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公开课教案_0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赛课教学设计_1
第21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材分析:每当提起历史,我们就会想到那是离我们久远的事情。
其实,我们就生活在历史中,历史离我们很近,我们是可以感受到历史演进的脉搏的。
我们只要认真的对身边的失误进行观察和了解,就会发现历史真的就在身边。
以“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为题,通过多种方式考察身边有那些事物可以看出历史的发展变化,并通过收集反映历史的各种资料,如文字资料、实物资料、图像资料等,对身边的“历史”进行叙述和分析,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和认识历史的途径与方法;感受和了解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初步认识学习历史对认识现实社会生活的意义。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知识储备少,理解能力低,但他们思维活跃,自我表现欲强烈,所以我将从基础知识,兴趣入手,通过创设历史情景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在多种资源中寻找历史,对历史知识的搜集、整理、重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比较、分析、归纳和综合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学生的小组协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了解各种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都有着自身的历史,初步了解学习和认识历史的途径与方法;感受和了解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初步认识学习历史对认识现实社会生活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来观察身边有那些事物可以看出历史的发展变化,并通过收集反映历史的各种资料,如文字资料、实物资料、图像资料等,对身边的“历史”进行叙述和分析,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和认识历史的途径与方法;感受和了解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初步认识学习历史对认识现实社会生活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襄阳地区的文物古迹的游览、观察,通过对中国历史文化名人、英雄人物和事迹等的探究,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学习和认识历史的途径与方法;感受和了解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初步认识学习历史对认识现实社会生活的意义。
课时计划:2课时第2课时教学过程:【情景导入】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发生、发展的过程,从整个人类社会的演进,到各个国家、地区和民族的发展,以致每个家庭、每个人的经历,都有自身的历史,有着延续与变化的历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说课稿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一、引入大家好,我是XX学校历史老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是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的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注意的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还要让学生通过亲身感受,增加对历史的了解和兴趣。
因此本课是一节以活动为主的思想性、艺术性课程。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一篇人物传记,主要介绍了我国伟大的科学家李约瑟的事迹。
通过学习李约瑟的生平事迹,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中国古代的科学发展历程,增强学生对科学思想的认识,同时也可以增加学生的历史兴趣和文化素养。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学生应该能够了解下列知识:(1)认识李约瑟,了解他的成就和贡献;(2)了解中国古代的科学发展历程;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文本的能力;(2)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认知能力;(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思考能力。
3.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2)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究和追求的热情;(3)培养学生对优秀人物的敬重和崇拜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1.课文理解和文本分析;2.活动过程的组织和设计。
五、教学方法本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入认识历史,并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六、教学流程设计1.唤起学生对李约瑟的认识通过图片展示和简短介绍,让学生对李约瑟有初步了解。
2.快乐竞猜提出问题:李约瑟为什么会誉满全球?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展开竞猜,并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
3.辩论活动分组辩论:李约瑟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还是历史家?让学生通过准备辩辞,展开辩论,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4.模拟实验结合课文内容,组织学生分工合作,在小组内进行简单的实验演示。
通过体验科学实验的过程,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步骤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学设计1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活动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感受历史。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1.回顾已学的历史知识,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2. 分析历史人物的行为和思想,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3.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历史的真实感受,提高对历史的兴趣和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一些历史知识,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有初步的了解。
但学生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对历史的认识较为模糊,有的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不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回顾已学的历史知识,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2. 通过分析历史人物的行为和思想,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3. 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历史的真实感受,提高对历史的兴趣和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感受历史,提高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历史人物的行为和思想,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
2. 讨论法:教师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历史人物的行为和思想,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 实践活动法: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历史的真实感受。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历史材料,如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资料等。
2. 教师准备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和场地。
3. 教师设计好讨论问题和实践活动方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回顾已学的历史知识,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相关历史材料,让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有更直观的了解。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历史人物的行为和思想,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巩固(5分钟):教师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以活动课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更深入地了解历史。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活动:Activity 1: 历史人物扮演、Activity 2: 历史场景再现、Activity 3: 历史文物展览。
这些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但多数停留在课堂知识的记忆上,对历史的深入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较弱。
此外,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历史人物、历史场景和文物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培养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探究历史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4.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活动,深入了解历史人物、历史场景和文物的知识。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历史,培养正确的历史观。
五. 教学方法1.活动教学法:通过历史人物扮演、历史场景再现和历史文物展览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协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引导探究法: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实践活动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2.教师准备相关的历史人物、历史场景和文物的资料,以便在活动中进行讲解和引导。
3.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相关内容,了解基本的历史背景,为活动做好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通过活动来感受历史的重要性。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案一、教材分析《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是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第21课,属于历史学科中的活动课。
本课旨在通过集体活动的形式,让学生们在互动中感受历史、理解历史。
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分组活动,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思想和领袖,同时分析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以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本课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们的合作精神,增强学生们的团队意识,进一步了解历史,理解历史,激发学生们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思想和领袖2)了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以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们的合作精神2)增强学生们的团队意识3)提高学生们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们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们的爱国情感。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教学内容:1.活动前准备1)将学生分为数个小组,每组不少于四人。
2)设计有关历史时期、文化、思想、领袖和重大历史事件的素材,发放给各组。
2.活动进行1)选择代表发言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对分配的素材进行发言。
2)小组交流各个小组内部自由交流,准备好下一项活动。
3)小组互动各个小组之间开始互动。
4)小组汇报各组发言人对学习、交流、互动的情况进行总结,向全班汇报。
3.活动后反思1)回答问题教师提出历史知识问题,学生进行回答,检验学习效果和理解程度。
2)学习感受学生展示自己思考、表达、合作和互动的感受。
并结合历史知识,自由发言。
3)活动评价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教学步骤:1.引言通过简短的讲解,呼吁学生们要对历史保持好奇心,要学会感受历史。
2.分组活动将学生分为数个小组,每组不少于四人。
每个小组由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并进行自由交流和互动。
最后,向全班总结本次活动。
3.回答问题通过提出历史知识问题的形式,检验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和理解程度。
4.学习感受学生们展示自己思考、表达、合作和互动的感受。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是一节活动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感受历史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了解,二是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的魅力。
教材以时间为线索,分别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的文化特点。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文字描述,又有图片资料,还有相关的思考题和实践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接受新知识。
但是,由于年龄较小,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历史知识储备还不够成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历史,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历史的魅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特点,掌握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的文化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参观博物馆等途径,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特点。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特点,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的文化成就。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历史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实践活动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历史,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图片资料等,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历史课堂。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第21课让我们来共同感受历史1.活动内容本课内容是一节活动课,要求我们来共同感受历史,感受历史的途径很多,比如说人们的衣食住行和身边的事物都有历史,都可以作为话题进行探究。
而身边的历史往往是学生容易忽视的,让学生从现实生活角度列举实例去切身体会这种变化,去感受身边的历史,更能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
根据活动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的活动重点确定为:【活动重点】黄石市名溯源;华新水泥厂的沿革;家族的变迁。
2.活动目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历史学习不仅要让学生获得必要的历史知识、技能,还要包括在启迪思维、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方面得到发展.因此,确定活动目标如下:【活动目标】1.通过本课的活动,使学生了解黄石市名的由来;华新水泥厂的历史沿革;同学们家族的变迁。
2.通过小组的展示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从中理解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社会主义道路的胜利。
3.在小组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和了解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初步认识学习历史对认识现实社会生活的意义。
3.活动过程一、课前收集整理1.教师提出活动主题《让我们来共同感受历史》2.根据学生的兴趣,分成三个小组:“黄石市名溯源”;“华新水泥厂的沿革”;“家族的变迁”。
让学生自己确定小组探究的内容。
3.给学生介绍资料的搜集方法。
搜集资料形式多样,可以是查阅书籍,网络搜索,也可以是咨询老师和父母介绍等。
4.小组成员在一起对有关材料进行研究、讨论,并确定本小组探究内容的呈现方式,如文字说明,课件展示等。
二、课中展示探究(一)学生展示探究成果黄石市名溯源组:首先,展示小组搜集、整理的有关黄石市名由来的资料。
然后,由小组成员给大家介绍黄石市名的由来。
1.历史悠久早在1亿6千年前,中生代燕山运动对地质构造产生了深刻影响,经过大约七万年的地质运动作用,孕育了独特的黄石山水和丰饶的矿产资源。
30万年前,古人类在河口章山石龙头一带栖息劳作,钻木取火,繁衍生息。
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2024版新教材)
小组成员共同对有关材料进行研究、讨论,并确定选定主题的研究成果展示形式,如文字报告、展板或课件展示等。各小组将成果在班上进行汇报。
活动评价
全班同学在观摩和讨论的基础上,对各组的研究所得进行评议,选出“最佳故事奖”“最佳编辑奖”“最佳演示奖”“最佳合作奖”等。
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活动导入
每当提起历史,我们就会想到那是离我们很久远的事情。其实,我们就生活在历史中,历史离我们很近,我们是可以感受到历史演进的脉搏的。我们只要认真地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和了解,会发现“历史”就在身边。
活动内容
以“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为题,通过多种方式考察身边有哪些事物可以看出历史的发展变化,并通过搜集反映历史的各种资料,如文字资料、实物资料、图像资料等,对身边的“历史”进行叙述和分析。
选择事件作为考察对象,可以选本地区在历史上或现实中所发生的事件。了解其来龙去脉,撰写对事件的介绍和评论。选择物品作为考察对象,可以选生活当中的用品,如服装、家具、农具、钟表、电话等。通过搜集材料,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呈现它们的历史演变。
活动过程
根据同学的兴趣,组成若干小组,确定选题。小组成员进行适当的分工,分别对选定的题目及研究对象进行调查了解。运用各种可行的方式和方法,如调查、观察、访谈、查阅图书、查找图片、网络搜索等,进行相都是发展变化的,都有着自身的历史,初步理解学习历史有助于对事物发展的认识。通过对有关材料的搜集、阅读、整理,以及运用调查、访问等手段,初步了解学习和认识历史的途径与方法。感受和了解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初步认识学习历史对认识现实社会生活的意义。
活动建议
从周边可以接触到的人物、事件、物品中选择可以了解和调查的对象。选择人物作为考察对象,可以是本地区的历史名人、现在的社会知名人士,也可以是自己家庭中的人物。了解选定人物的经历,撰写人物小传。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一)活动课开展的背景初中历史学习的是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在六册历史课本中,系统介绍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大国的发展历程,对乡土历史涉及较少。
我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经常发现学生对乡土历史,身边发生的历史往事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
然而,广州历史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期就创造了早期的岭南文明。
广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广州也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启蒙地、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国民革命的策源地和现代改革开放的先行地。
党的十八大后,广州鉴于“改革开放是发展的最大‘红利’”,更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作改革开放的排头兵。
作为广州人,只有更好的了解、认识家乡才能更好的爱家乡、建设家乡,促进家乡的发展与进步。
经过思考与学生讨论,我最终选定《学历史、玩游戏、游广州》作为历史活动课的主题。
(二)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的第一环节——历史寻踪,让学生“亲近”家乡的历史,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树立为创建家乡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学习的态度;理解“历史即生活”,“历史就在身边”,学会“用心发现身边的历史足迹”;初步培养收集、整理历史信息的方法和能力;培养学生组织、管理、交流、合作的能力。
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搭建一个长期性的平台。
2.通过活动的第二环节——中国历史和乡土历史知识的竞赛,让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个大概的回顾和复习,从而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
(三)活动过程:1.活动准备(1)老师课前与学生讨论并明确活动目的和意义,选出活动课主持人,制定活动计划。
由学生代表组成历史兴趣小组,敲定研究的主题,并通过实地参观、查找资料等方式收集并整理与主题相关的出名的历史遗迹材料。
安排好1到2位代表在课堂上发言展示成果。
老师课前指导小组长完成本组活动的编排。
(2)老师印发相应的竞赛内容,让全班同学都共同参与并且自由分好竞赛时候的活动小组。
2.课堂展示:(略)见课堂实录和后面的竞赛内容附文(四)活动总结:我觉得本堂课的目标基本达到了,通过本节课的活动让学生呈现了自己的研究学习成果,培养了学生的成就感。
人教部版编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1、了解认识历史的途径与方法。 2、感受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初步认识学习历 史对现实生活的意义。
•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 流。—刘禹锡花淘尽英雄。—杨慎
• 我轻轻地叹息一声,一个风云数百年的朝 代,总是以一群强者英武的雄姿开头,而 打下最后一个句点的,却常常是一些文质 彬彬的凄怨灵魂。—余秋雨
透过一座古城池,一个古战场,一 块石碑,一把古币,一幅字,一卷 画,一套古色古香的家具摆设......我 们看到了历史的厚重与沧桑。历史 就在我们身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历史 教案 21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第21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
”七年级学生经过近一个学期的历史学习,具备了一定基础。
依据教学内容“贴近社会、贴近生活”,以及教材的“弹性”,本课设计着眼于“史前到南北朝时期”“身边”的历史。
【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主要史前遗迹、古城遗址、名人足迹、以及村社地名与姓氏由来等,理解历史就在身边。
2.通过调查、访问,以及对有关资料的收集、阅读、整理等,理解学习历史的途径与方法。
3.通过活动,理解家乡历史的演变,感受和认识历史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意义。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
【教学难点】感受历史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前教师针对不同乡镇的历史,重新划分学习小组。
即史前遗迹组(赣马镇、城头镇)、古城遗址组(班庄镇、塔山镇、海头镇)、名人足迹组(夹山乡、金山镇);另外,村社名称和姓氏由来让全班学生参与。
主要方法是调查、访谈、讲述、讨论、合作学习、体验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教学过程】[导入]师:同学们,每当提起历史,我们都会认为历史离我们很遥远,其实历史就在我们身边。
请同学们观看《赣榆印象》,体会赣榆古今变化。
师:这段视频再现了赣榆的昨天与今天。
同学们想要了解这些历史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段历史,感受历史的变化。
[学习新课]师(PPT):(展示)《赣榆区地图》我们的家乡——赣榆区,有“黄海明珠”的美称。
她位于江苏省东北端、海州湾畔,东临黄海,西临东海县,北与山东省的临沂、日照市接壤,南以新沭河为界,同海州区毗邻。
全区面积1402.5平方公里,总人口109.9万。
我们再来看一下,现在一共有多少个乡镇?大家来看一下地图师(PPT):《赣榆区行政区划》赣榆一共有18个镇、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424个村委会。
那么,从远古至南北朝时期,赣榆有哪些史前遗迹、古城遗址、名人足迹?你的村庄、你的姓氏是怎样由来的?课前老师已经发配好任务,并且把全班分为三个小组……这上面三个组同学,有的已经把材料给老师了,并且帮助老师一起完成了课件制作。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学反思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学反思本次教学的主题是《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浓厚兴趣,使其从多个角度认识历史,并按照历史的发展方式进行思考,从而提高历史素养。
一、课前准备在教学前的准备中,我针对本次教学的特点,认真地阅读了有关教材,挑选并设计了适合本次教学的多种活动,包括进行历史情境模拟、讨论历史事件的过程和影响等方面的活动。
此外,我还准备了各种教具,如投影仪、幻灯片、图片、视频等,为本次教学做好周密的准备。
二、教学过程开课后,我根据课程的具体内容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并分步进行教学。
1. 课堂导入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使用了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以直观的方式了解中国古代的一些著名事件和人物,如《逃跑的皇帝》、《刘伯温挂帅》等。
2. 历史情境模拟在明确历史事件的背景和现场情境后,我按照历史事件的背景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
分别扮演历史人物,如汉朝皇帝、红楼梦主人公等,通过模拟历史情境让学生感受历史风貌,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原因。
这种活动让学生从不同的人物角度去思考问题,了解到历史事件的多方面因素。
3. 讨论历史事件过程和影响通过历史情境模拟,学生已经对历史事件的背景有了一定的了解,而讨论历史事件的过程和影响则是让学生从更加细致的视角去思考问题。
为了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讨论,我提前为学生准备了问题,如:这个事件是怎么发生的?对历史有什么影响?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等等。
通过团队合作和讨论交流,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事件的全貌和影响。
4. 结束课堂为了让学生对学到的知识能够更好地记忆和回顾,我布置了课后作业并进行了总结。
将历史事件的全过程进行回顾并重点强调其重要性,同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思考和总结,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三、教学效果此次活动课的教学效果明显,学生在参加活动过程中展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积极性。
通过角色扮演、团队合作和讨论交流,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和欣赏。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赛课教案_0
第21课让我们来共同感受历史1.活动内容本课内容是一节活动课,要求我们来共同感受历史,感受历史的途径很多,比如说人们的衣食住行和身边的事物都有历史,都可以作为话题进行探究。
而身边的历史往往是学生容易忽视的,让学生从现实生活角度列举实例去切身体会这种变化,去感受身边的历史,更能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
根据活动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的活动重点确定为:【活动重点】黄石市名溯源;华新水泥厂的沿革;家族的变迁。
2.活动目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历史学习不仅要让学生获得必要的历史知识、技能,还要包括在启迪思维、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方面得到发展.因此,确定活动目标如下:【活动目标】1.通过本课的活动,使学生了解黄石市名的由来;华新水泥厂的历史沿革;同学们家族的变迁。
2.通过小组的展示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从中理解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社会主义道路的胜利。
3.在小组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和了解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初步认识学习历史对认识现实社会生活的意义。
3.活动过程一、课前收集整理1.教师提出活动主题《让我们来共同感受历史》2.根据学生的兴趣,分成三个小组:“黄石市名溯源”;“华新水泥厂的沿革”;“家族的变迁”。
让学生自己确定小组探究的内容。
3.给学生介绍资料的搜集方法。
搜集资料形式多样,可以是查阅书籍,网络搜索,也可以是咨询老师和父母介绍等。
4.小组成员在一起对有关材料进行研究、讨论,并确定本小组探究内容的呈现方式,如文字说明,课件展示等。
二、课中展示探究(一)学生展示探究成果黄石市名溯源组:首先,展示小组搜集、整理的有关黄石市名由来的资料。
然后,由小组成员给大家介绍黄石市名的由来。
1.历史悠久早在1亿6千年前,中生代燕山运动对地质构造产生了深刻影响,经过大约七万年的地质运动作用,孕育了独特的黄石山水和丰饶的矿产资源。
30万年前,古人类在河口章山石龙头一带栖息劳作,钻木取火,繁衍生息。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教学设计1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活动课,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感受历史。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1. 介绍历史学习的方法和技巧;2. 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3. 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提高自身素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但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感悟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分析历史事件,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历史学习的方法和技巧;2.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3.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4.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历史学习的方法和技巧;2.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历史案例和资料;2.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思考;3.准备好课件和教学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视频,给学生展示一个历史事件,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可以给学生播放《火烧圆明园》的视频片段,让学生感叹历史的沧桑。
2.呈现(10分钟)呈现准备好的历史案例和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
例如,可以给学生呈现关于抗日战争的资料,让学生了解战争的残酷和英勇。
3.操练(10分钟)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分析历史事件,锻炼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例如,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4.巩固(5分钟)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点评,总结历史事件的关键点,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例如,可以让学生回答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是什么。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中汲取经验教训,提高自身素质。
例如,可以让学生谈谈从抗日战争中学到了什么,如何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是一堂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的历史课程。
本课通过一系列的历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历史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一是历史剧的制作与表演,二是历史人物卡片的制作,三是历史遗址的参观与考察,四是历史主题的研究与展示。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往往存在重记忆、轻理解的现象,对历史的认识较为片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在实践中深化对历史的理解,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历史实践活动的要求,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在活动中提高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增强对历史的兴趣,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历史实践活动的和实施。
2.教学难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讨论、展示等方式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历史资料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历史纪录片,引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导入新课。
2.讲解与示范:教师对历史实践活动的要求和步骤进行讲解,并进行示范。
3.分组讨论与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确定各自的活动方案,并进行合作。
4.实践活动:学生按照活动方案进行历史剧的制作与表演、历史人物卡片的制作、历史遗址的参观与考察、历史主题的研究与展示等实践活动。
5.成果展示与评价:各小组展示实践活动成果,其他小组对其进行评价。
6.总结与反思: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点评,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与反思。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学设计
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案主讲人:杨红如一、教学目标1.分5组搜集历史遗迹《藤花落古城》、历史系列文献《海州的属地变迁》、文物发掘资料《古墓丽影凌惠平》、历史遗迹《佛教名山孔望山》和历史传说《东海孝妇的故事》等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历史,让学生运用查阅资料、调查访问、参观等手段得到上述史料,并且对搜集的史料进行阅读整理、分析和展示,初步了解学习和认识历史的途径与方法。
2.按照从石器时代、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的历史顺序逐一展示身边的历史,让学生初步感知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3.通过学生对史料的搜集、分析、整理和展示,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的意识和历史解释的能力,拉进历史和现实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对家乡有历史认同感,逐步感知和树立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二、重点难点突破重点:搜集、处理、展示史料难点:展示的历史与已学历史的联系三、教学流程1.导入:《连云港的历史中国之最》(最好是图片展示,并以时间轴的形式呈现,或者让学生说说都知道连云港有哪些历史遗址、历史故事等导入)。
中国最早的原始社会岩画――被誉为“东方天书”的将军崖岩画中国第一座内外城结构的史前城址――新石器时代的藤花落古城遗址中国建制最长的海港城市――自秦朐县始,迄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中国最早的界域石刻――西汉琅琊郡东海郡界碑中国最早的佛教摩崖造像――孔望山东汉佛教摩崖石刻,比敦煌早200年中国最早的郡级统计年报――东汉尹湾六号汉墓的汉简2.正课:按时间先后分组展示小组搜集的连云港历史:第一组:考察历史遗迹,访寻藤花落古城遗址。
学生展示:藤花落古城,时空定位为前4000年淮河流域的龙山文化,东夷少昊国古城遗址,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今天中云办事处西诸朝村。
东夷少昊古国是以藤花落古城为中心,藤花落原始城及周边所在的龙山聚落群,展示出一幅典型的古国图景。
其古国的范围是东西40公里、南北45公里,具体的遗址有桃花涧遗址、大伊山石棺葬遗址、二涧遗址、陶庵遗址、大村遗址等20余处中心聚落。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赛课教案_1
基于“生本教育“理念的课堂教学设计【听课教师的评议摘录】[评课时间]:2016年12月16日上午[评课地点]:厦门三中2号楼106[评议教师]:陈温柔、徐太阳、厦门三中历史组、湖里区各学校备课组长[评课摘录]:总体上肯定这节活动课很有意思,很漂亮的活动课。
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动身、动心。
活动内容选点依据课标要求,教学过程衔接恰当、顺畅,主题线索贯彻始终,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非常恰当,激发学生兴趣,使初中生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把握到位。
教学过程中完美展现出"六导、四主、双合",注意培养学科素养。
凸显家国情怀、责任担当,具有闽南地方特色,体现文明多样化。
不足之处:学生的发言,有错误或不够准确的,要及时纠正,主题升华可再提升。
本节课鲜活、有趣,让学生在快乐体会中感受乡土历史,突出课改"六导、四主、双合"主题,以生为本,渗透人文关怀,在活动过程中巧妙隐性发挥教师主体作用与显性学生主导作用,渗透课改理念,让学生亲切感受闽南文化。
并在活动中使历史学科家国情怀润物无声体现出来。
是一节成功的值得借鉴的主题活动课。
【自我诊断与反思提升】本课为活动课,没有具体的教学内容,在形式上也可以更为多样。
我把本课内容设定为厦门的历史,选取了鼓浪屿、中山路骑楼、厦门特色小吃、闽南语四块内容,基本的历史知识点由教师讲解,其余由学生来分享和活动。
整堂课以旅游攻略的形式进行,以玩和吃这些与学生最贴近的东西入手来了解厦门。
课堂动静皆有,学生相对积极活跃,闽南语学习积极主动。
总体的趣味性有。
但是历史的知识性不够,历史味不够浓厚,线索不够明确,只有最表层的线索,没有真正知识性的线索铺设。
如果能以厦门在近代2次开放,文化也呈现中外结合,如果能以此为主线,介绍厦门在近代发展崛起的过程,更有历史味道。
学生活动方面设计不够仔细,应该进一步设置好游戏规则和评比标准。
既是活动课,还是应该以学生活动为主,知识以单纯讲授的方式进行,还是显得过于沉闷。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4.21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课件 (共24张PPT)
《新水《浒宫》》剧剧照照
三、H—How怎样学习历史? How to study history?
招募历史课堂达人
读
温
听
历学史学习习方方法法
记
写
讲
合作探究: 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能够通过 什么途径来了解历史?
历史影视节目
历史文物兵、马遗俑址
历史图片
历史书籍
课后作业
1.列一份历史朝代表,及每个朝代 有代表性帝王的作为。 2.家有宝物:找一件家中的老物件 ,了解其历史。
………
范“掌如冰果冰握赶想上一当抗定“日刘战的争胡历时兰代”史,我知识 一拼定死会保成卫为国刘家胡”兰式的人物能,提高个人修养
史实:刘胡兰非抗日英雄 刘胡兰生于1932年,曾任山西文水县云周西村妇救
会干部,积极领导土地改革和支援前线的革命活动。 1947年1月12日,军阀阎锡山所在部队发动袭击, 刘胡兰被捕后就义,时年仅15岁。
1、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是国家发展的需要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老是摸着石头过河, 更要研究历史,认识国情,制定科学的方针政策,才 能迅速发展。从历史的沧桑中走出,让我们痛切地感 受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必要性。从中外当代历 史的对照比较中,我们清醒认识到改革开放的迫切性。
二、W──why?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why should we learn history?
第21课 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一、W──what什么是历史? what is history?
过去的你
芜湖的印记
一、W──what什么是历一系列人 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 门学科 2. 沿革,来历 3. 过去的事实
一、W──what什么是历史? what is history?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复习课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基本的历史发展脉络。
(2)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3)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4)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代表性的文化成就:知道祖冲之的数学成就,能初步认识书法艺术,了解北方农业技术的成就。
2、过程与方法
以师生合作为主,引导学生串联记忆、分析归纳等,从整体上把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各族人民在历史上都对国家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壮大作出过贡献,增强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情感和信念。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初步具备了从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的基本能力。
七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形象认知为主,对于理解孝文帝改革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等理性问题有一定的难度。
要利用好七年级学生有较强烈的学习欲望、敢于表现、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重点难点
1、学习重点
(1)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知道三国的名称,识读《三国鼎立形势图》,明确魏、蜀、吴三个政权的方位。
(2)江南地区的开发。
初步了解人口南迁是促进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原因,认识到劳动力因素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动力。
(3)北魏孝文帝改革。
认识到北魏孝文帝改革适应并促进了北朝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2、学习难点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朝代名称众多,更替频繁,理清本单元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的知识主线,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空概念。
(2)引导学生了解政局动荡、战争频繁、人口迁移、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理解政治、军事、经济之间的相互影响。
(3)正确认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长期处于政权分立的战乱状态,民族交往与民族冲突交织在一起,民族之间的交往、交融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这种民族间的交融,对于我国各民族逐渐凝聚、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战乱频繁、政权林立更迭、人民饱受战争之苦的时期,同时也是少数民族与中原民族不断交流的过程,所以这一历史时期的特点是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
【板块一:三国三分天下】
1、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更替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致经历了哪些朝代?其中,哪些朝代是政权分立?
2、赤壁之战(208年)
(1)赤壁之战发生在哪一年?交战双方是谁?结果如何?
(2)赤壁之战的影响是什么?
3、三国鼎立
(1)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4、襄阳历史名人诸葛亮
(1)【隐居地】诸葛亮曾经在襄阳的哪个地方过了十年的隐居生活?
(2)【成语典故】你知道哪些有关诸葛亮的成语故事或典故?
(3)【历史功绩】“蜀汉名相”诸葛亮有哪些历史功绩?
(4)【评价】杜甫的诗句“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是对谁的赞誉?
【板块二:南方经济发展】
5、江南地区的开发
(1)江南地区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能得到开发?
(2)江南地区的开发产生了什么影响?
★课堂练习(一)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选自《史记》对江南地区的描述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稔,读ren,丰收),则数郡忘饥。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宋书》
①材料二反映的情况和材料一相比较发生了什么变化?
②你认为促成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板块三:北方民族交融】
6、北魏孝文帝改革(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巩固统治)
(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有哪些?(孝文帝改革后,鲜卑族人民的生活有什么变化?)
(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
②材料一反映了“魏主”的哪项重要改革措施?
材料二:魏主曰:“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
——《魏书》
③材料二反映了“魏主”的哪项重要改革措施?
材料三: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
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
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
宜改姓元氏。
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
——《资治通鉴》
④材料三反映了“魏主”的哪项重要改革措施?
【板块四:科技文化繁荣】
7、璀璨的科技文化
(1)南朝杰出科学家祖冲之在数学方面取得的最主要成就是什么?
(2)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农业科学著作叫什么?作者是谁?
(3)被誉为“书圣”东晋大书法家是谁?
●课堂小结
1、重点内容
(1)一个局面:三国鼎立
(2)两个发展:①南方经济发展(江南地区开发)
②北方民族关系发展即北方民族大交融(孝文帝改革)
2、归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政治、经济、民族关系等方面的特点,并用史实
●课后练习
1、东汉末年,地方割据势力长期混战,其中为魏、蜀、吴三国鼎立奠定基础的
战役是(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2、著名的典故“三顾茅庐”发生在东汉末年,这位曾住在茅庐里的历史人物
是( )
A.诸葛亮
B.刘备
C.孙权
D.曹操
3、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最主要的因素是( )
A.江南气候温暖湿润
B.江南土地肥沃
C.南方统治者施行仁政
D.北方人南迁并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
4、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
下列人物中,顺应历史潮流进行改革,
从而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交融的是( )
A.秦孝公
B.汉武帝
C.光武帝
D.孝文帝
5、世界上第一次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科学家是( )
A.蔡伦
B.祖冲之
C.张仲景
D.贾思勰
6、被后人尊称为“书圣”的东晋大书法家是( )
A.王羲之
B.王献之
C.顾恺之
D. 祖冲之
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特点是()
A.封建国家的初步形成
B.封建社会呈现繁荣景象
C.政治分立和民族交融
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