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中医症状鉴别

合集下载

中医对咳嗽的认识

中医对咳嗽的认识

中医对咳嗽的认识
咳嗽是一种常见症状,中医认为其病机主要与肺、脾、肝、肾等脏腑有关。

其中,肺虚、肺热、肺燥等病机是最为常见的。

肺虚咳嗽多见于老年人和体弱者,特点是咳声低微、多痰清稀;肺热咳嗽多见于年轻人,特点是咳声洪亮、咳痰稠黏有色;肺燥咳嗽多见于秋冬季节,特点是咳声干咳、咳痰少或无痰。

中医治疗咳嗽常常采用药食同源的方法,即通过调节饮食来辅助治疗。

例如,肺虚咳嗽患者应多食用具有滋阴补肺作用的食物,如梨、百合、银耳等;肺热咳嗽患者则应多食用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食物,如绿豆、石榴、菊花等;肺燥咳嗽患者应多食用具有润肺止咳作用的食物,如梨、雪梨、石榴等。

除了饮食调理外,中医还常常采用针灸、按摩、草药等方式治疗咳嗽。

例如,常用的药方有麻黄汤、桔梗汤、川贝枇杷膏等。

此外,中医还注重调节情志,认为情志不舒畅也会影响呼吸系统的正常功能,因此在治疗咳嗽时也要进行情志调理。

总之,中医对咳嗽的认识十分深入,治疗咳嗽也注重综合调理,从多个角度入手,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 1 -。

咳嗽的鉴别诊断--西医和中医

咳嗽的鉴别诊断--西医和中医

咳嗽的鉴别诊断--西医和中医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是许多疾病的表现。

从西医角度来看,咳嗽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特点和可能的病因。

持续性咳嗽是肺部疾病的前兆,通常需要两三个月才能痊愈,而且常规止咳药似乎对其无效。

痉挛性咳嗽表现为剧烈的阵咳,咳嗽一声接着一声,咳嗽时间长且频繁,咳嗽时面部和颈部变得通红,呼吸受到影响。

这种咳嗽可能会引起声门痉挛、类似鸡叫的声音、干呕等症状,甚至导致舌系带溃疡、眼结膜下出血、脐疝、腹股沟疝和脱肛。

痉挛性咳嗽通常是百日咳、副百日咳或某些腺病毒感染的表现。

如果外周血计数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分类均明显增高,加上细菌培养阳性或血清学免疫学、PCR检查阳性,可以确诊百日咳。

湿性咳嗽是指在咳嗽时伴随有痰液。

这种咳嗽常见于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肺脓肿、纤维空洞性肺结核等疾病。

早期可能是轻度的干咳,后来转为湿性咳嗽,并可能伴有痰声或咳出黄色脓痰。

早期可能还会有类似感冒的症状,例如发热、打喷嚏、流涕和咽部不适等。

干性咳嗽是指在咳嗽时没有痰或痰量很少。

这种咳嗽可能是急性咽喉炎、支气管炎、早期肺结核或胸膜炎等疾病的表现。

发作性咳嗽是一种发作形式的描述,不存在具体的病因。

因此,这种咳嗽并没有任何意义。

实际上,大多数发作性咳嗽是过敏性咳嗽的表现。

变应性咳嗽通常是由病毒感染后迁延不愈且合并细菌感染引起的,同时也可能与过敏性因素有关。

诊断标准包括:1.慢性咳嗽;2.肺功能正常,气道高反应性检测阴性;3.具有过敏物质接触史、变应原皮试阳性、血清总IgE或特异性IgE增高或咳嗽敏感性增高之一;4.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例如CAV、上气道咳嗽综合征、EB等;5.糖皮质激素或抗阻胺类药物有效。

犬吠样咳嗽通常表现为咳嗽声音像犬吠,多见于会厌、喉头疾患或气管受压,尤其常见于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

由于儿童喉部的特点,喉腔狭小、喉软骨柔软、会厌软骨舌面、杓状软骨、杓状会厌襞、室带和声门下区粘膜下组织松弛,粘膜淋巴管丰富,因此发炎后易肿胀发生喉阻塞。

咳嗽中医名词解释

咳嗽中医名词解释

咳嗽中医名词解释
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中医中有多种名词对咳嗽进行解释。

1. "咳嗽":指人体因外感六淫、内伤情志等原因导致呼吸道出
现异常刺激,引起肺气迅猛运动,形成咳嗽反应。

2. "干咳":指咳嗽时无痰或痰稀少,声音干燥。

3. "嗽音":指咳嗽时声音的特征,如嗽音重、低沉等。

4. "痰":指呼出的分泌物,分为痰液和痰饮两种类型,其中痰
液一般是由肺脏等器官分泌的黏液,痰饮则是由消化系统引起的痰。

5. "阳虚咳嗽":指咳嗽时伴有体虚、气短、自汗等阳虚体质的
表现。

6. "阴虚咳嗽":指咳嗽时伴有口干、咽痛、盗汗等阴虚体质的
表现。

7. "瘀血咳嗽":指咳嗽时伴有咳血或痰中带血的现象,与体内
瘀血有关。

8. "痰湿咳嗽":指因体内湿气停滞,导致痰湿堆积引发的咳嗽。

9. "痰热咳嗽":指体内痰火上炎,痰热上升引发的咳嗽。

这些名词可以帮助中医医生更准确地判断咳嗽的原因和病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心咳、肝咳、脾咳、肺咳、肾咳,脏腑辨证治咳嗽

心咳、肝咳、脾咳、肺咳、肾咳,脏腑辨证治咳嗽

心咳、肝咳、脾咳、肺咳、肾咳,脏腑辨证治咳嗽
咳嗽是冬季常见病,对于咳嗽的治疗,有多种方法。

中医脏附辨证认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以下介绍不同类型咳嗽的辩证方法。

心咳:表现为咳吐白痰,咳嗽时伴有胸闷,心慌,胸口疼,咽喉肿痛,声音嘶哑,舌尖红等。

治宜养心止咳,药用养心丸、镇咳散。

肝咳:表现为咳吐少量黄痰,咳嗽时伴两胁下疼,胃脘不适,心烦易怒,食欲不振,大便干结,小便黄,舌质红,苔黄,治宜清肝泻火止咳,药用舒肝丸、泻肝丸、黛蛤散。

脾咳:表现为咳吐白痰,量多,伴有胃脘不舒,食欲不振,胃脘疼痛隐隐连及肩背,倦怠乏力,眩晕,舌质淡,苔白,治宜益气健脾止咳,药用健脾丸、归脾丸、橘红丸。

肺咳:表现为咳吐白痰或黄痰,伴有胸闷、气短,呼吸不畅,喘息,咯血等,治宜宣肺理气、化痰止咳,药用宣肺丸、清肺丸、鱼腥草合剂。

肾咳:表现为咳吐白痰,伴有腰膝酸软乏力,腰背疼痛,肢冷,尿失禁等,治宜滋补肝肾止咳,药用六味地黄丸、麦味地黄丸。

咳嗽病(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

咳嗽病(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

咳嗽病(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指南(2015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中医内科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ZYYXH/T72-2008)。

(1)咳嗽是因邪犯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上逆所致的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的一种肺系病证。

(2)主要临床表现:咳而有声,或伴咯痰。

(3)由外感引发者,多起病急、病程短,常伴恶寒发热等表证;由外感反复发作或其他脏腑功能失调引发者,多病程较长,可伴喘及其他脏腑失调的症状。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2009版)。

(1)症状:起病急,通常全身症状较轻,可有发热。

初为干咳或少量粘液痰,随后痰量逐渐增多,咳嗽加剧,偶伴血痰等。

(2)体征:查体可无明显阳性表现。

也可在两肺闻及散在干、湿性啰音,部位不固定,咳嗽后减少或消失。

(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可正常。

伴有感染者,可伴有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血沉加快。

X线胸片一般无异常或仅有肺纹理增粗。

(4)无慢性肺部疾病者需除外肺炎。

根据病史、咳嗽和咳痰等症状,两肺散在干湿性啰音等体征,结合血象和X 线胸片,可作出临床诊断。

(二)证候诊断参照《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指南(2015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中医内科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ZYYXH/T72-2008)。

1.风寒袭肺证:①咳嗽、痰白、痰清稀,或干咳;②鼻塞、流清涕;③恶寒、无汗或并发热;④肢体酸痛;⑤舌苔白,或脉浮或浮紧。

具备①项,加②、③、④、⑤中2 项。

2.风热犯肺证:①咳嗽、痰黄或白黏,或痰少、咯痰不爽,或干咳;②鼻塞、流浊涕,或鼻窍干热;③恶风或并发热;④咽干甚则咽痛;⑤口干渴;⑥舌尖红,或舌苔薄黄或薄白干,或脉浮数。

具备①项,加②、③、④、⑤、⑥中3 项。

3.燥邪犯肺证①干咳,或痰少或黏、难以咯出;②唇鼻干燥;③口干甚则口渴;④咽干甚则咽痛;⑤恶风或并发热;⑥舌尖红,或舌苔薄黄或薄白干,或脉浮或浮数。

中医关于“咳嗽”的辨证要点

中医关于“咳嗽”的辨证要点

中医关于“咳嗽”的辨证要点
一、辨外感与内伤
1.外感咳嗽
多为新病,病程短,常突然发生,病势急,常伴有鼻塞流涕、恶寒发热、全身酸痛等肺卫表证,一般属于邪实
2.内伤咳嗽
多为久病,病程长,常反复发作,病势缓,可伴有其他脏腑兼证,多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

二、辨咳嗽的特征
1.咳声高亢激扬者多属实证,咳声低弱无力者多属虚证。

病势急骤而病程短暂者多为实证,病势缓慢而病程较长者多为虚证。

2.咳嗽时作,白昼明显,鼻塞声重者,多为外感咳嗽;咳嗽连声重浊,晨起时阵发性加剧,痰出咳减者,多为痰湿咳嗽或痰热咳嗽。

3.午后、黄昏咳嗽加重,或夜间有单声咳嗽,咳声轻微短促者,多属肺燥阴虚;夜卧咳嗽较剧烈,持续不断,伴有气喘者,为久咳致喘的虚寒证。

三、辨痰的特征
1.寒
痰的颜色为白,性质为清稀,痰量多,气味无。

2.热
痰的颜色为黄,性质为黏稠,痰量多或少,气味腥。

3.湿
痰的颜色为白,性质为稠厚,痰量多,气味甜。

4.燥
痰的颜色为白或黄,性质为粘连成丝,痰量少,气味无。

中医治疗咳嗽辩证法

中医治疗咳嗽辩证法

中医治疗咳嗽辩证法中医通常将咳嗽分为风热、风寒、痰湿、痰热、阴虚燥热五个证型,治疗时根据各证型表现不同,选用成药也有区别。

一、风寒咳嗽:患者表现为咳嗽痰稀,气急咽痒,伴有头痛、鼻塞、流清涕、怕冷、稍有发热、无汗、肢体酸痛等。

一般选购:1、通宣理肺口服液:口服,每日2-3次,成人每次20毫升。

忌吃生冷油腻食物。

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患者禁止服用。

2、解肌宁嗽丸:口服,每日两次,1岁每次服半丸;两岁以上每次服1丸。

适用小风寒咳嗽。

忌吃生冷油腻食物。

二、风热咳嗽:患者表现为咳嗽气粗,或咳声嘎哑,痰粘稠或黄稠,咯痰不爽,常伴发热、口干、咽喉疼痛等。

一般选用:1、川贝止咳露:口服,每日3次,成人每次15毫升。

服药时,忌食生冷油腻食物。

糖尿病患者禁用。

2、川贝清肺糖浆:口服,每日3次,成人每次15-30毫升。

不是感冒引起的咳嗽、大便溏泄患者及婴儿最好不用。

寒咳、胃寒呕吐、糖尿病患者禁服。

三、痰湿咳嗽:患者表现为咳嗽痰多,咳声重浊,痰白粘腻或稠厚或稀薄,早晨咳嗽咯痰尤甚,喉间常呼噜呼噜作响,胸闷吐清水,不想吃东西等。

一般选用:1、橘红片:口服,成人每日两次,,每次6片。

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食物;寒咳、虚咳不宜服。

2、苏子降气丸:口服,成人每日1-2次,每次6克。

服药期间,忌食生冷肥腻食物;避免风寒;热咳、虚咳、干咳无痰患者禁用。

四、痰热咳嗽:患者表现为咳声连连,痰少质粘,难以咯出,发热咽干口渴,胸闷胁痛气喘等。

一般选用:1、二母宁嗽丸:口服,成人每日两次,每次1丸。

风寒咳嗽、痰量多而持续咯痰的患着不宜服;忌辛辣食物。

2、止嗽定喘口服液:口服,每日2-3次,成人每次10毫升。

患高血压、心脏病及糖尿病患者慎用本品。

五、阴虚燥热咳嗽:患者表现为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丝,不易咯出,咽干或疼痛等。

一般选用:1、养阴清肺膏:口服,成人每日2-3次,每次10-20毫升。

忌辛辣油腻食物;咳嗽痰多患者不宜服用;孕妇、糖尿病患者禁服。

咳嗽-中医辨证

咳嗽-中医辨证

咳嗽-中医诊断辨证
咳嗽是因邪客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不清所致,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的病症。

多见于急、慢性支气管炎。

1、诊断依据
1.1 咳逆有声,或伴咽痒咳痰。

1.2 外感咳嗽,起病急,可伴有寒热等表证。

1.3 内伤咳嗽,每因外感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可咳而伴喘。

1.4 急性期查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1.5 两肺听诊可闻及呼吸音增粗,或伴散在干湿性罗音。

1.6 肺部X线摄片检查,正常或肺纹理增粗。

2、证候分类
2.1 风寒袭肺:咳嗽声重,咯痰稀薄色白,恶寒,或有发热,无汗。

舌苔薄白,脉浮紧。

2.2 风热犯肺:咳嗽气粗,咯痰粘白或黄,咽痛或咳声嘶哑,或有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

舌尖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

2.3 燥邪伤肺:干咳少痰,咯痰不爽,鼻咽干燥,口干。

舌尖红,苔薄黄少津,脉细数。

2.4 痰热壅肺:咳嗽气粗,痰多稠黄,烦热口干。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2.5 肝火犯肺:咳呛气逆阵作,咳时胸胁引痛,甚则咯血,舌红,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2.6 痰湿蕴肺:咳声重浊,痰多色白,晨起为甚,胸闷脘痞,纳少。

舌苔白腻,脉滑。

2.7 肺阴亏虚:咳久痰少,咯吐不爽,痰粘或夹血丝,咽干口燥,手足心热。

舌红,少苔,脉细数。

2.8 肺气亏虚:病久咳声低微,咳而伴喘,咯痰清稀色白,食少,气短胸闷,神倦乏力,自汗畏寒。

舌淡嫩,苔白,脉弱。

咳嗽的中医辨证,简单又实用咳声重浊、紧闷...

咳嗽的中医辨证,简单又实用咳声重浊、紧闷...

咳嗽的中医辨证,简单又实用咳声重浊、紧闷...
咳嗽的中医辨证,简单又实用
咳声重浊、紧闷——寒咳;
咳声清脆,少痰或无痰——燥咳;
咳声不扬,痰稠色黄——热咳;
咳有痰声,痰多易咯——湿咳;
春季咳嗽——多为风热;
秋季咳嗽——多为燥咳;
长夏咳嗽——多为湿咳;
冬季咳嗽——多为风寒;
夜间咳嗽加重,痰少——阴虚;
夜间咳嗽加重,痰多——寒饮(脾胃寒湿);
咳嗽病程稍久——多为脾胃寒湿。

此外,《内经》中有“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和“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的论述,说明咳嗽不仅与肺关系密切,而且与其他脏腑也是有关的。

如果大家还有其他的想法或者疑问,可以在下方的评论区留言。

我是王医师说食材,有喜欢中医的朋友,欢迎留言评论,我每天会精选一些问题回答,希望大家一起交流进步,学习更多中医知识!。

中医内科学咳嗽辨证论治举例

中医内科学咳嗽辨证论治举例

中医内科学咳嗽辨证论治举例1. 表型咳嗽:表型咳嗽是指咳嗽声音响亮,咳嗽频率高,伴有胸闷气急的症状。

中医认为,表型咳嗽多属于外感风寒、风热等外邪侵袭所致。

治疗方案为解表散寒或清热解毒,如使用麻黄汤加减、银翘散等。

2. 肺热咳嗽:肺热咳嗽是指咳嗽声音尖锐,咳嗽频率高,伴有咳痰黄稠、口干咽燥等症状。

中医认为,肺热咳嗽多属于肺热病变所致,治疗方案为清热化痰,如使用川贝炖梨、百合薏米煮鸭肺等。

3. 肺寒咳嗽:肺寒咳嗽是指咳嗽声音低沉,咳嗽频率较低,伴有咳痰清稀、畏寒等症状。

中医认为,肺寒咳嗽多属于肺寒病变所致,治疗方案为温肺化寒,如使用沙参麦冬汤、炙黄芪煮鸡蛋等。

4. 肺燥咳嗽:肺燥咳嗽是指咳嗽声音干燥,咳嗽频率较高,伴有咳痰少、口干咽燥等症状。

中医认为,肺燥咳嗽多属于肺燥病变所致,治疗方案为润肺止咳,如使用玉竹百合炖梨、沙参蒸梨等。

5. 肺虚咳嗽:肺虚咳嗽是指咳嗽声音低沉,咳嗽频率较低,伴有咳痰清稀、气短懒言等症状。

中医认为,肺虚咳嗽多属于肺气虚弱所致,治疗方案为补益肺气,如使用养阴清肺汤、补肺汤等。

6. 气滞咳嗽:气滞咳嗽是指咳嗽声音响亮,咳嗽频率高,伴有胸闷气急等症状。

中医认为,气滞咳嗽多属于气机不畅所致,治疗方案为疏肝理气,如使用柴胡疏肝汤、逍遥散等。

7. 痰湿咳嗽:痰湿咳嗽是指咳嗽声音低沉,咳嗽频率较低,伴有咳痰黏稠、口苦腻等症状。

中医认为,痰湿咳嗽多属于湿浊内停所致,治疗方案为化痰降湿,如使用半夏泻心汤、苓桂术甘汤等。

8. 脾胃虚弱咳嗽:脾胃虚弱咳嗽是指咳嗽声音低沉,咳嗽频率较低,伴有食欲不佳、腹胀便溏等症状。

中医认为,脾胃虚弱咳嗽多属于脾胃失调所致,治疗方案为健脾益气,如使用理中丸、参苓白术散等。

9. 肾阳虚咳嗽:肾阳虚咳嗽是指咳嗽声音低沉,咳嗽频率较低,伴有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等症状。

中医认为,肾阳虚咳嗽多属于肾阳虚弱所致,治疗方案为温肾壮阳,如使用金匮肾气丸、牛鞭补肾汤等。

10. 心肺不交咳嗽:心肺不交咳嗽是指咳嗽声音低沉,咳嗽频率较低,伴有心悸气短、胸闷不适等症状。

中医如何闻诊之咳嗽

中医如何闻诊之咳嗽

中医如何闻诊之咳嗽
咳嗽是由于呼吸异常,强烈地呼气冲击喉部而发出声响的一种症状。

肺脏病变或其他脏腑疾病累及肺,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上击喉部,均可出现咳嗽。

有声无痰称为咳,由于肺气受损而不清造成的;有痰无声称之嗽,由于脾湿所致;有痰有声者,称为咳嗽,是由肺气、脾湿困所致,博粹堂中医讲。

新病咳嗽多属外感病;久病咳嗽多属内伤。

咳声高亢有力者患实证;咳嗽无力而低微者一般患虚证。

(1)咳声有力而重浊,并且痰为黄色粘稠,多为外感风热;如果痰白清稀,流清涕者,则为外感风寒。

(2)咳声无力,并且痰稠色黄,难以咳出,咽喉干痛,属于肺热病症。

(3)干咳无痰或痰少且粘稠者,多属燥咳或火热咳嗽。

(4)咳嗽紧闷阻滞,而且痰白量多,容易咳出者,多属湿痰或痰饮病症。

(5)咳嗽低微无力,出现气短、自汗,痰清稀者,属于肺气虚病症;如果咳而无力,夜间咳更严重,出现气促、腰酸等,常常为肺肾两虚之病症。

(6)咳声嘶哑,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表现为潮热、咽干,则为肺阴虚。

(7)如果咳声阵发,发则连声一二十次之多,终止时喉间有一声长鸣,似鸟叫,病症称为百日咳。

(8)若咳声如狗叫,且喉间有白膜,不易剥去,称为白喉,此病多属肺肾阴虚,火毒攻喉。

中医关于咳嗽的描述

中医关于咳嗽的描述

中医关于咳嗽的描述
中医认为咳嗽是由于外邪入侵或内伤导致的一种病症,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的异常反应。

中医将咳嗽分为多种类型,每种类型的咳嗽都有不同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1. 外感风寒咳嗽:这种咳嗽常常伴有恶寒、头痛、流清涕、无汗等症状,舌苔白腻,脉浮紧。

治疗方法通常包括解表祛风、宣肺化痰等。

2. 外感风热咳嗽:这种咳嗽常常伴有咽喉痛、咳嗽有黄痰、口渴、舌苔黄腻等症状,脉浮数。

治疗方法通常包括清热解毒、宣肺化痰等。

3. 痰湿咳嗽:这种咳嗽常常伴有咳嗽有痰、痰黏稠、胸闷、舌苔白腻等症状,脉濡。

治疗方法通常包括化痰祛湿、健脾化湿等。

4. 干咳无痰:这种咳嗽常常伴有咳嗽干燥、喉咙干涩、口干、舌红少苔等症状,脉细数。

治疗方法通常包括润燥化痰、养阴清肺等。

中医还会根据咳嗽的时机、声音、痰液等特点进一步判断病情,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总体而言,中医治疗咳嗽注重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清除病邪,调理气血,从而达到缓解咳嗽的目的。

咳嗽中医辨证分型

咳嗽中医辨证分型

咳嗽中医辨证分型
咳嗽中医病名一般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

具体内容如下:中医认为咳嗽有两种类型:外感型和内伤型。

风寒咳嗽和风热咳嗽是外感咳嗽的主要类型。

风寒咳嗽的一般表现是嗓子痒,咳嗽的声音比较重、痰发白,同时伴有头痛以及恶寒发热的症状,风热咳嗽一般是咳嗽伴有咽喉的疼痛,痰是黄色同时有口渴以及身热的症状。

内伤咳嗽中痰湿蕴肺型是常见的,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咳嗽,病程比较长,早上咳嗽比较严重,而且痰多。

还有一种是肝火犯肺型的咳嗽,主要表现为嗓子比较干同时伴有口苦。

注意事项:咳嗽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动作,能把呼吸道内的异物和分泌物排出体外。

如咳嗽出现严重,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咳嗽中医辨证论治

咳嗽中医辨证论治

咳嗽中医辨证论治(1)风寒袭肺:症状:咳嗽声大,痰稀白,伴有头痛、鼻塞、鼻清、恶寒、发热、无汗、关节酸痛,咳嗽时咽部痒或胸痛,舌苔薄白,脉浮或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主方:杏苏散。

(2)风热犯肺:症状:咳嗽痰浓而黄,咳痰不爽,口干咽痛,伴发热,头痛,鼻黄,多汗,舌苔薄黄,脉浮。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主方:桑菊饮。

(3)燥热伤肺:症状:咳嗽痰少或干咳无痰,痰难粘,咳嗽胸痛,口鼻咽干,或痰中带血。

初期可伴有微寒、体热、鼻塞、头痛,舌红、苔薄黄、脉数。

治法:疏散外邪,润肺止咳。

主方:桑杏汤。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4)痰湿蕴肺:症状:咳嗽痰多,痰白色粘稠,易咳出,胸闷,有时恶心;或无精打采,舌苔白腻,脉滑。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主方:二陈汤。

(5)痰热壅肺:症状:咳嗽、气短、痰黄黏,或面红、口渴口渴、喘息鼻音激越、便秘、舌红、津液黄少、脉滑。

治法:清热解毒,化痰止咳。

主方:清金化痰汤。

(6)肺气虚损:症状:气短,咳嗽音低,咯痰稀,自汗畏寒,面色晦暗,易感外感,舌淡,脉弱。

治法:补益肺气,益气固表。

主方:玉屏风散。

(7)肺阴亏耗:症状:干咳无痰,痰少而粘,痰中带血,咽部痒,声音嘶哑,手脚发热,或午后潮热,口干颊红,舌红津液少,脉数。

治法:滋阴清热,润肺止咳。

主方:百合固金汤。

想了解更多2020护士资格证考试的精髓,欢迎关注医教网2020护士资格证考试专栏!下面是2020护士资格证考试的政策动态、必备信息和备考技巧!。

咳嗽中医是如何辨证分型的

咳嗽中医是如何辨证分型的

咳嗽中医是如何辨证分型的
咳嗽,在临床上是非常常见的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冬春季节易发。

有外感,内伤两类,外感为六淫犯肺,肺气上逆,内伤为脏腑功能失调而导致肺失宣肃。

所以咳嗽中医辩证分型根据病因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

外感
1.风寒咳嗽:表现为咳嗽声重,咽痒,咳痰稀薄色白,伴鼻塞,流青涕,恶寒,肢体酸楚,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咳嗽:表现为咳嗽,咽喉干痛,咯痰不爽,痰稠黄,伴流黄涕,口渴,身热,苔薄黄,脉浮数。

3.风燥咳嗽:表现为干咳,喉痒,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不易咯出,口干,舌质红而少津,脉浮数或小数。

内伤
1.痰湿蕴肺:咳嗽反复,咳声重浊,痰多,痰出咳止,每于早晨或食后咳甚痰多,胸闷,体倦,苔白腻,脉濡滑。

2.痰热郁肺:咳嗽气息粗促,痰多,质稠黄,咯痰不爽,有热腥味,吐血痰,面赤,身热,口干欲饮,苔黄腻,脉滑数。

3.肝火犯肺:上气咳逆阵作,症状随情绪波动增减,胸胁胀痛,常感痰滞咽喉,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4.肺阴亏虚:起病缓慢,干咳,咳声短促,痰少,口干咽燥,手足心热,潮热盗汗,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咳嗽临床上大概分为这几型,可以灵活运用。

外感咳嗽其病尚浅易治,内伤咳嗽其病较深,多呈慢性反复发作过程,治疗难取速效。

久嗽的话,最好配合胸片进行检查。

中医关于“咳嗽”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中医关于“咳嗽”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中医关于“咳嗽”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1.咳而有声,或伴咳痰。

2.由外感引发者,多起病急、病程短,常伴恶寒发热等表证;由外感反复发作或其他脏功能失调引发者,多病程较长,可伴喘及其他脏腑失调的症状。

3.咳嗽按时间分为急性咳嗽、亚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三类。

急性咳嗽短于3周,亚急性咳3~8周,慢性咳嗽超过8周。

4.肺部影像学、肺功能、诱导痰细胞学检查等有助于进一步明确本病的诊断。

二、鉴别诊断
1.肺痨
肺痨因感染痨虫所致,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以及身体逐渐消瘦为主症,而咳嗽以发出咳声或伴有咳痰为主要临床表现,多不伴有咯血、消瘦等。

2.肺胀
肺胀多见于老年人,有慢性肺系疾患病史,以咳嗽、咳痰、喘息气促、胸部膨满憋闷如塞、面色晦暗为特征,或见唇舌发绀,颜面四肢浮肿,症状反复发作,时轻时重,经久不愈。

咳嗽则不同年龄均可罹患,症状以咳嗽、咳痰为主,病程可长可短。

咳嗽日久可发展为肺胀。

咳嗽的不同表征

咳嗽的不同表征

中医根据咳嗽的不同表征,将咳嗽分为5种类型:风寒咳嗽:吐稀痰,伴有头痛、鼻塞、流清涕、怕冷及发烧,可服用杏苏散治疗。

疗法在于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风热咳嗽:多有发热、口干、吐痰不爽、喉痛。

可用桑菊治疗,医理是疏风清热、化痰止咳。

燥火咳嗽:干咳、少痰、唇及咽喉干燥。

可用凉膈散或清燥救肺汤来清燥润肺。

痰湿咳嗽:痰多粘稠,喉中呼噜作响,可能出现胸闷,呼吸急促等症状。

可服用二陈汤治疗,作用是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体虚咳嗽:咳嗽时发时止,面目苍白、两颧(眼睛之下的颜面骨)发红、提气不上或手足发烧,有时痰中带血或咯血。

可选用麦门冬汤或补肺汤治疗。

宜从补益肺气、润肺止咳着手。

咳嗽食疗法风寒咳嗽可用杏仁10克、生姜3片、白萝卜100克水煎服。

风热咳嗽可用藕汁、梨汁各半盅合服。

痰热咳嗽不妨用新鲜熟木瓜一个,去皮蒸熟,加少量蜜糖吃。

痰湿咳嗽用薏米煮粥,有助于治疗咳嗽和喉中漉漉痰声;或用桔皮30克煎取浓汁,去渣,然后加入粳米50到100克煮粥。

肺气虚久咳或阴虚久咳,用柚核二十多粒,加冰糖、水煎服,一日三次,对久咳有利。

也可用百合30克加蜂蜜蒸熟吃,有利于久咳和口干。

一个简单的区分方法,就是观察孩子的舌苔。

如果孩子的舌苔是黄、红,则是风热咳嗽,说明孩子内热较大,咳嗽的痰黄、稠、不易咳出,并有咽痛,这时应吃一些清肺、化痰止咳的食物1.梨+冰糖+川贝把梨靠柄部横断切开,挖去中间核后放入2~3粒冰糖,5~6粒川贝(川贝要敲碎成末),把梨拼对拼好放入碗里,上锅蒸30分钟左右即可,分两次给宝宝吃。

此方有润肺、止咳、化痰的作用。

因为现在的宝宝普遍贪凉,热了就吹空调,一年四季都在吃寒凉的水果,所以现在患风热咳嗽的宝宝明显减少。

2.煮萝卜水白萝卜洗净,切4~5薄片,放入小锅内,加大半碗水,放火上烧开后,再改用小火煮5分钟即可。

等水稍凉后再给宝宝喝,此方治疗风热咳嗽、鼻干咽燥、干咳少痰的效果是不错的,2岁以内的宝宝收到的效果更好。

3.还可以给宝宝吃下列食物:①柿子:性大寒,能清热、化痰、止咳。

中医是怎样认识咳嗽的

中医是怎样认识咳嗽的

中医是怎样认识咳嗽的咳嗽,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症状,而导致患者产生咳嗽的原因有多种,哮喘、感冒、肺炎、支气管炎等临床病症均可导致患者产生咳嗽症状,而不同病症所引起的咳嗽具体症状也有所不同。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进而促使患者临床疗效可得到有效保障。

因此,本文将主要介绍中医对咳嗽症状的具体认知,进而加深人们对临床病症的了解度,促使人们健康知识水平与生活质量等均可被高效保障。

1.中医对咳嗽的认识在中医中认为咳嗽主要是由于肺气不清、肺失宣降而上逆所导致,声带发出声音,但咽喉无痰,此症状为咳;声带未发出生,但咽喉有痰,此症状为嗽。

通常情况下,咳嗽患者既有痰,也有声。

二、中医对咳嗽的分类中医中,通常将咳嗽症状主要分为2类,即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外感咳嗽具有发病较急、病程时间相对较短等特点,患者通常还伴有头痛、发热、恶寒等外感症状,主要由气温变化所导致;内伤咳嗽具有发病机制相对较缓、病程时间相对较短等特点,患者通常伴有脏腑功能疾病,通常由肺腑疾病、患者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及负性情绪等导致。

1.外感咳嗽的具体分类及临床症状外感咳嗽属实证,主要分为风寒袭肺、风热犯肺、风燥伤肺3种类型。

(1)风寒袭肺型咳嗽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有:头痛、鼻塞、四肢酸楚无力、身体发热、鼻涕呈清水状、咽喉有瘙痒感、呼吸较为急促、有咳痰现象产生、痰液颜色为白色且呈稀薄状,观察其舌苔颜色较白,患者脉象较为浮紧。

(2)风热犯肺型咳嗽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有:四肢酸楚、头痛、鼻涕发黄、口干、咽喉燥痛、咽喉内部痰液呈黄色粘稠状、咳痰不爽、身体发热,舌苔呈薄黄状,脉象较为浮滑。

(3)风燥伤肺型咳嗽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有:喉咙瘙痒、无痰或少痰、痰液呈丝状且带有血丝、咳痰不爽、头痛、身体发热、口鼻干燥、咽喉痛且有鼻塞症状;观察其舌苔,可发现舌质发红且较为干涩,苔呈薄白或薄黄色,脉搏无力。

1.内伤咳嗽的具体分类及临床症状内伤咳嗽属邪实证虚,中医中主要讲内伤咳嗽分为痰热郁肺、肺阴亏耗、肝火犯肺及痰湿蕴肺4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咳嗽的症候鉴别诊断
咳嗽,是由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引起的,以发出咳声,或咳吐痰液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咳嗽既可以是独立性的病证,又可以是肺系统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

其病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咳论》,该书对咳嗽的病因,病机,症状作了详细的论述,并提出了“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阐明了造成咳嗽的原因多种多样,其病证与症候也是各有不同,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补充完善,直至明代医家张介宾执简驭繁,将咳嗽分为了外感,内伤两大类,由此使得咳嗽的辨证分类渐趋成熟。

咳嗽总的病机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

辨证要点主要为外感内伤,虚实,咳嗽特点以及咳痰特点。

根据辨证要点和病机大致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

1.外感咳嗽
外感咳嗽多是六淫外邪侵袭肺系,肺气被郁,肺失宣降,导致咳嗽。

其中,风邪为六淫之首,其他外邪多易随风邪侵袭人体,故外感咳嗽多以风为先导,挟寒、热、燥等邪,表现为风寒、风热、风燥相合为病。

多为新病,起病急,病程短,常伴有恶寒,发热,头痛等肺卫表证。

外感咳嗽多属邪实,为外邪犯肺,肺气壅遏不畅所致。

因于风寒者,肺气失宣,津液凝滞;因于风热者,肺气不清,热蒸液聚为痰;因于风燥者,燥邪灼津生痰……其病证症候鉴别诊断大致分为:
1.1风寒咳嗽
主要症状为咳嗽声重,气急,咽痒,痰稀薄色白,常伴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流清涕,肢体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

风寒袭肺,肺气壅塞不宣,则咳嗽声重,气急;风寒上受,肺窍不利则鼻塞流涕,咽喉作痒;痰稀薄色白,为寒邪郁肺,气不布津,凝聚为痰。

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肢体酸痛,为风寒外束肌腠,舌苔薄白,脉浮紧为风寒在表之证。

治疗上以三拗汤和止嗽散加减,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1.2风热咳嗽
主要症状为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咽燥喉痛,咳痰不爽,痰粘稠色黄,常伴恶风,身热,鼻塞流黄涕,口渴,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风热犯肺,肺失清肃,则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肺热伤津
则口渴,咽燥喉痛;咳痰不爽,痰粘稠色黄为肺热内郁,蒸液成痰。

恶风,身热,鼻塞流黄涕为风热犯表,卫表不和。

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风热在表之证。

治疗上以桑菊饮加减,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1.3风燥咳嗽
主要症状为干咳作呛,咽喉干痒痛,鼻干唇燥,无痰或痰少而黏连成丝,不易咳出,或痰中带血丝,口干,舌苔薄白或薄黄,舌质红而少津,脉浮数或细数。

风燥伤肺,肺失清润,则干咳作呛;燥热伤津则咽喉干痒痛,鼻干唇燥,痰少而黏,不易咳出;痰中带血为燥热伤肺,肺络受损。

恶风,身热,鼻塞流黄涕为风热犯表,卫表不和。

舌质红而少津,脉浮数或细数为燥热之证。

治疗上以桑杏汤加减,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另外,有凉燥证,乃风寒与燥证并见,表现为干咳少痰或无痰,咽干鼻燥,兼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舌苔薄白而干等症状,治疗以杏苏散加减。

2.内伤咳嗽
内伤咳嗽总由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所致可分为其他脏腑病变涉及于肺和肺脏自病两类。

他脏及肺者,多因实致虚,而肺脏自病者,多因虚致实。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但主要病位在于肺,且与肝、脾、肾三脏最为相关。

肝火犯肺者,气火灼津,炼液成痰;痰湿犯肺者,多因湿困中焦,脾失健运,精微不能上输于肺,反聚而生痰,上干于肺,此即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的道理。

甚则病及于肾,肺虚不能主气,肾虚不能纳气,由咳致喘。

而因肺脏自病者,常由肺系多种疾病迁延不愈,肺脏虚弱,阴伤气耗,肺主气的功能失常,肃降无权,而气逆为咳。

2.1痰湿蕴肺
主要症状为咳嗽反复,咳声重浊,痰多,因痰而咳,痰黏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晨起或食后咳甚痰多,进甘甜油腻食物加重,胸闷脘痞,呕恶,食少,体倦,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濡滑。

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则咳嗽痰多,咳声重浊,痰白黏腻稠厚;脾运不健,则胸闷脘痞,呕恶;食少,体倦,大便时溏为脾气虚弱;舌苔白腻,脉濡滑为痰湿内盛之征。

治疗上以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2.2痰热壅肺
主要症状为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痰声,痰多黏厚稠黄,咯吐不爽,胸胁胀满,咳时引痛,面赤,身热,口干欲饮,舌苔薄黄腻,质红,脉滑数。

痰热壅阻肺气,肺失清肃则咳嗽气息粗促,痰多黏厚稠黄,咯吐不爽;热伤肺络,则胸胁胀满,咳时引痛,甚则咳吐血痰;肺热内郁则身热,口干;舌苔薄黄腻,质红,脉滑数为痰热之征。

治疗上以清金化痰汤加减,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2.3肝火犯肺
主要症状为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咽干口苦,常感痰阻咽喉,咳之难出,量少质黏,胸胁胀痛,咳时引痛,症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减,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肝失调达,肝气郁结化火,上逆侮肺,肺失肃降则咳逆阵作,咳时面赤;肝火上炎,则咳时面红,口苦咽干;痰黏难以咳出为木火刑金;胸胁胀痛,咳时引痛为肝经循行之区域,肝肺络气不和所致;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为肝火肺热之征。

治疗上以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加减,清肺平肝,顺气降火。

2.4肺阴亏虚
主要症状为干咳,咳声短促,痰少黏白,或痰中带血丝,或声音嘶哑,口干咽燥,或午后潮热颧红,手足心热,盗汗,消瘦,舌红少苔,脉细数。

肺阴亏虚,虚热内灼,肺失润降,则干咳,咳声短促;虚火灼津为痰,肺损络伤则痰少黏白,或痰中带血丝;阴虚肺燥,津液不能上乘则声音嘶哑,口干咽燥;午后潮热颧红,手足心热,盗汗,消瘦为阴虚火旺;舌红少苔,脉细数为阴虚内热之征。

治疗上以沙参麦冬汤加减,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综上,咳嗽由外感和内伤分类大致可分为以上几类,鉴别可从寒热,虚实,咳嗽特点,咳痰特点,舌脉征象等多方面综合分析以鉴别诊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