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II-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西方经济学流派-复旦大学,尹晨)

合集下载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及其与传统经济周期理论的比较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及其与传统经济周期理论的比较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及其特点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主要技术进步、市场不确定性等实际经济活动中的随机冲 击对经济周期的影响。根据该理论,技术进步存在固有的不可预测性,市场不确 定性是经济主体面临的常见风险。由于这些随机冲击的存在,即使经济系统达到 稳态,也会因为实际变量的随机波动而产生经济周期。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不同流派包括:
3、提高微观经济主体的风险意识和抗风险能力。企业应加强财务管理和风 险控制,提高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以增强自身竞争力。此外,金融机构应加强 风险管理,提高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稳定性。
4、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各国政府应共同应对全球经济周期波动带来的挑 战,推动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同时,还应加强贸易合作与交流,推动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定义与原理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又称为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是一种解释经济周期现象的 新兴理论。该理论基于理性预期假设,认为经济周期是由于技术冲击而非货币因 素引起的。在真实经济周期理论中,经济主体对未来经济增长的预期是理性的, 并据此调整自身行为。当技术冲击发生时,经济主体会重新评估经济增长前景并 调整投资、消费等决策,进而引起经济周期波动。
对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总结与展望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作为一种解释经济周期性波动的理论,在理解实际经济活 动中的随机冲击对经济周期的影响方面具有一定的贡献。然而,该理论也存在一 些局限性,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未来研究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方向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随机冲击的测量和量化进行研究,以便更准确地预测经济主体的行为 和政策反应。
2、将真实经济周期理论与货币、财政政策等因素相结合,以更全面地解释 经济周期的根源。
谢谢观看
现实分析:
结合当前现实情况,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在实践中的可行性较高。随着技术进 步的加速和全球人口的增长,真实因素对经济周期的影响愈发显著。例如,新技 术革命带来的生产效率提高和新产品开发,已经成为了推动全球经济周期波动的 重要力量。

05--第五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II

05--第五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II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19
4.2 模型(1)
假设一个经济由大量同质的、无限寿命的行为人构成, 每个人都在t时刻都试图使自己的期望效用最大化, 其中总效用是将各期的效用(来自消费)以主观贴现 率β(0< β <1)贴现到当期的加总
行为人面临的约束是将各期的产出用于消费和投资, 劳动供给固定,假定为1,各期资本存量为投资与经 折旧后的资本净值之和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38
7.1 固定劳动供给模型的不足
Ramsey-Cass-Koopmans模型为了简化模型假 设劳动供给是固定的
但这与经济周期的特征事实不符。经济周期的 特征事实是:真实工资只是轻微的顺周期变动, 就业则比较明显的顺周期变动,即劳动供给对 真实工资变动弹性较大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1
1r
s.t.AtKt Ct Kt1 (1)Kt
一阶条件
Ctr

EtCtr1
A K1 t1 t1
(1)
非线性差分方程组,没有显性解析解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27
5.2 特殊情况(1)
进一步加以特殊化处理,设r=1,δ=1
AtKt Ct Kt1
Ct1
y t g t y t 1t (3 2 )
这被称为单位根过程,产出在受到冲击 以后不会回到原来的增长路径,而是走 上一条新的增长路径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16
3.3随机游走
(3-1)式表明经济增长是一个受随机 扰动影响的随机游走的过程
Campell和Mankiw等的计量研究进一步 表明美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和日 本等国的ρ>1,意味着随机扰动冲击不仅 具有持久性,而且还会扩大

四新古典宏观经济学I西方经济学流派复旦大学尹晨PPT课件

四新古典宏观经济学I西方经济学流派复旦大学尹晨PPT课件
第四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I
主要内容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三大假说 卢卡斯供给曲线 AD-AS模型及货币政策的影响 财政政策的影响(李嘉图——巴罗等价) 政策的动态时间不一致 卢卡斯批评
一、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三大假说
理性预期 市场出清 总供给假说
1.1 理性预期
前一章已经介绍过
A是稳定的实际自发性支出, t 表示随机扰
M动t Et1(Pt )

AA变SD化::YYttsd
A Y
M Pt
t E表t1示(Pt未)预t期到的货币存量的 Et1(Pt ) t
3.2.2 图示

C

B

A

Yn Y1
3.2.3 解释
产品价格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总需求的变
化,会对所有岛屿的所有产品产生影响;单个
产品需求的变化,只对单个产品价格产生影响

pi
其中

i
P i (4 2)
反映单种产品需求对Pi的影响,独立
于P,假设服从均值为0,方差为 2 分布
的正态
2.2.2 信息提取
农夫i面临的是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他只 知道Pi,不知道P,因此无法区分总需求 的变化与单个产品需求的变化。前者要 求农夫保持产量,而后者由于相对价格 发生变化要求农夫改变产量。因此农夫 面临信号提取的问题,在知道Pi的基础 上对P作出尽可能准确的预期,即求解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之所以被称为“新古 典”是因为它继承了马歇尔和庇古为代 表的古典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理性 经济人和市场出清。其中,新古典宏观 经济学进一步将第一个假设发展为理性 人是理性预期者
1.2.4 最有争议的假说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政府干预经济的认识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政府干预经济的认识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政府干预经济的认识一、古典宏观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政府干预的认识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New classical macroeconomics)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New Keynesian economics)相对应的概念自然是古典宏观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马克思首先提出了古典政治经济学与古典经济学这个概念,指的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并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内部联系的政治经济学或经济学。

按照马克思的规定,古典经济学家指的是配第、斯密、李嘉图等人,庸俗经济学家如马尔萨斯、萨伊、穆勒等并不被包括在内。

凯恩斯使用了古典经济学家这一术语,但是他抹杀了古典经济学与庸俗经济学的界限,又将马克思所说的古典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家所说的新古典经济学(Neoclassical economics)混同一谈。

新古典经济学指的就是边际主义经济学,代表人物有:杰文斯、门格尔、瓦尔拉斯、帕累托、克拉克、费雪、马歇尔、庇古等。

而我们现在所谓的古典宏观经济学指的就是经过系统化的新古典经济学的宏观经济理论。

认为通过工资、价格与利率自动伸缩机制可以使劳动、资本、货币与商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

市场经济能够自行调节,有自动走向充分就业的趋势,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不必要的,也是无效的。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指的是凯恩斯的追随者所诠释与发展的凯恩斯的经济理论与政策主张。

这一派的经济学家最著名的有汉森、希克斯、克莱因、萨缪尔森和托宾等人。

古典宏观经济学不能解释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应运而生,要为经济危机的存在与政府干预的必要性提供理论基础。

凯恩斯将市场失灵归咎于价格刚性,认为它使市场力量受到阻碍,只有政府实施稳定性政策来进行调节经济。

他认为有效需求决定产出,而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有效需求往往小于充分就业均衡的需求,这就要求政府干预经济,刺激有效需求,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均衡。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强调市场机制的自我调节能力,认为政府干预往往会 扭曲市场信号,降低经济效率。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真实经济周期理论有助于深入理解市场经济 运行的内在机制和规律,为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 据。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强调了市场机制的自我调节能 力,对于倡导市场经济、减少政府干预具有积极 意义。同时,该理论也指出了政府在某些情况下 进行适当干预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PART 03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实证 研究
技术冲击的度量与识别
1 2
技术进步率的度量
通过全要素生产率等方法,对技术进步率进行准 确度量,以反映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技术冲击的识别
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如向量自回归(VAR)模 型等,识别出技术冲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3
技术冲击与经济周期的关系
分析技术冲击与经济周期波动之间的内在联系, 探讨技术冲击引发经济周期波动的机制。
技术冲击与经济波动的实证分析
01
02
03
数据来源与处理
收集并处理相关宏观经济 数据,如GDP、就业、投 资等,为实证分析提供数 据支持。
实证分析方法
运用时间序列分析、面板 数据模型等实证分析方法, 研究技术冲击对经济波动 的影响。
实证结果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释
根据实证分析结果,解释 技术冲击对经济波动的影 响程度及作用机制。
难以解释经济持续萧条
该理论认为,经济萧条是由负向技术冲击等实际因素引起 的,但这难以解释为何在某些情况下经济会持续萧条。
缺乏经验支持
尽管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在理论上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其 在经验验证方面却遇到了困难,许多实证研究并不支持该 理论的观点。
关于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争议焦点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经济周期理论述评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经济周期理论述评

2001年5月第23卷 第3期当代经济科学Modern Economic ScienceMay,2001Vol.23 No.3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经济周期理论述评穆争社(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陕西西安710061)[摘 要]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受到经济实践批判的同时,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也指出了其理论的缺陷,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其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即经济主体的理性原则、理性预期、市场出清,建立了货币经济周期理论和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否定政府政策的有效性,反对政府干预,力图完成其对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全面彻底的批判。

[关键词] 货币经济周期理论;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评价[中图分类号]F091135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848(2001)03-0008-05 R evie w on Business Cycle Theory of N e w Classical MacroeconomicsMU Zhengshe(Economy and Finance college.Xi’an Jiao Tong University Xi’an Shaan Xi710061,China) Abstract:In the early1970s,K eynesian economics was criticized in economic practice.In the mean2 time,its theoretical defects were pointed out by the new classical macroeconomists.On the basis of this, the microscopic base of macroeconomics was laid.That is the rational principle of economic subject,theRational expectation,the market clearing out,thus in an effort to fulfil the com plete critiques on K eyne2 sian econoimcs by building up theories on monetary business cycle and real business cycle,denying the ef2 fectiveness of goverment policies,and opposing government intervention.K ey w ords:monetary business cycle theory;real business cycle theory;review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西方社会滞胀的产生使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受到经济实践批判的同时,新古典宏观经济学通过构建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建立经济周期理论,力图完成从理论上对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全面彻底的批判。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主要思路

在连续的市场出清的竞争性市场中,考察追求最大化的主体、具 有理性预期的行为人在面对随机的实际冲击时,其消费、投资和 劳动供给行为将发生怎么的变化。
18
附录:时间去势法、一阶差分法和HP法

19

20

ˆ ) [( y ˆ tP ˆP ˆP ˆP 2 min (yt y 1 yt ) ( yt yt 1 )]

S III II I
S K2>K1 III
S2(K2) S1(K1)
II
I
O
Y
O
Y
14

(3) 探讨投资曲线与储蓄曲线的交点及稳定性
A点稳定,C点稳定,B点不稳定 假设经济处于繁荣状态,第1个图的C点,国民收入高,投资高,资本存量高,投 资曲线下移,C点下移,B、C重合,B点不稳定,向A跳跃,经济衰退。
标准差 Y C I N Y/N W R A 1.81 1.35 5.30 1.79 1.02 0.68 0.30 0.98 相对标准差 1.00 0.74 2.93 0.99 0.56 0.38 0.16 0.54 一阶自相关 0.84 0.80 0.87 0.88 0.74 0.66 0.60 0.74 23 与同期产出的相关性 1.00 0.88 0.80 0.88 0.55 0.12 -0.35 0.78
各项构成占 各项构成的下降占GDP 宏观变量 实际GDP 就业 失业率 周平均工作时数 时均产出(非农企业) 通货膨胀率 时均实际补偿(非农企业) 三个月国债利率 实际货币存量率 衰退时期平均变化率 -4.1% -3.1% 1.8% -2.3% -1.7% -0.3% -0.5% -1.6% -0.5% 量值下跌的衰退期个数 11 11 0 11 10 5 7 10 9 GDP的比例(%) 下降幅度的比例(%) 耐用消费品 8.9 20.6 35.2 4.7 10.7 0.6 -1.0 20.2 14.6 9.7 10.9 10.5 21.0 44.8 -12.7 1.3

经济周期理论综述

经济周期理论综述

3、理性预期学派的经济周期理论
代表人物:卢卡斯(1972) 主要观点:只有没有预期到的货币供给的冲击或价格意外变动才影 响实际产量。(图)假设政府在人们没有预期到的情况下突然增加 货币供应量,一般物价水平将会随之上升,这时生产者可能会把一部 分未预期到的一般物价水平上升误认为是他们所生产的产品的相对 价格的上升,于是就增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使经济进入繁荣时期。 但是到了某一时期,一旦生产者掌握了更充分的信息,意识到自己预 期的错误时,他就会立刻加以纠正,并重新调整生产决策,减少投资, 结果经济由繁荣走向萧条,爆发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2、货币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
主要观点:货币供给与经济衰退有高度的相关性。 经济波动的根源在于货币数量的波动。当货币供应量偏离其稳定 增长率路径时,经济周期便发生了。如果是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下 降(货币的绝对数量仍在增加),那么随之而来的小的衰退;如 果是货币供应量绝对下降,则所对应的就是大的衰退。如果实际 货币供应量超过了家庭和企业的合意持有量,家庭和企业为了减 少过多的货币金额,可能通过增加货物和服务支出,也可能通过 购买金融资产寻求平衡。实际货物和服务价格将会上升,货物和 服务生产将会增加,形成经济繁荣。反之,则形成经济衰退。
1、名义粘性与经济周期
主要观点:总需求的变动既影响实际变量,又影响名义变量; 在短期内,总需求的减少既降低了产出等实际变量,又降低 了价格水平等名义变量;在长期,需求的变化只影响价格水 平等名义变量,工资和价格的粘性是产量波动的重要原因。 市场处在非均衡状态,劳动市场存在超额劳动供给,工人失 业;产品市场存在超额供给,需求下降,经济衰退。
2、价格弹性非稳定性与经济周期
主要观点:价格的不稳定性和厂商感觉到的风险的变化,都 会反向影响产量。产量的下降引起就业率递减,即使实际工 资没有明显变化,非自愿失业仍会增加,经济衰退。

真实经济周期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

真实经济周期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

真实经济周期真实经济周期理论(Real Business Cycle Theory),也称真实商业周期理论。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认为,市场机制本身是完善的,在长期或短期中都可以自发地使经济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经济周期源于经营体系之外的一些真实因素,如技术进步的冲击,而不是市场机制的不完善;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否定了把经济分为长期与短期的说法,经营周期本身就是经济趋势或者潜在的或充分就业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并不存在与长期趋势不同的短期经济背离。

所谓“逆向选择”应该定义为信息不对称所造成市场资源配置扭曲的现象。

经常存在于二手市场、保险市场。

逆向选择,指的是这样一种情况,市场交易的一方如果能够利用多于另一方的信息使自己受益而对方受损时,信息劣势的一方便难以顺利地做出买卖决策,于是价格便随之扭曲,并失去了平衡供求、促成交易的作用,进而导致市场效率的降低。

“逆向选择”在经济学中是一个含义丰富的词汇,它的一个定义是指由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

潜在GDPGDP—国内生产总值的英文缩写,它显示的是一国或是一个区域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物品与劳务)市场价值的总和,反映了这个国家或这个区域经济活动的价值,它包括了在经济活动中生产并在市场上合法出售的所有东西。

GDP既包括有形的物品价值,又包括无形的劳务价值。

GDP早已成为显示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

潜在GDP,一个国家在正常强度下,充分利用其生产资源能够生产出的GDP。

所以也叫“充分就业的GDP”,反映一个经济的潜力。

潜在国内生产总值(Potential Gross Domestic Product)高就业的GDP,或更精确地说,在既定的技术状况和人口规模条件下可以达到的且不致加速通货膨胀的最高水平的GDP?现今一般认为:它是那个与最低可持续失业率相应的产出水平的等价物?潜在GDP是指一个经济社会的生产要素或经济资源,在被充分利用的条件下所实现的产出。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与现代经济理论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与现代经济理论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与现代经济理论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经济整体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自经济学的诞生以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宏观经济学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与演进,也涌现出了多种现代经济理论。

本文将以时间为线索,简要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并探讨一些现代经济理论的特点和应用。

一、古典经济学时期在古典经济学时期,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经济学家提出了一些影响深远的理论。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和市场自由主义的思想,强调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

大卫·李嘉图则提出了反映农业收益递减法则的土地边际产出理论和厂商利润理论。

这些理论奠定了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为后来的经济学家提供了启示。

二、凯恩斯主义时期20世纪初,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出版标志着凯恩斯主义时期的开始。

凯恩斯认为,市场经济不一定能够自动实现充分就业,并提出了政府干预的需要。

他的辩证观点通过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分析,阐明了经济活动中的有效需求和失业之间的关系。

凯恩斯主义的政策观点对当时正在经历经济危机的西方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供给学派的崛起20世纪50年代,凯恩斯主义面临一些争议和挑战。

孟山都弗里德曼和罗伯特·卢卡斯等经济学家开始关注供给和供给决定的因素,提出了供给学派的理论。

供给学派认为,市场经济应该自由运行,减少政府的干预。

他们强调市场的灵活性和资源配置的效率。

供给学派的理论成为宏观经济学中的一种重要观点,对经济政策的制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新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经济学20世纪70年代,由于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等问题的出现,凯恩斯主义的研究观点受到了质疑。

新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经济学在此背景下崛起。

新凯恩斯主义强调价格粘性和市场失灵,认为虽然市场有时可能自我调节,但政府应该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

新古典经济学则在供给学派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些凯恩斯主义的观点,认为市场经济需要政府的监管和干预。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

为了与理性预期理论相区别,我们把弗里德曼等人(货币学派)所使用的预期概念称为适应性预期。

所谓适应性预期,亦即人们仅仅根据过去的经验来形成或调整对未来的预期。

因此,从现在起,我们将这样来描述费里德曼等人的观点:货币学派根据适应性预期的假定,把菲利浦斯曲线分为斜率为负的短期菲利浦斯曲线与斜率无穷大的长期菲利浦斯曲线。

如前所述,货币学派认为,在短期中,人们来不及调整通货膨胀预期,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可能低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从而人们实际得到的工资可能小于先前预期的实际工资,这就使得企业的实际利润增加,进而刺激投资,增加就业,失业率随之下降。

在此前提下,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交替关系。

这就是说,向右下方倾斜的菲利浦斯曲线在短期内是可以成立的。

因此,在短期中引起通货膨胀率上升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可以起到减少失业的作用的。

这就是所谓宏观经济政策的短期有效性。

在理性预期假设下,无论是短期或长期,菲利浦斯曲线都是一条从自然失业率出发的垂直线,即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交替关系。

理性预期学派也由此得出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宏观经济政策都是无效的结论。

根据弗里德曼的理论,在短期里,下式成立:实际失业率 = 自然失业率- a( 实际通货膨胀率-预期通货膨胀率 )这个式子把实际失业率与自然失业率、实际通货膨胀率与预期的通货膨胀率联系了起来。

在上式中,实际失业率与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率有关。

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由a的大小来决定。

而a的大小则取决于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斜率。

根据弗里德曼的理论,在短期里,下式成立:实际失业率 = 自然失业率- a( 实际通货膨胀率-预期通货膨胀率 )弗里德曼认为,人们根据既往经验所形成的关于未来的预期不会轻易改变。

这样在短期中,央行可以把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以及短期总供给曲线)作为既定量。

则当货币供给改变时,总需求曲线会沿着既定的短期总供给曲线变动,进而引起产量、价格、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发生没有预期到的波动(实际上就是通货膨胀率超过预期的水平),最终形成了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呈负相关关系的菲利普斯曲线。

07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07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第七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第一节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的产生一、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主要代表人物1.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产生20世纪70年代初出现的滞胀,导致凯恩斯主义失灵,货币主义开始受到重视,人们开始利用货币主义对凯恩斯主义进行大规模的批判。

鉴于货币主义的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无法彻底同凯恩斯主义决裂,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经济学家卢卡斯(卢卡斯于1972年发表《预期与货币中性》一文,率先将穆斯的理性预期假说同货币主义模型结合起来分析)等人在货币主义的旗帜下,以理性预期为分析工具,重新阐述了新古典经济学关于一般价格水平、就业与产量决定的理论,强调经济体系的自我调节机制,主张经济自由放任,反对政府干预经济,逐渐形成了理性预期学派。

但在当时,理性预期学派被看作是货币主义的分支,是一种激进的货币主义。

20世纪80年代以来,理性预期学派有广泛的发展,在经济学领域开始了理性预期革命。

1985年,萨缪尔森与诺德豪斯在《经济学》第12版中,用理性预期学说重新撰写了宏观经济学,并将理性预期学派正式列入主要经济学流派之中。

《经济学》第12版的出版,标志着理性预期学派作为一种独立的经济学流派的产生。

理性预期学派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有了重要的发展,使得原来的名称已不足以体现该学派的全部特色。

另外这些重要发展本质上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观点相一致,于是,西方学者称其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1979年,萨金特在其《宏观经济理论》著作中,曾将他们的理论称作“新古典宏观经济学”(the New classical Macroeconomics,或NCM).于是一些学者就借用这个名称,简称其为“新古典学派”或“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

由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与理性预期学派大体相同,有的经济学家仍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称为理性预期学派。

2.主要代表人物(1)罗伯特·卢卡斯(Robert Emerson Lucas ,1937—)罗伯特·卢卡斯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

复旦大学西方经济学(尹伯成)WORD方便打印版

复旦大学西方经济学(尹伯成)WORD方便打印版

第一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一、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一)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简称GDP)的概念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在本国领土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它是以领土为统计标准。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1、nominal GDP与real GDP(1)定义:名义GDP是指按产品和劳务的当年销售价格计算的GDP。

实际GDP则是用不变价格(基年的价格)计算的GDP。

(2)区别:名义GDP既包括产量的变动又包括物价水平的变动;而实际GDP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只反映生产产量的变动仅仅是产量的变动。

实际GDP比名义GDP更能反映真实的经济福利水平。

(3)GDP紧缩指数(或国内生产总值隐含折算数)我们可以用名义GDP和实际GDP来计算价格指数,即国内生产总值隐含折算数(implicit price deflator for GNP)①GDP紧缩指数就是名义GDP除以实际GDP的值。

即:GDP紧缩指数=名义GDP/实际GDP②用GDP紧缩指数计算通货膨胀率的方法:t年的通货膨胀率=[(t年的GDP隐含折算数-(t-1)年的GDP隐含折算数) / (t-1)年的GDP隐含折算数)] 100%2、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最终产品(final goods)是指以消费和投资为目的现期生产和出售的产品。

最终产品是和中间产品相对而言的。

中间产品(intermediate goods)是指用于生产其它产品的产品;或现期生产出来的但是进入了其他产品或劳务的产品和劳务。

具体计算GDP时采用增值法生产阶段产品价值中间产品成本增值小麦100 --- 100面粉120 100 20面包150 120 303、现在生产和销售:GDP计算的是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生产的而不是卖掉的最终产品。

存货视为企业自己买下的存货投资。

复旦大学本科讲义-宏观经济学(袁志刚教授)版本II

复旦大学本科讲义-宏观经济学(袁志刚教授)版本II
i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21
t 1
3.4.1 适应性预期的概念(2)
于是预期的价格水平是由过去的价格水平决定 的,a<1,近期的通货膨胀率对预期影响较大, 而远期的通货膨胀率对预期的影响较小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22
3.4.2进一步修正的费尔普斯— —弗里德曼模型
费尔普斯——弗里德曼模型可以进一步加以修 正
Parkins(1992)的比喻
三、 较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为什么表现出更大的多样性
经济学家的标新立异 凯恩斯思想源头的多样性 经济现实的多样性 验证困难 多样性并不是坏事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9
3.1经济学家的标新立异
经济学家需要推销自己的智力产品,为此使自己 的智力产品与众不同,“Labelling”成为通用做 法 理论上的分化同样也在政策层面发生。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13
3.2.4短期商品价格调整快于货币工资 调整使菲利普斯曲线在短期存在
短期商品价格调整快于货币工资调整 原因 结果真实工资下降,厂商雇佣更多的工人,失 业率下降,A点移动到B点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存在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14
短期商品价格调整快于货币工资调整 的原因
弗里德曼的解释是工资粘性,由于合同周期等 原因,工资的变动不如价格那样灵活,工资上 升滞后于物价上涨 费尔普斯的解释是信息不对称。假设工人们生 活在群岛中的一个个相隔遥远的小岛上,彼此 间信息不畅*
复旦大学宏观经济学本科讲义
——袁志刚教授版本 II
本资料源自公开出版物或相关院校内部 由复清发展金融考研咨询社编辑整理
第一章
当代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流派
教材
《现代宏观经济学指南——各思想流派 比较研究引论》 布赖恩•斯诺登等著,商务印书馆1998年 4月第1版 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宏观经济学各思想流 派的基本观点和政策主张,并列出了对 各流派代表人物的专访 经世书局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15
图形推导Lucas总供给曲线(3)
(2)现设物价上升到P1(P1=2P0),工人对现行总体 物价上升的信息不知道,仍按原来的预期Pe决定劳动的 供给,而厂商按现行的总体价格P1决定劳动的需求,由 于P1>P0= Pe ,实际工资W0/ P 1下降,厂商愿意雇佣 更多的工人,Nd曲线右移至Nd( W0/ P1 ),均衡就 业量N1生产的产出为Y1,在D图得到B点。
(3)同理,当实际价格下降,工人的预期价格不变时, 可推导到另一点C。
连接A、B、C得到一条曲线,即Lucas 供给曲线。 当预期价格变动,可得到另一条Lucas 供给曲线
16
Y
Y=f(N)
Y
45
YF
N
NF
P
Ns P1
Y B
LAS
W0/P0
P0
A
W0/P2
P2
C
Nd(W0/P0)
Y
N2 NF N1
14
图形推导Lucas总供给曲线(2)
(1)设初始货币工资为W0,实际总体物价水平为 P0,工人预期的价格水平为Pe,且P0= Pe, 工人按预期价格Pe形成对劳动的供给Ns ( W0/ Pe ),厂商按P0形成对劳动的需求 Nd( W0/ P0 ),实际工资 W0/ P0= W0/ Pe恰使愿意工作的人都找到工作,即实现了充 分就业,就业量NF所能生产的产出为YF ,在D 图上得到 P0与YF相对应的A点。
3)如果经济变量的理性预期值与实际发生的数值不一致, 那么这种预测误差只能来自t 期无法预期的在 t+1发生 的随机干扰ε,所以预期误差只能是随机的、不可改 善的。
7
第二节 Lucas的货币周期理论
该理论由建立在货币数量论基础上的AD函数和一 个被称为意外供给的Lucas总供给函数构成。

《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简评

《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简评
产生都是“问题导向式”的———某个时期重大经济问
把握、分析和评价西方经济学的各个流派,作者力图
通过比较来找出这些经济学流派之间的继承和发展
题引发经济学家们 的 讨 论 和 争 论,从 而 产 生 新 的 经
的关系.在该书第 二 章,作 者 对 古 典 经 济 学 与 凯 恩
济理论和经济学 流 派. 因 此,西 方 经 济 学 中 每 一 个
在着一致性和互补性.他指出:“我们不能完全说西
方经济学中的各个流派的发展演化以及一个流派取
代另一个流派占据正统地位就是一个进步的科学研
点:
究纲领取代一个退 化 的 科 学 研 究 纲 领,因 为 西 方 经
流派的划分方法.我国学术界过去一 般 以 理
1.
论观点和政策主张的基本一致性来作为划分经济学
济学各流派(尤 其 是 主 流 派)之 间 总 是 存 在 某 些 方
具有多大的预见能力,这种预见的准确性如何.(
3)
它是否能 够 对 当 前 的 经 济 问 题 开 出 有 效 的 治 疗 处
— 120 —
得较少;新凯恩斯主 义 中 的 经 济 政 策 理 论 部 分 还 可
总之,作 为 一 本 为 研 究 生 和 高 年 级 本 科 生 所 写
的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的教材,该书不可多得,特此
施的第三产业政 策 的 作 用 效 果、作 用 偏 差、副 作 用;
展的关系.其次,建 立 了 第 三 产 业 生 产 函 数 和 增 长
提出可供选择的 第 三 产 业 政 策. 第 八,探 讨 了 第 三
模型,测算了中国 第 三 产 业 的 产 出、劳 动 投 入、资 本
产业在国际化的资 源 组 合 环 境 中 的 发 展 思 路、第 三

高鸿业宏观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高鸿业宏观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技术变化的含义
任何使生产函数发生移动而不涉及投入要素
数量变化的因素 即在要素投入量不变的情况下,产出的增加
11:39
4
十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外因论)
基本假设 经济中的个人具有相同的偏好 经济中存在反映所有人利益的代表 个人消费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每年对更多消费的偏好减少 个人的寿命是无限的 推论 个人消费在各期应当是均匀的
11:39
5
十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外因论):基本理论
人均生产函数 在人口和劳动力固定的情况下,经济中所生产的实际收入取决 于技术和资本存量
y zf (k )

Z表示技术,y为人均产量,k为人均资本
11:39
6
十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外因论):基本理论
资源函数 期末可使用的资源为当期的产量+没有折旧的资 本
复下去
8
十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外因论):基本理论
技术冲击带来的经济波动
J y1+(1-)k0 y0+(1-)k0 y1 y0 i0 c1 c0
11:39
z1f(k)+(1-)k
z0f(k)+(1-)k z1f(k) z0f(k)
A1 A0 k0 k1 k
技 术 进步 使生 产 函 数 和资 源函 数 上 移 ,进而使下 期 消 费和 资本 积 累 增 加, 经济 处 于扩张之中
11:39
12
11:39
13
zf (k ) (1 )k
为资本折旧率
11:39
7
十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外因论):基本理论
生产函数和资源函数
J y0+(1-)k0 y0 i0 c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示第t期的长期数据, 是长期平均增 t 表示意外冲击 长率, 只要 0 1 ,产出在受到冲击后都会逐 渐回到长期增长趋势上来, 越小,产出 0 时,冲击仅 恢复得越快。特别的, 影响当期的产出水平

g t a 单位根过程的经济增长路径

七、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对就业 波动的解释
固定劳动供给模型的不足 卢卡斯和拉平(1969)的 “劳动跨时替 代” 模型 结论 质疑

7.1 固定劳动供给模型的不足
Ramsey-Cass-Koopmans模型为简化模型 假设劳动供给是固定的 但这与经济周期的特征事实不符。经济 周期的特征事实是:真实工资只是轻微 的顺周期变动,就业则比较明显的顺周 期变动,即劳动供给对真实工资变动的 弹性较大

1
7.2.2 模型推导(3)

行为人所面临的约束条件也分为两期, 第一期的工资收入用于当期的消费和储 蓄,第二期的劳动收入和储蓄所得的本 息都用于消费
7.2.2 模型推导(4)

1.3 理论的冲击

Nelson、Plosser等的研究表明经济增长率 呈现随即游走的状态,相对于货币扰动 而言,由真实因素造成的随机变化对经 济周期的影响更大
1.4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诞生
以爱德华· 普雷斯科特(A. Prescott) 、芬 恩· 基德兰德(F. Kydland) 、查尔斯· 普 洛瑟(C. Plosser)、约翰· 朗(J. Long) 和罗伯特· 金(R. King)等为代表的一批 经济学家将意外的技术冲击等真实因素 纳入一般均衡模型,并据此对经济周期 各变量之间的关系作出了较好的解释 这些理论被称为“真实经济周期理论”
一、货币经济周期理论受到的 理论和经验上的冲击
货币经济周期理论的回顾 经验的冲击 理论的冲击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诞生

1.1货币经济周期理论的回顾

主要论点是长期货币政策无效,只有未 预期到的政策意外才会在短期内起作用
1.2 经验的冲击
支持货币中性主张的证据并不有力,相 反,真实产出变化的实际数据表明产出、 失业等的变化具有惯性,在不同时期具 有很强的正值的序列相关性,变动具有 持久性 1970s两次石油危机也使得宏观经济学家 认识到供给因素,尤其是一些真实因素 在解释宏观经济不稳定时很重要

6.5 质疑
参数设定。有些参数是根据经验研究设 定的,有些是根据理论推导得来的,有 些则来自经济在稳态的表现。由于依据 不一,设定方法值得推敲 主观模拟,客观性存在问题 通过校准方法,有些凯恩斯主义的模型 同样能很好地模拟现实经济周期。所以, 就拟合度而言,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并没 有明显地优势

r t r t 1

1 t 1

5.2 特殊情况(1)

进一步加以特殊化处理,设r=1,δ=1

At K t Ct K t 1 C
1 t
Et C
1 t 1
A

t 1
K t 1
1

Ct At K t , 1 (5 1) K t 1 At K t (5 2)

7.2 卢卡斯和拉平(1969)的 “劳动跨时替代” 模型
劳动跨期替代 模型推导

7.2.1 劳动跨期替代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以卢卡斯和拉平(1969)的 “劳动跨时替代” 模型为基础,解释了劳动就 业在经济周期中的波动 理性的行为人面对上下波动的工资,一个自然 的反应就是进行 “劳动跨时替代”。假定人 们可以随时间改变其劳动供给,当真实工资暂 时较高时,他们更愿意工作,当真实工资暂时 较低时,他们减少工作时间。行为人可以通过 劳动的跨时替代来达到效用最大化

五、求显式解析解
Kydland & Prescott (1982)模型 基本模型 特殊情况 结论

5.1 基本模型(1)
经济是一个鲁滨逊式的Ramsey模型 效用函数是跨时替代弹性为1/r的效用函 数,生产函数也作了简化

C 1 U (Ct ) 1 r Yt At K t
5.3 结论
在t时刻一个真实冲击将给产出、投资和 消费带来一系列序列相关的变动 如果真实冲击服从一阶自回归过程,产 出就具有二阶自回归的性质 而消费和投资与产出一道同时变动 验证了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结论,即各 种传播机制会使最初的真实冲击的影响 扩散开来

六、校准
背景 主要步骤 举例 意义 质疑

Nelson和Plosser经研究发现,ρ是一个接 近于1的常数,即
yt gt yt 1 t (3 2)

这被称为单位根过程,产出在受到冲击 以后不会回到原来的增长路径,而是走 上一条新的增长路径
3.3随机游走
(3-1)式表明经济增长是一个受随机 扰动影响的随机游走的过程 Campell和Mankiw等的计量研究进一步表 明美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和日本 等国的ρ>1,意味着随机扰动冲击不仅具 有持久性,而且还会扩大

5.2 特殊情况(2)

对(5-1)和(5-2)式同时取对数并 省略一些不重要的常数项,用小写字母 表示变量的对数形式,可得
k t 1 k t at yt yt 1 at ct ct 1 at
5.2 特殊情况(3)

如果真实冲击服从一阶自回归过程,即
at at 1 t yt ( ) yt 1 yt 2 t Ct (1 )Yt I t K t 1 Yt
第五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II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
主要内容








货币经济周期理论受到的理论和经验上的冲击 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I的区别与联系 随机游走 Ramsey-Cass-Koopmans模型 求显式解析解 校准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对就业波动的解释 货币中性 理论意义 政策含义 遭受的质疑

6.1 背景
大量的真实经济周期模型非常复杂,难 以得到解析解 理论需要检验 为此,Kydland、Prescott和Plosser等发展 了校准(Calibration)的方法,进行模拟 定量研究

6.2 主要步骤
先构造一个总量经济模型 设置具体的参数,以形成模型中具体函 数式 用一个随机的技术冲击序列(计算机随 机生成)对模型进行模拟并记录结果 将模拟结果与现实经济周期的特征进行 比较,改进模型

四、 Ramsey-Cass-Koopmans模型
简介 模型 特征

4.1 简介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基础模型是RamseyCass-Koopmans模型 以此在连续出清的竞争性市场上,考察 追求目标函数最优、具有理性预期的行 为人在面对各种随机的真实冲击时,其 消费、投资和劳动供给等行为将发生怎 样的变化

3.1传统理论的经济增长路径
语言表述 公式表述 图示

3.1.1 语言表述
从索洛到货币主义再到新古典宏观经济 学I都把经济增长看作一个能够自动向均 衡状态调整的过程,经济增长的长期趋 势是平滑的 货币(需求)冲击会暂时偏离增长趋势, 但很快又会回复

3.1.2 公式表述
yt g t yt 1 t (3 1)
1 r t
5.1 基本模型(2)

求解最优化
1 r C i t i 1 MaxEt 1 r i 0
s.t. At K t Ct K t 1 (1 ) K t
一阶条件 C Et C At 1 K (1 ) 非线性差分方程组,没有显性解析解

4.2 模型(1)



假设一个经济由大量同质的、无限寿命的行为人构 成,每个人都在t时刻都试图使自己的期望效用最大 化,其中总效用是将各期的效用(来自消费)以主 观贴现率β(0< β <1)贴现到当期的加总 行为人面临的约束是将各期的产出用于消费和投资, 劳动供给固定,假定为1,各期资本存量为投资与 经折旧后的资本净值之和 效用函数和生产函数都满足一阶导数大于0,二阶 导数小于0

对Kt+1求导得到一阶条件 u(Ct ) Et u(Ct 1 ) f ( K t 1 ) (1 )
4.2 模型(4)

一阶条件和以下的横截性条件构成最优 规划的解的充要条件* t i lim Et u (Ct i ) K t i 1 0
7.2.2 模型推导(1)

下面的最优规划问题就很好地反映了代 表性经济行为人所面临的决策
L 1 L 1 Max ln C1 (ln C 2 ) 1 1 s.t.C1 S W1 L1 , C 2 (1 r ) S W2 L2
1 1 1 2
7.2.2 模型推导(2)
i
对横截性条件的解释:要么边际效用大 于0,人在接近人生终点时还有提高福利 K t 1 0 的可能,资本完全用于消费 lim t 要么边际效用等于0,福利无法改进,人 在无限期界还可以拥有一些资本

4.2 模型(5)
求解上述模型有两种方法: 一是对函数及参数作一些特别的设定, 求出显式解析解,据此可以对消费、投 资和产出的波动做定性分析 二是通过所谓的“校准进行数值模拟得 到定量结果”

6.3 举例

汉森和赖特(1992)设定α=0.36,δ= 2.5%,每季度ρ=1%,发行总量经济波 动与竞争性的新古典模型一致
标准差
δY
实际数据
1.92
模型模拟结果
1.30
δC/ δY
δI/ δY
0.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