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人才培养
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需求。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从教育的角度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以下是我认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几个方面。
首先,学校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创新课程、组织创新活动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学校可以开设创新设计课程,让学生自由发挥,提出自己的创意和设计,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学校也可以组织创新竞赛,让学生在竞争中锻炼创新思维能力。
其次,学校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创新需要团队合作,团队合作能够将不同的思维和能力结合在一起,形成更有创造力的解决方案。
学校可以在课程中增加协作项目,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此外,学校还可以开设职业规划课程,让学生了解不同岗位的工作特点和要求,培养他们的沟通和协调能力,为将来的团队合作打下基础。
再次,学校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创新需要通过实践将想法变成现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锻炼他们的自主学习、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
学校可以注重实践性课程的开设,鼓励学生参与实验、实训和实践项目,让他们亲身体验和掌握知识和技能。
此外,学校还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研究项目,让学生参与实际项目的解决方案,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方面也需要关注。
首先,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支持,包括图书馆、实验室、创客空间等。
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研究和实践。
其次,学校和企业之间应该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实习、实训和就业指导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支持。
最后,学校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语言表达、思维能力、领导能力等,为他们成为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教育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
教育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
一、教育变革:塑造创造性人才
在当今社会,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塑造未来人才的重要途径。
然而,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过于注重死记硬背和机械式的学习,缺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环节。
因此,教育改革迫在眉睫,需要重视培养创新型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创新教育:激发学生潜能
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
它强调的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开展项目式学习、实践活动和跨学科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实践教育: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除了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践教育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不可或缺的一环。
学生通过参与实习、社会实践和创业项目,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锻炼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种实践性的教育方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跨学科教育:拓展学生视野
跨学科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将不同学
科的知识进行整合和交叉,可以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培养综合分析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跨学科的教育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在不同领域中灵活应对问题的能力。
五、结语
教育改革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更是一个需要持续努力的目标。
通过创新教育、实践教育和跨学科教育的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让我们共同努力,推动教育改革,为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而努力奋斗!。
如何把自己培养成创新型人才
如何把自己培养成创新型人才1.提升综合素质:作为创新型人才,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和技能。
因此,你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可以通过广泛阅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团队项目等方式进行提升。
2.注重思维方式:创新型人才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跨学科的思维方式。
培养自己的思维方式可以通过多角度思考问题、不拘一格的思考方法和跨领域学习等方式进行。
同时,要多思考问题的本质和背后的原理,把握问题的关键点。
3.培养创新意识:创新型人才要有开放的思维和勇于尝试的精神。
培养创新意识可以通过积极参与创新活动和项目、关注前沿科技和业界动态、不断思考和提出问题等方式进行。
同时,要勇于接受失败,并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推动自己的创新能力提升。
4.学会主动学习:成为创新型人才需要主动学习和不断进取。
不满足于当前的知识和技能,要持续学习并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技能。
可以通过参加培训课程、学习新的技术和工具、参与行业论坛和研讨会等方式来不断学习和积累。
5.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型人才需要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培养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可以通过参与项目和实践、分析和总结经验、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等方式进行。
同时,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在解决问题时能够提出独到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6.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创新往往是一个集体的产物,需要团队的协作和合作。
因此,创新型人才需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并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可以通过参与团队项目、担任团队负责人、学习沟通和领导技巧等方式进行培养。
7.保持持续学习和思考:创新是一个不断迭代和演进的过程。
因此,作为创新型人才,要保持持续学习和思考的习惯。
要关注前沿科技和行业动态,积极思考和总结经验,并与同行进行交流和讨论,来不断改进和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总之,成为一个创新型人才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创新意识和思维方式,并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论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论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第一章:创新型人才的定义与意义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迅速适应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培养创新型人才对于社会和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创新型人才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推动社会的进步。
第二章: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核心素质2.1 培养学习能力创新型人才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知识,掌握各种实用技能。
因此,学习能力是创新型人才最基本的素质之一。
培养学习能力需要重视教育培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多提供实践性的教学内容,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和社会适应性。
2.2 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创新型人才的另一个重要素质。
培养创新意识需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鼓励他们勇于表达和分享自己的观点,提高自己的判断和分析能力。
同时,要让学生认识到科技、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变化,以及自身发展的重要性。
2.3 培养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创新型人才需要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创新意味着不断地尝试和探索新领域,需要团队成员之间的紧密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因此,培养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需要重视师生互动,注重团队协议的过程和产出,增强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
第三章: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方法3.1 实践教育实践教育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实践教育包括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两种形式。
校内实践可通过实验、模拟和实训等形式进行,校外实践则包括社会实践和实习等。
实践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2 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种管道。
可以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文体活动、竞赛等形式进行。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锻炼其团队协作和竞争意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个性特点,增强创新能力。
3.3 制定细致的培养计划制定详细的培养计划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培养方案。
仔细构思、实事求是的制定计划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满足社会需求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变革,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求。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创新教育模式来培养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创新型人才。
一、职业教育创新模式的必要性在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中,注重的更多是理论知识的灌输和基础技术的培养。
然而,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行业的变革,单纯的理论知识和基础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社会需求。
现代社会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他们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因此,职业教育需要采用创新的教育模式,来培养创新型人才。
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策略1、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具备实践能力,他们需要具备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的能力。
因此,职业教育需要加强实践教学的环节,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锻炼实践能力。
例如,开展实践课程、实习实训项目等,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实践。
2、培养创新思维创新型人才需要具备创新思维,他们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富有创造性地提出解决方案。
因此,职业教育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可以通过开展创新课程、组织创业比赛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3、促进团队合作创新型人才需要具备团队合作能力,他们能够与他人有效地合作,协同创新。
因此,职业教育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可以通过开展团队项目、组织团队实践活动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三、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必要性为了能够有效地培养创新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需要进行改革。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中存在以下问题:1、课程设置不科学部分高等职业院校课程设置滞后,没有及时跟随行业需求的变化。
需要通过调整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性课程的安排,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教学方法单一部分高等职业院校还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和多样性。
需要改变教学方式,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大学教育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大学教育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重点。
在大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从教育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践环节、评价体系和创新文化六个方面,探讨大学教育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一、教育理念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树立正确、先进的教育理念。
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敢于尝试新事物,勇于挑战传统观念。
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和挑战权威。
最后,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使学生具备全面的发展潜力。
二、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
首先,要优化课程设置,增加创新性、实践性、综合性等特征的课程,如创新创业课程、跨学科课程等。
其次,要注重课程内容的更新和优化,使课程内容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满足社会需求。
最后,要注重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建立多元化、综合性的评价体系,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展示创新能力。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
首先,要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
最后,要注重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科研项目、创新创业比赛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实践环节实践环节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环节。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验、实习、设计、实践等环节,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其次,要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提高实践教学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最后,要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创新创业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同时,学校应该提供充足的实践场地和设备,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
五、评价体系评价体系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保障。
首先,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包括过程评价、结果评价、能力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
如何进行创新型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如何进行创新型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策略。
为了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吸引和培养这些人才。
本文将从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两个方面,为大家介绍如何进行创新型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一、如何进行创新型人才的引进1. 人才招聘平台创新型人才热爱行业,熟悉行业情况,因此在人才引进方面,选择具有行业特色的人才招聘平台是很关键的。
例如,针对科技和互联网行业,可以选择“拉勾网”和“BOSS直聘”等平台,这些平台不仅提供了专业的招聘服务,同时还能够定位到符合企业需求的相关人才。
2. 社交媒体的运用社交媒体已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招聘方式,这是因为社交媒体平台上的用户数量庞大,同时也具有广泛的覆盖面。
企业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媒体对创新型人才进行招聘宣传,通过推广,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企业。
由于人才在社交媒体上的粘性较高,因此,在引进创新型人才方面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成本效益。
3. 人才补贴政策和福利待遇创新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都需要相应的资金和资源投入。
经济补贴和福利待遇也是吸引人才的一种有效方法。
针对一些优秀的创业者和企业家,企业可以提供优惠的租金、佣金等吸引他们入驻企业,这样既可以帮助企业获得创新型人才,也可以帮助这些人才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二、如何进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1. 制定行业发展规划为了更好地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企业应制定行业发展规划,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
在规划中,企业可以确定所需人才的培养方向、发展策略和培养板块。
通过这样的规划,企业可以快速组建高效的人才队伍,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 积极开展内部培养计划除了引进创新型人才,企业还应积极开展内部培养计划,帮助员工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
企业可以通过内部培训、外部培训、企业内部资料库等方式,为员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创新型的培训方案,让员工学习新知识,了解新技术,提高自身素质。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1.课程设置的创新: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课程设置应突出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的培养。
课程设置应具有前
瞻性和实践性,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和研究,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导师制的创新: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实践和创新,因此导师制
应在培养模式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导师制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
培养,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科研和创新实践,并在学术上和职业发展上给
予学生全方位的支持。
3.实践环节的创新: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实践和创新,因此实践
环节应在培养模式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学生应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知识,
进行真实的实践和创新项目,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评价制度的创新: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
成果,因此评价制度应针对创新能力进行。
评价应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和
实践能力的培养,倾向于考察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和创新成果,而不仅仅
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
5.创新实验室的创新: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应建立与时俱进的创新实
验室。
创新实验室应设有完善的实践设施和资源,提供创新项目的支持和
指导,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
总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模式,旨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这种模式注重学生
的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和跨学科的能力,通过创新的
课程设置、导师制、实践环节和评价制度等手段,培养学生成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当今社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各行各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创新型人才不仅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发展需求,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一、培养创新思维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要注重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不断开拓和挑战传统观念,敢于尝试和改变。
学校教育应该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鼓励他们勇于创新,敢于冒险。
只有在思维上有了突破,才能在实践中实现创新。
二、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还需要注重实践教学。
理论知识只是创新的基础,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锻炼和提升学生的能力。
学校和企业应该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跨学科融合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跨学科融合。
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问题,单一学科的知识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学校应该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打破学科壁垒,促进知识的交流和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注重团队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注重团队合作。
创新往往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共同合作。
学校应该倡导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让他们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共同完成任务,实现共同的目标。
五、持续学习和成长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持续学习和成长。
创新是一个不断迭代和更新的过程,需要时刻保持学习的状态,不断积累和更新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学校应该鼓励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成为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人才。
在当下信息化的时代,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各个领域的共识。
只有不断加强教育改革,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和方法,才能更好地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为社会的发展进步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愿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一起努力,共同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才已成为推动国家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而创新能力是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是构建创新型国家的基础。
通常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高校培养,企业培养和社会培养。
其中,高校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 高校培养高校是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其任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和科学研究人员,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中,高校具有重要地位。
首先,高校的人才培养要注重实践。
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才能应对社会的需求。
因此,学校应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术能力。
其次,高校人才培养要注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高校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用创新的眼光看待问题。
此外,高校还应加强科研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将来从事研究和创新打下基础。
2. 企业培养企业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主体,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
企业需要有创新型人才,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因此,企业也需要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首先,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培养。
这可以通过企业内部培训课程或有针对性的教育计划来实现。
另外,企业可以在招聘时注重选拔具有创新精神的员工,有效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
其次,企业可以加强与高校的合作。
企业与高校合作,可以为企业引入一些新的想法和技术,同时为高校提供一些实践性的机会。
这种合作能够有效地提升企业和高校的创新能力。
3. 社会培养由于社会上的变化和创新速度越来越快,所以个人的创新能力也需要不断地提高。
社会培养可以帮助个人在这个方面进行改进。
社会培养主要包括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
继续教育是为广大社会人士提供知识更新和技能提升的机会。
通过参加继续教育课程,人们可以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技能和提升自己的职业竞争力。
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在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过程中,以下三个因素是关键的:1. 创新文化创新文化是鼓励和支持创新的文化,具有以下特点:鼓励创新精神和行为,为创新提供支持和资源,允许错误和失败,提供开放和协作的环境。
创新人才培养 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优秀4篇)
创新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优秀4篇)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篇一一、目标和任务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以下简称推进计划)旨在通过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政策环境、强化保障措施,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家、高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工程师、优秀创新团队和创业人才,打造一批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加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引领和带动各类科技人才的发展,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到20__年,推进计划的主要任务是:1、设立科学家工作室。
为积极应对国际科技竞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点在我国具有相对优势的科研领域设立100个科学家工作室,支持其潜心开展探索性、原创性研究,努力造就世界级科技大师及创新团队。
2、造就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养和支持3000名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使其成为引领相关行业和领域科技创新发展方向、组织完成重大科技任务的领军人才。
3、扶持科技创新创业人才。
着眼于推动企4、建设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依托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国家重点工程和重大建设项目,建设500个重点领域创新团队,通过给予持续稳定支持,确保更好地完成国家重大科研和工程任务,保持和提升我国在若干重点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
5、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园区为依托,建设300个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营造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政策环境,突破人才培养体制机制难点,形成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人才培养政策、体制机制“先行先试”的人才特区。
二、实施原则1、坚持与科技、教育规划相衔接。
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xx-20__年)》要求,加强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xx-20__年)》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__年)》实施工作的紧密结合。
2、坚持与重大任务相结合。
加强高端引领,突出科技前沿、重点领域和战略需求,在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中培养、造就和集聚人才。
创新型人才培养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高等院校是贯彻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担负着培养人才的重大责任,必须进一步加强创新教育研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尽快建立起与其相适应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这既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客观要求,也是大学谋求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消除目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构建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强调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
一、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特征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培养大量的创新型人才.那么,什么样的人才可称为创新型人才?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具有创新思想"或“具有创新精神”是创新型人才的基本内涵。
美国《创新杂志》对创新所下的定义是,运用已有的知识想出新办法、建立新工艺、创造新产品。
因此,所谓创新型人才,是指能够孕育出新观念,并能将其付诸实施,取得新成果的人.从广义上看,创新型人才是专指那些思维敏捷、思想解放、思路超前的人和那些敢想敢闯、敢作敢为、敢试敢冒的人。
也就是那些具有经验、知识、信息,并将其融合运用到实际中,能够对行动目标有效地进行整理、判断、创新的人。
综合国内学术界的一些观点,归纳一下,创新型人才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对问题具有高度的敏感性。
创新型人才不仅能够很快注意到某一情境中存在的问题,并设法寻求新的解决途径,而且能够在貌似平淡无奇的事物中觉察到一些奇特的、不同寻常的事情,并展开思考.2、观念具有高度的开放性。
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创新型人才能够在同样时间内形成较多的观点或想法.3、思维具有灵活性。
创新型人才可以轻易摆脱惯性,摆脱原有的思维定势,根据不同的信息修正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具有极强的适应性。
4、认识具有新颖性.创新型人才思想活跃,能够经常提出不同寻常且又可以被人们所接受、认可的观点.5、人格特征鲜明。
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创新已经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创新型人才不仅在未来的就业市场中有用武之地,更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然而,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探讨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一、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创新型人才较为基础和核心技能。
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从教育的学前阶段开始,从小培养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学生要学会寻找问题,学会提出疑问,学会探索答案。
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资源和学习平台,让学生自由探索,激发他们的创新灵感和创新能力。
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让学生主动去思考问题和寻找答案,例如可以在课堂中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和挑战,让学生乐于享受创新的过程。
二、创造宽敞的环境和氛围创新型领域需要的是一个自由、宽松、积极的环境和氛围。
所谓“不拘一格,全方位地呈现一种微妙的自由气氛”,这种自由氛围鼓励人们寻找自己的激情和意图,并积极地探索和创造。
这种环境必须包括各种各样的资源和人才,包括丰富多彩的文化,创新开放的科技,和优秀的教育体系。
尤其是创新型的企业和机构需要创造不同寻常的工作环境,尝试不同的工作时间、空间,开放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方式等。
宽敞的环境和积极的氛围,可以创造良好的学习和工作氛围,满足人们在创新领域的需求,并且激发他们的创新动力。
三、发现创新能力和潜力创新型人才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他们的特征具体是什么?评估和发掘创新能力和潜力,是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
创新型人才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需要专业能力和良好的创业和交际能力,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成为一个创新和有用的人才。
如何评估和发掘创新能力和潜力,一方面是要注重每个人的发展历程,注重发现每个人的潜在潜力;另一方面是要注重和借助先进科技手段和技术工具,实现数据化的管理和智能化的评估,建立完善的培养体系,培养一批有创新创造能力的人才。
创新型人才的特点、素质和培养路径分析
创新型人才的特点、素质和培养路径分析2023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因此,创新型人才的特点、素质和培养路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一、创新型人才的特点1. 独立思考能力创新型人才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并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他们还能够批判性地思考,不盲从于其他人的观点,而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来得出结论。
2. 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不仅仅擅长于某一领域,还具备跨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他们具备宽泛的兴趣爱好和深厚的学识背景,能够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整合起来,创造出具有独特性的成果。
3. 敏锐的洞察力创新型人才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能够从日常生活中获取启示和灵感,挖掘出问题的本质和新的发展机会。
他们热爱探索和创新,不断地寻找新的想法和方法,为事业的成功奠定基础。
二、创新型人才的素质1. 团队协作能力虽然创新型人才独立思考能力强,但是他们也需要和团队成员沟通协作来实现自己的创意。
因此,创新型人才需要具备优秀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够与不同背景和不同专业的同事良好合作。
2. 责任心和领导力创新型人才需要具备责任心和领导力,能够为自己的项目和团队负责。
同时,他们能够在团队中发挥领导作用,推动团队高效运转和事业的成功。
3. 变革意识和适应能力创新型人才需要具备变革意识和适应能力,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考方式和方法,并随时适应环境变化和技术进步。
他们能够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活力,始终保持创新思维。
三、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路径1. 多元化的教育背景创新型人才需要具备跨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在教育背景方面,需要注重多元化。
可以在专业领域深耕,同时也要开阔视野,学习各种领域内的知识和技能。
2. 自我学习和探究创新型人才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究,通过自我学习和质疑来不断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考方法注入新的活力。
可以通过网络、书籍、论文、学术交流等多种方式进行自我学习和探究。
浅谈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浅谈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现代社会重要的任务之一,对于一个国家或者一个企业的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创新型人才可以推动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创造社会价值等等。
下面我将从教育、企业、社会环境等角度浅谈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首先,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
在教育方面,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观点,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将创新思维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创新项目或者创业比赛,让他们在实践中发挥创新能力。
此外,对于教育机构来说,也应注重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
教师是培养学生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推动力量,他们应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
因此,教育机构应鼓励教师进行教育研究和教学创新实践,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资源,使教师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其次,企业也扮演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角色。
企业可以在招聘和培训方面加大对创新能力的考察和培养。
在招聘方面,不仅要关注应聘者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还要注重其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企业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面试和评估,了解应聘者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培训方面,企业可以组织创新能力培训班,邀请专家学者进行创新思维的讲座和培训,提供实践机会让员工锻炼创新能力。
另外,企业还可以通过搭建创新平台来培养创新型人才。
创新平台可以是一个专门的研发部门或者创新实验室,为有创新潜力的员工提供一个实现自己创新想法的机会和环境。
企业可以鼓励员工提出创新项目,提供相应的资源和支持,激发员工的创新能力。
此外,社会环境也对培养创新型人才起到重要的影响。
社会应该鼓励创新,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机会。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的政策,鼓励创新项目的开展和创新型企业的成长。
同时,社会可以通过各种活动和比赛来宣传创新思维和创新成果,激发公众的创新潜力。
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
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是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推动创新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一个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包括创新教育、创新实践和创新环境三个方面。
一、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它应该是全学科的、综合性的。
创新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包括拓展思维、系统思维、创造性思维等,能够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能力包括观察力、思考力、表达力、动手能力等,能够帮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创作。
创新教育要通过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改革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首先,课程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
可以开设跨学科课程,比如设计思维课程、创意思维课程等;其次,教学方法要多样化,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可以采用案例教学、问题导向教学、团队合作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实践。
二、创新实践创新实践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创新实践包括实践性课程、科研实践、创业实践等。
通过实践,学生能够将创新理念转化为创新实践。
实践性课程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
实践性课程可以设置在学生所学专业的实践性课程中,也可以设置在跨学科的实践性课程中。
实践性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实践性课程,学生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研实践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可以设置科研项目基金,为学生提供经费支持;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学术会议,提高学生的学术交流能力。
创业实践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可以设置创业实践项目,鼓励学生参与创业实践。
可以为学生提供创业指导、创业培训等支持,帮助学生实现创业梦想。
三、创新环境创新环境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保障。
创新环境包括课程环境、实验环境、社会环境等。
创新环境要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创新条件,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课程环境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因素。
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
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一、创新教育课程体系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我们首先需要构建一个符合创新教育理念的课程体系。
这个体系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设计课程体系:增加创新教育课程。
我们可以开设一些专门的创新教育课程,如“创新思维与方法”、“创新创业实践”等,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跨学科融合。
我们可以尝试跨学科的课程设计,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思维方法融合在一起,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环节。
我们可以在课程中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如实验、项目设计等,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科研训练计划科研训练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实施科研训练计划:设立科研项目。
我们可以设立一些适合学生参与的科研项目,让学生能够在科研实践中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
开放实验室。
我们可以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能够自主进行实验和研究,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术导师制度。
我们可以实行学术导师制度,让学生能够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科研训练,以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学术交流与讲座学术交流和讲座是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开展学术交流和讲座:定期举办学术讲座。
我们可以邀请专家、学者来学校进行学术讲座,让学生能够了解最新的学术动态和研究进展。
组织学术沙龙。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学术沙龙,让学生能够在交流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参加学术会议。
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学术会议,让学生能够在会议中与同行交流、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四、创新创业竞赛创新创业竞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开展创新创业竞赛:举办创新创业大赛。
我们可以定期举办创新创业大赛,鼓励学生提出新的创意和想法,并付诸实践。
设立创新创业基金。
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发展
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发展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科技的快速发展,人才的培养与发展成为了各个国家和企业关注的焦点话题。
而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发展,并提出一些相关的措施和建议。
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体系1.1 创新教育理念的引入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以创新教育理念为基础。
创新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和经济环境。
创新教育可以通过开展创新课程、组织创新活动等方式来实施。
1.2 多元化的学科设置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学校应该在学科设置上更加注重多元化。
除了传统的文科、理科等学科外,还应该开设创新科学、创新经济、创新管理等学科,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空间。
1.3 融合式教学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采用融合式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注重实践操作和创新项目,通过实践来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创新型人才的发展路径2.1 创新实践平台的建设为了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发展,需要建设一系列创新实践平台。
这些平台可以是学生实验室、创客空间、科技创新中心等。
通过参与创新项目和实践活动,学生可以锻炼创新能力并提升创新思维。
2.2 创新导师的指导创新导师是创新型人才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支持力量。
他们可以提供指导和帮助,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
学校和企业应该加强与创新导师的合作,共同培养创新型人才。
2.3 创新竞赛的举办举办创新竞赛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种重要途径。
通过参与创新竞赛,学生可以锻炼创新能力、交流经验,并获得实践机会。
创新竞赛的组织者应该注重提供公平公正的竞赛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三、创新型人才的政策支持3.1 创新型人才政策的制定政府应该制定针对创新型人才的政策,为其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机会。
这些政策可以包括人才引进政策、创新项目资金支持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等。
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总结
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总结创新型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总的来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有三:一是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价值取向,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并勇于担当创新任务,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以便他们成为真正的创新型人才。
二是创新型教学体系的建立。
培养创新型人才,还应该建立新型的教学方式,加强学习的质量,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促进归纳总结、实践操作的训练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自主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
三是多样化的实践环境的搭建。
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学生在多种实践环境中展现自己的创新能力,鼓励他们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以此来拓展他们的视野,增加知识积累,不断完善学习策略,以便更好地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做准备。
总之,要想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开始,加强实践教学体系,以及多样化实践环境的建设,以此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引导他们成为真正的创新型人才。
另一方面,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激励机制也很重要,可以运用包括荣誉、表彰奖励等措施,来激励学生学习创新,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
因此,教育部门应当积极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做出创新成果,以此促进他们的创新能力的发展,为了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外,培养创新型人才还应当强调技能培训,特别是现代技术的运用能力的提高,这是创新的关键。
因此,教育部门应该加大对现代技术的投资,并配备相应的教师,以便更好地使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应的技能,以提高其创新能力。
最后,培养创新型人才也要注重心理建设,特别是要加强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尊重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此外,学校应该加大对独立实验室及多媒体教学室等设施的投入,以便让学生充分发挥创新的才能。
总之,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要想培养出优秀的创新型人才,除了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加强实践教学体系,以及创造多样化实践环境外,还需要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技能培训,加强心理建设,建立实验室及多媒体教学室等,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成为真正的创新型人才。
创新型人才的选拔与培养
创新型人才的选拔与培养1. 引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而创新型人才则是创新活动的核心和关键。
因此,创新型人才的选拔与培养成为现代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选拔与培养两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2. 创新型人才的选拔2.1 选拔标准的制定为了选拔出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需要明确制定选拔标准。
这包括技术能力、创新思维、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评估。
通过科学的评估体系,可以更准确地找到潜在的创新型人才。
2.2 多元化招聘途径的开展仅依靠传统的招聘方式,难以获取多样化的人才资源。
为了引进更多创新人才,企业可以开展校园招聘、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赛事组织等途径,吸引更多具备创新潜力的人才。
2.3 实施综合评估的选拔方法对于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单一的简历和面试往往无法全面了解其潜力。
因此,综合评估方法具备更准确评估人才的能力。
可以通过模拟案例分析、团队合作等方式来考察候选人的综合素质。
3.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3.1 构建创新导向的教育体系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应从教育阶段开始。
学校应设置创新导向的教育体系,通过开展创新课程、创新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2 创建开放的创新环境企业需要为创新型人才提供一个开放的创新环境。
这意味着提供自由的思考空间、充分的资源支持以及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
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创新型人才才能充分发挥其创新能力。
3.3 实施个性化的培训计划不同的创新型人才具备不同的优势和发展需求。
因此,企业应制定个性化的培训计划,针对不同人才的特点进行培训。
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人才的潜力,提高其创新能力。
4.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机制4.1 建立导师制度导师制度可以使创新型人才获得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培养。
通过与导师的良好互动,人才可以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4.2 开展创新项目创新型人才需要具备将创新理念应用于实际项目的能力。
因此,企业可以开展创新项目,为人才提供锻炼的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高等院校是贯彻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担负着培养人才的重大责任,必须进一步加强创新教育研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尽快建立起与其相适应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这既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客观要求,也是大学谋求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消除目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构建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强调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
一、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特征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培养大量的创新型人才。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可称为创新型人才?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但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具有创新思想”或“具有创新精神”是创新型人才的基本内涵。
美国《创新杂志》对创新所下的定义是,运用已有的知识想出新办法、建立新工艺、创造新产品。
因此,所谓创新型人才,是指能够孕育出新观念,并能将其付诸实施,取得新成果的人。
从广义上看,创新型人才是专指那些思维敏捷、思想解放、思路超前的人和那些敢想敢闯、敢作敢为、敢试敢冒的人。
也就是那些具有经验、知识、信息,并将其融合运用到实际中,能够对行动目标有效地进行整理、判断、创新的人。
综合国内学术界的一些观点,归纳一下,创新型人才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对问题具有高度的敏感性。
创新型人才不仅能够很快注意到某一情境中存在的问题,并设法寻求新的解决途径,而且能够在貌似平淡无奇的事物中觉察到一些奇特的、不同寻常的事情,并展开思考。
2、观念具有高度的开放性。
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创新型人才能够在同样时间内形成较多的观点或想法。
3、思维具有灵活性。
创新型人才可以轻易摆脱惯性,摆脱原有的思维定势,根据不同的信息修正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具有极强的适应性。
4、认识具有新颖性。
创新型人才思想活跃,能够经常提出不同寻常且又可以被人们所接受、认可的观点。
5、人格特征鲜明。
创新型人才具有较强的个性和独立性,有着较强的成就动机,期待取得成功,他们不唯书、不唯上,只服从真理。
这种个性特征常常使他们在行动上敢于冒险,不愿忍受繁规琐节的束缚,敢于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以上特征实际上体现了创新型人才的三个主要方面,即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人格。
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创造性思维、敏锐的问题意识、创造性想象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几方面;创新意识主要表现在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创新的兴趣、动机等方面;创新人格主要表现在强烈的成就动机、良好的合作精神、优秀的调控能力、冷静的态度等方面。
二、创新型人才培养应坚持的基本理念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也是中华民族走向全面复兴的必由之路。
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需要在宏观上进行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材体系、教育模式、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大胆创新,既要大力提倡敢为人先、敢冒风险的精神,又要大力倡导敢于创新、勇于竞争和宽容失败的精神,创造一个有利于创新型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
其次需要在微观上把创新意识带到人才培养具体过程中,使人们想创新、敢创新、能创新、善创新。
为此,必须树立教书育人和以学生为中心、以创新为重点、以成才为目标的教育理念。
1. 教书育人的理念创新型人才应该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因此,创新教育要把指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放在首位,注重培育学生的爱国、诚信、责任等情操和创业、协作、奉献等意识,加强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人文艺术教育,培育学生健康优良的人格品质。
这就要求坚持教书育人的理念,将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教师的第一天职,强化教师从事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观念,通过推动教授、名师上课堂,营造尊教、尚教、爱教、乐教的浓厚氛围,使更多的优秀教师能够主动积极地研究和实施创新教育。
2. 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创新人才培养的主体是学生。
因此,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按照“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和创新型人才成长的规律,构建以“个性化学习”为主导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潜能。
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帮助学生自主确定专业方向、自主设计知识结构、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享受自主学习的乐趣,并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学生自主培养创新能力创造条件、拓展空间。
3. 以创新为重点的理念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创新,基础是实践。
以实践为基础,就是要求大学教育及时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最新成果;要求大学教育加强实践性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大学教育与科研、社会服务相融合,产、学、研相结合。
以创新为重点,就是要求大学教育必须始终紧扣创新这个主题,把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灌输到学生大脑中,把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中,落实到具体实践中。
4. 以成才为目标的理念实施创新教育是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
引导学生成功、成才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师的责任,学校的任务。
以成才为目标,就是要求围绕创新人才培养这个根本任务展开各项工作,就是要把教风、学风建设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就是要促使学生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创造性学习和创新性实践中。
以成才为目标的理念,要求把创新教育贯穿于大学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中。
因此,这样的教育理念也对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实施创新教育必须首先进行教育创新。
三、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不断创新教育模式。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一直没有走出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
如果把这种教育称为接受式教育;那么创新教育则是由接受教育发展来的,是以继承为基础,以发展为目的,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
由于创新教育与传统教育在教育理念上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创新型人才培养更加重视以下几种教育模式:1. 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与自学结合学生是创新教育的主体,教师是主导。
在创新教育中,营造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地学;教师发挥主导性,创造性地教。
教师发挥主导性,创造性地教主要体现在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上。
教师应把学生作为平等的教育主体,从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挥出发选择和设计教育,使学生能主动地、创造性地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学习和掌握最新的科技发展信息和教育科研成果并及时充实到教育内容中去,通过先进的教学手段和巧妙的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勇气和探索精神,启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行为。
学生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地学主要体现在学习的目的性、刻苦性和创造性上。
明确的学习目的可促进学业进步。
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不仅是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习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个人,更主要的是为了服务社会;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怕苦怕累就不可能获得真才实学,要有知难而进、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
学习的创造性要求学生能够进行创造性地学习,这既是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本质要求,也是今后从事实际工作的需要。
2. 课内与课外并重、校内与校外结合课内和课外是学校教育的两种基本形式。
课内教育注重知识的系统性,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
课外教育通过课外活动开展,侧重于理论的应用和知识获取能力的培养,是对课内教育的强化和补充。
实施创新教育,坚持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并重的原则,既可克服只重视课内教育,忽视课外教育的不良倾向;又可消除创新教育就是加强课外教育的片面认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另一方面,从大学的功能演变来看,进入20世纪中期以后,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已经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大学不再是封闭的“象牙塔”,而是知识传播与知识创新的一个开放性、扩散性的平台。
大学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其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大学的教育应是开放性的,坚持校内与校外结合不仅体现了教育的开放性,而且其营造的创新教育社会氛围,有利于把创新教育从校内教育的实践引向校内与校外结合的实践。
3. 理论与实践并重、知识与运用结合创新型人才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但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连贯性、系统性和完整性,过分注重培养学生宽厚的基础知识,必然会使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影响到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因此,必须改革现行的教育模式,从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直觉和洞察力出发,优化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加强实践环节教学,要坚持按“理论与实践并重、知识与运用结合”的原则设计培养计划和教学方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根本出发点,精心组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培养创新型人才还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评价学生不能单一地看考试成绩,更主要的是要看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实践能力。
这就要求确立与时代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新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通过创新评价体系,规范评价行为,努力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奖励成功”的制度环境。
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途径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
高校必须转变旧的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创新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树立以创新精神为价值取向的新型教育思想,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各类人才放到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高度来认识,确立惟有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惟有创新人才才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意识。
通过实施创新教育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1. 建立先进的创新教育文化文化观念对人才培养具有非同寻常的影响力。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但就创新人才培养而言,传统文化的某些方面对创新教育是有消极影响的。
比如在与教育关联甚密的经学和中庸文化中,就特别讲求教化灌输,不鼓励冒尖,不许怀疑,这势必会导致人们不愿冒头,不敢超越。
而创新包含着否定,包含着批判,也蕴含着超越,而追求服从与统一,是对创新的反动。
因此,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必须敢于从价值态度和文化情感上去超越这些阻碍创新教育的传统文化,即需要在大学里建立一个有利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宽松、活跃、积极向上的校园人文环境。
2. 建设一支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创新教育实施的好坏,教师是个关键因素。
没有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为此,必须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形成有利于教师发展的竞争激励机制。
要加强创新型教师培养,逐步使他们具有较强的创新教育意识和创新教育观念,具有广博的知识修养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具有较高的教学、科研创新能力。
通过创新型教师的言传身教,把敢于并善于创新的理念贯穿到整个教学之中,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
3. 构建教学与科研相融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培养体系。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必须进一步推动深层次的教育教学改革,即实现教学与科研的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大学的科研优势,使之成为创新教育取之不竭的优质资源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