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 考试 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比较文学产生的背景:(1)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迅猛发展催化了比较文学产生。(2)浪漫主义文化思潮和文学思潮的广泛传播也为比较文学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条件。(3)比较意识在欧洲的觉醒。(4)资产阶级民族国家的形成。

2.自然科学发展三要素:(1)达尔文的进化论《物种起源》(2)孔德创立实证主义哲学《实证哲学教程》(3)泰纳首创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和原则来研究文艺理论的发展规律。他在《<英国文学史>序言》中第一个提出了用“种族、环境、时代”三个要素来指导文学创作的理论。

3.比较文学:是一门运用比较方法研究民族与名族、国家与国家之间文学以及文学和其他艺术形式、其他意识形态关系的社会科学,它是文学研究的一支。它的研究对象是以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学或不同学科与文学的比较为对象,注重打破地理、空间与学科界限的文学比较。研究目的不是为了区分优劣、高低,而是为了比较异同、总结规律、寻找渊源。

4.比较文学的性质:(1)跨越性是比较文学首要的质的规定性(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2)比较性是比较文学最基本的学理范畴。(3)文学性是比较文学的又一性质。开放性是比较文学最根本的特征。

5.雷马克提出比较文学的定义:比较文学是超越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与其他知识及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例如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质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与另一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

6.比较文学形成的标志:(1)1886第一本比较文学专著的出版:波斯奈特《比较文学》(2)1887第一种比较文学杂志的出现:科赫《比较文学杂志》(3)1987高等学校中第一个比较文学讲座的设立戴克斯特法国里昂大学

7.法国学派:代表人物:巴登斯贝格、梵第根、卡雷、基亚

8.法国学派的基本观点:1.提倡“影响研究”方法2.崇尚实证,重视考据3.不重视作品的美学欣赏和文学批评4.在学科上,法国学派将比较文学囿于纯文学范围之内;而在地域上则局限在欧洲,特别是西欧的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比较5.提出“总体文学”的名称

9.第一个系统地、全面的阐述法国学派观点的学者是梵第根,他出版了《比较文学论》一书,这是法国学派的奠基作

10.美国学派代表人物:韦勒克、雷马克、奥尔德里、维斯坦因

11.美国学派的主要观点:1.提出了“平行研究”的新方法2.提倡展开跨学科研究3.但对“总体文学”的提法4.地域上,美国学派反对“欧洲中心论”,主张把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扩大到全世界12.中国学派早期代表人物:鲁迅、茅盾、吴宓、梁宗岱、陈寅恪、陈铨、范存忠、朱光潜13.中国学派用西方理论研究比较文学的人物:王国维、吴宓、古添洪、陈慧桦

14.中国学派现当代代表人物:季羡林、钱钟书、杨周翰、贾植芳、乐黛云

15.中国学派的特点:1.注重中西文学比较,努力使中国文学走向世界 2.积极开展中西诗学即中西文艺理论的比较。通过中西文论的印证,加深对文艺理论的理解;也通过中西文论的对比、互补,促进更为科学的文艺理论体系的建设 3.在不拒斥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的同时,提出阐发研究的新方法4.赞同前苏联学派的观点,同意将同一国家内各民族文学的比较纳入比较文学的范畴

15.影响研究:是指对超越国家、语言和文化界域的不同文学之间基于事实练习纸上的相互渗透与互动的影响适时进行的一项专门研究。

16.影响研究的基本过程:放送、接受、传播途径

放送主要包括放送者、放送路径和放送效果三大要素

17.现代媒介的类型:环境媒介、个人媒介、文字媒介、声波媒介、影像媒介、电子媒介

18.影响的超国界存在说:

19.影响研究的步骤;(1)影响存在的提出(2)材料的搜求与考订(3)假设的证明(4)能以事实为依据去探明不同文学之间的影响路径

20.平行研究:简单说就是一种有别于以实证方法为主的影响研究的新型研究方法。它主要是考察和研究那些在跨地域、跨文化和跨语言背景下没有明确的渊源与事实关系的文学现象之间异同或互动,它还包括跨学科的交叉研究,它运用的方法基本上是逻辑分析与审美批评的综合。

21.平行研究与影响研究的区别:(1)从研究对象来看,影响研究注重的是不同文学之间的事实联系,

影响途径、媒介以及起点和终端等;而平行研究关注的是没有明显渊源关系的文学现象的异同以及与其相关的内外因素和作品本身的审美价值(2)影响研究采用的是历史实证法,是以可靠的事实材料去证明彼此间存在的影响关系;而平

行研究,运用的却是逻辑的、美学的分析法,它无意去考证研究对象之间是否存在事实联系,它比较分析其间的异同主要是为了探寻文学共同的本质特征及其审美内涵,并去研究文学在发展演变过程中的某些规律性(3)影响研究一般只限于学科范围之内,但它研究的具体内容又往往是与文学作品相关的一些边缘问题;而平行研究的视野开阔、范围广泛,然而他关注的核心问题依然是文学本身和艺术的本质,即“文学社”。

22.主题的平行研究:主题的平行研究主要是打破时空界限,穿越文化壁障,研究同类主题在不同国度文学中的具体体现。如情感与理性的冲突、意志与命运的抗争、正义与邪恶的较量等等。23.体裁的平行研究:中外文学在体裁方面有哪些异同?

(1)在诗歌上:中外古代都产生过格律诗,欧洲有十四行诗、亚历山大押韵体和平韵无节格;中国则有四言诗、五言诗和七律、绝句等。

(2)在戏剧类文体中,中国正式戏剧的形成比西方要迟,尤其是严格意义上的悲剧比较缺乏

(3)在小说体裁方面,有人认为无论是短篇小说还是长篇小说,中国都比西方出现得早,其思想和艺术成就也相当高。但在史诗体裁方面,中国却是一个缺失。

24.技巧的平行研究:作家把自己的创作意图和搜集整理的创作素材变为作品问题的一种手段和方法。它社涉及到谋篇布局、人物刻画、语言运用、叙事模式、意境营造、细节描写、主题开掘等等。

25.平行研究的理论的基础:可比性。可比性简单地说,就是两个没有互相联系和影响、不存在因果关系的事物之间具有可比较的基点。

26.接受研究的学术背景是20实世纪60年代在西方文坛兴起的接受美学。

27.期待视野的提出者:罗曼英伽登。定义:

28.召唤结构的提出者:伊瑟尔。定义:

29.接受研究:主要是从接受者的角度去研究作品文本在被读者阅读、阐释的过程中其意义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而且要去深入研究同一部作品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和不同读者群中为什么会产生理解上的差异甚至完全相悖,它与读者所处的时空环境和文化背景究竟有什么没在联系?

30.阐发研究是一种有别于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具有中国学派特征的比较文学研究方法。31.中国阐发研究的形成和发展:中国的阐发研究主要是从古代阐释学派派生而来(1)起源:汉代引入佛经之后,中国开始借鉴参照印传佛教疏解佛经的方法并结合后来魏晋盛行的玄学治经执法随意疏发义理,创立了一种新的经注阐释形式,即义疏之学。(2)形成期:魏晋至唐宋,引佛论诗,以禅说诗(3)明清时期,中国学人已开始运用西方文艺理论来阐释本国文学作品,或对中外文论的某些范畴和观念进行对照阐析,探寻其相似点,分辨其相异处,或以中外理论为参照系来互释双方不同文本。代表人物:王国维、徐念兹、吴宓,其后有朱光潜、钱钟书。

32.阐发研究的基本要求:(1)阐发研究应遵照双方阐发、互为比照的原则要求,注重确立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的研究视角,努力构建不同理论话语的对话平台和有效方式,尽可能在理论互介互渗的前提下,对不同的作品文本和文学现象进行具体阐发。(2)阐发研究在运用一种文艺理论话语去阐释另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学作品时,或者双方诗学理论进行直接对话与相互阐发时,对不同国家与民族的语言文化背景和社会历史形态等方面的差异应予以充分的考虑,不能牵强附会,硬性嫁接或指鹿为马。(3)阐发研究必须对研究对象作深入、具体、细致的比照分析,要用辩证的实事求是的研究方法去进行双向的互为阐发,判断和结论应来自令人信服的细致辨析和逻辑论证,不能随心所欲,主观臆断。(4)阐发研究的主体应具备宽阔的理论视域和丰富的中外知识储备,在研究中既要顾及民族、文化和语言背景的差异,又要能以自己的理论话语去参与对话和阐释,建构起自己合理的阐发系统。

33.译介学的研究对象:(1)传统翻译研究的内涵(2)关于词语文化上的不对应问题 (3)关于语言转换过程中原文文化信息的增添、失落和变形的问题

34.创造性叛逆:罗伯特.埃斯卡皮说翻译是把作品至于一个完全没有预料到的参照体系里;翻译是创造性的,那是因为它赋予作品一个崭新的面貌,使之能与更广泛的读者进行一次崭新的文学交流;还因为它不仅延长了作品的生命,而且又赋予他第二次生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