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编 审美领域 第四章 自然美
第四章 自然美
第四章自然美
学习目标
1、掌握自然美的分类、自然美的特征;
2、能够欣赏自然美。
重点难点
1、自然美的本质与分类;
2、自然美的审美价值与欣赏。
主要内容
第一节自然美的本质与分类
一、自然美的本质
(一)概念自然美是客观世界中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作为审美对象而形成的美。
自然美是自然的人化这一过程的结果。
(二)本质
二、自然美的分类自然景观(作为人类物质生活环境的自然景观和作为审美经验对象化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通过物质实践活动直接加工改造过的自然和经过精神实践活动加工改造的自然)
第二节自然美的特征
一、丰富性与天然性
二、变异性与多面性
三、喻义和象征性
四、重在形式美
第三节自然美的审美价值与欣赏
一、自然美的形式特点与欣赏
(一)自然美的雄伟
1、对比显高大
2、累叠生节奏
3、形体凝厚重
4、松石蓄生命
5、风云增气势
(二)自然美的秀丽
(三)自然美的奇特
(四)自然美的险峻
(五)自然美的幽深
(六)自然美的开阔
二、自然美的领略与升华
(一)选择最佳的自然时空与观赏角度
(二)把自然美同人类创造的美融为一体
(三)展开自由联想和空间
三、自然美的人性陶冶功能
(一)乐山乐水,启心养性
(二)“比德”“畅神”,塑造人格
四、人与自然的和谐化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讲解了自然美的本质与分类,自然美的特征等;阐述了自然美的审美价值与欣赏。
美学原理之自然美
第四讲美的领域·自然美学习目的:理解自然美学习重点:自然美的特点学习难点:自然美的根源教学方法:讲授、讨论、直观展示一、自然美的定义P116-1二、自然美的来源1、客观事物本身2、主观心灵3、主、客观的统一4、生活的暗示5、社会实践三、自然审美的演变过程动物纹饰与狩猎民族P117植物装饰与农业社会山水审美的兴起宏观、宇观、微观审美世界的开拓四、自然美的基本表现(欣喜自然美的途径)(一)、从单个自然物看其审美特征1、审美角度物种分类:动物、植物、矿物、人物物理元素:色彩、线条、造型、声响、质感活动状态:静态、动态、变化观察角度:远看、近看、平看、仰看、俯看心理刺激:刚、柔、稳、峻2、实例比较分析(2009摄于杭州西湖)(二)、从整体图景看其意境、神韵1、大自然神秘的光影形色2、意境对比3、几个特例(P129及彩图)(2009摄于云南滇池)五、自然美的特点(一)、重在形式与社会美不同,自然物不涉及心灵因素,所以对自然的审美一般只看其外在形式,而甚少考虑其内容。
(二)、形中见神移情和拟人化现象(P127-1):岁寒四友;身心与自然的缘起关系,的传统哲学和医学,心灵与自然的感应、相通。
(图)(2009摄于肇庆星湖)六、自然美的美育意义(一)、培养对大自然的情感,珍惜生存与精神的家园,建立和谐的天人关系。
大自然不但是人类物质生活的来源,也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家园。
资本主义把人对人的压迫剥削转化为人对自然的压迫剥削。
人类欲望的膨胀与现代科技对大自然的破坏导致人类心灵无家可归。
建立和谐的天人关系离不开建立和谐的人人关系。
(二)、休憩身心、陶冶情操、启迪心灵。
现代都市人的心理与野游的意义。
森林浴。
深山老庙。
校园里的岩石与树木(图)七、生活作业:运用自然美的理论分析某自然景观。
美育理论第四章 自 然 美
中掉了一只毛笔,那毛笔翻翻摇摇,从空中落下
插入土中,毛笔便化成一座笔峰,笔尖化成一棵
松树,矗立在北海散花坞中,这就是如今见到的
“梦笔生花”。山东青州范公亭内有一眼井,据
说是范仲淹为百姓治眼病时挖的。三峡神女峰是
一个妻子望夫归来所化等。因此,欣赏大自然时,
只有边看边想,才能感受到大自然的自然美是多
么有情有趣。
一、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
孔子曰:“知(智)者乐水,仁者乐
山。”他把仁与智同山和水联系起来,缘
于他对山水的热爱和尊重。仁是孔子学说
的中心,仁者爱人,以爱人之心爱山者方
为君子。智者,聪慧者也,以爱水作为聪
慧的标志实为大智。生于山水间,终归于
山水,我们没有理由不热爱山水、不尊重
山水。而山水又可作为大自然的代表,故
•
其次,欣赏大自然千姿百态和万千气象的自
然美,不仅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而且还能活
跃人的思维,满足人的多种生活情趣和爱好,如
绘画、摄影、写作等。
第二节 自然美的种类及其 与人类的关系
一、自然美的种类
• 1.雄伟壮观型
•
以浑厚、沉重、体积庞大、气势磅礴为主要
特征的景观属于雄伟壮观型。
• 2.险峻峭拔型
第四节 游记欣赏与植物故事
一、黄河之水天上来
•
壶口瀑布在山西和陕西的交界处,距离延安
220公里,是黄河中气势最宏大的瀑布,也是我
国仅次于贵州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壶口两
岸高山耸峙,黄河从上游流经这里时,河床由原
先的二三百米宽骤然缩减到几十米左右的宽度,
最后几乎是垂直地猛然坠入落差50多米的壶口狭
河。要更好地理解诗中意境,得去看山西吉县壶
美学原理
第一编美的本质美学之父。
鲍姆嘉通。
他的他的《美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产生。
美是主观的感受。
这是从主观方面对美的本质的理解。
山鹰在空中盘旋,这是寻找猎物而已,我们却觉得它高傲、自由。
所以“美是物在人的主观中的反映,是一种观念。
”但燕子在空中飞翔,给我们的感觉是轻盈。
这说明物的某种属性,还是对美有影响作用的,美不完全是主观的。
美是主观说看到了美与人的感觉、体验、情感等方面的联系,但完全否定客观事物在美感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康德从质的方面对美的定义:“审美趣味是一种不凭任何利害计较而单凭快感或不快感来对一个对象或一种形象显现方式进行判断的能力。
”康德认为审美判断中我们所得到的不是一种知识而是一种感觉,但它不同于单纯的快感。
因为一般的快感只是欲念的满足,主体对满足欲念的东西只关心其存在而较少关心它的形式。
而审美活动不是欲念的满足,不涉及利害的计较,对象以它的形式而不是以存在来产生美感。
所以美感不等于一般快感。
美是不涉及利害和概念的纯形式。
美也不等于善,善是意志所向往的目的,要涉及利害计较的实践活动。
美感是一种不计较利害的自由的快感,所谓“自由”就是审美活动不受欲念或利害计较的强迫,完全自发。
由上可知,审美判断不涉及概念和利害计较,美感不同于感官的愉快和善,因此,康德就审美判断的质的方面对美下如下定义:审美趣味是一种不凭任何利害计较而单凭快感或不快感来对一个对象或一种形象显现方式进行判断的能力。
这样一种快感的对象就是美的。
美感与快感。
1,审美的愉快与生理的愉快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主要是:美感以生理快感为基础;生理快感可以强化美感。
2,美感的愉悦性不同于快感:(1)快感是由实用功利目的的满足所引起的生理性愉快,美感是由精神希求的满足所引起的心灵性愉快;(2)美感是对快感的超越和升华,美感是高级的愉快。
(3)生理快感是在对象被消耗的过程中获得的,美感过程对象没有被消耗;(4)生理快感是短暂的,美感是长久的。
叶朗美学原理
美学原理目录绪论什么是美学一、美学的历史从什么时候开始二、中国近百年美学发展的轮廓三、美学研究的对象四、美学的学科性质五、为什么要学习美学六、怎样学习美学绪论提要第一编审美活动第一章美是什么一、柏拉图开始对“美”的讨论二、20世纪50年代我国美学界关于美的本质的讨论三、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美”四、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纯粹主观的“美”五、美在意象六、意向的分析七、审美意象只能存在于审美活动中八、意象世界照亮一个真实的世界本章提要第二章美感的分析一、美感是体验二、审美态度三、美感与移情四、美感与快感五、美感与高峰体验六、美感与大脑两半球的功能七、意识与无意识八、美感与宗教感九、美感的综合描述本章提要第三章美和美感的社会性一、自然地理环境对审美活动的影响二、社会文化环境对审美活动的影响三、审美趣味和审美格调四、审美风尚和时代风貌本章提要第二编审美领域第四章自然美一、自然美的性质二、和自然美的性质有关的几个问题三、自然美的发现四、自然美的意蕴五、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本章提要第五章社会美一、社会生活如何成为美二、人物美三、日常生活的美四、民俗风情的美五、节庆狂欢六、休闲文化中的审美意味本章提要第六章艺术美一、对“什么是艺术”的几种回答二、艺术品呈现一个意象世界三、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分四、艺术创造始终是一个意象生成的问题五、艺术作品的层次结构六、什么是意境七、关于“艺术的终结”的问题本章提要第七章科学美一、大师的论述:科学美的存在及性质二、科学美的几个理论问题三、追求科学美成为科学研究的一种动力四、达·芬奇的启示本章提要第八章技术美一、对技术美的追求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二、功能美三、功能美的美感与快感四、“日常生活审美化”是对大审美精神时代的一种描述本章提要第三编审美范畴第九章优美与崇高一、审美形态与审美范畴二、优美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三、崇高的文化内涵四、崇高的审美特征五、高尚、圣洁的灵魂美六、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本章提要第十章悲剧与喜剧一、对悲剧的解释:亚里士多德、黑格尔、尼采二、悲剧的本质三、悲剧的美感四、中国的悲剧五、喜剧和喜剧的美感本章提要第十一章丑与荒诞一、丑在近代受到关注二、中国美学中的丑三、荒诞的文化内涵四、荒诞的审美特点五、荒诞感本章提要第十二章沉郁与飘逸一、沉郁的文化内涵二、沉郁的审美特征三、飘逸的文化内涵四、飘逸的审美特点本章提要第十三章空灵一、空灵的文化内涵二、空灵的静趣三、空灵的美感是一种形而上的愉悦本章提要第四编审美人生第十四章美育一、美育的人文内涵二、美育的功能三、美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四、美育应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伴随人的一生五、美育在当今世界的紧迫性本章提要第十五章人生境界一、什么是人生境界二、人生境界的品位三、人生境界体现于人生的各个层面四、追求审美的人生本章提要主要参考书目朱光潜:《文艺心理学》《谈美》《西方美学史》宗白华:《美学散步》张世英:《哲学导论》凌继尧:《西方美学史》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朱良志:《中国美学十五讲》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美学原理04_自然美
苏辙《栾城集》卷17载 墨竹大师文同语: “始予隐乎崇山之阳, 庐乎修竹之林。……朝 与竹乎为游,暮与竹乎 为朋。饮食乎竹间,偃 息乎竹阴,观竹之变也 多矣。”
北宋郭熙《林泉高致》:“真山水之川 谷,远望之以取其势,近看之以取其质。 真山水之云气,四时不同:春融怡,夏 蓊郁,秋疏薄,冬黯淡。……真山水之 烟岚,四时不同:春山淡冶而如笑,夏 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 惨淡而如睡。”
灵产生和再生的,心灵和它的产品比自 然和它的现象高多少,艺术美也就比自 然美高多少”,“只有心灵才是真实的, 只有心灵才涵盖一切,所以一切美只有 涉及这较高境界而且由这较高境界产生 出来时,才真正是美的。就这个意义来 说,自然美只是属于心灵的那种美的反 映,它所反映的是一种不完全、不完善 的形态。”
在中国,山水不仅是人们欣赏的对象, 而且成为他们的心灵慰藉和精神生活 的一部分:
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 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 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世说新语·任诞》)
十笏茅斋,一方天井,修竹数竿,石 笋数尺,其地无多,其费亦无多也。 而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 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非唯我 爱竹石,即竹石亦爱我也。(《板桥 题画竹石》)
( 清 ) 石 涛
兰
3. 畅神 畅神指自然景物的美使欣赏者心旷神怡, 精神为之一畅。
宗炳:“余复何为哉?畅神而已。” 刘勰:“神与物游。” 王微:“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
浩荡。”
谢灵运:“夫衣食,生之所资;山水, 性之所适。”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 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 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美原 第四章:自然美
二、自然美的各种现象
(一)植物美 植物美是指具有美的形态,给人以审 美享受的各种植物的审美属性。植物的审 美要素有花、叶、根、茎及果实的形态和 色彩。
பைடு நூலகம்
(二)动物美 动物美有如下一些审美特征:一是 形象美,二是色彩美,三是鸣声美,四 是动态美,五是象征美,六是奇异美。
(三)山水美
山水美是指具有美的形态,给人以审美 享受的山景水色之美。山水之美主要是由他 们的外形表现出来的。山之高大,带给人崇 高和壮美之感,水之流动,带给人动态之美; “山清水秀”的自然美历来受到文人墨客的 喜爱,于是在我国出现了大量山水诗和山水 画。
3、峨眉之秀丽
4、大海之广阔美
(三)包含内容美的特殊的自然事物 虽然自然美重在形式,可依然存在因内容 而美的自然事物。“内容”并非自然事物本身 具有,而是人根据自然事物的特性赋予的。例 如梅、竹、兰、菊“四君子”。梅花傲立霜雪, 敢于与严寒作斗争;竹子节节高长,富于气节; 兰花清幽空谷,具有高洁之气质;菊花是花中 之“隐君子”,淡泊名利。古今文人墨客常以 “四君子”为素材,进行艺术创作。
黄山云海歌 陪客松 迎 仙 清代:吴应莲 送客松 客 人 望中汹涌如惊涛,天风震撼大海潮。 2、黄山之奇美 松 指 有峰高出惊涛上,宛然舟揖随波漾。 路 风渐起兮波渐涌,一望无涯心震恐。 黄山之美则在一个“奇”字,主要体现 山尖小露如垒石,高处如何同泽国。 在“四绝”之景观中,分别是奇松、怪石、 云海、温泉。
(三)宇宙美 “宇”指空间,“宙”指时间。宇宙是万 物的总称,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宇宙之美 来源于它的神秘,因为至今宇宙对于人类来 说依然是一个谜。宇宙之美还来源于我们用 眼睛能够看到的日月星辰之美。
三、人与自然的和谐
(一)人与自然和谐的必要性
第四章 自然美
对人之美德的赞美。
(五)自然美的幽深 所谓幽深,就是指景色深藏、隐蔽、僻静。形成幽静的自然 条件往往是丛山深谷,古木浓荫。造成一种幽深、恬静、清 新的环境气氛,如青城山。
(六)自然美的开阔 所谓开阔就是指开阔、旷美之意。自然风景畅旷的特征是视 野开阔,一览无余。构成旷美的自然风景有平原丘陵或高原 地区的江河湖泽、田畴原野等,如滇池。
(一)自然美的雄伟 所谓雄伟,就是高大刚劲、气势磅礴的自然景观。如波涛壮 阔的海洋,巨大的火山爆发。面对此种自然风景能使人的精 神奋发,进而产生赞叹敬畏之心。山势的雄伟是此种形象的 最具代表性的景观,如泰山。
(二)自然美的秀丽 所谓秀丽,就是柔和美丽、优美妩媚的自然景观。面对此 种风景往往能使人产生一种心旷神怡,精神愉快的美感效果, 如峨眉山。
(三)展开自由联想和想象
三、自然美的人性陶冶功能
• (一)乐山乐水,启心养性 • 自然既是人类物质生活的主要来源,也是人类 精神生活的重要寄托。自然美在开启人的心志, 陶冶人的情操,培育人的完美人格方面,具有独 特的作用。自然美的清静、质朴的本色,可以使 人洗心涤虑,返璞归真,摆脱尘世社会枷锁的羁 绊,练就一种淡泊、随缘自适的人生修养。自然 美雄浑壮丽的景象,又可激励人奋发进取的勇气, 树立高尚远大的抱负
二、自然美的领略与升华
•
目前,欣赏自然美已成为人们精 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自然美 有无比丰富、生动的长处,也有零 散、杂乱、易变的短处,取其精华, 略其糟粕,扬长避短,为了更好地 领略自然美,在欣赏自然美时应注 意做到:
(一)选择最佳的自然时空与观景角度
旭日
夕阳
(二)把自然美同人类创造的美融为一体欣赏
玉泉公园得月楼
第二节 自然美的特征
第四章(自然美)
人体美
人体美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它到底应属于社会美 还是自然美的范畴?
历史上每一次对人体美的发现都是一次思想解放、 追求个体自由的过程,如古希腊、魏晋时代的以 及中国近现代的人体模特的兴起。
自然美
自然美形成的原因
一、根本的原因就是:自然人化
1、在自然物的身上,可以体现出自由的 生命。
鱼纹彩陶盆(半坡)
人面鱼纹盆(半坡)
新石器晚期玉器的出现,有着装饰性的意义,实用价值已很低了。
玉龙(红山文化) 玉冠状饰(良渚文化)
司母戊大方鼎呈长方形,口 长110厘米,宽78厘米,壁 厚6厘米,连耳高133厘米, 重达875公斤。在当时需要 七八十名工匠同时操作才能 铸成,要用一千多公斤金属 原料。它不仅是我国目前出 土青铜器中最大的一件,而 且也是世界青铜器中罕见的 精品。大方鼎虽然形大体重, 但制作工艺非常精巧。鼎身 的雷纹为地,四周用浮雕刻 出龙及饕餮纹样,这种动物 纹样,是经过高度艺术夸张 变形而刻划出来的。纹样衬 托出一种狰狞、神秘、威严 的气氛。司母戊鼎在铸造工 艺和艺术水平上,都代表了 商代青铜铸造技术的最高成 就。考古学家认为,这只鼎 是商王为祭祀他母亲而制, 所以取名司母戊大方鼎。
龙虎尊 《 虎 食 人 卣 》
比德:在自然物身上发现人的特性 《论语· 雍也》:子曰:“知者乐水,仁者 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屈原以兰花香草喻君子,以萧艾喻小人: 扈江离与群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俞伯牙 见我应如是。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局 部)
对自然美的依恋,说明了美本身的批判性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 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 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 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暖暖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 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 里,复得反自 然。
第四章 自然美
三、自然美的发现 审美活动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美是一个历史 的范畴。自然美也是如此。在人类历史上,自然美 的发现是一个过程。 (一)西方对自然美的发现 瑞士学者雅各布· 布克哈特在他的名著《意大利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中探讨了对自然美的发现。 “这种欣赏自然美的能力通常是一个长期而复 杂的发现的结果,而它的起源是不容被察觉 的,……” 在这部著作中,他提到几位文艺复兴时期重 视自然美的历史人物——但丁、佩脱拉克(文艺复 兴之父)、希尔维尤斯(教皇庇护二世)。 文艺复兴时期对于自然美的发现不是孤立的, 它是和那个时期对于人的发现联系在一起的。
程
(二)中国人对自然美的发现也是一个过
“最初的诗都偏重人事,纵使偶尔涉及 自然,也不过如最初的画家用山水为人物画 的背景,兴趣中心却不在自然本身。……” ——朱光潜 学者们一般认为,中国人对于自然美的发 现,是在魏晋时期。宗白华认为,中国魏晋 时期和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相似,是强烈、 矛盾、热情、浓于生命的一个时代,是精神 上大解放的一个时代,其中一个表现就是自 然美的发现。
美
(三)自然美高于艺术美,还是艺术美高于自然
一方主张自然美高于艺术美:车尔尼雪夫斯基: “一个塑像的美决不可能超过一个活人的美,因为 一张照片决不可能比本人更美。”“死的颜色总是 不能把活的躯体描绘得令人满意。” 另一方主张艺术美高于自然美:最有名的是 黑格尔。“因为艺术美是由心灵产生和再生的美, 心灵和它的产品比自然和它的现象高多少,艺术美 也就比自然美高多少。” 合理的观点:自然美和艺术美是相同的。它们 都有赖于人的意识的发现、照亮和创造,就它们都 是意象世界,都离不开人的创造,都显现真实的存 在这一点来说,它们并没有谁高谁低之分。
第四章 自然美
四、自然美的意蕴
自然美的意蕴是在审美活动中产生的, 是人与自然物相互沟通、相互契合的产物, 因而必然受审美主体的审美意识影响,必 然受社会文化环境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即 使同一种自然物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 不同生活氛围中成为审美对象时,意蕴也 不同。
五、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
人类中心主义 生态整体主义 生态美学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强烈的生态意识: • 中国传统哲学是“生”的哲学,生就是 “仁”,生就是“善”。“万物之生意最 可观。”——宋·程颢《遗书·明道先生语 一》。 “平生最不喜笼中养鸟,我图娱悦,彼在 囚牢,何情何理,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 乎?” ,“体天之心以为心” ——清·郑板 桥《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
(二)自然物(自然风景)的审美价值是否 有等级分别 肯定美学的观点认为,在自然美的领域 不能有等级分别。这是一种“解人化”的 思维。 我们认为,审美活动是有价值内涵的, 是“人”的活动,而不是物的属性。所以, 自然美因与人的关系的差异也有等级。 “桂林山水甲天下”、“五岳归来不看山” 就是其表现。
总而言之,照我们的看法,自然美就是在自然物、 自然风景上面显现的审美意象。 • “主观的生命情调和客观的自然风景交融互渗, 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 境”。--宗白华《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 • “……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清·石涛《画 语录·山川章》 • “十笏茅斋,一方天井,修竹数竿,石笋数尺,其 他无多,其费也无多也,而风中雨中有声,日中 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非唯 我爱竹石,即竹石亦爱我也。”——清·郑板桥 《题画·竹石》
第四章 自然美
一、自然美的性质
对于自然美性质的几种看法 • 自然美在于自然物本身的属性,如形状、 色彩、体积,以及对称、和谐,典型性等 等。 • 自然美是心灵美的反映 • 自然美在于自然的人化 • 自然美在于人和自然契合而产生的审美意 象
第四章自然美 优质课件
美是什么:美在意象
中国古人的“美在意象”:
• 孔子:“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 庄子:“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 • 柳宗元:“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 叶燮:“凡物之美者,盈天地间皆是也,然必待人之神明才慧而见。”
“天地之生是山水也,其幽远奇险,天地亦不能一一自剖其妙,自有 此人之耳目手足一历之,而山水之妙始泄。” • 王夫之:“两间之固有者,自然之华,因流动生变而成绮丽。心目之 所及,文情赴之,貌其本荣,如所存而显之,即以华奕照耀,动人无 际矣。”
我丰 见子 青恺 山: 多 妩 媚 , 料 青 山 见 我 应 如 是
湛丰 湛子 江恺 水: 兮 上 有 枫 , 极 目 千 里 兮 伤 春 心
西方哲人的“美在意象”:黑格尔
• “自然美只是为其他对象而美,这就是说,为我们,为审 美的意识而美。”
• “自然美还由于感发心情和契合心情而得到一种特性。例 如寂静的月夜,平静的山谷,其中有小溪蜿蜒地流着,一 望无波涛汹涌的海洋的雄伟气象,以及星空的肃穆而庄 严的气象就是属于这一类。这里的意蕴并不属于对象本身, 而是在于所唤醒的心情。”
是否所有的自然物(自然风景)都是美的
“肯定美学”的观点: 哈格若夫:
• “自然是美的,而且不具备任何负面的审美价值。” • “自然总是美的,自然从来都不丑。”
车尔尼雪夫斯基: “人生中美丽动人的瞬间也总是到处都有。无论如 何,人不能抱怨那种瞬间的稀少,因为他的生活充 满美和伟大事物到什么程度,全以他自己为转移。”
王 蒙 : 具 区 林 屋
王 翚 : 仿 王 蒙 夏 山 读 书 图
王 翚 : 画 石 泉 试 茗
二、和自然美的性质有关的几个问题
1. 是否所有的自然物(自然风景)都是美的? 2. 自然物(自然风景)的审美价值是否有等级的 分别? 3. 自然美高于艺术美,还是艺术美高于自然美?
第四章 自然美
二、名词解释 1. 自然美 2. 人文景观 3. 畅神
答案
一、选择题: 1. D 2. A 3.B 4. C 5. D 6. A 7. C 8. B 9. D 10.A 二、名词解释 1.答案:是客观世界中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作为审美对象 而形成的美,是自然的人化这一历史进程的结果。 2.答案:是指经人类实践活动直接加工改造过的自然审美 存在系统。它依社会实践形式分为两个系统:一是通 过人类物质实践活动直接加工改造过的自然;二是经 过人们精神实践活动加工改造的自然。 3.答案:是“神之所畅”,是一种悟道的愉快和精神的自 由。在畅神中审美活动可以有感官享受方面和怡情方 面的,也可以有德性方面和美好想象及憧憬方面的。
人文景观依社会实践形式可分为两个系统: 1.通过物质实践活动直接加工改造过的自然
延安宝塔山
2. 经过精神实践活动加工改造的自然
玉泉公园得月楼
天坛
第二节 自然美的特征
一、丰富性与天然性
九寨沟风光
二、变异性与多面性
日全食
自然美与人的实践活动
第四章自然美
自然物的审美价值是否有等级的分别
“意象说”:
美不是自然物的客观物理属性,美是人与自然的沟 通和契合而形成的意象世界,因而它必然受历史的、社会 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必然受审美主体的审美意识以及审美 活动的具体情境的影响,必然包含审美的价值内涵。
自然美高于艺术美, 还是艺术美高于自然美?
自然美高于艺术美
自然美是什么?
自然美是“呈于吾心”而见于自然物、自然 风景的审美意象。
自然美是审美意象
• 宗白华:“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 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 深的灵境”。 • 石涛:“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
• 郑板桥 : 十笏茅斋,一方天井,修竹数竿,石笋数尺,其 地无多,其费亦无多也。而风中雨中有声,日中 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非唯 我爱竹石,即竹石亦爱我也。
美是什么:美在意象
中国古人的“美在意象”:
• 孔子:“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 庄子:“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 • 柳宗元:“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 叶燮:“凡物之美者,盈天地间皆是也,然必待人之神明才慧而见。” “天地之生是山水也,其幽远奇险,天地亦不能一一自剖其妙,自有 此人之耳目手足一历之,而山水之妙始泄。” • 王夫之:“两间之固有者,自然之华,因流动生变而成绮丽。心目之 所及,文情赴之,貌其本荣,如所存而显之,即以华奕照耀,动人无 际矣。”
我 见 青 山 多 妩 媚 , 料 青 山 见 我 应 如 是
丰 子 恺 :
湛 湛 江 水 兮 上 有 枫 , 极 目 千 里 兮 尔
• “自然美只是为其他对象而美,这就是说,为我们,为审 美的意识而美。” • “自然美还由于感发心情和契合心情而得到一种特性。例 如寂静的月夜,平静的山谷,其中有小溪蜿蜒地流着,一 望无边波涛汹涌的海洋的雄伟气象,以及星空的肃穆而庄 严的气象就是属于这一类。这里的意蕴并不属于对象本身, 而是在于所唤醒的心情。”
美学原理04自然美
性。
3
表现形式
人造美是由人工材料和艺术技术创造出来的, 而自然美则是大自然的杰作。
不同的美学标准
人造美更注重艺术家和社会共识的审美观点, 而自然美更注重个人的天赋、洞察力和感悟 能力等因素。
自然美在艺术和设计中的应用
1 摄影和绘画
2 建筑和设计
3 时装和珠宝
自然美是摄影家和画家创造 视觉艺术的主要灵感来源。
结论
自然美必须被赞美
自然美是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自然界并感受它的存在而达到的经验。在艺术和设计中,它是通 向大自然之美的必经之路。
自然美是万物皆有的
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美感所在。而自然美作为我们日常观察的一部分,也应该成为我们 灵感和思想潜能的创造因素之一。
自然美的特征
自然之美
山川、海洋、森林、河流等景观具 有自然美的特征。
季节之美
四季的变化以及它们带来的颜色和 形态的变化是自然美的另一个显著 表现。
生命之美
自然美还可以在昆虫、动物和植物 等生命形式中表现出来。
自然美与人造美的区别
1
生命和法,而
自然美则是反映着自然的精神和宇宙的真实
许多建筑师和工业设计师利 用自然美的形式和元素来设 计建筑和产品。
自然美也可以通过时尚和珠 宝等行业,将其美妙表现在 更贴近人类身体的领域。
自然美的价值和意义
灵感
自然美可以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和 想象力。
平衡
自然美可以使我们更有意识地生 活并寻求平衡的生活方式。
重要性
自然美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精 神健康和智力发展都是至关重要 的。
自然美:一个独特而完美 的概念
美学原理是各种艺术形式和设计的基石。在此简要提出我们对自然美的理解 和其在艺术和设计中的应用。
自然美 美学原理
自然美美学原理自然美是美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旨在研究自然界中的美感和美的原则。
它关注的是大自然中的美丽事物和景观,同时也涉及人类对自然美的欣赏和感受。
自然美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原则,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来论述。
首先,自然美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密切相关。
自然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生物、地形和地貌等构成的,它们之间形成了一个复杂而又有机整体。
自然界中的各个元素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形成了一个和谐的生态系统。
自然美强调自然界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和谐统一,追求整体结构的和谐感。
例如,山水景观中的山、水、树木等各个元素彼此结合,互相映衬,形成了一幅美丽而和谐的场景。
其次,自然美体现了自然界的有序性和规律性。
自然界中存在着许多自然规律和原理,这些规律和原理在各种形态、运动和现象中得到了体现。
自然美追求的是在自然界的有序性和规律性基础上创造出的美感。
例如,植物的生长规律、动物的行为规律以及自然界中的节律和周期等都是自然美的表现。
在自然美中,人们能够感受到自然界中宏观与微观之间的有序性和规律性,这种感受也成为了人们欣赏自然美的重要因素。
第三,自然美强调的是自然界的原始与纯净。
在自然界中,很多事物都是自然生成的,没有经过人工的干预和改变。
自然美追求的是真实、纯粹和自然的美感,而不是经过人工雕琢和装饰的美。
例如,自然中的湖泊、海洋、森林等都是那么的纯净和原生态,给人一种心灵的净化和放松。
这种自然的纯净和原始感,让人们情不自禁地被吸引和感染。
此外,自然美也强调与自然界的互动和共生。
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与自然界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互动。
人们通过与自然界的接触和交流,感受到了自然界中的美好与宏伟,同时也影响着自然界的变化和发展。
这种互动和共生关系反映了自然美的特点。
例如,人们在旅行时,在自然中的行走、观察和感受,既能欣赏到自然界中的美,又能够影响到自然界中的景观。
最后,自然美强调的是自然界中的生命力和无穷魅力。
自然界中的生命力十分旺盛,各种生物在其中繁衍生息,不断变化和演化,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景观和生态系统。
第四章 自然美
一、自然性
画中的花再美,也是有色无香。再美的画 也不可能表现出真实的声音。 踏花归去马蹄香 蛙声十里出山泉
二、多面性
自然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所显示出的美的 形态具有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多变 化的特征。P93
瀑布
湖泊
湖泊
泪水
洪水
冰雪
雾
二、多面性
相对于社会生活的历史演进和人的生理生 命的短暂而言,自然美也有侧重稳定性的, 而且正因为这种稳定性几乎是一种永恒的 存在,才获得审美价值的
三、形式性(侧重形式美)P97
形式性是指形式或形式美在自然美中占有 主要地位、自然美主要以形式取胜的特性。 艺术美要求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社会 美偏重于内容,而自然美则偏重于形式。
三、形式性
“畅神”说,是追求精神审美的超功利化, 是追求精神的超越,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 宁静和美好,是超越功利的,不涉及利害 关系的纯然的精神审美,定位于人的超越 社会和现实的审美追求上,老子和庄子的 美学观点接近于畅神说。
宁 可不 食屈 无不 肉挠 ,, 不虚 可心 居亮 节 无 竹
三、形式性
四、象征性
P102
黄河——摇篮——母亲河 波涛滚滚,一往无前的气势——勇猛、顽 强的民族性格 《黄河大合唱》
四、象征性 玫瑰花语
1朵:你是我的唯一 2朵:世界上只有你和我 40朵:誓死不渝的爱情 57:吾爱吾妻 99朵:天长地久 111朵:一生一世只爱你一个 144朵:爱你生生世世、12×12爱你日日月月生 生世世 999朵:无尽的爱 天长地久,爱无止休 长相厮守、 至死不渝 1000朵:忠诚的爱,至死不渝 1001朵:直到永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自然美高于艺术美,还是艺术美高于自然美? 观点一: 观点一:自然美高于艺术美 朱光潜先生多次引用过19世纪英国学者罗斯金的一句话,“我从 来没有见过一座希腊女神的雕像比得上一位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 一半美。” 车尔尼雪夫斯基在《生活与美学》中说:“一个塑像的美绝不可 能超过一个活人的美,因为一张照片绝不可能比本人更美。” 观点二: 观点二:艺术美高于自然美 最有名的就是黑格尔,他在《美学》中说,我们可以肯定说艺 术美高于自然美,因为艺术美是由心灵产生和再生的美。心灵 和它的产品比自然和它的现象高多少,艺术美也就比自然美高 多少。“只有心灵才是真实的,只有心灵才能涵盖一切,所以 一切美只有涉及心灵的较高境界,而且由这较高境界产生出来 时,才真正是美的”。
一、自然美的性质
对于自然美的性质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 3、自然美在于“自然的人化” 50年代讨论里,持这种看法的就是主张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 的统一的李泽厚,后来发展成为实践美学。 所谓“自然的人化”,就是说人通过生产劳动的实践改造了自 然界,自然界包括人自身。这样自然界就成了“人化的自 然”,人在这个“人化的自然”中看到的人类改造世界的本 质力量,就是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这样就产生了美感,所以 自然美在于“自然的人化”。
(三)自然美高于艺术美,还是艺术美高于自然美?
观点三:自然美和艺术美是相同的所以它们都称作美。 观点三:自然美和艺术美是相同的所以它们都称作美。 这是朱光潜在50年代美学讨论中一再强调的。用郑板桥的说 法,自然美是胸中之竹,艺术美就是手中之竹。它们都又有 赖于人的意识的发现、照亮和创造。就它们都是意象世界, 都离不开人的创造,都显现真实的存在这一点来说它们并没 有谁高谁低之分。黑格尔说艺术美高于自然美,他的理论的 理由是艺术美是心灵产生的,其实自然美也是心灵产生的。 宗白华先生说过:“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
2、形式感
所谓形式感,即大自然之基本外形惟一作用于人的精神、 所谓形式感,即大自然之基本外形惟一作用于人的精神、 感觉的能力。 感觉的能力。
3、变易性
自然物无不受着一定的自然规律与人类实践的支配,无论 自然物无不受着一定的自然规律与人类实践的支配, 是内部的生长因素还是外界条件的变异, 是内部的生长因素还是外界条件的变异,都有可能引起社 会化的自然美的审美特征性的变化。 会化的自然美的审美特征性的变化。
第二编 审美领域 第四章 自然美
第四章 自然美
一、自然美的性质 二、和自然美的性质有关的几个问题 三、自然美的发现 四、自然美的特征 五、自然美的意蕴 六、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
自然美:就是现实生活中自然物的美
自然美的形态
奇险美:惊心动魄的感觉,如悬崖峭壁、古树参天、惊 涛骇浪、电闪雷鸣 壮丽美:胸怀开阔的感觉,如辽阔的大海、浩瀚的沙漠、 无边的草原、起伏的林海 幽静美:宁静幽雅的感觉,如幽谷溪流、清潭印月、空 山鸟鸣、月明星稀 秀丽美:清丽秀美的感觉,如花红柳绿、彩蝶翩翩、小 溪叮咚、山青水秀
奇险美
壮丽美
月、空山鸟鸣、月明星稀
幽 静 美:幽谷溪流、清潭印
秀 丽 美:花红柳绿、彩蝶翩
翩、小溪叮咚、山青水秀
自然美的特性
1、客观性
我们用“自然”这个总括的专门名词来表明自发性、 我们用“自然”这个总括的专门名词来表明自发性、直接 的生活、感性、可感觉的对象——风景、植物、动物。 ——风景 的生活、感性、可感觉的对象——风景、植物、动物。
一、自然美的性质
对于自然美的性质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 4、自然美在于人和自然相契合而产生的审美意象 50年代讨论里,持这种观点的是主张美是主客观的统一的朱 光潜。朱先生认为如果把自然美理解为客观自然物本身存在 的美,那么自然美是不存在的。 他在《文艺心理学》这本书中说,“自然中无所谓美,在觉 自然为美时,自然就已告成表现情趣的意向,就已经是艺术 品 。”与柳宗元“美不自美,因人而彰。”观点相同。 “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一、自然美的性质
叶朗的观点就是“美在意象”。在自然美的问题上,叶朗赞 同刚才讲的第四种观点,认为自然美是情景交融,物我同一 而产生的审美意象,是人与世界的沟通和契合。 就这一点来说,自然美与社会美、艺术美是一样的。这是朱 光潜先生的观点。所不同的是,自然美是在自然物、自然风 景上见诸,社会美是在社会生活的人和事上面见诸,而艺术 美是在艺术品上面见诸。 总之,自然美就是在自然物、自然风景上显现的审美意象。
梅花,兰花,竹,菊花,在中国被人称为“花中四君子”其品质分别是: 傲、幽、坚、淡 ,人们对梅兰竹菊诗一般的感受,是以深厚的民族文化 精神为背景的,它们占尽春夏秋冬,中国文人以其为“四君子”,正是 表现了文人对时间秩序和生命意义的感悟。
(二)自然物、自然风景的审美价值是否有等级的分别? 艺术品的审美价值有等级的分别,这是大家都承认的。没有 人会主张所有的艺术品有同等的价值,譬如说,没有人会主 张达·芬奇的作品跟他自己的作品是同样价值,也没有人会 主张《红楼梦》跟他自己写的小说是同等的价值,但是持 “肯定美学”的美学家认为在自然美的领域不能有这种等级 的区分,自然美不能有等级的区分。 持“肯定美学”学者的这种看法,其理论的实质就是要把文 化价值的内涵完全从审美活动中排除出去。他们要求人们超 越一切价值判断,用所谓的纯审美的眼光来看待自然,把自 然纯粹的看作自然,而不是文化世界中的价值的象征。
(二)自然物、自然风景的审美价值是否有等级的分别?
叶朗认为:审美活动(美和美感)是包含有价值内涵的,无论是自然美还是 是艺术美,完全排除审美的价值内涵是不可能的。因为美不是自然物的客观 的物理的属性,美是人与自然的沟通和契合而形成的意象世界,必然要受到 审美主体的审美意识以及审美活动的具体的情境的影响,必然包含有审美的 价值内涵,完全脱离社会,完全脱离文化世界,完全排除价值内涵的所谓纯 审美的眼光,或者所谓解审美化的自然,都是不可能存在的。 这种理论也不符合我们的审美经验,人们通常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五岳 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就说明了山水是有等级之分的。这种审美 价值高低的区分不仅和自然风景本身的特性有关,而且和人的审美意识以及 审美活动的具体情境有关。所以,即使是同一个自然物,也会产生不同的美 感。自然物、自然风景的审美价值不能脱离人的生活世界,不能脱离人的审 美意识,就像古人所说的“思苦自看明月苦,人愁不是月华愁”。
黑格尔主张自然美是心灵美的反映,他把自然美对人的意义 概括为三个方面: 第一,与人的生命观念有关。因而人喜欢活动比较敏捷的动 物,而讨厌懒散的、迟钝的爬行动物。 第二,自然界许多对象构成风景,显示出一种愉快的、动人 的、外在的和谐,引人入胜。 第三,自然美还由于感发心情和契合心情而得到了一种特性。 譬如,寂静的月夜,有月亮的晚上,平静的山谷,其中有小 溪流淌着,一望无边波涛汹涌的海洋的雄伟的气象,还有星 空的肃穆而庄严的气象等等。这里的意蕴并不属于对象本身, 而是在于所唤醒的心情。
学者们一般认为,中国人对于自然美的发现,是在魏晋时期。
宗白华认为,中国魏晋时期和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相似,是强烈、矛盾、 热情、浓于生命的时代,是精神上大解放时代,其中一个表现就是自然 美的发现。
佐证在刘向的《世说新语》里。
三、自然美的发现
小结:自然美的发现,自然美的欣赏,自然美的生命,离 不开人的胸襟,离不开人的心灵,离不开人的精神,最终 离不开时代,离不开社会文化环境。 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山川映入人的胸襟,虚灵化而又情 致化,情与景合,境与神会,从而呈现一个包含新的生命 的意象世界,这就是自然美。自然美是历史的产物。
五、自然美的意蕴
自然美的意蕴是在审美活动中产生的,因而它必然受审美 主体的审美意识的影响,必然受社会文化环境各方面因素 的影响。即便是同一种自然物(如日月星辰、花鸟鱼虫), 它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圈、不同生活氛围中 成为审美对象时,意蕴也不同。因此,脱离社会文化环境 的所谓体现纯然必然性的意蕴是根本不存在的。
文艺复兴时期对于自然美的发现不是孤立的,它是和那个 时期对于人的发现是联系在一起的。
三、自然美的发现
中国对自然美的发现
朱光潜说“在中国和在西方一样,诗人对于自然的爱好都比较晚起。 最初的诗都偏重人事,纵使偶尔涉及自然,也不过如最初的画家用山水 为人物画的背景,兴趣中心却不在自然本身。《诗经》是最好的例子。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只是做“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陪衬”。
二、和自然美的性质有关的几个问题
(一)是否所有的自然物、自然风景都是美的? (二)自然物、自然风景的审美价值是否有等级的分别? (三)自然美高于艺术美,还是艺术美高于自然美?
(一)是否所有的自然物、自然风景都是美的?
近20年在英、美美学家中流行一种“肯定美学”的观点,持这种观点的 美学家认为自然中所有的东西都具有全面的、肯定的审美价值。 如哈格若夫说,“自然是美的,而且不具备任何负面的审美价 值。”“自然总是美的,自然从来都不丑,自然中的丑是不可能的。” 这就所谓“自然全美”的观点。 叶朗认为,人的审美活动是一种社会的、历史的文化活动,一个外物包括 自然风景和社会的风物,能否成为审美对象是由社会文化环境的诸多因素 影响和决定的。 德国地理学家赫特纳说,“几百年来,阿尔卑斯山只是一个可怖的对 象,到十八世纪末才为人们所赞叹。再晚些时候,又揭开了原野和海的美; 也许可以一般地说,随着文化的进步,特别是有了城市文化,对于文明风 光的美的评价就降低了。而过去完全不被重视的荒野的自然美却慢慢进入 人们的意识中。”荒野的风景对17世纪的人是不美的,这个是跟当时他们 社会生活连在一起的,而对19世纪的人就变得美了,原因就在于19世纪的 人和荒野的风景能够沟通、能够契合、物我同一,产生审美意象。
19世纪瑞士文化历史学家雅各布·布克哈特“这种欣赏自然美的能力通 常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发现的结果,而它的起源是不容易被察觉的,因 为在他表现在诗歌和绘画中并因此使人意识到以前可能早就有这种模糊 的感觉存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他认为“准确无误的证明自然对于人类精神有深刻影响的还是开始于但 丁。他不仅用一些有力的诗句唤醒我们对于清晨的新鲜空气和远洋上颤 动着的光辉,或者暴风雨袭击下的森林的壮观有所感受,而且他可能只 是为了远眺景色而攀登高峰——自古以来,他或许是第一个这样做的 人。”但是“充分而明确的表明自然对于一个能感受的人的重要意义的 是佩脱拉克。”佩脱拉克被称为文艺复兴之父,第一个人文主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