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测量(圆曲线缓和曲线计算)
公路缓和曲线原理及缓和曲线计算公式
![公路缓和曲线原理及缓和曲线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cbb3dce09b89680203d82534.png)
一、缓和曲线缓和曲线是设置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大圆曲线与小圆曲线之间,由较大圆曲线向较小圆曲线过渡的线形,是道路平面线形要素之一。
1.缓和曲线的作用1)便于驾驶员操纵方向盘2)乘客的舒适与稳定,减小离心力变化3)满足超高、加宽缓和段的过渡,利于平稳行车4)与圆曲线配合得当,增加线形美观2.缓和曲线的性质为简便可作两个假定:一是汽车作匀速行驶;二是驾驶员操作方向盘作匀角速转动,即汽车的前轮转向角从直线上的0°均匀地增加到圆曲线上。
S=A2/ρ(A:与汽车有关的参数)ρ=C/sC=A2由上式可以看出,汽车行驶轨迹半径随其行驶距离递减,即轨迹线上任一点的半径与其离开轨迹线起点的距离成反比,此方程即回旋线方程。
3.回旋线基本方程即用回旋线作为缓和曲线的数学模型。
令:ρ=R,l h=s 则 l h=A2/R4.缓和曲线最小长度缓和曲线越长,其缓和效果就越好;但太长的缓和曲线也是没有必要的,因此这会给测设和施工带来不便。
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应按发挥其作用的要求来确定:1)根据离心加速度变化率求缓和曲线最小长度为了保证乘客的舒适性,就需控制离心力的变化率。
a1=0,a2=v2/ρ,a s=Δa/t≤0.62)依驾驶员操纵方向盘所需时间求缓和曲线长度(t=3s)3)根据超高附加纵坡不宜过陡来确定缓和曲线最小长度超高附加纵坡(即超高渐变率)是指在缓和曲线上设置超高缓和段后,因路基外侧由双向横坡逐渐变成单向超高横坡,所产生的附加纵坡。
发布日期:2012-01-31 作者:李秋生浏览次数:1494)从视觉上应有平顺感的要求计算缓和曲线最小长度缓和曲线的起点和终点的切线角β最好在3°——29°之间,视觉效果好。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按行车速度来求缓和曲线最小长度,同时考虑行车时间和附加纵坡的要求。
5.直角坐标及要素计算1)回旋线切线角(1)缓和曲线上任意点的切线角缓和曲线上任一点的切线与该缓和曲线起点的切线所成夹角。
(完整版)缓和曲线、圆曲线测设计算例题
![(完整版)缓和曲线、圆曲线测设计算例题](https://img.taocdn.com/s3/m/db8654530c22590103029d12.png)
已知曲线半径R=6000,缓和曲线长度l 0=280,交点JD27坐标及相邻方位角已在图中给出,ZH 点里程为DK2+100。
请计算:1、曲线要素中的切线长T 、曲线长L 、外矢距E ;2、HY 、QZ 、YH 、HZ 的里程;3、ZH 点坐标及其左边桩3米的坐标;4、DK2+180的坐标及右边桩2米的坐标;5、DK2+660的坐标及右边桩35米的坐标。
永州α=225-17-08.0JD27(D K 2+100)(1000.000,1000.000)α=232-35-13.9H Z Q ZHZ H Y YH附公式:m 为缓和曲线切垂距,m= l 0/2- l 03/(240R 2)p 为缓和曲线内移距,P= l 02/(24R )- l 04/(2688R 3)缓和曲线方程式:X=h - h 5/(40R 2l 2)+ h 9/(3456 R 4l 4)Y=h 3/(6Rl )- h 7/(336 R 3l 3)+ h 11/(42240 R 5l 5)解:1、转向角α=α2-α1=7°18′05.9″切线长T=(R+P )tg (α/2)+m = 522.863曲线长L=(R απ)/180+l 0= 1044.626外矢距E=(R+P )sec (α/2)-R=12.746式中m 为缓和曲线切垂距,m= l 0/2- l 03/(240R 2)=139.9974p 为缓和曲线内移距,P= l 02/(24R )- l 04/(2688R 3)=0.54442、HY 点里程为DK2+100+280=DK2+380;QZ 点里程为DK2+100+1044.626/2=DK2+622.313;HZ 点里程为DK2+100+1044.626=DK3+144.626;YH 点里程为DK3+144.626-280=DK2+864.6263、JD27到ZH 点的方位角αJD27-ZH =232°35′13.9″-180=52°35′13.9″ JD27到ZH 点的坐标增量为:△x =T ×cos αJD27-ZH =317.667m△y =T ×sin αJD27-ZH =-415.299m于是ZH 点坐标为X ZH = x JD27+ △x = 1317.667my ZH = Y JD27+△y =1415.299mZH点到左边桩3米的方位角αZH-左边桩= 232°35′13.9″-90=142°35′13.9″左边桩3米的坐标为:X左= x ZH+ 3×cosαZH-左边桩= 1315.284mY左= y ZH +3×sinαZH-左边桩=1417.122m4、DK2+180的坐标及右边桩2米的坐标:DK2+180在缓和曲线上,计算过程为:ZH点到JD27的方位角αZH-JD1= =232°35′13.9″DK2+180到ZH点的缓和曲线长度h为180-100=80根据缓和曲线方程式:X=h - h5/(40R2l2)+ h9/(3456 R4l4)=80.000Y=h3/(6Rl)- h7/(336 R3l3)+ h11/(42240 R5l5)=0.0508由X和Y可以求出DK5+900与ZH的距离D和它的偏角δ:D=√(X2+ Y2)=80.000δ=arctg(Y/ X)=0°02′11.0″于是DK2+180的坐标(X1,Y1)为:X1= 1317.667+Dcos(232°35′13.9″-δ)=1269.022Y1 = 1415.299+Dsin(232°35′13.9″-δ)=1351.788DK2+300右边桩2米的坐标(X2,Y2)为:X2= 1269.022+2×cos(232°35′13.9″-3δ+90)=1270.608Y2= 1351.788+2×sin(232°35′13.9″-3δ+90)=1350.5705、圆曲线点DK2+660计算过程为:曲中点QZ的里程推算为DK2+622.313, DK2+660到QZ的圆曲线长度为660-622.313=37.687,所对应的圆心角为O′=(180*37.687)/(πR)=0°21′35.6″, JD27到圆心O的方位角αJD27-O=225°17′08.0″-(180-7°18′05.9″)/2=138°56′10.95″圆心O的坐标为:X3 =1000+(E+R)cos(138°56′10.95″)=-3533.494Y3= 1000+(E+R)sin(138°56′10.95″)=4949.753DK2+660的坐标(X4,Y4)为:X4= X3++ R cos(138°56′10.95″+180- O′)=965.544Y4 = Y3+Rsin(138°56′10.95″+180- O′)=980.035DK2+660右边桩35米的坐标(X5,Y5)为:X5= X3++ (R+35)×cos(138°56′10.95″+180- O′)=991.788Y5= Y3+(R+35)×sin(138°56′10.95″+180- O′)=956.878。
(建筑工程管理)道路工程测量(圆曲线缓和曲线计算公式)
![(建筑工程管理)道路工程测量(圆曲线缓和曲线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57f7ca744afe04a1b171de51.png)
(建筑工程管理)道路工程测量(圆曲线缓和曲线计算公式)道路工程测量(圆曲线缓和曲线计算公式)内容:理解线路勘测设计阶段的主要测量工作(初测控制测量、带状地形图测绘、中线测设和纵横断面测量);掌握路线交点、转点、转角、里程桩的概念和测设方法;掌握圆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方法;掌握圆曲线的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法;了解虚交的概念和处理方法;掌握缓和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方法;理解缓和曲线的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法;掌握路线纵断面的基平、中平测量和横断面测量方;了解全站仪中线测设和断面测量方法。
重点:圆曲线、缓和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方法;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法;路线纵断面的基平、中平测量和横断面测量方法难点:缓和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方法;缓和曲线的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法。
§9.1交点转点转角及里程桩的测设道路工程测量概述分为:路线勘测设计测量(routereconnaissanceanddesignsurvey)和道路施工测量(roadconstructionsurvey)。
勘测设计测量(routereconnaissanceanddesignsurvey)分为:初测(preliminarysurvey)和定测(locationsurvey)初测内容:控制测量(controlsurvey)、测带状地形图(topographicalmapofazone)和纵断面图(profile)、收集沿线地质水文资料、作纸上定线或现场定线,编制比较方案,为初步设计提供依据。
2、定测内容:于选定设计方案的路线上进行路线中线测量(centerlinesurvey)、测纵断面图(profile)、横断面图(cross-sectionprofile)及桥涵、路线交叉、沿线设施、环境保护等测量和资料调查,为施工图设计提供资料。
(二)道路施工测量(roadconstructionsurvey)按照设计图纸恢复道路中线、测设路基边桩和竖曲线、工程竣工验收测量。
公路缓和曲线段原理及缓和曲线计算公式
![公路缓和曲线段原理及缓和曲线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83ced62cdd36a32d7375817b.png)
公路缓和曲线段原理及缓和曲线计算公式一、缓和曲线缓和曲线是设置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大圆曲线与小圆曲线之间,由较大圆曲线向较小圆曲线过渡的线形,是道路平面线形要素之一。
1.缓和曲线的作用1)便于驾驶员操纵方向盘2)乘客的舒适与稳定,减小离心力变化3)满足超高、加宽缓和段的过渡,利于平稳行车4)与圆曲线配合得当,增加线形美观2.缓和曲线的性质为简便可作两个假定:一是汽车作匀速行驶;二是驾驶员操作方向盘作匀角速转动,即汽车的前轮转向角从直线上的0°均匀地增加到圆曲线上。
S=A2/ρ(A:与汽车有关的参数)ρ=C/sC=A2由上式可以看出,汽车行驶轨迹半径随其行驶距离递减,即轨迹线上任一点的半径与其离开轨迹线起点的距离成反比,此方程即回旋线方程。
3.回旋线基本方程即用回旋线作为缓和曲线的数学模型。
令:ρ=R,l h=s 则 l h=A2/R4.缓和曲线最小长度缓和曲线越长,其缓和效果就越好;但太长的缓和曲线也是没有必要的,因此这会给测设和施工带来不便。
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应按发挥其作用的要求来确定:1)根据离心加速度变化率求缓和曲线最小长度为了保证乘客的舒适性,就需控制离心力的变化率。
a1=0,a2=v2/ρ,a s=Δa/t≤0.62)依驾驶员操纵方向盘所需时间求缓和曲线长度(t=3s)3)根据超高附加纵坡不宜过陡来确定缓和曲线最小长度超高附加纵坡(即超高渐变率)是指在缓和曲线上设置超高缓和段后,因路基外侧由双向横坡逐渐变成单向超高横坡,所产生的附加纵坡。
4)从视觉上应有平顺感的要求计算缓和曲线最小长度缓和曲线的起点和终点的切线角β最好在3°——29°之间,视觉效果好。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按行车速度来求缓和曲线最小长度,同时考虑行车时间和附加纵坡的要求。
5.直角坐标及要素计算1)回旋线切线角(1)缓和曲线上任意点的切线角缓和曲线上任一点的切线与该缓和曲线起点的切线所成夹角。
道路工程测量(缓和曲线)
![道路工程测量(缓和曲线)](https://img.taocdn.com/s3/m/d4c680be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09.png)
道路工程测量(缓和曲线)内容:懂得线路勘测设计阶段的要紧测量工作(初测操纵测量、带状地形图测绘、中线测设与纵横断面测量);掌握路线交点、转点、转角、里程桩的概念与测设方法;掌握圆曲线的要素计算与主点测设方法;掌握圆曲线的切线支距法与偏角法的计算公式与测设方法;熟悉虚交的概念与处理方法;掌握缓与曲线的要素计算与主点测设方法;懂得缓与曲线的切线支距法与偏角法的计算公式与测设方法;掌握路线纵断面的基平、中平测量与横断面测量方;熟悉全站仪中线测设与断面测量方法。
重点:圆曲线、缓与曲线的要素计算与主点测设方法;切线支距法与偏角法的计算公式与测设方法;路线纵断面的基平、中平测量与横断面测量方法难点:缓与曲线的要素计算与主点测设方法;缓与曲线的切线支距法与偏角法的计算公式与测设方法。
§ 9.1 交点转点转角及里程桩的测设一、道路工程测量概述分为:路线勘测设计测量 (route reconnaissance and design survey) 与道路施工测量 (road construction survey) 。
(一)勘测设计测量 (route reconnaissance and design survey)分为:初测 (preliminary survey) 与定测 (location survey)1、初测内容:操纵测量 (control survey) 、测带状地形图 (topographical map ofa zone) 与纵断面图 (profile) 、收集沿线地质水文资料、作纸上定线或者现场定线,编制比较方案,为初步设计提供根据。
2、定测内容:在选定设计方案的路线上进行路线中线测量 (center line survey) 、测纵断面图 (profile) 、横断面图 (cross-section profile) 及桥涵、路线交叉、沿线设施、环境保护等测量与资料调查,为施工图设计提供资料。
公路缓和曲线段原理及缓和曲线计算公式
![公路缓和曲线段原理及缓和曲线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ab2079e70740be1e640e9a02.png)
公路缓和曲线段原理及缓和曲线计算公式一、缓和曲线缓和曲线是设置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大圆曲线与小圆曲线之间,由较大圆曲线向较小圆曲线过渡的线形,是道路平面线形要素之一。
1.缓和曲线的作用1)便于驾驶员操纵方向盘2)乘客的舒适与稳定,减小离心力变化3)满足超高、加宽缓和段的过渡,利于平稳行车4)与圆曲线配合得当,增加线形美观2.缓和曲线的性质为简便可作两个假定:一是汽车作匀速行驶;二是驾驶员操作方向盘作匀角速转动,即汽车的前轮转向角从直线上的0°均匀地增加到圆曲线上。
S=A2/ρ(A:与汽车有关的参数)ρ=C/sC=A2由上式可以看出,汽车行驶轨迹半径随其行驶距离递减,即轨迹线上任一点的半径与其离开轨迹线起点的距离成反比,此方程即回旋线方程。
3.回旋线基本方程即用回旋线作为缓和曲线的数学模型。
令:ρ=R,l h=s 则 l h=A2/R4.缓和曲线最小长度缓和曲线越长,其缓和效果就越好;但太长的缓和曲线也是没有必要的,因此这会给测设和施工带来不便。
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应按发挥其作用的要求来确定:1)根据离心加速度变化率求缓和曲线最小长度为了保证乘客的舒适性,就需控制离心力的变化率。
a1=0,a2=v2/ρ,a s=Δa/t≤0.62)依驾驶员操纵方向盘所需时间求缓和曲线长度(t=3s)3)根据超高附加纵坡不宜过陡来确定缓和曲线最小长度超高附加纵坡(即超高渐变率)是指在缓和曲线上设置超高缓和段后,因路基外侧由双向横坡逐渐变成单向超高横坡,所产生的附加纵坡。
4)从视觉上应有平顺感的要求计算缓和曲线最小长度缓和曲线的起点和终点的切线角β最好在3°——29°之间,视觉效果好。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按行车速度来求缓和曲线最小长度,同时考虑行车时间和附加纵坡的要求。
5.直角坐标及要素计算1)回旋线切线角(1)缓和曲线上任意点的切线角缓和曲线上任一点的切线与该缓和曲线起点的切线所成夹角。
道路工程测量课件第8章第4节 缓和曲线测设
![道路工程测量课件第8章第4节 缓和曲线测设](https://img.taocdn.com/s3/m/00d643e752d380eb63946db4.png)
的曲线,这种曲线称为缓和曲线,如图所示。
程
三、缓和曲线参
数
四、利用手机软
件进行道路中桩
坐标计算
五、利用计算机
计算缓和曲线
六、利用手机计
算缓和曲线
缓和曲线
新形态一体化
《道路工程测量》
第8章 道路中线测量
第4节 缓和曲线测设
根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中
6.2.4的规定,直线与圆曲线或大半径圆曲线与小半径圆曲线
=2527528.374+146.563×cos55°43′18″-12.023×sin55°43′18″
=2527600.986m
YQZ=YZH+ x ×sinαZH-JD1+ y ×cosαZH-JD1
=521645.357+146.563×sin55°43′18″+12.023×cos55°43′18″
第8章 道路中线测量
第4节 缓和曲线测设
(7)选择“程序”,点击“批量计算”,勾选“全线”,
输入“桩间距如20”,选择中桩“计算”,结果排序“左中
右隧或中左右”,如果要计算边桩,则左边桩选择“手动输
入”,输入“左偏距如20”,同理,输入“右偏距如20”(
如果不计算边桩,则不需要输入);勾选“整桩”、“主点
=2527528.374+79.949×cos55°43′18″-2.132×sin55°43′18″
=2527571.641m
YHY=YZH+ x ×sinαZH-JD1+ y ×cosαZH-JD1
=521645.357+79.949×sin55°43′18″+2.132×cos55°43′18″
缓和曲线、圆曲线测设计算例题
![缓和曲线、圆曲线测设计算例题](https://img.taocdn.com/s3/m/7178c6d5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36.png)
缓和曲线、圆曲线测设计算例题已知曲线半径R=6000,缓和曲线长度l0=280,交点JD27坐标及相邻方位角已在图中给出,ZH点里程为DK2+100。
请计算:1、曲线要素中的切线长T、曲线长L、外矢距E;2、HY、QZ、YH、HZ的里程;3、ZH点坐标及其左边桩3米的坐标;4、DK2+180的坐标及右边桩2米的坐标;5、DK2+660的坐标及右边桩35米的坐标。
永州(DK2+100)HYHZYHQZ08-715-.0α=232-附公式:m为缓和曲线切垂距,m= l0/2- l03/(240R2)p为缓和曲线内移距,P= l02/(24R)- l04/(2688R3)缓和曲线方程式:X=h - h5/(40R2l2)+ h9/(3456 R4l4)Y=h3/(6Rl)- h7/(336 R3l3)+ h11/(__ R5l5)解:1、转向角α=α2-α1=7°18′05.9″切线长T=(R+P)tg(α/2)+m = 522.863曲线长L=(Rαπ)/180+l0= 1044.626外矢距E=(R+P)sec(α/2)-R=12.746式中m为缓和曲线切垂距,m= l0/2- l03/(240R2)=139.9974p为缓和曲线内移距,P= l02/(24R)- l04/(2688R3)=0.54442、HY点里程为DK2+100+280=DK2+380;QZ点里程为DK2+100+1044.626/2=DK2+622.313;HZ点里程为DK2+100+1044.626=DK3+144.626;YH点里程为DK3+144.626-280=DK2+864.6263、JD27到ZH点的方位角αJD27到ZH点的坐标增量为:△x=T×cosα△y =T×sinα于是ZH点坐标为yZH= YJD27+△y =1415.299m Z35-1.922=αJD27(1000.000,1000.000)JD27-ZH=232°35′13.9″-180=52°35′13.9″ JD27-ZH=317.667m JD27-ZH=-415.299m XZH= xJD27+ △x =1317.667mZH点到左边桩3米的方位角α左边桩3米的坐标为:ZH-左边桩= 232°35′13.9″-90=142°35′13.9″X左= xZH+ 3×cosαY左= yZH +3×sinαZH-左边桩= 1315.284m ZH-左边桩=1417.122m4、DK2+180的坐标及右边桩2米的坐标:DK2+180在缓和曲线上,计算过程为:ZH点到JD27的方位角αZH-JD1= =232°35′13.9″DK2+180到ZH点的缓和曲线长度h为180-100=80根据缓和曲线方程式:X=h - h5/(40R2l2)+ h9/(3456 R4l4)=80.000Y=h3/(6Rl)- h7/(336 R3l3)+ h11/(__ R5l5)=0.0508由X和Y可以求出DK5+900与ZH的距离D和它的偏角δ:D=√(X2+ Y2)=80.000δ=arctg(Y/ X)=0°02′11.0″于是DK2+180的坐标(X1,Y1)为:X1= 1317.667+Dcos(232°35′13.9″-δ)=1269.022Y1 = 1415.299+Dsin(232°35′13.9″-δ)=1351.788DK2+300右边桩2米的坐标(X2,Y2)为:X2= 1269.022+2×cos(232°35′13.9″-3δ+90)=1270.608Y2= 1351.788+2×sin(232°35′13.9″-3δ+90)=1350.5705、圆曲线点DK2+660计算过程为:曲中点QZ的里程推算为DK2+622.313, DK2+660到QZ的圆曲线长度为660-622.313=37.687,所对应的圆心角为O′=(180*37.687)/(πR)=0°21′35.6″,JD27到圆心O的方位角αJD27-O=225°17′08.0″-(180-7°18′05.9″)/2=138°56′10.95″圆心O的坐标为:X3 =1000+(E+R)cos(138°56′10.95″)=-3533.494Y3= 1000+(E+R)sin(138°56′10.95″)=4949.753DK2+660的坐标(X4,Y4)为:X4= X3++ R cos(138°56′10.95″+180- O′)=965.544Y4 = Y3+Rsin(138°56′10.95″+180- O′)=980.035DK2+660右边桩35米的坐标(X5,Y5)为:X5= X3++ (R+35)× cos(138°56′10.95″+180- O′)=991.788 Y5= Y3+(R+35)×sin(138°56′10.95″+180- O′)=956.878。
公路工程测量放线圆曲线、缓和曲线(完整缓和曲线、非完整缓和曲线)计算解析
![公路工程测量放线圆曲线、缓和曲线(完整缓和曲线、非完整缓和曲线)计算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58ad6fd7cd184254a353595.png)
公路工程测量放线圆曲线、缓和曲线(包括完整缓和曲线、非完整缓和曲线)计算解析例:某道路桥梁中,A匝道线路。
已知交点桩号及坐标:SP,K9+000(2957714。
490,485768。
924);JD1,K9+154。
745(2957811。
298,485889.647);EP,K9+408.993(2957786。
391,486158.713)。
SP-JD1方位角:51°16′25″;转角:右44°00′54.06″;JD1—EP方位角:95°17′20″.由上面“A匝道直线、曲线及转角表”得知:K9+000—K9+116.282处于第一段圆曲线上,半径为385.75m;K9+116.282—K9+151.282处于第一段缓和曲线上,K9+151。
282的半径为300m,缓和曲线要素A1=217.335,Ls1=35m;K9+151.282-K9+216。
134处于第二段圆曲线上,半径为300m;K9+216。
134—K9+251.134处于第二段缓和曲线上,K9+251。
134的半径为1979.5,缓和曲线要素A2=111。
245,Ls2=35m;1 / 11K9+251。
134—K9+408.933处于第三段圆曲线上,半径为1979。
5m。
求:K9+130、K9+200、K9+230、K9+300的中桩坐标,切线方位角,左5米边桩的坐标,右10米边桩的坐标。
解:首先,我们知道要求一个未知点的坐标,必须知道起算点坐标,起算点至未知点的方位角,起算点至未知点的直线距离,然后利用坐标正算的计算公式,就可以直接求出未知点的坐标.那么,关于圆曲线和缓和曲线(包括完整缓和曲线和非完整缓和曲线)的计算,我们需要知道如何求出起算点至圆曲线或缓和曲线上某点的方位角和直线距离.下面,先列出关于圆曲线和缓和曲线中角度和距离计算的相关公式。
2 / 113 / 11y 轴。
过圆曲线上任意点P 的切线与ZY-JD 相交,夹角(切线角)为β,ZY-P 与ZY —JD 的夹角(弦切角)为α,ZY-P 的弧长为L ,ZY —P 的直线距离为d,圆曲线的半径为R 。
公路工程测量放线圆曲线、缓和曲线(完整缓和曲线、非完整缓和曲线)计算解析
![公路工程测量放线圆曲线、缓和曲线(完整缓和曲线、非完整缓和曲线)计算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279c700ccbff121dc368306.png)
公路工程测量放线圆曲线、缓和曲线(包括完整缓和曲线、非完整缓和曲线)计算解析例:某道路桥梁中,A匝道线路。
已知交点桩号及坐标:SP,K9+000(2957714.490,485768.924);JD1,K9+154.745(2957811.298,485889.647);EP,K9+408.993(2957786.391,486158.713)。
SP—JD1方位角:51°16′25″;转角:右44°00′54.06″;JD1—EP方位角:95°17′20″。
由上面“A匝道直线、曲线及转角表”得知:K9+000—K9+116.282处于第一段圆曲线上,半径为385.75m;K9+116.282—K9+151.282处于第一段缓和曲线上,K9+151.282的半径为300m,缓和曲线要素A1=217.335,Ls1=35m;K9+151.282—K9+216.134处于第二段圆曲线上,半径为300m;K9+216.134—K9+251.134处于第二段缓和曲线上,K9+251.134的半径为1979.5,缓和曲线要素A2=111.245,Ls2=35m;1 / 11K9+251.134—K9+408.933处于第三段圆曲线上,半径为1979.5m。
求:K9+130、K9+200、K9+230、K9+300的中桩坐标,切线方位角,左5米边桩的坐标,右10米边桩的坐标。
解:首先,我们知道要求一个未知点的坐标,必须知道起算点坐标,起算点至未知点的方位角,起算点至未知点的直线距离,然后利用坐标正算的计算公式,就可以直接求出未知点的坐标。
那么,关于圆曲线和缓和曲线(包括完整缓和曲线和非完整缓和曲线)的计算,我们需要知道如何求出起算点至圆曲线或缓和曲线上某点的方位角和直线距离。
下面,先列出关于圆曲线和缓和曲线中角度和距离计算的相关公式。
2 / 113 / 11y 轴。
过圆曲线上任意点P 的切线与ZY —JD 相交,夹角(切线角)为β,ZY —P 与ZY —JD 的夹角(弦切角)为α,ZY —P 的弧长为L ,ZY —P 的直线距离为d ,圆曲线的半径为R 。
道路曲线要素计算公式
![道路曲线要素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2d49de4c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06.png)
根据给的要素,核算切线长、曲线长等,然后推算出各主点的里程,根据交点的坐标可以算出方位角,然后可以推算出直缓点的坐标,缓和曲线段就根据偏角法求出偏角和弦长,求出坐标增量,根据前面的点推算就可以了。
带缓和曲线的圆曲线的主元素及计算公式:
切线长Th = q+(R+p)·tan(α/2)
曲线长Lh = 2l0+R·(α-2β0)·π/180°
外矢距Eh = (R+p)·sec(α/2)-R
切线加长q = l0/2-l03/(240R2)
圆曲线相对切线内移量p = l02/(24R)
扩展资料:
曲线要素,道路工程术语;是曲线的几个技术指标:如半径、缓和曲线、转角、圆曲线长、平曲线长、切线长、外距、切曲差、曲线的主点(变坡点)桩号。
曲线要素广泛应用于道路桥梁设计、施工测量中。
曲线要素又分为平曲线要素、竖曲线要素。
圆曲线各要素计算公式:
T=Rtan(A÷2)
L=π÷180(RA)
E0=R÷Cos(A÷2) -R
Q=2T-L。
(整理)圆曲线缓和曲线计算公式.
![(整理)圆曲线缓和曲线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eb15a204f111f18583d05ae5.png)
圆曲线缓和曲线计算公式内容:理解线路勘测设计阶段的主要测量工作(初测控制测量、带状地形图测绘、中线测设和纵横断面测量);掌握路线交点、转点、转角、里程桩的概念和测设方法;掌握圆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方法;掌握圆曲线的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法;了解虚交的概念和处理方法;掌握缓和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方法;理解缓和曲线的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法;掌握路线纵断面的基平、中平测量和横断面测量方;了解全站仪中线测设和断面测量方法。
重点:圆曲线、缓和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方法;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法;路线纵断面的基平、中平测量和横断面测量方法难点:缓和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方法;缓和曲线的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法。
§ 9.1 交点转点转角及里程桩的测设一、道路工程测量概述分为:路线勘测设计测量(route reconnaissance and design survey) 和道路施工测量(road construction survey) 。
(一)勘测设计测量(route reconnaissance and design survey)分为:初测(preliminary survey) 和定测(location survey)1、初测内容:控制测量(control survey) 、测带状地形图(topographical map of a zone) 和纵断面图(profile) 、收集沿线地质水文资料、作纸上定线或现场定线,编制比较方案,为初步设计提供依据。
2、定测内容:在选定设计方案的路线上进行路线中线测量(center line survey) 、测纵断面图(profile) 、横断面图(cross-section profile) 及桥涵、路线交叉、沿线设施、环境保护等测量和资料调查,为施工图设计提供资料。
(二)道路施工测量(road construction survey)按照设计图纸恢复道路中线、测设路基边桩和竖曲线、工程竣工验收测量。
[整理]圆曲线缓和曲线计算公式
![[整理]圆曲线缓和曲线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95863d5910661ed9ac51f31d.png)
圆曲线缓和曲线计算公式内容:理解线路勘测设计阶段的主要测量工作(初测控制测量、带状地形图测绘、中线测设和纵横断面测量);掌握路线交点、转点、转角、里程桩的概念和测设方法;掌握圆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方法;掌握圆曲线的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法;了解虚交的概念和处理方法;掌握缓和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方法;理解缓和曲线的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法;掌握路线纵断面的基平、中平测量和横断面测量方;了解全站仪中线测设和断面测量方法。
重点:圆曲线、缓和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方法;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法;路线纵断面的基平、中平测量和横断面测量方法难点:缓和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方法;缓和曲线的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法。
§ 9.1 交点转点转角及里程桩的测设一、道路工程测量概述分为:路线勘测设计测量(route reconnaissance and design survey) 和道路施工测量(road construction survey) 。
(一)勘测设计测量(route reconnaissance and design survey)分为:初测(preliminary survey) 和定测(location survey)1、初测内容:控制测量(control survey) 、测带状地形图(topographical map of a zone) 和纵断面图(profile) 、收集沿线地质水文资料、作纸上定线或现场定线,编制比较方案,为初步设计提供依据。
2、定测内容:在选定设计方案的路线上进行路线中线测量(center line survey) 、测纵断面图(profile) 、横断面图(cross-section profile) 及桥涵、路线交叉、沿线设施、环境保护等测量和资料调查,为施工图设计提供资料。
(二)道路施工测量(road construction survey)按照设计图纸恢复道路中线、测设路基边桩和竖曲线、工程竣工验收测量。
道路工程测量(圆曲线缓和曲线计算)
![道路工程测量(圆曲线缓和曲线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dd17de2008a1284ac95043a2.png)
内容:明白得线路勘测设计时期的要紧测量工作(初测操纵测量、带状地形图测绘、中线测设和纵横断面测量);把握线路交点、转点、转角、里程桩的概念和测设方式;把握圆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方式;把握圆曲线的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式;了解虚交的概念和处置方式;把握缓和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方式;明白得缓和曲线的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式;把握线路纵断面的基平、中平测量和横断面测量方;了解全站仪中线测设和断面测量方式。
重点:圆曲线、缓和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方式;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式;线路纵断面的基平、中平测量和横断面测量方式难点:缓和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方式;缓和曲线的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式。
§ 交点转点转角及里程桩的测设一、道路工程测量概述分为:线路勘测设计测量 (route reconnaissance and design survey) 和道路施工测量 (road construction survey) 。
(一)勘测设计测量 (route reconnaissance and design survey)分为:初测 (preliminary survey) 和定测 (location survey)一、初测内容:操纵测量 (control survey) 、测带状地形图(topographical map of a zone) 和纵断面图 (profile) 、搜集沿线地质水文资料、作纸上定线或现场定线,编制比较方案,为初步设计提供依据。
二、定测内容:在选定设计方案的线路上进行线路中线测量 (center line survey) 、测纵断面图 (profile) 、横断面图 (cross-section profile) 及桥涵、线路交叉、沿线设施、环境爱惜等测量和资料调查,为施工图设计提供资料。
(二)道路施工测量 (road construction survey)依照设计图纸恢复道路中线、测设路基边桩和竖曲线、工程完工验收测量。
缓和曲线、圆曲线测设计算例题
![缓和曲线、圆曲线测设计算例题](https://img.taocdn.com/s3/m/7178c6d5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36.png)
缓和曲线、圆曲线测设计算例题已知曲线半径R=6000,缓和曲线长度l0=280,交点JD27坐标及相邻方位角已在图中给出,ZH点里程为DK2+100。
请计算:1、曲线要素中的切线长T、曲线长L、外矢距E;2、HY、QZ、YH、HZ的里程;3、ZH点坐标及其左边桩3米的坐标;4、DK2+180的坐标及右边桩2米的坐标;5、DK2+660的坐标及右边桩35米的坐标。
永州(DK2+100)HYHZYHQZ08-715-.0α=232-附公式:m为缓和曲线切垂距,m= l0/2- l03/(240R2)p为缓和曲线内移距,P= l02/(24R)- l04/(2688R3)缓和曲线方程式:X=h - h5/(40R2l2)+ h9/(3456 R4l4)Y=h3/(6Rl)- h7/(336 R3l3)+ h11/(__ R5l5)解:1、转向角α=α2-α1=7°18′05.9″切线长T=(R+P)tg(α/2)+m = 522.863曲线长L=(Rαπ)/180+l0= 1044.626外矢距E=(R+P)sec(α/2)-R=12.746式中m为缓和曲线切垂距,m= l0/2- l03/(240R2)=139.9974p为缓和曲线内移距,P= l02/(24R)- l04/(2688R3)=0.54442、HY点里程为DK2+100+280=DK2+380;QZ点里程为DK2+100+1044.626/2=DK2+622.313;HZ点里程为DK2+100+1044.626=DK3+144.626;YH点里程为DK3+144.626-280=DK2+864.6263、JD27到ZH点的方位角αJD27到ZH点的坐标增量为:△x=T×cosα△y =T×sinα于是ZH点坐标为yZH= YJD27+△y =1415.299m Z35-1.922=αJD27(1000.000,1000.000)JD27-ZH=232°35′13.9″-180=52°35′13.9″ JD27-ZH=317.667m JD27-ZH=-415.299m XZH= xJD27+ △x =1317.667mZH点到左边桩3米的方位角α左边桩3米的坐标为:ZH-左边桩= 232°35′13.9″-90=142°35′13.9″X左= xZH+ 3×cosαY左= yZH +3×sinαZH-左边桩= 1315.284m ZH-左边桩=1417.122m4、DK2+180的坐标及右边桩2米的坐标:DK2+180在缓和曲线上,计算过程为:ZH点到JD27的方位角αZH-JD1= =232°35′13.9″DK2+180到ZH点的缓和曲线长度h为180-100=80根据缓和曲线方程式:X=h - h5/(40R2l2)+ h9/(3456 R4l4)=80.000Y=h3/(6Rl)- h7/(336 R3l3)+ h11/(__ R5l5)=0.0508由X和Y可以求出DK5+900与ZH的距离D和它的偏角δ:D=√(X2+ Y2)=80.000δ=arctg(Y/ X)=0°02′11.0″于是DK2+180的坐标(X1,Y1)为:X1= 1317.667+Dcos(232°35′13.9″-δ)=1269.022Y1 = 1415.299+Dsin(232°35′13.9″-δ)=1351.788DK2+300右边桩2米的坐标(X2,Y2)为:X2= 1269.022+2×cos(232°35′13.9″-3δ+90)=1270.608Y2= 1351.788+2×sin(232°35′13.9″-3δ+90)=1350.5705、圆曲线点DK2+660计算过程为:曲中点QZ的里程推算为DK2+622.313, DK2+660到QZ的圆曲线长度为660-622.313=37.687,所对应的圆心角为O′=(180*37.687)/(πR)=0°21′35.6″,JD27到圆心O的方位角αJD27-O=225°17′08.0″-(180-7°18′05.9″)/2=138°56′10.95″圆心O的坐标为:X3 =1000+(E+R)cos(138°56′10.95″)=-3533.494Y3= 1000+(E+R)sin(138°56′10.95″)=4949.753DK2+660的坐标(X4,Y4)为:X4= X3++ R cos(138°56′10.95″+180- O′)=965.544Y4 = Y3+Rsin(138°56′10.95″+180- O′)=980.035DK2+660右边桩35米的坐标(X5,Y5)为:X5= X3++ (R+35)× cos(138°56′10.95″+180- O′)=991.788 Y5= Y3+(R+35)×sin(138°56′10.95″+180- O′)=956.878。
圆曲线缓和曲线计算公式
![圆曲线缓和曲线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13173e44f242336c1eb95e73.png)
圆曲线缓和曲线计算公式2011-09-13 15:19:36|分类:默认分类|字号订阅第九章道路工程测量(圆曲线缓和曲线计算公式)学习园地2010-07-29 13:10:53阅读706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教程]第九章道路工程测量(圆曲线缓和曲线计算公式)未知 2009-12-09 19:04:30 广州交通技术学院第九章道路工程测量 (road engineering survey)内容:理解线路勘测设计阶段的主要测量工作(初测控制测量、带状地形图测绘、中线测设和纵横断面测量);掌握路线交点、转点、转角、里程桩的概念和测设方法;掌握圆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方法;掌握圆曲线的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法;了解虚交的概念和处理方法;掌握缓和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方法;理解缓和曲线的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法;掌握路线纵断面的基平、中平测量和横断面测量方;了解全站仪中线测设和断面测量方法。
重点:圆曲线、缓和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方法;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法;路线纵断面的基平、中平测量和横断面测量方法难点:缓和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方法;缓和曲线的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法。
§ 9.1 交点转点转角及里程桩的测设一、道路工程测量概述分为:路线勘测设计测量 (route reconnaissance and design survey) 和道路施工测量(road construction survey) 。
(一)勘测设计测量 (route reconnaissance and design survey)分为:初测 (preliminary survey) 和定测 (location survey)1、初测内容:控制测量 (control survey) 、测带状地形图 (topographical map of a zone) 和纵断面图 (profile) 、收集沿线地质水文资料、作纸上定线或现场定线,编制比较方案,为初步设计提供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理解线路勘测设计阶段的主要测量工作(初测控制测量、带状地形图测绘、中线测设和纵横断面测量);掌握路线交点、转点、转角、里程桩的概念和测设方法;掌握圆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方法;掌握圆曲线的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法;了解虚交的概念和处理方法;掌握缓和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方法;理解缓和曲线的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法;掌握路线纵断面的基平、中平测量和横断面测量方;了解全站仪中线测设和断面测量方法。
重点:圆曲线、缓和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方法;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法;路线纵断面的基平、中平测量和横断面测量方法难点:缓和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方法;缓和曲线的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法。
§ 9.1 交点转点转角及里程桩的测设一、道路工程测量概述分为:路线勘测设计测量 (route reconnaissance and design survey) 和道路施工测量 (road construction survey) 。
(一)勘测设计测量 (route reconnaissance and design survey)分为:初测 (preliminary survey) 和定测 (location survey)1、初测内容:控制测量 (control survey) 、测带状地形图 (topographical map of a zone) 和纵断面图 (profile) 、收集沿线地质水文资料、作纸上定线或现场定线,编制比较方案,为初步设计提供依据。
2、定测内容:在选定设计方案的路线上进行路线中线测量 (center line survey) 、测纵断面图 (profile) 、横断面图 (cross-section profile) 及桥涵、路线交叉、沿线设施、环境保护等测量和资料调查,为施工图设计提供资料。
(二)道路施工测量 (road construction survey)按照设计图纸恢复道路中线、测设路基边桩和竖曲线、工程竣工验收测量。
本章主要论述中线测量和纵、横断面测量。
二、中线测量 (center line survey)1、平面线型:由直线和曲线(基本形式有:圆曲线、缓和曲线)组成。
2、概念:通过直线和曲线的测设,将道路中心线的平面位置测设到地面上,并测出其里程。
即测设直线上、圆曲线上或缓和曲线上中桩。
三、交点 JD(intersecting point) 的测设(一)定义:路线的转折点,即两个方向直线的交点,用 JD 来表示。
(二)方法:1、等级较低公路:现场标定2、高等级公路:图上定线——实地放线。
(三)实地放线的方法分类1、放点穿线法放直线点——穿线——定交点(1)放点可用支距法(垂直于导线边的距离)、导线相交法及极坐标法进行。
如下图:1、2、4、6 点——用支距法; 3 点——用导线相交法; 5 点——用极坐标法(2)穿线如图,定出一条尽可能多的穿过或靠近直线上点 P1 、 P2 、 P3 的直线AB 。
(3)定交点将穿出的直线延长,得交点 JD 。
正倒镜分中法:1)在 B 点架仪,盘左瞄准 A ,倒镜定 a1 , b1 点;盘右瞄准 A 点,倒镜定a2 , b2 点;取 a1 、 a2 点中点 a , b1 、 b2 点的中点 b 。
2)同理可定出 CD 方向可定出 c 、d 两点。
(骑马桩)。
3)将线段 ab 、 cd 相交,得交点 JD 。
2、拨角放线法——极坐标法如图,在利用导线点或已测设的 JD ,计算测设元素(β, S )——拨角,量边,定出 JD 位置。
四、转点 ZD(turning point) 的测设1、定义:当相邻两交点互不通视时,需要在其连线测设一些供放线、交点、测角、量距时照准之用的点。
2、分为:在两交点间测设转点、在两交点延长线上测设转点。
(1)在两交点间测设转点:1)在 JD5 、 JD6 的大致中间位置 ZD' 架仪。
瞄准 JD5 ,用正倒镜分中法定出 JD'6 。
2)测量出 a 、 b 距离。
有:3)计算 e 值,在实地量取 e 值,得 ZD 点。
有:4)在 ZD 点架仪,检查三点在一直线上。
有:(2)在两交点延长线上测设转点如图,有:五、转角 (turning angle) 和分角线的测设1、定义:指路线由一个方向偏向另一个方向时,偏转后的方向与原方向的夹角。
当偏转后的方向在原方向的左侧,称为左转角;反之为右转角。
2、转角的测定当β左> 180°时,为右转角,有:αy= β左 -180°当β左<180°时,为左转角,有:αz=180°- β左当β右<180°时,为右转角,有:αy=180°- β右当β右>180°时,为左转角,有:αz= β右 - 180°3、分角线的测定若角度的 2 个方向值为 a 、 b ,则分角线方向 c=(a+b)/2六、里程桩 (mileage peg) 的设置又称中桩,表示该桩至路线起点的水平距离。
如: K7+814.19 表示该桩距路线起点的里程为 7814.19m 。
分为整桩和加桩。
1、整桩。
一般每隔 20m 或 50m 设一个。
2、加桩分为地形加桩、地物加桩、人工结构物加桩、工程地质加桩、曲线加桩和断链加桩。
(如:改 K1+100=K1+080 ,长链 20m 。
)§ 9.2 单圆曲线 (circle curve) 的测设圆曲线测设的传统方法:主点测设——详细测设一、主点 (major point) 的测设1、曲线要素的计算若已知:转角α及半径 R ,则:切线长:;曲线长:外距:;切曲差:2、主点的测设(1)主点里程的计算ZY 里程 =JD 里程 -T ; YZ 里程 =ZY 里程 +LQZ 里程 =YZ 里程 -L/2 ; JD 里程 =QZ 里程 +D/2 (用于校核)(2)测设步骤:1) JDi 架仪,照准 JDi-1 ,量取 T ,得 ZY 点;照准 JDi+1 ,量取 T ,得YZ 点。
2)在分角线方向量取 E ,得 QZ 点。
二、单圆曲线详细测设有整桩号法和整桩距法。
一般采用整桩号法。
1、切线支距法 (tangent off-set method)(1) 以 ZY 或 YZ 为坐标原点,切线为 X 轴,过原点的半径为 Y 轴,建立坐标系。
(2) 计算出各桩点坐标后,再用方向架、钢尺去丈量。
特点:测点误差不积累;宜以 QZ 为界,将曲线分两部分进行测设。
[ 例题 ] 设某单圆曲线偏角α =34°12′00″, R=200m ,主点桩号为 ZY :K4+906.90 , QZ :K4+966.59 , YZ :K5+026.28 ,按每 20m 一个桩号的整桩号法,计算各桩的切线支距法坐标。
(一)主点测设元素计算= 61.53m ;=119.38m ;=9.25m ;=3.68m 。
(二)主点里程计算ZY=K4+906.90 ; QZ=K4+966.59 ; YZ=K5+026.28 ; JD= K4+968.43 (检查)(三)切线支距法(整桩号)各桩要素的计算表注:表中曲线长。
2、偏角法 (method of deflection angle)分为:长弦偏角法、短弦偏角法。
(1)长弦偏角法1)计算曲线上各桩点至 ZY 或 YZ 的弦线长 ci 及其与切线的偏角Δi 。
2)再分别架仪于 ZY 或 YZ 点,拨角、量边。
特点:测点误差不积累;宜以 QZ 为界,将曲线分两部分进行测设。
(2)短弦偏角法。
与长弦偏角法相比:1)偏角Δi 相同。
2)计算曲线上各桩点间弦线长 ci3)架仪于 ZY 或 YZ 点,拨角、依次在各桩点上在量边,相交后得中桩点。
此外还有极坐标法 (polar coordinate method) 、弦线支距法、弦线偏距法。
[ 例题 ] 偏角法详细测设单圆曲线(注:此题作为实习课测设内容 , 数据是假设的)已知圆曲线的 R=200m ,,交点 JD i 里程为 K10+110.88m ,试按每10m 一个整桩号,来阐述该圆曲线的主点及偏角法整桩号详细测设的步骤。
解:(一)主点测设元素计算= 26.33m ;=52.36m ;=1.73m ;=0.3m 。
(二)主点里程计算ZY=K10+84.55 ; QZ=K10+110.73 ; YZ=K10+136.91 ; JD= K10+110.88 (检查)(三)偏角法(整桩号)各桩要素的计算表(长弦法)注:;;§ 9.3 缓和曲线 (spiral) 的测设一、概念及基本公式1、概念为缓和行车方向的突变和离心力的突然产生与消失,需要在直线(超高为 0 )与圆曲线(超高为 h )之间插入一段曲率半径由无穷大逐渐变化至圆曲线半径的过渡曲线(使超高由 0 变为 h ),此曲线为缓和曲线。
主要有回旋线、三次抛物线及双纽线等。
2、回旋型缓和曲线基本公式——缓和曲线全长。
(1)切线角公式——缓和曲线长所对应的中心角。
2)缓和曲线角公式——缓和曲线全长所对应的中心角亦称缓和曲线角。
(3)缓和曲线的参数方程(4)圆曲线终点的坐标二、主点的测设1、测设元素的计算(1)内移距 p 和切线增长 q 的计算(2)切线长曲线长,其中圆曲线长。
外距;切曲差2、主点的测设(1)里程的计算ZH=JD-T H ; HY=ZH+l s ; QZ=ZH+L H /2 ; HZ=ZH+L H ; YH=HZ-l s (2)测设方法。
( 见例题 )例题:如下图,设某公路的交点桩号为 K10+518.66 ,右转角αy = 18°18'36 " ,圆曲线半径 R= 100m ,缓和曲线长 l s = 10m ,试测设主点桩。
(作为实习课内容)解:(一)计算测设元素p= 0.04m ; q= 5.00m ;;(二)计算里程ZH=K10+497.54 ; HY=K10+507.54 ; QZ=K10+518.52 ; HZ=K10+539.50 ;YH=K10+529.50(三)主点测设1、架仪 JDi ,后视 JDi-1 ,量取 TH ,得 ZH 点;后视 JDi+1 ,量取 TH ,得 HZ 点;在分角线方向量取 EH ,得 QZ 点。
2、分别在 ZH 、HZ 点架仪,后视 JDi 方向,量取 x0 ,再在此方向垂直方向上量取 y0 ,得 HY 和 YH 点。
三、带有缓和曲线的圆曲线详细测设1、切线支距法 (tangent off-set method)(1)当点位于缓和曲线上,有:(2)当点位于圆曲线上,有:其中,,为点到坐标原点的曲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