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竹节人教案+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十课《竹节人》教案含反思
第十课《竹节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竹节人的制作方法,了解传统文化。
2.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态度,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制作和玩耍竹节人,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掌握竹节人的制作方法,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
2. 难点:学生能够理解作者在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态度,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一些竹节人的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进入本文的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环节:讲解课文中涉及到的传统文化知识,让学生了解竹节人的历史和背景。
3. 实践环节:示范和指导学生制作竹节人,让学生亲手操作,掌握制作技巧。
4. 阅读理解环节: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态度,通过小组讨论和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 展示环节: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竹节人,进行评比和交流,培养学生的表达和展示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示范教学:通过示范和讲解,让学生了解竹节人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2.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互相交流和学习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个别指导:针对不同学生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制作技巧和理解课文。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竹节人的制作,教师进行实时指导。
2. 作业:回家后继续完善自己的竹节人,并写一篇日记记录制作和玩耍的过程。
3. 评价方式:学生进行互评和自评,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 PPT课件:展示竹节人的图片和制作步骤,提高教学效率。
2. 实物展示:展示真实的竹节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其结构和特点。
3.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网络资源,方便学生查阅相关的文献和资料。
七、结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竹节人的制作方法,还了解了传统文化,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材分析:《竹节人》是统编教材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课文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代做竹节人,玩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自己玩的情景,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了儿童的喜悦与满足,同时也写出了老师童心未泯的一面,字里行间流露出简易的儿时玩具带来的心灵快乐。
本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教材在阅读提示中给学生安排了三个阅读任务,引导学生体会阅读同一篇__,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同。
二、教学目标:1.会写“凛”、“棍”等14个字,会写“威风凛凛、疙瘩”等17个词语。
2.能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快速读课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阅读,达到阅读的目的。
三、教学重点:了解做竹节人的过程;感受斗竹节人的快乐;品味生动、幽默的语言。
四、教学难点:学习有目的地阅读,完成三个阅读任务;体会“根据阅读的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的语文要素。
五、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单、小视频六、教学课时:2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阅读单元导语、明确学习任务1.今天我们学习第三单元的课文,请翻开单元导语页,齐读单元导语。
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写生活体验,试着表达自己的看法。
(这是本单元的习作要素。
)板书课题――竹节人2.猜一猜课文写什么?(预测、提问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发现策略秘密1.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围绕竹节人,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制作竹节人―—玩竹节人――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自己偷偷玩竹节人。
预设:刚才同学们自觉运用了预测、提问等阅读策略。
本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它对于课文的学习有哪些要求?板书:有目的地阅读(三)聚焦阅读任务,分组合作阅读1.明确本课的三个阅读任务。
分组前指导:要完成三个不同的任务,阅读时关注的内容一样吗?采用的阅读方法一样吗?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快速浏览课文选择内容)2.分发学习单,出示阅读要求,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一和任务二。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竹节人》部编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竹节人》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它描述了竹节人的制作过程、玩耍方式以及其中蕴含的文化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文章中具体的描述。这个案例展示了竹节人如何从简单的竹子变成有趣的玩具,以及它如何体现民间智慧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的结构安排和说明方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说明方法的运用,我会通过分析文章中的具体例句来帮助大家理解。
-文章结构与说明方法:分析文章如何围绕竹节人的制作与玩耍进行结构安排,以及作者采用的分类别、列数字等说明方法,是教学的重点。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掌握并能够模仿运用。
-文本情感体验:体会作者对传统玩具的喜爱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态度,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部分。
2.教学难点
-生字词的准确理解:部分生字词对学生来说可能较为生僻,如何准确把握其意义,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展示、图片辅助、语境代入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在小组合作探讨竹节人的文化意义时,如何保证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有效交流,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师应提前设计明确的合作任务和指导策略,确保合作学习的质量。
举例说明:
-在讲解“竹节”一词时,教师可以出示实物竹子,让学生观察竹节的结构,从而更好地理解词语。
-在分析说明方法时,教师可以选择文章中“一共要打九个结”这句话作为例子,讲解如何通过列数字的方式清晰地说明制作过程。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竹节人》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结构安排和说明方法,以及它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竹节人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今后的生活中继续探索和传承传统文化。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竹节人》教学反思(5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竹节人》教学反思(5篇)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竹节人》教学反思篇一成功之处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觉得自己还是比较成功的,我在本课中通过创设情境,利用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结合阅读目的,分层进行阅读,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准确地把握了本课的目标。
本课是一篇回忆类文章,语言夸张而又富有童趣,同时贴合学生的生活,能够激发学生自身情感的体悟,因此我通过放手让学生分析课文、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与自身童年生活比较,了解体悟作者的感情。
通过朗读充满童趣的语言,同学们参与度很高,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课堂效果很好。
不足之处本课中,因为课文比较长,在分析课文时,我的指导比较多,课堂上,学生们的参与度比较高,我又想让每个学生充分地朗读课文,所以在时间的把握上有很大的欠缺,使得课堂进行不完,终拖堂。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竹节人》教学反思篇二1.让学生搜集童年玩过的玩具和资料图片,回忆美好的童年。
运用《童年》音频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读书,谈读书感受,充分来唤起学生的想象,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以达到理解文本的目的。
3.运用微课导学,再次回忆每个学生的童年趣事,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谈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竹节人》教学反思篇三本节课的学习,首先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在自读自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课文围绕竹节人写了哪些内容,再理清课文的结构,由于课文故事性强,孩子们学习课堂气氛热烈,反馈及时,参与度较高,教学效果较好,美中不足的是教师要注意评价语言,评价语力求做到精准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竹节人》教学反思篇四这是一篇容易理解的回忆类文章,语言夸张又富有童趣,同时贴合学生生活,能够激发学生自身情感的体悟。
《竹节人》教案+说课稿+教学反思1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年级上册教学设计+说课稿+教学反思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说课稿《竹节人》说课稿《竹节人》是部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这一单元的训练项目有二:一是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二是试着在写事物时,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竹节人》是现代作家范锡林的作品,文章以生动活泼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作者儿时的一种玩具——竹节人。
作者向我们详细介绍了竹节人的制作方法和竹节人给我们带来的无限的乐趣,不但小孩子喜欢玩,大人也抵不住它的诱惑。
说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书写“豁、凛”等14个生字,理解“风靡、威风凛凛、别出心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竹节人的制作方法及其带给人们的无限乐趣,读懂“我”因为玩竹节人与老师之间发生的故事。
3.懂得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说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梳理文章结构,归纳文段的大意。
说教学难点学习根据阅读目的,确定采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说教学方法总体上采用读书指导法。
确立学生在课堂的主人地位,教师采用确定阅读范围、出示阅读练习、激发阅读兴趣等手段,尽量放手让学生读书,从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师生一起解决问题,完成教学目标。
说教学过程一、谈玩具导入新课。
因为课文本身就是讲传统玩具的,所以我确定以玩具为话题和学生交谈,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导入新课,水到渠成,没有跳跃感。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初读课文,通过多种方式扫除字词障碍,感知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课文围绕竹节人写了哪些内容,并说出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为下一步学习课文作好铺垫。
三、分小组探究学习。
落实“懂得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这一教学目标,把学生分成小组,每小组选定自己的学习任务进行探究学习。
我出示了下面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用自己的阅读方法来完成练习题。
一组:写出竹节人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二组:体会竹节人给人们带来的快乐,说给大家听。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竹节人》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竹节人》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竹节人》这篇文章,了解“艰苦奋斗”的背景,感受“艰苦奋斗”的精神。
2.学习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及其含义,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表演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感受“艰苦奋斗”的精神,表达对故事情节的理解,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汇。
2.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理解文中非文字面意思。
三、教学难点解决方案1.针对课文中的主要生字词,设立小组,组内成员分别查找生字词的含义,向其它小组的同学们讲解并让大家练习字词,以此加深词汇记忆。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让学生根据所读的情境,进行想象,并让学生讲述自己想象的故事情节。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放片儿、课件或现场陈列模型等方式,引出课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出本节课应掌握的词汇。
2. 阅读课文(15分钟)学生自读课文,做到正确朗读和理解意思。
为帮助学生理解文章,讲解一些生字并探究其意思。
3. 讲解生字(10分钟)对生字的意思进行解释,并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
4. 课文朗读(15分钟)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熟练掌握词语及语感。
在本环节中,分组让学生进行逐段朗读和齐读,同时对朗读内容的语速、语调、断句等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纠正。
5. 思考讨论(10分钟)让学生就课文的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进行思考和讨论,让其进行自由组合,有些学生可以进行课堂小游戏,以此达到让学生进行彼此的深度思考交流。
6. 听课文(10分钟)让学生再次认真听课文,并让其掌握本文主要冲突、前因后果等要素,形成对文章的整体把握。
7. 表演课文(10分钟)利用扮演角色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表演课文。
设立名为“竹枝兄弟”的舞台让学生进行表演,观看别人如何演绎角色可以帮助自己在表演中更加真实。
8. 课后练习(5分钟)提供课后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和复盘,并让学生进行考试口语测试,以检验口语水平。
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竹节人》教案+教学反思
《竹节人》教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教学目标】1.通过预学反馈、合作学习,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与方法完成阅读任务,初步养成“根据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的意识。
2.通过交流分享、视频引入、朗读体悟,感受竹节人给作者童年生活带来的欢乐,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预学单、课堂学习单;iPad(投屏)2.学生准备:课前制作的竹节人【教学过程】板块一:旧知回顾,选择阅读任务1.回顾任务先导课学习内容,引出课题。
2.呈现预学“最想带着哪个任务串门”调查统计,引出阅读任务一。
板块二:任务解析,明确阅读目的1.交流方法:要完成任务一,你打算怎么阅读这篇文章呢?预设:根据阅读目的,确定需要阅读的内容,然后选择恰当的方法。
2.预学反馈:交流梳理内容学习单,交流比对梳理内容,修正预学。
板块三:任务驱动,展开阅读实践1.理解“指南”:生活中有见到过“指南”吗?引入生活中的“指南”类型,分析“指南”要素。
2.聚焦“制作”:从“材料”和“制作步骤”中选择一个角度,阅读相关语段,用喜欢的形式将材料或步骤梳理在卡纸上。
预设:结合学生呈现反馈评价,交流梳理方法,结合助读系统明确如何进行“有目的的阅读”。
3.聚焦“玩法”:照着完成《制作指南》的做法完成《玩法指南》。
预设:结合学生呈现反馈评价,进一步明确如何进行“有目的的阅读”。
4.聚焦“乐趣”(1)交流竹节人能够风靡作家童年的原因,并借助视频激发对竹节人的兴趣。
(2)任务驱动:从制作和玩法中选择一个角度,阅读相关语段,为竹节人代言。
(结合代言人星级评价标准评价)板块四:复盘反思,巩固阅读图式1.反思学程: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今天是怎么通过阅读来完成这两个任务的吗?2.迁移运用:那如果要带着最后一个任务去串门,又该怎么读呢?【教学反思】依托情境,任务驱动,支架赋能主讲:王存今天我执教的内容是六上的《竹节人》。
我们都知道,这个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同时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策略单元,这就意味着,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要综合运用前面六年学过的所有的阅读方法,来达成自己的阅读目的。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学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学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学反思第【1】篇〗我今天讲了《竹节人》公开课,总体教学感观不是很好,出现了很多问题,自评该课不合格。
特记此篇,谨以反思。
《竹节人》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教材上单元目标是“根据阅读目的,选用切当的阅读方法”。
根据这一目的,我的教学目标设计为: 1.学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2.感受竹节人游戏给作者童年生活带来的欢乐。
为达成此目标,设计了三个教学任务:同一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等会有所不同。
如果给你以下任务,你会怎么读这篇文章?任务1、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任务2、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任务3、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为让学生很好的完成这三个学习任务,我制作了任务卡,并在任务卡上给以阅读提示:“写玩具制作指南”这个任务,设计了表格,让学生填制作的“材料”、“工具”、“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
用“先……然后……接着……最后”说竹节人制作过程、说竹节人的玩法。
“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这个学习任务让学生“阅读全文,找到能体现斗竹节人带给人们乐趣的句子,画一画,并在语句旁边作批注,表达自己的看法”,(注意描写竹节人装饰、动作、场地、名号、招式等的句子)。
目标和任务总的来说设计上没有太大问题,但是在具体讲课中却出现了问题。
首先是任务量偏大,最后教学任务没有完成,下课时草草结束。
任务偏大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是第三个任务在设计时容量偏多,可以适当精简;第二是学生的预习不够,任务卡其实提前发给学生了,可能还是自己对预习安排的不够,以后在布置预习作业时要讲究方式方法。
分组任务虽好,但也带来了一定的弊端,就是其他小组的人对于自己任务以外的内容不够了解,在教学时对他们有一定的影响。
其次是在各个环节的衔接上不够流畅,引导语上还需要再打磨,不能很好的把控课堂。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竹节人》教案 教学反思
9竹节人[教学目标]1.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认读理解“挨揍、俨然、一绺、盔甲、鏖战”等词语。
2.能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快速读课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阅读,达到阅读目的。
【语文要素】[教学重难点]能初步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阅读。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10个生字,会写9个词语。
2.能初步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快速读课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阅读,达到阅读目的。
(重难点)一、阅读单元导语,明确学习重点1.阅读单元导语,了解“有目的地阅读”的含义。
(1)导入:本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它对于课文学习有哪些要求呢?(2)学生自由读单元导语,谈谈自己的理解。
预设:阅读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有所不(3)小结:学习本单元课文时,我们要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开展“有目的地阅读”。
2.揭示课题。
出示竹节人图片,导入:谁知道这是什么玩具?(竹节人)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竹节人的课文。
二、聚焦阅读任务,学习阅读策略1.阅读导语,明确任务。
(1)过渡:《竹节人》一文,我们要根据哪些阅读任务来开展“有目的地阅读”呢?(板书:阅读任务)(2)阅读课文导语,了解本课的三个阅读任务。
2.快速读文,找到相关内容。
(1)过渡:这节课,我们先带着第一个阅读任务阅读课文。
要完成第一个阅读任务,我们要关注课文中的哪些内容?预设:“写玩具制作指南”要关注制作材料、工具、制作步骤;“教别人玩这种玩具”要关注动作、具体玩法。
(2)学生快速读课文,找出描写竹节人制作方法和玩法的相关内容,作上记号。
(3)交流指导:竹节人制作方法(第3自然段);竹节人玩法(第8~18自然段)。
3.细读重点,完成阅读任务。
(1)细读重点段落,写玩具制作指南。
①过渡:竹节人到底是怎么制作的呢?我们还要重点研读找到的②默读第3自然段,圈一圈,画一画,完成表格。
③学习活动:填写制作指南。
竹节人制作指南准备工具毛笔杆1~2支材料要求具体步骤第一步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做竹节人的脑袋和身躯第二步……(2)聚焦重点段落,了解竹节人玩法。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材分析】《竹节人》所在单元为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属于阅读策略单元:有目的地阅读。
这是教材编写上的历史性突破,承袭了前面“预测”“提问”“提高阅读速度”这三个阅读策略单元。
单元导语是著名作家杨绛的一则名言: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
强调了读书要有一定的目的,由浅入深,慢慢琢磨,必能达到一定的造诣。
《竹节人》是一篇散文,共29个自然段,以回忆性的文笔通过对“做竹节人,斗竹节人”的过程与感受描写,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眷恋。
特别是通过孩童眼睛描述了老师也加入斗竹节人这一童年趣事,将斗竹节人的乐与趣推向了高潮,让读者欲罢不能,进而产生强烈的继承情感与动手制作的冲动,有效体现出“通过事物表达自己真实情感”这一要素。
作为阅读策略单元“有目的地阅读”第一课,《竹节人》在课前导读中直接给了三个阅读任务,分别为“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关注内容,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学习目标】1.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豁、凛”等16个生字,随文读准20个难认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有目的地阅读,完成三个阅读任务。
3.在阅读中学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语文学习要素。
【重点、难点】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读书交流导入1.读书交流:最近班级都在读什么书对书中什么内容感兴趣是怎么读的2.认识策略:围绕感兴趣的内容,选择台适的阅读方法去阅读,是一种阅读策略——有目的地阅读。
3.导入课题:今天,我们用这个阅读策略来读《竹节人》这篇课文。
4.猜一猜课文写什么二、初读课文,形成任务1.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理解词语。
2024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第三单元竹节人 优质版教案
课题10竹节人主备教师【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竹节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通过了解和传承竹节人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
语言运用: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策略,通过策略引领对文章的理解。
在研读课文环节,抓住关键词句,反复读,仔细品,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感受童真童趣。
思维能力:迁移写法,联系生活,选择一个入迷的情境进行小练笔。
审美创造:了解竹节人的制作方法,带给人们的无限乐趣,读懂“我”因为玩竹节人与老师之间发生的故事。
【课前解析】《竹节人》所在单元为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属于阅读策略单元:有目的地阅读。
这是教材编写上的历史性突破,承袭了前面“预测”“提问”“提高阅读速度”这三个阅读策略单元。
关注课文表达情感的方法:《竹节人》是一篇散文,共29个自然段,以回忆性的文笔通过对“做竹节人,斗竹节人”的过程与感受描写,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眷恋。
特别是通过孩童眼睛描述了老师也加入斗竹节人这一童年趣事,将斗竹节人的乐与趣推向了高潮,让读者欲罢不能,进而产生强烈的继承情感与动手制作的冲动,有效体现出“通过事物表达自己真实情感”这一要素。
关注词语运用:作者精心布局了搏斗竹节人的几个有趣情景的顺序,用“有趣”的语言使语言的形式与情感表达高度统一。
作者的叙述语言随着搏斗的升级而热度递增。
开始斗竹节人的时候,虽然也在抒情但还是有所节制,比如“不知疲倦”,“神气”等,紧接着到了“大呼胜利”,流露出童心未泯的真性情。
关注阅读策略:作为阅读策略单元“有目的地阅读”,《竹节人》在课前导读中直接给了三个阅读任务,分别为“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关注内容,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可通过单元导语,课前任务,课文内容,课后习题整体组合,前后联系,逐步呈现“有目的地阅读”这一主题,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让学生的阅读和表达双线并进。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竹节人》教学反思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竹节人》教学反思《竹节人》是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代做竹节人、玩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偷偷玩竹节人的情景,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
课文有学习提示,给学生提出了三个阅读任务。
课后题主要围绕〃带着不同的任务应该怎样阅读这篇文章〃这个话题来展开,三位学习伙伴通过讨论的形式,从三个角度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本单元为阅读策略单元,围绕〃有目的地阅读〃这一策略进行了有层次、有梯度的安排。
本课为起始课,通过学习提示中的三个不同的阅读任务,引导学生体会阅读同一篇文章,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学习方法也会不同。
后面还编排了一篇精读课文《宇宙生命之谜》,通过旁批呈现了一位同学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阅读这篇文章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交流如何根据阅读的目的开展阅读,在阅读中运用了哪些具体的方法;还提出了两个新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实践体会什么是〃有目的地阅读而自读课文《故宫博物院》,是一组非连续性文本,引导学生将在精读课文里学到的方法进行迁移运用,逐步实现自主〃有目的地阅读成功之处:1.从单元导语入手,明确学习重点。
著名作家杨绛曾说:〃读书好比串门儿一一隐身的串门儿。
“在她的笔下,书籍俨然成了好客的老朋友,正敞开大门欢迎大家随时拜访。
那么,阅读时怎样才能收获满满呢?学生简单交流后出示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有目的地阅读)。
因为本课的课文比较长,出示课题后,我先上学生猜一猜课文会写什么?学生立刻答道〃玩竹节人、做竹节人〃。
这样既复习了〃预测〃阅读策略,又激起了学生的兴趣。
学生带着阅读期待从整体上去把握文章的线索,通过略读、概括小标题〃迷上竹节人一一做竹节人一一玩竹节人一一竹节人被没收〃让学生对整个课文内容在心中构建起来。
2.聚焦〃策略〃,抓住重点,落实语文要素。
首先指导学生阅读课前导语,明确《竹节人》一课的阅读任务:(1)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最新)24年秋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0 竹节人【教案及反思】
10 竹节人【教学目标】1.会写“凛、疙”等14个字,会写“威风凛凛、疙瘩”等17个词语。
2.能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快速读课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阅读,达到阅读目的。
【教学重难点】能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快速读课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阅读,达到阅读目的。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状元成才路”多媒体课件;学习清单。
【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凛、疙”等14个字,会写“威风凛凛、疙瘩”等17个词语。
2.快速读课文,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尝试根据阅读任务有目的地阅读。
【教学过程】板块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1.明确单元要素。
(1)观察:课件出示第三单元篇章页,看看插图画了些什么,自由读上面的文字,说说你对杨绛女士说的“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这句话的理解。
(2)教师小结:读书好比到作者家串门,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翻开书本,就闯进了大门。
经常去书里“串门儿”,可以认识各时各地、多种多样的人。
(3)推想:本单元给我们提出了哪些关于阅读和习作的要求?(指名读)课件出示: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写生活体验,试着表达自己的看法。
2.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作家范锡林爷爷家“串门儿”,尝试着有目的地去阅读吧!(板书:竹节人)3.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单元导语,让学生明确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有目的地阅读。
这样的导入,开门见山,简洁明快,使学生对本单元整体的学习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使学习的目标更为明确。
板块二初读课文,理清层次1.初读课文。
请认真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围绕“竹节人”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童年时代做竹节人、玩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却偷偷玩竹节人的情景。
)2.教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课件出示:威风凛凛疙瘩疲倦呆头呆脑别出心裁技高一筹得意扬扬弄巧成拙大步流星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1)学生读词语,相机正音。
人教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竹节人》教学反思
《竹节人》教学反思《竹节人》是一篇精读课文。
本课主要写了“我们”当时迷上了竹节人,并且自己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的过程与乐趣,最后写老师没收了竹节人,也偷偷玩竹节人的趣事,表现了孩子们甚至老师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与热情,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了儿童的喜悦与满足,字里行间流露出简易的物质带来的心灵的快乐。
一、教学效果本课教学效果很明显,有以下几点:1、从整体把握,分成几部分来把握。
因为本课的课文比较长,为了避免知识体系的混乱,我让学生首先从整体上去把握文章的线索,通过“做竹节人——玩竹节人——竹节人被没收——看到老师偷偷玩竹节人”这样的一条线索,让学生对整个课文内容在心中构建起来。
2、在读中体会文中蕴含的感情。
在把握线索的基础上,让学生们读一读自己喜欢的文段,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通过同学们之间互相讨论,互相补充,使得他们对本文作者字里行间所表达出来的喜悦与满足有更深层次的体会。
3、在读中让学生体会到文中蕴含的感情的同时,让学生知道带着不同的目的去读,读法也会有很大的不同,例如,在为了完成叫别人制作这种玩具的任务,我们在朗读课文的时候应该先快速地读全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地读。
5、在品读文中的经典词语和句子时,我在教学中引领学生运用“抓住文中的具体词语和句子,通过联系生活来想象”的方法学习,例如,描写老师没收玩具时“虎视眈眈”“大步流星”“怒气冲冲”等词语,将老师的形象描写得淋漓尽致。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详细地刻画了几个场景,整个过程有详有略,错落有致。
二、成功之处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觉得自己还是比较成功的,我在本课中通过创设情境,设置问题,准确地把握了本课的目标。
本课是一篇回忆类文章,语言夸张而又富有童趣,同时贴合学生的生活,能够激发学生自身情感的体悟,因此我通过放手让学生分析课文、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与自身童年生活比较,了解体悟作者的感情。
通过朗读充满童趣的语言,同学们参与度很高,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课堂效果很好。
人教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竹节人》教学反思
《竹节人》教学反思《竹节人》是一篇精读课文。
本课主要写了“我们”当时迷上了竹节人,并且自己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的过程与乐趣,最后写老师没收了竹节人,也偷偷玩竹节人的趣事,表现了孩子们甚至老师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与热情,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了儿童的喜悦与满足,字里行间流露出简易的物质带来的心灵的快乐。
一、教学效果本课教学效果很明显,有以下几点:1、从整体把握,分成几部分来把握。
因为本课的课文比较长,为了避免知识体系的混乱,我让学生首先从整体上去把握文章的线索,通过“做竹节人——玩竹节人——竹节人被没收——看到老师偷偷玩竹节人”这样的一条线索,让学生对整个课文内容在心中构建起来。
2、在读中体会文中蕴含的感情。
在把握线索的基础上,让学生们读一读自己喜欢的文段,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通过同学们之间互相讨论,互相补充,使得他们对本文作者字里行间所表达出来的喜悦与满足有更深层次的体会。
3、在读中让学生体会到文中蕴含的感情的同时,让学生知道带着不同的目的去读,读法也会有很大的不同,例如,在为了完成叫别人制作这种玩具的任务,我们在朗读课文的时候应该先快速地读全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地读。
5、在品读文中的经典词语和句子时,我在教学中引领学生运用“抓住文中的具体词语和句子,通过联系生活来想象”的方法学习,例如,描写老师没收玩具时“虎视眈眈”“大步流星”“怒气冲冲”等词语,将老师的形象描写得淋漓尽致。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详细地刻画了几个场景,整个过程有详有略,错落有致。
二、成功之处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觉得自己还是比较成功的,我在本课中通过创设情境,设置问题,准确地把握了本课的目标。
本课是一篇回忆类文章,语言夸张而又富有童趣,同时贴合学生的生活,能够激发学生自身情感的体悟,因此我通过放手让学生分析课文、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与自身童年生活比较,了解体悟作者的感情。
通过朗读充满童趣的语言,同学们参与度很高,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课堂效果很好。
新统编版教材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竹节人》教学反思
新统编版教材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竹节人》教学反思
《竹节人》是以回忆性的文笔通过对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老师没收竹节人后也偷玩竹节人的过程与感受的描写,表达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与眷恋。
《竹节人》在课前导读中直接给了三个阅读任务,分别为“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关注内容,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学习“有目的性地阅读”这一阅读策略。
1.故事情节层层深入。
本篇文章以儿童视角行文,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产生一探究竟的阅读欲望,接下来给出主题:“有一段时间,我们全迷上了斗竹节人。
”童年的一段趣事就呈现在学生面前。
此时的文字犹如一股涓涓细流,汩汩而来。
做竹节人、玩竹节人层层递进,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对竹节人的喜爱。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斗竹节人的乐趣。
2.阅读任务层层递进。
课前导读中直接根据课文内容呈现了三个阅读任务。
这三个阅读任务由说明到理解感悟,最终指向表达。
三个阅读任务又由快速浏览到略读,最终指向精读。
无论是语文能力的学习还是阅读策略的实践都在层层推进,无时无刻不体现着“试着在写事物时,融入感情,表达看法”“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这
两个语文要素。
3.阅读策略层层整合。
通过单元导语、课前任务、课文内容、课后习题整体组合,前后联系,逐步呈现“有目的地阅读”这一主题,这种阅读策略已经自然而然、春风化雨一般地运用了“语文知识”,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双线并进。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颓、疙、瘩”等13个生字,会写“豁、凛、磕”等16个生字。
会写“威风凛凛、疲倦、跺脚”等18个词语。
2.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体会作者语言的夸张色彩和幽默诙谐。
3.能概括故事情节,理清行文思路,感受作者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和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4. 能讲述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教学重难点:1.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并能概括故事情节。
2.难点:(1)通过学习“竹节人”的制作指南和教别人玩“斗竹节人”游戏的内容,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2)能讲述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搜集自己童年玩具的、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童年》音频、微课《快乐的童年》、童年玩过的玩具资料、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课件播放《童年》音频)师伴随着音乐导入新课:每个人都有一个美好的童年,你的童年都玩过哪些玩具?(生自由回答)你们想不想知道范锡林的童年玩过什么玩具?范锡林小的时候,家里很穷,他非常聪明,就自己动手制作了一个竹节人的玩具。
你瞧,(课件出示竹节人的)这就是竹节人,你们玩过吗?想不想知道怎么玩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看看,范锡林和小伙伴们是怎么玩的吧!生齐读课题:《竹节人》,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提出读书要求: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等掌握不认识的字,并标注读一读。
2.以开火车的形式读生字,指名读生字。
重点指导:风靡(mǐ)叉(chā)腿金箍(gū)棒窦(dóu)尔敦(dūn)俨(yǎn)然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豁、凛、雕、磕、跺、颓”。
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0课《竹节人》教学反思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0课《竹节人》教学反思
1、本节课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快速读课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阅读,达到阅读目的。
2、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竹节人是如何制作的,课文哪些地方体现了传统到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3、能根据阅读目的的不同,关注课文内容。
4、为完成“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这个任务,我主要关注了“老师没收玩具、玩玩具的内容”,重点梳理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5、“有目的地阅读”,首先要快速读全文,找到相关内容,其次要针对相关内容开展细读,提取关键信息或感受体会,然后还要根据任务对相关内容进行梳理,理清层次,不同的阅读任务,所关注的内容应该有所不同,所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一样。
6、为完成“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这个任务,我让学生先快速读全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竹节人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豁、凛”等16个字,正确书写“威风凛凛、疙瘩”等17个词语。
2.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竹节人”玩具制作的过程,教别人怎样玩竹节人这种玩具。
3.体会传统游戏竹节人带给作者的乐趣,讲一个关于老师的故事。
4.学习根据阅读目的的不同,用不同的方法读文章。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竹节人”玩具制作的过程,能教别人怎样玩竹节人这种玩具,体会传统游戏竹节人带给作者的乐趣。
2.学习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读文章的方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以学生感兴趣的玩具话题导入,图片展示竹节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建立对竹节人的初步感受,为学生主动探究文本做好铺垫。
◆课时目标
1.会写10个生字,会写9个词语。
2.能初步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快速读课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阅读,达到阅读目的。
(重难点)
一、阅读单元导语,明确学习重点
1.阅读单元导语,了解“有目的地阅读”的含义。
(1)导入:本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它对于课文学习有哪些要
求呢?
(2)学生自由读单元导语,谈谈自己的理解。
预设:阅读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3)小结:学习本单元课文时,我们要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开展“有目的地阅读”。
2.揭示课题。
出示竹节人图片,导入:谁知道这是什么玩具?(竹节人)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竹节人的课文。
二、聚焦阅读任务,学习阅读策略
1.阅读导语,明确任务。
(1)过渡:《竹节人》一文,我们要根据哪些阅读任务来开展“有目的地阅读”呢?(板书:阅读任务)
(2)阅读课文导语,了解本课的三个阅读任务。
2.快速读文,找到相关内容。
(1)过渡:这节课,我们先带着第一个阅读任务阅读课文。
要完成第一个阅读任务,我们要关注课文中的哪些内容?
预设:“写玩具制作指南”要关注制作材料、工具、制作步骤;“教别人玩这种玩具”要关注动作、具体玩法。
(2)学生快速读课文,找出描写竹节人制作方法和玩法的相关内容,作上记号。
(3)交流指导:竹节人制作方法(第3自然段);竹节人玩法(第8~18自然段)。
3.细读重点,完成阅读任务。
(1)细读重点段落,写玩具制作指南。
①过渡:竹节人到底是怎么制作的呢?我们还要重点研读找到的内容。
②默读第3自然段,圈一圈,画一画,完成表格。
③学习活动:填写制作指南。
竹节人制作指南准备工具毛笔杆1~2支材料要求具体步骤第一步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做竹节人的脑袋和身躯第二步……
(2)聚焦重点段落,了解竹节人玩法。
①过渡:这么有趣的竹节人要怎么玩呢?
②默读第8~18自然段,找一找竹节人有哪些具体玩法,并圈出相应的动词。
③汇报交流,相机指导。
单独玩:嵌入、拉紧、一松一紧。
两个放在一起玩:对打、卡住、挺着、挨揍。
取名号玩:系上、刻在、找到、装在、剪、系、做、装上、取、粘上、雕成、招呼、打、磕飞、大呼。
(3)认读词语。
相机指导书写“豁、凛、疙瘩、疲倦、别出心裁”等字词。
三、课堂小结
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找到对应的内容,采用合适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这就是“有目的地阅读”。
下节课我们继续围绕另外两个任
务进行“有目的地阅读”。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4个生字,会写8个词语。
2.能继续根据阅读任务,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阅读。
(重难点)
一、根据任务,选择内容
1.导入:上节课,我们围绕第一个阅读任务,采用合适的方法阅读了《竹节人》。
这节课,我们继续围绕剩下的两个任务来读这篇文章。
(板书:带着不同任务阅读)
2.提问:完成剩下的两个阅读任务,要分别关注哪些内容呢?
3.带着两个阅读任务浏览课文,找到相应内容,做好记号。
预设:投入地做玩具:第3、4自然段;投入地玩玩具:第11~13、
15、17~21自然段;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第20~29自然段。
二、细读课文,完成任务
1.聚焦侧面描写,感受乐趣。
(1)自由读第4自然段,思考:“我”的毛笔真的总是弄丢吗?为什么卖毛笔的老头生意特别好?这说明了什么?
(2)想象“我们”每天买毛笔、做竹节人的画面。
2.聚焦细节描写,体会乐趣。
(1)默读第11~13、15、17~21自然段,找一找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玩竹节人给“我们”带来了乐趣。
预设:第11~13、15自然段:取名号、大呼胜利;第17~21自然段:喊“口诀”、念“伴奏”、攒着观战、跺脚拍手、手痒痒、课本当屏风、搏将起来、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
(2)想象课间上演的竹节人“搏斗”场面,用一个词语形容“我们”的心情。
(开心)
3.默读课文,梳理内容。
(1)默读课文第20~29自然段,圈画出关键词,填写表格。
(2)交流反馈。
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起因“我们”上课时玩竹节人经过老师没收了“我们”的玩具,却被“我们”看到他在办公桌上痴迷地玩起来结果“我”和同桌相视一笑(3)再次默读第20~29自然段,画出描写“我”和老师神情的词语。
①“我”:→→→
老师:→→→
②相机认读“大步流星、颓然、暴露无遗、沮丧、念念有词、忘乎所以、心满意足”等词语。
③做一做“大步流星、怒气冲冲”的动作,想象老师没收玩具的情景。
④演一演“颓然、沮丧、念念有词、忘乎所以、心满意足”的神情,想象老师玩玩具的画面。
⑤正确书写“颓、沮、趴、屉”等生字。
(4)借助表格、关键词讲一讲老师的故事。
三、回顾过程,总结全文
1.结合课后练习中三个学习伙伴的交流情况,回顾一下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分别重点阅读了哪些内容,用到了哪些阅读方法。
这些方法对我们以后开展“有目的地阅读”有哪些启示。
2.交流反馈。
预设1:围绕第一个任务,我们要重点关注课文第3~18自然段,提取关键信息。
预设2:围绕第二个任务,特别关注了“我们”投入地做竹节人、玩竹节人的部分,聚焦关键语句和描写,体会传统玩具带给人们的乐趣。
预设3:围绕第三个任务,梳理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并关注老师没收玩具的动作、玩玩具的神情描写。
(二)
3.课堂小结。
本文记叙了童年时代的“我”和伙伴们自己制作竹节人,并沉迷于斗竹节人的游戏中,以致于“我”和同桌的竹节人被老师没收,结果却发现老师也喜爱竹节人的事。
表现了“竹节人”这一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童年的深切留念。
六、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来谈谈我的板书,本次板书按文章的结构层次展开,层次清晰地提挈课文内容,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文章的各部分内容,感知文章表现出的童心童趣。
迷上了竹节人(1—2)
制作竹节人及玩的地方(3—7)
竹节人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的快乐(3—19)斗竹节人(8—19)
老师没收了竹节人但偷偷地玩(20—29)
童心童趣
小结:同一篇文章,阅读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等会有所不同。
(板书:阅读目的不同关注内容不同采用方法不同)
[教学板书]
9竹节人
带着不同任务阅读
关注内容不同采用方法不同
着迷
喜爱写制作指南(学生板书阅读方法)
分享乐趣(学生板书阅读方法)
讲述故事(学生板书阅读方法)
[教学反思]
《竹节人》一文对学生来说,其学法非常新颖、活泼。
本课关注的是阅读目的,运用阅读策略实现阅读目标,最终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目的是学“法”。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紧紧围绕三个阅读任务来进行。
针对第
一个任务,我在课堂中带着学生去学,引导学生关注制作方法和玩的过程;在第二个任务教学中,我转变为半扶半放的策略,让学生逐步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第三个任务则放手让学生独立去完成,只是在中途稍加点拨。
总体来说,学生掌握较好,对于“有目的地阅读”有了一个初步的认知,且能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