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合集下载

5.2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教案)

5.2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教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轴对称的基本概念。轴对称是指一个图形可以沿着某条直线进行翻折,使得翻折前后的图形完全重合。这条直线称为对称轴。轴对称在几何图形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帮助我们简化问题,解决复杂的几何问题。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分析一个轴对称图形,了解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轴对称性质来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
-难点内容:理解轴对称的性质,并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突破:
-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理解图形在平面上的对称变换。
-指导学生掌握通过对称性质来证明几何问题的方法。
-解决学生在作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如确定对称轴的位置、绘制对称点等。
举例解释:
对于空间观念的培养,可以通过折叠纸片或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让学生在动态中观察轴对称的变换过程。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如要求学生在给定图形中找到所有的对称轴,或者利用轴对称性质来求解未知的线段长度等。在作图方面,教师应详细解释如何利用尺规作图工具找到对称点,并通过示例演示作图步骤,以便学生模仿和实践。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通过探索轴对称的性质,学会运用严谨的逻辑推理证明轴对称的相关结论。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观念,运用轴对称性质设计创意图案,提高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4.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学会将轴对称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5.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小组讨论、互助学习,提高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关于轴对称的说课稿7篇

关于轴对称的说课稿7篇

关于轴对称的说课稿7篇关于轴对称的说课稿精选篇1教材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二班级上册P68。

教材、学生分析:对称是大自然的结构模式之一,它广泛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于人类创建的文明史中,具有多种变换形式。

学生对于对称现象并不很生疏,例如,许多艺术作品、建筑设计中都体现了对称的风格。

教材借助于生活中的实例和学生的操作,推断哪些物体是对称的,找出对称轴,并初步地、感性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但并不要求把握“轴对称图形”的名称。

教学目标:1、了解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能正确识别轴对称图形,会设计制作简洁的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操作,经历认识轴对称图形的过程,把握推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创新等能力。

3、在认识、制作和观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

设计理念:1、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为主要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2、充分尊重学生的生活阅历和认知基础,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感悟“生活数学”理念。

3、将数学观赏融入教学中,感受数学美。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设计制作轴对称图形。

设计流程:一、理解感知“对称”1、首次探底: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来研究图形王国中的一种现象──“对称”。

你听说过对称吗?说说你印象中的对称。

2、再次探底:出示组图(蝴蝶、狮子脸、椰树、枫叶),这些图形你觉得哪些是对称的?跟同桌说说为什么。

3、交流反馈:你是怎样想的,说说你的理由?(预设①:多数学生能推断正确──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预设②:少数学生能推断正确──展开生生交流,可分成正反两方争论,陈述理由)4、引出验证:你能想个办法来证明蝴蝶、狮子脸、枫叶的两边一样,只有椰树的两边不一样吗?(预设:学生代表上台分别折一折蝴蝶、狮子脸、椰树、枫叶)5、师小结:像这样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在一起的图形,就叫做对称图形。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轴对称的性质》说课稿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轴对称的性质》说课稿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轴对称的性质》说课稿一、说课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理解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2.掌握判断图形是否具有轴对称的方法;3.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课内容本节课的主题是《轴对称的性质》,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轴对称的概念:介绍轴对称的定义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轴对称的基本概念。

2.轴对称的判断方法:介绍轴对称性质的判断方法,包括通过折叠、对称移动等方式来判断图形是否具有轴对称。

3.轴对称的性质:讲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包括对称图形的性质、对称轴与图形的关系等内容。

4.轴对称的应用:通过实例演练和问题解决,让学生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说课重点1.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学生需要理解轴对称的定义和意义,以及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2.轴对称的判断方法:学生需要通过折叠、对称移动等方式来判断图形是否具有轴对称。

3.轴对称的应用:学生需要能够将轴对称的性质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四、说课步骤第一步:导入新知1.引入主题: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或例子引起学生的兴趣,如“你知道什么是轴对称吗?请观察这个图形有什么特点?”等。

2.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考图形中的对称性,并引导他们思考轴对称的意义和应用。

第二步:讲解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1.介绍轴对称的定义:给出轴对称的具体定义,并通过图形进行示例解释。

2.解释轴对称的意义:解释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和实际应用,如建筑设计、艺术创作等。

3.讲解轴对称的性质:介绍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包括对称图形的性质、对称轴与图形的关系等。

第三步:讲解轴对称的判断方法1.通过折叠法:引导学生使用折叠法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具有轴对称。

通过示例讲解具体的步骤和方法。

2.通过对称移动:介绍通过对称移动图形的方式来判断轴对称性质。

通过示例演示具体的步骤和判断方法。

第四步:讲解轴对称的应用1.通过实例演练:给出一些有关轴对称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进行演练。

课文《轴对称》说课稿3篇

课文《轴对称》说课稿3篇

课文《轴对称》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作轴对称图形,要求学生能够作出简单图形经过一次或者两次轴对称得到的图形,能够利用轴对称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所以在寻找资源的过程中,使用一些图片、动画等。

前面的一节内容中学生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它们都是讲一个图形成或两个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是一个静止的状态,我们选用的图片比较多。

作轴对称图形是由一个图形得到与它轴对称的图形的过程,是一个运动的过程,所以在本节课的课件中,我将用动画去展示轴对称变换的过程。

二、学情分析从心理特征来说,八年级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

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选取适当的教学资源,利用课件中好的视觉效果,如图片、动画、视频等,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使用“班班通”的教学设备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教学目标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技能:1、能按要求做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一次两次轴对称后的.图形。

2、能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

过程与方法:利用轴对称作图和图案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欣赏轴对称图案,形成学生了解数学、应用数学的态度。

2、通过作轴对称图形、设计图案,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创新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情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作轴对称图形。

难点确定为: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

五、教学方法分析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引导分析时,给学生流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教案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教案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教案本教案介绍轴对称的性质,包括轴对称的定义、轴对称的特点以及轴对称图形的相关性质等内容。

一、轴对称的定义轴对称也称为镜像对称,是指沿着一条直线将图形分成两部分,使得其中一部分恰好和另一部分完全相同。

这条直线被称为轴对称线。

例如下面的图形就是关于x轴对称的:1. 轴对称图形与其镜像图形相互对称轴对称图形的一部分与其镜像图形重合,这表明轴对称图形与其镜像图形相互对称。

由于图形与它的镜像图形相互对称,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在一个图形上标记点,并在其镜像中找到相应的点来找到图形的轴对称线。

2. 轴对称图形的两侧镜像关系图形的两侧关于轴对称线呈镜像关系。

换句话说,该图形的每个点都有一个在轴对称线上对称点与之对应。

三、轴对称图形的性质1. 轴对称图形的面积相等轴对称的图形的两侧是相互对称的,因此它们的面积相等。

因此,左侧和右侧的面积是相等的。

2. 轴对称图形的重心在轴对称线上轴对称图形的两侧面积相等,因此其重心必须位于轴对称线上。

这意味着轴对称图形在轴对称线上是平衡的。

因此,图形的重心位于轴对称线上。

根据上述轴对称性质及其定义,我们可以通过于一个给定的轴线对称一侧的图形来绘制轴对称图形。

我们可以通过将轴对称线上每个点的对称点标记在图形中来绘制轴对称图形。

例如下图我们可以通过与红线对称绘制黑线图形:在绘制轴对称图形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如果轴对称图形需要精确绘制,那么必须使用规律循环、对称性等几何推导方法来计算所有必要的点、线和曲线。

2. 如果轴对称图形的形状比较复杂,那么在绘制时可能需要使用几何绘图工具,如圆规、直尺等。

3. 在绘制轴对称图形时,首先要确定轴对称线的位置和方向,然后将图形分成两部分并绘制两部分的镜像画面。

最后,在轴对称线上绘制相应的点、线或曲线即可。

总结本文介绍了轴对称的定义、性质和绘制方法。

轴对称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几何性质,可以应用于许多几何问题的解决上。

通过学习轴对称的特点和相关性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几何形状的对称性和其应用。

5.2-探索轴对称的性质说课稿

5.2-探索轴对称的性质说课稿

5.2-探索轴对称的性质说课稿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5.2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叫XXX,来自XXX中学,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二节《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对于本节课,我将从教学任务、教学方法及教材处理、教学过程设计、教后反思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说明。

一、说教学任务:(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是本章内容的第二节,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对轴对称图形概念了解的基础上,需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推出轴对称的性质。

本章节的学习,为后面探索旋转、平移、中心对称、相似等相关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拓展空间观念,培养数学思维品质打基础。

另外,轴对称的性质也是图案设计、美化生活的重要工具,因此,本节内容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此,确定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索轴对称的性质及其应用(二)学情分析:(本次设计所针对的学生情况)学生已经认识了生活中的一些轴对称现象,了解了轴对称的有关概念,但是部分学生缺乏动手尝试、自主探索、耐心深入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惑缺乏合作探讨的意识。

学后欠缺举一反三,灵活应用的变通能力。

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培养。

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轴对称性质的探索过程以及轴对称性质的应用。

(三)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和学情,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探索轴对称的性质,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

(2)参与探索轴对称的性质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数学思维品质。

(3)通过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问题设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尝试,自主探索,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独立、合作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与教材处理:(一)教法与学法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引导—操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最新探索轴对称的性质说课稿

最新探索轴对称的性质说课稿

7.3探索轴对称的性质说课稿平顶山市第十八中学曹正军一、学习任务分析1、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尊敬的评委上午好!今天我说的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第三节----《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是学生认识了生活中的轴对称及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有了探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的经验基础上,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拓展和延续,为今后探索旋转、平移、中心对称、相似等有关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在学生的知识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生情况分析: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勤于思考,爱于动手,但生活经验不十分丰富,探究数学的手段还不十分成熟,虽然已经认识了生活中的轴对称,但要探索轴对称的性质,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还可能有一定的困难。

基于以上原因;我确定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二、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轴对称的性质;会利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通过观察、猜想、验证、交流、归纳的活动过程,形成自我解决问题的途径,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增强学生自信。

•基于教材内容、学生特征和学习目标的分析我确定如下教学重点和难点:(4)重点: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5)难点:轴对称性质的探索过程及轴对称性质的应用。

(6)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明确实验目的,通过组织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习兴趣,所以我采用实验法、激趣法为主的教学方法。

(7)学习方法: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

”所以本节课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题,自主探索,小组互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三、教学手段为了圆满完成教学目标,综合利用多媒体、用PPT课件、投影仪等工具,为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本节知识做好引导和启发。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经典参考 公开课一等奖 教案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经典参考 公开课一等奖 教案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探索轴对称的根本性质.(二)能力训练要求探索轴对称的根本性质,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学生的操作活动,培养其空间观念和审美意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轴对称的性质.●教学难点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教具准备投影片四张:第一张:做一做(出示投影片§ A )第二张:问题(出示投影片§ B )第三张:做一做(出示投影片§ C )第四张:性质(出示投影片§ D )课本P118的图5 -6的图片数张.●教学过程Ⅰ.巧设现实情景,引入新课[师]前两节课我们探讨了轴对称图形.下面我们来动手做一轴对称的图形. (出示投影片§ A )如图将一张矩形纸对折,然后用笔尖扎出"14〞这个数字,将纸翻开后铺平.图5 -5[师]同学们做好了没有?[生]做好了.[师]很好.你做的轴对称的图形有什么性质吗?……[师]我们这节课就来探索轴对称的性质.Ⅱ.讲授新课[师]大家来仔细观察你所做的轴对称的图形.然后分组讨论以下问题(出示投影片§ B )1.上图5 -5中两个"14”有什么关系?2.在上面扎字的过程中,点E与点E′重合,点F与点F′重合.设折痕所在直线为l ,连接点E与点E′的线段与l有什么关系?点F与点F′呢?3.线段AB与线段A′B′有什么关系?CD与C′D′呢?4.∠1与∠2有什么关系?∠3与∠4呢?说说你的理由.[生甲]上图中的两个"14〞是全等的.[生乙]还关于直线l对称.[生丙]连接点E与点E′ ,可知线段EE′与直线l垂直,并且被直线l平分;点F与点F′的线段也被直线l垂直平分.[生丁]由上面的扎字过程中,我们知道:线段AB与A′B′互相重合.CD与C′D′也是互相重合.所以它们相等,即AB =A′B′,CD =C′D′.[生戊]因为两个"14〞是重叠而成的轴对称,所以∠1与∠2相等,∠3与∠4也相等.[师]同学们讨论得真棒.下面我们来动手做一做(出示投影片§ C )观察图5 -6所示的轴对称图形.图5 -6(1 )找出它的对称轴.(2 )连接点A与点A′的线段与对称轴有什么关系?连接点B与点B′的线段呢?(3 )线段AD与线段A′D′有什么关系?线段BC与线段B′C′呢?为什么?(4 )∠1与∠2有什么关系?∠3与∠4呢?说说你的理由.[师]老师发给大家每人一张如图5 -6的图片,同学们先独立操作,然后分组讨论.[生甲]通过折叠可以知道:图中的虚线就是它的对称轴.[生乙]通过对折知道:点A与点A′的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即:对称轴是线段AA′的垂直平分线;点B与点B′的连线也被对称轴垂直平分.[生丙]把这个图形沿着对称轴对折后,可以看到对称轴两旁的局部互相重合,它们是全等形,所以线段AD与线段A′D′相等,线段BC与线段B′C′也相等.∠1与∠2及∠3与∠4分别相等.[师]很好.在这个图形中, (电脑演示这个图形的折叠过程):沿对称轴对折后,点A与点A′重合,对称点A关于对称轴的对应点是点A′.也可以说:点A 与点A′是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轴)的对称点.线段AD关于对称轴的对应线段是线段A′D′.∠3关于对称轴的对应角是∠4.好.大家在这个图形中,再找一找其他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生甲]点B与点B′是关于对称轴的对应点.点C与点C′ ,点D与点D′也是关于对称轴的对应点.[生乙]线段AB与线段A′B′是关于对称轴的对应线段,∠1与∠2是关于对称轴的对应角.[生丙]线段BC关于对称轴的对应线段是线段B′C′.线段CD关于对称轴的对应线段是线段C′D′.……[师]很好.那大家想一想: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教师演示本节课"做一做〞的两个图形的折叠过程)[生齐声]对应点的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对应角相等.[师]为什么呢?[生齐声]因为沿对称轴对折后,对称轴两旁的局部完全重合.即它们是全等形.全等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师]Very good.由此我们得到了轴对称的性质. (出示投影片§ D )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下面我们通过做练习进一步熟悉掌握轴对称的性质.做一做如图5 -7是一个图案的一半,其中的虚线是这个图案的对称轴,画出这个图案的另一半.Ⅲ.课堂练习(一)课本P119的随堂练习11.用笔尖扎重叠的纸可以得到下面成轴对称的两个图案.(1 )找出它的两对对应点,两条对应线段和两个对应角.(2 )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你找到的对应点所连线段分别被对称轴垂直平分.[答案]略.(二)看课本,然后小结.Ⅳ.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探讨了轴对称的性质.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同学们应掌握这些性质.Ⅴ.课后作业(一)课本习题1、2.Ⅵ.活动与探究1.一次晚会上,主持人出了一道题目:"如何把变成一个真正的等式.〞很长时间没有人答出.小兰仅仅拿了一面镜子,就很快解决了这道题目.你知道她是怎样做的吗?[过程]让学生在解决这个十分有趣的问题中,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的理解,开展空间观念.[结论]将镜子放在等式的正上方,镜子里的像就是真正的等式.●板书设计§探索轴对称的性质一、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二、轴对称的性质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三、课堂练习四、课时小结五、课后作业。

《轴对称》说课稿(精选3篇)

《轴对称》说课稿(精选3篇)

•••••••••••••••••《轴对称》说课稿《轴对称》说课稿(精选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轴对称》说课稿(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轴对称》说课稿1一.说教材教材分析《轴对称图形》这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

教材在编排上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指导同学们感知图形的轴对称现象,层次分明,循序渐进。

对称是一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包括轴对称、中心对称、平移对称、旋转对称和镜面对称等多种形式。

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对称性质的事物很多,同学们对于对称现象并不陌生。

例如,许多艺术作品、建筑设计中都体现了对称的风格。

对称的物体给人一种匀称、均衡的美感。

教材从同学们熟悉的事物入手,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同学们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进而认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为同学们今后进一步探索简单图形的轴对称特性,把握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以及利用轴对称方法对图形进行变换或设计图案打好基础。

教材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学——知识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的,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材先通过天安门、飞机、奖杯的实物图让同学们观察、分析他们的共同特点,引出“对称”的概念。

接下来教材将这几样物品抽象为平面图形,引导同学们通过对折发现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初步描述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教材还在图中出现了“对称轴”这一名词,但没有给“对称轴”下定义或作出描述,只是让同学们有所认识。

第二道例题则让同学们利用刚掌握的轴对称图形的初步知识,“做”出轴对称图形。

通过这些活动,帮助同学们进一步积累感性认识,丰富对轴对称图形的体验,锻炼同学们的实践能力。

“想想做做”中,通过一系列的习题,加深同学们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其中第3题在方格纸上提供一个轴对称图形的一半,要求画出它的另一半,使同学们有机会再一次在操作中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精选轴对称的说课稿6篇

精选轴对称的说课稿6篇

精选轴对称的说课稿6篇精选轴对称的说课稿(篇1)《对称、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二上)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二班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第二课时(第68页内容)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洁的轴对称图形。

2.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观赏数学美。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忱,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对称图形的美,学会观赏数学美。

教学重点:理解对称图形的概念,能正确找、画对称轴。

教学难点:准确找对称轴。

教、学具预备:1.教具:图片、剪刀、彩纸、课件2.学具:蝴蝶几何图片、剪刀、白纸精选轴对称的说课稿(篇2)15.1轴对称图形教案【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能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与已知点关于x轴或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规律。

2、能作出与一个图形关于x轴或轴对称的图形。

过程与方法1、通过作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通过现实情境的创设,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培养审美情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贴近生活的素材和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忱和兴趣,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多方位审视问题的制造技巧。

2、在作图过程中使学生体验数形结合思想,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加解决问题的信念,获得解决问题的胜利体验,逐步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用坐标表示点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

难点:找对称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规律。

【自主学习】一、复习:1、假如一个平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_____,那么这个图形叫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____。

2、经过线段的___并且___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又叫做线段的中垂线。

一条__的中垂线是它的对称轴。

3、假如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_____;反过来,假如两个图形各对对应点的连线被同一条直线____,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七年级数学下册《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下册《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教案、教学设计
-设计分层教学,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教学步骤:
(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轴对称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导入:引导学生观察轴对称图形,总结轴对称的性质,并学会运用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巩固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轴对称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2.难点:运用轴对称性质解决实际问题,以及进行几何证明。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如剪纸、建筑等,让学生感受轴对称的美,自然引入轴对称的概念。
-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途径,发现并理解轴对称的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
2.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轴对称的性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3.通过对典型例题的讲解与练习,使学生掌握利用轴对称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特布置以下作业:
1.基础作业:
-请学生完成课本上相关的练习题,旨在巩固轴对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学生通过绘制图形,观察并分析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提高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2.提高作业:
-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题目,要求学生运用轴对称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轴对称图形的面积、周长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从而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探索轴对称性质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2探索轴对称的性质》说课稿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2探索轴对称的性质》说课稿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2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5.2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轴对称的性质,学会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例子中发现轴对称的性质,并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轴对称的概念,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并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轴对称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2.教学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以及如何灵活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动手操作法、交流讨论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如剪纸、建筑等,引导学生发现轴对称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兴趣。

2.探究轴对称的性质: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图形,尝试找出它的对称轴,并判断其他组的同学的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3.总结轴对称的性质:根据学生的探究结果,总结轴对称的性质,如对称轴上的点不变,对称轴两侧的图形对称等。

4.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问题。

5.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轴对称的性质及其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轴对称的性质1.对称轴上的点不变2.对称轴两侧的图形对称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能准确地描述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5.2探索轴对称的性质说课稿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5.2探索轴对称的性质说课稿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5.2探索轴对称的性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下数学5.2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是本册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轴对称的性质,以及如何寻找对称轴。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轴对称的概念,掌握轴对称的性质,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七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对图形的变换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他们可能还不是很清晰,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寻找对称轴的方法也需要通过实践来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轴对称的概念,掌握轴对称的性质,学会寻找对称轴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的美妙。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轴对称的概念,轴对称的性质,寻找对称轴的方法。

2.教学难点:轴对称性质的理解和应用,寻找对称轴的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黑板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出轴对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理解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通过操作、观察、思考等活动,探索对称轴的性质。

4.教师讲解:教师讲解轴对称的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5.练习巩固: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轴对称的性质1.对称轴将图形分成两个完全相同的部分。

2.对称轴上的任意一点,在图形中都有对应的一点,两点关于对称轴对称。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说课稿 北师大版(精品篇)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说课稿 北师大版(精品篇)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说课稿实验中学教师田星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探索轴对称的性质》,下面我从六个方面来汇报我是如何分析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的。

一、教材分析:(一)本节教材的地位、作用以及前后联系:轴对称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现象。

许多日常生活的图案设计都离不开它。

因此本章内容的安排是对小学学习轴对称图形有关知识的延伸,也是今后学习“平移、旋转、中心对称、相似”等知识的基础。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是本章内容的第三小节,安排一个课时。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对轴对称图形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轴对称的性质,为未来的几何变换作出一定的铺垫。

(二)本课题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因此,我根据新课标的知识、能力和德育目标的要求,以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和本课的特点来制定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探索轴对称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轴对称的性质的过程,在操作活动和观察、分析过程中发展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交流的习惯。

培养学生观察、探索、分类、归纳等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课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反过来又能指导生活实践这一辩证思想。

(三)本课题的重点、难点:重点是轴对称的性质难点是探索轴对称的性质和应用。

二、说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问题导学,引导发现”的教学模式,以探究式教学为主,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变学会为会学.同时在教学中将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从而培养对数学学科的浓厚兴趣,使部分学生由不爱学变得爱学。

三、说学习方法:学法: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学生如何学这一方面,我认为通过教师的直观演示和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得到感性认识,通过学生自己看、想、议、练等活动,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轴对称的性质”,而不是老师灌输几何图形的性质,这样做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探本求源,让每位学生都学有价值的数学。

轴对称的性质说课稿

轴对称的性质说课稿

15.3轴对称的性质永年三中安石校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轴对称的性质》,现在,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说课前预设。

一、说教材和学情<一>、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轴对称的性质》:冀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五章第三节的内容,是学生认识了生活中的轴对称及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有了探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的经验基础上,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拓展和延续,为今后探索旋转、平移、中心对称、相似等有关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在学生的知识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八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勤于思考,爱于动手,但生活经验不十分丰富,探究数学的手段还不十分成熟,虽然已经认识了生活中的轴对称,但要探索轴对称的性质,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还可能有一定的困难。

基于以上原因;我确定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轴对称的性质;会利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通过观察、猜想、验证、交流、归纳的活动过程,形成自我解决问题的途径,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增强学生自信。

• <四>说重、难点•基于教材内容、学生特征和学习目标的分析我确定如下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2、难点:轴对称性质的探索过程及轴对称性质的应用。

重难点突破措施:1、将抽象的文字叙述转化为图形演示,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课件演示来突破重点。

2、题型重转化,精分析、并演示,师生共同完成,最后辅之以相关练习题,得以巩固。

二、说教学方法和手段: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明确实验目的,通过组织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习兴趣,所以我采用尝试教学法为主的教学方法。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说课稿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说课稿

7.3探索轴对称的性质说课稿平顶山市第十八中学曹正军一、背景分析1、学习内容分析:《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第三节,是学生进入第三阶段学习,认识了轴对称及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后,有了探索全等三角形性质的经验基础上,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拓展和延续,是“标准”中“图形与变换”的开始,为今后探索旋转、平移、中心对称、相似等有关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轴对称的性质是进行图案设计、美化生活和学习后继课的重要工具,在学生的知识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轴对称的性质。

2、学生情况分析: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生活经验欠缺,所以对生活中的数学缺乏有效的探究手段,在小学虽然已接触轴对称的有关知识,但课堂活动经验不广泛,本阶段从认识生活中的轴对称,到探索轴对称的性质特征,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较难转化,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轴对称性质的探索过程及轴对称性质的应用。

二、学习目标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变化和发展。

从而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知识与技能:1.借助生活中熟悉的轴对称图形能动手折叠、操作、猜想、验证和归纳轴对称的性质;2.会把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符号;3.会利用轴对称的性质完成简单图案设计及应用。

●知识与技能:1.借助生活中熟悉的轴对称图形能动手折叠、操作、猜想、验证和归纳轴对称的性质;2.会把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符号;3.会利用轴对称的性质完成简单图案设计及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美;在合作中享受快乐;在创作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在交流中丰富了数学语言,产生了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增强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课堂结构设计本节课内容以轴对称的性质为主线,从操作观察的感性认识入手由浅入深,逐步形成理性结论,并把结论应用于生活,美化生活,用性质来解决生活中有趣的问题。

《探索轴对称性质》说课稿

《探索轴对称性质》说课稿

《探索轴对称性质》说课稿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探索轴对称的性质》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第3节《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探讨、学法探讨、教学设计说明几个方面谈谈对本节课的教学构思理解。

一、教材分析1、地位。

本课内容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3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对轴对称图形已有初步认识。

这节课承接前面的内容,是对轴对称的性质进行探索。

从本章教材的编排体系看,由丰富的现实情景中的轴对称现象→简单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本节探索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利用轴对称性质进行图形、图案设计,它属于中间环节,也是比较重要的一节内容。

本节知识的落实,为后续学科知识的学习及计算机辅助平面设计打下基础。

2、目标。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通过探索,理解轴对称的两条基本性质(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并会利用性质完成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过程目标:经历探索轴对称的性质的过程,并体验探索过程中的成功感受;经历图形欣赏与相关数学思考;经历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活动过程。

这两个目标是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内容及学生现有数学基础确定的。

3、重点、难点。

本课时教学重点是:对轴对称的性质的理解。

难点是运用几何画板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二、教法探讨1、教学策略上,以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思想为指导,采用了:提出问题→自主探索→交流讨论→归纳总结的方式。

因为这节课本身就是一节探究性课,这种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探索能力。

2、思维活动组织上,采取了:任务驱动→问题情景→猜想验证→得出结论以及从个别到一般概括的方法,这样做的目的是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来更好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3、教学信息的呈现上,以学生熟悉的感知材料为基础,采用了大屏幕投影,把信息清晰、准确地传递给每位学生。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说课资料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说课资料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说课稿巴蜀中学初2011级数学组周容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北师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3节《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2、教材编排的地位、特点和作用:3、教学目标:由于在前几节课,学生已经对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和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本节课,制定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探索并理解轴对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补形。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发现,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进一步掌握观察、思考、归纳的数学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热爱数学的情感和乐于探索的态度,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价值,学习“人人有用的数学”。

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并理解轴对称的基本性质,能利用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轴对称性质的理论概括和实际运用,特别如何将一个轴对称图形补充完整。

5、教具准备教具准备:课件,投影仪,尺子,相关图片2张,“飞机图片”每人一张。

二、说教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依据这一教学理念,本课时主要采用“兴趣激励法”“分组讨论法”等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中,通过游戏导入新课,借助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想、做、议、画等一系列的活动中逐步形成概念,再让他们动手操作、小组交流,从中巩固新知,发现规律,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技能。

三、说学法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游戏引起兴趣,通过讨论得出新知,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性质,再动手实际操作,并加以运用。

整个过程,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遇到困难时的解惑者,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本主义”教学思想。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一)复习相关知识这个环节主要通过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复习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轴,什么是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等本节课相关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对于《轴对称》,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法分析,教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北师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2节的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轴对称现象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在数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性质和运用。

本节课让学生学习了解轴对称现象的数学本质,为学习轴对称的性质、变换,等腰三角形的直观认识打下坚实基础。

另一方面,涉及到"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的图形与变换内容,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类比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让学生经历数学现象的探究过程,感受数学美,从而激发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鉴于这种认识,我认为本节课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理解轴对称图形,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

②了解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对称轴、对应点。

③了解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区别和联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观察----比较一操作一概括一检验一应用”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丰富的轴对称现象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促进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一般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重点: 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

难点: 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区别和联系。

二、学法分析
学情分析从认知情况来说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相关内容之后安排的一节课,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推理能力,具备学习本节内容的认知条件,具备参与课堂探索活动的热情,因此,这节课通过观察图片和演示实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总结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概念是切实可行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在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他们掌握好的学习和解题方法,并且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想、概括、实践、表述论证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

根据这一教学理念,以探究新知这一环节为例,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运用多媒体,实物演示等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愿意学。

在解决问题、探求结论的过程中我采用实验法来分散难
点让学生感到容易学,并设置适当的追问、探究,给学生留有质疑的空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来主宰课堂,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教学过程分析
(一)情境导入,明确目标
活动1 演示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学生欣赏多媒体展示的图片。

观察它们都有些什么共同特征?
活动2 动手操作
(1)把一张纸对折剪出一个图案(折痕处不要完全剪断),再打开这张对折的纸,剪出一个美丽的图案,
(2)观察剪出的图案,再对比刚才演示的图形,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设计意图:以问题的形式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对旧知识产生设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产生强劲的学习动力。

学生只有明确了学什么才能保证学习效率。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生通过动手实践、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形式,设计了以下探究:
1.探究一通过观察以上图片、合作交流,得出轴对称图形概念:
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2. 探究二联系实际举出几个轴对称图形实例,并说出对称轴。

3.探究三观察教材图,看看每对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每一个图案是由几个图形构成的?(1)得出,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对称轴概念。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这条直线叫对称轴。

折叠后重合的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2)思考:①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吗?
②如果把一个轴对称图形分成两个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吗?如果把
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它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吗?
③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吗?成全等的图形一定成轴对称吗?
4.探究四:巩固练习
请你举出生活中的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学生的观察分析、独立思考体现了现代数学教学论提出的教学必须在学生自主探索经验归纳的基础上获得,而小组的合作交流则力求在教学中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性。

(三)疑难反馈,展示点拨
重点展示,难点突破
观察图形填写下列表格
轴对称图形轴对称
区别一个图形两个图形
联系都有一条直线,都要沿这条直线折叠重合

设计意图:学生把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的疑难问题以小组的形式反馈给教师,教师则本着学生都会的不讲,学生能讲的老师不讲的原则,有针对性的进行疑难解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则只对学生讲得不到位或讲不到的地方进行点拨和补充。

(四)盘点收获,拓展提升
1.认识轴对称图形,了解轴对称图形及有关概念。

能找到轴对称图形中的对称轴。

2.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及对称轴、对称点的概念。

3. 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和联系
盘点不仅仅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而应该是优化认知结构,完善知识体系的一种有效手段。

这个过程提倡师生全员参与,把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及数学思想和方法以知识树的形式呈现,便于学生系统的掌握。

最后我分层设计达标测试,这样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