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园》

合集下载

陈从周《说园》阅读题阅读附答案

陈从周《说园》阅读题阅读附答案

陈从周《说园》阅读题阅读附答案
我国造园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世界园林中树立着独特风格,自来学者从各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各抒高见,如今就我在接触园林中所见闻掇拾到的,提出来谈谈,姑名“说园”。

 园有静观、动观之分,这一点我们在造园之先,首要考虑。

何谓静观,就是园中予游者多驻足的观赏点;动观就是要有较长的游览线。

二者说来,小园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

大园则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

前者如苏州“网师园”,后者则苏州“拙政园”差可似之。

人们进入网师园宜坐宜留之建筑多,绕池一周,有槛前细数游鱼,有亭中待月迎风,而轩外花影移墙,峰峦当窗,宛然如画,静中生趣。

至于拙政园径缘池转,廊引人随,与“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的瘦西湖相仿佛,妙在移步换影,这是动观。

 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富有诗情画意。

叠山理水要造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

山与水的关系究竟如何呢?简言之,模山范水,用局部之景而非缩小,处理原则悉符画本。

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贯通,全园生动。

我曾经用“水随山转,山因水活”与“溪水因山成曲折,山蹊随地作低平”来说明山水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从真山真水中所得到的启示。

明末清初叠山家张南垣主张用平冈小陂、陵阜陂阪,也就是要使园林山水接近自然。

如果我们能初步理解这个道理,就不至于离自然太远,多少能呈现水石交融的美妙境界。

 中国园林的树木栽植,不仅为了绿化,要具有画意。

窗外花树一角,即折。

《说园》读后感优秀范文5篇600字

《说园》读后感优秀范文5篇600字

《说园》读后感优秀范文5篇600字说园读后感范文一听说陈从周先生,是三年前写毕业论文的时候。

我的选题并非园林艺术,同学涉猎于此,耳濡目染罢了。

那时,只知道陈先生是研究园林艺术和古建筑的专家,极具文人的清远风雅,诗、书、画,样样精通。

有著作名之《说园》。

当年求之不得,如今偶然得之,读之倾倒,遂将所感整理成文。

《说园》攒聚五篇小文,文风清新如画。

陈先生毕生从事园林艺术的研究,足迹遍布五湖四海,踏遍天下名园。

用他的话说是“半生湖海,未了柔情”。

那么,有人把学问当财源来做,有人把学问当脸面来做,有人把学问当喜好来做,有人把学问当事业来做,先生则是把学问当生命来做了。

《说园》没有凌厉深奥的西方化学术观点,没有咄咄的说教语气,而是深入浅出的论述,谦恭平和的治学态度。

文中倾注了作者对园林艺术的深挚感情。

有真正的热爱,才能写出真正充满感情的文字。

陈先生推崇的园林境界和诗词的境界一样,天然即最佳,“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耐看耐听,经得起细细推敲,蕴藉有余味。

穿山引水,花木栽植、亭台水榭,一切的人工斧凿痕迹要尽可能地掩饰和隐藏,成就自然之美,符合中国哲学中“天全”、“化育”的思想。

人在园中如处山林,有濠濮之趣。

园林以山水为经络,以树木花草为毛发,以烟云秀色为神气。

经营园林,类似绘画中布局和设色,讲究墨的浓、淡、焦、干、湿,使画面富有层次而又灵气往来。

“画中之笔墨,即造园之水石,有骨有肉,方称上品。

”山与水的关系怎么处理?“简言之,范山模水,用局部之景而非缩小,处理原则悉符画本。

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贯通,全园生动。

”“山不在高,贵有层次。

水不在深,妙于曲折。

峰岭之胜,在于深秀。

”树木的栽植,“不仅为了绿化,且要具有画意。

窗外花树一角,即折枝尺幅;山间古树三五,幽篁一丛,乃模拟枯木竹石图。

重姿态,不讲品种,和盆栽一样,能入画”。

地方园林要有地方的植物特色,土生土长的树木更容易存活和成才,也更体现出当地的风土特色。

园林植物“与植物园有别,是以观赏为主,而非以种多斗奇。

《说园》阅读答案

《说园》阅读答案

《说园》阅读答案说园陈从周我国造园拥有悠久的历史,在世界园林中建立着独特作风,自来学者从各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各抒卓识,如今就我在接触园林中所见闻掇拾到的,提出来谈谈,姑名“说园”。

园有静观、动观之分,这一点咱们在造园之先,重要斟酌。

何谓静观,就是园中予游者多驻足的观赏点;动观就是要有较长的旅游线。

两者说来,小园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

大园则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

前者如姑苏“网师园”,后者则姑苏“拙政园”差可似之。

人们进入网师园宜坐宜留之建筑多,绕池一周,有槛前细数游鱼,有亭中待月迎风,而轩外花影移墙,峰峦当窗,宛然如画,静中生趣。

至于拙政园径缘池转,廊引人随,与“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的瘦西湖相恍如,妙在移步换影,这是动观。

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富有诗情画意。

叠山理水要造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地。

山与水的瓜葛究竟如何呢?简言之,模山范水,用局部之景而非缩小,处理原则悉符画本。

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贯通,全园生动。

我曾用“水随山转,山因水活”与“溪水因山成弯曲,山蹊随地作低平”来说明山水之间的瓜葛,也就是从真山真水中所得到的启示。

明末清初叠山家张南垣主意用平冈小陂、陵阜陂阪,也就是要使园林山水接近自然。

如果咱们能初步理解这个道理,就不至于离自然太远,多少能显现水石融合的美好境地。

中国园林的树木栽植,不但为了绿化,要拥有画意。

窗外花树一角,即折枝尺幅;山间古树三五,幽篁一丛,乃摹拟枯木竹石图。

重姿态,不讲品种,和盆栽同样,能“入画”。

拙政园的枫杨、网师园的古柏,都是一园之胜,摆布大局,如果这些饶有画意的古木去了,一园风景顿减。

树木品种又多有特点,如姑苏留园原多白皮松,怡园多松、梅,沧浪亭满种箬竹,各具风采。

一个处所的园林应当有那个处所的植物特点,并且土生土长的树木存活率大,成长得快,几年可茂然成林。

它与植物园有别,是以观赏为主,而非以种多斗奇。

要能做到“园以景胜,景因园异”,那真是不易。

陈从周《说园》教案

陈从周《说园》教案

《说园》教案一、教学要求1.了解中国园林的传统、分类和丰富多彩的艺术审美风格。

2.体会文章知识性与艺术性完美的结合,学习文章优美的文辞。

二、学习要点1.解题关键词陈从周,当代著名建筑学家、园林艺术家、散文家;《说园》5篇;园林;动观;静观;含蓄、“还我自然”的园林艺术。

2.内容提示《说园》是我国著名古建筑学家、园林艺术家陈从周先生的著作。

文章围绕中国园林的“独特风格”展开,按照造园所要考虑的问题,从动、静基本风格入手,再重点介绍园林的布局、景物安排,以及地址之选择,因地制宜造出不同风格之园林。

文章在比较中介绍了不同园林风格的艺术特点,将知识性和艺术性融为一体,被叶圣陶先生誉为“熔哲、文、美术于一炉,以论造园,臻此高境,钦悦无量”。

三、作者生平陈从周(1916~2000),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绍兴,原名郁文,晚年自称梓翁,室名梓室。

当代著名建筑学家、园林艺术家、散文家,且工诗词书画。

1942年毕业于之江大学,历任圣约翰高级中学、圣约翰大学、苏州美专、之江大学教职,同济大学教授,曾任中国园林学会顾问、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委员会副主任、美国贝聿铭建筑事务所顾问等。

出版著作有:《徐志摩年谱》、《陈从周画集》、《说园》、《园林谈丛》、《苏州园林》、《扬州园林》、《中国名园》、《绍兴石桥》、《梓室余墨》、《书带集》、《春苔集》、《帘青集》、《随宜集》、《世缘集》、《山湖处处》等二十余种。

陈从周先生不仅对于古建筑、古园林理论有着深入的研究、独到的见解,还参与了大量实际工程的设计建造,如设计修复了豫园东部、龙华塔、宁波天一阁、如皋水绘园,设计建造了云南楠园等大量园林建筑,并把苏州网师园以“明轩”的形式移建到了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成为将中国园林艺术推向世界之现代第一人。

陈从周先生还是一位知名的散文作家和画家,是张大千先生的入室弟子。

1948年,他30岁时,在上海开办个人画展,以“一丝柳,一寸柔情”,蜚声海上画坛。

《说园》阅读答案 说园阅读理解答案

《说园》阅读答案 说园阅读理解答案

《说园》阅读答案阅读理解第一部分:阅读理解1. 《说园》的作者是谁?答案:《说园》的作者是明代文学家袁宏道。

2. 《说园》是属于哪个文学体裁?答案:《说园》是一篇散文。

3. 文章中有关于风景的描写吗?请举例说明。

答案:是的,文章中有关于风景的描写。

例如,第一段中提到了西洲之外的风景:苍山峻岭、绿水长流,给人一种悠远、美丽的感觉。

4. 文章中提到了哪些历史人物?请简要介绍一下。

答案:文章中提到了杨慎、张方平和杨延芳。

杨慎是唐代末年的一个状元,他在文章中被称为‘真才子’。

张方平是一个诗人,他在文章中被称为‘文宗’,是杨慎的朋友。

杨延芳是一个女子,她在文章中是杨慎的妹妹。

5. 文章讲述的是什么故事?答案:文章讲述了一个关于杨慎和张方平的故事。

杨慎因为受到皇帝的赏识,被封为状元,并成为宫廷里的官员。

然而,他却因为厌倦了繁华的宫廷生活,选择离开京城,到西洲山居隐居。

他在那里过着简单而宁静的生活。

同时,张方平也从京城来到西洲山,和杨慎一起过山居生活。

第二部分:解答问题1. “庞物满目,雕甍其间”这句话是形容什么景色?有何寓意?答案:这句话是形容宫廷的繁华景色。

其中,“庞物满目”形容宫廷的建筑物繁多而丰富,“雕甍其间”则形容建筑物上雕刻精美的屋檐装饰。

这句话通过描绘宫廷的豪华景色,突出了宫廷生活的繁华和光鲜,进一步对比了杨慎选择离开的决心和追求简单生活的态度。

2. “疏钟镇是非,谁爱岁寒枯。

” 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答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清贫淡泊生活的向往。

其中,“疏钟镇是非”意味着远离纷争和是非之地,表示了作者追求宁静和平淡的心态;“谁爱岁寒枯”则是指作者不在意物质贫困,舍弃世俗浮华而追求内心的自在和清净。

3. 文章中提到了“西陵”的概念,这是什么意思?答案:文章中的“西陵”指的是在西洲山上的一片地方。

在文章中,西陵被描述为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有着苍山、绿水和平静的环境,非常适合隐居生活。

西陵也象征着杨慎追求简单生活、远离尘嚣的理想之地。

说园阅读答案解析

说园阅读答案解析

说园阅读答案解析说园阅读答案解析①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富有诗情画意。

②中国园林的树木栽植,不仅为了绿化,而且要具有画意。

窗外花树一角,即折枝尺幅,山间古树三五,幽篁一丛,乃模拟枯木竹石图。

重姿态,不讲品种,和盆栽一样,能“入画”。

拙政园的枫杨、网师园的古柏,都是一园之胜,左右大局,如果这些饶有画意的古木去了,一园景色顿减。

树木品种又多有特色,如苏州留园原多白皮松,怡园多松、梅,沧浪亭满种箬竹,各具风貌。

可是近年来没有注意这个问题,品种搞乱了,各园个性渐少,似要引以为戒。

宋人郭熙说得好:“山水以山为血脉,以草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

”草尚如此,何况树木呢?我总觉得一个地方的园林应该有那个地方的植物特色,并且土生土长的.树木存活率大,成长得快,几年可茂然成林。

③中国园林妙在含蓄,一山一石耐人寻味。

立峰是一种抽象雕刻品,美人峰细看才像。

九狮山亦然。

鸳鸯厅的前后梁架,形式不同,不说不明白,一说才恍然大悟,竟寓鸳鸯之意。

奈何今天有许多好心肠的人,唯恐游者不了解,水池中装了人工大鱼,熊猫馆前站着泥塑熊猫,如做着大广告,与含蓄两字背道而驰,失去了中国园林的精神所在,真太煞风景。

鱼要隐现方妙,熊猫馆以竹林引胜,渐入佳境,游者反多增趣味。

过去有些园名,如寒碧山庄、梅园、网师园,都可顾名思义,园内的特色是白皮松、梅、水。

尽人皆知的西湖十景,更是佳例。

亭榭之额真是赏景的说明书。

拙政园的荷风四面亭,人临其境,即无荷风,亦觉风在其中,发人遐思。

④远山无脚,远树无根,远舟无身(只见帆),这是画理,亦造园之理。

园林的每个观赏点,看来皆是一幅幅不同的画,要深远而有层次。

“常倚曲阑贪看水,不安四壁怕遮山。

”具体点说:建亭须略低山巅,植树不宜峰尖,山露脚而不露顶,露顶而不露脚,大树见梢不见根,见根不见梢之类。

但是运用上却细致而费推敲,小至一树的修剪,片石的移动,都要影响风景的构图。

真是一枝之差,全园败景。

陈从周《说园》阅读练习及答案

陈从周《说园》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说园陈从周(1)我国造园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世界因林中树立着独特风格。

如今就我在接触园林中的见闻提出来谈谈,姑名《说园》。

(2)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富有诗情画意。

叠山理水要造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

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贯通,全园生动。

明末清初叠山家张南垣主张用平冈小陂、陵阜陂坂,也就是要使园林山水接近自然,呈现水石交融的美妙境界。

(3)园林景物有仰观、俯观之别。

楼阁掩映,山石森严,曲水弯环,都存乎此理。

“小红桥外小红亭,小红亭畔,高柳万蝉声。

”“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这些词句不但写出园景层次,有空间感和声感,同时高柳、杏梢,又都把人们视线引向仰观。

至于“一丘藏曲折,缓步百跻攀”,则又皆留心俯视所致。

因此园林建筑物的顶,假山的脚,水口,树梢,都不能草率从事,要着意安排。

(4)我国名胜也好,园林也好,为什么能这样勾引无数中外游人,百看不厌呢?风景洵美,固然是重要原因,但还有个重要因素,即其中有文化、有历史。

我曾提过风景区或园林有文物古迹,可丰富其文化内容,使游人产生更多的兴会、联想,不仅仅是到此一游,吃饭喝水而已。

文物与风景区园林相结合,文物赖以保存,园林借以丰富多采。

(5)中国园林一山一石耐人寻味。

立峰是一种抽象雕刻品,美人峰细看才像,九狮山亦然。

鸳鸯厅的前后梁架,形式不同,不说不明白,一说才恍然大悟,竞寓鸳鸯之意。

奈何今天有许多好心肠的人,惟恐游者不了解,水池中装了人工大鱼,熊猫馆前站着泥塑熊猫,如做着大广告,与含蓄两字背道而驰,失去了中国园林的精神所在,真太煞风景。

鱼要隐现方妙,熊猫馆以竹林引胜,渐入佳境,游者反多增趣味。

过去有些园名,如寒碧山庄、梅园、网师园,都可顾名思义,园内的特色是白皮松、梅、水。

尽人皆知的西湖十景,更是佳例。

(6)造园在选地后,就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作为此园之特征,表达出预想的境界。

《说园》读后感

《说园》读后感

《说园》读后感1500字《说园》是中国现代文学名著之一,它以描写西方花园为主线,通过中西花园的比较,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和冲突。

我通过阅读这本书,深感作者的深思熟虑和思辨精神。

首先,我被小说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描摹所触动。

《说园》中展现了中国传统花园的精髓,如修剪整齐的古树、布局合理的假山和精美的石桥等。

这些元素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崇尚和对平衡的追求。

尤其是书中对富贵人家的园林的描写,更是展现了中国人对美的追求与追求心理。

虽然西方花园也有其独特之处,但中国花园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使其与众不同,更加让人动容。

其次,《说园》通过对中西花园的比较,呈现了中西文化的冲突与碰撞。

西方花园追求自然与人工的融合,强调个体的自由与个性的表达。

而中国花园则注重整体的平衡与和谐,强调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共生。

这种差异源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与价值观念,因此在中西花园的设计与建设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冲突和矛盾。

作者通过对这些冲突的描写,使读者对两种花园形态的不同理解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再次,《说园》通过对中西花园的比较,还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弊端与不足。

在小说中,西方花园被描绘为开阔明亮、自由多样的空间,而中国花园则被描绘为封闭与僵化的空间。

作者通过对花园及其主人的描写,暗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局限性和死板性。

与西方花园相比,中国花园在个体的自由和创造力方面有所欠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们的发展和进步。

这种对传统文化的挑战与批判,使我对中国文化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思考。

最后,《说园》通过对中西花园的对比与冲突,也表现了中国人在现代化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传统花园的价值与地位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作者在小说中通过对城市化进程对花园的毁坏和破坏的描写,通过主人公的遭遇,表现了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危机与脆弱。

这种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担忧,使我对中国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说园 陈从周读后感

说园 陈从周读后感

说园陈从周读后感《说园陈从周读后感》篇一读陈从周先生的《说园》,就像是在园林的幽径中漫步,时而豁然开朗,时而又在曲折处陷入沉思。

初读时,感觉自己像是个闯入大观园的刘姥姥,满脑子的新奇与困惑。

这书里讲的园林,可不像我平时逛公园那样简单,它就像是一个被层层包裹的神秘宝盒。

陈先生写园子里的山石,说那是“骨”,嘿,这比喻可真绝!我就想啊,山石可不就像园林的骨架一样嘛,撑起了整个园子的精气神儿。

可我这脑袋有时候就像个榆木疙瘩,读着读着就懵了。

像他讲园林的布局,什么“曲径通幽处”,什么“疏密得宜”,我就在想,这到底是个啥样儿啊?也许这就是我和大师之间的差距吧,就像我在山脚下抬头望着高峰,只能望洋兴叹。

不过,越读越觉得有趣儿。

我想起有一次去一个古镇游玩,那里有个小园子。

当时我就没在意,觉得不就是些花草树木和房子嘛。

现在读了《说园》,才发现自己错过了好多。

那园子里的一草一木可能都有讲究,也许那几株歪歪扭扭的小树,就是刻意营造出的一种自然之美呢。

就像我们现在的生活,总是追求整齐划一,城市里的高楼大厦都像是复制粘贴的一样,哪有园林里这种独特的韵味啊?这园林就像是一位老艺术家,静静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可是我又有点矛盾了。

这园林美是美,但在现代社会,真的能大规模推广这种园林的理念吗?毕竟现在土地资源那么紧张,人口又那么多。

我想这可能就是传统文化面临的一个难题吧。

但不管怎么说,陈从周先生的《说园》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园林艺术新的认知大门。

我开始重新审视那些我曾经忽略的园林角落,就像发现了宝藏一样。

这园林里的学问,可真是深不见底啊,我还得继续在这园子里“摸爬滚打”,好好探索探索呢。

《说园陈从周读后感》篇二读罢陈从周先生的《说园》,我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啊。

刚开始看的时候,我觉得这书就像天书一样。

我就寻思着,不就是些园子嘛,能有啥大不了的。

但是,越看越觉得自己之前的想法简直就是大错特错。

这园林啊,在陈先生笔下,就像是有了生命一样。

说园读后感

说园读后感

说园读后感说园读后感说园读后感1《说园》是同济大学古建园林专家陈从周教授(1918-20xx年)的着名园林代表作之一。

此书写于1978年至1982年之间,全书共五篇,曾先后刊登在《同济大学学报》上。

因分载各期,翻检困难,且索者不绝,学报编辑室遂汇编成册,以应教学与科研之需。

事隔经年,各方面求书益广,1984年同济大学出版社遂将此书正式出版。

俞振飞老先生为《说园》一书题眉,蒋启霆先生毛笔楷书,孙骊、巫漪云、毛心一等先生英文翻译。

为增加艺术欣赏性,还附上了清代浙江海盐徐用仪的徐园图32幅,封面为清汪荣所绘的江苏南京随园图。

自此之后,《说园》一书享誉海内外,曾被译成日、俄、意等六国文字,为中国园林艺术带来了莫大的荣誉,也成为同济人馈赠外国友人和亲朋好友的礼品。

《说园》是系统论述中国造园理论诸如立意、组景、动观、静观、掇山、理水、建筑、栽植的专着,是高度提炼后的理论精品,正如陈先生自己所说:“园林言虚实,为学亦若是。

余写《说园》连续五章,虽洋洋万言,至此江郎才尽矣。

半生湖海,踏遍名园,成此空论,亦自实中得之。

”陈先生一生从事中国古建筑及园林的研究,《说园》可以说是他研究成果的集大成之作,作为今天的人,亦无人可及。

现撷选《说园》中的部分精彩文字,以飨读者。

造园一名构园,重在构字,含意至深。

深在思致,妙在情趣,非仅土木绿化之事。

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重过何氏园五首》,一路写来,园中有景,景中有人,人与景合,景因人异。

吟得与构园息息相通,“名园依绿水,野竹上青霄”,“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园中景也。

“兴移无洒扫,随意坐莓苔”,“石阑斜点笔,梧叶坐题诗”,景中人也。

有此境界,方可悟构园神理。

园之佳者如诗之绝句,词之小令,皆以少胜多,有不尽之意,寥寥几句,弦外之音犹绕梁间(大园总有不周之处,正如长歌慢调,难以一气呵成)。

我说园外有园,景外有景,即包括在此意之内。

园外有景妙在“借”,景外有景在于“时”,花影、树影、云影、水影、风声、水声、鸟语、花香,无形之景,有形之景,交响成曲。

说园中英文对照版

说园中英文对照版

说园中英文对照版《说园》是中国古代文学家苏轼的一篇散文,以下是《说园》的中英文对照版:中文版:西陵峡自老子休真人始,即避让道,人谓之避让阴阳,谓之悄然静虑。

此一来,峡人多避之,唯我私趣之故,独居之。

园地可数顷,土坂奇石,水底千寻。

又有奇花异树,各自繁多,长者不知其名,小者遇有而喜之。

虽崖谷、藩篱,宛然离垢隔尘之外矣。

青溪山即千里之巨源,日日涓涓而泻,解决而流,弥天大谷,非吾之所有,将旋朝市者悉知之矣。

此以冲淤脉之性,何与千顷之江河哉!峡以崖谷狭小,自南而北,直上西陵,而至于都下。

有赤山岭,有茈芈旷野,人无车马之到者,宛然行步不过百里。

三山泱泱,宜有中流,可以津涉者,茫然无数。

若假道而行者,皆曲折隐让,虽高秋盛暑,人犹蓬冢梁之清旦,爽然呼吸,非言彼地之清,无以异我村郭之内矣。

吾居之所有临水一隅,上有层台阁,下有岸榭廊;一己之藩篱,以千仞之崖为壑。

每迎朝霞夕月,亦令人悠然而逸兴。

朝霞于海潮上而不动,夕月于山川之间而西行。

一己之池,上接天而不尽,下亦地之澄黄而已。

悲夫!固岂群英之所访乎?非括世之德哉!至于渔樵之家,东西是通,谁之为我非寄心于此乎!有蚁堂之侣,有云汀之友,唯日月之镜表,不废人情之来往。

偶逸游于山麓,寄翠庭于野泽之间,常吸长梁之凉,以坐北门之藓阶。

让我世尤在阙下,未有载籍而名宦者,披荆棘而江湖者。

世非宦者之轻欢,园非江湖之羁旅,虽有无名之景,令人所怀忧也夫?英文翻译:vbnetSince the retirement of Laozi from the Xiling Gorge,he has avoided the Tao and people call it avoiding the Yin and Yang,calling it quiet contemplation.With this,the people of the gorge mostly avoid it,only for my personal interests,I live alone.The garden is several acres,the soil slope is strange,and the water is thousands of feet deep.There are also strange flowers and trees,each with its own abundance.The elders do not know their names,and the younger ones are happy to encounterthem.Although there are cliffs,fences,and fences,it is as if they are outside the dirt and separated from the dust.Qingxi Mountain is the giant source of thousands of miles,flowing day by day,breaking and flowing,extending to the sky,not mine,those who rotate to the market will all know it.This is due to the nature of the dredging pulse,how can it be compared with the thousands of rivers and rivers!The gorge is narrow from south to north,straight to Xiling,and to the capital.There are Red Mountain Ridge,Cimei Wilderness,and no one has traveled with horses and horses.It seems that walking is no more than a hundred miles.Three mountains are vast,and there should be a middlestream.There are countless fords,and if you walk on a false road,all are twists and turns,even in late autumn and late summer,people are still clear and clear,as if they are breathing in the clean morning air on the tomb of Pongzhong Liang.Without saying that the place is clear,it is not different from the inside of our village and city.I live by the water,with a layer of terraces and pavilions on it,and a shore pavilion below;my own fence,with a cliff of a thousand feet.Every welcoming morning and evening moon,it is also leisurely and leisurely.Morning glow is on the sea tide without moving,and the evening moon is westward between mountains and rivers.My own pond connects to the sky without end,and below it is just the clear yellow of the ground.Alas!How can those famous people visit where?Not the virtue of the world!As for the home of fishermen and women,east and west are connected,and who is not entrusted to me here!There are ant nest companions,there are friends of Yunting,only the mirror of the sun and moon,and no one is abandoned.Occasionally wandering at the foot of the mountain,staying in the green court between the wild marshes,often sucking the coolness of Changliang,sitting on the moss steps of the north gate.However,my life is still in the lower level,and there are no records of names and officials,and those who plow through the thorns and rivers.The world is not the light joy of officials,and the garden is not the tether ofrivers and lakes.Although there is no nameless scenery,it makes people feel sad.。

陈馨半生湖海书《说园》

陈馨半生湖海书《说园》

陈馨半生湖海书《说园》“造园综合科学也,且包含哲理,观万变于其中。

浅言之以无形之诗情画意,构有形之水石亭台……”——陈从周重说东京旧梦华 1974年的冬天照例寒气袭人,细雨夹杂着飘落的雪珠,朔风吹落了最后一片梧桐叶,是喜获“解放”的翌日。

父亲穿上了母亲新缝制的狗皮背心,暖在心头,戴上了那顶酷似阿Q的旧呢毡帽,踏着泥泞的薄冰,去看望八年不曾相见的“直谅之交,最能道出其中甘苦”的王西野先生。

他们相识于1954年父亲每逢周末去苏南工专授课期间,以后的多年,父亲风尘碌碌来往于苏沪,参与了拙政园,留园等的修缮工作,他们的交往加深了。

六十年代初王先生执教于同济大学附中,他更是三天两头在我家与父亲赋诗作画,探讨造园艺术,母亲常留他客饭,赞王先生人品学问都好,他那一口苏州话给人以“糯和”谦慎之态。

父亲著作《园林谈丛》《随宜集》跋和序皆出于王先生,“几多泉石能忘我,何处园林不忆君”,是王先生赠挚友爱园林之句。

父亲爱其诗,促其付梓,为《王西野先生诗》作序:“不愧为吴门高士,……余治园事恒资臂助……”整整八年不见了,久别再逢已是双鬓如霜的半老人了,两人相遇欣喜万分,不忘旧习,展纸舞毫,父亲乘兴画墨梅,傲雪凌窗,王先生题诗述过往憾事:“狂搜吴郡名园记,怕说东京旧梦华,八载重逢俱白首,一生余事写梅花。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父亲以私淑求教于北京朱启钤老先生门下时,先生嘱弟子增补巨篇《哲匠录》,原稿借自北京文博图书馆,可因卷帙浩繁,工作量相当大,父亲邀王先生一起编写,经他们一年的日抄夜纂,仅江南地区发现的造园,叠石匠师的资料就比《哲匠录》所记载的多了一倍以上,他们从这批珍贵的古人文献中获集的研究资料编撰成文,暂放在王先生家中待发表,谁料“文革”抄家时一袭而空,片椿无存。

两老怅然若失,痛定思痛,如北宋灭亡后的孟元老,追抚前尘,重话东京旧梦,父亲画梅之不畏严寒,傲骨嶙嶙,寄语王先生他已如孟元老那样撰写起《东京梦华录》了,是在检理记忆中不曾遗失的,为增补《哲匠录》而积累的资料,即后来的《梓室余墨》。

《说园(节选)》阅读答案

《说园(节选)》阅读答案

《说园(节选)》阅读答案《说园(节选)》阅读答案《说园》阅读答案说园中国园林妙在含蓄,一山一石,耐入寻味立峰是一种抽象雕刻品,美人峰细看才像。

九狮山亦然。

鸳鸯厅的前后梁架,形式不同,不说不明白,一说才恍然大悟,竟寓鸳鸯之意。

奈何今天有许多好心肠的人,惟恐游者不了解,水池中装了人工大鱼,熊猫馆前站着泥塑熊猫,如做着大广告,与含蓄两字背道而驰,失去了中国园林的精神所在,真太煞风景。

鱼要隐现方妙,熊猫馆以竹林引胜,渐入佳境,游者反多增趣味。

过去有些园名,如寒碧山庄、梅园、网师园,都可顾名思义,园内的特色是白皮松、梅、水。

尽人皆知的西湖十景,更是佳例。

亭榭之额真是赏景的说明书。

拙政园的荷风四面亭,人临其境,即无荷风,亦觉风在其中,发人遐思。

而对联文字之隽永,书法之美妙。

更令人一唱三叹,徘徊不已。

镇江焦山顶的别峰庵,为郑板桥读书处,小斋三间,一庭花树,门联写着“室雅无须大;花香不在多”。

游者见到,顿觉心怀舒畅,亲切地感到景物宜人,博得人人称好,游罢个个传诵。

至于匾额,有砖刻、石刻,联屏有板对、竹对、板屏、大理石屏,外加石刻书条石,皆少用画面,比具体的形象来得曲折耐味。

其所以不用装裱的屏联,因园林建筑多敞口,有损纸质,额对露天者用砖石,室内者用竹木,皆因地制宜而安排。

住宅之厅堂斋室,悬挂装裱字画,可增加内部光线及音响效果,使居者有明朗清静之感,有与无,情况大不相同。

当时宣纸规格、装裱大小皆有一定,乃根据建筑尺度而定。

园林中曲与直是相对的,要曲中寓直,灵活应用。

曲直自如。

画家讲画树,要无一笔不曲,斯理至当。

曲桥、曲径、曲廊,本来在交通意义上,是由一点到另一点而设置的。

园林中两侧都有风景,随直曲折一下,使行者左右顾盼有景,信步其间使距程延长,趣味加深。

由此可见,曲本直生,重在曲折有度。

有些曲桥,定要九曲,既不临水面,生硬屈曲。

行桥宛若受刑,其因在于不明此理。

造园在选地后,就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作为此园之特征,表达出预想的境界。

《说园》目录

《说园》目录

《说园》
《续说园》
《瘦西湖漫谈》
《西湖园林风格漫谈》
《怡园图》
《随园图》
《园史偶拾》
《双环城绕水绘园》
《说园(三)》
《说园(四)》
《说园(五)》
园林美与昆曲美
苏州园林概述
苏州环秀山庄
苏州沧浪亭
苏州网师园
恭王府小记
小隐名园几日闲
说“屏”
说“帘”
说“影”
翠螺出大江
宁波天童记游
园林清议
中国的园林艺术与美学
中国园林散记
这几年,我写了一些散文,也出了几本散文集。

俞平伯先生在给我的《书带集》所作的序言中说:“陈教授从周,多才好学,博识能文,与予相知垂二十年。

中历海桑,顷始重聚,获观其近编散文集者,其间山川奇伟,人物彬雅,楼阁参差,园林清宴,恍若卧游,如闻馨咳,知其会心于文艺,所得良非浅已。

”平老所言,当然多有奖饰,但他指出的我的散文多与园林相关,这大概也是一个事实。

我搞园林,差不多已有一辈子了,其间的酸甜苦辣,旁人难以尽知。

常常想起曹操的一句话,曰“何以解忧,惟有杜康”,对我来说,则是“何以解忧,惟有园林”了。

那么,就将来后面这句话作为这本专谈园林的散文集的书名吧。

1996年5月20日
陈从周。

解读园林经典《说园》(上)

解读园林经典《说园》(上)

解读园林经典《说园》(上)PART 0写在《说园》之前大家好,我是小蚂哥。

很多朋友让我聊一些园林经典,所以我准备分几期聊聊陈从周先生的《说园》一共五篇,但第一篇提纲挈领,是了解陈从周造园思想的主线,所以我们这次就先聊聊《说园》第一篇。

在此非常推荐同济大学这版说园典藏版。

陈从周先生是我国近代的园林大师,他擅长重建修复古典园林,而我们说重修的难度是远远大于新建的,这对于设计者本身的文化素养要求极高。

陈从周在豫园东部指导工作 1987年这次我们聊得是他的经典文章《说园》。

这些文字从某种意义上能够阐明陈先生对于古典园林的认识和态度。

但要说明的是《说园》这篇文章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论文,而是陈先生在1978年在上海植物园的讲话稿,所以没有那么严谨的逻辑,所以我在理解的基础上把陈先生文章的逻辑重新梳理了一下,并且加入了一些可以佐证的案例,所以我们下文看到的可能和原文顺序不太一样,推荐你在看完文章后一定要读读原文。

其实陈先生大部分文字写得浅显易懂,不像今天的论文都拐弯抹角。

但我还是要提醒大家,陈先生当年所处的环境和园林建设的主要任务可能和今天不同,所以文中有些观点当时看没有问题,但放在今天也许我们有更好的解决思路,所以我们看的是陈先生对于园林理解那些深刻的东西就可以了,没必要钻牛角尖。

全篇说园不过8/9页,但谈到了园林的方方面面,从静观动观,到俯视仰视;从山水格局,到建筑营造,看上去知识点既琐碎,又密集,但如果我们把这些知识整理一下,你会发现陈先生说了三个方面:而这三方面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的角度解释造园的内涵,可谓是深入浅出,字字珠玑。

我们接下来就细细讲来。

PART 1造园有法无式我们理解任何事物都需要首先在整体上有一个宏观的把握,也就是“大局观”。

所以在这一部分陈先生讲的都是提纲挈领的大道理,看似泛泛,实则每个点都切中要害。

首先他说造园要有法无式。

“有法无式”当在书中看到这四个字就觉得不明觉厉。

立马就上网搜索,结果发现这个词是陈先生自创的。

说园陈从周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说园陈从周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说园陈从周阅读理解题及答案《说园》,陈从周所著书籍。

本书对造园诸方面皆有独到精辟的见解。

全书谈景言情,论虚说实。

面店铺为大家带来《说园》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说园》阅读原文我国造园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世界园林中树立着独特风格,自来学者从各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各抒高见,如今就我在接触园林中所见闻掇拾到的,提出来谈谈,姑名“说园”。

园有静观、动观之分,这一点我们在造园之先,首要考虑。

何谓静观,就是园中予游者多驻足的观赏点;动观就是要有较长的游览线。

二者说来,小园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

大园则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

前者如苏州“网师园”,后者则苏州“拙政园”差可似之。

人们进入网师园宜坐宜留之建筑多,绕池一周,有槛前细数游鱼,有亭中待月迎风,而轩外花影移墙,峰峦当窗,宛然如画,静中生趣。

至于拙政园径缘池转,廊引人随,与“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的瘦西湖相仿佛,妙在移步换影,这是动观。

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富有诗情画意。

叠山理水要造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

山与水的关系究竟如何呢?简言之,模山范水,用局部之景而非缩小,处理原则悉符画本。

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贯通,全园生动。

我曾经用“水随山转,山因水活”与“溪水因山成曲折,山蹊随地作低平”来说明山水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从真山真水中所得到的启示。

明末清初叠山家张南垣主张用平冈小陂、陵阜陂阪,也就是要使园林山水接近自然。

如果我们能初步理解这个道理,就不至于离自然太远,多少能呈现水石交融的美妙境界。

中国园林的树木栽植,不仅为了绿化,要具有画意。

窗外花树一角,即折枝尺幅;山间古树三五,幽篁一丛,乃模拟枯木竹石图。

重姿态,不讲品种,和盆栽一样,能“入画”。

拙政园的枫杨、网师园的古柏,都是一园之胜,左右大局,如果这些饶有画意的古木去了,一园景色顿减。

树木品种又多有特色,如苏州留园原多白皮松,怡园多松、梅,沧浪亭满种箬竹,各具风貌。

陈从周《说园》教案

陈从周《说园》教案

《说园》教案一、教学要求1.了解中国园林的传统、分类和丰富多彩的艺术审美风格。

2.体会文章知识性与艺术性完美的结合,学习文章优美的文辞。

二、学习要点1.解题关键词陈从周,当代著名建筑学家、园林艺术家、散文家;《说园》5篇;园林;动观;静观;含蓄、“还我自然”的园林艺术。

2.内容提示《说园》是我国著名古建筑学家、园林艺术家陈从周先生的著作。

文章围绕中国园林的“独特风格”展开,按照造园所要考虑的问题,从动、静基本风格入手,再重点介绍园林的布局、景物安排,以及地址之选择,因地制宜造出不同风格之园林。

文章在比较中介绍了不同园林风格的艺术特点,将知识性和艺术性融为一体,被叶圣陶先生誉为“熔哲、文、美术于一炉,以论造园,臻此高境,钦悦无量”。

三、作者生平陈从周(1916~2000),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绍兴,原名郁文,晚年自称梓翁,室名梓室。

当代著名建筑学家、园林艺术家、散文家,且工诗词书画。

1942年毕业于之江大学,历任圣约翰高级中学、圣约翰大学、苏州美专、之江大学教职,同济大学教授,曾任中国园林学会顾问、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委员会副主任、美国贝聿铭建筑事务所顾问等。

出版著作有:《徐志摩年谱》、《陈从周画集》、《说园》、《园林谈丛》、《苏州园林》、《扬州园林》、《中国名园》、《绍兴石桥》、《梓室余墨》、《书带集》、《春苔集》、《帘青集》、《随宜集》、《世缘集》、《山湖处处》等二十余种。

陈从周先生不仅对于古建筑、古园林理论有着深入的研究、独到的见解,还参与了大量实际工程的设计建造,如设计修复了豫园东部、龙华塔、宁波天一阁、如皋水绘园,设计建造了云南楠园等大量园林建筑,并把苏州网师园以“明轩”的形式移建到了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成为将中国园林艺术推向世界之现代第一人。

陈从周先生还是一位知名的散文作家和画家,是张大千先生的入室弟子。

1948年,他30岁时,在上海开办个人画展,以“一丝柳,一寸柔情”,蜚声海上画坛。

《说园》读书笔记五篇范文

《说园》读书笔记五篇范文

《说园》读书笔记五篇范文第一篇:《说园》读书笔记《说园》读书笔记《说园》者,类似于“园话”也。

全书一万多字,取文章之形貌而蕴诗话体之精神,其神采全在于一则一则园林赏鉴文字中,连缀铺展成文,具体说明先生对于中国园林艺术特点以及品赏原则的感悟。

你如有兴趣,不妨把文中精彩辞章摘抄出来,分类纂辑,加上前言后记,裒为一册,就是一本特色鲜明的“陈从周园话”。

《说园》是一本大书。

其大不仅因为内容丰富,更因为格局阔大,打通了古典诗词书画曲多种艺术的畛域,揭示传统文化的奥妙和精髓,传达出我们民族的审美心理和趣味。

全书有五篇文章,渊深海阔,要言不烦。

其大要则有:中国园林,叠山理水,宛自天开;有法无式,追求独到;注重意境,蕴藉有味;讲究立意,每个欣赏点是一幅不同的画,画面有静观、动观之分,赏景有仰视、俯视之妙。

园外有园,景外有景,整体布局,尽赏历史、文化之美。

可以说,园林是中国人心灵在大地上的立体展示,故以诗书画曲之理可悟园林艺术的奥妙也。

《说园》既是一部园林艺术的论著,也是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

在语言运用上,它长短参差,多用短句,多用偶句,多用四字句,畅达明快,而又婉约清丽,有一种地道的汉语味和中国风。

“园之佳者如诗之绝句,词之小令,皆以少胜多,有不尽之意。

聊聊几句,弦外之音犹绕梁间(大园总有不周之意,正如长歌慢调,难以一气呵成)。

我说园外有园,景外有景,即包括此意在内。

园外有景妙在‘借’,景外有景在于‘时’,花影、树影、云影、水影、风声、水声、鸟语花香,无形之景,有形之景,交响成曲。

”阅读这样的文字,如游览园林一般,曲径通幽,柳暗花明,引人入胜。

先生不求文章名世,然观其所作,皆雅洁可诵,斐然成章。

早年曾读过他的散文集《衣带集》,多年来赏玩不置,弦歌不辍。

这次重读《说园》,得江苏文艺社汪君修荣之助,惠赠我《陈从周全集》一套,取读《苏州园林》一册。

这是一本苏州园林摄影绘图集,是陈先生早年代表作。

书中那一幅幅苏州园林典型景点的摄影,题以宋人词句,以及手绘的园林建筑图,美景与诗词并置,古典共现代一体,极大地增添重读的体验和乐趣。

【宅府文化】说园

【宅府文化】说园

【宅府文化】说园先讲中外园林的比较,法国诗人说:“我非常喜欢有野趣的园林”。

童先生说正好讲到了中西园林的不同了。

中国园林不是大的开敞空间,而是有廊子有院子,园林里的房子是主体,而花草却不是。

园林里的房子很随意就算没花没草还能形成园林。

那些学我们的日本园林可以证明这一点。

龙安寺里根本就没有花草只有石头沙子,四周围有一圈树林围绕。

西方园林就不同了,树木花草比建筑的成分要大。

建筑都是宏伟孤立,树木花草喷泉很难和建筑配合尽管整体是对称或轴线布置。

第一个认真学习中国园林的外国人叫Sir William Chambers,他的书中试图说明中国园林的奥秘。

清乾隆来过中国正值中国园林艺术鼎盛时期。

最后结论是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都不错。

都是和自己的艺术,哲学和生活和谐统一的。

东西园林之间的是the Alhambra of Granada。

这里的一系列院子很像中国园林里的院子,可是花草水池都是欧洲式的几何和轴线构图。

虽然非常对称可是看不出西方园林的僵硬。

罗马的园林乃欧洲美洲园林之祖,尤其是地势和气候所给与梯形格局和富饶的植被尤为精彩。

花坛,大理石,阶梯都形势感极强。

松柏庄严的排成行。

所以说意大利的园林的这些特点确实成功的给人惊喜地印象。

进入Villa d’Este at Tivoli先是廊子和阴暗的大厅,然后突然间奇妙的景象映入眼帘。

中国园林也是如此。

观者不是一览无余而是片断的惊喜接踵而至。

罗马房子的平台虽也类似却完全丧失了这些惊喜。

中国园林从不宏伟。

园林艺术很亲密人性精细,没有宏伟的有些孤立的西方园林的感觉。

即便是皇家园林也不失这种亲密感。

然而凡尔赛只有在拥挤的礼拜日才不感到荒凉。

皇家和平民建筑中的对称在园林里根本就没有。

享受才是园林的规则。

西方园林则把对称发挥到一种愚蠢的程度。

Le Notre虽然对此提出批评自己却无法摆开其束缚。

中国园林不是给许多人设计的。

西方园林里轴线和交叉路解决了人流的问题,在中国园林里这根本就不是问题,因为人们不是想通过而是想游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说园》看东西方园林区别
班级 09汉师2班姓名蔡俊平学号 200942306209
一、西方园林追求“美”,中国园林追求“妙”。

中国园林追求“妙”,体现在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其中富有诗情画意。

“妙”在园林的组合要宛如是大自然天然的产物,山和水要感觉是从大自然中“取出来”放在园林中,例如网师园水池仿照了虎丘白莲池,将大自然的真山真水融入到园林中,以这种方式来“造园”,建立起来的园将妙趣横生。

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贯通,全园生动。

陈从周先生用“水随山转,山因水活”与“溪水因山成曲折,山蹊随地作低平”来说明山水之间的关系,说明园林山水与大自然中真山真水的关系。

明末清初叠山家张南垣主张用平冈小陂、陵阜陂阪,也就是要使园林山水接近自然,使其趣味盎然,不仅花草树木保持自然之原貌,即使人工建筑也尽量顺应自然,这样就多少能呈现水石交融的境界。

这就是中国园林追求的“妙”的所在。

西方园林追求的“美”是一种“人工美”,园林布局对称,规则,严谨,花草修整得方方正正,呈现出一种几何美,其利用人力改造自然的痕迹非常明显。

这与中国园林有很大的区别。

二、西方园林追求“浓艳”,中国园林追求“素雅”。

中国园林追求“素雅”,陈从周先生《说园》里道:“郊园多野趣,宅园贵清新。

”野趣接近自然,清新不落常套。

网师园清新典范,园虽小,但赞辞不已。

至此可证园不在大而在精,方称艺术上品。

“素雅”细至表现在装修陈设。

中国园林室内装修同样强调因地制宜,敞口建筑重线条轮廓,玲珑出之,不用精细的挂落装修,因易损伤:家具以石凳、石桌、砖面桌之类,以古朴为主。

厅堂轩斋有门窗者,则配精细的装修。

其家具亦为红木、紫檀、楠木、花梨所制,配套陈设,夏用藤棚椅面,冬加椅披椅垫,以应不同季节的需要。

但亦须根据建筑物的华丽与雅素,分别作不同的处理。

华丽者用红木、紫檀,雅素者用楠木、花梨:其雕刻之繁简亦同样对待。

体现出清新,淡泊,恬静等本质属性。

西方园林追求“浓艳”,往往草地成片,树木成行,花蕾遍地,色彩浓艳,喷泉大且多,雕塑为主。

在风格上与中国园林相反。

三、西方园林追求“理性”,中国园林追求“情感”。

而中国园林追求的“情感”,在陈从周先生的《说园》中则表现为“园之佳者如诗之绝句,词之小令,皆以少胜多,有不尽之意,寥寥几句,弦外之音犹绕梁间。

我说园外有园,景外有景,即包括在此意之内。

园外有景妙在“借”,景外有景在于“时”,花影、树影、云影、水影、风声、水声、鸟语、花香,无形之景,有形之景,交响成曲。

所谓诗情画意盎然而生。

”中国园林讲究抒情,强调寓情于景,园林中无处不入画,无景不藏诗。

西方园林追求“理性”,园林讲究笔直的中轴对称,雄伟壮观,常以笔直的道路为主线,再以其他的直线与之相交,把园林分割成方形,三角形,圆形等,使园林轴线成为总体布局的中心,表现出人改造自然的力量,这是西方园林“理性”的体现。

四、西方园林追求“直露”,中国园林追求“含蓄”。

陈从周先生也说:“中国园林妙在含蓄”,在追求“含蓄”这方面上,中国园林一山一石耐人寻味。

举例子,立峰是一种抽象雕刻品,美人峰细看才象,九狮山亦然。

鸳鸯厅的前后梁架,形式不同,不说不明白,一说才恍然大悟,竟寓鸳鸯之意。

景物若隐若现,才能让人渐入佳境,让游客多增趣味。

拙政园的荷风四面亭,人临其境,即无荷风,亦觉风在其中,发人遐思。

而对联文字之隽永,书法之美妙.更令人一唱三叹,徘徊不已。

游览者在含蓄深邃的景物面前,“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从而引发带有哲理性的人生感,历史感和宇宙感。

西方园林“直露”,因为西方园林总体布局均衡对称,井然有序;植物成行成列,讲究构图;水体处理整齐划一。

其受到了数理逻辑的影响,强调了人对自然的驾驭,改造能力,是一种理性,规整的美。

五、西方园林追求“形式美”,中国园林追求“意境美”。

中国园林追求“意境美”,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园林建造的文化背景。

陈从周先生的《说园》里:“文学艺术作品言意境,造园亦言意境。

”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谓境界也。

对象不同,表达之方法亦异,故诗有诗境,词有词境,曲有曲境。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诗境也。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词
境也。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曲境也。

意境因情景不同而异,其与园林所现意境亦然。

园林之诗情画意即诗与画之境界在实际景物中出现之。

统名之日意境。

“景露则境界小,景隐则境界大”。

“引水须随势,栽松不趁行。

”“亭台到处皆临水,屋宇虽多不碍山。

“几个楼台游不尽,一条流水乱相缠。

”此虽古人咏景说画之辞,造园之法适同,能为此,则意境自出。

中国园林造景借鉴诗词绘画,力求含蓄,深沉,虚幻,并借以求得小中见大,大中见小,处处使人感到朦胧。

西方园林追求的“形式美”主要表现在西方园林主次分明,重点突出,边界和空间一目了然,给人以秩序井然和清晰明确的印象。

西方园林那种轴线对称,均衡的布局,精美的几何图案,强烈的韵律节奏感都明显地体现出对形式美的刻意追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