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图形体积的教案

合集下载

简单的体积计算大班数学教案

简单的体积计算大班数学教案

简单的体积计算大班数学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理解和掌握体积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体积计算。

3. 学生通过活动和实践,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教案安排: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个长方体模型,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如何用数学来描述这个模型的大小?2.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体积的定义和意义。

二、概念讲解(10分钟)1. 教师通过幻灯片或板书讲解体积的定义和计算公式:体积表示物体所占的空间大小,计算公式为体积 = 长 ×宽 ×高。

2. 教师通过实例演示计算体积,并解释计算过程。

三、活动实践(30分钟)1. 学生分小组,每组配备一定数量的立方体积木。

2. 学生通过组合和摆放积木,创造不同形状的物体,并量取其边长。

3. 学生按照体积的计算公式,计算每个组创造的物体的体积。

4.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核对计算结果,并记录在活动本上。

四、巩固练习(15分钟)1. 教师出示几道简单的计算题,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并书写答案。

2. 学生完成后,教师进行答案讲解,并解释计算过程中的关键点。

五、拓展应用(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生活中与体积相关的问题,例如:一个水杯的容量是多少?一本书的体积有多大?2.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解决这些问题,并写下自己的答案和思考过程。

3. 学生分享自己的解答和思考,教师给予肯定和指导。

六、总结反思(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体积计算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2. 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反思,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意见。

教案延伸:1. 学生可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其他几何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并与同学分享。

2. 学生可利用纸牌、積木等进行更多的体积计算实践。

3. 学生可应用所学知识,参观实际场景中的体积计算问题,例如测量教室的容量等。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注重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活动实践环节给予适当的提示和帮助。

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教案精选5篇

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教案精选5篇

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教案精选5篇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来自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在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立体图形,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学生以前虽然接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但只是直观形象的认识,要上升到理性认识还有一定难度。

本单元前几课时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学习了表面积的计算,。

这节课要在此基础上掌握体积的概念和常用的'体积单位,学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掌握公式的意义和用法。

这是下一步学习体积单位进率的基础,更是以后学习容积的基础。

因此,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必须掌握熟练。

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操作,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通过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

重点: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体积公式的意义。

三、教法与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好奇心促使他们什么事都要自己去动手尝试。

而他们的思维特点又一般都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然后形成表象,再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上升到理性认识。

因此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独立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领悟,进而内化为己有,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课以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与探究为主,教师同时配合多媒体课件演示,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四、教学过程(一)激情引趣,揭示课题。

任何新知识都是以原有知识体系为依托,因此在复习中我设计了如下内容来为新课做好铺垫。

1.什么叫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用学具手势或其他方式描述出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分别有多大。

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复习和整理教学设计

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复习和整理教学设计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整理和复习(天河区员村小学季山)教学内容: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P132 练习P133-134 5~9教学目标:1、学生在整理、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熟悉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内涵,能灵活地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加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将所学知识进一步条理化和系统化。

2、在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沟通立体图形体积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多媒体电教设备一套。

教学过程一、回忆旧知,揭示课题1、谈话揭示课题。

昨天我们对立体图形的认识进行了整理和复习,今天将对这些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进行整理和复习。

(出示课件立体图形并板书:表面积和体积的整理和复习)2、看到课题,你准备从哪些方面去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意义、计算方法)二、整理复习,形成网络1、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意义。

(1)提问:什么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你能举例说明吗?(2)提问:什么是立体图形的体积?你能举例说明吗?(3)教师小结: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就是指一个立体图形所有的面的面积总和,立体图形的体积就是指一个立体图形所占空间的大小。

2、小组合作,系统整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1)独立整理。

刚才我们已经对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意义进行了整理。

下面,请同学们拿出题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对立体图形的计算方法进行整理。

(2)整理好的同学请在小组中说一说你是怎样进行整理的?3、汇报展示,交流评价哪一个同学自愿上讲台展示、汇报你的整理情况。

其余的同学要注意认真地看,仔细地听,待会对他整理情况说说你的看法或者有什么好的建议。

注意计算公式与学生的评价4、归纳总结,升华提高(1)公式推导。

刚才,我们已经对立体图形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进行了整理。

【小升初】26.立体图形的体积教案讲义及练习

【小升初】26.立体图形的体积教案讲义及练习

26.立体图形的体积知识要点梳理一、体积和容积1.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2.容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容积。

容积单位一般用体积单位。

当容器所容纳的物体是液体时,常用升、毫升作单位。

〔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要沉着器的里面量。

〕二、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考点精讲分析典例精讲考点1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例1】在一个长、宽、高分别是30厘米、25厘米、60厘米的长方体的箱子里,最多能装进棱长为1分米的立方体〔〕个。

A.45 B.30 C.36 D.72【精析】把这个长方体箱子的长、宽、高分别换算成分米是3分米、2.5分米、6分米,这个箱子一层长可以装进3个,宽只能装进2个棱长1分米的立方体,高可以装进6个,因此只能装进〔3×2×6〕=36个。

【答案】 C【归纳总结】注意,此题容易出现的错误是不考虑实际,用这个箱子的容积除以每个立方体的体积。

考点2圆柱的体积【例2】下列图是一根空心钢管,求它所用钢材的体积。

【精析】此题考查空心圆柱体积的求法。

根据空心圆柱的体积=大圆柱的体积-小圆柱的体积计算即可。

【答案】 3.14×[〔1.22〕2-〔0.62〕2]×2.5=2.1195〔立方米〕答:它所用钢材的体积是2.1195立方米。

【例3】有一种饮料瓶的瓶身呈圆柱形〔不包括瓶颈〕,容积是20升。

瓶中装有一些饮料,正放时饮料高度为20cm,倒放时空余局部高度为5cm,问瓶中现有饮料〔〕升。

【精析】正放和倒放时,瓶中液体的体积不变,即空余局部体积相等。

【答案】20×[20÷〔20+5〕]=16〔升〕答:瓶中现有饮料16升。

【归纳总结】无论是正放还是倒放瓶子的饮料和瓶子的体积不变,所以它们的空余局部总是不变的。

考点2 圆锥的体积【例4】一个圆锥形沙堆,底面积是8平方米,高是1.5米。

用这堆沙在5米宽的路上铺2厘米厚,能铺多少米?【精析】沙子都铺在路面上后的形状,是一个宽5米、厚2厘米的近似长方体。

六年级数学下册 7.2.6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1)教案 (新版)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 7.2.6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1)教案 (新版)苏教版

7.2.6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1)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梳理立体图形的知识,能熟练运用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整理和复习过程,在活动中掌握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方法。

3、情感与态度: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4、体会数学思想方法2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对于体积计算的方式,我们尝试着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诠释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熟练运用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的立体图形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运用转换的方式间接求出不规则图形的体积;体会极限的数学思想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初步感悟。

1、温习旧知,体会方法出示:长方体师:这是个什么立体图形?它的体积你会计算吗?生:会。

师:你怎样求它的体积?生(宋笑龙):长×宽×高(其他同学表示赞同)师:还可以怎样求它的体积。

生(袁宁):我们还可以用底面积×高。

(师板书:体积=底面积×高)师:刚才同学们说了两种计算的方法,一种是长×宽×高,一种是底面积乘高,这两种方法一样吗?活动2【活动】2、沟通本质二、沟通方法。

1、求异思维师:除了这样一层一层叠加起来(手势一层一层从下向上叠加的方法),用底面积×高,还可以怎样计算出长方体的体积。

生1(吴云涛):用侧面积×长生2(袁宁)正面×宽师:解释一下,你是怎样想的?(请学生边说边课件呈现。

)师:是这么想的吗?观察这几幅图有什么相同之处?生1(申家宁):都是用一层的体积×层数生2(吴云涛):知道一个面,去乘一条棱。

生3:(杨航):一个面×垂直的线段师:刚才有同学说,要将图形旋转过来看,多麻烦啊。

其实,在数学上,我们可以把我们不妨把其中一个面叫做底面,与之垂直的线段都叫做高。

(例如三角形的高也不一定都是垂直画的。

) 课件呈现:如果我们用S表是一个面的面积,h表示与之垂直的线段的长度,也就是高。

立体图形教案

立体图形教案

立体图形教案教案:立体图形一、教学目标:1. 了解什么是立体图形以及其特点。

2. 能够区分各种不同的立体图形,并知道它们的名称和性质。

3. 掌握计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方法。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立体图形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1. 理解立体图形的概念以及其特点。

2. 掌握各种不同立体图形的名称、特点和性质。

3. 熟练计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投影仪、计算器、教材、练习册。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铅笔、橡皮擦、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教师出示一个立方体模型)教师:同学们,请看这个形状规则、由六个正方形组成的模型,你们能告诉我它是什么吗?学生:是一个立方体。

教师:对,非常好。

那么,你们知道还有哪些立体图形呢?Step 2:概念解释(教师出示一幅图,图中有各种不同的立体图形)教师:这些都是立体图形,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不同,它有长度、宽度和高度三个维度。

立体图形的特点是可以在空间中自由移动,有一定的立体形状。

Step 3:不同立体图形的名称和特点(教师依次出示不同的立体图形的图片,并介绍它们的名称和特点)教师:请看这个图形,它是由一个底面和若干个侧面组成的,它的所有侧面都是平行的。

它是什么图形?学生:这是一个棱柱。

教师:非常好,确实是一个棱柱。

那么,我们再看这个图形,它是由一个底面和一个顶面以及若干个侧面组成的,它的底面和顶面都是相同的。

它是什么图形?学生:这是一个锥体。

教师:没错,它就是一个锥体。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这个图形,它有一个底面和一个顶点,它的所有侧面都是三角形。

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学生:这是一个棱锥。

教师:很好,你们真棒。

继续,我们再看这个图形,它有一个底面,一个顶面以及若干个侧面,每个侧面都是矩形。

你们猜猜看是什么?学生:这是一个棱台。

教师:没错,它就是一个棱台。

Step 4: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不同的立体图形,那么你们知道如何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吗?学生:不知道。

体积小学数学教案

体积小学数学教案

体积小学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体积的概念,能够计算简单的物体的体积,并能够应用体积知识
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体积的概念、计算体积的方法。

教学难点:应用体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材、黑板、粉笔、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让学生观察教室中不同形状的物体,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点。

2. 引导学生讨论体积的概念,帮助他们了解体积表示的是一个物体所占的空间大小。

二、讲解
1. 介绍体积的定义:体积是一个物体所占的三维空间的大小,通常用单位立方厘米(cm³)或立方米(m³)表示。

2. 讲解如何计算简单物体的体积,比如长方体、正方体等。

三、练习
1. 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计算体积的练习题,巩固基本概念。

2. 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比如计算一个盒子的体积,或者找出哪个容器可
以放更多的水等。

四、总结
1. 结合课上内容,让学生总结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多应用体积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作业
布置一些与体积相关的练习题作为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围绕体积的概念展开,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和练习,让他们逐步理解体积的概念并掌握计算方法,同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以正方体为例,理解立体图形的体积——体积计算教案

以正方体为例,理解立体图形的体积——体积计算教案

以正方体为例,理解立体图形的体积——体积计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习了解什么是正方体及其性质;2. 学习理解什么是体积以及如何计算正方体的体积;3. 培养学生的立体空间想象力和计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正方体及其性质,体积的计算方法;2. 教学难点: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内容1. 正方体的概念及性质立体图形是指三维空间内具有一定形状的物体,其中最基本的一种为正方体。

正方体是一种六个面都相等的立方体,具有以下特点:(1)六个面都是正方形,且相邻两个面之间互相平行;(2)八个顶点的坐标相同,坐标分别为$(\pm a, \pm a, \pma)$;(3)其两对相对面平行且相等,其中每一对相对的面都呈现出相似的图案。

2. 体积的计算方法体积,是指三维图形所占的空间大小,常用单位为立方米。

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为:V=a\times a\times a=a^3其中,a为正方体的边长。

3. 实例讲解以一边长为3cm的正方体为例,其体积为:V=3\times 3\times 3=27(cm^3)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单介绍本节课将学习的内容,并让学生回顾前面学习的各种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如矩形、三角形等。

(2)引入正方体的概念,引导学生对正方体的内涵进行深入理解。

2. 体验(1)学生们进行实物观察,先分别比较不同尺寸的正方体边长等其他区别,进而加深理解对正方体的特征与性质。

(2)学生根据所观察到的正方体的边长,计算它们的体积。

3. 讲解(1)讲解体积的概念并引入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2)尝试用公式进行计算,并进行错误订正。

4. 训练(1)结合实例和计算公式进行训练,加强正方体体积计算的练习技能。

(2)巩固练习,循序渐进,加快速度,让学生举一反三,独立解决各种难度的题目。

5. 练习(1)教师出题,学生学以致用进行练习。

(2)分小组进行研究交流,促进互相学习。

(3)学生自己编制出可以上课讲解的题目和答案,进行小组讲解并检验,促进分组合作,培养能力。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三篇篇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经历探索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并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2、经历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发展动手操作、抽象概括、归纳推理的能力。

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运用体积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探究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乐趣,学会与人合作。

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意义。

3.教学用具教学课件、一个长方体拼制模型4.标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激趣引入同学们,最近你们发现的城市有哪些变化呢?在城市里为什么要建这么多高楼大厦呢?如果建平房,会怎么样?老师带来一件衣服,谁想试一试?(点名让一胖一瘦上来)问:同样一件衣服,为什么有的宽松,有的紧?(因为他们体型不一样,也就是占的空间不一样)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跟空间有关的内容。

板书课题:体积二、学习“体积”、“体积单位”的概念1、出示大、小苹果,问:哪只苹果占的空间大?你能从自己的身边选两件物体,比比它们的大小吗?2、出示差不多大的土豆和一个长方体石块,你知道它们哪个大吗?那你有什么办法?演示书上的实验,得出:土豆占的空间小,石块占的空间大。

3、师揭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土豆和石块相比,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4、计量体积的大小,要用到什么呢?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请同学们自学14页中间部分。

5、学生汇报:(1)常用的体积单位(2)拿出课前做的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小正方体,说说哪边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

(3)立方米是怎么规定的?老师用3根1米长的木条搭成一个互相垂直的架子,放在墙角感知1立方米的大小,并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跟1立方米差不多大。

6、摆一摆:用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摆成下图中不同形状的模型,你知道它们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见教材)得出: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长方体体积大班教案

长方体体积大班教案

长方体体积大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长方体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理解体积的概念。

2. 技能目标:能够熟练运用公式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几何学的探索欲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和解题方法。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将问题转化为数学运算。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长方体模型、教学PPT、黑板、彩色粉笔。

2. 材料准备:练习题、复习提纲。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向学生展示一个长方体模型,并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图形吗?它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回答,确保学生对长方体的定义有基本的了解。

2. 观察与讨论(10分钟)让学生观察长方体模型的长、宽、高,并引导学生发现长方体的体积与这些参数有何关系。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推测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3. 讲解与示范(15分钟)使用教学PPT,详细讲解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并结合具体的例题进行演示。

在讲解过程中,强调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应用方法。

4. 分组练习(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发一些练习题,要求学生根据已学知识计算出长方体的体积。

同时,教师巡回指导,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5. 梳理与总结(10分钟)邀请几个学生上台展示他们解题的过程,并与全班一起进行讨论和总结。

帮助学生加深对长方体体积计算的理解和掌握。

6. 拓展与应用(15分钟)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题目,引导他们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不同的实际问题中,如计算房间的容积、水槽的容量等。

激发学生对几何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7. 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学生对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五、作业布置1. 练习册上相关的练习题。

2. 思考并写出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利用长方体体积公式进行计算,并写出解题步骤和答案。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讲解和练习等环节,有效地引导学生掌握了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六年级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教案

六年级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教案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教学内容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年级பைடு நூலகம்

主备教师
备课组长
上课教师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理解所学立体图形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含义,会计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2、经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知识及再现过程,体验归纳、整理的学习方法。
3、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发展思维能力。
学习目标
2、如果再将圆柱体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这个圆锥体的体积又各是多少呢?
〖学后反思〗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表面积计算公式。
四、强化训练,拓展延伸。
1、把一个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铁块熔铸成一个底面直径是20厘米圆锥形铁块。这个圆锥形铁块的高是多少厘米?(只列式不计算)
2、一台压路机,前轮直径1米,轮宽1.2米,工作时每分钟转15周。
(1)这台压路机一分钟前进多少米?
(2)工作一分钟前轮压过的路面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拓展延伸:
(1)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为36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体积是(
)平方厘米。
(2)一个长方体棱长总和是192厘米,长:宽:高=3:2:1,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
)平方厘米。
五、反思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理解所学立体图形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含义,会计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教学重难点
会计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




一、导入揭题。
同学们,如果要把一个长和宽都相等的长方体切成一个最大的正方体,只要知道长方体的长、宽、高,你能求出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吗?如果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和圆锥,又怎样求它们的体积和表面积呢?(揭示课题)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复习》教学设计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复习》教学设计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总复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国标本苏教版六下p105页整理与反思,练习与实践的1~12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加深理解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根据已知条件计算这些立体图形的表面积。

2、使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已经学过的体积计算公式,进一步了解各种立体体积相互之间的联系,能正确地进行体积计算。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正确地进行表面积与体积计算。

教学难点了解各种立体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相互之间的联系课前准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有关知识教学过程一、宣布内容、明确目标出示下图1、从数学的角度来看,你能解决哪些问题呢?2、揭题: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复习。

二、回顾整理、查漏补缺(一)出示复习提纲1、什么叫物体的表面积?什么叫物体的体积?2、这些图形的表面积怎样计算?3、这些图形的体积怎样计算?4、这些体积计算公式是怎样得到的?(二)师:课前已经让大家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整理,先独立想一想,对于这些内容你是不是都清楚了?(三)小组交流要求:把自己不清楚的问题,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四)汇报展示,交流评价1、对于刚才的一些问题,清楚了吗?我们一起研究一下好吗?2、公式推导(1)师:相机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2)问:这些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在小组里说一说。

(3)指名说一说自己喜欢图形表面积或者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课件配合演示)3、展示、汇报整理情况。

A、有选择地展示学生整理的成果。

(能体现知识的发展过程的)B、观察思考:这些知识之间有怎样的联系?预设:a、表面积不同之处是面和个数和形状不一样,相同之处都是求所有面的面积的和。

b、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推导出了正方体和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也就是说正方体、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都是在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C、、圆柱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三、多层运用、深化认识(一)基本练习6 6 61、上面是由45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组成的长方体,求它的表面积正确的列式是()A、5×3×4+3×3×2B、3×3×4+5×3×2C、5×3×2+3×3×2+5×3×22、想一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追问:你是怎么想的?2、求下面图的表面积和体积(单位:分米)生列式,口算第一题,思考:它们相等吗?为什么?3、计算下面圆锥的体积想一想:圆锥的体积和上面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要使圆锥的体积和上面圆柱的体积相等,可以怎么办?(二)灵活运用1.(1)做一个这样的纸袋需要多少纸板?()A、28×9×2+28×37×2+37×9×2B、28×9×2+28×37+37×9×2C、28×9+28×37×2+37×9×2(2)这个纸袋的容积是多少?()A、28×9×37B、28×9×37-28×9生选择,思考:为什么B不对?你能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说明吗?师:在计算有关立体图形的面积问题的时候,你觉得需要注意什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求几个面的面积)2.下面问题你会解决吗?(1)让学生对第二个问题进行列式师:你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杯子不是圆柱体),你有什么方法能较为准确地知道牛奶的体积?(2)假设它是一个圆柱体,用一个长方体纸盒将它包装起来,你能求出至少要多少纸板吗?如果包装这样的4个茶杯呢?四、评价小结、反思提升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进步?有什么感受?。

《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教案

《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教案
媒体使用
板书设计
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
1、立体图形的体积概念。
2、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
作业布置
与设计
个性化作业设计:
1、一个圆柱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是9.42厘米,宽是3厘米,这个圆柱体的侧面积是()平方厘米,表面积是()平方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将它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应削去()立方厘米。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常见几何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及其推导过程,体会相关体积公式的内在联系,感受探索几何体体积计算方法的一般策略。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灵活应用相关数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
3.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重难点分析
重点:几何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其应用。
学生独立解答。
2.学生解答后提问:
“第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你能说说表面积和体积的区别吗?(含义、计算方法、计量单位)
解题以后你还有什么体会?(认真审题、正确选择方法、细心计算)
3.填一填。
(1)小明用小正方体魔方搭一个大正方体,至少需要()个魔方。这个大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原来小正方体的()倍。
1.立体图形体积计算方法: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3)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
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 (V= Sh)
2.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积公式的统一:V=Sh
3.解决几何体体积和表面积的综合实际问题(注意表面积与体积的联系和区别)
4.圆柱体积公式的创新:圆柱的体积=侧面积的一半×半径
学情分析
复习要整合知识,进一步精简和优化原有的认知结构。首先让学生说说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及其推导过程。再让学生说说由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可以推出哪些几何体的体积公式,各是怎样推导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教材提供的示意图中填一填,并进一步思考:能不能用一个公式统一表示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由于长方体中长乘宽的结果就是长方体的底面积,正方体中相应两条棱长相乘的结果就是正方体的底面积,所以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体积公式可以统一为“V=Sh”。通过这些整合,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能提升一个层次,不再孤立地理解、记忆各个立体图形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复习》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复习》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复习》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整理与反思1.计算下面立体图形的表面积。

揭题: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复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出示上图:谁来说一说什么是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表面积?你会算这三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吗?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指名说一说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的表面积各怎样计算?2.刚才复习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谁来说一说什么是物体的体积?什么是容器的容积?体积和容积有区别吗?出示上图:你还记得这四种图形的体积怎样求吗?字母公式是什么?指名汇报。

学习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这些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你还记得吗?小组交流。

结合学生汇报,课件出示过程。

3.求下面立体图形的体积。

一个正方体,底面周长是8dm。

一个长方体,底面是边长12cm的正方形,高是50cm。

一个圆柱,底面周长是,高是5cm。

一个圆锥,底面半径是3cm,高是。

过渡:刚才我们一起回顾了这些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和公式的推导过程,下面我们就来运用这些公式。

学生逐题完成,集体订正。

4.在括号里填合适的单位。

一间卧室地面的面积是15一瓶牛奶大约有250一间教室的空间大约是144一台微波炉的体积是92,容积是25师: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从小到大分别有哪些?我们学过的体积单位从小到大分别有哪些?如果物体是液体时,它的体积我们一般用什么来表示?学生完成填空,指名回答。

5、=dm3 4050dm3=m3=cm3 60cm3=dm3=mL 75mL=cm3提问:相邻体积间的进率是多少?学生完成填空,指名回答。

6.过渡:刚才我们复习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相关知识,下面我们一起来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拓展训练1.一个长方体鱼缸,长40厘米,宽40厘米,高35厘米。

它的左侧面的玻璃打碎了,要重新配一块。

重新配上的玻璃是多少平方厘米?是多少平方分米?如果把金鱼缸放在柜子上,柜子上至少留出多大的面积?做这个鱼缸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李叔叔在购买这个鱼缸时为了方便携带,用一个外包装是长42厘米,宽42厘米,高38厘米的长方体纸箱来装。

立体图形教案

立体图形教案

立体图形教案教案:立体图形一、教学目标:1.认识立体图形,区分不同的立体图形。

2.学习立体图形的命名和特征。

3.能利用手动和计算器测量立体图形的体积和表面积。

二、教学重点:1.立体图形的命名和特征。

2.测量立体图形的体积和表面积。

三、教学难点:1.测量立体图形的体积和表面积。

2.区分不同立体图形。

四、教学方法:1.示范法:通过实物或图示展示不同的立体图形,以便学生认识和区分。

2.讲解法:通过对不同立体图形的特征和测量方法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实验法:通过实际操作立体图形的测量,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过程:Step1:导入教师利用实物或图片展示不同的立体图形,如立方体、圆柱体、金字塔、球体等,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Step2:学习立体图形的命名和特征1.教师利用幻灯片或黑板上展示不同的立体图形,并介绍立体图形的命名和特征。

2.针对每个立体图形,教师向学生解释其特征和命名规则,学生可以通过比较理解和记忆。

Step3:测量立体图形的体积和表面积1.教师结合实物或图示向学生展示如何测量立体图形的体积和表面积。

2.教师解释测量的步骤和计算的公式,并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进行实践。

3.教师提供测量工具和计算器,帮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计算。

Step4:巩固和拓展1.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立体图形的理解和测量的掌握情况。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不同的测量方法和经验。

六、教学资源:1.幻灯片、黑板、白板、笔等。

2.实物或图片展示不同的立体图形。

3.测量工具和计算器。

七、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学习态度、参与情况和合作能力。

2.检查学生对立体图形的命名和特征的理解程度。

3.评估学生对立体图形的测量方法和计算的掌握情况。

八、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通过示范、讲解和实验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认识立体图形,区分不同的立体图形,并学习测量立体图形的体积和表面积。

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积极,理解程度较好,但在实际操作中仍有一些困难。

立体图形体积的教案

立体图形体积的教案

立体图形体积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立体图形的体积概念。

2. 能够运用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进行计算。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立体图形的体积概念。

2. 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立体图形的体积概念及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立体图形体积公式的运用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立体图形的体积概念。

2.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五、教学准备:1. 教具:立体图形模型、体积计算公式卡片。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剪刀、胶水。

教案的其他部分需要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改。

希望这个教案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各种立体图形,引导学生思考立体图形的体积概念。

2. 讲解体积概念:解释立体图形的体积是指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3. 演示体积计算方法:分别演示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图形的体积计算方法。

4. 学生动手操作:学生分组,利用教具和学具,亲自动手测量和计算立体图形的体积。

5. 小组讨论: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测量和计算的过程,分享心得体会。

6. 总结体积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总结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

七、课堂练习:1. 布置练习题目,让学生运用体积公式计算不同立体图形的体积。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老师巡回指导。

3.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纠正错误并讲解原因。

八、拓展与应用:1. 引导学生思考:体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计算物体的容量、体积等。

2. 学生举例说明体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享自己的见解。

3. 老师点评并进行补充,强调体积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九、课堂小结: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立体图形的体积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强调立体图形体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整理复习)》教案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整理复习)》教案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立体图形的概念和计算公式掌握得还算不错。但在实际应用方面,他们还显得有些吃力。我觉得有几个地方值得我们共同反思和改进。
首先,关于立体图形的认识,虽然学生们在课堂上能够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等基本立体图形,但在遇到一些不规则立体图形时,他们的空间想象力还是显得不足。为了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我考虑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立体图形的实物模型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和认识立体图形。
(3)在实际问题中,学生需要学会如何将现实生活中的物体抽象为立体图形,并运用相应的表面积和体积知识进行计算。例如,计算一个游泳池的水泵每分钟需要抽多少水,需要知道游泳池的体积,并考虑实际情境。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计算物体大小或容量的情况?”(如计算游泳池的水量、包装盒的用料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立体图形表面积和体积的奥秘。
-圆锥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πrl+πr²。
2.教学难点
(1)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和空间想象力;
(2)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3)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空间想象力,学生需掌握立体图形的各个面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例如,长方体的三个相互垂直的面,圆柱体的侧面和上下底面等。
其次,在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虽然我尽力通过举例和实物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但仍有部分学生难以跟上课堂节奏。我意识到,对于这部分学生,可能需要更详细的步骤分解和个别辅导。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

高中数学体积试讲教案

高中数学体积试讲教案

高中数学体积试讲教案
主题:体积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计算各种几何体的体积
一、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一下体积的定义:体积是三维物体所占的空间大小。

举例说明,比如一个长方体的体积就是底面积乘以高度。

提问学生是否知道其他几何体的体积公式。

二、讲解(10分钟)
1. 讲解各种几何体的体积公式: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和球体。

2. 通过实际例题演示如何计算各种几何体的体积,并强调公式的应用。

3. 讲解体积的单位及换算。

三、练习(15分钟)
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尝试计算各种几何体的体积。

2. 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解题方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式去解答问题。

3. 在学生完成练习后,答疑并讲解练习题的解答过程。

四、应用(10分钟)
1. 设计一个真实场景问题,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计算实际问题中的体积。

2. 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问题,并给予解答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3. 强调体积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总结(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重点强调各种几何体的体积公式和计算方法。

2.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提醒他们在未来应用数学时要灵活运用所学的概念。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 作业内容:完成课堂练习题以及布置的实际应用问题。

2. 提醒学生勤加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在下节课前准备好作业。

高中数学体积试讲教案模板

高中数学体积试讲教案模板

高中数学体积试讲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方法,包括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和球体的体积计算公式;2. 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立体图形体积计算相关的问题;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掌握各种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2. 难点:灵活运用体积计算公式解决问题。

三、教学内容1. 立体图形的体积概念介绍;2.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和球体的体积计算公式;3. 实例分析和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通过展示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引出体积的概念;2. 讲解体积计算公式:分别介绍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和球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进行示范计算;3. 练习与讨论:让学生通过练习题进行实践,然后讨论各种问题和解题方法;4.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更复杂的问题,如组合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等;5.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

五、教学手段1. 多媒体展示:展示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和相应的体积计算公式;2. 黑板板书:介绍公式和示范计算;3. 教学实例:提供实例进行讲解和练习。

六、教学评价1. 教师随堂测验:对学生掌握的情况进行考察;2. 学生互评: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并总结课程中的问题和解法。

七、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2. 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八、教学反思1. 调整教学方法,适应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2. 发现学生问题并及时纠正,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体图形体积的教案立体图形体积的教案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立体图形体积的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立体图形体积的教案篇1一、说教材说课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05页立体图形复习的第二课时——立体图形体积的复习。

教材简析:本节课复习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线和面的知识及对简单立体图形特征、表面积和体积意义基础上进行的。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积累常见几何体体积计算方法的经验,并有利于促进学生进一步提高简单推理的能力,为今后学习立体图形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公式,理解体积公式的推理过程及相互联系。

能力目标:经历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发展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在活动过程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对学好数学充满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立体图形体积公式的推倒及相互联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柱体教具正方形纸作业纸橡皮泥二、说教法因为这节课是几何知识的复习课,所以我采用以直观演示法、操作发现法为主,以设疑诱导法、一题多变法为辅来实现教学目标。

三、说学法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能想、能说、能做的教师决不包办,居于此,我设计如下的学法,课前预习法、独立思考法、动手操作法、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操作活动中获取知识,培养探究精神和应用能力。

四、教学程序(一)直接揭示课题(二)知识再现阶段1、回忆公式①让学生回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体积公式。

②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交流、发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积还可以用底面积与高的乘积来计算,因为长方体长和宽的积是长方体的底面积,正方体的棱长与棱长的积是正方体的底面积,所以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

③我适时补充:像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上下一样大且直直的形体,一般都叫做柱体,凡是柱体体积都可用底面积与高的乘积来求得。

2、公式由来由于学生课前已独立对“体积公式的推倒”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学生根据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会从不同角度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对此,我是这样设计的:①小组交流发表观点每人选择一种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推倒过程在小组内交流。

通过交流,可以促进生生互动,培养学生乐于与他人交流的意识。

②全班交流查漏补缺根据学生的回答,我边作演示。

长方体体积公式是通过体积单位直接计量而推出来的。

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有的学生说可以由体积单位直接计量得来;还有的学生说由长方体可以推出正方体体积公式,当长方体长、宽、高相等时,就得到了正方体,因为长方体体积等于长乘宽乘高,所以正方体体积等于棱长乘棱长再乘棱长。

圆柱体积公式推导:有的学生说把圆柱底面沿着底面半径等分成若干份,通过切拼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

他们体积相等,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所以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还有的学生根据长方体体积等于长乘宽乘高,切拼成的长方体的长等于圆柱底面周长的一半,宽等于圆柱底面半径,高等于圆柱的高,所以圆柱体积还可以用底面周长的一半乘半径乘高来计算。

这时,我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圆柱的体积还可以怎么计算?”学生通过观察我手中教具不同角度的摆放,在思考、想象、交流中发现圆柱的体积还可以用圆柱侧面积的一半乘底面半径来计算。

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是根据圆锥和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关系推导来的。

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设计意图:立体图形体积公式的推导是复习重点,我通过演示、操作、设疑诱导让学生在独立思考、想象交流中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奥妙。

在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中,我挖掘教材,让学生从不同视角推导圆柱体积公式,查漏补缺,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三)知识提升阶段1、自主探究网络结构思考:四个立体图形中,哪个是推导其他图形体积公式的基础?尝试用箭头表示他们之间的网络关系。

2、反馈交流适时评价有的学生说长方体是最基础的图形。

因为长方体推出了正方体的体积公式,长方体又推出圆柱体积公式,圆柱又推出了圆锥体积公式,对于这种想法的学生我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还有的学生认为长方体可以推出圆柱体积公式,正方体也可以推出圆柱体积公式。

原因是学生受到当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侧面沿高展开得到正方形的影响。

我抓住这个课堂生成资源,让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从而得出是不可能的,因为转化成的长方体长是圆柱底面周长的一半,宽是底面半径,圆柱底面周长的一半和底面半径是不可能相等的。

设计意图:复习课不仅是对所学知识的简单再现,而且它是学生对已学的内容一种更高层次的再学习。

学生用箭头表示图形体积公式推导的网络关系,就是使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四)知识应用阶段1、基本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圆锥不要求计算表面积)设计意图: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选择公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一题学生算出正方体的表面积是216平方分米,体积是216立方分米。

我适时让学生判断“棱长6分米的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学生在判断中比较了表面积和体积的区别。

2、大显身手填空①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则圆柱体积是圆锥()。

②如果圆柱体积是圆锥的3倍,则圆柱和圆锥就一定等底等高()。

(是非题)③圆柱和圆锥等体等高,则圆柱底面积是圆锥的()。

④圆柱和圆锥等体等底,则圆柱高是圆锥的()。

⑤把一个底面半径为2厘米,高4厘米的圆柱转化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表面积增加了()平方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①②③④⑤题的变式训练,使学生对圆锥和圆柱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第5题的训练目的是激活学生思维,拓宽学生思路,让学生体会到圆柱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体积不变,表面积增加了。

3、走进生活下面三个立体图形木料,王师傅想削成一个圆锥体,选择哪个几何体加工成的圆锥体积最大。

你能帮王师傅选择一下吗?说说你的理由。

(单位:分米)设计意图: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了解“知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道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意识。

(五)课堂总结质疑问难通过复习,你对有关体积的知识又有哪些新的认识?还有哪些疑问?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设计主旨在培养学生自觉养成课后反思习惯以及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立体图形体积的教案篇2教学目标:1、整理复习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公式,并归纳、分析各立体图形体积计算公式间的内在联系:V=sh2、以思维训练为主线,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意识。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集体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分析、归纳各立体图形体积计算公式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媒体的准备:CAI教学课件、实物投影、摄像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师:今天,我们来复习立体图形的体积(容积)的计算方法。

板书:立体图形的.体积(容积)师:我们都学过了哪些立体图形,怎样计算它们的体积?生:长方体: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板书:V长=abh生:正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板书:V正=a3生:圆柱体: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板书:V柱=sh生:圆锥体:圆锥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板书:V锥=sh小结:这节课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二、回顾整理,构建体系出示:罐装椰汁(圆柱体)、软包装椰汁(长方体)师:昨天我上超市买了两种包装的椰汁,通过测量我得到一些数据。

课件出示(略)生1:先计算出它们的容积,再比较就可以啦。

生2:因为它们的高相同,所以,只比较它们的底面积就可以了,谁的底面积大,谁盛的椰汁就多。

(在学生回答同时,课件中的高13厘米变成红色,以加深学生印象)师:请你们自己算一算哪种包装里的椰汁多?(学生独立动手计算、允许用计算器)学生汇报:罐装的椰汁多,因为它的底面积比软包装椰汁的底面积大。

师:通过刚才的计算你发现在计算这些立体图形的体积或容积时有什么相同之处?生:都可以用底面积高演示课件:边演课件教师边小结:这四种立体图形底面和形状虽然不同,但它们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只不过圆锥体再乘就可以啦。

师:用字母怎样表示?生:V=sh板书:V长=abhV正=a3V=shV柱=shV锥=sh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师:昨天买椰汁时,我还看到了一则广告课件出示。

师:大家想不想试试?生:想师:要给250克大米设计外包装我们必须先知道什么?生:先知道250克大米的体积。

师:那么,怎样才能知道250克大米的体积呢?请大家分小组想想办法。

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生1:可以把米堆成圆锥形,量出底面半径和高再求体积。

生2:还可把米放在长方体的容器里(如文具盒等)量出长、宽、高再求出它的体积。

生3:把纸围成圆柱体,把米倒里去,量出它的底面周长和高再求出体积。

师:你们想得很好,现在请你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动手测量有关数据,并计算出250克大米的体积。

(摄像机和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动手测量250克大米的体积)师:谁愿意说说你们组的测量过程和计算结果?学生汇报:生1:我们组把250克大米倒在了长方体的容器里,然后量出米的长、宽、高,再根据V长=abh求出250克大米的体积,大约是285立方厘米。

生2:我们组用纸围成了一个圆柱体,把250克大米倒进去,量出圆柱体的直径和大米的高,再根据V柱=sh求出250克大米的体积,大约是305立方厘米。

生3:我们组把250克大米堆成一个近似圆锥体,量出圆锥体的半径和高,再根据V锥=sh求出250克大米的体积,大约是276立方厘米。

师:都是250克大米体积为什么不同?生1:因为我们在测量的数据存在着误差。

生2:我们把米堆成的形体不一样,所以测得体积也有误差。

生3:米粒与米粒之间存在着或大或小的间隙,所以测量时也会存在误差。

师:老师用几种不同的方法,经过测量,发现250克米的体积大约是290立方厘米。

师:知道了米的体积你打算做个什么样的外包装?生1:长方体。

生2:正方体。

生3:圆柱体。

生4:圆锥体师:请你们小组合作,根据你们设计的外包装算出有关数据,然后动手制作外包装,看谁设计制作得最漂亮!学生动手实验(使用摄像机和实用投影展示:学生动手制作外包装的过程)师:谁来说说你们组的制作过程?学生汇报:生1:我们组设计的是长方体的包装,长是10厘米,宽是5厘米,高是6厘米,它的体积是300立方厘米。

师:为什么这样设计?生1:因为米粒与粒之间存在间隙,所以外包装的体积应250克大米的体积大一些。

生2:我们组设计的是正方体的外包装,棱长是6.7厘米,它的体积是300.763立方厘米。

生3:我们组设计的是圆柱体的外包装,半径是4厘米,高是6厘米,它的体积是301.44立方厘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