帝统一南北,开创科举制度。
- 唐朝: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唐诗繁荣。
- 五代十国:政权更迭频繁,地方割据。
二、近现代历史1. 宋元明清- 宋朝:商业经济发达,科技文化进步。
- 元朝:蒙古族建立的大一统帝国,行省制度。
- 明朝:洪武年间,加强中央集权,永乐大典编纂。
- 清朝:康乾盛世,晚清时期西方列强侵略,鸦片战争。
2. 近代史- 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 洋务运动:自强求富,学习西方科技。
- 戊戌变法:光绪年间的维新变法。
-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3. 现代史- 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年,标志着中国革命的新阶段。
- 抗日战争:1937-1945年,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
-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1946-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解放战争。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
4. 当代史- 社会主义建设:1950年代至1970年代,经济建设与政治运动。
- 改革开放:1978年开始,经济体制转型,对外开放。
- 现代化建设:21世纪初至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
三、世界历史1. 古代文明- 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流域和古代希腊罗马文明。
浙江省会考知识点梳理填空-人民版历史必修一
会考知识点梳理填空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a\b)(1)分封制:为了巩固(目的),周天子将、和分封到各地,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
诸侯在封国内享有的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和。
分封制的影响:加强周天子对,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扩大,但同时也容易形成。
(2)宗法制:含义是:按照分配,维护的政治制度。
核心是继承制。
按照宗法制,最终形成“周天子――――――士”这样的宗法等级。
宗法制的作用: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具体体现为分封制(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有利于强化王权,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b\c):①与王权的结合;②以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③最高决策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秦的统一(a\b)(1)公元前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秦王朝建立。
(2)统一经过:灭六国(韩、赵、魏、燕、楚、齐)(2)扩展:①向北:北击,夺回地区,修筑、长城;②向南:修,平岭南,在岭南置郡③西南:开辟“”,(3)影响(意义):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数百年割据混战的局面,扩大了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格局的形成。
2、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郡县制、皇帝制和三公九卿制)(a\b)(1)皇帝制度的建立:秦始皇统一六国,采用“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
皇帝有的地位。
皇帝集、、指挥权于一身,拥有的地位。
(2)郡县制的建立①春秋时期已经出现郡县,后来秦始皇采纳的建议,将郡县制推广全国。
②内容:“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设(负责行政)、(负责军事)、(负责监察)等职官,“县”隶属于“郡”。
③特点:郡县长官由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④作用:是秦朝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主要内容,形成中央管理地方的形式;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政治的重要标志。
历史会考知识点总结
历史会考知识点总结一、古代历史1. 史前时代- 人类起源与发展-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特点与区别2. 夏商周- 中国古代的三个朝代及其重要事件- 夏商周的制度与文化,如甲骨文、礼乐制度3. 春秋战国-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百家争鸣与主要思想流派,如儒家、道家、法家4. 秦汉- 秦始皇统一六国及其改革措施- 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与对外扩张5.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鼎立的局面- 民族大迁徙与南北朝的建立二、中世纪历史1. 隋唐五代- 隋朝的短暂统一与大运河的建设- 唐朝的盛世与文化成就,如唐诗、科举制度2. 宋辽金元- 宋朝的政治改革与经济发展- 辽金元的民族关系与文化交融3. 明清- 明朝的海禁政策与对外关系- 清朝的康乾盛世与晚清的衰落三、近现代史1. 晚清与民国- 鸦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 辛亥革命与民国的建立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新中国的成立与初期政策- 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3. 现代中国与世界-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中国在全球化中的角色与影响四、世界历史1. 古代文明- 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的兴起与衰落 - 古代文明的特点与对后世的影响2. 中世纪- 欧洲的封建制度与教会权威- 十字军东征与东西方文化交流3. 近现代- 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 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发展4. 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过程与结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主要战役与战后格局五、历史学习方法与技巧1. 时间线的记忆与应用2. 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分析3. 历史人物的评价与影响4. 历史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六、历史思维与能力培养1. 批判性思维在历史学习中的应用2. 历史事件的多角度解读3. 历史知识的综合与创新七、历史考试技巧1. 选择题的解题策略2. 简答题与论述题的答题技巧3. 历史材料分析题的应对方法八、历史知识点的复习与巩固1. 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2. 知识点的系统梳理与总结3. 模拟考试与错题分析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历史会考知识点的一个概要总结,具体的知识点需要根据实际教学大纲和考试要求进行详细学习和复习。
2023高一历史会考知识点
2023高一历史会考知识点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学习历史可以了解过去的人和事,从而更好地理解现在和展望未来。
在2023年的高一历史会考中,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供同学们参考。
一、古代文明与人类社会的起源1.旧石器时代:石器制造和打猎的生活方式。
2.新石器时代:定居农业、手工业和陶器制作的兴起,城市的形成。
3.古代河流文明: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流域和中国黄河流域的文明特点及其贡献。
4.古希腊和罗马文明:希腊城邦的民主制度、希腊神话和奥运会等文化成果;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法律和道德观念。
二、中国古代史1.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2.秦朝:秦始皇的统一战争和中央集权制度、土地制度和统一度量衡等改革;兵马俑的发现。
3.汉朝:汉武帝的选秀政策、丝绸之路、科举制度、汉字和科技成就等。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中华文化的传播。
三、世界古代史1.古代中东地区:埃及、巴比伦、波斯帝国等的政治制度、宗教和文化成就。
2.罗马帝国和西方古代文明: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和基督教的兴起。
3.希腊城邦:希腊的政治制度、哲学、艺术和文化的贡献。
四、近代史1.大航海时代:欧洲列强的航海探险和殖民统治。
2.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
3.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博爱的理念和恐怖统治的残酷。
4.近代中国的历史: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
五、当代史1.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全球影响。
2.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的意识形态冲突、核武器竞赛和国际秩序的重组。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解放战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等。
以上所列举的知识点只是2023年高一历史会考的一部分,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扩充知识面,掌握更多的历史内容和相关事件。
历史是一个广阔而深奥的学科,需要同学们进行系统性学习,并且通过阅读、思考和讨论来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和影响。
浙江省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 专题六复习提纲
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一、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的影响:1.不利于农业种植生产2.对外贸易和海外殖民活动发达3.有助于希腊民主政治的建立二、城市国家城邦建立:公元前8世纪左右1、城邦:城邦特点:小国寡民政治:独立自主(共和政体,公民权力与积极性)2、城邦特色经济:商品经济发达文化:思想文化繁荣三、希腊的公民1、公民构成:城邦的成年男子除:奴隶妇女外邦人雅典民主政治改革实质:反复斗争的结果。
一、梭伦改革1、目的:缓和平民与贵族的社会矛盾2、内容:①颁布“解负令”——使受贵族盘剥而沦为债务奴隶的人重获自由;②实行一系列促进工商业发展的措施。
③按财产多寡,将雅典自由民分为四个等级;组成“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④设立最高法院——陪审法庭,以受理公民投诉。
3、评价:历史局限性:既不迁就贵族,也不偏袒平民,第四等级不享有基本参政权利,种中立政策实际上不能彻底化解社会矛盾。
历史进步性:在一定程度上改革了贵族专权的局面,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二、克里斯提尼改革评价: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三、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黄金时代”1、伯里克利时代民主政治的表现:①各级官职,除十将军外,向所有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②公民大会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③五百人会议的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当公民大会的轮值主席,掌国家最高权力。
④为保证所有公民,尤其是低等级公民能积极按时参加国家的政治事务,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城邦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和津贴。
(“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陪审法庭”拥有最充分的权力。
)三、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1、历史进步性(得)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是专制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的极为健全的民主制度。
2、历史局限性(失)①就其民主范围而言,是少数人的民主,雅典公民权利是建立在对广大奴隶专政基础上的,众多妇女和外邦人被排除在民主殿堂之外。
会考史历知识点总结
会考史历知识点总结史历知识点总结:一、古代史1. 中国古代史(1)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西夏、金、元、明、清等朝代的兴衰变迁;(2)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a. 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b. 秦汉时期的法家、儒家、道家;c. 唐宋时期的科举制度、科举文化、儒家思想的复兴;d. 元明时期的永乐大典、明朝海疆的扩张;e. 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儒学的发展;f. 国学传统的保护与发扬。
(3) 古代中国的科技发明与农业生产:a. 四大发明:造纸术、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b. 农业生产的发展:田园经济、农学经验的积累。
(4) 古代中国的商业贸易与海外活动:a. 丝绸之路的开通;b. 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c. 首次航海的发展。
(5) 古代中国的社会制度:a. 封建制度的形成与演变;b. 人口的迁移与变化;c. 封建礼教的渗透与变革;d. 贞观之治、开放的政治局面。
(1) 埃及、希腊、罗马等古代文明的兴衰变迁;(2) 古代文明的互动与交流:a. 丝绸之路的开通;b. 文明的扩张;c. 华夏文明与各国的文化交流。
二、近代史1. 中国近代史(1) 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的开端;(2) 清末政治改革与民主革命:a. 中日甲午战争;b. 辛亥革命;c. 新文化运动;d. 五四运动。
(3) 近代中国的社会革命与思想觉醒:a. 百日维新;b. 国民党革命;c. 共产党的兴起;d. 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
(4) 近代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a. 近代工业的发展;b. 都市经济的兴起;c. 农业经济的变化;d. 妇女地位的提高;e. 新中国成立。
(1) 近代国际关系与争霸:a. 第一次世界大战;b. 第二次世界大战;c. 冷战格局的形成。
(2) 世界经济与文化的全球化:a. 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兴起;b. 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c. 世界经济的一体化;d. 文化的多元化。
浙江学考历史必背知识点高一
浙江学考历史必背知识点高一历史学科是浙江学考的重要科目之一,也是需要广大高一学生们认真学习的一门学科。
了解并掌握历史必背知识点,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发展脉络,还可以为我们备战浙江学考提供有力的支持。
下面将介绍一些高一学生在历史学科中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
一、古代中国的早期文明1. 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生活特点2.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格局和思想家的思想3.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的过程和政策影响4. 汉朝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文化成就和西汉、东汉时期的历史事件二、世界古代文明1. 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古印度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2. 南亚、东南亚以及非洲大部分地区古代王国的兴起与发展3. 古代美洲文明的兴起和衰落三、中国古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1. 三国时期的政治格局和魏、蜀、吴三国的兴衰2. 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和文化成就3. 北宋和南宋时期的历史事件、文化成就和科技发展4. 元朝的建立和蒙元文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5. 明朝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6. 清朝的建立、政治制度和社会变革四、世界近现代史1. 近代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起和工业革命2. 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运动的发展和影响3.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经过和影响4. 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东西方对峙以及社会主义国家的崛起与分裂5.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以上几个部分涵盖了高一学生需要备考的历史知识点,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知识,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学习:1. 制定学习计划:将历史知识点分布在一定时间内,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每天或每周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复习。
2. 多种学习形式:可以通过课堂学习、课外阅读、网络资源等多种形式学习历史知识,提高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
3. 建立知识框架:通过整理知识点,建立起知识的框架,将各个知识点相互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历史脉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内容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的知识范围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及《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历史》(2012版)中规定的必修模块的相关内容,考试内容包括我省现行的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一册、第二册、第三册)。
以下从知识条目、考试要求两个方面,采用表格的形式,具体列出普通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的内容和要求。
表格中的▲符号为对应教科书某一课的标记。
必修第一册专题知识条目考试要求及格优秀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①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②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abbc ▲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①秦的统一②郡县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aabb ▲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①汉代的“中朝”和州的设置②唐朝三省六部制③宋朝分割相权的措施④元朝行省制度⑤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aaaacbbbbd ▲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①明朝内阁制度的确立②清朝军机处③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aabbcc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1.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①鸦片战争的背景②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主要侵华战争③《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④列强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aaabbbbc ▲2.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①黄海海战②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abbc▲3.伟大的抗日战争①卢沟桥事变②南京大屠杀、日军的细菌战和毒气战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⑤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aabacbbcbc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2.辛亥革命①中国同盟会的成立②武昌起义的爆发③中华民国的建立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⑤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aabbbbbbbc ▲3.新民主主义革命①五四运动②中国共产党“一大”③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④国民革命⑤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⑥红军长征及其意义⑦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胜利⑧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bbaaabbbcbbbbbbc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③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④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及其意义ababbcbc ▲2.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①“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政治制度的破坏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abbbbb ▲3.“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①“一国两制”的构想②香港和澳门的回归③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bbbbcb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 c②中国代表团参加1954年日内瓦会议和1955年万隆会议 a b ▲2.外交关系的突破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②中美关系正常化 ③中日邦交正常化a b a b c b ▲3.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①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②新时期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a ab b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2.卓尔不群的雅典①梭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作用②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现 ③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a ab b bc ▲3.罗马人的法律 ①罗马法的主要内容②罗马法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价值 a b b c 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1.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①光荣革命②《权利法案》 ③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a a b b b c ▲2.美国1787年宪法①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其作用 ②比较美国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b b b c 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①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②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和重大意义 a b b c ▲3.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①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②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③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a a b a b c 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美苏争锋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a b ▲2.新兴力量的崛起①欧洲共同体形成的基本过程 ②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a a b b ▲3.多极化趋势的加强①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②“一超多强”世界格局的形成及其具体表现③欧盟成立的标志及其影响④中国综合国力增长和国际地位提高的主要表现⑤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aaaababbbc必修第二册专题知识条目考试要求及格优秀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①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和耕作技术的进步②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③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aaabbb ▲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①古代中国的丝织业②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和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③唐宋陶瓷业的主要成就aaabbb ▲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市”在历代的发展 b c ▲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① “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② “海禁”政策及其影响aabb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①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②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时间、途径与著名企业③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④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历史条件、时间和著名实业家张謇、荣氏兄弟aababbcc▲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①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时间和主要表现②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aacc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①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的标志②中共八大的召开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④“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经济建设的破坏aaaabbbb ▲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②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及特点bbcb ▲3.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和意义 b d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①近代以来中国服饰的变化②近代以来中国主要社会习俗的变化aabb ▲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①交通近代化的趋势和中国近代出现的交通工具②近代以来中国通信工具的发展aabb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1.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①迪亚士、哥伦布开辟的新航路②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abbc▲2.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殖民扩张与掠夺的方式及其影响 b c ▲3.“蒸汽”的力量①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②英国工业革命进程中的重大发明③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aabbbc ▲4.走向整体的世界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标志和发源地③爱迪生、贝尔、本茨与莱特兄弟的重大发明④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aaabbbbc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1.“自由放任”的美国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 b b ▲2.罗斯福新政①罗斯福新政的目的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③罗斯福新政的特点④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过程中的作用aabbbbcc▲3.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①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与特点②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主要内容、特征及其成就③日本政府主导型经济的主要内容、特征及其成就baabbb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和影响②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和意义abbc八、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关贸总协定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的建立 a b ▲2.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①欧元的诞生②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的标志和影响③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和发展aaabbb▲3.经济全球化的世界①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②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③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其对策aabbbc必修第三册专题知识条目考试要求及格优秀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百家争鸣①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②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abbc▲2.汉代儒学①罢黜百家,倡导儒学②太学的创建aabb ▲3.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a b ▲4.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①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②顾炎武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代表作③王夫之的主要思想主张aaacbb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①造纸术的发明、改进及其影响②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③火药的发明和使用④印刷术的发明、进步及其影响baaacccc ▲2.中国的古代艺术①汉字的起源与书法的发展②东晋、唐、宋时期的书法名家③中国传统书画的基本特征aaabbb ▲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①《诗经》、《离骚》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②“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③著名词人苏轼、柳永、李清照、辛弃疾④元杂剧著名作家关汉卿⑤明清四大长篇小说aaaaabbbbb三、近代中▲1.“顺乎世界之潮流”国思想解放的潮流①林则徐和魏源的主要思想②维新变法代表人物、主要主张及其影响abbb ▲2.新文化运动①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标志及代表人物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③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aacbbd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a b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①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②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作用aabc ▲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①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②毛泽东思想在全党指导地位的确立aaba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②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abbb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①新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②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重大科学技术成就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与运载火箭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aabaabbb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2.神权下的自我①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的“三杰”②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③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aabbbb ▲3.专制下的启蒙①欧洲启蒙运动的兴起②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的主要政治主张aabb ▲4.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b c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1.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①牛顿和经典力学②爱因斯坦和相对论aacc ▲2.追寻生命的起源达尔文、赫胥黎及其进化论观点a b ▲4.向“距离”挑战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发展a b八、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1.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①拜伦、雨果及其代表作②贝多芬、舒伯特及其代表作③德拉克洛瓦及其代表作《自由引导人民》aaabbb ▲2.碰撞与冲突①司汤达、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代表作②柴可夫斯基及其代表作《天鹅湖》③列宾、莫奈、凡·高及其代表作aaabbb ▲3.打破隔离的坚冰罗曼·罗兰、海明威、泰戈尔及其代表作a b ▲4.与时俱进的文学艺术①摇滚乐的发展②电影、电视艺术的诞生和发展aa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