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课文的教学
《安徒生童话》课堂优质教案
![《安徒生童话》课堂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73d0224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b6.png)
《安徒生童话》课堂优质教案《安徒生童话》课堂优质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课外阅读的交流、推荐,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2、带领学生重温安徒生的童话故事,通过阅读了解、感受童话故事的丰富多彩。
课前准备:1、学生阅读《丑小鸭》等童话故事;2、要求同学带一本自己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并准备向别人推荐自己喜欢的这本书。
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1.同学们你们希望自己变得更美丽些吗?如何做才能更美丽呢?2.光有外表的美是肤浅的,拥有内在的美才是真正的美,崇高的美!(指名说,板书课题:读书让我们美丽)3.开学二个月了,咱们班的图书角也成立二个月了。
同学们每人提供的图书以及学校图书馆的图书,使我们每个人拥有了充足的图书资源。
这两个月下来你读了几本了,读的哪几本呢?4.这些书一定让你们变得更加美丽、更加聪慧,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们的读书成果吧!二、图书交流推介会1.小组交流、汇报读书成果。
2.全班交流。
(指名汇报,师引导,推荐好书给班上其他同学。
)三、走近安徒生,重温经典1.刚刚同学们向大家推荐了许多的好书,听了你们惟妙惟肖的介绍,老师也忍不住想把自己喜欢的书介绍给大家了,它的名字叫《安徒生童话》(展示书) 2.(出示安徒生图片)这位就是安徒生,你了解安徒生吗?(指名介绍,师补充资料)四、赏读《丑小鸭》1.安徒生的童话里经典的故事莫过于《丑小鸭》,这个故事大家都不陌生。
让我们来说说故事的内容呢?2.丑小鸭最后怎么了?1师配乐范读2看着图听了故事,你想说什么?五、总结延伸1.安徒生是世界童话大王,他的童话故事大都是经典很值得一看,你还看过哪些?2.老师这有他童话全集的一些目录,没看过的抓紧去拜读吧!—《走进安徒生的童话世界》教学背景:自从我们学校的开展“书香班级”活动以来,学生读的书多了,而且每个班级都添置了书柜,有些学生还有了自己的藏书。
课外对学生进行了相关的童话阅读指导,为了引领着学生更好的去阅读童话,特别是安徒生这位童话大师的童话,对于其创作的历程有个大概的了解,我在班上开展了一系列关于童话的活动。
童话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童话教学的方法和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04cfb26702d276a201292ee6.png)
童话教学的方法和策略童话教学这样重要,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针对童话的文本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与之适应的教学对策呢?(一)在想象中走进童话的神奇意境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
童话常常采取夸张、拟人、象征等手法编织奇异的情节,营造浓厚的幻想氛围。
在《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充分想象,在思维和情感上走进童话的幻想意境,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丰富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理解小女孩在擦火柴的过程中产生的幻想。
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上册童话《去年的树》第一部分时,可以重点让学生边读边想像大树和鸟儿在一起的幸福时光,为后面理解鸟儿与树分别的牵挂和经历千辛万寻找不到的悲伤情景埋下伏笔。
作者描写鸟儿和树根、大门、小姑娘的三次对话,是为了表现鸟儿寻找树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再次让学生想像,鸟儿在途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学生在想像中激活了思维,有的学生想到了鸟儿可能遇到猎人的捕杀,有的学生想到了鸟儿可能遇到狂风暴雨等,但是这一切都不能阻挡它寻找朋友的脚步。
这一想象让学生充分地体验到小鸟对友谊和诺言的忠诚。
课文最后一部分,鸟儿和化身为灯火的大树告别的情景,引导学生第三次想像,想像鸟儿盯着灯火看时,可能在想些什么?想像分别重逢,却不是原来的好朋友大树时,鸟儿又会说些什么?这样的想像将学生带到一个独特的场景中去,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真切地感受到了鸟儿和大树之间生死不渝的友谊,使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
想像把学生带进童话的意境,而童话的神奇意境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二)大胆创新,激发质疑,不通讲课文,只讲关键处很多童话作品,因为情节曲折的缘故,篇幅相对其他体裁的文章而言较长。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大胆创新,采“用长文短教”的办法。
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地理解课文。
学生在把课文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提出疑难问题或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教师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后,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
对童话课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对童话课文教学的几点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b229610aff00bed5b8f31d07.png)
对童话课文教学的几点体会在小学语文课文中,童话所占的比例比较大,通过童话课文的教学对学生进行语言和思维训练,从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一、故事引入,培养听话能力小学生特别喜欢听故事,加之电教手段的运用,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抓住这一特点,在教学中,采取讲故事的形式导人新课,并进行听话能力的训练。
如教学《美丽的公鸡》一文时,在新授课前先让学生听录音故事,听时提出要求:认真听故事回答问题,美丽的公鸡和谁去比美?他们跟公鸡比美了吗?后来公鸡又遇到了谁?他对公鸡说了什么?从此以后,公鸡是怎样做的?听完故事后,让学生回答以上问题,通过回答问题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在这个过程中既要求学生听懂故事讲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也要求学生听懂老师的提问及同学的回答。
久而久之,培养了学生专心听讲、认真记忆的良好习惯。
二、感情朗读,培养阅读能力童话语言优美,可让学生反复朗读,激发联想和热情,进入奇异的幻想世界。
(1)指导分角色朗读。
童话中一般都有较多的对话,教师可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抓住故事中主人翁的性格和心理等特点,读好语气。
如教《狐狸和乌鸦》一课,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狐狸的狡猾,乌鸦的心理变化,分角色,带感情反复朗读狐狸和乌鸦的三次对话。
(2)抓住提示语感情朗读。
课文中的提示语本身带有感情色彩,比如,高兴地说、吃惊地说、不安地说、伤心地说等,教师可抓住这些语句,让学生体会词语所含的感情,引导正确朗读。
如“小马难为情地说”,“难为情”是不好意思,应该采用稍低而慢的语调就符合词语的意思了。
这样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和训练,既养成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复述课文,培养说话能力复述课文直接为口语训练奠定基础,复述课文的形式灵活多样。
(1)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中的故事。
(2)创造性复述。
低年级学生由于对知识的触及始终停留在一个面体上,思维触角延伸的幅度极小。
为此,在学生学完课文后,常要求他们改变原文思路进行创造性地复述课文故事。
吴艳辉小学低年级童话类课文教学基本模式
![吴艳辉小学低年级童话类课文教学基本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9d465015fad6195f312ba6bc.png)
小学低年级童话类课文教学基本模式
赵都小学二年级吴艳辉
低年段的语文教学,常常接触到的课文多是天真浪漫,充满乐趣,学生爱读乐读的童话故事。
童话故事短小生动,富有教育意义,特征明显。
童话教学以学生读懂故事为表,理解寓意为里,联系实际为真。
我们组研究的童话类课文教学的基本模式为: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从学生熟悉并且感兴趣的话题引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创设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带着好奇心进入课文。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困难和小组的同学一起解决,完成认识生字新词及读通课文的任务。
三、以读促学,感悟道理。
语文教学中,读是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低年级的童话故事语言浅显易懂,在教学中完全可以让学生以读为主,通过读来有所感悟,读中理解难懂的词、句,体会童话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
四、以演内化,启发想象。
表演是儿童思考、再现生活的基本方式,从文中来,到文中去,跳出文本,有助于学生进入情境,感悟情感,理解课文。
在童话教学中,我们要适时抓住学生的热情,让他们试着把童话演出来。
经过表演这一过程,孩子们对故事的理解、体会、感悟就更深刻了。
五、课外阅读,拓展延伸。
鼓励学生多读其他童话故事,课后开个故事交流会,扩大语文阅读面,真正推进大阅读。
六、自主习字,个别指导。
学生自主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结构、字形以及占格位置,试着书写。
教师对笔画较多,结构繁琐的易错字进行点拨。
童话初中语文阅读教案
![童话初中语文阅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cf121e8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66.png)
童话初中语文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使学生了解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生平及其作品特点。
2. 学生能够理解故事的主题思想,认识到社会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
3. 学生能够掌握故事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 学生能够通过角色扮演、讨论等方式,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阅读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
2. 生字词:火柴、售货员、点燃、火焰、温暖、饥饿、寒冷、同情、爱心等。
3. 句型:描述环境、表达情感、阐述原因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掌握生字词和句型,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难点:深刻理解故事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介绍作者生平及作品特点。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故事主题的理解和感受。
3.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表演。
4. 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阅读体验。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安徒生的生平及其作品特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3. 讲解课文:讲解生字词和句型,分析故事主题思想,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
4.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对故事主题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
5.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表演,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6. 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故事中的温暖与寒冷,提高阅读体验。
7. 总结课文:总结故事主题思想,强调关爱社会底层人民的重要性。
8.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写一篇关于《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读后感,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引导他们深入理解故事主题,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
同时,通过角色扮演、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童话类课文教学的策略
![童话类课文教学的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c47dce38eefdc8d376ee3260.png)
童话 , 就 是 在 现 实 的 基础 上 , 用 适 合 儿 找 的关 键 词有 : 迫 不 及待 、 磨 成 面粉 、 做 成食 童 口吻 的语 言 , 说 给儿 童 听得 一种 富 于幻 想 品 。生 : 迫不 及 待 、 做成 食 品 、 馒头 、 烙饼 ( 齐 的故 事 。在语 文 入 选教 材 的童 话 故事 中 , 细 读 词语 ) 。 观各 篇 , 随着 学 生年 龄 增长 、 能 力提 高 , 在 文 学 生 在 本 文 的学 生 中 掌握 了概 括 课 文 本 的呈现 上 除 了主 题 的共 性特 点 , 也从 纵 向 主要 内容 的 方 法 就可 以在 本 单 元 的 其他 课 上呈 现 出年级 的细微 差别 。 三年 级教 材 中的 文 的学 习时做 到举 一 反 三 , 很 多 学生 就能 一 童话 故事 内容依 旧浅显 易 懂 , 但 在 文 字表 达 下 子抓 住 文 章 的主 要 内容 了 。内容 讲 清 了 , 上更 彰 显语 言 的魅 力 ,致 力 于人 物语 言 、 动 当然 文章 的层 次也 就 一 目了然 了 。 作、 神情、 心理 等 描 写 , 是 学 生迁 移 写作 的很 好 的范本 。 下面 我结 合 《 三袋 麦 子》 的一课 的 三、 情 景 再现 , 还原 人 物 教学 谈谈 童话 类 教学 具体 策略 : 1 、 角 色扮 演 。 如: 在 教学 《 三袋 麦子 》 时, 整 组导读 。 预 习先 行 教 师 可 以采用 表 演 的形 式来 结束 课 , 效 果会 更 好 。在 重点 指 导学 生 分角 色 朗读 课文 后 , 在 教学 童话 之 前 , 教 师可 让 学 生预 习整 如 果请 学 生分 别 扮演 土 地爷 爷 、 小猪 、 小羊 、 组课文, 试 图让学 生 在学 习单元 课 文前 对 教 小 猴 , 表 演 课 文 中一 年 以后 , 土 地爷 爷拜 访 材 有 一个 整体 的感 知 。 在 教学 单元 中 的一篇 他 们 时 的情 景 。强调 抓住 “ 神秘 ” 、 “ 兴奋 ” 等 课 文 时 ,可让 学 生充 分 做好 预 习积 累活动 。 神情 , 并 且 把 文 中 的 生词 “ 节俭 ” 、 “ 收获” 运 如 在 课 前 让 孩 子 收集 带 有 动 物 的 成 语 或 者 用 到 自己的人 物 对话 中。这 样 , 学生 不仅 在 成 语 故事 ,使 学 生对 童话 产 生 浓厚 的兴 趣 , 教 师 的点拨 下 学 习到 不少 的 精辟 词 句 , 而 且 在 知 识积 累 中渗透 情 感 的积 累。 对 所学 的词 句 进 行及 时 的巩 固 , 最 主要 的是 学 会如 何 运用 所 学 的字 词句 , 提 高 了语 言运 二、 概括 内容 , 理 清层 次 用 的能 力 。学 生 之 间的 沟通 与交 流 ( 把文 中 描 述性 的语 言转 化 为人 物对 话 ) ,不 仅是 对 对 于三 年级 的 学 生来 说 , 概括 课 文 内容 课 文 中的语 言 进行 内化 的过 程 , 也是 口语 交 又 一 定 的难度 , 而 教会 学 生 抓关 键 词句 的方 际 的训 练 , 是 即兴 口语 表 达 的锻 炼 , 是 创 新 法: “ 人物 + 怎 么样 ? ” 抓住 主要 人 物 、 关 键 字 能 力 的培养 。 通过 表演 让学 生 的能力 从 多方 词 来 概述 文章 的主要 内容 ,则 降低 了难 度 。 面得 到 提 高 , 让 学 生在 自主 实 践 中 , 轻 轻 松 使 学 生 更 好 更 坏地 把 握 文 本 内容 起 着 关键 松 地学 习语 文 , 提高 语文 素质 。 的作 用 。如在 教 学 《 三袋 麦 子》 时, 可 以这样 2 、品读对 话 。 以揣 摩 人物 的心 理为 抓 来 指 导 学 生概 括 课 文 的 主 要 内容 : 师: 看 看 手 , 关 注 人 物 的 动作 、 神情 、 语言、 从 而 感 知 这 些小 问 号 , 小猪 、 小牛、 小猴 怎 样 对待 土地 人 物 形象 特 点 , 有 感情 地 朗读 。如 : 课前 , 老 爷 爷送 给 他们 的这 一 袋麦 子 的? 找 一找 是课 师 应充 分 了解 了学 生 的特 点 , 认 真分 析 了学 文 的 哪几个 小 节 。 生: 2 、 3 、 4 小节。 指名 读第 情 ,课 堂设 计 中充 分考 虑 学生 的 学 习需求 , 2小 节 , 其他小朋友仔 细听, 用 笔 把 关 键 词 由故 事 导入 ,充分 激发 了学生 的 学 习情趣 。 找 出来 , 标一标 , 说 一 说 小 猪 是 怎 样对 待这 鉴 于此 文通 俗 易懂 , 学 生多 多 朗读 便 能体 会 袋 麦子 的 ?一生 读 , 其 他 标 出关键 词 。生 : 我 故事 蕴含 的 道理 , 老 师 可 以设计 了学 生不 同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案【精选5篇】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案【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ae9d95f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8e.png)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案【精选5篇】《卖火柴的小女孩》是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作品,书写了资本社会的黑暗的残酷,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案【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写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摇篮、围裙、蜷腿、裂缝、填满、橱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过程与方法:1、深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必须注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小女孩生活的悲惨和作者寄予的同情。
2、鼓励学生就有关句子提出自己的疑问,之后组织学生联系上下文深入讨论,交流各自的理解和体会,体会到句子的言外之意和其中饱含的作者的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1、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作业设计:课内:抄写词语组织近义词填空课外:朗读课文四、教学课时:3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能理清文章脉络。
3、学习第一部分,了解小女孩的家庭情况。
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简介作者1、板书课题,作者“安徒生”2、简介作者安徒生是十九世纪丹麦著名的作家,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
安徒生出生在丹麦中部的一个小镇上,祖父是个农民,父亲是个鞋匠,他们常给幼年的安徒生讲故事,这对他后来的创作影响很大。
1835年初,安徒生决心为孩子写作童话。
自此,每年圣诞节,他都献出一本“给儿童们看的童话”。
你们看过安徒生写的哪些童话?(《皇帝的新装》、《拇指姑娘》、《丑小鸭》等)3、利用插图,导入新课。
请大家看课文插图,这个坐在雪地里的小女孩就是大年夜还在卖火柴的小女孩。
小学童话类课文教学策略
![小学童话类课文教学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fd6a4f9b87c24028905fc394.png)
三、写一写: 内化童话的本质内涵 在教学中,童话故事的写作对学生而言是 一项有着挑战性的内容。在统编教材三年级 上册第三单元的导语中,就已经鲜明的提出了 “试着自己 编 写 童 话、写 童 话 ”的 要 求,这 与 之 前的单个童话故事阅读,与之后的类型童话学 习,以及整 本 书 的 学 习,形 成 了 一 个 有 着 紧 密 联系的一 体 化,这 也 表 明 了 现 代 教 育 中,读 写 融合的编辑思想与教学要求,这也是对教材的 一种新要求。 1. 引导学生续写童话 在童话 故 事 的 写 作 中,大 致 有 着 两 种 方 向。第一种方向是模仿,即在原有故事情节的 基础上,借 鉴 故 事 本 身 的 要 求,进 行 模 仿 式 写 作。引导学生在原有童话故事的结构和思路 上进行借 鉴,从 而 进 行 童 话 的 创 作。 例 如,用 童话中经常使用的反复这一结构来创作。在 学习了《小壁虎借尾巴》,亦或者是《三只小猪》
9
2019·8
备课参考
围、激发学 生 兴 趣 的 一 种 重 要 方 法,学 生 分 角 色的表演,也能够起到提升学生对童话内容的 掌握。
例如,在教 学《三 打 白 骨 精 》一 课 时,要 充 分考虑这篇文章的特性,虽然这篇故事不属于 童话故事的范畴,但是其本身却充满着丰富的 想象性,符合童话故事的特性; 另外一方面,这 篇故事中人物形象的特色非常鲜明,有着强烈 的矛盾冲 突,表 演 性 总 体 而 言 还 是 比 较 强 的。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先引导学生把文 章改编为话剧,提前预防课堂表演过程中的问 题,然后再把各个角色分给学生来表演。不过 在这个改编的过程中困难还是比较大的,考虑 到小学生 的 能 力,还 是 要 教 师 与 学 生 相 配 合, 力求准确的表现出人物特点。这样能够提升 学生对表演的积极性,取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童话教学的五个步骤
![童话教学的五个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9f597304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c4.png)
|童话是“照亮人类童年的阿拉丁神灯”,儿童对童话具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
统编本教材中选编了不少童话故事,这些童话故事生动、有趣,深受学生喜爱。
在童话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亲近童话,走进童话,在童话的世界中尽情徜徉,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让学生的天性在童话阅读中得到充分绽放。
那么,在教学童话时,教师应该采取哪些有效策略呢?一、有滋有味读童话在童话教学中,要想让学生读好童话,教师就要注重对学生童话朗读的指导,这种指导主要是指在学生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教师要有意识地范读指导,如对童话朗读基调的指导,对童话朗读语气的点拨等,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逐步读好童话。
如二年级上册《雪孩子》这篇童话中的主要角色有小白兔、兔妈妈和雪孩子,故事中除了小白兔和兔妈妈的对话之外还有一些描述性的语言,因此,这篇童话故事朗读的重点就是读好文中的描述性语言和小白兔与兔妈妈的对话部分。
关于描述性语言课文开头写道:“雪,下个不停,一连下了好几天。
”这句话主要是写了雪下得时间长。
学生在朗读这句话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读得慢一点,把雪下了很长时间的感觉读出来。
然后在读小白兔与兔妈妈的对话部分的时候,鼓励学生读出小白兔撒娇的语气和兔妈妈耐心劝说的语气。
在这个童话故事中,令读者感到最为揪心的部分就是关于雪孩子救小白兔的那段话,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冲进屋里,冒着呛人的烟、烫人的火……”等句子,把雪孩子奋不顾身的精神读出来。
这样引导学生有滋有味读童话,学生学习童话的兴趣会更加浓厚。
在《雪孩子》这篇童话故事中,教师紧扣描述性语言和人物对话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可以使学生的朗读更为投入,更有情感,真正在读中感受到雪孩子的美好品质。
二、细读慢嚼品童话童话作为一种独特的文体,在语言表达上具有生动、形象、传神等特点,还有的童话幽默、风趣、离奇,充满童真,或者给人荒诞的感觉,这些都是童话独有的特点与魅力。
《安徒生童话》的阅读教案(精选7篇)
![《安徒生童话》的阅读教案(精选7篇)](https://img.taocdn.com/s3/m/12cccc5d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5b.png)
《安徒生童话》的阅读教案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安徒生童话》的阅读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安徒生童话》的阅读教案篇1一、阅读内容:《安徒生童话》。
二、阅读目的:1、通过本书的阅读,不仅能扩展小学生的文学及历史知识,还能让孩子们知道了什么是美与丑,善与恶,提高了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
2、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习惯,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3、让学生们自己读喜欢的书籍,到书中去体验快乐,拥有快乐的童年。
三、阅读准备:《安徒生童话故事集》。
四、阅读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揭示主题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听过《美人鱼》、《丑小鸭》、《拇指姑娘》、《豌豆上的公主》这些童话故事吗?那你们知道这些美妙的故事是谁写的吗?(简介作者)他还写了很多很多好听的故事、优美的童话,他就是安徒生,伟大的童话作家。
那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童话世界吧。
(二)指导读书方法1、阅读时能基本把握文中的主要人物。
2、边读边勾画你最喜欢的,认为最好的地方。
3、能说出你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吗?自己能试着说一些。
五、阅读交流:(一)小组内交流你读了《安徒生童话》的哪一篇,有哪篇文章你最喜欢?学生只要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优美的语句,以及其中的段落,并且能说出你为什么喜欢就可以了。
(二)全班交流1、组内选代表发言2、其他同学认真听,随时做补充。
3、说说你是怎么去读课文的。
(三)拓展延伸把你感兴趣的童话故事讲给别人听。
《安徒生童话》的阅读教案篇2教学目标1、带领学生走进安徒生的童话故事,通过阅读了解、感受童话故事的丰富多彩,增强学生朗读童话的兴趣。
2、感悟安徒生及其作品中呈现的对真、善、美不懈追求的精神。
3、通过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方法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a5003eb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bd.png)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方法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童话具有神奇的魅力,它能够吸引着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到童话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狼和小羊》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狼嚎和小羊的叫声,让学生感受狼凶狠和小羊柔弱的形象,然后让学生分别扮演狼和小羊的角色进行对话,通过角色表演的方式将课文内容呈现出来。
这样不仅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阅读欣赏,感受童话阅读童话故事是感受童话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阅读欣赏童话故事,让学生从中感受到童话的魅力。
例如,《七颗钻石》是一篇充满神奇色彩的童话故事,通过讲述水罐一连串神奇变化的过程,告诉学生爱心的力量是无尽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并适时播放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感受到童话故事的神奇魅力。
三、质疑探究,体验情感探究是体验情感的过程。
在童话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探究和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情感体验。
例如,在《小松鼠找花生》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以下问题:小松鼠为什么找不到花生?花生为什么在土里?通过讨论和交流,学生能够从中体验到小松鼠对花生的喜爱之情以及花生生长的特点。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探究童话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和意义,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四、表演展示,拓展延伸表演是展示自我、拓展延伸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童话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表演和展示自己,让他们从中获得更多的快乐和自信。
例如,在《丑小鸭》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课本剧表演活动,让学生在表演中将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转化成自己的肢体语言和表情来表现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
通过表演展示的方式,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童话故事的趣味性,并拓展延伸到现实生活中去。
总之,童话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浅谈童话课文教学意义及教学方法
![浅谈童话课文教学意义及教学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343e62b5022aaea988f0fef.png)
浅谈童话课文教学意义及教学方法童话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文学体裁,对其内涵进行界定的时候也经历了很多的演绎和变化,不同的学者对其解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但是,由于童话是小学生比较能够接受的载体,因此,对其教学策略进行分析十分必要。
童话在表现手法方面是比较夸张的,而且都是一些幻想出来的文章,通常都是以故事为主要叙述载体,因此,在对教学策略进行分析时要给予高度的重视。
1 人教版小学语文童话课文分布情况童话作品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被广泛的在小学语文课本进行了体现。
在小学一、二年级中,选用了大量的文章,非常适合学龄初期的儿童阅读。
这些文章是非常符合小学生的欣赏和审美趣味的,在年级不断增长过程中,童话作品的数量呈现了递减的趋势,对于一些高年级的教材,出现了一些比较经典的作品。
2 童话课文的教育学意义和神话故事想相比,童话故事对人们生存中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体现,对人性的善与恶和人们生活的贫与富等方面都进行了体现,而且,童话具有丰富的意义,在情感色彩方面也是非常浓厚的,这样比课本知识和现实的教材更加能够让学生明白,内容更加丰富,同时也更加的深刻,这样能够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视,童话的编写意图就是为了借助其故事性非常强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更好的体验快乐。
童话以文本为载体,在语言学习方面更加的规范,这样能够唤起学生的童心,在阅读过程中更好的感受真、善、美。
3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小学生处在学龄期,普遍的年龄是六岁到十二岁,在这个时期,学生的心理是处于勤奋和自卑的冲突阶段的。
在学习课程过程中,如果他们能够顺利完成,那么就会获得勤奋感,这样能够培养其以后生活和工作的信心。
但是,相反的情况下是会导致其出现自卑心理,这样对小学生以后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
在小学时期,学生有了运算的思维,这样就会出现守恒性和可逆性的心理,因此,在心理方面对抽象的概念非常重视,思维活动要有具体的内容作为支持。
小学语文童话故事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小学语文童话故事的教学方法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5c93b21e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02.png)
小学语文童话故事的教学方法有哪些1小学语文童话故事的教学方法一、指导学生多形式地朗读童话童话语言优美、明快、自然,语言反复,象声词多,富于音乐美,是非常适合朗读的文学体裁之一。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可见,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对于学生的开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因此,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形式让学生进行朗读,如分角色朗读、配乐朗读、为童话配音朗读、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等。
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学生在自我朗读中也会有所感悟,也就有利于学生的语感等各方面的培养。
比方,在学习《三袋麦子》一课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学生分别读出小猪、小牛、小猴、土地公公等角色的恰当语气。
这样让全班都参与进来,给每位学生表现的时机,可使他们在这样的朗读中,结合课文具体语言环境提高朗读能力。
教师要更好地帮助学生品味并实践童话语言的情感美和形式美,使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二、通过表演童话,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小学生学习童话,最喜欢扮演童话中的角色,表演童话中的情节。
让学生戴上头饰,扮演童话中的角色进行艺术再创作,身临其境体验情感,在表演中开展语言,进行创造性思维,在说与动的快乐气氛中,受到教育,尝到成功的快乐。
《小蝌蚪找妈妈》一课就可在表演中进行教学,扮演小蝌蚪的孩子把双手放在身体后当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扮演青蛙的孩子那么一蹦一跳地前进,从两种不同的扮演方式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已掌握了课文内容,当孩子们表演找到妈妈时,他们七嘴八舌地说:“瞧!长着一张宽嘴巴。
〞“一对大眼睛。
〞“披着绿衣裳。
〞“露着雪白的肚皮。
〞“有四条腿。
〞“对了,对了,这次没错,一定是我妈妈。
〞孩子们即兴创作水到渠成,通过表演童话,带来的是自信、动力、成功,更重要的是闪现着创造的火花。
像《小柳树和小枣树》、《小鸟和牵牛花》、《鸡妈妈的新房子》、《两只小狮子》等课文,都可运用表演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将文字化为形象的表演,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创造性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
小学童话课文教案模板
![小学童话课文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6b0c1dbc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72.png)
课时:2课时年级:二年级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红帽》的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教学重点:1. 理解《小红帽》的故事情节。
2. 学会生字词,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1. 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2. 学会运用故事中的道理。
教学准备:1. 课件:《小红帽》的故事画面。
2.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出示《小红帽》的封面,引导学生回忆故事内容。
2. 提问:你们还记得《小红帽》的故事吗?故事里有哪些人物?发生了什么事?二、学习生字词1.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生字词。
2. 学生跟读,教师纠正发音。
3. 学生组内互相交流生字词的意思。
三、朗读课文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
2.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 学生分组朗读课文,互相评价。
四、理解故事情节1. 教师提问:故事中发生了哪些事情?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故事情节。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道理。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小红帽》的故事,谁能复述一下故事内容?2. 学生回答,教师评价。
二、深入理解故事道理1. 教师提问:故事中小红帽为什么会遇到危险?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故事中的道理。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如何避免小红帽的遭遇?三、拓展延伸1. 教师提问:如果你是小红帽,你会怎么做?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 学生能够运用故事中的道理,学会在生活中防范危险。
3.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统编本低年级童话类课文的范读技巧
![统编本低年级童话类课文的范读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236b89b1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69.png)
统编本低年级童话类课文的范读技巧范读童话类课文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
下面给出一些统编本低年级童话类课文的范读技巧,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一、熟悉故事情节:在范读课文之前,要先仔细阅读故事内容,了解故事的背景、情节和人物角色,特别是多读几遍,熟悉其中的语言表达和逻辑关系。
二、情感表达:童话故事往往以情感和价值观为重点,范读时要注重情感表达。
可以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语调的起伏变化和肢体的表达来展现故事中的情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语音语调:在范读童话类课文中,要注意语音的准确和语调的自然。
语音的准确包括发音的规范、声调的正确、语音的连贯,语调的自然则包括情感的真实和语调的流畅。
四、节奏感和语感:通过合理的停顿和断句,使课文的节奏感更明显,语感更加准确。
在范读中,可以适当地加入一些表情词语和修辞手法,增加文本的韵律感。
五、造型表演:可以适当地运用一些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来表达人物形象和情感,增加故事的趣味性和真实感。
在模仿动物的声音时,可以动手做出相应的动作;在描写人物的表情时,可以用面部表情来演绎。
六、情节转折和高潮:在范读故事中的情节转折和高潮部分时,要注重声音的变化和语气的表达。
通过调整语音的音量和语调的高低,来迅速切换情节,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七、角色切换:对于多人对话和多角色的情景,可以通过调整语音的音调和语气,来切换不同的角色。
可以改变语速、声音的高低、语调的轻重,使角色之间的对话更加生动有趣。
八、节奏控制:在范读中要控制好节奏的速度,不要过快或过慢。
要根据故事的发展和情节的需要,灵活调整节奏的快慢,使之与课文的意境相符。
九、情感引导和反馈:在范读故事后,可以为学生提问和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的理解和感悟。
要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和自信心。
范读童话类课文需要有情感的表达、语音的准确和语调的自然,同时要注意节奏的掌握和角色的切换。
读_说_写:童话教学“三字诀”
![读_说_写:童话教学“三字诀”](https://img.taocdn.com/s3/m/f0f58dd1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1c.png)
方法探微读说写:童话教学“三字诀”文|杨璇业童话教学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一共选编了近50篇童话。
这些童话语言有趣、情节生动,充满幻想,主人公多积极向上,形象丰满。
教师在童话阅读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走进童话,感受童话,深入体会童话人物的美好愿望,在心底撒下真、善、美的种子,帮助小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一、童话故事的三个特点(一)以幻想虚构故事丰富的幻象力是童话故事的灵魂。
童话中主人公的行为与现实生活不一样,可以不依自然和科学规律而为。
但它却是现实生活本质的曲折反映。
如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描写小女孩5次擦亮火柴时的情景,依次出现了温暖的大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祥的奶奶,最后她和奶奶一起飞走了,充满了幻想色彩。
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童话一般都不写真人真事,而是虚实结合,以虚写实,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二)运用拟人、夸张、象征手法童话故事对拟人、夸张和象征等表现手法的灵活运用,使童话故事血肉丰满。
童话中主人公的行动,显得神通广大,法力无边。
从风霜雨雪到星辰日月,从花木草石到鱼鸟虫兽,大自然中一切事物都可人格化,以物拟人,妙趣横生。
如安徒生《丑小鸭》中的动物居然可以像真人一样会说话,有思想,具备人类的喜乐哀愁。
这种拟人化的象征手法,是童话故事创作中一种最常见的方法。
(三)语言充满童趣,故事情节性强童话故事的语言生动易懂,具有儿童化、口语化的特征,故事情节性强,符合儿童阅读趣味。
如《皇帝的新装》讲了一个皇帝被两个骗子欺骗,穿上根本不存在的新装,最后一丝不挂地上街游行。
故事从头到尾,大家都不敢说真话。
童话的结尾让一个孩子喊出了“他没有穿衣服”这句童言无忌的真话。
二、小学童话教学策略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以童话故事的三个特点为依据,探寻出一条小学童话教学的有效途径。
本文以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海的女儿》为例展开介绍。
(一)读童话,引导学生体会童话的语言美童话是为儿童创作的故事。
统编本低年级童话类课文的范读技巧
![统编本低年级童话类课文的范读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48634c68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53.png)
统编本低年级童话类课文的范读技巧统编本低年级童话类课文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学习这些童话故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开阔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情趣。
而范读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下面就是关于统编本低年级童话类课文的范读技巧。
一、抓住故事情节,把握情感色彩在范读童话类课文时,首先要抓住故事的情节,了解故事的主题和基本情节。
然后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抓住关键情节和情感色彩,通过语音语调的变化来表现故事的起伏和情感变化。
当故事中发生了紧张刺激的情节时,语音语调可以加快节奏,声音可以变得有些激昂,让学生感受到故事的紧张刺激;而当故事中出现了悲伤和温馨的情节时,语音语调可以温柔柔和,声音可以变得轻柔温暖,让学生感受到故事的温馨和感动。
二、注重注重语音语调的变化在范读童话类课文时,要注重语音语调的变化。
通过语音语调的变化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表达情感、描绘场景等。
当范读老猫的台词时,可以通过语音语调的变化,让学生感受到老猫的沉稳和睿智;当范读小狗的台词时,可以通过语音语调的变化,让学生感受到小狗的活泼和可爱。
通过语音语调的变化,能够更加生动地表现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故事内容。
三、注意语音语调的自然流畅在范读童话类课文时,要保持语音语调的自然流畅,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美感和节奏感。
在叙述故事情节时,要掌握好语速和停顿的节奏,让学生感受到故事情节的起伏和变化;在诠释人物的台词时,要注意用音量、语调和语速的变化,让语言表达更有层次感和情感感染力。
通过自然流畅的语音语调,能够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共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更加热爱阅读。
统编本低年级童话类课文的范读技巧
![统编本低年级童话类课文的范读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0f68b6a8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af.png)
统编本低年级童话类课文的范读技巧统编本低年级童话类课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教材之一,其中的经典童话故事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语感和阅读能力。
在进行范读时,老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正确的发音、语调和语音语调的使用,以及情感表达和形象描绘等方面的技巧。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帮助老师更好地进行范读教学。
一、正确的发音在范读童话类课文时,老师首先要注意自己的发音。
要确保每个音节、每个词语的发音都准确无误。
特别是一些辅音和元音的发音,例如r和l的发音,在汉语中有时容易混淆,因此老师要特别注意并纠正学生的发音。
在进行范读时,要让学生清晰地听到每个音节和词语的发音,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语音表征。
二、语调的运用在进行童话类课文的范读时,要注重语调的使用。
根据故事的情节和人物的性格特点,要灵活运用语调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比如在表述童话中的喜悦、悲伤、紧张或欢愉等情感时,通过语调的升降、轻重、长短等变化,可以使范读更加生动形象,引起学生的共鸣。
三、情感表达童话类故事通常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寓意,因此在进行范读时,要注重情感的表达。
老师可以通过声音的变化、语速的控制以及语气的调整来表达故事中的情感,让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起伏,引发他们的共鸣,增加对故事的理解和体验。
四、形象描绘童话类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往往具有鲜明的形象特点,因此在进行范读时,要注重形象的描绘。
老师可以通过声音的变化、语气的调整、停顿的运用等手段,帮助学生形成对故事中人物形象的生动印象。
还可以通过适当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来增强范读的效果,让学生更容易形成对故事人物的形象印象。
五、反复练习范读是一门需要不断练习的技艺,因此在进行范读教学时,老师要鼓励学生多次反复练习,尤其是对一些关键句子和情节转折的部分进行反复练习。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调整,帮助学生掌握范读的技巧,提高范读的质量。
六、结合导读在范读教学中,老师还可以结合导读的方式进行。
统编本低年级童话类课文的范读技巧
![统编本低年级童话类课文的范读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59203725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03.png)
统编本低年级童话类课文的范读技巧统编本低年级童话类课文是小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童话类课文,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阅读兴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对于教师来说,掌握好童话类课文的范读技巧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关于统编本低年级童话类课文范读技巧的一些建议。
要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
在范读童话类课文的时候,教师应该注重语音语调的把握,让学生能够清晰地听到每一个音节和语气。
要注意读音的准确性,避免因为忽略细节而造成误解。
在讲述不同人物对话的时候,教师要适当调整语音语调,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人物之间的对话互动,加深对人物性格和情感的理解。
要注重节奏感的表现。
童话类课文通常具有鲜明的情节和节奏感,教师在范读的时候要通过语速和停顿的处理,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故事的起伏和情节的展开。
在课文中涉及到悬念、高潮的时候,要适当加快语速,增强紧张感;而在描写风景、情感的时候,要减慢语速,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故事情节的美感和情感的深刻。
要注重情感表达的传递。
童话类故事通常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如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等。
教师在范读的时候,要通过声音、表情和动作,将故事中的情感状态展现给学生。
在讲述悲伤的情节时,可以适当降低声音,加重语气;而在讲述欢乐的情节时,可以适当提高语音,增强明快感。
通过情感表达的传递,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的内涵和主题,增强学习的情感投入和认同感。
要注重形象意象的呈现。
童话类故事通常具有丰富的形象和意象,如人物形象、风景描写等。
教师在范读的时候,可以通过适当的语音语调和表情动作,将故事的形象和意象展现给学生。
在讲述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的时候,可以通过不同的语音和表情来塑造人物形象;而在描写风景和环境的时候,可以通过声音和语气来展现景物的美感和特征。
通过形象意象的呈现,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故事情节的绘画效果和情感共鸣,增强阅读的视觉和感官体验。
通过以上的范读技巧,教师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童话类课文,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审美能力。
统编本低年级童话类课文的范读技巧
![统编本低年级童话类课文的范读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1e87242c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52.png)
统编本低年级童话类课文的范读技巧童话类课文是小学低年级的必修内容之一,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需要掌握一些范读技巧,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童话故事。
一、注重语音语调童话类课文中常常出现一些生僻字或者发音不规则的词语,如“狼”、“熊”、“巨人”等,教师需要将这些词语的发音准确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正确掌握这些生僻字的读音。
此外,还需要注重语调的把握,如强调某些尾音或者转折点,使得听众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
二、情感表达童话类课文中通常涉及到一些情感表达,如欢乐、悲伤、愤怒等,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这些情感,教师可以通过情感表达来传递故事情节,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故事所传递的情感和信息。
三、意境渲染童话类课文常常涉及到一些奇幻的场景,需要教师通过意境的渲染来描绘故事的场景,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故事的氛围和情境。
例如,通过适当的抑扬顿挫和声音起伏,配合着具有视觉效果的教具,让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令人惊奇的场景和情境。
四、语调语速的掌握童话类课文中,语调和语速的把握十分重要,教师需要适当控制语速,不过快、不过慢,让学生听得清晰,听得透彻。
在抑扬顿挫和节奏变化中,语调和语速相得益彰,更能使童话故事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五、形象描绘童话类课文中,形象描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需要将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环境描述等通过生动的语言和恰当的表情、姿态表现出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场景,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记忆。
综上所述,童话类课文的范读技巧包括注重语音语调、情感表达、意境渲染、语调语速的掌握以及形象描绘等方面,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将这些技巧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语感,让他们在童话故事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激发他们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童话课文的教学
在低年级课文中,童话所占的比例比较大,通过童话课文的教学对学生进行语言和思维训练,从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一、故事引入,培养听话能力。
小学生特别喜欢听故事,加之电教手段的运用,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抓住这一特点,在教学中,采取讲故事的形式导人新课,并进行听话能力的训练。
如教学《美丽的公鸡》一文时,在新授课前先让学生听录音故事,听时提出要求:认真听故事回答问题,美丽的公鸡和谁去比美?他们跟公鸡比美了吗?后来公鸡又遇到了谁?他对公鸡说了什么?从此以后,公鸡是怎样做的?听完故事后,让学生回答以上问题,通过回答问题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在这个过程中既要求学生听懂故事讲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也要求学生听懂老师的提问及同学的回答。
久而久之,培养了学生专心听讲、认真记忆的良好习惯。
二、感情朗读,培养阅读能力。
童话语言优美,可让学生反复朗读,激发联想和热情,进入奇异的幻想世界。
1、指导分角色朗读。
童话中一般都有较多的对话,教师可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抓住故事中主人翁的性格和心理等特点,读好语气。
如教《狐狸和乌鸦》一课,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狐狸的狡猾,乌鸦的心理变化,分角色,带感情反复朗读狐狸和乌鸦的三次对话。
2、抓住提示语感情朗读。
课文中的提示语本身带有感情色彩,
比如,高兴地说、吃惊地说、不安地说、伤心地说等,教师可抓住这些语句,让学生体会词语所含的感情,引导正确朗读。
如“小马难为情地说”,“难为情”是不好意思,应该采用稍低而慢的语调就符合词语的意思了。
这样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和训练,既养成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复述课文,培养说话能力。
复述课文直接为口语训练奠定基础,复述课文的形式灵活多样。
1、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中的故事。
2、创造性复述。
低年级学生由于对知识的触及始终停留在一个面体上,思维触角延伸的幅度极小。
为此,在学生学完课文后,常要求他们改变原文思路进行创造性地复述课文故事。
如教完《骄傲的孔雀》一课,要求学生以“孔雀第二次出去散步,遇见百灵鸟……”这条思路讲故事。
3、理清课文顺序复述。
如复述第一册《秋天》一课,先引导学生看清课文共有六句话,前五句讲秋天的四个特征,第六句总结秋天到了,这样理清顺序后再复述。
复述课文有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丰富学生的词汇,特别有利于培养学生有条理、连贯的、较长时间的说话能力。
四、续编故事,培养写话能力。
1、续编故事结尾。
有些童话故事,结尾留有余地,引人深思。
如《骆驼和羊》一课,骆驼和羊听了老牛的话后会说些什么?有什么表现?还有《狼和小羊》一课,结尾写:“狼说着就往小羊身上
扑去”,到底扑上去想干什么?吃了小羊没有?
2、拓展课文内容,续编故事。
可以引导学生对故事中塑造的形象给予评价,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获得的知识,大胆想象,创造性地续编故事。
如教完《小猴子下山》后问:学了这篇课文我们懂得了什么道理?小猴子身上有没有优点呢?根据你对小猴子的看
法续编故事。
学生编成了,有一种是:第二天,小猴子又下山了,它没有接受教训,仍然见一样、爱一样,结果一无所获;另一种是:猴子和小兔子成了朋友,他们抱着西瓜一块儿上山了。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想象能力,为三年级写话打下基础。
五、课堂表演,促进能力的发展。
课堂表演是指把课文内容通过玩玩演演的形式再现出来。
课堂表演是低年级学生最感兴趣的一种活动形式,它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在轻松愉快中获取知识。
1、激发学习兴趣,课文中的聪明的乌鸦、勤奋的狮子、勤劳的小白兔等,都成为他们乐于表演的形象。
孩子们丰富的想象、诙谐的语言、夸张的动作、传神的表情,掀起一次次的课堂小高潮。
学生对表演的浓厚兴趣也进而转化为学习语文的极大热情。
2、促进词句理解。
如《小猴子下山》一文中有几个动词:“掰(玉米)”、“扛(玉米)”、捧(桃子)”、“抱(西瓜)”、“迫(小兔)”。
教学中,引导学生做动作,通过表演,学生恰当地理解了词意,并懂得了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3、促进知识的巩固。
学完课文后,以课本剧的形式,再现故事
情节。
如学完《王二小》一课,编演了课本剧。
王二小放哨时的机敏、带路时的畏缩、牺牲时的豪迈,被表演的活灵活现;狂妄蛮横的日本鬼子近似机器人的步态让人忍俊不禁,怒火填膺;怒不可挡的“八路军”更是憨态可掬,学生表演的是那么地投入。
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追问:“王二小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你喜欢他什么?”学生踊跃发言,气氛热烈。
这样一来,学生与王二小产生了共鸣,痛恨日本侵略者的感情也愈加强烈。
课堂表演,增强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