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第二次作业1

合集下载

西南大学2014年《幼儿园活动设计与评价》作业答案

西南大学2014年《幼儿园活动设计与评价》作业答案

西南大学2014年《幼儿园活动设计与评价》作业答案第一次作业:一、名词解释1、定点法答:即定点不定人法。

观察者固定在活动中的某一地点进行观察,见什么观察什么,只要来此点的幼儿都可以作为观察对象。

适合于了解一个主题或一个区域幼儿活动开展的情况,可以获得些动态的信息、了解到幼儿在活动中使用材料的情况、幼儿交往情况、游戏情节的发展等等。

一般多在区角活动和游戏过程中使用此方法,观察者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

2、集体教育活动答:这是教师与全体幼儿(即教师面向全体幼儿)的直接联系方式,并主要由教师选择活动的内容、手段和方法,布置相应的教育环境。

整个活动过程以教师的直接引导或指导为主,幼儿在同一时间内做相同的事情。

如集体上课、参观、餐前谈话、听故事、听音乐、唱歌、开展语言游戏等。

3、自选教育活动答:这是幼儿与环境(物或同伴)直接联系的方式,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由选择活动的内容,材料,并由自己决定活动的方式和合作伙伴等。

教师的作用是创设环、自选游戏活动等,都是属于这一类型。

4、感知体验法答:指让幼儿通过各种感官来认识和判别事物的特性。

这种方法有效地激发幼儿参与活动和在活动中探究的兴趣,加强他们对事物认识的印象。

二、简述题1、请简述美国著名的课程论专家泰勒提出的有关课程的四个基本问题有哪些?答:美国著名的课程论专家泰勒曾对课程进行了8年系统研究,提出了以下四个有关课程的基本问题:第一,学校应该追求哪些目标?第二人们要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可实现这些目标?第三,这些经验如何才能有效地加以组织?第四,人们如何才能确定目标是否实现?2、请简述幼儿园教育活动与指导的保教合一的原则?答: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德、智、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是幼儿园的任务。

为此教育在组织指导任何教育活动时,都应着眼于保育和教育两个方面,做到保中有教,教中有保,保教合一。

3、请简述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设计策略?答:儿童语言的发展与训练在幼儿园阶段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像如何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设计适合其语言发展特点的练习活动是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设计的重要内容。

综合自然地理学 第二次作业

综合自然地理学 第二次作业

第二次作业一、名词解释1.地域分异的概念:(P40)2.景观要素的相互共轭性:(P45)3.自然区划:(P93)二、填空1.地带性因素是指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非地带性因素是指由地球内能所形成的海陆分布对比关系、地势起伏、岩浆活动和构造作用等。

2.大陆的地带性单位有4个等级,即热量带、自然地带、自然亚地带、自然次带。

3.目前常用的区划原则有:发生统一性原则;相对一致性原则;空间连续性原则;综合性原则;主导因素原则。

4.区划的原则和方法是紧密联系的,自然区划的方法有:古地理方法;顺序划分和合并法;类型制图法;部门区划图叠置法和地理相关分析法和主导标志法。

5.地带性区划单位:带 - 地带 - 亚地带- 次亚地带(P106)6.非地带性区划单位:大区—地区—亚地区—州(P113)三、简答1.简述地域分异因素。

(P40)2.简述道库恰耶夫自然地带学说的要点:P52答:(1)太阳辐射能是自然带和地带形成的能量基础;(2)由某些宇宙-行星因素如日地距离、地球形状和黄赤交角等引起的太阳辐射能在地表各纬度的不均匀分布,是形成自然带的动力学原因;(3)带和地带在理想情况下呈东西延伸并具有环球分布的特点,同时沿南北方向更替;(4)地带性规律并非唯一的空间地理规律,客观上还存在另一种规律。

道库恰耶夫的地带和带,实质上是纬度地带和纬度带。

3.简述研究地域分异规律的意义:P88答:①地带性规律(自然区划)是指导农业、交通和工程建设的重要规律。

②研究地带性分异规律对于山区的土地利用也有积极意义。

③排水良好的残积处境和排水不好的水上处境交替出现的区域,旱涝年份农业收成的互补作用显得极为重要。

④集约化农业更需考虑土地类型的组合状况。

⑤在牧业地区,处境的镶嵌结合有利于倒场放牧。

⑥三北防护林建设,同样存在遵循地域分异规律,做到因地制宜的问题。

4.简述景观的特征:(P126-127)答:景观:是地表在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特征上最一致的地段,是综合自然区划的下限单位。

土壤地理学(第二次作业)

土壤地理学(第二次作业)

土壤地理学(第二次作业)——肖梁2012210192一、名词解释1、原始成土过程:(P89)在裸露岩石表面或薄层岩石风化物上着生低等植物,如地衣、苔藓等微生物,在低等植物和微生物的作用下,开始累积有机质,并为高等植物生长创造条件。

这是土壤发育的最初阶段,即原始土壤的形成。

2、富铝化过程:(P89)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土壤形成过程中原生矿物强烈分解,盐基离子和硅酸大量淋失,铁、铝、锰在次生粘土矿物中不断形成氧化物而相对积累,这种铁、铝的富集称富铝化过程。

由于伴随着硅以硅酸形式的淋失,亦称为脱硅富铝化过程。

3、灰化过程:(P89)指在寒带和寒温带针叶林植被和湿润条件下,土壤中铁铝与有机酸性物质整合淋溶沉积的过程。

4、钙化过程:(P90)干旱和半干旱土壤钙的碳酸盐发生移动积累的过程。

有钙积过程、复钙过程和脱钙过程。

5、盐渍化过程:(P90)指地表水、地下水及母质中含有的盐分在强烈的蒸发作用下,通过土壤水的垂直和水平移动,逐渐向地表积聚。

6、潜在酸:(P70)吸附在土壤胶体表面的H+和Al3+所引起的酸度。

7、盐基饱和度:(P66)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占交换性阳离子总量的百分比。

8、离子交换量:(P66)每千克干土中所含全部离子总量,称离子交换量。

二、简答题1、土壤酸碱性的肥力意义。

(P71)◆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土壤细菌和放线菌适宜于中性和微碱性环境;在强酸性土壤中真菌则占优势。

◆对土壤胶体带电性影响:土壤环境pH 值高时,土壤胶体负电荷数量增多,相应于阳离子交换量也增加,土壤保肥性、供肥性增强。

◆对土壤养分有效性影响:●在pH6.5附近,大多数营养元素的有效性都较高。

●N、K 、S元素在微酸性、中性、碱性土壤中都较高。

●P元素在中性土壤中有效性最高,pH<5和pH>7时有效性降低。

●Ca和Mg在pH6.5-8.5有效性大,在强酸性和强碱性土壤中有效性较低。

●Fe、Mn、Cu、Zn等微量元素有效性在酸性和强酸性高。

现代汉语(下)“语法”第二次作业

现代汉语(下)“语法”第二次作业

一、名词解释:(第小题2分,共10分)1、句子2、句类3、名词性谓语句4、语用分析5、复句二、填空(每空0、5分,共10分)1、从语气角度看,句子可分四类,例如“我爱我的红领巾。

”是,“这部小说真好看!”是,“你快去帮忙吧!”是,“他为什么不来通知我呢?”是。

2、单句可分、两大类,例如“1949年春的一个早晨”是句,“我马上就去办”是句。

3、从语气和结构角度看,“她喜欢的东西她根本就不会去计较它的价格有多高”是、句。

4、“他拍的这部电影据说明年春节上映。

”这句话中的独立语是。

5、主谓句的成分有、、和四种,如“据报道,你救助过挪的那个学生今年考上大学了”,这个句子的主语是,谓语是,独立语是。

6、复句的下位句型是,。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下面句子,中的指称是不定指。

A、我认识他B、你家来客人了C、明天去学校D、谢谢你2、与“我请你看电影”结构相同的句子是A、我知道你明天离开B、首长命令我们马上出发C、这事证明他是对的D、我希望他能考上大学3、下列句子没有歧义。

A、有适当地给庄稼浇水施肥,就会减产B、这根铁丝长一米C、这个人连我也不认识D、一个月仅下了三场雨4、下列句子有句首修饰语A、窗台上放了一盆花B、昨天下了一场雨C、以前我不了解他D、这里昨天出了事故5、下列说法是正确的。

A、把字句的主语都是受事B、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都能用于把字句C、被字句的主语都是受事D、把字句的谓语动词后不能出现宾语6、句子是动词性主谓谓语句。

A、这部小说的情节特别动人B、我一个人也不认识C、这种人你别理他D、你什么事情都没做7、下列有关复句的表述,不正确。

A、由三个以上分句构成的复句是多重复句B、根据标点符号,不能准确划分分句C、联合复句如有多个成分,切分时可以多分。

D、偏正复句的特点是切分时一律二分。

8、下列有关复句的表述,不正确。

A、转折复句正句与偏句的关系是转折关系。

B、让步复句正句与偏句是转折关系。

知识产权法第二次作业参考答案

知识产权法第二次作业参考答案

02试卷_000 1一、名词解释(共 5 道试题,共 25 分。

)1. 证明商标是指由对某种商品或者服务具有监督能力的组织所控制,而由该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使用于其商品或者服务,用以证明该商品或者服务的原产地、原料、制造方法、质量或者其他特定品质的标志。

2. 反向假冒侵权是指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行为。

3. 驰名商标是指在中国为相关公众广为知晓并享有较高声誉的商标。

4. 商品商标是指使用于商品之上的商标。

5. 集体商标是指以团体、协会或者其他组织名义注册,供该组织成员在商事活动中使用,以表明使用者在该组织中的成员资格的标志。

二、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我国商标法规定,商标注册后应当实际使用,连续( B )停止使用注册商标的,由商标局责令限期改正或者撤销其注册商标。

A. 2年B. 3年C. 4年D. 5年2. 我国商标法规定的商标注册原则是( D ) 。

A. 自愿注册原则B. 全面注册原则C. 强制注册原则D. 自愿注册与强制注册相结合原则3. 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行为是( C ) 。

A. 使用侵权B. 销售侵权C. 反向假冒侵权D. 标识侵权4. 我国商标法规定的商标权取得原则是 ( B ) 。

A. 使用原则B. 注册原则C. 混合原则D. 强制注册原则5. 商标法规定,当事人对商标评审委员会的裁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 C ) 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A. 7日B. 15日C. 30日D. 60日6. 我国商标法规定,注册商标的有效期限为10年,自 ( D ) 计算。

A. 注册商标申请人寄出申请书之日起B. 商标局收到申请书之日起C. 公告之日起D. 核准注册之日起7. 根据我国商标法第十一条的规定,( C ) 不能作为商标注册的标志。

A. 中国国旗B. 带有民族歧视性的文字、图形C. 本商品的通用图形D. 官方标志、检验印记8. 商标法规定申请注册的商标不得与被撤销或者注销未满 ( A ) 的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

国开(电大)《现代汉语(1)》形考作业1-4参考答案(下载可编辑)

国开(电大)《现代汉语(1)》形考作业1-4参考答案(下载可编辑)

国开(电大)《现代汉语(1)》形考作业1-4参考答案(下载可编辑)第一次作业一、名词解释(20分,每小题4分)1.普通话——就是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2.语音——是语言的声音,是由人类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不同语言的语音各有其系统性。

3.声母——汉字字音中开头的辅音音素叫声母。

普通话共有21个辅音声母。

4.韵母——汉字字音中声母后面的音素。

普通话共有39个韵母。

5.声调——是指读每个汉字时声音的高低升降变化。

每个汉字都有一个固定的声调。

声调在汉语里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二、填空(10分,每两个空1分)1.书面语是在(口语)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赣方言主要分布在(江西省),以(南昌话)为代表;闽方言主要分布在(福建)、(海南)、(台湾)三省。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是(普通话)。

4.语音具有(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社会属性)等多种属性,(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5.语音的四要素是(音高)、(音强)、(音长)、(音色)。

6.汉语拼音是以(拉丁)字母为基础构成的。

7.声母z和zh的区别是(发音部位)不同。

8.声母m和n的相同点是(发音方法)完全相同。

9.复韵母可以分三类,韵母iao属于(中响复)韵母。

10.音节“圆”的汉语拼音是yuan,这个音节的韵母是(üan)。

三、单项选择题(10分,每小题1分)1.下列各种说法只有()正确。

A.口语在书面语基础上产生。

B.书面语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口语的发展。

C.口语是书面语产生的源泉、发展的动力。

D.口语对书面语发展的影响微乎其微。

2.普通话是以()为基础构成的。

A.北方话B.北京话C.东北话D.河南话3.北方话是以()为代表点的。

A.北京话B.天津话C.河南话D.山西话4.下列条件()不是北方话成为普通话基础方言的理由。

A.政治文化影响大B.同行地域广C.语音标准统一D.使用人口多5.汉语声调是由()变化形成的。

供应链管理第二次作业(参考答案)

供应链管理第二次作业(参考答案)

第二次作业一、名词解释1.客户关系管理就是指通过对客户行为长期地、有意识地施加某种影响,以强化公司与客户之间的合作关系。

2.客户就是购买产品或服务的个体,即消费者。

3.条形码就是由一组宽度不同、反射率不同的条和空按规定的编码规则组合起来的,用以表示一组数据和符号。

4电子数据交换就是指将商业或行政事务处理按照一个公认的标准,形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或报文数据格式,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传输方法。

5信息共享就是指简单的提供数据,数据未经过加工转换。

6信息安全就是为了保障信息安全,除了要进行信息的安全保护,还应该重视提高安全预警能力,系统地入侵检测能力,系统的事件反应能力和系统遭到入侵引起破坏的快速恢复能力。

二、问答题1EDI系统有哪些部分组成?EDI系统的信息传递有哪几种方式?答:一般由硬件设备、通信网络及软件、报文格式标准、格式转换软件以及用户应用系统组成。

信息传递有2种方式:直接方式和间接方式。

2供应链管理软件(SCM)一般由哪些模块组成?它与ERP有何区别?答:一般由需求计划、生产计划和排序、分销计划、运输计划和企业或供应链分析模块组成。

与ERP区别:1 管理范围2 理论模型和方法3 编制计划4 业务管理。

3在供应链上需要对哪些关系进行管理?供应链上的关系类别有哪些?答:需要对供应商关系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

类别有:短期目标型、长期目标型、渗透型、联盟型、纵向集成型4.客户关系管理的基本内容有哪些?答:基本内容有:1 管理营销过程;2 管理客户状态3 管理“客户成本”5.简述供应商关系管理的组成。

答:组成有:1 供应商目录管理2 采购价格管理3 采购合同管理4 供应商评估第 1 页共1 页。

毛概作业第二次

毛概作业第二次

毛概作业一.名词解释:1.总路线:党和国家在某个历史阶段指导全盘的基本准则,是制定各方面具体工作路线和政策的总依据。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新民主主义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是毛泽东创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集中表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3.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以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生产资料私有制。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以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生产资料私有制。

二、简答题:1. 毛泽东的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理论是什么?答:毛泽东阐明的中国革命分两步走及其相互关系是: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压迫,在中国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

第二步是在此基础上,继续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使中国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这两个革命各有自己特定的任务,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但这两个革命又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什么?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什么?答: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的道路。

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反映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指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的理论。

思想是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3.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各是什么?答:毛泽东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出发,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集中表述是:无产阶级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革命的主体是无产阶级,客体是人民大众,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

供应链管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供应链管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供应链管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第一次作业一、名词解释1.答:是一种系统化的指导与控制方法,它把企业中的人、财、物和信息等资源,高质量、低成本、快速及时地转换为市场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2.供应链设计是企业规模的设计,是从企业整体的角度勾画企业蓝图,是扩展的企业模型。

3.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一般是指在供应链内部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的成员之间形成的一种协调关系,以保证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或效益,也就是供应商-制造商关系,或者称为卖主/供应商-买主关系、供应商关系,供应链合作关系可以定义为供应商与制造商之间,在一定时期内的共享信息、共担风险、共同获利的协议关系。

二、CACDDABAAC三、1.ABC 2.ABCD 3.BC 4.BCE 5.ABCD 6.ABCD 7.AB 8.AB 9.ABCDE 10.ABCD四、√XX√√X√√√√五、问答题1.答:供应链的特征为(1)管理目标呈现多元化特征和超常的性质;(2)管理视域极大拓宽;(3)管理要素更加多样,包容度大大增加(4)管理系统的复杂度增加,系统边界日益模糊。

2.答:(1)功能型产品和创新型产品的各自特点。

不同的产品类型对供应链设计有不同的需求,如果根据产品的客户需求模式分类,可以分为两类:功能型产品和创新型产品。

功能型产品的特点:①能满足基本需要,因而需求稳定且可以预测,从而使供求可以达到近乎完整的平衡,这使市场调节变得很容易。

但是稳定性会引起竞争,进而导致利润率较低;②生命周期长;③生产这种产品的公司可以集中几乎全部的精力去使物质成本最小化。

在大部分功能型产品的价格弹性给定的情况下,最小化物质成本是一个极重要的目标。

在这一过程中,整个供应链中的供应商、制造商和零售商要协调他们的活动以便能以最低的成本满足预测的需求。

功能型产品更加重视物质功能。

创新型产品的特点:①创新型产品需求不可预测。

创新型产品能使公司获得更高的利润,但是创新型产品的新颖却使需求不可预测。

婚姻家庭法形考作业

婚姻家庭法形考作业

婚姻家庭法形考作业第一次作业一、名词解释1、婚姻法——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P172、对偶婚——指一男一女在长或短的时间内相对稳定的稳定的偶居生活的婚姻形态。

P143、婚姻自由——指当事人具有在法律的许可的范围内,按照本人意愿自主决定自己的婚姻,不受任何外部因素干扰的权利。

P454、包办婚姻——婚姻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违背婚姻自由原则,强迫他人结婚的行为。

P47二、填空1、婚姻家庭制度,是一定社会的上层建筑,它是由有关婚姻家庭的各种行为规范所构成的制度。

2、社会主义的一夫一妻制,是以实行一夫一妻、男女平等原则为特征的最新类型的婚姻制度。

3、婚姻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它有独立的调整对象,因此,和其他法律比较,它的特点是普遍性(广泛性)、伦理性、强制性。

4、婚姻家庭关系即具有社会性,又具有自然性。

前者是它的性质,后者是它的特点。

5、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家庭制度是在私有制出现、阶级形成的情况下产生的。

6、婚姻自由包括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

三、单项选择题1、B2、C3、D4、A5、C6、C7、A8、C9、B 10、D 11、B四、多项选择题1、ABD2、ABC3、AB4、BD5、ABD6、AC7、AC8、ACE 9、ABCDE五、简答题1、婚姻、家庭的概念是什么?婚姻家庭关系的性质和特点是什么?答:(1)婚姻是指当时社会制度所确认的男女两性互为配偶为目的结合。

家庭是指因婚姻、血缘和收养所产生的共同生活的、其成员间互享法定权利、互负法定义务的亲属团体。

(2)婚姻家庭关系的性质包括婚姻家庭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其中,婚姻家庭的社会属性是婚姻家庭关系的性质,对婚姻家庭起决定作用;自然属性是婚姻家庭关系的特点,是婚姻家庭关系赖以存在的基础。

2、什么叫婚姻自由原则?答:婚姻自由原指当事人具有在法律的许可的范围内,按照本人意愿自主决定自己的婚姻,不受任何外部因素干扰的权利。

婚姻自由原则是我国婚姻法的首要原则,包括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两方面的内容。

普通生物学作业答案

普通生物学作业答案

第一次作业一、名词解释1、群落: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空间内上的分布各物种的种群集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

2、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3、双命名法:又叫二名法(拉丁文):属名加上种名4、细胞周期:细胞从第一次分裂开始到第二次分裂开始,这段时间称为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一个有丝分裂期和一个分裂间期。

5、减数分裂:细胞进行一次 DNA 复制,随后进行两次分裂,染色体数目减半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

体细胞(双倍体2n)®生殖细胞(单倍体n)6、细胞通讯:是细胞间或细胞内通过高度精确和高效地发送与接收信息的通讯机制,对环境作出综合反应的细胞行为。

7、联会复合体:配对过程中,位于两条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蛋白质性的结构,联会复合体是同源染色体进行配对和联会的结构基础。

8、四分体:配对的同源染色体(由2条同源染色体组成);也称二价体(含有4条染色单体)。

每1条同源染色体由2条姊妹染色单体组成。

9、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指细胞在发育过程中发生程序性死亡。

本质上:细胞凋亡是一个主动的、由基因决定的自动结束细胞生命的过程,此过程受到严格的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死亡。

10、细胞的全能性:受精卵能够分化出各种细胞、组织,形成一个完整的个体,所以把受精卵的分化潜能称为全能性。

单个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形成完整有机体的潜能或特性。

即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全套的遗传信息。

每个细胞都具有发展成一个完整个体的潜能。

二、简答题1、简述生命的主要特征。

1.结构、组成的统一性化学成分的同一性:化学元素、生物大分子、遗传密码、贮能分子、生物过程等。

严整有序的结构,生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病毒除外)。

整个生物界是一个多层次的有序结构: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个体→ 种群→ 群落→ 生态系统2.新陈代谢(metabolism)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指生物和周围环境不断进行的物质的交换和能量的流动,生物吸收一些物质,在生物体内发生一系列变化,最后成为代谢过程的最终产物而被排出体外的过程。

教育学第二次作业

教育学第二次作业
(2)培养儿童的多方面兴趣:赫尔巴特把“多方面的兴趣”看作是教学的基础,认为这是教学的直接目的;是传授新的知识、形成新观念的基本条件;也是充分的知识训练的结果。 (3)“形式阶段”理论:即“明了”、“联合”、“系统”以及“方法”四阶段。 三、论述题 1、结合实际试论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答: (一)教育与生产力相互制约: 首先是生产力制约教育:(1)生产力的发展是教育发展的基础;(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内容;(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及教学组织形式。反过来,教育对生产力的发展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1)通过教育可以实现劳动力的再生产;(2)教育还可以实现科学知识和技术的生产和再生产。 (二)教育和社会的发展经济相互制约: 社会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表现在教育目的上; (2)决定了教育的领导权: (3)决定了受教育的权力。 教育对社会经济的反作用: (1)主要是通过培养具有一定的阶级意识的人,来维护和巩固某一社会的经济制度; (2)学校教育还可以通过在校师生向社会传播统治阶级的思想,制造社会经济,起着巩固现有社会经济制度,维护生产关系的作用。
布鲁纳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论教学的任务和原则。在布鲁纳的教育思想里,帮助或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个中心课题。关于教学原则,布鲁纳曾强调以下四条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第二,关于课程和教学方法,布鲁纳以结构主义观点为指导,论述了以“学科基本结构”为中心的课程设计和教材编写问题。所谓的“学科基本结构”就是指某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定义、原理和原则等。 如何根据“学科的基本结构”来设计课程呢?布鲁纳提出了两点主要要求:应重视基础课的改革;要把教材分成不同的水平,使之与学校里不同年级、不同水平的学生的接受能力配合起来。 在教学方法上,布鲁纳主张“发现法”。按布鲁纳的话说:“发现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 7、简述班主任工作的特点。 答:第一,复杂性。班主任工作的复杂性首先表现在班主任工作对象的复杂性上。班主任的工作对象是构成班集体的数十名学生,而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复杂的个体。第二,动态适应性和创造性。教育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才达到培养人的目的,班主任组织的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生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和管理活动,必须要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及个性特征,才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第三,情感性。教育对人的培养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组织管理,更应该有对学生心灵的激励。班主任以育人为己任,应该重视情感作用。第四,艰巨性。学生的教育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也不是直线前进,一帆风顺的,而是一个长期而反复的过程。第五,全面性。我国的教育方针规定了我们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代创新型人才。班主任的存在就是为了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统筹协调中得以实现。第六,集体性与个别性。班主任是整个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引导者,班主任的工作就是要培养良好的班集体,但集体的存在也是为了个人能健康地成长,因此,班主任也不能忽视对每个学生个别教育。 8、简述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答: (一)政治对教育的制约 1、政治决定了教育的领导权。 统治阶级总是利用他们的政权力量来颁布教育方针、路线和政策;制定教育目的和制度,规定教育的内容,派遣和任免教育行政人员和教师,控制教育经费,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按照他们的思想政治要求影响和控制受教育者。 2、政治决定受教育的权利。 在一个社会里,让哪些人受什么样的教育是由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决定的。古代只有官品的子女受教育,现在使每个社会成员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 3、政治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教育内容。 教育目的是一个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教育提出的主观要求的集中体现,它直接反映着统治阶级的利益和需要。在阶级社会里“超阶级”或“超政治”的教育是不存在的。 (二)教育对政治的促进作用 1、教育能促进年青一代政治社会化 教育能引导人们接受一定的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形成适应于一定社会政治制度的政治态度与政治认同感,以及积极参与政治、监督政治的习惯和能力。 2、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化 教育通过造就政治管理人才,促进政治体制的变革与完善,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推动国家民主政治建设,学校是知识分子和青少年集中的地方,他们有知识、有见解,思想敏锐,勇于发表意见,通过言论、演讲、文章等宣传思想,造就一定的舆论,影响政治局势。 9、简述在教育过程中怎样处理"五育”的关系。 答:“五育”指的是全面发展教育所包括的几个方面: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在教育中,我们应当做到五育并举、相互贯通。在认识五育的关系上,我们应注意如下两点:一是各育应有相对的独特性与侧重点,二是现实中的教育应当是一体的,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专门的各育的活动。 10、简述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答:赫尔巴特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家,一生从事教育理论的实践工作,不断探索自己的教育理论体系,是19世纪中叶和末叶“赫尔巴特学派”的创始人,是第一个试图把教育建立为一门科学的理论家,也是最早将教育建立在心理学体系上的教育家,其主要的教育思想有: (1)教育目的: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培养有美德的人,培养有完善道德的人。他的教育目的分为可能之目的和必要之目的,前者指的是对一个人将来可能从事何种职业而言培养其某些方面的能力和兴趣;后者指的是进行必要的道德教育

西南大学2011秋专升本《教育学》作业

西南大学2011秋专升本《教育学》作业

西南大学2011秋专升本《教育学》作业答题纸第一次作业:一、名词解释1、教育目的: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社会对教育这一实践活动所造就的社会个体或群体的质量规格所做出的一种总的设想与规定。

狭义的教育目的,即学校教育的目的,它规定了社会对学校教育这一实践活动所造就的社会个体或群体的质量规格,是教育者对教育活动所培养的人的规格的总预期。

2、特朗普制: 特朗普制是本世纪50年代出现于美国的一种综合化的教学组织形式。

它由教育学教授伊德?特朗普创立。

它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自学结合起来,以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统一的上课时间。

首先,由优秀教师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给大班进行集体教学,然后在15~20人组成的小班里开展研究讨论,最后由学生个人独立自学、研习、作业。

这种形式把教学时间进行了划分,大班上课占40%,小班讨论占20%,个人自学占40%。

3、课堂管理: 课堂管理是建立适宜课堂环境、保持课堂互动、促进课堂生长的历程。

其中,建立适宜课堂环境是课堂管理的基本前提,保持课堂互动是课堂管理的衡量尺度。

促进课堂生长是课堂管理的最终目标。

4、非指导性教学: 非指导性教学是由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所倡导,是罗杰斯教育思想的核心。

根据这种教学思想教学活动应把学生放在居中的位置上,把学生的“自我”看作教学的根本要求,所有的教学活动不仅要服从“自我”的需要,而且也要围绕着“自我”进行。

“非指导性教学”具有如下特点:(1)在课堂中创造一种接受的气氛;(2)围绕着发展个人的和小组的目标而进行;(3)教师的角色应不断变化。

这种教学方式对我国当前进行的新课程改革有相当的指导意义。

二、简答1.简述杜威的教育思想答: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关于教育本质的看法,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2)在课程方面,杜威以其经验论哲学为基础,提出了“做中学”和从经验中学习的课程理论。

为了使教学适合儿童生长、发展的特点,杜威主张教材心理化。

遥感导论作业

遥感导论作业

遥感导论第二次作业一、名词解释1、遥感广义:遥远的感知。

狭义:不直接接触物体本身,从远处通过各种传感器探测和接收来自目标物体的信息,经过信息的传输及其处理分析,来识别物体的属性及其分布等特征的综合技术。

2、遥感技术这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探测技术,是根据电磁波的理论,应用各种传感仪器对远距离目标所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并最后成像,从而对地面各种景物进行探测和识别的一种综合技术。

3、电磁波由振源发出的电磁振荡在空气中传播。

4、电磁波谱将各种电磁波在真空中的波长按其长短,依次排列制成的图表。

5、绝对黑体一种物体,它能够在任何温度下将辐射到它表面上的任何波长的能量全部吸收。

当物体的吸收率α=1时,则表示该物体能全部吸收投射来的各种波长的热辐射线,这种物体称为绝对黑体或简称黑体(black body)。

黑体是对热辐射线吸收能力最强的一种理想化物体,实际物体没有绝对黑体。

6、绝对白体对来自外界各种波长的投射辐射均能通过反射的方式全部反射出去,而毫无吸收和穿透作用的一种理想化物体。

7、灰体没有显著的选择吸收,吸收率虽然小于1,但基本不随波长变化的物体。

8、绝对温度热力学温度,又称开尔文温标、绝对温标,简称开氏温标,是国际单位制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单位为开尔文,简称开,(符号为K),其描述的是客观世界真实的温度,同时也是制定国际协议温标的基础,是一种标定、量化温度的方法。

热力学温度又被称为绝对温度,是热力学和统计物理中的重要参数之一。

9、辐射温度为使理想的黑体具有与给定的热辐射源同样的辐射功率所必须加热到的温度。

10、光谱辐射通量密度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能量。

11、大气窗口电磁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

12、发射率实际物体的辐射出射度Mi于同一温度、统一波长绝对黑体辐射出射度的关系(比例)M=εM0。

13、热惯量由于系统本身有一定的热容量,系统传热介质具有一定的导热能力,所以当系统被加热或冷却时,系统温度上升或下降往往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这种性质称为系统的热惯量。

职业生涯规划二 答案.doc___20105269464775770

职业生涯规划二    答案.doc___20105269464775770

职业生涯规划二答案第一次作业一、名词解释1 职业: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为神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获取合理报酬,作为物质生活来源,并满足净胜需求的工作。

P72 内职业生涯P13:职业生涯发展中透过提升自身素质与职业技能而获取的个人综合能力、社会地位及荣誉的综合,它是别人无法替代和窃取的财富。

3 个案研究法P40:是一种运用历史数据、档案资料、访谈、观察等方法收集数据,并运用可靠技术队一个事件进行分析,从而得出针对单独的群体或社会所进行的案例式考察与分析出带有普遍性结论的研究方法。

4 职业锚P58:新员工在早期工作中逐渐对自我加以认识二发展处的更加清晰全面的职业自我观。

5 职业选择P71:劳动者按照自己的职业期望和兴趣,凭借自身能力挑选职业,使自身能力素质和职业需求特征相符合的过程。

二、选择题1A 2 BD 3 ACD 4 B 5A6C 7D 8ABCD 9 ABC 10ACD三、问答题1、您认为如何处理职业忠诚和企业忠诚的矛盾?P29答:首先,要做好两者的协调,在做好职业忠诚的同时,尽力做到企业忠诚。

其次,在环境发生变化时,也要遵守基本准则。

如,跳槽要注意不得泄露原供职企业的商业秘密等。

2、您认为职业发展应如何与家庭生活结合起来?请举例说明P51答:一、要协调好职业与家庭生活之间的关系,实现工作、家庭的平衡。

二、结合学生各人实例进行评述3、什么是职业锚?试概括施恩职业锚理论的主要内容。

P72答:职业锚指新员工在早期工作中逐渐对自我加以认识而发展出的更加清晰全面的职业自我观。

施恩理论主要内容:个人潜在的自我意识来自早期学习过程所获得的成长经验,当他们从事与自己不适合的工作时,一种意识会将它们拉回到使感觉更好的方向上。

施恩教授提出了五种职业锚,包括:技术能力型;管理能力型;创造型;安全稳定型和独立自主型。

第二次作业:一、名词解释:1 年龄问题:主要是指职业生涯早期问题,主要是因为个人在职业生涯早期年纪太轻,缺乏相关的社会工作经验,从而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带来的种种问题。

《心理咨询入门》作业和答案

《心理咨询入门》作业和答案

《心理咨询入门》作业班级:学号:姓名:一、名词解释1.心理咨询——2.思维——二、简答题1.简述合格的咨询者应具备的专业基本技能。

2.简述心理咨询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一、名词解释1.心理诊断——2.心理健康——二、简答题1.心理诊断的原则?2.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转诊?一、名词解释1.临床会谈——2.咨询特质——二、简答题1.智力最重要的五个因素是什么?2.人格的基本特征有哪些?一、名词解释1.建议——2.角色扮演——二、简答题1.在咨询中,基本的提问方式有哪些?2.解释的作用有哪些?答案作业1一、名词解释1、心理咨询:指咨询者协助来访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以维护心理健康,发展个人潜能的过程。

2、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性和规律性的一种概括的、间接的反应过程。

间接性和概括性是思维过程的两个重要特点。

二、简答1. 简述合格的咨询者应具备的专业基本技能。

答:包括:自我觉知能力;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记忆力;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欣赏、关切他人的能力;具有活力和生命力;对工作投入的能力;处理冲突情境的能力;接受和容忍暧昧不明情况的能力;形成咨询风格的能力。

2. 简述心理咨询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答:包括:1、自我觉知的能力; 2、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记忆力; 3、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4、欣赏、关切他人的能务;5、具有活力和生命力;6、对工作投入的能力;7、处理冲突情境的能力;8、接爱与容忍暧昧不明情况的能力;9、形成咨询风格的能力。

作业2一、名词解释1、心理诊断: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来访者(正常人和病人)的心理和行为进行诊断,以确定其性质和原因的方法。

2.心理健康:指身体、智能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

二、简答1、心理诊断的原则?答:(一)客观性原则(二)科学性原则(三)整体性原则(四)发展性原则(五)保密性原则2、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转诊?答:转诊的几种情况:欠缺型;忌讳型;冲突型;非信任型。

国家开放大学第二次作业名词解释财政支出

国家开放大学第二次作业名词解释财政支出

国家开放大学第二次作业名词解释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职能、取得所需商品和劳务而进行的资金支付,是政府行为活动的成本。

财政支出规模是一个财政年度内政府通过预算安排的财政支出总额。

衡量一定时期内政府支配社会资源的多少、满足公共需要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反映着政府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力的强弱。

衡量财政支出规模可采用绝对规模指标和相对规模指标。

财政支出的分类:
(1)按经济性质将财政支出分为生产性支出和非生产性支出。

生产性支出指与社会物质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如支持农村生产支出、农业部门基金支出、企业挖潜改造支出等,非生产性支出指与社会物质生产无直接关系的支出,如国防支出、武装警察部队支出、文教卫生事业支出、扶恤和社会福利救济支出等。

(2)按最终用途将财政支出分为积累性支出与消费性支出。


累性支出指最终用于社会扩大再生产和增加社会储备的支出,如基本建设支出、工业交通部门基金支出、企业控潜发行支出等,这部分支出是社会扩大再生产的保证;消费支出指用于社会福利救济费等,这部分支出对提高整个社会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起着重大的作用。

(3)按财政支出与国家职能关系可将财政支出分为:①经济建
设费支出,包括基本建设支出、流动资金支出、地质勘探支出、国家物资储备支出、工业交通部门基金支出、商贸部门基金支出等;②社会文教费支出,包括科学事业费和卫生事业费支出等;③行政管理费
支出,包括公检法支出、武警部队支出等;④其它支出,包括国防支出、债务支出、政策性补贴支出等。

(4)按国家预算收支科目将财政支出分为一般预算支出、基金预算支出、专用基金支出、资金调拨支出和财政周转金支出。

财政总预算会计对财政支出的核算按国家预算支出科目分类。

康复工程作业一、二

康复工程作业一、二

康复工程作业一一、名词解释1、康复工程:是工程技术人员在全面康复和有关工程理论指导下,与各个康复领域的康复工作者,与患者家属密切合作,以各种工艺技术为手段,帮助患者最大限度地开发潜能,恢复其独立生活、学习、工作、回归社会、参与社会能力的科学。

2、矫形器:是用于改变神经肌肉和骨骼系统的功能性或结构的体外装置。

3、助行器:是可以让通过器械的支撑,让腿脚不方便的老人病人等腿脚不灵活甚至失去行走能力的人能够自理,能够和正常人一样外出散步。

4、残肢定型:一般截肢后,由于术中出血,术后淋巴、静脉回流障碍常引起残肢肿胀。

随着肿胀逐渐消失,残肢的肌肉萎缩使残肢形状变瘦。

经过一段时间残肢形状不再变瘦。

5、假肢:是为截肢者弥补肢体缺损和代偿其失去的肢体功能而制造、装配的人工肢体。

二、问答题1、假肢制造的材料主要有哪些?答:主要包括金属材料、塑料、木材、皮革、植物、织物、弹性橡胶。

2、低温塑料化板的主要特性是什么?答:在温度80摄氏度即可以具有良好塑化性能的塑料板材,可以在皮肤上直接成型。

3、丙烯酸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环氧树脂、聚乙烯、聚丙烯板的主要特点及用途是什么?答:丙烯酸树脂制品机械强度好,对人体的很少产生过敏,但树脂价格比较贵。

主要用于制造各种残肢的接受腔。

不饱和聚酯树脂基本性能、用途与丙烯酸树脂相近,价格比树脂低,缺点就是单体内还有苯乙烯单体,操作中毒几率较高。

环氧树脂制品的机械性能最好,但是直接接触皮肤容易引起皮肤过敏,不适合制作肢体残腔,目前只要用于制造假肢的膝关节铰链、踝关节铰链和一些假脚的储能部件。

聚乙烯低分子聚乙烯板呈乳白色、半透明,触摸表面有蜡样感,有良好的柔韧性,成型温度165摄氏度,主要用于制造大腿假肢的ISNY 式残肢接受腔。

这种接受腔比较薄,在步行中可以不妨碍残肢肌肉的收缩。

中高分子量聚乙烯由于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适用于制造假肢的接受腔,成温高度约185摄氏度。

聚丙烯板是常用塑料中密度最低的仅为0.9—0.91,呈白色、半透明,有高的强度、硬度和刚性,但抗冲击性能较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第二次作业10商英1班曹婉10020103 1.RomanticismAt the turn of the 18th and 19th centuries romanticism appeared in England as a new trend in literature. It rose and under the impetus of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French Revolution.Romanticism prevailed in england during the period 1798---1832.generally speaking,the romanticists expressed the ideology and sentiment of these classes and social strata who were discontent with,and opposed to,the development of capitalism.but owing to difference in social and political attitudes ,they split into two schools. Some romantic writers reflected the thinking of classes ruined by the bourgeoisie, and by way of protest against capitalist development turned to the feudal past. These were the elder generation of romanticists, sometimes called escapist romanticists, including Wordsworth, Coleridge and Southey. Others expressed the aspirations of the classes created by capitalism and held out an ideal, though a vague one, of a future society free from oppression and exploitation. These were the younger generation of romanticists and sometimes called active romanticists represented by Byron, Shelley and Keats. So the general feature of the works of the romanticists is dissatisfaction with the bourgeois society. Their writings are filled with strong-willed heroes, formidable events, tragic situations, powerful conflicting passions, and exotic pictures. Sometimes they resort to symbolic methods. With the active romanticists, symbolic pictures represent a vague idea of some future society, while with the escapist romanticists; these often take on a mystic color. Romantic prose of the time was represented by Lamb, Hazlitt, De Q uincey and Hunt. The only great novelist in this period was Walter Scott.2 English Critical RealismIn the period of tense class struggle appeared a new literary trend-critical realism. English critical realism of the 19th century flourished in the forties and in the early fifties. The critical realists described with much vividness and great artistic skill the chief traits of the English society and criticized the capitalist system from a democratic viewpoint. The English critical realists of the 19th century not only gave a satirical portrayal of the bourgeoisie and all the ruling classes, but also showed profound sympathy for the common people. The major contribution made by the 19th century critical realists lies in their perfection of the novel.Humour and satire were used in the English realistic novels of the 19th century. Through the sketches of various negative characters given birth to by the capitalist system, critical realism reveals the corrupting influence of the rule of cash o upon human nature. Here lies the root of the democratic and humanistic character of the critical realism of the 19th century Charles Dickens was the greatest representative of English critical realism. With striking force and truthfulness, he creates pictures of bourgeois civilization, describing the misery and sufferings of the common people.David Copperfield was his favourite among all his books. Thackeray, like Dickens, was a representative of critical realism in 19th century England. One of his masterpieces is Vanity Fair.3.Naturalism:Naturalism is a literary trend prevailing in Europe, especially in France and Germany,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19th century. Naturalist writers usually write about the lives of the poor and oppressed, or the “slum life”, but by giving all the details of life without discrimination, they can only represent the external appearance instead of the inner essence of real life. However, some of the best naturalistic novels may approach or even become forceful realistic literature because naturalism, in reality, was a development of realism. George Gissing is one of the English novelists who wrot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naturalism. His most outstanding novel is New Grub Street.4.AestheticismAestheticism began to prevail in Europe at the middle of the 19th century. The theory of “art for art’s sake” was first put forward by the French poet Theophile Gautier. Following him, Swinburne in English literature declared that art should serve no religious, moral or social end, nor any end except itself. Aestheticism in England also owed a great deal to Ruskin, whose social and art criticism prepared the way for its appearance, though its flowers and its fruit were not what Ruskin would have desired, because he insisted upon moral value in art while the later aestheticists, trying to separate art from real life, paid little attention to its social and moral obligations. The two most important representatives of aestheticists in English literature are Walter Pater and Oscar Wilde. The masterpiece of Walter Pater was The Renaissance.5.ImagismImagism was an Anglo-American poetic movement flourishing in the 1910s. Its program was formulated about 1912 by the American poet, Ezra Pound, who wrote: “An Image is that which presents an intellectual and emotional complex in an instant of time.” The principle o f the movement was: To use the language of common speech; to employ always the exact word; to create new rhythms; to present an image; poetry should render particulars exactly and not deal in vague generalities; to produce poetry that is hard and clear; concentration is of the very essence of poetry. The Imagist poetry is a kind of free verse shaking off the conventional meters and emphasizing on the use of common speech, new rhythms and clear images. It owed something to Walt Whitman, the American poet of Leaves of Grass, and was influenced by the French Symbolist movement. Leading Imagist poets, besides Pound and Aldington, were “H.D.” and Amy Lowell of America, and T.E. Hulme and F.S. Flint of England.6.ModernismModernism fostered a period of experimentation in the arts from the late 19th to the mid-20th century, particularly in the years following World War I. In an era characterized by industrialization, rapid social change, advances in science and the social sciences, Modernists felt a growing alienation incompatible with Victorian morality, optimism, and conventionOn the one hand, the WWI caused great destruction and staggering casualties. On the other hand, the fragmentation of belief that occurred as the result of the works of scientists and philosophers. Besides, the wholesale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The Modernism began to prevail. It applied to the wide range of experimental and avant-garde trends from the late 19th to the early 20th century, including Symbolism, Futurism, Expressionism, Impressionism,Imagism, Surrealism, etc. Modernist literature is characterized chiefly by a rejection of 19th century traditions. The writers sought to liberate themselves from the constraints and conventions associated with Victorianism.7.Stream of ConsciousnessThe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is a psychological term indicating “the flux of conscious and subconscious thoughts and impressions moving in the mind at any given time independently of the person’s will.” In the 20th century, under the influence of Freud’s theory of psychological analysis, a number of writers adopted the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method of novel writing. The striking feature of these novelists is their giving precedence to the depiction of the characters’ mental and emotional reactions to external events, rather than the events themselves. In English literature, James Joyce and Virginia Woolf are the two best-known novelists of the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school.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technique is an important device of modernist fiction. It is a literary technique that presents the thoughts and feelings of a character as they occur. It is a narrative mode that seeks to portray an individual’s point of view by giving the written equivalent of the character’s thought processes, either in a loose interior monologue or in connection to his or her ac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