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6、历史街区步行环境优化研究——以天津五大道为例

合集下载

历史文化街区公共空间的共享性评价研究——以天津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历史文化街区公共空间的共享性评价研究——以天津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interface,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space and the external urban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It complements the urban public space sharing evaluation system, and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study on the sharing of the urban public space of other types.Key word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s; public space; morphological environment; shared quality; the Fifth Avenue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开始显现出来。

历史文化街区既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也是城市更新建设的存量空间资源,尤其是其公共空间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是现代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类空间。

然而,目前大部分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与已有的关于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视角有限,且与人群活动比较割裂,未能结合人文环境进行更新建设有关。

本文选取天津市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的公共空间作为研究对象,聚焦于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共享性视角,对历史文化街区公共空间的形态结构特征进行分类总结,并对邻接不同功能界面、不同时段的公共空间人群活动情况进行实地调研,旨在结合人群活动情况,从城市公共空间共享性视角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公共空间进行评价,为历史文化街区更深入的研究或更新改造奠定基础。

1 历史文化街区及城市公共空间共享性理论研究现状1.1 历史文化街区现状概述历史文化街区在城市生活和建设中均发挥着难以替摘要 历史文化街区是宝贵的存量空间资源,具有转换为城市活力场所的巨大潜力。

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的空间肌理研究及其在保护更新中的延续与重构共3篇

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的空间肌理研究及其在保护更新中的延续与重构共3篇

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的空间肌理研究及其在保护更新中的延续与重构共3篇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的空间肌理研究及其在保护更新中的延续与重构1天津市是华北地区重要的港口城市,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城市化的缩影。

天津市内有许多保存完好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五大道”历史街区是最负盛名的一处。

五大道历史街区是天津近代汉族社会的缩影,也是中西合璧的文化交融的见证。

这里的建筑风格丰富多样,有欧式的别墅、中式的公馆,还有新古典主义、装饰艺术等多种建筑风格。

五大道历史街区的空间肌理是保护和更新的重要内容。

五大道历史街区的空间肌理概述:空间肌理是指建筑与城市呈现的形态、结构、组织等,是城市形态和城市规划的重要基础。

五大道历史街区的空间肌理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建筑高低错落,兼顾公私离合。

五大道历史街区以西洋建筑为主,建筑高低错落,体现了空间层次感。

一些建筑的庭院设计非常出色,既保护了私人空间的隐秘性,同时也有利于光线和空气的自由流通。

二、强调对称、平衡,构建空间秩序。

五大道历史街区的建筑格局强调对称、平衡,既体现了建筑形式之美,也符合东方文化的审美习惯。

三、强调景观形态,注重城市演进。

五大道历史街区的建筑形态多样,既有欧式的别墅、中式的公馆,也有新古典主义、装饰艺术等多种建筑风格,既体现了城市景观建设的过程和成果,也体现了城市演进的历程和特征。

保护和更新中的空间肌理延续与重构:为了保护和更新五大道历史街区的空间肌理,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以确保历史文化遗产的保留和传承。

一、立法保护。

天津市政府正式颁布了《天津市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保护条例》,在立法领域对市内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了保护。

二、重视管理。

为了加强对五大道历史街区的管理,天津市将其划分为文化旅游区,建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制定了相关修建和改造的规划,以确保其空间肌理的延续和重构。

三、传承优秀传统。

在保持历史文化遗产原貌的基础上,适当地加入新的元素,更新历史文化遗产的内涵,让人们重新认识和接纳这些文化遗产的现代价值。

历史文化街区城市色彩特色探析——以天津五大道风景区为例

历史文化街区城市色彩特色探析——以天津五大道风景区为例

摘要:基于当前国内北方城市色彩特色缺失的大背景,为了突出城市的映象与特色,减小新老城区规划之间的隔阂。

文章立足于天津现存历史街区中保护最完整的五大道风景区,以色彩为媒介,利用计算机进行色彩数据的可视化分析,以街区最终表现形式来分析和探究天津五大道街区所独有的色彩构成形态与文化属性。

定量归纳出色彩组合模式并限定色彩阈值,对街区色彩组合结构进行提炼、转译和归纳,推衍出天津五大道街区色彩组合结构语汇。

从一定层面来阐释色彩这一视觉属性元素对于城市特色的定位与作用,为未来城市色彩设计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历史街区 城市色彩 色彩地理学 色彩形象坐标 城市特色中图分类号:J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3)05-0127-05Abstract:In order to highlight the imag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ity and reduce the gap between the old and new urban planning ,based on thebackground of the current lack of color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orthern cities of China.The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Five Major Avenues ,which is the most completely protected among the existing historical blocks in Tianjin ,the paper analyzes and explores the unique color formation and cultural attributes of Tianjin The Five Major Avenues with the visual analysis of color data by computer and the final expression form of the block.The color combination mode was quantitatively summarized and the color threshold was limited. The color combination structure of The Five Major Avenues was extracted ,translated and summarized ,and the color combination structure vocabulary of Tianjin Fifth Avenue was derived.The paper explains the positioning and function of color as a visual attribute element to urban characteristics from a certain level ,and provides a reliable basis for future urban color design.Keywords:Historical block Chromatic cityscape Color geography Color image coordinate Urban characteristics南开大学文学院 杨 锐历史文化街区城市色彩特色探析——以天津五大道风景区为例ANALYSIS ON THE URBAN COLOR CHARACTERISTICS OF HISTORIC AND CUL TURAL BLOCK —TIANJIN THE FIVE MAJOR AVENUES SCENIC AREA AS AN EXAMPLE引言近年来,国内关于城市色彩的研究颇有成效,从微观层面上解决了城市色彩混乱的问题。

天津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开放利用情况研究

天津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开放利用情况研究

672022.08 / Architectural Culture and Inheritance 建筑文化·传承2天津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特点分析要研究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的开放利用,首先要明确它的价值,即为何要进一步考虑让五大道更加开放,为何要让更多的人去了解、体验五大道。

2.1中国近现代历史变迁的见证天津五大道坐落在天津市和平区南京路以南,内环线与中环线之间,历史上曾是英租界的高级住宅区。

它占地面积为194.6 hm 2,其中核心保护范围119.9 hm 2。

五大道的历史是跌宕起伏的。

1902—1919年,英租界开始扩张,为了满足自己不断发展的要求,英租界开始将原本位于低洼处的五大道地区改造为工业区和住宅区。

这里也曾是清代遗老遗少和军阀政客的避难所,见证了近代史上无数的大事件,不少史上留名的重要人物都在此有故居。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这里曾是市领导集中居住的地方,到20世纪60年代后,这里又变成老百姓的集中住宅区。

 1976年,唐山大地震发生,天津市也受到了影响,大量建筑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因此居民在这里搭建了许多应急住所,导致后来产生了不少违章建筑。

 时至今日,这里仍然是天津地区未来发展的重点地区。

可以说,天津五大道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巨变的见证,每一个历史时期也都在它身上留下了独有的印记。

2.2反映时代特色的万国建筑博览会五大道上“小洋房”众多,且各有特色,代表着不同地区、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建筑。

如此多样的西洋建筑风格在一片东方大陆上被集中展示出来,并与当地的文化碰撞融合,无疑是罕见而珍贵的。

如果将天津五大道内的建筑风格按照地域来划分,可以见到来自英国的英式建筑、法国的法式建筑,还有德式、意式、西班牙式建筑等。

从建筑风格上分类,可以在天津五大道内看到哥特式住宅、带有拱券的古典主义风格住宅,以及大量的折衷主义建筑,特别是中西风格合璧的建筑,还有一些简约的现代主义风格建筑。

这些风格各异的建筑大多由外国建筑师或当时留洋归来的中国留学生设计,可以说成了世界的一个小缩影。

近现代历史建筑适宜性保护修缮技术措施研究一一以天津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近现代历史建筑适宜性保护修缮技术措施研究一一以天津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792023.05 |使用功能,随意搭建,随意涂鸦、喷漆,选用不适宜的修缮技术和工艺等。

水泥基外墙粉刷病害有饰面脱落、空鼓、变色和墙体开裂等。

其主要原因是基层与面层强度不匹配,基层强度低,面层强度高。

另外,还存在特色粉刷被后期粉刷覆盖的现象。

石灰类粉刷病害有饰面脱落、粉化、变色等。

脱落和粉化主要与石灰早期细裂纹及石灰溶解、迁移、再结晶和化学风化的过程有关。

变色主要是老化后小H 值降低,吸水导致微生物附生,白色变为灰色、绿色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或蓝色等。

3.2砖木建筑病害在砖木建筑中,砖部位的病害与砖石建筑相同。

木构件病害有构件干缩开裂和木材疵病、老化、腐朽、蛀蚀、褪色等。

木材为有机材料,造成木材病害的原因主要有生物、物理和化学因素。

生物因素有微生物菌和虫害。

物理因素有温湿度变化导致开裂、微生物滋生;紫外线导致变色或成分分解。

化学因素主要有气体和水中的酸碱和盐类作用,腐朽木材。

4近现代历史建筑适宜性保护修缮技术措施4.1外部构造体系外部构造体系主要包括基础、墙体、门窗、檐口、屋面等整个建筑外观可见的部分。

在对近现代历史建筑外部构造体系进行修缮时,尽量采用原有构件修缮的技术措施,修复和更换构件确需选用新材料和新做法时,需要经过前期试验证明切实有效,并保证不改变建筑原有风貌特征。

为了保证近现代历史建筑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原汁原味的保护与更新,在价值评估基础上,挖掘价值信息,选择适宜性的保护修缮措施。

4.1.1基础加固根据基础承载力和历史建筑等级,可采用扩大基础宽度、穿墙梁加固原条形基础、局部掏砌砖基础、新做钢筋混凝土基础等措施。

历史建筑等级较高时,不建议采用新做钢筋混凝土基础的加固修缮措施,尽可能采用原有基础加固的修缮措施。

新增基础不得低于原基础垫层,新旧基础的结合面需要凿毛和清净,涂刷界面剂,并加拉钢筋使两者连为一个整体。

4.1.2外墙修缮外墙包括外墙构造和外墙面装饰。

天津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公共环境设施现状实证研究

天津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公共环境设施现状实证研究

天津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公共环境设施现状实证研究作者:刘卓梁浩来源:《艺术与设计·理论》2015年第05期摘要:文章以历史街区文化环境为切入点,对天津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公共环境设施现状进行了实证研究与分析。

研究发现:整体来看,目前游客对天津五大道街区的公共环境满意度基本处于“比较满意”的水平,但对街区内噪音、拥挤程度、公共休息设施、卫生间设施、电话亭、公交设施、自助设施等基础设施状况的满意度还比较低。

文章从微观上研究了天津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内目前公共环境设施的现状,期待能为我国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城市规划提供参考作用。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文化环境;公共环境设施;城市保护与规划检索: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5)05-0077-03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s Public Environment Facilities Status Empirical Research of Tianjin Five AvenueLIU Zhuo1,LIANG Hao2(1.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ianjin 300384,China;2.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ianjin 300457,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block culture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empirical 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ublic environment facilities in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s of tianjin five avenue . Study found that: the visitors on tianjin five avenue blocks of public environment satisfaction was basic "satisfactory", but the satisfaction of area across the street noise, crowding, public rest facilities, toilet facilities, telephone booth, public transport,self-service facilities and infrastructure condition is relatively low. Articles studied current situation of public environment facilities on fifth avenue historical cultural district from microscopic in tianjin,looking forwar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protection of historical cultural blocks and urban planning.Key word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s;cultural environment; public environmental facility; urban conservation planInternet :一、概述(一)历史文化街区概念“历史文化街区”,Urban Historic Conservation Areas。

天津五大道案例分析演示教学

天津五大道案例分析演示教学
1949年之后,五大道中的部分房产转为公有,不仅有机关单位进驻作为办公之 地,普通居民也通过分配进入五大道区域内居住,使五大道的社会结构及功能 都有所改变。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人口密度的急剧增加,五大道居住环境逐 渐恶化,致使原来环境幽静、树木茂密的花园洋房逐渐沦为拥挤、混乱和破旧 的大杂院。值得欣慰的是,虽然这个时期建筑及院落空间损毁严重,但历史形 成的街区空间格局和形态基本保持完好,为后来街区的整体保护奠定了基础。
五大道的街区形态与空间解析
五大道的街区空间形态非常特殊,其顺势而为的街道走向、长方形的道路网 格体系不仅完全不同于天津市的其他地区,就是与英租界的方格网道路也有很 大差别,并体现在道路结构、街坊形式、肌理、街道尺度和建筑体量等诸方面。
街区路网结构与空间格局
五大道路网结构形成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地块东北角靠墙子河一带是五大道早 期开发的片区,其路网结构和地块划分有明显的原英租界方格路网自然蔓延的 痕迹,后期路网则体现出明确的规划思想。
五大道的形成
1929 年之后,随着市政管网、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公园绿地的逐步完善,五大道 优越的环境和完善的设施吸引了众多中国政要及社会名流在此置地建宅。据统 计,约有50位在中国和天津近代史上有重要影响的政要和社会名流都曾在此置 业或居住。由于这些达官显贵社会地位显赫或经济实力雄厚,其所建住宅大多 追求新异和奢华。至 19世纪 40 年代,五大道地区成为区域面积最大、花园洋 房最集中、名人宅邸最多的高档居住区。
五大道的街区形态与空间解析
街区尺度与空间特征 进入五大道区域,宜人的街道尺度、宁静的街区环境以及舒适的街道与建筑空 间层次关系给人印象深刻。 1.居住空间的幽闭性。五大道原作为上层社会的居住区,独立宅邸多,里巷住 宅少;居住者达官显贵多,一般职员少。为了安全,这些建在英租界上的私人宅 邸摈弃了西方开放式的布局形式,多采取中国传统的高墙深院以强调隐私,并 由此形成五大道特有的深幽寂静的街市风格。 2.空间层次的丰富性。沿街住宅很少直接贴道路红线建设,一般都有超过人高 的封闭围墙和院落作过渡空间,住宅建筑根据院落规模退线深度不等,由此形 成建筑、院落、院墙和街道之间的空间层次递进。这种空间层次变化对街道景 观、视觉效果和视线关系等都起到丰富的作用。 3.街道空间的生活性。由于长界面的街坊形式非常有利于住宅布置,无论独幢 或是里弄住宅,建筑一般沿道路平行布局,出入口均面向街道,形成较为连续 的街道界面,从而强化了街道的生活职能。 4.街道尺度的适宜性。五大道内部的道路红线宽度比较均质,大多为8一12米 左右。由于住宅建筑多为2一3层,与街道宽度和建筑高度的D/H比为1的舒适尺 度相对吻合。

环艺对天津五大道的解读和认识

环艺对天津五大道的解读和认识

环艺对天津五大道的解读和认识一、引言天津五大道是位于中国天津市中心的一片历史文化街区,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历史底蕴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介绍环艺对天津五大道的解读和认识,探索其独特之处以及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历史背景天津五大道建筑群是指位于天津市和平区的五条主要道路,即长春道、马场道、大理道、昆明道和成都道,这些街道沿袭了天津租界时期的建筑风格和布局。

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由于天津成为了中国近代化的重要城市之一,许多西方列强开始在这里设立租界,并带来了不少西式建筑。

因此,天津五大道上的建筑拥有了混合式的特点,融合了中西方建筑风格,成为了中国近现代建筑的重要代表。

三、建筑特色天津五大道的建筑风格多样,包括有西式洋房、中式建筑、日式建筑等。

这些建筑大多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展现了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和设计理念。

其中,最为著名的建筑有:1.意租界风格这一风格主要体现在长春道和马场道的建筑上,这些建筑多为洋房,以其优雅的外观和精致的装饰而著名。

例如,其中一些建筑采用了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的装饰元素,如圆拱门、雕塑、壁画等,展现了浓厚的欧洲文化氛围。

2.中式建筑中式建筑主要分布在昆明道和成都道,这些建筑融入了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元素,如仿古建筑、传统瓦片屋顶等。

这些建筑以其简约大方的设计和富有艺术性的细节而吸引了许多游客。

3.日式建筑作为日本租界的一部分,天津五大道上也有一些日式建筑,这些建筑常常展现出典型的日本风格,如推拉门、欄杆、茅草屋顶等。

这些建筑为五大道增添了一份异国情调,同时也反映了近代天津的多元文化氛围。

四、环艺的角色与作用1.保护与修复环艺是指对环境和建筑进行保护、修复和再利用的专业机构。

在天津五大道的保护与修复过程中,环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建筑的研究和技术手段的应用,环艺专家能够科学地修复和保护这些历史建筑,让它们得以延续和传承。

2.文化传承与教育天津五大道作为近代中国历史的见证者,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价值。

基于慢城理念的城市旧区改造策略探析——以天津市五大道地区为例

基于慢城理念的城市旧区改造策略探析——以天津市五大道地区为例
要求。
“ 五 大道 ” 地 区位 于天 津 核 心 区 ,交 通 流量 较 大 ,而慢 城 要求 区域 内尽 量 减 少 机 动 车辆 的穿 行 , 鼓励 公 共交 通 的使用 。按 照 天津 市城 市轨 道线 路规
“ 五大 道 ”地 区 内有 6 所 中学 、6 所小学 、1 3 所
京路 以南 ,内环线与 中环线之间 ,马场道 、成都 道 、南 京 路 、西 康 路 围 合 的范 围 , 占地 面 积 1 . 2 平
方 公里 。 历 史上 “ 五大 道 ”是英 租界 的高级住 宅 区 ,建
筑多为低层别墅 ,即 “ 小洋楼 ” ,周边有跑马场休 闲娱 乐 区 、小 白楼 商业 区及 海河 码 头工业 区 ,是 当 时社会精英人士的理想居所 。2 O 世纪六七十年代 , 特别是唐山大地震之后 ,人 口大量涌人 , “ 五大道”
“ 五 大道 ”历 史 文化 街 区位 于 天津 市 和平 区南
规划有轨电车 ,方便区域 内部居 民及游客的生活和
参 观游 览 。 2 . 区域外 设 置大 型停 车场 ,方便 内部 与外 围机 动 车 的接驳 。 为 了满 足现 阶段城 市 内部 大量机 动 车 出行 的要 求 ,在 不破 坏 “ 五大道 ” 地 区现有 肌理及 街 区尺度 的前 提 下 ,建 议 在周边 地 区增加 公共 停 车场 。在 寸 土 寸金 的天 津市 核心 区 ,公 共停 车 场 的设 置 可 以与 公 园及公共建筑 相结 合 ,设 置于地下 或者公 建顶层 , 或者 单独建设停 车楼 以提高 土地 利用强度 行 车和 人行通 道 。 “ 五大道 ”地 区沿 成都 道 、马场 道车 流量较 大 , 车 速较 快 ,其 他 内部道 路 车辆较 少 ,车速 较慢 。国 际慢 城 宪章要 求进 入慢 城 的私人 小 汽车车 速不 超过 2 0 公 里/ J J , 时。 “ 五 大道 ”地 区作 为 天 津 市 中心 城 区核 心 区 ,现 阶段 还 承担 着 部 分疏 导 交 通 的职 能 , 按 照理 想状 态 在 1 . 2 平 方 公 里 的范 围 内完 全 阻止 机 动 车的进 入是 不现 实 的 。通 过对 天津 市城 市交 通进 行研 究 发现 ,核 心 区上 下班 高峰 时段 ,机 动 车车行 速 度平 均仅 为 2 5 公 里/ d , 时 。 因此 ,可 以 划定 进 入 “ 五 大 道 ”地 区的机 动 车车 速 为2 0 公 里/ d , 时 ,在高 峰 时段 承担疏 解 交通 的功 能 ,闲暇 时段机 动 车将不 会选 择从 该 区域通 过 ,从 而更好 地保 障 区域生 活 的 安全 和 安静 ( 见 图3 ) 。 图2 ) 。 3 . 降低 内部通 过性 机 动车 车 速 ,划分 专 门的 自

谈塑造城市历史街区文化的“活性”——以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为例

谈塑造城市历史街区文化的“活性”——以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为例

谈塑造城市历史街区文化的“活性”——以天津五大道历史
街区为例
钱亚妍
【期刊名称】《现代城市研究》
【年(卷),期】2012(000)010
【摘要】我国城市历史街区在建筑、文物等静态文化的保护和展示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街区文化与百姓生活、城市发展的“活性”互动鲜见.在分析历史街区发展规律和文化“活性”来源的基础上.尝试从文化定位、建筑与空间、民众参与和文化产品创造四个角度结合天津五大道实例,对城市历史街区塑造文化“活性的途径做系统探讨.其间突出非物质文化保护、街区与城市的联动谋划街区未来等“活性”因素,使城市历史街区文化既有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活力,又有激发城市文化再生的“活性”.
【总页数】7页(P20-26)
【作者】钱亚妍
【作者单位】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
【相关文献】
1.城市历史街区景观室间中的文化塑造——以常州市前后北岸历史街区景观设计为例 [J], 孔强
2.历史街区功能演变初探——以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为例 [J], 梁颖
3.城市历史街区复杂顾客体验价值认知的实证研究——以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为例 [J], 郑锐洪;张妞;成阳超
4.城市历史街区复杂顾客体验价值认知的实证研究r——以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为例 [J], 郑锐洪;杨蕾;张妞
5.东西方文化语境下历史街区环境设计创新研究
——以天津五大道、海河沿线地区为例 [J], 纪伟;李江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天津五大道案例分析

天津五大道案例分析

五大道的形成

1929 年之后,随着市政管网、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公园绿地的逐步完善,五大道 优越的环境和完善的设施吸引了众多中国政要及社会名流在此置地建宅。据统 计,约有50位在中国和天津近代史上有重要影响的政要和社会名流都曾在此置 业或居住。由于这些达官显贵社会地位显赫或经济实力雄厚,其所建住宅大多 追求新异和奢华。至 19世纪 40 年代,五大道地区成为区域面积最大、花园洋 房最集中、名人宅邸最多的高档居住区。 1949年之后,五大道中的部分房产转为公有,不仅有机关单位进驻作为办公之 地,普通居民也通过分配进入五大道区域内居住,使五大道的社会结构及功能 都有所改变。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人口密度的急剧增加,五大道居住环境逐 渐恶化,致使原来环境幽静、树木茂密的花园洋房逐渐沦为拥挤、混乱和破旧 的大杂院。值得欣慰的是,虽然这个时期建筑及院落空间损毁严重,但历史形 成的街区空间格局和形态基本保持完好,为后来街区的整体保护奠定了基础。
2.世界当代建筑思潮的影响。五大道中的历史建筑大多在 1910-1930 年所建,而 该时期的欧洲建筑思潮正处在新古典、折中、早期现代主义、新艺术运动和装饰 艺术派等多种建筑风格交融、转换的时期。颇有名气的外国建筑师加盟设计不仅 提高和带动了五大道整体建筑设计水平,也将世界当代的建筑思潮引入天津,追 随世界建筑潮流的住宅形式在五大道中随处可见。
五大道街区风貌特色辨析

整体性与和谐性
虽然五大道内的建筑形式风格异彩纷呈,但街区风貌整体和谐。这不仅与街区 有着严格的规划指导与建设控制密切相关,同时,建筑尺度、色彩和材料的和谐 是保持街区风貌特色整体性的重要因素。 1.建筑尺度与高度。五大道内的建筑尺度整体感觉精致小巧,与院落和建筑的空 间组合有关,对建筑高度与体量的整体控制是建筑尺度和谐的基础。由于多为独 立式住宅,建设规模的限定使住宅建筑体量相对较小,高度一般在三层以内,且 建筑高宽比多为1:2左右,属于适宜尺度范围。 2.建筑材料与色彩。虽然五大道的建筑材料选择具有多样性,既有西式建筑常用 的石材、仿石材等,也有中国传统的砖、瓦、木等材料。但为突出住宅建筑的质 朴、自然,建筑结构及装饰材料基本取自天然材料,如砖、瓦、木、石等。兼墙 体结构和墙体装饰于一体的古褐色清水砖是天津独具特色建筑材料,也是五大道 墙体最常用的材料,特别是一种俗称“疙瘩砖”的褐色墙体砌筑材料的使用,不 仅丰富了墙体的质感和变化,也增添了五大道的整体和谐感。作为居住区,五大 道的建筑色彩非常独到,稳重不失温馨,大气不失古朴。主要通过运用材料天然 质感和色彩进行搭配,给街区建筑增添了天然的和谐统一的自然韵味。

历史街区环境与建筑因素价值研究——以天津“五大道”地区为例

历史街区环境与建筑因素价值研究——以天津“五大道”地区为例

城建规划 Urban Planning历史街区环境与建筑因素价值研究——以天津“五大道”地区为例文/雷丹扬 华南农业大学 江苏南通 226000李珺玮 天津城建大学 天津 300384【摘要】城市历史街区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城市旅游、文化输出、商业开发的各项功能,而不同的城市历史街区因为地理区位、经济发展、历史人文等各种原因的影响,发展的成果也不尽相同。

本文以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为例,从不同身份的群体入手,探索环境因素与建筑因素对于历史街区价值认知的贡献,以此来揭示历史街区价值认知的共性特征,为城市规划者、经营者提出开发策略并提升市民的城市参与度。

【关键词】历史街区;市民群体;体验价值;开发策略1、前言近年来国际学术界都非常关注历史街区的价值认知问题。

史蒂文·蒂耶斯德尔提出:历史街区所拥有的独特的历史建筑和城市景观都很稀缺,其中包含了审美价值,环境价值,资源价值,城市背景价值,建筑价值,历史价值,经济和商业价值,以及地方的价值。

天津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五大道”是天津著名的历史街区,原属英租界,本研究基于魏遐以杭州西溪湿地公园的案例,对天津“五大道”这一街区进行实地调研,构建出体验价值的结构维度与指标,力求从中探索出其中的相关因子对该历史街区地块的影响程度大小。

本研究将街道、绿化、市政设施、公共交通和商业生活作为环境体验维度的测量指标,将高度控制、建筑保留、建筑改造、历史文化、内部空间作为建筑体验维度的测量指标,生成调查问卷对人群进行发放,最终回收问卷65份,有效参与率81%。

数据来源样本的男女数量比例大致为1:2,并且以20-40岁的年轻人较多,其中20-30岁又尤为突出;同时数据来源样本的覆盖人群也较为合理,基本上涵盖了在“五大道”地区进行活动的各类人群,数据基本上可以代表各不同人群的诉求。

2、分析基于不同群体的实证分析,我们发现不同人群对于历史街区的环境体验度都要高于建筑体验度,这表明“五大道”城市历史街区无论是在建筑环境营造或者是城市环境营造方面都具有非常高的关注度与市民认可度,同时对于建筑体验的因素反而是排在了环境体验之后。

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保护规划浅析

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保护规划浅析

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保护规划浅析摘要: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是以历史名人故居为典型代表的、集中展示“天津小洋楼”建筑特色及整体风貌的、安静优雅的历史文化街区。

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五大道历史街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必要做好相关规划工作。

本文将对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保护规划进行浅析。

关键词:五大道;历史街区;保护规划1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1.1街区概况五大道是天津近代租界时期形成的历史街区,主要指在原英租界的西北区域中东西方向并行排列的马场道、成都道、大理道、睦南道、常德道和重庆道等六条街道所在区域,总占地面积约140公顷。

该区域受天津市特殊的历史背景、外来文化语境等因素影响,与中国近代发展史关系密切,集中了大量风格各异的花园别墅和名人宅邸,其街区结构、空间形态和建筑风貌直接体现了当代世界规划与建筑的思潮,同时也对天津城市文化和风貌特色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2010年8月,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称号。

1.2形成与演变1860年,天津被迫开埠起,英法美日德意俄等国先后在海河两岸开辟租界区,其中,历经三次扩大的英租界成为面积最大的租界区,从连通整个租界区通向赛马场的道路——马场道开始,各个主干道路和街区次第建成。

1903年至1930年期间,是五大道从开始建设到发展成熟的时期,街区规划也经历了从自然延伸到统筹规划的过程,规划思想与模式体现了当时世界规划潮流的变化,特别是充分借鉴了1909年英国政府最新颁布的《城市规划法》,最终形成了一片道路结构合理、市政设施完善、充分考虑居住功能与生活特点的高档居住社区。

建国后,五大道街区的社会结构和功能有所改变,但总体格局和形态基本保持完好,为后来的整体保护奠定了基础。

1.3空间形态与建筑特色五大道的空间形态非常特殊,其顺势而为的街道走向、长方形的道路网格体系不仅完全不同于天津市其他地区,并体现在道路结构、街坊形式、街区肌理、街道尺度和建筑体量等各个方面,街区肌理符合建筑形态混合布局的需要,建筑体量与街道尺度和谐共生。

历史街区(五大道地区)环境-交通调研

历史街区(五大道地区)环境-交通调研

历史街区(五大道地区)环境——交通分析调研时间:2011年6月24日调研地点:天津五大道调研内容:五大道具体范围在天津市和平区成都道以南,马场道以北,西康路以东与南京路交口以西长方形地区内的成都道、重庆道、常德道、大理道、睦南道、马场道地区,共有22条马路,总长度为17公里,总面积1.28平方公里。

而我们此次调研的主要目的是调研五大道地区内部交通状况,分高峰及平时不同时段调研三次(早上7:30-8:00,10:00-10:30, 17:30-18:00),标注调研时间,在图面上表示调研地点。

调研的区域是14区,地处河北路以东,新华路以西,重庆道以南。

在河北路上选择一个地点或相垂直的路上选择一个地点或有小学的街道选择一个地方。

调研三个时段通过以上三个地点的各类交通流量,包括小汽车、公共汽车、客车、自行车、步行等,估算机动车的车速(距离/时间,米/秒)。

调研结果:河北路上某一个地点车流量调研1.地图标注2.现场照片3.车流量统计表红绿灯,所以机动车的行驶速度都不快,一般在35 ~ 40脉,车距一般有1.5~2米。

小汽车180辆、出租车104辆、大型客车7辆。

由于这一路段属于老区,四通八达,所以非机动车较多,加上这一时间段,天气较热,所以行人和非机动车较少,自行车98辆、行人22人,绿灯时间26秒。

二.5:00 ~ 5:30时段机动车:由于这一路段并不是交通易堵路段,而且这条路前后有两个十字路口,疏导车流有很好的效果。

而这一时段属于车辆较多时段,所以机动车的车速并不是很快,一般30 ~ 35脉,小汽237辆、出租车213辆、大型客车23辆。

由于时间段属于下班时间,非机动车的数量明显上升,行人也较多,自行车128辆、行人93人, 绿灯时间27秒。

调研总结:一.根据调研结果总结车流量呈现的三个特点:1.时间性:上下班是高峰期,尤其现在城市以私家车为主的趋势更加明显。

2.区域性:商业、大企业集中地段往往持续车流量较大,容易出现拥堵情况,这也是很多人误认为车多是堵车的主要原因。

天津旅游攻略 漫步古老街巷 感受历史的厚重

  天津旅游攻略 漫步古老街巷 感受历史的厚重

天津旅游攻略漫步古老街巷感受历史的厚重天津旅游攻略漫步古老街巷感受历史的厚重天津,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着众多的古老街巷,这些街巷凝聚着历史的厚重,是探寻天津文化底蕴的重要一环。

在天津旅游攻略中,漫步古老街巷无疑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本文将为您介绍几条著名的古老街巷,带您感受天津历史的厚重。

一、五大道五大道位于天津市和平区,这里集结了近百栋建于近代的欧洲风格建筑,是中国近代建筑的重要代表之一。

五大道的建筑风格多样,有英伦风情的别墅、法式风格的洋楼等等,每一座建筑都承载着不同的历史故事。

漫步在五大道上,仿佛穿越时光隧道,一览百年前的浓郁氛围。

二、古文化街如果您想要领略传统的天津文化,不妨来到古文化街。

这里保存了大量的清代建筑和传统手工艺品店铺,是感受天津传统文化的绝佳去处。

在古文化街中,您可以找到许多传统的手工艺品,如剪纸、扎染等,这些艺术品都承载着丰富的天津文化内涵。

三、南市风貌区南市风貌区位于天津市河西区的南市街,这里保存了大量的清代建筑,是天津最具古都气息的地方之一。

漫步在南市风貌区,您可以看到许多具有南方特色的传统建筑,如仿官式的府邸、私人住宅等,这些建筑无一不展现出古老而独特的建筑风貌。

四、津门故里津门故里位于天津市和平区,是天津历史悠久的地方之一。

这里保存了许多寺庙、宫殿等建筑,展现了天津传统文化的精髓。

其中,慈云寺、天津古文化学堂等是津门故里不可错过的景点之一。

在津门故里漫步,不仅可以感受到厚重的历史氛围,还能领略到天津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五、独乐村独乐村位于天津市宁河区,在这里您可以找到原汁原味的古老农村风貌。

村中保存了许多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这些建筑展现了北方乡村的原始魅力。

漫步在独乐村中,您会被田园风光所陶醉,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纯净。

总结天津的古老街巷是探索这座城市历史与文化的重要窗口。

无论是五大道的西式建筑、古文化街的传统手工艺品,还是津门故里的寺庙宫殿,每一条街巷都承载着天津这座城市的过去与现在。

016、历史街区步行环境优化研究——以天津五大道为例

016、历史街区步行环境优化研究——以天津五大道为例

历史街区步行环境优化研究——以天津五大道为例董瑞曦王蔚袁大昌摘要:历史街区在形成过程中,机动化交通还没有发展起来,因此影响历史街区形态的交通方式主要以步行交通为主。

恢复和倡导步行交通也就成为了保护历史街区的关键,而步行环境的优劣影响了步行行为的发生与否。

天津五大道街区是天津市14处重点历史文化街区之一,是“天津小洋楼”最集中的历史文化地带。

但随着机动交通量的增长,五大道历史街区的步行环境不可避免的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针对实地调研资料,本文借助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迈克尔·索斯沃斯教授提出的成功步行网络标准的视角,对五大道历史街区的步行环境现状进行了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步行环境的优化对策,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历史街区步行环境天津五大道引言交通方式是影响城市形态的主要因素之一,不同的交通方式决定了不同的城市形态。

历史街区是经过岁月逐渐演变形成的城市传统文化风貌区,在形成过程中机动化交通还没有发展起来,因此影响历史街区的交通方式主要是步行和马车等,所形成的也是特有的小尺度路网和街区模式。

随着现代化交通的发展,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普遍使用不仅对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发展造成了很大影响,同时也对历史街区的步行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如今步行者①很难通过悠闲的步行方式近距离感受历史街区的特色风貌。

因此,优化历史街区的步行环境不仅是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中的应极为重视的部分,也是让人们重新认识历史街区的良好方法。

1.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历史沿革天津近代英租界五大道始建于1901年,至1935年初具规模,是今天天津14个历史文化街区之一,其范围包括今和平区西康路以东、成都道以南、南京路以西、马场道以北的区域,面积约1.28平方公里(图1)。

内部共有22条道路,最著名的就是由北向南依次排列的五条道路:成都道、重庆道、大理道、睦南道和马场道,五大道也因此而得名。

五大道是近代天津有名的高级住宅区,1911年辛亥革命后,许多清朝皇室贵戚异族、民国政界要人,以及富商巨贾、各界名流在此留下了生活印记。

五大道调研报告

五大道调研报告

天津五大道建筑调研报告时间:2016年3月12号地点:天津五大道学号:14614120姓名:杨晓钰摘要:通过对五大道的实地考察和研究,从“尊重自然和历史的价值观看天津历史遗迹保护”的角度,来探寻天津历史文化街区“景观风貌”调查研究的独特方式。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传统建造物群保存对策建筑景观风貌文化遗产保护一、建筑景观风貌概况:天津市位于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是我国近代最早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也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

由于天津毗邻北京,开放较早,南北荟萃,华洋杂居,经济繁荣,自清末以来许多满清遗老、军政要人、中外知名人士纷纷落户天津。

“五大道”地区由此成为首选之地,先后建立起花园别墅、高级公寓,里巷式住宅也同时兴建,成为天津小洋楼最为集中的地区,形成独具特色的近代风貌建筑区。

五大道在天津中心市区的南部,东、西向并列着以中国西南名城成都、重庆、常德、大理、睦南页脚内容1及马场为名的五条街道。

天津人把它称作“五大道”。

五大道在天津中心市区的南部,东、西向并列着以中国西南名城重庆、常德、大理、睦南及马场为名的五条街道。

天津人把它称作“五大道”。

这里汇聚着英、法、意、德、西班牙等国各式历史风貌建筑230多幢,名人名宅50余座。

这些历史风貌建筑在建筑形式上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例如:文艺复兴式、希腊式、哥特式、浪漫主义、折衷主义以及中西合璧式等,构成了一种凝固的艺术。

二、五大道上的建筑风格类型大致可分为:2.1、仿英式建筑该类建筑仿照英国民居风格建筑,为砖木结构的楼房,主要特点是:1.具有陡峭的侧三角形屋顶,屋顶几乎无装饰;2.木板大门,斜网格窗户。

五大道上的英式建筑共有八十九所,是数量较多的一类。

如位于在天河医院旁边的徐世昌旧宅,修建于1922 年,为三层砖木结构楼房。

张作霖三姨太许氏故居,位于香港路。

采用都铎式的双坡屋顶,在陡峭的屋顶下可以看到突出的木质梁。

整体风格朴素、页脚内容2大方。

2.2、西班牙式建筑西班牙建筑通常以远高近低的层级方式排布,高低错落,符合人的空间尺度感。

风雨街上过,岁月楼中存——天津五大道地区空间形态及邻里特征研究的开题报告

风雨街上过,岁月楼中存——天津五大道地区空间形态及邻里特征研究的开题报告

风雨街上过,岁月楼中存——天津五大道地区空间形态及邻里特征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天津五大道地区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城市历史遗存,也是天津市最具有文化和历史价值的区域之一。

该区域建筑和风景的风格深受西方现代主义风格的影响,闻名中外,因此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建筑史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五大道地区的邻里特征与空间形态的逐渐改变不容忽视。

本研究旨在探究天津五大道地区的空间形态及邻里特征,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通过对五大道地区历史建筑的研究,试图寻找其与城市发展、社会变化等之间的关联,为今后的城市规划和文化保护提供参考。

二、研究目的通过对天津五大道地区的研究,旨在实现以下目的:1.探究五大道地区的历史背景和变迁历程,了解其发展和演变的演变过程和特点,以便更好地分析其空间形态和邻里特征。

2.分析五大道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和空间规划特点,揭示其设计理念和表现方式,为今后的建筑遗产保护提供借鉴。

3.通过对五大道地区的邻里人口、建筑物等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其居民的生活特点和邻里关系的发展变化情况。

4.探究五大道地区与周边城市空间的联系和互动关系,分析城市化对此地区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实地考察法和问卷调查法等方法。

通过对相关文献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了解五大道地区的历史背景和现状,并对其主要建筑、景观和街区进行实地考察和勘测,收集空间数据。

同时,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了解五大道居民的生活方式和邻里关系。

四、研究内容1.五大道地区的历史演变及其文化价值的分析。

2.从建筑学的角度探讨五大道地区的建筑特点和空间规划。

3.分析五大道居民的社会背景、生活方式、邻里关系等社会特征,探究其影响因素和变化趋势。

4.揭示五大道地区与周边城市的联系和互动关系,分析城市化对此地区的影响。

五、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预期能够深入了解天津五大道地区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特点,全面掌握其空间形态和邻里特征,为今后的城市规划和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街区步行环境优化研究——以天津五大道为例董瑞曦王蔚袁大昌摘要:历史街区在形成过程中,机动化交通还没有发展起来,因此影响历史街区形态的交通方式主要以步行交通为主。

恢复和倡导步行交通也就成为了保护历史街区的关键,而步行环境的优劣影响了步行行为的发生与否。

天津五大道街区是天津市14处重点历史文化街区之一,是“天津小洋楼”最集中的历史文化地带。

但随着机动交通量的增长,五大道历史街区的步行环境不可避免的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针对实地调研资料,本文借助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迈克尔·索斯沃斯教授提出的成功步行网络标准的视角,对五大道历史街区的步行环境现状进行了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步行环境的优化对策,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历史街区步行环境天津五大道引言交通方式是影响城市形态的主要因素之一,不同的交通方式决定了不同的城市形态。

历史街区是经过岁月逐渐演变形成的城市传统文化风貌区,在形成过程中机动化交通还没有发展起来,因此影响历史街区的交通方式主要是步行和马车等,所形成的也是特有的小尺度路网和街区模式。

随着现代化交通的发展,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普遍使用不仅对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发展造成了很大影响,同时也对历史街区的步行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如今步行者①很难通过悠闲的步行方式近距离感受历史街区的特色风貌。

因此,优化历史街区的步行环境不仅是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中的应极为重视的部分,也是让人们重新认识历史街区的良好方法。

1.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历史沿革天津近代英租界五大道始建于1901年,至1935年初具规模,是今天天津14个历史文化街区之一,其范围包括今和平区西康路以东、成都道以南、南京路以西、马场道以北的区域,面积约1.28平方公里(图1)。

内部共有22条道路,最著名的就是由北向南依次排列的五条道路:成都道、重庆道、大理道、睦南道和马场道,五大道也因此而得名。

五大道是近代天津有名的高级住宅区,1911年辛亥革命后,许多清朝皇室贵戚异族、民国政界要人,以及富商巨贾、各界名流在此留下了生活印记。

五大道形成于中国近代西方发达国家租界地,其发展时间又恰逢欧美折中主义复古和新建筑探寻交织的年代,大量“小图1 五大道范围洋楼”住宅建筑汇集了欧洲多国中世纪到20世纪初的不同风格,并在天津租界这片特殊土地上杂处、混交,形成了所谓“万国建筑博览苑”。

除了特定文物建筑外,为整体保护五大道地区的历史风貌,天津市规划局于2011年设立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并编制了《天津市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2.良好步行环境质量的标准对于五大道历史街区现状步行环境的质量,笔者借助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迈克尔·索斯沃斯教授所提出的成功步行网络的设计标准来进行评价。

索斯沃斯教授通过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定义了适宜的步行网络:路网连通性、与其他交通模式的联系、细化和多样的土地利用模式、安全、路径质量和路径环境。

他认为,高质量的步行网络在设计初期就应考虑连通性的问题,高密度的交叉路口和小尺度的街区意味着高连通性,地块本身也应通过公共交通模式在大尺度范围内与其他区域保证连通性。

不仅如此,一个区域必须提供复合功能的土地利用模式来满足步行者的需求,行人距大部分公共服务设施的距离应保持在10-20分钟步行范围内。

安全性包括了道路设施、交通法规和社会犯罪等方面。

路径的质量和环境是描述路径的两个不同方面,路径的质量偏重于路径本身设计的好坏,包括宽度、铺装、景观、安全性等方面。

而路径的环境则强调应将路径置于复杂、开放、透明的环境中以鼓励人们的步行行为。

[1]3.五大道历史街区现状步行环境评价3.1路网的连通性五大道历史街区的路网在新中国成立前的形成和发展中已经定型,改革开放前没有大规模建设活动,并且在改革开放后的保护规划中得到控制和保护。

因此,五大道地区的街区尺度,道路密度和交叉口密度均已是定数。

五大道地区现有道路共22条,总长度约为17公里,街区尺度近似于300m ×100m ,共有68个交叉口,保持了较高的路网连通性。

(图2)3.2与其他交通模式的联系现阶段五大道历史街区与外围其他区域的公共交通联系包括地铁和公交两种方式。

街区周边现有地铁站点一个,为地铁1号线的小白楼站,位于马场道和南京路交口。

未来在五大道地区的东侧和南侧规划增设新华路、贵州路和昆明路等地铁站。

五大道地区周边的公交站点共有15个:其中西康路2个,为天和医院站和规划局站;马场道6个,为西康路站、昆明路站、湛江路站、外国语大学站、浦口道站和香港路站;南京路2个,为小营门站和湖北路站;成都道3个,为体育馆站、桂林路站和黄家花园站;河北路2个,为重庆道站和马场道站(图3)。

经过本地区的公交线路一共有44条,但其中停靠3站及以上的只有17条公交线路。

有16条公交线路仅停靠1站,且多数为经过交通性干道南京路的公交线路,可以认为这些公交线路是五大道地区的“过路车”,很难保障五大道地区与其他区域的连通性。

公交线路的服务时间方面也有不足之处,有一半左右的公交线路收车时间早于22点。

收车时间在22点或更晚并且在五大道地区停靠3站以上的公交线路更是仅有8条。

现有公交站点多数仅有一个公交站牌,既无可以遮阳防雨的顶棚也没有提供座椅。

公交站牌上当前车站用红色数字表示,由于数字的字体过小,经常会使人找很长时间,甚至和一些用红字表示返程的车站弄混,给候车人群尤其是游客带来诸多不便。

3.3细化和多样的土地利用模式五大道形成初期的土地利用性质基本为居住用地,仅有少量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初期的土地利用比例约为:居住用地占70%,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占12%。

现阶段五大道地区的土地利用性质是在此基础上通过土地置换、政府划拨等方式逐渐演变而成,居住比例有所下降,商业、办公、教育等用地比例上升。

现阶段五大道历史街区的土地利用比例约为:居住用地占40%,办公用地占17%,教育用地占10%。

[2]索斯沃斯教授认为,多样性的土地利用模式应和连通性一样,在规划和开发之初就应设计好,建成之后再增加土地的多样性在法规和实际操作中均有很大的困难。

2007年,美国的研究者通过对人们日常使用的公共服务设施的种类和布局研究,提出了“步行指数”(walk 图3 五大道现状公交站点score )②的概念。

相关公共服务设施分类见表1,不同设施根据重要性赋予了不同的权重,同类设施由于多样性及距离的不同,赋予不同的权重,权重总和为15[3]。

表1设施分类表(资料来源:《美国步行性测度研究进展及其启示》)根据表1对五大道地区的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分类统计(图4)可得出以下结论:现状公共服务设施中,餐馆和酒吧占总数的57.3%;咖啡馆(统计中包括了茶楼)占总数的15.5%;娱乐场所(统计中包括了KTV ,民园体育场和博物馆等)占总数的8.2%;商店(统计中包括了小型超市和菜市场等)占总数的5.5%;仅有的大型公共空间是睦南公园;没有书店。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发现,虽然现阶段五大道地区土地利用呈多样化的状态,但公共服务设施却是数量多而功能少,超过七成为餐馆、酒吧和茶楼等。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五大道是天津著名的景点,多数商业设施为游客服务。

但实际情况中,由于价格等原因,本地区居住人群和外来游客对这些商业设施的利用率均较低。

因此,现状五大道的步行环境对于步行者来说很难称得上功能齐全。

3.4安全图4 五大道现状公共服务设施步行环境的安全性包括了机动车速度、人行道设置、交通标识、无障碍设计、夜间照明和社会犯罪等方面。

五大道地区现有的22条道路中,除地块周边的西康路、成都道、南京路和马场道为交通性的双行道外,内部仅有衡阳路、河北路和新华路等为双行道,其余均为单行道。

内部主要道路红线和横断面见表2。

上下班高峰期内,五大道有较严重的堵塞现象,其余时间道路较为畅通,上下班高峰期时机动车车速仅为25km/h[4]。

表2道路红线及断面(资料来源:《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通过上表可知,五大道地区的人行道宽度在1.5m-3.5m之间,以2.5m为主。

一般行人肩宽不超过57.9cm[5],因此,上述尺度的人行道在理想状态下可以让3-4人并肩而行。

根据环境行为学相关数据,0.5m-1.5m的距离人们可以相互交流,但若停止交流人会相互分开。

因此,一般1.5m-3m之间的距离是适宜的人际交流距离[6]。

所以,当人们边走边交流时,上述尺度的人行道只能满足2-3人并排交流。

在实际情况中,考虑到行道树和街道家具等因素,可供步行者使用的空间只会比上述更少。

因此,很多时候步行者只能走在车行道上,这无疑增加了步行者的安全隐患。

现状道路的人行过街横道和交通信号灯配置不达标,部分人行横道已经由于使用年限过久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磨损现象,行人过街时很难辨识人行横道,很多路口甚至没有为步行者配备完善的信号灯。

不仅如此,很多道路也没有无障碍的盲道设计,或者盲道被市政设施等打断。

夜间照明设计方面,包括睦南公园在内的五大道公共空间和道路的夜间照明均低于国家相关规范标准[7]。

这不仅无法烘托历史文化街区的夜景氛围,而且夜晚较暗处也成为了城市的消极空间,易发生犯罪行为。

3.5路径的质量和环境步行路网本身的质量和环境是步行环境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良好的路径质量和环境会鼓励步行行为的发生。

笔者对于五大道历史街区的步行质量和环境进行了实地的调研,在调研中发现了诸如下列的问题:3.5.1现有公共服务设施无人光临五大道现状的公共服务设施多数为餐馆和酒吧,但由于原先的建筑是居住功能,因此很多公共服务设施外围均有围墙遮挡,步行者不注意很难发现。

而且由于中心地段地租较高等原因,现有的餐馆和酒吧普遍价格很高。

因而虽然本地区有60多家餐馆酒吧,但对步行者的吸引力较低,很少有人在此消费,这无疑大大降低了步行的积极性。

3.5.2现状人行道很难为步行者服务五大道现状的人行道宽度以2.5m为主,对于步行者来说并非是较宽裕的尺度,实际情图5 五大道现状交通设施不完善况中更是被停车和其他设施所占据。

在调研中发现,不仅旺粤酒楼、人民日报天津分社等公共建筑门前的停车完全占据了人行道的空间,很多小店面也在门前放置私人车位等牌子来占道停车。

骑自行车是较为轻松的游览五大道的方法,因此很多商家便私自占据人行道来租赁自行车。

当人行道遇到行道树、报刊亭、垃圾桶等设施时,现状人行道便只能容一人通过,或者步行者只能和机动车“抢道”。

五大道很多历史建筑在建造时并没有严格的退线规定,后修建的人行道也没有根据道路两侧建筑的进退而变化,因此很多这种情况下的人行道也是“名存实亡”。

3.5.3街道空间过于拥挤 五大道地区内部多数道路为单行道,车道宽度在7m-9m 之间。

现有的机动车车位仅能满足约30%的停车需求[8],因此多数道路的两侧均被停车占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