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报告:《梁启超传》
梁启超传读后感500字
梁启超传读后感500字梁启超传读后感《梁启超传》是一本关于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梁启超的传记。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对梁启超的思想和贡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这篇读后感中,我想分享一些我对梁启超的认识和感悟。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他的思想和行动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早年在日本留学,接触到了西方的先进思想和文化,这对他的思维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民主和法治,认为这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他积极参与了中国的政治改革和维新运动,为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梁启超的思想深受孔子和康德的影响。
他认为,孔子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但也需要与现代科学和民主相结合,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
他强调道德和法治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法律体系,才能保障人民的权益和社会的稳定。
他还提倡教育改革,主张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以推动社会的进步。
梁启超对中国的政治现状和社会问题有着深刻的洞察力。
他对封建主义和专制主义的批判,揭示了这些制度的弊端和不适应性。
他主张实行宪政制度,建立起一个民主的国家体制,以保障人民的权利和自由。
他还关注社会的发展问题,提出了许多关于经济和社会改革的建议。
他认为,只有通过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才能实现中国的崛起和国家的富强。
梁启超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但他从未放弃对中国的希望和信念。
他在政治上多次受挫,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他不仅是一位思想家,也是一位实践者。
他积极参与政治运动,为中国的进步和民主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读完《梁启超传》,我对梁启超的人格魅力和思想深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他的思想和行动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
他的追求和奉献精神让我深受鼓舞,让我意识到每个人都应该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
他的思想也让我明白,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才能真正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
总之,读完《梁启超传》让我对梁启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2018年梁启超传读后感word版本 (8页)
2018年梁启超传读后感word版本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梁启超传读后感
梁启超的教育,政治,经济,文明,学术等方面的研究无疑是非常深入的。
梁启超传读后感【1】
最近偶然在图书馆的网站上,发现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正在围绕第三届读
书节展开一些列活动,其中有一项活动,便是向读者推荐一系列书籍,不过无
奈的是,
中大部分书籍,图书馆都没有收藏,而且收藏的有限几本,早已被借出,
最后侥幸的发现,解玺璋编写的《梁启超传》,图书馆中尚存有样品书,有光
梁启超的了解,仅限于中学课本中的维新变法中,提到一点而已。
于是便怀着对梁启超在维新变法运动之后的行踪的好奇,便借阅这本《梁
启超传》了,谁知一睹之后,便爱不释手,只欲读完方休。
解玺璋的这本《梁启超传》,构思新颖、手法独特,同历来诸多传记有着
极大的不同,正如刘再复在序言中所述的那般“此书除了前三章讲述梁启超出身、婚姻家庭生活之外,其他皆以梁启超与近代中国历史性人物的关系为章节。
“如此构筑传记,便是以‘人’为中心,相应地,便是历史以‘人’为主轴,从而主客兼宜,脉略清晰,既有历史性,又有文学性。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既是一本梁启超传记,也是一部中国近代史,既是
梁启超传记,也是一群近代中国历史性人物的综合传记。
读罢,方知梁启超对于中国的影响,并不曾因为维新运动的失败而终止,
反而其影响贯穿整个近代中国史。
梁启超传读后感
梁启超传读后感梁启超传读后感(一)前两天从图书馆借了本《梁启超传》,我看梁启超的东西,是因为较之他老师康有为,他的成就和气质要高些,再是他在中国新闻史上的成就,很欣赏他的才华,文笔,充沛的精力和饱满的激情。
书看到一半,他正是我心中的形象,家教好,资质好,勤奋,有激情,并有一腔爱国热情。
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李喜所,元青着的《梁启超传》很棒。
600多页的密密麻麻的小字书,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人物传记,人物生活状态的简单再现,而是尽量引用原着或书信或文章,让那个时代的文字来讲述历史,阐述梁的观点,并努力分析形成这些观点的历史原因和背景,虽然书中许多部分为文言文,但这对得到梁真实的观点很重要,还可以顺便熟悉文言文。
今天看到梁彻底和康有为的保皇派决裂了,有了自己的观点,成为改良派的领袖人物。
我在回到宿舍后,突然感觉梁阐述的实施路线不无道理:其一,它不同于保皇派,比保皇派的激进不言而喻;再和革命派相比,在我们文人(我姑且算做文人)眼中,确实是不理智,让文人看到举国生灵前仆后继去用生命推翻一个专制政府是他们所不忍的,并且在中国当时社会开发民智而后演其它,似乎是所有工作的前提。
在未开发民智前,不说发动革命难上加难,即使真的发动了广大愚昧民众,也极易被别有心机的人或集团利用,历史证明我的推测是正确的。
以我不算广博的知识,清末民初的高级知识分子多主张改良,后来的胡适就是一例,而那些学生以及渐渐觉醒的工人和小资产阶级则多偏重用武力推翻旧政府,搞革命。
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那些高级知识分子的思路真的一点道理都没有吗?革命不是他们所说的太不理智,太草率,效率太低吗?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
且不说愚民起义搞革命注定被利用,就谈那些无辜生命的毫无价值的陨灭,社会财富的破坏,社会治安的动荡,以及不知能否获胜的迷茫,远不如梁的主张来得快,做的好,我想,中国只有一个梁启超,如果成百上千的文人,官员都是梁启超,民众会成为“新民”,君主立宪会和平实现,不会是这么大的代价后,换来社会主义。
梁启超传读后感
梁启超传读后感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梁启超传读后感(一)前两天从图书馆借了本《梁启超传》,我看梁启超的东西,是因为较之他老师康有为,他的成就和气质要高些,再是他在中国新闻史上的成就,很欣赏他的才华,文笔,充沛的精力和饱满的激情。
书看到一半,他正是我心中的形象,家教好,资质好,勤奋,有激情,并有一腔爱国热情。
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李喜所,元青着的《梁启超传》很棒。
600多页的密密麻麻的小字书,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人物传记,人物生活状态的简单再现,而是尽量引用原着或书信或文章,让那个时代的文字来讲述历史,阐述梁的观点,并努力分析形成这些观点的历史原因和背景,虽然书中许多部分为文言文,但这对得到梁真实的观点很重要,还可以顺便熟悉文言文。
今天看到梁彻底和康有为的保皇派决裂了,有了自己的观点,成为改良派的领袖人物。
我在回到宿舍后,突然感觉梁阐述的实施路线不无道理:其一,它不同于保皇派,比保皇派的激进不言而喻;再和革命派相比,在我们文人(我姑且算做文人)眼中,确实是不理智,让文人看到举国生灵前仆后继去用生命推翻一个专制政府是他们所不忍的,并且在中国当时社会开发民智而后演其它,似乎是所有工作的前提。
在未开发民智前,不说发动革命难上加难,即使真的发动了广大愚昧民众,也极易被别有心机的人或集团利用,历史证明我的推测是正确的。
以我不算广博的知识,清末民初的高级知识分子多主张改良,后来的胡适就是一例,而那些学生以及渐渐觉醒的工人和小资产阶级则多偏重用武力推翻旧政府,搞革命。
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那些高级知识分子的思路真的一点道理都没有吗?革命不是他们所说的太不理智,太草率,效率太低吗?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
且不说愚民起义搞革命注定被利用,就谈那些无辜生命的毫无价值的陨灭,社会财富的破坏,社会治安的动荡,以及不知能否获胜的迷茫,远不如梁的主张来得快,做的好,我想,中国只有一个梁启超,如果成百上千的文人,官员都是梁启超,民众会成为“新民”,君主立宪会和平实现,不会是这么大的代价后,换来社会主义。
梁启超传读后感(范本)
梁启超传读后感梁启超传读后感梁启超传读后感(一)前两天从图书馆借了本《梁启超传》,我看梁启超的东西,是因为较之他老师康有为,他的成就和气质要高些,再是他在中国新闻史上的成就,很欣赏他的才华,文笔,充沛的精力和饱满的激情。
书看到一半,他正是我心中的形象,家教好,资质好,勤奋,有激情,并有一腔爱国热情。
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李喜所,元青着的《梁启超传》很棒。
600多页的密密麻麻的小字书,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人物传记,人物生活状态的简单再现,而是尽量引用原着或书信或文章,让那个时代的文字来讲述历史,阐述梁的观点,并努力分析形成这些观点的历史原因和背景,虽然书中许多部分为文言文,但这对得到梁真实的观点很重要,还可以顺便熟悉文言文。
今天看到梁彻底和康有为的保皇派决裂了,有了自己的观点,成为改良派的领袖人物。
我在回到宿舍后,突然感觉梁阐述的实施路线不无道理:其一,它不同于保皇派,比保皇派的激进不言而喻;再和革命派相比,在我们文人(我姑且算做文人)眼中,确实是不理智,让文人看到举国生灵前仆后继去用生命推翻一个专制政府是他们所不忍的,并且在中国当时社会开发民智而后演其它,似乎是所有工作的前提。
在未开发民智前,不说发动革命难上加难,即使真的发动了广大愚昧民众,也极易被别有心机的人或集团利用,历史证明我的推测是正确的。
以我不算广博的知识,清末民初的高级知识分子多主张改良,后来的胡适就是一例,而那些学生以及渐渐觉醒的工人和小资产阶级则多偏重用武力推翻旧政府,搞革命。
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那些高级知识分子的思路真的一点道理都没有吗?革命不是他们所说的太不理智,太草率,效率太低吗?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
且不说愚民起义搞革命注定被利用,就谈那些无辜生命的毫无价值的陨灭,社会财富的破坏,社会治安的动荡,以及不知能否获胜的迷茫,远不如梁的主张来得快,做的好,我想,中国只有一个梁启超,如果成百上千的文人,官员都是梁启超,民众会成为新民,君主立宪会和平实现,不会是这么大的代价后,换来社会主义。
梁 启超传读后感
梁启超传读后感《梁启超传读后感》读完《梁启超传》,我仿佛跟着这位近代的风云人物经历了一场跌宕起伏的人生之旅。
梁启超,这个名字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他所处的时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动荡、复杂的时期之一。
在书中,我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充满激情与智慧的梁启超。
他自幼聪慧好学,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
年轻的梁启超怀揣着报国之志,投身于变法维新的洪流之中。
他的文章犀利而有力,如同一把把利剑,刺破封建旧制的黑暗。
他倡导的新思想,为当时沉闷的社会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活力。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他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变法失败后,他流亡海外,但从未放弃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他在异国他乡继续为国家的前途命运奔走呼号,不断探索着救国救民的道路。
书中详细描述了他在海外的经历。
他面临着资金的匮乏、外界的压力以及生活的种种困难,但他始终坚定地前行。
为了筹集资金支持国内的改革事业,他四处演讲,哪怕声音沙哑,也不曾停歇。
有时候,他一天要辗转好几个地方,疲惫不堪,但只要一想到自己的努力能够为国家带来一丝希望,他就又充满了力量。
记得有一次,他在一个小镇上演讲。
那天的天气很糟糕,下着倾盆大雨。
但听众们依然热情高涨,挤满了小小的礼堂。
梁启超站在台上,雨水从他的额头滑落,打湿了他的衣衫。
但他的眼神却无比坚定,声音依然激昂。
他说:“我们的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我们要奋起,要改革,要让我们的国家重新崛起!”那一刻,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人们被他的热情和坚定所感染,纷纷表示愿意为国家的变革贡献自己的力量。
回到国内后,梁启超依然活跃在政治和文化的舞台上。
他致力于教育改革,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
他的教育理念新颖而实用,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他的一生中,家庭也是他坚强的后盾。
他与妻子相濡以沫,与子女们关系融洽。
他不仅在事业上追求卓越,在家庭中也是一位尽职尽责的丈夫和父亲。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被梁启超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他的一生,是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的一生。
梁启超读后感
梁启超读后感第1篇:梁启超读后感读《梁启超传》有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少年中国说》之所以想了解一些有关梁启超的生平事迹,可以说完全是因为《少年中国说》里的这段话。
身为梁启超口中的少年的我们,在如今快速发展的时代洪流中,又该如何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做到真正的中国少年呢?或许通过对《梁启超传》的阅读,了解他的身处的特殊环境,感受他屹立时代前沿的想法,能让我收获不少吧。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他的名字与中国近代史上一系列重要的事件,如公车上书、立宪行动、辛亥革命、护国战争等等紧密相联。
他一生多变,受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古今中外各种思潮的影响,其政治思想和学术观点都极其复杂,且时常出现前后矛盾的现象,在中国近代史上,他是争议颇多的人物之一。
他的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
通过他既可以从一些侧面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脉络,又可以从一些层面了解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变化的轨迹。
《梁启超传》是李喜所和元青所著,由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学术性传记。
一方面对其思想文化建树分析评价;另一方面对他的家庭生活、个人性格、业余爱好、人际关系,以及后人情况等进行介绍。
读书之前,就曾听说读梁启超,如果能读出忧患,便是读懂了他所处的时代,甚至也会读懂他身后即今天的中国和世界。
确实如此,梁启超一生,可谓波澜壮阔而事业多艰,这也是跟近代国家之忧患坎坷相合。
他的思想,也是在不断地求新求变,其思想正如他自己所言的:“以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战;以明日之我,与今日之我战。
”但其思想的一个核心,还是爱国,强国之梦,忧国,忧民之心。
梁启超所生于的时代,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末世,内忧外患,乱象毕现,用作者的话来说,就是“堕入地狱的底层”。
梁启超家书的读后感(精选3篇)
梁启超家书的读后感(精选3篇)梁启超家书的篇1提倡"百善孝为先"的中国,从蒙学的《朱子家训》,《颜氏家训》,一直到清末的《曾国藩家训》,任何一篇关于教导自己子女立身、处世、做学问的文章,都有一副神色严峻的教训面孔,板着,端着,让孩子和家人觉得惧怕。
有此印象,对于写这类文章的父亲们,便都有了一种固定的认识。
甚至读《傅雷家书》时,也羡慕傅聪有如此博学多才,循循善诱,同时又严格要求孩子的父亲。
而近日,读得一本旧书——《梁启超家书》,忽然发现,梁任公教育孩子是如此的不同。
写《少年中国说》的梁任公(启超)曾经这样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参加戊戌变法之前之后,曾经想着君主立宪,而后又支持民主的梁任公,在一生之中思想多变,兴趣多变,唯有对他儿女的拳拳爱意从未改变,为了少年中国梦,梁任公仁慈地呵护着子女,精心培育着子女,引导着子女按照他们自己的意愿发展,梁启超的9个儿女,人人成才,且各有所长,当年中央研究院第一批院士中竟然有两人是他的孩子: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此外有才女梁思顺,图书馆学家梁思庄,毕业于西点军校任十九路军校官早年病逝的梁思忠,研究经济学的梁思达,参加革命的梁思懿和梁思宁,已经第三个成为院士的火箭专家梁思礼。
家书按照时间顺序展开,第一篇便可看见梁启超指导时年十九岁的女儿梁思顺学习行政法、经济学、财政学、国际法,等等,"因思若吾爱女在侧,当能令我忘他事……""汝求学不可太急……",接下来便是给思成思永的"若缘怠荒所致,则是自暴自弃,非吾家子弟矣。
"随着儿女们的成长,梁任公说:"人生之旅历甚长,所争决不在一年半月,往不克因此着急失望,找精神上之萎(上草头下畏""至于未能立进大学,这有什么要紧,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越筑得厚越好。
梁 启超传读后感
梁启超传读后感《梁启超传读后感》读完《梁启超传》这本书,我仿佛跟着梁启超先生一同经历了他那波澜壮阔的一生。
这其中的种种,让我感慨万千。
梁启超,这位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在书中,我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充满激情与智慧的梁启超。
他年少成名,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
但他并没有满足于传统的功名,而是放眼世界,寻求国家和民族的出路。
他倡导变法维新,为了国家的富强,不惜冒着生命危险。
他的勇气和决心让我敬佩不已。
在他的一生中,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对于教育的重视。
他深知国家的未来在于年轻一代,于是大力倡导新的教育理念,主张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人才。
他的教育思想在当时可谓是石破天惊,为中国的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
就拿他在北京创办的时务学堂来说吧,那时候的教育环境还十分保守,教学内容大多是陈旧的儒家经典。
可梁启超不一样,他大胆地引入西方的科学知识和政治思想,让学生们接触到了全新的世界。
他亲自授课,课堂上不是死板地照本宣科,而是充满了互动和讨论。
他鼓励学生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哪怕是与他的想法不同,他也会认真倾听,然后耐心地引导大家思考。
有一次,在讲解西方的政治制度时,一个学生站起来问道:“梁先生,您说西方的民主制度好,那为什么我们中国不能照搬过来呢?”梁启超微微一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那你觉得我们中国的国情和西方有哪些不同呢?”学生们纷纷陷入了沉思。
接着,梁启超走到黑板前,画了一张中西方社会结构的对比图,从经济基础到文化传统,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其中的差异。
最后他说:“我们学习西方,不是盲目地照搬,而是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那堂课让学生们受益匪浅,也让我深深感受到了梁启超教育方法的独特和高明。
除了教育,梁启超在政治上的坚持也让我动容。
变法失败后,他流亡海外,但他从未放弃过自己的理想。
他在日本期间,依然通过各种方式宣传自己的主张,为国家的前途命运奔走呼号。
梁启超传读后感
梁启超传读后感梁启超传读后感1梁启超一生有两个夫人,李慧仙和王桂荃。
梁启超共有有9个子女:思顺、思成、思永、思忠、思庄、思达、思懿、思宁、思礼,其中思顺、思成、思庄为李夫人所生,思永、思忠、思达、思懿、思宁、思礼为王夫人所生。
他们中的许多人后来都成为杰出的人才。
梁启超的九个孩子之所以个个能成才,与梁启超的言传身教,耳提面命息息相关,梁启超在给子女的信中字字珠玑,饱蘸慈父之爱和人生指导。
梁启超对孩子们的爱是发自肺腑,情真意切。
这样的表达在家书中随处可见,身为父亲,梁启超当然希望他们个个成才。
但在孩子们的健康和学习中间他毫不犹豫选择前者,他说:“汝必须顺承我意,若因欲速以致病,是大不孝也。
汝需知汝乃吾之命根,吾断不许汝病也。
”我在孩子的教育也是一直抱有这个观念,“身健则心灵,心灵则易悟。
”学好习的前提是有个健康的身体。
身心健康,是我教育孩子的初心,在一路前行中,不忘初心。
“凡学问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
”很喜欢梁任公的这句话,自己喜欢的,就想去做,而且能做的更好。
他不仅是位慈父也是位严父。
他关爱呵护子女,也对其严格要求。
他教育孩子们对生活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
忧伤憔悴是最容易消磨人的意志。
总要常常保持着元气淋漓的气象,才有前途,事业可言。
自己要天天满带正能量,去影响孩子,让孩子有个积极向上的好心态。
处忧患最是人生之幸事,能使人精神振奋志气强立。
梁启超深知读古籍的重要性,要孩子们读论语,孟子,左传,战国策,荀子。
温习暗诵,务能略举其词。
尤于其中修身之文句,细加玩味,可益神智,且助文采也,益善。
这些国学之所以能流传下来,必是经典所在,在哪个年代都适用,孩子马上上初中,古文会学很多,适当引导孩子多读。
梁启超对思成说:“做学问不要专于一门,我怕你因所学太专业之故,把生活也弄成近于单调,太单调的生活容易厌倦,厌倦即为苦恼,乃至堕落根源,做学问要保持无所谓的精神。
曾国藩说:”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他作甚?着急他坐甚?一面不可骄盈自慢,一面又不可怯懦自馁,尽自己能力去做,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
梁 启超传读后感
梁启超传读后感《梁启超传读后感》读完《梁启超传》,我仿佛跟着这位近代伟人经历了一场跌宕起伏的人生之旅。
梁启超,这个名字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他所处的时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动荡、最为复杂的时期之一。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梁启超以其卓越的才智、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成为了推动中国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书中详细描述了梁启超的成长经历。
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聪慧好学,展现出了非凡的天赋。
在求学的道路上,他刻苦钻研,广泛涉猎各种知识,为日后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让我想到了我们现在的学习环境,相比之下,我们有着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优越的条件,可有时候却还不懂得珍惜。
梁启超的政治生涯可谓波澜壮阔。
他积极参与变法维新,为了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奔走呼号。
那时候的中国,内忧外患,列强环伺。
而梁启超等一批有识之士,看到了国家的危机,试图通过改革来改变这一局面。
他们的努力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但那种为了理想而不屈不挠的精神,却让人无比敬佩。
记得书中有一个细节,在变法的关键时刻,梁启超和他的同伴们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困难。
他们不仅要应对保守势力的攻击和阻挠,还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
那几天,梁启超几乎是日夜不休,眼睛里布满了血丝,可他依然精神抖擞地和大家讨论着每一个细节,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影响变法成败的因素。
他的那种专注和执着,让我深深地感动。
除了政治,梁启超在学术和思想领域也有着极高的造诣。
他的文章观点犀利,思想深刻,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倡导的“新民说”,主张培养具有新思想、新道德、新精神的国民,这在当时无疑是一种具有前瞻性的理念。
在家庭生活中,梁启超也是一位充满温情的人。
他对子女的教育和关爱,让人感受到了他作为父亲的慈爱和责任。
他与子女之间的书信往来,充满了鼓励、指导和深深的牵挂。
回想起我们自己的生活,有时候会因为一点小小的挫折就垂头丧气,和梁启超所经历的种种困难相比,真是微不足道。
《《梁启超传》读后感》2200字梁启超家信读后感
《《梁启超传》读后感》2200字梁启超家信读后感作文一:《《梁启超传》读后感》2200字《梁启超传》读后感《梁启超传》读后感看完一本书和看完一场球,一场电影的感受有时候很像。
精彩的比赛和电影,看完之后恨不得立刻就和旁人谈起,讨论进球的精彩又或情节的跌宕。
倘若比赛乏善可陈,电影不痛不痒,则看过之后,仿佛走过上班的路、刷完睡前的牙一般,你若不问,我便不再提起,好似寻常往事一般没了意义。
实在不幸,赶上了臭脚一群,矫揉一班,则避之不及,恨不得从未看过,绝不提起,仿佛告诉别人浪费的这时间,让听者拿去。
或许这算是自己的一个说辞,以至于迟了这么久才来写《梁启超传》读后感,不觉得惭愧。
然而书与球,与电影不同在于,耗费了那么久,不留下些什么是万万不能的,也是千万不可的。
幸好之前断断续续的记录了一些感受。
才不至于把这本书直接还给作者。
先说说缺点。
自己的感受,这是一本详实有余,深度不足的书。
作者博采众家,却未能升华出什么境界。
大多数情况下只是就事论事的发些感慨做些总结。
加之大量直接摘录资料原文,却少有详解,清末民初的古文生涩虽不至难以理解,却也实在使人疲于持续招架。
本来读书的时间就很有限,更不愿意陷入一字一字的理解泥潭中。
书籍的序言中,评价他是采用梁启超的时务文体写成,通篇读下来,才发现时务文体的内容确实不少,只是都源于引用。
作者还是实实在在的采用白话文。
上下两册,洋洋洒洒上百页,耐读性不高。
本书的一大特点是抛弃了传记作品常用的编年体,而采用人物关系区分章节。
如梁启超与黄遵宪,梁启超与袁世凯等等,反过来看,也算是刻画了清末明初的名流政客种种,只不过用梁启超签了桥搭了线。
不知道算不算是搭车版的纪传体。
这种设计天然的就是争议点。
能看出梁启超与种种人物,是按照年代的进程撰写的,从公车上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民国初立——护国运动、护法运动——五四运动。
所以前有康有为,黄宗宪等等立宪人物,中间安排了章太炎、袁世凯等1912年前后的人物、后面则是蒋百里、胡适、徐志摩众生。
梁启超传记读后感
梁启超传记读后感导读: 梁启超传记读后感(一)《梁启超传》是梁启超的学生吴其昌的绝笔之作,虽只有短短五万言,却继承了梁文“笔锋常带感情”的特点,饱含着深沉的家国之痛,因此有字字读来皆是血的感觉。
作者运用史家之笔法,将乃师的生平置于波澜壮阔的历史大背景之中来写,深刻展现了梁启超的觉醒与奋斗、抗争与失败,于情于理,入木三分。
梁启超所生于的时代,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末世,内忧外患,乱象毕现,用作者的话来说,就是“堕入地狱的底层”。
然而最可悲的还不在此,而在于当时道德的堕落、思想的颠倒和民智的固陋,堕入地狱的底层而不自知,“哀莫大于心死”!梁氏师从康有为,率先睁开了眼睛,为挽狂澜于既倒,发动戊戌变法,创学会,办报纸,达到了其政治生涯的顶峰。
然而,诚如梁氏后来所言,“戊戌维新之可贵,在精神耳”,戊戌变法是次很不彻底的改革,依靠的是绝无寸柄的光绪帝,方行百日,即为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所扼杀。
“我欲望鲁兮,龟山蔽之。
手无斧柯,奈龟山何!”全书在此慷慨悲歌之中戛然而止,余音袅袅,断人肝肠。
我比梁启超晚生百余年,时代环境已大不相同。
然而,穿越百年的风尘,读其传其文,思其人其事,反躬自问,我依然感到深深的愧疚。
我从十岁开始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如今又被保研到了新闻传播学院,恐怕此生是要做个报人了。
可看看我平时写的都是些什么样的文章呢?不过是些小悲小喜、小情小调,风-花雪月,歌舞升平。
我爷爷曾对我作一评语“高楼上的小姐”,如今想来,可谓一针见血。
再看看网络上都流行些什么样的文章呢?依然是风-花雪月、歌舞升平,有时甚至还等而下之,庸俗性新闻、娱乐性新闻泛滥成灾。
那么,这个社会真的太平无事到了唯有歌靡靡之音的地步了么?非也,看看邓玉娇刺官案,看看河南民工开胸验肺事件,就知道了。
这个社会,比起梁氏当年所处的,自然要文明、要繁盛得多,可依然存在着不公与不善。
为纠正这些不公,惩治这些不善而发出不平之鸣的人,依然有可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读书报告:《梁启超传》
读书报告:《梁启超传》学院:第一临床学院专业:2015级中医学三班姓名:***学号:************读书报告:关于《梁启超传》的感悟与思考从1840年到1912年,如果要在这一时期选出一位能从政治、文化、教育多个关系民族命脉的方面为中华民族做出杰出贡献的的人作为济世救国的代表,我一定选梁启超。
他的生平与成就无需赘述。
作为一代优秀人物的代表,他给我的印象是:真知灼见救国家,尊师重教兴教育,修身齐家济天下。
真知灼见救国家:从公车上书到与“师傅”分道扬镳首先,从政治层面来看。
他与康有为同行戊戌变法,支持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和科学技术。
变法失败,封建势力也随之的余晖散尽。
书中曾记,他们求助与日本,意图借日本扶助光绪重夺帝位,恢复变法所倡导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
就在康有为依旧坚持:“保皇”路线的时候,梁启超抢先一步认识到共和潮流的兴起,与康有为和保皇党分道扬镳。
他积极接受新思想与新知识。
争自由,兴民权。
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之疾非一时一事所致也,积之愈深,引之愈长,其病原“远者在数千百年以前,近者亦在数十年之内。
”(出自《饮冰室合集》)深刻地揭示出封建朝廷没落的必然性与人民因为长期被奴役所丧失的国民意识与公民意志。
可谓是找出了救国于水火之中的关键。
作者也评价他与孙中山同为中国共和浪潮中的“近世双雄”。
他是将宪政、民主、民族主义引入中国并且有机结合用于救亡图存的第一人,奉行着着以民主、自由、人权为底线的自由国家主义。
他甚至提前近百年为后世提出“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的二十一世纪法治与创新的基本原则。
尊师重教兴教育:从康有为到黄遵宪再到徐志摩对康有为,他是敬重的:对黄遵宪,他是支持的:对徐志摩,他是鼓励的。
对自己的老师,同仁和学生能做到以上三点者方可谓之大家。
中国自明清以来,八股取士,“腐朽的政治熏臭了教育”。
然而能像梁公复古风、求新知者可谓凤毛麟角。
科举出身,却能有先见于诸子,提出不仅政治要实现现代化,文化、教育也要实现现代化。
梁启超传读后感
梁启超传读后感
最开始了解梁启超是从读书时代的中国近代史学习中,最深刻的就是清朝末年的戊戌变法运动,梁启超是领袖之一。
看了这本《梁启超传》,我才真正明白,梁启超老师为什么能成为中国近代史变法图强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梁启超,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他一个重要的身份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者。
他的一生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前段他从政,力倡立宪求民主;而后治学,经验学理普新知,于学问世称百科全书。
前半生的梁启超,不仅少年得志,十二岁中秀才,在继承祖父和父亲的学问的基础上,十七岁乡试中举,光耀家族。
在求学的过程中,认识了对其影响深远的导师——康有为。
两人后来一起发起了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变化运动。
此二人办学会、创时报,宣传民权、鼓吹自由、为谋开启民智,掀起了一股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启蒙运动。
期间因为各种守旧顽固势力的阻挠和破坏,梁启超还被迫流亡日本14年。
即使人在境外,仍然时刻不忘国难,积极通过办报和开学堂的方式探寻救国救民之道。
后半生的梁启超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欧洲
归来后,梁启超通过对比,看到了东方文化的优良之处,主张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这在当时崇尚西学寻找救亡图存的年代,是非常独特和超前的。
此后,他致力于中国传统学问研究,结出累累文学硕果。
屡遭失败,仍然勇往直前,心系国家,是国之英雄。
梁启超传读后感500字
梁启超传读后感500字梁启超传读后感《梁启超传》是香港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所著的一本传记,全书以生动的笔触揭示了梁启超先生的一生经历和他对于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贡献。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对于梁启超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政治家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也对中国近代历史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梁启超先生生于1873年,他的一生可以说是扑朔迷离的历程。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学者和思想家,也是一位积极投身政治的实践者。
他秉承实事求是的原则,不断探索中国的出路,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实践,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梁启超先生在书中提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
他的一生都在思考着如何振兴中华民族,如何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他的政治主张以及对于社会问题的思考深受我钦佩。
他不仅提倡实践主义、顶礼膜拜科学,更关注社会主义和福利国家的建设,为中国的社会进步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撑。
在书中,梁启超先生在思想观点上一直持着开放的态度。
他对于西方文化和社会制度有着深入的理解和研究,同时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
他试图将传统与现代结合起来,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发展思路。
这种开放的思维方式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对于我个人的成长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读完《梁启超传》,我不禁开始反思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梁启超先生以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扎实的学识,为我树立了一个学习的榜样。
我也要像他一样,努力探索真理,勇于追求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和能力。
在我看来,《梁启超传》不仅仅是一本传记,更是一部关于中国近代历史的启示录。
通过梁启超先生的事迹和思想,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思考中国如何走向现代化。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启发和思考是深远的,它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只有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够为国家、社会以及自己创造更多的价值。
总而言之,《梁启超传》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对梁启超先生一生的回顾,我对于他的人格魅力、治学精神和为国家付出的努力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梁启超评传读后感
梁启超评传读后感《梁启超评传》读后感《梁启超评传》是一本关于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梁启超生平事迹与思想贡献的传记。
在阅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被梁启超的智慧、追求和奉献精神所震撼。
梁启超作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运动的重要人物,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积极投身于社会改革、教育事业和国家建设中,致力于推动中国朝向富强开放的方向发展。
他以批判精神和不断求索的态度,深刻地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结合,提出了许多有启发性的思想和见解。
梁启超崇尚科学和民主,他坚信通过科学的方法可以推动社会进步。
他提倡的科学精神和追求真理的态度,对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解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努力倡导的民主思想和平等理念,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梁启超的思想也表现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
他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观点,主张借鉴西方文明的先进知识和技术,但同时也要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他注重道德修养和人格完善,强调个人修养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这种理念在当今社会依然值得我们思考。
在阅读《梁启超评传》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梁启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厚谊。
无论是在学术研究、政治活动还是社会改革中,他始终抱持着为国家和人民谋福祉的初心。
他的追求和奉献精神令人敬佩,也给予了我很多启示。
总的来说,读完《梁启超评传》让我对梁启超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政治家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赞赏。
他的思想和精神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的让我明白,作为当代的个体,我们应担当起责任,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梁启超传读后感
梁启超传读后感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教育家和思想家,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辉煌。
读完《梁启超传》,我深深地被他不畏强权、不畏艰难的精神所打动,也对他身上的智慧和胆识感到敬佩。
梁启超生于19世纪的中国,那是一个充满落后和封建束缚的社会。
他在清朝末年参与了辛亥革命,被誉为“百年第一人”,为中国的民主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既是辛亥革命的亲历者和参与者,也是辛亥革命的理论宣传者和思想者,在改革中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他面对自己的弱小和局限,却依然坚持不懈地为国家的未来奋斗,这种无畏的精神实在让人敬佩。
梁启超不仅仅是一位政治家,他还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
他倡导用科学的方法改造中国的传统教育体系,主张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
他认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使中国人脱离贫困和落后,实现国家的繁荣和富强。
他对青年一代的教育格外注重,认为只有通过培养青年人的自主精神和创新能力,才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他的教育思想不仅对他的时代产生了影响,也对今天的中国教育事业有着重要的启示。
梁启超的胆识和智慧也是他的一大特点。
在面对强权和困难时,他从不退缩,而是勇敢地站出来说话和行动。
他对恢复中国自强的事业充满信心,充满执着,他试图通过借鉴西方的先进思想和经验,来推动和改革中国的社会和政治。
他提出“新民主主义”的理念,主张通过民主和宪政来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他站在自己的时代之巅,以过人的胆识和智慧,为中国的未来描绘了一幅美好的蓝图。
通过阅读《梁启超传》,我对梁启超这位伟人更加了解,也对他的思想和事业有了更深的认识。
他的一生充满了荣耀和辛酸,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和责任。
他的坚持和努力给我带来了很大的触动,让我在面对困境和挫折时更加勇敢和自信。
他的智慧和胆识也让我深感敬佩,激励我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追求进步和创新。
总之,读完《梁启超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梁启超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巨人,他的一生和事业不仅仅属于他个人,更属于整个中国人民。
读徐刚《梁启超传》
读徐刚《梁启超传》摘要:在历史飘摇的年代,在中国最屈辱的时代,有这样一位思想的巨人.他博学多识,思想先进,不断更新。
他思维活跃,从表面看,是因他的多变、善变,从实质而言,则是因他不断的追求,他总是试图创造些什么,也总在努力摆脱些什么。
他的思想和学术因历经变革和磨难而更加的臻于成熟。
他笔锋一转,为那个屈辱的时代、那个急需拯救的时代的人们带来思想上的春风,他与自己的恩师康有为被合称“康梁”。
他,就是梁启超。
以前没有怎么接触过梁启超,只是读过他的几篇文章,从女生的角度来看,我对他的文章并没有留下过多的印象。
但是前一阵子偶读了一本叫做《梁思成与林徽因》的书,这是一本由他们的终身好友费慰梅写的关于梁思成与林徽因的传奇故事。
在书的前半部分,涉及梁启超如何的教导、循循善诱他的孩子,写他是怎样的一伟大的父亲、开明民主的父亲.透过那些字里行间,我感受到了作者对于梁思成的父亲梁启超的佩服之情。
我也被梁启超的人格魅力以及他的学术魅力所吸引.我发现我真的要好好的读一读梁启超了,他对于我有着无穷的吸引力。
我想知道他到底有着怎样的多彩的人生,能让他,那个时代的人,有如此开明、如此先进的思想,更是如此的博学多识,仿佛他一切都知道,他能帮助他的孩子解决任何的困惑。
他的社会交际圈又是如此之广,不管是儿子游学期间还是梁思成与林徽因蜜月旅行期间,他总能在世界各地找到自己的朋友,来适时地照顾他的儿子。
作为一个父亲,他对于自己的大女儿梁丝顺也是那般的尊重以及深沉的爱。
这样开明的父亲,我想说,在当今的社会也是不多见的。
他的每个孩子有那样的有出息,可见他真的是一位非常成功的父亲。
在我的价值观里,一个如此成功的父亲,必定在其他方面也是非常优秀的。
而且大家对于梁启超的评价一直都是很高的,这就使他对于我有着更加强烈的吸引力。
今读徐刚先生所著《梁启超传》,很佩服徐先生的话,他说读梁启超,如果能读出忧患,便是读懂了他所处的时代,甚至也会读懂他身后即今天的中国和世界。
梁启超传读后感500字
梁启超传读后感500字梁启超传读后感《梁启超传》是一本介绍清末时期杰出人物的传记。
梁启超是当时的一位知名学者,为中国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读完这本传记,我深深感受到他对中国现代化事业做出的重要贡献,以及他不屈不挠的精神。
以下是我对这本传记的一些感受和思考。
梁启超的爱国精神梁启超出生于清朝末期,那个时代处于洋务运动、维新变法的大背景下。
他的思想观念深受当时世界的影响,认为中国需要进行现代化建设。
他从不放弃自己的信仰,为了实现他所信仰的事业不断努力。
梁启超积极地学习西方文化,不断推广理性、科学、创新的思维方式,推动中国向前发展。
这种爱国精神和对祖国未来的关怀令人感动。
梁启超的学术成就梁启超在学术上有着卓越的成就,曾经撰写过《新学伪经考》、《唐人传奇考》等著名作品。
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以及对于吸收西方现代化思想的推广做出了杰出贡献,影响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他关注问题深刻,旁征博引,可以说让中国学术界的整体水平得到了提高。
梁启超的人格魅力读完《梁启超传》的感触最深的是梁启超的人格魅力。
梁启超为人谦逊、坚韧、有勇有谋,他舍小家为大家,舍人身安危,时刻关心祖国的未来。
这种为国家与人民付出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
总结通过对《梁启超传》的阅读,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近现代议政家、社会教育家的人物描写,了解了梁启超的爱国精神、学术成就、人格魅力。
这让我充满信心,相信在我们的新时代,也有许多梁启超那样的杰出人物在前行,无畏无惧地坚持自己的信仰,为中国现代化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报告:《梁启超传》
学院:第一临床学院
专业:2015级中医学三班
姓名:***
学号:************
读书报告:关于《梁启超传》的感悟与思考
从1840年到1912年,如果要在这一时期选出一位能从政治、文化、教育多个关系民族命脉的方面为中华民族做出杰出贡献的的人作为济世救国的代表,我一定选梁启超。
他的生平与成就无需赘述。
作为一代优秀人物的代表,他给我的印象是:真知灼见救国家,尊师重教兴教育,修身齐家济天下。
真知灼见救国家:从公车上书到与“师傅”分道扬镳
首先,从政治层面来看。
他与康有为同行戊戌变法,支持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和科学技术。
变法失败,封建势力也随之的余晖散尽。
书中曾记,他们求助与日本,意图借日本扶助光绪重夺帝位,恢复变法所倡导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
就在康有为依旧坚持:“保皇”路线的时候,梁启超抢先一步认识到共和潮流的兴起,与康有为和保皇党分道扬镳。
他积极接受新思想与新知识。
争自由,兴民权。
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之疾非一时一事所致也,积之愈深,引之愈长,其病原“远者在数千百年以前,近者亦在数十年之内。
”(出自《饮冰室合集》)深刻地揭示出封建朝廷没落的必然性与人民因为长期被奴役所丧失的国民意识与公民意志。
可谓是找出了救国于水火之中的关键。
作者也评价他与孙中山同为中国共和浪潮中的“近世双雄”。
他是将宪政、民主、民族主义引入中国并且有机结合用于救亡图存的第一人,奉行着着以民主、自由、人权为底线的自由国家主义。
他甚至提前近百年为后世提出“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的二十一世纪法治与创新的基本原则。
尊师重教兴教育:从康有为到黄遵宪再到徐志摩
对康有为,他是敬重的:对黄遵宪,他是支持的:对徐志摩,他是鼓励的。
对自己的老师,同仁和学生能做到以上三点者方可谓之大家。
中国自明清以来,八股取士,“腐朽的政治熏臭了教育”。
然而能像梁公复古风、求新知者可谓凤毛麟角。
科举出身,却能有先见于诸子,提出不仅政治要实现现代化,文化、教育也要实现现代化。
这样的思想贯穿了他的一生。
他为中华第一学府——北京与清华两所大学作出过不朽贡献。
他为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为学生所作的演讲——《敬业与乐业》,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启蒙教育,在中国率先倡导敬业乐业的思想准则,提升了中国的国民意志。
他的教育思想无论是对国民党内的胡适之还是共产党的创始人陈独秀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文化与教育的民主化方面可谓无人可出其右。
修身齐家济天下:梁氏一门对中国的贡献
不仅梁任公个人一直在为国家求复兴谋发展,他的言行举止也影响了他的家人。
梁氏一门大多为国家作出了杰出贡献。
以梁任公长子梁思成和梁思成夫人、民国一代才女——林
徽因为例。
梁思成先生是著名的建筑学家,曾在清华大学任职,学术上多有建树。
抗战爆发前夕,嗅到来自东瀛的火药味的他立刻同夫人林徽因一起投身到记录和保护古迹的工作中。
梁启超作为一代名士,对修身齐家进行了最好的诠释。
年轻时,在祖父的影响下他走上爱国济世的道路;当他作为一家之主,他又以这种胸怀教育子女。
试问,这样的成就世间几人堪比?梁启超先生将自己的先进教育思想从家庭开始贯彻,并做到了在“善其身”后“兼济天下”。
梁启超先生的一生见证了封建的覆灭,共和的兴起:经历了戊戌变法的兴衰,看到了民主的发展。
对中国的贡献无人堪比。
希望他对中国发展做出的研究希望在未来可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