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小说》教案
2020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 明清小说选读 第29课《煮酒论英雄》教案2 沪教版五四制
第29课《煮酒论英雄》1教学目标1.通过对话描写分析人物形象;2、学习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
3、感受刘备胸怀大志的英雄本色。
2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有的已阅读过名著<三国演义>,初步了解了人物形象,有的通过自己的阅读也能读懂文章,但对人物心理的揣摩,对人物准确深刻的把握,还离不开对语言的品读.特别是对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不够到位.3重点难点1、通过对话描写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对话描写对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的作用。
2、学习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煮酒论英雄导入新课:概括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曹操请刘备一起煮酒论英雄。
题目告诉我们,文章的中心是“论英雄”,本文是怎么论英雄的?曹操对英雄所下的定义是什么?本文要谈论的是“英雄”的定义,还是夫气概,不可能图谋霸业。
如果你是曹操,你当时会怎么看刘备?活动2【活动】分角色朗读,注意语气。
要求读得流畅,读出人物的语气和性格两人语气完全不同,刘备不露声色,谦恭有加,曹操锋芒毕露,藐视一切。
活动3【讲授】研读课文分析第二段。
(1)概括第二段内容。
“写刘备入府见操” (2)刘备在本节中有一系列的心理变化,请找出这些词句。
“惊问”“面如土色”“方才放心”“心神方定”“开怀畅饮”分析:曹操派许褚、张辽来请刘备,那言辞气势,与其说是“请”还不如说是命令,使刘备吃惊不小。
入府见操,曹操劈头依据“在家做得好大事”,大话吓人,借以试探,刘备猝不及防,以为心事已被发现,吓得面如土色,直到曹操点明煮酒相邀的意思,才“心神方定”,到了小亭,见到煮酒、青梅,疑虑顿消,才开怀畅饮。
短短几分钟,刘备的内心已经历了生死交战。
(3)曹操讲“望梅止渴”的故事,用意何在? 这个“望梅止渴”的故事,表明曹操多谋与自负,同时暗示刘备,当世英雄非其莫属。
(4)这一段在情节上有何作用?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缘由,拉开了曹操刘备论战的序幕。
活动4【讲授】研读课文分析第三段。
2024年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明清小说选读第31课《范进中举》教案2沪教版五四制
张乡绅:张乡绅是一个腐朽官僚的典型形象,他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对范进的关心完全是出于自己的利益考虑。他的形象讽刺了封建社会中官僚的腐朽和虚伪,以及封建礼教的束缚。
教学反思与改进
这节课结束后,我认真反思了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我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并制定了一些措施,以提高未来的教学质量。
首先,在课前自主探索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预习资料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够。有些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存在困难,无法准确理解课文的内容和背景。为了改善这一点,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增加一些预习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例如,我会在预习资料中提供一些文言文的翻译和解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批判性思维:通过对范进中举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深入剖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在面对问题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4.道德修养与人格塑造:本文通过对范进中举前后人们态度变化的讽刺,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能够从中汲取教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品质。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讽刺手法和人物分析的知识点。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针对《范进中举》这篇课文,我将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和案例研究法进行教学。讲授法主要用于导入新课、讲解课文和总结课文内容,帮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全面的理解。讨论法用于让学生在小组内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探讨,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表达欲望。案例研究法则用于分析课文中的讽刺手法和人物形象,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明清小说》教案
《明清小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明清时期小说的历史背景和发展概况;(2)掌握明清小说的主要特点和艺术成就;(3)分析明清小说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4)欣赏明清小说的文学价值和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明清小说原著,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2)运用比较分析法,探讨明清小说与其他文学样式的差异;(3)采用小组讨论和课堂分享,培养合作交流和表达阐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明清时期社会风貌和民间习俗;(2)领悟小说中的人物品质和道德观念;(3)树立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明清小说概述(1)介绍明清时期的背景特点;(2)阐述明清小说兴盛的原因;(3)概述明清小说的主要类型和代表作品。
2. 第二课时:明清小说的艺术特点(1)分析明清小说的结构布局;(2)探讨明清小说的情节设置和人物塑造;(3)欣赏明清小说的语言风格和审美趣味。
3. 第三课时:《红楼梦》鉴赏(1)介绍《红楼梦》的背景和作者;(2)分析《红楼梦》的主要人物和情节;(3)评价《红楼梦》的艺术成就和文学价值。
4. 第四课时:《西游记》鉴赏(1)介绍《西游记》的背景和作者;(2)分析《西游记》的主要人物和情节;(3)评价《西游记》的艺术成就和文学价值。
5. 第五课时:《水浒传》鉴赏(1)介绍《水浒传》的背景和作者;(2)分析《水浒传》的主要人物和情节;(3)评价《水浒传》的艺术成就和文学价值。
三、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语文教材《明清小说》相关章节;2. 参考书目:《明清小说史》、《红楼梦鉴赏辞典》、《西游记鉴赏辞典》、《水浒传鉴赏辞典》;3. 网络资源:相关明清小说的网站、论坛和学术论文。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2. 阅读理解:检查学生对明清小说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3. 作文写作:布置相关作文题目,评估学生的文学创作和表达能力;4.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明清小说的试题,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
《明清小说》教案
《明清小说》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明清时期小说的历史背景和发展概况。
培养学生对明清小说的兴趣和阅读热情。
1.2 教学内容明清时期的社会背景与文化特点明清小说的产生与发展历程明清小说的主要类型与特点1.3 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引导学生了解明清小说的背景和特点。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小说作品来展示明清小说的魅力。
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与提问,检查学生对明清小说的了解程度。
课后阅读作业,要求学生阅读一部明清小说,并写读后感。
第二章:明清小说的主要类型与特点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明清时期小说的主要类型,如章回体、话本、拟话本等。
分析明清小说的艺术特点,如情节结构、人物塑造、语言风格等。
2.2 教学内容明清小说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明清小说的艺术特点及其表现手法明清小说代表作品的特点分析2.3 教学方法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引导学生了解明清小说的类型和特点。
小组讨论,让学生比较不同类型小说的异同,提高分析能力。
2.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与提问,检查学生对明清小说类型的了解程度。
课后小组研究报告,要求学生选择一部明清小说进行深入研究。
第三章:明清小说的人物塑造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明清小说人物塑造的手法和特点。
培养学生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3.2 教学内容明清小说人物塑造的手法,如肖像描写、言行描写、心理描写等。
明清小说人物形象的特点,如性格鲜明、类型化、个性化等。
明清小说代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分析3.3 教学方法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引导学生了解人物塑造的手法和特点。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不同人物形象的特点和魅力。
3.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与提问,检查学生对明清小说人物塑造的了解程度。
课后小组研究报告,要求学生选择一部明清小说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第四章:明清小说的情节结构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明清小说情节结构的特点和手法。
培养学生对小说情节的分析能力和欣赏水平。
4.2 教学内容明清小说情节结构的特点,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
高中语文教案:明清小说的特点与流派
高中语文教案:明清小说的特点与流派一、明清小说的特点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此时期诞生了众多经典之作。
明清小说与古代文言文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在风格、内容以及受众面上有了显著变化。
下面将围绕明清小说的特点展开论述。
1. 叙事形式活泼生动与古代文言文以笔记体为主的散文相比,明清时期的小说更加注重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
这使得明清小说具有鲜明的戏剧性,叙事形式更加活泼生动。
例如,在《红楼梦》中就展现出了复杂而精彩的情节,以及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
2. 心理描写深入细致随着社会变革和人们对个体内心世界关注度提高,明清小说对人物心理描写尤为注重。
作者通过细致入微地揭示人物内心活动,展示其复杂而真实的思想感情。
这种方式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共鸣。
3. 揭示社会问题在明清社会改革不断深入时期,小说开始关注社会问题。
明清小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如封建礼教、官场黑暗等。
小说成为了人们了解社会现状以及探讨社会问题的重要途径。
二、明清小说的流派明清时期涌现了多种流派的小说,每一种流派都有其独特风格和主题。
以下将介绍几种代表性的明清小说流派。
1. 侠义流派侠义小说是明清时期最具特色的一种流派,其代表作为《水浒传》。
这类小说以英雄豪杰为主角,描写了他们力挽狂澜、正义执着的精神世界。
同时,侠义小说也对社会不公与道德准则进行了批判,启发着读者对于仁义道德的思考。
2. 纪实流派纪实小说是明清时期一种较为现实主义的文学形式,它常常根据真实事件来写作。
其中,《儒林外史》被认为是首部纪实流派作品。
这类小说以真实场景与真人活动为基础,在揭示封建统治阶级虚伪与黑暗的同时,也抨击了社会的不公平。
3. 奇幻流派明清时期还出现了一些奇幻小说,如《聊斋志异》。
这类小说以超自然现象与神秘事件为主题,通过独具创造力的故事情节和虚构的人物塑造,引发读者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并透露着作者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三、明清小说对后世影响明清时期的小说作品为后世文学艺术提供了宝贵的遗产和启示。
2020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 明清小说选读 第29课《煮酒论英雄》教案1 沪教版五四制
第29课《煮酒论英雄》1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人物对话,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人物形象。
2.整合相关材料,初步提炼出个人的观点并加以阐述。
2学情分析在教师指导下,本届初三学生在初二阶段已通读《三国演义》这部章回小说。
学生对这部书的内容比较熟悉,部分学生对书中的一些人物有个人的认知,他们所持的见解不尽相同,甚至存在较大的差异。
基于这一背景,教学这篇课文,既要紧扣文本,品味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又要引领学生勾连这部小说其他章回中相关的故事情节,加深对“英雄”内涵的体悟,进而引导学生去辩论,提升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独立思考能力。
3重点难点1.通过朗读品味人物对话,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人物形象。
2.整合相关材料,初步提炼出个人的观点并加以阐述。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导入新课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三国》人物也是时而联合结盟,时而分裂对抗,时而在战场上刀兵相见,时而在酒席间把酒言欢。
最典型的有两个枭雄,他们就是——曹操和刘备,同学们看这两人是怎样在酒桌上“论”英雄的?活动2【活动】二、角色朗读1.请五个同学分别朗读许褚和张辽、曹操、刘备、关羽和张飞的语言,一个同学朗读引号外的语言。
2.教师提问:这些同学语调、重音的处理,你认为是否合理?为什么?其他同学对照表格,仔细聆听、圈画、体会,这五个同学朗读语调、重音是否合理,围绕人物的的内心世界去评价并试读。
活动3【活动】三、交流辩论教师提问:曹操和刘备“论”了哪些人物?你认为这些人算不算英雄?提示:对以上人物不求观点统一,只要求议出个人见解,言之成理。
1.学生重点阅读第四段,梳理课文所“论”的人物。
2.学生结合文本,调动过去阅读《三国演义》的积累,联系相关链接材料,展开辩论交流,互相补充。
活动4【活动】四、了解“英雄”的内涵从曹操对袁术、袁绍、刘表等人物的评论看,他们都不配称英雄,他认为什么样的人配称英雄?学生速读课文第四段,圈画出曹操和刘备所“论”的英雄的标准,即“胸怀大志,腹有良谋”。
明清小说选教案
明清小说选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明清时期小说的发展背景和特点。
2. 分析《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部明清小说的内容、结构和艺术特点。
3. 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对于明清小说的审美能力和批评眼光。
4. 激发学生对于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1. 明清小说的发展背景和特点。
2. 《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部明清小说的内容、结构和艺术特点。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明清小说的复杂结构和深层含义。
2. 分析《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中的社会现实与人物塑造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明清小说的发展背景和特点,分析《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进行讨论和分析。
3. 阅读法:指导学生阅读相关章节和片段,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
4. 形象法:运用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的感官体验和阅读兴趣。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以图片或简短视频引导学生对明清时期的社会背景进行初步了解。
二、讲授明清小说的发展背景和特点(15分钟)1. 教师介绍明清时期的社会和文化背景,解释它对小说创作的影响。
2. 教师讲解明清小说的主要特点,如叙事技巧多样、情节曲折离奇、注重社会生活描写等。
三、具体分析《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30分钟)1. 分别介绍《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主要内容。
2. 分析《红楼梦》的结构和主题,重点讨论其中的女性形象和社会批判。
3. 分析《西游记》的结构和主题,重点讨论其中的人物塑造和对佛教文化的描绘。
4. 分析《水浒传》的结构和主题,重点讨论其中的社会反抗和英雄形象。
四、讨论和阅读实践(30分钟)1. 学生分小组讨论各自感兴趣的明清小说,分享阅读体会和理解。
2. 学生阅读相关章节或片段,提出对作品的问题或解读观点,进行讨论和互动。
七年级历史下册《明清小说》教案、教学设计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明清小说的艺术特点、四大名著等;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
(3)教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4)强调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提醒学生加强课后复习;
(5)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1.课后阅读:要求学生选择一部明清小说进行深入阅读,如《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或《水浒传》,并结合课堂所学知识,分析小说的艺术特点、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等,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读后感。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关于明清小说的选择题、简答题,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
2.教学过程:
(1)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对练习题进行讲解,分析学生答题情况,指出易错点;
(3)针对学生错误,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4)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答。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所学的明清小说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内容,梳理知识体系。
2.课后习题:完成教材中与本章节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学素养。
3.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一个与明清小说相关的课题进行研究,如“明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明清小说的道德观念探讨”等,形成研究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4.创作练习: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让他们尝试以明清小说为蓝本,创作一篇短篇故事,要求运用所学知识,体现明清小说的艺术特点。
9.定期进行教学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困难,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以一则关于明清小说的趣味故事作为新课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相识故事,通过讲述故事引导学生进入明清小说的世界。
明清小说教案
明清小说教案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繁荣时期。
明清小说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读者,成为了当时文化社会的精神食粮。
本教案将从明清小说的特点、代表作品及其影响力等方面进行介绍,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明清小说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一、明清小说的特点明清时期的小说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1. 叙事手法多样化:明清小说通过描写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环境背景等方面,运用夸张、对比、对话等手法进行叙事,使故事更具生动感和艺术张力。
2. 现实主义写作风格:明清小说注重对社会生活的真实再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个层面和各种问题,如家庭、婚姻、官场、道德等,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
3. 精神境界的追求:明清小说不仅关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更注重对人性的探索和内心世界的描写。
小说中的主人公常常通过经历各种磨难和挫折,来追求真理、美德和自我完善。
二、明清小说的代表作品明清时期产生了不少优秀的小说作品,其中一些成为了经典之作,影响深远。
以下是几部代表作品的简要介绍:1. 《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为中心,通过对贾府兴衰和人物命运的描写,展示了贾宝玉对人生追求和现实世界的认识。
作品中的爱情、婚姻、荣华富贵等主题,深入人心。
2. 《儒林外史》:《儒林外史》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代表作,也是一部非常著名的具有讽刺意味的小说。
该作以主人公秦桧为原型,通过描写儒林寒门出身者秦桧的求学、官场经历,讽刺了当时政治体制的腐败和社会现象的弊端。
3. 《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神魔小说的颠峰之作。
它讲述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一行四人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
作品通过对佛教、道教、儒家等文化传统的融合,揭示了人性的善恶、修行的艰辛,具有深厚的哲理意义。
三、明清小说的影响力明清小说以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和艺术魅力,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清小说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目标:1. 了解明清小说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2. 掌握明清小说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 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 明清小说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2. 典型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分析。
教学难点:1. 明清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和命运探讨。
2. 明清小说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教材。
2. 学生阅读《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明清小说。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明清小说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明清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二、讲授新课1. 明清小说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介绍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 分析明清小说的题材、风格、艺术手法等特点。
2. 典型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以《红楼梦》为例,分析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
- 以《西游记》为例,介绍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人物的形象和故事情节。
- 以《水浒传》为例,分析宋江、武松等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英雄事迹。
三、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 明清小说中的人物性格是如何形成的?- 明清小说中的故事情节有哪些现实意义?- 明清小说对现代文学创作有何影响?2.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四、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明清小说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明清小说中的精神传承下去?五、课后作业1. 阅读明清小说,选择一部作品进行阅读心得分享。
2. 分析明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撰写一篇人物评析文章。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讲授、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明清小说的历史背景、特点、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思考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3. 课后作业有助于巩固学生对明清小说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备注:1.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
2024年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明清小说选读第29课《煮酒论英雄》教案2沪教版五四制
(3)英雄观的批判性思考。
-比较分析:比较不同时代对英雄的定义,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中的英雄观与现代价值观的差异。
-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对小说中的英雄观进行批判性思考。
(4)文学鉴赏能力的提升。
-理解与感悟:帮助学生理解小说中的艺术手法,培养对文学作品深层次感悟的能力。
(3)实物展示:在课堂教学中展示与小说相关的实物,如古代酒具、兵器等,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明清时期的文化背景。
-展示古代酒兵器模型,加深学生对小说中战争和英雄行为的认识。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煮酒论英雄》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对英雄的不同定义和理解?”例如,我们常说的英雄形象可能与小说中的曹操、刘备有所差异。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英雄观的奥秘。
“论英雄”一段话表达了曹操对英雄的独到见解,他认为英雄不仅要有过人的才能和勇气,更要懂得把握时机,成就一番事业。这反映了曹操的功利主义英雄观,也揭示了当时社会对英雄的普遍期待。
例题三:应用题
题目:试比较《煮酒论英雄》中的英雄观与现代人们对英雄的认识,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
现代人们对英雄的认识更侧重于道德品质和无私奉献,如雷锋、最美妈妈等。而《煮酒论英雄》中的英雄观更强调权谋和成就。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时代背景和社会价值观的变化。
2.教学方法方面:在讲授过程中,可能过于依赖多媒体设备,导致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课本原文的学习。
(三)改进措施
1.针对教学组织问题,今后我会更加关注学生的参与情况,适时调整分组和讨论话题,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明清小说教案
《明清小说》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到明清时期进入成熟阶段,知道明清时期戏剧的繁荣、书法绘画的代表人物,简述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的成就,理解其思想艺术特色。
(2)能力目标①指导学生把四大名着的要点制作成表格,训练他们归纳历史知识的学习方法。
②使学生知道史学研究和文学创作在方法上的不同之处,提高学生的史学素养和文学素养。
③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④明清文化是明清政治、经济的反映,让学生了解政治、经济(上层建筑)对文化影响的历史唯物主义史观。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充分调动学生从影视剧、连环画等媒体获得的已有认知,进一步了解四大古典名着的成就。
(2)通过设问、讨论、分析归纳等方法,激活学生思维,理解四大古典名着的思想艺术特色。
⑶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明清是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成熟期,这些小说多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值得我们骄傲。
它进一步证明,中华民族具有卓越的创造才能和文化素质,我们应努力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并发扬光大。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艺作品的方法,培养学生鉴赏文艺作品的素质,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着原作的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及处理方法(1)重点:《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大古典文学名着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处理方法: ①通过让学生制表归纳四大古典文学名着,解决重点;②通过对《三国演义》中的曹操、《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红楼梦》中宝黛的爱情与反封建的关系等问题的细致分析,突破重点。
(2)难点:多方面地了解四大文学名着的内容;多角度地理解明清文化作品的时代特点。
处理方法:①通过提前预习、查找资料化解难点;②将影视音像资料、图文资料和学生已有认知巧妙结合突破难点。
《明清小说》中的世俗生活与人性百态 - 教案
《明清小说》中的世俗生活与人性百态教案一、引言1.1明清小说的历史背景1.1.1明清时期的政治与社会环境1.1.2小说创作的兴盛与文学地位1.1.3明清小说的特点与影响1.1.4对后世文学及文化的影响1.2世俗生活与人性的关系1.2.1明清小说中世俗生活的描绘1.2.2人性在小说中的展现1.2.3世俗生活与人性的相互作用1.2.4通过小说反映的社会现实与人文关怀1.3教学目的与意义1.3.1增进对明清小说的理解1.3.2分析世俗生活与人性的关系1.3.3提升文学鉴赏能力1.3.4培养批判性思维与人文素养二、知识点讲解2.1明清小说的发展脉络2.1.1明代小说的发展2.1.2清代小说的特点与流派2.1.3代表性作家与作品介绍2.2世俗生活与人性的描绘手法2.2.1对话与描写2.2.2人物塑造与心理描写2.2.3情节安排与冲突展现2.2.4象征与隐喻的运用2.3明清小说中的主题与价值观2.3.1社会批判与人性探索2.3.2传统道德与伦理观念2.3.3女性地位与性别角色2.3.4个体命运与社会变迁三、教学内容3.1明清小说选读3.1.1《红楼梦》中的世俗生活3.1.2《儒林外史》中的人性讽刺3.1.3《聊斋志异》的奇幻与真实3.1.4《金瓶梅》的社会风俗与道德批判3.2小说中的人物分析3.2.1《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与林黛玉3.2.2《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与周进3.2.3《聊斋志异》中的狐仙与书生3.2.4《金瓶梅》中的西门庆与潘金莲3.3.1明清小说的叙事技巧3.3.2语言风格与文学表现力3.3.3明清小说对现代文学的影响3.3.4明清小说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传播与接受《明清小说》中的世俗生活与人性百态教案四、教学目标4.1知识与理解4.1.1了解明清小说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4.1.2掌握明清小说中世俗生活与人性的描绘手法4.1.3分析明清小说中的主题与价值观4.1.4识别并解读明清小说中的象征与隐喻4.2技能目标4.2.1提升文学鉴赏和批判性思维能力4.2.2培养有效阅读和文本分析的能力4.2.3提高写作技巧,尤其是人物描写和情节构建4.2.4增强跨文化理解和全球视野4.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3.1增进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4.3.2培养对社会多样性和人性的深刻认识4.3.3强化道德判断和伦理思考能力4.3.4培养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终身学习的态度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教学难点5.1.1明清小说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情节结构5.1.2明清小说中的象征和隐喻的理解5.1.3明清小说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的深入分析5.1.4学生对明清小说的兴趣激发和参与度提升5.2教学重点5.2.1明清小说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5.2.2世俗生活与人性的深入探讨5.2.3明清小说对现代文学和文化的影响5.2.4学生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教具准备6.1.1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PPT和视频材料)6.1.2明清小说的文本和选段6.1.3相关的文学评论和研究资料6.1.4教学辅助图表和思维导图6.2学具准备6.2.1笔记本和文具6.2.2明清小说的阅读材料6.2.3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的道具6.2.4用于写作和创作的纸笔七、教学过程7.1导入与背景介绍7.1.1引入明清小说的话题,激发学生兴趣7.1.2介绍明清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特点7.1.3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明清小说的影响7.1.4提出教学目标和预期学习成果7.2主题探索与文本分析7.2.1分组阅读明清小说选段,分析世俗生活描绘7.2.2讨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人性展现7.2.3探讨小说中的主题和价值观7.2.4解读小说中的象征和隐喻7.3应用与创造7.3.1进行角色扮演,深入理解人物心理7.3.2写作练习:仿写明清小说中的场景或对话7.3.3创作小组:构建一个以明清背景的短篇故事7.3.4分享与讨论:小组作品展示和同伴评价7.4.1回顾明清小说的主要特点和艺术成就7.4.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悟7.4.4布置课后阅读和写作任务,鼓励进一步探索《明清小说》中的世俗生活与人性百态教案八、板书设计8.1课程主题与结构8.1.1明清小说的概述8.1.2世俗生活与人性的关系8.1.3教学内容与方法8.1.4教学目标与评估8.2明清小说的特点8.2.1小说发展的历史背景8.2.2代表性作家与作品8.2.3艺术特色与文学价值8.2.4社会影响与文化传承8.3教学活动与安排8.3.1导入与背景介绍8.3.2主题探索与文本分析8.3.3应用与创造九、作业设计9.1阅读理解9.1.1阅读指定的明清小说选段9.1.2分析小说中的世俗生活描绘9.1.3写一篇关于人物形象和人性展现的短文9.1.4解读小说中的象征和隐喻9.2写作与创作9.2.1仿写明清小说中的场景或对话9.2.2创作一个以明清背景的短篇故事9.2.3写一篇关于明清小说主题和价值观的论文9.2.4设计一个关于明清小说的教学活动9.3研究与探索9.3.1深入研究一个明清小说作家或作品9.3.2探索明清小说对现代文学和文化的影响9.3.3分析明清小说中的社会批判和伦理思考9.3.4参与小组讨论和同伴评价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教学反思10.1.1分析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10.1.2反思教学方法和活动的设计10.1.3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参与度10.1.4思考教学改进和调整的方向10.2拓展延伸10.2.1推荐相关的阅读材料和资源10.2.2鼓励学生参与文学社团和活动10.2.3提供研究项目和学术会议的信息10.2.4引导学生探索其他时期的文学和文化重点环节补充和说明:1.教学难点与重点:明清小说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情节结构,以及象征和隐喻的理解是教学难点。
明清小说选写作教案
明清小说选写作教案一、引言(介绍明清小说的背景和概述)明清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小说文学蓬勃发展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众多优秀的小说家纷纷涌现,创作了许多经典的小说作品。
本教案以明清小说选写作为主题,旨在通过对明清小说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其对文学的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明清小说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2. 学习明清小说的艺术手法和创作技巧。
3.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其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明清小说的特点和代表作品介绍1.1 明清小说的背景和发展历程1.2 明清小说的主题和题材1.3 明清小说的艺术手法和创作技巧1.4 代表作品介绍:《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2. 明清小说的阅读与鉴赏2.1 阅读明清小说的方法和技巧2.2 明清小说的情节构思和人物塑造2.3 明清小说的文学价值和意义3. 明清小说的创作与写作3.1 明清小说的写作思路和技巧3.2 明清小说的题材和表现手法3.3 学生根据明清小说的模式进行创作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明清小说的特点、艺术手法和创作技巧。
2. 讨论与分析法:组织学生讨论明清小说的阅读与鉴赏,分析明清小说的情节构思和人物塑造等要素。
3. 实践与创作法:引导学生以明清小说为模板,进行创作练习,提高写作水平。
五、教学过程第一节:明清小说的特点和代表作品介绍1. 介绍明清小说的背景和发展历程,简要概述明清小说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2. 分析明清小说的主题和题材,引导学生思考现实主义的体现和人性的揭示等方面。
3. 介绍明清小说的艺术手法和创作技巧,如描写技巧、叙事手法等。
第二节:明清小说的阅读与鉴赏1. 分析阅读明清小说的方法和技巧,如把握情节、品味细节等。
2. 讨论明清小说的情节构思和人物塑造,分析其特点和意义。
3. 探讨明清小说的文学价值和意义,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
第三节:明清小说的创作与写作1. 引导学生理解明清小说的写作思路和技巧,如刻画人物、布局情节等。
明清小说导读教案
明清小说导读教案教案名称:明清小说导读教案目标:1. 了解明清小说的背景和特点。
2. 掌握明清时期的代表性小说作品及其作者。
3. 能够分析明清小说的主题和艺术风格。
教学内容安排:一、导入(约200字)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阶段,小说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本节课将带领学生们一起了解明清小说的独特之处以及其中的经典作品。
二、明清小说的背景(约200字)1. 明清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环境对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 明清小说的特点:真实性、寓意性、对社会现实的关注等。
三、代表性作品及其作者(约700字)1. 《红楼梦》:曹雪芹是明清时期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他以鲜明的人物形象和细腻的描写手法塑造了一个宏伟而真实的家族世界。
2. 《水浒传》:施耐庵创作了这部以英雄豪杰为主角的小说,通过塑造水浒英雄的形象,展现了社会底层人物对抗压迫的斗争。
3. 《西游记》:吴承恩以孙悟空等神话人物为主线,构建了一个奇幻的世界,表达了对人性的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讽刺。
4. 《金瓶梅》:兰陵笑笑生以草根女子金瓶儿的生活为切入点,揭示了封建社会道德败坏和人性的丑恶。
四、明清小说的主题和艺术风格(约400字)1. 主题:家族荣辱、社会底层的反抗、人性善恶等。
2. 艺术风格:细腻写实的描写、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幽默讽刺的语言和情节等。
五、总结(约200字)明清小说作为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对中国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通过了解明清小说的背景、代表作品及其作者,以及分析主题和艺术风格,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时期的文学瑰宝。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明清小说的导读,使学生们对明清小说的背景、特点、代表作品及其作者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通过阅读相关小说摘录、讨论和分析等多种方式来加深对明清小说的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不仅提高了文学素养,同时也增加了对中国文化的认知。
高中语文教案:文言文阅读——明清小说
高中语文教案:文言文阅读——明清小说引言:今天我们将探讨高中语文教案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即文言文阅读。
在高中阶段,学生需要学习阅读文言文,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传统。
而文言小说在明清时期是文言文的重要类型之一。
本文将介绍明清小说的特点、代表作品以及如何有效教授明清小说阅读。
什么是明清小说?明清小说是指明代和清代所创作的小说作品。
明清小说包括了很多经典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
明清小说的特点1.丰富多样:明清小说的题材广泛,包括仙侠小说、浪漫小说、官场小说等。
每个作品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2.描写细腻:明清小说注重对人物心理的描写,展现出了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3.真实生动:明清小说往往描写了真实的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使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
明清小说的代表作品1.《红楼梦》:这部小说被公认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以贾宝玉、林黛玉以及其他人物的爱情纠葛为主线,展现了封建家族的兴衰和女性命运的悲剧。
2.《西游记》:这部小说讲述了孙悟空等人帮助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
它不仅是一部冒险小说,也是一部寓言故事,融合了宗教、神话和历史元素。
3.《水浒传》:这部小说以宋朝反抗封建统治的英雄故事为主线,共有108个主要人物与故事情节纠葛在一起。
它描写了民间英雄的奋斗和中国古代社会的黑暗面。
教授明清小说阅读的方法1.培养兴趣:教师应该通过介绍明清小说的背景和精彩故事情节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小说内容。
2.深入分析: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明清小说的主题、人物形象以及背后的社会背景。
可以通过讨论小说中的关键章节和对话,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用意。
3.阅读辅助:学生在阅读明清小说时可能会遇到一些难懂的古文词汇和句式。
教师可以提供注释和解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4.文学欣赏: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阅读明清小说的同时培养文学欣赏能力。
可以通过讨论小说的艺术手法和与其他作品的对比,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审美能力。
明清小说选教案历史背景与艺术创作
明清小说选教案历史背景与艺术创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明清时期是小说创作的重要阶段。
明清小说选作为其中的代表之一,流传至今并被广泛研究。
本文将重点探讨明清小说选教案的历史背景与艺术创作,分析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一、历史背景1. 社会经济变革:明清时期,中国经历了大规模的社会经济变革,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得到了发展。
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升,文化娱乐需求增加。
2. 文化环境:明代文人士大夫文化盛行,儒家思想为主导,而清代则受到封建礼教的影响较为深远。
文人们在闲暇之余喜欢读书、讨论文化艺术并以小说为娱乐。
3. 印刷技术进步:明代中期,活字印刷术的出现使书籍的印刷和传播变得更加容易。
清代进一步发展了印刷技术,使得书籍的出版和流通更加便利。
二、艺术创作1. 内容题材:明清小说选教案的内容题材多样。
既包含历史传说、神怪奇闻,也涉及到文人志怪、奇案探讨等。
另外,民间传说和家族趣闻也为选教案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 叙事形式:明清小说选教案大多采用了框架叙事的形式,即在主线故事中穿插多个次线故事。
这种叙事方式既能丰富故事情节,又能凸显主题与寓意。
3. 语言风格:明清小说选教案的语言风格多样,有古文的雅致、骈文的华丽、白话的通俗等。
作者通过不同的语言风格,展现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社会角色。
4. 主旨思想:明清小说选教案在艺术创作上不仅追求娱乐,也具有一定的文化教化功能。
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反映社会风俗、阐释伦理道德、传递价值观念。
三、影响与地位1. 文化传承:明清小说选教案作为一种流行的文学形式,推动了历史人物传记、小说短篇等文学流派的发展。
它们对后世小说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为现代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民俗研究:明清小说选教案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民俗资料,对于研究当时社会风貌、人文习俗具有很高的价值。
同时,它也为后来的民俗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3. 文化交流:明清小说选教案不仅在中国广泛传播,还对东亚其他国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初中初三语文上册《明清小说概述》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点
1.明清小说的发展历程、文学地位和社会背景。
2.明清小说的主要类型、特点及其代表作品。
3.分析明清小说的主题思想、艺术手法和价值取向。
(二)教学难点
1.帮助学生理解明清小说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文精神。
2.指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小说的主题和手法。
3.引导学生认识到明清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作业完成后,教师将对学生的读后感、分析文章和表演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文学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积极开展阅读,拓展知识面,提高自身文学素养。
4.代表性作品:详细讲解《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名著的主题思想、艺术成就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设计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
1.明清小说为什么能够涌现出如此多的名著?
2.分析明清小说中的典型人物形象,他们反映了哪些社会现实?
3.你最喜欢哪一部明清小说?请谈谈你的理由。
具体教学设想如下: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介绍明清小说的发展历程、文学地位和社会背景。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影视资料,让学生对明清时期的社会风貌有直观的了解。
第二课时:讲解明清小说的主要类型、特点及其代表作品。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掌握知识。
第三课时:分析明清小说的主题思想、艺术手法和价值取向。以案例分析为基础,引导学生深入剖析作品,体会小说的魅力。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章节《明清小说概述》,结合学科特点和初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以下学情分析:
1.知识储备:学生在初一、初二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明清小说的篇目,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但对于明清小说的整体认识尚显不足,需要在本章节中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提升。
《明清小说》教案
《明清小说》教案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识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到明清时期进入成熟阶段,知道明清时期戏剧的繁荣、书法绘画的代表人物,简述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的成就,理解其思想艺术特色。
想艺术特色。
(2)能力目标能力目标①指导学生把四大名着的要点制作成表格,训练他们归纳历史知识的学习方法。
训练他们归纳历史知识的学习方法。
②使学生知道史学研究和文学创作在方法上的不同之处,提高学生的史学素养和文学素养。
③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③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④明清文化是明清政治、经济的反映,让学生了解政治、经济(上层建筑)对文化影响的历史唯物主义史观。
唯物主义史观。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充分调动学生从影视剧、连环画等媒体获得的已有认知,进一步了解四大古典名着的成就。
的成就。
(2)通过设问、讨论、分析归纳等方法,激活学生思维,理解四大古典名着的思想艺术特色。
理解四大古典名着的思想艺术特色。
⑶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明清是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成熟期,这些小说多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值得我们骄傲。
值得我们骄傲。
它进一步证明它进一步证明,中华民族具有卓越的创造才能和文化素质,我们应努力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并发扬光大。
我们应努力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并发扬光大。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艺作品的方法,培养学生鉴赏文艺作品的素质,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着原作的欲望。
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着原作的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及处理方法二、教学重难点及处理方法(1)重点:《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大古典文学名着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走进明清小说教案
走进明清小说教案一、教案背景近年来,在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中,明清小说的教学内容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明清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重要阶段,其中《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作品已经成为了经典。
因此,需要设计一份适合的明清小说教案,以使学生深入了解这一重要文化遗产。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明清时期社会背景,认识明清小说的地位和作用;2. 熟悉明清小说的代表作品,并理解其中的主题和思想内涵;3. 掌握明清小说的基本特点和文学表达方式;4. 培养学生对明清小说的欣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内容1. 明清时期社会背景简介详细介绍明朝末年和清朝初年的社会背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明清小说的写作背景和作品中的社会情节。
2. 明清小说的代表作品介绍-《红楼梦》:向学生介绍《红楼梦》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主要人物,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理解小说的结构、人物塑造和主题思想。
-《西游记》:介绍《西游记》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关注其中所蕴含的佛教文化和道家思想,帮助学生理解小说中人物形象的丰满性和故事的寓意。
-《水浒传》:介绍《水浒传》的作者、内容和主题,让学生了解义烈、反贪的英雄形象,同时分析小说中反映的社会问题以及对普通人命运的思考。
3. 明清小说的基本特点- 现实主义写作风格:明清小说以真实生活为基础,追求真实性,呈现了当时社会的丰富面貌。
- 多元化的题材内容:明清小说涉及到了宫廷、武侠、宗教、爱情、历史等多个领域,样式丰富多样。
- 描写技巧的运用:明清小说常常通过描写撞击冲突和情感浓厚的手法吸引读者,并通过精细描写展示人物内心活动。
- 文言文结构:明清小说还遵循文言文的语言结构,需要学生理解和运用相关的修辞手法。
4. 明清小说的文学表达方式- 对联与题跋:学生可以了解明清小说中对联和题跋的作用和表现形式,理解其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 词曲歌谣:通过学习明清小说中脍炙人口的词曲歌谣,让学生感受其中的音乐美和艺术表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清小说》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到明清时期进入成熟阶段,知道明清时期戏剧的繁荣、书法绘画的代表人物,简述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的成就,理解其思想艺术特色。
(2)能力目标①指导学生把四大名着的要点制作成表格,训练他们归纳历史知识的学习方法。
②使学生知道史学研究和文学创作在方法上的不同之处,提高学生的史学素养和文学素养。
③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④明清文化是明清政治、经济的反映,让学生了解政治、经济(上层建筑)对文化影响的历史唯物主义史观。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充分调动学生从影视剧、连环画等媒体获得的已有认知,进一步了解四大古典名着的成就。
(2)通过设问、讨论、分析归纳等方法,激活学生思维,理解四大古典名着的思想艺术特色。
⑶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明清是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成熟期,这些小说多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值得我们骄傲。
它进一步证明,中华民族具有卓越的创造才能和文化素质,我们应努力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并发扬光大。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艺作品的方法,培养学生鉴赏文艺作品的素质,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着原作的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及处理方法(1)重点:《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大古典文学名着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处理方法: ①通过让学生制表归纳四大古典文学名着,解决重点;②通过对《三国演义》中的曹操、《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红楼梦》中宝黛的爱情与反封建的关系等问题的细致分析,突破重点。
(2)难点:多方面地了解四大文学名着的内容;多角度地理解明清文化作品的时代特点。
处理方法:①通过提前预习、查找资料化解难点;②将影视音像资料、图文资料和学生已有认知巧妙结合突破难点。
三.课时:一课时四.教学过程导入: 播放视频《红楼梦中人》师:为筹拍版《红楼梦》,北京电视台在全国进行大规模的红楼选秀活动。
从2006年8月至2007年6月,历时十个月,覆盖了全国赛区,一时间赞许者有之,责骂者有之,反响强烈。
大家都知道,中国有四大名着,除了《红楼梦》还有呢?生齐声回答:《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师:另外三部名着也在开始筹划翻拍,近来中国出现了翻拍名着热,可以看出这四部名着队我们现在的人依然有极大的魅力。
大家知不知道四大名着产生于什么时期?生:明清师:这四部小说是明清时小说的代表,那么大家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读读明清那些迷人的小说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中国古代小说,有着漫长的发展过程。
在明以前,中国各类小说一般都篇幅短小,有些甚至只有几十字。
到了明朝,小说开始繁荣起来,清朝时继续发展。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典小说最为繁盛时期,盛开了无数娇艳的花朵。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时期出现如此众多的小说呢。
我们一起去明清去瞧瞧。
显示明清商业图片师:我们从图片中可以看到明清哪方面的什么情况。
生:商业发展师:明清商业繁荣跟小说繁荣有没有关系呢?生看书:商业的发展使市民阶层扩大。
师:随着经济和生产的发展,城市和城镇开始兴盛起来,在这些城镇中,一个不同于农民和地主的社会阶层--城市市民阶层日益增大。
市民阶层的组成是复杂的,主要有城市中的手工业者、工商业从业人员、艺人等不靠务农为生的城市居民。
他们大多工作繁忙,文化层次也并不高。
师:如果你是明清朝市民中的一员,今天要去买本书看,你会去买哪种呢?活动抽五位同学上前模拟市民来买书,讲座上分别摆上《大学》《聊斋志异》《四书集注》《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
其中四个人都选择的小说。
师:由于小说文字通俗,情节吸引,市民阶层更渴望有通俗的文学作品供他们阅读、欣赏或者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
这时,人们从事各行各业,社会生活丰富多彩,能给小说提供什么?生:素材师: 刊印一本小说还需要什么技术.生:印刷师:到了明清时,印刷术的空前发达,为大量通俗读物的广泛流传提供了有利条件.师: 那么,明清小说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投影:从类别,形式,数量来思考.类别:历史小说,神魔小说,世情小说数量: 多形式:长篇师:明清小说真可谓百花竞放,下面我们就采集其中最娇艳的四朵花.大家齐声说说这四朵花的名字.也就是我们的瑰宝-四大名着。
师:四大名着曾多次被搬上银屏,锻炼一下大家的耳力和眼力判断一下这些歌曲分别代表哪部名着。
播放MV片段:《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主题曲师:大家都答得很对,看来大家对四大名着已经有了一些基础的了解,,通过我们这节课的学习,这种了解还会更加深入的。
那么现在我们就开始翻开这四部鸿篇巨着了。
在我们平时学习语文的课文时,一般通过哪些要素来掌握一篇文章。
投影表格作者成书时间题材内容艺术特色思想内涵师:其中前三栏的文学常识部分,大家仔细在书上寻找到答案,我们分三组,各组派代表完成.学生看书后填出.师:其中被称为明代"三大奇书"的是哪几本?生:《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师:由于这三本书产生于明代,又影响深远,因此被称为明代"三大奇书",加上产生于清代的《红楼梦》就成为我们国家的瑰宝-四大名着了师:大家有没有去看过四本书的原着?在上面场景中有四个人分别买回这四本书,我们就请他们用最简洁的语言给我们讲讲四部名着的内容。
投影《三国演义》图片及内容同学一:我给大家介绍《三国演义》,小说描写了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和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全过程,尤重这一时期复杂的政治斗争和惊心动魄的军事斗争。
师:听了这位他的描述,我们知道了《三国演义》的大概内容,你能总结下《三国演义》的艺术特色吗?生:是一篇长篇历史小说师:《三国演义》中有很多斗智斗勇的故事,大家猜猜这些是其中的哪些故事投影《草船借箭》《三顾茅庐》等图片师:这三国间有众多的势力,他们进行着一场又一场较劲脑子的斗争,这个就是个例子投影《赤壁之战》京剧脸谱师:他们最想达到什么目的?生:自己能统一别人。
师:因此,在《三国演义》中反映了人们一种什么愿望?生:结束分裂,完成统一。
师:这就是《三国演义》最重要的思想内涵。
那么在《三国演义》中,表达出来的倾向是最希望谁来完成统一?生:刘备师,我们可以将这种倾向概括一下,在这三方集团中,书里最尊奉谁,最贬斥谁?生∶尊刘贬曹。
师:《三国演义》是在《三国志》和民间传说基础上所写的,不管史书还是传说,都有这种倾向,这就直接影响了《三国演义》的作者。
这种倾向认为汉是姓刘,那么接下来的皇帝也还是姓刘。
曹操被贬的原因就是他不姓刘,不是汉皇室的后代,这也是《三国演义》思想上的一点局限。
我们在学习三国时已经学习了曹操的情况,那么《三国演义》中对曹操的描述符合历史吗?历史上的曹操是什么样的?师: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个胸怀大志,富有文才武略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而在《三国演义》中却被描写成一个阴险、奸诈、歹毒的黑脸形象。
可以看到历史小说和历史是不同的,他们又哪些不同?生历史小说是根据历史事实进行了一定加工而成。
而历史是对人和事的真实客观反映。
师:因此,历史小说只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历史的一部分,却不是历史本身。
《三国演义》主要是描写帝王将相,下面我们来读读一部反映人民群众的小说。
投影《水浒传》图片及简介学生二:描写的内容为北宋年间以山东梁山为基地的宋江农民起义,直至接受招安,致使起义失败的全过程。
师:《水浒传》塑造了众多的英雄人物,你知道哪些人物?投影《水浒》擂台赛,谁知好汉多师:《水浒》中有108位好汉,很多英雄人物描写的栩栩如生,各具特色,读者读起来更是有滋有味。
那么,总结下,《水浒》的艺术特色?生:长篇英雄传奇小说。
师:《水浒》中的英雄为什么要上梁山起义呢,今天我们走进水浒,来采访一位着名的英雄林冲。
由一位学生扮演林冲回答。
生:"我本统领十万禁军,实在被这黑暗的现实逼上梁山的啊"显示"官逼民反"师:说明《水浒》在思想上反映了什么?生: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表现了人民的英雄气慨。
师:如小说对林冲这个人物的描述,就是一个对社会黑暗的不断暴露的过程。
《水浒》里的这些英雄形象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劳动人民的精神风貌,表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神。
师:接下来我们来揭开一个更为浪漫的神奇世界,《西游记》。
学生三:《西游记》大家最熟悉了,《西游记》吴承恩根据民间的神话传说而写成的长篇神话小说,总共100回,描写了唐僧在三个徒弟保护下不畏艰险西天取经的故事。
师:《西游记》的艺术特点是什么?生:浪漫主义长篇神话小说。
师:《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是一个师父,三个徒弟,你喜欢哪个?为什么?学生回答孙悟空,因为孙悟空神通广大,勇于反抗的精神。
师:你知道哪些孙悟空的故事?学生踊跃发言:大闹龙宫、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收服红孩儿、智取芭蕉扇等投影配说连环画《孙悟空大闹天宫》的图片学生配音"常言道,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
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
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
"师:孙悟空这样的形象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生:没有师:那么作者塑造这个形象想表达什么?生:表达人民为实现美好愿望而克服重重困难的坚韧精神和摧毁一切邪恶势力的愿望。
师:作者借助神话故事,曲折地反映了人间的现实。
揭露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罪恶,借孙悟空的形象,反映人民蔑视封建统治权力,敢于反抗压迫的斗争精神。
师:中国十九世纪有句流行语:"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那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本奇书《红楼梦》。
投影《红楼梦》的图片及简介学生四:"《红楼梦》以贾府盛衰为主线,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为核心,描写了中国封建社会末世的社会生活。
师:《红楼梦》的艺术特色是什么?生:我国最优秀的古典长篇小说师:小说描写了众多生动的人物。
在全书介绍的人物就有421个,相当于莎士比亚37种戏剧作品的人物数量之和。
这些人物,其身份,性格,语言都不相同,且都被严密的组织在一部小说中。
你知道哪些人物,并说说他们的特点。
学生回答封建叛逆者贾宝玉,多愁善感的林黛玉等。
师:《红楼梦》塑造了这么多的人物,他想表达什么呢?投影《红楼梦》第一回的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学生齐读师:全诗的意思是:《红楼梦》好像满纸都是些不着边际的荒唐话,但这些话都是泪水里浸泡出来的人生社会的辛酸。
都说我曹雪芹痴,但又有谁理解这些荒唐话背后隐含的真正意义呢? 这首诗无异于是曹雪芹对《红楼梦》主题的一种声明,《红楼梦》绝对不是简单的只讲爱情的言情小说,而是在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