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防控知识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十问(三篇)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十问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接触传播。
由于其易感人群广泛,特别是儿童,因此预防手足口病非常重要。
下面是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十个问题,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问题一:手足口病的病原体是什么?答: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是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oxsackie A16 virus)。
这两种病毒属于肠道病毒科,通过呼吸道和飞沫传播。
问题二:手足口病的症状有哪些?答: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口腔疱疹、手足疱疹和全身不适。
口腔疱疹表现为口腔黏膜溃疡、口腔痛、口腔炎症。
手足疱疹表现为手掌、足底和指甲周围的红斑、疱疹、痛和痒。
问题三: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是什么?答:手足口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飞沫传播是指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将病毒通过空气传播给周围的人。
接触传播则是指患者的体液(如唾液、粪便、尿液等)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到其他人的口腔、皮肤等。
问题四:手足口病的潜伏期是多久?答:手足口病的潜伏期一般为3-7天,最长可达10天。
在潜伏期内,患者已经感染了病毒,但尚未出现明显的症状。
问题五: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是什么时候?答: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主要集中在春夏季(3月至9月),尤其是5-7月。
这与手足口病病毒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存活有关。
问题六:如何预防手足口病的传播?答:预防手足口病的传播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接触患者的体液等;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食品安全,避免食用未煮熟食物或生食;避免到人员密集的场所;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卫生等。
问题七:手足口病有疫苗可以接种吗?答:目前已经存在手足口病的疫苗,但目前尚未纳入国家免疫规划。
如果希望接种手足口病疫苗,可以咨询医生或相关机构,了解具体的接种情况。
问题八: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答:对于手足口病,目前主要采取对症治疗的方式。
例如,可以给患者口腔溃疡贴敷药物,以减轻疼痛;口腔含漱清洗,保持口腔卫生;局部外用消炎药等。
手足口病预防知识
手足口病预防知识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病毒引起,主要感染儿童。
为了有效预防手足口病的传播,以下是一些预防手足口病的知识和措施:1. 了解手足口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传播途径包括直接接触感染者的分泌物、食物或水源的污染以及空气飞沫传播。
2. 提高个人卫生意识:频繁洗手是预防手足口病最基本的措施之一。
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尤其在接触儿童、餐前餐后、上厕所后等时刻。
此外,保持家居环境的清洁和卫生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重要措施。
3. 避免接触感染源:避免接触已经感染手足口病的人或物品,尤其是病人的唾液、尿液、粪便等分泌物。
避免与病人共用餐具、毛巾、玩具等个人物品。
4. 加强个人防护:在手足口病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
如果必须外出,应戴口罩,尤其是在公共交通工具上。
避免与病人近距离接触,尽量保持一定的距离。
5. 合理膳食:提高免疫力对抗病毒感染是预防手足口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合理膳食,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水果、蔬菜、鱼类等,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6. 增强身体免疫力:定期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充足的睡眠和适量的运动有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从而减少感染手足口病的风险。
7. 及时就医:如果出现手足口病的症状,如发热、口腔溃疡、皮疹等,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同时,遵循医生的嘱咐,进行相应的治疗和护理。
总结起来,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加强个人卫生意识,避免接触感染源,加强个人防护,合理膳食,增强身体免疫力,并及时就医。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手足口病的传播,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请大家牢记这些预防手足口病的知识,做好个人防护,共同营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
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宣传
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宣传手足口病是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其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口疮、手足疱疹等。
由于幼儿园是孩子们接触社会的重要场所,因此在幼儿园中预防手足口病尤为重要。
以下是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宣传的相关信息。
一、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手足口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进行传播。
飞沫传播是指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将病毒通过空气传播,接触传播是指患者的分泌物(如口水、粪便)直接或间接传播到其他人身上。
二、预防手足口病的措施1.加强个人卫生首先,家长们需要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勤换内衣内裤、不乱吃东西等。
此外,对于散发发热、咳嗽的孩子,要及时带去医院接受治疗。
2.及时消毒对于地面、桌椅等常接触的物品,需要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
尤其是对于公共场所的卫生,要尤其关注。
此外,对于孩子的手玩具等物品也需要经常消毒。
3.避免孩子间的接触孩子们在玩耍的时候,尽量避免接触到其他孩子的分泌物和血液。
此外,还需要注意孩子与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互相传染。
4.打疫苗当前对于手足口病,还没有相应的预防接种疫苗。
但是,家长们可以为孩子接种其他疫苗,如乙肝疫苗等,提高孩子的免疫力。
三、手足口病的治疗方式目前,手足口病没有特定的治疗方法,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减轻症状。
建议患者多饮水、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对于口疮可以口服止疼药,或者通过口腔口腔消毒液漱口缓解。
如果出现高热症状,建议及时到医院接受治疗。
四、手足口病的检查诊断对于怀疑患有手足口病的患者,可以进行病毒学检查和血清学检查。
病毒学检查可以针对患者的口腔分泌物和粪便等样本进行,通过PCR法和病毒分离培养检查出病原体。
血清学检查则可以通过检测患者的抗体水平,诊断是否感染了手足口病病毒。
总之,手足口病在幼儿园这个特殊场所是一种很容易传播的疾病,而且孩子们的免疫能力比较低,所以预防尤其重要。
家长们要亲力亲为,加强孩子们的个人卫生习惯,同时幼儿园也需要加强对于教师和孩子的防控宣传和管理,做好检查和隔离工作,共同关爱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手足口病预防知识培训
疫情处理期间,要每日填报《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每日新增 病例统计表》,及时向属地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填报的时间应至少持续到疫情结束后一周
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每日新增 病例统计表
日期
截至首次调查时 处理后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第六天 第七天
严防社区扩散
服务帮助到位、宣传释解到位、跟踪了解到位、情况反馈到位
五、聚集性疫情分析
发病人群年龄分析(2)
今年,3-5岁年龄组发病人群所占比例也 呈现逐月上升趋势,提示今年进入高发季 节后,托幼机构聚集性发病增多。
日常防控措施(把好“6关”)
晨检关 卫生习惯关 消毒关 宣传关 家长入园关 跟踪调查关
(一)把好晨检关
应由园医或卫生老师参与 应于每天入园(入托)前完成 检查内容:
一问:通过询问家长了解儿童离园后到来园期间的一般健康情 况,包括精神、食欲、睡眠、大小便等情况,重点询问是否有 发热、皮疹、呕吐、咳嗽、流涕等症状
二摸:手摸额部及手心,以筛查小儿是否有发热,对可疑发热 者应及时隔离测量体温,确定是否发热
三看:观察小儿精神是否活泼,面色是否正常,有无眼结膜充 血、流涕等症状,特别注意手掌、脚掌等部位是否有皮疹
四查:晨检发现以发热、手、足、口、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 可能还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包括仅表现为手、足、口、臀 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的儿童时,要立即通知其家长带领其 到医院诊治,并做好追踪随访。
拭消毒两次 在每班门口放置84消毒液浸泡的消毒垫 每天下午放学后一小时各睡眠室和活动室用紫外线灯进行
空气消毒,平时经常保持清洁,并通风换气良好 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
手足口病预防宣传知识
手足口病预防宣传知识
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口腔、鼻腔分泌物、粪便后要及时洗手。
2.避免接触患有手足口病的患者,尤其是在疾病活跃期间。
3.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
4.保持家庭的清洁与卫生,经常清洗和消毒常接触的物品,如玩具、餐具、衣物等。
5.饮食方面要注意,选择新鲜安全的食材,尽量避免食用生或未煮熟的食物。
6.注意婴幼儿的卫生,及时更换和清洗尿布,保持宝宝的手部卫生和环境的清洁。
7.注意呼吸道卫生,咳嗽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避免直接用手遮挡。
8.如果出现手足口病的症状,如发热、口腔溃疡等,应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避免传播给他人。
9.定期接种相关疫苗,如手足口病疫苗,以增强免疫力。
10.关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宣传和预警信息,及时了解手足口病的疫情动态,遵守相关预防措施。
手足口病防控知识
手足口病防控知识认识手足口病1.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
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和/ 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
2. 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可造成本病传播。
二、一般病例表现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
预后良好,无后遗症。
三、落实预防控制措施1、设立疫情报告员,建立疫情报告制度。
2、开展晨检、午检及全日观察。
3、疫情报告4、个人卫生、环境卫生、物品消毒5、向幼儿及家长宣传预防知识疫情报告员(一)学校疫情报告人的设置要求1、工作认真负责,责任心强;2、了解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专(兼)职卫生保健人员优先考虑;3、必须为学校或者托幼机构的在编人员。
(二)学校疫情报告人职责1、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单位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2、协助本单位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发现及报告相关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3、定期对全校(托幼机构)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4、负责指导全校(托幼机构)学生的晨检工作。
各类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当建立由学生到教师、到学校疫情报告人、到学校(托幼机构)领导的传染病疫情发现、信息登记与报告制度。
开展晨检、午检、全日观察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当建立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
学校和托幼机构的老师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勤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
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及时进行排查,并将排查情况记录在学生因病缺勤、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患病及病因排查结果登记日志(见附表)上。
手足口病预防宣传知识
手足口病预防宣传知识一、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的急性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生;5至7月为高发期..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多由EV71感染引起;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二、手足口病的传染源及传播途径是什么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病毒者都是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手足口病主要通过以下3种途径传播:一是人群密切接触传播: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引起感染..二是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三是误饮或误食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其中人群密切接触者传播是该病重要的传播方式..三、人感染后多长时间发病从感染到出现症状通常是2至10天;最短12至24小时;平均3至5天..发热是手足口病常见的首发症状..四、患手足口病痊愈后还会再得这种病吗多种人肠道病毒可以引起手足口病..人感染后只获得某种型别肠道病毒的免疫力;而对其他型别肠道病毒的感染仍然没有免疫力;所以患一次手足口病痊愈后还可能再次患手足口病..五、手足口病能治好吗如果得了手足口病;绝大多数情况下7至10天可以自行痊愈;不会留下后遗症;皮肤上也不会留下疤痕..根据以往的发病与治愈情况看;只有个别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脑膜炎、神经源性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但只有及时就诊、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多数病情可以明显好转..六、如何预防儿童手足口病良好的卫生习惯是有效预防手足口病的重要手段..1看护人家长、保姆等接触儿童前要洗手、保持干净卫生;2儿童接触任何食物前均要洗手、保持干净卫生;3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5流行期可每天早晨起床时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
手足口病知识和预防控制培训
2.及时清洗.消毒.爆晒尿布 3.及时消毒.煮烫奶具.餐具 4.不让孩子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5.家庭要经常通风换气,晾晒衣物 6.流行季节不带婴幼儿去人群聚集.通气差的地方,无病不去
医院,不去看望居家治疗的手足口患儿 7.婴幼儿发热.出疹,要立即去医院
对于手足口病居家患儿,家长或监护人应在社区(村)医生 的指导下,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尽量避免与其他儿童接 触,尤其管理好患儿粪便。住院患儿应在指定区域内接受治 疗,防止与其他患儿发生交叉感染。
对于手足口病患儿居住的场所.使用的物品和排泄物,要督 促落实随时消毒措施,包括使用含氯消毒剂及其他消毒措施。 对于停课的托幼机构和小学,要使用含氯消毒剂终末消毒。 管理时限为患儿被发现起至症状消失后1周。
三.预防控制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难度大,原因有: 1.发病率高,轻症多,重症难预测,小年龄死亡 2.隐性感染者多,具有传染性 3.排毒期长,潜伏期排毒(肠排8W,口排2W,疱排随时) 4.已经在各地生根发芽 5.人传人,人传环境,环境再传人 6.病毒在外界耐受力强 7.幼儿行为卫生差,皮肤粘膜娇嫩,免疫不健全,易感染 8.对幼儿健康教育难,对传染源控制效率低 9.尚无疫苗可预防 10.无EV71快诊试剂早期预测,重症.死亡机制不明
一旦有病毒污染,可持续传播病毒 生活环境卫生差患手足口病的风险增加3倍 与患者密切接触患手足口病的风险增加2.3倍 早产.体弱儿童患手足口病的风险增加2.5倍
4.临床表现(临床讲)
临床一般病例: 发热和手.足.口 等部位出现皮疹 (四不象)或疱疹 临床重症病例: ①少数病例(尤其3岁以下)进展迅速,1-5日出现脑炎.脑膜炎.
个案调查表于次月10日前送市级CDC。市级CDC检测汇 总后,于中旬报送省CDC。
手足口防治知识讲座
手足口病防控知识讲座一、基本知识1、手足口病是什么?有哪些症状?手足口病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这些病毒属于肠道病毒,最多见的为C0XA16和肠道病毒EV71型。
手足口病主要侵犯5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以皮疹和口腔溃疡为特征,部分患者伴有低热。
皮疹多分布在四支的远端,如手指、足趾和掌而。
另外还有口腔溃疡,口腔溃疡多伴有疼痛,患儿由于口腔疼痛,有时会拒绝进食,流口水。
有些患者可能只有皮疹和口腔溃疡。
在夏、秋季,如果儿童出现皮疹或口腔溃疡,家长就应警惕是否是手足口病了。
2.手足口病是怎样传染给孩子的?手足口病的潜伏期大凡为3—6天,平衡4天,手足口病患者、无症状带毒者为该病流行的主要传染源。
上述人群的唾液;疱疹液、粪便含有大量的病毒。
可以污染手、毛巾、手帕、水杯、牙刷、玩具、食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FI 常接触可经口感染;接触污水或饮用被污染的水也可经口感染,;患者咽分泌物中含有病毒,可通过咳嗽、喷嚏、谈话等造成经呼吸道传播。
儿童对各型病毒普遍易感,可以复发或者再感染。
3.手足口病后果危机吗?多数情况下,手足口病不是一种危机的疾病,得了手足口病的患者多突然起病,部分患者初期有轻度上感症状,如咳嗽,流涕、恶心、呕吐等,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皮肤,粘膜出现斑丘疹及疱疹样损害。
多数手足口病病例,包括儿童病例病情均较轻微,甚至不需要治疗,7-10 天就可以自愈。
但极个别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并发症,还是很危险的,并发症包活脑膜炎、脑炎等。
出现并发症时,症状会加重,如出现高烧、激烈头痛、颈项强直、背痛等症状。
如出现上述情况及时到医院就诊。
二、预防措施:1.手足口病主要侵犯儿童,对于患儿家长而言,应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居室整齐卫生。
2.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后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3.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4.孩子的餐具、玩具等用品,要及时消毒,预防病从口入。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幼儿园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幼儿园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多发生在幼儿园和托儿所等儿童集中场所。
为了保护孩子的健康,我们需要了解一些预防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
一、注意个人卫生
儿童是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有必要加强个人卫生的教育。
家长要教育孩子勤洗手,特别是在进食前、上厕所后、外出回家后等重要时刻要洗手。
另外,幼儿园也应该加强对儿童的个人卫生教育,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保持室内卫生
幼儿园是一个人员密集的场所,卫生状况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健康。
保持幼儿园的室内卫生非常重要。
幼儿园应该定期对教室和公共区域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通风,防止交叉感染。
三、饮食卫生
幼儿园应该加强对食品的管理,保证食品的卫生安全。
家长也应该给孩子提供健康安全的食品,不要让孩子随便吃路边摊或者买不干净的食品。
四、避免接触病毒患者
手足口病是一种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病毒患者传播。
因此,幼儿园应该加强对病毒感染的监测和管理,如果发现有病毒感染的儿童,应该及时隔离并进行治疗。
同时,家长要避免孩子接触感染病毒的人或物品,尽量不要让孩子去人员密集、卫生条件差的地
方。
五、及时治疗
一旦发现孩子出现手足口病的症状,应该及时就医,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同时,家长也应该密切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就医。
总之,预防手足口病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加强个人卫生、保持室内卫生、提高饮食卫生、避免接触病毒患者和及时治疗都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培训内容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培训内容1. 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听起来像是个外星病种,其实它可是咱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小麻烦。
它主要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最常见的就是柯萨奇病毒。
得了这病的小朋友,通常会出现口腔内的小水泡,还有手、脚上也会长一些小疙瘩。
没错,这可不是一场小儿科的“盛宴”,看着孩子难受,作为家长,心里那真是一个五味杂陈。
2.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这病可真是“粘人”,它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唾液、鼻涕、疱疹液等传播。
想想看,孩子们爱分享玩具,爱亲亲抱抱,这可就给病毒提供了大好机会。
你要是看到小朋友们一边玩耍一边用嘴巴撕开零食包装,那真是要警惕了。
这些病毒可像小偷一样,悄无声息地潜伏着,随时准备“出击”。
不过,家长们也别过于紧张,毕竟保持卫生、勤洗手,就能有效降低传播风险。
2.1 防治措施那么,我们要怎么防治呢?首先,勤洗手是关键!记得孩子们吃饭前、上厕所后都要洗手,洗得干干净净。
再说,尽量让孩子们少去人多的地方,特别是在手足口病高发期,别让他们“闹场”。
而且,如果家里的小朋友不幸感染了,尽量让他们在家休息,减少与其他小伙伴的接触。
别忘了,保持家里的环境清洁也很重要,定期消毒玩具和生活用品,这可是小细节,做得好可以大大降低感染的机会。
2.2 注意症状如果孩子真的不幸得了手足口病,家长们一定要注意观察症状。
起初可能只是发热,接着嘴巴里会长水泡,可能还会出现食欲不振、烦躁等表现。
这时候,给孩子多喝水,保持水分补充,能减轻症状。
同时,饮食方面可以选择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比如稀饭、面条等。
尽量避免让他们吃辛辣或酸的食物,以免刺激口腔。
孩子们的脾气就像小火焰,得了病会更加烦躁,家长们可要耐心陪伴哦。
3. 预防知识最后,家长们要记得给孩子讲讲防病知识。
孩子们虽然年纪小,但他们也能理解“洗手”的重要性。
你可以把洗手变成游戏,比如用洗手歌吸引他们的注意,让他们在快乐中养成好习惯。
此外,教他们不要用手去摸脸,这个习惯可得从小抓起,毕竟手上的细菌可不想成为他们的小伙伴。
手足口病知识与防控培训措施课件
8
肠道病毒的生物特性
1. 属于RNA病毒
2. 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 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75%酒精和5% 来苏亦不能将其灭活,但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 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 都能灭活病毒。病毒在50 ℃可被迅速灭活,但 1mol浓度二价阳离子环境可提高病毒对热灭活 的抵抗力,病毒在4 ℃可存活1年,在- 20 ℃可 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病毒可长期存活。
• 2001年4月,北京昌平区某幼儿园手足口 病爆发,患病率达6.65%。
6
国内流行情况
• 2008年3月,安徽省阜阳市发生了较大规 模的手足口病疫情,累计报告手足口病4929 例,其中22例死亡.
• 安徽、广东、山东、浙江、上海等省市都 有报告
7
病原学
•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肠 道病毒属,包括COX-A组的2、4、5、7、 9、10、16,B组的1、2、3、4、5型等, 肠道病毒71型(EV71).埃可病毒等。
4
国内流行情况
• 1981年起,在上海、北京、福建等地有少 数病例零星报道,但缺乏病原学支持
• 1983年天津发生Cox A16引起的手足口 病爆发流行,5-10月间发生了7000余病 例,经过两年散发流行,1986年又出现爆 发 。 两 次 爆 发 的 发 病 率 分 别 达 2.3% 和 1.9%
24
临床表现
重症病例(神经源性肺水肿) • 早期表现(非特异性)
– 心率增快。 – 血压升高。 – 呼吸急促。 – 胸部X 线检查也常无异常发现或仅有双肺纹理增粗模糊。
• 晚期表现(可诊断)
– 呼吸困难、发绀。 – 皮肤苍白、湿冷。 – 双肺湿罗音、粉红色泡沫痰。 – 严重低氧血症。 – 胸部X 线片见一侧或双肺大片浸润影。
手足口病预防宣传知识
手足口病预防宣传知识 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手足口病预防宣传知识一、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的急性传染病。
全年均可发生,5至7月为高发期。
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
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多由EV71感染引起,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二、手足口病的传染源及传播途径是什么?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病毒者都是手足口病的传染源。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以下3种途径传播:一是人群密切接触传播: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引起感染。
二是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
三是误饮或误食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
其中人群密切接触者传播是该病重要的传播方式。
三、人感染后多长时间发病?从感染到出现症状通常是2至10天,最短12至24小时,平均3至5天。
发热是手足口病常见的首发症状。
四、患手足口病痊愈后还会再得这种病吗?多种人肠道病毒可以引起手足口病。
人感染后只获得某种型别肠道病毒的免疫力,而对其他型别肠道病毒的感染仍然没有免疫力,所以患一次手足口病痊愈后还可能再次患手足口病。
五、手足口病能治好吗?如果得了手足口病,绝大多数情况下7至10天可以自行痊愈,不会留下后遗症,皮肤上也不会留下疤痕。
根据以往的发病与治愈情况看,只有个别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脑膜炎、神经源性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但只有及时就诊、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多数病情可以明显好转。
六、如何预防儿童手足口病?良好的卫生习惯是有效预防手足口病的重要手段。
(1)看护人(家长、保姆等)接触儿童前要洗手、保持干净卫生;(2)儿童接触任何食物前均要洗手、保持干净卫生;(3)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5)流行期可每天早晨起床时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
手足口病疫情防控知识
手足口病疫情防控知识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影响儿童。
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传播,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和防控措施:
1. 病因和传播途径
- 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主要是肠道病毒71型和肠道病毒16型。
- 传播途径包括直接接触感染者的口水、唾液、鼻涕、粪便、尿液等体液或经过污染的物品。
2. 症状和诊断
- 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口腔溃疡、手脚皮肤疹子等。
- 如果怀疑患有手足口病,建议及时就医,由医生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和确诊。
3. 预防方法
- 注重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污染物。
-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食、未焯水煮熟的食物。
- 定期消毒环境,特别是孩子经常接触的物品。
- 注意通风,保持良好的室内通风环境。
- 避免与患有手足口病的人密切接触。
4. 疫情防控措施
- 对于疫情爆发地区,应加强疫情监测和早期预警,及时采取
控制措施。
- 对于病例,应及时隔离和治疗,并追踪接触者,对密切接触
者进行观察和医学检查。
- 积极宣传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提高公众的防控意识。
5. 高风险人群
- 手足口病主要影响儿童,特别是5岁以下的幼儿。
- 孕妇、老年人和免疫力较低的人群也需要特别注意预防措施。
以上是关于手足口病疫情防控的知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预防传染病的最佳方式是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遵循专业医学建议。
2024年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十问(3篇)
2024年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十问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接触传播。
它主要影响儿童,尤其是5岁以下的儿童。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预防手足口病,以下是2024年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十个常见问题及解答。
问题一:手足口病的病原体是什么?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是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A、B和C。
其中,肠道病毒A感染最常见,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
问题二: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是什么?手足口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直接接触传播。
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唾液和粪便等含有病毒的分泌物是传播源。
问题三: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手足口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口腔黏膜疱疹、手足口疱疹、腹泻等。
患者常感到口腔疼痛,食欲下降,甚至出现呕吐、腹痛等症状。
问题四:手足口病的并发症有哪些?手足口病可能引起一些并发症,如脑脊髓炎、脑炎、肺炎等。
严重的并发症可能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特别是对于儿童。
问题五:如何预防手足口病的传播?预防手足口病的传播非常重要。
可采取以下预防措施: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与患者接触、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场所。
此外,还可加强室内通风、保持环境清洁卫生。
问题六:如何诊断手足口病?通常,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结果来诊断手足口病。
常见的检查包括咽拭子采样、便样检查和血液检验等。
此外,还可以根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进行初步判断。
问题七: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目前,手足口病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
对于轻型病例,可休息、多喝水,适当缓解症状。
对于重型病例,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和其他相关治疗。
问题八:手足口病的治愈率如何?手足口病的治愈率通常较高,多数患者经过治疗后能恢复健康。
但需要注意的是,一些重症患者,尤其是合并有并发症的患者,治愈率可能较低。
问题九:如何有效控制手足口病的流行?为了有效控制手足口病的流行,建议开展健康教育和宣传活动,增强公众的预防意识。
此外,要加强对儿童集体机构的卫生管理,及时发现和隔离病例,减少传播机会。
手足口病防治培训
➢ 5、继续高度关注聚集性疫情,特别是托幼 机构及小学,发现聚集性疫情及时报告区 疾控中心,以便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 早治疗,防止疫情的扩散和蔓延。
疾病概述 --流行病学
►传播途径 :
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 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 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
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 尚不能明确是否可经水或食物传播。
疾病概述 --流行病学
►易感性
人对人肠道病毒普遍易感 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尤以3岁及以下儿童发
追求卓越,让自己更好,向上而生。2024年6月13日 星期四 上午1时31分25秒01: 31:2524.6.13
严格把控质量关,让生产更加有保障 。2024年6月上 午1时31分24.6.1301: 31June 13, 2024
重规矩,严要求,少危险。2024年6月 13日星 期四1时31分25秒01: 31:2513 June 2024
3.循环系统表现: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 指(趾)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 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 升高或下降。
疾病概述 --治疗原则
► 目前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以支持疗法为 主,绝大多数患者可自愈。有效的疫苗是 预防传染病的最重要措施。(由于多种肠道病原体均
踏实,奋斗,坚持,专业,努力成就 未来。24.6.1324.6.13Thursday, June 13, 2024
手足口防治知识培训内容
手足口防治知识培训内容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培训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
- 介绍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和发病特点;
- 解释手足口病的症状、严重程度和并发症;
- 强调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易感人群以及传播的主要环境。
2. 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
- 强调个人卫生习惯的重要性,如勤洗手、保持手指短、勿用污染物品等;
- 讲解正确的咳嗽和打喷嚏礼仪,如用纸巾或肘部遮掩口鼻;
- 推广环境卫生的重要性,如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经常清洁、消毒等。
3. 患者和疑似患者的处理:
- 介绍患者和疑似患者的识别方法,如典型症状、接触史等;
- 强调患者和疑似患者的隔离措施,如居家隔离、避免与他人近距离接触等;
- 解释患者和疑似患者的就医流程,如及时就医、遵循医生建议等。
4. 公共场所的防控措施:
- 根据手足口病传播途径,讲解公共场所的消毒和卫生管理措施;
- 强调公共场所管理者的责任,如监测传染病信息、加强清洁消毒等;
- 推广公共场所人群密集时的预防措施,如佩戴口罩、勿分享个人用品等。
5. 家庭和社区的防控措施:
- 强调家庭成员的防护意识和措施,如避免接触疑似病例、保持室内通风等;
- 推广家庭的环境卫生管理方法,如儿童玩具的清洁、家庭物品的消毒等;
- 强调社区居民的互助与合作,如及时报告病例、共同维护公共卫生等。
培训内容可以通过讲座、宣传海报、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同时配合实际案例和图表以增加学习效果。
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知识美篇
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知识美篇
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知识美篇
在幼儿园中,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给幼儿带来很大的危害
和伤害。
为了防止手足口病的传播发生,需要加强幼儿园手足口病的
防控工作。
幼儿园手足口病的预防
1.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
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保证室内环境的清洁整洁。
2.勤洗手。
手卫生是预防手足口病传染的基础措施。
幼儿每次接触外物、饮食、使用卫生间后一定要洗手,保证幼儿的手卫生。
3.卫生清洁工作。
加强幼儿园教室、餐桌、厕所、玩具和床上用品等卫生清洁工作,定期消毒。
4.合理饮食。
注意保持幼儿饮食的卫生安全,避免食用不洁食品和不卫生的餐具。
幼儿园手足口病的防治
1.及时隔离。
一旦有幼儿出现手足口病症状,要及时予以隔离,不与其他孩子接触。
2.前往医院检查治疗。
如果幼儿出现了手足口病的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检查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3.手足口病的药物治疗。
目前,在治疗手足口病中,一般采用次甲磺酸干扰素等药物治疗,以减轻幼儿的病情。
虽然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工作较为复杂,但是只要保持细心周到,掌握一定的预防和防治知识,就能保证幼儿们的健康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足口病防控知识
一、认识手足口病
1.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均为本病的传染源。
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
2.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
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可造成本病传播。
二、一般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
预后良好,无后遗症。
三、落实预防控制措施
1、设立疫情报告员,建立疫情报告制度。
2、开展晨检、午检及全日观察。
3、疫情报告
4、个人卫生、环境卫生、物品消毒
5、向幼儿及家长宣传预防知识
●疫情报告员
(一)学校疫情报告人的设置要求
1、工作认真负责,责任心强;
2、了解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专(兼)职卫生保健人员优先考虑;
3、必须为学校或者托幼机构的在编人员。
(二)学校疫情报告人职责
1、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单位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
2、协助本单位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发现及报告相关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
3、定期对全校(托幼机构)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
4、负责指导全校(托幼机构)学生的晨检工作。
各类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当建立由学生到教师、到学校疫情报告人、到学校(托幼机构)领导的传染病疫情发现、信息登记与报告制度。
●开展晨检、午检、全日观察
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当建立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
学校和托幼机构的老师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勤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
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及时进行排查,并将排查情况记录在学生因病缺勤、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患病及病因排查结果登记日志(见附表)上。
1、晨检应在学校疫情报告人的指导下进行,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
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要进行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
2、因病缺勤班主任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要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
学校疫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
3、一摸二看三通过:一摸有无发热,怀疑发热量体温。
二看手心口周足心有无皮疹疱疹。
如无问题则进班级。
如有问题登记到晨检表上,并要求患儿到县医院就诊。
4、因病缺勤是班主任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是否为手足口病或其它传染病,什么医院诊断,登记在晨检/因病缺勤表上。
●疫情报告
1、报告内容及时限
(1)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2)当学校和托幼机构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4)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2、报告方式
当出现符合本工作规范规定的报告情况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等)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农村学校向乡镇卫生院防保组)报告,同时,向属地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个人卫生、环境卫生、物品消毒
1. 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 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 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
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4. 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5. 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6. 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7. 如发现托幼机构在一周内发生两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发生1例危重病例或死亡病例的。
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教育和卫生部门可采取托幼机构放假措施,关闭2-3周。
●环境消毒要点
1.不需要大规模喷洒消毒。
2.只需要对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课桌椅、餐桌、婴儿床栏杆、楼梯把手等)、
玩具、游乐设施、寝具及书本等做重点性消毒。
3.清洁完毕的物体可移至户外,接受阳光照射,通过紫外线杀灭病毒
●消毒方法的适用
1.粪便:可用生石灰以1:1的比例与其搅拌均匀消毒。
2.食、饮具:用25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分钟。
(每升水加5ml84液)或
煮沸15分钟。
3.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课桌椅、餐桌、婴儿床栏杆、楼梯把手等)、玩具、游
乐设施、书籍:用500毫克/升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0分钟,或用0.3%过氧乙酸作用60分钟,或用紫外线灯直接照射30分钟。
(每升水加10ml 84液)
4.患者衣、被单:阳光下暴晒或煮沸20分钟或用50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浸泡30
分钟。
5.盛放排泻物的容器:用50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浸泡120分钟。
6.饮用水:用1~3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如漂白粉、优氯净等作用30分钟。
(100公斤
水加漂白粉1克)最好喝开水
7.灭蝇:可用5%氯氰菊酯(奋斗呐)、2.5%溴氰菊酯或其他杀虫剂,按说明书使用。
8.生活污水:用5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作用120分钟。
9.垃圾:用100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喷雾作用120分钟。
(每升水加20ml84液
或4克漂白粉)
10.体温计置于有盖盒内,用50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冲洗晾干备用。
●正确的洗手方法五步洗手法:湿、搓、冲、捧、擦。
1.湿: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擦上肥皂或洗手液。
2.搓:手心、手臂、指缝相对搓揉20秒:
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
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搓洗手腕,交换进行。
3.冲:用清水把手冲洗干净。
4.捧:用清水将水龙头冲洗干净,再关闭水龙头。
5.擦:用干净的毛巾/纸巾擦干或烘干机烘干。
十五字方针:洗净手、勤通风、吃熟食、喝开水、晒衣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