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合集下载

豌豆杂交实验是谁的实验

豌豆杂交实验是谁的实验

豌豆杂交实验是谁的实验豌豆杂交实验是由奥地利的遗传学家格雷戈尔·孟德尔所进行的。

豌豆杂交实验是格雷戈尔·孟德尔所进行的经典实验,主要研究豌豆在繁殖过程中的遗传现象。

这些实验围绕豌豆不同特征展开包括花型、种子颜色、种皮形态和宽度等。

孟德尔选用了多个豌豆品种,如粉花形豌豆和白花形豌豆、黄色种子及绿色种子的豌豆等。

豌豆杂交实验是谁的实验孟德尔简介:孟德尔(1822.7.20-1884.1.6),奥地利帝国生物学家。

出生于奥地利帝国西里西亚海因策道夫村,在布隆(Brunn)(今捷克的布尔诺)的修道院担任神父,是遗传学的奠基人,被誉为现代遗传学之父。

他通过豌豆实验,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别为分离规律及自由组合规律。

这位生前默默无闻的先驱又重新获得了高度评价,他的论文也被公认为开辟了现代遗传学。

豌豆杂交实验用豌豆的优点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因此在自然状态下获得的后代均为纯种。

2、豌豆的不同性状之间差异明显、易于区别,如高茎、矮茎,而不存在介于两者之间的第三高度。

3、孟德尔还发现,豌豆的这些性状能够稳定地遗传给后代。

用这些易于区分的、稳定的性状进行豌豆品种间的杂交,实验结果很容易观察和分析。

4、豌豆一次能繁殖产生许多后代,因而人们很容易收集到大量的数据用于分析。

5、豌豆花大易于做人工授粉。

豌豆杂交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孟德尔通过豌豆实验,发现了遗传规律、遗传因子的分离规律及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规律。

1、基因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自由组合定律。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孟德尔选择豌豆做杂交实验的原因是什么?
1.豌豆做杂交试验的优点
(1)自花传粉、闭花受粉,一般是纯种。
(2)具有稳定的容易区分的性状。 (3)生长周期短,易于栽培。 (4)子粒较多,数学统计分析结果更可靠。 (5)花比较大,易做人工杂交实验。
2.根据人工异花传粉示意图,总结人工一花传粉的过程
去雄
纯合子:遗传因 子组成相同的 个体,如:DD, dd
思考讨 论
孟德尔的解释正确吗?他是建立在假说的基础上 演绎的结果,要得出可信的结论,还需要进行验证, 请替孟德尔设计验证实验的思路。
1.验证目的:? 2.验证思路:? 3.验证过程:? 4.验证结果:? 5.结论:?
四、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实验 1.验证目的: Dd → D : d = 1 : 1
A.②⑤④③⑥④
C.①⑤④②⑥
花粉成熟前去雄,目的是避 免自花传粉。异花传粉前后 都要套袋,目的是避免接受 其他花的花粉。
B.①④⑤②⑥④
D.①⑤④②⑥④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过程
P ×
高茎
矮茎 通过这个图解分析:
F1
高茎
×
子一代中全部是高茎,
矮茎都消失了还是隐藏了呢?
F2
高茎
矮茎
2.阅读课本P27回答相关概念
子一代: F1
子二代: F2
P
高茎 × 矮茎
F1
高茎 ×
F2
高787 3
矮277 ∶ 1
思考:F2中的3∶1是不是巧合呢?
性状
一种性状
另一种性状
F2的比
茎的高度
种子的形状 子叶的颜色
787(高)
5474(圆滑) 6022(黄色)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遗传学之父)孟德尔(Gregor Johann Mendel,1822-1884)是奥地利植物学家。

他发现的两个遗传规律——“基因的分离规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19世纪人类研究生命科学的重要里程碑。

他的这一发现,为现代遗传学的建立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下面,我就以叙述故事的形式说说孟爷爷的一生。

1822年,孟德尔生于当时奥地利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

他的故乡素有“多瑙河之花”的美称,村里人都爱好园艺。

小小的孟德尔也不例外,当他还在家乡的小学读书的时候,放学回家,他就到家里的田园中帮助大人们干活,经过亲身实践,孟德尔开始学了到了最初的一些自然科学知识,比如栽培果树和养蜜的知识等等。

所以说,成功总是青睐于有准备的人。

孟德尔11岁那年,由于家境不好哦啊,父亲打算让他休学回家,共同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

但是,老师却极力主张送天资聪颖,勤奋好学的孟德尔去十几公里以外的皮亚利斯特中学继续学习。

12岁,学习成绩优良的孟德尔转学来到帝国皇家预科学校学习。

孟德尔在这所相当于高中的学校学习了六年。

由于家里贫穷,孟德尔从家里拿来的钱只够勉强交上学费,所以,他甚至连部分饭食也要靠家里送来,经常是衣衫褴褛,食不果腹。

即便是在这样的条件,孟德尔依然一直保持着优良的学习成绩。

可是不久,一个更大的不幸发生了,孟德尔的父亲在干活时,被一根滚落下来的大木头砸成重伤。

孟德尔回到家里安慰父亲说,他要去做家庭教师,自己挣钱完成学业。

亲少年时期的孟德尔就是这样以顽强的毅力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对待学习的。

艰苦的学习生活磨砺了孟德尔的意志,同时也损伤了他的身体。

从预科学校毕业后,孱弱的孟德尔只好在家里休学了一年。

为了孟德尔的学业,他的妹妹不惜把买嫁妆的钱也送给了哥哥。

孟德尔带着全家的期望和资助,加上自己做家教得来的薪水,又踏上继续求学的道路。

这一次,他来到厄尔姆茨学院学习数学,物理学和博物学。

21岁那年,贫病交加的孟德尔迫于生计,萌生了进入了修道院去做神职工作的想法。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实验方法和步骤
孟德尔使用不同性状的豌豆品种进行人工杂交,控制授粉过程,然后观察后代的性状表现。
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
通过记录和分析大量后代的性状表现和比例,孟德尔发现了一些显著的遗传 规律,如孟德尔遗传定律的两个基本定律。
重要发现
孟德尔发现了显性和隐性性状、基因的分离和再组合等重要遗传学概念,奠 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实验遗传学的贡献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为遗传学奠定了科学基础,使遗传学从经验性科学转变为现代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结论和展望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结论为后世的遗传研究提供了基础,对农业、医学和生物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 人类社会带来了诸多益处。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是基因遗传学的里程碑,通过研究豌豆的性状遗传规律, 揭示了遗传因子的存在和遗传规律的统一性。
背景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是在19世纪中叶由奥地利的修道士、植物学家孟德尔(Gregor Mendel)进行的一系列实 验。
目的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目的是研究豌豆性状的遗传规律,以了解遗传因子的传递方式和比例。

孟德尔豌豆实验实验报告(3篇)

孟德尔豌豆实验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通过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验证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即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2. 理解基因的显隐性、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概念。

3. 掌握测交法验证遗传规律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的规律。

他认为,每个个体都有两个基因控制同一性状,这两个基因可能相同(纯合子)或不同(杂合子)。

在形成配子时,这两个基因会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遗传给后代。

孟德尔提出了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即:1. 基因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

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 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三、实验材料1. 豌豆种子:红花与白花、高茎与矮茎、圆粒与皱粒等。

2. 玻璃器皿:培养皿、试管等。

3. 实验工具:镊子、剪刀、放大镜等。

四、实验方法1. 选择具有不同性状的豌豆种子,进行杂交实验。

2. 观察并记录杂交后代的性状表现。

3. 通过测交法验证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五、实验步骤1. 选择红花与白花豌豆进行杂交,得到F1代。

2. 观察F1代的性状表现,发现F1代均为红花。

3. 将F1代与白花豌豆进行测交,得到F2代。

4. 观察并记录F2代的性状表现,发现F2代红花与白花的比例为3:1。

5. 选择高茎与矮茎豌豆进行杂交,得到F1代。

6. 观察并记录F1代的性状表现,发现F1代均为高茎。

7. 将F1代与矮茎豌豆进行测交,得到F2代。

8. 观察并记录F2代的性状表现,发现F2代高茎与矮茎的比例为3:1。

9. 选择圆粒与皱粒豌豆进行杂交,得到F1代。

10. 观察并记录F1代的性状表现,发现F1代均为圆粒。

11. 将F1代与皱粒豌豆进行测交,得到F2代。

12. 观察并记录F2代的性状表现,发现F2代圆粒与皱粒的比例为3: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知识总结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知识总结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孟德尔选取豌豆作为杂交实验材料的优点及方法(1)豌豆的优点:自花传粉植物,而且是闭花受粉,豌豆在自然状况下,一般都是纯种豌豆植株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且能稳定地遗传给后代豌豆花大,易去雄和人工授粉。

(2)人工异花传粉操作步骤去雄―→套袋―→传粉→套袋(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的干扰)2.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P高茎×矮茎↓F1高茎(显性性状)↓⊗F2高茎∶矮茎(性状分离现象)3∶1(性状分离比)3.假说(对分离现象的解释)4.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1)方法测交,即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2)目的验证对分离现象解释的正确性。

(3)理论预测(4)测交实验结果测交后代的64株豌豆中,30株是高茎,34株是矮茎,这两种性状的分离比接近于1∶1。

(5)结论:验结果符合预期的设想,从而证实F1是杂合子,产生D和d两种配子,这两种配子的比例接近于1∶1。

5.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1)模拟实验的条件①甲、乙两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

②甲、乙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

③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2)分析结果得出结论①彩球组合类型数量比:DD∶Dd∶dd≈1∶2∶1。

②彩球组合代表的显、隐性数量比:显性∶隐性≈3∶1。

二、分离定律(1)真核生物、有性生殖、核基因、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三、相对性状中显、隐性判断(设甲、乙为一对相对性状)(1)隐性纯合子:表现为隐性性状的个体都是隐性纯合子。

(2)显性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判断方法(设一对相对性状中,甲为显性性状个体,乙为隐性性状个体)1、由亲代推断子代的遗传因子组成、性状表现及比2.由子代推断亲代的遗传因子组成(逆推类型)方法一:遗传因子填充法。

先根据亲代性状表现写出能确定的遗传因子,如显性性状的相关遗传因子组成可用AA 或Aa(A -)来表示,那么隐性性状的遗传因子组成只有一种aa ,根据子代中一对遗传因子分别来自两个亲本,可推出亲代中未知的遗传因子组成。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Dd
注意事项:抓取小球时 应闭眼随机进行;抓取 后旳小球须放回原桶内 并重新摇匀;反复次数
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旳随机 要尽量多。
成结果合与。结论:反 阐复 明次分数离越比多出,现实旳际前成提果是与 子理 代论 数值 足越 够相 多近 。,
性状分离比旳模拟试验
• 假如孟德尔当初只统计10株豌豆杂交旳成果, 他还能正确地解释性状分离现象吗?
思索:为何这里旳百分比不是严格旳1:1呢?假 如能得到更多旳杂交后裔,那么高茎和矮茎旳百 分比是否能够更接近1:1?
测交试验应用: 检测显性个体旳基因型 有一株高茎豌豆,想懂得它旳基因型,请简要 论述程序设计思绪?
措施1:测交(常用措施)
措施2:自交(对于某些特殊情况,此措施更简朴)
研究措施:假说—演绎法
其他几种常见旳遗传学材料
玉米 :
1)雌雄同株且为单性花,便于人工授粉;(2) 生长周期短,繁殖速度快;(3)相对性状差别明 显,易于区别观察;(4)产生旳后裔数量多,统 计更精确。
果蝇:
(1)雌雄异体; (2)易于培养,繁殖快;( 3)染色体数目少; (4)产生旳后裔多; (5)相对性状易于区别;
父本:指异花传粉时供给花粉旳植株 母本:指异花传粉时接受花粉旳植株
1、去雄
(洁净、彻底)
2、套袋 3、授粉 4、套袋
人工异花授粉示意图
2、豌豆花大 ——易于操作 3、豌豆有易于区别旳相对性状
性状:生物体旳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等特征。例如:肤色,血型,高度,脸型等。
相对性状: 一种生物旳同种性状旳不同体现类型。
遗传,俯拾皆是旳生物现象,其 中旳奥秘却隐藏至深。人类对它旳 探索之路,充斥着艰难波折,又那 么精彩绝伦!
孟德尔旳豌豆杂交试验一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6)、性状 (7)、相对性状
(4)、父本和母本 (8)、表现型
2、豌豆杂交实验过程——假说演绎法
(1)、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观察和分析)
(2)、提出假说解释现象,回答问题(推理和想象)
(3)、根据假说展开推论(演绎推论) (4)、测交试验验证推论
3、基因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
练习
4)下列个体中属于纯合子的是 A、aaBB B、AABb C、AaBB D、aaBb
( A)
练习
5)下列哺乳动物细胞中,一般不存在成对遗传
因子的细胞
( A)
A、精子细胞
B、合子
C、受精卵
D、神经元
练习
6)一对杂合的黑色豚鼠交配,
生出黑色小鼠的概率是
( B)
生出黑色小鼠为杂合子的概率是( A )
A、①② B、①②③ C、④⑥
D、③④⑤
二、豌豆一对性状杂交实验
常用符号:
1)父本: ♂
2)母本: ♀ 3)杂交: × 4)自交:
5)亲本: P 6)杂种后代: F 7)杂种子一代:F1 8)杂种子二代:F2
二、豌豆一对性状杂交实验
过程: 1、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 P 纯高茎 × 纯们的启示
1、科学研究需要耐得住寂寞,需要坚持不懈。
2、科学成果的取得需要各科的综合。
3、科学研究需要循序渐进。 4、不惧权威敢于创新,运用新的方法。 5、科学成果的获得是对前人知识的继承和发展。
五、总结
(1)、自花传粉 (5)、杂交
(2)、自交
1、几个重要的基础概念 (3)、异花传粉
练习
2)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F1), 呈3:1的性状分离,这个杂交组合是( C ) 呈1:1的性状分离,这个杂交组合是( B )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 A.b和c
B.a和c
○ C.a和b
D. 只 有 a
B
三.一对双眼皮的夫妇一共生了四个孩子,三个单眼皮和一 个双眼皮,对这种形象最好的解释是
四.3:1符合基因的分离规律 五.该遗传不符合基因的分离规律 六.这对夫妇每胎都有出现单眼皮的可能 七.单眼皮基因和双眼皮基因发生了互换
C
01
02
四.纯种甜玉米和纯种非甜玉
根据两个显性性状亲本可以产生隐性性状的后代(如高秆 X 高秆→矮秆)或两个隐性亲本产生的后代全为隐性,不应 该出现显性性状的后代(白化 X 白化 →全为白化)的规律来 否认某些性状是隐性或显性,从而判断显性、隐性的性状。
规律性比值在解决遗传性问题 的应用
后代显性:隐性为3 : 1, 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Aa X Aa
人类是怎样认识到基因的存在的?
基因在那里?
基因是什么?

传 与
基因是怎样行使功能的?

化 基因在传递过程中怎样变化?
1.遗传因子的发现 2.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3.基因的本质 4.基因的表达
5.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人类如何利用生物的基因?
6.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生物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是如何变化的? 7.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和 。A(a3)8号的aa基因型是 (概率为 )A或A (概率为 1/)3;
10号A的a 基因型是 2/(3概率为 )或 (概率为AA )。(4)81号/3
与10A号a属 关系2,/两3 者不宜结婚,后代中白化近自哪些亲1体/9?

3号和4号
常用的几种判断显隐性的方法有:
后代基因型Aa:Aa:aa为1 : 2:1,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Aa X Aa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1. 测交验证 (1)实验目的:测定F1的基因型及产生配子的种类和
比例。 (2)测交过程的遗传图解
(3)实验结果及结论
方式
正交
亲本组合 F1黄圆(♀)×绿皱( ) 表现型 黄圆 黄皱 绿圆 绿皱 (粒数) 31 27 26 26
论证依据
F1产生4种数目相等的雌 配子
反交
绿皱(♀)×F1黄圆( ) 黄圆 黄皱 绿圆 绿皱 24 22 25 26
F2共有 16 种组合方式,9 种基因型,4 种表现型 栏目 导引
例.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黄色圆粒豌豆 (YyRr)自交产生F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D)
A.F1产生4个配子,比例为1∶1∶1∶1 B.F1产生基因型YR的卵细胞和基因型YR的精子数量之比 为1∶1
C.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细 胞可能自由组合
第五单元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四、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1.实质:__非__同__源__染色体上的_非__等__位___基因自由组合。(如图)
2.时间:_减__数__第__一__次__分__裂__后__期___。 3.范围:_有__性_______生殖的生物,真核细胞的核内__染__色__体___ 上的基因,无性生殖和细胞质基因遗传时不遵循。 注意: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与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 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同时进行,不分先后。
A.亲本的基因组成是 YyRr、yyRr
B.在 F1 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是黄色皱粒、绿色皱粒
C.F1 中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组成是 YyRR 或 YyRr
D.F1 中纯合子占的比例是 1/2
栏目 导引
2.思维诊断
第五单元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株叫父本(♂)接收花粉的植株
叫母本(♀)。
异花传粉:两朵花之间的传粉过程 (杂交 )
提供花粉:父本
接受花粉:母本 ♀
遗传图谱中的符号:
P F1 F2 ♀
×
×
亲本
子一代
子二代
母本 父本 杂交 自交
亲本:P 父本: 母本:
子代:F 子一代:F1 子二代:F2
杂交:× 自交:
亲本 父本: 提供精子(雄配子)的个体 母本: 提供卵细胞(雌配子)的个体
杂交: 两个具有不同基因型的个体间雌 雄配子的结合 用×表示
自交: 同一个体或基因型相同的不同个 体间雌雄配子的结合,用× 表示
显性性状: 两纯合子杂交F1显现的性状。 隐性性状: 两纯合子杂交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
性状分离: 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 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表现型 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例如高茎、矮茎等。 基因型 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AA, Aa,aa等 表现型=基因型+环境。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般相同
表现型和基因型以及它们的关系
表现型 = 基因型 + 环境
请判后断用简单公式表示表现型、基因型和环境之间的关 系!
①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②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 ③基因型是决定表现型的主要因素。 ④在相同的环境中,基因型相同,表现区分的性状
杂交实验
F2性状表现类型及其比例为 高茎∶矮茎 = 3∶1
F2遗传因子组成及其比例
分离
DD∶Dd∶dd =1∶2∶1
定律
理论解释(假说)
测交验证
子代性状表现类型及其比例为 高茎∶矮茎 = 1∶1
子代遗传因子组成及其比例 Dd∶dd =1∶1

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

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
非等位基因:两种基因之间的关系,除了等位基 因和相同基因以外的其他基因之间的关系为非等 位基因的关系,如A与B;A与b等。
A
A
12
B
b
34
同源染色体: 1和2,3和4 非同源染色体: 1和3,2和4
1和4,2和3
等位基因: B和b 相同基因: A和A
非等位基因: A和B,A和b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实质
(4)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 状的遗传问题,分离定律不能直接解决,说明分离定 律适用范围的局限性。
基因分离定律题型归纳 1 鉴定某一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的方法:
测交或自交,自交是最简单的,如出现 性状分离比(1:3;1:1)则为杂合子
基因分离定律题型归纳
2 判断显隐性状
亲本是一对相对性状,后代只表现出一种性 状,该性状为显性性状。
染色体、 DNA、基因关系
1个染色体
1个 DNA
Dd
多个基因
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 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的,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A与a;B与b等。 即一对等位基因包括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
相同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的,控制相同性状的基因,如A与A;a与a等。
10、一对杂合子的黑毛豚鼠交配,生出四只豚鼠。它们 的
性状及数量可能是
§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第3课时
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遗传试验 观察试验,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提出假说
设计实验,演绎推理, 实验检测
反复实验,揭示规律
假说—— 演绎法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第1章第1节_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笔记)

第1章第1节_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笔记)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孟德尔——遗传学之父
孟德尔通过豌豆的杂交实验发现了两大遗传基本 规律——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一、人工杂交过程:
1、去雄 3、扫粉 5、套袋
2、套袋 4、授粉
二、两性花的构造
雌蕊:柱头 花柱 子房
花冠: 由花瓣组成,有 保护作用
F1:子一代 F2:子二代
六、为什么用豌豆做实验容易成功呢?
1、豌豆是自花传粉而且是闭花授粉植物
能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保证自然状态下生长的 豌豆都是纯种,实验结果可靠、准确。
2、豌豆还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同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豌豆的高茎和矮茎,圆粒和皱粒
3、豌豆花较大,容易进行实验操作
雌雄配子的随机受精
十五、分离定律的应用及解题方法
㈠ 判断显隐性:个体的显性性状、隐性性状 ㈡ 判断基因型:DD、Dd、dd ㈢ 遗传概率的计算 ㈣ 基因分离定律应用的几各特殊形式
(一)判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牢记判断显隐性的三种方法: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二)牢记判断基因型的思路:
⑴ 隐性个体的基因型是已知的:aa 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可能有两种:AA、Aa 可以写为A a
原理: AA×aa
Aa×aa
Aa
全部为显性
Aa、aa
显性+隐性
DD
Dd
Dd
dd
表现型: 高茎 高茎
高茎 矮茎
基因型比例: DD∶Dd∶dd = 1∶ 2∶ 1
表现型比例: 高茎∶ 矮茎 = 3 ∶ 1
十三、表现型和基因型:
1、表现型:生物的各种表现性状,如高茎和矮茎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2.实验注意问题 (1)两小桶中小球数可以不相等,但每个小桶中两 种颜色的配子必须相等。 (2)要_随__机__抓取,且抓完一次将小球放回原小桶并搅匀。 (3)重复的次数足够多。
3.结果与结论 彩球组合类型数量比DD∶Dd∶dd≈_1_∶__2_∶__1,彩球代 表的显隐性状的数量比接近__3_∶__1_。
3、运用统计学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4、运用了科学的实验方法——假说演绎 法
豌豆
(1)豌豆是严格的 自花传粉 植物,而且是闭花 受 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 纯种 。
(2)豌豆的品种间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
(3)生长周期短
(4)子代数量多
深化拓展
1.果蝇常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的原因
(1)相对性状多、易于观察; (2)培养周期短; (3)子代数量多,便于统计 (4)染色体数目少,便于观察等。
实验现象 实验假说
常用符号及含义
符 号
P
F1
F2
⊗×
含 亲本 子一 子二代 自 杂


交交
♀♂
母 父本 本
实验现象 实验假说
实验假说
高茎
矮茎
P
DD × dd
配子 D
d
F1 高茎 Dd × Dd
配子 D
d
D
d
F2 DD Dd
高茎 高茎
Dd 高茎
dd 矮茎
3 :1
观察现象、 提出问题
假 说
分析问题、 提出假说
“假设—演绎法”中“假说”与“演绎” 内容的区别
(1)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属于假说内容 (2)孟德尔根据假设预期测交结果属于演绎推理
A
1.在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下列哪一步 骤是体现“假说—演绎法”中“演绎”这 一思想 A.预期测交实验的结果 B.做大量不同类型纯种亲本之间的豌豆 杂交实验 C.推测“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 的,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D.绘制遗传图解,明确分离定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7:AaBbCc产生ABC配子的概率为:
1 A 1 B 1 C 1
222 8
3、熟记常考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可提高解题速度!

表现型比例

基因型
分 3∶1 比例来
离 1∶1



基因型来源
Aa×Aa Aa×aa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9∶3∶3 (3:1)
(Aa×Aa)
AaBb×AaBb
∶1 (3:1)
(Bb×Bb)
亲本
杂交组合


子代/只



①灰
②白 5
6

③白
④灰 4
6

⑤灰
⑥灰 11
0

⑦白
⑧白 0
9
该小组同学认为,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不能确定哪个性状是显性性状,需重
新设计杂交组合,以确定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请选出最合理的实验方 案()
A.让①与⑥杂交,③与⑧杂交,观察后代体色情况 B.让①与⑧杂交,②与⑦杂交,观察后代体色情况 C.让①与④杂交,②与③杂交,观察后代体色情况 D.让③与⑥杂交,④与⑤杂交,观察后代体色情况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 计算及解题方法
考点一: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题思路及方法
一、思路
1、原理: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
2、思路:分解一对相对性状问题——再重组
分解: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在独立
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如
AaBb×Aabb可分解为两个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_成__对__存__在, 不相_______;在融形合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 ______分,离______后分的离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随_____遗配传子给后代。
适用条件: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一对相对性状的细胞核遗传。
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配子、AaBbCC→ 种配子。再求两亲本配子间的结合方式。由
于两性配子间的结合是随机的,因而AaBbCc与AaBbCC配子之间

种结合方式。
题型二、基因型和表现型的问题
1、求种类数 例5 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的亲本杂交,子代的基因型有几种? 表现型有几种?
解题思路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 Aa×Aa→后代有3种基因型(1AA∶2Aa∶1aa),有2种表现型 Bb×BB→后代有2种基因型(1BB∶1Bb), 有1种表现型 Cc×Cc→后代有3种基因型(1CC∶2Cc∶1cc),有2种表现型 AaBbCc×AaBBCc,后代中有3×2×3=18种基因型。后代中有2×1×2=4 种表现型
5、某种哺乳动物的直毛(B)对卷毛(b)为显性,黑色(C)对白色(c) 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BbCc的 个体与“个体X”交配,子代表现型有:直毛黑色、卷毛黑色、直毛白色和 卷毛白色,它们之间的比为3﹕3﹕1﹕1。“个体X”的基因型为
A.BbCc B.Bbcc C.bbCc D.bbcc
YYRr
YyRr
1YYRR纯合子 黄圆亲本型 2YyRR单杂合 双显性
YyRr
yyRr
2YYRr单杂合 4YyRr双杂合
9/16 Y_R_
黄皱重组型单显性
Yr
YYRr YyRr
YYrr Yyrr 1YYrr纯合子
2Yyrr单杂合 3/16Y_rr
yr
YyRr yyRr Yyrr
yyrr
绿圆重组型单显性
子可以自由组合。
演绎假说--用假说解释实验结果
测交实验--进一步检验假说
得出结论---自由组合定律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P12
1900年,孟德尔的遗传规律被重新提出。
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将“遗传因子”改名
为“基因”;并提出了表现型和基因型的概念。
等位基因 基因
表现型
基因型
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A与a等。 孟德尔的“遗传因子”。
31
27
26
26
子粒数
F1
作父本
24
22
25
26
不同性状的数量比
1 : 1 :1
:1
结论:实验结果符合预期设想,四种表现型实际子粒数
比接近1:1:1:1,从而证实了F1形成配子时不同对的遗 传因子是自由组合。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演绎推理 实验验证 得出结论
四、自由组合定律内容: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__互__不__干__扰__
1yyRR纯合子 2yyRr单杂合
3/16yyR_
黄圆 黄皱 绿圆
9︰3︰3
绿皱
︰1
绿皱亲本型双隐性
1yyrr纯合子 1/16yyrr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演绎推理
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
1、理论推测: 测交亲代:
杂种子一代
YyRr ×
黄色圆粒
隐性纯合子 yyrr
绿色皱粒
配子: YR Yr yR yr yr
写出计算公式:3/16+3/16=6/16=3/8 (3)求子代中出现杂合子的概率? (1AA∶2Aa∶1aa) (1BB∶2Bb:1bb)
写出计算公式:1-纯合子概率4/16=12/16=3/4 (4)子代中不同于双亲表现型的概率? (A B :A bb: aaB :aabb=9:3:3:1)
写出计算公式:7/16(1-亲本类型9/16)
结论:豌豆的粒形、粒 色的遗传都遵循基因的 分离定律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P
YY RR
黄色圆粒
yy rr 绿色皱粒
P配子 YR
yr
Yy
F1
Rr
黄色圆粒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P
YY RR
黄色圆粒
yy rr 绿色皱粒
P配子
F1
YR
yr
Yy Rr
黄色圆粒
作出假设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2、求概率
例6 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自交,
(1)求子代基因型为AaBB的概率为? 求解思路:Aa×Aa产生Aa概率为1/2;Bb×Bb产生BB的概率1/4。故后代中AaBB 的概率为1/8. (2)求子代表现型为单显性的概率? (A B :A bb: aaB :aabb=9:3:3:1)
①正确的选择了实验材料豌豆 ②从一对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 ③把数学统计分析用于实验 ④假说-演绎,实验证实,逻辑上环环
相扣十分严谨
自由组合定律的发现再一次用到了假说-演绎法 从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现象-提出问题
发现 自由 组合 定律 的步 骤
想象推理 提出假说
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 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
YY
P
RR
黄色圆粒
yy rr 绿色皱粒
P配子 YR
yr
Yy
F1
Rr
黄色圆粒
F1配子 YR Yr yR yr
1 : 1: 1 : 1
作出假设: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棋 盘 法:
F1 配
子 F2
YR
yR
Yr
遗传因子
性状表现
yr 组合形式
4种
9种=3×3 =2×2
YR YYRR YyRR yR YyRR yyRR
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 彼此__分__离__,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__自__由__组__合__。
适用条件:
(1)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细胞核遗传。即 位于染色体上的遗传因子(基因)
(2)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 因子
分离定律的内容:
2、已知玉米某两对基因按照自由组合定律遗传,现有子代基因型及比例如下: 则双亲的基因型是
A.TTSS×TTSs B.TtSs×TtSs
C.TtSs×TTSs
D.TtSS×TtSs
3.香豌豆中,当C与R两个显性基因都存在时,花呈红色, 其它情况均为白色。一株红色香豌豆与基因型为ccRr的植 株杂交,子代中有3/8开红花;若让此红花香豌豆进行自 交,后代白花香豌豆中纯合子占( )
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自由组合定律
提出问题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杂交实验:
不论正交、反交
P
×
黄色圆粒
绿色皱粒
F1
黄色圆粒
×
F2
黄色 黄色 绿色 绿色 圆粒 皱粒 圆粒 皱粒
个体数:315 108 101 32
比例 9 ︰3 ︰ 3 ︰ 1
启示:对每一对相对性状单独进行分析。
P
×
黄色圆粒 绿色皱粒
题型一、配子类型的问题
1、求配子种类数
例3 AaBbCc产生的配子种类数 Aa Bb Cc ↓↓ ↓
规律:某2一基×因2型的×个体2 =所8产种生配子种类数等于_2n_(n为等位基因的对数)
例4 AaBbCc与AaBbCC杂交过程中,配子间的结合方式有多少种?
先求AaBbCc、AaBbCC各自产生多少种配子。AaBbCc→ 种
A.1/9 B.3/7 C.1/3 D.3/4
4、牵牛花中,叶子有普通叶和枫形叶两种,种子有黑色和白色两种。现用普通叶 白色种子(纯种)和枫形叶黑色种子(纯种)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得到的F1为普通叶 黑色种子,F1自交得F2,结果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下列对F2的描述中错误 的是 A.F2中有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B.F2中普通叶与枫形叶之比为3∶1 C.F2中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大约占3/8 D.F2中普通叶白色种子个体与枫形叶白色种子个体杂交将会得到两种比例相同的 个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