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呼唤公正审判权
2023年检察院公正司法与构建和谐社会演讲稿
![2023年检察院公正司法与构建和谐社会演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0f76595b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8e.png)
2023年检察院公正司法与构建和谐社会演讲稿尊敬的领导、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2023年检察院公正司法与构建和谐社会”。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人民群众对公正司法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检察院作为国家的执法机关,承担着依法保障公民权利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职责。
在2023年,我们应当努力实现公正司法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良性互动。
首先,公正司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一个社会能否实现和谐稳定,关键在于法治的深入推进和司法的公正执行。
公正司法使人民群众能够感受到公道,获得法律的保护,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检察院要始终坚守法治宗旨,加强执法能力和素质建设,健全完善内部制度,加强司法监督,确保每一起案件的公正审理,维护社会的法制秩序。
其次,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检察院积极履行职能。
与过去相比,未来的检察院工作将更加注重社会和谐的构建。
检察院要深入调查犯罪背后的社会原因,加大预防犯罪的力度,同时,加强对腐败和经济犯罪的打击力度,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
通过公正的司法,加强对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的调查和起诉,维护人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为实现社会和谐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全民参与和法律意识的普及。
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而法治社会的建设离不开全民的法律意识。
检察机关要加强对法律知识的普及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
通过加强与学校、社区等基层组织的合作,开展法律宣传活动,引导人民群众自觉合法经营、自觉遵纪守法,不断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和法治水平。
最后,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检察机关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合作。
我们都知道,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努力。
检察机关要加强与公安机关、法院等执法机关的配合,在案件的调查、审判等环节上紧密协作,形成工作合力,确保案件的公正审理和司法的公正执行。
同时,检察机关还应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加强与社会组织、媒体等的合作,共同推动社会和谐建设,共同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如何实现司法公正
![如何实现司法公正](https://img.taocdn.com/s3/m/701c551e0975f46526d3e179.png)
如何实现司法公正如何实现司法公正论如何实现司法公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新十六字方针,所谓公正司法就是要求司法人员在司法、审判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正义的精神和原则。
和谐社会需要法制社会,法制社会的形成需要司法公正,可见司法公正对实现和谐社会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代中国,我们仍能看见许多不公正的案件,如李昌奎案,两份不同判决书,一字之差的"免死牌",死缓的终审判决结果,顿时在家属之间引起轩然大波。
此案经媒体报道,民众哗然。
与此前轰动全国的药家鑫案相比,本案罪犯李昌奎的罪行比药家鑫大得多,前者强奸一人、杀害两人,后者杀害一人,同样有自首情节,前者是潜逃数天后,走投无路而自首,后者是在父母陪同下自首,前者被判死缓,而后者被判死刑(已被执行死刑)。
药家鑫若泉下有知,肯定会大呼不公、大呼冤枉。
云南省高院改判死缓的理由是含糊的"量刑过重",无论从法理,还是情理来看,云南省高院的改判理由都是不成立的,对此案的终审判决是一个不公正的判决!公正是法律的灵魂,法律失去公正,则是僵死的躯壳,是暴政的帮凶。
英国思想家培根说过:"一次不公正的判决比不公正的立法危害更烈,后者只不过是弄脏了水流,前者则是污染了水源。
"实现司法公正应做到以下几项。
(一)提高法官的素质。
许多人都听到过这样一首民谣,法官是吃了被告吃原告,吃了原告又来吃被告。
这样两面吃的法官,不知道是否会吃了人的嘴软拿了人的手软呢? 在基层的案件审理中,法官充当的是一个和稀泥的角色,法律公正没有得到贯彻和遵守。
令人发指的是,还有极少数法官为了个人情欲以权力相威胁而引诱猥亵当事人的亲属。
当然,在诉讼参与人中,律师也是一个弱势群体。
由于诉讼当事人对法官在审判中作用的迷信,当事人会选择什么样的律师,法官的一言一行,甚至一个眼色,一个暗示都使当事人会做出一个委托代理决定。
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法官又成了律师的衣食父母。
律师不得不唯法官意志是从。
法律公正执法的案例(3篇)
![法律公正执法的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6019ca3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6b.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我国社会治安状况逐年改善,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不断提升。
然而,在个别地区,暴力犯罪、故意伤害等案件仍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为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我国司法机关始终坚持依法治国,公正司法。
本文将以某市法院审理的李某故意伤害案为例,探讨法律公正执法的典型案例。
二、案情简介2019年5月,某市发生一起故意伤害案件。
被害人张某与被告人李某系同村村民,因土地纠纷发生争执。
在争执过程中,李某持械将张某打成重伤,导致张某身受重伤,生命垂危。
案发后,李某潜逃至外地,后被公安机关抓获归案。
三、审理过程1. 侦查阶段案发后,公安机关迅速开展侦查工作,通过调查走访、收集证据,确定李某为犯罪嫌疑人。
在侦查过程中,公安机关依法对李某进行讯问,并取得了李某的供述。
同时,公安机关还调取了现场监控录像、证人证言等证据。
2. 起诉阶段在侦查结束后,公安机关将案件移送至某市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人民检察院依法对李某进行审查,认为其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对李某提起公诉。
3. 审判阶段某市人民法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对李某故意伤害案进行公开审理。
在庭审过程中,合议庭充分保障了李某的诉讼权利,对李某的犯罪事实进行了全面审查。
(1)法庭调查在法庭调查阶段,合议庭依法审查了公安机关提供的证据,包括现场监控录像、证人证言、李某的供述等。
同时,合议庭还审查了李某的辩护律师提出的证据。
在审查过程中,合议庭对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进行了全面审查。
(2)法庭辩论在法庭辩论阶段,控辩双方就李某的犯罪事实、犯罪情节、法定刑等方面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李某的辩护律师提出,李某在犯罪过程中存在自首情节,请求法庭从轻处罚。
(3)判决在审理结束后,合议庭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结合李某的犯罪事实、犯罪情节、悔罪表现等,依法作出判决。
某市人民法院认定李某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并赔偿被害人张某经济损失。
审判权公正行使问题探析
![审判权公正行使问题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8f36776848d7c1c708a14564.png)
审判权公正行使问题探析[摘要]法官公正行使审判权是审判权公正行使的核心内容,而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是审判公正的前提条件。
文章拟从法官公正审判的角度来探析审判权公正行使的实现问题。
[关键词]公正审判;法官独立;监督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人民法院被视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而公正是法院审判的最终价值追求。
法官是代表法院行使审判权的主体,法官公正行使审判权成为审判权公正行使的核心内容,①而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是审判公正的前提条件。
我国宪法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这里的独立包括外部独立,即审判机关与其他机关、团体、个人的独立,也包括内部独立,即上下级法院之间的独立、同级法院之间的独立(包括各同级法院之间的独立、同一法院各庭室之间的独立、同一庭室之间各法官之间的独立等)。
但审判实践中,因制度缺失、法官素质等因素的影响,一些法官无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
基于此,本文拟从法官公正审判的角度来探析审判权公正行使的实现问题。
一、制约法官公正审判的主要因素(一)法官独立受制约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法院的设置及法院的人事和财政等权力归地方政府,另外,法院内部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审判长等级别的划分被打上了行政等级的烙印,庭长、院长等的行政性事务与法官的审判职能往往交错在一起,庭长、院长案件审批制度的存在等都影响了法官办案的独立性。
(二)法官队伍素质参差不齐1.法官任职门槛低。
法官公正行使审判权是审判权公正行使的核心内容,是法官的神圣使命。
正是基于法官职业的特殊性,在法官的选拔和任免上要求应更为严格。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的规定,担任法官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为“高等院校法律专业本科毕业或者高等院校非法律专业本科毕业具有法律专业知识,从事法律工作满二年,其中担任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应当从事法律工作满三年;获得法律专业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或者非法律专业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具有法律专业知识,从事法律工作满一年,其中担任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应当从事法律工作满二年。
公正行使审判权研究
![公正行使审判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fb28ef4aef8941ea76e05c4.png)
公 正 行 使 审 判 权 研 究
游 彬
摘 要: 人 民法院作为 国家的 审判机 关 , 司 ( 一) 公 正行使审判权是用 司法公 正托 就成 了一纸 空文 。作 为一 名人 民法 官 , 如 果在行使 审 判权 的过 程 中 , 只 唯上 、 只 唯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 国人 大一 权 、 只 唯利 、 只唯 势 , 就 无 法 坚 守 道 德 良 知
是 法 治 社 会 的 一 个 重 要 特 征 。 也 就 是 使 审判 权 主要 是 从 审判 过 程 公 正 和 审 判 结 的重要组成部分 。法 官的天职就是通过公 威 , 法治社会必 须树 立起法 律 至上 的意识 果公 正 两 个 方 面 体 现 出 来 。 审判 过 程 公 正 正审判案件来达 到定 纷止争的 目的 。当公 说 ,
他 们期 盼得 到人 民法 和观念 。公正行使 审判权 对法律至上观念 实 际 上 就 是要 求 人 民 法 院严 格 依 照 法 律 程 民权利受到 侵害 时 , 期 盼 得 到 公 正 的 司法 保 护 。 的形 成 和维 护 有 着 极 其 重 要 的 作 用 。人 民 序 的规 定 办 案 , 审判 结 果 公 正 实 际 上 就 是 院 的 公 正 审 判 , 可 以清楚地 向 扭 曲的利益 才 法 院通过公 正行使 审判 权 , 要 求人 民法院在正确认定案件 事实的基础 只有真正做 到 了司法公 正 , 人们昭示 : 哪些行 为是 法律 所允许 和鼓 励 能 得 以 矫 正 , 社 会 才 能 走 上 正 轨 。 法 院 通 上准确地 适 用法律 。然而 , 由 于 人 民 法 院 的 , 哪些行 为是法 律所 禁止甚 至要 受到 法 实 际上是 在 向广大 群 在 外 部 受到 领 导 体 制 和 财 政 体 制 的 制 约 , 过公 正行 使审判 权 , 律制裁的 , 从 而使 人们 获得一 种稳 定 的行 并 使依 法治 国 在 内部 受到 法官 自身素质和 法院案件 处理 众进行 法制 的宣传 和教育 , 并 在此基 础上 形成遵 法 和守法 的 从而 促进我 国社 会 主义 为预期 , 模 式 的影 响 , 审 判 权 的 公 正 行 使 往 往 会 遭 的理念深入人 心 ,
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司法公正问题研究
![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司法公正问题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06ee84ca8956bec0975e3a3.png)
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司法公正问题研究[摘要]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中华民族和全体中国人民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和奋斗目标。
维护和实现司法公正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司法公正就是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与正义的原则,包含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
所谓实体正义就是指司法过程形成了公正的结果,程序正义是指在形成这一结果的过程中。
采用和遵循了公正的程序。
[关键词]和谐社会;司法公正;实体公正;程序公正一、和谐社会与司法公正解读党的十六届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阐明了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实现社会和谐,是中华民族和全体中国人民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这既是社会和谐与否的基本价值取向和主要衡量标准,也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参考系。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以保证司法公正为目标,逐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形成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为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提供法制保障。
”《决定》强调了维护司法公正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现实意义。
何为司法公正呢?司法公正的基本内涵就是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与正义的原则。
司法是国家司法机关依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主要指法院的审判活动。
公正的含义则包括公平、平等、正当、正义等。
司法公正既要求法院的审判过程遵循平等和正当的原则,也要求法院的审判结果体现公平和正义的精神。
司法公正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司法机关对诉讼当事人作出的裁决或处理结果是公正的;第二,诉讼活动的过程对有关人员来说是公正的,或者说诉讼参与人在诉讼过程所受到的对待是公正的。
公正司法举措
![公正司法举措](https://img.taocdn.com/s3/m/cfdac6fd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41.png)
公正司法举措1. 引言公正司法是一个社会进步和稳定的基石,它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权益至关重要。
为了建设公正、透明、高效的司法体系,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公正司法举措。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这些举措。
2. 司法独立与审判权保障司法独立是公正司法的基础,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保障审判权和司法独立。
首先,中国宪法明确规定了人民法院的独立地位和审判权的行使方式。
其次,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对审判活动的监督,确保司法公正。
例如,设立了监察委员会来监督和制约执法机关的行为,并建立了案件复核制度,确保裁判结果符合法律和事实。
3. 司法改革与提升专业能力为了提升司法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素质水平,中国政府积极推进司法改革。
首先,加强了对新任职、晋升和培训的司法人员的选拔和考核,确保他们具备良好的法律知识和道德素养。
其次,建立了完善的司法职业发展体系,为司法人员提供广阔的晋升空间和发展机会。
此外,中国还加大了对法学院和法律教育的投入,提高了培养高素质法律人才的能力。
4. 加强公正司法宣传与教育公正司法宣传与教育是推进司法公正的重要手段。
中国政府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公正司法理念和价值观的宣传与教育。
首先,在各级法院设立了公正司法教育基地,组织学生、社区居民等参观和学习,增强公众对司法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其次,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宣传活动,向社会大众普及相关知识,并回应公众关切。
5. 提升司法透明度与信息化建设为了增加司法透明度和减少不当干预,中国政府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
首先,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统一的案件管理系统,实现了案件信息的共享和查询。
其次,加强了庭审直播和录音录像等技术手段的应用,确保庭审过程公开透明。
此外,建立了在线诉讼平台,方便公众进行诉讼申请和查询。
6. 加强司法监督与反腐败工作司法监督和反腐败工作是维护司法公正的重要环节。
中国政府通过建立监察委员会、推进反腐败国际合作等措施来加强司法监督和打击腐败行为。
此外,加强对律师、检察官和法官等职业人员的监督,并建立举报机制,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司法监督工作。
论司法公正对和谐社会的促进作用
![论司法公正对和谐社会的促进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f1b421fa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5e.png)
论司法公正对和谐社会的促进作用内容提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成分、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日益多样化,各种利益冲突和摩擦不断出现,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愈加繁重。
因此,各级法院特别是基层人民法院必须立足审判工作,全力以赴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人民法院作为国家审判机关,正确行使好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审判权,无疑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依法治国、促进社会和谐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有鉴于此,目前,茶陵县法院正全面加强和谐司法能力建设,努力提高司法水平,维护司法公正,有效发挥人民法院惩治犯罪,化解矛盾和促进社会发展的职能作为,努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司法保障。
关键词: 司法和谐社会人民法院审判工作一、公正司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司法公正与效率呼唤现代司法制度,司法中立是实现“有效率的司法公正”这一司法权运行的总目标所必不可少的理念与制度保障。
随着司法改革的深入,司法中立的重要性越来越引人注目。
和谐社会并不是没有任何矛盾的社会,而是要有了矛盾也能通过正常的渠道解决。
实践证明,法制是化解矛盾的有效方式,司法裁判是解决问题、避免冲突的最终途径。
为更好地发挥司法机关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应该加强对司法机关的领导,号召各级党委和人大把维护司法机关的中立地位当作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之一来抓,排除各种干扰,维护审判机关的中立地位,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司法环境。
同时加强民间和解、调解和仲裁工作,使民间矛盾尽量通过民间方式解决,节省诉讼资源,减少当事人诉累,创造和谐环境。
法院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堡垒”。
一旦这道堡垒坍塌,人们无法获得起码的关怀、尊重,无法实现起码的公平、公正,就会对整个社会,整个国家机器产生怀疑,从而丧失信心,以至于绝望。
而这种信任危机于个人、国家、社会都是极具危险的。
那么怎样才能使这“堡垒”真正起到化解矛盾,解决争端,维护社会稳定和秩序的作用呢?法院只有也必须在发生争端的双方之间严守中立,才能不仅在实质上而且在外观上具有公正的形象,赢得当事人的信任,从而真正起到实现正义的堡垒作用。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公平与公正】和谐社会公平正义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公平与公正】和谐社会公平正义](https://img.taocdn.com/s3/m/3c3b1c83783e0912a2162afc.png)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公平与公正】和谐社会公平正义<P> 如何维护公平与公正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与公正关系到社会的繁荣、稳定和发展。
社会公平与公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本价值观之一。
公平与公正是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联系的,不同的国家、民族和社会制度对社会公平与公正的理解和认识不尽相同。
在当代西方,关于公平问题的看法也有多种观点,有的是关注结果是否平等,有的是关注权利是否平等,有的是关注机会是否平等,还有的是关注程序是否平等。
不同国家和社会的公平与公正观虽有差别,也有共性,那就是,它要求社会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而平等的分配,包括社会成员享有平等的权利、合理的分配、均等的机会和公平的司法,社会成员之间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消费水平基本接近,人们行使的权利与收获和他们履行的义务与贡献基本一致,每个人都能拥有平等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按照马克思主义公平公正观的要求,公平公正具有以下特征:公平与公正的概念具有明显的历史内涵,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它是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具体的价值标准和判断,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紧密相联。
因此,必须把公平与公正放到一个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去考察它的内涵和要求,不能离开具体的历史条件去抽象地谈论公平与公正问题。
在我国,研究并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需要的公平公正观,必须从我国初级阶段国情、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多元化的社会分配结构出发,这一特殊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公平与公正目标要求的实现是一个渐进的艰巨过程,是阶段性目标和最终目标的统一。
相对性是指公平与公正是一个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概念。
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并不存在绝对的公平与公正。
不同的国家,由于国情不同,公平公正的标准就不同;同一国家,由于社会发展阶段不同,公平与公正的标准也不同;即使同一社会发展阶段,由于社会制度、区域发展水平等不同,不同领域不同群体的公平与公正也是相对的。
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司法公正问题研究
![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司法公正问题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3f404cd5fbfc77da269b120.png)
上诉 等一 系列程 序来 最后 实 现 的裁 断是非 的方式 , 具有 “ 听则 明” 的特 点 ,加 上 司法 机关 不 隶 属 兼 于行 政机关 ,具有 独 立 性 和 中立 性 ,因此 较 之 行
政解 决能 够 最 大 限 度 地 保 障 纷 争 当事 人 的权 利 , 最 大 限 度 给 予 其 申 辩 和 权 利 救 济 的 机 会 。 而 行 政
决 ” 的原 则 。
值得说 明的是 ,现 代 法治 理 念 所 以要 确 立 和 强调 司法 最终 解决 的原 则 ,并 不 等 于 说 司法 解 决 的结 果最后 一定 就 比行 政解 决 的结 果 要 公 正 ,而
是在 于 司法 是 依 照 包 括 公 开 审 判 、辩 护 、 回避 、
维普资讯
社 会科 学研 究
20 . . 063
构 和 社 中司公 问研 建 谐 会 的 法正题 究
周友苏
[ 摘要] 公平正义是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构建和谐社会,必然要 以公 平正义 为其核心价值。要把 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贯穿于法治的全过程,就必须维护 司法公正。司法本 身就蕴含着公平正义的价值取 向,司法公正是 司法机 关通过司法活动来体现的公平正义。司法 活动正当性 的关键在 于司法公正。司法公正对于维护和实现民主法治、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安
治 是 实 现 社 会 和 谐 的 重 要 手 段 ,耍 把 公 平 正 义 的
社 会 主义 法 治 社 会 不 可 或 缺 的重 要 环 节 ,其 中 的
“ 法 ” 就 是 指 行 政 执 法 活 动 。 这 就 说 明 , 司 法 执 已成为 与行政 执法 并 列 的概 念 , 由此 显示 出其 特 有 的内涵 :
构建和谐社会作文优秀6篇
![构建和谐社会作文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e2b6482c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b2.png)
构建和谐社会作文优秀6篇“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国家长期以来倡导的一个目标和理念,它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和向往。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各方共同努力,而作为公民个体,每个人都能够做出自己的贡献。
以下是6篇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优秀作文,旨在激励每个人为实现这一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文一: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以人为本在当今社会,很多人的心理状态都比较紧张和焦虑,这与社会风气败坏、人际关系复杂等问题有关。
而要构建和谐社会,需要让大家都意识到“以人为本”的理念。
这是因为,只有当每个人都像关心自己一样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存在和权利,社会才能更加和谐。
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那些弱势群体,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帮助,从而缩小社会差距。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每个人参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文二:聚焦绿色发展,共同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社会还要注重可持续发展,关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如果我们过度开发环境或者浪费资源,只会加剧社会矛盾,给我们的后代留下更多麻烦。
因此,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关注环保和绿色发展,倡导低碳、节能、环保的生活方式,这也符合“绿色发展”的理念。
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
作文三:平等、公正、法治——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如果一个社会缺乏法律的支持,就无法实现真正的和谐。
因此,平等、公正、法治成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
只有让每个人都受到法律保护并接受审判,我们才能遏制犯罪行为,减少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尊重法律和规章制度,共同构建一个安全、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作文四:建设和谐社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在大前提下,建设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只有在生活的小区环境里,我们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和谐社会的意义。
因此,我们需要团结邻里,弘扬互助精神,保持公共区域的卫生和整洁,同时注意和谐家庭的建立。
这样,我们才能够共同完成构建和谐社区的目标,也有望实现让和谐社会的目标。
平等与公正的演讲稿构建和谐社会法治与公平论坛
![平等与公正的演讲稿构建和谐社会法治与公平论坛](https://img.taocdn.com/s3/m/ea987148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e5.png)
平等与公正的演讲稿构建和谐社会法治与公平论坛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个法治与公平论坛上发表演讲,今天我将就“平等与公正”这一主题与大家分享一些想法。
在当代社会,我们面临着日益加剧的不平等现象和社会不公正的问题,而构建一个和谐社会必然需要法治和公平的保障。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探讨如何实现法治与公平的目标。
首先,我想着重强调法治的重要性。
法治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的基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备条件。
法治的核心理念在于平等和公正。
在法治的框架下,每个人都应享有平等的法律权益,没有人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
只有依法办事,才能保证公正、合理的裁判结果,使每个人都能够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中发展和实现自己的梦想。
其次,公平也是实现和谐社会的不可或缺的要素。
公平是指每个人在机会和分配方面都应享有平等的权益和机会。
现实中存在的不平等现象,往往导致社会的不公正,使得一部分人拥有更多的资源和机会,而其他人则处于劣势地位。
为了实现公平,我们需要建立起一个公正的社会体系,包括教育、就业、医疗等各个领域,给予每个人平等的机会与待遇,使社会资源的分配更加均衡。
要实现法治与公平的目标,我们还需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加强法律意识教育。
法治建设的前提是全民的法律素养,只有通过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才能推动法治的发展。
政府、学校、家庭等各个层面都应该加强对公民的法律教育,让每个人都有正确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
其次,加强司法体系建设。
司法是法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公众利益和权益的司法体系是实现公正的基础。
要加强法官和检察官的专业能力培养,构建一个高效、公正的司法机构。
此外,要加强对冤假错案的纠正和公正审判的监督,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公正受审,消除司法不公。
同时,加强社会公平的政策和措施。
政府在社会资源分配中要充分考虑到弱势群体和贫困地区的需求,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来推动社会公平。
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司法公正
![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司法公正](https://img.taocdn.com/s3/m/6b0df144767f5acfa1c7cd23.png)
2 公 正 .
1 实现 民主法治 .
民主法 治是 和谐 社 会 的首 要要 素 。 长 与效 新
和谐社 会应 当是 一 个公 正 的社 会 。何 为公 正 ?
博 登 海默 曾将 其 比喻 为“ 普洛 修 斯 的脸 。L但 是简 ”l
为 , 律 意义上 的 和谐是 指 构成 社会 这 一系统 的所 法
司 法裁 判 消 除冲 突和 矛 盾 , 实现 当事 人 之 间 、 当事
人 与社会 之间的“ 和谐 ” 但 这种 表象 背后 蕴 涵 的是 ,
有 主体 在 现 行法 律 框 架 内为 了共 同 利益 和各 自利 益所 构 建 的 一种 平 等 、 助 、 惠 的稳 定 关 系 以及 互 互 在这 种关 系变 动 时的“ 相安 无事 ” 态 。就 是说 , 状 法
维普资讯
第 2 卷第 6 4 期
2 0 0 6年 1 月 1
佛 山 科 学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 会 科 学版 ) 社
J u n l f o h n Unv ri S c l c n e dt n o r a o s a ies y( o i i c i o ) F t aS e E i
满活 力 的社会 。要 建构 这 样一 种社 会 和谐状 态 , 必
此意 义上 , 我们可 以把 司法 功能 蕴涵 的 法理 意义 解
释为: 以公 正促 和谐 , 实现基 于“ 和谐 ” 的社 会稳定 。
一
须处 理好政 府 与个 体 、 体 与个 体 以及个 体 与 自然 个 三种 关 系 , 必须 具 备 以下 特征 :
义, 只有 和“ 稳定 ”“ 、和谐 ” “ 、发展 ” 些 时代 主题 词 这 联 系起 来 , 才可 能 获得 由具体 到 一 般 的认 识 , 能 才
法理学论述题精选
![法理学论述题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010f3b11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6e.png)
法理学论述题精选法理学论述题精选(一)试论法与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中国古代就有和谐思想,和谐观与和谐思想是古代中国人思考问题的一贯模式,凡处理矛盾、纠纷时,莫不抱持"以和为贵"的出发点。
和谐,既是古代法律追求的目标,又是古代法律的神韵。
2、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与人的关系和谐、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
建设和谐社会就是要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人的和谐相处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3、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我们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和谐,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坚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法律相对于其他实现社会管理的方式,如道德、宗教等具有强制性、规范性、全面性、程序性等优越性,这就决定了法律是社会管理方式的主导。
由此实现社会和谐保证社会有序运转,法治是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充分发挥法治在促进、实现、保障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
4、我们现在所要建构的和谐社会,应当是一个法治社会。
但法治社会不等于和谐社会,法治社会本身并不等于已经建成了和谐社会。
至近代,西方各国虽然普遍建立起了以法律为主要形式进行统治的社会秩序,但我们也不能说这种秩序就已经达到了和谐社会的要求。
比如,困扰人类数千年之久的贫富差别问题,男女之间的平等问题,涉及健康人与残疾人的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问题,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协调问题,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问题,等等,都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因此,仅仅依靠法治也无法真正实现和谐社会,其中,道德和宗教等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作为整体先进的西方文明,为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发展规律:法治乃是大治之本,即,和谐社会离不开法治。
5、和谐社会要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建设协调一致,要求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都是和谐稳定的,要求社会发展是全面而又可持续的,从本质上说,它与法治社会追求的秩序井然、公平正义、权利保障的价值追求是一致的,可以说和谐社会就是法治社会。
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 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学习《公正司法与和谐社会》专题讲座的感想
![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 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学习《公正司法与和谐社会》专题讲座的感想](https://img.taocdn.com/s3/m/af02528871fe910ef12df870.png)
圆 一◇ 一圆
维普资讯
轻” 导致的冤假错案, 我们要以此为鉴。民 事案件要遵循 “ 谁主张谁举证” 原则, 熟练运用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坚 持中立, 树立民 主平等的观念,平 等保护各类诉讼主 体的合 法权益, 不偏不袒, 保护合法权益不受到侵犯。 ( 一)树立审判公开的观念, 不断提高执法办案的透明 度, 保护当事人的知情权 在审判的各个环节, 让当事人了解 案件的进度, 以及有可 能承担的不利后果, 因此, 坚持在立案 阶段向当事人发放诉讼风险须知、 举证责任、 诉讼权利与义务 等, 一方面避免 审判资 源的浪费我县既是国家重点扶贫县, 又 是发展热带高效水果的农业县, 外来开 发农业种植企业多, 要为这些企业积极 提供法律帮助。 对涉及土地承包纠纷、 经
、
发展是硬道理, 人民法院要为加快 营权纠纷、 林木采伐纠纷案件既要考虑 社会发展服务, 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 到外来投资者的利益,又要兼顾农民 的 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 正确处理大局和 利益, 保护弱势群体。 既要讲法律效果。 更 要讲社会效果, 从寻找双方利益平衡点着手, 缩小双方的对立面, 达到化 解纠 为农业发展营造有利的投资 纷, 环境, 促进规范有序的市场经济环境 的 形成。 二、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树立 会执法理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坚 持以 人为本。 在审判工作中要尊重人 权, 要本着对人民负责, 对法 律负责的精神, 坚持以 事实为根据, 以法 律为准绳,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刑事审判实践中要更新司法理念, 杜绝过去那种 “ 疑罪从有” “ 或 疑罪从轻”的做法,要坚持 “ 疑罪从 无” 罪刑相适应” 、“ 原则, 遏制重罪轻判或轻罪重判现象。 保护无 罪的 人不受 法律追究。 要摒弃野蛮的、 不文明的执法方式。 要重证据轻口 供, 对事实不清、 证据不足的寨件要坚持 “ 疑罪从无” 原则。 武汉的余祥林 案件和我省万宁市的 “ 二黄”案件就是明显的 “ 疑罪从有” “ 、 疑罪从
社会公平与正义
![社会公平与正义](https://img.taocdn.com/s3/m/6f502e858762caaedd33d4d9.png)
社会公平与正义电子08—2 王秋实2010年暑假,我们为响应团委的号召,参加社会实践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我们一行几人踏上了去中山的汽车,初次走入社会的自己难免有些紧张,想着那里会是什么样子呢,可是想象毕竟不是现实,到了厂里才知道原来现实真的好残酷。
通过在厂里的一个月,自己也明白了很多,感受了社会上的所谓公平与正义,胡锦涛同志关于"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的论述,概括了当前我国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要求。
具体来说,社会公平正义包括权利平等、分配公平、机会均等和司法公正等多方面。
但是在厂里,根本体会不到这种感觉,而想象中的社会公平与正义也只是口头说说而已,真正的社会公平与正义从来都是子虚乌有。
然而社会需要公平与正义,社会和谐的根本、法治的精髓都在于社会公平正义。
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法治国家最基本的原则。
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曾说:"一定要公正。
不公正,就破坏了秩序,破坏了和谐,这是最大的恶"。
当前,在构建和谐无锡与法治无锡的过程中,必须全面认识社会和谐与公平正义之间的关系,真正做到辩证统一、协调互进。
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法治繁荣的重要前提和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法治国家是一个把公平和正义作为核心价值取向的社会。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必须把社会公平提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与法治国家过程中进行制度安排和创新的重要依据。
只有遵循公平正义原则,制度安排和创新、各项决策和措施才能取得各界广泛认同、广泛支持,法律才能得到普遍服从,社会资源才能得到有效整合,绝大多数社会成员才能从中受益,真正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
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与法治繁荣的内在要求。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公开审判之再探讨(梅启勇 湖北省荆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公开审判之再探讨(梅启勇 湖北省荆州市中级人民法院)](https://img.taocdn.com/s3/m/73f9e20c844769eae009ed2e.png)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公开审判之再探讨梅启勇湖北省荆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如果说构建和谐社会[1] 正在成为当前我国的时代主题,那么民主法治则是和谐社会的第一篇章。
法治作为和谐社会的利益平衡调节器,对和谐社会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民法院作为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公正司法,一心为民,通过一次次生动的司法活动,实现看得见的正义,向社会昭示公正,逐步获取民众对法治和司法的信仰,让民众把司法作为定纷止争、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自觉选择。
笔者以为,虽然关于公开审判问题的研究不是热点也不是难点,但从提高民众的诉讼常识、法律知识,进而提高法律信仰之角度,对公开审判再研究再探讨依然有必要。
一、公开审判原则的基本概述(一)理论渊源公开审判[2] ,这一重要的法治原则是由18世纪意大利杰出的法学家切萨雷•贝卡利亚提出的。
贝卡利亚在猛烈抨击封建社会拷问、秘密审判等制度,极力倡导对刑事制度进行理性主义和人道主义改革时,在1764年出版的《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指出,“审判应当公开,犯罪的证据应当公开,以便使或许是社会唯一制约手段的舆论能够约束强力和欲望。
这样,人民就会说,我们不是奴隶,我们受到保护。
”[3]将贝卡利亚这一光辉思想最早用立法形式表达出来的,是美国国会于1791年12月15日批准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6条修正案。
这条规定,“在一切刑事诉讼中,被告有权享有:由犯罪发生地的州和地区的公正陪审团予以迅速和公开的审理”[4]。
到19世纪,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国相继实行了这一原则。
如法国1793年《宪法》第94条、1795年《宪法》第208条、1848年在法兰克福举行的国民议会通过的《基本权宣言》与1849年3月的《帝国宪法》也规定了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中的审判公开原则。
日本宪法规定了司法公开原则,特别是涉及宪法第3章所规定的保障国民基本人权问题的案件,一般必须公开审判。
1877年德国民事诉讼法也贯彻了此项原则。
司法公开原则,在经过了100年左右的时间,逐渐被各国所接受。
什么是社会公正社会公正的特点
![什么是社会公正社会公正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77cb0c3f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e6.png)
什么是社会公正社会公正的特点社会公正是和谐社会的本质和基石,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首要价值。
那么你对社会公正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社会公正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社会公正的介绍1、用来表述政治行为主体——国家所实施的社会行为伦理学性质的范畴。
它是国家在处理两个或...可以这样说:社会上只要有人还需要使用“社会公正”这样一个概念来评价社会制度的性质,就不可能存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量度社会的公正问题。
【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大辞典】2、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法律、伦理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范畴。
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立场的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社会公正,贯穿在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的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全体公民平等的道德法律准则和社会政治准则。
【中华法学大辞典·法理学卷】3、指作为政治行为主体的国家在处理两个或两个以上在利益上存在差别的社会客体关系时所实施...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尺度的社会公正观,既是历史上一切进步的社会主义、社会公正观合乎规律、合乎逻辑发展的产物,也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一般原理。
【新时期新名词大辞典】4、在社会生活中合理地分配各种利益,包括物质利益、政治权利、文化教育和言论出版等精神权...社会公正是一个历史范畴,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的不同,社会公正的内涵和判定标准也不同。
“希腊人和罗马人的公平观认为奴隶制度是公平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全书】5、良序社会的基本特征与关系状态。
与作为形式要求的制度公正的最大区别在于它具有实质要...实质公正与形式公正、起点公正与结果公正、程序公正与规则公正,这些彼此具有矛盾性的方面构成社会公正的现实具体内容。
【伦理学大辞典】6、汤玉奇、陈继新、曾辉尧编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年6月出版,13.5万字,责任编辑:马达。
...诸如:公正就是和谐(毕达哥拉斯)、公正就是斗争(德谟克利特)、公正就是知道如何行动是最好的(苏格拉底)、公正就是各司其职、各守其序、各得其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8卷第7期河北法学V ol.28,N o .72010年7月H ebei Law Science Jul.,2010和谐社会呼唤公正审判权王 彬收稿日期:2009 11 20作者简介:王 彬(1972 ),男,安徽砀山人,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宪法学。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上海200240)摘 要:公正审判权是宪法性基本权利。
与其他国家宪法关于公正审判权的规定相比较,中国宪法对这项基本权利的规定存在很多缺失。
为适应和谐社会对公正司法的要求,我国有必要将公正审判权确立为宪法性基本权利。
关键词:公正审判权;和谐社会;基本权利中图分类号:DF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 3933(2010)07 0062 06H ar moni ous Society Calls for the R i ght to Fair TrialWANG B in(Law Schoo ,l Shangha i Jiao tong U niversity ,Shanghai 200240Ch i na)Ab str ac t :T he right to fair tr i a l is one o f the basic ri ghts sti pulated by the constituti on .Co m pared w it h thesti pulati ons about the ri ght to fair trial i n other countries 'constit u tions ,there are a l o t of defi c ienc i es i nCh i na s 'constituti on .In o rder to mee t the requ irem ents abou t the jud i c i a l j ustice of ha r mon i ous soc iety ,it is necessary f o r Chi na t o stipulate the ri ght to fair trial as one of the constituti onal basi c ri ghts .Keywords :t he ri ght to f a ir tria;l har m onious soc i ety ;bas i c r i ghts从我国新闻煤体披露的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典型案件来看,保障被告人的公正审判权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任务。
有代表性的案例诸如1994年湖北省佘详林曾两次被错误裁判犯故意杀人罪(杀害其妻)被判处 死刑 而在其妻生还后才得以昭雪冤案!;杜培武被判处死刑3年后真凶抓获案∀;超期羁押第一案(谢洪武案)#;以及因为审理程序问题而深陷网络舆论旋涡的杨佳故意杀人案∃。
上述典型案件中,无论实体正义与否,皆因审理的程序问题而遭受质疑。
在笔者看来,这些案件的审理程序问题在某种程度上都可归结为一个问题:有没有充分保障被告的公正审判权?笔者认为,中国要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法治国家,就应当保障公民享受公正司法的权利。
因为司法公正是法治的基本条件之一,人权保障是法治的根本目标以及衡量法治水平的尺度。
不实现司法公正,不认真对待公正审判权这样的基本人权,建设法治国家将无异于痴人说梦,或者法治将成为一个美丽的谎言[1]。
笔者同时认为,公正审判权是公民的宪法性权利,要确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公正审判权,中国应将公正审判权上升到公民基本权利的角度,在宪法中明确规定为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
本人拟从宪法基本权利的角度,对公民应该享有的公正审判权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以抛砖引玉。
一、公正审判权的概念和内容公正审判权的英文表述为 a right to fair trial。
英汉词典里对 fair的解释为 公平的;正直的; (游戏等)公正的我国学者对于该词的翻译主要是两种: 公平审判权和 公正审判权。
笔者倾向于 公正审判权的译法。
因为在中文的习惯中, 公平更侧重于程序上的平衡,而 公正则不但包含了 公平一词所体现的程序上的要求,同时也是对法官在裁判时运用法律做出裁决的要求[2]。
公正审判权最初渊源于国内法,从英国1215年的&自由大宪章∋到1679年的&人身保护法∋和1689年的&权利法案∋,从法国的&人权宣言∋到美国的&独立宣言∋和宪法修正案,欧美各国纷纷确立了法律的正当程序和刑事被告人的公平审判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基于对人权尊重的普遍认识,公平审判权逐步被重要国际人权公约所确认。
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第10条,1950年&欧洲人权公约∋第6条, 1969年&美洲人权公约∋第8条,1981年&非洲人权和民族宪章∋第7条,特别是1966年&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4条,均明确规定了公平审判权。
公平审判权作为确认和保护每一个人作为人享有的接受公平审判的一系列权利的总称,已成为国际法确认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人权[3]。
究竟何谓公正审判权?单纯从字面上看,公正审判权往往被误认为司法机关享有依法公正司法的权力,其实它是公民的权利。
&公民权利及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4条和第15条体现了公正审判权的主要内容。
依&公民权利及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4条规定,公正审判权意指人们享有的,由一个合格的、独立的、不偏不倚的法庭,公正地、及时地裁断其权利义务纠纷或对其的刑事指控的权利。
简言之,就是获得公正司法的权利。
该权利是一个围绕司法公正而组成的权利族群。
为了进一步细化公正审判原则的规定,公约在接下来的条款中规定了一系列作为最低底线的程序性权利来保障公正审判原则的实现。
公正审判权包括以下内容:1.接近法院的权利,即公民在发生权利义务争议时有起诉权、应诉权、反诉权以及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权利,在受到刑事指控时享有由法院裁决其是否有罪的权利。
2.接受独立的、合格的和不偏不倚的法庭审判的权利。
3.受到公开审判的权利。
4.及时接受审判的权利。
5.辩护权。
6.无罪推定的权利。
7.获得免费翻译的权利。
8.在同等条件下传唤有利于己的证人及盘问不利于己的证人的权利。
9.不自证其罪的权利。
10.不受双重危险的权利。
11.上诉复审的权利。
12.补救权(刑事错案赔偿权)。
13.不受溯及既往的法律定罪的权利和应受较轻处罚的权利。
在内容上,公正审判权似乎是一种权利,其实它是由获得司法审判权、接受公开审判权、接受平等审判权、接受及时审判权等一系列权利的总称,这些权利相互关联却有不同的内涵,全部权利的有机组合才构成国际法上的公平审判权。
在公平审判权中,有两项是非常关键的内容,一是 独立而不偏倚的法庭,另一项是 公正和公开的审判。
在诸多分析公平审判权的论文和著述中都提到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如果我们把公平审判权比作一只自由飞翔的 鸟的话,它们可以说是公平审判权的 双翼[3]。
尽管各个国家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背景有较大的不同,但是各国对于公正审判的理解还是有一些通用的标准,这些标准没有国界,是人类对于审判公正的共识。
比如,公开审判、法院独立等,都是各国公认的公正审判的必备要素。
然而,由于各国的法律制度背景不同,要规定一个全世界都适用的公正审判概念很难,至今国际公约中的公正审判概念也仅仅是一个最低标准[4]。
二、公正审判权的基本权利属性人类有着复杂的权利体系,如人身权、财产权、选举权和受教育权等等。
根据这些权利所体现的社会内容和社会关系的重要程度和在权利与义务体系中的地位、功能及社会价值,它们可以被分为基本权利和普通权利。
其中,基本权利是人们在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根本权利。
它是源于社会关系的本质,与主体的生存、发展和地位直接相关,不可剥夺、转让、规避且为社会公认的权利,因此,它一般由宪法和基本法加以规定。
而普通权利是人们在一般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利,通常由宪法以外的法律规定[5]。
公正审判权虽然在人类权利家族中诞生较晚,但把它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已成为诸多学者的共识。
比如日本学者谷口安平把公正审判权和言论自由等一样作为基本权利[6]。
再如英国学者莫里斯(克莱顿主张,公正审判权是宪法性人权,是基础性人权, 是普遍的、最高的和绝对的道德权利[7]。
公正审判权所具有的普遍性、不可取代性、不可剥夺性、母体性、地位重要性,决定了它是人权体系中涉及人的基本属性和终极价值的基本人权[4]。
(一)公正审判权是各项宪法权利的救济性权利无救济则无权利是一个真理。
宪法规定的人的生命权、人身安全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以及人的精神权利、财产权利等,都需要公正审判加以保障[4]。
公正审判权是一项救济性权利,它赋予了当事人在其他权利受到侵害的时候向司法机关请求救济的权利。
(二)公正审判权是最重要的程序性人权1.公正审判权是一种程序性人权。
公正审判权是一种保障诉权的人权,而诉权是现代法治社会中第一制度性的人权,诉权得不到保障,人权的保障就会落空。
公正审判权贯彻于诉讼的始终,由各个诉讼环节中当事人权利组合而成,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公民获得公平审判的程序,因此,公正审判权是一种程序性人权。
2.公正审判权是一种以突出保护刑事诉讼中被告人权利的方式来保障所有人的基本人权。
公正审判权的内容很丰富,仅&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4条就有7款规定公正审判权,是整个公约最长也是最重要的条文之一。
在第14条7个条款中,其中6款是规定关于刑事被告人的权利。
因此,公正审判权突出了刑事被告人的权利保护,但是,对刑事被告人的权利的保护最终落脚点是对一切个人人权的保护,因为每个个人都可能成为刑事被告人,刑事被告人的权利由于被告人人身自由的限制最容易被侵犯,因此这种权利是最需要法律加以保护的,换言之,这种权利是最容易被侵犯、最需要法律保护的,因而也是人的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权。
日本学者曾把公平审判权称为 基本权的基本权,笔者以为并不为过,因为公平审判权是保障其他基本人权的权利,其他人权的实现最后要靠它来保障[3]。
(三)公正审判权是宪法性基本权利公正审判权与宪法基本权利密不可分。
公正审判权完全应当成为宪法上的基本人权。
公正审判权之所以成为宪法保护的基本权利,主要有以下理由:1.人的主体性、权利的脆弱性和公正审判权的权利维护价值要求公正审判权成为基本权利。
人作为人应该是主体而非客体,是目的而非手段,但人要成为主体就必须享有权利。
没有了权利,人将无法成为独立的人,与行尸走肉无异。
然而,权利又是脆弱的,一切权利都面临被侵害、被抑制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