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地理学复习资料
土壤地理学(资料)
名词解释1.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是独立的历史自然体。
2.土壤圈是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部分,它处于地球表层不同圈层界面及其相互作用的交叉带,是联系有机界与无机界的中心环节,也是结合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纽带。
3.土壤资源:具有农业、林业、牧业生产力的各种土壤类型的总称。
4.土壤有机质:土壤中的各种含碳有机化合物,其中包括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和这些生物残体的不同分解阶段的产物,以及由分解产物合成的腐殖质等。
5.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提供并协调营养物质和环境条件的能力。
它是土壤的综合属性和基本功能6.毛管水:毛管水是靠土壤中毛管孔隙所产生的毛管引力所保持的水分,称为毛管水。
毛管水又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7.硝化作用:土壤中产生的氨在亚硝化细菌的作用下,氧化成硝酸或硝酸盐这一程。
8.同晶替代:同晶替代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9.诊断层:凡是用于鉴别土壤类型,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说明的土层。
10.诊断特性:用来鉴别土壤类别的不是土层,而是具有一系列定量规定的土壤性质,包括形态的、物理的和化学的性质。
11.活性酸度:存在于土壤溶液中氢离子引起的酸度。
12土壤盐碱化是指土壤中可溶性盐分随水向表土层(0~20 cm)运移而累积至含量超过0.1% (或富含石膏土壤为0.2%)的过程。
14土壤酸度可分为活性酸度和潜在酸度。
土壤活性酸度是指土壤溶液中所含H+引起的酸度,亦称为土壤有效酸度,常用PH表示;土壤潜在酸度是指由土壤胶体或吸收性复合体表面吸收的交换性H+和AL3+所引起的酸度。
15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简称CEC)每千克土壤或胶体吸附或代换周围溶液中阳离子的厘摩尔数。
单位为cmol(+)/kg±。
16盐基饱和度(BSP):在土壤全部交换性阳离子总量中盐基离子所占的百分数。
17土壤粒级、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土壤结构中注意一种特殊的结构:团粒结构)土壤粒级:将粒径大小相近、性质相似的土粒归为一类称为粒级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粒级土粒的配合比例(常用各粒级土壤占土壤总质量的百分数表示)。
土壤地理学复习1
第一章土壤形成因素分析一、识记部分土壤剖面:是一个具体土壤的垂直断面,一个完整的土壤剖面应包括土壤形成过程中所产生的发生层次,以及母质层次,即A,B,C层。
地质大循环:是指地面岩石的风化、风化产物的淋溶与搬运、堆积,进而再次成岩作用,这是地球表面恒定的周而复始的大循环。
生物小循环:生物在其风化产物的基础上进行植物营养元素的富集、保蓄,使部分营养元素暂时脱离地质大循环的轨道,这就是营养元素的生物小循环。
土壤风化淋溶系数:即ba值,指的是母质或土壤中各种盐基的氧化物与氧化铝的分子比值。
B代表Na2O、K2O及CaO、MgO分子数之和;a代表Al2O3的分子数。
土壤风化指数:是指通过淋溶层和母质层中氧化钾与氧化钠的比值,了解土壤矿物质风化程度。
(土壤风化指数越小,说明它的风化强度越强)硅铝率:Saf值,是指土壤物质(粒径〈2mm)或粘粒(粒径〈0.002mm)中SiO2的分子数与Al2O3和Fe2O3分子数之和的比值(用来表示土壤风化程度的系数)土壤绝对年龄:从该土壤由新鲜风化层或新母质上开始发育的时候算起土壤相对年龄:由个体土壤的发育程度来判断基本土壤发生过程:淋溶与淀积过程、淋洗过程、富集过程、表面侵蚀和表面累积过程、机械淋洗过程、泥炭形成过程、枯枝落叶堆积过程、分解与合成过程、黑化和淡化过程,棕化、红化与铁化过程、还原过程、氧化---还原过程、熟化过程、疏松与紧实过程、土壤混合过程。
主要成土过程:腐殖质化过程、粘化过程、钙化过程、盐化过程、碱化过程、灰化过程、白浆化过程、富铁铝化过程、水成土壤过程、熟化过程。
附:腐殖质化过程指的是土壤中的粗有机质物质,如植物的根、茎、叶等分解转化为腐殖质的过程。
粘化过程是指土体中的矿质颗粒由粗变细而形成粘粒,以及粘粒在剖面中积聚的过程,分残积粘化过程和淋淀粘化两种。
钙化过程特指土壤剖面中碳酸盐的淋溶与淀积过程。
盐化过程是指成土母质中的易溶、可溶盐被淋洗到地下水中,并随地下水流动迁移到排水不畅的低洼地区,在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情况下,盐分又被上行水携带到土体表层集聚的过程。
《土壤地理学》复习重点
《⼟壤地理学》复习重点⼟壤学复习资料第⼀章绪论⼀、名称解释▲▲▲1.⼟壤(soil):指地球陆地表⾯具有肥⼒能够⽣长植物的疏松层,是成⼟母质在⼀定的⽔热条件和⽣物作⽤下,经⼀系列的⽣化物理过程形成的独⽴历史⾃然体。
(包括海、湖浅⽔区)特征:具有肥⼒、有⽣物活性、多孔隙结构。
功能:有肥⼒及⽣产性能;可更新性和再⽣性;缓冲和净化功能。
2.⼟壤剖⾯(soil profile):从地⾯垂直向下⾄母质的⼟壤纵断⾯称为⼟壤剖⾯。
3.⼟体构型(profile construction):在⼟壤剖⾯之中⼟层的数⽬、排列组合形式和厚度。
(也称为⼟壤剖⾯构造)4.单个⼟体(pedon):⼟壤剖⾯的⽴体化构成了单个⼟体。
5.聚合⼟体(poly pedon):指在空间上相邻、物质组成和性状上相近的多个单个⼟体便组成聚合⼟体。
(相当于⼟壤分类中最基本的分类单元-⼟系)6.⼟壤圈(pedosphere):指覆盖于地球陆地表⾯和浅⽔域底部的⼟壤所构成的⼀种联系体或覆盖层。
7.⼟壤肥⼒(soil fertility):指⼟壤为植物⽣长发育供应、协调营养因素和环境条件的能⼒。
8.⼟壤⾃净能⼒(soil purification):指⼟壤对进⼊⼟壤中的污染物通过复杂多样的物理过程、化学及⽣物化学过程,使其浓度降低、毒性减轻或者消失的性能。
9.⼟壤地理学:指以⼟壤及其与地理环境系统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它是研究⼟壤的发⽣发育、⼟壤分类及时空分异规律。
⼆、⼟壤地理学的研究内容▲▲⑴关于⼟壤发⽣发育、诊断特性与系统分类的研究。
⑵关于⼟被结构和⼟壤-地形数字化数据库的研究。
⑶关于⼟壤调查、制图和⼟壤资源评价的研究。
⑷关于地理环境、⼈类活动与⼟壤圈相互作⽤的研究。
⑸关于⼟壤资源保护及被污染⼟壤修复技术的研究。
三、⼟壤地理学研究⽅法(了解)⑴⼟壤野外调查与定位观测研究法⑵实验室化验分析与实验模拟研究法⑶遥感技术在⼟壤调查中的运⽤⑷数理统计与SGIS在⼟壤研究中运⽤⑸⼟壤历史发⽣研究法四、⼟壤地理学的发展简史▲▲a)起源:⼟壤地理学是⼟壤科学中发展历史最悠久的⼀个重要基础性分⽀学科,它最早可追溯到⼈类农耕的起始阶段。
地理科学土壤复习资料(有参考答案的)
土壤复习资料第一章1:土壤: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它具有生物活性和孔隙结构的介质。
2:土壤地理学:土壤地理学是以土壤及其地理环境系统的关系为研究对象,是研究土壤的发生发育,土壤分类及时空分类规律,进而为调控,改造和利用土壤资源提供科学依据的学科,是自然地理学与土壤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也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3:土壤地理学研究内容(P11)(1)关于发生发育,诊断特征与系统分类的研究(2)关于土被结构和土壤—地形数字换数据库的研究(3)关于土壤调查,制图和土壤资源评价的研究(4)关于地理环境,人类活动与土壤圈相互作用的研究(5)关于土壤资源保护及被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土壤地理学的研究方法:(1)土壤野外调查与定位观测研究法(2)实验室化验分析与实验模拟研究法(3)遥感技术在土壤调查中应用(4)数理统计与SGIS在土壤研究中的应用(5)土壤历史发生研究法第二章1:土壤矿物组成:按照发生类型可将土壤矿物划分为:原生矿物,次生矿物,可溶性矿物(盐类)三大类。
2:土壤矿物的风化过程:土壤矿物的风化过程包括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
物理风化是指矿物发生机械破碎,而没有化学成分及结晶结构变化的作用。
化学风化是指矿物在水分,氧气,二氧化碳等作用下发生的化学分解作用。
3:土壤次生矿物的地带性分布的规律:(P35)(1)以水云母为主的地带(2)以水云母—蒙脱石为主的地带(3)以水云母—蛭石为主的地带(4)以水云母—蛭石—高岭石为主的地带(5)高岭石—水云母为主的地带(6)以高岭石为主的地带4:土壤质地(P36)自然土壤的矿物都是由大小不同的土粒组成的,各个粒级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或质量分数,称为土壤质地。
也称为土壤的机械组织。
土壤结构:土壤固相颗粒很少呈单粒存在,他们经常是相互作用而聚积成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团聚体,土壤中这些团聚体的组合排列方式称为土壤结构。
5不同之地土壤的物理特性(P40)6土壤有机质的组成和来源土壤有机质由土壤非特异性有机质和土壤腐殖质组成。
土壤地理学复习题完整版
一、填空题1、(单个土体)是土壤剖面的立体化形式,作为土壤的三维实体,其体积最小。
2、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性是(土壤肥力)。
3、在自然界中,(土壤圈)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是结合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枢纽。
4、单个土体的垂直面相当于土壤剖面的A层加B层,其叫做(土体层)。
5. 土壤作为一个系统,是由三相物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组成的有机整体,表现出肥力、能量转换)和净化功能。
6. (土壤生态系统)不仅是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条件,而且是生物圈中物质流与能量流的枢纽。
7.土壤地理学是(自然地理学)与土壤学的交叉科学。
8.土壤地理学采用的传统研究方法有(土壤野外调查技术);土壤定位观测和室内研究等。
9.俄罗斯学者(道库恰耶夫),提出了著名的成土因素学说,并创造了土壤生成因子公式。
10. 土壤固相中矿物质的种类及其与有机质的比例变化可以从(土壤相对密度)得到反映。
11、土壤矿物质主要来自(成土母质)。
12.在大多数土壤中,矿物质的质量约占土壤固体物质总质量的95%,常被称为土壤(骨骼)。
13. (原生矿物)是直接来自岩浆岩或变质岩的残留矿物。
14.土壤中次生矿物的颗粒很小,具有(胶体)的性质。
15.不同的生物气候带,土壤中矿物质分布有所不同。
一般说来,(干冷)气候条件下的土壤中,含有相当量的原生矿物。
16.以各种形态和状态存在于土壤中的各种含碳有机化合物称为(土壤有机质)。
17、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动植物残体),但是各类土壤的差异很大。
18.土壤有机质中暗色无定形的高分子化合物称为(土壤腐殖质)。
19.土壤中的黏土化合物和腐殖质很少单独存在,绝大部分是紧密结合成为(有机—无机复合体)状态存在。
20.土壤水可分为吸湿水、毛管水、重力水等类型,土壤水运动不取决于它的形态,而取决于它的(能量)水平。
21.土壤溶液体系是一个不均匀的溶液体系,土壤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具有酸碱反应,氧化还原作用和缓冲性。
土壤地理学复习资料
土壤地理学土壤的定义:土壤是发育于地球陆地表面具有生物活性和孔隙结构的介质,是陆地表面的脆弱薄层。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发育供应、协调营养因素(水分和养分)和环境条件(温度和空气)的能力。
土壤圈与其他圈层的关系:土壤圈与大气圈在近地表层进行着频繁的水分、热量、气态物质的迁移转化,土壤不仅因其疏松多孔而能接收大气降水及其沉降物质以供应生命之需,而且还能向大气释放二氧化碳等气体,参与碳氮硫磷等元素的全球循环。
土壤圈与水圈的关系密切,如大气降水通过土壤过滤、吸持与渗透进入水圈,成为全球水分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对水体的物质组成产生影响,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供应生命体对水分的需要;水分也是土壤圈物质能量迁移转化的重要载体和影响土壤性质的介质。
土壤圈与岩石圈联系更为密切,岩石圈表层的风化物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矿质营养元素均来源于岩石的风化,土壤侵蚀及其堆积也是岩石圈中沉积岩形成的重要物源。
土壤圈与生物圈的关系也极为密切,土壤是陆地生物圈的载体,土壤支撑绿色植物,并供应其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同时生物活动又对土壤圈的形成发育具有深刻的影响。
土壤剖面:从地面垂直向下到母质层的土壤纵断面。
从上至下依次为枯枝落叶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和母岩层枯枝落叶层:堆积枯枝落叶,下部已初步分解腐殖质层:腐殖质含量高,与矿物颗粒紧密结合形成暗色土层淋溶层:物质淋失,颜色较浅淀积层:淋溶层淋移物质在此层淀积,形成柱状、核状、棱柱状结构,较紧实母质层:土层较深,受成土因素影响小,保持母质特性母岩层:未风化的岩石土壤质地或机械组成:土壤颗粒的不同粒级所占的重量百分比组合即粒级大小及组成比例,反映土壤砂粘程度将粒径大小相近、性质相似的土粒归为一类,称为粒级土壤粒级分为石块、砾石、砂粒、粉粒、黏粒五个大类别石块、砾石和砂粒由原生矿物组成,粉粒由抗风化能力较强石英组成,黏粒由次生矿物组成砂质土:透水性强,保水性差;通气性强,为好气条件;潜在养分少,保肥性差,养分转化快,有效性好,热性土;疏松易耕粘质土:透水性差,保水性强;通气性差,;潜在养分多,保肥性强,养分转化快,有效性差,冷性土;粘重难耕质量差壤土:砂粘适中,兼有砂质土和粘质土的优点,是农业生产上质地理想的土壤通气透水性良好,保水保肥性能好,含水量适宜,土温比较稳定,粘性不大,耕性较好,宜耕期长,适宜耕作各种作物上砂下粘:蒙金土土壤结构:土壤固相颗粒经常是相互作用而聚积形成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团聚体,土壤中这些团聚体的组合排列方式称为土壤结构土壤结构的类型单粒状结构:由松散的未胶结的土壤颗粒组成粒状结构:团粒状结构多出现在土壤表层,按团聚体的大小分为粒状、团粒状、团块状块状结构;柱状结构;片状结构;大块结构团粒状结构在土壤肥力中的作用:在农业生产上最有价值的土壤结构型是水稳性的团粒结构1)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的总孔隙度高达55%,孔隙的比例较为适宜,而且在土壤中的分布均匀,大小相间分布。
土壤地理学复习重点(整理)
1.土壤:土壤是覆盖在地球陆地表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
2.土壤肥力: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3.土壤系统:土壤系统是由固相(矿物质和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分和土壤溶液)和气相(土壤空气)三相物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组成的有机整体,表现出肥力、能量交换和净化功能。
4.土壤生态系统:土壤与其地上部生物和地下部生物之间进行复杂的物质与能量的迁移、转化和交换,构成一个动态平衡的统一体,成为生物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活跃场所。
5.土壤圈: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被层,犹如地球的地膜。
6.单个土体和聚合土体:单个土体是土壤剖面的立体化形式,作为土壤的三维实体,其体积最小。
面积的大小取决于土壤的变异程度。
聚合土体,两个以上的单个土体组成的群体,称为聚合土体。
7.土壤剖面: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称为土壤剖面。
8.土层:土壤剖面中与地表大致平行的层次,由成土作用而形成的,因此,称为土壤发生层,简称土层。
9.土壤的组成包括哪些?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1)土壤组成:土壤是由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分)、气相(土壤空气)等三相物质组成的。
(2)相互关系:土壤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分)、气相(土壤空气)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
10.土壤矿物质包括哪些类型?什么叫原生矿物?土壤中主要原生矿物有哪些?它们的性质如何?(1)土壤矿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主要来自成土母质,按其成因可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两大类。
(2)原生矿物:指各种岩石受到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而未经化学风化的碎屑物,其原来的化学组成和结晶构造均未改变,颗粒较粗,有些表面可能受到轻微蚀变,内部结晶仍然完好。
(3)土壤中主要原生矿物及性质①硅酸盐、铝硅酸盐类矿物:是土壤多种营养元素的来源。
②氧化物类矿物:这些矿物都极稳定,不易风化、对植物的养分意义不大。
土壤地理学复习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第一章 土壤的组成与性质
第一节 绪论
一、 土壤的基本概念(掌握)
定义: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位置:地球陆地表面
存环境质量的作用
二、 土壤圈在地球表层系统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掌握)
(一)土壤圈概念和研究意义 ● 概念:由瑞典学者马特松(S.Matson 1938 年)首先提出。土壤圈是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底部
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犹如地球的地模,通过它与其他圈层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转化。 (二)土壤圈在地球表层系统中的地位
2.土壤污染 ▲ 概念:人类活动产生的有害物质进入土壤后,当其含量超过土壤的容量和自净能力时,引起的土壤理
化性质恶化,农作物产量和质量降低,人畜健康受到危害的现象。 ▲ 污染物类型:①工业三废;②城市污水和垃圾;③化肥和化学农药;④放射性物质。 ▲ 土壤污染的后果:①降低农副产品的品质;②威胁人类的健康与安全;④降低土壤维护和改善人类生
粒级分析也叫机械组成分析或土壤颗粒分析。
2. 划分:砾石、粗砂粒、细砂粒、粉砂粒、黏粒。
4
(二)土壤质地(土壤机械组成)
1.概念:是指不同粒级(组)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或重量百分数。
2.分类:根据土壤机械组成的相似与否,把土壤质地划分为 3 大类别,12 个类型(美国制):
土壤质地类型表
类别
类 型(12 个)
三 、土壤有机质 1.概念:是以各种形态和状态存在于土壤中的含碳有机化合物。包括: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中间分解产 物、腐殖质。其中以腐殖质为主。 据土壤有机质含量,将土壤分为:
土壤地理学复习大纲
土壤地理学复习大纲一,名词解释1、土壤胶体:土壤颗粒直径小于2μm的土壤颗粒。
2、富铁铝化:在湿热的生物气候条件下进行的脱硅作用和铁铝相对富集的作用。
3、生物群落:生活在一定地段上各种生物有机体有规律的组合。
4、生态演进:在一定区域内,群落随时间而变化,由一种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类型的生态过程。
5、土壤溶液:土壤水分及其所含气体、溶质的总称。
6、灰分:在高温灼烧过程中,发生一系列化学和物理变化,然后有机成分挥发逸散,而无机成分残留下来,残留物即灰分。
7、地质大循环:地面岩石的风化,风化产物的淋溶与搬运堆积,进而成岩的循环。
8、生物小循环:生物在其风化产物的基础上进行营养元素的富集、保蓄,使部分元素暂时脱离地质大循环轨道的循环过程。
9、土壤盐基饱和度:是指在土壤全部交换性阳离子总量中盐基离子所占的百分数。
10、土壤生态系统:是指自然界特定地域的土壤与生活在其中的生物群落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不断演变,并逐步趋向动态平衡的综合体。
二、填空题及选择题要点1 、土壤的特性:土壤是发育于地球陆地表面具有生物活性和孔隙结构的介质,是地球陆地表面的脆弱薄层。
2 、次生矿物的分类:a 、易溶盐类b 、次生氧化物类c 、次生铝硅酸盐3 、土壤有机质类型:非特异性土壤有机质和土壤腐殖质4 、氮有机物的分解过程:脱氨过程,硝化过程,反硝化过程。
5 、土壤的酸度分类:活性酸度和潜在酸度。
6 、淋溶土土壤剖面通体一般无石灰反应;而草原与荒漠土纲系列土壤剖面通体具有石灰反应。
7 、土壤水类型划分a 、固态水:化学结合水、冰b 、液态水:束缚水、自由水(毛管水、重力水、地下水)c 、气态水:水汽8 、风化指数:1—石膏(岩盐、硝石)原生矿物易溶存于未风化层矿质养分结晶2—方解石(白云岩、磷石灰)原生矿物易溶存于未风化层矿质养分结晶3—橄榄石、辉石、角闪石原生矿物风化快存于弱风化幼年土层具有丰富的矿质养分4—黑云母原生矿物风化快存于弱风化幼年层具有丰富的矿质养分6—石英(方石英)原生矿物风化缓慢正常土壤中之黏土矿物矿质养分以交换吸附态存在9—蒙脱石次生矿物风化缓慢正常土壤中之黏土矿物矿质养分以交换吸附态存在10—高岭石次生矿物风化缓慢正常土壤中之黏土矿物矿质养分以交换吸附态存在9 、土壤的本质特征:具有肥力和自净能力10 、火山灰特性:低密度、玻璃质、短距-------火山灰土11、pF=4.5最大吸温量pF=2.7田间持水量pF=4.2萎焉含水量三、看图(P44)土壤腐殖质主要由胡敏酸和富里酸组成胡敏酸:溶于碱,不溶于酒精和酸富里酸:溶于碱和酸棕腐酸:溶于碱和酒精,不溶于酸四、计算题(P26——CaCO3)溶度积计算五、问答题1 、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a 、土壤有机质的类型。
土壤地理复习资料
⼟壤地理复习资料⼟壤地理复习资料⼟壤是地球陆地表⾯具有肥⼒能够⽣长植物的疏松层,是独⽴的历史⾃然体。
其特征:有⽣物活性、孔隙结构;其功能:有肥⼒及⽣产性能,缓冲与净化功能。
⼟壤定义理解1)⼟壤是独⽴的历史⾃然体;2)⼟壤是运动着的物质、能量系统:开放系统;3)⼟壤是绿⾊植物⽣长繁殖的⾃然基地 4)⼟壤具有⼀定的层次结构:⼟壤剖⾯2)四⼤肥⼒因素:⽔,肥,⽓,热;1.1.3 ⼟壤剖析⼟壤剖⾯是指从地⾯垂直向下⾄母质的⼟壤纵断⾯;⼟壤剖⾯的⽴体化就构成了单个⼟体。
2.⼟壤系统简析⼟壤系统是地球表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壤系统与⼤⽓圈、⽔圈、岩⽯圈、⽣物圈和⼈类智慧圈之间不断地进⾏物质迁移转化与能量交换,这是推动⼟壤形成和演变的外驱动⼒;同时⼟壤系统也是影响地球表层系统变化的重要原因;⼟壤是⼀个⽣态系统,⼟壤⽣态系统是指⼟壤⽣物与其他成⼟环境因⼦ (包括⽣物因⼦和⾮⽣物因⼦)构成的复合整体系统。
作为陆地⽣态系统中最活跃的⽣命层,⼟壤⽣态系统是相对独⽴的⼦系统,其中的物质与能量迁移转化过程,特别是⽣物地球化学过程,在全球物质与能量循环过程中占据着⼗分重要的位置。
⼟壤系统是⾃然界最为复杂的系统之⼀。
它包含着复杂多样的物理、化学和⽣物过程,这使得⼟壤系统永远不能处于静⽌的平衡状态。
⼟壤系统界⾯具有两个特点:⼀是⼟壤系统在地表与⼤⽓圈、⽔圈、地上⽣物群落之间的界⾯⽐较清楚。
⼆是在地表以下,⼟壤系统与⾮⼟壤系统的界⾯也即⼟壤与松散母质的界限是逐渐过渡。
因此在研究⼟壤系统时,对其界⾯应给予仔细地界定。
⼟壤圈是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部分,它处于地球表层不同圈层界⾯及其相互作⽤的交叉带,是联系有机界与⽆机界的中⼼环节,也是结合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纽带。
⼟壤圈物质循环是指⼟壤圈内部的物质迁移转化过程及其与地球其他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
1.2.1⼟壤与各圈层间的关系⼟壤圈与⼤⽓圈在近地表层进⾏着频繁的⽔分、热量、⽓态物质的迁移转化,⼟壤不仅因其疏松多孔⽽能接收⼤⽓降⽔及其沉降物质以供应⽣命之需,⽽且还能向⼤⽓释放CO2、CH4、H2S 等⽓体,参与碳氮硫磷等元素的全球循环,并对全球环境产⽣影响。
(完整版)土壤地理学知识点总结
绪论土壤发生学研究土壤形成因素-土壤发生过程-土壤类型及其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的学说。
土壤分类学土壤地理学土壤地理学是以土壤及其与地理环境系统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它是研究土壤的发生发育、土壤分类及时空分异规律,进而为调控、改造和利用土壤资源提供科学依据的学科第一章土壤形成因素分析1、成土因素学说的发展:道库恰耶夫、土壤发生学派土壤是历史自然体西比尔采夫三个土纲1)显域土纲(Zonal soil)地带性土壤2)隐域土纲(Introzonal soil)隐地带性土壤3)泛域土纲(Azonal soil)泛地带性土壤2、气候因素是怎样影响土壤的形成发育的?1、气候影响有机质积累和分解过度湿润和长期冰冻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干旱和高温有利于有机质的矿化2、气候影响岩石矿物风化强度温度增加10℃,化学反应速度平均增长2—3倍热带风化强度比寒带高10倍,比温带约高3倍—热带地区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速度,风化壳和土壤厚度>温带和寒带地区3、气候影响粘土矿物的形成不同气候带的土壤中,具有不同次生粘土矿物:干冷地区的土壤—水云母温暖湿润或半湿润气候条件下—蒙脱石和蛭石湿热地区—高岭石类高度湿热地区—铁、铝氧化物岩石的原始矿物的风化演化系列,即从脱钾、脱盐基和脱硅三个阶段性系列,形成伊利石(脱K)、蒙脱石(缓慢脱盐)、高岭石(迅速脱盐)和三水铝石(脱硅)等,这些阶段性与其风化的环境条件——即气候条件有关。
4、物质迁移随水分和热量的增加而增加从风化和成土过程产物的迁移规律看:在湿润地区(如灰化土地区),土壤中游离的盐基遭到强烈的淋洗;在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如黑钙土地区),土壤中易溶性盐分受到淋洗,而碳酸盐则在土体中相对聚积;在干旱地区(如棕钙土地区),易溶盐分仅在土壤上层遭到淋洗。
5、气候影响土壤分布规律温度:寒温带——灰化土温带——暗棕壤暖温带——棕壤亚热带和热带——红壤、砖红壤等干湿程度:温带湿润气候区——淋溶土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区——弱淋溶土,钙积土温带干旱区——荒漠土3、岩石的原始矿物的风化演化系列:脱K、脱盐基等各形成什么矿物?岩石的原始矿物的风化演化系列,即从脱钾、脱盐基和脱硅三个阶段性系列,形成伊利石(脱K)、蒙脱石(缓慢脱盐)、高岭石(迅速脱盐)和三水铝石(脱硅)等,这些阶段性与其风化的环境条件——即气候条件有关。
《土壤地理学》复习资料
《土壤地理学》复习资料1.土壤形态:是指土壤外部的特征。
2.剖面: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
3.发生层:土壤剖面中与地表大致平行的层次,它是由成土作用而形成的,因此,称为土壤发生层。
4.土层:由非成土作用形成的层次,称土壤层次。
5.单个土体:是土壤剖面的立体化形式,作为土壤的三维实体,其体积最小。
6.聚合土体:两个以上的单个土体组成的群体,又称土壤个体或土壤实体等。
7.土壤界面线类型:(1)平整状(2)波状(3)袋状(4)舌状(5)指状、水流状(6)参差状、冲蚀状(7)锯齿状(8)栅栏状8.土壤剖面形态特征:即土壤剖面的外部形态特征及其表现的土壤性状,是土壤形成过程的产物。
9.土壤颜色:主要决定于土壤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
影响因素:有机质、矿物质、水分、质地和生物活动。
10.色调:指占优势的光谱色。
共有10个色调:R、Y、G、B、P;YR、GY、BG、PB、RP;11.亮度:指土壤颜色的相对亮度,绝对黑为0、绝对白为10。
12.彩度:指光谱色的相对纯度或强度,也就是一般理解的浓淡程度。
13.土壤质地:指土壤颗粒粗细的情况。
14.土壤结构:指土壤颗粒胶结的状况。
15.土壤结持性:是土壤对机械应力所表现出来的状态,包括粘着必和可塑性。
16.土壤孔隙状况:指土壤孔隙的大小、孔隙的多少。
17.土壤干湿度:土壤干湿的程度不同,反映土壤含水量的多少。
18.土壤新生体:不是成土母质中的原有物质,土壤形成发育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
19.土壤侵入体:侵入体不是由于成土过程形成,是有外界进入的特殊物质。
包括岩石状态、冰冻形态、人为形态及生物形态等四种类型。
20.矿物分解的阶段性:①碎屑阶段②钙淀积阶段③酸性硅铝阶段④富铝化阶段21.矿物风化程度的量度指标:①硅铝率(Sa):Sa=SiO2/Al2O3②硅铁铝率(Saf):Saf=SiO2/(Al2O3+Fe2O3)③铁的游离度:指土壤中游离氧化铁(未被铝硅酸盐禁锢)的铁占土壤全铁量的百分数。
土壤地理学期末重点复习
一,概念土壤圈;土壤圈是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犹如地球的地膜,通过它与其他圈层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交换。
土壤自净能力;亦称土壤环境容量或土壤负载容量。
是指一定土壤环境单元在一定时限内遵循环境质量标准,既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正常结构与功能,保证农产品的生物学产量与质童,又不使环境系统污染物超过土壤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土壤肥力;土壤肥力是反映土壤肥沃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是衡量土壤能够提供作物生长所需的各种养分的能力。
物理风化;是最简单的风化作用,常见的物理风化的方式有温差风化、冰劈风化、盐类结晶与潮解作用和层裂作用。
物理风化作用是指使岩石发生机械破碎,而没有显著的化学成分变化的作用。
单个土体;是指土壤个体的最小体积。
聚合土体;是由若干相互毗邻、特性相似的单个土体所组成的群体。
原生矿物;指在内生条件下的造岩作用和成矿作用过程中,同所形成的岩石或矿石同时期形成的矿物。
次生矿物;在岩石或矿石形成之后,其中的矿物遭受化学变化而改造成的新生矿物,其化学组成和构造都经过改变而不同于原生矿物。
火山灰土;又称“暗色土”。
指晚近火山活动地区火山灰母质上发育的各种土壤。
淋溶土;指湿润土壤水分状况下,石灰充分淋溶,具有明显粘粒移淀的土壤。
土壤形成过程;土壤形成中进行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以及物质转移和能量转换。
泥炭化过程;指的是有机质以不同分解程度的植物残体形式在土壤上层不断积累的过程。
盐渍化过程;是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也称盐碱化。
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向下挖掘所裸露的一段垂直切面,深度一般在两米以内。
土壤垂直断面中土层(可包括母岩)序列的总和。
诊断层;凡是用于鉴别土壤类型,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说明的土层诊断层土壤地理调查;通过对土壤剖面形态及其周围环境的观察、描述记载和综合分析比较,对土壤的发生演变、分类分布、肥力变化和利用改良状况进行研究、判断。
土壤资源;是指具有农、林、牧业生产性能的土壤类型的总称土壤退化:是指在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下,导致土壤生产力、环境调控潜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下降甚至完全丧失的过程。
自考《土壤地理学》复习资料
1.土壤的定义: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是独立的历史自然体。
其特征:有生物活性、孔隙结构其功能:有肥力及生产性能缓冲与净化功能。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协调营养因素和环境条件的能力。
土壤自净能力:是指土壤对进入土壤中的污染物通过复杂多样的物理过程,化学及生物化学过程,使其浓度降低,毒性减轻或者消失的性能。
土壤腐殖质:是土壤特异有机质,也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土壤结构:土壤固相颗粒很少呈单粒存在,它们经常是相互作用而聚集形成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团聚体,土壤中这些团聚体的组合牌类方式称为土壤结构。
土壤地理学:是自然地理学与土壤学之间的边缘科学,它是以土壤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特殊矛盾为对象,研究土壤的发生、发育、分异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土壤圈: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犹如地球的地膜。
土壤生态系统:土壤与其他上部生物和地下部生物之间进行复杂的物质和能量的迁移、转化与交换的场所,构成一个动态平衡的统一体,成为生物同环境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活跃场所。
土壤环境容量: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物理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四种作用使土壤具有容纳消化污染物的性能,这种性能称之为土壤环境容量。
土壤质地土壤的机械组成)自然土壤的矿物质都是有大小不同的土粒组成的,各个粒级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或者质量分数称为土壤质地或者土壤的机械组成成土母质:形成土壤的初始物质,简称母质。
它是地表岩石的风化产物。
土被结构:在各种土壤带或地区的不同地形部位上所分布的不同的土壤类型之间,是有规律的,并形成一定的空间构型。
这种有规律的土壤组合称之为土被结构。
次生矿物:大多数是由原生矿物经风化后重新形成的新矿物,其原来的化学组成和构造都有所改变而不同于原生矿物。
土壤退化过程:是指因自然环境不利因素和人为开发利用不当而引起的土壤物质流失、土壤性状与土壤质量恶化以及土壤肥力下降,作物生长发育条件恶化和土壤生产力减退的过程。
土壤地理学
土壤地理学一、名词解释1.土壤的固相:土壤固相由土壤矿物和土壤有机质组成,包括一些微生物。
2.土壤溶质势:由土壤溶液中的溶质离子吸水使土壤水分失去部分自由活动能力,这种由溶质所产生的势能称为溶质势,它的值就等于土壤溶液的渗透压,但符号相反,为负值。
因溶质使水势降低。
3.土壤基质势:在田间持水量范围内,土壤作为吸水基质,水分被土壤这一机制吸附后,其自由活动能力就被大幅度降低了,即基质吸力使水势降低,所以基质势是负值。
它的变化范围很大,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大,至土壤水饱和时,基质势为零。
4.矿质化作用:是指有机质在土壤微生物的参与下被氧化为最终的分解产物——二氧化碳、水、氨气、磷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的过程。
5.腐殖化作用:是指进入土壤的生物残体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转变为腐殖质的过程。
6.饱和含水量:饱和含水量也称饱和持水量。
是指土壤孔隙全部充满水分时的最大含水量。
它包括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和重力水。
7.田间持水量:土壤中毛管悬着水的最大含量。
8.土壤圈:土壤圈是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犹如地球的地膜,通过它与其他圈层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交换。
9.土壤系统:是与其周围环境紧密联系,与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不断处于相互作用之中的。
10.土层:土层是土壤剖面上表现出的水平层状构造。
11.诊断层:诊断层是指凡用于鉴别土壤类别的,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规定的特定土层。
12.诊断特性:就是用于鉴别土壤类别(taxon)、在性质上游戏系列定量规定的特定土层。
13.土壤矿物:土壤矿物是土壤中各种无机固态矿物的总称。
14.土壤有机质:泛指以各种形态和状态存在于土壤中的各种含碳有机物。
15.土壤活性酸:存在于土壤溶液中的氢离子所引起的酸度。
16.土壤潜在酸:吸附在土壤胶体表面的氢离子和铝离子所引起的酸度。
17.土壤盐基饱和度:土壤吸附的交换性盐基离子占交换性阳离子总量的百分数。
《土壤地理学》复习资料
《土壤地理学》复习资料第1章绪论1.1: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
土壤质量:就是土壤生态界面内保持植物生产力、确保环境质量、推动动物与人类身心健康犯罪行为的能力。
或在自然或人工生态系统中,土壤具备动植物生产持续性、维持和提升水质、空气质量以及提振人类身心健康生活的能力。
影响土壤构成发育的因素存有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及时间,俗称为五大成土因素。
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垂直向下至母质的土壤纵断面;土壤剖面中与地面大致平行的物质及形状相对均匀的的各层土壤,称为土壤发生层,简称土层,是土壤剖面的基本组成单元土壤剖面之中土层的数目、排列组合形式和厚度,泛称为土壤剖面结构或土壤构型。
土壤剖面的立体化就形成了单个土体。
在空间上相连、物质共同组成和性状上相似的多个单个土体便共同组成生成土体2:土壤系统简析:土壤发育的两个原因:(1)土壤是一个复杂的物质与能量系统,土壤是由固定物质、液体、气体等多相物质和多土层结构组成的复杂并具有?活性?的物质与结构系统。
在系统范围内多相物质和各土层之间不断地展开物质与能量的搬迁、转变与互换,这就是促进土壤发育与变化的内因和动力。
(2)土壤系统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和人类智慧圈之间不断地展开物质搬迁转变与能量互换,这就是促进土壤构成和演进的外驱动力。
土壤系统具有高度非线性和可变性特征,是自然界最为复杂的系统之一。
它包含着复杂多样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这使得土壤系统永远不能处于静止的平衡状态。
土壤系统界面具备两个特点:一就是土壤系统在地表与大气圈、水圈、地上生物群落之间的界面比较清楚;二是在地表以下,土壤系统与非土壤系统的界面也即为土壤与单薄母质的界限就是逐渐过渡阶段的。
1.2土壤圈与全球变化土壤圈:是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犹如地球的地膜,其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生物体的生物膜,通过它与其他圈层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交换。
土壤地理学复习
土壤地理学第一章一、选择1.19世纪提出“矿质营养学说”的是A德国化学家李比希B德国地质学家法鲁C李希霍芬D拉曼2.19世纪70~80年代国学者提出了土壤形成因素学说。
A俄国威廉斯B德国马伯特C 俄国道库恰耶夫D 美国马伯特3.20世纪20年代美国学者接受了道库恰耶夫土壤形成因素学说影响。
A马伯特B史密斯 C H.詹尼D威廉斯二、名词解释1.土壤:2.土体构型:3. 聚合土体:4.土壤生态系统:5.土壤圈:6. 土壤肥力:7.土壤自净能力:8.土壤的物理自净:9.土壤生物自净:三、简答1.土壤系统的特点?2.土壤圈作为地理环境变化的记录具有以下特点?3.土壤地理学的研究对象?4.土壤地理学的研究方法?5.土壤地理学的发展趋势?四、综合术分析1.土壤全在地球表层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2.土壤在人类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3.土壤地理学的研究内容?第二章一、选择1. 构成了土壤的骨骼,他对土壤矿质元素含量和性质等影响甚大。
A原生矿物B次生矿物C可溶性矿物D土壤矿物2.下列属于原生矿物的是A石英、蒙脱石B高岭石、蒙脱石C正长石、白云母D铁铝氧化物、水花云母3. 占地壳重量的50~60%,占土壤圈重量的10~15%,是广泛存在于土壤中的较稳定的原生矿物,多集中在土壤粗粒级中。
A硅酸盐及硅铝酸盐类B长石类矿物C云母类矿物D橄榄石类矿物4.土壤细砂或粉粒中常有云母碎片,其风化物是植物的最重要来源。
A .N元素 B. P 元素 C. K元素 D Fe元素5. 是土壤中极为稳定,是土壤的基地物。
A石英B辉石C角闪石D硫化物6.下列属于次生矿物的是A碳酸盐、氯化物、角闪石 B 石英、二氧化硅、蒙脱石C 氧化铁、氧化锰、三水铝石D高岭石、绿泥石、白云母7.一般来说,土粒越细,含量越少,AL2O3、Fe2O3等越少。
A Sio2B caoC K2 O DMgo8.下列不属于反映土壤物理特性定量指标的是A土壤颗粒密度B土壤密度和孔隙度C土壤磁性和土壤颜色D土壤结构类型9.下列有关土壤孔隙度正确的是A质地变细,孔隙度会增加,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孔隙度也高B质地变细,孔隙度会增加,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孔隙度低C质地变细,孔隙度会降低,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孔隙度低D质地变细,孔隙度会降低,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孔隙度高10.土壤磁性是成图因素和成土过程的综合反映,是土壤中磁性矿物的重要来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土壤发生学就是研究土壤形成因素—土壤发生过程—土壤类型及其性质三者之间关系的学说。
2.腐殖化:指土壤中有机物质转化为腐殖质的过程。
3..粘化:指土壤中粘粒的形成和聚积过程。
4..钙化:土壤剖面中碳酸盐的淋溶与淀积过程。
5..盐化:指土壤中易溶性盐的积累过程。
6..盐土:易溶性盐积累的浓度达到致害作物的土壤。
7..碱化:钠离子在土壤胶体上的积累使土壤呈强碱性反应并形成物理性质恶化的碱化层。
8...碱土:碱化度和总碱度都高而呈碱性、强碱性的土壤。
9..灰化:主要是冷湿针叶林植被下的一种强酸性淋溶过程10..白浆化:土体上层周期性滞水引起还原离铁、离锰作用而使土壤颜色变浅发白的过程11..富铁铝化:在湿热的生物气候条件下进行的脱硅作用和铁铝相对富集的作用。
12..潜育化:在土体中发生的还原过程。
13..猪育化:土壤干湿交替所引起的氧化与还原交替的过程。
14..熟化:在人为干预下,土壤兼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影响下进行的土壤发育过程。
15..土壤: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是独立的历史自然体。
16..土壤发生层:简称土层:土壤在其发育过程中形成的若干大体与地表平行的土层。
18 .区域性土壤:潮土,草甸土,沼泽土。
19.物质的地质大循环是指地面岩石的风化产物通过各种不同的物质运动形式,最终流归海洋,经过长期的地质变化,成为各种海洋沉积物,以后由于地壳运动或海陆变迁,露出海面又成为岩石,并再次进行风化,成为新的风化壳—母质的过程。
这个需要时间极长而涉及范围极广的过程,称为物质的地质大循环。
20. 物质的生物小循环是指有机质在土体中不断分解和合成的作用。
21.地质大循环是生物小循环的基础,物质的生物小循环是在地质大循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地质大循环就不可能有生物小循环;无生物小循环,仅地质大循环,土壤就难以形成。
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共同作用是土壤发生的基础。
在土壤形成过程中,两种过程是相互渗透和不可分割地同时同地进行着。
地质大循环仅仅形成了成土母质,虽然地质大循环的作用造成了矿质养料元素的释放,但同时又可以发生矿质养料元素的淋溶作用;岩石风化产物所形成的成土母质,尽管具有初步的通透性和一定的保蓄性,但它们之间还很不协调,未能创造符合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良好的水、肥、气、热条件。
生物小循环可以不断地从地质大循环中累积一系列生物所必需的养料元素,由于有机质的累积、分解和腐殖质的形成,才发生并发展了土壤肥力,使岩石风化产物脱离了母质阶段,形成了土壤。
22.成土因素学说:土壤是地理景观的一面镜子,是一个独立的历史自然体;土壤是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这五大成土因素始终是同时地、不可分割地影响着土壤的发生和发展,同等重要和不可相互代替地参加了土壤的形成过程,成土因素的变化制约着土壤的形成和演化,土壤分布由于受成土因素地理分布规律的影响而具有地理规律性。
23.绝对年龄是指该土壤在当地新鲜风化层或新母质上开始发育时算起迄今所经历的时间,通常用年来表示。
可以通过地质学上的地层对比法、孢粉分析法、放射性14C测定法等进行近似测算;相对年龄则是指土壤的发育阶段或土壤的发育程度,无具体年份,一般用土壤剖面分异程度加以确定,在一定区域内,土壤的发生土层分异越明显,剖面发育度就高,相对年龄就大;反之相对年龄小。
通常所谓的“土壤年龄”是指相对年龄。
24.古土壤与遗留特征1.古土壤:古土壤是在与当地现代景观条件不相同的古景观条件下所形成的土壤,它的性质与现代当地土壤有某些差异。
古土壤往往与气候条件变迁有关系。
按古土壤分布发其保留的现状,大致分为3类:1)埋藏古土壤:系原地形成并被埋藏于一定深度的古土壤。
它一般保存较完整的剖面和一定的发生土层分异,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甚至有的还保留有古腐殖质层。
黄土高原地区深厚的黄土剖面内埋藏的红褐色土壤条带,即属埋藏古土壤。
2)残存古土壤:系原地形成但又遭受侵蚀后残存于地表的古土壤。
残存古土壤原有的腐殖质层或土体的上半部分已被剥蚀掉,裸露地表的仅为淋溶层或淀积层以下部分。
在新的成土条件下此残缺剖面又可继续发育,或在其上覆盖沉积物,形成分界面明显的埋藏型残积古土壤。
北京低山丘陵区零星分布在各类岩石上的红色土即属残存古土壤。
3)古土壤残余物:系古土壤经外营力搬运而重新堆积后形成,与其他物质混杂在一起。
北京周口店洞穴堆积物中就有古土壤残余物。
2.遗留特征:所谓遗留特征是指地球陆地表面现代土壤中存在着的与目前成立条件不相符合的一些性状。
如现代河流高阶地上的土壤中发现有铁锰结核或锈纹锈斑,这是以前该河流阶地土壤未脱离地下水作用,在氧化还原交替作用下产生的;而目前由于阶地的抬升,已不具备氧化还原交替过程的条件,这些铁锰结核或锈纹锈斑就称为现代土壤中的遗留特征。
25.土壤风化淋溶系数(ba值)ba值是指土壤中盐基与氧化铝的分子比值。
b代表盐基,即Na2O、K2O、CaO、MgO分子数之和。
a代表氧化铝(Al2O3)的分子数。
ba =(Na2O+K2O+CaO+MgO)/ Al2O3。
在土壤形成过程中,Al2O3是比较稳定而不易被淋溶,而Na、K、Ca、Mg的盐类则易受淋洗,故ba 值愈小,表示土壤中保存的盐基含量愈低,淋溶作用愈强。
26. 土壤淋溶系数(β值)β值即淋溶层钾钠氧化物与氧化铝的分子比与母质层钾钠氧化物与氧化铝的分子比的比值。
β值越小,说明淋溶强度越大。
27.土壤风化指数(μ值)μ值是通过淋溶层和母质层中氧化钾与氧化钠的比值,了解土壤矿物质风化程度。
即:在土壤中,胶体表面对钾的亲和性大于钠,所以钠比钾易淋失,μ值>1。
μ值愈大,土壤风化度愈高。
28.硅铝率(Sa值或Ki值) Sa值是指土壤物质(粒径<2mm)或粘粒(粒径<0.002mm)中SiO2与Al2O3的分子比,即它们的全量分别除以它们各自的分子量后再除。
Sa=SiO2/Al2O3Sa值越小,表明土壤风化程度越高。
读文献时要特别注意是指土壤物质(粒径<2mm)的Sa值,还是粘粒(粒径<0.002mm)的Sa值。
粘粒(粒径<0.002mm)的Sa值反映了粘土矿物类型。
29.硅铁铝率(Saf值) Saf值是指土壤物质(粒径<2mm)或粘粒(粒径<0.002mm)中SiO2与Al2O3和Fe2O3的分子比,即: Saf=SiO2/(Al2O3+Fe2O3)Saf值与Sa的物理意义相同。
30. 单个土体(Pedon)是指土壤这个空间连续体在地球表层分布的最小体积,如图8—5所示,一般统计的平面面积为1-10m2不等,即在这个范围内,其土壤剖面的发生层次是连续的、均一的,当然这是一种人为的统计划分。
31.土壤个体(Soil individual)是在一定面积内,一群单个土体都具有的统计相似性,所以将其称之为聚合土体(Polypedon),也是一个土壤实体(Soil body),这是我们进行土壤分类的基层单位,如土种或土系等。
从一个土壤个体到另一个土壤个体通常是逐步变化的,或某一土层的逐步加厚或变薄,也可以突变,即某一层突然消失或某几个土层发生变化,有时整个土壤个体发生变化。
32.土体构型是指各土壤发生层有规律的组合、有序的排列状况,也称为土壤剖面构型,是土壤剖面最重要特征。
各种土体构型是由特定的、并有内在联系的发生层所组成,它是我们鉴别土壤分类单元的基础。
33.中国土壤分类指导思想的核心是:每一个土壤类型都是在各成土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由特定的主要成土过程所产生,且具有一定的剖面形态和理化性状的土壤。
因此在鉴别土壤和分类时,比较全面注重将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和剖面性状相结合而进行研究,即将土壤属性和成土条件以及由前两者推论的成土过程联系起来,这就是所谓的以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土壤性质统一来鉴别和分类土壤的指导思想。
不过,在实际工作中,当遇到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和土壤性质不统一时,往往以现代的成土条件来划分土壤,而不再强调土壤性质是否与成土条件相吻合。
34.由于土壤侵蚀、成土母质、地下水等区域成土因素的影响,还有一些土壤与地带性土壤不一样,称为隐地带性土壤。
35..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①气候因素:气候因素决定成土过程的水热条件。
气候通过对母质和土壤水热状况的直接影响,强烈地制约以矿物质风化、淋溶为中心的地质大循环和以有机质合成、分解为中心的生物小循环。
②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生物是土壤发生发展中最活跃的成土因素,由于它的创新作用,才使得拇指产生肥力而转变为土壤。
再一定意义上讲,土壤的形成过程就是在一定条件下,生物不断改造母质而产生肥力的过程,没有生物的参与和作用,就没有成图过程。
正是由于生物群体的作用,才能把太阳辐射能引进成土过程,才能把分散于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的营养元素向岩石风化壳(母质)的表层聚积,形成以肥力为本质特征的土壤,并推动土壤的发展演化。
36. 棕壤褐土粘化过程的异同点棕壤褐土粘化层在B层粘化层在BCa层上面棕色褐色淋移+弱残积残积+弱淋移SiO2/R2O3下层明显小于上层 SiO2/R2O3上、下层差异很小电镜下观察粘粒电镜下观察定向排列粘粒无序排列黄棕壤:淋移粘化为主,残积粘化为辅。
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表现出明显的淋淀粘化特征。
在强烈的淋溶作用下,母质中的碳酸钙已淋失殆尽,粘土矿物的形成已处于脱钾和脱硅阶段,长石较快高岭化,云母脱钾转为蛭石,蒙脱石有向高岭石转变的趋势。
37.棕钙土灰钙土成土条件和特性的异同点棕钙土:成土条件(一)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为温带荒漠草原环境,气候特点呈强烈的大陆性,干旱而寒暑变化大。
(二) 植被:棕钙土植被具有草原向荒漠过渡的特征,自然植被为旱生或超旱生的荒漠草原和草原化荒漠两种类型。
(三) 地形和母质:棕钙土大部分地处平坦的剥蚀地形如台地、高原、残丘以及山前洪积-冲积平原。
成土母质多以基岩残积物、洪积-冲积物和风成沙为主,其共同特点是质地较粗,且含碳酸盐。
灰钙土:成土条件(一) 气候:主要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二) 植被:自然植被为多年生丛生禾草、旱生灌木及小灌木组成的荒漠草原。
(三) 地形和母质:地形主要为高原状丘陵、山前阶地和山麓洪积-冲积平原。
成土母质以黄土状物质为主。
38、盐碱土成土过程和改良(1)盐土:成土过程(一) 现代积盐过程:海水浸渍影响下的盐分积累过程;区域地下水影响下的盐分累积过程;地下水和地面涝渍水影响下的盐分累积过程;地面径流影响下的盐分累积过程(二) 残余积盐过程:在地质历史时期,土壤曾进行过强烈积盐作用,形成各种盐渍土盐土改良的措施主要有:①开沟排水,排走土壤中的盐分,降低或控制地下水位,防止上壤返盐;②井灌井排,降低地下水位,加强土壤中水分的垂直下向运动,以有效地调控土壤和地下的水盐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