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可能性4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的大小》教学设计和评析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的大小》教学设计和评析

《可能性的大小》教课方案和评析教课内容:可能性的大小(人教版三年级上册P106~107 例 3、例 4)教课目的:1.知识技术目标:使学生进一步体验不确立事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过程方法目标: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究过程,初步感觉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

在活动沟通中培育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感情态度价值观目标:感觉数学就在自己身旁,领会数学学习与现实的联系。

进一步培育学生务实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课要点:学生经过试验操作、剖析推理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教课难点:利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知识解决实质问题。

教课过程:一、感觉可能性的大小。

(复习事件确实定性和不确立性。

)1.出示问题:(1)讲话引入:经过前方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在生活中,有的事情可能发生,有的事情是不行能发生的,今日我们进一步研究可能性问题。

(2)复习旧知:先来复习一放学过的知识。

A B C师:草地上有三个盒子,小红希望一次就能摸出一个黄球,我们建议她从哪个盒子里摸?为何?师:为何不建议小红从 B 盒或 C 盒摸呢?2.师:既然 B 盒和 C 盒都可能摸出黄球,哪个盒子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最大?为何?3.导入:可能性真的有大小吗?今日我们就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可能性的大小]二、考证可能性的大小。

(一)研究两种结果可能性的大小。

1.学生试验前的猜想。

(1)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个盒子,里面放了红黄两种数目不同样的球,摸到哪一种颜色球的可能性大呢?猜一猜,而后用遥控器选择。

(2)出示:摸到哪一种颜色球的可能性大?①红球②黄球(3)学生选择。

17 人15 人导语:我们这么猜科学吗?在试验的过程中同意改变自己的选择。

2.学生试验。

师:请大家选举两名同学上来担当记录员,用写“正”的方法来记录大家每次摸球的状况。

男女生各选一名同学上来摸球。

一名同学负责拿着盒子,每次要把球摇匀。

下边让我们一同关注他们每次摸的结果,并高声告诉记录员。

三年级上册《可能性》集体备课数学教案设计

三年级上册《可能性》集体备课数学教案设计

三年级上册《可能性》集体备课數學教案設計
标题:三年级上册《可能性》集体备课数学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可能”、“一定”和“不可能”的含义。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理解和区分“可能”、“一定”和“不可能”三种情况。

2. 难点:在实际情境中正确判断事件的可能性。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可能性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
- “可能”的含义:让学生列举一些可能发生的事情,并解释为什么这些事情可能发生。

- “一定”的含义:让学生列举一些一定会发生的事情,并解释为什么这些事情一定会发生。

- “不可能”的含义:让学生列举一些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并解释为什么这些事情不可能发生。

3. 实践操作:设计一些实践活动,如抛硬币、抽签等,让学生亲自体验可能性的不同情况。

4.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对可能性的理解。

5. 总结归纳: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可能性的含义及其判断方法。

四、教学反思:
在这部分,教师可以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以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五、作业布置:
设计一些与可能性相关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思考和实践。

以上是一个大概的教案设计框架,您可以在每个环节中添加更详细的内容,比如具体的教学活动、案例、问题等,以达到3000字的要求。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可能性》教导设计_三年级数学教案.doc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可能性》教导设计_三年级数学教案.doc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可能性》教学设计_三年级数学教案《可能性》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104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设计理念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我利用多媒体教学以及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独立解决问题以及动手操作等形式让学生感受什么事件是可能发生的,什么事件是不可能发生的,什么事件是一定发生的,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1、通过猜测和简单试验,让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2、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口语表达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4、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懂得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从而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1、通过猜测和简单试验,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口语表达能力及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难点正确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具、学具准备教学光盘;每组准备A盒(里面放有6个蓝色的玻璃珠)、B盒(里面放有红、黄、绿色玻璃珠各2个)各1个;每组2个信封(内装有题卡);玻璃珠。

教学过程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这节课老师和一们一起玩好吗?1、游戏活动一:“猜一猜”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想跟你们玩的第一个游戏是“猜一猜”。

老师这里有一颗漂亮的玻璃珠(举起双拳),它就在我其中的一个拳头里,你们猜猜它会在哪只手里?生答……师:看来大家的意见不一样,老师帮帮你们吧!(教师慢慢张开空着的手,再次握紧拳头)生再次回答。

师挥动拿球的一只手问:为什么你们这次那么肯定玻璃球就在这只手里呢?(指名回答)师: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事情我们不能肯定它发生的结果,有些事情可以肯定它发生的结果,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大家有兴趣研究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教学案例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教学案例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教学案例【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104-105可能性【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

初步学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的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2、通过各种活动增加学生的体验,师生,生生间的互动教学让学生感悟可能性。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体验学习的数学解决问题的快乐。

4、学习重点是通过活动体验有些事情发生的确定与不确定。

【教学策略】本节课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感受生活中的可能性,并初步会用“可能”、“一定”“不可能”说说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会判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主要是采取了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意识和良好的倾听习惯。

【教具准备】课件,盒子,白、黄两种颜色的球,水彩笔。

【教学过程】一、猜神奇宝贝,引出课题师: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神奇的宝贝,想不想看?它就在我的手里,那你们先猜猜,它在我的哪只手里?(你来猜,谁跟她的意见不同?)师:同意在左手的举手,同意在右手的举手。

师:哎?意见不一致了,这是为什么?生:因为有两只手,有可能在左手,也有可能在右手。

师:噢,不确定不好猜,那老师帮帮你们,看老师张开了左手没有(张开空的左手)一起说宝贝在哪个手里?(右手)现在一定吗?(一定)那我们来看看,果真在我的右手,这是什么样的宝贝,原来是一张纸条,写着什么?你快来读读(摸球宝贝)小结语:刚才,我们在猜宝贝的时候,老师没有帮助你们之前,你们猜有可能在左手,也有可能在右手,当老师提示了之后,你们一下就说出了这个宝贝一定在右手,这些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的数学问题——可能性。

(板书:“可能性”)二、摸球游戏1.摸球比赛,体验一定、不可能(出示课件)(师出示两个盒子:其中A盒里面装6个黄球,B盒里面装6个白球)师:现在,请男生和女生进行一场比赛。

三年级数学《可能性》数学教案设计

三年级数学《可能性》数学教案设计

三年级数学《可能性》數學教案設計教案设计课程名称:三年级数学《可能性》教学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可能”、“一定”和“不可能”的概念。

2. 学生能够通过实例,分析事件的可能性。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可能性的基本概念。

2. 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可能性实例。

3. 进行可能性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实际感受可能性的存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一个装有红球和绿球的袋子,让学生猜测摸出什么颜色的球的可能性大。

引发学生对可能性的好奇心。

2.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测依据,并引入可能性的概念。

二、讲解新知1. 定义“可能”、“一定”和“不可能”三个词的含义,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这三个词的意思。

2. 讲解如何判断事件的可能性,例如抛硬币时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50%等。

三、课堂练习1. 出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让学生判断其可能性。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判断依据。

四、实践活动1. 设计一个可能性游戏,如抽奖活动,让学生体验可能性的实际应用。

2. 游戏结束后,引导学生总结游戏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果及其可能性。

五、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强调可能性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思考可能性问题。

六、作业布置1. 设计一道可能性的问题,要求学生回家后寻找答案。

2. 要求学生在生活中找寻一个可能性的例子,第二天上课时分享。

教学反思:1. 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可能性的存在,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2. 在讲解新知时,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自我发现和理解,而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

3. 课堂练习和作业布置应注重实践性和生活化,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年级数学《可能性》数学教案设计

三年级数学《可能性》数学教案设计

三年级数学《可能性》數學教案設計标题:三年级数学《可能性》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可能性的基本概念,能够判断和描述事件的可能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可能性的产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理解可能性的概念,能够判断和描述事件的可能性。

三、教学难点:理解“一定”、“可能”、“不可能”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到生活中。

四、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抛硬币、掷骰子等游戏活动引入可能性的概念,引发学生的兴趣。

(二) 新课讲授1. 讲解“一定”、“可能”、“不可能”的含义。

例如,“太阳每天都会升起”是“一定”,“明天可能会下雨”是“可能”,“鱼可以在陆地上生活”是“不可能”。

2.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并区分“一定”、“可能”、“不可能”。

例如,从一个装有红球和黄球的盒子里随机取出一个球,取出的是红球或黄球是“可能”,取出的是蓝球是“不可能”。

(三)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抛硬币、抽卡片等,让他们亲身感受和体验可能性。

(四)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关于可能性的习题,让学生做一做,巩固所学知识。

(五)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深化他们对可能性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寻并记录一些有关可能性的例子,加深对可能性的理解和应用。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去理解和感知可能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教学设计湖北省安陆市棠棣镇中心小学陈亚玲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04至105页二、教材分析在现实世界中,严格确定性的现象十分有限,不确定现象却是大量存在的,而概率论正是研究不确定现象的规律性的数学分支。

《标准》将“概率”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统计与概率”中的一部分,从第一学段起就安排了有关的学习内容。

本课时是第一课时,隶属于“概定的,1(1(2(32(1)培养学生初步的概率意识及数学应用意识,学习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2)让学生更关注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培养对数学的浓厚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体验、描述生活中的确定和不确定事件。

五、教学准备:教具:纸盒、彩球。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故事引入:(课件展示)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想听吗?师:一个大臣得罪了国王,国王想判他死刑,大臣不服。

国王想了想,说:“那么把你的命运交给上天吧。

”“我有2张签,一张写着“生”字,一张写着“死”字,抽到“生”就是天让你生,抽到“死”就是天让你死。

”同学们,从可能性的角度你们觉得大臣的命运如何?(可能生,也可能死)板书:可能师:也就是说,大臣抽签的结果有两种可能,但是一心想害死大臣的国王却在两枚签上都写了一个“死”字。

小朋友,如果再让大臣来抽签的话,结果会怎样呢?(大臣抽到的一定是写着死字的签;可能抽到写着生字的签吗?也就是说抽的结果确定,一定是死;换句话说就是不可能生)板书:一定不可能师:看来大臣是死定了,幸亏大臣的一位朋友想了一个计策。

第二天,国王在审堂时,让大臣抽把汗。

色的球?来)一摸可能摸出什么颜色的?验证,抽生摸一摸。

生:不一定,有可能是黄色也有可能是白色。

(板书:可能)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你的推想能力太厉害了”师:我们能从里面摸出红色球吗?为什么?(板书:不可能.)生:因为里面没放红球。

人教课标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可能性》教学设计

人教课标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可能性》教学设计

人教课标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可能性》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所教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04~105页例1、例2。

在生活中,有些事件的结果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预知,即确定现象;有些事件的结果在一定的条件下无法事先预知,即随机现象(不确定现象)。

为了关心学生认识现实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随机现象,《课程标准》第一学段新增了属于概率知识范畴的内容《可能性》。

旨在引导学生观看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认识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教材选取了“新年联欢会上抽签表演节目”的现实情境,引入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通过主题图及例1、例2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体验在现实世界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及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体验有些事件发生的确定与不确定。

教学难点:明白得“一定”、“可能”、与“不可能”。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游戏激趣、导入新知1、师:小朋友,你们喜爱玩游戏吗?我们来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好吗?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漂亮的玻璃球,(举起双拳)它就在我其中的一个拳头里,猜猜会在哪只手里?(左手、右手)2、看来大伙儿的意见不一样,老师来帮帮你们吧!(慢慢张开空着的左手,再重新握紧拳头)(生:一定在右手里!)3、什么缘故你们那么确信玻璃球一定是在右手里呢?原先什么缘故不能确信呢?(老师有两只手,玻璃球可能会在右手里也可能会在左手里;但现在差不多明白左手是空的,玻璃球就不可能在左手里,那一定是在右手里了。

)4、你真聪慧!看看猜得对不对?(张开右手,举起一个红色玻璃球。

)像如此,有些情况我们不能确信它发生的结果,有些情况能够确信它发生的结果,类似的例子还有专门多。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可能性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可能性

【教学目标】1.理解加法的运算规则,并能进行正确的两位数加法运算。

2.理解减法的运算规则,并能进行正确的两位数减法运算。

3.能够运用所学的加法与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掌握两位数的加法运算。

2.掌握两位数的减法运算。

【教学难点】1.进行带进位的加法运算。

2.进行减法运算时的借位处理。

【教学准备】1.数学教具:计算器、运算符号卡片等。

2.练习册、作业纸。

【教学过程】一、导入(8分钟)1.导入课前预习的检查,让学生复习数学课前所学的加法与减法运算。

2.提出问题:“你知道什么是加法吗?加法有什么运算规则?”3.让学生回答问题,引出加法的概念,简单介绍加法的运算规则。

二、讲授加法运算(15分钟)1.引导学生观察加法运算示例,并由学生回答计算结果。

2.通过多种示例,讲解加法运算的步骤和计算方法:先个位相加,再十位相加,注意进位。

3.制作运算符号卡片,让学生进行数学游戏,以加深对加法运算规则的理解。

三、练习加法运算(15分钟)1.练习册上的加法练习,由教师提问学生进行回答,逐步加大难度。

2.老师巡视班级,指导学生进行运算,并给予帮助和鼓励。

四、讲授减法运算(15分钟)1.引导学生观察减法运算示例,并由学生回答计算结果。

2.通过多种示例,讲解减法运算的步骤和计算方法:先个位相减,再十位相减,注意借位问题。

3.制作运算符号卡片,让学生进行数学游戏,以加深对减法运算规则的理解。

五、练习减法运算(15分钟)1.练习册上的减法练习,由教师提问学生进行回答,逐步加大难度。

2.老师巡视班级,指导学生进行运算,并给予帮助和鼓励。

六、综合运算练习(15分钟)1.练习册上的综合运算题目,让学生进行加法与减法的综合运算。

2.强调运算符的运用,让学生注意加法和减法的区别及运算顺序。

七、巩固与拓展(10分钟)1.提供实际问题,让学生利用所学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解决。

2.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数学游戏,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习了加法与减法的运算规则,并进行了相关的练习。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及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体验有些事件发生的确定与不确定。

教学难点:理解“一定”、“可能”、与“不可能”。

教具与学具:课件、箱子、彩色乒乓球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玩“猜一猜”游戏,由猜老师年龄导入课题:可能性二、学习例1,体验“一定、不可能、可能”1. 一定(1)课件出示三个装有不同颜色乒乓球的箱子(1号箱:3黄3白,2号箱:3红3白,3号箱:6红)(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一说,从哪个箱子里每一次摸出的球一定是红球。

(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只有一定2. 不可能(1)仔细观察1号箱子(3黄3白),提问:这个箱子的球有几种颜色,是什么颜色的?老师要从这个箱子里摸出一个红球来,可能吗?(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提问:你们都同意他的看法吗?引导学生说出:箱子里没有红球就不可能摸出红球。

板书:没有不可能3. 可能(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2号箱(3红3白),猜一猜,说一说,在这个箱子里能摸到红球吗?为什么?(2)分组活动验证“可能”。

学生分五个小组进行摸球验证活动。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验证记录。

(4)引导学生总结:只要有红球就可能摸到红球。

教师板书:只要有可能三、运用例1所学,尝试完成例2练习,学会如何判断“可能性”1.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的可能性,你能运用刚才学到的知识判断下面这些现象吗?2. 课件出示例2(1)学生根据图文判断事件的“一定”、“不可能”、“可能”。

(2)引导学生用上“一定”、“不可能”、“可能”把图中事件说得更具体、完整。

四、巩固练习1. 练习用“一定”“不可能”“可能”说一说身边的事。

2. 完成书本108页练习二十四第2题。

三年级数学《可能性》数学教案设计

三年级数学《可能性》数学教案设计

三年级数学《可能性》數學教案設計
标题:三年级数学《可能性》教学设计
一、课程目标
(这部分应该包括您希望学生在完成这门课程后能够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
二、课程内容
1. 可能性的定义和分类
2. 可能性与概率的关系
3. 如何计算可能性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2. 实验法
3. 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步骤
1. 引入新课
- 通过一个小游戏或者小故事引出可能性的概念
2. 新课讲解
- 定义可能性
- 分类可能性
- 解释可能性与概率的关系
- 教授如何计算可能性
3. 学生实践
- 设计一些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以加深他们对可能性的理解
4. 小组讨论
- 让学生分组讨论他们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结果,并尝试解释这些结果
5. 总结和回顾
-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解答学生的疑问
6. 布置作业
- 设计一些习题让学生回家练习,以便他们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五、教学资源
- 教科书
- 实验器材
- 计算机和投影设备
六、评估方式
- 课堂表现
- 实验报告
- 作业成绩
- 测试成绩
七、教学反思
- 对本次教学活动的反思和总结,包括成功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以上就是一个关于三年级数学《可能性》的教学设计大纲,你可以根据这个大纲来编写你的1500字教案设计。

记住,一个好的教案设计应该是清晰、有条理并且易于理解的。

同时,你也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和学习能力,尽可能地使教学内容有趣且富有挑战性。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可能性》教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可能性》教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可能性》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a. 了解“可能”、“不可能”以及“肯定”三种情况的概念。

b. 能够根据给定的情况判断事件的可能性。

c. 初步理解概率的概念。

2. 过程与方法:a. 通过游戏和实例引导学生自己思考。

b. 组织学生参与小组活动,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c. 利用多种资源,如图片、实物等,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意识。

b.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

c.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增强对数学的自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a. 学习并理解“可能性”、“不可能性”和“肯定性”概念。

b. 能够根据情境判断事件的可能性。

2. 教学难点:a. 引导学生自己思考概念,培养逻辑思维。

b. 确保学生对概率概念的初步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a. 课件、图片、实物等资源。

b. 活动卡片、纸板等制作材料。

c. 音乐等多媒体设备。

2. 教学环境:a. 教室内外的黑板、白板等教学设备。

b. 学生席位,小组活动的组织。

四、教学过程前言:本节课将通过游戏和实例引入概率的概念,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可能性”、“不可能性”和“肯定性”。

Step 1 游戏引入1. 老师出示一张装有红、黄、绿三种颜色球的袋子,并问:“如果我从袋子里摸一个球,你们觉得我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有多大?”2. 引导学生自由讨论,并记录他们的答案。

Step 2 根据情境判断可能性1. 教师出示一些图片或实物(如纸牌、骰子等),给学生设计情境进行判断。

2. 学生个别或分组进行情境判断,并互相交流讨论。

Step 3 小组活动1. 学生分组,每个小组从活动卡片中抽取一种情境,并根据情境设计问题。

2. 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并记录自己的判断结果。

3. 学生代表小组分享自己的问题和解决思路。

Step 4 概率与结果1. 老师出示一张装有红、黄、绿三种颜色球的袋子,并问学生:“如果我摸两个球,你们觉得两个球的颜色可能是什么?”2. 学生讨论并给出自己的答案,老师记录在黑板上。

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教案

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教案

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2、学生了解一定、不可能、可能的意义,能够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描述生活中的现象;3、学生感受“一定”、“不可能”、“可能”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互相转化。

教材重点:1、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教材难点:学生感受“一定”、“不可能”、“可能”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互相转化。

设计理念:在现实世界中,有些事件的结果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预知,即确定现象;有些事件的结果在一定的条件下无法事先预知,即随机现象(不确定现象)。

为了关心学生认识现实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随机现象,《课程标准》第一学段新增了属于概率知识范畴的内容《可能性》。

旨在引导学生观看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认识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例1教材出现了学生摸棋子的试验,使学生在推测、试验与交流的活动中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则是不确定的。

从教材上来看,我认为教学这道例题有二个特点:1、从盒子里看到了棋子的颜色,预示在实验之前应该让学生先看到棋子的颜色,再放进盒子进行摸棋子实验,且摸棋子时不能看里面棋子的颜色。

2、图中两个摸棋子的学生的手还在盒子口处,正预备摸棋子,而另外三名学生差不多开始了推测。

说明应该在动手摸之前就开始推测,可能性是情况发生之前,对将要发生的结果的推测。

假如棋子差不多抓在了手中,事件就发生了,结果就有了,就不是可能性问题了。

学生在推测之后就开始摸棋子,对推测进行验证。

依照这两点认识,设计教学时我注意了两点:1、要让学生看到将要装入盒子中的球的颜色,再放入盒中进行实验。

而不是通过摸球结果来推测盒子里的球的情形。

2、进行实验时设计了“观看——推测——实验——验证——推理”流程。

有两点疑虑:那个环节设计了前两个步骤教师导学,后一个步骤小组合作。

人教版小学数三年级上册《可能性》精品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三年级上册《可能性》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数三年级上册《可能性》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及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体验有些事件发生的确定与不确定。

教学难点:理解“一定”、“可能”、与“不可能”。

教具与学具:多媒体课件、箱子、红、黄两种颜色的糖、球、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游戏吗?谁会玩剪刀、石头、布的游戏?老师请两个同学上来玩,同学们猜一猜谁会赢?(玩三次)刚才我们玩了三次也猜了三次,你每次都猜对了吗?请同学们想为什么不能每次都猜对呢?也就是说可能……会赢,也可能……会赢,我们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的事情象玩剪刀、石头、布的游戏一样,存在一定的可能性,板书:可能性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师:你们喜欢吃糖吗?下面我们进行一个有趣的摸糖比赛。

我请每一排坐的最端正的同学来摸,摸到糖的同学把糖高高举起,谁摸到红色的糖,你们这一排就成为冠军队,老师就把糖奖励给你们全队。

明白吗?请几个孩子摸,剩下最后一个孩子的时候,老师问:就剩你一个人了,你心里怎么想的?生:我一定摸到------师表扬:你很有自信,自信是成功的第一步。

那你快摸摸看。

仍然没有,吊起孩子的疑心。

师:请摸到糖的同学举起来,都是什么颜色的?你想说什么?生1:我怀疑没有红色的糖师:到为什么这么说?生:因为大家都没有摸到生2:可能黄色的糖多、红色的糖少。

师: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该怎么办?(看看)那就看看呗。

倒出来。

师:哎呀老师太粗心了,没有放上红色的糖,袋子里全是黄色的糖,所以我们在摸的时候,会怎么样啊?生1:摸到的是黄色的糖师:让你亲自摸,你摸出的是什么?生2:一定是黄色的糖。

师:他用了一个词很贴切,大家听到是什么了吗?齐答:一定。

(板书一定)师:为什么一定摸出黄色的糖?生:因为里面全是黄色的糖,所以摸出的一定是黄色的。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可能性_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可能性_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可能性_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人教版3年级上册第8单元。

教材分析:“可能性”是“统计与概率”领域内容。

统计初步知识在低年段差不多涉及,但“可能性”的内容对3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是学生以后学习有关知识的重要基础。

假如缺乏对不确定事件的丰富体验,学生较难建立这一概念。

因此本单元的教学需要大量的实验,通过推测——实验——推理过程感悟不确定事件结果的可能性,在统计得出的实验数据基础上验证这些不确定事件的结果。

将统计的知识与可能性的教学紧密结合是本单元的一个亮点。

实验中,一些小概率事件的发生,更加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学生分析:3年级的学生差不多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生活体会,对以后世界充满着更多的猜想和探究欲望。

教学时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玩中学,通过亲躯体会领会,将不确定事件的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

我执教的学生身处农村,那个地点交通、通信都专门欠发达。

他们接触的信息少,眼界不够开阔。

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习爱好,调动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教学目标:1.在摸棋子的游戏中,初步体验周围一些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语言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口头表达、逻辑推理、动手操作等能力,尝试进行小组合作。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活动,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教学难点:对一些可能性事件的结果作出正确的判定,并能用规范的语言进行描述。

【设计意图:依照教材与课程标准对这部分知识的要求以及我所执教的学生的特点,具体制订了以上的目标。

】教学用具:课件,盒子,黑、白棋子若干。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出示课件:足球竞赛开场抛硬币选择场地。

)师:他们什么缘故要通过这种方法选择场地呢?(在学生的回答中,板书课题:可能性。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 《可能性》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 《可能性》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说课稿《可能性》说课稿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九册第98-99页的内容教材介绍:关于“可能性”这一内容,本套教材分两次进行集中编排。

第一次是在三年级上册,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本课是在这些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是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从定性向定量的过渡,又是今后学习概率知识的基础。

基于这样的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知识基础,设计了以下几条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猜测——实验并收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活动过程。

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体验等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概率的思想去观察和分析社会生活中的事物;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使学生体验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的关系。

教学难点: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小明和小丽都想去看周末的电影,但只有一张电影票。

该用什么办法来决定到底谁去看电影呢?师:大家觉得抛硬币决定谁去看电影公平吗?说说你的理由。

引入:也就是说,硬币抛出后可能出现正面,也可能出现反面。

这是一个不确定的事件,今天我们就进一步来研究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板书:可能性)二、探究新知(一)、用分数表示抛硬币师:你能不能用一个数表示出掷出正面的可能性是多少?(预设:50%、1/2、0.5)师:你能给大家解释一下为什么是1/2吗?师: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多少?朝上的可能性也是1/2。

正因为抛硬币时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所以,用抛硬币来决定谁去看电影是公平的。

只有公平、公正的情况下才会让人心服口服。

(三)游戏:(课件出示:飞行棋走法)师:大家玩过这种游戏吗?谁能说一下它的玩法?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在课堂上玩的游戏棋盘上没有要求,咱们按照谁先到达谁就胜利不退回了,好吗?(师把全班分成3队。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可能性》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可能性》教学设计

《可能性》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04~105页例1、例2。

教学目标:1.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培养思维的严谨性及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体验有些事件发生的确定与不确定。

教学难点:理解“一定”、“可能”、与“不可能”。

教具与学具:多媒体课件、袋子、各种颜色棋子、水彩笔等。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感知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和一定性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盒礼物,大家猜猜盒子里是什么?生:师:这两个盒子都是棋子(围棋),我们来玩莫棋子游戏好吗?摸到白色的一分,黑色不得分,老师请个公证员上来公正,当裁判,再推荐一个同学和虞老师比赛摸棋子。

(事先准备两个盒子,一盒8颗全是白棋,一盒里有6颗黑子2颗白子,老师摸全白的盒子,生摸黑白棋的盒子)(结果一般是老师胜利)师:告诉你们,你们谁来摸都是输的,谁有意见?请说说看!生:师:这样吧我们来看看究竟,颗数都是一样的,大家都是8颗。

师:老师随意摸一颗,摸出来的结果?生:一定都是白子。

(板书:一定)师:而同学们的这个盒子里,也是随便一摸,摸出来的结果?生:可能是白子,也可能是黑子。

(板书:可能)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板书:可能性)二、创设摸奖情境,体验“不可能”。

师:还想玩吗?那咱们换一个,来玩摸奖。

老师今天还特意地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摸奖的盒子,(用力搬出)大家猜猜看这个盒子里可能装着些什么?生:水彩笔、本子、小玩具……师:告诉你们,谁都没有猜对,想打开看看吗?(师打开纸盒)生:空的,什么都没有。

师:请大家注意了,现在虞老师把一些球放进去(隐秘的),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只要你们能从这个盒子里摸出一个蓝色的棋子来,那么这支棒棒糖(展示奖品)就属于你了,谁想来试一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能性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初步能用“可能”、“不可能”、“一定”等词语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2. 能力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态度。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理解,辨析“可能”、“不可能”、“一定”发生的事件。

难点:能用“可能”、“不可能”、“一定”等词语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事情。

学具和教具的准备:
小棒(2组,每组3根;一组可以围成,另一组不行)、扑克一副、编号小箱子和跳棋若干、彩笔(蓝、红、黄)、课件。

附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抽扑克,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5张全部是黑色。

学生抽不到红色,引起困惑。

教师揭开谜底,学生由经验可知:
(1)“不可能”抽到红色;
(2)“一定”抽到黑色;
(3)要“可能”抽到红色,必须加入至少一张红色。

二、展开
通过活动获得“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的体验”。

实践活动:
(1)放棋。

(把1号袋子里的棋放在1号箱子里,把2号袋子里的棋放在2号箱子里,一颗一颗地放,其他组员观察。


(2)摸棋。

(轮流摸棋,每次从两个箱子里分别摸出棋子,在表上做好记录,然后放回箱子里摇匀,再轮到下一个,每人摸3次。


(3)讨论。

组长组织根据表格讨论问题:
a哪个箱子里肯定摸出红棋?(一定) 2号箱肯定能摸出红棋吗?(可能)
b哪个箱子不可能摸出绿棋?(不可能)哪个盒子里可能摸出绿棋子?为什么?师生总结:我们把事情发生的“一定”、“不可能”、“可能”称为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板书:可能性)
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判断它们的可能性。

有了上述活动的体验和生活的经验为基础,可放手让学生在小组中完成对例2中事件可能性的判断。

其中第6个图中现象可用以下数据加以说明:全世界平均每天有35.6万婴儿出生。

根据数据我们可以认为一天里没有人出生的可能几乎没有,所以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一定会发生”。

三、巩固
1. 小组成员每人用“可能”、“不可能”、“一定”根据实际情况说一句话,全体交流结果。

2. 判断。

(1)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2)2008年北京奥运中国代表团金牌总数一定是第一。

(指出事情发生的结果与个人意愿无关,但通过努力可以争取实现)
3. 动手操作
三根小棒()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

A、一定
B、可能
C、不可能
通过动手实践,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