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配方与制作工艺之乳化体

合集下载

化妆品乳化体制备工艺详解.

化妆品乳化体制备工艺详解.

化妆品乳化体制备工艺详解.化妆品乳化体制备工艺详解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有时虽然采用同样的配方,但是由于操作时温度、乳化时间、加料方法和搅拌条件等不同,制得的产品的稳定度及其他物理性能也会不同,有时相差悬殊。

因此根据不同的配方和不同的要求,采用合适的配制方法,才能得到较高质量的产品。

(一)生产程序(1)油相的制备将油、脂、蜡、乳化剂和其他油溶性成分加入夹套溶解锅内,开启蒸汽加热,在不断搅拌条件下加热至70-75℃,使其充分熔化或溶解均匀待用。

要避免过度加热和长时间加热以防止原料成分氧化变质。

容易氧化的油分、防腐剂和乳化剂等可在乳化之前加入油相,溶解均匀,即可进行乳化。

(2)水相的制备先将去离子水加人夹套溶解锅中,水溶性成分如甘油、丙二醇、山梨醇等保湿剂,碱类,水溶性乳化剂等加人其中,搅拌下加热至90-100℃,维持20min 灭菌,然后冷却至70~80℃待用。

如配方中含有水溶性聚合物,应单独配制,将其溶解在水中,在室温下充分搅拌使其均匀溶胀,防止结团,如有必要可进行均质,在乳化前加入水相。

要避免长时间加热,以免引起粘度变化。

为补充加热和乳化时挥发掉的水分,可按配方多加3%~5%的水,精确数量可在第一批制成后分析成品水分而求得。

(3)乳化和冷却上述油相和水相原料通过过滤器按照一定的顺序加入乳化锅内,在一定的温度(如70-80℃)条件下,进行一定时间的搅拌和乳化。

乳化过程中,油相和水相的添加方法(油相加入水相或水相加入油相)、添加的速度、搅拌条件、乳化温度和时间、乳化器的结构和种类等对乳化体粒子的形状及其分布状态都有很大影响。

均质的速度和时间因不同的乳化体系而异。

含有水溶性聚合物的体系、均质的速度和时间应加以严格控制,以免过度剪切,破坏,聚合物的结构,造成不可逆的变化,改变体系的流变性质。

如配方中含有维生素或热敏的添加剂,则在乳化后较低温下加入,以确保其活性,但应注意其溶解性能。

乳化后,乳化体系要冷却到接近室温。

实验一《膏霜类化妆品的制备》

实验一《膏霜类化妆品的制备》

实验一《膏霜类化妆品的制备》实验目的:(1)熟悉膏酸类化妆品配方的设计方法,并自行设计一个膏霜化妆品的配方;(2)掌握膏霜类化妆品的基本生产方法。

基本概念:1、乳化、乳化体将互不相溶的两种物质(油、水)进行混合,使其中一种物质均匀分散于另一种物质中,这一过程叫乳化作用,简称乳化。

经乳化而得到的机械混合物称为乳化体。

乳化体的基本类型有水包油型(O/W)和油包水型(W/O)两种。

水包油型乳化体的分散相是油,油相物形成极微小的球状颗粒(0.1~10μm)分散于连续相水中;油包水型乳化体的分散相是水,水相物形成极微小的球状颗粒(0.1~10μm)分散于连续相油中。

除水包油型和油包水型乳化体外,还有复合型乳化体,如O/W/O和W/O/W。

要想制得均匀稳定的乳化体,必须在体系中加入适量的乳化剂。

2、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为了定量表示乳化剂的亲水和亲油性的强弱,1949年,美国阿特拉斯动力公司的葛里芬通过长期大量的乳化实验,提出了亲水亲油平衡值这一概念。

HLB = 亲水基的亲水性/ 亲油基的亲油性HLB值越高,亲水性越强;HLB值越低,亲油性越强。

现在,乳化剂的HLB值均以石蜡(HLB=0),油酸(HLB=1),油酸钾(HLB=20),十二醇硫酸钠(HLB=40)为相对标准,通过乳化实验对比其乳化效果而获得。

常用乳化剂的HLB值如表1所示。

3、油相乳化所需的HLB值化妆品中的油相成分包括油、脂和蜡等。

要使这些油相成分与水形成稳定的乳化体,对选用的乳化剂的HLB值有特定的要求,所要求的HLB值就是油相乳化所需的HLB值。

当选用的乳化剂的HLB值与油相组分乳化所需要的HLB值相吻合时,制得的膏霜乳化体比较稳定。

油相乳化所需的HLB值应该由乳化实验得到,但也可以通过计算求得。

常用油相成分乳化所需的HLB值如表2所示。

表1 常用乳化剂的HLB值表2 油脂乳化所需的HLB值混合油相乳化所需的HLB值遵循加和原理。

例如:制作W/O型冷霜,其中配方中的油相组成如下:蜂蜡:5%(制成W/O型,乳化所需HLB值为5);白油:26% (制成W/O 型,乳化所需HLB值为4);羊毛脂:18% (制成W/O型,乳化所需HLB值为8)。

化妆品乳化操作规程完整

化妆品乳化操作规程完整

化妆品乳化操作规程一、目的:本规程通过规范乳化生产和设备操作,从而提高半成品一次性合格率,减少产品质量事故及返工次数,降低生产周期。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膏霜、乳液、啫喱、化妆水、洗涤类生产操作。

三、生产操作规程及生产流程图(一)、膏霜生产操作规程及生产流程图1.1膏霜生产工艺操作规程A、油相将油、蜡、乳化剂和其他油溶性成份加入油相锅中搅拌加热,温度控制在 80℃至 85℃,使其完全溶解,要避免过度加热或长时间加热,以防止原料氧化变质。

容易氧化的油,防腐剂和乳化剂等在乳化之前加入油相中搅拌溶好,即可进行乳化。

B、水相将去离子水及水相其他组份一起投入水相锅,如水相含有水溶性聚合物,可用丙二醇分散好投入水相中,或用吊式均质机均质分散均匀投入水相中,搅拌中加热到 85℃至 90℃,保温 15-20 分钟。

C、两相混合a、O/W 在快速搅拌的条件下将油相均匀加入水相中,加料速度为 5-8KG/分钟,搅拌速度为 50 转/分钟,温度控制在 75℃至85℃。

b、W/O 在快速搅拌下将水相均匀缓慢加入油相中,加料速度为3-5KG/分钟,搅拌速度为 50 转/分钟,温度控制在 80℃至85℃。

D、均质乳化1、均质:两相混合完后,开均质,均质时间一般为 3~5 分钟,小锅一般均质 3 分钟,如有真空泵,均质时应该抽真空,让其在真空状态下均质乳化。

2、搅拌乳化:均质后在 80℃至 85℃情况下进行 15 至 20 分钟中速保温搅拌乳化,搅拌速度为 25 转/分钟。

E、搅拌速度控制在两相混合及均质乳化期间搅拌速度应该快,速度为 50 转/分钟。

保温搅拌乳化期间,搅拌速度应该控制在中速,25 转/分钟,降温过程搅拌速度为中速和低速,降到 45℃以前速度为25 转/分钟,45℃以下添加香精与防腐剂及其他的活性物搅拌速度为 20 转/分钟。

如能抽真空,整个过程应抽真空,乳化时温度要求控制在 80℃至 90℃,降温之前温度不能低于 75℃。

化妆品制备方法

化妆品制备方法

化妆品的工艺生产1.制造方法(1)油相的制备将油、脂、蜡、乳化剂和其他油溶性成分加入夹套溶解锅内,开始蒸汽加热,在不断搅拌条件下加热至70~75℃,使其充分熔化或溶解均匀,待用。

要避免过度加热和长时间加热以防止原料成分氧化变质。

容易氧化的油分、防腐剂和乳化剂等可在乳化之前加入油相,溶解均匀后,即可进行乳化。

(2)水相的制备先将去离子水加人夹套溶解锅中,水溶性成分如甘油、丙二醇、山梨醇等保湿剂,碱类,水溶性乳化剂等加入其中,搅拌下加热至90~100℃,维持20min左右灭菌时间,然后冷却至70~80℃,待用。

因配方中含有水溶性聚合物(植物胶、纤维素),所以应单独配制,将其溶解在水中,在室温下充分搅拌使其均匀溶胀,防止结团,后可进行均质,在乳化前加入水相。

要避免长时间加热,以免引起粘度变化。

为补充加热和乳化时挥发掉的水分,可按配方多加3%~5%的水。

(3)乳化和冷却上述油相和水相原料通过过滤器按照一定的顺序加入乳化锅内,在一定的温度(如70~80℃)条件下,进行一定时间的搅拌和乳化。

均质的速度和时间应加以严格控制,以免过度剪切,破坏,聚合物的结构,造成不可逆的变化,改变体系的流变性质。

乳化后,乳化体系要冷却到接近室温。

卸料时使其借助自身的重力,从乳化锅内流出。

冷却方式是将冷却水通入乳化锅的夹套内,边搅拌,边冷却。

(4) 陈化和灌装一般是贮存、陈化超过一天后再用灌装机灌装。

灌装前需对产品进行质量评定,质量合格后方可进行灌装。

图1化妆品的生产工艺流程2.添加剂化妆品中使用防腐剂、杀菌剂的目的是微生物在化妆品中的生长繁殖,起到防止制品劣化变质的作用。

常见的防腐剂、杀菌剂如下:2.1防腐剂(1)苯氧基乙醇(不会影响化妆品的稳定性,但对粘度的影响极大。

常与对羧基苯甲酸脂类、脱氧乙酸和山梨酸复配使用)(2)苯乙醇(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的活性高,对酵母菌和霉菌活性小,但可增加细菌细胞膜的渗透性。

常与季铵盐、洗必泰、对羧基苯甲酯酸类、三氯叔丁基和氯甲酚等复配使用)(3)六氯酚(对革兰氏阳性菌有很少的杀菌作用,可用作皮肤杀菌剂,一般用作皂类、油膏类化妆品)2.2杀菌剂(1)氯己定(俗称洗必泰,具有相当强的广谱抑菌、杀菌作用,无毒、无刺激性、无致敏性)(2)甘宝素(几乎不溶于水,可溶于乙醇及表面活性剂,在酸性及中性溶液中有效且稳定。

乳化类护肤用化妆品生产工艺

乳化类护肤用化妆品生产工艺

乳化类护肤用化妆品生产工艺第一节皮肤与化妆品化妆品大多涂擦在人的皮肤表面,与人的皮肤长时间连续接触。

配方合理、与皮肤亲和性好、使用安全的化妆品能起到清洁、保护、美化皮肤的作用;相反,使用不当或使用质量低劣的化妆品,会引起皮肤炎症或其他皮肤疾病。

因此,为了更好地研究化妆品的功效,开发与皮肤亲和性好、安全、有效的化妆品,有必要了解有关的皮肤科学。

一、皮肤的结构皮肤是人体的主要器官之一。

它覆盖着全身,与人体的其他器官密切相连,起着保护人体不受外部刺激或伤害的作用。

人的皮肤从表面来看是薄薄的一层,如果把它放在显微镜下面仔细观察,就会清楚地看到皮肤由表及里共分三层:皮肤的最外层叫表皮;中间一层叫真皮;最里面的一层叫皮下组织。

皮肤的结构如图6-1所示。

图6-1 皮肤的解剖和组织示意图二、皮肤的生理作用皮肤的作用主要是保护作用、感觉作用、体温调节作用、吸收作用、呼吸作用、汗液和皮脂的分泌排泄作用等。

皮脂(Sebum)是由皮脂腺分泌出来的,主要含有脂肪酸、甘油三脂肪酸酯、蜡、甾醇、角鲨烯和烷烃等物质。

根据皮脂分泌量的多少,人类的皮肤分为干性、油性和中性三大类,这是选择化妆品的重要根据。

皮肤吸收的主要途径是渗透通过角质层细胞膜,进入角质层细胞,然后通过表皮其他各层而进入真皮;其次是少量脂溶性及水溶性物质或不易渗透的大分子物质通过毛囊、皮脂腺和汗腺导管而被吸收。

通常角质层吸收外物的能力很弱,但如使其软化,则可加快吸收。

通常情况下,水及水溶性成分不能经皮肤吸收,但油脂和油溶性物质可以从角质层和毛囊被吸收。

对油脂类的吸收方面,其吸收顺序为:动物油脂>植物油>矿物油。

猪油、羊毛脂、橄榄油等动植物油脂能被吸收,而凡士林、白油、液体石蜡、角鲨烷等几乎不能吸收。

酚类化合物、激素等易被吸收。

对维生素来讲,具有油溶性的维生素A、D、E、K等比较容易被皮肤吸收,而水溶性维生素C、B难吸收。

三、皮脂膜和天然调湿因子1.皮脂膜皮肤分泌的汗液和皮脂混合,在皮肤表面形成乳状的脂膜,这层膜称为皮脂膜(Sebaceous Film)。

化妆品基本配方和生产工艺

化妆品基本配方和生产工艺

化妆品基本配方和生产工艺一、化妆品基本配方的组成1.基质:化妆品的基质是指形成化妆品外观和质感的主要成分。

常见的基质包括水相基质和油相基质。

-水相基质:如水、乳液和凝露等,主要用于增加化妆品的湿润度和滋润度。

-油相基质:如矿物油、植物油和液体石蜡等,主要用于增加化妆品的滋润性和防止水分蒸发。

2.功能性成分:功能性成分是指具有特定功效的物质,根据不同的化妆品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功能性成分。

-抗氧化剂:用于延缓化妆品中成分的氧化,增强其稳定性。

-柔润剂:用于增加化妆品的光滑感和细腻度。

-美白剂:用于减少黑色素的生成,达到美白效果。

-防晒剂:用于抵抗紫外线辐射,保护皮肤免受伤害。

3.辅助成分:辅助成分是指为了改善化妆品的质地、稳定性、保湿性等性能而添加的成分。

-乳化剂:用于使不相溶的油水两相均匀混合。

-稳定剂:用于增加化妆品的稳定性,防止成分的分层和氧化。

-粘度剂:用于调整化妆品的粘稠度,使其易于涂抹和粘附。

4.添加剂:添加剂是为了改善化妆品的外观、香气和质感而添加的物质。

-香料:用于给化妆品增添香气,提升使用者的感官享受。

-色素:用于调整化妆品的颜色,使其更符合使用者的需求。

-抗菌剂:用于防止化妆品受到细菌污染,保持其质量和安全性。

二、化妆品生产工艺化妆品的生产工艺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原料配制:将所需的原料按照配方比例准备好,包括基质、功能性成分、辅助成分和添加剂等,确保每种原料按照正确的比例进行配制。

2.混合搅拌:将配制好的原料放入混合搅拌设备中进行充分的搅拌混合。

根据所需的化妆品质地和特性,可以采用不同的混合搅拌方式,如机械搅拌、真空搅拌等。

3.加热杀菌:一些化妆品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加热杀菌处理,以确保化妆品的卫生安全性。

通常采用高温加热或者灭菌剂进行杀菌。

4.调整质地:根据化妆品的需求,可以通过加入粘稠剂、溶解剂等成分来调整化妆品的质地和粘稠度。

5.冷却降温:将搅拌好的化妆品进行冷却降温处理,使其达到生产要求的温度范围,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化妆品的稳定性。

精细化学品生产工艺 第五章:化妆品配方设计

精细化学品生产工艺 第五章:化妆品配方设计

化妆品配方设计的关键
1.乳化体的类型 2.油水两相的比例 3.油相的组分 4.水相的组分
W/O乳化体则是油相直接与 皮肤接触,水分挥发慢,没
有“冷”感。其膏体较硬
从油相的综合熔点和渗透 性考虑。除了雪花膏,其 他很少超过37℃,渗透性: 动物脂植物脂矿物油; 胆甾醇、卵磷脂和表面活 性剂的加入可以改善渗透
第三节 化妆品配方的基本概念
一、化妆品配方的设计程序 首先确定剂型,其次确定基质,再根据
乳化原则、溶剂极性相容原则和化学反应性 原则确定各种原料的添加及溶解顺序、加入 温度、搅拌速度及时间等具体工艺条件。
膏霜类化妆品配方的设计程序 ①确定乳化类型;②选定油相组分; ③选定乳化剂;④选定水相组分。
防晒产品配方的设计程序 ①确定剂型;②选定防晒剂;③选定油相原料; ④选定乳化剂; ⑤选定成膜剂; ⑥选定抗水剂。
水量在10%以下,不易生粉刺和起疙瘩,易生皮屑。与 过于频繁受热,曝晒风袭,使用碱性肥皂、皮肤不洁有关
中性皮肤:介于干性和油性皮肤之间,易受季节影响,冬天较干
燥,皮肤红润,富有光泽,润滑不粘,纹理细腻。
油性皮肤:毛孔明显,表皮分泌物 多,对外界刺激的抵抗力强。
先天性皮脂腺活动亢进、雄性激素分泌过多,偏食多脂 食物,香浓调味品摄入过多,B族维生素缺乏。
减 粉润雪 痱 香爽粉 化 古花香 护 调珠透
肥 底肤花 子 粉身饼 妆 龙露水 发 理光明
霜 霜蜜膏 粉 、粉、 水 水水、 素 、、、
、、 、、

、 、、













化妆品的分类
按剂型分

乳化体系配方加增稠剂的规律

乳化体系配方加增稠剂的规律

乳化体系配方加增稠剂的规律乳化体系是化妆品和个人护理产品中常见的一种配方形式,其中包括乳霜、乳液、乳膏等。

乳化体系是由水相和油相通过乳化剂稳定起来的,其中水相与油相互相融合形成均匀的乳状液体。

乳化体系在配方中的加稠剂的作用是增加配方的厚度和粘稠度,使得产品更易于使用和涂抹,同时也可以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质感。

在乳化体系中加稠剂的选择和调配是一个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的复杂过程,下面将详细介绍乳化体系配方中加稠剂的规律。

首先,加稠剂的种类和性质是影响乳化体系厚度和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一般来说,增稠剂可以分为两大类,分别是有机和无机增稠剂。

有机增稠剂一般具有较好的胶凝性和粘稠度,对乳化体系的厚度调节较为有效,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聚乙烯醇(PVA)等;而无机增稠剂一般具有较好的增稠效果和稳定性,如蒙脱土、二氧化钛等。

根据产品的要求和特性,选择适合的增稠剂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加稠剂的用量对乳化体系的稠度和粘稠度也有很大的影响。

一般来说,增稠剂的用量过大会导致产品的粘稠度过高,影响产品的使用感受;而用量过少则无法达到预期的增稠效果,产品可能会出现分层或不稳定的情况。

因此,在配方中加稠剂的用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配,通常是在试验和实践中逐步确定的。

另外,加稠剂的pH值和配方中其他成分的相容性也是影响乳化体系稠度和稳定性的因素之一、一般来说,对于含有电解质的乳化体系,选择对电解质敏感度低的增稠剂是比较合适的;而对于pH值偏低或偏高的乳化体系,选择对pH稳定性好的增稠剂是比较重要的。

此外,加稠剂与其他成分的相容性也需要考虑,避免出现不良化学反应或相互影响。

最后,加稠剂的加工工艺和搅拌过程对乳化体系的稠度和稳定性也有一定的影响。

一般来说,在搅拌过程中需要控制搅拌速度和时间,确保加稠剂均匀分散在乳化体系中,避免出现团块或分层现象;同时也需要注意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温度控制,确保产品质量和稳定性。

总的来说,乳化体系配方中加稠剂的规律是一个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的复杂过程,需要根据产品的特性和要求选择适合的增稠剂种类、用量和加工工艺,以确保产品表现和质量。

化妆品配方设计与制备工艺

化妆品配方设计与制备工艺

《化妆品配方设计与制备工艺》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化妆品配方设计与制备工艺》是应用化工技术(化妆品应用与管理方向)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讲授乳化体类、液洗类、水剂类、气溶胶类、粉类、特殊用途类等化妆品配方的原料、原理、制备工艺等知识,并通过各类化妆品的配制与生产实训,使学生具有化妆品配制的基本理论知识,开发新产品配方初级能力和熟练的化妆品配制操适用专业课程代码课程性质学分开课学期学时分配相关课程理论学时实训学时总学时前期课程同步课程应用化工技术HZ12012.0必修课53,452 3890《化妆品原料》、《基础化学》、《化妆品微生物》化妆品质量检验技术》二、课程教学目标适用专业教学目标专业名称专业简称应用化工技术化妆品1.掌握主要化妆品配方原理、生产工艺,能正确地确定生产的工艺技术条件。

2.了解化妆品生产工艺的现状和发展方向,为将来从事化妆品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3.具有解决生产过程中一般工艺技术问题的能力。

4.具有开发新产品配方的能力,能胜任化妆品企业技术员和工程师配方岗位。

1三、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教学模块教学内容及要求学时子模块章节知识能力绪论绪论绪论1.化妆品的定义与分类2.本课程的学习方法了解化妆品的定义、分类及发展趋理论2模块一乳化类化妆品1.1乳化理论1.1乳状体的性质乳状体的性质了解乳化理论,掌握乳化类产品的配方、乳化体类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

理论12实践8 1.2乳化体的稳定性理论乳化体的稳定性理论1.3乳化剂的选择乳化剂的选择1.2润肤类护肤品配方设计1.2雪花膏、润肤膏霜等化妆品配方设计雪花膏的配方润肤膏霜的配方1.3名牌产品的配方工艺分析名牌产品的配方工艺分析名牌产品的配方工艺分析1.4乳化类产品的生产1.4.1乳剂类的制备工艺乳化体类制备工艺1.4.2乳化体类的质量控制乳化体类的质量控制模块二洗涤类化妆品2.香波2.1香波配方原理香波的简介及配方掌握香波的配方、原理与生产工艺及质量控制理论8实践6 2.2名牌产品的配方工艺分析名牌产品的配方工艺分析2.3香波生产与质控制香波生产与质量控制知识3.沐浴洁肤品3.1沐浴露配方沐浴露配方原理掌握沐浴产品的配方、原理与生产工艺及质量控制理论4实践2 3.2名牌产品的配方工艺分析名牌产品的配方工艺分析4.皮肤清洁产品4.1洗面奶配方洗面奶配方及原理掌握洗面奶的配方、原理理论224.2名牌产品的配方工艺分析名牌产品的配方工艺分析与生产工艺及质量控制5.口腔卫生用品5.1牙膏配方牙膏配方及原理掌握牙膏的配方、原理与生产工艺及质量控制理论4实践2 5.2牙膏工艺牙膏制备工艺第三篇水剂与气雾类化妆品6.化妆水类化妆品6.1香水香水的分类及配方及工艺掌握水剂类化妆品的配方、原理及生产工艺理论2实践2 6.2化妆水化妆水的分类及配方7.凝胶类化妆品7.1护肤凝胶护肤凝胶类配方及原理掌握凝胶类配方及原理理论4实践6 7.2发用凝胶发用凝胶类配方及原理8.气溶胶类化妆品8.1气压容器气压容器的原理与结构掌握气雾剂的配方与工艺理论2 8.2整发产品摩丝和发胶的配方第四篇粉类化妆品9面部用化妆品9.1散粉散粉的配方及工艺掌握粉类化妆品配方、原理和工艺理论4实践10 9.2粉饼、胭脂粉饼等的配方及工艺10唇部用化妆品10.口红口红的配方原理、配方与工艺11.眼部用化妆品11.眼影眼影配方12.指甲用化妆品12.指甲油指甲油配方、原理及生产工艺第五篇其它类型19.特殊用途类化妆品19.1烫发、染发产品烫发、染发产品的配方及原理掌握常见特殊类化妆品的配方与原理理论6 19.2美白祛斑产品美白祛斑产品的配方及原理19.3抑汗除臭产品抑汗除臭产品的配方及原理19.4 健美、美乳产品健美、美乳产品的配方及原理19.5 防晒产品防晒产品的配方及原理20.面膜20.面膜面膜的分类、原理及配方掌握面膜的配方与制备工艺理论2实践23四、教学资料序号教学资料类别教学资料基本信息1选用教材刘纲勇. 化妆品配方设计与制备工艺,自编教材,20092辅助教材龚盛昭,李忠军. 化妆品与洗涤用品生产技术,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王培义. 化妆品原理、配方、生产工艺,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二版),2006年3参考资料裘炳毅. 化妆品化学与工艺技术大全.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中国化妆品配方师俱乐部在线4相关网站/ 中国美容化妆品网五、考核方式(一)考核原则考核学生的化妆品配方原理的理解力以及配方与工艺的设计能力。

化妆品配方中的乳化技术研究

化妆品配方中的乳化技术研究

化妆品配方中的乳化技术研究在当今的化妆品市场中,各种琳琅满目的产品令人眼花缭乱。

从护肤乳液到粉底霜,从防晒霜到口红,这些产品的质地、稳定性和使用效果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其配方中的乳化技术。

乳化技术作为化妆品制造中的关键环节,不仅影响着产品的外观和质感,更对其稳定性、功效和安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乳化,简单来说,就是将两种原本不相溶的液体,如油和水,通过特定的方法和物质使其均匀混合在一起,形成稳定的乳液。

在化妆品中,通常需要将油性成分(如油脂、蜡质等)和水性成分(如水、水溶性活性成分等)进行乳化,以达到理想的产品状态。

乳化技术的核心在于乳化剂的选择和使用。

乳化剂是一种具有双亲性结构的物质,即同时具有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

亲水基团能够与水相互作用,亲油基团则能够与油相互作用,从而使油和水能够相互融合。

常见的乳化剂包括离子型乳化剂(如阴离子型和阳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乳化剂。

离子型乳化剂通常具有较强的乳化能力,但可能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性。

非离子型乳化剂相对温和,但乳化效果可能略逊一筹。

在实际应用中,往往会根据化妆品的用途、目标人群以及配方中其他成分的特性,来选择合适的乳化剂或者乳化剂组合。

除了乳化剂的选择,乳化的方法和工艺也对最终的乳液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常见的乳化方法有机械乳化、均质乳化和超声乳化等。

机械乳化通常通过搅拌器、胶体磨等设备,将油相和水相混合均匀。

均质乳化则利用高压均质机,通过强大的压力将物料细化并混合。

超声乳化则是借助超声波的能量来实现乳化。

不同的乳化方法具有各自的优缺点,例如机械乳化操作简单但乳化效果可能不够精细;均质乳化能够得到更细小均匀的乳液,但设备成本较高;超声乳化效率高,但对于大规模生产可能不太适用。

在化妆品配方设计中,乳化体系的类型也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常见的乳化体系有油包水(W/O)型和水包油(O/W)型。

油包水型乳液中,油相是连续相,水相分散在油相中,这种乳液通常具有较好的滋润性和防水性,适用于干性皮肤和需要长时间保持效果的产品,如防晒霜。

油包水乳化体系之配方设计及生产工艺初步研究

油包水乳化体系之配方设计及生产工艺初步研究

油包水乳化体系之配方设计及生产工艺初步研究油包水乳化体系是一种常见的化妆品配方,主要由油相、水相和乳化剂组成。

油相一般由油溶性活性剂和油溶性成分组成,而水相则由水溶性活性剂和水溶性成分组成。

乳化剂的作用是在油相和水相之间形成包裹油滴的乳化膜,使油和水相相互分散并稳定。

配方设计的第一步是确定油相和水相的成分,选择适合的油溶性活性剂和水溶性活性剂。

常用的油溶性活性剂有硬脂酸单油酯、辛酸/柳酸乙基己酯等,而水溶性活性剂则有硬脂酸酯、十二烷基聚醚硫酸酯盐等。

根据产品的功能和效果需求,可以选择添加不同的成分如维生素E、角蛋白、甘油等。

在生产工艺方面,油包水乳化体系一般通过两种方法制备:一种是溶剂法,即将油相和水相分别加热至溶解,然后慢慢将油相倒入水相中,同时搅拌搅拌均匀;另一种是乳化法,即将油相和水相分别加热至相同温度,然后将水相缓慢加入油相中,同时不断搅拌。

在配方设计和生产工艺的研究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乳化剂的选择和添加量:乳化剂的选择应根据油相和水相的特性进行匹配,同时乳化剂的添加量也要适宜,过多会导致乳化不稳定,过少则可能发生乳化失败。

2.温度的控制:在制备过程中,温度的控制是十分重要的,过高的温度可能会破坏乳化剂的结构,导致乳化失败,过低的温度则会使乳化剂难以溶解。

3.搅拌的方式和时间:搅拌的方式和时间会影响乳化的效果,一般来说,采用高速搅拌能更好地将油相和水相混合,但过长时间的搅拌也可能导致乳化剂的破坏。

4.添加剂的稳定性和相容性:在配方中添加的其他成分如防腐剂、香精等,需要考虑其对乳化体系的稳定性和相容性的影响。

总之,油包水乳化体系的配方设计和生产工艺的研究需要综合考虑成分选择、温度控制、搅拌方式和时间、添加剂的稳定性和相容性等多个因素,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只有不断研究和改进,才能生产出更好的油包水乳化体系产品。

化妆品膏霜基础原料与配方技术

化妆品膏霜基础原料与配方技术

化妆品膏霜基础原料与配方技术基础原料是化妆品膏霜制作的关键。

以下是常见的化妆品膏霜基础原料:1.水相基础原料:一般使用水或水溶性成分作为膏霜的基础,这些成分可以是纯水、植物提取物、水合基质等。

水相基础原料在膏霜中起到稀释和溶解其他成分的作用。

2.油相基础原料:油相基础原料主要是油性或脂肪醇类物质,它们可以提供膏霜的滑润性和润肤效果。

常用的油相基础原料有植物油(如橄榄油、葵花籽油等)、矿物油、乳化剂等。

3.乳化剂:乳化剂是化妆品膏霜中起乳化作用的成分,它们能够使水相和油相混合均匀,形成乳状或胶状的质地。

常用的乳化剂有强、弱乳化剂,如十二烷基硫酸钠、聚氧乙烯硬脂酸酯等。

4.稠化剂:稠化剂用于增加膏霜的黏稠度和粘度,使其更易于涂抹和保存。

常见的稠化剂有明胶、天然树胶、纤维素及其衍生物等。

5.活性成分:化妆品膏霜中可以添加各种活性成分,如维生素、保湿因子、抗氧化剂等,以提供特定的保养和修护功能。

膏霜的配方技术是制作化妆品膏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下面是一种常见的膏霜配方技术:1.将水相基础原料加热至80℃左右,搅拌均匀。

2.将乳化剂以及活性成分加入水相基础原料中,搅拌均匀。

3.将油相基础原料和稠化剂加热至80℃左右,搅拌均匀。

4.将油相基础原料缓慢加入水相基础原料中,同时继续搅拌。

5.继续搅拌,将温度冷却至40℃左右,加入调节pH值的物质,搅拌均匀。

6.再次降温至室温,导入适量的防腐剂,搅拌均匀。

7.放置一段时间,膏霜会逐渐凝胶并形成稳定的质地。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仅是一种常见的膏霜配方技术,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不同成分的相容性、比例和使用的目的。

此外,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还需要进行必要的质量控制和安全评估。

总之,了解化妆品膏霜的基础原料和配方技术,对于制作高质量的化妆品膏霜至关重要。

掌握正确的原料选择和配方技术,可以确保膏霜的质地、稳定性和功能的实现。

乳剂类美白化妆品的制备及其工艺流程设计

乳剂类美白化妆品的制备及其工艺流程设计

目录1、前言 (3)2、影响皮肤的颜色 (3)3、黑素形成机理与皮肤的美白途径 (3)3.1黑色素的形成过程: (3)3.2皮肤的美白途径 (4)4、乳剂类美白化妆品的设计原则 (4)4.1剂型的选择 (5)4.2美白功能性原料选择 (5)4.3乳化体系的选择 (6)4.4油性原料的选择 (6)4.5保湿剂的选择 (6)4.6增效剂的选择 (6)4.7其他辅助原料的选择 (6)5、乳剂类美白化妆品的生产原料及质量指标 (7)5.1基础润肤原料: (7)5.1.1植物油类 (7)5.1.2蜡类 (7)5.1.3烃类 (7)5.1.4合成油脂 (7)5.1.5脂肪酸、脂肪醇和酯类 (7)5.1.6乳化剂 (8)5.1.7增稠剂 (8)5.1.8抗氧化剂 (8)5.1.9防腐杀菌剂 (8)5.1.10感官修饰体系原料 (8)5.2质量指标 (9)6、乳剂类美白化妆品的配方实例 (9)7、乳剂类美白化妆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图及工艺条件 (10)8、乳剂类美白化妆品生产设备选型及说明 (11)9、乳剂类美白化妆品生产工艺的主要质量问题和控制方法 (13)9.1膏体外观粗糙不细腻 (13)9.1.1原料未充分溶解 (13)9.1.2乳化剂质量问题 (13)9.1.3均质乳化时间不够或均质机工作不正常 (13)9.1.4降温速度过快 (13)9.2油水分层 (13)9.3黏度异常 (14)9.4膏体变色 (14)9.4.1主要是香精或活性成分不稳定所引起 (14)9.4.2油脂加热温度过高 (14)9.5刺激皮肤 (14)9.5.1香精 (14)9.5.2原料 (14)9.5.3膏体的PH值 (14)9.6菌落总数超标 (15)9.6.1容器污染 (15)9.6.2原料污染 (15)9.6.3环境卫生和周围环境条件 (15)9.6.4出料温度过高 (15)10、乳剂类美白化妆品的三废治理 (16)参考文献 (18)1、前言化妆品的使用历史源远流长,据记载可追溯到公元前几世纪的埃及、希腊和中国。

乳化化妆品制备

乳化化妆品制备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三点 三十六分。
案例3 • 问题:某一公司在生产粉底时,在配制好后进行
检验时发现出油(粘度较稀,膏体不沾壁)现象 。 • 分析与解决办法:导致粉底出油的情况可能存在 以下几个方面:1、配料的时候配错料了;2、工 艺操作不正确;经过排查之后,不存在配错料的 问题,应该就是工艺的问题,膏体没有完全均质 好,将膏体重新升温加热后,再高速均质15分钟 ,解决了出油问题。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三点 三十六分。
(三)乳化体的不稳定性
1、分层
• 分层与什么因数有关?
2、变型
• 变型的起因:相体积的变化 、温度的影响 、乳化剂的 影响 、电解质的影响 。
3、破乳
• 破乳的过程是怎样的?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三点 三十六分。
二、乳化体的制备
油相组分(加热溶解) 水香组分(加热)
水溶性聚合物溶液(先低温熔胀后加热)
搅拌预乳化(70-75。C)
均质乳化(70。C)
搅拌、脱气、冷却
加香精、活性物、药物和不耐高温的防腐剂
搅拌冷却至35-40。C
放置陈化24小时以上
灌装
产品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三点 三十六分。
第二节 乳化类化妆品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
生产设备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三点 三十六分。
• 膏体粗糙
• 分层 • 霉变及发胀
• 变色、变味
• 刺激皮肤 • 膏霜中混有细小气泡 。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三点 三十六分。
(二)乳液的质量控制
乳液类化妆品的主要质量问题有:
1、乳液稳定性差
2、在贮存过程中,粘度逐渐增加
3、颜色泛黄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三点 三十六分。

第二章乳化

第二章乳化
自然乳化法:将乳化剂加入油中制成乳油,直接倒入水中搅拌 就形成O/W型乳液。农药常用此法。
界面复合物生成法:将两种乳化剂分别溶入油、水相,再混合 搅拌,使两种乳化剂在界面上形成稳定复合物。
轮流加液法:将水和油轮流加入乳化剂中,每次少量加入,形 成O/W型或W/O型乳状液。食品工业常用此法。
影响分散度的因素(1)
界面张力 使物体保持最小表面积的趋势
10ml油 分散 0.1um 小油滴 面积 300m2 100万倍
2.1.2 乳化剂
1. 表面活性剂
当一种物质加入到某液体中,能使其表面张力降低,称此物质 为表面活性剂。
分子通常由两部分组成
亲水的极性基团 亲油的非极性基团
如硬脂肪酸钠盐
O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
(4)乳化剂性质的影响 乳化剂对乳状液的粘度影响较大,这主要是乳化剂溶于外相中, 使外相粘度大大增加的缘故。
如O/W型乳状液,若乳化剂为水溶性高分子,则外相的粘度 大为增加。
(5)温度的影响
温度的变化对于粘度有明显的影响,绝大部分乳化体的粘度随着 温度的增加而降低。
温度和粘度的关系符合以下的公式:
当有乳化剂存在时,在搅拌作用下形成的分散相液滴外面 吸附了一层乳化剂,在静电斥力作用下使小的液滴难以撞 合成大的液滴,于是形成了稳定的乳状体系,这就是乳化 剂的乳化作用。
C、形成胶束
胶束
乳化剂浓度很低时,是以分子分散状态溶解在水中达到一定 浓度后,乳化剂分子开始形成聚集体(约50~150个分子), 称为胶束
X代表所有影响粘度的性质总和。
(2)内相的粘度ηi
=0
1+2.5(i i5200

Ф为内相体积分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妆品配方设计与制备工艺》
本复习资料用途:用于《化妆品配方设计与制备工艺》考试,以及《化妆品配制员》职业资格考试。

但是本资料只是两门考试的部分内容,不是全部。

本复习资料目的:列出两门考试与化妆品配方与制备工艺相关知识的要点,便于各位同学

大于1μm
1 ~ 0.1μm(约) 0.1—0.05μm 0.05μm以下乳白色乳化体蓝白色乳化体灰色半透明液透明液
4.乳状液颗粒大小的测定方法:浊度法、计数法、光散射法、显微镜法
5.影响乳状液黏度的因素
1)外相的黏度
2)内相的黏度
9.影响乳状液稳定性的因素:界面张力、界面膜的强度、界面电荷的影响、黏度的影响
10.乳状液不稳定性的三种表示方式:分层、变型、破乳
11.影响絮凝和聚结速度的主要因素:电解质、电场、温度
12.选择乳化剂的原则
(1)当选用两种乳化剂配成混合乳化剂时,HLB值不要相差过大,一般不超过5为宜,否则所配乳化体的稳定性不好。

(2)选用多个HLB值呈等差变化(如HLB值分别为6、8、10、12、14、16)的乳化剂组成混合乳化剂,所配乳化体稳定。

60、
10.0。

14.乳化体化妆品根据产品的形态,可分为不能流动呈半固态的膏霜(其中较硬的叫膏,较软的叫霜)和可以流动的乳液。

常见乳化体化妆品有润肤霜、润肤乳液、冷霜、雪花膏等。

15.润肤霜的作用是恢复和维持皮肤健美的外观和良好的润湿条件,以保持皮肤的滋润、
柔软和富有弹性。

它可以保护皮肤免受外界环境的刺激,防止皮肤过分失去水分,向皮肤表面补充适宜的水分和脂质。

16.润肤霜根据其用途的不同可以分为日霜、晚霜、护手霜、按摩膏、眼霜等。

润肤霜的主要质量问题及质量控制方法:P191
b)配方或工艺原因,使得内相粒径不够细或者分布不均匀。

(2)乳液在贮存过程中,黏度升高
采用了较硬脂酸盐或硬脂酸酯类作为乳化剂
(3)颜色变黄
18.冷霜
一种含香味剂的油脂性膏体,又名香脂。

是典型的W/O型乳化体,由于涂擦在皮肤上产生凉快感觉,故而得名。

与雪花膏相比,其膏体更无油腻感。

主要原料为水、蜂蜡、硼砂、白矿油、凡士林及黏度调节剂等。

乳化剂一般是蜂蜡与硼砂反应物;或者加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也可以单纯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般也会加上其它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为乳化剂,也可以单纯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雪花膏的主要质量问题及控制方法:
(1)颗粒粗(乳化工艺:均质速度、乳化温度;配方:碱不够或过量,或甘油不够)(2)出水(配方:碱不够,水中盐分多)
(3)起面条(配方:硬脂酸过多)
(4)变色(配方成分被氧化,)
(5)刺激皮肤(防腐剂用量多,某些原料杂质)(6)霉变和发胀(防腐剂不够,生产带入微生物)
保湿剂甘油、丙二醇、聚
乙二
醇、山梨醇等
保湿、调理、调节产品黏度及降
低冰点作用
富脂剂白油、植物油、羊
毛脂、脂肪酸、高
护发、改善梳理性、柔润性和光
泽性;增稠作用等。

碳醇等
乳化剂单硬脂酸甘油酯、
棕榈酸异丙酯、失
水山梨醇脂肪酸酯

乳化作用,并可起到护发、护肤、
柔滑和滋润作用
3、特种添加剂:水解蛋白、维生素E、霍霍巴油等
是乳化体护发用品,主要作用是补充头发油分、使头发发亮、柔软并有适度的整发效果。

发乳的主要原料有水、油性原料、乳化剂、黏度调节剂及保湿剂等。

可以制成O/W型或者是W/O型。

25.焗油膏是通过蒸汽将油分和各种营养添加剂渗入到发根,起到养发、护发作用的乳化
体产品。

第四章乳化体生产
26.乳化方法:油、水混合法、低能乳化法
27.润肤霜的一般生产工艺流程图:
6)灌装
29.乳化体的生产工艺
1)间歇式乳化
2)半连续式乳化
3)连续式乳化
30.乳化剂的加入方法:
1)乳化剂溶于水中
2)乳化剂溶于油中
2)降低温度的方法
3)加入阴离子的方法。

32.低能乳化法
原理:将水相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水加热与油相(加热)高温乳化;另一部分水不加热,
直接加入乳化体中,以达到降温的效果,从而节省能量。

一般用于制造O/W型乳化体。

33.润肤霜的主要质量问题及控制方法
(1)产品不稳定(包括:膏体外观粗糙不细腻,黏度异常,油水分层)
a)配方上原因:
乳化剂选择不当,HLB值过高或过低
油脂选用高熔点的蜡
b)原料的原因:
乳化剂质量问题。

乳化剂有效含量不够。

可能称料过程出现问题或乳化剂原料变质所引起。

c)工艺的原因:
原料未充分溶解。

油相固体原料未充分溶解;
水相高分子原料预分散不充分
均质乳化时间不够或均质机工作不正常
搅拌速度过快或真空度不够
在高温下就停止搅拌
(2)膏体变色
可能的原因有:
a)主要是香精或活性成分不稳定所引起。

b)油脂加热温度过高。

加热温度超过110℃,造成油脂颜色泛黄。

控制方法:不使油
脂加热温度过高,加热时间过长。

(3)膏体变味
(2)在贮存过程中,黏度逐渐增加
(3)颜色泛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