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分析原理课件——地壳岩体结构特征的工程地质分析之二

合集下载

第二章岩石及其工程地质性质PPT课件

第二章岩石及其工程地质性质PPT课件

补充知识
■ 四大钻石的故事:
摄政王 光明之山 蓝色希望 南非之星
补充知识
“摄政王”的英文名称为Regent,重140.5克拉,在 世界著名钻石中排第十五位,现收藏于法国巴黎卢浮 宫阿波罗艺术馆。 传说,在1701年,印度的一个奴隶找到一颗重 约400克拉的金刚石,他为了把宝石带出矿山,忍痛 割破自己的大腿,将宝石藏在皮肉之中,然后缠上绑 带,逃出了矿区,但后来他在出海的船上被船长抢走 宝石后葬身大海。船长又将这块宝石卖给了商人。经 过几次转手宝石落到了英国总督手中,但几次战争之 后。宝石最终落户于法国。这颗特大型金刚石就是现 在的世界著名巨钻——摄政王。
Ti3+——绿色(钛金云母)
Cr6+——绿色(祖母绿、裴翠)
Mn2+——蔷薇红色(菱锰矿)
18
(2)条痕(streak):即矿物粉末的颜色,一般指不透明矿 物在白色素瓷板上划擦后留下的条痕颜色。
特点:突现自色,抑制他色,消除假色。
举例:
赤铁矿(红色) 镜铁矿(钢灰色) 条痕一致为樱桃红色,显示化学成份一致。
丝绢光泽 珍珠光泽
土状光泽
21
3.矿物的力学性质
主要包括矿物的解理和硬度两大类特征。
云母的极完全解理
磷灰石硬度为5
22
1)*解理(Cleavage):矿物晶体在外力作用下,严格按一定结晶 方向破裂出光滑平整面的性质。
依据解理面出现的难易程度(比例)可将解理分为五种类型:
➢①极完全解理:外力作用下极易剥裂出薄片,如云母、片状石膏
补充知识
■ 黄金品质
(1)千足金---指含金量不小于999的金称千足金。 千足金在首饰成色命名中是最高值。印记为“千 足金”“金999”“G999”“AU999”

2024版《工程地质》PPT课件

2024版《工程地质》PPT课件

0102工程地质是研究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及其影响规律的学科。

为工程建设提供地质依据,预测和防治工程地质问题,保障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定义任务工程地质定义与任务研究区域地质构造、地壳稳定性及地震活动对工程的影响。

地质构造与地壳稳定性研究地下水的分布、运动规律及其对工程的影响。

水文地质条件研究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分类及工程特性。

岩土体性质与分类研究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的成因、发育规律及防治措施。

不良地质现象工程地质研究内容为土木工程建设提供地质依据,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与土木工程关系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水文地质资料,预测水库渗漏、溃坝等工程地质问题。

与水利工程关系为交通线路选线、桥隧位置选择等提供地质依据,保障交通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与交通工程关系预测和评估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与环境工程关系工程地质与相关领域关系01岩浆岩由岩浆冷凝形成,包括深成岩、浅成岩和喷出岩,具有结晶质结构和块状构造。

02沉积岩由风化产物、生物遗骸和火山物质等在地表或水下沉积形成,具有层理构造和化石。

03变质岩由已形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具有片理构造和变质矿物。

残积土由岩石风化后残留在原地的碎屑物质组成,结构松散,力学性质较差。

坡积土由山坡上的碎屑物质在重力作用下堆积形成,具有分选性和层理构造。

洪积土由洪水携带的碎屑物质堆积形成,具有分选性和交错层理。

冲积土由河流携带的碎屑物质堆积形成,具有层理构造和较好的力学性质。

01020304表示岩石和土体的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影响工程建设的荷载计算。

密度与重度描述岩石和土体中孔隙的发育程度和连通性,影响工程建设的排水设计和地基稳定性。

孔隙性与渗透性表示岩石和土体在压力作用下体积减小的性质,影响工程建设的沉降计算和地基稳定性。

压缩性与变形性描述岩石和土体抵抗剪切和压缩破坏的能力,影响工程建设的边坡稳定性和地基承载力。

抗剪强度与抗压强度岩石与土体物理力学性质03岩层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波状弯曲现象,分为背斜和向斜两种基本形态。

工程地质课件——第二章 岩石的成因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

工程地质课件——第二章  岩石的成因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
绝对年代:通过放射性元素蜕变周期测定。适用于岩浆岩、变 质岩地区。
相对年代:通过地层层序、古生物、岩性对比测定。适用于 沉积岩地区。
地质年代单位:宙、代、纪、世、期(从大到小)
地层单位:宇、界、系、统、阶(从大到小)
1. 绝对地质年代的确定
一般根据放射性同位素的蜕变规律来测定岩 石和矿物年龄。目前测定同位素年龄广泛采用 的方法有: 钾→氩(K40→Ar40)、 铷→锶(Rb87→Sr87)、 铀—铅(U235→Pb207) 碳法(C14→N14)。其中,前三者主要用以测 定较古老岩石的地质年龄,而碳法专用于测定 最新的地质事件和地质体的年龄。
食盐晶体
石英
• 矿物的物理性质
颜色 光泽 硬度:矿物抵抗机械刻划及摩擦的能力。
矿物硬度的十度标准表
解理、断口: 1.极完全解理 2.完全解理 3.中等解理 4.不完全解理
• 常见的主要造岩矿物 黄铁矿
云母
第二节 岩石
• 岩浆岩的形成 • 岩浆岩分类
• 岩浆岩的产状 岩浆岩体产出的形态、规模,与围岩的
• 玄武岩(岩浆岩)

基性火山岩的代表,
• 是地球洋壳和月球月海
• 的最主要组• 育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按SiO2饱和程度和碱性 强弱可为:拉斑玄武岩和碱性玄武岩 。陆上形成
的常呈绳状构造、块状构造和柱状节理;水下形 成的常具枕状构造。
• 辉长岩(岩浆岩) 暗色的深成基性岩,分为浅色
• 常见的岩浆岩 1.岩浆岩的分类及其鉴定 观察岩石的颜色 观察岩石的矿物成分 观察岩石的结构和构造 查表定名
沉积岩
变质岩
• 变质作用的因素 变质作用——地球内力引起岩石产生结构、构造以 及 矿物成分改变而形成新岩石的过程称为变质作用, 在变质 作用下形成的岩石称为变质岩。

岩石的成因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 PPT课件

岩石的成因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 PPT课件

第一节 主要造岩矿物
摩氏硬度计— 以选出的10种硬度不同的矿物,按硬度小 到硬度大排序,作为测定比较其他矿物硬度的标准。 野外工作中,常用指甲(2~2.5)、铁刀刃(3~3.5)、 玻璃刀(5~5.5)、钢刀刃(6~6.5)鉴别矿物的硬度。在 进行鉴别时,应在矿物的新鲜晶面或解理面上进行。
第一节 主要造岩矿物
第一节 主要造岩矿物
颜色描述方法 标准色谱法:用标准色谱红、橙、黄、绿、青、蓝、紫 及白、灰、黑来描述。 ·当颜色有深浅差别时可加上深、浅,如浅灰色。 ·当矿物颜色介于标准色谱两种颜色之间时,将次要颜
色写在主要颜色之前,如黄绿色。
类比法:用生活中常见的实物颜色来描述。如正长石的 肉红色、橄榄石的橄榄绿色。
第一节 主要造岩矿物
隐晶集合体是只有在显微镜下才可分辨矿物单体的集合 体;胶态集合体是在显微镜下也不能辨别出单体的界限的集 合体,实际上并不存在单体。 隐晶及胶态集合体可由溶液直接结晶或由胶体生成。


鲕状、豆状
肾状
葡萄状
第一节 主要造岩矿物
钟乳状
土 状
第一节 主要造岩矿物
2. 矿物的光学性质 矿物的光学性质是指矿物在可见光作用下所表现的性质。 包括颜色、条痕、光泽和透明度。 (1)颜色 矿物的颜色是矿物对可见光的吸收作用所产生的。按成 色原因分为自色、他色和假色。 自色是矿物固有的颜色,颜色比较固定 他色是矿物混入某些杂质引起的颜色。纯净的石英为无 色,含杂质时,呈现不同颜色,紫晶(Fe多)、烟水晶(含 Mn)。 假色是由于矿物内部的裂隙或表面的氧化薄膜对光的折 纤维状集合体:石膏 射、散射所引起的。
(2)解理 矿物受打击后,能沿一定结晶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 质,称为解理。裂开的光滑平面称为解理面。 根据解理的完全程度,可将解理分为五级: ·极完全解理:极易裂开成薄片,解理面大而完整,平 滑光亮,如云母。

工程地质课件——第二章 岩石的成因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

工程地质课件——第二章  岩石的成因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
辉长岩、辉长岩和深色辉长岩。
辉长岩具辉长结构、次辉绿结
构、反应边结构和出溶结构,为块状构造。产于 各种构造环境,常构成大小不等的岩盆、岩盖、 岩床状侵入体,相关矿产有铜、镍、钒、钛、铁 等。是良好的建筑材料。
• 花岗斑岩(岩浆岩) 酸性浅成岩,具有花岗斑 状结构。斑晶含量一般为 15-20%,通常被基质熔 蚀,基质呈微花岗结构。花岗斑岩通常以 小岩株、岩瘤、岩盘、岩墙产出
第二章 岩石的成因类型 及其工程地质特征
认识地球
地球的形状
• 地球的主要数据(1975年) • 赤道半径(a) 6,378.160 km • 两极半径(c) 6,356.755 km • 平均半径(a2c)1/36,371.017 km • 扁平率(a-c)/a 1/298.257 • 赤道周长40,075.7 km • 子午线周长40,008.08 k32×1012km3
• 大理岩(变质岩) 由石灰岩或白云岩 经重结晶变质而成 等粒变晶结构,块 状构造。
• 云英岩(岩浆岩) 由酸性侵入岩受气成-高 温热液交代作用蚀变所
形成的岩石,颜色较浅,
一般为浅灰、浅灰绿色。
花岗变晶结构或鳞片花岗变晶结构。块状构 造。主要发育于中等深度的花岗岩穹窿体 顶部和边缘,或在矿脉两侧呈脉状、网状 等
• 花岗岩(岩浆岩) 显晶质酸性深成岩,呈肉
红色至浅灰色。半自形等
粒结构,有时具有特征的
文象结构。广泛分布于不
同时代的褶皱带和前寒武纪地盾区。花岗岩 常见的产状有花岗岩穹窿、岩基、岩株、 岩盖和岩墙等,多分布于大陆地壳的上层, 而且常包裹数量不等的岩石包体。
• 云母片岩(变质岩) 其原岩主要为泥质岩和中
动性大、透水性差、土层层状分布复杂、 各层之间物 理力学性质相差较大等特点。

第二章岩石与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课件

第二章岩石与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课件

工程地质勘察是运用地质学、岩土力学、工 程地 质学的理论,按照科学的勘察程序与方法, 利用有效的测试仪器和技术,调查工程地质条件, 评价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为工程的规划、设计、 施工和运营提供地质资料。
区域工程地质学研究区域性工程地质条件形 成的特点和规律,预报这些条件在人类活动影响下 的变化,评价区域稳定性,阐述工程地质分区和编 制区域工程地质图的原则,为国民经济建设规划及 环境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依据。
工程地质条件的定义
▪ 在工程地质学中,对人类工程活动的地质环境常 用工程地质条件来描述。
▪ 工程地质条件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可理解为与工 程建筑有关的地质条件的总称。
▪ 一般认为,它包括工程建设地区的:地层岩性; 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地表地质作用;地形 地貌等。
对于山区的建筑场址,地质条件就比较 复杂。对于图示情形,将出现三个问题: (1)建筑物基础的不均匀沉降问题,将导 致 建筑物倾斜或开裂; (2)粘土层在基岩面上的稳定问题; (3)基岩滑坡问题。
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分支,主要研究人类工程活动和 地质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工程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研究的内容和任务
(1)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方面的研究:
建筑物地基是离不开地表岩土体。
(2)工程动力地质作用方面的研究:
地质作用对建筑物的建设、稳定性和安 全使用有巨大的影响。
(3)岩土工程勘查方面的研究:
为工程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和安全 使用提供所需的地质资料。
四、本书内容及学习方法
本书是地质等相关专业学生开设的综合性工 程地质教材。 第一、二、三章是:关于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
方面的研究; 第四、五、六章:是关于工程动力地质作用方面

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及岩体工程分类 2 ppt课件

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及岩体工程分类 2 ppt课件
a K1
a b
K1变化在0~1之间,K1值愈大说明结构面的连续性愈
好,当K1=1时,结构面完全贯通。 2、面连续性系数:指沿结构面延伸方向,结构面面
积之和与总面积的比值。
结构面连续性分级表
描述 很低连续性
低连续性 中等连续性
高连续性 很高连续性
迹长(m) <1 1~3 3~10
10~20 >20
KdLsinncossin Kcd' os
结构面间距分级表
描述 极密集的间距 很密集的间距
密集的间距 中等的间距 宽的间距 很宽的间距 极宽的间距
间距(mm) <20 20~60
60~200 200~600 600~2000 2000~6000 >6000
• 用线密度来估算岩体质量指标RQD(rock quality designation)
侧壁的起伏程度可用起伏角
(i)表示。
i arctg(2h) L
• 结构面的粗糙度用粗糙 度系JRC(joint roughness coefficient)表示。
据单结构面理论,岩体中存在一组结构面时,岩体的极限强 度与结构面倾角间的关系为:
13(12(tC gjj ct3gt)gsij)n2
岩体的(二工)程结构地面质的性连续质性及岩体工 • 程结构分面的类连续2性反映结构面的贯通程度。
• 1、线连续性系数:指沿结构面延伸方向,结构面各 段长度之和(Σa)与测线长度的比值。
张性断裂不平整,常具次生充填, 呈锯齿状,剪切断裂较平直,具 羽状裂隙,压性断层具多种构造 岩,成带状分布,往往含断层泥、 糜棱岩
对岩体稳定影响很大,在上述许多岩 体破坏过程中,大都有构造结构面的 配合作用。此外常造成边坡及地下工 程的塌方、冒顶

石大自然地理学课件02地壳-2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石大自然地理学课件02地壳-2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4、断裂构造
• 岩石受应力作用而发生变形,当应力超过一定 强度时,岩石便发生破裂,甚至沿破裂面发生 错动,使岩层的连续性完整性受到破坏者,称 为断裂构造。
• 节理是指岩石破裂后无显著位移的裂隙:构造 节理、非构造节理;
• 断层是指岩层或岩体沿断裂面发生较大位移的 构造。断层的要素有:断层面、断层线、断盘 和断距等
• 岩层在空间上的位置称岩层产状,它可用岩层 的走向、倾向和倾角三要素来确定
• 单面山
3、褶皱构造
• 岩层在侧向压应力作用下发生的弯曲叫褶皱。 褶曲仅指岩层的单个弯曲,而岩层的连续弯曲 则称为褶皱。褶曲的形态可用褶曲要素来表示:
• 褶曲的基本类型有两种:背斜和向斜; • 直立褶曲 • 倾斜褶曲 • 倒转褶曲 • 平卧褶曲 • 翻卷褶曲。
• 按断层两盘相对移动的关系,断层类型可 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直立 断层和捩转断层。
பைடு நூலகம்
• 假整合(平行不整合):两套地层的产状平行, 而地层的时代不连续,即其间有地层缺失。
• 不整合(角度不整合):两套地层的产状既不 平行,时代也不连续,其间亦有地层缺失。
• 侵入接触: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
• 侵入体的沉积接触 :后期沉积岩覆于前期侵 入体所形成的剥蚀面之下的接触关系;
三、地质构造
➢ 当地面未受切割时,地貌上表现为同一岩性构 成的平原或高原。
➢ 受切割的情况下,且当顶部岩层较硬时,常形 成桌状台地、平顶山或方山;岩层是软硬相间, 在差异剥蚀作用下常形成层级状山丘地貌,在 侵蚀斜坡上便形成构造阶地 。
丹霞地貌
• 丹霞地貌
• 丹霞地貌
• 层状平顶山丘
2、倾斜构造
• 倾斜构造是指岩层经构造变动后岩层层面与水 平面间具有一定的夹角。

地壳岩体结构特征的工程地质研究

地壳岩体结构特征的工程地质研究

2013年8月19日星期一
17
二、岩体原生结构特征的亚相、微 相研究
b. 砂岩体中原生结构面的微相研究 流水沉积的层理类型与泥砂粒度、水流状态、水 流强度相关。 由此追溯和判断沉积环境和古水流特征。 高弯度河流边滩相,下部为大型槽状交错层,向 上递变为平行层理,小型波状交错层理,向上与 堤岸相过渡。 而瓣状河流则主要由大型楔状交错层理,楔型错 层理、逆行沙波为特征。 c. 变质岩自己看。

2013年8月19日星期一 2
岩 体
结构 面 不连续面: 包括节理、 裂隙、孔 隙、断面、 孔洞、层 面
岩块
2013年8月19日星期一
3
a.完整结构岩体:碎裂结构岩体的结构面被 后生作用愈合而形成(后生愈合:压力、 胶结); b.块裂结构岩体:岩体由多组结构面切割成 块状结构体; c.板裂结构岩体:经过褶皱作用的层状岩体, 受一组结构面切割,结构体成板状; d.碎裂结构岩体:坚硬结构面贯通切割,结 构体为块状;
Nd Sd Nd Sd Cos( L d ) Cos( S d S L )
2013年8月19日星期一
26
2013年8月19日星期一
27
2013年8月19日星期一
28
2013年8月19日星期一
29
2013年8月19日星期一
15
b. 瓣状河流沉积相模式(游荡型)
特征:具层状或块状结构特征 滞留相岩泥岩砾石层成为主要软弱层 顶部相不发育 中部心滩相砂岩(砾岩)具较高的强度 (抗风化能力强)

2013年8月19日星期一
16
二、岩体原生结构特征的亚相、微 相研究
a. 软弱夹层的亚相、微相研究 河流相沉积中的软弱夹层按亚相、微相特 征见表1-4。(P20)注意洪泛平原砂岩层 与天然堤粉砂质泥岩层的展布特征。 在亚相、微相研究中注意准同生变形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高村
°<65°
°<83°
°<68°
°<85°
碳质断层泥砾岩;
图 1-15
石英脉;
青川断裂带构造岩分带剖面图 (据代建全等,1988)
钱枚岩; 挤压片理带; 构造透镜体带;
节理破碎带;
薄皮构造带(II)岩体结构特征
这一带以弯曲和剪切造成的浅部褶皱断裂为其 主要特征,伴有表部重力滑动构造。具体特征 为:
➢ 1.4.3 伸展带(裂谷)岩体结构特征分析
一般认为裂谷是区域隆起背景上以断陷谷 为特征的大型复杂地堑系;如大洋裂谷、大陆裂 谷和陆间裂谷等。近年来深部构造测试资料证明, 地幔上隆是大规模裂谷产生的主要原因。它以最 大主应力近于垂直、正性断裂为主和伴有来自地 幔的岩浆侵入与火山喷发岩等为其主要特征。裂 谷区表层岩体的构造结构特征很大程度上受深部 断裂特征的控制。
第一章 地壳岩体结构特征的
工程地质分析
本章学习内容和要求
掌握岩体、岩体结构、结构面、结构体的基本概念,建造 和改造在岩体结构形成中的作用,研究岩体结构的意义;
掌握结构面的成因类型,了解其主要特征,岩体结构分类 和岩体质量分类的代表性方案;
了解岩体原生结构特征的成因及特征,岩体结构的岩相分 析方法;
(1)系列上叠式弧形断裂构成岩体的宏观格 架(图1-14II区)。
(2)浅部岩层强烈弯曲褶皱,层间错动发育。 错动在硬软接触面处尤为明显,削弱了层间联 结能力和抗剪强度,成为岩体在重力场条件下 变形破坏的重要控制面。
滑覆体构造(II′)岩体结构特征
滑覆体的形成:一方面与岩体中发育有弧形断裂和层 间错动面有关(为滑覆体提供了滑动面);另一方面 与推覆构造造成的向推覆方向倾斜的原始地形有关, 为滑动提供了重力位能。这也是所有滑覆体均向推覆 方向滑动的原因。
三种模式在空间上可有多种形式的邻接关系(图1-13), 又可以不同规模相互包容或在地质历史进程中相互转化。
古特堤 斯洋板块
羌塘- 特堤 金沙 昌都地块 斯洋 江消
减带
微型 陆块
扬子大陆板块
松潘-甘孜印支褶皱带
岛弧
岛弧后边缘海盆 海槽
陆缘 裂谷
扬子地台 攀西陆内裂谷
云贵川 大陆高原
地块
聚合带
裂谷带
稳定地块
滑覆体实际上是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滑坡(图1-16)。
滑覆体可以是就地产物,也可以来自远方,似“飞来 峰”。根据群体平面滑面的连线,可追踪物质源地, 并且也是论证早期剥蚀面的重要依据(图1-16c)。

接触扰动带(III)岩体结构特征
接触扰动带中岩体的变形破裂也以弯曲、剪切 破裂为主。某些部位受仰冲板块的推挤,可造 成岩层倒转,形成一系列顺层发育的正错叠瓦 式断裂。
构造断裂的形成过程,表现为两种(或多种)机制类型 的组合。通常随深度加深和温度增高,呈如下序列:剪 切或拉裂 拉裂与弯曲 弯曲 弯曲与压扁 压扁 压 扁与流动 流动。
按此序列,地壳可划分为上、中、下三个构造层,见图 1-12。
地质体中构造断裂的组合形式总是与岩石圈的活动方式相 联系。根据板块学观点,可分为聚合带或山链构造、伸展 带或裂谷、走滑断裂带等三种模式。
图 1-13 攀西裂谷与临近构造带剖面示意图
(据骆耀南等,1988)
➢ 1.4.2 大型推覆构造(聚合带模式之一)岩体结构特征分 析
四川龙门山中北段为一大型推覆构造,其代表性剖 面如图1-14,按构造分区,可将岩体(地质体)划分为厚 皮构造带(I)、薄皮构造带(II,包括滑覆体构造II′)和 接触扰动带(III)等三个带。
体的软弱岩带(图1-15) (2)变质岩以压扁流动形成的密集片理化为其主要特征
(图1-14b)。 (3)岩浆岩以S 型花岗岩为典型代表,属地壳重熔型
(与逆冲断层摩擦热有关)。
岩浆岩中韧性断裂和其它类型动力变质现象较为发育。
上述特征也是这一带 岩体容易遭受风化, 并在重力作用下容易 发生变形破坏的重要 原因。较完整的岩浆 岩可储备很高的弹性 应变能,在区域剥蚀 和现代地貌形成过程 中,容易产生由应变 能释放而造成的浅表 生变形破裂结构。
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的现代研究,提出按变形(破坏) 力学机制对构造断裂进行分类(Mattauer等,1980), 将其划分为剪切 (shearing),代表断层和与断层相伴的 张性拉裂(fracturing);弯曲(bending),代表柔性“同 心”或“平行”褶皱;压扁(flattening),代表强烈挤压 条件下劈理、叶理等韧性变形;流动(flowing)代表高 温条件下岩石呈固熔状态的粘滞流动变形。
厚皮构造带(I)岩体结构特征
这一带岩体主要由沿高角度逆断层推至接近地表的 中、下构造层物质组成。以塑性、韧性变形破裂为主,叠 加接近地表处产生的脆性破裂。具体特征为:

川岷 断江 裂





Ⅱ + Ⅱ,

白 水 河
映 秀 断 裂
大 白 石
白 塘围

鹿 坝子

场 子洞

治 城
北桎 川溪 断断 层层
了解岩体结构特征的改造以及岩体构造结构特征的地质力 学分析方法;
掌握结构面统计调查的路线精测法及其资料校正方法,岩 体结构特征定量化研究的程序,了解岩体结构统计分析的 意义及作用。
本章学习重点和难点
本章重点: (1)岩体结构的概念,岩体结构的形成及演化规律; (2)岩体结构类型划分及其研究意义、岩体结构类型的 实用价值; (3)岩体结构的统计方法-路线精测法。

皇通 庙口 断断
汶 川 断 裂
香 水 断
层层

图 1-14 龙门山推覆体汶川(上)、小坝(下)构造地质剖面图
莲花口组; 嘉陵江-飞仙组;
(据林茂炳等,1989)
遂宁组;
沙溪庙组;
须家河组;
白田坝组;
天井山组;
茂汶群;
前震旦花岗岩;
பைடு நூலகம்
断层;
韧性剪切带;
雷口坡组;
褶皱及置换面理;
(1)系列陡倾逆冲断裂构成岩体的宏观格架(图1-14a) 断裂带中的构造岩具有明显的同向分带特征,成为岩
本章难点: (1)结构面成因类型的空间分布特征,岩体结构分类; (2)岩体结构介质模型应用。按介质的连续性特征,不 同的力学理论适用于不同的岩体结构介质。
§1.4 岩体构造结构特征的地质力学分析
➢ 1.4.1 构造断裂的基本组合模式
工程地质分析中,对岩体的构造结构特征,最关心以下两 个方面: (1)根据构造断裂组合规律(亦即应用特定的组合模式) 去分析评价对区域构造稳定性或岩体稳定性具有重大影响的 构造结构特征。 (2)通过追溯应力场演变史来阐明具有复杂经历的构造断 裂的工程地质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