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优质教案1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一册

课题 2.3.1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授课人地点时间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2.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的涵义。
3.掌握n、M、m,N、N A之间的简单换算。
4.通过类比、归纳等多种思维活动,了解M,n,N A等物理量的涵义,体会从物质的量层次定量研究化学问题的意义。
5.体会从定量的角度认识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的相互关系是研究化学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
6.体会从生活中找寻解决化学问题的方法,在认识和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解决问题和归纳整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建构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转化关系,感受宏观、微观结合的思想。
难点: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宏观/微观物理量之间的简单换算。
关键本节内容的突出特点是概念多而抽象,物质的量、摩尔质量、阿伏加德罗常数等词汇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与头脑中原有的认识如物质的质量、数量等会产生冲突。
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教者有意将概念的理解与应用穿插进行,随学随练,加深理解和巩固。
教学过程与内容教学活动师生活动时间分配环节一,新课导入【师】老师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请同学们出谋划策。
一天,马先生带着100桶硬币,捐赠给银行。
聪明的同学们,如果你是银行工作人员,该如何将这笔“巨款”准确高效的存入银行呢?【生】积极思考,热烈讨论。
【师】约莫半分钟后,请2~3名同学给出解决方案。
【师】总结学生提出的方案,引出今天课程的主要任务——如何将可称量的宏观物质与肉眼看不见、难以称量的微观粒子联系起来?环节二:新课讲授【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向生活找寻答案。
创设情景,引发学生思考,遇到数目庞大的个体时,该如何准确计数?2min想一想,如果,你去超市购买60只鸡蛋,是一只一只的数方便,还是把鸡蛋“打包”起来,一堆一堆的数方便呢?【生】将小个体打包起来,数集合方便。
【师】我们常常见到“1打,1箱,1盒……”这类的计量方式。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教案

(1 mol任何原子的质量,在数值上都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
[问]单位呢?
( 克!)
[问]1 mol分子的质量,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因为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而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构成它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1 mol任何原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克,则1 mol任何分子的质量就应该在数值上等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单位为克)
6、0.8g 某物质含有3.01*1022个分子,该物质的式量约为( )
A、8 B、16 C、64 D、160
课后作业
1、71g Na2SO4中含有Na+和SO42-物质的量各是__________________
2、19.6g H2SO4中氧元素的质量_________________
3、 含有1.5*1022个分子,其质量为2。7g 求分子质量
2、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过程
与
方法
1、初步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2、通过物质的量这一联系微观粒子与宏观质量的物理量的学习,引导学生以化学的眼光、从微观的角度地认识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认识到宏观和微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教案
课题: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一)
------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
授课班级
课 时
1
教
学
目
的
知识
与
技能
1、认识摩尔是物质的是的基本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了解 摩尔质量的概念,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2.3.1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教案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

教学设计方案
教师提问:你能数出5.6g铁中所含铁原子的个数吗?
引出物质的量,介绍物质的量是国际基本物理量,并介绍国际七个基本单位。
教师继续提问:在生活照,我们会说一袋大米,我今天吃了两碗饭,一盒回形针,较小的物体以集合体来计量,类比到微观粒子,也以集合体来计量,得出物质的量的定义。
【环节二:物质的量】
1.定义: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2.符合:n。
3.单位:摩尔(mol),简称摩。
4.研究对象: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离子、电子、质子、中子、原子团等)。
强调:物质的量只用来计量微观粒子,若用于宏观,没有太大的意义。
例如:1mol稻谷,平均分给10亿人,可吃8千万年。
【练习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是错误请说明理由。
(1)1 mol 苹果(2)3 mol O (3)1 mol氧
(4)5mol e (5)1.5 mol OH (6)1mol钠元素
(7)摩尔是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8)物质的量可以写成“物质的质量”
注意事项:
(1)“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的全称,是一个专有名词;物质的量不能当成物质的数量或质量来理解。
(2)“物质的量”只能描述原子、分子、离子、质子、中子和电子等微观引发认知冲突,引出物质的量。
列举生活中熟悉的物质,运用类比的方法建立概念,便于学生理解。
讲练结合,强化学生对于物质的量的使用。
物质的量单位——摩尔(优质课教案)

教学设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姓名:王雪§1.2.1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执教人:王雪【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领会物质的量、摩尔、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基本含义。
(2)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学会用物质的量来计量物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对自己熟悉问题的分析,让他们学会怎样从中提炼总结出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2)通过模拟科学家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感受科学家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如何分析、联想、类比、迁移、概括和总结,如何建立数学模型,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通过模拟科学家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让他们享受到探究未知世界的乐趣。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质量的概念和有关摩尔质量的计算【教学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教????具】多媒体,投影仪【教学过程】[引言]生活中买米,建筑中买沙子,为什么不用“粒”来计量呢?用“粒”计量,数目太大,也很不方便。
把很多米或沙子看成一个集体,一袋米,一吨沙子,这样算起来就方便多了。
同学们。
我这里有一杯水.请问,我们可以通过哪些物理量来描述有多少水呢?请同学们从多角度来分析[生]展开分组讨论质量、体积,水分子数......引导学生回答,水的质量可以用天平称量,水的体积可以用量筒量取。
那么水分子的个数呢?可以直接用仪器测量吗?如果不能直接测量,那么我们怎么才能知道这杯水中含有多少个水分子呢?能不能像数铅笔一样一个一个的数呢?[生]不能,太多了。
太小了。
【投影】一滴水中的分子个数所以数是不可能了,那能不能算一下呢?如果知道其质量,再除以一个水分子的质量即可。
但是一个水分子的质量是多少呢?太小了,算起来麻烦那么怎么表示水分子的个数呢?我们来看一下生活中的例子,一件衣服,一个足球,一后面所跟物体单一,但是有的就不单一,比如:一双鞋2只,一打鸡蛋12个,一盒粉笔50支,生活中我们把个体变成一个整体来表述。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教案(附说课教案)

过程
与
方法
初步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的由来
教学方法
A.23 B.23g C.23mol D.23g/mol
8、在下列物质中,其物质的量为0.2mol的是[ ]
A.2.2g CO2B.3.6g H2O C.3.2g O2D.49g H2SO4
9、计算题
1.计算下列各物质的物质的量
(1)11gCO2
(2)56g CO
(3)250g BaCl2
10、计算下列物质的摩尔质量。
(3)1 molH2SO4中含有个H2SO4分子,个硫酸根离子。
(4)1 mol HCl溶于水,水中存在的溶质粒子是什么?它们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
(5)1个水分子中有个电子,1molH2O中呢?
讲述: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应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而不使用该粒子的中文名称。
[讨论]通过上述练习能否总结出物质的量(n),粒子数目(N)、阿伏加德罗常数(NA)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进入情境,思考问题。
学生看表格,并从中理解物质的量和其他物理量一样
学生学习理解
学生活动
让学生对物质的量有初步的认识
通过比较的方法认识物质的量
设计意图
强调:1、物质的量表示物质所含微粒的多少,这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得简化或增添任何字,物质的量实际上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第3 节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第一课时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2、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迁移应用”,使学生从物质的量的角度认识
物质的微观构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概念的理解。
【学情分析】
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到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是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分子、原子或离子之间按一定的数目关系进行
的,也是按照一定的质量关系进行的。
学习有关物质的量的知识,
可以帮助学生从微观层面上去深入认识物质,建立物质的宏观量
与微观粒子的数量之间的联系,进一步认识化学是在原子、分子
水平上研究物质的自然科学。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学生认识了研
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本节引入物质的量的概念又将引导他
们从定量的角度认识物质。
【教学过程】。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1《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名师教学设计

以人为本,还原概念教学的本质—《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教学设计与反思核心素养:通过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的“桥梁”的学习,培养学生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一.设计思想“物质的量”是高一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抽象的概念,它不仅承上启下,而且贯穿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
“物质的量”属于“工具性”概念,是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桥梁,在化学计算中处于核心地位。
“物质的量”的教学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
本节教学联系我国文化,以问题驱动,为化学计算埋下一颗“种子”。
二.教学设计方案1.课题所用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
课题:第一章《2.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第一课时。
2.课程标准、教材及学情分析“物质的量”及单位是初中学生进入高一后所学第一个概念,从概念的本身上来看,“物质的量”带“的”字的四字词组,似“物质的质量”又非“物质的质量”,拗口,难理解,容易混淆为“质量”或“数量”;从概念的发展上说,从我记忆中的“克当量”、“克当量”演变到今天的“物质的量”,教师对概念的理解上不太充分,对概念的历史形成及发展不太清楚,因而在把握“物质的量”的内涵时理解的不够准确,在课堂上往往只停留在对概念的理解上;从学生方面,初三化学的“量”局限在“化学方程式”,计量的依据也是建立在“1个”、“1份”与物质的质量关系的逻辑推理上,加上学生基础薄弱、理解能力不足及独立思考习惯没有养成,所以接受、理解及应用“拗口”的物质的量、建立严谨的宏观与微观上的定量思维时,显得无所事从。
3.教材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物质的量”是描述微观粒子集体的一个物理量,摩尔(mol)是其计量单位;知道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约为6.02×1023个;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 A)。
②通过对具体物质组成的分析,理清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包括原子、分子、离子、原子团、电子、质子、中子)之间的数量关系,实现计量单位从个数到摩尔的转变。
物质的量单位摩尔(课教案)

物质的量单位-摩尔(优质课教案)第一章:物质的量概念引入1.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及意义。
(2)掌握物质的量的基本计量单位——摩尔。
1.2 教学内容(1)物质的量的定义:物质含有多少个微观粒子叫做物质的量。
(2)物质的量的符号:n。
(3)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摩尔,符号为mol。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和学习物质的量概念。
1.4 教学步骤(1)引入:提问学生什么是物质的量,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讲解:讲解物质的量的定义、符号及基本单位摩尔。
(3)互动:邀请学生上台演示摩尔的符号,加深学生对摩尔的认识。
(4)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物质的量概念。
第二章:摩尔的计算2.1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摩尔的计算方法。
(2)能够运用摩尔进行物质的量计算。
2.2 教学内容(1)摩尔的计算公式:n(mol)= N(个数)/阿伏伽德罗常数。
(2)阿伏伽德罗常数:6.02×10^23/mol。
(3)摩尔与微观粒子的关系:1mol物质含有6.02×10^23个微观粒子。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结合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摩尔的计算方法。
2.4 教学步骤(1)讲解:讲解摩尔的计算公式及阿伏伽德罗常数。
(2)实例:给出实例,让学生运用摩尔进行物质的量计算。
(3)互动:邀请学生上台演示摩尔的计算过程,加深学生对摩尔计算的理解。
(4)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摩尔的计算方法。
第三章:摩尔与质量的关系3.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摩尔与质量的关系。
(2)掌握摩尔质量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3.2 教学内容(1)摩尔质量:1mol物质的质量称为摩尔质量。
(2)摩尔质量的计算公式:M(g/mol)= m(g)/ n(mol)。
(3)摩尔质量的应用:通过摩尔质量可以计算物质的量。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摩尔与质量的关系。
3.4 教学步骤(1)讲解:讲解摩尔质量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1课时物质的量单位-摩尔学习目标:1.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的概念,体会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的简单换算关系。
3.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并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学习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阿伏加德罗常数以及摩尔质量的定义。
学习难点:“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这一概念在学生头脑中的初步形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思考并讨论]1.如何通过实验方法粗略测知一张白纸的厚度?其中哪种方法在现有实验条件下最具有可操作性?(以化学教材的纸为例,请学生认真测量)2.如何通过实验方法粗略测知一个原子或分子的质量?现有一杯水,如何知晓其中含多少水分子?[板书]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讲解]显然,我们能够很快想到可以用一定数目的粒子集体将宏观与微观联系起来,为此,国际科学界引进了“物质的量”将它们联系。
[板书]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二、推进新课教学环节一:物质的量[板书]一、物质的量[讲解]物质的量也是与质量、长度一样的物理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7个基本物理量。
单位为摩尔,符号为mol。
[投影]国际单位制(SI)的7个基本单位[讲解]重点强调:1.物质的量表示物质所含微粒的多少,这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得简化或增添任何字,物质的量实际上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2.物质的量是以微观粒子为计量的对象,而这里的“粒子”是指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这个基本单元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中子、质子等单一粒子,也可以是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
3.物质的量用符号“n”表示。
[例举]氧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水的物质的量为2mol。
(铁的质量为10g)[反问]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氢的物质的量是3mol、小米的物质的量是1mol [讨论]学生讨论交流解决。
1.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符号为n。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优秀4篇)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优秀4篇)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篇一一、教学内容教学重点:1、引入物质的量的必要性2、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3、阿伏伽德罗常数及其应用。
4、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两个基本公式的应用。
课时安排:约15~20分钟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认识到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掌握摩尔质量的概念。
2、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掌握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过程与方法:1.培养逻辑推理、抽象概括能力。
2.培养计算能力,并通过计算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在讲解今天的内容之前,老师先考考大家对以前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请问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啊?学生答: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
嗯,是这样的!物质就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组成的。
那么这些粒子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呢?学生答:都很小,都在不停地运动…对!它们都很小!我们知道,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分子、原子或离子之间按一定的数目关系进行的。
但是这些微粒都太小,显然我们是不能一个一个将它们取出来进行反应吧!那大家告诉我,在实验室里我们是怎样取用物质来进行化学反应的啊?学生答:天平称固体的质量,量筒量液体的体积。
嗯,虽然我们说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微利之间按一定比例进行的。
但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是称取一定质量(g)或者量取一定体积(mL)的化学物质来进行我们需要的化学反应的。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微观粒子的数目和物质宏观的质量或者体积之间是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的。
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探讨它们之间的这种联系!板书课题:物质的量嗯,老师现在遇到了一个小麻烦,现在老师的粉笔用完了,所以呢,只有再买一些。
《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教案

《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教案[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质量、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与应用,利用物质的量将宏观的物理量与微观粒子的个数联系起来,并能从宏观和微观结合的视角分析解决问题。
2.能从物质的量的角度认识物质的组成及变化,建立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和微观粒子数之间计算的思维模型。
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1.物质的量(1)物质的量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的物理量,用符号n表示。
(2)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3)书写方法及含义表述微观粒子的物质的量时,必须指明微观粒子的种类:如1 mol H指1 mol氢原子,1 mol H2指1 mol氢分子。
2.阿伏加德罗常数3.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粒子数之间的关系(1)关系式:n=NN A。
(2)结论:微粒之间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微粒的粒子数之比。
(1)物质的量可以理解为物质的数量()(2)1 mol任何粒子所含有的粒子数相等()(3)物质的量描述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4)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5)阿伏加德罗常数就是6.02×1023()答案(1)×(2)√(3)√(4)×(5)×1.1个CO2分子中有1个C原子、2个O原子。
那么1 mol CO2中有1 mol C和2 mol O,0.5 mol CO2中有0.5 mol C和1 mol O。
含有0.5 mol O的CO2的物质的量为0.25 mol。
2.(1)1 mol Na2SO4中含有Na+的数目是1.204×1024,与其含有相同Na+数目的NaCl的物质的量为2 mol。
(2)若测得某Na2SO4溶液中含有0.5 mol SO2-4,则溶液中含有1 mol Na+。
(3)0.2 mol NH3与0.3 mol H2O中所含H原子一样多。
(4)0.3 mol H2O中含0.9 mol原子,含1.806×1024个电子。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优质教案1(2021年整理)

(完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优质教案1(word 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优质教案1(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优质教案1(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第2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一课时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的量是描述微观粒子集体的一个物理量,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
(2)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换算关系;了解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之间的换算关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类比的思想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运用和巩固概念。
(2)通过阅读教材、参考资料和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探究的意识。
(3)体验学习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使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
(2)调动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难点:物质的量概念的形成.三、教学方法引导、探究、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四、教学用具曲别针、多媒体设备五、教学过程粒子数(N)、阿伏加德罗常数(N A)之间的换算关系。
情景三:使用摩尔的注意事项[问题]: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的产生有它的背景和适应范围,同学讨论使用摩尔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学生结合学案中三道讨论题进行讨论)学生思考问题、讨论,回答。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参考教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物质的量是高中化学中一个很重要的基本概念,它可以导出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基本概念。
同时对学生进一步理解微观粒子与宏观物质之间的联系,特别是对培养学生的化学计算技能和实验技能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摩尔质量的概念以及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2)使学生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3)使学生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之间的简单换算关系;(4)使学生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之间以及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简单换算技能。
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能力以及应用化学概念和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1)使学生经历物质的量等概念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的辩证逻辑能力;(2)通过对宏观和微观本质间相互联系的分析和推理,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感受概念探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兴趣;(2)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创新、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对物质的量、摩尔质量,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理解难点:涉及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四、学情分析:物质的量这个词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抽象、难懂,但是学生对微观世界的认识不够深刻,所以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突破了学生理解的难点。
与初中生相比,高中生在认识、个性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学能力明显增强,所以通过创设问题情景,产生认知矛盾,恰当引导,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自主探究完成本节学习任务。
五、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法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认真填写学案中的课前预习部分,找出自己的疑惑点2、教师的教学准备:准备好一袋盐、一根绳子和一瓶水,充分备课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四人一组,分小组探究。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物质的量 摩尔质量》教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1课时物质的量摩尔质量三维目标1. 理解影响固体、液体、气体体积的大小主要因素。
2. 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初步学会运用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进行简单计算。
3. 掌握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教学过程【课程引入】大家都知道曹冲称象的故事,那么,曹冲称象的主要思想是什么呢?将巨大的不可直接称重的大象“分解”成一块块可以称重的石头。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化整为零。
日常生活中,买大米时我们一般论斤买而论“粒”就不方便,一斤就是许多“粒”的集体;买矿泉水我们可以论瓶买,但买多的也可以论箱买,一箱就是24瓶的集体等等。
一滴水中就大约含有1.7万亿亿个水分子,如果一个个去数,即使分秒不停,一个人穷其一生也无法完成这个工作。
那我们怎样才能既科学又方便地知道一定量水中含有多少个水分子呢?所以,这里需要一个“桥梁”,需要一个物理量把宏观质量和微观粒子数联系起来,这个物理量就是“物质的量”。
第14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以“物质的量”作为化学计量的基本单位量,至此,物质的量和长度、质量、时间等成为国际单位制中的7个基本单位。
【板书】一、 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了解物质的量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是七个国际基本物理量之一。
2. 是一个专有名词,由固定字数组成,不能分割、不能增减。
3. 符号为“n ”。
4. 微粒是指:分子、原子、离子、电子、质子、原子团、中子等。
5. 粒子必须十分明确,且用化学式表示。
【讲述】每种物理量都有相应的单位。
速率的单位是“米/秒”,“物质的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等。
“物质的量”作为一种物理量也应有相应的单位,它的单位是什么? 科学上用“摩尔”作为“物质的量”的单位。
1摩尔是多少?在国际上摩尔这个单位是以0.012 kg 12C 中所含的原子数目为标准的,即1 mol 粒子集体所含的粒子数与0.012 kg 12C 中所含的原子数相同,约为6.02 × 1023个。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知识与技能: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化学计量学在实验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实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好化学离不开实验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知识与技能:化学实验安全认识,物质的分离(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过程和方法:实验及PPT 第一课时化学实验安全导入:化学史——化学发展与实验的关系一、化学实验安全化学实验安全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遵守实验室规则2、了解一些安全注意事项3、掌握药品、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4、污染物和废弃物的处理具体详细知识word 展示(1)高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2)高中化学常见的可能事故及处理方法第二课时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知识与技能:物质分离和提纯一般方法(过滤、蒸发、蒸馏、萃取),硫酸根离子的检验过程和方法:实验导入: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科学,要研究物质就必须获得纯净的物质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P5 阅读1、过滤和蒸发概念、仪器、适用范围、装置示意图、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粗盐的提纯实验1-1 和实验1-2总结:1、物质分离和提纯遵循的原则不增、不减、易分离、易复原具体需考虑问题:化学原理及试剂的选择、加入试剂的顺序、除杂试剂必须过量、过量试剂必须除去2、蒸馏和萃取蒸馏概念、仪器、适用范围、装置示意图、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实验1-3 萃取概念、仪器、适用范围、装置示意图、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实验1-4 其他物质分离提纯及检测方法结晶、升华、洗气等;P9 最后一自然段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一课时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知识与技能: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的计算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导入:P11 第一自然段宏观物质计量、日常计量单位长度—米,质量—千克设问:微观粒子如何计量例:C+O2=CO2 方程式意义(符号意义、计量意义)1、物质的量概念:一个物理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计量对象:微观粒子或原子团符号:n 单位:摩尔mol 计量注意事项:微粒种类国际规定:0.012Kg12C 中所含碳原子数约为6.02*10 232、阿伏伽德罗常数概念:1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符号:N A 数值:6.02*10 23单位mol-1 微粒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粒子数之间的关系:n=N/N AN1/N2=n1/n2例1:氧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 水分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 辨析:氢的物质的量为2mol; 小米的物质的量为1mol练习例题2 0.2mol 氯化钡中含有多少摩尔钡离子,多少摩尔氯离子2mol 氧气约含多少个氧气分子,多少个氧原子0.1mol 的硫酸钠中,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个数分别为多少,离子总数为多少1.204*10 24个水分子的物质的量为多少复习原子结构知识例题3、1mol 钠原子含多少摩尔质子,多少摩尔电子,1mol 钠离子、1mol 氢氧根、1molNH3 又分别是多少例题4 多少摩尔的水分子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与 1.5 摩尔的二氧化碳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相同相同物质的量的二氧化硫与氧气,其分子数之比、原子数之比分别为多少例5 amol 硫酸分子中含有b 个氧原子,则阿伏伽德罗常数可以表示为?第二课时摩尔质量知识与技能:了解摩尔质量的含义,掌握物质的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质量的计算导入:1mol 不同物质中所含的粒子数是相同的,但由于不同粒子质量不同,1mol 不同物质的质量是不同的P12观察结论:1mol 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其数值都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二、摩尔质量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2、符号:M 单位g.mol-1 相对原子质量Ar 相对分子质量Mr例:Ar(O)=16 M(O)=16 g.mol -1Mr (CO2)=44 M(CO2)=44 g.mol -1物质的量( n)、质量( m)和摩尔质量( M )的关系n=m/ M 例题1 学与问1.5 摩尔硫酸中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质量为1.5 摩尔碳酸钠中碳酸根的质量为多少0.01 摩尔某物质A,其质量为1.06g,则A 的摩尔质量为多少,相对分子质量为多少?物质微粒数与其质量之间关系N=m N A/M例题2 50g 碳酸钙的物质的量为多少,分子数为多少?例题3 质量相等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之比为多少,碳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多少例题4 12.4gNa2R 含有Na+0.4mol 则Na2R 的摩尔质量为多少,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含R的质量为1.6g的Na2R其物质的量为多少?5、设N A 代表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3g 金属钠全部变成钠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2N AB、2g 氢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 AC、17gNH3 所含的电子数为10N AD、N A 个氧分子和N A 个氢分子的质量之比为16:16、已知8gA 能与32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2gC和一定质量的D,现将16gA 和70gB 的混合物充分反应,生成2molD 和一定量的C,则D 的摩尔质量是多少?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与技能:物质的分类(分类法简介),两类化学反应(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物质的分类导入:事物分类介绍(课本)常见分类法1、交叉分类法概念、应用范围2、树状分类法概念,应用范围利用该分类法对化学物质、化学概念分类第二课时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例:p25 实践活动1、转化关系图金属——碱性氧化物——碱——盐非金属——酸性氧化物——酸——盐2、各类化学物质通性金属通性(与氧气、酸、盐)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酸(指示剂、较活泼金属、碱、碱性氧化物、盐)碱(指示剂、酸性氧化物、酸、盐)盐(与酸、碱、盐)第三课时分散系及其分类知识与技能:分散系分类,胶体的性质及应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导入:纯净物的分类——混合物的分类二、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概念2、分类形式(状态、分散质粒子直径)3、胶体的制备、性质、应用制备:原理、操作性质:介稳性、丁达尔效应、电泳、聚沉应用:农业生产(土壤保肥);医疗卫生(血液渗析)等4、溶液、胶体、浊液比较第二节离子反应知识与技能:认识离子反应及相关概念(电解质、电离)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一课时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导入:离子反应重要性简介导电实验:(1)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蒸馏水、乙醇(2)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固体—加热熔化—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物质所属:酸、碱、盐、部分活泼金属氧化物、水等2、导电原因电解质(水中或熔融电离)——自由移动阴阳离子(电场)——定向移动导电例:氯化钠水溶液导电3、电离、电离方程式概念例:NaCl=Na++Cl-盐酸、硫酸、硝酸电离HCl=H++Cl-H2SO4=2H++SO42-HNO3=H++NO3-思考:电解质的判断、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例1:硫酸钠、氢氧化钙、磷酸、水、盐酸溶液、铁、二氧化碳、甲烷属于电解质的有2、写出硫酸钠、氯化钡、氢氧化钡、氯化铵、碳酸氢钠、硫酸氢钠的电离方程式4、从电离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及分类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类比酸的定义给出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的化合物盐: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为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阴离子为酸根离子的化合物辨析:酸式盐在水溶液、熔融状态下的电离第二课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导入:P31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1、离子反应概念: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是——离子之间的反应实验2-1 现象、理论分析实质: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难溶性的硫酸钡沉淀可以用这样一个式子表示该过程Ba2++SO42-=BaSO42、离子方程式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实验2-2 P32 表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的实质:由酸电离出来的H+和由碱电离出来的OH—结合生成了H2O意义:(1)表示出了溶液反应的实质(2)可以表示同一类型的反应第三课时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导入:一、复习初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在水溶液中的反应金属单质与酸和盐反应——锌与稀硫酸、铁与硫酸铜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与水、与碱——二氧化碳与水、与氢氧化钠碱性氧化物与水、与酸——氧化钙与水、与盐酸酸与碱、与碱性氧化物、与盐——盐酸与氢氧化钠、与氧化钙、与硝酸银碱与酸性氧化物、与酸、与盐——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与盐酸、与碳酸钠盐与酸、与碱、与盐——碳酸钙与稀盐酸、碳酸钠与氢氧化钙、碳酸钠与氯化钙二、酸、碱、盐溶解性表可溶性酸:强酸:盐酸、硫酸、硝酸,弱酸:碳酸可溶性碱:强碱: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钡,弱碱:一水合氨可溶性盐:钾钠铵硝皆可溶,盐酸盐不溶氯化银,硫酸盐不溶钡钙银,碳酸盐只溶钾钠铵三、离子方程式书写书写步骤:写、拆、删、查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拆(该写方程):把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把难容的物质、气体和水仍用化学式表示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物质——可溶性强酸、强碱、盐不电离或难电离物质:单质、氧化物、气体、难溶物、弱酸、弱碱等微溶物:生成物不拆,反应物浓度小拆、大不拆删: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查: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例:锌与稀硫酸、铁与硫酸铜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氧化钙与盐酸盐酸与氢氧化钠、硝酸银澄清石灰水与二氧化碳、盐酸、碳酸钠,石灰乳与盐酸石灰石与盐酸、碳酸钠与澄清石灰水、碳酸钠与氯化钙、硫酸钠与氯化钡、氯化钠与硝酸银练习:P34 第9 题作业:第10 题第四课时复杂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例:一水合氨与盐酸、与氯化镁,硫酸铵与氢氧化钡醋酸与石灰石氢氧化镁与稀盐酸有反应条件限制的离子方程式书写物质的剂量限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碱过量,二氧化碳过量离子方程式分别为练习: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提示:盐酸与碳酸盐反应,先生成碳酸氢盐再生成二氧化碳)反应要求限制(溶液恰好中和、某离子恰好完全沉淀)硫酸氢钠与氢氧化钡反应溶液恰好成中性、钡离子恰好完全沉淀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第五课时离子反应发生条件及离子共存问题实验2-3一、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生成沉淀、放出气体或者生成水,只要具备上述条件之一二、离子共存问题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类型:生成难溶物、气体或者难电离物质隐含限制条件:溶液颜色、溶液酸碱性(可以推测溶液酸碱性的条件—指示剂、试纸、特征反应等)第六课时离子反应的应用P331、混合物的分离、物质的提纯和鉴定,清除水中的污染物第七课时离子反应知识点提升一、电解质知识点拓展1、电解质按导电环境细分水溶液中能导电的电解质:酸、碱、盐熔融状态能导电的电解质:强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2、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影响因素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离子所带电荷量——离子浓度越大、所带电荷数越多,导电能力越强二、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判断依据:方程式书写是否客观,拆的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原子守恒、电荷守恒例:铁与稀硫酸,氢氧化钡与稀硫酸,氢氧化钠与过量的二氧化碳,石灰乳与硝酸,铜与硝酸银三、离子共存中多元弱酸的酸式盐共存问题多元弱酸酸式离子在酸或碱性条件下下均不能大量存在常见多元弱酸:H2CO3、H3PO4 等常见多元弱酸酸式酸根离子:HCO3-、HPO4 2-、H2PO4-等它们与酸或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四、离子推断问题出发点:常见离子的性质、溶液的电中性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与技能:钠、铝、铁、铜及其重要化合物过程与方法:实验(观察、探究、分析、操作)、对比、信息收集、交流讨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金属及其化合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导入:本章介绍(内容、地位、功能、学习方法)学习方法:1、物质认识路线(外线: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盐内线:物质结构——性质——用途)2、金属对比掌握第一课时初中金属知识复习金属元素存在及性质存在形式:100 多种,多数化合,少数游离(单质)地壳中含量(氧、硅、铝、铁⋯.)物理通性:金属光泽、易导电导热、具有延展性化学通性:与氧反应,与酸反应、之间在盐溶液之间置换(遵循规则—金属活动顺序表)一、金属与非金属反应1、钠与氧气反应实验3-1 观察、操作、现象、结论钠的物理性质:银白色固体、金属光泽、密度小(保持于煤油),质柔软常温:4Na+02=Na20(白)实验3-2 钠在空气中加热(石棉上、坩埚内(事先加热好))物质变化、能量变化加热:2Na+02=== Na20 2(淡黄)反应对比分析:反应条件——反应本质——反应现象——产物2、其他较活泼金属与氧气反应铁——潮湿空气——铁锈4Fe+30 2=2Fe203 铝镁——空气中——氧化铝(镁)氧化膜:氧化铁——疏松多孔——铁易腐蚀氧化铝(镁)——致密——不易腐蚀物理因素氧化铝(镁)熔点高——耐火材料科学探究:铝箔燃烧资料卡片:氧化膜知识拓展归纳总结: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易失去(还原性)——易被氧化——化学性质活泼其他非金属与氧反应:金属与氯化合——氯化物与硫化合——硫化物作业:P53 1-4第二课时知识与技能:金属与酸和水反应过程与方法:知识整合设计实验(铁与水蒸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实验热情重点:钠与水蒸汽反应难点:铁与水蒸气反应设计导入:金属与酸反应回忆,对比标题及生活中水与金属是否反应二、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实验3-3 仪器、操作、现象(钠、水中、外界)注意安全1、钠与水的反应实验现象及分析:浮、游、熔、响、红;钠的密度比水小浮在水面上;它的性质非常活泼,与水发生剧烈反应;产生了气体,推动钠在水面游动并发出响声;反应放出了热量,钠熔点低,熔化成银白色小球;溶液变红了,生成了碱反应方程式:2Na+2H20==2NaOH+H2应用:钠的保存及失火处理2、铁与水蒸气的反应科学探究:生活中的铁与冷热水均不反应,但我们看过炼铁的淬火现象(白烟)问:改变反应条件(温度),反应物状态(铁粉、水蒸气)能否反应P50教材阅读思考分析:完成实验所需装置:水蒸气的产生、铁粉与水蒸气反应、产物检验PPT 展示, 图3-8 演示实验分析实验注意事项:含水的棉花水不能太多,铁粉离棉花近点但不能使水与铁粉接触,导气管用长一点第三课时知识与技能:铝与氢氧化钠的反应过程与方法:实验对比分析,归纳、总结重点:铝化学性质的特性难点:金属化学性质归纳与总结三、铝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实验3-4 对比实验现象结论:2Al+6HCl=2AlCl 3+3H2 2Al+2NaOH+2H 2O=2NaAlO2+3H2用铝制品应用注意事项:金属化学性质归纳总结:通性:具有还原性,易被氧化铝特性:铝与碱反应详细分析: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活泼与较活泼金属: 与非金属单质(氧气、硫、氯气)反应,与酸和水反应,强弱之间的置换不活泼金属:化学性质惰性知识点拓展:活泼金属与盐反应拓展实验:钠与硫酸铜反应与铁与硫酸铜反应对比理论解释: 钠与硫酸铜溶液体系,钠先与水反应,再与硫酸铜反应(Cu 离子被水合)第四课时知识与技能: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将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溶度应用于化学定量研究四、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导入:本节内容的重要性(实用计算)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初中(物质类别、微粒个数、质量多少)高中:Na+2H2O=2NaOH+2H 微粒扩大NA倍,结论:化学方程式化学计量系数可以计量反应中大量粒子集合体即:参加化学反应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计量系数之比应用:所有关于化学计量学的工具例题一:P52 注意:列式横比、纵比的一一对应性例题二:向一定物质的量浓度500ml 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投入10.8g 铝粉,两者恰好完全反应,试计算:所给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例题三:将4.6g 的金属钠投入4 摄氏度,35.6ml 的水中,反应完全后,试计算:(1)生成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2)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溶度例题四:在反应:2KMnO4+16HCl(浓)=2KCl+2MnCl 2+5Cl 2+8H2O ,若有0.5 mol 高锰酸钾参加了反应,试问:(1)参加反应的HCl 的物质的量为多少?(2)反应中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多少?(3)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为多少,还原性元素原子的物质的量为多少?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知识与技能:钠的重要化合物;铝的重要化合物;铁的重要化合物过程与方法:实验,金属化合物之间的对比分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金属化合物的重要性及应用第一课时导入:金属元素的自然界存在形式——金属化合物的重要性学习方法:外线:金属——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金属的盐内线:物质认识流程结构——性质——性质一、钠的重要化合物P55 页,第一自然段1、氧化钠( Na20)和过氧化钠( Na202)实验3-5物理性质:Na20 Na202 颜色状态白色粉末淡黄色粉末化学性质:Na20 碱性氧化物与水反应Na2O + H 2O = 2NaOH与二氧化碳反应Na2O + CO 2 = Na 2CO3Na202 过氧化物与水反应 2Na 2O 2+2H 2O====4NaOH+O 2↑ 与二氧化碳反应 2Na 2O 2+2CO 2 =2Na 2CO 3+O 2↑ 结论:钠的氧化物化学性质 氧化钠——碱性氧化物 过氧化钠—氧化还原性 拓展:除此之外,过氧化钠因有强氧化性而具有漂白性应用:过氧化钠做供氧剂 (与其他供氧剂对比)热不稳定 2 NaHCO 3 ==Δ == Na2CO3 + H 2O + CO 2↑与酸碱盐发生复分解反应( HCl 、 Ca (OH ) 2、 CaCl 2) 拓展:碳酸盐与碳酸氢盐区别 碳酸氢盐热不稳定,可以与氢氧根反应,与酸反应速率快 应用:制洗衣服、胃药( NaHCO 3)、食品添加剂3、 焰色反应实验 3-6 用于金属元素鉴别 ,属于元素的物理性质 钠元素:黄色 钾元素:紫色 归纳: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关系 P69第二课时 钠的重要化合物知识点拓展 知识与技能:钠化合物相关的计算;差量法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1 、 过氧化钠与水和二氧化碳混合气体的计算 客观事实:过氧化钠先与二氧化碳反应,再与水反应例: 2mol 过氧化钠与 2mol 的碳酸氢钠固体混合物后,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 排出气 体物质冷却后,残留的固体物质是?变式:在相同条件下,总质量为 2 克的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气体,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全 部通过足量的过氧化钠,则固体增加的质量为多少?2 、 差量法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质量差,气体体积差、物质的量差)例:加热 50g 碳酸氢钠与碳酸钠的混合物直至没有气体放出时,固体质量变为 试计算:原混合物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 标准状况下,将 5.6L 的 CO 2迅速通过过氧化钠固体,得到 4.48L 气体,试计算:这 4.48L 气体的质量。
【新教材精创】231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教学设计(1)-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2.3.1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本课时是教材第二章第三节内容,物质的量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贯穿于高中化学的始终,在化学计算中处于核心地位。
在此之前,学生主要从定性的角度或简单的定量角度去学习化学知识,而这一节的学习会使学生对化学中的“量”有一个新的认识。
因此学习好物质的量的概念,掌握好有关摩尔质量的计算,是以后进一步学习高中化学计算的基础。
所以,物质的量的教学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化学中常见的微粒,能够从原子的重新排列组合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也能够从质量守恒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的宏观现象,物质的量就是将初中化学的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重要手段。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通过对物质的量的学习,从微观上理解物质由不同粒子构成,进而从宏观上明确物质的量的应用。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完成物质的量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科学的推理过程,理解微观粒子模型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利用物质的量概念的建立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理解化学家从微观研究到宏观概念的哲学思想。
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的概念和计算。
学生复习初中微观粒子的知识,预习本课内容;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引入】1994年美国俄亥俄州丹佛市的路易斯·史丹佛决定将他收藏了65年共40桶硬币存入银行,可是,他的财富对于银行的工作人员来说却意味着繁重的工作,该怎么办呢?【讲解】工作人员先数出1000个硬币称出质量,以1000为一个集合体,用硬币的总质量除以这1000个硬币集合体的质量,就求得了硬币的总数。
【设疑】为什么不称量一个硬币的质量?(一个硬币的质量误差较大)【讲解】与上述问题相似,化学家在进行化学研究的时候,也会遇到如何得到物质中微粒数量的问题,例如,给同学们一杯水,这里面有多少水分子呢?我们也可以先得到一定数量的水分子的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笔记。
[ 小结 ] : 通过课堂练习,总结物质的量(n )、 同学通过作题总结 粒子数(N )、阿伏加德罗常数(NA) 规律。 之间的换算关系。
情景三:使用摩尔的注意事项
[ 问题 ] :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的产生有它的背 景和适应范围,同学讨论使用摩尔 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学生结合学 案中三道讨论题进行讨论)
进行思想教育。
[ 资料 ] : 1971 年,由 41 个国家参加的第 14 届国际计量大会上,正式宣布了国 际纯粹和应用化学联合会、国际纯 学生自学资料,概 粹和应用物理联合会和国际标准化 括本段文字的主要 组织关于必须定义一个物质的量的 的观点。 单位提议,并作出决议。从此, “物 质的量 ”就成为国际单位制中的一 个基本物理量,物质的量的单位为
大米
为学生理解用集团的 概念表示微观粒子的 多少做铺垫。
[ 问题与讨论 ] : 根据刚才的分析,针对生活中的计 量方法,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学生讨论,回答。 学会总结,加深理解。
情景二:化学实验中的计量
[ 问题 ] : 化学实验中我们如何计量物质?学 生回答用质量、体积后,教师进一
师生共同讨论,得 出结论。
发现规律。
[ 小结 ] : 1mol 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以克 为单位时,其数值与该粒子的相对 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记笔记。
[ 思考题 ]: 请同学结合初中所学相对原子质量 的定义,能否对上述结论进行数学 证明呢?
学生思考,课后练 习。
举一反三,理解规律和 概念。
[ 板书 ] :4.摩尔质量
学生讨论得出,化 零为整的思想。
激发疑问,引起学生的 思考。
[ 小结 ] : 化繁为简,意义不变。引出集团的 概念。
[ 问题 ] : 请同学完成下面表格,用 “能 ”或
“否”回答。 集团计 量购买
纸张
单个计 单个计 量购买 量使用
学生完成表格,对 比思考,为什么不 同的物质有不同的 计量方式。
大头针
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 识,把学生的思维推向 深入。
[ 问题 ] :
学生回答。
引出规律。
请问同学 1mol C 的质量是多少? 1mol O2 的质量是多少? 1mol CO2 的质量是多少?
[ 问题 ] :
请同学根据这几个例子, 归纳 1mol 学生回答。
物质的质量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
量在数量方面有什么关系?
第 2 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一课时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的量是描述微观粒子集体的一个物理量,认识摩尔是物质的 量的基本单位;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 (2)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换算关系;了解物质的量、物质的 质量、摩尔质量之间的换算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类比的思想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运用和巩固概念。 (2)通过阅读教材、参考资料和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探 究的意识。 (3)体验学习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使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 (2)调动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 摩尔。 难点:物质的量概念的形成。 三、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用具 曲别针、 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
教师பைடு நூலகம்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一:生活中的计量
[ 引入 ] :
学生参与活动,笑 引起学生的兴趣。
把装有曲别针的两个信封分发给两 着回答:当然是学 个同学,请两位同学分别拿出 200 生甲快了。 个曲别针,请问谁能更快的拿出 来?
[ 问题 ] : 为什么甲的快呢?在上述计量曲别 针的过程中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转 化思想呢?
记笔记。
[ 问题 ] : 大家预测化学中的微观粒子,多少 个为一个集团呢?换句话说多少个 微观粒子为 1mol 呢?
学生讨论回答:一 万个、十万个等。
让学生参与概念的形 成过程。
[ 叙述 ] : 战国时期,各国的度量衡都不一样, 老百姓进行物质交换时非常不方 便,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便利了 经济的发展。
学生思考问题、讨 论,回答。
体验概念的发展和形 成,学会分析问题。
[ 板书 ] :3.使用摩尔的注意事项
体会,记笔记。
情景四:物质的量的应用
[ 问题 ] : 学习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后,你对 化学反应中的定量关系有了哪些新
的认识?结合 C+O2 CO2 加以说明。
回答:化学方程式 中的计量数之比等 于物质的量之比。
师生分析化学方 程式的定量含 义,引出摩尔质 量的概念。
学生阅读教材, 总 结摩尔质量的有 关知识点。
师生共同小结本 课的有关知识 点。
七、教学流程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一、物质的量的单位 —— 摩尔 1.物质的量 2.1 mol 的标准 3.使用摩尔的注意事项 4.摩尔质量 八、课后作业 以“我叫物质的量 ”为题目, 用第一人称写一篇物质的量的自述, 字数 500 字 左右。
引出物质的量。
步启发在微观方面我们如何计量物 质。
[ 板书 ] : 一、物质的量的单位 —— 摩尔
记笔记。
[ 问题 ] : 下面请同学阅读教材,回答物质的 量的涵义是什么?它的单位是什 么?分别用什么符号表示?
学生阅读教材 P11 第三自然段,回答 问题。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 获取信息的能力。
[ 板书 ] :1.物质的量
学会阅读,获得信息。
摩尔。同时规定 0.012kg 12C 中所含 的碳原子数目作为 1mol 的标准。
[ 练习 ] :
已知一个碳原子的质量为 1.993 ×10 学生练习,回答:
-26kg,问 12g 碳中有多少个碳原
6.02 ×1023 个。
子?
通过计算加深印象。
[ 板书 ] :2.摩尔的标准
[ 小结 ] : 物质的量就像一座桥梁,把微观的 粒子数与宏观的物质的质量联系起 来。
六、教学流程
从数曲别针这个 实例引入,目的 是激发兴趣,产 生类比思维的效 果。
在化学实验中, 我们要从微观的 角度计量物质, 应该用哪种计量 方法。
引出物质的量的 概念,师生讨论 1mol 的标准。
根据物质的量的 产生背景,学生 分析使用摩尔的 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