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学案全册
二、导入教师通过PPT展示几幅身着少数民族服装人的图片,让学生猜一猜分别是哪个民族?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那么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呢?你知道有哪些呢?(学生回答,教师通过PPT总结有哪些民族?)这五十六个民族由于生活的地区环境等的不同,因此他们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也不同。
但是相同的是都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都是炎黄子孙,都是中国人。
因此我们要团结起来,我们是兄弟姐妹,我们是一家人,我们热爱自己的国家。
千言万语汇聚在一首歌曲里,今天,就让我们去学习这首《爱我中华》三、学习歌曲1、教师播放《爱我中华》视频片段,让学生在后面跟唱一下。
2、教师介绍歌曲作者词作者:乔羽(1927.11.16——)山东济宁人。
中共党员。
2010年4月9日,担任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名誉院长。
是中国音乐创作界不折不扣的词坛泰斗。
著名歌曲歌词:《我的祖国》、《让我们荡起双桨》、《难忘今宵》、《夕阳红》等曲作者:徐沛东(1954—),著名词曲作者,是大陆流行音乐界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国家一级作曲,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包括美声、民族、通俗歌曲及文艺晚会主题曲近千首,包括《雍正王朝》主题曲《得民心者得天下》、《亚洲雄风》、《辣妹子》等3、教师播放音乐,学生学唱。
音乐大部分学生很熟悉,基本会唱,因此教师只对个别音域跨度比较大的地方做一个提醒和教唱。
三、延伸拓展总结这一单元学唱和欣赏过的歌曲,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演一、观看花样滑冰精彩片段导入课题在19世纪后半叶的巴黎,溜冰和圆舞曲都很盛行。
成为上流社会的社交活动之一。
这时法国著名的作曲家瓦尔德退费尔,将二者巧妙的融合,写成了《溜冰圆舞曲》这也成了他的代表作品。
今天我们来学习《溜冰圆舞曲》请同学们欣赏的同时,仔细聆听,用心体会,才能享受音乐之美。
二、完整聆听《溜冰圆舞曲》师:在聆听时,同学们思考几个问题,这首曲子是几几拍的,整首曲子有几个小圆舞曲?师:在聆听的时候,同学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当你听到音乐情绪发生变化的时候,请同学们举手示意。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二单元《☆青年友谊圆舞曲》教学设计
5. 对课程学习的期望:大部分学生对音乐课程充满期待,希望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那些对音乐缺乏兴趣的学生,采取有效措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4. 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将教室布置成适合音乐教学的环境。设置一个表演区,供学生进行演唱练习和表演。同时,将教室分为几个小组讨论区,方便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和合作学习。
5.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与圆舞曲相关的学习资料,如圆舞曲的历史、著名圆舞曲作品等,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6. 学生反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讨论等方式,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本节课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的满意度,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七、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1. 圆舞曲的基本概念和特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和掌握圆舞曲的基本概念,包括它的起源、特点和应用。学生应了解圆舞曲的旋律和节奏,以及如何演奏和欣赏圆舞曲。
2. 圆舞曲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学生应了解圆舞曲在欧洲音乐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它如何表达友谊和青春活力。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二单元《☆青年友谊圆舞曲》教学设计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二单元《青年友谊圆舞曲》。本曲是一首以圆舞曲形式创作的歌曲,体现了青年人之间的友谊和青春活力。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023—2024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教案
1. 在歌曲新课呈现结束后,对歌曲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2. 强调歌曲演唱技巧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1.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歌曲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师备课:
1.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歌曲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2. 准备教学用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歌曲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3.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歌曲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1. 通过展示与歌曲《青春舞曲》相关的图片、视频或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通过学生小组讨论的成果展示,评估学生对《青春舞曲》歌曲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随堂测试:通过随堂测试题,检查学生对歌曲《青春舞曲》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的掌握程度,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4. 作业完成情况:通过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巩固程度。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七年级(1)班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对学生的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以下是对学生的学情分析:
1. 学生层次
七年级(1)班的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已经接触过音乐,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和素养,这部分学生能够较快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而另一些学生则可能接触音乐较少,对音乐的认知和理解较为薄弱,这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引导。
人音版音乐七年级上册青年友谊圆舞曲教学设计
3.青年友谊圆舞曲的创作背景:青年友谊圆舞曲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19世纪末,欧洲社会正处于快速变革的时期,工业革命带来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交场合也越来越丰富。在这样的背景下,圆舞曲作为一种新兴的舞蹈形式,迅速流行起来,成为人们社交、娱乐的重要方式。青年友谊圆舞曲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它表达了人们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论述题:请论述青年友谊圆舞曲的旋律和节奏特点。
答案:青年友谊圆舞曲的旋律优美,节奏明快。这首曲子的旋律线条流畅,富有表现力,能够很好地表达出青年人之间的友谊和欢乐。它的节奏采用三拍子,给人一种旋转的感觉,非常适合舞蹈。这种节奏的特点使得青年友谊圆舞曲在舞蹈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了当时社交场合中非常流行的舞蹈形式。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青年友谊圆舞曲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青年友谊圆舞曲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介绍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内容,包括青年友谊圆舞曲的历史背景、音乐特点、创作背景等。
2.拓展建议: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拓展学习建议,如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圆舞曲的发展历程,观看其他圆舞曲的表演视频,欣赏不同风格的圆舞曲,尝试创作自己的圆舞曲作品等。
拓展资源:
1.青年友谊圆舞曲的历史背景:青年友谊圆舞曲是一首具有代表性的圆舞曲作品,它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欧洲。圆舞曲起源于德国,后逐渐传播至法国、奥地利等国家,成为当时社交场合中非常流行的舞蹈形式。青年友谊圆舞曲正是这一时期的作品,它体现了当时社会风貌和人们对友谊的珍视。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人音版七年级上册(13册)音乐教学设计一、导入:1、由地理知识切入音乐课题,应用幻灯投影仪,阅读中国政区图及地形图;体现了学科知识的关联、结合。
“轻轻打开地图册(教师的问、学生的答都是歌词)第一眼看到了什么?中国……(教师示歌单、放录音《彩色的中国》)。
2、讨论:结合中国地图看我国的地形有哪几类(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我国的江河、海域、岛屿……并结合歌词进行分析。
3、师总结:由于祖国地域辽阔、物产丰富……进而将课题引入到对祖国的赞美。
二、授新课:1、简介歌曲:《彩色的中国》轻快活泼、3/4拍子。
2、教师找学生朗读歌词让学生想象一下歌词描绘的场景。
3、教师通过PPT来展示碧绿的平原、金黄的沙漠、长长的长江、弯弯的黄河、宝岛台湾让学生对歌词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4、教师播放歌曲让学生聆听欣赏初步感知歌曲的旋律。
5、教师教唱歌曲。
提醒学生注意①休止符后半拍出来。
②向学生讲解反复记号和跳跃记号。
知识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国歌的原名及其词曲作者知道国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并能够在此基础上理解歌词的含义。
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用自然、坚定的声音演唱《国歌》。
初步了解音乐知识在歌曲中的表现效果情感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多方位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能在歌曲的演唱活动中用歌声去感受和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一、导入:有一首歌,它曾唤起一个伟大民族的觉醒;有一首歌它曾激励四万万同胞拿起武器把侵略者从自己家园赶了出去;有一首歌,它总能让听到它;唱起它,想起它的人;心中无比温暖,无比依恋,无比自豪。
当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勇夺金牌的时候,我们会听到这首熟悉的旋律,每周一的升旗仪式的时候我们也会听到这首熟悉的旋律。
它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二、新课讲授1、设问:你对于国歌了解多少?2、教师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
作词者:田汉作曲者:聂耳。
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
当时中华民族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三单元《牧歌》教学设计
6. 《牧歌》的创编实践
- 学习《牧歌》的创编方法,掌握一定的音乐创作技巧。
- 进行《牧歌》的创编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音乐创造力。
7. 《牧歌》的文化内涵
- 了解《牧歌》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理解其文化意义和价值。
- 分析《牧歌》与我国传统文化的关联,提高学生的文化理解和传承能力。
3. 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 布置作业:根据《牧歌》课题,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牧歌》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三单元《 牧歌》教学设计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三单元《牧歌》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并欣赏我国传统音乐中的牧歌,感受其独特的韵味和魅力。本节课将结合学生所在年级的知识深度,以课本为基础,通过讲解、示范、互动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牧歌的内涵和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
-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演唱练习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牧歌》的演唱技巧。
-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演唱练习等活动,体验《牧歌》的演唱技巧。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多情的土地》课件(共13张PPT)
完稿后任志萍直接把歌词寄给了施光南不久
歌曲获奖消息传来《多情的土地》在获奖歌曲
中排在第三名。
1=G 2/4 2拍子的特 点: 强 弱
舞台上,歌唱家们演唱 着啊《多情的土地》
他们用这种方式诉说着对这 片土地的热爱
幸 福 的 笑 容 。
情 的 土 地 》 , 脸 上 露
歌 唱 家 宋 祖 英 唱 着 《 多
施光南:1940年出生于重庆,他是新中国培养出的新一代 作曲家。他勤奋进取,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 一生创作了上百首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 其中,《祝酒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在希望的田野上》 《打起手鼓唱起歌》等深受群众喜爱, 可是,施光南英年早世,48岁就离开了我们。
多
情
1982年正值中国兴起了第一次出国热潮,当时中
美 丽多 的情 土的 地土
地
田野风光 西湖美景
西北大漠
美丽的新疆
你知道有哪几种演唱形式 吗?
独唱 领唱 轮唱
合唱 齐唱
多情的土地
你学会了吗
再见啦
的
国正处于一个百废待兴的时期.很多人因为看不 出今后国家的发展到底会如何.因此很多人都想
土
到国外去有的人甚至觉得只要到国外就是扫大街 也比在国内呆着强.
地
创
作
背
作曲家任志萍心里憋着一股劲,坚信中国今后一定会好起来的。
景
有感于这种情况,他觉得一肚子的话要说,有种一吐为快 的冲动,于是拿起笔来写下了这首《多情的土地》。
人音版七年级上册音乐《七子之歌》教案
[标签:标题]篇一: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教学设计第13册(人音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第五单元第六单元第13册(人音版)《七子之歌》(二课时)《天山之春》(三课时)《欧洲风情》 (二课时) 《行进中的歌》(二课时)《金色乐章》(二课时)《荧屏乐声》(二课时)第一单元《七子之歌》(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歌曲《七子之歌》教学目标:1、知道七子的地理位置与相关历史。
2、在理解《七子之歌》的基础上,深化学生对祖国母亲内涵的理解,能够用适当的速度、力度、音色表现热爱祖国的赤子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歌曲的演唱处理,表达歌曲的内涵。
教学准备:钢琴、磁带、录音机、图片、地图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欣赏《东方之珠》、《鼓浪屿之波》与《1997.天地人》序曲教学目标:1、聆听《东方之珠》、《鼓浪屿之波》,比较说出乐曲在音乐表现方法上的异同。
2、聆听交响曲《1997.天地人》序曲,能够想象音乐的意境,并判断几个基本的音乐表现手法出现的先后次序。
教学重点、难点:比较音乐表现方法的异同。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
篇二: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桑塔露琪亚》教案歌曲《桑塔露琪亚》【教学目标】一.愿意用科学的方法、有所控制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桑塔露琪亚》;有兴趣学习合唱部分,并能注意准确性以与声部间的和谐统一。
二.能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体验作品的艺术内容和民族风格。
结合欣赏和学唱,初步了解“船歌”与“二段体”的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用科学的方法、有所控制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桑塔露琪亚》教学难点:学习合唱部分,并能注意准确性以与声部间的和谐统一。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与相关课件资料。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新课三、新授(一)了解船歌特点:师:船夫们用这种魅力特别的小船载着游人往来各个巷道,经常会情不自禁的唱起当地流传很广的民歌,抒发自己的感情。
七年级人音版音乐教案
七年级人音版音乐教案【篇一: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教学设计第13册(人音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第五单元第六单元第13册(人音版)《七子之歌》(二课时)《天山之春》(三课时)《欧洲风情》(二课时) 《行进中的歌》(二课时)《金色乐章》(二课时)《荧屏乐声》(二课时)第一单元《七子之歌》(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歌曲《七子之歌》教学目标:1、知道七子的地理位置及相关历史。
2、在理解《七子之歌》的基础上,深化学生对祖国母亲内涵的理解,能够用适当的速度、力度、音色表现热爱祖国的赤子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歌曲的演唱处理,表达歌曲的内涵。
教学准备:钢琴、磁带、录音机、图片、地图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欣赏《东方之珠》、《鼓浪屿之波》及《1997.天地人》序曲教学目标:1、聆听《东方之珠》、《鼓浪屿之波》,比较说出乐曲在音乐表现方法上的异同。
2、聆听交响曲《1997.天地人》序曲,能够想象音乐的意境,并判断几个基本的音乐表现手法出现的先后次序。
教学重点、难点:比较音乐表现方法的异同。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
【篇二:71-2013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第一单元《歌唱祖国》第一课时《彩色的中国》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歌曲《彩色的中国》,加深对中国江河海域及地形、地理位置的了解,激发学生对祖国家乡的热爱。
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用不同方式表达对祖国的热爱(绘画、唱歌、朗诵、舞蹈、器乐等)情感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大胆推荐自我、展示自我才华的能力,以及对祖国的热爱。
内容分析:重点:学唱歌曲《多彩的中国》,注意其中的休止符。
合唱的练习。
难点:学唱歌曲《多彩的中国》。
休止符,三拍子的掌握。
教法:直观教学法、讲授法、示范法、欣赏教学法学法:发现法、探究法、自主学习教学内容及教学组织:一、导入:1 由地理知识切入音乐课题,应用幻灯投影仪,阅读中国政区图及地形图;体现了学科知识的关联、结合。
人音版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全册
第一课时彩色的中国《歌唱祖国》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歌词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感情。
2、能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感情地演唱《彩色的中国》,唱出三拍子的韵律感。
3、通过学唱《彩色的中国》,欣赏《多情的土地》,以及PPT展示我国的大好河山,以此来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正确地演唱歌曲中的休止符。
2、了解两首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
三、教材分析《彩色的中国》和《多情的土地》寻选自2012年新版七年级音乐教材上册第一单元。
《彩色的中国》表达了对祖国山河与中华文化的热爱。
曲调生动流畅地表达了对祖国未来发展的关注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追求,让演唱者真正感受到“神州处处好”,祖国处处好。
《多情的土地》是著名作曲家施光南的作品。
歌曲通篇采用e小调,旋律抒情流畅、优美感人,情感真挚、耐人寻味。
上下两大段旋律相同,结构为AB、A'B',每一段落的前三句都配以语言化的旋律,演唱时如同对亲人轻声地诉说。
第四句旋律连续上行,并采用三连音以增加急切与激动不舍、焦灼与真切思念的情绪。
歌曲在B乐段开始发出深切的感叹,感叹助词“啊”的两句旋律前部相同,只在高音处略作后句高于前句但弱于前句的处理,给人以荡气回肠的感觉。
“我拥抱……”和“我捧起……”两句更是耐人寻味、真挚动人,其旋律的流畅如思念的河流奔涌流淌。
结束句在钢琴伴奏与人声交替互补、渐行渐弱、渐行渐远中结束。
1、导入:教师播放两首歌曲,让学生听一听,他的旋律、歌词主要表现了什么?是什么歌曲?(1)我的中国心(2)在希望的田野上学生回答听完后的感受。
教师总结:主要表现了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感,在祖国幸福的生活,抒发了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那么今天我们要去学习的是另外一首表现热爱祖国的歌曲——《彩色的中国》。
新课讲授2、教师找学生朗读歌词,让学生想象一下歌词描绘的场景。
3、教师通过PPT来展示碧绿的平原、金黄的沙漠、长长的长江、弯弯的黄河、宝岛台湾,让学生对歌词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人音版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全册
第一课时彩色的中国《歌唱祖国》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歌词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感情。
2、能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感情地演唱《彩色的中国》,唱出三拍子的韵律感。
3、通过学唱《彩色的中国》,欣赏《多情的土地》,以及PPT展示我国的大好河山,以此来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正确地演唱歌曲中的休止符。
2、了解两首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
三、教材分析《彩色的中国》和《多情的土地》寻选自2012年新版七年级音乐教材上册第一单元。
《彩色的中国》表达了对祖国山河与中华文化的热爱。
曲调生动流畅地表达了对祖国未来发展的关注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追求,让演唱者真正感受到“神州处处好”,祖国处处好。
《多情的土地》是著名作曲家施光南的作品。
歌曲通篇采用e小调,旋律抒情流畅、优美感人,情感真挚、耐人寻味。
上下两大段旋律相同,结构为AB、A'B',每一段落的前三句都配以语言化的旋律,演唱时如同对亲人轻声地诉说。
第四句旋律连续上行,并采用三连音以增加急切与激动不舍、焦灼与真切思念的情绪。
歌曲在B乐段开始发出深切的感叹,感叹助词“啊”的两句旋律前部相同,只在高音处略作后句高于前句但弱于前句的处理,给人以荡气回肠的感觉。
“我拥抱……”和“我捧起……”两句更是耐人寻味、真挚动人,其旋律的流畅如思念的河流奔涌流淌。
结束句在钢琴伴奏与人声交替互补、渐行渐弱、渐行渐远中结束。
1、导入:教师播放两首歌曲,让学生听一听,他的旋律、歌词主要表现了什么?是什么歌曲?(1)我的中国心(2)在希望的田野上学生回答听完后的感受。
教师总结:主要表现了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感,在祖国幸福的生活,抒发了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那么今天我们要去学习的是另外一首表现热爱祖国的歌曲——《彩色的中国》。
新课讲授2、教师找学生朗读歌词,让学生想象一下歌词描绘的场景。
3、教师通过PPT来展示碧绿的平原、金黄的沙漠、长长的长江、弯弯的黄河、宝岛台湾,让学生对歌词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人音版初中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三篇
人音版初中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三篇《如歌的行板》一、教材分析《如歌的行板》为新教材第七册第五单元,金色乐章中的第三课时,授课对象为初一年级学生。
这节课的设计,特别考虑注意培养学生倾听音乐的习惯,在听的时候带着问题去听,这样就有针对性,也可检测。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思想的理解,并做一个方向性的引导。
《如歌的行板》的素材来源于俄罗斯民歌《凡尼亚坐在沙发上》,本课时的安排意在让学生通过欣赏、演唱等形式了解俄罗斯民歌,喜爱弦乐四重奏。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通过欣赏、演唱、比较等形式感受乐曲凄凉、压抑的气氛。
2.模唱《如歌的行板》的两个音乐主题。
3.用身体感悟音乐,使心身同时进入音乐所描绘的意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
难点: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表现乐曲,体验其音乐情绪。
三、教学目标:(一)、能够对室内乐作品产生兴趣、并能主动探索与室内乐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
(二)、聆听《如歌的行板》,并能够感受、体验乐曲中的忧伤的压抑的情绪,并能从音乐要素方面探索其与音乐情绪之间的关系。
(三)、能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掌握弦乐四重奏、室内乐等音乐知识。
四、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学生跟随着弦乐曲《四季》步入音乐教室;师生问好。
(情景教学)二、导入1.[教师活动]通过多媒体播放两首不同乐队演奏的乐曲,并提问分别由什么乐队演奏,带来怎么样的音响感受。
[学生活动]聆听乐曲、感受交响乐和弦乐重奏带来的不同音响效果并回答问题。
2.[教师引导]通过聆听乐曲、展示图片和提问导出室内乐及弦乐四重奏的概念。
[学生活动]聆听乐曲、观察图片思考并回答问题。
三、新授1.[教师活动]多媒体播放弦乐四重奏,并让学生通过乐曲的风格、情绪为乐曲取一个合适的名字,来导出《如歌的行板》。
[学生活动]通过欣赏,学生根据乐曲的风格特点为乐曲取名。
2.[教师活动]通过课件展示简介作者柴科夫斯基。
3.分主题欣赏《如歌的行板》。
(一)欣赏第一音乐主题:(1)[教师活动]多媒体播放第一音乐主题,并提问其情绪是怎样的。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三单元《天边》教学设计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三单元《天边》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三单元《天边》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歌曲《天边》所表达的情感,通过学习歌曲,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2. 学生能够掌握歌曲的基本节奏和旋律,能够独立演唱歌曲。
3. 学生能够理解歌曲中所蕴含的情感,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 歌曲欣赏:教师播放歌曲《天边》,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 歌曲解析:教师详细解析歌曲的旋律、节奏、情感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3. 歌曲学习: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基本节奏和旋律,指导学生正确演唱。
4. 歌曲练习:学生独立演唱歌曲,教师给予指导,帮助学生提高演唱水平。
5. 歌曲鉴赏:学生分享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独立演唱歌曲,正确掌握歌曲的基本节奏和旋律。
2. 学生能够理解歌曲中所蕴含的情感,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
3.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二、核心素养目标1. 音乐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对歌曲《天边》的学习,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珍惜,提高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 审美与表现:通过对歌曲《天边》的学习,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和表现力,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4. 创新与实践:通过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 重点:歌曲《天边》的旋律和节奏学习。
解决办法:通过播放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旋律和节奏,然后教师详细解析,指导学生跟随音乐学习旋律和节奏,逐步掌握。
2. 难点:歌曲《天边》的情感理解。
解决办法:通过歌曲欣赏和解析,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的情感,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5篇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5篇俗话说得好,世上先有千里马而后有伯乐,只有好的音乐却没有欣赏的人岂不是人生一大憾事?为了大家学习方便,小编特地准备了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5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欢迎借鉴学习!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一、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感受中国歌舞音乐的品种及其基本风格。
二、能够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爱我中华》。
三、教育学生应热爱祖国大家庭,努力学习,将来把我们祖国建设的更美丽。
四、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和演唱了解民歌的音乐风格特点及特点。
五、教学难点: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感受中国歌舞音乐的品种及其基本风格。
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问: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那么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呢?你知道有哪些呢?2、欣赏歌曲:1、播放碟片,感受歌曲的情绪(完整欣赏歌曲《爱我中华》)请学生听后谈谈感受,并回答问题以下问题:(1)歌曲的演唱形式:领唱、齐唱(2)歌曲的风格特点:少数民族音调3、学唱《爱我中华》(1)完整视唱旋律。
(2)根据感觉分析歌曲结构特点,分段学习此歌,特别注意B段衬词的演唱。
(音准)(3)全体学生完整演唱此歌。
(注意:1、装饰音、修止符的运用。
2、控制整体音量。
)(3)、高音时不要喊叫,注意声音强弱对比。
(4)完全熟练以后,让学生感觉力度、表情、速度变化,对音乐表现的影响。
(5)通过学习《爱我中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六、欣赏《多情的土地》1、的词作家任志萍怀着满腔的热忱,写下了一首诗,曲作家施光南很喜欢这首作品,他经过琢磨、酝酿,很快就写出了一首大家十分喜欢的歌曲,这首歌曲的名字是什么呢?出示课题:《多情的土地》。
2、作曲家介绍:施光南作曲的《多情的土地》。
3、初听音乐:设计提问:歌曲的情绪、演唱形式是什么?4、复听音乐。
问:从情绪上看,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你是怎么划分的?(板书:歌曲结构)(小组讨论,生交流)5、问:歌曲的节奏特点?力度是怎样的?速度是怎样的?答:节奏排列比较疏散,给人以自由、舒展的感觉;慢速、弱、深情的。
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教学设计第13册(人音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教学设计第13册(人音版)第一单元《七子之歌》(二课时)第二单元《天山之春》(三课时)第三单元《欧洲风情》 (二课时)第四单元《行进中的歌》(二课时)第五单元《金色乐章》(二课时)第六单元《荧屏乐声》(二课时)第一单元《七子之歌》(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歌曲《七子之歌》教学目标:1、知道七子的地理位置及相关历史。
2、在理解《七子之歌》的基础上,深化学生对祖国母亲内涵的理解,能够用适当的速度、力度、音色表现热爱祖国的赤子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歌曲的演唱处理,表达歌曲的内涵。
教学准备:钢琴、磁带、录音机、图片、地图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欣赏《东方之珠》、《鼓浪屿之波》及《1997.天地人》序曲教学目标:1、聆听《东方之珠》、《鼓浪屿之波》,比较说出乐曲在音乐表现方法上的异同。
2、聆听交响曲《1997.天地人》序曲,能够想象音乐的意境,并判断几个基本的音乐表现手法出现的先后次序。
教学重点、难点:比较音乐表现方法的异同。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
第二单元《天山之春》(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欣赏《新疆之春》《乌夏克木卡姆达斯坦间奏曲》《褐色的鹅》教学目标:1、了解新疆民歌的风格,并对新疆音乐感兴趣。
2、聆听三首乐曲,能感受、体验十二木卡姆、冬不拉弹唱及小提琴齐奏的情绪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新疆各种乐器;2、感受体验乐曲情绪。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歌曲《喀什的春天》教学目标:1、了解新疆民歌的风格,并积极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
2、认识新疆民族乐器热瓦甫及其弹唱形式。
教学重点、难点:感受新疆音乐风格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第三课时教学内容:青春舞曲(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明朗活泼的情绪演唱《青春舞曲》,并积极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
2、能够用器乐的形式为《青春舞曲》配伴奏,并能为《青春舞曲》填充配器谱。
人音版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人音版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请注意,在回答您的问题时,我将使用中文并以适当的格式提供回答。
以下是您要求的文档的模板:一、教学目标1. 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能够辨别不同的音符和节奏。
3. 研究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巧。
4. 培养音乐欣赏和表演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音乐基础知识的研究:音符、节拍、节奏等。
2. 音乐欣赏与分析:通过听音乐作品,了解不同音乐类型和风格。
3. 声乐训练和合唱:培养学生的声乐技巧和合作能力。
4. 乐理基础训练:研究乐谱阅读和基本的和声技巧。
三、教学方法1. 听、说、唱、演结合的全面教学法。
2. 教师示范与学生模仿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3. 配合多媒体教学使用音频、视频等资源。
四、教学步骤1. 课堂导入:通过播放音乐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 介绍音乐基础知识:音符、节拍、节奏的概念和表现方式。
3. 练唱歌和合唱:教授一首简单的歌曲,引导学生进行声乐训练和合唱练。
4. 研究乐谱阅读和乐器演奏技巧:通过教授基本的乐谱阅读方法和乐器演奏技巧,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
5. 音乐欣赏与分析:引导学生聆听不同类型和风格的音乐作品,帮助他们了解音乐的表达方式和情感传递。
6. 课堂总结:概括本节课研究的内容,鼓励学生对音乐进行思考和创造。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对音乐的研究兴趣和参与程度。
2. 配合乐器演奏和演唱,考察学生乐谱阅读和表演的能力。
3. 针对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收集他们的回答和意见。
以上是《人音版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的内容概述,希望对您有帮助。
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向我提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雪绒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达到能有表情的演唱的要求。
2、通过学习三拍子以及分组体验,达到能感知音乐要求。
3、引导学生认真倾听音乐,积极思考音乐在电影艺术中所发挥的作
用。
重点与难点:
1、能有表情的演唱歌曲为重点。
2、学习三拍子以及分组体验,进而能感知音乐,八分休止符的演唱
为难点。
教具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放音乐《雪绒花》。
学生进入音乐教室
通过询问学生日常生活中见过得花,引出雪绒花”打出雪绒花图片,认识雪绒花,引出今天要学习的歌曲就是《雪绒花》。
二、寓教于乐
1、初听歌曲《雪绒花》
了解是音乐剧《音乐之声》的选曲,并复习演唱前面学过的
《dao re mi》
2、聆听歌曲录音范唱体会一下歌曲的演唱情绪是怎样的?节奏特点
(欣赏完后)引导:同学门看一下,这首歌的名字虽然是一一《雪绒
花》但是他是借用花”来赞美一-
祖国”那么,歌曲的情绪是什么呢?
情绪:亲切的,赞美的,充满深情的
节奏:舒缓的、舒展的。
3、同学们看一下,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一一三拍子。
那么,三拍子的强弱规律是怎样的?强一一弱一一弱
好了,下面咱们来做一个练习——拍一下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 规则:强拍拍手,两个弱拍拍肩膀。
并且通过两个弱拍拍腿交换进行。
还可让学生说一说怎么样表示选其中一种
练习:随录音范唱拍手。
(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4、聆听老师范唱
5、随老师琴声轻声演唱歌曲找出难点地方
重点教唱学生难掌握、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
6、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让学生分析歌曲由几部分组成?每部分表现的内容情绪是否一样?
讨论回答
生:第一部分表现的是对雪绒花的喜爱和赞美,该用抒情、柔和的声音来演唱;第二部分是对祖国的热爱和祝福,该用激动、热情的声音来演唱,力度也要相对强一些。
师:根据歌曲的分析,希望同学们能用自己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7、学生用英文演唱歌曲第一乐段,注意s、t的发音要收在第三拍的结束
音上。
三、创新实践
1、三拍子我们该怎样指挥呢?同学门看一下它的指挥图示。
(课本)
咱们在指挥时可以划一个三角符号来表示一一老师示范后学生练
习。
练习:指挥清唱歌曲。
然后,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拍手,二组指挥。
然后再交换进行。
2、老师弹伴奏,学生拍手或指挥进行歌曲的演唱练习。
3、找生独立演唱歌曲
四、拓展延伸
1、通过讲解歌曲在电影中出现两次的画面,(第一次在家里,气氛
温馨、愉悦,唱的亲切柔和;第二次是在即将逃离祖国的音乐节上,既有对敌人的憎恨,又有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心情激动复杂,演唱形式也发生了变化,第一次是独唱和二重唱;第二次是领唱和观众齐声高唱,情绪变得激昂,振奋人心。
)体会音乐效果
师:正是因为出现场合的不同,演唱形式的变化,使这首原本柔和、抒情的歌曲情绪发生了很大变化,当这首象征祖国的歌曲回荡在大厅时,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共鸣,人们齐声高唱起来,把歌曲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由此可见,音乐具有巨大感染力,从这里,我们也体会到,音乐在电影中所发挥的作用,他推动了剧情的发展,突出了电影的主题,那就是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2、体会这种情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五、课堂总结
说来也许很多人不太相信:尽管《音乐之声》在世界各地都受到人们的喜爱,而且电影就是在奥地利的萨尔斯堡拍的,但不论音乐剧还是电影,都从来没有在奥地利的剧院和电影院里上演(映)过,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才出现在当地电视屏幕上,比中国老百姓看到的时间还晚十几年。
而电影《音乐之声》则更是奥地利人看不起的好莱坞文化,所以奥地利拒绝接受。
看来,我们如果到奥地利旅游,可以大谈莫扎特,千万别给人家唱《雪绒花》。
至于为什么,想知道的同学可以课下上网查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