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6.2 罗斯福新政学案 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罗斯福新政教案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罗斯福新政教案人民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68b2f017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d4.png)
高中历史罗斯福新政教课设计人民版必修2(一)教课目的[ 内容标准 ]列举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色,商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整体制形成中的作用。
[ 知识与能力 ]经过指引学生剖析罗斯福入选总统的背景,培育学生“时局造英豪”的唯物史观。
经过指引学生剖析“新政”革命的举措对促使社会生产力恢复的作用,培育学生运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辩证关系的唯物史观剖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经过对“实干家罗斯福”的学习以及对“新政”革命举措、成效的剖析,培育学生评论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
[ 过程与方法 ]指引学生依据教材、教师供给的有关史料及自己已有的知识,找出问题,进行推理、剖析,主动研究问题的答案;并进一步学会使用比较法 ( 如胡佛与罗斯福,自由听任与新政等 ) 、阅读法 ( 教材、史料、图片等 ) 、议论法 ( 你如何评论罗斯福新政 ?) 、想像法等方法学习研究有关问题。
教课过程中,教师应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充足调换学生学习的踊跃性。
能够以启迪式教课为主,采纳灵巧的教课方法,设计拥有针对性、启迪性的问题,指引学生主动研究,并对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表现赐予实时而中肯的评论。
教课过程中,教师应尽量使用协助教课工具或采纳多媒体教课,尽可能地与学生一道在讲堂上重现这一阶段的历史。
[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对罗斯福这一历史伟人的进一步学习,培育学生直面人生、直面社会,乐观豪迈,发奋图强的进步精神;使学生从身残志坚的罗斯福总统对美国发展做出伟大贡献的经历中汲取精神力量,培育学生力求做—个有利于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人;培育学生对远大理想的追求永不放弃的优异质量。
新政是以保护资本主义制度为前提的,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也不可以从根本上除去经济危机,但新政对促使美国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发展,对稳固美国资本主义次序,防止美国直接走上法西斯化道路,以及此后增强国家对经济的干涉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 在其余国家的推行和发展等诸多方面,对美国、对资本主义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培育学生脚踏实地、辩证地对待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科学态度。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6.2《罗斯福新政》优秀教学案例(5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6.2《罗斯福新政》优秀教学案例(5页)](https://img.taocdn.com/s3/m/8b3994e7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c6.png)
3.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他们就罗斯福新政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交流。这种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使他们在合作中共同成长。
考虑到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本节课将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和小组合作探究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时空观念。同时,通过引入相关历史事件和人物,使学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激发学生对历史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3.组织学生分享讨论成果,互相学习和借鉴。
(四)总结归纳
1.梳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措施、影响等。
2.强调罗斯福新政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3.总结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在经济危机中的关系。
4.引导学生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待罗斯福新政,认识其在缓解经济危机、改善民生、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3.通过分析罗斯福新政的成功与不足,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珍惜当下,为未来负责。
4.培养学生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作出贡献的意识。
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罗斯福新政,从中汲取历史智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思考和实践中不断成长。
(二)问题导向
1.设计问题:针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6.2《罗斯福新政》精品教学设计(8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6.2《罗斯福新政》精品教学设计(8页)](https://img.taocdn.com/s3/m/aca2eae8e45c3b3566ec8b6a.png)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一、课前系统部分(一)课标要求: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二)教材分析:本单元第一课是: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这是罗斯福新政产生的重要历史背景;第二课是:罗斯福新政(实施、作用与意义);第三课是: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主要是罗斯福新政对战后美国及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
所以本课在本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单元的核心内容||。
不管从考试还是从其在历史上的影响来看||,这一刻都至关重要||。
(三)学情分析:通过半个多学期的学习||,高一学生已经基本适应了高中历史学习的习惯||,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但对于文科学生来说基础较差||,基础的知识可以通过预习||,结合学案提纲解决;对于重难点的分析||,教师通过投影补充材料||,让学生感受到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作用||。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分析罗斯福当选总统的背景||,逐渐认识“时势造英雄”的唯物史观||。
通过分析新政措施对促进社会生产力恢复的作用||,形成运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辩证关系的唯物史观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对“实干家罗斯福”的学习以及对新政措施、效果的分析||,逐步形成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根据教材、教师提供的相关史料以及自己已有的知识||,对问题进行推理、分析||,并进一步学会使用比较法(如胡佛与罗斯福||,自由放任与新政等)、阅读法(教材、史料、图片等)讨论法(你怎样评价罗斯福新政)、想象法等方法学习探究有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罗斯福这一历史伟人的学习||,培养直面人生||,直面社会||,乐观豁达||,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能从身残志坚的罗斯福总统对美国发展做出伟大贡献的经历中吸取精神力量||,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人;逐步形成追求远大理想||,又不放弃的优秀品质||。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6.2《罗斯福新政》教案人民版必修2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6.2《罗斯福新政》教案人民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53791a06fad6195f312ba6af.png)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设计思想]1、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教学原则,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罗斯福这一伟人的学习,突出对人物精神的解读,引导学生感受和学习改革家直面困难、坚忍机智、奋斗不息的精神,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3、新政的学习使学生树立与时俱进的改革观念,感悟到改革是调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矛盾,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方式。
[教材分析]1、本节课是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第二节内容,它在本专题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又是本单元的核心部分,也是《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重要内容。
同时,新政的措施也有现实意义,对于现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借鉴作用。
2、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历史上也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教材设计了三个子目,分别介绍了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新政的内容为新政的作用作了必要的知识储备,而分析论证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影响是基于基础知识之上的意义建构。
两者体现了“史论结合,史从证出”的历史思维方式和历史学习方略。
[学情分析]1、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社会观察、分析能力,他们思维活跃、自学能力较强,归纳、演绎、思辨、交流、表达能力有很大进步,又敢于表现,乐于展示,这些都是有利于本课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2、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对有限,原有的历史基础相对薄弱,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并不深刻,为此高一教学过程中,首要任务是注重历史学习的主动性,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并力争在能力上有所突破。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查阅并整理资料;通过角色扮演设置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的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6.2《罗斯福新政》精品教案(6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6.2《罗斯福新政》精品教案(6页)](https://img.taocdn.com/s3/m/91ddddafb307e87100f696e2.png)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6.2《罗斯福新政》精品教案(6页)罗斯福新政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生能说出新政分为两个阶段,有四个项目和一系列社会立法的内容;能用具体史实分析新政的特点及其影响;2、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材料导读、角色扮演、分组讨论、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一新的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模式,从而挽救了美国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而新政的成功启示我们:只有与时俱进、锐意改革才能发展强大;只有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利用国家宏观调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才能建设经济繁荣、生态协调、公平和谐的社会。
2、钦佩罗斯福不怕困难、推行改革的勇气,学习罗斯福乐观自信、勇于探索等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突破:指导学生在研习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角色扮演、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究新政内容,注重预设与生成的统一,并进而分析其特点。
难点: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突破:通过创设情景、材料分析、师生对话的方式共同探究,全方位理解其影响。
三、学情分析1、高一学生对罗斯福新政有一定了解,知道“是什么”,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和“怎么样”。
2、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参与性高,有探究知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强烈愿望,教学中可通过创设情境、角色扮演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其自主学习、探究。
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高一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理解易简单化、固定化,而且对时事的关注程度和深度都是有限的,教教学环节教学程序设计意图讲授新课二、力挽狂澜将全班同学分为6个大组(金融组、农业组、工业组、失业组、劳工组、社保组),每组同学根据教材p85-86和所给材料的相关内容,准备一份简单的提案,提案的内容应包括:面临什么样的通过准备提案,可提高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提案的陈述和质询,促成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活跃课堂气氛;配合课件的展问题、要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62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1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62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440791a6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0d.png)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热情。
2.通过对罗斯福新政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改革与创新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尊重历史事实,客观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c.组织课堂辩论,让学生在辩论中锻炼自己的分析、评价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针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重难点,实施以下教学策略:
a.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讲述感人至深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b.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中汲取经验教训,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尊重历史事实,客观评价历史事件;
3.设计一个关于罗斯福新政的知识问答小游戏,要求包含至少10个问题,涵盖罗斯福新政的相关知识要点。可邀请同学或家人参与游戏,共同回顾课堂所学。
4.深入阅读以下文献,撰写一篇读后感,不少于800字:
a.罗斯福《新政的信仰》(节选);
b.约翰·肯尼迪《危机中的勇气:罗斯福新政的启示》。
5.观看一部与罗斯福新政相关的纪录片或电影,如《罗斯福:美国最伟大的总统》等,并从历史角度分析影片中描绘的罗斯福新政措施及其影响。
1.教师设计以下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罗斯福新政知识的掌握程度:
a.简述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措施及其目的。
b.分析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c.结合实际,谈谈罗斯福新政在我国改革开放中的借鉴意义。
2.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批改和反馈,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
c.通过课堂讨论,强化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法治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团结协作、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6.2《罗斯福新政》优秀教案(3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6.2《罗斯福新政》优秀教案(3页)](https://img.taocdn.com/s3/m/e93b86580029bd64793e2ce1.png)
《罗斯福新政》教案平罗回高徐月香一、教学目标(一)课程标准: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作用。
(二)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重点分析分析“新政”的措施对促进社会生产力恢复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辩证关系的唯物史观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对“新政”的措施、效果的分析,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采取“自学—设问—引导—探究—总结—延伸”的模式进行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点培养学生直面人生、直面社会,乐观豁达,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这是因为当今孩子的生活环境比较优越,难以经受挫折,面对困难的打击一蹶不振,培养孩子的这种精神,无论对于今天的学习还是以后的生活都具有较大的指导疑义。
学好本课内容,充分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意义、体验和感悟罗斯福精神可以为当前许多国家克服经济危机、完善经济体制、坚定民族信念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内容及步骤教学环节教学程序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设问:你认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是谁?在学生讨论回答后给出一系列反映经济大危机的图片。
设问2:如果你是当时美国一位公民,总统竞选投票时,你会投给谁?开篇问题就引发学生对美国历史的兴趣。
后面图片引起学生对本专题第一节所学知识的回顾。
设问2就将大危机与罗斯福本人联系了起来讲授新课1、设疑1:想一想:罗斯福总统上任之初面临着什么样的困境?(学生回答后幻灯打出a.人民贫困,市场萎缩,生产相对过剩b.半数银行倒闭c.工商企业大量破产,失业人数激增d.农产品价格猛跌)2、设疑2:假如你是罗斯福智囊团的成员,你会向总统提出哪些建议解决以上问题?3 、每次通过一段材料引出危机现象,再就问题讨论相应的办法以及产生的影响4、(幻灯打出材料:罗斯福新政实施后,报纸上连本环节先采用倒叙的方法,让学生明确新政的时代背景和美国面临的全面危机,图片增加学生的直观印象,从而为学习新政的内容作铺垫,让学生能够更加明确新政内容实施的必要性和方向性的正确。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6.2《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8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6.2《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8页)](https://img.taocdn.com/s3/m/4ead4cb2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c6.png)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对近现代历史事件有基本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罗斯福新政的学习有以下特点:
1.兴趣浓厚:学生对罗斯福新政这一历史事件充满好奇,尤其关注其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
2.知识储备有限:尽管学生对罗斯福新政有所了解,但对其具体内容、实施过程和影响等方面的知识储备有限,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拓展。
2.学习罗斯福坚定的信念、勇于改革的决心和为人民谋福祉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通过对罗斯福新政的学习,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4.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使其关注世界历史发展,提高对国际事务的敏感度。
5.引导学生认识到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的信心和决心。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6.2《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8页)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包括经济大危机对美国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造成的严重影响。
2.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如金融改革、工业复兴、农业调整、社会保障等。
3.分析罗斯福新政的特点,理解其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4.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罗斯福新政的短文,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检验学生对罗斯福新政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特布置以下作业:
1.撰写一篇关于罗斯福新政的短文,要求不少于800字。内容需包括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内容、特点及其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撰写短文,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归纳和表达能力。
1.教师简要介绍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包括经济大危机的严重影响和美国民众对政府改革的期望。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6.2《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6.2《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72a485b7cd184254b353597.png)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与反思大河坎中学胡静兰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选自人民版新编高中历史必修ⅱ(经济史)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第2课。
前一课《“自由放任”的美国》重点讲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这是罗斯福新政的重要历史背景,后一课有关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涉及罗斯福新政对战后美国及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
本课既在本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又是本单元的核心部分,也是《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重要内容。
此外,放在文明范式和全球史观中加以考察,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历史上也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是资本主义运行机制调节的成功典范,同时新政的措施也有现实意义,对于现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借鉴作用;二、教学目标设置:1、课标要求: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2、三维目标⑴知识与能力①了解罗斯福新政的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背景、特点、实质和影响;②通过图片、图表和文字材料培养学生阅读、处理材料信息的能力。
⑵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图片、问题或史料,从感性到理性,层层深入;通过比较法、表格法、阅读法、讨论法、想象法等学习、探究有关问题;②高度关注生情,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巧妙设置情境、材料和问题,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启发学生思维,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给予及时而中肯的评价。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对罗斯福这一历史伟人的学习,培养学生直面人生、直面社会、乐观豁达、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和优秀品质;②通过对罗斯福新政内容和影响的学习,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和内部调整;③帮助学生懂得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如何借鉴资本主义的先进经验,同时,让学生感悟我们今天改革开放道路的正确性。
三、学生情况分析⑴通过半个多学期的学习,高一学生已经基本上适应了高中历史学习的习惯,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自学能力、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有所增强,有利于在本课开展难度较大的感悟式、探究式等自主性学习;⑵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在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时期,正确的德育教育对他们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加强对学生渗透罗斯福的人格魅力及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塑造其健全的人格;由于新政的措施对于学生的理解还是有难度,因此,上课时,应尽量化抽象为具体。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6.2《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6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6.2《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6页)](https://img.taocdn.com/s3/m/701ac2ab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98.png)
5.部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关注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1929年至1933年美国经济大危机的背景、原因和影响,这是本章节的基础知识,也是难点,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深入分析。
1.学生对美国经济大危机的背景、原因和影响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对危机背后的深层次问题缺乏思考,需要引导他们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深入分析。
2.学生对新政的具体措施和实施效果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案例解析、史料解读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可能容易受到个人情感和价值观的影响,需要引导他们客观、全面地评价罗斯福新政,培养其批判性思维。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罗斯福新政时期的美国社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罗斯福新政在应对经济危机、保障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理解社会公正、公平的重要性。
2.崇尚民主、法治精神,了解美国政治制度在应对危机中的优势,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法治观念。
3.阅读拓展性资料,如《罗斯福传》、《大萧条时代》等,了解罗斯福新政背后的故事。要求学生撰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读后感,谈谈自己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和体会。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新政在我国改革开放中的借鉴意义。要求学生从政治、经济、民生等方面进行论述,字数在600字左右。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6.2《罗斯福新政》优秀教学案例与反思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6.2《罗斯福新政》优秀教学案例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7c50629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96.png)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危机的背景、特点和影响,特别是罗斯福新政的产生背景。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围绕特定问题展开讨论。在小组合作中,学生需要分工合作,搜集资料、整理观点、撰写报告等。这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他们的沟通表达能力。同时,小组之间进行成果分享,让学生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四)反思与评价
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我要求学生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不足。此外,我还设计了评价环节,包括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自评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互评促使学生学会欣赏他人,教师评价则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指导和鼓励。通过反思与评价,学生能够更加客观地认识自己的学习过程,不断提高历史素养。
2.使学生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包括“新政三大法案”及其他相关政策,并能分析其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3.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了解国家干预经济在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
4.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学会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首先邀请各小组代表汇报他们的讨论成果,其他学生认真倾听,相互补充。在此基础上,我进行点评,强调罗斯福新政的核心观点,如国家干预经济、保障民生、恢复信心等。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到罗斯福新政的成功在于它针对当时美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从而为美国经济的复苏奠定了基础。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6.2《罗斯福新政》精品教案(6页)-精选教学文档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6.2《罗斯福新政》精品教案(6页)-精选教学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38517b21c5da50e2524d7f43.png)
罗斯福新政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生能说出新政分为两个阶段,有四个项目和一系列社会立法的内容;能用具体史实分析新政的特点及其影响;2、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材料导读、角色扮演、分组讨论、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一新的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模式,从而挽救了美国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而新政的成功启示我们:只有与时俱进、锐意改革才能发展强大;只有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利用国家宏观调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才能建设经济繁荣、生态协调、公平和谐的社会。
2、钦佩罗斯福不怕困难、推行改革的勇气,学习罗斯福乐观自信、勇于探索等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突破:指导学生在研习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角色扮演、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究新政内容,注重预设与生成的统一,并进而分析其特点。
难点: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突破:通过创设情景、材料分析、师生对话的方式共同探究,全方位理解其影响。
三、学情分析1、高一学生对罗斯福新政有一定了解,知道“是什么”,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和“怎么样”。
2、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参与性高,有探究知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强烈愿望,教学中可通过创设情境、角色扮演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其自主学习、探究。
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高一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理解易简单化、固定化,而且对时事的关注程度和深度都是有限的,教学中应加强引导,引导学生关注时事与人类社会重大问题,学会多角度看问题。
四、教法:讲授法、提问启发法、探究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五、学法:观察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6.2《罗斯福新政》教案设计(5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6.2《罗斯福新政》教案设计(5页)](https://img.taocdn.com/s3/m/44e48ea5fe4733687f21aae3.png)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6.2《罗斯福新政》教案设计(5页)《罗斯福新政》教案设计【教学目标】一、内容标准1、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2、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3、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二、知识与能力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罗斯福当选总统的背景,培养学生“时势造英雄”的唯物史观。
2、引导学生分析新政革命的措施对促进社会生产力恢复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辩证关系的唯物史观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通过对“实干家罗斯福”的学习以及对新政革命措施、效果的分析,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
三、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根据教材,教师提供的相关史料及自己已有的知识,找出问题,进行推理,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进一步学会使用比较法(如罗斯福与胡佛,自由放任与新政等)、阅读法(教材、史料、图片等)、讨论法(你怎样评价罗斯福新政)、想象法等方法学习探究有关问题。
2、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可以以启发式教学为主,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给予及时而中肯的评价。
3、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使用辅助教学工具或采用多媒体教学,尽可能地与学生一起在课堂上重现这一阶段的历史。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罗斯福这一历史伟人的进一步学习,培养学生直面人生、直面社会,乐观豁达,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使学生从身残志坚的罗斯福总统对美国发展作出伟大贡献的经历中吸取精神力量,培养学生力争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人;培养学生对远大理想的追求永不放弃的优秀品质。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罗斯福上台后,还经常以“炉边谈话”的形式向人们解释新政,“炉边谈话”就像给人们注射了一支支镇静剂,帮助人们重树信心,帮助人们渡过一道道难关。
罗斯福有一句名言:“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为此“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里的“试验”指什么?具体地是用什么药方来医治病入膏肓的美国经济?(“试验”主要指推行新政,具体地就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以国家来干预经济的形式对各个领域进行改革,以挽救资本主义制度。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6.2《罗斯福新政》优秀教案(4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6.2《罗斯福新政》优秀教案(4页)](https://img.taocdn.com/s3/m/881edfbcad02de80d5d84045.png)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6.2《罗斯福新政》优秀教案(4页)罗斯福新政候继生一、学习目标: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二、知识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三、教学方法想象法、讨论法四、教具准备教师课前完成多媒体课件。
五、教材教法分析1,本课在本单元中的地位。
本单元第一课是: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这是罗斯福新政产生的重要历史背景;第二课是:罗斯福新政(实施、作用与意义);第三课是: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主要是罗斯福新政对战后美国及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
所以本课在本理者著称。
战后,主张加入国际联盟。
39岁时,患脊髓灰白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
痊愈后,他拄着双拐继续参加政治活动。
1928年,当选纽约州州长。
当经济危机袭来时,身为纽约州州长的罗斯福在纽约州实行社会救济,并且采用政府举办公共工程的办法来增加就业,为人民创造就业机会,赢得人民的支持。
在1932年4月的一次全国联播节目中,人们听到他热情、洪亮、充满信心的声音,他说:“在这个不幸的时代,我们要制订出一些计划来,把希望重新寄托在那些压在经济金字塔底层,被人遗忘了的人们的身上”。
在接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时,他又说。
“我为你们和我自己在这里表示决心,要为美国人民举办新政”。
1933年3月4日,发表“只有恐惧本身才是我们感到恐惧的东西”的著名就职演说,就任美国第32届总统。
罗斯福上任第二天,就开始推行“新政”,果断放弃自由放任主义政策,启用“智囊团”和他一道探索并实行国家对经济全面干预的“新政”试验——即挽救资本主义制度的探索,在一百天内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立法活动,同时利用著名的“炉边谈话”,每次都以“我的朋友们”开头,亲切、轻松、及时地把大政方针告诉人民,争取人民的支持。
罗斯福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面对危机采取的一系列有力措施,在就任总统的第一年,就成为最受欢迎的总统;又因在新政中表现出善于审时度势,见机行事,既能迂回前进,又敢于大胆突破的作风,被誉为“狮子”和“狐狸”。
高中历史 6.2罗斯福新政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历史教案
![高中历史 6.2罗斯福新政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历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322d6390508763230121289.png)
课题: 6.2罗斯福新政备课时间:上课时间:上课班级:高一()课时: 1 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整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基础梳理】⑴背景:①1929年发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胡佛反危机措施失败,加剧了美国的社会动荡;②罗斯福提出新政,赢得民众的普遍支持,赢得大选。
⑵阶段:第一阶段(1933~1935年),采取应急措施,结束混乱,稳定人心,调整与复兴经济;第二阶段(1935~1939年),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成就。
注:实施救济贯穿新政的全过程。
⑷特点:国家加强对经济的直接干预,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⑸实质:在维护资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⑹评价:积极:①经济:a.度过经济大危机,经济恢复,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并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b.从长远看,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资本主义新模式和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机制,为二战后欧美各国资本主义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使私人垄断资本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最深远)②政治: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巩固了美国资本主义民主政治;联邦政府和总统权力扩大。
③生活:改善民众生活,初步建立了救济和社会保障体系局限性:新政是美国资产阶级为了克服经济危机,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也就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巩固练习】1.某个时期的美国幽默小品写道,“在旅馆你必须排队才能挤到窗口跳出去。
旅店的招待员总要先问旅客:‘您是要一个房间睡觉,还是跳楼?’”下列对这则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C )A.该小品所反映的事件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滞胀现象 B.出现了1825年经济危机C.该小品所反映的事件引起了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D.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上述现象2.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利用“炉边谈话”向人民阐释其施政方针的总统,在新政期间,其炉边谈话内容最有可能的是( C )A.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B.阐释福利国家所带来的弊端C.解读《全国劳工关系法》D.展望新经济时代的奇迹3.罗斯福新政首先开始于(A )A.整顿银行B.调整农业C.调整工业D.举办公共工程4.1933年,美国成立农业调整署,购买并屠宰了大量牲畜,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C )A.增加肉类储备应急救济B.减少农业津贴开支C.提高稳定农副产品价格D.缓和农场主间的竞争5.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C )A.整顿银行B.调整农业C.调整工业D.举办公共工程6.罗斯福新政通过立法规定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其目的是( B )A.稳定农产品价格,改善农业生产环境B.调动工人积极性,恢复工业生产C.加重对工人的剥削,攫取更多利润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理7.罗斯福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的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学案必修二 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学案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学案必修二 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0230da6294dd88d1d26b06.png)
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第一讲“自由放任”的美国【课标要求】了解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自主构建】一、世界经济大危机(一)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2、直接原因:(1)经济的政策刺激了资本家进行盲目的和无限制的生产,导致无序竞争,使整个社会生产处于无政府的状态。
(2)过度的、狂热的也在破坏经济的正常运行。
(二)过程1、领域:从股市崩溃到金融危机再到工农业危机。
2、地域:从美国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三)特点1、破坏性大。
2、范围广。
(1)从领域看,从金融危机开始,席卷整个经济部门,工业、农业危机和货币信用危机交织在一起,经济危机不断深化。
(2)从地域看,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3、持续时间长。
长达四年之久,并且1933年各国经济进入“持续萧条”阶段。
(四)影响1、经济上,破坏社会生产力和浪费社会资源。
2、政治上,激化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1)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阶级矛盾:工人罢工、农民运动不断高涨。
(2)激化了与之间的矛盾:英法等国向其殖民地附属国倾销产品、增加捐税以转嫁危机。
(3)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各国为了摆脱危机,打起战、战和战,这使世界货币体系四分五裂,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陷入了混乱。
总之,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峻的考验。
二、杯水车薪——胡佛政府的对策(一)背景:1、经济危机日益显露。
2、胡佛的盲目乐观。
(二)内容1、前期:(1)对内,继续奉行政策,反对政府干预经济,采用“自愿原则”。
(2)对外,1930年大幅度提高关税,导致其他国家高筑关税壁垒,加剧了世界经济危机2、后期:为了赢得选举,胡佛采取了两大举措:(1)成立,提供贷款。
(2)签署,扩大公共工程项目。
(三)特点:坚持政策,反对政府干预经济(四)结果:对缓解危机只是杯水车薪,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胡佛下台。
三、病入膏肓的经济——经济危机对美国的影响经济上:金融危机、工业危机、农业危机交织在一起,使美国经济遭到极大破坏;政治上:社会矛盾激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2 罗斯福新政》
【课标要求】列举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整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实干家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教学难点】对“新政”的评价。
一、独学指导
(一).知识指导
改革准备:鼓励人民恢复自信,使用改革派打造新政纲领。
直接目的:通过国家干预来结束经济危机
第一阶段:1933、3—1935初(稳定人心)
新政的两个阶段
第二阶段:1935—1939(实施新政)
(1)整顿银行业,克服金融危机
罗斯福新政施行新政(2)恢复工农业生产
新政内容(3)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
(4)保护劳工权利,缓和劳资矛盾
(5)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新政的作用及意义:渡过危机,工农业生产、通货膨胀、失
渡过难关业状况均得到扭转……
美国经济的新发展:二次大战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世界大部分产能和财富集中到美国,美国
进入新的繁荣阶段。
(二).独立学习
知识点一:新政的背景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首先在爆发,危机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推到崩溃的边缘。
2、胡佛政府采取“ ”的经济政策,使危机下的经济形势继续恶化,加剧了美国的社会动荡。
3、在1932年总统选举中,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以“ ”为纲领,赢得美国人民拥护,当选为总统。
果断地放弃了政策。
知识点二:新政的实施
1、手段和目的:通过经济来结束经济混乱状态,摆脱危机。
2、阶段:
3
(1)整顿银行,克服金融危机:国会通过《》,禁止兑换和出口,授权联邦银行增发以解决货币短缺;成立,加强国家对银行的管理和控制。
这些措施使银行与恢复了正常,使人们恢复了对的信心。
(2)恢复工农业生产:通过《》,成立以调节农业生产,通过提高农产品价格;通过《》,成立全国工业复兴署执行该法,以为目标,将生产置于国家监督之下,给工人的权利,规定最高工时和最低;通过国家干预来调节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3)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颁布《》,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采用和以工代赈两种办法;大力举办解决就业问题,最典型的事例是工程。
(4)保护劳工权利:1935年通过《》,并成立;1938年颁布《》,缓和了劳资矛盾;
(5)建立社会保障体系:1935年通过《》,规定政府实行和制度。
4、特点:国家对干预。
5、实质: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
(即在维护资本主义前提下作出的政策性调整。
)
二、互学引导
三、活学辅导
1.举一反三
1).罗斯福“新政”的突出特点是()A、扭转经济危机造成的颓势 B、以强有力的政策改善经济状况
C、运用政权力量加强对经济干预
D、以侵略和扩张方式克服危机
2).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实施新政的最深远意义是()A、促使美国经济复苏 B、使广大的中下层民众得到了一定好处
C、缓解了社会的各种矛盾
D、使疾病缠身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重新焕发出活力3).罗斯福的《全国工业复兴法》被人称为法西斯行径,这番话主要针对哪一法令()A、剥夺了美国公民的民主权利 B、规定了民主党是美国惟一的合法政党
C、采取政府干预手段,调整工业生产
D、和意大利一样对农业政策进行调整
4).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一次机遇,其含义是指()A、迫使政府内部调整,形成新的运行机制 B、让法西斯上台,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C、各国乘机提高关税,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 D、更多地运用科学技术
5).1931年美国处于“过剩危机”时,经济学家凯恩斯曾把那些上街购物的家庭妇女称作爱国者。
他说:“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而是一种发展扩张,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要多干一些实事,多买一些东西,多制造一些商品。
”从经济学上看,凯恩斯的“消费爱国论”是()
A、没有看到“过剩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结果
B、表明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C、没有看到消费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
D、提倡超前消费,反对勤俭节约
2.疑难解惑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国街头出现了大量等待领取救济食品的人群和因股票交易破产而被迫廉价出售的汽车。
材料二: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
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1)结合材料一分析美国当时面临的状况。
(2)材料二中罗斯福所说的“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在“新政”中有何体现?
(3)新政的实施是否如罗斯福所说的“永远纠正”了“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陷”?为什么?
材料一:根据宪法赋予我的职责,我准备提出我们积重难返的国家在灾难深重的世界中必须采取的措施。
对于这些措施,以及国会根据经验和智慧提出的其他措施,我将竭尽宪法赋予我的权力之所能,尽快将它付诸实施。
——摘自1933年3月4日罗斯福首次就职演说
材料二:首先请允许我表明自己坚定的信念,即我们惟一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一种无名的、缺乏理性的、没有根据的恐惧,它会把由退却变为前进所需要的种种努力毁掉。
——摘自1933年3月4日罗斯福首次就职演说
(1)材料一提到的措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其理论依据是什么?
(2)上述材料展现了罗斯福总统怎样的人格风采?谈谈你的看法。
(3)新政对恢复经济的效果究竟有哪些?
答案
知识点一:
1、美国。
2、自由放任。
3、新政、自由放任主义
知识点二:
1、国家干预。
2、应急、混乱、人心。
3、(1)紧急银行法、黄金、钞票、联邦储备银行、金融秩序、银行。
(2)农业调整法、农业调整署、减耕减产、全国工业复兴法、
恢复工业生产、工资。
(3)联邦紧急救济法、直接救济、公共工程、田纳西河流域水利
(4)全国劳工关系法、劳工关系委员会、公平劳动标准法
(5)社会保险法、养老金、失业保险。
4、经济直接。
5、局部。
抛砖引玉:
1、对罗斯福新政“新”的认识
(1)新的理论和政策:凯恩斯主义理论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2)新的特点:国家干预经济,但是并没有废除自由竟争机制;
(3)新的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二战后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继承和借鉴。
(4)新的起点:新政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把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这种模式在二战后被西方国家普遍采纳,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发展的新的起点。
2.新政为什么成功?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客观上要求改变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2)经济基础: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与雄厚的经济实力,使政府有能力干预国家经济。
3)政治传统:独立战争以来形成的民主传统为其成功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4)他国经验:借鉴了当时社会主义苏联计划经济的成功经验
5)理论基础:国家干预经济理论特别是凯恩斯主义
6)群众态度:美国人民的信任与支持
7)个人素质:罗斯福总统个人的因素
3.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和资本主义国家产生的重要影响。
(如何正确评价罗斯福新政?)(1)积极作用:
①渡过危机:新政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大危机,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②维护民主: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避免了走上法西斯道路,挽救了民主制度;
③改变生活: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如政府的全力扩大;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等;
④创新体制: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的时代,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局限性: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4.罗斯福新政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1)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2)正确处理生产、消费、投资与需求的关系;(3)关注民生问题,尤其是要关注弱势群体,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保障制度。
举一反三: 1、C 2、D 3、C 4、A 5、B
疑难解惑
1、答案:(1)经济开始全面滑坡;社会急剧动荡;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动摇。
而当时的政府基本延续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使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
(2)把维护资本主义作为实施新政的前提,在此前提下改变胡佛政府奉行的自由放任的传统政策,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政策。
(3)没有。
新政仅仅是一种政策调整,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因此也就不可能解决导致经济危机爆发的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矛盾。
(1)表现:整顿财政金融、调整工业生产、调节农业生产、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保护劳工权利,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理论依据:凯恩斯主义。
(2)人格风采: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坚定自信,大胆果断等。
(符合本题题意即可)(3)使经济危机得到缓和,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克服了金融危机;刺激了工农业的复兴;稳定了社会秩序,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改善了劳工在生产关系中的地位,缓和了社会矛盾;国家组织科学研究,提高了社会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