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建筑设计领先的原因
日本设计
![日本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0e5c5a4b0717fd5360cdc24.png)
最近,我在一本书上看到一个特别的名称,叫做物学研究会。这个物学研究会的会长叫做黑川雅之,他的名字及他所倡导成立的这个协会都深深的吸引了我的注意。黑川雅之何许人也?也许很多人都知道日本有个建筑师叫黑川纪章,而没注意到他有一位弟弟叫黑川雅之。黑川雅之先生同样是一位久负盛名的建筑师、产品设计师。他1937年出生于日本的名古屋、1961年毕业于名古屋工业大学建筑系,1967年在早稻田大学完成了建筑博士课程学业,1967年创立黑川雅之建筑设计事物所,2001年创立DESIGNTOPE公司。他还是日本金泽美术工艺大学、美术工艺研究科教授,日本大学艺术学部、造型艺术系与研究生院的教授,其设计作品及出版物众多,有些作品被国际知名博物馆收藏。黑川先生十分热衷于设计工作,他说:“我选择这个职业是我在很小的时候受到我母亲的影响,是受了我哥哥黑川纪章的影响,所以我就非常喜爱这个工作,也许我觉得我除了这个工作没有别的工作可做,所以,我就死心塌地的去做这个工作了。”他还接着说:“我是一个非常喜欢美的人,我希望能为美做出很多事情,一个人一辈子都不会放弃追求美,男人看见女人的美你总要把手伸过去,那么同样也是,我们在做创造美的工作就更有意义了。所以我一直在说:‘不停的,不知疲倦的去做这个工作,因为这个世界很美,我做这个工作很美,而且同时我所选择的道路,我运气又非常的好,有这么多机遇来做我想做的事情,所以我从来没有觉得累,我永远不会放弃我的工作。'”我们可以从他的话里感受到他对设计的热爱及对工作的激情,他是全身心的投入,积极乐观而不知疲倦的去开展工作。他的这种态度决定了他的设计充满人性与文化。
我们可能会问,为什么日本设计师能做出如此完美的设计?也许简单来说,在日本做设计是一种文化,而不仅仅是一项技能。日本的设计师一个个都像文化人、哲学家,都能为自己的设计找到某种传统文化的基因,他们的设计都能体现对文化的关怀且具有哲理的思考。这种做设计的状态,在中国设计师的身上很难找到,尽管中国的一些设计师已开始频频在国际设计舞台上领奖,但这种奖却不能证明中国设计水准的提高。中国的设计还没有形成当代文化的设计风格,很多设计师目光短浅、重技轻道,同样在设计教育中也是如此,由此产生的一些年轻设计师或自以为是而不知天高地厚,或急功近利浮躁不安,制造了大量的无法留存后代的垃圾作品。也许我们要敞开自己的心扉,重拾本土文化的自信,认真反思,虚心学习,方能产生一批具有学术敬业精神、文化思考与哲学理念的设计大师。
建筑知识:日本建筑的独特风格
![建筑知识:日本建筑的独特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7a120e37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74.png)
建筑知识:日本建筑的独特风格日本建筑的独特风格日本建筑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建筑风格之一。
它的艺术形式和构造技术有着其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从传统神社到现代城市中的摩天大楼,日本建筑带给人们无尽的想象和惊叹。
本文将从日本建筑理念、建筑形式和特点等方面分析日本建筑的独特风格。
日本建筑理念日本建筑理念与欧美建筑有很大的差别。
在欧美建筑中,建筑师通常遵循“建筑是艺术”的思想,重视外表的美感和结构的稳固。
而在日本,建筑被视为生命,建筑师致力于创造和谐的环境和舒适的空间,而不是仅仅让建筑看起来好看和功能齐全。
他们在建筑设计中注重自然、空气和光线等要素的运用,追求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存。
日本建筑形式日本建筑形式有着强烈的反映本土文化的特征。
在建筑的木质结构上,采用了特殊的斜撑和接头等结构,使得建筑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能够更加稳固和坚固,同时也体现了日本人对木材的重视和利用。
日本的建筑形式还包括了众多的风格,如寺庙建筑、民居建筑、城堡建筑等。
其中,寺庙建筑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形式之一。
寺庙建筑通常包括了多个建筑物和围墙,形成一个独特的寺庙景观。
寺庙建筑的结构特点除了利用木材结构外,还采用了独特的柱式风格,柱子以上采用了檩瓦屋顶,使寺庙建筑更加稳固,并且能够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
日本民居建筑则是以家庭为中心的建筑形式,利用土坯和木材等自然材料,打造简朴的住宅。
民居建筑常见的特点包括了茅草屋顶、滑动门、榻榻米等,这些特殊的建筑材料和构造方式可以使建筑在气候方面更适应生活需求,同时也象征着日本人对自然、简单和生活的追求。
日本城堡建筑是由许多重叠的层级和平台构成,独具一格,常常象征着国家的权力和档次。
城堡建筑的设计结构精致复杂,常常巧妙地利用自然地形和水系,使得城堡建筑更加宏伟、引人注目。
日本建筑特点日本建筑还有许多独具特点的地方,如:1.独特的空间感日本建筑不是一栋建筑物,而是广阔的景观空间,表达了自然与人文之间的和谐。
特别是在内部空间设计中,包括了光线、颜色、材料等元素,使得建筑空间更加明亮、舒适和美丽。
日本建筑师与日本建筑的传统之路
![日本建筑师与日本建筑的传统之路](https://img.taocdn.com/s3/m/27e25fd776a20029bd642d6d.png)
日本建筑师与日本建筑的传统之路作者谭畅[摘要] 传统形式的建筑显然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在建筑设计中如何对待传统,本文通过对日本建筑师成功继承传统的分析,将传统一分为二来讨论日本建筑师继承和发扬传统的问题。
[关键词] 传统硬传统软传统日本建筑一、引言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建筑文化。
同样,不同的建筑文化也在用不同的方式塑造着各个民族。
位于太平洋中的日本列岛自古以来就接受了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的影响,带有浓厚的东方色彩。
同时日本又结合其自然环境和价值观,形成了与其他各国迥然不同的、有着自身独到特点的日本传统建筑文化,从而领先于东方其他各国。
日本自从1868年明治维新以来,仅用了一百多年的时间,就完成了欧美发达国家需要几百年才走过的现代化的路程。
而日本的建筑文化同样也是从学习中国、取法欧美而达到与先进国家并驾齐驱,甚至在一些领域跃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他们所取得的尤其是战后几十年中所取得的进步与成就引起了世界各国的瞩目,这些进步与成就促使人们去探其原因,究其奥秘。
在继承传统的创作观的问题上,日本建筑师有着相当丰富的理论以及繁复多样的实践手法。
他们的理论有着相当深刻的日本建筑文化内涵的,其手法逐渐由象形走向意象的发掘,直到精神空间的体现。
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日本建筑师分别把自己所理解的“日本”纳人其建筑空间之中。
“新陈代谢”理论的提出、“道”空间的探索、“灰”空间的研究、“奥”空间的挖掘、“间”空间的探求、到现今原广司的“宇宙牧场”,日本建筑师研究传统的角度不同,最后形成的作品对传统的表达也有着差异。
但是他们有着共同点,那就是都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结合点上寻找自己的位置。
虽然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相互间各行其事,但都是来源于日本传统,所以仍有交错、重叠之处。
他们不断地利用新文化来发展和扩充旧传统,从而形成文化自身所衍生出的新文化型式,创作了许多充溢着明显日本传统气息的现代化的日本建筑,让人感受到东方建筑文化的魅力。
日本工程施工手段
![日本工程施工手段](https://img.taocdn.com/s3/m/184ea296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2a.png)
日本工程施工手段日本工程施工手段是指在日本建筑市场中广泛应用的施工技术、方法和工艺。
日本作为一个地震多发国家,其在建筑工程方面有着世界领先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日本工程施工手段。
一、地震防御技术日本工程施工中,地震防御技术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日本工程师发明了多种创新的抗震设计和技术。
例如,采用橡胶隔震支座可以将地震能量有效地吸收,降低建筑物的震动幅度。
此外,日本还广泛应用了防震框架、屈曲约束支撑等抗震构件,提高了建筑物的整体抗震性能。
二、施工质量控制日本工程施工中,施工质量控制是非常严格的。
日本有着一套完善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从设计、施工到验收各个环节都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和规范。
在施工过程中,日本工程师注重细节,对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
例如,在混凝土施工中,日本工程师会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浇筑时间和养护条件,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三、建筑工业化技术日本工程施工中,建筑工业化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种技术通过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式施工等方式,提高了建筑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在日本,许多建筑材料和构件都是在工厂中预先生产好的,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组装。
这种施工方式不仅减少了施工现场的作业量,降低了劳动成本,还提高了建筑物的质量。
四、绿色施工技术日本工程施工中,绿色施工技术也备受关注。
绿色施工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日本工程师在施工中广泛应用了绿色施工技术,例如,采用低能耗施工设备、水资源循环利用、废弃物减量化处理等技术,显著降低了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五、安全管理手段日本工程施工中,安全管理手段也是非常重要的。
日本有着世界上最严格的施工现场安全法规,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在日本施工现场,所有施工人员都必须接受严格的安全培训,并配备相应的安全防护设备。
此外,日本工程师还采用了先进的安全监测技术,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监控,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日本住宅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日本住宅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33db740502020740be1e9bf8.png)
,
,
的设 计 都 是 艺术 上 强 调 整 体 统一 的作 品
本 东 京都 市政 厅 建筑 群 体 三 是 高 度现 代 化
。
。
冷 漠感 通 过 精 心 设计 给 每个 家 庭 居 室 以 个 性
化 的特征
,
。
,
,
随 着 科学 技 术 的 发 展 在 建 筑 装 饰 设 计 中 采用 一 切 现 代科技 手段 使设 计达到 最佳 声
人入胜
。
在 艺 术 风 格 上 追 求 频 繁 变 化 新手
, ,
。
、
,
法 新 理 论 层 出 不 穷 呈 现 五 彩 缤 纷 不 断探 索 创 新 的局面
日 本各 地 的 大 小 餐 厅 茶 室 及 许 多 商店
,
、
的 室 内 设计 均 注 意 风 格 特 色 的 体 现 特 别 是 日 快 劳 动 人 事 制 度 的改 革 逐 步 在 全 院 实行 劳 动 用 工 合 同 制 干 部 和 技 术 人 员 聘 任 制 调 动 全 员 职工 的 劳 动 积 极 性 要 加 快 财 务管 理 制 度 的改 革 建 立 起 以 成 本管 理 和 资 金 运 营 为中 心 的 现 代财 务 管理
日本 住 宅 建筑 设 计 的 发 展 趋 势
一 是 回 归 自然化 随 着 环 境 保 护 意 识 的 增 长 人 们 向 往 自然
, , ,
,
式 餐 厅 从 建筑 室 内 装 饰 到 食 器 均 进 行 了 配 套
,
、
设计
。
人 们即 使 在 很 小 的 餐 馆 进 餐 也 同样 感 到
,
渴 望 住 在 天 然 绿 色 环 境 中 在 建 筑 内 部 创造 田
日本钢结构住宅建造(二)2024
![日本钢结构住宅建造(二)2024](https://img.taocdn.com/s3/m/045f491b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81.png)
日本钢结构住宅建造(二)引言概述:日本是世界上钢结构住宅建造的技术领先国家之一。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已经介绍了日本钢结构住宅建造的基本概念和优势。
本文将继续探讨日本钢结构住宅建造的相关细节,包括建材选用、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等方面。
正文:一、建材选用:1. 钢材种类选择: 日本钢结构住宅常用的钢材种类包括碳素钢、合金钢和不锈钢等。
根据建筑的结构要求和环境条件,选择适当的钢材种类。
2. 钢板厚度选择: 钢板的厚度对住宅建造的强度和耐久性至关重要。
根据设计要求和负荷计算,选择适当的钢板厚度。
3. 建材保护措施: 由于钢材容易受到氧化和腐蚀的影响,采取防腐保护措施,如喷涂防腐涂料或镀锌处理,以延长住宅的使用寿命。
二、施工技术:1. 预制技术: 预制技术是日本钢结构住宅建造的重要施工方法之一。
通过在工厂内预先制作构件,减少现场工期和材料浪费,提高施工效率。
2. 焊接技术: 钢结构住宅的连接部位通常采用焊接技术,确保结构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高质量的焊接技术是保证住宅安全的关键。
3. 砌体技术: 钢结构住宅与砌体结构结合的部分通常采用砌体技术,增加建筑的隔热性和隔音效果。
三、质量控制:1. 材料质量控制: 对于采购的建材,应进行质量检测和确认,确保材料符合建筑标准和规范要求。
2. 施工质量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通过严格的施工管理和质量检查,确保每个工序的质量,避免施工中的问题和质量隐患。
3. 结构安全控制: 钢结构住宅的结构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
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进行施工,并进行结构安全评估和验收检查。
四、环境友好:1. 节能设计: 钢结构住宅的节能设计包括合理的隔热、采光和通风等方面,减少能源消耗,提高住宅的舒适性和环境友好性。
2. 废弃物处理: 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应进行分类和处理。
推广回收利用和资源循环利用,降低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3. 绿色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采取绿色施工技术和材料,减少施工噪音、粉尘和水污染等,保护环境和人员健康。
历年《世界现代设计史》复习试题及答案
![历年《世界现代设计史》复习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c7dd0058fb770bf78a55a8.png)
世界现代设计史复习试题单项选择题2010 年单选1、威廉·莫里斯被称为---2010A、“现代招贴画的先驱”劳特累克B、“现代设计运动之父”C、“工业设计史上最伟大的设计师”D、“工艺美术运动之父”罗斯金2、西班牙的新艺术风格被称为--2010A、“青年风格”德国B、“格拉斯哥”苏格兰C、“年轻风格”D、“自由美学”风格比利时新艺术运动还有维也纳分离派,法国南希学派3、把俄国构成主义设计传播到西方的核心人物是--2010A、康定斯基B、李西斯基p62C、罗钦科D、马列维奇4、盖里特·里特维德设计的家具在形式上被简化到最基本的元素,其诠释风格派艺术和设计思想的代表作是--2010A、“大草坪”椅B、Joe 沙发C、Blow 椅子D、红蓝椅p645、深受沙利文功能主义美学思想的影响,1908 年维也纳的建筑师阿道夫·卢斯提出的观点是--2010A、“装饰就是罪恶” 《装饰与罪恶》p112B、“形式追随功能”沙利文《建筑中的装饰》C、“形式与功能结合”D、“少就是多”米斯凡德罗6、著名建筑师勒·柯布西耶的代表著作是--2010A、《现代运动的先锋》B、《建筑箴言》C、《走向新建筑》p116D、《建筑中的装饰》7、英国波普文化流行时期著名并具有影响力的时装设计师,“迷你”的伟大发明者是--2010A、玛丽·昆特p163B、安迪·沃霍尔C、芭芭拉·胡拉尼克·碧贝D、菲利普·斯塔克8、20 世纪,美国工业设计史上最伟大的设计师是--2010A、瓦尔特·提格设计波音707 内舱B、亨利·德雷福斯致力于人机工学,出版人体尺寸图C、雷蒙德·罗维p98D、诺曼·盖茨9、美国建筑家、理论家罗伯特·文丘里1966 年出版了一书,堪称反对国际主义风格--2010和现代主义思想的宣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工业设计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工业设计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1a763abbc77da26925c5b0b3.png)
日本是世界发达国家中惟一的东方国度,它从1868年明治维新运动以后开始接受西方文明,在政治、经济、技术、文化和教育等方面经历了巨大变革,逐渐进入工业化时代并成为现代化经济、技术强国、由于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日本与德国关系密切。
在德国工作同盟等现代主义设计组织影响下,日本也曾出现过一些类似的民间设计团体,探索借鉴西方先进文化从而发展日本现代设计的途径。
由于第二世界大战前日本实行对军事扩张政策,全部精力投注于扩张军备等事项,国家、企业和民众的设计意识十分淡薄,设计只是处于设计师个人探索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工业与经济经历了恢复期、成长期和发展期三个阶段而迅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其工业设计的同步发展使日本很快成为现代设计大国之一。
日本工业恢复时期(1945—1952)的重要目标是使经济恢复到站前的水平。
日本政府对重建极为关注,美国当局也提出援助计划,越来越多的企业回复了生产。
随着经济带逐步复苏,日本设计也开始有所发展。
学习欧美是日本工业设计起步时期的主要方法,日本设计界创办刊物、举办展览,利用各种宣传手段介绍欧美国家的生活文化和设计文化,为日本设计师带来十分有益的启迪。
与此同时,涉及教育也开始兴办,日本千叶大学、艺术大学等院校相继成立了工业设计系。
1951年日本政府邀请美国极富声望的工业设计师雷蒙罗维赴日讲学,并为日本工业设计界亲自示范工业设计的程序与方法,此举使日本设计师得以了解世界最新的工业设计理论与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日本设计的进步。
1952年发生的两件事对日本工业设计的发展具有里程碑般的意义,这就是日本工业设计协会(JIDA)的成立;以及同时举办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第一次工业设计展览—新日本工业设计展。
尽管日本工业设计仅处于启蒙阶段,产品大多由工程师设计,但它毕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协会的成立和展览的举办标志着日本工业设计从恢复进入了成长期。
日本工业的成长期(1953—1960)期间,其经济与工业都得到持续发展,科学与技术的新突破对工业设计提出了新的需求。
日本的设计理念
![日本的设计理念](https://img.taocdn.com/s3/m/e3a7a843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b9.png)
日本的设计理念日本的设计理念源自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哲学观念。
在日本,设计被视为一种综合性和细节化的艺术形式,旨在创造优雅、实用和美感的作品。
以下将介绍几个日本设计理念。
首先,简约与极简主义是日本设计理念的核心之一。
日本人追求精益求精,注重于清晰明了的设计,以及物品的纯粹与实用。
简约的设计帮助人们专注于事物的本质,避免复杂与杂乱。
例如,在建筑设计中,日本的庭院利用了极简的元素和空间布置,营造出静谧、均衡的氛围。
其次,自然与可持续性是日本设计理念的重要方面。
自然被视为一个重要的灵感源泉,日本人尊重自然并与之和谐共处。
因此,许多日本设计强调与周围环境的融合。
例如,传统的日式建筑架构中通常融合了自然元素,比如庭院、自然光、温暖的木材等。
此外,日本设计注重人类体验和情感连接。
设计师关注人们与设计作品的互动,并追求创造性地满足用户需求。
例如,在产品设计中,日本设计师常常考虑人们的使用习惯、文化差异和个人感受,从而创造出用户友好的产品。
这种关注用户体验的设计哲学被称为“人本主义设计”。
最后,日本的设计还强调精细和精确。
日本人倾向于追求层次分明的细节和完美的工艺。
无论是建筑、陶瓷、家具还是服装设计,日本人注重材料的质地、色彩的和谐以及工艺的独特性。
这种追求精益求精的态度也体现在日本传统工艺品制作过程中,如和纸、木雕、陶瓷等。
总之,日本的设计理念强调简约、自然、人本、精细等多个方面。
这种设计理念不仅源自日本独特的文化和哲学观念,也适应了现代社会对美感、实用和可持续性的需求。
通过运用这些设计理念,日本的设计师创造出了许多令人愉悦且具有独特魅力的作品。
日本传统建筑风格与特点
![日本传统建筑风格与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7b667117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b5.png)
日本传统建筑风格与特点日本的传统建筑风格深受其独特的文化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展现出了独特的美学和工艺。
这些传统建筑不仅在日本本土广泛存在,而且在世界各地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日本传统建筑的风格和特点。
1. 木材和自然材料的使用日本传统建筑以木材为主要材料,这是因为日本是一个富有森林资源的国家。
木材的使用使得建筑具有温暖和自然的感觉。
此外,建筑师还善于利用其他自然材料,如竹子、稻草、土壤和石头等,以增加建筑的稳定性和美观度。
2. 简约与谦逊的设计日本传统建筑的设计注重简约和谦逊。
建筑师追求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共生,因此建筑的外观和内部布局都非常简洁。
建筑师还注重隐藏结构和技术细节,使建筑看起来更加纯粹和谦逊。
3. 榻榻米和障子日本传统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特点之一是榻榻米和障子。
榻榻米是一种日本传统的地板,由厚实的稻草垫和覆盖其上的垫子组成。
它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坐卧空间,并且可以根据需要折叠和储存。
障子则是一种由纸和木框组成的可移动墙壁,可以用来分隔空间和调节光线。
4. 庭院和自然景观日本传统建筑常常与庭院和自然景观相结合。
庭院在建筑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仅提供了美丽的景色,还为居民提供了一个与自然互动和放松的空间。
庭院中常常有花草树木、小池塘和石头等元素,这些元素与建筑的整体风格相互呼应。
5. 可移动和可调节的结构日本传统建筑的另一个特点是可移动和可调节的结构。
这种设计使得建筑能够适应不同的季节和气候条件。
例如,建筑师可以打开或关闭障子,以调节光线和通风。
建筑的结构也常常是可拆卸的,使得建筑可以随时重建或改变布局。
6. 和谐与自然的连接日本传统建筑强调与自然的和谐连接。
建筑师通过选择建筑材料、布局和景观来实现这种连接。
建筑的布局通常会考虑到周围环境的自然元素,如山脉、河流和森林,以使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
总结起来,日本传统建筑风格以木材和自然材料的使用、简约与谦逊的设计、榻榻米和障子、庭院和自然景观、可移动和可调节的结构以及和谐与自然的连接为特点。
日本平安时代的设计理念
![日本平安时代的设计理念](https://img.taocdn.com/s3/m/b9b37772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0e.png)
日本平安时代的设计理念
日本平安时代(794-1185年)是日本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
时期,不仅是日本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转折点,也是日本建筑和设计理念逐渐成熟的时期。
平安时代的设计理念主要体现在宫廷建筑、园林设计和服装艺术中。
首先,在宫廷建筑方面,平安时代的设计理念注重依据中国唐代的建筑风格,同时融入了日本本土的建筑传统。
宫廷建筑以对称、简洁和谐为主要特点,强调对称和平衡的整体布局,追求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同时,宫廷建筑还注重使用自然材料,尤其是木材,以保持与自然的联系并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
其次,在园林设计方面,平安时代的设计理念更加注重自然的再现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园林中常见的元素包括曲径通幽、山水结合和水景等,营造出一种宁静、舒适和悠闲的氛围。
同时,园林设计还注重采用抽象和象征性的手法,以表现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肯定,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共生关系。
最后,在服装艺术方面,平安时代的设计理念注重优雅、简约和富有装饰性。
服装以直立的领子和宽松的袖口为特点,注重表现体态和丰富的装饰细节。
此外,平安时代的服装艺术还独具特色的着重强调颜色和纹饰的搭配,以及丰富多样的织物和刺绣技法,使服装具有更多的美感和表现力。
总的来说,平安时代的设计理念强调对称、和谐和自然的表现,以及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
这些理念在宫廷建筑、园林设计和
服装艺术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并对后来的日本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平安时代的设计理念也为现代日本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使日本设计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德川幕府时期的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
![德川幕府时期的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647e11d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e2.png)
德川幕府时期的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德川幕府时期,日本政治、经济、文化发生了一系列变革,产生了许多优秀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
这些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是严谨、实用和精致的代表,对当时日本城市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城市规划在德川幕府的统治下,日本经济和文化得到了发展,城市规划也得到了重视。
城市规划从单纯的自然坡地爬升到了更加复杂的城市布局,形成了一些典型的城市形式,比如江户的街心广场和德川幕府的城市规划。
在城市规划方面,江户时期日本人的方法和理念启发了现代都市规划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在未来的城市设计中,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参考。
由于江户是被德川幕府选中成为首都的城市,因此它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体现出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价值。
江户时期,城市规划因为德川幕府和上层社会的实际需要开始了从单纯的自然坡地到城市布局的探讨和设计。
江户时期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注重规律性、实用性和美学意义。
城市规划的贡献不仅在于推动历史的发展,更在于推动各种生活方式的变化。
比如,在江户时期,钱银的产生,使得江户城兴起了大量的商业活动,而商业活动带动了不小的人口膨胀,从而促进了建筑和房屋的发展。
建筑设计德川幕府时期,日本建筑设计的精致和精细程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建筑分为宫殿、寺庙、城堡和房屋等几种类型,其中,庙宇建筑和城堡建筑是德川幕府时期建筑设计中的代表性两类。
庙宇建筑是江户时期建筑设计中的精髓,不仅体现出日本建筑师对尺度比例的异常精细,还营造出了独特的空间和美感。
建筑师们对于建筑的精心调整使得建筑物呈现出高度简洁的美感,并且和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
比如,德川幕府在庆应牌坊巧施而加之建筑样式,使得效果更加自然而流畅。
城堡建筑是德川幕府时期建筑设计的另一重要代表。
城堡建筑是一种为保护和建立政权而建的建筑,是日本建筑史上最为壮观的建筑之一。
城堡建筑不仅体现出了日本建筑的平衡感和比例感,还具备防御性和实用性。
日本城堡大多以高壁、深沟、设防等手段来保护它们的主人。
日本传统建筑的结构和构造法
![日本传统建筑的结构和构造法](https://img.taocdn.com/s3/m/62a60d36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1e.png)
日本传统建筑的结构和构造法日本一直以其独特的文化和建筑风格而闻名于世界。
其传统建筑结构和构造法透露出其文化和技术的精髓。
本文将介绍日本传统建筑的结构和构造法,以及其对现代建筑的影响。
1. 竹与泥传统的日本建筑多采用竹子和泥土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
竹子具有韧性好、可塑性高、耐腐蚀和生长速度快等优良特性,是一种理想的建筑材料。
泥土可以减轻建筑物的重量,使其更加牢固坚固,同时还可以提供很好的保温性能,使室内保持温暖。
2. 木构建筑日本传统建筑的主要结构是木构建筑。
每个建筑物都有一个基础框架,也叫做“骨架”,由四根主柱和横梁组成,框架间隔一定距离。
这些主柱、横梁和框架都是由木材制成的,主要采用柏木、柳木和松木等。
框架上方有一个附加框架,被称为“骨干框架”,通常由平行的横梁和竖杆组成。
3. 经典的落地窗日本传统建筑的落地窗被称为“障子”。
障子有不同的功能,例如掩盖和隔绝等。
它们通常会用防水纸或纱布包裹,以保护室内免受恶劣的天气和外界噪音的干扰。
传统的障子是由木框架和垂直的木条组成,可以随意移动以调节通风和光线。
4. 空间的灵活性日本传统建筑强调灵活性和可适应性。
建筑物内部不设固定隔墙,使人们能够自由移动和更改房间的布局。
有些建筑物还设计了可移动的墙壁,以便在需要时将房间分隔开来。
5. 短的建筑寿命传统日本建筑的寿命很短,一般只有20年左右。
这是由于本身的材料和建造方法,以及自然灾害等不可控因素造成的。
与此相反,现代日本建筑通常使用混凝土、钢和玻璃等材料,其寿命通常长达百年。
总之,日本传统建筑的结构和构造法非常独特而古老,它们表现出了日本文化和技术上的卓越品质。
尽管现代建筑使用不同的材料和技术,但仍然受到传统建筑的深远影响。
今天,在日本和世界各地,人们仍然欣赏和借鉴传统日本建筑的美学和实用性。
趋向东洋的空间——日本设计的流变及最新发展
![趋向东洋的空间——日本设计的流变及最新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e1954bf2941ea76e58fa0473.png)
言结合 日本 的语境 进行 创作 , 日本 建筑开 始进 入 自
觉时代 。后来 以丹 下健 三为首 的 , 史称次世 代的建筑 需要修 正7 可喜的是 ,为 了从 单调 划一的功 能主义 日本 的建筑 师对建 筑空 间、 能构成 等进 结 语 功 家们 对西 洋的现代 主 义展开 了批 判 ,开 始关 注 日本 建筑脱 离 , 并 自身的文化 , 有意 识地设计 “ 日本 的自身之物 ” 。在 这 行各种形 式的反省 与思考 , 进行各种修 正实践 。
一
当下的中 国正 已惊人 的速度 在进行城市 化 , 境外 的建筑 家都 在高 度注视 中国正在进 行 的变化 ,在这 样一 个满 是机会 的舞 台上 ,很 多让 人惊 奇 的建 筑正
潮流 中 , 涌现 出了像提 出“ 向东洋 的空间论 ” 趋 的黑
nmai 极 s 到 xmai 极 s 川纪 章 、敢于避 开 日本本 身的 问题而提 出相 对化 的 从 Mii l m( 简 主 义 ) Ma i lm 【 限 主 义 )
维普资讯
专
辑
譬
三
趋 向东洋 的空问
— —
日本 设计的流变及最新发展 Ab u a a e e De in o tJ p n s sg
撰 文 /五十岚 雄介
中国和 日本虽然 同属东亚 文明圈 , 但两 国在设计 作 为补 充能源 系统 ,窗和 遮 阳板则统 一在 外墙 百叶 细 的美 ,但没 有外 向的扩 张 ,对着现 实却 消极 的锁 使 上的 差别却 非常 明显 。 日本 土地 资源 的紧张 导致建 系统 中, 其有开启 闭合之功能 。 筑 的尺 度相 对较 小 ,但 在 中国大体 量 的建筑 却非常 常见 。此外 , 在设 计中 , 日本 建筑 师比较 多的 关注 的 是空 间 中人的行 为 ,而中 国的建筑 师更 多 的是商业
日本传统建筑材料与工艺技术
![日本传统建筑材料与工艺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32ae8f21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7c.png)
日本传统建筑材料与工艺技术日本以其独特的传统建筑而闻名于世。
这些建筑不仅展示了日本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还体现了他们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与之和谐共生的理念。
在日本传统建筑中,使用的材料和采用的工艺技术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一些日本传统建筑材料和工艺技术,以及它们在建筑中的应用。
木材是日本传统建筑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
日本的森林资源丰富,因此木材在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
日本人对木材的选择非常讲究,他们注重使用天然的、具有良好耐久性的木材。
常见的木材有杉木、檜木和柚木等。
这些木材具有耐久性、抗虫蛀和防腐性能,非常适合日本多雨多湿的气候条件。
在日本传统建筑中,还广泛使用竹子作为材料。
竹子是一种快速生长的植物,具有轻巧、坚固和耐用的特点。
竹子不仅可以用于建筑的结构,还可以用来制作墙壁、屏风和家具等。
竹子的运用使得建筑更加通风,同时也增添了自然和谐的氛围。
除了木材和竹子,日本传统建筑中还使用了多种石材。
日本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因此在建筑中使用石材可以增加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日本的石材资源丰富,常见的石材有花岗岩、砂岩和玄武岩等。
这些石材不仅可以用于建筑的结构,还可以用来制作地板、墙壁和庭院等。
在日本传统建筑中,还有一种重要的材料是纸。
纸在日本被广泛用于建筑的墙壁和窗户。
这种纸叫做“和纸”,它是由植物纤维制成的,质地轻薄而坚韧。
和纸不仅可以调节室内光线,还可以增加私密性。
与普通纸相比,和纸更加耐久,可以使用很长时间而不容易破损。
除了材料的选择,日本传统建筑中的工艺技术也非常重要。
其中一个重要的技术是“木工”。
木工是一种传统的木材加工技术,通过精确的切割和拼接,使得木材可以组成复杂的结构。
木工技术注重细节和精确度,使得建筑结构更加坚固稳定。
另一个重要的工艺技术是“茅草屋顶”。
茅草屋顶是一种传统的屋顶覆盖材料,它由茅草编织而成。
茅草屋顶具有隔热、防水和保温的功能,非常适合日本的气候条件。
茅草屋顶的制作需要熟练的技术和经验,以确保屋顶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日本江户时代的城市规划与建筑风格
![日本江户时代的城市规划与建筑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d5c1d33f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73.png)
日本江户时代的城市规划与建筑风格江户时代是日本历史上一个繁荣兴盛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城市规划与建筑风格也相对独特,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个时期,日本的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融合了传统日本文化和新兴的西方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江户时代的城市规划注重实用性和秩序。
首先,城市的布局经过细致的规划和划分。
城市通常由主要街道和大小巷道组成,道路宽度和走向都经过精心考虑。
这既有助于交通的畅通,也方便了城市的管理和日常生活。
此外,城市中的建筑物也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布置,形成了整齐划一的景观。
在江户时代,城市的建筑风格也相当独特。
传统的日本建筑风格以其简洁、朴素、自然的特点而闻名。
而在江户时代,由于外来影响的增加,建筑风格也开始逐渐丰富多样。
在城市的主要街道上,可以看到传统的日本风格建筑,如寺庙、宫殿和城堡等。
这些建筑物通常采用木结构,并具有独特的特征,如悬挑的屋顶、细致的木雕和传统的装饰。
它们展示了日本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同时还体现了日本人对自然和和谐的追求。
此外,江户时代的城市中还可以看到一些西方建筑的影子。
随着对西方文化和技术的兴趣增加,许多外国商人和传教士来到日本。
他们引进了西方的建筑风格,并与日本的传统风格相结合。
这些建筑物通常采用砖石结构,带有欧洲式的装饰和工艺。
而在城市的繁华区域,西方风格的建筑越来越多,成为了城市的一个独特景观。
江户时代的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特点和需求。
作为一个规模庞大、人口众多的城市,城市规划的目标是提供足够的空间,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
这也是为什么城市的布局和建筑物的设计都着重考虑到交通和日常生活的便利性。
此外,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也受到政府的重视和控制。
政府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和法律来规范建筑活动,确保城市的秩序和安全。
在江户时代的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中,也反映出了日本人民对美学和艺术的追求。
无论是传统的日本风格建筑还是与之融合的西方风格建筑,都展示了日本人民对美感和和谐的追求。
日式建筑的特点及其应用
![日式建筑的特点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58f48abf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8b.png)
日式建筑的特点及其应用日式建筑在世界范围内拥有独特的地位,其风格和特点成为了建筑界中的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对象。
本篇文章将从日式建筑的特点以及其应用方面进行阐述,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启发和借鉴。
一、日式建筑的特点1.1 简洁自然的外观日式建筑以简洁自然的外观为主要特点,它们通常是简单的几何形体,采用木质结构和极简的装饰。
一般来说,日式建筑没有华丽的装饰和浮华的色彩,而是以自然原材料为主,有利于其整体色彩的和谐和自然感。
1.2 移动式建筑设计在传统的日式建筑设计中,家具或者墙壁是可以移动的。
这种设计可以让建筑物适应不同的气候环境,或者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比如说,在冬天的时候墙壁可以拆卸,阳光可以照进来,春天的时候它们又可以重新放回去,隔绝太阳。
1.3 精湛的工艺日式建筑的精湛工艺体现在建筑材料的制作和构造中。
建筑师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保证所有的部件都拥有顶级的质量和精度。
日式建筑师会通过精心的细节设计来增强建筑与自然的融合感,比如说榻榻米、和式厕所等等。
1.4 纵横结构的使用纵横结构是指日本传统建筑中外墙和内部结构没有直接联系,而是使用了一种称为木质结构的方式,这种方式使建筑更加灵活。
在这种结构下,建筑师可以减少杆件的数量,增加建筑内部的灵活性,避免了建筑的侧向震动,同时还可以对于内外装修进行隔离。
二、日式建筑的应用在现代建筑中,日式风格的住宅建筑逐渐受到欢迎。
这些建筑以其简单自然的外观、自然的色彩和自然材料来迎合现代人的口味和需求。
相信在未来,日式风格的住宅将越来越受到欢迎。
2.2 旅游建筑日式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文化元素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关注。
在日本,有许多的寺庙、古建筑、民居等,它们以其古老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而著名。
不少旅游景点采用了传统建筑,比如说京都的酒店、寺庙等。
2.3 办公建筑日式建筑也适用于办公楼的设计和建造。
在日本,许多公司和企业都喜欢使用日式建筑风格来打造其办公室。
这种建筑风格以其清新、高雅的特点,不仅有利于员工的身心健康,还有助于创造舒适、温馨的办公环境。
日本传统建筑的精致美学
![日本传统建筑的精致美学](https://img.taocdn.com/s3/m/d41494af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46.png)
日本传统建筑的精致美学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东方国家,日本传统建筑以其精致美学而闻名于世。
这种美学在整个设计、材料和工艺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体现,使得日本传统建筑成为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本文将从建筑结构、内部设计和庭院景观三个方面来探讨日本传统建筑的精致美学。
一、建筑结构日本传统建筑的建筑结构以“和”为主旨,强调协调与谐和。
其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形式是日式庭院,一般由“松石门”、“中院门”和“井石门”等构成。
这些门的设计简洁而不失庄重,门的两侧常悬挂着“纯银蝙蝠”等吉祥物。
门后是一片通向内部房间的走廊,这些房间通常被设计成不同大小的“和室”,用榻榻米铺地,使人们在这个空间内感受到平静与舒适。
除了和室,日本传统建筑还注重利用自然材料。
木材是最常见的建筑材料,包括柯木、桧木等。
这些木材的纹理和颜色都展现了自然的美感,同时还赋予了建筑物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
此外,建筑物的结构也是非常注重细节和工艺的。
例如,传统建筑物的檐口通常会用雕刻精美的木制梁柱来装饰,这些装饰物不仅给建筑增添了艺术氛围,也保护了建筑免受极端天气的侵害。
二、内部设计日本传统建筑的内部设计充满了细节和考究。
和室中常常悬挂着一幅屏风,这些屏风可以起到隔断空间的作用,同时还可以作为装饰品增加房间的美感。
屏风的主题通常与季节或自然相关,如春天的樱花、夏天的莲花、秋天的红叶和冬天的雪景等。
屏风上的图案色彩鲜艳而饱满,将自然界的美景带入室内,给人们带来愉悦和宁静。
除了屏风,日本传统建筑的室内还经常使用水晶灯和和纱照明。
水晶灯采用的是天然灯石制成,其造型精美、火光摇曳,给室内空间增添了一丝神秘与浪漫。
而和纱则是用透明的天然丝织成的,轻柔而不刺眼,可以给室内提供柔和的光线。
这些灯具和照明方式不仅满足了日本人对美的追求,也为室内创造了独特的氛围。
三、庭院景观庭院是日本传统建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构图和布局对于整个建筑的美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日本传统庭院设计十分注重“禅意”和“自然”。
日本传统设计特点
![日本传统设计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875963c758f5f61fb73666b1.png)
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和模仿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日本不断从中国、朝鲜等民族引入优秀民族文化,藉以丰富自己的民族文化。
但这种模仿并不是简单的照搬和移植,在每一次文化交流中,日本文化自身的独特性仍得以保存,并在与外来文化的交融中发展出新的特色。
日本传统建筑中隐含着许多与现代设计相似的特征,比如抽象简洁的美;崇尚自然、重感悟、重意象等。
这一方面是和日本民族自古以来的朴素审美观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禅宗重感悟、重抽象的美学思想有关。
现代设计所追求的简洁在日本的绘画、园林设计中都得到明显的反映。
从总体上看日本艺术以柔和、内敛为主,重精神气质的表达,其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遵循自然手法,以抽象表达具体——不重感性重悟性。
②以简约的形式和浓郁的意象表达丰富情感——不重形式重精神。
③追求不对称布局。
④设计以技艺完美为一切艺术的基础,甚至将技艺本身也视为一种美。
本文即以茶庭、枯山水和町家住宅为例,分析日本传统设计的几个特点。
1 茶室设计茶室是茶庭的主体建筑,又称为“数寄屋”。
对于“数寄”一词,日本历史上几位茶道宗匠都根据自己的理解赋予其不同的含义,称之为“空之屋”、“不对称之屋”、“贫寂之屋”等等,但其义不外乎“未完”、“不全”之意。
从“数寄”屋的名称上就能够看出日本文化中对自然美的偏爱。
在日本人看来,对称和整齐划一是人为的表现,而自然之美就体现为不对称或不完美。
这是一种迥异于其它民族的审美观。
但将这种民族审美情调上升为一种文化理念和系统的审美模式并由此而泛化到茶道、歌道、俳句、能艺、花道等诸多艺术领域则是禅宗文化输入的结果。
茶室空间设计上表现为“寂”与“空”的境界,这里的“空”并非虚空,而是追求南宋院体画那样笔墨简淡、意境深远,以最少化的形式元素,即表象的“空”,衬托思维、悟境中的丰富,表达禅宗审美中“无中万般有”的境界。
被称为日本茶道圣典的《南方录》记载了由茶宗匠村田珠光所确定的四帖半茶室设计风格:“屋顶由小木板条铺成传,顶棚亦为衫木板条,墙壁用灰泥和稻秸抹成,窗户用细圆竹棒搭结,墙围糊有白色宣纸,床之间①为一张榻榻米大小,茶室中间设一小地炉,大小50 cm见方,壁龛里挂圜悟大师的禅语书法,茶室一角置方台子,上摆点茶用具⋯.”。
日本现代设计的发展和历史背景深刻分析!
![日本现代设计的发展和历史背景深刻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862474b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2a.png)
日本现代设计的发展和历史背景深刻分析!世界现代设计史-----------------日本的现代设计发展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并没有什么重要的设计活动。
日本从1868年的明治维新运动以后才开始自己的现代化运动,逐渐进步工业化时代,19世纪末期已经把国家的中心放在海外扩张上,甲午战争以后占领台湾,日俄战争以后进入辽东半岛,1910年兼并朝鲜,直到1931年占领中国的东北地区,1941年发动太平洋战争,基本没有进入真正的和平经济发展阶段,全部现代化时间都耗费在军事扩张上,因而,虽然有过一些零碎的设计探索,但始终没能够进入现代设计的运动阶段。
日本的真正设计发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1953年结束的朝鲜战争之后的事。
日本用了很短的时间,从1953年前后开始发展自己的现代设计,到80年代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设计大国之一,不但日用品设计、包装设计、耐用消费品设计达到国际一流水准,连汽车设计、电子产品设计这类学要高度技术背景和长期人才培养的复杂设计类别,也达到国际水平,使世界各国对日本设计另眼相看!而日本能够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取得这样显著的成就,也是设计理论非常重视的课题。
日本是世界发达国家中唯一的非西方国家,唯一的亚洲国家,它的工业革命比各国迟到100年以上,它的民族传统、设计风格、文化根源与西方格格不入。
因而,它如何能够发展自己具有世界竞争水平的设计,就更加令人感兴趣了。
日本国土虽然狭小,但是人口总多,在一个小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领土上,居然能够容乃下1.3亿人口,可见居住空间下载是日本人生活的一个特点,这个特殊的背景,在日本的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中都得到鲜明的体现。
日本的文明发展是基于大量地借鉴外国文明的精华基础之上的,公元7世纪到9世纪从中国学习文化,乃至文化的借鉴;明治维新之后从德国学习工程技术,从英国借鉴文官制度和社会管理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从美国学习先进的现代的企业管理技术和科学技术,等等,把这些因素结合起来,加上自己的消化,达到融汇贯通的地步,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建筑设计领先的原因1背景介绍众所周知,普利策建筑奖是表彰建筑师在设计创作中所表现出的才智、洞察力以及其通过建筑艺术为人类及人工环境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的奖项,被誉为建筑学届的诺贝尔奖。
迄今为止,已经有7位日本建筑师获此殊荣。
获奖人数居于世界第二。
除此之外,在日本还有很多世界知名的建筑师,如黑川纪章、矶崎新、隈研吾等,他们也都是世界级的著名建筑大师。
特别是42岁的藤本壮介,2013年被指名设计了英国伦敦肯辛顿公园蛇形画廊临时展馆,是迄今为止设计过此展馆的最年轻的的建筑师。
虽然这些日本建筑师未获得普利策建筑奖,但他们的名声及作品却名扬海外。
那么,为什么在日本却有如此众多的世界级建筑师大师和获奖建筑师?日本成为建筑强国的秘密何在?关于这个问题在中国建筑界讨论的并不是很多。
中国的华夏文明对日本有着及其深刻影响,不管是文字、哲学思想,美学等,当然,建筑也不例外。
因为日本古代建筑具备了中国建筑的一切特点,大致可以说它隶属于中国建筑体系。
但是,日本古代建筑仍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尤其是它们的美学特征。
除早期的神社外,日本古代的都城格局、大型的庙宇和宫殿等,比较恪守中国型制,而住宅到后来则几乎完全摆脱了中国影响而自成一格,结构方法、空间布局、装饰、艺术风格等都与中国住宅大异其趣。
茶室、数寄屋之类,可以说完全是日本建筑的独创了。
它们的美学特征平易亲切,富有人情味,重视并擅长于呈现材料、构造和功能性因素的天然丽质。
此外,到我国明代中后期日本出现类似西方抽象艺术的浮世绘和枯山水。
总而言之,日本古代建筑可以归结为:洗练简约,优雅洒脱注重表现自然材料气氛。
到了近代,这种形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随着工业革命,中国和日本得到完全不同的结局。
一个是受百年欺压,现在还在完成着先进国家早已实现的工业化任务的中国;而另一个则是全盘西化,在短短三十几年就完成了基本的工业革命,并走向海外扩张的日本。
二战之后,日本更是成为与欧美平齐的发达国家,建筑方面也不例外。
本文首先从现代建筑史学的角度,其次从建筑文化的角度对日本众多建筑师获得普利策建筑奖的根源进行详细的分析。
2从建筑史学的角度关于日本为什么能首先完成基本的工业化,而同属亚洲的其他国家工业化速度却非常迟缓的讨论由来已久,虽然这个问题不是本文讨论或能够讨论的,但是它与以后的建筑现代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关于日本成为当今建筑文化强国可以从以下4个阶段分别论述。
2.1学习阶段从19世纪中叶开始,日本的江户幕府就开始主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工业技术。
到了明治维新(1868年),日本的工业革命更是得到新政府的大力推动。
钢铁、玻璃等新兴建筑材料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而19世纪后半叶的日本,欧化就意味着现代化,建筑也不例外,西方的建筑形式与技术的引进和普及就成为当时建筑的首要目标。
日本最早出现的西方建筑形式主要分布在日本的开放口岸。
由外国建筑师或工程师设计,日本的工匠建造。
因此,有些建筑不免参入了本土氛围,这一点同中国19世纪的建筑没什么区别。
从明治维新开始,日本政府大量聘请欧美建筑师及工程师,并且凡政府出资项目必采用西方建筑形式。
1875年,工部省(建设部)下属的工学寮①开办造家学科②,并聘请英国建筑师JosiahConder执教。
他本人在日本设计了很多建筑,同时也培养了日本的第一代本土建筑师,其中就有设计日本银行本店的辰野金吾,以及设计赤坂离宫的片山东熊。
而我国的近代建筑教育始于1923年,晚了近半个世纪。
2.2思考阶段1891年10月28日,日本美浓尾张发生了7.9级的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破坏,那些貌似坚固的西式建筑几乎都被摧毁,这对西方建筑体系全盘接受的日本本土建筑师来说是一次深刻的反省和思考。
从那时起,日本的建筑师开始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对西方建筑形式的抗震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改进。
因为采用当时先进的抗震结构和材料,使建筑形式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从建筑形式方面来讲,在欧洲兴起的新艺术运动、维也纳分离派以及德意志制造联盟等被逐步引进到日本。
1920年东京帝国大学③建筑系即将毕业的学生成立了日本分离派建筑会,发表宣言并举办了作品展。
其目的是要与明治初期传入日本的西方建筑形式彻底决裂,创造真正实际意义的新建筑。
当这些学生会员毕业之后不久,正好赶上了平和博览会(1922)以及关东大地震(1923)后的灾后重建,于是就产生了诸如:东京中央电信局④、东京新闻社⑤等一批现代味道很浓的建筑形式。
随着格罗皮乌斯的“包豪斯”学派所代表的现代主义建筑的诞生,日本建筑界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1927年在关西⑥成立了“日本国际建筑会”,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现代建筑派进入了一个活跃时期,国际风格的建筑在日本建筑界成为主流,并得到很大发展。
其产生了包括:东京中央邮电局⑦、十合百货商店⑧、递信病院⑨等一批著名的建筑作品。
自从明治维新以来,为了赶超欧美先进国家,日本基本实施了全盘西化,建筑也不例外。
对于那些传统建筑形式基本上不予理睬,并认为与现代化方向相悖,是一些无价值的东西。
直到20世纪初,伊东忠太、关野桢等一批日本建筑学者采用西方的科学体系,使日本古代建筑的历史研究体系化并受到重视。
随着日本对外侵略扩张,国家意识、国粹主义开始兴起,建筑方面也不满足对西方的学习和模仿,希望加入一定的民族性,于是就出现一些类似中国那种钢筋混凝土大屋顶形式,在当时被称之为“帝冠式”,如1937年建成的东京帝室博物馆⑩,1938年的爱知县县厅等。
但与中国相反的是:这种建筑形式并未长久,且也没成为当时日本建筑的主流。
2.3创新阶段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虽然是战败国,但是凭借其深厚的工业基础和先进的科技水平,进入了世界发达国家行列,建筑也不例外。
日本到40年代初期已经基本继承了欧美先进国家的现代建筑成就,并开始有一些探索。
如建筑师板仓准三在1937年设计的巴黎世博会日本馆,用钢结构来表现日本传统的木构造建筑,自由开放的空间与周边庭院巧妙的融合,凭借其独特的东方韵味,受到世人的注目。
同时期诞生了国际级的建筑大师丹下健三以及以他为代表的一大批建筑师,如设计东京文化纪念馆(1961年)的前川国男@,设计国立京都国际会馆的大谷幸夫,以及设计国立剧场的岩本博行、西泽文隆、东孝光等。
他们虽然都深受勒柯布西耶的影响,但在体现日本传统和地方特色方面还是做了很多努力。
如丹下健三的香川县厅舍外露的钢筋混凝土梁头,及各层阳台板的形式比例,使人联想起日本传统建筑的外缘、护板以及木材分割比例。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现代建筑奠基人中的两位都在日本留下了作品,一个是莱特在1910年设计的帝国饭店;另一个是1959年勒柯布西耶设计的东京国立西洋美术馆。
他们对日本现代建筑的发展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2.4引领阶段50年代末,“如何从城市的角度来看待建筑”这样一个问题,使一批日本年轻建筑师和学者提出了新锐的观点或理论。
其中有黑川纪章的“东京规划1961Helix规划”,桢文彦等人的“造型群”,菊竹清训的“海上城市”等。
1960年在日本召开的世界设计大会上,以他们为引领开创了以后被称之为“新陈代谢派”的国际建筑思潮。
他们借用生物学里“新陈代谢”这一词汇,以表达城市和建筑这种持续变化更新的动态理念,即建筑在设计之初就应当给予其动态变化的可能性。
丹下健三以后也参与了这一建筑思潮。
其代表作品有:黑川纪章在1970年大阪世博会上展出的一栋称之为“TakaraBeautilion”实验性房屋,丹下健三1967年设计的山梨文化会馆等。
正如京畿大学建筑学专业教授Jong-gunLee所说:“日本建筑师从20世纪50年代起就处在世界现代建筑的主流之中,并进行积极的国际交流合作,已经理解了现代建筑文化的价值性”。
到20世纪70年代,随着发达国家开始的经济衰退、石油危机,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出现,人们开始对工业革命这种模式产生了疑问,各种学术领域也提出一些新的理论。
在建筑学领域,1966年被誉为“后现代主义之父”罗伯特文丘里的一部著作《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吹响了批判现代主义建筑的号角。
而这时日本的建筑大师矶崎新则以一部“建筑的解体”一书予以相对应,并以其闻名一时的建筑作品筑波中心大厦(1983)成为后现代主义建筑的急先锋。
与他同时代参与这一浪潮的日本建筑家还有石山修武,其代表建筑作品是“伊豆的长八美术馆”(1984)和毛纲毅旷的钏路市立博物馆(1983)等,一时间日本成了后现代主义建筑的舞台。
现代主义建筑运动虽然诞生于欧美,但就像千年之前,日本学习华夏建筑并将其发扬光大,最后独树一帜一样。
对于现代建筑日本已经远远地走到亚洲的前列,并形成自己的风格,令世界刮目相看。
同样的现代建筑材料,近似的功能需求,却创造了新颖的和式风味。
80年代后期的日本,随着泡沫经济的崩溃,老龄化少子化社会的到来,那种教条主义、不考虑社会价值观的建筑越来越没有立锥之地。
相反那些考虑人们的文化情感、更具地域个性、体现多元化价值观的建筑备受关注。
从这一点上讲,日本当代建筑所代表的以及体现的正是目前发达国家后工业化时代的潮流。
3从建筑文化的角度3.1现代文化的融合众所周知,建筑是人类文化中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但建筑文化在美学与艺术体系中始终是个跟进者而不是排头兵。
从近代开始,西方美学与艺术更加趋向抽象化表现,而且逐步得到社会的认可。
这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学与艺术有一定的偏差。
而恰恰现代建筑的形式美学表现较为抽象化,所以西方近现代美学与艺术的抽象化表现大大地推动了现代建筑形式美学的发展。
抽象艺术所采用的理性主义方式是将复杂的事物简单化,其目标就是要从纷繁杂乱的世界表象中提炼出统领一切的最根本的内在本质。
西方现代抽象艺术从1910年康定斯基的《第一幅抽象水彩画》开始到约瑟夫艾伯斯的极简主义绘画的产生,是一个持续简化的过程,是一个对世界本质持续挖掘的过程。
抽象艺术的本质是“理”,而不是“意”。
抽象艺术表现的不是主观的判断而是客观的本质,是对事物本质的一种揭示。
而中国传统写意画最多只能算是“写意性的抽象绘画”,而不是理性的抽象绘画。
无独有偶,日本的文化艺术基因中天然地带有一定的抽象性,甚至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知名艺术学者鲁力曾全面地阐述过“抽象”在日本美术发展史中的地位:“‘抽象性’、‘精神性’是日本美术的重要因素,这种抽象手法使造型更加具有表现性。
日本平安时代的贵族唯美主义生活意趣进一步催生了日本美术的本土样式。
体现在造型艺术上就是以鲜艳饱满的平涂色彩和洒脱流畅的线条构成的图形设计和器物装饰。
最典型的就是以金银箔和金银泥为材料,绘制各种抄写假名书法的‘色纸’,风景、花草等抽象图案与自由散落的文字相呼应,音乐般的节奏跃然纸上。
如果对这些作品投以当代观照,不难看到典型的抽象构成手法。
”日本在现代经历了两次外来文化的大规模入侵,一个是19世纪末明治维新的文明开化;而另一个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