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在电力行业的应用(解决方案)

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在电力行业的应用(解决方案)
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在电力行业的应用(解决方案)

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在电力行业的应用(解决方案)

电力行业关系到国计民生,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石。信息安全建设作为保障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越来越多地受到重视并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电力行业关系到国计民生,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石。电力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有力地推动了电力行业生产、办公、服务水平,随着电力系统网络规模的不断发展和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安全建设作为保障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地受到重视并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据来自有关部门的资料,目前电力系统存在的一些信息安全问题已明显地威胁到电力系统的安全和稳定,,影响着“数字电力系统”的实现进程。研究电力系统信息安全问题、开发相应的应用系统、制定电力系统信息遭受外部攻击时的防范与系统恢复措施,是电力行业当前信息化工作的重要内容。电力系统信息安全已经成为电力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榕基入侵检测系统(RJ-IDS)是榕基网安公司除了漏洞扫描系统外的一条全新产品线,该产品是一种动态的入侵检测与响应系统,除了能对高速网络上的数据包捕获、分析、结合特征库进行相应的模式匹配外,还具有强大的行为和事件统计分析功能,能够自动检测可疑行为,及时发现来自网络外部或内部的攻击,并可以实时响应,切断攻击方的连接,帮助企业最大限度的保护公司内部的网络安全。

网络构架描述

国内电力行业某省级公司,随着业务需求的进一步扩展,原有的网络及系统平台已经不能满足应用需求,从保障业务系统高效、稳定和安全运行等方面考虑,必须升级优化现有系统,其中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是重中之重。

该公司信息系统基础设施包括电力系统网络、局域网和互联网三个部分。电力系统网络是承载该公司与各个子公司内部业务交流的核心平台,局域网是该公司内部日常办公的主要载体,外部信息的获取和发

布通过互联网来完成。

该公司的局域网于2001年建成并投入运行,核心交换机为Cisco Catalyst 6509。以千兆下联十多台设在各部门的百兆交换机,均为Cisco Catalyst 3524XL/3550系列交换机,并划分了多个VLAN;在网络出口处,该公司通过Cisco 7401交换机与Internet连接,Internet接入边界有最基本的安全设备,一台硬件

防火墙和一台VPN设备。

公司提供包括WWW、SMTP、FTP等互联网应用服务,目前开设了一个内部信息发布、员工交流站点和一个对外展示企业形象的站点,公司还架设了一个供300多人使用的邮件系统。同时公司还拥有很多的重要应用系统,其中包括企业OA系统和各种信息管理系统。

目前大流量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局域网内,因此局域网的压力很大;大部分的应用必须跨广域网,但由于应用刚刚起步,因此跨广域网的流量不很大,随着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入,广域网潜在的瓶颈将会严重影

响应用的普及;公司与各个子公司之间以VPN相连。

安全需求分析

用户目前主要的管理信息系统包括EAM(企业设备管理系统Enterprise Asset Management)、财务系统、生产调度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和生产调度监视系统等。这些关键系统同时运行在该公司统一的电力系统网络平台之上,系统之间存在业务逻辑交叉和数据交换,因此系统的安全具有很大的关联性,特别是

对于互联网接入的安全需要特别的关注。

经过一段时间的检测分析发现,该用户网络主要存在如下威胁:

1. 网上存在大量的端口扫描试探、发送垃圾邮件等网络滥用行为;

2. 发现部分主机由于未及时安装补丁程序或设置不当、口令强度不够等原因而被黑客入侵,并被安装

后门程序;

3. 拒绝服务攻击发生频率不高,但一般影响较大;

4. 蠕虫病毒传播和泛滥,危害不可小视。

部署实施策略

尽管防火墙能够通过强化网络安全策略抵御来自外部网络的非法访问,但对网络内部发起的攻击无能为力。为此,采用了榕基基于网络的实时入侵检测技术,动态监测来自于外部网络和内部网络的所有访问行为。当检测到来自内外网络针对或通过防火墙的攻击行为,会及时响应,并通知防火墙实时阻断攻击源,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抗攻击能力,更有效地保护了网络资源,提高了防御体系级别。

入侵检测系统可以和防火墙获取相同的网络数据,当入侵检测系统发现异常攻击时,立即通知防火墙,防火墙迅速做出反应阻止当前攻击事件的继续,从而使得攻击失败,这样的防御体系能够对攻击作出实时的防御,达到安全处理应急事件的目的。目前榕基RJ-IDS入侵检测系统已经可以和市场上大部分主流防火墙(超过20种)进行联动阻断入侵者,如天融信、东软、亿阳、三星等。

根据用户网络的实际状况,在千兆主干网络上部署了具备超强检测能力的榕基千兆型网络入侵检测系统RJ-IDS 1000-F,以此检测逃避防火墙拦截的攻击流。在内部网段上,由于最可能受到的是来自内部人员的攻击和内植木马病毒的攻击,所以在各个VLAN内部部署百兆型网络入侵检测系统RJ-IDS 100,随时

检测内部的网络威胁。

榕基RJ-IDS入侵检测系统是一个分布式的基于B/S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分布式的结构利于应用的扩展,B/S结构应用在网络环境中非常方便。实时地将告警日志按各种条件进行分类有助于帮助管理员迅速地发现某些特定攻击。榕基RJ-IDS入侵检测系统可以按多种标准动态地切换告警日志的分类,包括高、中、低风险、资产等,对历史攻击事件可以进行事件分析综合查询

入侵检测技术 课后答案

精品文档 . 第1章入侵检测概述 思考题: (1)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DIDS)是如何把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方法和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方法集成在一起的? 答: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是将主机入侵检测和网络入侵检测的能力集成的第一次尝试,以便于一个集中式的安全管理小组能够跟踪安全侵犯和网络间的入侵。DIDS的最初概念是采用集中式控制技术,向DIDS中心控制器发报告。 DIDS解决了这样几个问题。在大型网络互联中的一个棘手问题是在网络环境下跟踪网络用户和文件。DIDS允许用户在该环境中通过自动跨越被监视的网络跟踪和得到用户身份的相关信息来处理这个问题。DIDS是第一个具有这个能力的入侵检测系统。 DIDS解决的另一个问题是如何从发生在系统不同的抽象层次的事件中发现相关数据或事件。这类信息要求要理解它们对整个网络的影响,DIDS用一个6层入侵检测模型提取数据相关性,每层代表了对数据的一次变换结果。 (2)入侵检测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一般来说,入侵检测系统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监控、分析用户和系统的活动; ●审计系统的配置和弱点; ●评估关键系统和数据文件的完整性; ●识别攻击的活动模式; ●对异常活动进行统计分析; ●对操作系统进行审计跟踪管理,识别违反政策的用户活动。 (3)为什么说研究入侵检测非常必要? 答:计算机网络安全应提供保密性、完整性以及抵抗拒绝服务的能力,但是由于连网用户的增加,网上电子商务开辟的广阔前景,越来越多的系统受到入侵者的攻击。为了对付这些攻击企图,可以要求所有的用户确认并验证自己的身份,并使用严格的访问控制机制,还可以用各种密码学方法对数据提供保护,但是这并不完全可行。另一种对付破坏系统企图的理想方法是建立一个完全安全的系统。但这样的话,就要求所有的用户能识别和认证自己,还要采用各种各样的加密技术和强访问控制策略来保护数据。而从实际上看,这根本是不可能的。 因此,一个实用的方法是建立比较容易实现的安全系统,同时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建立相应的安全辅助系统。入侵检测系统就是这样一类系统,现在安全软件的开发方式基本上就是按照这个思路进行的。就目前系统安全状况而言,系统存在被攻击的可能性。如果系统遭到攻击,只要尽可能地检测到,甚至是实时地检测到,然后采取适当的处理

第八章入侵检测系统

第八章入侵检测系统 第一节引言 通过电子手段对一个组织信息库的恶意攻击称为信息战(information warfare)。攻击的目的可能干扰组织的正常活动,甚至企图对组织的信息库造成严重的破坏。对信息战的各种抵抗措施都可归结为三类:保护、检测、响应。 保护 (入侵的防范)指保护硬件、软件、数据抵御各种攻击的技术。目前各种网络安全设施如防火墙及VPN,各种加密技术,身份认证技术,易攻击性扫描等都属于保护的范围之内,它们是计算机系统的第一道防线。 检测 (入侵的检测)研究如何高效正确地检测网络攻击。只有入侵防范不足以保护计算机的安全,任何系统及协议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缺陷,可能是协议本身也可能是协议的实现,还有一些技术之外的社会关系问题,都能威胁信息安全。因此即使采用这些保护措施,入侵者仍可能利用相应缺陷攻入系统,这意味着入侵检测具有其他安全措施所不能代替的作用。 响应 (入侵的响应)是入侵检测之后的处理工作,主要包括损失评估,根除入侵者留下的后门,数据恢复,收集入侵者留下的证据等。这三种安全措施构成完整的信息战防御系统。 入侵检测(Intrusion Detection,ID)是本章讨论的主题之一,它通过监测计算机系统的某些信息,加以分析,检测入侵行为,并做出反应。入侵检测系统所检测的系统信息包括系统记录,网络流量,应用程序日志等。入侵(Intrusion)定义为未经授权的计算机使用者以及不正当使用(misuse)计算机的合法用户(内部威胁),危害或试图危害资源的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的行为。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IDS)是实现入侵检测功能的硬件与软件。入侵检测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即:入侵行为与正常行为有显著的不同,因而是可以检测的。入侵检测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进入90年代入侵检测成为研究与应用的热点,其间出现了许多研究原型与商业产品。 入侵检测系统在功能上是入侵防范系统的补充,而并不是入侵防范系统的替代。相反,它与这些系统共同工作,检测出已经躲过这些系统控制的攻击行为。入侵检测系统是计算机系统安全、网络安全的第二道防线。 一个理想的入侵检测系统具有如下特性: ?能以最小的人为干预持续运行。 ?能够从系统崩溃中恢复和重置。 ?能抵抗攻击。IDS必须能监测自身和检测自己是否已经被攻击者所改变。

入侵检测部署方案

1.1 入侵检测部署方案 1.1.1需求分析 利用防火墙技术,经过仔细的配置,通常能够在内外网之间提供安全的网络保护,降低了网络安全风险,但是入侵者可寻找防火墙背后可能敞开的后门,或者入侵者也可能就在防火墙内。通过部署安全措施,要实现主动阻断针对信息系统的各种攻击,如病毒、木马、间谍软件、可疑代码、端口扫描、DoS/DDoS等,能防御针对操作系统漏洞的攻击,能够实现应用层的安全防护,保护核心信息资产的免受攻击危害。 针对网络的具体情况和行业特点,我们得到的入侵检测的需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入侵检测要求 能够对攻击行为进行检测,是对入侵检测设备的核心需求,要求可以检测的种类包括:基于特征的检测、异常行为检测(包括针对各种服务器的攻击等)、可移动存储设备检测等等。 ●自身安全性要求 作为网络安全设备,入侵检测系统必须具有很高的安全性,配置文件需要加密保存,管理台和探测器之间的通讯必须采用加密的方式,探测器要可以去除协议栈,并且能够抵抗各种攻击。 ●日志审计要求 系统能对入侵警报信息分类过滤、进行统计或生成报表。对客户端、服务器端的不同地址和不同服务协议的流量分析。可以选择不同的时间间隔生成报表,反映用户在一定时期内受到的攻击类型、严重程度、发生频率、攻击来源等信息,使管理员随时对网络安全状况有正确的了解。可以根据管理员的选择,定制不同形式的报表。 ●实时响应要求

当入侵检测报警系统发现网络入侵和内部的违规操作时,将针对预先设置的规则,对事件进行实时应急响应。根据不同级别的入侵行为能做出不同方式告警,用以提醒管理人员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报警信息要分为不同的级别:对有入侵动机的行为向用户显示提示信息、对严重的违规现象实行警告通知、对极其危险的攻击可通过网管或者互动防火墙进行及时阻断、以及向安全管理中心报告。另外,必须在基于规则和相应的报警条件下,对不恰当的网络流量进行拦截。 联动要求 入侵检测系统必须能够与防火墙实现安全联动,当入侵检测系统发现攻击行为时,能够及时通知防火墙,防火墙根据入侵检测发送来的消息,动态生成安全规则,将可疑主机阻挡在网络之外,实现动态的防护体系!进一步提升网络的安全性。 1.1.2方案设计 网络入侵检测系统位于有敏感数据需要保护的网络上,通过实时侦听网络数据流,寻找网络违规模式和未授权的网络访问尝试。当发现网络违规行为和未授权的网络访问时,网络监控系统能够根据系统安全策略做出反应,包括实时报警、事件登录,或执行用户自定义的安全策略等。 入侵检测系统可以部署在网络中的核心,这里我们建议在网络中采用入侵检测系统,监视并记录网络中的所有访问行为和操作,有效防止非法操作和恶

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在电力行业的应用(解决方案)

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在电力行业的应用(解决方案) 电力行业关系到国计民生,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石。信息安全建设作为保障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越来越多地受到重视并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电力行业关系到国计民生,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石。电力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有力地推动了电力行业生产、办公、服务水平,随着电力系统网络规模的不断发展和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安全建设作为保障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地受到重视并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据来自有关部门的资料,目前电力系统存在的一些信息安全问题已明显地威胁到电力系统的安全和稳定,,影响着“数字电力系统”的实现进程。研究电力系统信息安全问题、开发相应的应用系统、制定电力系统信息遭受外部攻击时的防范与系统恢复措施,是电力行业当前信息化工作的重要内容。电力系统信息安全已经成为电力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榕基入侵检测系统(RJ-IDS)是榕基网安公司除了漏洞扫描系统外的一条全新产品线,该产品是一种动态的入侵检测与响应系统,除了能对高速网络上的数据包捕获、分析、结合特征库进行相应的模式匹配外,还具有强大的行为和事件统计分析功能,能够自动检测可疑行为,及时发现来自网络外部或内部的攻击,并可以实时响应,切断攻击方的连接,帮助企业最大限度的保护公司内部的网络安全。 网络构架描述 国内电力行业某省级公司,随着业务需求的进一步扩展,原有的网络及系统平台已经不能满足应用需求,从保障业务系统高效、稳定和安全运行等方面考虑,必须升级优化现有系统,其中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是重中之重。 该公司信息系统基础设施包括电力系统网络、局域网和互联网三个部分。电力系统网络是承载该公司与各个子公司内部业务交流的核心平台,局域网是该公司内部日常办公的主要载体,外部信息的获取和发 布通过互联网来完成。 该公司的局域网于2001年建成并投入运行,核心交换机为Cisco Catalyst 6509。以千兆下联十多台设在各部门的百兆交换机,均为Cisco Catalyst 3524XL/3550系列交换机,并划分了多个VLAN;在网络出口处,该公司通过Cisco 7401交换机与Internet连接,Internet接入边界有最基本的安全设备,一台硬件 防火墙和一台VPN设备。 公司提供包括WWW、SMTP、FTP等互联网应用服务,目前开设了一个内部信息发布、员工交流站点和一个对外展示企业形象的站点,公司还架设了一个供300多人使用的邮件系统。同时公司还拥有很多的重要应用系统,其中包括企业OA系统和各种信息管理系统。 目前大流量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局域网内,因此局域网的压力很大;大部分的应用必须跨广域网,但由于应用刚刚起步,因此跨广域网的流量不很大,随着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入,广域网潜在的瓶颈将会严重影 响应用的普及;公司与各个子公司之间以VPN相连。 安全需求分析

网络入侵检测原理与技术

网络入侵检测原理与技术 摘要: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人类生活方式的影响越来越大,通过Internet人们的交流越来越方便快捷,以此同时安全问题也一直存在着,而人们却一直未给予足够的重视,结果连接到Internet上的计算机暴露在愈来愈频繁的攻击中,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安全问题已经成为非常严重的问题。 关键词:入侵检测;入侵检测系统;入侵检测系统的原理、方法、技术 一、网络入侵及其原因 简单来说,网络安全问题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1)网络本身的安全; 2)所传输的信息的安全。 那么,我们之所以要进行网络入侵检测,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1)黑客攻击日益猖獗 2)传统安全产品存在相当多的问题 二、入侵检测原理、方法及技术 1、入侵检测概念 入侵检测是指对潜在的有预谋的未经授权的访问信息、操作信息以及致使系统不可靠、不稳定或者无法使用的企图的检测和监视。它是对安全保护的一种积极主动地防御策略,它从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若干关键点收集信息,并进行相应的分析,以检查网路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遭到袭击的迹象。入侵检测被认为是防火墙之后第二道安全闸门,在不影响网路性能的前提下对网络进行监测,从而提供对内外部攻击和误操作的实时保护。 2、入侵检测模型

3、入侵检测原理 根据入侵检测模型,入侵检测系统的原理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异常检测原理 该原理根据系统或者用户的非正常行为和使用计算机资源的非正常情况来检测入侵行为。 异常检测原理根据假设攻击和正常的活动的很大的差异来识别攻击。首先收集一段正常操作的活动记录,然后建立代表用户、主机或网络连接的正常行为轮廓,再收集事件数据同时使用一些不同的方法来决定所检测到的事件活动是否正常。 基于异常检测原理的入侵检测方法和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a)统计异常检测方法; b)特征选择异常检测方法; c)基于贝叶斯推理异常的检测方法; d)基于贝叶斯网络异常检测方法; e)基于模式预测异常检测方法。 其中比较成熟的方法是统计异常检测方法和特征选择异常检测方法,对这两种方法目前已有由此而开发成的软件产品面市,而其他方法都还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 异常检测原理的优点:无需获取攻击特征,能检测未知攻击或已知攻击的变种,且能适应用户或系统等行为的变化。 异常检测原理的缺点:一般根据经验知识选取或不断调整阈值以满足系统要求,阈值难以设定;异常不一定由攻击引起,系统易将用户或系统的特殊行为(如出错处理等)判定为入侵,同时系统的检测准确性受阈值的影响,在阈值选取不当时,会产生较多的检测错误,造成检测错误率高;攻击者可逐渐修改用户或系统行为的轮廓模型,因而检测系统易被攻击者训练;无法识别攻击的类型,因而难以采取适当的措施阻止攻击的继续。 2)误用检测原理 误用检测,也称为基于知识或基于签名的入侵检测。误用检测IDS根据已知攻击的知识建立攻击特征库,通过用户或系统行为与特征库中各种攻击模式的比较确定是否发生入侵。常用的误用检测方法和技术主要有: a)基于专家系统的检测方法; b)基于状态转移分析的检测方法; c)基于条件的概率误用检测方法; d)基于键盘监控误用检测方法; e)基于模型误用检测方法。 误用检测技术的关键问题是:攻击签名的正确表示。误用检测是根据攻击签名来判断入侵的,如何用特定的模式语言来表示这种攻击行为,是该方法的关键所在。尤其攻击签名必须能够准确地表示入侵行为及其所有可能的变种,同时又不会把非入侵行为包含进来。由于大部分的入侵行为是利用系统的漏洞和应用程序的缺陷进行攻击的,那么通过分析攻击过程的特征、条件、排列以及事件间的关系,就可具体描述入侵行为的迹象。 4、入侵检测方法 1)基于概率统计的检测 该方法是在异常入侵检测中最常用的技术,对用户行为建立模型并根据该模型,当发现出现可疑行为时进行跟踪,监视和记录该用户的行为。优越性在于理论成熟,缺点是匹配用

网络安全技术习题及答案 入侵检测系统

第9章入侵检测系统 1. 单项选择题 1)B 2)D 3)D 4)C 5)A 6)D 2、简答题 (1)什么叫入侵检测,入侵检测系统有哪些功能? 入侵检测系统(简称“IDS”)就是依照一定的安全策略,对网络、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监视,尽可能发现各种攻击企图、攻击行为或者攻击结果,以保证网络系统资源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入侵检测系统功能主要有: 识别黑客常用入侵与攻击手段 监控网络异常通信

鉴别对系统漏洞及后门的利用 完善网络安全管理 (2)根据检测对象的不同,入侵检测系统可分哪几种? 根据检测对象的不同,入侵检测系统可分为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混合型三种。主机型入侵检测系统就是以系统日志、应用程序日志等作为数据源。主机型入侵检测系统保护的一般是所在的系统。网络型入侵检测系统的数据源是网络上的数据包。一般网络型入侵检测系统担负着保护整个网段的任务。混合型是基于主机和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的结合,它为前两种方案提供了互补,还提供了入侵检测的集中管理,采用这种技术能实现对入侵行为的全方位检测。 (3)常用的入侵检测系统的技术有哪几种?其原理分别是什么? 常用的入侵检测系统的技术有两种,一种基于误用检测(Anomal Detection),另一种基于异常检测(Misuse Detection)。 对于基于误用的检测技术来说,首先要定义违背安全策略事件的特征,检测主要判别这类特征是否在所收集到的数据中出现,如果检测到该行为在入侵特征库中,说明是入侵行为,此方法非常类似杀毒软件。基于误用的检测技术对于已知的攻击,它可以详细、准确的报告出攻击类型,但是对未知攻击却效果有限,而且知识库必须不断更新。 基于异常的检测技术则是先定义一组系统正常情况的数值,如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文件校验和等(这类数据可以人为定义,也可以通过观察系统、并用统计的办法得出),然后将系统运行时的数值与所定义的“正常”情况比较,得出是否有被攻击的迹象。这种检测方式的核心在于如何定义所谓的正常情况。异常检测只能识别出那些与正常过程有较

启明星辰-企业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启明星辰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启明星辰公司自1996年成立以来,已经开发了黑客防范与反攻击产品线、采用国际著名厂商芬兰F-Secure公司杀毒技术形成的网络病毒防杀产品线、以网站安全扫描与个人主机保护为代表的网络安全管理产品线,以及几大产品线之间互动的网络资源管理平台,成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覆盖防病毒和反黑客两大领域的高科技含量的网络安全产品研发与生产基地。启明星辰公司产品均获得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销售许可证》,《国家信息安全产品测评认证证书》和《军用信息安全产品认证证书》,在政府、银行、证券、电信和军队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网络安全产品链 相关方案包括: 天阗(tian)黑客入侵检测系统 天镜网络漏洞扫描系统 天蘅(heng)安防网络防病毒系统

Webkeeper网站监测与修复系统 安星主机保护系统 天燕智能网络信息分析实录仪 C-SAS客户化安全保障服务 天阗(tian)黑客入侵检测系 (阗:在中国古代有"和田美玉"之意,坚固圆润,异彩流光,可以补天。) 一般认为,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威胁主要来自黑客攻击、计算机病毒和拒绝服务攻击3个方面。目前,人们也开始重视来自网络内部的安全威胁。 黑客攻击早在主机终端时代就已经出现,而随着Internet的发展。现代黑客则从以系统为主的攻击转变到以网络为主的攻击,新的手法包括:通过网络监听获取网上用户的帐号和密码;监听密钥分配过程、攻击密钥管理服务器,得到密钥或认证码,从而取得合法资格;利用Unix操作系统提供的守护进程的缺省帐户进行攻击,如Telnet Daemon,FTP Daemon,RPC Daemon等;利用Finger等命令收集信息,提高自己的攻击能力;利用Sendmail,采用debug,wizard,pipe等进行攻击;利用FTP,采用匿名用户访问进行攻击;利用NFS进行攻击;通过隐蔽通道进行非法活动;突破防火墙等等。目前,已知的黑客攻击手段已多达500余种。 入侵检测系统 防火墙与IDS

网络入侵检测技术

网络入侵检测技术 一、入侵检测发展史 1980年,在James P. Anderson 的文章“Computer Security Threat Monitoring and Surveillance”中[1],“入侵检测”的概念首次被提出。为开发基于主机的IDS提供了最初的理论基础。 1985年,美国国防部计算机安全中心(NCSC)正式颁布了《可信任的计算机系统评估标准》(Trusted Computer System Evalution Criteria, TCSEC)。TCSEC为预防非法入侵定义了四类七个安全级别。由低到高分别是D、C1、C2、B1、B2、B3、A1,规定C2以上级别的操作系统必须具备审计功能,并记录日志。TCSEC标准的发布对操作系统、数据库等方面的安全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是信息安全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1988年,莫里斯(Morris)蠕虫感染了Internet上近万台计算机,造成Internet持续两天停机。美国空军、国家安全局、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等开展对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DIDS)的研究,将基于主机和基于网络的检测方法集成到一起1990年,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L.T.Heberlein等人提出了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概念,即将网络数据流作为审计数据来追踪可疑的行为。 1992年,加州大学的Koral llgun开发出实时入侵检测系统USTAT(a State Transition Analysis Tool for UNIX)。他们提出的状态转换分析法,使用系统状态与状态转换的表达式描述和检测已知的入侵手段,使用反映系统状态转换的图表直观地记载渗透细节。 1994年,普渡大学计算机系COAST实验室的Mark Crosbie和Gene Spafford 研究了遗传算法在入侵检测中的应用。使用遗传算法构建的智能代理(Autonomous Agents)程序能够识别入侵行为,而且这些agents具有“学习”用户操作习惯的初步智能。

无线入侵检测系统的应用及其优缺点

无线入侵检测系统的应用及其优缺点 现在随着黑客技术的提高,无线局域网(WLANs)受到越来越多的威胁。配置无线基站(W APs)的失误导致会话劫持以及拒绝服务攻击(DoS)都象瘟疫一般影响着无线局域网的安全。无线网络不但因为基于传统有线网络TCP/IP架构而受到攻击,还有可能受到基于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 发行802.11标准本身的安全问题而受到威胁。为了更好的检测和防御这些潜在的威胁,无线局域网也使用了一种入侵检测系统(IDS)来解决这个问题。以至于没有配置入侵检测系统的组织机构也开始考虑配置IDS的解决方案。这篇文章将为你讲述,为什么需要无线入侵检测系统,无线入侵检测系统的优缺点等问题。 来自无线局域网的安全 无线局域网容易受到各种各样的威胁。象802.11标准的加密方法和有线对等保密(Wired Equivalent Privacy)都很脆弱。在”Weaknesses in the Key Scheduling Algorithm of RC-4” 文档里就说明了WEP key能在传输中通过暴力破解攻击。即使WEP加密被用于无线局域网中,黑客也能通过解密得到关键数据。 黑客通过欺骗(rogue)W AP得到关键数据。无线局域网的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以为自己通过很好的信号连入无线局域网,却不知已遭到黑客的监听了。随着低成本和易于配置造成了现在的无线局域网的流行,许多用户也可以在自己的传统局域网架设无线基站(W APs),随之而来的一些用户在网络上安装的后门程序,也造成了对黑客开放的不利环境。这正是没有配置入侵检测系统的组织机构开始考虑配置IDS的解决方案的原因。或许架设无线基站的传统局域网用户也同样面临着遭到黑客的监听的威胁。 基于802.11标准的网络还有可能遭到拒绝服务攻击(DoS)的威胁,从而使得无线局域网难于工作。无线通讯由于受到一些物理上的威胁会造成信号衰减,这些威胁包括:树,建筑物,雷雨和山峰等破坏无线通讯的物体。象微波炉,无线电话也可能威胁基于802.11标准的无线网络。黑客通过无线基站发起的恶意的拒绝服务攻击(DoS)会造成系统重起。另外,黑客还能通过上文提到的欺骗W AP发送非法请求来干扰正常用户使用无线局域网。 另外一种威胁无线局域网的是ever-increasing pace。这种威胁确实存在,并可能导致大范围地破坏,这也正是让802.11标准越来越流行的原因。对于这种攻击,现在暂时还没有好的防御方法,但我们会在将来提出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 入侵检测 入侵检测系统(IDS)通过分析网络中的传输数据来判断破坏系统和入侵事件。传统的入侵检测系统仅能检测和对破坏系统作出反应。如今,入侵检测系统已用于无线局域网,来监视分析用户的活动,判断入侵事件的类型,检测非法的网络行为,对异常的网络流量进行报警。无线入侵检测系统同传统的入侵检测系统类似。但无线入侵检测系统加入了一些无线局域网的检测和对破坏系统反应的特性。 无线入侵检测系统可以通过提供商来购买,为了发挥无线入侵检测系统的优良的性能,他们同时还提供无线入侵检测系统的解决方案。如今,在市面上的流行的无线入侵检测系统

(完整版)基于神经网络的网络入侵检测

基于神经网络的网络入侵检测 本章从人工神经网络的角度出发,对基于神经网络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展开研究。在尝试用不同的网络结构训练和测试神经网络后,引入dropout层并给出了一种效果较好的网络结构。基于该网络结构,对目前的神经网络训练算法进行了改进和优化,从而有效避免了训练时出现的过拟合问题,提升了训练效率。 4.1 BP神经网络相关理论 本章从学习算法与网络结构相结合的角度出发,神经网络包括单层前向网络、多层前向网络、反馈神经网络、随机神经网络、竞争神经网络等多种类型。构造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时主要考虑神经元的特征、网络的拓补结构以及学习规则等。本文选择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BPNN)作为基本网络模型。 BP神经网络是一种通过误差逆传播算法训练的多层前馈神经网络,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神经网络模型形式之一。网络中每一层的节点都只接收上一层的输出,而每一层节点的输出都只影响下一层的输入,同层节点之间没有交互,相邻两层节点之间均为全连接模式。BP神经网络在结构上分为输入层、隐含层与输出层三部分,其拓扑结构如图4-1所示。 图4-1 BP神经网络拓扑结构 Figure 4-1 Topological Structure of BP Neural Network

这里隐含层既可以是一层也可以是多层,数据在输入后由隐含层传递到输出层,通过各层的处理最终得到输出结果。 传统的BP网络算法可分为两个过程:神经网络中信号的前向传播和误差函数的反向传播。算法在执行时会不断调整网络中的权值和偏置,计算输出结果与期望结果之间的误差,当误差达到预先设定的值后,算法就会结束。 (1)前向传播 隐含层第J个节点的输出通过式(4-1)来计算: (4-1) 式中ωij代表输入层到隐含层的权重,αj代表输入层到隐含层的偏置,n 为输入层的节点个数,f(.)为激活函数。输出层第k个节点的输出通过式(4-2)来计算: (4-2) 式中ωjk代表隐含层到输出层的权重,bk代表隐含层到输出层的偏置,l为隐含层的结点个数。 根据实际输出与期望输出来计算误差,见式(4-3)。 (4-3) 式中(Yk-Ok)用ek来表示,Yk代表期望输出,m为输出层的结点个数。 当E不满足要求时,就会进入反向传播阶段。 (2)反向传播 反向传播是从输出到输入的传播过程。从式((4-1)至式(4-3 )中,可以发现网络误差E是与各层权值和偏置有关的函数,所以如果想减小误差,需要对权值和偏置进行调整。一般采取梯度下降法反向计算每层的权值增量,令权值的变化量同误差的负梯度方向成正相关,调整的原则是令误差沿负梯度方向不断减少。权值的更新公式见式(4-4),偏置的更新公式见式(4-5)。

网络安全之入侵检测技术

网络安全之入侵检测技 术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网络安全之入侵检测技术 标签: 2012-07-31 14:07 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卢楠 摘要:入侵检测技术作为网络安全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已有近30年的发展历史,随着中国移动网络的开放与发展,入侵检测系统(IDS)也逐渐成为保卫中国移动网络安全不可或缺的安全设备之一。在入侵检测技术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2类方法、5种硬件架构,不同的方法与架构都存在其优势与不足。本文基于入侵检测的应用场景,对现有的主流技术原理、硬件体系架构进行剖析;详细分析IDS产品的测评方法与技术,并介绍了一个科学合理、方便操作的IDS测评方案。最后,从应用需求出发分析入侵检测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1、背景 目前,互联网安全面临严峻的形势。因特网上频繁发生的大规模网络入侵和计算机病毒泛滥等事件使很多政府部门、商业和教育机构等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侵害,甚至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网络入侵行为经常发生,网络攻击的方式也呈现出多样性和隐蔽性的特征。当前网络和信息安全面临的形势严峻,网络安全的主要威胁如图1所示。

图1 目前网络安全的主要威胁 说到网络安全防护,最常用的设备是防火墙。防火墙是通过预先定义规则并依据规则对访问进行过滤的一种设备;防火墙能利用封包的多样属性来进行过滤,例如:来源 IP 、来源端口号、目的 IP 地址或端口号、(如 WWW 或是 FTP)。对于目前复杂的网络安全来说,单纯的防火墙技术已不能完全阻止网络攻击,如:无法解决木马后门问题、不能阻止网络内部人员攻击等。据调查发现,80%的网络攻击来自于网络内部,而防火墙不能提供实时入侵检测能力,对于病毒等束手无策。因此,很多组织致力于提出更多更强大的主动策略和方案来增强网络的安全性,其中一个有效的解决途径就是入侵检测系统IDS(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s)。 2、入侵检测技术发展历史 IDS即入侵检测系统,其英文全称为: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入侵检测系统是依照一定的安全策略,通过软件和硬件对网络、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监视,尽可能发现各种攻击企图、攻击行为或攻击结果,以保证网络系统资源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IDS通用模型如图2所示。

入侵检测系统的技术发展及应用前景

入侵检测系统的技术发展及应用前景 摘要 当今世界,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网络。随着网络的发展,人们也越来越重视网络信息安全的问题,特别是网络中涉及商业机密以及国家安全的信息。单纯的采用防火墙已经不足以保护这些重要信息,还要能够及时的发现恶意行为,并在恶意行为实施前做好保护措施,如断开连接,发出警告,过滤IP,甚至发起反击,这就是入侵检测技术。本文主要介绍入侵检测技术的发展概况及其分类的情况,并就入侵检测技术的应用前景及发展趋势作简单分析。 关键字:网络安全; 入侵检测; IDS; 发展趋势; 网络攻击 一、入侵检测技术简介 1、入侵检测的发展概况 入侵检测可追溯到1986年,SRI的Dorothy E.Denning发表的一篇论文《AnIntrusion-Detection Model》,该文深入探讨了入侵检测技术,检索了行为分析的基本机制,首次将入侵检测的概念作为一种计算机安全防御措施提出,并建立了一个独立于系统、程序应用环境和系统脆弱性的通用入侵检测系统模型。90年代以前,SRI以及Los Alamos实验室都主要是针对主机IDS 进行研究,分别开发了IDES、Haystack等入侵检测系统。1990年,UCD设计的网络安全监视器标志着入侵检测系统的研究进入网络领域。网络IDS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分析各主机的审计数据,并分析各主机审计数据之间的关系;二是分析网络数据包。由于90年代因特网的发展及通信和网络带宽的增加,系统的互连性已经有了显著提高,于是人们开始试图将主机和网络IDS集成。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DIDS)最早试图将基于主机的方法和网络监视方法集成在一起。可见,入侵检测系统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主机IDS的研究、网络IDS的研究、最后将主机和网络IDS集成。

网络安全技术习题及答案第章入侵检测系统

第9章入侵检测系统1. 单项选择题 1) B 2) D 3) D 4) C 5) A 6) D 2、简答题 (1)什么叫入侵检测,入侵检测系统有哪些功能? 入侵检测系统(简称“IDS”)就是依照一定的,对网络、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监视,尽可能发现各种攻击企图、攻击行为或者攻击结果,以保证网络系统资源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入侵检测系统功能主要有: ●识别黑客常用入侵与攻击手段 ●监控网络异常通信 ●鉴别对系统漏洞及后门的利用 ●完善网络安全管理 (2)根据检测对象的不同,入侵检测系统可分哪几种? 根据检测对象的不同,入侵检测系统可分为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混合型三种。主机型入侵检测系统就是以系统日志、应用程序日志等作为数据源。主机型入侵检测系统保护的一般是所在的系统。网络型入侵检测系统的数据源是网络上的数据包。一般网络型入侵检测系统担负着保护整个网段的任务。混合型是基于主机和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的结合,它为前两种方案提供了互补,还提供了入侵检测的集中管理,采用这种技术能实现对入侵行为的全方位检测。 (3)常用的入侵检测系统的技术有哪几种?其原理分别是什么? 常用的入侵检测系统的技术有两种,一种基于误用检测(Anomal Detection),另一种基于异常检测(Misuse Detection)。 对于基于误用的检测技术来说,首先要定义违背安全策略事件的特征,检测主要判别这类特征是否在所收集到的数据中出现,如果检测到该行为在入侵特征库中,说明是入侵行为,此方法非常类似杀毒软件。基于误用的检测技术对于已知的攻击,它可以详细、准确的报告出攻击类型,但是对未知攻击却效果有限,而且知识库必须不断更新。 基于异常的检测技术则是先定义一组系统正常情况的数值,如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文件校验和等(这类数据可以人为定义,也可以通过观察系统、并用统计的办法得出),然后将系统运行时的数值与所定义的“正常”情况比较,得出是否有被攻击的迹象。这种检测方式的核心在于如何定义所谓的正常情况。

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网络安全是一项动态的、整体的系统工程,从技术上来说,网络安全由安全的操作系统、应用系统、防病毒、防火墙、入侵检测、网络监控、信息审计、通信加密、灾难恢复、安全扫描等多个安全组件组成,一个单独的组件是无法确保信息网络的安全性。 此处重点针对一些普遍性问题和所应采用的相应安全技术,主要包括:建立全面的网络防病毒体系;防火墙技术,控制访问权限,实现网络安全集中管理;应用入侵检测技术保护主机资源,防止内外网攻击;应用安全漏洞扫描技术主动探测网络安全漏洞,进行定期网络安全评估与安全加固;应用网站实时监控与恢复系统,实现网站安全可靠的运行;应用网络安全紧急响应体系,防范安全突发事件。 1.应用防病毒技术,建立全面的网络防病毒体系 随着Internet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力。不管是存储在工作站中、服务器里还是流通于Internet上的信息都已转变成为一个关系事业成败关键的策略点,这就使保证信息的安全变得格外重要。 1)采用多层的病毒防卫体系。 网络系统可能会受到来自于多方面的病毒威胁,为了免受病毒所造成的损失,建议采用多层的病毒防卫体系。所谓的多层病毒防卫体系,是指在每台PC 机上安装单机版反病毒软件,在服务器上安装基于服务器的反病毒软件,在网关上安装基于网关的反病毒软件。因为防止病毒的攻击是每个员工的责任,人人都要做到自己使用的台式机上不受病毒的感染,从而保证整个企业网不受病毒的感染。 考虑到病毒在网络中存储、传播、感染的方式各异且途径多种多样,故相应地在构建网络防病毒系统时,应利用全方位的企业防毒产品,实施"层层设防、集中控制、以防为主、防杀结合"的策略。具体而言,就是针对网络中所有可能的病毒攻击设置对应的防毒软件,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防毒系统配置,使网络没有薄弱环节成为病毒入侵的缺口。 2)选择合适的防病毒产品

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技术 一、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James Aderson在1980年的工作,他首先提出了入侵检测的概念,在该文中Aderson提出审计追踪可应用于监视入侵威胁,但由于当时所有已有的系统安全程序都着重于拒绝未经认证主体对重要数据的访问,这一设想的重要性当时并未被理解。1987年Dorothy.E.Denning[2]提出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IDS)的抽象模型,首次将入侵检测的概念作为一种计算机系统安全防御问题的措施提出,与传统加密和访问控制的常用方法相比,IDS是全新的计算机安全措施。1988年的Morris Internet蠕虫事件使得Internet近5天无法使用。该事件使得对计算机安全的需要迫在眉睫,从而导致了许多IDS系统的开发研制。 入侵检测(Intrusion Detection)的定义为:识别针对计算机或网络资源的恶意企图和行为,并对此作出反应的过程。IDS则是完成如上功能的独立系统。IDS能够检测未授权对象(人或程序)针对系统的入侵企图或行为(Intrusion),同时监控授权对象对系统资源的非法操作(Misuse)。 ●从系统的不同环节收集信息; ●分析该信息,试图寻找入侵活动的特征; ●自动对检测到的行为做出响应; ●纪录并报告检测过程结果。 入侵检测作为一种积极主动的安全防护技术,提供了对内部攻击、外部攻击和误操作的实时保护,在网络系统受到危害之前拦截和响应入侵。入侵检测系统能很好的弥补防火墙的不足,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防火墙的补充[1]。 二、入侵检测的分类 现有的分类,大都基于信息源和分析方法进行分类。 2.1 根据信息源的不同,分为基于主机型和基于网络型两大类 2.1.1 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 基于主机的IDS可监测系统、事件和Windows NT下的安全记录以及Unix环境下的系统记录。当有文件被修改时,IDS将新的记录条目与已知的攻击特征相比较,看它们是否匹配。如果匹配,就会向系统管理员报警或者作出适当的响应。 基于主机的IDS在发展过程中融入了其他技术。检测对关键系统文件和可执行文件入侵

入侵检测系统的发展历史

本文由heisjay贡献 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戚 技术 人侵检测系统的发展厉史 华中科技大学 摘 DIS 涂保东 要:从大量史料中整理出入侵检测系统(}n七ru]s的历史进程 : , 。。 eciDteto 。 n ys s et m , IDS )研究与开发的历史 , 为人们了解 把握

目前研究与开发的热点提供参考 }Ds 关键词 入侵检测系统 发展历史 网络安全 很早以来人们就认识到用户的行为进行适当监控络恶意的和错误的操作 应对网以阻止 etm Dl(田 入侵检测专家系统) nnte「e 。 ’‘ 被 Dete et!on 网od e l “ 正式发表 。 De

旧g 用在早期的{ t A网(AR尸)上监控 保障网络数据 re o 用户的验证信息 这是第一个基于规 , 在该文中提出了入侵检测系统的抽象模型模型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入侵者: 与运行的安全 。 入侵检测思想在二十 te tn多年前就已萌穿随着I的蓬勃发展近几年来旧S得到了较深入的研则的专家系统模型采用与系统平台和应用环境无关的设计针对已知的, 使用系统的模式与正常用户的使用模 式不同 , 因此可以通过监控系统的跟 系统漏洞和恶意行为进行检测 为构

踪记录来识别入侵者的异常使用模式 从而检测出入侵者违反系统安全性的o情形Den旧g的模型是许多旧S原型 。 究和广泛的应用 1980 年 4 月Jam g es P A n des 「。on 发 ‘’ 建入侵检测系统提供了一个通用的框品同P架随后S日完成了与sA四AR的合为其提交了第一款实用的旧S产 1985 表著名的研究报告 rT卜eat Comp an ute「 eeur、t丫

网络入侵检测技术综述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网络入侵检测技术综述 谭兵1。吴宗文2。黄伟 (1.重庆大学软件学院,重庆400044;2.成都军区78098部队装备部,崇州611237) 摘要:入侵检测工作应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关键节点上。介绍入侵检测的基本概念,阐述两类基本的检测技术,详细地论述了入侵检测过程及检测技术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趋势。 关键词:入侵检测;异常检测:误用检测 NetworkIntrtmionDetectionTechnology TANⅨn矿,WU历耐.HUANGWei (1.TheSchoolofSoftwareEngineering,ChongqingUniversity,Chongqing400044; 2.Chengdumilitaryregion78098armylogisticsdepartments,Chongzhou611237) Abstract:Theworkinthecomputernetworkintrusiondetectionsystem,akeynode.Thispaperintroducesthebasicconceptsofintrusiondetection,describedtwotypesofbasicdetectiontechnology,intrusiondetectionarediscussedindetail theprocessandtesttechnology challenges andtrends。 Keywords:Intrusiondetection;Anomalydetection;Misusedetection 入侵检测(IntrusionDetection),顾名思义,即是对入侵行为的发觉。它在计算机网络或计算机系统中的若干关键点收集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来发现网络或系统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被攻击的迹象。入侵检测技术是为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而设计与配置的一种能够及时发现并报告系统中未授权或异常现象的技术,是一种用于检测计算机网络中违反安全策略行为的技术。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有:入侵一非法用户的违规行为;滥用—用户的违规行为。 对于入侵检测的使用,人们总会问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已经安装了防火墙,给操作系统打了补丁,并为安全设置了密码,为什么还要检测入侵呢?答案非常简单:因为入侵会不断发生。举个例子,就像人们有时候会忘记锁上窗户,人们有时也会忘记正确的升级防火墙规则设置。 即使在最高级别的保护措施下,计算机系统也不是百分之百的安全。实际上,大多数计算机安全专家认为,既定的用户要求属性,如网络连接,还未能达到成为百分之百安全系统的要求。因此,必须发展入侵检测技术及系统以便及时发现并对计算机攻击行为做出反应。 l入侵检测发展 起初,系统管理员们坐在控制台前监控用户的活动来进行人侵检测。他们通过观察,例如在本地登录的闲置用户或非正常激活的闲置打印机。尽管上述方法不是足够有效的,但这一早期入侵检测模式是临时的且不可升级。 入侵检测的下一步涉及到审计日志。审计日志即系统管理员所记录的非正常和恶意行为。 在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管理员将审计日志打印在扇形折纸上,平均每周末都能累积四到五英尺高。很明显,要在这一堆纸里进行搜索是相当耗费时间的。由于这类 本文收稿日期:2009—11-12 —110~信息量过于丰富且只能手动分析,所以管理员主要用审计日志作为判据,以便在发生特别安全事件后,确定引起这一事件的原阂。基本上不可能靠它发现正在进行的攻击。 随着存储器价格的降低,审计日志转移到网上且开发出了分析相关数据的程序。然而,分析过程慢且需频繁而密集计算,因此,入侵检测程序往往是在系统用户登录量少的夜间进行。所以,大多数的入侵行为还是在发生后才被检测到。 90年代早期,研究人员开发出了实时入侵检测系统,即对审计数据进行实时评估。由于实现了实时反应,且在一些情况下,可以预测攻击,因此,这就使攻击和试图攻击发生时即可被检测到成为可能。 近年来,很多入侵检测方面的努力都集中在一些开发的产品上,这些产品将被用户有效配置在广大网络中。在计算机环境不断持续变化和无数新攻击技术不断产生的情况下,要使安全方面也不断升级是个非常困难任务[1l。 2分类 目前,入侵检测技术可基本分为3类:异常检测、误用检测和混合检测。异常检测是假定所有入侵行为都是与正常行为不同的;误用检测是根据已知攻击的知识建立攻击特征库,通过用户或系统行为与特征库中的各种攻击模式的比较确定是否有入侵发生;混合检测模型是对异常检测模型和误用检测模犁的综合。文中详细介绍异常检测和误用检测。2.1异常检测模型 异常检测利用用户和应用软件的预期行为。将对正常行为的背离作为问题进行解释。异常检测的一个基本假设就是攻击行为异于正常行为。例如,对特定用户的日常行为(打字和数量)进行非常准确的模拟,假定某用户习惯上午lO点左右登录,看邮件,运行数据库管理,中午到下午i点休息,有极少数文件的存取出现错误等等。如果系统发现相同的用 万方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