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教育内涵发展
关于学校的内涵发展
关于学校的内涵发展学校的内涵发展是指学校在教育教学、师生素质、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全面提升和发展。
学校作为培养人才、传承社会文化的重要基地,其内涵发展对于推动教育事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学校的内涵发展。
首先,学校的内涵发展与教育教学密切相关。
学校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场所,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成长发展。
教育教学方面,学校应不断加强课程建设,创新教学方法,在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此外,在学生评价方面,学校要注重全面评价,通过各种方式来评价学生成绩和潜能,避免仅凭一次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情况发生。
其次,学校的内涵发展还与教师素质提升紧密相关。
优秀的教师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因素。
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培训机会和引导,激励教师进行创新研究和教学实践。
同时,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评价体系建设,通过评价促进教师的个人发展,使其成为具有专业素养和教育理念的优秀教师。
再次,学校的内涵发展还要注重文化传承和建设。
学校作为社会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传统价值观念。
学校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使学生能够了解和尊重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文化自信。
同时,学校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体育等综合素质,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此外,学校的内涵发展还需要加强学校管理和服务能力建设。
学校管理和服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内涵发展的成效。
学校要加强校本管理,优化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效能。
同时,学校还应当注重改善师生的学习和生活条件,不断提高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的投入和利用效率。
此外,学校还要注重家校合作,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形成学校和家庭共同培养学生的合力。
总之,学校的内涵发展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学校在教育教学、师生素质、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全面提升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内容。
学校的内涵发展离不开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培训,也需要注重学校文化传承和建设,加强学校管理和服务能力建设。
教育内涵发展的核心人本、全面与效能
教育内涵发展的核心人本、全面与效能内容摘要:当前,我国教育在需求、投入和发展等方面呈现阶段性特征,客观上要求教育从外延扩张走向内涵式发展;内涵式发展主要包括人本发展、全面发展和效能发展三个方面。
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关键词:教育内涵式发展人本全面效能教育内涵发展的概念内涵是指事物所反映的本质属性,是事物的质的方面,它回答该事物“是什么”或“什么样”的问题,表示内容和实质。
外延是指事物所反映的对象或对象范围,是事物的量的方面,它回答对象“有哪些”或“是哪些”的问题,表示数量和形式。
内涵发展是发展结构模式的一种类型,是以事物的内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模式,表现为事物内在属性的发展,如结构协调、要素质量优化、素质水平提高、综合实力增强等。
教育内涵发展是指教育在资源投入一定的情况下,在坚持硬件达标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创新制度、改善管理、优化教育结构、调整学校布局、完善课程设置、改革教育方法、开发和利用教育要素的潜在优势、提高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以及共享率和使用率,从而增强学校效能、提高教育质量。
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特征教育从外延扩张走向内涵发展是一种历史的自然演进,是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反应。
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主要表现为三个特征:(一)教育需求的阶段特征我国解决了“有学上”的问题,告别了短缺教育阶段。
但优质教育资源仍不充足,今后面临的是需要解决“上好学”的问题,教育发展进入了“优质教育阶段”,质量问题成为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也就是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有人指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即要达到“办好每一所学校,配好每一位校长,关心每一位教师的成长,发挥每一位教师的积极作用,教育好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家长放心”。
(二)教育投入的阶段特征教育工作的重点过去着重抓硬件,经费投入、学校建设、仪器配备等等,解决了“缺保障”的问题,告别了“收费发展”阶段。
但区域教育发展水平、个体享受教育机会仍不均衡,当前需要解决教育“保障均衡”的问题,教育发展进入了“均衡、公平”阶段,教育投入和公平问题成为热点问题。
什么是内涵式发展内涵式发展的形式
什么是内涵式发展内涵式发展的形式内涵式发展是从实践层面对学校教育发展内容和发展路径的探讨。
那么你对内涵式发展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内涵式发展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内涵式发展的定义《现代汉语词典》指出,内涵有两层意思:一层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即概念的内容;另一层是指内在的涵养。
外延是一个概念所确指的对象的范围。
外延式发展强调的是数量增长、规模扩大、空间拓展,主要是适应外部的需求表现出的外形扩张;内涵式发展强调的是结构优化、质量提高、实力增强,是一种相对的自然历史发展过程,发展更多是出自内在需求。
内涵式发展道路主要通过内部的深入改革,激发活力,增强实力,提高竞争力,在量变引发质变的过程中,实现实质性的跨越式发展。
内涵,是指概念所揭示的事物的本质特征,即事物质的规定性;而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全部对象,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有哪些”,即概念的量的规定性。
所谓“内涵式发展”就是要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强调事物“质”的发展。
内涵式发展的形式内涵式发展是发展结构模式的一种类型,是以事物的内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模式。
对于高校来说,就是注重学校理念、学校文化、教育科研、教师素质、人才培养工作质量和水平等方面建设的工作思路。
学校教育发展是一种社会存在,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过程,是从一个较低的水平或地位提高到一个较高的水平或地位。
在这一运动过程中,学校教育的发展水平是通过一定的指标来体现的,这些指标包括数量增长、规模扩张、结构转换、速度加快、条件改善、质量提高、效益增高、民主、开放、稳定、公平程度提高等等。
那么,在这些指标中哪些可称之为“内涵式发展”呢?或者说,在构成学校教育进步的指标中,哪些属于“内涵式发展”的内容呢?尽管构成学校教育发展的元素很复杂,但通过对学校教育实践过程的考察,我们认为质量和效益是其中最基本的要素。
也就是说质量和效益是反映学校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主要内容或主要指标,为了便于理解,下面我们把数量与质量、条件与效益放在一起来分析。
学校内涵发展与特色建设
管理中的所有人、每个过程、各个环节都 要精心、精细、精到、精益、精致,在管 理工作中要做到过细、刻意,细致入微。
关于创新
穷国办大教育走向大国办强教育)
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更新人才培养观念; 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 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 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 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 教。)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形成和合的人际关系 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 不强加于人,不以势压人,不疏远歧视人, 不以私利封杀人
三、学校特色发展:
提升内涵的策略
选择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中国教育改革 与发展纲要》中就明确提出:各级各类学校 “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根据统一性和多样性 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多种形式办学,培养多种规 格人才”。“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 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 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 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 出各自的特色。”
二是行为与结果统一的质量观:在课程的
开发中不仅要有过程的质量,还要有课程 学习结果的质量,要做到过程与结果的统 一。
三是综合发展的质量观:学生在课程学习
的历时性与共时性的不同维度中知识、能 力、品格综合协调发展的状态和水平。
关于精细
精细管理是继目标管理、全面质量管 理之后,借鉴企业精细化管理理念和经验 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管理理念。
内涵式发展教育
内涵式发展教育一、什么是内涵式发展教育(一)学校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应该走内涵和外延式相结合的发展道路一是外延式发展。
这是以规模扩张为基础的人、财、物的增长,是学校发展的数量特征,是硬件条件的改善。
二是内涵式发展。
这是以师生身心发展为基础的教育质量、效益的全面进步,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内涵式发展强调的是结构优化、质量提高,实力增强。
在各种办学力量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学校要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力量,就必须重视实现内涵式发展。
(二)学校内涵式发展,是指学校在自身现有条件下,利用学校内部的资源,通过各种途径,深入挖掘和形成学校内部的发展潜力和发展机制,使学校内部迸发出勃勃生机,形成学校特色,推动学校持续发展。
学校的内涵发展,也可理解为现代学校应在软硬件建设、师资、管理、教科研、教育理念等诸多方面要办的有风格、有个性、有特色、有品位。
(三)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动力有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
外在因素有:(1)政府和社会对学校的人、财、物的直接投入,但随着学校自主发展阶段的变化,其支持的方向将转为间接的政策控制;(2)社会的参与和影响。
内在因素有:(1)学校有效的组织结构和制度保障;(2)有效的领导;(3)教师群体的智慧和组织文化。
二、如何实现内涵式发展(一)内涵式发展包括教师内涵式发展、学生内涵式发展。
1.构建有利于教师成长的环境一是为教师发展创造优质的物质环境。
二是营造民主宽松的管理环境。
2.建立教师专业化成长机制一是鼓励教师在本职岗位上创造人生价值。
二是通过教学活动发展自己。
三是在教学科研中提高自己。
3.切实抓好思想组织建设4.构建和谐的内部关系5.学生内涵式发展包括教育教学成绩和学生心理、行为习惯的培养。
(二)校长与管理内涵式发展(三)构建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重心。
(四)建设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根本保障(五)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六)教育思想上主张“严管”和人性化管理(七)实现教师队伍、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的优化鼓励学生树立“勤学”的学习观念。
内涵发展
关于学校内涵发展的浅见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教师手中的粉笔也开始变得异常沉重。
常言:“变则通,通则久”深入理解教育的内涵就能促进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一、内涵发展领导是关键——以心换心,才能上下齐心。
1、“愉快工作”——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团体心理很重要。
只有愉快工作,才能不压抑教师的才干,怎样评定教师的业绩是直接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因素之一,教学工作是一个合作竞争性很明显的行业,改变竞争为主为合作为主的教育教学模式是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是以备课组为单位的在考评中,建立以备课组为评比单位的奖励方式,优势同享、劣势共担,要得奖是大家的光荣,受惩罚是大家共同的耻辱,激励同组团结互助,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集体心理态势,让大家感受到“同行一家亲,不再是冤家。
”在这样的氛围中,教育教学组、备课组的工作效率才能提高,大家彼此互相防范、不合作的心态才能得到平衡,同科同头的老师之间的教研气氛也会更浓厚更亲切更自然地发生。
“愉快工作”需要上下平衡和谐的氛围和心态,只有建立有利于教师才能发挥的考评模式,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观积极性。
2、注重上下对话沟通工作,在协调中稳步发展。
在工作中,将与教职工沟通对话作为领导工作信息反馈的一个部分,在对教职工工作的体察中协调领导的工作态度和作风,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真诚相待,使工作在最短时间落实到位,以此营造齐心合力克难制胜的集体氛围,使学校保持稳步发展。
二、以德育人是学校“以人为本”内涵的核心面对高考的压力,迫使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必须找准突破口,首先就必须让学生从“我还行”的思维定势中走出来,让学生认识到不努力,学习成绩就会滑坡。
注重学生思想状况的分析和把握,提倡教师随时进行家访,与家长协调配和教育好学生,在学校谁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谁就主动去解决,强调师生互动的“情感交流活动”,使学生逐渐意识到了“我”对于学校来说很重要,以此增强学生的向上奋斗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让学生找到自己在学习中的地位和乐趣。
关于学校的内涵发展
五、深化课程改革,服务于学生的
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
课程改革的逻辑起点是什么?我以为不是别的而 应该是他们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
中小学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我以为是效 率和民主。稍微对欧美,特别是美国现代教育管 理思想有研究的人都知道这一点。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作过一个评价,亚洲的学校缺乏的就是效率 和民主。因此,我认为课程改革主要是为了解决 两个问题:其一,解决学校效率不高的问题,教 育有许多浪费现象,如课程安排不合理,教材偏、 难、深、杂,学生做了不少无用功学了许多没有 用的东西。其二,促进教学的过程更民主。
英格尔斯的《人的现代化》
英格尔斯在《人的现代化》一书中说:“一个国家 只有当它的人民是现代人,它的国民从心理和行为 上都必须转变为现代的人格,它的现代政治、经济 和文化管理机构中的工作人员都获得了某种与现 代化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性,这样的国家才可真正称 之为现代化国家。否则,高速稳定的经济发展和有 效的管理,都不会得到实现。即使经济已经开始起 飞,也不会长久。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不可少 的因素,它并不是现代化过程结束后的副产品,而是 现代化制度与经济赖以长期发展并取得成功的先 决条件。”
主要内容
一、外延式发展和内涵式发展 二、树立教育科学发展观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决策依
据 三、让办学理念更加科学化,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四、从制度管理走向人本化管理,激活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动力
五、深化课程改革,服务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 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动力保障 七、建构和谐的校园文化,优化学校的品位和内涵 八、提炼学校特色,打造优质教育品牌
内涵式发展的特点
1.内涵式发展是以追求学校整体效益最大化 为目标的发展。
2.内涵式发展是外在压力和内在要求共同作 用的结果。
对“学校内涵发展”的学习体会
对“学校内涵发展”的学习体会学校内涵发展是指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通过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实现学校综合发展的一个理念。
在学校内涵发展的过程中,我有了一些学习体会,具体如下。
第一,明确目标,确立发展方向。
学校内涵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发展方向。
在学习过程中,我明确了学校内涵发展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同时,我也确定了发展方向,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课程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等。
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发展方向,学校内涵发展的方向性也更加清晰。
第二,注重教育理念创新。
学校内涵发展要实现教育的创新与发展,就需要注重教育理念的创新。
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教育理念是指教育的宗旨、目标、原则和方法等,是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
我认识到传统教育理念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因此需要对教育理念进行创新。
创新的教育理念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精神。
只有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才能推动学校内涵发展。
第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支撑,只有优秀的师资力量,才能实现教育的质量提升。
在学习过程中,我认识到教师是学校内涵发展的主体和核心。
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学校应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同时,学校还应当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培训机会,激发教师的创新思维和教育热情,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四,推进课程改革。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方面。
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传统的课程设置存在着单一、僵化的问题,不能满足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需求。
因此,学校应当推进课程改革,使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同时,学校还应当注重跨学科的融合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什么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什么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引言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和进步的关键领域。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的方式与内容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
在这个新时代,高等教育不仅要关注传授知识和技能,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成为了高等教育的新方向和目标。
本文将介绍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概念、特点和对高校教育的影响。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概念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指高等教育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注重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内在质量和内在要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全过程管理和内在规律性的发展。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核心是以质量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特点1.多样化的课程设置: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强调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课程设置更加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不仅重视学生的学术成绩,还注重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等多个维度,综合评价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
3.强化师生互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鼓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倡导教师具有良好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4.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倡导利用各种资源和技术手段,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包括图书馆、实验室、实践基地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对高校教育的影响1.提升教学质量: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强调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上有长期的发展空间。
2.促进学术研究: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术研究,并提供相关支持和资源,推动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
3.培养创新人才: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创新人才。
结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高等教育的新方向和目标,强调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和创新能力。
论“教育内涵式发展”
论“教育内涵式发展”[摘要]教育内涵式发展是体现了“教育发展人”这一内涵的发展,体现的是教育活动有效性的提升。
教育内涵式发展是决定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是实现国家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战略。
[关键词]内涵式发展;外延式发展;价值目前,“教育内涵式发展”一词颇为流行。
上至行政领导在大会小会上谈,下至基层学校领导也是张口闭口内涵发展。
并且说法还很不一,有人说“教育内涵式发展”,但是更多的人在说“教育内涵发展”,是为了省事将“式”字去掉,还是本来就是“教育内涵发展”?教育内涵式发展究竟何为?本文将探讨这个异常流行的“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内涵与价值。
一、教育内涵式发展与教育外延式发展谈到“内涵”人们自然会想到与之联系紧密的“外延”。
因为“内涵”与“外延”相对,是逻辑学中描述概念的两个方面。
“在逻辑学中内涵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有属性,即事物质的规定性。
”“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全部对象,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有哪些”,说明的是概念所概括的思维对象的数量或范围。
即事物的量的规定性。
”构成学校教育发展的元素很复杂,因此衡量其发展水平的指标不只一个,这些指标包括数量增加、规模扩张、结构转换、速度加快、条件改善、质量提高、效益增高、公平程度提高等。
根据发展的内容、发展路径、衡量发展水平的标准可以将发展归结为不同的发展模式。
“教育内涵式发展”与“教育外延式发展”是借用了逻辑学中的这两个概念,用来指称两种不同的发展模式。
学校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在发展内容方面是指体现了教育内涵的发展。
“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的、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人的发展是教育的目的,促进“人”的发展既是学校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学校教育的最终归宿,是教育的内涵。
教育内涵式发展就是体现了“教育发展人”这一内涵的发展,体现的是教育活动有效性的提升。
关注的因素是“人”。
什么是教育内涵发展
什么是教育内涵发展教育内涵发展是指学校教育的全面发展,在知识教育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思维能力、情感与价值观等多个方面的综合素养。
它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还包括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社会责任的培养。
首先,教育内涵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在现代社会,道德教育不仅仅是家庭教育的责任,学校教育也承担着重要的角色。
学校应该通过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来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行为规范。
教育内涵发展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能够成为有益于社会的公民。
其次,教育内涵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传统的教育更偏重于灌输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育内涵发展强调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批判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思考能力,使他们具备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教育内涵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与价值观。
情感是人类的情感和情绪体验,而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的评价、选择和行为导向的基础。
教育内涵发展强调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社会责任感和团结友爱的品质,使他们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最后,教育内涵发展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
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学习和发展的基础。
教育内涵发展倡导学校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注重学生的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体育课程和心理辅导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体育素质和心理健康,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学习效果。
总之,教育内涵发展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它不仅注重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培养,还包括道德品质、思维能力、情感与价值观等多个方面的培养。
教育内涵发展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成为具备全面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公民。
形式逻辑 概念内涵 什么是内涵式发展内涵式发展的形式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形式逻辑概念内涵什么是内涵式发展内涵式发展的形式内涵式发展是从实践层面对学校教育发展内容和发展路径的探讨。
那么你对内涵式发展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什么是内涵式发展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内涵式发展的定义《现代汉语词典》指出,内涵有两层意思:一层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即概念的内容;另一层是指内在的涵养。
外延是一个概念所确指的对象的范围。
外延式发展强调的是数量增长、规模扩大、空间拓展,主要是适应外部的需求表现出的外形扩张;内涵式发展强调的是结构优化、质量提高、实力增强,是一种相对的自然历史发展过程,发展更多是出自内在需求。
内涵式发展道路主要通过内部的深入改革,激发活力,增强实力,提高竞争力,在量变引发质变的过程中,实现实质性的跨越式发展。
内涵,是指概念所揭示的事物的本质特征,即事物质的规定性;而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全部对象,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有哪些”,即概念的量的规定性。
所谓“内涵式发展”就是要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强调事物“质”的发展。
内涵式发展的形式内涵式发展是发展结构模式的一种类型,是以事物的内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模式。
对于高校来说,就是注重学校理念、学校文化、教育科研、教师素质、人才培养工作质量和水平等方面建设的工作思路。
学校教育发展是一种社会存在,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过程,是从一个较低的水平或地位提高到一个较高的水平或地位。
在这一运动过程中,学校教育的发展水平是通过一定的指标来体现的,这些指标包括数量增长、规模扩张、结构转换、速度加快、条件改善、质量提高、效益增高、民主、开放、稳定、公平程度提高等等。
那么,在这些指标中哪些可称之为“内涵式发展”呢?或者说,在构成学校教育进步的指标中,哪些属于“内涵式发展”的内容呢?尽管构成学校教育发展的元素很复杂,但通过对学校教育实践过程的考察,我们认为质量和效益是其中最基本的要素。
关于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几点思考
关于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几点思考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6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着力推进教育内涵式发展,坚持走以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为重点的内涵式发展之路”。
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过去几年,我县教育工作以创建省级教育强县为抓手,多措并举,强力推进,全县教育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新的发展阶段,要走以内涵发展为主的科学发展之路,我觉得把握概念是前提,文化建设是根本,发展教师是关键,精细化管理是策略,领导班子建设和制度建设是两项基础工程。
一、准确把握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概念和模式是内涵发展的前提。
内涵式发展是发展结构模式的一种类型,是以事物的内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模式。
内涵式发展强调的是结构优化、质量提高、实力增强。
我觉得我县教育内涵发展一是在先进理念的指导下,运用科学的的途径、方法,不断提升教师的水平,提高教育质量。
二是把教师素质提升作为改革与发展的关注点,在事关教师发展的工作上都力求做精做细。
三是将办学特色放在改革与发展的突出地位,在特色的形成和品牌的培育中使整体工作上升到一个新水平。
总之,注重质量、精细化管理、打造品牌(特色)、不断创新,是内涵式发展的显著特征。
因此,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主要通过内部的深入改革,激发活力,增强实力,提高竞争力,在量变引发质变的过程中,实现实质性的跨越式发展。
学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第一要务是发展教师,根本措施是提高科研实力,根本内容是学校文化建设,根本途径是提高管理水平。
二、进一步深化学校文化建设是内涵发展的根本。
当前我县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学校文化与校园文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校园文化是浅层次的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是深层次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更多地体现在环境布置和学生的行为习惯上,学校文化更多地体现在校长和教师的教育理念和工作作风上。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实施过程,学校文化要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来实现和传承。
《2024年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立德树人”研究》范文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立德树人”研究》篇一一、引言在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下,内涵式发展逐渐成为各高校关注的焦点。
其核心思想是追求教育的本质与质量,提升人才培育、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功能,这其中,“立德树人”被视为教育之根本。
本文将围绕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立德树人”这一主题展开深入研究。
二、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指的是通过内部质量建设、特色打造等方式来推动高校整体发展的方式。
其中,“立德树人”是其重要的思想导向和实践指南。
立德,即强调培养人才的核心品质和道德素养;树人,则是指培养具备专业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的人才。
这两者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核心内容。
三、“立德树人”的内涵及重要性“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
立德,即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使其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人,则是指通过系统的教育、培训和实践,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成为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
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过程中,“立德树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不仅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更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四、“立德树人”在高等教育中的实践在高等教育中,“立德树人”的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二是优化课程设置,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三是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四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这些实践措施的实施,有助于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五、案例分析以某高校为例,该高校在实施内涵式发展的过程中,注重“立德树人”的实践。
首先,学校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
其次,学校优化了课程设置,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同时,学校还强化了实践教学,通过校企合作、社会实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学校内涵发展解释
学校内涵发展解释学校内涵发展是指学校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它强调的是学校的内在质量和能力的提升,而不仅仅是追求表面的规模和数量的增长。
学校内涵发展旨在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加强科学研究的能力,提供优质的社会服务,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一、教育教学方面的内涵发展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是教育教学的质量提升。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学校应该设计创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同时,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评价,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形成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二、科学研究方面的内涵发展科学研究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应该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条件。
学校应该加强对科研成果的评价和转化,推动科研成果的应用和转化,促进科研成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
三、社会服务方面的内涵发展学校应该积极参与社会服务,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服务。
学校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为社会培养人才,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学校还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社区服务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教育咨询、文化娱乐等服务。
四、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内涵发展学校内涵发展的目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
学校应该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推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实践。
学校应该加强与其他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合作,形成共同发展的合力。
总之,学校内涵发展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方向。
通过加强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内涵发展,学校可以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学校内涵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参与。
《2024年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立德树人”研究》范文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立德树人”研究》篇一一、引言高等教育作为国家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一环,其内涵式发展是推动国家教育现代化、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
其中,“立德树人”作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对于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具有深远的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中的“立德树人”研究,以期为提升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内涵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指在提高教育质量、优化教育结构、增强教育创新能力的基础上,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推动高等教育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变。
这一发展模式强调教育的内在价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全面发展。
三、“立德树人”的内涵及重要性“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其中,“立德”是指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使其成为具有高尚品德的人;“树人”则是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中,“立德树人”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是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
四、“立德树人”在高等教育中的实践路径1. 强化道德教育。
高校应将道德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
2. 优化课程结构。
高校应优化课程结构,注重跨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3. 强化实践教学。
高校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 营造良好氛围。
高校应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五、“立德树人”的成效与挑战在“立德树人”的实践中,高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培养了一批具有高尚品德、文化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然而,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道德教育的实效性、课程结构的合理性、实践教学的有效性等问题。
校本课程开发: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有效途径
校本课程开发: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有效途径当前,教育均衡发展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
对于学校而言,在基础设施等硬件设施有较大改观,实现标准化办学的条件下,实现从外延式发展走向内涵式发展成为新的时代主题。
如同教育公平一样,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是广大的教育工作者的价值追求。
在当下特定的教育情境下,如何将这种具有伦理学意味的教育理想转化为具有可操作性的行为值得探讨。
在本文中,笔者将从学校的立场出发来讨论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内涵式发展的理性认识教育内涵式发展是与外延式发展相对应的一个概念。
外延式发展主要是通过政府加大教育投入实现的发展,主体是国家,是教育发展在“量”上的体现。
与之相对应,内涵式发展是通过提高办学质量达到的状态,主体是地方政府、学校,是教育发展在“质”上的体现。
鉴于此,笔者认为,内涵式发展是指区域在基本实现办学条件均衡化前提下,通过有效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整体优化教师、教学、管理等内部要素而实现发展的一种方式。
具体而言,内涵式发展具有如下几个特征。
(一)内涵式发展是自组织的发展从主体上来看,内涵式发展是自组织的发展。
自组织的发展强调立足自身现有条件,在充分挖掘自身潜能的基础上实现发展。
就学校而言,内涵式发展主要是在不依靠国家和地方政府加大教育投入的前提下,依靠广大教师,借助现有教育教学设施挖掘潜能,在此基础上实现学校更高层次的发展。
(二)内涵式发展是节约型发展从方式上来看,内涵式发展是节能型发展。
“内涵发展追求的是资源利用的实效性,并以此为基础实现低成本运作。
”由于内涵式发展是自组织的发展,是依靠自身力量挖掘潜能实现的发展,必然也就是一种节约型发展。
(三)内涵式发展是个性化发展从目的上来看,内涵式发展是个性化发展。
内涵式发展的主体和方式决定了其出现标准化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每个学校的办学历史、文化传统、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和生源结构各不相同。
基础条件的差异必然会导致发展路径和结果的差异化存在。
学校内涵发展解释
学校内涵发展解释标题:学校内涵发展解释引言概述:学校内涵发展是指学校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师资队伍、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内在品质和实力的提升和发展。
学校内涵发展是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提升综合实力的关键。
一、教育教学方面1.1 教学理念创新:学校内涵发展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引入现代教育理念,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提倡探究式学习和实践教学。
1.2 课程建设优化:学校内涵发展要加强课程建设,注重学科交叉和实践应用,开设多元化的选修课程,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1.3 教学方法改革:学校内涵发展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推广现代教学技术,注重互动式教学和学生参与,提高教学效果。
二、科学研究方面2.1 学术氛围建设:学校内涵发展要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活动,支持学术交流和合作。
2.2 科研项目支持:学校内涵发展需要加大科研项目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科研经费和资源,激励教师开展高水平科研工作。
2.3 科研成果转化:学校内涵发展要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加强科技成果推广和产业合作,促进科研成果的社会效益。
三、师资队伍方面3.1 师资结构优化:学校内涵发展要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引进高水平教师和研究人才,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和学术水平。
3.2 师资培训机制:学校内涵发展需要建立健全的师资培训机制,定期开展教师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升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
3.3 师资激励机制:学校内涵发展要建立激励机制,激励教师积极投入工作,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校整体发展。
四、管理服务方面4.1 管理体制改革:学校内涵发展需要进行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和规范的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4.2 资源整合利用:学校内涵发展要合理整合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学校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4.3 服务水平提升:学校内涵发展要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加强学生服务和教学服务,提高学校形象和声誉,吸引更多人才加入学校。
学校内涵发展解释
学校内涵发展解释引言概述:学校内涵发展是指学校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内在品质和实力的不断提升和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学校内涵发展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从学校内涵发展的概念、重要性、特点、路径和关键因素等方面进行详细解释。
一、学校内涵发展的概念1.1 学校内涵:指学校的教育理念、办学特色、师资力量、教学质量、学科建设等方面的内在品质和实力。
1.2 学校内涵发展:指学校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内在品质和实力的不断提升和发展。
二、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性2.1 提高教育质量:学校内涵发展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可以提升学校的声誉和竞争力。
2.2 培养优秀人才:学校内涵发展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2.3 推动教育改革:学校内涵发展可以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化,推动教育体制机制的创新和完善。
三、学校内涵发展的特点3.1 多元化:学校内涵发展是多元化的,包括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多个方面。
3.2 长期性:学校内涵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学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和持续投入。
3.3 基础性:学校内涵发展是学校办学的基础,关系到学校的长远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四、学校内涵发展的路径4.1 建立特色办学:学校可以通过建立特色办学,打造学校品牌,提升学校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4.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可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4.3 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学校可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五、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因素5.1 领导支持:学校内涵发展需要学校领导的支持和重视,领导的决策和部署对学校内涵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5.2 师生参与:学校内涵发展需要全体师生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师生的合作和团队精神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保障。
5.3 外部环境:学校内涵发展还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包括政策法规、社会需求、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教育内涵发展
一、命题的由来
1.教育内涵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研究实现优质教学的过程
①什么是优质教学?
在先进理念的观照下,运用科学的课程教材和合理的途径、方法(合理: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产生优质高效的教学结果。
②优质教学是优质教育的核心要素
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是课程的现实。
教学是各育各科具体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抓好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
教育的优质、均衡生成于优质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2.没有优质教学的教育,承担不了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
①20世纪由各国独立完成的世界29项重大发明中,美国完成了19项,英国和德国完成了其余的10 项,而美国解决了29项中22项重大发明的应用问题。
②《2002年世界竞争力年鉴》显示,中国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和发展的总人数排名世界第2位,中国的科学竞争力位列世界第24位,技术基础水平排名世界第42位。
③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2003—2004全球竞争力(主要比较科技水平、政府效率、宏观经济环境)排行榜中,芬兰、美国和瑞典分别名列前三位,中国排行第44位,俄国第70位。
国家竞争力的不足,受制于科技实力的不足,更在于学校育人中优质教学的不足。
3.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呼唤优质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①主要进展
●教学、课堂及教师专业发展与之相关的内涵因素被各级教育领导层所充分重视。
课堂教学成为关注与服务学生的中心。
研修中心正在启动“新课堂教学改进计划”,一些学校已取得宝贵的实践经验。
●在课堂教学中注意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按学生的认知规律层层推进。
●注意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注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学科教学联系学生生活和经验实际,注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应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注意差异教学,小班化教学受到学校和教师的重视。
●面对一些学困学生的厌学情绪,越来越多的教师注重情感教育和激励教育,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②主要问题
●研修中心听了中小学各学科共417节课,发现在常态课中教学陈旧,效率不高的C级课仍占一定比例。
●部分教师教学理念滞后,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学得被动。
表现在:注重机械识记,忽视能力培养;照本宣科,对教材没有处理,没有拓展;教学方法、手段比较陈旧,以讲为主,学生的主体作用少有发挥。
●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容量不够,节奏较慢,重点不够突出,不注意训练的有效性,没有让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感悟方法产生应有的情感态度。
有的是由于周课时数的增加,导致课堂教学内容不足,产生了稀释教学内容的现象,造成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低下。
●由于一些主、客观原因,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准备不够,课堂教学缺少学生活动的设计。
长时间内一些教师依赖教辅材料,缺少自己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编写练习的热情和能力,课堂练习的针对性较差。
●部分教师缺乏学习指导的技能和方法。
基本功在教学法层面上明显缺乏。
●部分“小学科”无论在师资安排,还是在课堂质量关注方面,有被“边缘化”的现象。
●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的形成,没有以持之以恒的规范要求加以严格的教育和培养。
二、基本的做法
1.努力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行为品质
①关心
●主动积极地聆听学生的心声
●关心学生的身心状况
●关注学生的校内生活
●创设支持性的、温馨的课堂氛围
②公平与尊重
●在个别范围内应对学生的错误行为
●避免让学生在同辈群体中丢脸
●平等地对待所有的学生
●为所有的学生创设成功的条件
●尊重所有的学生
③与学生互动
●既保持教师身份又很友好
●让学生学会承担责任
●知晓学生在校内与校外的兴趣
●重视学生所说的话
●采用有趣、幽默的方式与学生互动
④工作热情、认真
●对所教内容有兴趣
●在教学中获得乐趣
●主动分享同伴的欢乐,分担同伴的苦恼
●保持高质量的工作
●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
●给予学生有意义的反馈
⑤教学专心致志
●对生活和教学抱有积极的态度
●在校外也会花时间准备教学活动
●参加高一层次的学习和研修
●对学生的学习结果承担责任
●追求专业发展
●探究、实践、与人分享新的教学策略
⑥反思性实践
●明了自己的强项和短处
●使用反思行为来改进教学
●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表现抱有高度的期望
●教学工作力求优质高效
2.切实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①切实提高知识加工能力
这是指教师对知识(教学内容)的理解、组织和变换的能力。
教师不仅要深刻理解教学内容,还必须有组织知识的能力,即分析知识的要点,理清各要点间的逻辑联系,确定哪些知识是基本的,哪些知识是由基本知识推导出来的,从而把握知识的整体结构,能用概念图、知识树、关系表等方法加以描述。
在呈现知识的过程中会采用语言、模型、图示、演示、录像,以及课件、学件类多媒体教学手段等多种方法,以适应不同知识内容的教学需要和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学习需要,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②切实提高教学设计能力
这是指在对学生实际,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设计总体的教学进程的能力,它包括确立教学目标、确定达到目标的基本思路、教学内容以及评价教学效果的方法,设计具体的教学组织形式(如小组合作、个别学习、班级授课、大组讨论、质疑解答等),设计师生沟通的方式(如呈现信息的形式、启发学生的策略、探测学生的内部经验结构的途径等)。
设计方案的实施过程,要十分注意预测学生在课堂中可能出现的反应,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反应随时调整教学方案。
教学设计及其调整能力的高下,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分析、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加工、对各种教学策略的熟悉和掌握密切相关。
③切实提高主题沟通能力
这是指教师围绕教学主题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洞察和理解学生思想的能力。
教师应该具有较强的口头和书面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借助其它媒体来传递教学信息的能力。
这种表达能力只有和理解学生思想的能力整合,才能产生师生相互沟通、有效交流的效果。
要紧扣教学目标,围绕教学主题,从学生的表达中进一步理解他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为什么会这样想,是出于怎样的思路,有什么潜在的观念,是否恰当,不足在何处,症结在何处。
通过对提问、作业、实验、讨论、问题解决等观察和分析,推论教学的效果,及时沟通、引导,促进学生的发展。
④切实提高教学组织能力
这是指教师组织课堂活动、维持教学秩序的能力。
教师既要能够有效组织学生参与多种教学活动,又要能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处理影响教学效果的各种行为,诸如学生不能集中注意、态度不当、缺乏效率观念、缺乏独立自主地参与等。
教师要制定出明确的课堂规则,说明什么是该做,什么不该做的,并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执行。
要善于综合应用各种策略解决教学过程产生的各种问题,关注差异,培养自己机敏、迅速而准确的判断和反应能力,使自己富有教育机智。
这种教育机智,源于教师宽厚扎实的知识准备、敏锐的观察、灵活的思维和果敢的意志,也源于教师教育经验的积累、自身人格魅力的塑造和对学生的了解和爱。
⑤切实提高实践反思能力
这是指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监察自己的各种教学实践活动,对它们的合理性(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和所产生的效果进行评价和反思,以调整教学设计改进教学实践的能力。
它既包括教学后记式的总结反思,又包括对教学中师生围绕教学主题所进行的沟通活动的评价,也包括对教学组织活动的评价;既包括对教学实际情况及效果的监察,又包括根据这些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策略和教学实践所做的进一步分析,这种及时的评价和深入的反思是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的重要途径,也是走向成功教师的必由之路。
学校和教师都要注意积累优秀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的实录、案例,使之形成能让全校乃至全区教师共享的教育资源。
⑥切实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
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投影仪、录放像机等常规电教媒体与实物展示平台、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教学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能力。
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不断
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积极制作课件并发动学生一起制作学件,积极采集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的声像、图表、文字等信息资料,用丰富生动的形式,低耗高效的手段去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并由此出发,努力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⑦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的监控能力
这是指教师要及时分析了解每位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及时反馈和支持学生的进步和潜力开发。
要保证诊断性、形成性练习的质量,清楚地解释当堂练习和家庭作业的要求,注意理解、巩固、强化、拓展、后续学习等方面的需要,及时评解、讨论和矫正。
要用心支持学生的进步,课堂提问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对教学中可能产生的误解要深思熟虑,并监控学生可能产生的误解;提供清楚、详尽、及时的反馈;要给没有掌握好的学生补课,并对需要额外帮助的学生提供辅导。
要及时回应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教学与学生的学业水平及需要相适应,知晓并理解学生在知识、能力、学习方式、成就、需要等方面的个别差异,使自己成为学生发展的优质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