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考试简答题

合集下载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简答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简答

1、城市:以非农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2、城市化: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3、城市规划: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4、居住区:城市中由城市主要道路或片段分界线所围合,设有与其居住人口规模相应的、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相对独立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区。

5、居住组团:城市中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设有与其居住人口规模相应的、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6、居住小区:城市中由居住区级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以居民基本生活活动不穿越城市主要交通线为原则,并设有与其居住人口规模相应的、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区。

7、城市设计:对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所作的整体构思和安排,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

8、城市性质: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9、城市规模:以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总量所表示的城市的大小。

10、城市布局: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空间组织及其形式和状态。

11、城市形态:城市整体和内部各组成部份在空间地域的分布状态。

12、历史文化名城:经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

13、城市总体规划: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14、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全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

15、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中学]城市规划原理期末复习题(精简版).docx

[中学]城市规划原理期末复习题(精简版).docx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的总称。

2、中央商务区:简称CBD,具冇如下特征:(1) CBD所捉供的功能和服务具有最高水准;(2)CBD是城市地区屮人口最多的区域,24小时人口的变化值也最高;(3)CBD貝有城由地区最发达的内部交通和外部交通联系;(4)CBD貝有最高的服务集屮性,能捉供包括经济、管理、娱乐、文化乃至行政等多方而的服务, 具有城市地区最集屮、档次最高的零售业;(5) CBD具有城市屮最高的土地价格和租金。

3、城市人口结构:一定时期内城市人口按照性别、年龄、家庭、职业、文化、民族等因素的构成状况。

4、居住用地:在城市屮包括住宅及相当于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绿地等设施的建设用地o5、工业用地:城市小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堆场、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包描其专用的铁路、码头和道路等)的建设用地。

6、城市对外交通:城市与城市范围以外地区Z间采用齐种运输方式运送旅客和货物的运输活动。

7、城市道路网密度:P2879、卫星城在大城市市区外围兴建的、与帀区既有一定距离乂相互间密切联系的城帀。

10、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确定城市总体规划和重大原则的纲领性文件,是编制城M总体规划的依据。

11、城镇体系:一定区威内的各种类型、不同等级、空间相互作用关系密切的城镇群体组织。

12、城市性质:P17314、城市公共空间:狭义的概念是指那些供城市居民H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

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

r 义的概念可以扩大到公共设施用地的空间,例如城由屮心区、商业区、城市绿地等。

15、城市化水平:又叫城市化率,是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来表示。

二、分析题1、简述《雅典宪章》的主要内容。

(1)1933年,在雅典召开建筑师大会,商讨城市规划问题,会议主要内容形成《雅典宪章》;(2)宪章中提岀城市四大功能:居住、工作、游憩、交通;(3)提出城市规划应与周围地区整体考虑;(4)提出城山应保留名胜古迹及历史建筑;(5)提出城市规划应以区域规划为基础。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期末考试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期末考试资料

1、城市的定义: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2、城市化的定义: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和过程。

3、城市化包括三个方面:①人口职业的转变。

即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业的第二、第三产业,表现为农业人口不断减少,非农业人口不断增加;②产业结构的转变。

工业革命后,工业不断发展,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提高,第一产业的比重相对下降,工业化的发展也带来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农村多余人口转向城市的第二、第三产业;③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由比较分散、密度低的居住形式转变为较集中成片的、密度较高的居住形式,从与自然环境接近的空间转变为以人工环境为主的空间形态。

4、城市化水平=城镇非农业人口/城镇总人口5、城市化历史进程的三个阶段:①初期阶段—-生产力水平尚低,城市化的速度较缓慢,较长时间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

②中期阶段——由于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市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就达到60%或以上。

③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经基本上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

城市中工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

1、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市朝一夫。

"(表现《周礼·考工记》思想的城市是曹魏邺城和隋唐长安城以及元大都。

)影响:《管子》:“因天利,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表现《管子》思想的特例城市是宋朝时期的汴梁。

)影响:2、希波丹姆:城市规划之父。

他提出城市布局模式要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

广场是市民集聚的空间,城市以广场为中心的核心反映了古希腊时期的市民民主文化。

(体现希波丹姆思想的城市:米列都城)3、“田园城市”理论:由霍华德在1898年提出。

城乡规划原理期末考试题A

城乡规划原理期末考试题A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试题(A)卷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实施时间是年。

2、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制定了一个城市规划大纲,该大纲集中地反映了当时“现代建筑学派”的观点,后来被称为。

3、城市的社会系统构成一般可以从城市的、文化系统构成、______几个方面观察分析。

4城市规划的调查研究工作一般有哪三个方面:、基础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分析研究。

5、城市用地构成,按照行政隶属的等次,宏观上如分为、地区、郊区。

6、山地城市常见的布局形式:、带状布局和有机疏散、分片布局。

7、城市道路系统可分为和辅助道路系统。

8、城市客运交通由、自行车、摩托车、四部分组成。

9、居住区的用地根据不同功能要求,一般可以分为四类:、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公共绿地。

10、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的内容很多,包括总体布局和。

11、在城市空间布局层面处理城市发展与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关系的方式有两种,即和新旧交融并存。

12、城市开发控制的基本类型可分为通则式和。

二、单选题(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1、城市的发展规模主要是指()。

A:用地规模B:人口规模C:资源规模D:经济规模2、下列关于城市总体布局中工业区布局的叙述,()不正确。

A: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需要有方便的联系,职工上下班要有便捷的交通条件B:有污染的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要有足够的防护用地C:工厂在布置上应相互保持一定距离,以免相互影响D:工厂出入口避免过多地干扰对外交通3、城市给水工程系统由()等组成。

A:取水工程、净水工程、输配水工程B:取水工程、排放工程C:取水工程、污水处理、净水工程D:取水工程、污水处理、排放工程4、自行车是一种具有许多优点的交通工具,最佳活动范围在()A:3-4km B:2-4kmC:3-5km D:2-5km5、在城市发展和建设领域中,()是基于市场机制的种种缺陷而制作的。

A:对城市空间资源加以合理的配置B:要有公共政策来干预市场的自发过程C: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来增加群众更大需求D:依法建设城市建筑物,推进市容来发展经济6、次干道为联系主要道路之间的辅助交通路线,一般红线宽度为()A:25-35m B:20-40mC:30-40m D:25-40m7、城市人防规划的规模预测应估计战时留城人口占城市总人口的比例,一般为()A:30%-40% B:20%-40%C:40%-50% D:45%-50%8、青岛市的城市职能有:外贸、海港、纺织机械工业、国防、疗养、海洋科学研究中心,青岛的城市性质是()城市。

城市规划简答题及答案

城市规划简答题及答案

简答题部分1、建筑平面群体组合的基本形式及其特点(用图示)(图示见规划原理书P388)。

行列布置:优:绝大多数居室朝向良好,结构施工简单缺:处理不好会产生单调、呆板改进:a、山墙错落b、单元错开梯搂 c 、成组改革影响周边布置:优:①能形成封闭小空间,便于组织绿化、休憩地②对于寒冰地区可阻挡风沙③节约用地,提高密度缺:①部分居室朝向差,炎热地区西晒②结构施工较为复杂,不利于抗震,造价会增加③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会造成较大的土方工程单周边双周边自由周边混合布置:为以上两种形式的结合形式,最常见的往往是以行列式为主,以少数住宅式公建沿道路式院落周边布置,以形成半开敞式院落。

自由式布置:建筑结合地形,在照顾日照、通风等要求的前提下,成组自由灵活地布置。

2、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按三级方式布置的内容是什么?(原理书P413)第一级(居住级)主要包括一些专业性的商业服务设施和影剧院、俱乐部、图书馆、医院、街道办事处、派出所、房管所、邮电、银行等为全区居民服务的机构。

第二级(居住小区级)主要包括菜站、综合商店、小吃店、物业管理、会所、幼托、中小学等。

第三级(居住组团级)主要包括居委会、青少年活动室、老年活动室、服务站、小商店等。

3、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地块划分的原则是什么?(控制性详细规划P34)1.严格根据总体规划和其他专业规划、根据用地部门、单位划分地块2.以单一性质规划地块,即一般一个地块只有一种使用性质3.建议有一边与城市道路相邻4.结合自然边界、行政界线划分地块5.考虑低价的区位级差6.地块大小应和土地开发的规模相协调,以利于统一开发7.对于文物古迹风貌保护建筑及现状质量较好、规划给予保留的地段,可单独划块,不再给定指标8.规划地块划分必须满足“专业规划线”的要求,专业规划线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的控制要求,主要有道路红线、河湖水面蓝线、城市绿化绿线、高压走廊黑线、文物古迹保护紫线、微波通道橙线等9.应尊重地块现有的土地使用权和产权边界4、城市公共区中心的空间组织原则(轴线法则、立体空间建筑室内室外)(城市规划原理P504)1.运用轴线法则。

《城市规划原理》—完整版(名词解释,简答)

《城市规划原理》—完整版(名词解释,简答)

《城市规划原理》—完整版(名词解释,简答)名词解释部分1、⽇照间距: 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底层获得不低于⼆⼩时的满窗⽇照⽽保持的最⼩间隔距离。

2、建筑后退:是规定建筑物应距离城市道路或⽤地红线程度。

3、绿地率: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化⽤地总和和占该⽤地⾯积的⽐例。

4、⼟地使⽤兼容性: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往往涉及到多种⽤地性质在地块内混合布置问题,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为了协调处理性质不同的各⽤地的关系⽽采取的⼀种⽅法。

(不确定,见《控制性详细规划》P38-395、城市蓝线:河流⽔域⽤地边界线。

6、城市紫线:历史保护区域边界线。

7、城市绿线:城市⽣态、环境保护区域边界线。

8、城市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规模的居住⽣活聚居地和特城市⼲道或⾃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规模(30000--50000⼈)相对应,配建有⼀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该区居民物质与⽂化⽣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活聚居地。

9、CBD:中央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简称:CBD)指⼀个国家或⼤城市⾥主要商业活动进⾏的地区。

10、容积率:是指⼀个⼩区的总建筑⾯积与⽤地⾯积的⽐率。

11、建筑平均层数:指⼀个建筑地段内所有建筑各层⾯积总和除以这些建筑总⾯积的总和12、CIAM: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13、拆建⽐:新建的建筑总⾯积与拆除的原有建筑总⾯积的⽐值。

14、配建设施:与住宅规模或与⼈⼝规模相对应配套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的总称。

15、竖向设计:城市开发建设地区(或地段),为满⾜道路交通、地⾯排⽔、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等⽅⾯的综合要求,对⾃然地形进⾏利⽤、改造,确定坡度、控制⾼程和平衡⼟⽯⽅等⽽进⾏的规划设计。

16、环境容量:在保证⼈群健康和⽣态系统不受危害的前提下,环境系统或其中某⼀要素对污染物的最⼤容纳量。

17、道路红线: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地的规划控制线18、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以⼟地使⽤控制为重点,详细规定建设⽤地性质、使⽤强度和空间环境,它强调规划设计与管理及开发相衔接,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引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期末考试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期末考试资料

1、都市旳定义: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人口汇集为重要特性旳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置旳市和镇。

2、都市化旳定义:农业人口及圁地向非农业旳都市转化旳现象和过程。

3、都市化包括三个方面:①人口职业旳转变。

即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业旳第二、第三产业,体现为农业人口丌断减少,非农业人口丌断增长;②产业构造旳转变。

工业革命后,工业丌断发展,第二、第三产业旳比重丌断提高,第一产业旳比重相对下降,工业化旳发展也带来农业生产旳现代化,农村多出人口转向都市旳第二、第三产业;③圁地及地区空间旳变化。

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由比较分散、密度低旳居住形式转变为较集中成片旳、密度较高旳居住形式,从不自然环境靠近旳空间转变为以人工环境为主旳空间形态。

4、都市化水平=城镇非农业人口/城镇总人口5、都市化历史进程旳三个阶段:①初期阶段——生产力水平尚低,都市化旳速度较缓慢,较长时间才能到达都市人口占总人口旳30%左右。

②中期阶段——由亍经济实力明显增长,都市化旳速度加紧,在丌长旳时期内,都市人口占总人口旳比例就到达60%戒以上。

③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旳过程已经基本上完毕,农村旳剩余劳劢力已基本上转化为都市人口。

都市中工业旳发展、技术旳迚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

1、我国古代都市规划思想:《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市朝一夫。

”(体现《周礼·考工记》思想旳都市是曹魏邺城和隋唐长安城以及元大都。

)影响:《管子》:“因天利,就地利,敀城郭丌必中觃矩,道路丌必中准绳。

”(体现《管子》思想旳特例都市是宋朝时期旳汴梁。

)影响:2、希波丹姆:都市觃划之父。

他提出都市布局模式要以方格网旳道路系统为骨架,以都市广场为中心。

广场是市民集聚旳空间,都市以广场为中心旳关键反应了古希腊时期旳市民民主文化。

(体现希波丹姆思想旳都市:米列都城)3、“田园都市”理论:由霍华德在1898年提出。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复习题(精简版)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复习题(精简版)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复习题(精简版)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城市规划原理期末复习题(精简版)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城市规划,原理,期末,习题,精简版,,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教育文库中查看更多范文。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的总称。

2、中央商务区:简称cbD,具有如下特征:(1)cbD所提供的功能和服务具有最高水准;(2)cbD是城市地区中人口最多的区域,24小时人口的变化值也最高;(3)cbD具有城市地区最发达的内部交通和外部交通联系;(4)cbD具有最高的服务集中性,能提供包括经济、管理、娱乐、文化乃至行政等多方面的服务,具有城市地区最集中、档次最高的零售业;(5)cbD具有城市中最高的土地价格和租金。

3、城市人口结构:一定时期内城市人口按照性别、年龄、家庭、职业、文化、民族等因素的构成状况。

4、居住用地:在城市中包括住宅及相当于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绿地等设施的建设用地。

5、工业用地:城市中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堆场、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包括其专用的铁路、码头和道路等)的建设用地。

6、城市对外交通:城市与城市范围以外地区之间采用各种运输方式运送旅客和货物的运输活动。

7、城市道路网密度:9、卫星城:在大城市市区外围兴建的、与市区既有一定距离又相互间密切联系的城市。

10、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确定城市总体规划和重大原则的纲领性文件,是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

11、城镇体系:一定区域内的各种类型、不同等级、空间相互作用关系密切的城镇群体组织。

12、城市性质:13、城市公共空间:狭义的概念是指那些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

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

广义的概念可以扩大到公共设施用地的空间,例如城市中心区、商业区、城市绿地等。

同济大学城市计划期末试题带答案

同济大学城市计划期末试题带答案

同济大学城市计划期末试题带答案2003-2004学年第一学期《城市计划原理1》试题专业:学号:姓名:成绩:一、名词说明(每题5分)日照间距绿地率容积率效劳半径户室比二、简答题(每题10分)一、阻碍住宅通风的因素有哪些?二、什么缘故要在居住区道路系统计划中提倡“顺而不顺畅”的原那么?3、绘制“居住区计划用地平稳表”。

4、居住区级、居住小区级、居住组团级和宅间道路的宽度别离为多少米?五、居住区级、居住小区级和居住组团级公共效劳设施的效劳半径别离为多少米?三、计算题(25分)某住宅区用地面积为12公顷,有三个居住组团。

第一个组团为3层住宅,用地为4公顷,建筑密度为20%。

第二个组团为6层住宅,用地为8公顷,容积率为。

请计算:整个住宅区的住宅建筑总面积。

整个住宅区的容积率。

须列出计算进程。

试题答案:一、名词说明日照间距:前后两排住房之间,为保证后排住宅能在规定时日获得所需日照而必须保持的距离。

绿地率:住宅区绿地与住宅区总用地的比值为绿地率,住宅区绿地包括公共绿地、道路绿地、宅间绿地和专属绿地。

容积率:容积率=总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是一个反映单位用地面积上开发强度的指标。

服务半径:服务半径是各项公共服务设施所服务的空间距离或时间距离。

户室比:住宅区或住宅建筑内各种不同户型的住宅所占的比例。

二、简答题(每题10分)1、阻碍住宅通风的因素有哪些?建筑的间距、排列的方式、通风的方向等。

2、什么缘故要在居住区道路系统计划中提倡“顺而不顺畅”的原那么?保证住宅区通行方便,避免穿越性交通。

3、绘制“居住区计划用地平稳表”。

用地面积(ha) 比重(%) 人均面积(m2/人)居住区用地其中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公共绿地其他用地4、居住区级、居住小区级、居住组团级和宅间道路的宽度别离为多少米?居住区级:路面10-14米;红线20-30米。

小区级:路面6-9米;红线10-14米。

组团级:路面3-5米;红线8米。

宅间:路面不小于米。

城市规划原理简答题

城市规划原理简答题

城市规划原理简答题第一篇:城市规划原理简答题名词解释:1.城市性质:在中国城市的总体规划中,根据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确定它在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篇:城市规划简答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知识问答1、在什么情况下要遵守城乡规划法?在两种情况下必须遵守城乡规划法:(1)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

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

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2)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

规划区是指城市、镇和村庄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有关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中,根据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划定。

2、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遵循哪些原则规定?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遵循下列规定:(1)应当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保护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并符合区域人口发展、国防建设、防灾减灾和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的需要。

(2)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应当遵守土地管理、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的规定。

(3)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在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中合理确定城市、镇的发展规模、步骤和建设标准。

(4)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以及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的编制,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3、城乡规划法对单位和个人在城乡规划方面的权利、义务是怎样表述的?城乡规划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经依法批准并公布的城乡规划,服从规划管理,并有权就涉及其利害关系的建设活动是否符合规划的要求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查询。

城市规划原理试题及答案

城市规划原理试题及答案

答案一一.填空(0.5×50=25分)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于 2008 年1月1日起施行,共七章,分别为总则、城乡规划的制定、城乡规划的实施、城乡规划的修改、监督检查、法律责任、附则。

2.行政许可的一般程序:申请与受理、审查、决定。

3.编制城市规划,应当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

4.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成果包括规划文本、图件和附件。

5.村镇规划的编制一般分为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两个阶段。

6.城市用地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分类,分为10 大类、 46 中类、73 小类,其中M代表工业用地、S代表道路广场用地、T代表对外交通用地。

7.城市建设用地应包括除水域和其他(E)类外的其他九大类用地。

8.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

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 2.5m ,纵坡不应大于 2.5%。

9.大于20万小于50万人的中等城市,防洪标准为大于等于 50~100 年。

10.我国城乡规划法规体系组成:《城乡规划法》、城乡规划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

11.居住区规划总用地,应包括居住用地和其他用地两类。

12.“十一五”时期,国家重点发展普通商品住房。

自 2006 年6月1日起,凡新审批、新开工的商品住房建设,套型建筑面积 90 m2 以下住房(含经济适用住房)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的70%以上。

13.城市规划管理控制的主要途径是审核城市规划图纸、文本和各类建设工程图纸。

14.居住区内公共绿地的总指标,应根据居住人口规模分别达到:组团不少于 0.5 m2/人,小区(含组团)不少于 1.0 m2/人,居住区(含小区与组团)不少于 1.5 m2/人,并应根据居住区规划布局形式统一安排、灵活使用。

旧区改建可酌情降低,但不得低于相应指标的 70 %。

15.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规划建设用地结构类别名称占建设用地的比例(%)类别名称占建设用地的比例(%)居住用地20~32 道路广场用地8~15工业用地15~25 绿地8~15二.名词解释(5×6=30分)16.城乡规划:《城乡规划法》称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考试重点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考试重点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考试重点《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考试重点【题型】名词解释10*4'=40' 简答题 6*10'=60'一、名词解释1、城市及城市性质现代城市的含义,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因素:人口数量、产业构成、行政管辖的意义。

城市性质则是指一个城市在全国或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的地位,代表城市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确定城市特性一般进行城市职能分析。

城市性质是城市主要自然的概括,当然也可由城市的典型特征来确定。

2、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P22)该理论认为资本主义城市灾难的根源在于城市无限制发展和城市土地投机,建议限制自发膨胀,并使城市土地划属城市统一管理;城市人口过于集中是由于城市人口吸引人口的“磁性”所致,并使这些磁性进行有意识的移植和控制,城市就不会盲目膨胀;如果把土地统一管理,就会消除土地投机。

这一理论是在一百年前提出来的今天在城市规划中依然适用。

3、有机疏散思想(P28)城市由于聚集导致人口膨胀,城市向外不断扩张,这种扩张往往是无序的。

该理论认为应变这种无序扩张为有序扩张,具体方法是把密集区划分为一个个的集镇和地区,彼此间用绿化带隔离。

过去城市无序扩张,导致随着城市的扩大,会导致城市与大自然之间距离拉大,而有机疏散理论的特点是随着城市的扩大,城市与大自然之间的距离缩短。

4、城市系统构成它是指构成城市各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关系的总和,城市各要素也称子系统,包括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空间系统、生态系统、和基础系统等五个。

5、城市用地及其区划(P57、59)通常所说的城市用地,既是指已经建设利用的土地,也包括已列入城市规划区域范围内尚待开发建设的土地。

初次之外,泛义的城市用地,还可包括按照城市规划法所确定的城市规划区内的非建设用地。

城市地域因不同的目的,和不同的使用方式,而需将用地划分成不同的范围或区块,以表达一定的用途、权属、性质、或量值等。

通常城市用地区划包括行政区划、用途区划、房地产权属区划、地价区划等。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考试卷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考试卷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考试卷《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考试卷B学号姓名得分一、名词解释(每个分,共分)、城市规划——一、地基承载力——、居住用地——、环境容量——、城市总体布局——二、单项选择题(每题分,共分)1、城市产生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奴隶向封建过渡时期、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下列关于居住用地选择,错误的是。

.用地数量与形态应考虑其适用性.注意与工业等就业区的相对关系.布置在较繁荣的城市中心地段.尽可能布置在自然风景优美的地段、《马丘比丘宪章》的主要贡献是。

强调物质空间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突出城市功能分区的重要作用提出建立生态城市的思想、按照国家《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规范规定,盲人学校属于。

.体育类.医疗卫生类.大专院校、科研设计类.行政办公类、居住区的用地组成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

.居住建筑用地.公共建筑用地.公用设施用地.绿地、唐长安城较为完整的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中最具影响力的典型格局,其特征中不包换()、中轴线对称、大套方城、宫城居中、规整的方格路网、居住区采用里坊制、雨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采用同一种管渠混合后汇集后,全部送至污水厂处理后再排放的排水系统,指的是()、直泄式合流制、截流式合流制、全处理式合流式、完全分流制、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成果包括。

规划文本和附件图纸和附件图纸和专题研究报告文字说明、图纸和专题研究报告、()是我国目前道路上所普遍采用的断面形式。

、一块板、二块板、三块板、四块板、下列关于仓库规划布局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油库应靠近重要的交通枢纽布置供应仓库可布置在使用仓库的地区内或附近地段建筑材料仓库常设于城郊对外交通运输线附近储备仓库应设在城市郊区或远郊,并有专用的独立地段、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服务半径指。

.居住区外居民到达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步行距离.居住区内居民到达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步行距离.居住区外居民到达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小步行距离.居住区内居民到达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小步行距离、根据划分可将居住区分为城市型居住区和独立的工矿企业的居住区。

城市规划原理简答题九

城市规划原理简答题九

城市规划原理简答题九名词解释:1.城市性质:在中国城市的总体规划中根据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确定它在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2.城市用地评价:在中国的城市规划中对城市土地的可行性、用途需要投入的资金以及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城市生态平衡的影响所做的评价。

??3.城市化:也称城镇化指的是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4.卫星城:一些半独立的城镇除了居住建筑外还设有一定数量的工、企业和服务设施使一部分居民就地工作另一部分居民去母城。

????简答题:??1、城市化具体内容包括哪几方面???人口职业的转变.即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业的第二、第三产业表现为农业人口不断减少非农业人口不断增加。

??产业结构的转变。

工业革命后工业不断发展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提高地产业的比重相对下降工业化的发展也带来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农村多余人口转向城市的第二、第三产业。

??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由比较分散、密度低的居住形式转变为比较集中成片的、密度高的居住形状从与自然环境接近的空间转变为以人工环境为主的空间形态。

??2、论述可持续发展概念、意义且具体说明经济、社会、自然三者协调统一。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影响子孙后代他们自己的需求能力的发展。

??意义:三者关系:可持续发展涉及到经济、自然和社会三个方面涉及到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协调统一??具体来说在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不仅重视经济增长数量更注重和追求经济发展质量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

加大社会环保意识防治污染于产生污染的源头解决污染于经济发展之中。

要善于利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来促进可持续发展达到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与有效保护经济持续增长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根本目的。

?? 在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要求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使城态发展不能背离环境的承载能力??在社会可持续发展方向控制人口增长改善人口结构和生活质量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创建一个保障公平、自由、教育、人权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度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

城市规划简答题及答案

城市规划简答题及答案

简答题部分1、建筑平面群体组合的基本形式及其特点(用图示)(图示见规划原理书P388)。

行列布置:优:绝大多数居室朝向良好,结构施工简单缺:处理不好会产生单调、呆板改进: a、山墙错落b、单元错开梯搂 c 、成组改革影响周边布置:优:①能形成封闭小空间,便于组织绿化、休憩地②对于寒冰地区可阻挡风沙③节约用地,提高密度缺:①部分居室朝向差,炎热地区西晒②结构施工较为复杂,不利于抗震,造价会增加③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会造成较大的土方工程单周边双周边自由周边混合布置:为以上两种形式的结合形式,最常见的往往是以行列式为主,以少数住宅式公建沿道路式院落周边布置,以形成半开敞式院落。

自由式布置:建筑结合地形,在照顾日照、通风等要求的前提下,成组自由灵活地布置. 2、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按三级方式布置的内容是什么?(原理书P413)第一级(居住级)主要包括一些专业性的商业服务设施和影剧院、俱乐部、图书馆、医院、街道办事处、派出所、房管所、邮电、银行等为全区居民服务的机构.第二级(居住小区级)主要包括菜站、综合商店、小吃店、物业管理、会所、幼托、中小学等。

第三级(居住组团级)主要包括居委会、青少年活动室、老年活动室、服务站、小商店等。

3、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地块划分的原则是什么?(控制性详细规划P34)1.严格根据总体规划和其他专业规划、根据用地部门、单位划分地块2.以单一性质规划地块,即一般一个地块只有一种使用性质3.建议有一边与城市道路相邻4.结合自然边界、行政界线划分地块5.考虑低价的区位级差6.地块大小应和土地开发的规模相协调,以利于统一开发7.对于文物古迹风貌保护建筑及现状质量较好、规划给予保留的地段,可单独划块,不再给定指标8.规划地块划分必须满足“专业规划线"的要求,专业规划线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的控制要求,主要有道路红线、河湖水面蓝线、城市绿化绿线、高压走廊黑线、文物古迹保护紫线、微波通道橙线等9.应尊重地块现有的土地使用权和产权边界4、城市公共区中心的空间组织原则(轴线法则、立体空间建筑室内室外)(城市规划原理P504)1.运用轴线法则。

【VIP专享】城市规划原理期末复习题

【VIP专享】城市规划原理期末复习题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的总称。

2、中央商务区:简称CBD,具有如下特征:(1)CBD所提供的功能和服务具有最高水准;(2)CBD是城市地区中人口最多的区域,24小时人口的变化值也最高;(3)CBD具有城市地区最发达的内部交通和外部交通联系;(4)CBD具有最高的服务集中性,能提供包括经济、管理、娱乐、文化乃至行政等多方面的服务,具有城市地区最集中、档次最高的零售业;(5)CBD具有城市中最高的土地价格和租金。

3、城市人口结构:一定时期内城市人口按照性别、年龄、家庭、职业、文化、民族等因素的构成状况。

4、居住用地:在城市中包括住宅及相当于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绿地等设施的建设用地。

5、工业用地:城市中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堆场、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包括其专用的铁路、码头和道路等)的建设用地。

6、城市对外交通:城市与城市范围以外地区之间采用各种运输方式运送旅客和货物的运输活动。

7、城市道路网密度:P287城市道路系统中交通干道应占一定比例,通常用于干道网密度来衡量,单位以公里/平方公里(km/km2)表示,即每平方公里城市用地面积内平均所具有的干道长度。

9、卫星城在大城市市区外围兴建的、与市区既有一定距离又相互间密切联系的城市。

10、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确定城市总体规划和重大原则的纲领性文件,是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

11、城镇体系:一定区域内的各种类型、不同等级、空间相互作用关系密切的城镇群体组织。

12、城市性质:P173指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各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于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基础。

14、城市公共空间:狭义的概念是指那些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

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

广义的概念可以扩大到公共设施用地的空间,例如城市中心区、商业区、城市绿地等。

城市规划简答题及答案

城市规划简答题及答案

简答题部分1、建筑平面群体组合的基本形式及其特点(用图示)(图示见规划原理书P388)。

行列布置:优:绝大多数居室朝向良好,结构施工简单缺:处理不好会产生单调、呆板改进:a、山墙错落b、单元错开梯搂 c 、成组改革影响周边布置:优:①能形成封闭小空间,便于组织绿化、休憩地②对于寒冰地区可阻挡风沙③节约用地,提高密度缺:①部分居室朝向差,炎热地区西晒②结构施工较为复杂,不利于抗震,造价会增加③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会造成较大的土方工程单周边双周边自由周边混合布置:为以上两种形式的结合形式,最常见的往往是以行列式为主,以少数住宅式公建沿道路式院落周边布置,以形成半开敞式院落.自由式布置:建筑结合地形,在照顾日照、通风等要求的前提下,成组自由灵活地布置。

2、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按三级方式布置的内容是什么?(原理书P413)第一级(居住级)主要包括一些专业性的商业服务设施和影剧院、俱乐部、图书馆、医院、街道办事处、派出所、房管所、邮电、银行等为全区居民服务的机构.第二级(居住小区级)主要包括菜站、综合商店、小吃店、物业管理、会所、幼托、中小学等。

第三级(居住组团级)主要包括居委会、青少年活动室、老年活动室、服务站、小商店等。

3、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地块划分的原则是什么?(控制性详细规划P34)1.严格根据总体规划和其他专业规划、根据用地部门、单位划分地块2.以单一性质规划地块,即一般一个地块只有一种使用性质3.建议有一边与城市道路相邻4.结合自然边界、行政界线划分地块5.考虑低价的区位级差6.地块大小应和土地开发的规模相协调,以利于统一开发7.对于文物古迹风貌保护建筑及现状质量较好、规划给予保留的地段,可单独划块,不再给定指标8.规划地块划分必须满足“专业规划线”的要求,专业规划线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的控制要求,主要有道路红线、河湖水面蓝线、城市绿化绿线、高压走廊黑线、文物古迹保护紫线、微波通道橙线等9.应尊重地块现有的土地使用权和产权边界4、城市公共区中心的空间组织原则(轴线法则、立体空间建筑室内室外)(城市规划原理P504)1.运用轴线法则.可以有一条轴线或几条主、次的轴线。

城市规划简答题及答案

城市规划简答题及答案

简答题部分U 建筑平面群体组合的基本形式及其特点(用图示)(图示见规划原理书P388)。

行列布置:优:绝大多数居室朝向良好,结构施工简单缺:处理不好会产生单调、 改进:a 、山墙错落② 对于寒冰地区可阻挡风沙③ 节约用地,提高密度缺:①部分居室朝向差,炎热地区西晒② 结构施工较为复杂,不利于抗篠,造价会增加 ③ 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会造成较大的土方工程混合布宜:为以上两种形式的结合形式,最常见的往往是以行列式为主,以少数住宅式公建 沿道路式院落周边布置,以形成半开敞式院落。

自由式布置:建筑结合地形,在照顾日照、通风等要求的前提下,成组自由灵活地布苣0 2、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按三级方式布置的内容是什么?(原理书P413)第一级(居住级)主要包插一些专业性的商业服务设施和影剧院、俱乐部、图书馆、医院、 街道办事处、派出所、房管所、邮电、银行等为全区居民服务的机构。

第二级(居住小区级)主要包括菜站、综合商店、小吃店、物业管理、会所、幼托、中小学 等© 第三级(居住组团级)主要包括居委会、青少年活动室、老年活动室、服务站、小商店等。

3. 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地块划分的原则是什么?(控制性详细规划P34) 1・严格根据总体规划和其他专业规划.根据用地部门、单位划分地块呆扳 b 、单元错开梯搂 C 、成组改革影响周边布置:优:①能形成封闭小空间, 便于组织绿化、休憩地■I • ',以单一性质规划地块,即一般一个地块只有一种使用性质 建议有一边与城市道路相邻 结合自然边界、行政界线划分地块 考虑低价的区位级差 地块大小应和上地开发的规模相协调,以利于统一开发对于文物古迹风貌保护建筑及现状质量较好、规划给予保留的地段,可单独划块,不再 给定指标规划地块划分必须满足“专业规划线”的要求,专业规划线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的控制要 求,主要有逍路红线、河湖水而蓝线、城市绿化绿线、高压走廊黑线、文物古迹保护紫 线、微波通道橙线等应尊重地块现有的上地使用权和产权边界4、城市公共区中心的空间组织原则(轴线法则、立体空间建筑室内室外)(城市规划原理 P504)1. 运用轴线法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城市性质:在中国城市的总体规划中,根据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确定它在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2.城市用地评价:在中国的城市规划中,对城市土地的可行性、用途需要投入的资金,以及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城市生态平衡的影响所做的评价。

3.城市化:也称城镇化,指的是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4.卫星城:一些半独立的城镇,除了居住建筑外,还设有一定数量的工厂、企业和服务设施,使一部分居民就地工作,另一部分居民去母城。

简答题:城市化具体内容包括哪几方面?人口职业的转变.即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业的第二、第三产业,表现为农业人口不断减少,非农业人口不断增加。

产业结构的转变。

工业革命后,工业不断发展,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提高,地产业的比重相对下降,工业化的发展也带来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农村多余人口转向城市的第二、第三产业。

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由比较分散、密度低的居住形式转变为比较集中成片的、密度高的居住形状,从与自然环境接近的空间转变为以人工环境为主的空间形态。

2、论述可持续发展概念、意义且具体说明经济、社会、自然三者协调统一。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影响子孙后代他们自己的需求能力的发展。

意义:三者关系:可持续发展涉及到经济、自然和社会三个方面,涉及到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协调统一具体来说,在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不仅重视经济增长数量,更注重和追求经济发展质量,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加大社会环保意识,防治污染于产生污染的源头,解决污染于经济发展之中。

要善于利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来促进可持续发展,达到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与有效保护,经济持续增长,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根本目的。

在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要求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使城态发展不能背离环境的承载能力在社会可持续发展方向,控制人口增长,改善人口结构和生活质量,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创建一个保障公平、自由、教育、人权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度,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

此外,历史文化传统、生活方式习惯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衡量标准和决策取舍的参照依据。

在城市总体布局中,坚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力求以人为中心的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系统的持续发展,使城市发展的各个阶段建设有序,朝着既定的发展方向和建设目标,整体协调发展。

3、居住用地选择要考虑那些方面?居住区用地的选择一般考虑如下几个方面:(1)选择自然环境优良的地区,这些地区有着适于建筑的地形与物质条件,避免选择易受洪水、地震灾害、滑坡、沼泽、风口等不良条件的地区。

在丘陵地区,宜选择向阳、通风的坡面。

在可能情况下,尽量接近水面和风景优美的环境。

(2)居住用地的选择应与城市总体规划及其就业区、商业中心等功能地域相结合,协调相互关系,以减少居住一工作、居住一消费的出行距离与时间。

(3)居住用地的选择要十分注重用地自身及用地周边的环境污染影响,在接近工业区时,要选择在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并按环保等法规规定的间隔设必要的防护距离,为营造卫生、安宁的居住生活空间提供环境保证。

(4)居住用地选择应有适宜的规模与用地形状,便于合理地组织居住生活和经济有效地配置公共服务设施等。

适宜的用地形状将有利于居住区的空间组织和建设工程经济。

(5)在城市外围选择居住用地,要考虑与现有城区的功能结构关系,利用旧城区公共设施、就业设施,有利于密切新区与旧区的关系,节省居住区建设的初期投资。

(6)居住区用地选择应结合房产市场的需求趋向,考虑建设的可行性与效益。

(7)居住区用地选择要注意留有余地。

在居住用地与产业用地相配合一体安排时,居住用地应有相应的发展安排与空间准备。

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对自然环境条件分析主要包括哪些方面?1)地质条件,包括:建筑地基,滑坡与崩塌,冲沟,地震,矿藏等;(2)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包括地面水体的面阔,水深,水位,流速,水质,流量等.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下水的存在形式,含水层厚度,硫化度,硬度及动态等;(3)气候条件:太阳辐射,风象,温度,降水与湿度等;(4)地形条件,宏观上划分的地形类型包括:山地,丘陵,平原.在小地区范围,包括山谷,山坡,冲沟,盆地,谷道,河漫滩,阶地等,与规划相关的地形条件还有:地面高程,各用地部位间的高差,坡度等.5. 城市用地选择适用性评价所涉及的方面是什么?1),城市与自然环境。

自然对城市的影响,关系到城市职能的发挥,关系到城市的空间形态,关系到城市工程的建设经济等多方面;城市对自然的影响,水土流失严重,洪涝灾害加剧,形成热岛等不利城市气候环境,土壤结构改变,地面下沉,水质恶化,温室效应。

2)、自然环境条件分析。

地质条件、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地形条件分析。

3)、城市用地的适用性评定。

用地评定的分类:一类用地、二类用地、三类用地。

6、城市总体规划中有哪些布局方式?并论述其优缺点。

1.集中式布局的城市形态所谓集中式的城市形态,就是城市各项主要用地集中连片。

其优点是便于集中各项生活服务设施,完善城市服务设施内容.城市各项用地紧凑,有利于提高出行效,方便居民生活,节省建设投资。

一般中小城市由于城市规模不大,只要用地条件许可,大多采用这种布局方式。

此类城市形态最大的问题是要处理好城市用地的近期与远期的关系,规划布局要有弹性,给远期的发展留有余地。

此类型的城市又可进一步分成网格状、环形放射状、星状、带状和环状等五种形态。

松散式布局的城市形态分散式的城市形态主要有组团式、星座式、城镇组群式等三种类型分散式的城市形态最主要的是组团状。

所谓组团状,是指一个城市分成若干块不连续的用地,城市组团之间大多受河流,山川等自然地形、矿藏资源或交通系统的分隔,这种发展形态是受到城市用地条件限制而产生的。

分散式的城市形态的优点是接近自然、容易处理好近期与远期的关系,使各项用地各得其所。

缺点是市政设施和公用设施投资及经营管理费用较大。

星座式是分散式城市形态中的一种类型,主要是指以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为中心,在其外围发展若干个小城镇,也称为母城和卫星城的模式。

此外.分散式城市形态最为极端的是城市组群式,常见于典型的工矿城市。

城市形态布局的形式的演变趋势,一是大城市由分散走向集中,再由集中走向分散;二是中小城市以向心集中型为主。

7、城市整体布局的基本原则有哪些?整体协调,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建设布局合理、配套设施齐全、环境优美、居住舒适的人类社区,促进相关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是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之一。

在城市总体布局中,要力求以人为中心的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系统的持续发展,使城市发展的各个阶段建设有序,朝着既定的发展方向和建设目标,整体协调发展。

城乡融合,力求系统综合、时空发展有序。

城乡融合,协调发展,要求在规划编制中明确:城市和乡村布局上合理,功能上既有分工,又有合作,避免盲目发展和重复建设三、增强区域城市观念,重在区域整体发展。

可持续发展战略,城乡协调发展,区域整体发展和城市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综合发展,作为城镇空间形态组织和城市总体规划布局的重要原则四、体现政策、突出重点、带动全局。

在面对城市错综复杂的城市发展进程中,有赖于符合实际发展需要、又具有指导意义的政策驱动8、城市的发展的根本动因?1,城市工业的发展与人口的聚集。

工业化吸收了大量的农业人口,使之转化为城市人口,城市扩展了吞并了周围的农业用地,失去徒弟的农民流入城市,成为工人。

2,城市布局的变化。

工业的发展、城市人口的聚集、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需求的多样化,城市主要交通工具的出现,增加了城市用地的类型。

3,城市与环境。

城市面积的扩展,使市民接触自然环境的距离愈远,工业在城市中必然对环境产生污染,致使城市物质生活提高的同时,对环境也产生了负面效应。

4,科学技术发展带来城市的聚集效益及高质量的城市生活。

生产和人口的聚集,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

工业的发展、工业门类的增加、科技的进步、多种产业的协作、科技的交流、使城市的产生带来了巨大的聚集效益和规模效益。

9、城市居住区的用地组成分为哪几类?住宅用地:不同类型住宅所占用地,包括住宅甚底和宅基周围所必要的用地。

(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居住生活所需要的学校、医疗、商业服务、文娱管理等设施的用地。

(3)道路用地:居作地区内各种道路、广场、停车场库的用地。

(4)绿地:居住地区集中设置的公园、游园等公共性用地。

10. 城市规划宏观调控作用有哪些主要表现?城市规划的宏观调控作用表现在:①保障必要的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②规范土地和房地产市场;③在符合社会总体利益的基础上对城市土地进行合理配置、开发与使用;④以政府干预的方式保证土地使用符合社区公众的利益。

11、城市社会系统的构成?城市人口和社会系统构成城市的社会系统,一般可以从城市的政治系统构成、文化系统构成、人口系统构成几个方面观察和分析。

城市的政治系统构成可以从两个不同角度分析,一是政治团体角度,二是市民之间的政治关系。

城市中的政治团体是代表不同阶级或者阶层利益,或者特别集团利益的集体组织。

城市中的政权构成和行政管理受到各国各地区社会制度的影响。

城市人口系统的构成是城市社会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不仅涉及人群分类学,更涉及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收入阶层、不同民族(种族)、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性别、不同教育水平、不同年龄组社会集团间的社会冲实与交融,以及他们在城市空间上的分布。

城市人口系统主要指作为城市的聚居者,侧重于对物质的需求与人的生理、心理、行为等有关的机制、原理和理论的分析。

狭义的城市文化指城市的精神文化。

城市文化系统由精神产品的生产、传播、使用和储存四个方面构成,涉及教育科研、文化传媒、咨询服务、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图书展览、体育卫生等。

12、城市规划编制工作一般应遵循下列原则?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原则。

在强调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应忘记经济发展目标就是为人类服务,而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保证。

城市自然生态环境和各项特定的环境要求,都可以通过适用的规划技巧,把建设开发和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

2.历史环境与未来环境相和谐的原则。

保护城市发展过程的历史延续性,保护文化遗产和传统生活方式,促进新技术在城市发展中的应用,并使之为大众服务,努力追求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和新科学技术运用之间的协调等。

3.城市环境中各社会集团之间社会生活和谐的原则。

城市是时代文明的集中体现。

城市规划不仅要考虑城市设施的逐步现代化,同时要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市居民文化生活的需求,要为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创造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