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重点精选文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监测重点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1.环境监测定义:(旧书)是指运用化学,生物学,物理学及公共卫生学等方法,间断或连续的测定代表环境质量的指标数据,研究环境污染物的检测技术,监视环境质量变化的过程。(新书)是指监视和测定环境质量各项指标的过程,通过对环境质量指标的监测,确定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特别是通过对污染物的监测,确定环境污染的程度及其影响。
——是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污染治理和环境科学研究的基础。
2环境监测的目的:是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①提供代表环境质量现状的数据,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②根据污染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追踪寻找污染源,提供污染变化趋势,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③收集本底数据,累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④为制定环境法规,标准,环境规划,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并全面监视环境管理的效果。⑤揭示新的污染问题,探明污染原因,确定新的污染物质,研究新的监测分析方法,为环境科研提供方向。)
3环境监测分类(按监测目的):监督性监测,特定目的监测,研究性监测,工程性监测。
4环境监测原则:遵循优先监测原则,即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
5优先污染物:指难降解,在环境中有一定残留水平,出现频率较高,具有生物累积性毒性较大的化学品(经过优先监测原则选择的污染物,具有较强毒害性)。
6环境监测特点:综合性,追踪性,持续性,生产性,执法性。
对环境监测数据的要求:代表性,完整性,可比性,准确性,精密性。
7环境保护标准的两个级别:国家级标准,地方级标准。
8环境保护标准分类(根据性质和功能分六类):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核心内容),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只有国家标准),环境保护的其他标准。
9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
10国家级环境保护标准的标准级别代号:GB(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性国家标准)GB/T(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荐性国家标准)GB/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HJ(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环境保护行业推荐标准).11地方及环境保护标准包括:环境地方质量标准,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12地方级标准与国家级标准的关系:地方级标准是国家标准的补充,严于国家标准,法律效力高于国家标准。
12水污染监测的基本程序:①制定监测方案②现场测定和样品采集③水样的运输和保存。④水样的预处理和项目测定⑤数据处理和填写报表。
13水质监测方案的主要内容:①监测对象和目的②主要监测项目③采样点设置④采样的时间和频率。⑤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14水质监测分析方法的选择顺序:①首先选用强制性标准中引用的方法②当项目有多个A类方法时,按照监测方法选择原则进行选择③当无A类方法时选B 类方法④当监测项目无A B类方法时,可用C类分析法,若用于执法监测,则需上级批准。
15地表水监测方案制定―基础资料的搜集:①水体的水文,气候,地质和地貌资料②水体沿岸城市分布,工业布局,污染源及排污情况,城市给排水情况等。③水体沿岸的资源现状和水资源的用途,饮用水源分布和重点水源保护区,水体流域土地功能及近期使用计划等。④历年的水质资料等。
16地表水监测断面——采样断面(实施水样采集的整个剖面)分为:①背景断
面(指为评价某一完整水系的污染程度,未受人类生活等影响,提供水环境背景值。设在水系源头处或未受污染的上游河段,),对照断面(指判断某一区域水环境污染程度,设在该区域所有污染源上游处,避开各种废水污水流入或回流区,提供这一区域水环境本底值。),②控制断面(了解水污染程度及变化。设在排污口下游500~1000m处,污水与河水基本混匀处。各控制断面所控制的纳污量不小于该河段总纳污量的80%。)③削减断面(反映河流对污染物
稀释净化情况,设在控制断面下游,主要污染物浓度有显着下降处,通常在城市工业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米外)注意(若流经某行政区域的河流,
还应设置入境断面和出境断面。入境断面:反映水系进入某行政区域时的水质状况,设在水系进入本区域且尚未受到本区域污染源影响处。出境断面:反映水系进入下一行政区域前的水质,设在本区域最后的污水排放口下游,污水与河流已基本混匀并尽可能靠近水系出境处,河水有足够长度应设削减断面)
17地表水监测断面设置的原则:在总体和宏观上须能反映水系或所在区域的水环境质量状况,各个断面的具体位置须能反映所在区域环境的污染特征,尽可能以最少的断面获取足够的有代表性的环境信息,同时还需考虑实际采样时的可行性和方便性。具体要求:①对流域或水系要设立背景断面,控制断面和入海口断面,对行政区域可设背景断面,或入境断面,或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入海河口断面或出境断面在个控制断面下游,如果河段长度超过十千米,还应设削减断面。②根据水体功能区设置控制监测断面,同一水体功能区至少要设
置一个监测断面。③断面位置应避开死水区,回水区,排污口处尽量选择河段顺直,河床稳定,水流平稳,水面宽阔,没有急流和浅滩处。④监测断面力求与水文断面一致,以便利用其水文参数,实现水质监测与水量监测的结合。⑤监测断面的布设应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监测工作的实际状况和需要,要具有相对的长远性。⑥监测断面的设置数量,应根据掌握水环境质量状况的实际需要,
考虑对污染物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的了解,优化的基础上,以最少的缎面垂线和测点取得代表性最好的监测数据。⑦湖泊,水库通常只设置监测垂线,如有特殊情况可参照河流的有关规定设置监测断面。
18潮汐河流监测断面布设:①布设原则与其他河流相通,没有防潮桥闸的潮汐流,在桥闸上下游分别设断面。②对照断面设在潮区界以上,若感潮河段潮区界在该城市管辖外,则在城市河段上游设对照断面。③削减断面设在进入海口处,若入海口在城市管辖外,则设在城市河段下游。④断面位置,尽可能与水文断面一致或靠近,以便取数据。
19地下水监测点网布设原则:①在总体和宏观上应能控制不同的水文地质单元,须能反映所在区域地下水的环境质量状况和地下水质量空间变化。②监测重点为供水目的的含水层。③考虑工业建设项目矿山开设,水利工程,石油开发,和农业活动等对地下水的影响。④监测点网布设密度的原则是:主要供水区密,一般地区稀,城区密,农村吸稀,地下水污染严重地区密,废污染区稀,尽可能以量少的监测点获得足够有代表性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