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稳定剂热稳定性能评价的相关标准
聚合物材料的热稳定性及性能研究
聚合物材料的热稳定性及性能研究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聚合物材料作为一类重要的工程材料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然而,由于聚合物材料在高温下容易发生降解和失效,其热稳定性一直是研究的焦点之一。
在聚合物材料的研究中,热稳定性是一个关键的指标。
热稳定性主要指的是材料在高温下能否保持其原有的结构和性能而不发生明显的降解。
聚合物材料的失效主要是由于高温下聚合物链的断裂、交联的解聚、自由基机制引起的氧化反应和聚合物分子的挥发等原因导致的。
为了提高聚合物材料的热稳定性,研究人员采取了多种方法。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通过添加稳定剂来提高聚合物材料的热稳定性。
稳定剂可以通过吸收、分散和中和聚合物材料中的有害物质,阻止聚合物链的断裂和交联的解聚,从而提高材料的热稳定性。
另一种方法是改变聚合物材料的结构,例如改变其链长、交联度和侧链结构,以增强材料的热稳定性。
此外,还可以通过改变材料的配方和合成方法来调控材料的热稳定性。
除了热稳定性,聚合物材料的性能也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聚合物材料的性能包括力学性能、热学性能、光学性能等。
力学性能主要包括材料的强度、刚度、韧性等。
热学性能主要包括材料的热导率、热膨胀系数等。
光学性能主要包括材料的透光性、折射率等。
为了研究聚合物材料的性能,研究人员采取了多种方法。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拉伸试验来评估聚合物材料的力学性能。
在拉伸试验中,材料会被拉伸到断裂,通过测量断裂前后的应力和应变,可以得到材料的强度和韧性等力学性能。
另一种方法是通过热分析技术来评估材料的热学性能。
常用的热分析技术包括差示扫描量热法、热重分析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测量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热性能曲线,了解材料的热导率和热膨胀系数等性能。
此外,还可以通过光学测量技术来评估材料的光学性能。
通过测量材料的透过率、反射率和折射率等参数,可以得到材料的光学性能。
研究聚合物材料的热稳定性及性能对于聚合物材料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航天、汽车和电子等领域中,对于热稳定性要求较高的聚合物材料能够提供更长的使用寿命和更稳定的性能。
聚氯乙烯热稳定剂性能评价
配混 料 的热 稳定 性 能 、加 工 性能及 对 其 制 品 的 电 气性 能 、光学 性能 、老 化性 能等 使用 性 能 的影 响, 才能 选择 和使 用适 宜 的热稳 定剂 。
A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
GB 】 1 0 o 2 0 厂、 2 0 一 0 3
S 4 1 塑 料暴 露 于 湿 热 、水 喷 雾 I O 61 : 塑 料 湿 热 、水 溅 和盐 雾 效 应 的 修 改采 用 和 盐 雾 中影 响 的 测 定 18 97 测 定
G T 15 9 9 3 B/ 4 1 -1 9
参 照 等效
GB I 1 5 6 9 5 f' 5 9 -1 9
G 3 — 19 B7 0 98
纺 织 品 色 牢 度 试 验 耐 I 0 1 5 B: 纺 织 品 色 牢 度 试 验 B部 分 :耐 等 效 ( S 0一 实物 光 和耐 气 候 色 牢 度 蓝 色 羊 19 94 光 和 耐气 候 色牢 度 标 准1 毛 标 准
GB r 1 4 2 1 9 6 塑 料 实 验 室 光 源暴 露 试 验 IO 4 9 .:塑 料 一 实 , 6 2 .-1 9 S 821
第 3期
王文治 . . 等 聚氯 乙烯 热 稳 定 剂性 能评 价
5 1 其 他 同类 标 准
标 准 号
加工 性 能
GB厂 2 0 . -1 8 r1 0 43 9 9
标 准名 称 标 准 号
采用 的相 关 标 准 标 准名 称 采 用 方 式
pvc稳定剂参数
pvc稳定剂参数摘要:1.PVC 稳定剂的定义和作用2.PVC 稳定剂的分类3.PVC 稳定剂的参数4.PVC 稳定剂的选择和应用5.PVC 稳定剂的发展趋势正文:一、PVC 稳定剂的定义和作用聚氯乙烯(PVC)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塑料材料,其稳定性较差,容易受到热、光、氧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降解。
为了提高PVC 的稳定性,需要在PVC 中添加一定比例的稳定剂。
PVC 稳定剂是一种能提高PVC 耐热性、耐候性、耐化学品侵蚀性等性能的添加剂,能有效延缓PVC 材料的老化过程。
二、PVC 稳定剂的分类根据作用机理和成分,PVC 稳定剂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热稳定剂:主要作用是提高PVC 的热稳定性,防止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降解。
常见的热稳定剂有铅盐、镉盐、钡盐等。
2.光稳定剂:主要作用是吸收和消耗紫外线,防止PVC 在光照条件下发生老化。
常见的光稳定剂有紫外线吸收剂、受阻胺类光稳定剂等。
3.抗老化剂:主要作用是减缓PVC 材料在氧化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
常见的抗老化剂有硫化橡胶、亚磷酸酯类等。
三、PVC 稳定剂的参数在选择PVC 稳定剂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参数:1.热稳定性:热稳定性是衡量稳定剂效果的重要指标,通常使用“初期热稳定性”和“长期热稳定性”来评价。
2.光稳定性:光稳定性好的稳定剂能有效延缓PVC 在光照条件下的老化。
3.相容性:稳定剂与PVC 的相容性好,可以提高产品的加工性能和使用寿命。
4.环保性:环保型稳定剂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主要考虑其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
四、PVC 稳定剂的选择和应用在选择PVC 稳定剂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领域和要求来选择合适的稳定剂。
例如,在电线电缆行业,需要选择具有良好热稳定性和光稳定性的稳定剂;在户外建筑材料中,需要选择具有优异抗老化性能的稳定剂。
五、PVC 稳定剂的发展趋势随着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PVC 稳定剂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无毒、低毒稳定剂的研发和应用: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NVP的热稳定性评测
NVP的热稳定性评测NVP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医药、生物、化工等领域的聚乙烯醇盐酸盐(polyvinylpyrrolidone hydrochloride)单体,其特点是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分散性和稳定性,因此被广泛用于制备纳米粒子、微粒子和胶体等领域。
然而,NVP的热稳定性一直是制约其应用的一个难点,因此对NVP的热稳定性评测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
一、NVP的热稳定性问题NVP的热稳定性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NVP分子的结构:NVP的结构中含有不饱和的双键结构,易于发生链反应,产生自由基,从而导致NVP分子的降解和聚合;2、催化剂的存在:在制备NVP单体的过程中常使用硫酸铵、过氧化氢等催化剂,在高温条件下会引发NVP的降解反应,从而降低NVP单体的质量和产率;3、加工温度和时间:在NVP的制备过程中,若加工温度和时间过高,也会导致NVP分子的降解反应发生。
以上因素都会对NVP的热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所以需要对NVP的热稳定性进行定量评价和测试。
二、NVP的热稳定性评测方法针对NVP的热稳定性评测,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热重分析法(TGA):TGA能够测量样品在升温时的重量变化,进而计算出样品的热分解温度和热分解速率等参数,从而评估其热稳定性;2、差式扫描量热法(DSC):DSC能够测量样品在升温和降温时的热力学性质,例如玻璃转移温度、熔点等参数,这些参数都能够反映出样品的热稳定性;3、制备成纳米粒子后评测:将NVP制备成纳米粒子后,对其进行稳定性评测,可以通过纳米粒子的稳定性来评估NVP的热稳定性。
以上各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在具体应用时需要结合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三、NVP的热稳定性改进策略NVP的热稳定性问题一直是困扰制备工艺和应用的难点,为此,人们也提出了多种改进策略,包括但不限于:1、改进制备工艺:通过改变NVP的制备条件和方法,优化催化剂的使用量和减小溶剂的含量等措施,可以有效改善NVP的热稳定性;2、加入稳定剂:在NVP的生产和应用过程中,加入有机磷、烷基苯酚、二羟基苯酚等稳定剂,可以显著提高NVP的热稳定性;3、制备共聚物:将NVP与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等单体共聚,可以有效提升NVP的热稳定性。
PVC的热稳定剂研究
PVC的热稳定剂研究第一章:绪论PVC是一种重要的合成材料,由于其良好的耐水性、耐酸碱性、绝缘性、可加工性等特性,被广泛地应用于建材、电线电缆、包装材料等领域。
但是,PVC在高温下易发生分解,从而导致其性能下降,严重影响其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因此,热稳定剂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提高PVC材料的性能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PVC的热分解过程PVC在高温下发生分解是由于其骨架链的解聚和断裂所导致的。
PVC的骨架链含有大量的氯原子,氯原子的取代作用使得PVC的骨架链更加稳定,但是氯原子在高温下会被引起开环反应,从而影响PVC的稳定性。
PVC的热分解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引发反应,其次是氢氯酸分解反应,最后是氢化反应和排出反应。
其中引发反应是整个过程的关键,也是最容易发生的反应环节。
因此,热稳定剂的设计和选择主要是针对引发反应进行的。
第三章:热稳定剂的种类和作用机理热稳定剂通常被分为有机热稳定剂和无机热稳定剂两大类。
有机热稳定剂主要是稳定剂,常用的有酚类、磷系、氨基酸酯类、醚类、胺类等;无机热稳定剂主要有铅系和钙锌系等。
这些热稳定剂的作用机理主要是抑制或者中和引发反应,或者通过协同作用来提高PVC的热稳定性。
例如有机热稳定剂中的酚类,其作用机理是通过抗自由基过氧化物的作用,来抑制引发反应。
而磷系热稳定剂则是通过停止或者中和引发反应来提高PVC的热稳定性。
第四章:热稳定剂的评价指标及研究进展热稳定剂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初热失重率、最大失重速率、干燥热稳定处理时间、氯含量、不挥发分含量等。
这些指标的测定标准一般采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研究表明,热稳定剂的种类和用量对PVC的热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
不同种类的热稳定剂在其分子结构和分解产物上存在巨大的差别,因此其在提高PVC的热稳定性方面的表现也不尽相同。
近年来,人们对于热稳定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其耐用性、延长其使用寿命方面,以及在环保方面的改善和优化等方面。
热稳定剂的分类及挑选方法
能阻止塑料因受热所发生降解作用的添加剂。
由于聚氯乙烯的热敏性突出,所以热稳定剂多用于聚氯乙烯类塑料的配混中。
根据化学结构,可分为铅盐、混合金属盐、有机锡和特定用途热稳定剂四大类。
①铅盐:zui早应用的一类热稳定剂。
具有较优良的长期热稳定性、耐候性和电绝缘性,但影响制品透明性,有毒,有初期着色性,易硫化污染,与聚氯乙烯的相容性和分散性差。
铅盐无润滑性,故要与金属皂类润滑剂并用。
常用品种有三碱式硫酸铅、二碱式亚磷酸铅。
多用于不透明聚氯乙烯板、管及电线和电缆护套制造中。
②复配型金属盐:zui通用的一类热稳定剂。
常以液体、糊剂或粉末的预配形式出售。
常用品种有钡-镉、钡-钙-锌、钡-锌、钙-锌和钙-镁-亚锡-锌的脂肪酸盐类。
这类热稳定剂常与有机辅助剂(如亚磷酸酯类、环氧化合物、多元醇以及酚类抗氧剂等)并用,组成适应不同加工工艺和制品应用要求的复配型热稳定剂。
③有机锡:这类热稳定剂主要用于要求透明的各种软聚氯乙烯制品。
常用品种有马来酸酯类、硫醇盐和羧酸酯类。
其中,马来酸二正辛基锡、S,S'-双(硫代甘醇酸异辛酯)二正辛基锡,可作为无毒稳定剂,用于食品及医药包装材料。
④特殊用途热稳定剂:指某些有特定效果的纯有机化合物,如碱性乳液聚合聚氯乙烯中使用的α-苯基吲哚、氨基巴豆酸酯类,石棉填充聚氯乙烯地板材料中使用的季戊四醇或双氰胺。
正确选择和配合热稳定剂可达到*的协同效应。
为了适应无毒和高耐候性的特定要求,热稳定剂研究的重点是开发混合金属盐和有机锡化合物的新品种,少用重金属而又可提高稳定效果的品种,以及具有协同效应的低毒或无毒的复合型品种。
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评定
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评定聚合物复合材料是一种由聚合物基体和增强材料组成的复合材料,具有轻量化、高强度和良好的耐腐蚀性等独特的性能。
然而,在高温环境下,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往往成为限制其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对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进行评定是非常重要的。
一、热稳定性的定义热稳定性指的是聚合物复合材料在高温条件下能保持其性能稳定性的能力。
高温会导致聚合物复合材料内部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使其性能下降或失效。
因此,评定热稳定性的目的是确定材料在高温环境中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二、热分解温度的测定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热分解温度是评定其热稳定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热分解温度是指材料在升温过程中开始分解的温度。
常见的测试方法包括热重分析(TGA)和差热分析(DSC)。
TGA通过测量样品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来确定热分解温度,而DSC则通过测量材料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吸放热量的变化来确定热分解温度。
三、氧化降解的评定氧化降解是聚合物复合材料在高温氧气环境下发生的一种热稳定性降解过程。
氧化降解会导致材料的机械性能下降、颜色变化以及质量损失等不良影响。
因此,评定氧化降解的程度对于判断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至关重要。
四、热氧老化试验热氧老化试验是一种常用的评定聚合物复合材料热稳定性的方法之一。
该试验模拟了材料在高温氧气环境中的使用情况。
在试验中,材料样品会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并进行一定时间的氧气接触。
通过观察样品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质的变化,可以评估材料的热稳定性和抗氧化能力。
五、阻燃性能测试阻燃性是聚合物复合材料热稳定性评定中的一个重要指标。
阻燃性测试的目的是评估材料在火灾发生时的阻燃能力和燃烧程度。
常见的阻燃性测试方法包括垂直燃烧测试(UL94)和氧指数测试(LOI)。
UL94测试通过观察材料在垂直状态下的燃烧特性来评估其阻燃性能,而LOI测试则通过测量材料在氧气环境中维持燃烧的最低浓度来评估其阻燃性能。
六、添加剂对热稳定性的影响为了提高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常常会添加一些热稳定剂或抗氧剂。
材料热学性能之材料的热稳定性
材料热学性能之材料的热稳定性引言材料的热学性能是指材料在受热或加热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变化。
其中,材料的热稳定性是评估材料在高温条件下是否能够维持其结构和性能的重要指标。
在许多工业和科学应用中,材料需要能够承受高温环境,并且保持其稳定性,以保障系统的平安和可靠性。
本文将探讨材料的热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并介绍一些常见的提高材料热稳定性的方法。
材料的热稳定性影响因素材料在高温环境中的热稳定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化学成分、晶体结构、晶格缺陷等。
化学成分材料的化学成分对其热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化学成分中的元素可以通过改变材料的化学键强度和键长,从而影响材料的热稳定性。
例如,添加一些稳定剂可以减少材料在高温下的氧化或分解反响。
晶体结构材料的晶体结构也对其热稳定性发挥着重要作用。
晶体结构中的晶体缺陷〔如点缺陷、位错等〕可以导致结构的不稳定性,使材料在高温下容易发生相变或失去特定的性能。
晶格缺陷晶格缺陷是指材料中存在的缺陷,如空位、附加原子等。
这些缺陷可以导致晶体结构的不稳定性,并在高温下促使材料发生相变或失去稳定性。
提高材料热稳定性的方法为了提高材料在高温环境中的热稳定性,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开发了多种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提高材料热稳定性的方法:材料合金化合金化是指向材料中引入其他元素以改变其化学成分的过程。
通过选择适宜的合金元素,可以改善材料的稳定性,防止其在高温下发生相变或分解反响。
例如,钴基高温合金在高温环境中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等领域。
外表涂层外表涂层是在材料外表涂覆一层特殊材料以提高其热稳定性。
这种方法可以保护材料免受高温氧化或化学反响的影响。
例如,涂覆一层陶瓷涂层可以提高金属材料的热稳定性,并延长其使用寿命。
晶体工程晶体工程是通过改变材料的晶体结构来提高其热稳定性。
这可以通过调整晶体结构中的晶格缺陷或控制晶体生长过程来实现。
例如,通过适宜的晶体工程方法,可以改善半导体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性能稳定性。
聚合物材料的热稳定性能研究
聚合物材料的热稳定性能研究一、引言聚合物材料是目前工业中广泛应用的材料之一,其热稳定性能是影响材料应用范围和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因此,在聚合物材料的应用和研究过程中,对其热稳定性能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二、聚合物材料的热稳定性能及其影响因素1. 聚合物材料的热稳定性能聚合物材料的热稳定性指的是材料在高温条件下不发生分解、变质等现象,并保持其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其主要受到材料结构、分子量、分子结构、特殊基团等因素的影响。
2. 材料结构和分子量对聚合物材料热稳定性的影响聚合物材料的结构形态、分子量大小以及链长等均会影响聚合物材料的热稳定性能。
聚合物链长越长,链间键能力越强,抗热稳定性也就越强。
此外,分子量较大的聚合物,在热分解时会有更多的裂解产物,因此也具有更好的抗热稳定性能。
3. 分子结构和特殊基团对聚合物材料热稳定性的影响聚合物的分子结构和特殊基团对其热稳定性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分子结构中,含有芳香环和脂环的材料一般具有较好的抗热稳定性能。
此外,特殊基团的引入往往会增强聚合物的热稳定性能,如含有二氧化硅、苯并咪唑等结构的聚合物。
三、聚合物材料热稳定性能的评价方法1. 热解动力分析法(TGA)TGA是利用升温对材料进行动态热重失重分析的方法。
通过分析在一定的升温速率下,材料会失重多少,以及失重的时间与温度变化情况来评价材料的热稳定性能。
此方法较为便捷,成本较低,已经成为评价聚合物材料热稳定性的主要手段之一。
2.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差示扫描量热法是通过测量材料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来评价其热稳定性能的方法。
与TGA相比,DSC对材料的热力学参数极为敏感,常常被应用于对聚合物材料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3. 热稳定性试验方法的选择不同的评价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聚合物材料以及热稳定性能的不同方面。
因此,在进行聚合物材料热稳定性评价前,需要根据具体材料的特点和检测要求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和条件。
四、聚合物材料热稳定性能改进的方法1. 分子结构调整在聚合物材料设计与合成中,通过调整其分子结构和特定基团的引入等手段,可以提高其热稳定性能。
聚合物材料的热稳定性与应用研究
聚合物材料的热稳定性与应用研究第一章:引言聚合物材料是一种重要的功能材料,在许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聚合物材料在高温环境下容易发生热分解,限制了其在高温应用中的广泛使用。
因此,研究聚合物材料的热稳定性以及相应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聚合物材料的热分解机理及热稳定性评价方法2.1 聚合物材料的热分解机理聚合物材料的热分解是指在高温下,聚合物分子内部的化学键断裂,从而导致材料结构的破坏。
热分解过程可分为始发期、快速热降解期和慢速热降解期三个阶段。
聚合物材料的热分解机理对热稳定性的评价和提高具有重要影响。
2.2 聚合物材料热稳定性评价方法热稳定性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热失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法、热稳定性指标法等。
其中,热失重分析是一种常用的评价方法,通过测量样品在升温过程中失去的质量,分析热分解过程的失重曲线来评估材料的热稳定性。
第三章:提高聚合物材料的热稳定性方法3.1 添加热稳定剂热稳定剂是一种能够抑制聚合物材料热分解的添加剂,它能够与分解产物反应,减少热分解反应的速率,从而提高材料的热稳定性。
常用的热稳定剂有无机盐类、有机金属盐类等。
3.2 调整材料结构通过调整聚合物材料的结构,改变化学键能量以及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可以提高材料的热稳定性。
例如,引入稳定羟基,减少材料热分解过程中质子的生成,从而延缓热分解反应。
第四章:聚合物材料的热稳定性应用研究4.1 聚合物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航空航天领域对材料的热稳定性要求较高,聚合物材料的热稳定性研究对于开发新型高温耐热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聚合物材料在发动机部件、燃料系统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正在逐步展开。
4.2 聚合物材料在电子领域的应用电子设备的工作温度较高,因此需要具有较好热稳定性的材料。
聚合物材料由于其轻质、柔韧性以及成本低廉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子领域,如电子元件的封装材料、电池隔膜等。
4.3 聚合物材料在汽车领域的应用汽车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对材料的热稳定性要求较高。
粉体有机锡热稳定剂-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粉体有机锡热稳定剂-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粉体有机锡热稳定剂是一类在高温条件下能够提供热稳定性的有机锡化合物。
在塑料加工和合成中,热稳定剂的作用是防止塑料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受到热氧化和分解的影响,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和维持其机械性能。
粉体有机锡热稳定剂因其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良好的适应性,成为了塑料工业中广泛使用的热稳定剂之一。
粉体有机锡热稳定剂的研究和应用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它们具有与其他热稳定剂相比的明显优势,如较低的添加量、较高的耐热性、较好的稳定效果等。
同时,粉体有机锡热稳定剂广泛用于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塑料的加工和合成中,可提高塑料的热稳定性、机械性能和耐候性,满足不同工业领域对塑料产品的要求。
然而,粉体有机锡热稳定剂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它们较高的成本限制了其在大规模生产中的应用。
其次,粉体有机锡热稳定剂在一些特殊环境下可能会发生分解,导致塑料产品品质下降。
此外,由于粉体有机锡热稳定剂的复杂化学结构和反应机理尚未完全阐明,其合理的设计和开发仍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总之,粉体有机锡热稳定剂在塑料工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我们可以进一步提高粉体有机锡热稳定剂的性能,降低其成本,并推动其在塑料加工和合成领域的广泛应用。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编写:文章结构部分的主要目的是为读者提供对整篇文章的大致框架和内容进行概览的指引。
在本篇文章中,结构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会对粉体有机锡热稳定剂进行概述,引入主题。
本部分将介绍粉体有机锡热稳定剂的基本定义、原理和相关背景知识。
接下来是正文部分,将分为三个小节。
第一节将详细阐述粉体有机锡热稳定剂的定义和原理,介绍其组成成分、作用机理等方面的内容。
第二节将介绍粉体有机锡热稳定剂的分类和应用领域,包括不同类型的有机锡热稳定剂以及各自的应用范围和特点。
高分子材料的热性能与稳定性研究
高分子材料的热性能与稳定性研究引言:高分子材料作为一类重要的工程材料,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由于其分子结构的特殊性质,高分子材料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热性能和稳定性的问题。
因此,研究高分子材料的热性能和稳定性,对于材料的开发和改进具有重要意义。
热性能的研究:高分子材料的热性能研究是指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性能表现。
高分子材料在高温下可能会发生熔解、分解、失去原有的力学性能等问题。
因此,研究高分子材料的热性能,既可以从材料结构的角度出发,也可以从加工工艺的角度研究。
通过合理的材料配方和加工工艺,可以提高高分子材料的耐高温性能,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添加热稳定剂来提高高分子材料的热稳定性。
热稳定剂是一种能够抑制分子链断裂、分解等反应的物质。
通过在高分子材料中添加热稳定剂,可以提高材料的耐高温性能,从而减缓分子链的断裂速度、延缓材料的降解过程。
稳定性的研究:高分子材料的稳定性研究是指材料在长期使用和存放过程中的性能表现。
高分子材料可能会受到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照等)的影响而发生老化、破裂等问题。
因此,研究高分子材料的稳定性,既可以从材料本身的性质入手,也可以从环境因素的角度进行探究。
一种常见的研究方法是通过人工加速老化试验来评估材料的稳定性。
在加速老化试验中,高分子材料会被暴露在高温、高湿度等恶劣环境中一定时间,以模拟材料长期使用的情况。
通过对试验后材料性能的测试和分析,可以评估材料的稳定性和衰老速度,并为材料的改进提供参考。
结论:高分子材料的热性能和稳定性研究是材料科学领域的重要课题,对于材料应用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的材料配方和加工工艺、添加热稳定剂以及加速老化试验等方法,可以提高高分子材料的耐温性能和稳定性,从而提高材料的使用寿命。
在未来的研究中,还可以进一步探讨高分子材料的热性能和稳定性与材料结构、加工工艺、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为高分子材料的改进和应用提供更深入的指导。
聚合物材料的热稳定性研究
聚合物材料的热稳定性研究聚合物材料在现代工业生产和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塑料、弹性体、涂料等。
为了保障聚合物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的性能和稳定性,对其热稳定性的研究十分重要。
一、聚合物材料的热稳定性所谓热稳定性,是指聚合物材料在高温、长期加热作用下,不能发生明显的物化变化或损伤。
在实际生产和应用中,聚合物材料受到的温度、光照、氧化、酸碱等环境条件的影响非常复杂,会导致其性能变化和老化损伤。
热稳定性研究一般通过在一定温度下对聚合物材料进行恒温加热,探究其在高温下的物化变化和损伤程度。
对聚合物材料的热稳定性说白了就是要让它承受高温后仍能保持原来的形态、性质和功能。
二、热稳定性对聚合物材料性能的影响聚合物材料的热稳定性对其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力学性能:随着温度的升高,聚合物材料内部的化学键和分子间力会逐渐疲劳和断裂,导致其强度和韧性下降。
2. 电性能:温度升高会使部分聚合物材料失去电气特性,导致其绝缘性能下降或导电性增强。
3. 光学性能:温度变化会引起聚合物材料中分子结构和光学性能的变化,如颜色变深、透光性减弱等。
4. 化学性质:高温会使聚合物材料的化学结构发生变化,如发生氧化、裂解等反应,导致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变化。
综上所述,对聚合物材料进行热稳定性研究能够有效地提高其应用性能和延长使用寿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现有热稳定性研究方法目前,对聚合物材料热稳定性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DSC是一种分析材料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热量变化情况的方法,可以测得材料的热稳定性、热分解极限等参数。
2. 热失重分析(TGA):TGA是一种对材料进行加热过程中质量变化情况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可以识别出材料的热分解过程和热分解温度。
3. 热氧化失重分析(TOG):TOG是指将材料在高温和氧气条件下进行氧化降解分析,可以探究材料的氧化降解、热稳定性和氧耐受性等。
稳定剂检测标准
稳定剂检测标准
稳定剂的检测标准根据具体的稳定剂的类型和用途而定,以下是一般常用的稳定剂检测标准:
1. 外观检查:检查稳定剂的外观,如颜色、气味、纯净度等。
2. 成分分析:通过化学分析方法,确定稳定剂的主要成分和含量,如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等。
3. pH值检测:测定稳定剂的酸碱性,通常采用酸碱滴定法或电位滴定法。
4. 溶解度检测:确定稳定剂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参考溶剂溶解度表进行测定。
5. 热稳定性检测:测定稳定剂在高温下的稳定性,通常通过热失重分析法或热重分析法进行测定。
6. 氧化稳定性检测:测定稳定剂在氧化环境下的稳定性,通常采用氧化指数测定法或放热测定法。
7. 抗微生物污染性检测:测定稳定剂对微生物的抑制效果,通常采用菌落计数法或细菌存活率测定法。
8. 毒性检测:测定稳定剂的毒性,如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等,通常通过动物实验或细胞实验进行测定。
9. 环境影响评估:评估稳定剂的环境污染程度,包括生态毒性、生物降解性等,通常通过实验观察和环境模拟法进行评估。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稳定剂检测标准,具体的检测标准还需要根据稳定剂的具体性质和用途来确定。
混凝土中热稳定剂应用技术规程
混凝土中热稳定剂应用技术规程一、前言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高温、低温、干燥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混凝土的性能下降或者发生裂缝,甚至失去使用价值。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热稳定剂作为一种新型的混凝土添加剂,被广泛应用于混凝土中。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中热稳定剂应用技术规程。
二、热稳定剂的种类及作用原理热稳定剂主要分为有机热稳定剂和无机热稳定剂两种。
有机热稳定剂主要是指有机酸盐类物质,如柠檬酸盐、琥珀酸盐等,其作用原理是通过化学反应来减缓混凝土的水泥水化反应,从而抑制混凝土的收缩和龟裂。
无机热稳定剂主要是指硅酸盐、碳酸盐、氢氧化物等,其作用原理是通过物理作用来减缓混凝土的水泥水化反应,从而降低混凝土的温度升高速率,减轻混凝土的热应力和收缩应力。
三、热稳定剂的应用方法热稳定剂的应用方法主要包括掺入法和表面涂覆法两种。
掺入法是将热稳定剂直接加入混凝土中进行混合,常用掺量为0.2%-0.5%。
表面涂覆法是将热稳定剂溶液涂覆在混凝土表面,常用浓度为10%-20%。
四、热稳定剂的选择热稳定剂的选择应根据混凝土的使用环境和要求来确定。
一般来说,有机热稳定剂适用于温度较低且要求较高的混凝土,如高速公路、机场跑道等;无机热稳定剂适用于温度较高的混凝土,如大坝、核电站等。
五、热稳定剂的应用注意事项1. 热稳定剂应在混凝土搅拌前充分混合均匀;2. 热稳定剂应与水泥及其他混凝土添加剂分开存放,避免混淆;3. 热稳定剂应在阴凉、干燥的环境下存放,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4. 热稳定剂应在使用前进行试验,确认其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程度。
六、热稳定剂的效果评价热稳定剂应用后,应对混凝土进行实验室试验和现场试验,评估其效果。
实验室试验主要包括热收缩试验、热稳定性试验、力学性能试验等;现场试验主要包括混凝土温度监测、裂缝观察等。
七、热稳定剂的使用范围热稳定剂适用于各种混凝土,如普通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等。
其使用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桥梁、地下工程、水利工程、核电站等。
pa66热稳定曲线温度指数t1
PA66热稳定曲线温度指数T11. PA66简介PA66是一种常见的工程塑料,具有优异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行业、电子行业、机械行业等领域。
作为一种热塑性的树脂,PA66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
2. PA66的热稳定性PA66的热稳定性是其重要的性能之一,影响着其在高温环境下的应用。
热稳定曲线温度指数T1是评价PA66热稳定性的重要参数之一。
3. 热稳定曲线温度指数T1的含义PA66的热稳定曲线温度指数T1是指在一定的试验条件下,PA66样品在热空气中持续加热时,样品表面温度上升到一定数值(通常为0.2mg/cm2)时,所需的时间。
这个时间就是T1。
4. T1测试方法T1测试方法是根据GB/T xxx-2008《有机热塑塑料和胶料的热稳定性的测定反应试样方法》进行的。
该方法规定了测试样品的准备、试验条件和试验过程等内容。
5. T1的意义T1的数值可以反映PA66的热稳定性能,数值越大,表明PA66在高温环境下的稳定性越好,相对来说,耐热性能也就越优秀。
6. 影响T1的因素T1的数值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PA66的分子结构、添加剂种类和含量、加工工艺等因素。
通常来说,合理的材料设计和工艺选择有助于提高PA66的热稳定性能。
7. 应用领域PA66作为一种性能优异的工程塑料,广泛应用于汽车零部件、电子产品外壳、机械零件等领域。
在一些对耐热性能要求较高的场合,如发动机盖板、电气绝缘件等领域,对PA66的热稳定性能要求也更为严格。
8. 提高PA66热稳定性的途径为了提高PA66的热稳定性能,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优化配方、改良加工工艺、选择合适的添加剂等。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可以不断提高PA66的热稳定性,拓展其应用领域。
结语:热稳定曲线温度指数T1是评价PA66热稳定性能的重要参数,对其进行研究可以指导材料设计和应用,有利于提高PA66产品的性能和品质,促进工程塑料行业的发展。
PA66热稳定曲线温度指数T1是评价PA66热稳定性的重要参数,但除了T1以外,还有一些其他指标可以综合评价PA66的热稳定性能。
粘接材料的热稳定性和耐候性
粘接材料的热稳定性和耐候性现代工业生产中,粘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粘接材料的热稳定性和耐候性也成为了重要的技术指标。
在高温、高湿、强紫外线等条件下,粘接材料需要保持其良好的性能和稳定性,以确保装配件的长期可靠性。
本文将探讨粘接材料的热稳定性和耐候性,并介绍一些提高其性能的方法。
1. 热稳定性热稳定性是指粘接材料在高温下的稳定性能,其包括耐热性能和热老化性能两方面。
耐热性能是指材料在高温下的耐受能力,可通过热变形温度、热膨胀系数、断裂延伸率等参数来评价。
热老化性能是指粘接材料在高温下的变化趋势,可通过断裂强度、延伸率、硬度等指标来评价。
之所以要评估粘接材料的热稳定性,是因为材料在使用中会受到高温的影响,特别是一些高温下应用的领域,如汽车、航空、电子等。
在这些领域,材料的稳定性将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寿命和安全性。
2. 耐候性耐候性是指材料在自然环境下的稳定性能,其包括抗氧化性、紫外线防护性等方面。
材料在自然环境中经历长时间的暴露和风吹雨打,会受到空气、水汽、紫外线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造成物理和化学上的变化。
耐候性能的差异直接决定了材料在实际使用中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如何提高粘接材料的热稳定性和耐候性?1. 采用不同的基体树脂主要的生产材料有有机树脂和无机树脂两类。
有机材料通常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和粘接性,但在高温下容易软化变形,影响了整个构件的性能。
而无机材料通常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耐候性,但刚性大、工艺性差等缺点使其应用广泛度受到了限制。
因此,在生产中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基体材料。
2. 加强添加剂可以通过增加添加剂的方式来改善材料的性能。
例如,添加光稳定剂、UV吸收剂等可以提高材料的抗紫外线能力;添加抗氧化剂、热稳定剂等可以提高材料的热稳定性能;同时,也可以将多种添加剂共同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3. 优化材料配方材料的组成和配方不同,会对热稳定性和耐候性产生影响。
在生产中需要通过不同的配方及组分比例进行优化,找到最佳组合,使得材料在使用时能够达到最好的性能表现。
GB19466《塑料原料的热稳定性测定 氧化诱导期法》编制说明
《塑料原料的热稳定性测定氧化诱导期法》编制说明1. 制标任务来源本标准系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2007年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2007B050《塑料原料的热稳定性测定氧化诱导期法》,现已完成。
2. 标准制定的目的、意义塑料是中国四大基础建材之一。
我国是塑料制品的生产和消费大国。
塑料在国民经济和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市场空间十分广阔,尤其是电子电器、交通运输及建筑业的发展对塑料零部件和各种制品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迫使塑料的产业升级和产品的更新换代,塑料实现高性价比、节能、环保及使用安全。
因此,塑料行业作为朝阳产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丙烯睛一丁二烯一苯乙烯共聚物(ABS)并称世界五大通用树脂,在塑料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今年在中国的市场需求增速最高的有望达到2.1%。
聚烯烃材料具有相对密度小、耐化学药品性、耐水性好;良好的机械强度、电绝缘性等特点。
可用于薄膜、管材、板材、各种成型制品、电线电缆等。
在农业、包装、电子、电气、汽车、机械、日用杂品等方面有广泛的用途。
2009年5月出台的《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为乙烯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发展机遇,根据规划,到2011年,我国乙烯产量将达到1550万吨,届时自给率将大幅度提高。
另有分析指出,随着下游需求的增长,预计到2015年,我国乙烯表观需求量达2200万吨,2020年达2600万吨,我国塑料原料树脂将有较快增长,合成树脂将随之大幅度增加,为塑料制品工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原料基础。
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塑料材料在贮存、加工和日常使用中受光、热和氧气等的作用,极易引起高分子材料的老化反应,使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变坏,缩短使用寿命。
因此在塑料的新产品开发和性能测试中正确评价抗氧剂添加的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氧化诱导时间和氧化诱导温度本身可作为高聚物热氧化稳定性的一种度量,近年来广泛被采用。
随着测试技术和测试仪器的发展,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材料氧化诱导时间和氧化诱导温度已成为评价塑料热稳定性的重要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氯乙烯热稳定剂热稳定性能评价及相关标准聚氯乙烯(PVC) 由于分子链上存在叔碳氯原子、烯丙基氯原子等不稳定氯原子,受热时容易分解。
为保证PVC配混料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和赋于PVC制品合宜的使用性能,就必须在PVC配混料中加入热稳定剂,以保证加工和再加工过程能够顺利进行, 并满足制品在受热环境下的使用要求。
-. 热稳定性分类热稳定性是热稳定剂的最基本功能, 从使用要求看,热稳定性能可分为初期热稳定性、长期热稳定性和残余热稳定性。
初期热稳定性也称初期变色性,或称颜色保持稳定性(Color-Hold Stability),它是保证任一生产周期内,同一PVC制品自始至终的颜色稳定性,以及不同生产周期间,该PVC制品的色差保持在可允许范围内的热稳定性。
长期热稳定性则是保证在生产过程中,因某些偶然故障造成生产不能顺利进行,导致PVC物料虽已分解变色, 但不致于停机清理模具或螺杆的热稳定性。
而所谓残余热稳定性, 是满足制品在受热环境下的使用要求的稳定性, 也就是说,当以PVC制成品作为试样时, 对其所评价的热稳定性就是残余热稳定性。
从测试方法看,热稳定性能可分为静态热稳定性和动态热稳定性。
静态热稳定性是指在只有热或在热和空气的共同作用下, 热稳定剂阻滞PVC热分解的能力。
动态热稳定性是指在热、空气和剪切力的共同作用下,热稳定剂抵抗PVC热分解的能力。
现行测试热稳定性能的相关标准见表1。
表1 有关标准及其所采用的相关标准二. 热稳定性评价1.静态热稳定性PVC配混料在加工或再加工过程都会在较高温度的设备中停留-定时间, PVC制品在使用过程中也会经受-定的环境温度, 这就要求热稳定剂能赋予PVC以合适的静态热稳定性。
根据PVC热分解导致物料颜色变化或释放出氯化氢的特征, 建立了变色法和脱氯化氢法两类评价静态热稳定性的方法。
1 变色法测定变色法的国家标准是GB/T 9349—2002 《聚氯乙烯、相关含氯均聚物和共聚物及其共混物热稳定性的测定变色法》。
此标准是等效采用ISO 305:1990( E ) 《塑料聚氯乙烯、相关含氯均聚物和共聚物及其共混物热稳定性的测定变色法》。
此标准采用规定厚度的薄片样品, 在规定的温度条件下经受不同时间的颜色变化来评价热稳定性。
此标准包含两种测试方法,A法: 油浴法---将直径14mm, 厚度约1mm的试样放在直径15±0.5mm的铝锭和铝柱之间以促进传热并限制空气流通, 然后装入外径18±0.4mm, 壁厚1.2±0.2mm的试管中, 将装有试样的试管置于控温油浴中,于高温下加热不同的时间。
B法: 烘箱法---将边长15mm, 厚度约1mm的正方形试样, 放在平铺于架子上的新的干净铝箔上面, 在强制鼓风烘箱中于高温下加热不同时间。
每隔-定时间取出-片试样, 从测试开始至最初观察到颜色变化即为初期热稳定定性, 从测试开始至试样完全变黑的时间则为长期热稳定性。
此标准所建议的测试温度为180 oC。
通常温度每升高10oC,PVC配混料的降解速率将成倍增长, 因此这两种方法的测试精度取决于传热介质的控温精确度及温度分布均匀度, 烘箱法规定的控温精度为1o C, 油浴法规定的控温精度为0.5oC , 较烘箱法高, 且温度分布均匀度也较烘箱法高, 但由于烘箱法操作较简便, 而且除了通过试样颜色的变化判定热稳定性之外, 还可通过试料其它性能的变化判定热稳定性, 因而被广为使用。
此外, 样品厚度及样品制作过程的热历史也对测试精度有明显影响。
GB/T 7141—1992 《塑料热空气暴露试验方法》对试验用的烘箱、试验条件和试验步骤都做了明确规定。
对于粉状试料, 则需使用双辊塑炼机, 在规定温度、规定时间内将粉状试料混炼成规定厚度的片材, 然后剪裁成规定尺寸的试样进行试验。
GB/T 9349—2002规定混炼温度为160±2oC, 混炼时间为4min。
同类的其它标准如ASTM D 2115--04《聚氯乙烯混合物烘箱热稳定性标准操作》(Standard Practice for Oven Heat Stability of PVC Compositions) 则对试验用烘箱及样品的制备方法和条件都作了明确规定。
其要点为烘箱的温度要用一个精确的、可靠的温度控制器使设定温度误差不超过±0.5℃, 空气的流量不低于0.283m3/min[10 ft3/min], 放入样品前,烘箱应该维持实验温度至少一小时。
此外,规定物料所有组分的称量精度在其标称重量±1%范围内,调整辊筒间隙以使样品厚度为0.816±0.08mm[0.040±0.004in],此时实验物料量应能在辊筒间隙上方形成直径6.35至12.7mm[1/4至1/2in]的余胶。
通常认为长期暴露在升高温度环境中而引发的变色可以作为PVC组分降解的证明,但对变色的抵抗力不能作为热稳定性的唯一证明。
因为某些聚氯乙烯、相关含氯均聚物和共聚物及其共混物可能在没有损失机械强度、耐化学腐蚀等性能的情况下经历了显著的颜色变化,而另一些配混料的降解过程可能较好地抵抗颜色的改变而其他性能却发生显著的变化。
因此,还可以通过比较试样暴露于烘箱之前和之后的其它性能变化来判定降解的等级,例如: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冲击强度、维卡软化温度等的变化。
1.2. 脱氯化氢法脱氯化氢法的国家标准是GB/T 2917.1—2002《以氯乙烯均聚物和共聚物为主的共混物及制品在高温时放出氯化氢和任何其它酸性产物的测定刚果红法》。
此标准是等效采用ISO 182-1:1990《塑料--以氯乙烯均聚物和共聚物为主的共混物及制品在高温时放出氯化氢和任何其它酸性产物趋势的测定第-部分:刚果红法》(Plastics - Determination of the tendency of compounds and products based on vinyl chloride homopolymers and copolymers to evolve hydrogen chloride and any other acidic products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 - Part I: Congo red method) 。
刚果红法通过一定粒度的试料在规定温度下使刚果红试纸颜色由红变蓝所需的时间来评价热稳定性,此时间被称为热稳定时间ts。
此方法适用于以PVC为主要成分的共混物及制品, 不适用于在干混下形成的混合物, 因为这类干混料可能达不到足够的均质性。
本方法适用于有颜色的PVC共混物和制品。
此标准对试料的制备及试料的粒度作了明确规定, 因为测得的热稳定时间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试料的表面积和制备试料的热历史。
对PVC塑溶胶, 将物料涂刮在玻璃板上, 并在烘箱中于商定温度下使其凝胶, 形成0.5mm厚的薄片, 再将薄片切成边长约2mm的方片试料。
对PVC粒料、挤出料、模塑料、厚板等, 将这些物料切割或研磨, 使80%以上的物料通过2mm筛孔, 而有足量的物料留在1.4mm筛孔上, 以1.4mm的筛余物作为试料。
对PVC薄膜或片材, 则切成边长小于2mm的方片或立方形试料。
对于涂层或电线、电缆的护套层或绝缘层, 则参照上述方法制备试料。
ISO 182---3:1993电导法列出了以非增塑聚氯乙烯(PVC—U) 作为试样, 分解温度为200o C时, 试料粒度大小对测得的ts的影响, 见表2。
此标准所建议的测试温度为:对非增塑的配混料和制品(unplasticized compounds and products),以及电缆绝缘层和护套层的配混料和制品为200o C; 对其它增塑的配混料和制品为180o C。
此标准没有对试料的重量做出明确规定, 而只规定了试料的填充容积。
由于缺乏实验室之间的数据, 故此试验方法的精确度为未知。
此试验方法不适用于做为鉴定或仲裁(This method is not for use in specifications or in the case of disputed results as long as these data arenot available.) 。
(请专家用标准的规范术语翻译)表2. 试料粒度对ts的影响ISO 182 还有笫二、三、四部分,分别是PH法(pH method)、电导法(Conductometric method) 、电位法(Potentiometric method)。
这三种方法对试料制备及试料粒度的规定与刚果红法相同, 但试料的重量规定为2g精确到0.01g。
试验装置见图1, 图中14分别为PH计、电导计或电位计,15为相应的记录仪。
图中8氯化氢分解室有A型和B型两种。
这三种方法通过在规定温度下(控温精度为0.1oC) 和规定流量的氮气保护下, 在分解室中的试样热分解所释出的氯化氢由吸收液所吸收, 并分别表现为PH值, 或电导值, 或电位值的变化, 根据试料受热分解释放出规定量的氯化氢(分别表现为规定的PH值, 或电导值, 或电位值)所需的时间---热稳定时间ts来评价热稳定性。
除了试料的粒度尺寸之外, 分解温度的控温精度是影响测定结果的另-主要因素, ISO 182---3:1993电导法列出了二个PVC---U试样, 分解温度对ts的影响, 见表3。
可以看出, 温度相差0.8oC, ts则相差约10min, 因此, 温度精确度须保持±0.1oC 。
表3. 分解温度对t s 的影响这三种方法具有相当高的精确度, 通过多家实验室(不同国家) 历两年时间, 采用A型氯化氢分解室对非增塑制品、增塑制品及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制品的同-制品测试结果的统计分析, 说明这三种方法的结果重现性在同-数量级, 三种方法所测得的结果可兹相互比较。
图 1. 仪器布置总图1. 氮气瓶,2. 净化器组,3. 流量计,4. 电热控温仪(分度值0.1o C), 5, 温度传感器,6. 加热浴,7. PVC试料,8. 氯化氢分解室,9. 温度计(分度值0.1o C), 10. 硅油11. 电磁搅拌器, 12. 吸收液, 13. 测量电极14. P计(或电导计,或电位计), 15. 记录仪.2 . 动态热稳定性PVC在加工过程中除受热外, 还要经受螺杆与料筒、辊筒与辊筒以及物料通过口模或喷嘴等情况下的剪切作用, 因此, 动态热稳定性是热稳定剂最重要的性能。
评价动态热稳定性的方法主要有双辊塑炼法、转矩流变仪法和多次挤出法。
双辊塑炼法、转矩流变仪法和多次挤出法都没有相关的国家标准, 转矩流变仪法的相关标准有ASTM D 2538--02《使用转矩流仪的聚氯乙烯(PVC) 配混料熔化标准操作》(Standard Practice for Fusion of Poly(vinyl Chroride) (PVC) Compounds Using a Torque Rheometer),该标准包括熔化试验、热稳定性试验、颜色保持稳定性试验(Color-Hold Stability Test)和剪切稳定性试验四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