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管理
运动训练管理学第七章
第七章 运动训练管理绩效及评价
第一节 运动训练管理绩效及评价概述 第二节
运动训练管理绩效的“成绩评价模式”
第三节 运动训练管理绩效的综合评价 第四节 运动训练管理绩效的DEA评价法
第一节 运动训练管理绩效及评价概述 一、运动训练管理的绩效 (一)绩效的含义 绩效,可解释为执行、履行、表现、 成绩,又称工作表现。 (二)运动训练管理的绩效 关键因素 系统因素
第三节 运动训练管理绩效的综合评价
二、运动训练管理绩效综合评价系 统及方法 (一)“综合评价”系统的结构 (二)“综合评价”系统的内容与 方法
1、确立指标和指标体系
第三节 运动训练管理绩效的综合评价
2、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用因果分析法对训练管理综合评 价指标体系进行初步构建 通过问卷调查确定指标体系 视频: 国奥进行体能测试 球员速度已 不占优势
第一节 运动训练管理绩效及评价概述 2、运动训练管理绩效评价的标准 (1)与目标的一致性原则 (2)直接可测性原则 (3)整体完备性原则 (4)可比性原则
视频:恒大单场赢球奖500万输罚300万 5年 内必须夺亚冠
第一节 运动训练管理绩效及评价概述 3、运动训练管理绩效评价的基本要求 (1)分解目标是建立标准的基本要求 (2)标准的内涵分析是改变标准品质的 基本要求 (3)评价的含义从实际出发考虑某一特 定标准的取舍、替代、从而完善标准 系统,提高标准可行程度的基本方法。
三、“综合评价”与“DEA评价” 的比较
第一节 运动训练管理绩效及评价概述 二、运动训练管理绩效的评价 (一)评价与运动训练管理绩效评价的 含义 评价是一种认识,是精神对物质、 意识对存在的一种放映。 运动训练管理绩效评价,是以运动 训练管理系统作为评价对象,就其效 益给及价值上的评判,它是完整的科 学训练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学生体育训练管理与指导建议
学生体育训练管理与指导建议近年来,学生体育训练管理和指导备受关注。
体育对学生的健康和全面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体育训练中,我们经常会面临一系列问题,如缺乏科学的训练指导、训练计划不合理、意外伤害等。
因此,本文将从不同角度给出一系列学生体育训练管理与指导的建议,以提高体育训练的效果和质量。
一、合理设置训练计划合理设置训练计划是学生体育训练的首要任务。
学生的体能水平和生理特点各不相同,因此应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
首先,要确定训练周期和阶段目标,合理安排训练量的增减和强度的调整。
此外,还应注意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提高训练难度和强度,以保证学生适应并持续进步。
二、注重心理疏导与激励在学生体育训练中,心理疏导和激励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学生在面对训练的困难和挫折时,常常会出现情绪低落或动力不足的情况。
因此,教练员应注重对学生的心理疏导,了解他们的情绪变化,并及时提供支持和鼓励。
同时,适当的奖励和赞扬也是激发学生积极性和进取心的重要手段。
三、加强技术指导与训练学生体育训练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
因此,教练员应加强技术指导和训练。
首先,要有系统的技术培训计划,包括基本动作的学习、技术细节的培养等。
其次,要注重个别指导,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最后,要不断提醒学生注意技术细节,加强技术动作的规范性和稳定性。
四、关注安全防护与意外伤害在学生体育训练中,安全防护和预防意外伤害是非常重要的。
教练员应该具备一定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安全防护工作。
例如,在训练前要对场地和器材进行检查,确保其安全可靠;在训练过程中要定期进行危险因素排查,并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发生意外事故时要迅速进行抢救和处理,保护学生的生命安全。
五、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是学生体育训练的重要内容。
通过团队合作,学生可以相互帮助、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因此,教练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训练,以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
体育管理学(运动训练管理第三章 运动训练管理体制)
2.国内学者对体育概念的界定(广义与狭义) (1)狭义的体育——体育即身体教育
①毛泽东《体育之研究》:“体育者,人类自养其 身之道,使身体平均发达,而有规则次序可言者也。”
主题:竞技体育转型发展与制度创新 1.以你所从事的运动项目的管理体制为研究重点,以运动 项目的发展方式和制度创新为主要内容,用PPT的形式分组 展示,每组展示时间为20-30分钟,题目自拟。 2.全班分成10个小组,每个小组8-9人。 3.PPT内容主要包括题目: (1)题目 (2)小组成员名单和具体分工; (3)研究内容 (4)小结 4.每个运动项目派出一个代表在下一次课上进行现场展示。 展示时间不超过25分钟。
②吴蕴瑞、袁敦礼《体育原理》:“体育二字本为 身体教育之简称。即教育之一方面,乃以身体活动为 方式之教育也。”
③林笑峰认为:“体育是完善人类身体的教育过程。 此教育过程的主要目标是完善人类的身体,配合德育 和智育三育的总目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2)广义的体育——体育是社会文化活动 ①体育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
3.现代竞技运动的作用
(1)人类健康全面的发展应当是现代竞技运 动所追求的目标
(2)现代竞技体现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 统一
(3)现代竞技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4)人道主义是现代竞技的最高原则 (5)现代竞技优化民族心理,振奋民族精神 (6)现代竞技运动加速了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一)概念 1.体制
体育
体育是满足人们享受和发展需要的实践活动。
(2)客体的属性 体育是改造身体以外的客体?还是把人自身当作
运动训练竞赛管理工作职责
运动训练竞赛管理工作职责
1、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分析我校竞技体育运动工程布局和结构调整方案,制定运动队长远开展规划。
2、体负责制定学校运动队建设的工作计划,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严格训练管理。
3、据竞赛计划和训练周期,对运动队训练和管理进行监督和检查。
4、注意收集、分析、整理国内、外竞技体育信息和动态,为制定决策和运动队科学功”练提供依据。
5、组织有关专家,对各工程的周期训练计划和年度训练计划进行评审,努力提高运动训练质量。
6、根据不同时期要求,提出教练队伍建设规划意见,经领导批准后,组织实施。
7、协调各运动队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联系。
8、召开教练员研讨会,不断提高训练水平和运动成绩。
9、认真做好运动训练的总结工作。
10、做好部里交办的其他工作。
运动训练管理制度
运动训练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运动训练管理,促进运动员的健康成长和竞技实力的提高,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运动训练机构和运动队伍。
第三条运动训练管理应遵循科学、规范、公平、公正原则,保障运动员的权益,强调全面发展。
第四条运动训练管理应遵循因人而异、优劣不一的原则,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
第五条运动训练管理应遵循综合素质教育的原则,培养运动员全面发展的个性。
第六条运动训练管理应遵循自愿原则,运动员的参与应当取得本人或其法定监护人的同意。
第七条运动训练管理应遵循健康第一原则,不得采取违法、违规的手段进行训练,不得对运动员进行非法药物的使用。
第八条运动训练管理应遵循公开透明原则,对训练计划、成绩、荣誉等应当及时公布。
第九条运动训练管理应遵循实践检验原则,不断总结、改进训练管理经验。
第十条运动训练管理应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明确职责分工。
第二章训练计划第十一条运动训练管理应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心理素质等因素,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
第十二条运动训练管理应遵循可操作性原则,合理制定训练计划,并适时进行调整。
第十三条运动训练管理应遵循科学性原则,训练计划应当科学、合理,充分考虑运动员的生理特点和心理需求。
第十四条运动训练管理应遵循个性化原则,对不同类型运动员,根据其特点进行个性化的训练计划。
第十五条运动训练管理应遵循全面发展原则,训练计划应包括技术、体能、心理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第十六条运动训练管理应遵循实践性原则,训练计划应结合实际训练情况,准确衡量训练计划的实施效果。
第十七条运动训练管理应遵循连续性原则,训练计划应具有前瞻性和延续性,不得随意更换计划。
第十八条运动训练管理应遵循保密性原则,对于训练计划中的敏感信息,应当进行保密处理。
第十九条运动训练管理应建立健全的训练计划管理体制,科学评估训练计划的执行情况。
第三章训练实施第二十条运动训练管理应根据训练计划,制定详细的训练内容和方式。
体育管理学运动训练管理本科课程ppt课件
出工作的针对性和重点。 (4)科技宏观管理从依靠行政手段转向运用经济杠杆转变。
完整版PPT课件
21
(二)科研管理的措施 1、强化领导体制,形成训练科学一体化的结构
体系 2、加快综合训练科研基地的建设,提高训练科
研技能。 3、科学确定重点学科、重点项目、重点课题 4、创造有利于科研的学术氛围 5、加强运动训练科研信息管理
的积极性,形成了运动项目的横向布局。但从系统管理 的角度来看,仍需要加强一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宏观调控,组织协调,科学制定运动项目发展战 略和规划,科学设置运动项目布局。 (2)项目布局予以分散,但应加强统一的组织机构— 单项协会的管理。 (3)相对形成项目布局的地域中心。 (4)项目布局是动态的,随各种条件的变化不断调整 ,使项目布局始终处于合理状态。
完整版PPT课件
9
第二节 运动训练管理的内容
完整版PPT课件
10
一、运动训练项目管理
运动项目规定了体育活动的内容、活动方式、组织 规则、锻炼方式等,是开展运动竞赛的基本手段。 (一)运动训练项目设置管理 1、我国运动项目分类管理的必要性 2、我国运动训练项目设置分类的依据
完整版PPT课件
11
(二)运动训练项目布局 为发挥地区优势,保证重点项目的发展,调动多方面
完整版PPT课件
24
第三节 运动训练梯队管理
我国现行的运动训练管理体系依据“思 想一盘棋、组织一条龙、训练一贯制”的指 导思想建立了三级训练体系。这三级训练体 系,在纵向与横向上已经基本形成了一定的 立体网络。
完整版PPT课件
25
完整版PPT课件
26
高水平运动训练管理制度
高水平运动训练管理制度一、前言运动训练管理制度是指针对高水平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管理规定和措施。
高水平运动训练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既需要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也需要严密、规范的管理制度来保障运动员的训练效果和身心健康。
建立和完善高水平运动训练管理制度,对提高我国体育竞技水平、培养优秀运动员、取得更好的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二、训练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1. 科学性原则:制定和实施的训练管理制度应当基于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对运动员进行科学的训练组织和管理。
2. 个性化原则:根据不同运动项目和个体差异,制定相应的训练管理措施,确保运动员能够获得最大的训练效果。
3. 效果性原则:通过科学的训练管理制度,使运动员在竞技状态的不断提升,并在赛场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4. 人文关怀原则:运动员的身心健康与个人发展应当受到重视,在训练管理制度中应当体现对运动员的全面关爱和保障。
三、训练管理制度的内容1. 训练计划制定在制定训练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到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技术特点、心理状态等因素,确保训练计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训练计划应当包括周期性训练、微周期训练、训练量和强度安排等内容。
2. 训练项目设置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和要求,制定相应的训练项目,包括有氧运动、无氧运动、力量训练、灵敏度训练等内容。
每个训练项目应当结合具体的训练目标和比赛要求。
3. 训练管理规范训练管理规范是指训练的组织、管理和协调等方面的规定。
包括训练时间表的制定、训练场地的选择和保障、教练员和辅助人员的配备、运动员的营养补给和休息等内容。
4. 比赛管理规定针对比赛的训练管理,包括对比赛前的准备训练、比赛期间的状态保持、赛后的恢复训练等方面进行规定。
确保运动员能够在比赛中达到最佳状态,取得最好成绩。
5. 健康保障措施为确保运动员的身心健康,需要制定相应的健康保障措施,包括定期身体检查、伤病防护措施、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等。
保障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体育行业运动员训练管理规章制度
体育行业运动员训练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为进一步规范体育行业中运动员的训练管理,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和安全保障措施,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章训练要求1. 运动员必须按照教练的要求按时参加训练,并保持良好的训练状态。
2. 训练过程中,运动员必须主动配合教练的指导,并尊重和遵守团队合作精神。
3. 运动员在训练中应当遵守纪律,不得私自离开训练场地,不得无故缺席训练。
4. 运动员应当完成教练制定的训练计划和训练任务,不得私自调整和减少训练量。
5. 运动员的训练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人身安全。
第三章训练时间1. 训练时间按照教练和团队的具体要求进行安排,包括每日训练时间和休息日的安排。
2. 运动员必须按时到达训练场地,不能迟到或早退。
3. 遇有特殊情况不能按时参加训练的,应提前向教练做请假申请,并得到批准方可缺席。
4. 教练有权根据团队的需要调整训练时间,但必须提前通知运动员。
第四章训练内容1. 训练内容按照团队的特点和训练目标进行制定,需要结合具体的运动项目和个人情况进行调整。
2. 训练内容应当包含有氧和无氧训练、技术和战术训练、体能训练等方面的内容。
3. 运动员必须全力以赴完成各项训练任务,不得敷衍塞责或懈怠训练。
4. 运动员的技术训练需由专业教练进行指导,并进行反复训练和技术纠正。
5. 运动员必须积极参与团队训练和比赛,不得擅自缺席或放弃。
第五章训练设施和器材管理1. 运动员训练使用的设施和器材必须符合安全要求,经过专业人员维护和管理。
2. 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应正确使用器材,不得私自调整或使用损坏的设备。
3. 运动员在训练结束后,应当及时清理训练场地和归还使用的器材,保持场地整洁。
第六章伤病管理1. 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如遇到受伤情况,应及时向教练报告,并接受医疗人员的相应处理。
2. 运动员必须按照医疗人员的要求进行治疗和恢复训练,不得私自调整和改变治疗方案。
3. 运动员在伤愈后应当经过医疗人员的复查,方可参加正常训练。
体育管理学(运动训练管理 第二章 运动训练管理的基本方法)
二、运动训练管理的基本方法
2.特点 (1)利益性
经济方法是通过利益机制引导被管理者去追求某种利益,间接影响被管 理者行为的一种管理方法,利益性是经济方法最根本的特性。 (2)间接性
经济方法的间接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它不直接干预和控制管 理行为,不直接干预人们应当怎么做,而是通过调节经济利益来引导人们 的行为,以达到管理的目标;其次,经济方法的运用要以市场为媒介,借 助于市场机制来实现。 (3)灵活性
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 事务的组织活动。
(3)运动训练管理的行政方法 是指依靠各级运动训练管理机构和领导者的权
力,运用行政手段,按照行政系统规范进行管理活 动的方法。
二、运动训练管理的基本方法
2.特点 (1)权威性
行政方法管理信息的接受率与沟通,很大程度决定于 发讯人的权威,发讯人权威越高,受讯人对信息的接受率 就越高。 (2)强制性
三、案例分析二、目标:亚洲 Nhomakorabea先、亚洲第一奥运出线,力争奖牌 三、对策:
1.一年半时间认真研究规则,研究对手把后方、 一传、防守、小球等,调整战胜对手。
2.教练员要明确目标任务,及时调整方向; 3.运动员全面基础上减少漏洞,发挥个性;用运 动员视觉、听觉训练; 4.重点运动员专门性强化训练; 5.聘任体能教练:平衡能力、膝关节损伤、后群 肌力量、核心区力量。
二、运动训练管理的基本方法
3.优点 (1)集中统一
行政领导方法最基本的优点是使被管理系统集中统一。管理系统是 一个多因素的复杂的大系统,为构成稳定的大系统必须统一目标,统一 行动,行政方法可以达到高度的集中统一。 (2)便于管理职能的发挥
行政领导方法可以发挥高层领导的决策、计划作用,充分依靠政权 机关的权威对各个领域进行组织、指挥,通过行政组织、行政层次、行 政手段进行控制。 (3)是实施各种管理方法的必要手段
第七章运动训练管理绩效及评价ppt
第四节 运动训练管理绩效的DEA评价法
二、DEA评价法的基本原理 (一)评价原则 (二)评价内容及步骤 1.划分决策单元 2.确定评价指标 3.构建评价模型 4.计算数据及评价结果的分析方法
第四节 运动训练管理绩效的DEA评价法
(三)DEA评价法的运用
1.DEA评价体系的设计 2.运用举例 3.运用步骤
第四节 运动训练管理绩效的DEA评价法
DEA相对有效性评价模式的主要特点有:
1.可以同时对多个对象进行评价,区别于传 统评价方法评价对象的的单一性。
2.可以有效地评价多个具有相同性质的单元 的相对有效性,但不能对评价对象进行绝 对性评价。
3.适用范围广,在各个领域中,只要具备相 同性质的几个单元,要对它们评出高低, DEA评价法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运动训练管理学》
第七章 运动训练管理绩效及评价
第一节 运动训练管理绩效及评价概述 第二节 运动训练管理绩效的“成绩评价模式” 第三节 运动训练管理绩效的综合评价 第四节 运动训练管理绩效的DEA评价法
第一节 运动训练管理绩效及评价概述
一、运动训练管理的绩效 (一)绩效的含义
绩效,可解释为执行、履行、表现、 成绩,又称工作表现。 (二)运动训练管理的绩效 关键因素 系统因素
第二节 运动训练管理绩效的“成绩评价模式”
一、“成绩评价模式”产生的背景 二、“成绩评价模式”的优劣 (一)注重训练管理的直接效益 (二)“达成度评价”使评价标准简洁
明了 (三)评价工作的不确定性
第三节 运动训练管理绩效的综合评价
一、运动训练管理绩效综合评价概述 (一)“综合评价”与其他评价的本质
1、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 2、评价实施步骤 (1)下达价结果的分析
运动训练管理
运动训练管理系统
P155
训练管理管理系统的组成因素(对象)
人:运动员、教练员、行政员、后勤人员等 财:经费 物:硬件设施、设备等 信息
运动训练管理的特点:
1、全面性 2、系统性 3、动态调整
运动训练管理体制与运作方式 阅读教材157-162
运动训练管理体制及其改革
1.运动训练管理体制的类型 2.运动训练管理体制的结构与特征 3.我国运动训练管理体制的改革
体育管理——
运动训练管理
第一节 运动训练管理概述
运动训练管理的概念
运动训练是通过对从事竞技体验的运动员在生物学、 社会学、心理学等科学指导下而进行的改造(锻 炼),以适应参与高水平竞争的活动过程。 运动训练管理是指管理者在遵循运动训练客观规律 的基础上运用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为不断提高功 效,实现训练工作目标,而对运动训练进行的计 划、组织、控制、协调的综合活动过程。
运动训练管理过程
图6-2
训练管理过程基本模式
运动训练管理内容
运动训练管理主要涉及: 运动项目管理、运动训练人员管理、教练员和运 动员的管理、运动训练科研管理、运动训练经费管 理、运动训练场地设施管理、运动训练后勤服务管 理等。
运动训练项目管理: (一)运动项目设置管理: 1、运动项目的分类 2、运动项目设置分类的依据 (二)运动项目布局管理 (三)运动项目组织管理
三,我国高水平运动员培养的社会化
(一)我国高水平运动员培养的社会化的必要性: 1、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2、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 3、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 (二)我国高水平运动员培养的社会化进程中的障碍:
政策性障碍
条件性障碍
观念性障碍 体制性障碍
运动训练管理 (2)
名词解释:1.管理:是为了实现系统目标,不断提高系统的功效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协调、创新等一系列的综合活动。
2.运动训练管理:指体育管理者遵循运动训练的客观规律,运用有效地管理手段,不断提高训练的功效,实现运动训练工作目标,而对运动训练系统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协调、创新的综合活动过程。
3.系统原理:为了实现现代科学管理的优化目标,运用系统理论对管理对象进行细致的系统分析。
4.人本原则:指一切管理活动均应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的规律概括5.动态原理:在管理活动中,注意把握管理对象的变化情况,不断调节各个环节,以实现整体目标的规律的概括。
6.效益原则:在管理的各个环节、各项工作都要紧紧围绕提高社会经济效益这个中心,科学的、节省的、有效地使用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智力和时间信息等资源,以创造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7.运动训练管理体制:为了实现现代运动训练的目标,不断提高运动训练效率而建立的组织机构设置以及相应的职能权限和管理制度的总称。
8.运动项目布局: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竞技体育运动项目设置的横向和纵向的结构模式。
9.举国体制:国家在综合实力还比较若得情况下,为了在短时间内形成突破,从而采取集中全国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的一种组织制度。
10.运动训练管理方法:指在管理过程中,,为实现运动训练管理目标,所采取的各种手段和措施。
简答:1.管理过程:计划—组织—实施—总结2.运动训练系统的构成要素:管理者、管理对象、信息3.运动训练管理的基本原理:①系统原理(整分合原则、优化组合原则、相对封闭原则)、②人本原理(行为原则、能级对应原则、动力原则)、③动态原理(运用反馈对管理过程进行有效的抑制、在管理过程中要保持一定的弹性)、④效益原理(效益的评价、效益的追求)、⑤责任原理、⑥竞争原理4.我国运动训练管理指标:①成绩指标②淘汰率③成功率,训练成材率指标5.运动训练管理体制分类:1--权力配置:分散型、集中型、综合型2--训练性质:专业、职业、业余、综合6.衡量运训管理体制标准:1-为运动训练出人才、出成绩提供保障2-对训练工作的科学化、现代化水平的促进作用3-对提高运动员社会化程度的工作4-运动训练管理体制的社会可溶性7.我国运动训练管理体系结构:①以专业型为主干,在“思想一盘棋,组织一条龙,训练一贯制”的指导思想下所建立的三级训练管理体制②三级训练法:高级形式主要主要是指国家集训队和各省市(市区)解放军,各行业体协优秀运动队及高水平俱乐部;中级形式指省(市区)体育运动学校,体育院校附属竞技体校和青少年业余体校;初级形式包括全国各地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中小学运动队。
运动训练管理
运动训练管理填空1.一个比较完整的运动训练系统主要由三大要素构成:运动训练的管理者、运动训练的管理对象和信息。
2.我国对运动训练管理评价的主要指标是成绩指标、淘汰率、成功率和成材率指标。
3.运动训练管理的基本方法:包括行政方法、法律方法、经济方法、宣传教育方法4.现代竞技运动的构成,主要包含了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和竞技运动管理方面5.竞技运动:是以运动竞赛为载体,通过运动训练来创造优异成绩,并在比赛中以获得优胜为目的的活动6.高水平运动队伍的最终目标是通过严格的管理,科学的训练,挖掘运动员的最大潜力,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创造优异成绩,为地方乃至国家争光。
7.我国的高水平运动队在管理体制上先后实行过以下三种体制:一是领队负责制;二是主教练负责制;三是队委会制度。
8.高水平经济人才来源模式:金字塔式、塔楼式、迁移式。
名词解释1.管理的目的: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运动训练管理:是指体育管理者遵循运动训练的客观规律,运用有效地管理手段,为不断提高训练的功效,实现运动训练工作目标,而对运动训练系统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协调、创新的综合活动过程。
3.运动训练界定:为了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以教练员为主、以相关人员配合为辅,专门组织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运动训练实践活动和日常班队管理活动。
4.运动项目协会的含义:是指依照法律程序设立的非政府的社会公共体育组织,其目的主要是为了组织和管理某一运动项目的开展,并不断致力于该运动项目的普及推广经济水平的提高。
5.运动项目的定义:是指具有竞赛性的、按照严格的规则进行的运动形式,它是竞技体育的主要构成内容,是实现体育目的、任务的重要手段。
6.运动项目布局的含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竞技体育运动项目设置的横向和纵向结构模式。
7.绩效:可解释为执行、履行、表现、成绩,又称工作表现。
8.高水平运动队:9.职业运动员:10.业余运动员:11.专业运动员简答1.现代竞技运动的特征?⑴激烈的竞争性⑵高度的公平性⑶严格的规则性⑷高度的技艺性⑸广泛的国际性2.专业运动队在新形势下管理工作的特点?答:⑴运动员的主体意识和利益诉求意识已经觉醒⑵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分工及其角色定位成为常态⑶建立职业化、市场化的训练体制已是大势所趋3.专业运动队在新形势下管理工作的对策?答:⑴运动队管理制度化⑵完善监管机制⑶坚持以人为本⑷坚持以情为基础⑸管理、训练科学化⑹高度重视职业化导向前提下的运动员作风培养⑺正确处理新形势下运动队管理工作的几个关系2.运动项目协会实体化的内涵?答:“实体化”是针对我国原有单项协会仅在形式上、名义上存在的虚设状况而提出的一种形象化提法。
田径队训练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田径队训练管理制度范文一、训练场地管理1. 田径队训练场地必须保持整洁,如有杂物应及时清理。
2. 训练场地应保持平整,确保运动员的安全。
3. 每次训练结束后,训练场地应进行必要的维护和修整,以保证场地的良好状态。
二、训练时间管理1. 所有队员必须准时参加训练,迟到者需要向教练汇报原因并接受惩罚。
2. 训练时间为每周五天,每天两个小时,具体时间由教练安排。
3. 训练过程中,禁止随意中断或离开训练场地。
若有特殊情况需要中途离开,必须事先向教练请假。
三、训练装备管理1. 每位队员必须身着合适的运动服装和鞋子进行训练。
2. 使用器械时,必须正确使用,并在使用后及时清理和存放好。
3. 禁止私自擅自调整器械或抢夺使用。
四、队员行为管理1. 队员应始终保持训练秩序,遵守教练和队友的指导和命令。
2. 禁止在训练场地上吸烟、喝酒等违法违规行为。
3. 队员之间应互相尊重,不得进行侮辱、恶言相向等行为。
五、训练内容管理1. 教练根据队员的实际情况和训练目标,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
2. 训练内容应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等多个方面的训练,以全面提高队员的综合素质。
3. 训练内容和强度应逐渐增加,但必须确保队员的身体状况和健康安全。
六、伤病管理1. 队员如有患病或受伤,应及时向教练汇报,接受必要的体检和治疗。
2. 患病或受伤的队员在治疗期间,应暂停训练,待恢复后再逐步参加训练活动。
3. 队员受伤后治疗费用由队员自行承担,但应及时向教练提供相关治疗证明。
七、比赛管理1. 参加比赛前,教练会向队员发布比赛通知,并制定相应的备战计划。
2. 比赛期间,队员必须服从教练和裁判的指挥,遵守比赛规则和精神。
3. 参加比赛需要支付一定的报名费用,报名费由队员自行承担。
八、违纪处罚1. 队员如严重违反训练管理制度,将受到相应的处罚,包括口头警告、停训、降级等处理。
2. 如果违规行为严重影响到队伍形象或他人安全,可能采取辞退等更为严厉的处罚。
九、其他事项以上训练管理制度是为了提高田径队训练效果和队员个人素质而制定,对于保障队员的权益和队伍的发展至关重要。
体育管理学 运动训练管理
甲:一支运动队,能否取得成绩,尤其是在关键时刻 能否把比赛拿下,靠的是队伍中的“尖子”队员。所以, 如果把“尖子”队员管理好,我认为对运动队的管理就 成功了。当谈到怎样管理“尖子”队员的方法时,甲教 练员认为,“区别对待,高看一眼”。不仅要生活上关 心、训练中关照、比赛中依靠,而且,平时应放宽一点 要求,增加一点感情的投入,甚至让“尖子”队员明显 体会教练员是向着我的„„。
第五章 运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练管理
学习目标
主要内容
课堂角色扮演
本章小结
复习题
学习目标
理解和掌握我国运动训练管理体制类型及 内容 掌握我国运动训练管理内容及其管理职能 掌握职业体育俱乐部的运行机制
掌握运动训练的科学化与信息化管理
掌握运动训练管理评价内容、步骤及方法 体系
返回
学习目标
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理解我国运动 训练管理体制的改革方向 理解并掌握科学管理运动训练的方法
直属机构——国家体育总局。
(二)我国运动训练管理体制
• • • • 1.国家体育总局竞技体育司 主要职责: 研究拟定并检查落实竞技体育发展规划; 研究制定全国性体育竞赛制度、竞赛计划,综合平衡运动 项目设置、重点项目布局,制定裁判员管理办法; 统筹协调国际国内综合性运动会的竞赛组织工作; 审批各项目国际运动健将、运动健将和国家级裁判员; 综合协调国家(集训)队训练管理工作; 审核国家(集训)队教练员的配备和运动员的调整工作; 负责全国运动会和城市运动会的竞赛组织工作指导全国性 训练基地的建设和使用; 承办总局交办的其他事项。
课训练计划
训练实施
(2)计划制定的依据
运动员训练规章制度
运动员训练规章制度
为了确保运动员的健康和训练效果,制定以下训练规章制度:
1. 训练计划,运动员的训练计划由教练组织制定,包括每日训
练时间、内容和目标。
运动员需严格按照训练计划进行训练,不得
擅自调整或缺席。
2. 体能训练,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等。
运动
员需按照教练的指导进行体能训练,不得擅自增加训练量或强度。
3. 技术训练,根据个人特点和比赛项目,制定相应的技术训练
计划。
运动员需认真学习和练习各项技术动作,不得因个人原因擅
自改变训练内容。
4. 饮食管理,运动员需按照营养师的建议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保证营养摄入的均衡和充足。
不得随意饮食或摄入不健康的食物。
5. 休息管理,运动员需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合理安排训练和
比赛之间的休息。
不得因个人原因影响正常的休息时间。
6. 纪律要求,运动员需遵守训练场馆的纪律规定,服从教练和工作人员的安排和指导。
不得在训练期间出现违纪行为。
7. 伤病管理,运动员如有伤病需及时向教练组和医疗组报告,并按照医疗组的指导进行治疗和康复训练。
不得擅自进行剧烈训练或比赛。
8. 禁止物品,禁止运动员在训练场馆内吸烟、饮酒或使用违禁药物。
不得擅自携带危险物品进入训练场馆。
以上规章制度为运动员的基本训练要求,运动员需严格遵守,如有违反将受到相应的纪律处罚。
希望所有运动员能够自觉遵守规定,健康训练,取得更好的成绩。
运动队训练管理制度
运动队训练管理制度运动队训练管理制度1. 引言运动队训练管理制度对于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和整体团队表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完善的训练管理制度可以为运动队提供有效的训练计划、合理的训练安排和高效的管理流程,从而帮助运动员更好地发挥潜力,提升整个运动队的实力。
本文将详细探讨运动队训练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制定一个高效的制度。
2. 运动队训练管理制度的重要性2.1 提供有效的训练计划一个完善的训练管理制度应该包含详细的训练计划,根据运动员的能力水平和比赛季节制定不同的训练内容和强度。
通过系统化和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运动员可以有条不紊地提高自己的技术、体力和心理素质。
2.2 合理的训练安排训练管理制度应该确保合理的训练安排,避免过度训练或训练不足。
过度训练会导致运动员疲劳和受伤,而训练不足则无法达到预期的训练效果。
通过制定明确的训练安排,可以保证运动员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恢复和休息,提高训练效果和预防运动伤害。
2.3 高效的管理流程一个高效的训练管理制度应该包括有效的管理流程,以确保训练计划的执行和团队协作的顺利进行。
管理流程应该涵盖训练计划的制定、执行和评估等各个环节,运动队教练和管理人员应按照制度的要求进行管理和协调,确保整个训练过程的顺利进行。
3. 制定高效的运动队训练管理制度3.1 定义目标和指标在制定运动队训练管理制度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训练的目标和指标。
目标可以是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打造一个高效的团队,指标可以是比赛成绩、个人能力的提升等。
明确目标和指标可以帮助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和管理流程。
3.2 制定详细的训练计划根据目标和指标,制定详细的训练计划。
训练计划应包括训练内容、训练强度、训练频率等方面的具体安排。
应针对不同的运动项目和个人特点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确保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3 设立绩效评估机制为了评估训练的效果,可以设立绩效评估机制。
通过定期的测试和评估,可以了解运动员的训练状态和进步情况,及时调整训练计划,帮助运动员克服问题和提高技能。
运动训练管理概述
第二章运动训练管理概述[内容提要]本章分为四节,主要从运动训练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为纵线介绍了运动训练管理学的基本知识。
其中,第一节介绍了运动训练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重点阐述了运动训练管理学的概念;第二节讲述了运动训练管理学的性质、学科体系及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第三节从系统、要素、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为切入点,探讨了运动训练管理系统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管理者、被管理者和管理环境;第四节主要阐述了运动训练管理的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表现的周期性、目的性、控制性、递增性和递套性等特点。
[重要概念]运动训练管理学;系统;要素;运动训练管理过程第一节运动训练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一、运动训练管理学的概念运动训练管理是对运动训练事物的管理,是管理在运动训练领域的具体表现。
它以管理学作为理论基础,以体育中运动训练问题作为实践对象,追求的是运动训练实践的最佳管理效果。
结合管理及体育管理的概念,运动训练管理描述如下:运动训练管理就是指运动训练管理行为的实施者,通过采用管理和运动训练的方法,以实现运动训练管理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创新等职能,创造和谐的环境,充分发挥各种运动训练资源的合力作用,实现既定运动训练目标的过程。
运动训练管理学是研究运动训练管理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
孙汉超对运动训练管理的定义为管理者遵循运动训练的客观规律,运用有效的手段,为不断提高功效,实现训练工作的目标,而对运动训练系统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的综合活动过程。
综上所述,对运动训练管理概念的描述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含义:1.运动训练管理实质是管理者对运动队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的一种综合活动。
2.运动训练管理的基础在于包括教练员在内的运动队的各种管理人员对运动员的管理活动,其中心环节是教练员和运动员的管理活动。
3.运动训练管理活动必须具备科学的指导、医学监督、文化教育、物资保证、管理制度、项目布局等必要的条件。
4.运动训练管理具有明显的目的,是一个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过程。
运动队训练管理模式
运动队训练管理模式汇报人:2024-01-08•运动队训练管理概述•运动队训练计划与实施•运动队训练评估与反馈目录•运动队训练保障体系•运动队训练管理模式创新与发展01运动队训练管理概述定义与特点运动队训练管理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运动队的训练过程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监督,以达到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
特点系统性、科学性、实践性、动态性。
科学的训练管理能够确保训练过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从而提高运动成绩。
提高训练效果培养优秀运动员促进体育事业发展通过有效的训练管理,能够为运动员提供更好的训练条件和成长环境,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运动员。
良好的训练管理是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能够推动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030201训练管理的重要性早期阶段早期的训练管理主要依靠教练的经验和感觉,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
发展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体育领域的不断探索,训练管理逐渐走向科学化和系统化。
现代阶段现代训练管理更加注重科技手段的运用和创新,不断推动着体育事业的发展。
训练管理的历史与发展03020102运动队训练计划与实施明确训练目标和期望成果,包括比赛成绩、技能提升和体能增强等。
目标设定根据训练目标和运动员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训练周期,包括基础训练、专项训练和赛前集训等阶段。
周期安排针对不同训练阶段,设计相应的训练内容,包括力量训练、速度训练、耐力训练、技术训练和战术训练等。
内容设计合理利用场地、器材、教练和资金等资源,确保训练计划的顺利实施。
资源整合明确教练团队成员的职责和工作重点,确保训练计划的顺利执行。
教练团队分工对运动员进行科学化管理,包括饮食、作息、恢复和心理辅导等方面的指导。
运动员管理对训练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监控与评估确保训练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到位,预防运动损伤和其他意外事件的发生。
安全保障数据分析对训练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包括运动员表现、技术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立法管理 2、提高使用,增加经营服务 3、建立完善使用机制 4、定期及时检查维修
运动训练梯队管理
初级训练管理
中级训练管理
高级训练管理
初级训练形式 体育传统学校的运行模式
1、体育传统校独立运行模式
2、与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联办模式 3、与体育俱乐部联办模式 4、与体育专业运动队联办模式 5、与高水平运动队联办模式
体育管理——
运动训练管理
第一节 运动训练管理概述
运动训练管理的概念
运动训练是通过对从事竞技体验的运动员在生物学、 社会学、心理学等科学指导下而进行的改造(锻 炼),以适应参与高水平竞争的活动过程。 运动训练管理是指管理者在遵循运动训练客观规律 的基础上运用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为不断提高功 效,实现训练工作目标,而对运动训练进行的计 划、组织、控制、协调的综合活动过程。
5、竞赛管理“法制型”程序管理 6、完善运动员的激励机制 7、加强教练队伍管理 8、良好处理社会资助的各关联方利益
高水平运动训练管理 知识点:
高水平运动训练管理概述
高水平运动训练管理
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
一、高水平运动训练管理的概念:
运动训练:
狭义——最大限度地挖掘和提高人的体力和智力,以获得更 好的运动成绩的一种有组织的教育过程。 广义——运动员的创造或保持专项运动最高成绩所准备的全
人、项目环境、运动队环境等
2、高水平运动队选择管理模式的原则:
实事求是原则 低成本、高效率原则
3、不同项目高水平运动队管理模式的选择:
集体项目
普及度低的项目
强市领导类运动队
三、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中的教练员
(一)教练员在高水平运动队管理中的作用 1、在运动员选材方面的作用 2、在训练中的作用 3、在训练管理中的作用 4、在临场发挥方面的作用
3、其发展思路 体育院校附属竞技体校管理(p185-186)
高级训练形式管理
一、省、市、区优秀运动队管理 二、国家集训队管理
P186-189
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
1、科学设置高水平运动员培养目标
2、科学制定培养方案 3、建立、改革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4、改革竞赛制度,落实“体教结合”
伍。
二、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模式
(一)概念 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是指各高水平运动队以提
高运动员训练水平、竞赛成绩为目标、优化
运动队资源配置、以保证运动队各项工作顺 利进行实施范式。
二、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模式
(二)分类
领队负责制 主(总)教练负责制 式的选择 1、影响高水平运动队选择管理模式的因素:
三、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中的教练员
(二)教练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与技能 1、基本素质——从思想道德方面以及个人能力方面考察 2、基本技能——
制定计划的能力, 正确示范、讲解和组织、指导训练的能力, 掌握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 掌握一定生理、生化指标的测试方法 掌握科学选材的方法 高超的临场指导能力 善于总结经验
过程。
二、高水平运动训练管理的过程模式
管 理 机 构
控制
输 入 端
资金
训 练 系 统
时间
训 练 系 统
成品
输 出 端
优先运动员苗子
半成品
三、高水平运动训练管理的系统结构
四、我国高水平运动训练管理体系的形成
一、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概述
(一)概念
在学习、训练、比赛等方面全面发展,在竞技体 育领域内具备较普通运动员更强的学习和领悟能 力、更高的竞技水平,具有在各类重大赛事上 “争金夺银”的实力,承担着实现“奥运争光计 划”目标和攀登世界竞技体育高峰任务的运动队
5、科研、训练信息化
运动训练经费管理 (一)经费来源
1、财政拨款
2、经营创收 3、社会投资 (二)经费使用 1、完善财务制度;2、按计划按规定用款 3、提高经费使用效益;4、严格管理节约、细用
运动场地设施管理
(一)运动训练场地设施的实况
(二)场地设施的管理
运动员管理
1、运动员选材
2、运动员的交流与流动
3、运动员管理方法与奖惩机制
衡量训练管理科学性的几项指标
1.成绩指标 2.淘汰率、成功率指标 3.训练成才率指标
运动训练科研管理 (一)制定运动训练科技发展战略
(二)运动训练科研管理措施
1、训练科学一体化 2、训练科研效能高 3、重点项目、学科、课题科学决策 4、浓郁科研学术氛围
运动训练人员管理
(一)教练员管理
1、制定项目教练聘用计划 2、制定各项目运动训练的计划及目标
3、教练员的责、权、利的分配
4、教练的能力(培训、考核、晋升)提升
5、教练员执行业务的监督控制
教练员的管理
教练员在运动训练管理中的作用 教练员的职责与素质 教练员的选拔与使用 教练员的职业培训及发展趋势 教练员的人际关系与协调
6、与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学校联办模式
传统体校的科学管理
1、转变观念、体教结合 2、建立积极采用竞赛机制
3、拓宽体育后备人才输送渠道
4、增加传统体校场地、设施、师资等投入
中级训练形式管理
业余体校和体育运动学校的管理(p182-185)
1、其管理的任务 2、其管理的特点
运动训练管理过程
图6-2
训练管理过程基本模式
运动训练管理内容
运动训练管理主要涉及: 运动项目管理、运动训练人员管理、教练员和运 动员的管理、运动训练科研管理、运动训练经费管 理、运动训练场地设施管理、运动训练后勤服务管 理等。
运动训练项目管理: (一)运动项目设置管理: 1、运动项目的分类 2、运动项目设置分类的依据 (二)运动项目布局管理 (三)运动项目组织管理
运动训练管理系统
P155
训练管理管理系统的组成因素(对象)
人:运动员、教练员、行政员、后勤人员等 财:经费 物:硬件设施、设备等 信息
运动训练管理的特点:
1、全面性 2、系统性 3、动态调整
运动训练管理体制与运作方式 阅读教材157-162
运动训练管理体制及其改革
1.运动训练管理体制的类型 2.运动训练管理体制的结构与特征 3.我国运动训练管理体制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