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电大考试 法律文化 (本科省考)期末整理

合集下载

2017年7月中央电大本科《教育法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7年7月中央电大本科《教育法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7年7月中央电大本科《教育法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说明:试卷号:1152课程代码:00915适用专业及学历层次:学前教育;本科考试:形考(纸考、比例30%);终考:(纸考、比例70%)一、单项选择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颁布于(B)年。

A.1975 B.1980C.1986 D.19952.家庭教育权是指(D),以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对他人发出教育方面要求的权利。

A.未成年人的父母 B.未成年人的家庭C.未成年人的代理人D.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3.《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由(C)制定。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B.国务院C.教育部 D.国家权力机关4.国家和教育行政部门对新建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和基本教育质量鉴定认可的制度,被称为(B)评估制度。

A.办学水平 B.合格C.选优 D.基础5.下列各项中,因行为或与行为相关的事件对他人的权利造成损害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被称为(A)责任原则。

A.严格 B.公平C.过错 D.过错推定二、多项选择题6.下列各项中,(ABC)为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

A.教室 B.教师授课C.学生肖像 D.人身权7.下列各项中,(ACD)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规定的设立学校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A.必须有组织机构和章程B.必须有相对稳定的生源C.必须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D.必须有合格的教师8.下列各项中,(ABD)属于我国教师资格的取得要件。

A.国籍要求 B.思想道德要求C.职务要求 D.学历要求或资格考试要求9.下列各项中,(BD)属于人身权。

A.财产权B.隐私权C.受教育权 D.生命健康权10.学校在组织捐赠活动中,应坚持(BC)的基本原则。

A.公平B.量力C.自愿 D.互惠三、判断题1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未经审定的教科书,不得出版、选用。

”此项规定属于授权性规范。

(错)12.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16周岁以上的公民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试卷代号1073国家开 放大学2017年秋季学期“开 放本科”期末考试-法律文书试题及答案2018年1月

试卷代号1073国家开 放大学2017年秋季学期“开 放本科”期末考试-法律文书试题及答案2018年1月
当事人基本情况: 林佳,男, 26 岁, X 年×月×日生,身份证号 :XXX ……, X 族,小学文化程度, XX 省×
×市人,住 XX 省 XX 市 XX 路 XX 号。
陈晓,男, 27 岁, X 年×月×日生,身份证号 :XXX...... , X 族,初中文化程度, XX 省×
×市人,住 XX 省 XX 市 XX 路 XX 号。 附:
XX 市 XX 区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由审判长郝云,人民陪审员蔡春花、樊艳依法组成合
议庭,乔雨担任书记员,对本案进行了调解,双方自愿达成调解协议,并请求法院于 20X X 年 1
月 25 日作成调解书。
调解协议具体包括如下内容;(1)原告蔡天华与被告张倩同意离婚。 (2) 原告蔡天华处的
手表一块归被告张倩所有,原告在调解书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将手表给付被告,被告于本判决生
表示证人李甲没有亲眼看到,对婚娼不忠事实不予认可。
被告要求原告根据《婚姻法》的规定,给付被告扶养费 20 万元,生活帮助费 14.4 万元,物
质损失 10 万元,精神损失 5 万元。另外要求对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具体包括手表一块,股
票 282245.24 元,原告存款账户中在婚姻存续期间存人的人民币 63.7 万元。
也为司法机关正确审理案件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律师制作实务文书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2 分)
9. 公证申请书,是指当事人请求公证机关对一定的法律行为、法律事实或有法律意义的 文书予以公证的申请文书。 (2 分)
我国现行的公证申请书有两种形式,即文字形式和表格形式。 (2 分) 三、写作主题 (50 分) 10. 评分要点:
效之日起十日内给付原告折价款十二万五千元。 (3) 原告名下的中国工商银行账号 XXX ..、中国工商银行账号 XXX 何…..和兴业银行账号 XXX ……内的存款归原告所有;招商证 券公司账户 070319X X 内的股票和资金归原告所有,原告于本润解书生效之日起十日内给付 被告七述款项的折价款六千五百三十六元。 (4) 原告于本调解书生效之日起十日内给付被告

2017年1月中央电大本科《法律文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7年1月中央电大本科《法律文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7年1月中央电大本科《法律文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说明:试卷号:1073课程代码:00371适用专业及学历层次:法学;本科考试:形考(纸考、比例30%);终考:(纸考、比例70%)一、单项选择题1.被告人委托的辩护人为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当庭发表的系统性法庭发言,称为(B)。

A.代理词B.辩护词C.法律意见书 D.公诉意见书2.公证书签署人员应写(A)。

A.公证员 B.助理公证员C.主任公证员 D.副主任公证员3.侦查人员或预审人员为了查清案情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和犯罪嫌疑人就案情所作的供述和辩解的文字记载,称为(D)。

A.调查笔录 B.法庭审理笔录C.评议笔录D.讯问笔录4.不起诉决定书对当事人使用的规范称呼为(C)。

A.被告人 B.犯罪嫌疑人C.被不起诉人 D.人犯5.人民检察院决定逮捕直接受理侦查案件犯罪嫌疑人的凭证,并且为公安机关执行逮捕的依据是(A)。

A.逮捕决定书 B.批准逮捕决定书C.逮捕通知书 D.应当逮捕犯罪嫌疑人意见书6.第一审刑事判决的判决结果,宣告无罪的,应当表述为(B)。

A.宣告被告人×××无罪 B.被告人×××无罪C.宣告被告人×××无罪释放 D.判决被告人×××无罪二、简答题7.简述不起诉决定书的概念和作用。

参考答案:不起诉决定书,是指人民检察院对侦查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审查后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时所制作的文书。

不起诉决定书是人民检察院对案件作出不起诉决定的凭据,具有终止本案刑事诉讼,免予追究被不起诉人刑事责任的法律效力。

不起诉决定书一缝送达,犯罪嫌疑人羁押的,应当立即释放。

8.第一审刑事判决书的判决理由应当写明哪些内容?参考答案:第一审刑事判决书的判决理由应当写明下列内容;(1)确定罪名,(2)明确量刑的情节; (3)对公诉机关指控的罪名成立的应当表示肯定,不构成犯罪或者指控的罪名不当的,应当有理有据地做出分析认定; (4)确认辩解、辩护的理由是否被采纳; (5)写明判决的法律依据。

2017最新电大法学本科期末考试法律文书主观题

2017最新电大法学本科期末考试法律文书主观题

2017最新电大法学本科期末考试法律文书主观题二、简答题1、简述法律文书的概念、种类及其与司法文书、诉讼文书的联系与区别。

答:法律文书是指我国司法机关(含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海关缉私机关、检察院、法院及监狱等机关,下同)、公证机构、仲裁组织依法制作的处理诉讼案件和非诉讼案件的法律文书,以及案件当事人、律师和律师组织自用或代书的法律文书的总称。

法律文书的类别可依不同的分类标准而划分为各种不同的类别:(1)依制作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公安机关的刑事法律文书,人民法院的诉讼文书,人民检察院的检察文书,公证文书,仲裁文书和律师实务文书。

(2)依写作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文字叙述式文书,填空式文书,表格式文书和笔录式文书。

(3 )依文种的不同,可以分为报告类文书,通知类文书,判决类文书,裁定类文书,决定类文书等。

联系和区别:一是司法文书这一名称,这一文书述语是我们以前曾经长期使用过的,并以它作为我们这一教材的总称。

但是严格意义上的司法文书,应该是指导司法机关处理诉讼案件的法律文书,而不应包括公证文书和仲裁文书,更不包括民用的法律文书。

因为公证文书一般不具有处置性,而只具有法定的证明力;仲裁文书虽具有裁处作用,但是它又要受到当事人原有协议的制约,它的约束力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因此这两部公文书与司法文书的作用和效力,还是有着明显的区别。

但是这部分文书在启动和推进法律活动中却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是独立于司法文书之外的民用法律文书。

二是诉讼文书这一名称,它也是某些司法机关经常使用的一个文书述语。

顾名思义,诉讼文书应该是专指涉及诉讼案件的法律文书,既包括司法文书,也包括涉及诉讼的民用法律文书,如案件当事人自书或律师代书的各类诉状等法律文书就是其中的主要部分。

而民用法律文书中的非诉讼文书以及公证文书、仲裁文书等自然应该排除在诉讼文书这外。

总之,学生在了解法律文书这一概念内涵的同时,也应了解法律文书与司法文书、诉讼文书这两个与法律文书相关名称间的交叉或包容的错综关系。

2017年6月国开(中央电大)法学本科《国际公法》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7年6月国开(中央电大)法学本科《国际公法》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7年6月国开(中央电大)法学本科《国际公法》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马全力整理的电大期末纸质考试必备资料、盗传必究!)说明:试卷号:1018。

资料整理于2020年9月2日。

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选项中,被视为是近代国际法形成的标志性事件之一的是(A)。

A.威斯特伐利亚和会的召开和《威斯特法利亚和约》的签订B.《万国公法》的发表C.《陆战法规惯例公约》的签订D.《联合国宪章》的制定2.学者对国家承认的效果的研究从理论上提出了两种主张,其中之一是(A)。

A.宣告说B.平行说C.自然法学说D.实在法学说3.根据国际法相关原则,下列选项属于确定国际法主体资格的条件的是(C)。

A.固定的居民B.确定的领土C.有实际承受国际法上权利和义务的能力D.有普遍管辖权4.根据《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的规定,使馆馆舍可用于(D)。

A.保护政治犯B.关押本国人C.关押犯罪的侨民D.开展使馆职务工作5.在国际法中,领事馆一般是指(D)。

A.全权外交代表机关B.使馆的组成部分C.临时使团D.执行领事职务的机关6.人类第一次飞离地面的工具是(B)。

A.飞机B.热气球C.人造卫星D.航天飞机7.中华人民共和国毗连区的宽度是(C)。

A.24海里B.30海里C.从领海基线至其外部界线距离24海里D.6海里8.对于宽大陆架国家,确定大陆架的宽度最多划到(B)或连接2500公尺深度各点的2500公尺等深线100海里。

A.从领海基线量起500海里B.从领海基线量起350海里C.从领海基线量起400海里D.从领海基线量起200海里9.国际海底区域的资源属于(C)。

A.自由占领B.自由开发C.人类共同继承财产D.国家专属区10.确定现行南极法律制度的主要条约是(C)。

A.《华盛顿条约》B.《东京条约》C.《南极条约》D.《海牙条约》二、多项选择题11.下列选项中属于确立国际法原则辅助资料的是(ABC)。

A.国际组织的决议B.司法判例C.各国权威公法家的学说D.一般法律原则12.以下关系属于国际法调整对象的是(BC)。

电大形考《法律文化-2》期末精彩试题

电大形考《法律文化-2》期末精彩试题

法律文化(2)总共30题共20分显示全部试题仅显示答错试题仅显示未答试题仅显示答对试题一. 单选题(共10题,共6分)A.《书经》所称的“法”B.礼C.苗D.过A.合同B.政策C.感情D.道德A.西汉宣帝时期B.曹魏时期C.东汉宣帝时期D.隋代初年A.举轻以明重B.举轻以明轻C.举重以明轻D.举重以明重5. 关于行政管理方式,在欧洲传统中,诞生了可预见性原则和公共参与行政决定原则,在中国,行政A.依法行政原则B.合理性原则C.合法性原则D.行政监督原则A.坐赃罪B.伤害罪C.十恶犯罪D.贼盗罪7. 唐代将有利息的消费借贷称为(0.6分)B.负债C.借D.贷A.御史台官员B.刑部官员C.宦官D.锦衣卫A.有逻辑性强的文字表述B.可以通过国家机关强制执行C.都有约束力D.都是由国家制定的A.自由职业者B.公务员C.工人二. 多选题(共10题,共8分)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司法制度的变化包括(0.8分)6. 《大清现行刑律》的立法变化体现之一是废除了一些传统刑罚,具体而言,不包括以下几种(0.8三. 判断题(共10题,共6分)1. 西方法律本位经历了一条从氏族到个人再经上帝(氏族)到个人的道路(0.6分)正确2. 中国古代法中的“刑”具有不容置疑的军事独裁性和专制性,缺乏古希腊与古罗马法上那种城邦公民错误正确错误正确错误正确5. 《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成文法典的诞生,也意味着罗马早期法律形成的历程已告结束错误正确6. 传统中国法律走的是一条从氏族(部族)到家族(宗族)再到国家(社会)的集团本位道路(0.6分)正确7. 在古代西方社会认为,一个社会,法律越多意味着问题越多,最理想的社会是没有法律或法律设而错误正确错误正确错误正确10. 部族征战不仅是中国古代法(以刑为中心)藉以形成的特殊途径,也是古代司法官和司法机构产错误正确。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法律文书》期末试题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法律文书》期末试题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法律文书》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07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请将其序号字母填写在答题纸上。

错选、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清朝时期,正式对刑、民判决书规定了统一的文书格式和写作内容的是我国著名法学界沈家本主持、编纂的()oA.考试法官必要B.办案要领C.文体明辨序说D.肖曹遗笔2.公安机关侦查人员在依法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为了查清案情,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和犯罪嫌疑人就案情所作的陈述和辩解的文字记载,称为()oA.现场勘查笔录B.询问笔录C.侦查实验笔录D.讯问笔录3.申请人向公证机关请求确认其与关系人之间确实存在某种亲属关系的证明文书是()。

A.继承公证书B.遗嘱公证书C.委托公证书D.亲属关系公证书4.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民事调解书的尾部应当写明()oA.本调解书送达后,即具有法律效力B.本调解书一经送达,即具有法律效力C.本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D.本调解书与判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5.第一审行政判决书中,判决被告(行政机关)在一定期限内履行法定职责的,判决结果应写为()。

A.判决被告XXX (行政主体名称)B.责成被告XXX (行政主体名称)c.判令被告XXX (行政主体名称) D.责令被告XXX (行政主体名称)6.监狱起诉意见书的尾部应当写明致送机关名称,即()0A. XX人民检察院B. XX公安局CXX监狱管理机关 D. XX人民法院二、筒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7.筒述侦查文书的概念及功能。

答:侦查文书,是指公安机关(含国家安伞机关)参与刑事诉讼,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巾依法制作和使用的具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义的文书总称。

(1分)公安机关的侦查文书,是公安机关参与刑事诉讼,实施法律的丁具;(1分)是公安机关对刑事案件和当事人开展侦查或作出处理决定的文字凭据;(1分)是公安干警办案活动和过程的忠实记录。

电大期末考试法学专业《实用法律基础》课程考试必备小抄最新完整打印版

电大期末考试法学专业《实用法律基础》课程考试必备小抄最新完整打印版

时,对因违法行政侵犯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造成的损害,由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 制度。 行政补偿:是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因合法行为造成行政相 对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由国家对其所受损失予以补偿的制度。 民法: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自然人:自然人斯依自然规律出生的,具有自然生命形式的人。 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确认的自然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自然人的法律行为能力,即自然人能够基于自己的意思,独立 为法律行为的资格。 监护:是指由特定的自然人和法人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的人身、 财产进行监督和保护的民事法律制度。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 务的组织。 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 如缔结婚姻的行为,收养行为,遗嘱行为,成立买卖合同、赠与合同的行为等。 物权:物权是指权利人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 物权和担保物权。 所有权:所有权是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享有占有、使 用、受益和处分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 相邻关系: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相邻的不动产所有人或占有人,对各自所有或者 占有的土地、房屋、道路、水源、沟渠、管道等不动产在使用、收益时,相互之间 应当给与便利或者接受限制而发生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共有:共有是数人对同一动产或者不动产共同享有一个所有权。 共同共有:是指两个以上的权利主体,对同一财产不分份额地共同享有同一所有权。 按份共有:是指数人对同一财产按各自确定的份额共同享有所有权的共同形态。 善意取得:善意取得是关于交易的规则,指买受人不知道出卖人为无权转让而取得 标的物的所有权。 用益物权:是指对他人所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 担保物权:是为了确保债权的实现,在债务人或第三人特定的财产上设定的以优先 受偿权为内容的一种他物权。 抵押权:为担保债务的履行,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抵押 给债权人的,当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时, 债权人有权就该财产优先受偿的权利。 留置权: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债权人可以留置已经合法占有的债务人的动产, 并有权就该动产优先受偿的权利。 债:是按照合同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定的权利和义务 的关系。 侵权行为:是指不法侵害他人合法权益,造成他人损害的行为, 债的担保:是依法律的规定或当事人的约定,为确保债务履行、债权实现而采取的 法律措施。 保证:是指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债 务或者承担责任的行为。 定金:是指订立合同时,为了保证合同个的履行,约定由当事人一方先行给付另一 方的货币。 债的转移:即债权、债务的转移,在习惯上又称为债的主体的变更。是以新的债权 人代替原债权人(债权人的变更) ;或以新的债务人替原债务人(债务人的变更) , 或由新的当事人既承受债权,又承受债务。 债的消灭:是指由于一定法律事实的发生而使债权债务归于消灭的法律想象。 合同 :《合同法》中所指的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 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协议。 要约: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承诺:承诺是对要约的接受,是指受要约人接受要约中的全部条款,向要约人作出 的同意按要约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同时履行抗辩权:是指无先后履行顺序的双务合同债务人在对方未履行或者未提出 履行之前,拒绝履行的权利。 不安抗辩权:是指先履行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因对方当事人欠缺履行债务的能力或者 欠缺信用,拒绝履行合同的权利。 先履行抗辩权:是指双务合同中后履行义务人针对先履行义务人的先期违约的抗辩。 人身权:人身权时民事主体所享有的,与其人身不可分离而无直接财产内容的民事 权利。 人格权:人格权时民事主体以人格利益为内容,并与人身不可分离的权利。 身份权:身份权时民事主体基于某种特定的身份而享有的权利。 结婚:结婚,是男女双方确定夫妻关系的民事法律行为。是男女双方关于建立婚姻 关系的约定得到法律认可的结果。 继承:继承是指自然人死亡后他人取得其遗产的法律制度。 法定继承 :法定继承是按照法律对继承范围和继承顺序的规定,继法律基础》课程考试必备小抄最新完整打印版 法: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规 范体系。 法的历史类型:法的历史类型是指按照法律制度赖以建立的生产关系类型及其反映 额阶级以及的性质,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进行的基本分类。 法系:“法系”是根据法律的结构、形式和法律实践的历史传统等外部特征,对不同 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进行的分类。 法律制定:法律制定,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法律制定泛指有关国家 机关在其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制修改、补充、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 的活动,狭义的法律制定,又称立法,专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或称国家立法机关) 制定、修改、补充、废止法律的活动。 法律规范: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 法律部门:法律部门是按照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的领域和调整方法作为主要标准,对 现行法律规范进行的分类。 法的实施: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使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要求在社会生活中得到贯彻 和实现的活动,是法作用于社会关系的特殊形式。 法的适用:是指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和国家授权单位按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 运用国家权力,将法律规范运用于具体的人或组织,用来解决具体案件的专门活动。 法律关系:法律关系是法律在调整人们行为的过程中形成的特殊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法律制裁:是指国家专门机关对违法者依其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采取的惩罚措施。 法治:是指与民主相联系的治国的原则和方略,或者说是一切国家机关、公职人员、 公民,社会组织和团体必须普遍守法的原则,即依法办事的原则。 宪法 :作为法律形式的”宪法” ,一般指在一个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根本大法地位的 法律规范的总称 . 宪政:也称立宪主义,依照宪法规定产生的政治制度是宪法规范与实施宪法的政治 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政治权利:又称参政权或参加政治的权利,是公民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参与政治 生活的行为可能性。 宪法实施:是指宪法规范在实际生活中的贯彻落实,即将宪法文字抽象的权利和义 务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生动、具体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并进而将体现在宪法规范中的 人民意志转化为人们的行为。 行政法:行政法是指调整行政关系,规范和控制行政权的法律规范系统。 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力,拥有独立的行政职权,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 政管理活动并独立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组织,其具有行政法上的独立人格和法律地 位,能够独立作为行政诉讼的主体。 公务员:是基于一定的行政公务身份而代表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履行行政职责, 实施行政管理的工作人员。 行政行为:所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履行行政职责、运用行政职权而实施行政管 理或提供服务并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 行政立法:行政立法行为是抽象行政行为的一类,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定权限和 程序制定和发布行政法规、规章等行为规范的活动。 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 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行政处罚:是指行政主体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范 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政相对人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强制:是指行政主体为了保障行政管理的顺利进行,通过依法采取强制手段迫 使拒不履行行政法义务的相对人履行义务或达到与履行义务相同的状态;或者出于 维护社会次序或保护公民人身健康、安全的需要,对相对人的人身或财产采取紧急 性、即时性强制措施的具体行政行为的总称。 行政裁决: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授权,对当事人之间发生的与行政管理活动 相关的、特定的民事纠纷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指导:是指行政机关在其职能、职责或管辖事务范围内,为适应复杂多样的经 济和社会发展需要,适时灵活地采取符合法律精神、原则、规则或政策的指导、劝 告、建议等不具有国家强制力的方式,谋求相对人的同意或协力,以有效地实现一 定行政目的的行为。 行政合同:也称行政契约,是指为实现行政目标、执行公共事务、适用行政法规则, 依双方意思表示一致在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设定彼此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行政救济:从广义上来说,行政救济也是行政法制监督的一种形式,是国家为排除 行政行为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侵害而采取的各种时候补救手段。 行政复议:是指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 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查该具体行政行为的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对该被 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一种法律制 度。 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作出 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定程序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在当事人 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制度。 行政额赔偿:是国家赔偿的一部分,是指行政主体和行政公务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

2017年7月中央电大本科《教育法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7年7月中央电大本科《教育法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7年7月中央电大本科《教育法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说明:试卷号:1152课程代码:00915适用专业及学历层次:学前教育;本科考试:形考(纸考、比例30%);终考:(纸考、比例70%)一、单项选择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颁布于(B)年。

A.1975 B.1980C.1986 D.19952.家庭教育权是指(D),以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对他人发出教育方面要求的权利。

A.未成年人的父母 B.未成年人的家庭C.未成年人的代理人D.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3.《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由(C)制定。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B.国务院C.教育部 D.国家权力机关4.国家和教育行政部门对新建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和基本教育质量鉴定认可的制度,被称为(B)评估制度。

A.办学水平 B.合格C.选优 D.基础5.下列各项中,因行为或与行为相关的事件对他人的权利造成损害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被称为(A)责任原则。

A.严格 B.公平C.过错 D.过错推定二、多项选择题6.下列各项中,(ABC)为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

A.教室 B.教师授课C.学生肖像 D.人身权7.下列各项中,(ACD)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规定的设立学校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A.必须有组织机构和章程B.必须有相对稳定的生源C.必须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D.必须有合格的教师8.下列各项中,(ABD)属于我国教师资格的取得要件。

A.国籍要求 B.思想道德要求C.职务要求 D.学历要求或资格考试要求9.下列各项中,(BD)属于人身权。

A.财产权B.隐私权C.受教育权 D.生命健康权10.学校在组织捐赠活动中,应坚持(BC)的基本原则。

A.公平B.量力C.自愿 D.互惠三、判断题1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未经审定的教科书,不得出版、选用。

”此项规定属于授权性规范。

(错)12.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16周岁以上的公民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国家开发大学电大《法律文书》课程期末重、要点考试打印版精编打印版

国家开发大学电大《法律文书》课程期末重、要点考试打印版精编打印版

国家开发大学电大《法律文书》课程期末重、要点考试打印版精编打印版2017最新电大《法律文书》课程期末重、要点考试考点整理选择题1.从涵盖的内容来看,法律文书包括司法文书、公证文书、仲裁文书、民用法律文书.C2.依制作方式的不同,法律文书可分为文字叙述式文书、填空式文书、笔录式文书、表格式文书.D3.为判决书确定统一格式和写作内容始自清代.D4.法律文书的程式性主要表现在结构固定化;用语成文化.BD5.法律文书在论述理由时的基本要求是认定事实,以实为证;引证法律,明确具体;分析事理,以法为据;前后照应,统领全文.ABCD6.取保候审决定书属于侦查文书中的强制措施类文书.B7.呈请立案报告书的正文部分应写明的内容是立案的事实依据;立案的法律依据;立案的理由;侦查计划.ABCD8.呈请拘留报告书的性质和特点表现为是公安机关内部使用的文书;是签发拘留证的依据;需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方能发生法律效力;属于刑事诉讼文书.ABCD9.起诉意见书叙述事实的开头语是经依法侦查查明.C10.撤销案件通知书的送达对象是人民检察院.B11.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应当作出的决定有批准逮捕;不批准逮捕.AB12.立案决定书是人民检察院在办理直接受理侦查的案件时制作的文书.C13.批准逮捕决定书属于填空式文书.C14.起诉书编号的内容依序是院名、部门、文书性质、年度、顺序号.C15.不起诉决定书中对当事人的称谓应该是被不起诉人.C16.民事(行政)抗诉书的提出是为了纠正已生效的民事(行政)判决、裁定中的错误.D17.第一审刑事判决书的首部除制作机关名称、文书名称以及编号之外,应依次写明的项目是公诉机关;被告人;辩护人;案件的由来和审判经过.BADC18.第一审刑事判决书中交待上诉权事项的规范写法是如不服本判决,可在接到判决书的第2日起10日内,通过本院或者直接向XX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书面上诉的,应当提交上诉状正本一份,副本X份.D19.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抗诉案件后,在原判决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查清事实后予以改判;原判决适用法律上有错误或者量刑不当,决定改判.CD20.第二审刑事判决书作出部分改判结果时,其判决主文应当依次写明维持的内容、改判的内容、撤销的内容.D21.第二审维持原判用的刑事裁定书的裁定结果应当表述为驳回上诉(抗诉),维持原判.D22.第一审民事判决书的编号由年度、制作法院、案件性质、审理程序、顺序号组成.A23.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的民事案件审理终结后应当制作的文书的名称是民事判决书.A24.民事调解书与民事判决书的区别表现在体现的意志;适用的条件;发生法律效力的时间;反映的内容及其文书格式.ABCD25.“如不服笨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XX人民法院.”这一段行文是民事判决书;行政判决书中交待上诉状的规范用语.BC26.提请减刑(假释)建议书应当送达人民法院.C27.对罪犯刑事判决提请处理意见书属于监狱制作的法律文书.D28.答辩状的制作主体是被告(被告人);被上诉人.BD29.反诉状的制作主体是民事案件被告;自诉案件被告人.BD30.刑事自诉状正文部分应写明的内容依次是案由和诉讼请求;事实与理由;证人姓名和住址、证据的名称与来源.ADB31.刑事上诉状的制作主体有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AB32.刑事自诉案件的被告人认为自诉人的指控颠倒黑白,因而就同样事实指控自诉人的书状称为反诉状.C33.行政起诉状中的被告是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AC34.仲裁协议书所载明的仲裁协议的内容应当包括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选定的仲裁委员会;仲裁事项.ACD35.撤销仲裁裁决申请书的送达对象是中级人民法院.D36.公安机关侦查人员在犯罪现场向周围群众询问、了解案件有关情况时所制作的笔录文件,称为调查笔录.C37.人民检察院的立案决定书是在办理直接受理侦查的案件时制作的文书.C38.人民检察院建议公安机关追加提请批捕犯罪嫌疑人,公安机关不提请批捕,人民检察院决定逮捕犯罪嫌疑人时应当制作逮捕决定书.C39.起诉书的功能有是人民法院审判公诉案件的依据.C40.人民检察院针对未生效的刑事裁判提出的抗诉书应当送达上一级人民法院.B41.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2013年第35号第一审刑事判决书的编号应为(2013)京西刑初字第35号.C名词解释1.法律文书:是指我国司法机关(包括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海关缉私机关、检察院、法院及监狱等机关)、公证机构、仲裁组织依法制作的处理诉讼案件和非诉讼案件的法律文书,以及案件当事人、律师和律师组织自用活代书的法律文书的总称.2.主旨:是指制作某种文书的目的和文书的中心意思.3.呈请立案报告书:是指公安机关侦查人员对受理刑事案件的材料经过审查,认为符合立案条件,且属于公安机关管辖的案件,报请领导审查批准是否立案的文书.4.通缉令:是指公安机关依法通缉罪该逮捕而在逃的或者被拘留、逮捕后脱逃的犯罪嫌疑人以及从监狱中逃跑的服刑犯而制作的一种文书.5.呈请拘留报告书:是指公安机关依法拘留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由案件承办单位拟写呈报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审批的报告类文书.6.提请批准逮捕书:是公安机关对案件侦查终结后,认为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依法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向同级人民检察院移送审查起诉时制作的一种文书.7.补充侦查报告书:是指公安机关根据人民检察院作出的补充侦查决定,对案件中需要查明的问题,经过调查核实,将查明的情况向人民检察眼报告时制作的法律文书.8.立案决定书:是人民检察院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依法应由本院决定立案侦查时所制作的文书.9.批准逮捕决定书:是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的案件进行审查后,依法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时制作的文书.10.不批准逮捕决定书:是人民检察院在对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进行审查后,认为犯罪嫌疑人不符合逮捕条件,依法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时所制作的文书.11.起诉书:是人民检察院经侦查或审查确认被告人的行为构成犯罪,依法应当交付审判,而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的文书.12.不起诉决定书:是人民检察院对侦查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时所制作的文书.13.公诉意见书:是出席第一审法庭的公诉人,代表人民检察院,在法庭调查结束后,依法首先发表的支持公诉的书面意见.14.刑事抗诉书:是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确有错误的刑事判决或裁定依法提出抗诉时所制作的文书.15.民事(行政)抗诉书:是人民检察院依照我国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关于法律监督的规定,对确有错误并已生效的民事(行政)案件的判决、裁定,向有关人民法院提出抗诉,要求重审予以纠正时所制作的文书.16.第一审刑事判决书:是人民法院对于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或者自诉人提起自诉的刑事案件,按照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第一审普通程序或者简易程序审理终结后,根据已经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有关法律规定,确认被告人有罪或无罪,构成何种罪名,适用何种刑罚或免除处罚而作出的书面决定.17.第二审刑事判决书:是第二审人民法院在受理当事人不服第一审判决提出上诉或者公诉机关就第一审判决提出抗诉的刑事案件后,经审理查明原判决在适用法律上有错误或者量刑不当;或者原判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经二审查清事实后依法改判时作出的书面决定.18.再审刑事判决书:是指人民法院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依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后作出新的改判判决的法律文书.再审刑事判决书包括适用第一审程序的刑事判决书和适用第二审程序的刑事判决书. 19.第一审刑事裁定书:是第一审人民法院在审理刑事案件过程中, 依照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第一审程序,对有关程序问题作出的书面决定.20.第二审刑事裁定书:是指第二审人民法院在第二审程序中,为解决有关程序问题和部分实体问题而作出的书面决定.21.第一审民事判决书:是人民法院按照第一审普通程序的规定,依法组成合议庭对一审民事案件进行审理后,就已经查明的案件事实和依据,依照有关实体法的规定,对当事人之间的实体权利义务争议作出的书面处理决定.22.第二审民事判决书:是指中级以上人民法院对当事人不服第一审人民法院民事判决提起上诉的民事案件,依照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第二审程序,经审理终结后,依法作出维持或者改变第一审民事判决的书面决定.23.再审民事判决书:是人民法院对于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或者调解协议,发现确有错误,按照审判监督程序进行再审,就实体问题进行重新审理后所作出的书面决定.24.第一审行政判决书:是第一审人民法院依照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的程序,对第一审行政诉讼案件审理终结后,依照法律、法规,参照有关行政规章,就案件的实体问题作出的书面处理决定.25.民事调解书:是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过程中,依法进行调解, 根据当事人自愿达成的解决纠纷的协议而制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司法文书.26.民事裁定书:是指人民法院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依法行使审判权,就解决诉讼程序方面的问题依法作出的书面处理决定.27.民事决定书:是指人民法院就民事诉讼中的特殊事项依照法律规定作出决定时制作的文书.28.行政裁定书:是指人民法院按照我国行政诉讼法及司法解释的规定,在审理行政诉讼案件过程中,为解决有关程序问题作出的书面决定.29.提请减刑建议书:是监狱依法对在服刑改造期间确有悔改或立功表现且已执行符合法定要求的刑期的罪犯,提请法院审核裁定减刑时而制作的一种文书.30.提请假释建议书:是监狱依法对在服刑改造期间符合法定假释条件的罪犯,建议法院审核裁定假释时制作的一种文书.31.监狱起诉意见书:是指监狱对罪犯在服刑期间又犯罪,或者发现了判决时所没有发现的罪行,认为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提出起诉意见,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时制作的一种文书.32.民事(行政)起诉状: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自己额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他人发生争议时,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依据事实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行政诉讼时制作并使用的法律文书.33.刑事自诉状:是指刑事自诉案件的被害人或其法定代表人,为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时,制作并使用的法律文书.34.上诉状:是指诉讼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作出的第一审判决或裁定,在法定上诉期限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请求撤销、变更原审裁判或请求重新审理的诉讼文书.35.答辩状:是指民事、行政和刑事诉讼中的被告、被告人或被上诉人根据民事、行政起诉状、刑事自诉状或民事、行政、刑事上诉状的内容,针对原告、自诉人提出的诉讼请求或上诉人提出的上诉请求作出答复,并依据事实与理由进行辩驳的法律文书.36.反诉状:是指民事案件或刑事自诉案件的被告、被告人,针对原告或自诉人指控的同一纠纷事实或行为事实,提出相反指控内容的法律文书.37.强制执行申请书:是指法律文书中确认享有权利的一方当事人,在应当承担义务的对方当事人拒绝履行义务时,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出的申请采取强制执行措施的法律文书.38.民事授权委托书:是指民事诉讼活动当事人单方面出具的,明确代理律师在代理委托人参加民事诉讼过程中的代理权限的法律文书.39.仲裁文书:是仲裁法律关系主体在仲裁活动过程中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和仲裁规则制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40.仲裁协议书:是各方当事人自愿将他们之间已经发生或者将来可能发生的争议提交仲裁解决的书面协议.41.仲裁申请书:是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了合同纠纷或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当事人根据双方自愿达成的仲裁协议, 向仲裁协议中所选定的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请求,要求该仲裁委员会通过仲裁解决纠纷的文书.42.仲裁裁决书:是仲裁庭根据查明的事实和认定的证据,对申请人提交仲裁的请求事项依法作出的予以支持或驳回,或者部分支持、部分驳回的书面决定.43.公证文书:是国家公证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办理公证业务时所制作的各种具有国家证明效力的法律文书的总称.44.公证申请书:是当事人请求公证机关对一定的法律行为、法律事实或有法律意义的文书予以公证的申请文书.45.合同公证书:是指公证机关依法证明法人、非法人组织、个体工商户、农村村民、农村承包经营户之间为了实现一定的经营目的,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而达成协议的证明文件.46.继承公证书:是指公证机关依法证明当事人根据我国继承法产生的继承法律关系的法律文书.47.亲属关系公证书:是指申请人向公证机关请求确认其与关系人之间确实存在某种亲属关系的证明文书.其目的是确认他们之间的法律关系及其发生的有法律意义事实的合法性.48.笔录:是指在法律活动中以实录的性质记录下来的文字材料.49.现场勘查笔录:是指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的侦查人员对与犯罪有关的场所进行勘验检查时,对现场勘查过程、提取证据以及发现线索等情况所作的文字记载.50.调查笔录:是指司法机关办案人员在办理诉讼案件过程中,为查明案情和核实证据,依法向了解情况的人进行调查、询问时所作的文字记载.51.讯问笔录:是指公安机关侦查人在依法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为了查清案情,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和犯罪嫌疑人就案情所作的陈述和辩解的文字记载.52.法庭审理笔录:是指在人民法院依法开庭审理各类诉讼案件时,由书记员当庭记载全部法庭审理活动的文字材料,又称法庭笔录或庭审笔录.53.评议笔录:是指在审判长宣布休庭后,合议庭根据已经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有关的法律规定进行评议时所作的文字记载.54.法庭演说词:是指在法庭开庭审理案件的法庭论辩阶段的系统发言.55.辩护词:是指在人民法院审理刑事案件时,被告人的辩护人为了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当庭发表的系统性法庭发言. 56.代理词:是指民事、行政案件的原被告、刑事案件中的被害人以及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的原被告委托的诉讼代理人,在法庭审理阶段, 为维护其所代表的一方的合法权益,发表的指控、答辩的系统发言.问答题:1.简述法律文书的概念、内容和分类.答:法律文书是我国司法机关(包括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海关缉私机关、检察院、法院及监狱等机关)、公证机构、仲裁组织依法制作的处理诉讼案件和非诉讼案件的法律文书,以及案件当事人、律师和律师组织自用或代书的法律文书的总称.从涵盖的内容来看,法律文书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国家司法机关为处理诉讼案件而制作的具有明显的法律效力的司法文书;二是国家授权的法律机构或法律组织所制作的办理或裁决非诉讼案件的公证文书和仲裁文书;三是案件当事人、律师和律师组织出具或代书的民用法律文书.法律文书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别:按文书制作主体的不同,可分为侦查文书、检察文书、裁判文书、公证文书、仲裁文书、律师实务文书等;按文书具体功能的不同,可分为报告类文书、命令类文书、通知类文书、决定类文书、裁判类文书等;按制作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文字叙述式文书、填空式文书笔录式文书和表格式文书;按文书行文体式的不同,可分为信函式文书、致送式文书、宣告式文书等.2.法律文书的基本特点有哪些?答:法律文书具有如下几方面的主要特点:⑴主旨的鲜明性.即法律文书必须是为了解决一定的法律实际问题而制作,而且其中心意思必须鲜明突出⑵材料的客观性.法律文书中所使用的材料,不论是事实材料还是文字材料,都必须是绝对客观真实的,不能有半点虚假,也不能进行所谓合理的想象,甚至于不容许稍加夸大或缩小⑶内容的法定性.法律文书的写作内容,既要符合一般写作规律的要求,更必须符合有关法律对某种法律文书的法定要求,写清必须具备的法定要素.对案件的处理意见更必须依法裁处,按律量罚⑷形式的程序性.法律文书是一种在形式上具有明显格式性特点的文书. 程序性特点具体表现在结构的固定化和用语的成文化两个方面⑸解释的单一性.法律文书在语言运用上要求做到精确无误,解释单一,不能有半点含混、模棱两可、语义两歧的现象出现⑹使用的实效性.法律文书是为执行和贯彻实施法律而制作和发布的,因而它的制作和发布都要起到启动或推进法律活动不断进展,乃至解决诉讼中的各种争议、非诉法律活动中的各种有关问题等具体的实际效能.3.简述法律文书的主要作用.答:法律文书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⑴具体实施法律的重要手段⑵生动宣传法律的现实教材⑶记录法律活动的文字载体⑷考核法律人才的重要内容⑸保存法律事务的文书档案.4.法律文书在叙写事实时应掌握哪些要点?答:法律文书叙述案情事实的基本要求就是做到材料真实、脉络清楚、要素齐备、把握关键.具体要求包括以下几方面:⑴记清事实, 材料真实:应当具体写清案情事实,做到脉络清晰;所使用的材料必须是已经掌握的客观真实的事实材料⑵事实要素,齐全完备:必须写清事实的基本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过程和结果等等⑶关键情节,具体叙写:对于决定或影响案件性质、涉及当事人有无法律责任、涉及问题严重程度等的情节必须力求具体详明⑷因果关系, 交代清楚:不能有因无果、有果无因或者因果脱节、因果模糊甚至于有违事理⑸争执焦点,抓准记清:不论刑事案件还是民事、行政案件,对于双方之间争执的内容和焦点均应把握准确并记叙清楚⑹财物数量,记叙确切:涉及财物或其他事物的数量时必须记明基本数量⑺叙述事实,平实有序:应当根据案件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叙述方法,不应当追求辞藻的华丽或者采用文艺性的修辞手法⑻材料选择,真实典型:材料必须绝对真实,并足以说明问题的本质⑼列举证据,确凿可信:证据必须充分有力,具有确凿性和可信性.5.法律文书应从哪些方面阐述理由?答:理由论证是法律文书的灵魂,是体现文书主旨的核心内容,必须依法论述,分析透辟,说理有据,令人信服。

2017年1月中央电大本科《教育法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7年1月中央电大本科《教育法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7年1月中央电大本科《教育法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说明:试卷号:1152课程代码:00915适用专业及学历层次:学前教育;本科考试:形考(纸考、比例30%);终考:(纸考、比例70%)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颁布的第一部教育法律为(A)。

A.《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社会教育权是指来自于(C),以相对自由的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参与或举办教育活动的权利。

A.社会组织B.公民C.行使国家教育权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个人D.社会组织或个人3.学生的隐私属于教育法律关系的(B)。

A.主体B.客体C.内容 D.结构4.狭义的教育立法是指(D)依据法定的权限,创制、修改、补充和废止教育法律的活动。

A.国家机关 B.最高国家权利机关C.国家教育行政部门 D.最高国家权利机关及其常设机关5.《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规定:“凡年满(B)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A.5 B.6C.7 D.8二、多项选择题6.下列法律规定中,(CD)属于授权性规范。

A.“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B.“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

”C.“学校、教师可以对学生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

”D.“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可以通过适当形式,支持学校的建设,参与学校管理。

”7.教育法的实施主要有以下方式(AD)。

A.教育法的适用 B.教育法的补充C.教育法的解释 D.教育法的遵守8.下列各项中,(BD)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规定的学校应当履行的义务。

A.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B.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C.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D.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9.教师资格制度、(BD)是加速教师专业化过程的最重要的制度保障。

2017年电大 电大期末考试法律文书

2017年电大 电大期末考试法律文书

法律文书一、选择题1. 法律文书的主要作用是( ).①具体实施法律的重要手段,生动宣传法律的现实教材,启动法律活动的唯一工具,记录法律活动的文字载体,保存法律事务的文书档案②具体实施法律的重要手段,生动宣传法律的现实教材,记录法律活动的文字载体,考核法律人才的重要内容,保存法律事务的文书档案③具体实施法律的重要手段,生动宣传法律的现实教材,记录法律活动的文字载体,检查法律执行情况的唯一依据,保存法律事务的文书档案④具体实施法律的重要手段,生动宣传法律的现实教材,记录法律活动的文字载体,检查法律执行情况的唯一依据,考核法律人才的重要内容2.民事案件的当事人认为人民法院已生效的判决或裁定有错误,应当向法院提交的申诉文书是( )。

①民事申诉书②民事上诉状③民事再审申请书④民事复查意见书3.仲裁协议依法必须具有的内容是( )。

①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仲裁事项,选定的仲裁员②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仲裁事项,仲裁结果③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仲裁事项,选定的仲裁委员会和仲裁员④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仲裁事项,选定的仲裁委员会4.公证书按性质划分,有( )等类别.①民事公证书,经济公证书,涉外公证书②民事公证书,经济公证书,行政公证书③民事公证书,经济公证书,法律文书公证书④民事公证书,经济公证书,其他公证书答案:1.② 2.③ 3.④ 4.①二、简答题1.什么是要求复议意见书,它是什么机关向什么机关递交的文书?答:要求复议意见书是公安机关认为同级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决定或不起诉决定有错误,依法要求同级人民检察院对其决定重新复议时制作的法律文书,是公安机关向同级人民检察院递交的文书。

2.什么是批准逮捕决定书?它属于哪种表达方式的文书?答:批准逮捕决定书是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的案件进行审查后,依法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时制作的文书.批准逮捕决定书属于填空式文书.3.第二审刑事判决书作出部分改判的结果,在判决主文部分文字表述上应写明哪几项内容?答:第二审刑事判决书作出部分改判结果的,在判决主文部分应写明以下三项内容:①维持××人民法院(××××)×刑初字第×号刑事判决的……(维持部分的内容);②撤销××人民法院(××××)×刑初字第×号刑事判决的……(撤销部分的内容);③……(改判的内容)。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考试本科《法律文书》科目重点打印版精华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考试本科《法律文书》科目重点打印版精华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考试本科《法律文书》科目重点打印版精华版年度最新广播电视大学(电大)期末考试本科《法律文书》科目期末考试重点小抄精华版一、名词解释1、法律文书,是指我国司法机关(含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海关缉私机关、检察院、法院及监狱等机关,下同)、公证机构、仲裁组织依法制作的处理诉讼案件和非诉讼案件的法律文书,以及案件当事人、律师和律师组织自用或代书的法律文书的总称。

2、刑事案件立案报告书,是指公安机关侦查人员对受理刑事案件的材料经过审查,认为符合立案条件,并属于公安机关管辖的案件,报请领导审查批准是否立案的法律文书。

3、呈请拘留报告书,是指公安机关依法拘留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由案件承办单位拟写出呈报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审批的报告类文书。

4、提请批准逮捕书,是公安机关对符合《刑事诉讼法》第六十条第一款规定的逮捕条件的犯罪嫌疑人,提请同级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时制作的一种法律文书。

5、通缉令,指公安机关依法通缉罪该逮捕而在逃的或者被拘留、逮捕后脱逃的犯罪嫌疑人以及从监狱中逃跑的罪犯而制作的法律文书。

6、起诉意见书,是指公安机关对案件侦查终结后,认为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依法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向同级人民检察院移送审查起诉时制作的一种文书。

7、立案决定书,是人民检察院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依法应由本院决定立案侦查时所制作的文书。

8、批准逮捕决定书,是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的案件进行审查后,依法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时制作的文书。

9、不批准逮捕决定书,就是检察机关对于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的案件经过审查,认为不符合法律规定的逮捕条件,决定不批准逮捕时所制作的文书。

10、起诉书,是人民检察院经侦查或审查确认被告人的行为构成犯罪,依法应当交付审判,而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的文书。

11、不起诉决定书,是人民检察院对侦查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时所制作的文书。

2017年1月中央电大本科《中国法制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7年1月中央电大本科《中国法制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7年1月中央电大本科《中国法制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说明:试卷号:1001课程代码:02025适用专业及学历层次:法学;本科考试:形考(纸考、比例30%);终考:(纸考、比例70%)一、单项选择题1.“夏有乱政,而作(A)。

”A.禹刑 B.汤刑C.九刑 D.大律2.秦朝的最高司法审判机关叫(C)。

A.大理寺 B.廷行事C.廷尉 D.宗正府3.在我国法制史上,正式将“八议”纳入法典的是(A)。

A.魏律 B.北齐律C.开皇律 D.唐六典4.《唐律疏议》规定:债务人负债不偿时,债权人可以强制扣押债务人的财物。

这叫做(C)。

A.赁庸 B.强制履行C.牵掣 D.举息5.中华法系的典型代表是(B)。

A.《开皇律》B.《唐律疏议》C.《宋刑统》 D.《大清律例》6.太平天国的结婚证书叫(A)。

A.合挥 B.聘书C.婚约 D.合约7.清朝主管审判的中央司法机关是(A)。

A.刑部 B.大理寺C.都察院 D.清吏司8.武昌起义后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共四章(A)条。

A.21 B.20C.22 D.249.我国第一部由劳动人民制定,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纲领是(B)。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太纲》C.《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D.《中国土地法大纲》10.解放战争时期创造了一种新的刑种,即(B)。

A.拘役B.管制C.罚金 D.缓刑二、多项选择题11.夏朝的监狱又叫做(BCD)。

A.图圈B.圜土C.均台 D.夏台12.西周的婚姻制度有(ABC)。

A.六礼 B.七去C.三不去 D.五听13.春秋时期,郑国和晋国公布成文法,受到(AD)的批评。

A.孔丘 B.商鞅C.魏文侯 D.叔向14.战国时期李悝《法经》第一篇和第二篇分别是(AB)。

A.盗法 B.贼法C.囚法 D.捕法15.以下是隋朝颁布的法典有(BD)。

A.宋刑统B.开皇律C.泰始律D.大业律16.唐代御史台下设(ABC)。

A.台院 B.殿院C.察院 D.审刑院17.《大清新刑律》共两编,分别是(AB)。

电大形考《法律文化-2》期末试题

电大形考《法律文化-2》期末试题

法律文化(2)
总共30题共20分
一. 单选题(共10题,共6分)
5. 关于行政管理方式,在欧洲传统中,诞生了可预见性原则和公共参与行政决定原则,在中国,行政
7. 唐代将有利息的消费借贷称为(0.6分)
二. 多选题(共10题,共8分)
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司法制度的变化包括(0.8分)
6. 《大清现行刑律》的立法变化体现之一是废除了一些传统刑罚,具体而言,不包括以下几种(0.8
三. 判断题(共10题,共6分)
1. 西方法律本位经历了一条从氏族到个人再经上帝(氏族)到个人的道路(0.6分)
2. 中国古代法中的“刑”具有不容置疑的军事独裁性和专制性,缺乏古希腊与古罗马法上那种城邦公民
5. 《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成文法典的诞生,也意味着罗马早期法律形成的历程已告结束
6. 传统中国法律走的是一条从氏族(部族)到家族(宗族)再到国家(社会)的集团本位道路(0.6分)
7. 在古代西方社会认为,一个社会,法律越多意味着问题越多,最理想的社会是没有法律或法律设而
10. 部族征战不仅是中国古代法(以刑为中心)藉以形成的特殊途径,也是古代司法官和司法机构产。

电大形考《法律文化_1》期末试题

电大形考《法律文化_1》期末试题

法律文化(1)总共30题共20分一. 单选题(共10题,共6分)1. 列关于中国古代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0.6分)2. 民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0.6分)3. 法律规范与政策、社会公德等非法律规范相比,其最特别之处在于()(0.6分)4. 下列各项关于中国古代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0.6分)5. 以下关于西方法治成因的说法错误的是()(0.6分)6. "亲亲得相首匿"原则,最早确立于()(0.6分)7. 西方法律文化在最初形成阶段具有()等属性。

(0.6分)8. 中国史前时期古代法(以刑为中心)的最初形式不包括()(0.6分)9. 下列中国传统人物中,主张“人性恶”哲学家的有()。

(0.6分)10. 以罗马私法为渊源,以成文法典为法律传统的民法法系,其代表国家有()(0.6分)二. 多选题(共10题,共8分)1. 下列中国传统人物中,主张“人性恶”哲学家的有()(0.8分)2. 以罗马私法为渊源,以成文法典为法律传统的民法法系,其代表国家有()(0.8分)3. 中国传统社会在寻求实现无讼的途径上,诸子百家是有争议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0.8分)4. 以下关于西方法治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有()(0.8分)5. 西方国家不管适用哪种法治模式,都要贯穿()原则(0.8分)6. 古代罗马法将下列()列入“私犯”的范畴(0.8分)7.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法的说法正确的是()(0.8分)8. 罗马私法是由()构成的(0.8分)9. 在西方法律发展史上确立和维护人权理论的法律文献主要有()(0.8分)10. 西方法系的自我更新主要通过它体系内的()等要素所释放出来的创造性功能来实现(0.8分)三. 判断题(共10题,共6分)1. 法律与宗教伦理在我国的真正分离,大致在汉初至北宋这段时期(0.6分)2. 在资本主义后期,即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垄断阶段,西方个人本位法有了空前的发展(0.6分)3. 上古三代的法律分别统称为禹刑、汤刑和九刑。

电大法律文书期末考试题

电大法律文书期末考试题

一、名词解释B 辩护词:是人民法院在审理刑事案件时,被告人的辩护人为了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当庭发表的系统性法庭发言。

B。

笔录:在法律活动中,凡是以实录的性质记录下来的文字材料,均可被统称为笔录。

B补正裁判文书失误用刑事裁定书:适用于改正刑事判决书、刑事裁定书或者刑事调解书中个别文字上的错误和遗漏。

B驳回自诉用刑事裁定书:是指基层人民法院在受理自诉案件后,经审查发现自诉人对被告人的控告缺乏罪证,且提不出补充证据,又不愿撤回自诉,或者被告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决定驳回自诉时作出的书面决定.B不起诉决定书:是人民检察院对侦查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时所制作的文书.B不批准逮捕决定书:是人民检察院在对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进行审查后,认为犯罪嫌疑人不符合逮捕条件,依法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时所制作的文书。

B补充侦查报告书:是公安机关根据人民检察院作出的补充侦查决定,对案件中需要查明的问题,经过调查核实,将查明的情况向人民检察院报告时制作的法律文书。

C撤消案件决定书:是公安机关对案件经过侦查,发现不应当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依法撤销案件时制作的文书。

C.撤消案件通知书:是指公安机关对经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的犯罪嫌疑人,经过侦查,发现不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依法撤消案件时,制作告知原批捕的人民检察院的法律文书。

C呈请批准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报告书:是公安机关办案单位在侦查过程中,发现已被逮捕羁押的犯罪嫌疑人另有重要罪行,依法呈请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的书面报告。

C.呈请拘留报告书:是指公安机关依法拘留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由案件承办单位拟写呈报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审批的报告类文书.C呈请破案报告书:是指公安机关办案部门经过侦查,对于犯罪事实已经查明,且认定了犯罪嫌疑人,并取得了确凿证据的刑事案件,报请领导批准破案时制作的法律文书。

C呈请立案报告书:是指公安机关的侦查人员对受理刑事案件的材料经过审查后,认为符合立案条件,且属于公安机关管辖的案件,报请领导审查批准是否立案的文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律文化
一. 单选题
1980年代初,律师在中国的身份是 B.公务员
F法律规范与政策、社会公德等非法律规范相比,其最特别之处在于 B.可以通过国家机关强制执行
G 古罗马五大法学家不包括以下哪一位 C.西塞罗
G关于行政管理方式,在欧洲传统中,诞生了可预见性原则和公共参与行政决定原则,在中国,行政法学称之为:A.依法行政原则
H何意志教授认为,西方的法在中国古代的对应物是 B.礼
L列关于中国古代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C.中国古代法是和暴力联系在一起的,没有暴力就不构成刑
Q"亲亲得相首匿"原则,最早确立于() A.西汉宣帝时期
S设立于明代的廷杖制度,执行廷杖的是 D.锦衣卫
S梭伦变法没有将雅典公民分为 C.士大夫
T 唐代的保辜制度适用于 B.伤害罪
T《唐律·名例》篇规定,"断罪无正条,其应出罪者",则 C.举重以明轻
T唐代将有利息的消费借贷称为 A.出举
X 西方法律文化在最初形成阶段不具有()属性。

A.封闭性
X西方法律文化在最初形成阶段具有()等属性。

B.开放性
X西方法学的共性不包括 B.哲学性
X下列中国传统人物中,主张“人性恶”哲学家的有()。

C.荀子
Y 以下对应作家与书籍那一项是错误的 A.阿佐-《神学大全》
Y 以罗马私法为渊源,以成文法典为法律传统的民法法系,其代表国家有() A.德国
Y 以下关于西方法治成因的说法错误的是() C.西方人性善的哲学基础
Y下列各项关于中国古代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法家理论一直是传统中国社会的核心理论
Y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B.从法的文化属性上看,中国是私法文化,西方是公法文化
Y由于法律文化对现实生活影响重大,在进行经济交流时,我国民众往往更重视 C.感情
Z中国史前时期古代法(以刑为中心)的最初形式不包括() D.财产刑以下关于西方法治成因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C.西方人性善的哲学基础
二. 多选题(共10题,共8分)
B.中国古代法主要是在战争和与战争相关的环境中形成的
C.中国古代法是和暴力联系在一起的,没有暴力就不构成刑
D《大清现行刑律》的立法变化体现之一是废除了一些传统刑罚,具体而言,不包括以下几种 A.绞刑 C.斩刑 D.徒刑
D大清现行刑律》的立法变化体现之一是废除了一些传统刑罚,具体而言,不包括以下几种 A.绞刑 C.斩刑 D.徒刑
F法的基本价值观包括 A.自由 B.民主 C.平等 D.人权
F法律文化由下列要素构成:A.法律思想 B.法律规范 C.法律机构 D.法律方法
F法律文化由下列要素构成:A.法律思想 B.法律规范 C.法律机构 D.法律方法
G 关于公司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中国第一部公司法是1904年的《公司律》 B.
新中国最先产生的是有限公司,最早的存在形式是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C.新中国的公司法最早颁布于1993年 D.中国现行的公司法中间只规定了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考生G根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参议院不享有下列权利 A.司法权 D.对总统、副总统的审判权 G根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参议院不享有下列权利A.司法权 D.对总统、副总统的审判权
G古代罗马法将下列()列入“私犯”的范畴 A.窃盗 B.强盗 C.伤害 D.杀人
G关于公司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中国第一部公司法是1904年的《公司律》 B.新中国最先产生的是有限公司,最早的存在形式是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C.新中国的公司法最早颁布于1993年 D.中国现行的公司法中间只规定了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G关于唐代的刑事立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区分公罪与私罪 B.自首原罪 C.累犯加重 D.六赃犯罪,处刑较重:
G关于唐代的刑事立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区分公罪与私罪 B.自首原罪 C.累犯加重 D.六赃犯罪,处刑较重
G关于中国法律与世界法系,下列属于何意志教授观点的是B.中国最高法院出台的司法解释并不是英美法系意义上的判例法 C.中国仍秉承义务优先、权利为后秩序的观念 D.中国法系与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都有不同考
H汉律定罪量刑的原则不包括 B.官当 C.八议
K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的陕甘宁边区土地法规主要内容包括A.明确保护土地所有权 B.明确减租交租 C.明确减租减息 D.明确保障佃权
L罗马私法是由()构成的 A.人法 B.物法 C.诉讼法
M民国北京政府的法律体系的构成部分不包括 B.六法全书(基本法典) C.中央政治会议决议
R 人类存在的旨在影响社会行为、规制社会的规范,包括 A.法律规范 B.伦理规范 C.宗教规范 D.社会习俗规范
R人类存在的旨在影响社会行为、规制社会的规范,包括A.法律规范 B.伦理规范 C.宗教规范 D.社会习俗规
S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司法制度的变化包括A.死刑三复奏制度确立 C.登闻鼓直诉制度建立
W为维护旗人特权,清代时期审理一般旗人案件的是A.内务府慎刑司 C.步军统领衙门
X西方法系的自我更新主要通过它体系内的()等要素所释放出来的创造性功能来实现 A.法的二元论 B.学说 C.判例 D.新法对旧法的否定性继承
X西方国家不管适用哪种法治模式,都要贯穿()原则( A.人权神圣,不可侵犯 B.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人权与制衡 D.契约自由
X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法的说法正确的是()A.中国古代法主要被看做镇压的工具
X下列中国传统人物中,主张“人性恶”哲学家的有() C.荀子 D.董仲舒
Y 以下关于西方法治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有() A.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 B.独特的文化传统 D.官僚体制化
Y一类普遍的观点认为,古代法律文化孕育出来的意识形态仍继续在现今时代发挥着作用,如 A.人治法律观念 B.伦理优先法律观念 C.义务优先法律观念
Y以罗马私法为渊源,以成文法典为法律传统的民法法系,其代表国家有()A.德国 B.法国
Z在西方法律发展史上确立和维护人权理论的法律文献主要有() A.《权利请愿书》 B.《权利法案》 C.《独立宣言》 D.《人权宣言》
Z中国传统社会在寻求实现无讼的途径上,诸子百家是有争议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
A.道家的“无为而治”
B.儒家的“修礼复仁”
三. 判断题(共10题,共6分)
B部族征战不仅是中国古代法(以刑为中心)藉以形成的特殊途径,也是古代司法官和司法机构产生的重要渊源(0.6分)正确
C 传统中国律学的最完备结晶是我国的《唐律疏议》(0.6分)正确
C传统中国法律是一种刑法和被刑法话的官僚体制组织及行政执行法。

(0.6分)正确
C传统中国法律走的是一条从氏族(部族)到家族(宗族)再到国家(社会)的集团本位道路(0.6分)正确
C传统中国法律走的是一条从氏族(部族)到家族(宗族)再到国家(社会)的集团本位道路(0.6分)正确
C从法的一般原理来说,法的形成固然是经济运行和政治变更的结果(0.6分)错误
D对于正义的追求构成了西方法学与法律发展的主线,亦是我们认识西方法律家及其活动意义的指南(0.6分)正确
F法律与宗教伦理在我国的真正分离,大致在汉初至北宋这段时期(0.6分)错误
G古希腊文明在空间和时间上太广阔和多样,但是仍然形成了一个单一的法律体系(0.6分)错误
M美国和英国相比较而言,英国拥有统一的联邦宪法,而美国没有(0.6分)错误
S《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成文法典的诞生,也意味着罗马早期法律形成的历程已告结束(0.6分)正确
S上古三代的法律分别统称为禹刑、汤刑和九刑。

汤刑是夏朝法律的统称,禹刑是商朝法律的统称,九刑是西周刑律的统称(0.6分)错误
S私法主要包括民法和商法,商法是主要的(0.6分)错误
X西方法律本位经历了一条从氏族到个人再经上帝(氏族)到个人的道路(0.6分)正确
X西方古代法(古希腊与古罗马法)是阶级矛盾冲突的产物(0.6分)正确
X夏朝的肉刑,到商汤时经过加工,已演变成完整的五刑,即墨、劓、剕、宫、大辟(0.6分)正确
Y 雅典克利斯提尼改革标志着罗马法律的最后形成(0.6分)错误
Y一般认为,雅典城邦提修斯改革标志着雅典城邦立法的完成(0.6分)错误
Z西方法律本位经历了一条从氏族到个人再经上帝(氏族)到个人的道路(0.6分)正确Z西方法系的自我更新主要通过它体系内的四个要素,即构成该体系机制的四个部分所释放出来的创造性功能来实现的。

这四个要素是:法的二元论;学说;判例;新法对旧法的否定性继承(0.6分)正确
Z西欧中世纪的法律主要还是个人本位法(0.6分)错
Z在古代西方社会认为,一个社会,法律越多意味着问题越多,最理想的社会是没有法律或法律设而不用,达到“无讼”的境界错误
Z在资本主义后期,即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垄断阶段,西方个人本位法有了空前的发展(0.6分)错误
Z中国传统法律伦理化的进程,从汉景帝起而止于唐律的诞生,前后耗时达八个世纪(0.6分)错误
Z中国传统法律之所以成为一种独特的形式性法律,与“人性善”的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0.6分)错误
Z中国古代法(以刑为中心)最初主要形成于部族之间的征战(0.6分)正确
Z中国古代法(以刑为中心)最初主要形成于部族之间的征战(0.6分)正确
Z中国古代法的形成过程,是紧紧地沿着宗族制度发展演变的轨迹而展开的。

这即是中国古
代法区别于古代西方法的一条重要而独特的规律(0.6分)正确
Z中国古代法中的“刑”具有不容置疑的军事独裁性和专制性,缺乏古希腊与古罗马法上那种城邦公民范围内的民主性和妥协上的平等性(0.6分)正确
Z宗法家族制度的要害是政治的统治关系与家族(宗族)的血缘关系合而为一(0.6分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