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复习-中学地理教材教法(附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面试地理试题及解答参考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地理面试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结构化面试题(10题)第一题题目: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你认为在进行“世界气候类型”这一课的教学时,应该关注哪些关键点?为什么?第二题题目:请简述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并举例说明。
第三题题目:请你结合初中地理学科的特点,谈谈如何有效地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并举例说明。
第四题题目:在准备中学地理课程的教学时,如何针对学生不同的认知能力进行差异化教学?第五题题目:请结合初中地理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实现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第六题题目:请结合初中地理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
第七题题目请谈谈你对初中地理课程中区域地理教学的看法。
第八题题目:在中考地理考试改革的大背景下,作为初中地理教师,你如何看待将地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请谈谈你的具体实施策略。
第九题题目:请结合初中地理课程的特点,谈谈如何设计一堂以“我国地形特点及其影响”为主题的地理课,并说明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第十题题目:在进行初中地理面试时,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好地引导他们参与到地理学习中来?二、教案设计题(3题)第一题题目:初中地理《城市的功能分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城市功能分区的概念和特点。
•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城市中常见的功能分区类型。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学会分析城市功能分区的原因。
•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模型,直观地展示城市功能分区的布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认识到城市规划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培养学生尊重城市规划、爱护公共空间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重点:城市功能分区的概念和特点,以及不同功能区的布局及其原因。
2.难点: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观察和分析中。
【教学准备】1.教师:教学PPT、城市功能分区地图、模型或视频资料。
2.学生:城市图片或现实生活中的例子。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地理试卷与参考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地理现象中,不属于气候特征的因素是()。
A、气温B、降水C、光照D、地形2、以下哪种地理现象的形成是由于地球的自转而非公转造成的?()A、昼夜更替B、四季更迭C、 polar noonD、昼夜长度的变化3、在地理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教师通常采用以下哪种教学策略?A. 多媒体教学B. 案例分析C. 角色扮演D. 地图解析4、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适合于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气候类型与人类活动”这一主题?A. 讲授法B. 案例分析法C. 野外考察法D. 分组讨论法5、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以湿润和半湿润为主的区域是()。
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6、分布在青藏高原的河谷农业,其主要的注意点是()。
A.土地利用率B.防风固沙C.水分利用D.避免寒冷7、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通过以下哪种方式进行情景创设,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A. 展示多媒体视频B. 举办地理知识竞赛C. 实地考察D. 讲授理论知识8、题目:在分析气候类型时,教师应该避开哪种区域的气候作为典型?A. 农业发达地区B. 沙漠地区C. 高原地区D. 海洋地区9、在地理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地形对城市区位的影响”,教师采用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适宜?A. 讲授法B. 案例分析法C. 角色扮演法D. 演示法 10、在初中地理课程中,关于“地球公转”的教学,教师应该注重以下哪个方面的教学目标?A. 学生能够描述地球公转的基本运动轨迹B. 学生能够计算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C. 学生能够绘制地球公转示意图并解释其意义D. 学生能够掌握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11、在地图上,表示地势高低起伏状况最直观的表示方法是:A、等高线图B、分层设色地形图C、等深线图D、地理坐标图12、在地球仪上,本初子午线的位置是在:A、赤道上B、北极点C、南极点D、0°经线上13、在地理教学中,以下是哪个叙述体现了“目标—结果”评价观?A.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口头表扬B.学生根据自身喜好选择学习内容C.教师根据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D.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我反思并调整学习策略14、教师在使用地图进行教学时,以下哪种做法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A.在低年级提供详细的地图,高年级简化地图B.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地图认识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C.只使用电子地图,不常用纸质地图D.让学生通过记忆地图的文字描述来替代实际观察15、题干: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运用地图进行教学时,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地图只用于展示地理空间信息B. 地图只用于展示地理统计数据C. 地图可以用于展示地理空间信息、统计数据以及地理概念和过程D. 地图不能用于地理教学,因为学生难以理解16、题干: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地理学科的基本特征?A. 综合性B. 实践性C. 系统性D. 非科学性17、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兴趣,以下哪种素材最适合作为学习“气旋与反气旋”这一节的教学内容?A、理论推导B、气压图分析C、动画视频展示D、实地测绘体验18、在复习“河流侵蚀与堆积作用”这一节时,教师设计了一堂实验课,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来观察河流侵蚀与堆积的不同类型。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解答参考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地图时,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地图是地理学科的重要工具B、地图可以直观地展示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空间分布C、地图只能表示地理事物和现象的静态信息D、地图可以反映地理事物的动态变化2、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对“我国四大区域”这一内容进行讲解时,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有助于学生理解各区域的特点?A、直接讲授法B、案例分析法C、讨论法D、实地考察法3、下列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B.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年C.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D.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是恒定的4、下列关于地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图形化表示B. 地图可以直观地展示地理空间分布C. 地图可以反映地理现象的发展变化D. 地图只能用于教学和科研5、下列哪个选项描述了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A. 四季更替B. 昼夜长短的变化C. 日食和月食D. 昼夜交替6、在地图上确定某地的位置时,需要使用哪两个坐标?A. 经度和纬度B. 高程和海拔C. 方位角和距离D. 水平距离和垂直高度7、下列关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描述,正确的是:A. GIS是一种用于存储和管理地理数据的计算机系统B. GIS是一种用于分析地理现象的数学方法C. GIS是一种用于绘制地图的软件工具D. GIS是一种用于研究地球物理现象的仪器8、以下哪项不属于初中地理教学的基本原则?A.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B.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C. 强调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D. 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9、下列哪一项不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A. 纬度位置B. 海陆分布C. 地形地势D. 人口密度 10、地球表面最大的板块是哪一个?A. 非洲板块B. 南极洲板块C. 太平洋板块D. 北美板块11、在地理教学中,教师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其地理特征,这种教学方法属于:A. 讲授法B. 案例分析法C. 问题探究法D. 演示法12、在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中,以下哪项内容不属于教师需要掌握的知识领域?A. 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B. 地理教学方法和技巧C. 学生心理发展和学习策略D. 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知识13、关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下列哪一项描述是正确的?•A)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东向西。
初中地理教师招聘试题及
初中地理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分析初中地理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分析一、选择题1.地理学是一门致力于研究地球的科学学科。
请问以下哪项不是地理学的研究内容?A.自然地理B.人文地理C.生物地理D.化学地理答案:D解析:地理学主要研究地球的自然与人文要素,与化学关联较小。
2.下面哪个选项不是影响地球气候变化的因素?A.太阳辐射B.地球的自转C.大气环流D.生物多样性答案:D解析:地球的气候变化受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和大气环流等因素影响,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关系较小。
3.以下国家或地区中,属于热带地区的是:A.加拿大B.冰岛C.巴西D.瑞典答案:C解析:巴西位于南美洲,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地区,其他选项均不属于热带地区。
4.以下哪项不是地理教学中常用的地理工具?A.地球仪B.计算器C.地图D.卫星影像答案:B解析:地理教学中常用的工具包括地球仪、地图和卫星影像,计算器与地理教学关系较小。
5.下面哪个选项不是地理学中的地区划分方法?A.行政区划B.自然条件划分C.人口密度划分D.宗教信仰划分答案:D解析:地理学中的地区划分方法包括行政区划、自然条件划分和人口密度划分,宗教信仰划分与地理学关系较小。
二、解答题1.请简要概述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及其意义。
答案: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学科,主要研究地球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
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
自然地理主要研究地球的自然现象,如气候、地形、水文等;人文地理主要研究地球上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如人口、城市发展等。
地理学的研究意义在于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推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地理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利用,预测和防范自然灾害,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同时,地理学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观察力、思维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2.简要介绍地球的大气环流。
答案:地球的大气环流指的是大气中空气的运动。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地理试卷真题(含答案与解析)
以下图为半球示意图,a 为晨线。
读图答复下面各题。
SSS_SINGLE_SEL教师公开聘请考试〔中学地理〕-试卷 29(总分 148, 做题时间 90 分钟)1. 单项选择题1.此日,我国的节气是( )。
A 春分日B 夏至日C 秋分日D 冬至日分值: 2答案:D解析:据图中海陆分布可推断此半球是北半球,因 a 为晨线,且与北极圈相切,可推断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时为冬至日,应选 D 。
2.此时,以下马上日出的城市是( )。
A 兰州B 厦门C 上海D 广州分值: 2答案:A解析:读图可知,晨线与 120°E 经线相交,大致经过兰州,所以此时兰州马上迎来日出;而厦门、上海和广州已位于昼半球。
应选 A 。
下面是四地 6 月 22 日昼夜长短分布示意图,图中阴影局部表示黑夜。
读图答复3.甲、乙、丙、丁四地,自转线速度一样的是( )。
A 甲、乙B 乙、丙C 丙、丁D 乙、丁分值: 2答案:D SSS_SINGLE_SEL下面各题。
SSS_SINGLE_SEL解析:依据阴影局部面积可以推断乙、丁两地的夜长相等,可知乙、丁两地位于南半球同纬度,所以自转线速度一样。
SSS_SINGLE_SEL4.三个月后四地正午太阳高度比较,最大的是( )。
A 甲B乙C丙D丁分值: 2答案:C解析:6 月22 日时,丙地昼夜等长,说明丙位于赤道四周。
三个月后是 9 月22 日,太阳直射赤道.因此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以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区域 2023 年1 月5 日14 时和6 日8 时海平面气压(单位:百帕)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各题。
SSS_SINGLE_SEL5.5 日14 时~6 日8 时,①地( )。
A阴转多云,气温、气压都上升B阴转多云,气压上升、气温降低C 天气晴朗,气温上升、气压降低D 天气晴朗,气温降低、气压上升分值: 2答案:D解析:比较两幅图示的等压线变化可推断,①地始终为高压中心,因此天气晴朗;依据等值线数据可推断 5 日14 时①地气压大于 l 026 百帕,小于 1 028 百帕,6 日8 时①地气压大于 1 028 百帕,气压上升;14 时应为全天气温最高时,而 8 时为早晨,气温较低,由此推断 D 项正确。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年)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我国地理界线的划分中,以下哪项不属于地理区域界线?A、秦岭—淮河线B、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C、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D、青藏高原边缘线2、以下关于地图三要素的描述,错误的是:A、比例尺表示地图缩放程度B、方向表示地图上各方向的实际方向C、图例表示地图上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和颜色D、经纬网表示地图上经纬度的分布情况3、题干: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特点,以下哪种教学策略最为合适?A. 直接告诉学生河流分布的特点B. 通过图片和地图展示河流分布特点,引导学生观察、讨论C. 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总结河流分布特点D. 要求学生背诵河流分布特点4、题干:在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采用了以下哪种教学手段?A. 多媒体教学B. 小组合作学习C. 案例分析法D. 课堂提问5、下列关于地球自转速度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地球自转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增B. 地球自转角速度在一年四季中保持不变C. 地球自转角速度在春分和秋分时达到最小D. 地球自转线速度在地球南北极点为零6、以下关于地球公转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地球公转速度始终保持不变B. 地球公转的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C. 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球自转轴平面重合D. 地球公转的近日点和远日点距离地球的距离相同7、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策略最符合“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A. 直接讲解复杂概念,不考虑学生的认知基础B. 从具体实例出发,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抽象概念C. 过度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D. 一味地重复教学内容,不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8、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发现学生在学习“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这一内容时存在困难,以下哪种教学评价方式最适合用于改进教学?A. 仅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评价B. 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C. 仅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D. 对学生的家庭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9、下列关于我国地理分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B. 我国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流,主要流经三级阶梯C. 我国气候类型单一,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D. 我国主要地形区包括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 10、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哪种能力?A. 知识记忆能力B. 地理观察与思考能力C. 地理实验与操作能力D. 地理表达与交流能力11、以下哪种地理信息系统(GIS)功能不能直接反映地理空间分布特征?A. 数据采集与编辑B. 数据查询与分析C. 地图绘制与输出D. 地理空间模拟与预测12、在地理教学中,教师通过图片、图表等视觉材料来辅助教学,这种教学手段属于?A. 实物直观B. 模型直观C. 比例直观D. 艺术直观13、以下哪项不属于初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查的内容?A. 地理基本概念和原理B. 地理教学设计能力C. 学生心理发展特点D. 地理实验操作技能14、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地图时,以下哪种方法最符合学生从宏观到微观的认知规律?A. 先讲解地图内容,再让学生观察地图B. 让学生先观察地图,再讲解地图内容C. 逐个讲解地图上的各个要素,再综合分析D. 先从局部入手,再逐步扩展到整体15、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地形对城市区位的影响”,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适宜?A. 案例分析法B. 角色扮演法C. 演示实验法D. 实地考察法16、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A. 强化记忆,让学生死记硬背B. 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思维能力的培养C. 结合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推理D. 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减少教师的讲解17、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运用地图教学的方法不包括以下哪项?A、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认识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B、利用地图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状况C、使用地图进行历史事件的时间线排序D、在课堂上展示世界地图,让学生自由观察18、以下哪项不是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地理技能?A、观察地理事物,提出问题,进行思考B、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地理信息C、运用地理信息技术,收集、处理、分析地理数据D、进行地理实验,验证地理规律19、下列关于我国气候特征及其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2024年复习试题及解答参考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题及解答参考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我国,以下哪一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A、青藏高原B、华北平原C、云贵高原D、塔里木盆地答案:B解析:华北平原位于中国北方,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青藏高原属于高原气候,云贵高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塔里木盆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因此,正确答案为B。
2、以下哪一地理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A、昼夜更替B、四季变化C、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D、海陆分布答案:A解析:地球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的运动,其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更替、时差等。
四季变化是由于地球公转产生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和海陆分布则与地球的倾斜角度和地理位置有关。
因此,正确答案为A。
3、关于板块构造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地球表层由七大板块组成。
B. 板块边界不会产生地震活动。
C. 海底扩张理论认为海洋地壳在海岭中轴处形成并向两侧扩张。
D. 火山爆发只发生在板块的生长边界。
【答案】C 【解析】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地球表面主要由多个大大小小的板块构成,而非仅七大板块;板块边界是地震频发地带;海底扩张理论正确描述了海洋地壳的形成过程;火山不仅出现在生长边界,也出现在消亡边界以及热点地区。
4、全球气候变暖对极地冰盖的影响表现为:A. 极地冰盖面积持续增加。
B. 极地冰盖融化速度加快,导致海平面上升。
C. 气候变暖对极地冰盖没有显著影响。
D. 南极洲冰盖整体稳定不变。
【答案】B 【解析】随着全球平均气温上升,极地尤其是北极地区冰盖正在经历加速融化的过程,这会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
虽然南极某些地区的冰盖有所增长,但总体趋势是减少的。
5、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区域地理特征时,以下哪种方法最符合区域认知的教学原则?()A. 举例说明法B. 比较分析法C. 案例分析法D. 直观演示法答案:B解析:比较分析法是指通过对比不同区域的地域特征,帮助学生认识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联系,符合区域认知的教学原则。
教师招聘考试中学地理学科理论知识部分复习题
教师招聘考试中学地理学科理论知识部分复习题第一篇:教师招聘考试中学地理学科理论知识部分复习题教师招聘考试中学地理学科理论知识部分复习题一、填空题:1、新课程的教师观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2、地理学科新的课程标准完全改变了以往“识记”“理解”“运用”的梯级认知目标体系,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
3、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师生共同(建构)知识的过程。
课堂教学不是对学生进行行为的训练,而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
课堂教学不是教师在表演,而是师生多元(互动),对话(交往)。
课堂教学不是教师行为的模式化运作,而是教师机智地促进学生(生成)。
课堂教学不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更应该注重师生(生命)的共同成长发展。
4、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
5、地理课程标准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采取因内容而异的策略,多种思路并举。
基于(问题)的思路、基于(案例)的思路、基于(情境)的思路。
6、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综合性)。
因此,地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性质与社会科学性质的综合性科学。
第二,(地域性)。
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变化的规律。
7、地理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和思路是:(基础性)原则、用(案例)方式学习区域地理和体现(探究)的思路8、地理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9、7~9年级地理课程内容分为四大部分:(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10、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哪个因素不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A. 纬度位置B. 海陆位置C. 地形D. 人类活动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什么?A. 自西向东B. 自东向西C. 自南向北D. 自北向南3、在地理教学中,教师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分析比较,这种教学方法属于()。
A. 案例分析法B. 比较分析法C. 实验法D. 演示法4、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关于“我国地形地貌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方案,这种教学方法属于()。
A. 问答法B. 案例分析法C. 小组讨论法D. 角色扮演法5、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A. 纬度位置B. 海陆分布C. 地形D. 植被覆盖率6、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A. 昼夜更替B. 四季变化C. 极昼极夜D. 昼夜长短变化7、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采用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A. 讲授法B. 案例分析法C. 问题探究法D. 课堂讨论法8、以下哪种地理现象属于自然地理现象?()A. 城市扩张B. 农业耕作C. 河流侵蚀D. 人口迁移9、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初中地理学科的基本教学原则?A、循序渐进原则B、直观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系统性原则11、下列关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 昼夜更替B. 四季变化C. 昼夜长短的变化D. 五带划分13、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区域地理特征时,以下哪种方法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A. 演示法B. 案例分析法C. 实验法D. 讨论法15、下列关于板块构造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A. 地壳由六大板块构成,这些板块固定不动。
B. 板块边界不会产生地震活动。
C. 火山只会在板块边界形成。
D. 海底扩张学说是板块构造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解析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关于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东向西B.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365日6时9分10秒C. 地球公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D. 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答案:D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选项A,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而非自东向西,故A错误。
选项B,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个恒星日,即23时56分4秒,而非365日6时9分10秒,这是地球公转的周期,故B错误。
选项C,地球公转主要产生了四季更替和昼夜长短变化等现象,而昼夜交替现象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故C错误。
选项D,地球自转使得不同地区轮流朝向太阳,从而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故D正确。
2、下列关于地球自转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角速度越大B. 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大,角速度越小C. 南北极点既无线速度也无角速度D. 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小,角速度越大答案:C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地球自转速度的特点。
选项A,纬度越高,线速度确实越小,但角速度也越小,而非越大,故A错误。
选项B,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角速度也越小,而非线速度越大,角速度越小,故B错误。
选项C,在南北极点,由于地球自转轴穿过,因此这些点既不会随地球自转产生线速度,也不会产生角速度,故C正确。
选项D,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角速度也越大,而非线速度越小,角速度越大,故D错误。
3、下列关于地球公转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球公转速度在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B. 地球公转速度在远日点最快,近日点最慢C. 地球公转速度在春分日和秋分日达到最快D. 地球公转速度在夏至日和冬至日达到最慢答案:A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
选项A,地球公转速度在近日点(1月初)时由于距离太阳较近,受到的太阳引力较大,因此公转速度最快;而在远日点(7月初)时距离太阳较远,公转速度最慢,故A正确。
教师招聘考试复习之中学地理教材教法(打印版)
三、教材教法题(10分)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完成23~24小题:课文:“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由于地球自转,地球表面的物体在沿水平方向运动时,其运动方向发生一定的偏转。
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向左偏转。
这种现象在气流和水流的水平运动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我们把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偏转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
与作用于水平运动的大气或水体的其他作用力相比较,地转偏向力很小,但是,其作用不可低估。
”23. 根据《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三维”目标,简要设计上述内容的教学目标。
(6分)(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知识和技能:了解水平地转偏向力在自然界的表现;理解水平地转偏向力的形成及其偏转规律;了解水平地转偏向力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根据地转偏向力的规律正确判断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加以应用。
(2)过程与方法:运用举例法,列举学生所熟悉的河流(如湘江、长江等),通过流向偏转来说明水平地转偏向力现象;再运用试验法,用地球仪、红墨水等演示南、北半球的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并总结偏转规律。
然后运用地转偏向力的规律正确判断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方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举例、试验、总结、判断等一系列过程,使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获得科学体验,成为学习的主体;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24.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之一是“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试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根据这一基本理念,请简要设计“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这一知识的教学过程。
(4分)讲授该知识时,一般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举例法、试验法、归纳法等。
先展示自然界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问题;(如:湘江自南向北流,深水河道一般在东岸,沙洲在西岸;长江自西向东流,河口三角洲在北岸连成一片,南岸为深水航道。
2024年中学地理教师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4年中学地理教师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以下哪个地区属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之一?()A. 长江三角洲地区B. 黄土高原地区C. 珠江三角洲地区D. 西南地区答案:D2. 以下哪个城市被誉为“世界屋脊”?()A. 拉萨B. 西藏C. 昆仑山D. 喜马拉雅山答案:A3. 以下哪个地理现象属于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A. 昼夜交替B. 地理位置的确定C. 时区的划分D. 地球公转答案:A4. 以下哪个地理学家提出了“人地关系论”?()A. 黄宗智B. 沃尔多·韦伯C. 拉特克利夫D. 拉采尔答案:D5. 以下哪个地理现象属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A. 河流的流域分异B. 山地的垂直分异C. 沿海地区的地理分异D. 城市的地域分异答案:B(以下题目略)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我国的地理国情是“______”。
答案:大国小城12. 地球上最长的山脉是______。
答案:安第斯山脉13. 地球上最大的沙漠是______。
答案:撒哈拉沙漠14. 地球上最大的平原是______。
答案:亚马逊平原15. 地球上最高的高原是______。
答案:青藏高原(以下题目略)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6. 简述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地理研究中的应用。
答案: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地理研究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空间数据的采集与整理:GIS可以用于收集、整理和管理地理空间数据,为地理研究提供丰富的数据来源。
(2)空间数据的分析与处理:GIS具有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可以用于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空间关联和空间预测等分析。
(3)地理制图与可视化:GIS可以将地理数据以图形、图像的形式直观地展示出来,便于研究者发现地理现象之间的空间关系。
(4)决策支持:GIS可以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提供地理信息支持,辅助决策。
17. 简述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精选附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精选附答案单选题(共150题)1、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体现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 B2、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南非东部海滨城市德班召开,大会重点关注了二氧化碳排放。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 B3、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
对此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B.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C.空气中水汽少,地表降温慢D.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答案】 D4、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的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
据此完成下题。
A.气温升高B.气温降低C.降水增多D.降水减少【答案】 A5、就在京沪深等“中国硅谷”用数十亿元风险投资震撼世界之际,我国几个二、三线城市正悄然绽放,成为中国增长速度最快的高科技中心。
从前以贫困著称的西南城市贵阳便是其中之一。
目前贵阳已建成中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已吸引美国高通公司20亿元人民币的投资。
2017年7月苹果公司宣布,将投资1041美元在贵阳建设数据中心。
贵阳已经成为新崛起的科技中心。
据此完成下题。
A.优美的自然环境B.发达的现代科技C.政策的大力支持D.通达的现代交通【答案】 C6、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
A.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答案】 C7、石海主要分布在山顶夷平面或山麓地带等地形平坦部位。
关于石海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流水侵蚀作用B.泥石流或滑坡C.海洋沉积作用D.冻融风化作用【答案】 D8、我国“地理”一词最早见于()。
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题库(附带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题库(附带答案)单选题(共45题)1、地理大发现以后,西方地理学迅猛发展,一般认为,近代地理学的发源地是()。
A.美国B.英国C.德国D.法国【答案】 C2、产业转移对该示范区的影响可能是()。
A.促进产业升级B.就业压力增大C.资源面临枯竭D.改善环境质量【答案】 A3、黄河金三角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有()。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 C4、电视机的传播属于文化扩散的()。
A.迁移扩散B.接触扩散C.等级扩散D.刺激扩散【答案】 B5、我国西北地区盛产苹果、梨、红枣、核桃等特色农产品,电商企业从西北地区采购农产品,在中东部地区进行加工、包装,并在网上大量销售。
据此完成下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 C6、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 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
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
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
A.服务种类B.服务等级C.服务范围D.服务人口【答案】 A7、根据科学家在设计宇宙飞船时,非常珍惜飞船的空间。
在飞船中几乎没有废物,宇航员的排泄物净化成氧气、水和盐回收使用,构成了一个良性生态系统。
“宇宙飞船经济”就是根据这一设计思想提出的。
把地球看成一个巨大的宇宙飞船,除了能量靠太阳供给外,人类的一切物质需要都靠完善的循环来满足。
A.大力发展有机农业B.向外国出口垃圾C.对废弃物再利用D.大力开发风能【答案】 B8、黄河金三角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有(?)。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 C9、我国某公路长500多千米,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并跨越了多条河流。
初中地理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指导(2025年)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题干: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
A.主体地位B.个体差异C.知识水平D.学习背景2、题干: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应遵循的原则有()。
A.合理性原则、适度性原则B.科学性原则、教育性原则C.适宜性原则、经济性原则D.连续性原则、创新性原则3、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采用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地理想象力?A. 案例分析法B. 模拟实验法C. 地图解读法D. 讨论法4、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这一知识点理解困难。
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知识点,教师应该采取以下哪种教学策略?A. 强化理论知识讲解B. 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C. 组织实地考察D. 进行小组讨论5、我国东部主要的低山丘陵区位于哪一地形区内?A、平原B、高原C、丘陵D、山地6、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地理四大高原之一?A、青藏高原B、云贵高原C、内蒙古高原D、东北平原7、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城市土地利用模式”时,以下哪种方法最有助于学生理解城市功能区的分布特征?A. 案例分析法B. 地图分析法C. 模拟实验法D. 讨论法8、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如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提高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A. 通过GIS软件绘制地图B. 引导学生进行地理数据分析C. 结合实际案例讲解GIS应用D. 以上都是9、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A. 地形B. 海陆位置C. 洋流D. 土壤类型 10、关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昼夜更替B. 四季变化C. 地方时差D. 昼夜长短的变化11、以下哪项不是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遵循的基本原则?A. 因材施教原则B.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C. 以学生为主体原则D. 以教师为中心原则12、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适合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A. 讲授法C. 读书指导法D. 实地考察法13、下列哪一项不是地理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媒体技术?()A. 投影仪B. 普通黑板C. 地理信息系统(GIS)D. GPS接收设备14、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对于地形地貌的教学,下列哪一种方法最能直观展示其复杂多变的特征?()A. 语言描述B. 地形图C. 实地考察D. 三维模拟软件15、关于地图的三要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地图的大小、形状、比例尺B. 地图的经纬度、方向、颜色C. 地图的内容、结构、比例尺D. 地图的阴影、仰角、方位16、在地理教学中,对于初中生来说,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更适合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A. 课堂讲授法C. 综合实践活动法D. 角色扮演法17、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
中学地理教师招聘笔试试题教育+地理专业知识有答案
中学地理教师招聘笔试试题教育+地理专业知识(有答案)第一部分教育理论与实践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5分)1.地理课程目标属于学科课程目标。
( )2.开放型教学模式的基本特点是,教师围绕教学内容规定学习主题、参考资料,并明确学习范围及标准;教学重点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自有经验筛选和分析资料。
( )3.中学地理教学原则是对中学地理学科教学的各方面、各要素和各环节都有指导和调控作用的法则。
( )4.讲解—演示法的功能主要是组织学生掌握地理知识。
( )5.教学目的并不会自发地转化为地理教学活动的动机。
( )二、简答题(5分)6.简述电子教学手段的特点与应用。
【参考答案】第一部分教育理论与实践一、判断题1.√[解析] 略2.×[解析] 引导型教学模式的基本特点是,教师围绕教学内容规定学习主题、参考资料,并明确学习范围及标准;教学重点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自有经验筛选和分析资料。
3.√[解析] 略4.√[解析] 讲解—演示法的功能主要是组织学生掌握地理知识。
5.√[解析] 略二、简答题6. [答案要点] (1)利用电教媒体展示真实的地理事物,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形成地理表象,引起学习兴趣,并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2)利用电教媒体的声像效应,改进地理教学信息的传递方式,帮助学生学习地理概念、地理原理等理性知识。
(3)利用电教媒体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4)利用电教媒体使用上的灵活性,设计多种学生活动,使学生更多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第二部分地理专业基础知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山地气候和植被呈变化,这是因为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降低摄氏度左右。
2.我国茶树主要分布在以南广大的地区。
3.根据自然资源性质分类,水资源、资源、资源和生物资源都属于可更新资源。
4.地球自转360°,所需时间为,这叫做一个日。
5.副热带高压与极地冷高压在成因上的主要区别是:副热带高压主要由力原因形成,极地冷高压主要由力原因形成。
初中地理教材教法试题及答案
鑫非凡软件中学地理教学教法一、填充题1、中学地理教材教法是探索(地理教学规律)的学科,从教材内容看具有(地理学)的内容。
从教学方法看又具有(教育学)的内容,因此,他的学科层次是介于(地理学)和(教育学)这两大学科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
2、初中地理教材以(地理科学)知识为主,学习的内容是三大部分,即(人文地理)、(社会实践)、(德育)。
3、中学地理教材教法的研究对象是(中学地理教学系统)、包括中学地理教学的(目的任务)、(特点)、(地理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及地理教师素养,中学地理教育的发展等方面。
4、地名具有空间性,反映在地图上往往有(点)、(线)、(面)三种表现形式。
5、中学地理教育的基本任务和目的是向学生传授(地理基础知识地理基本技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能力),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三方面的基本任务。
6、地理教育可归纳为三大类,它们是(基础地理教育)、(普通高等教育)、(研究生地理教育)。
7、智育的侧重点应从(传授现成知识)为主,转移到以(开发智力和发展智力)为主上来,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8、由于(地理事物及其认识方法的多样性)是地理知识的根本特性,能以运用(地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就成为地理教学的突出特点。
9、地理教材包括(课文系统)、(图像系统)、(作业系统)三个有机系统。
10、中学地理教材的内容具有“二重性”既有(自然科学)方面的内容又有(人文教育)方面的内容,因此它是一门(综合性)性很强的学科11、地理教学中有(直观方法)和(逻辑思维方法)两种最基本的教学方法系列。
12、发现教学法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所倡导的一种以培养能力为主的教学方法。
13、地理教学法的研究任务是揭示(教学过程实质),具体一点说,就是要解决地理这个学科的(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
14、地理基本技能主要是培养(理解教材、分析教材的)能力、(设计教法、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特别是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和(观察、研究和组织教学的)能力,其中以(观察、研究和组织教学的)能力最为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教材教法题(10分)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完成23~24小题:课文:“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由于地球自转,地球表面的物体在沿水平方向运动时,其运动方向发生一定的偏转。
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向左偏转。
这种现象在气流和水流的水平运动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我们把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偏转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
与作用于水平运动的大气或水体的其他作用力相比较,地转偏向力很小,但是,其作用不可低估。
”23. 根据《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三维”目标,简要设计上述内容的教学目标。
(6分)(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知识和技能:了解水平地转偏向力在自然界的表现;理解水平地转偏向力的形成及其偏转规律;了解水平地转偏向力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根据地转偏向力的规律正确判断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加以应用。
(2)过程与方法:运用举例法,列举学生所熟悉的河流(如湘江、长江等),通过流向偏转来说明水平地转偏向力现象;再运用试验法,用地球仪、红墨水等演示南、北半球的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并总结偏转规律。
然后运用地转偏向力的规律正确判断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方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举例、试验、总结、判断等一系列过程,使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获得科学体验,成为学习的主体;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24.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之一是“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试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根据这一基本理念,请简要设计“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这一知识的教学过程。
(4分)讲授该知识时,一般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举例法、试验法、归纳法等。
先展示自然界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问题;(如:湘江自南向北流,深水河道一般在东岸,沙洲在西岸;长江自西向东流,河口三角洲在北岸连成一片,南岸为深水航道。
并请学生列举相关事例。
)再去探讨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即地转偏向力的存在;然后运用试验法归纳出偏转规律;(用地球仪、红墨水即可演示:一个同学手持地球仪,并使其自西向东旋转,另一同学将红墨水滴在北半球上,观察红墨水的运动轨迹,可知红墨水向右偏转了。
同理,可演示在南半球向左偏转;在赤道上不偏转。
)由此归纳出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偏转规律是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
最后运用偏转规律去判断水平运动物体方向的偏转,解决实际问题。
(可举出各种实例,进行判断。
如,炮弹落点的偏转,河流流向的偏转,气流运动方向的偏转等等)必须充分体现紧密联系学生的社会实际和生活实际,联系学生生活中的地理,注重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构建开放的地理课堂。
1.一个学生向教师提问:“老师,您告诉我们‘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外力作用形成的’,您又告诉我们‘外力作用的方向是削高填低,使地表趋向平坦’,这不是自相矛盾吗?”面对这个学生的提问,作为一个教师你应该如何应对?(10分)首先应肯定、鼓励学生的独立思维和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3分)。
再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外力作用的方向的确是削高填低,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也的确是外力作用形成的,这其实并不矛盾(3分)。
因为正是外力作用把黄土高原上的物质搬运到了华北平原和渤海,这本身就是一个削高填低的过程;至于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的形态是这一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因为黄土高原上不同的地表形态下抵抗侵蚀的能力是不同的,地表结构的差异在外力作用下就表现为千沟万壑的形态,但这种形态是不稳定的,若没有其他因素的干扰,黄土高原上的黄土最终将全部被搬运到低地去(4分)。
2.对例题和经典试题的评析、讲解最能体现一个教师的基本功和知识底蕴。
下面为一组2004年全国高考文综试题,请对这组试题作出简要的评析(提示:可从命题意图、解题思路、对试题的评价等方面进行评析)(15分)2003年11月20日,中星20号成功定点于103°E赤道上空。
天津某课外活动小组拟观测该卫星。
回答10~11题。
10.一天中,观看到卫星被阳光照射面积最大的时间(北京时间)是A.1时前后 B.7时前后 C.11时前后 D.13时前后11.每天同一时间,观测到卫星被阳光照射面积最大的一天在A.3月份 B.6月份 C.9月份 D.12月份该题命题意图:通过卫星的材料切入月相的知识,主要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6分)。
解题思路:①提取有效信息——卫星的定点位置(103°E赤道上空)和观测小组位置在天津(约117°E、39°N)以及月相变化的相关知识(2分)。
②思维过程——因为卫星本身不发光,需要反射太阳光线才能被地球上的人看到,所以可把卫星看作一个人造月球,但不同的是它的相对位置是不变的(它绕地球运转的速度与地球自转速度一致)。
月相的变化取决于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同理,卫星上能看到的被太阳光线照射面积的大小取决于太阳、月球、观察者三者的相对位置。
只有当太阳从观察者背后的方向照射过来时,卫星最亮。
由此可推断第10题应选A(因为天津的位置比103°E约偏东14度,大约早1个小时)。
第11题就应选B(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观测者的位置同在北半球)(4分)试题评价:命题过程中的创新主要是情境的创设和立意的境界。
本题通过课外活动小组观测卫星的情境自然的切入月相的知识,并把地球的公转、自转、时区和区时、天津的地理位置等知识浓缩在两道选择题中,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和思维容量,是一道区分度很高的试题。
(3分)(本题是一道虚假情境的试题:首先,该题假定卫星的形状是个球形,但实际上卫星可见部分主要是可变化方向的太阳能电池板,它的位置变化与月相变化规律完全无关;第二,卫星在观测者看来只是个小光点,除非有强大的望远镜否则不可能看到类似月相的变化,并且因为太阳位置差异导致的亮度变化很容易淹没在云量、天气、大气透明度、能见度、大气扰动等因素的影响中。
)3.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期望值。
它是备课过程的原点,也是教学过程的归宿。
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相比,新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对教学目标进行的界定显然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下面是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I教材中的一个片断,请分析这一小节教材所应达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5分)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天体在宇宙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一)银河系及河外星系银河系及河外星系主要是由恒星等比较大的天体组成的,恒星之间的距离以光年为最小单位。
例如离太阳最近的恒星与太阳之间的距离为4.2光年。
我们地球所在的星系叫银河系。
银河系中除了大量的恒星以外,还有很多由尘埃和气体等组成的云雾状天体,称为星云。
银河系以外有一些看似星云的天体,实际上是与银河系同级别的恒星系统,我们称为河外星系。
到20世纪末,人类观测到的河外星系超过1250亿个。
它们都与银河系一样包含着数十亿到数千亿颗恒星,直径从几千光年到几十万光年不等。
银河系和河外星系都是星系,所有的星系合在一起,构成了最大的天体系统,称为总星系。
它包括目前我们所知道的宇宙中所有的天体。
迄今为止,人类探索宇宙的能力仍然是十分有限的。
从此种意义上说,总星系就是天文学家所说的可见宇宙。
(1)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究的渴望与激情。
(5分)(2)让学生认识到宇宙是物质的,从而逐步树立唯物主义的宇宙观。
(5分)(3)通过感悟宇宙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巨大跨越,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5分)(其他合理答案均可酌情计分)4.新课程标准与原教学大纲相比,一个重要的创新点在于把内容标准用行为目标的方式来表述,如“结合实例,分析……”;“举例说明……”;“以某区域为例,分析……”等。
这实际上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尽量使用生动、鲜活、身边的事例和材料,来升华自己的教学过程。
而这些事例和材料要靠教师在平时点滴的挖掘、积累、整理、提升。
株洲就是一个地理特征十分鲜明的城市,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供挖掘。
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了哪些取材于株洲的教学资源?(15分)例:株洲是一个移民城市,通过分析株洲居民原藉的地理分布可以阐释人口迁移过程及主要原因;可以通过分析株洲各地迥异的方言来探讨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株洲城市各区不同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特征是城市地域结构理论的活教材;株洲城市空间的发展、长株潭城市群的建设可以丰富城市化过程理论、可以说明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株洲工业的分布及工业污染对环境的影响、污染的治理等是阐释工业区位理论、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的最生动实例……(答案合理均可酌情计分,但必须把株洲的实例、材料用地理学的专业术语进行描述或与地理学的原理、理论、教材中的具体内容相联系的答案才是有效答案。
每个有效答案计5分,至少需答出三个有效答案。
)5.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主要基于以下基本理念: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
而研究性学习的设置正是这些基本理念的集中体现。
你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开展了哪些研究性学习项目?你是如何组织实施的?(15分)写出开展过的研究性学习项目内容每项计3分共6分,实施过程包括对选题、制定研究方案、调查研究、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答辩等环节的指导必须基本完整、真实、可操作计9分1.中学地理教学的基本目的是什么?P44①进行地理基础知识和地理基本技能教育;②开发智力和培养能力;③进行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
2.中学地理教育的主要作用是什么?P39-P41①使学生获得日常生活、生产劳动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②使学生受到多方面的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③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全面开发,能力得以进一步发展。
3.中学地理教学大纲的作用有那几点?P94①加强中学地理教学的计划性和统一性;②中学地理教学大纲是编写中学地理教材的依据;③中学地理教学大纲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④中学地理教学大纲是教师评价的依据;⑤中学地理教学大纲是成绩考核的依据。
4.简述教师掌握与运用中学地理教材的过程?104-106①教材分析阶段;教材分析阶段是掌握与形成地理教材的阶段,其过程是了解教科书的知识内容;对教科书的结构体系加以分析,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教材知识体系;分析教材在知识与技能教育、智能培养、思想政治品德教育三方面的具体要求。
这一过程是地理教学活动的基础和关键。
②运用教材进行教学阶段运用教材进行教学阶段是教师在分析的基础上,形成教学结构,设计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