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小学数学课堂生成性问题
小学数学课堂生成性问题的有效处理
小学数学课堂生成性问题的有效处理摘要:在数学课堂上关注生成性问题并进行有效处理这个以往被忽视的问题必须引起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以期更好地实现数学课程目标,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生成性问题新课标第四部分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教学中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可见,有效筛选和利用课堂学习活动中瞬间生成性问题,发挥其有效作用对课堂教学是很重要的。
一、什么是生成性问题生成是一个相对于“预成”、“既定”的概念。
课堂教学的生成就是相对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预设而言的,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自然形成的。
这个概念与教学相连,就构成了一种新的教学形态——生成性教学。
小学数学课堂上,即使对同一个筒单问题也很难使学生的认识、感受整齐划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有成功、有失败;有突发奇想,甚至猜想;有赞同,有反对;有不同的心理感受和思维方式等现象,这些现象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我们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形成的种种现象称为生成性问题。
生成性问题表现形式非常复杂,有预设内的,也有预设外的;有与课堂教学有关的,也有与课堂教学无关的;有知识技能方面的,也有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方面的;有有价值的,也有无价值的;有显见的,也有隐含的……这些形式往往交错呈现,共同作用,一起构成了小学数学课堂丰富多彩的生成性问题。
二、为什么要有效处理生成性问题小学数学课堂生成性问题的复杂性以及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都决定了我们教师必须针对不同形式采用合适的策略进行有效处理。
当前数学教学中仍存在的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1.生成的意识淡薄。
备课时,我们教师习惯于对自己怎样教设计很多,却常常忽视了学生应该怎样学。
课堂上,我们的教师也喜欢以预设的教案来教,喜欢为学生画一个教师能驾驭的“圈”,希望学生在设定范围内进行学习,便于教师的调控,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不让生成,不敢生成的现象比比皆是。
案例:三年级上册《搭配中的学问》一课教学片段。
善待“生成”,让小学数学课堂更精彩
善待“生成”,让小学数学课堂更精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育也在不断变革和创新。
尤其是数学教育,在小学阶段就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和逻辑思维的基础阶段。
小学数学课堂在过去常常被认为是枯燥乏味和缺乏趣味的,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为了让小学数学课堂更加精彩,我们应该善待“生成”,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和工具,让数学变得更有趣和易学。
我们要善待“生成”这个关键词。
生成,指的是教师把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通常对抽象的概念难以理解,容易产生“这个和现实生活有什么关系?”的疑问。
善待“生成”,就是要通过生动的图形、实物或游戏等形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事物,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在教授几何知识时,可以用彩色积木拼凑出不同形状,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来认识和探索;在教授数字运算时,可以利用小球或珠算工具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通过实物感受数学运算的过程。
通过这样的方法,“生成”不再是一个无法理解的概念,而是变成了生动有趣的学习过程。
我们要善于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和工具。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教学工具和设备已经逐渐进入了课堂。
我们可以利用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学软件、互动游戏等现代教学工具,让数学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利用电子白板可以实时展示学生的答案或解题过程,增强互动和参与感;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可以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向学生呈现数学知识,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记忆效果;利用互动游戏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这些现代教学方法和工具的运用,不仅可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要善于创造和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教师要善于创造和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适合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和内容。
怎样做好小学数学课堂问题的预设和生成
怎样做好小学数学课堂问题的预设和生成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动,教师教学理念的持续更新,广大数学教师越来越呼唤和重视生成性的数学教学课堂的构建。
所以,关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究竟是应该“预设”还是“生成”的讨论成为了热点。
我个人认为应该抓住以下三点。
一、立足教材,明确目标教材是学习内容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材料。
教师实行教学预设时,应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和自己的教学风格,对教材实行适当的改编或重组。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
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审视教学目标,坚持面向未来,立足课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好每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了解学生,理解生成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水平水平、个性特点必然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和推动。
所以,尽可能多地去了解学生,预测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乃是科学预设的一个重要前提。
例如,学生学习的起点在什么地方?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对什么更感兴趣?旧知与新知的距离有多大?需要给学生一些暗示吗?这些暗示会不会降低学生的思维强度?学生可能会提出哪些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应做出怎样的回答?……因为只有在预设上多下工夫,才能更好地解决课堂生成的问题。
三、精心设计,促动生成教学中,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
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设计富有弹性、留有空白的预设,使课堂教学体现出更大的自由度和宽容度,从而给生成留足空间。
这样既便于找准教学的起点,又能够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究的积极性。
总来说之,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升华,二者相辅相成。
教师在教学中要准确处理好两者间对立与统一的关系,因势利导,达成预设,促其生成,才可以使课堂教学焕发出新的色彩。
课堂教学中生成性问题的应对策略
课堂教学中生成性问题的应对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生成性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影响课堂的教学节奏和教学氛围,甚至会影响课堂教学的进程和教学效果。
因此,重视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智慧应对这些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课堂教学生成性问题的一般特点课堂教学生成性问题是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在一定的课堂教学情境中,随机出现的教师预期之外的超出预设方案的影响课堂氛围、师生思路及行为的即时信息。
随着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自主性不断增强,课堂变得更加自主、更加开放,生成的问题也更加多样化、复杂化。
在课堂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各类生成性问题。
这些生成性问题一般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生成性。
例如,师生、生生之间在课堂对话中因思维融合、思想碰撞、合作探究、成果展示、总结反思而即时生成的新情境、新发现、新思维、新方法、新疑问,这些问题的生成是即兴的,是随机的,是来自课堂自身的。
二是动态性。
课堂中生成的问题,会随着教师应对方法的不同而发展,有的可能会衍生出新的问题,从而使生成问题具有不确定性、动态性。
三是多样性。
课堂中生成性问题的存在和表现的形式多种多样,学生提出一个教师意想不到的地理问题、教学进程中的一次突然冷场、一次干扰教学活动的突发事件等都是地理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
四是隐蔽性。
课堂中大量的生成性问题不是显性的,而是隐蔽的,有些甚至是稍纵即逝的,例如学生心中的一个疑问、教师一句影响学生思维判断取向的口误等。
二、课堂教学生成性问题的应对现状课堂中许多生成性问题对教学活动具有积极作用,教师利用好这些生成性问题,将其变成新的教学资源,转化成课堂教学的新亮点,会使教学活动更加精彩,对师生的成长会产生积极的价值。
然而,在课堂教学中面对大量蕴涵教育契机的生成性问题,许多教师面临进退两难的局面,原本鲜活的课堂并没有因此而灵动起来,预设与生成并没有达到和谐与融合。
就目前课堂教学现状来看,教师应对课堂教学生成性问题,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形。
浅谈如何应对小学数学课堂生成性问题
加以放大 ,使之生成新的教学 内容;而在学生 一 新 的内容 ,进行加工 ,把
发生困惑时 ,教师是否能够做到不急于给学生 捕捉的学习内容整合成有利
透漏问题 的答案,却以其他的问题帮助学生解 于课 堂 活动 的 内容 。巧妙 地
决 自身的困惑 ,也就是通过学生对引发 的问题 产生生成 的机会,使整个课
定 因素所形 成的必然现 象。如何合理 的解决 的教学内容好不相干 ,某种意义上算是扰乱了
这些 问题 ,也是做好课 堂教学的一项 重要 内 正常的教学活动 ,但老师要善于利用这一内容 ,
容。本文就针对 小学课 堂 中的生成性 问题进 引导学生更进一步的深入 的教学内容中 ,从而
行探 讨 。帮助教师 解决在课堂教 学中遇 到的 实现教学 的目标 。
求 自己的课堂能够出现生成
(1)生 成 性 问题 并 不是 随 意发 生 的 ,是 现象 ,以不束缚学生 的手脚
面 ,一方面是学生在课堂上出现具有教学价值 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 ,会
的问题和新鲜点时 ,教师所做的反映 ,这指的 产生许多新的学习内容 ,而
是教师主动生成的问题。在这一点上 ,重要的 这时预设教学所做不到 的。
是教师能否根据此时的状况,抓住其 中的内容 此时,教师们就应该抓住这
难题 。
(2)教师要 能够运用 动态生成 ,丰富教
【关键词 】数学教 学;生成性问题
学内容。教学的改革不断地促使课堂成为一个
富有 “动态生成”的课堂 ,在这种 “动态生成”
一 、 教 学课堂 中的生成性问题
的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处 于一个积极地互动交
所谓的生成性问题在教学课堂上有两个方 流之 中,是一个教师与学生交流情感的活动过
善待“生成”,让小学数学课堂更精彩
善待“生成”,让小学数学课堂更精彩为了让小学数学课堂更加精彩,我们需要善待“生成”这一方法。
所谓“生成”,即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激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善待“生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我们可以通过举例引导学生思考。
数学知识往往是抽象的,小学生难以直接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举一些生动形象的例子,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的实际运用和意义,培养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教授整数比大小时,可以通过引入游戏、竞赛等方式,让学生比拼大小,感受整数的大小规则;在教授图形的面积和周长时,可以通过实际物体的测量,让学生亲自探索和计算。
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数学的概念和性质,还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增加了学习的乐趣和动力。
我们可以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活泼好动,不喜欢被动地听教师讲解,更喜欢通过参与游戏等活动来学习。
在数学课堂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让学生在其中融入进去,主动参与学习。
在学习数字和运算符号时,可以设计学习卡片、计算筹码等游戏,让学生自由组合数字和运算符号,进行运算练习;在学习几何形状时,可以通过拼图、拼图积木等游戏,让学生通过拼装形状,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通过这样的游戏化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对数学的喜爱,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我们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灵活利用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通过这样的交流互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在讲解算式的平衡时,可以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如“3+4=__+2”,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和解答。
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思维负荷,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我们可以通过实践探索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善待“生成”,让小学数学课堂更精彩
善待“生成”,让小学数学课堂更精彩课堂教学中,“生成”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让小学生感受到知识的乐趣,也是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和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
但是,目前很多教师对“生成”理解不够深入,导致一些小学数学课堂缺乏趣味性和实用性。
为了改善这种现象,教师应该学会善待“生成”,让小学数学课堂更精彩。
首先,教师应该重视“生成”对孩子们的作用。
小学生课堂中的“生成”不仅仅是单纯的繁琐事务,在实质上是孩子们自主思考、操作和表达的重要环节。
这种自我思考和表达的过程,能够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增进他们和同龄人的交流,培养自主探究和各方面的思维能力。
故而教师应该善于发挥“生成”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作用,让孩子们在自我表达中获得应有的成就感,并且鼓励孩子们在“生成”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主动参与“生成”过程。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很难自发地爱上数学,因此教师应该通过引导和激励,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
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设计多种有趣的数学题目,让孩子们进行自我思考和操作,从而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通过帮助孩子们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营造积极向上的团体氛围,让孩子们不断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学习动力。
最后,教师应该关注“生成”方法及效果。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关注“生成”方法的有效性和效果。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随时补充一些数学游戏和实践活动,来提升孩子们的操作能力和思维水平。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结合二者的内容,让孩子们进行更深入的应用实践。
只有不断检测评估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才能让小学数学课堂更具魅力和趣味性,并真正实现孩子们的提高和发展。
综上所述,善待“生成”,让小学数学课堂更精彩,是任何一位优秀教师的必备素质。
只有加深理解并注重用心,才能让小学生在“生成”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更高的学习动力,帮助他们真正获得思维提升和学习差异化的特长。
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问题的调控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问题的调控策略背景介绍: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通常通过讲解和练习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提高技能。
问题的生成和调控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动态生成问题是指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和能力,灵活地生成适合他们的问题,以达到有效地教学目标。
调控问题是指教师通过控制问题的难度、形式和组织方式等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和方法。
一、问题生成策略1. 根据学生的基本能力水平生成问题:在教学初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基本能力水平,生成与其能力相匹配的问题。
对于相对较弱的学生,可以生成简单一些的问题,帮助他们逐步掌握基本概念和方法;对于相对较强的学生,可以生成更复杂一些的问题,挑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生活情境生成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生活情境,生成与之相关的问题。
对于喜欢足球的学生,可以生成一些与足球相关的问题,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并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1. 调整问题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适时调整问题的难度。
对于掌握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问题的难度,挑战他们的思维能力;对于掌握较差的学生,可以降低问题的难度,帮助他们渐进式地提高。
2. 调整问题的形式:教师可以通过调整问题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将直接计算类的问题转化为拓展思维类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和解决。
3. 调整问题的组织方式:教师可以通过调整问题的组织方式,激发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
将问题设计为小组讨论或比赛形式,让学生在合作和竞争中互相学习和切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灵活处理小学数学“课堂生成”
灵活处理小学数学“课堂生成”作者:张小梅李晓渊来源:《教师·综合版》2009年第01期教学具有预设性与生成性双重特性。
教案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预设”,不论“预设”如何周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由于师生互动或外界因素影响,往往会出现教师原计划中所没有的新信息、新问题、新情况等一些新的教学资源,这就是所谓的“课堂生成”。
面对“课堂生成”,教师该怎么办?一般说来,有以下几种常用的处理方法:一、化解法针对学生情绪异常、教师动作失误或言语不当及外来因素的干扰等课堂生成,教师可采取比喻、夸张、双关、模拟等手段,或用风趣幽默的语言予以化解。
它可使师生感情融洽如常。
如:有一位老师上数学电教课时,被电线一绊,差点跌倒,学生哄堂大笑。
面对这一尴尬局面,这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却满面笑容地说:“刚才,我为大家的学习热情所倾倒,谢谢!”学生无不被这化解的幽默所感染,教室瞬间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后,学生又情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二、讨论法针对学生出乎意料的答问、教师编错题或解错题等课堂生成,教师采取共同探究、相互切磋的办法。
它可使学生积极思考,师生相互启发,并能为教师思考赢得时间。
一位老师在教学“小数除以小数”时,已讲清了法则及例题“10.25÷12.5。
这时,有一学生举手发问:“小数除以小数,以被除数化成整数为标准行吗?”对这一突发性的问题,老师事先不曾考虑,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才好。
这位老师急中生智,便反问一句:“你们说呢?”一场诱发学生积极思维的讨论开始了,学生争先发言:“可以,10.25÷12.5转化成1025÷1250,被除数和除都扩大100倍,商不变。
”“但这样做不如102.5÷125计算简便。
”张老师觉得这话有道理,便补充道:“不错,除数越大,试商越麻烦。
”接着又有学生说:“这个办法不行,如104.4÷ 7.25,若按被除数转化,就是1044÷72.5,还是不能算。
小学数学课堂生成性教学问题及规避
小学数学课堂生成性教学问题及规避作者:张国宁来源:《新课程》2022年第01期生成性教学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学生数学思维得以提升的关键,生成性教学模式的应用,让课堂的主体发生了扭转,打破了以往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惯例,彰显和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很大程度上让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了综合发展。
但是,生成性教学又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稍有不当,容易导致课堂教学低下的问题重新出现。
一、教学中的问题和成因在生成性课堂教学中,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教师无法掌控问题的生成,无法将学生正确引导到所要生成的问题上,在浓厚的课堂氛围中生成的问题几乎都是无效问题。
近年来,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成了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这其实也是问题生成的主要途径,但是由于教师的课堂把控能力、学生的思维能力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这种教学模式往往流于形式,或者说教师更加注重形式和流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注意力无法集中到问题的生成上,造成了时间上的浪费和课堂教学内容的滞后。
课堂生成性教学中出现这种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对学生学习基础、接受能力等没有做深入细致的研究,备课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情况,也没有实施分层式生成性问题,导致一部分学生对生成性问题难以理解;二是学生对生成性问题缺少发散性思维,课堂中问题的生成,主要是依托现有的教学内容,生成内容相近、思路相同的问题,这主要靠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但是长期以来学生形成的固化思维限制了问题的生成,导致学生始终在课本内容中徘徊;三是学校对生成性问题重视不够,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主要在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学业成绩的提高,缺少对生成性问题教学方面的引导,教师在教学时,主要围绕学校的评价指挥棒完成教学任务,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考虑生成性教学的问题。
二、教学路径新探索生成性教学既是一种教学方式,也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师生在交流合作中碰撞思想火花的主要方式,这种教學方式可以把素质教育推向纵深发展,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
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问题的调控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问题的调控策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动态生成问题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动态生成问题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并且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然而,为了保证动态生成问题的教学效果,需要制定相应的调控策略。
本文将介绍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问题的调控策略。
一、考虑问题的难易度在动态生成问题的过程中,要考虑问题的难易度。
学生的数学水平是存在差异的,有些学生可能需要进行更深入的讲解,有些学生则可能需要更简单的问题来巩固基础。
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问题难度,让学生可以逐步提高数学水平。
二、合理控制问题的数量动态生成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但是如果问题数量过多,学生容易失去注意力,影响学习效果。
因此,在制定动态生成问题的时候,要合理控制问题的数量,不宜超过学生能够负担的范围。
同时,在讲解问题时,要尽量以简明易懂的方式表达问题,避免让学生感到压力。
三、注重问题的实际应用小学数学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计算方法,同时也要考虑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因此,在动态生成问题的过程中,要注重问题的实际应用价值。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多样化问题形式动态生成问题可以采用多样化的形式呈现,在形式上增加问题的趣味性和刺激性。
例如,可以将问题以游戏、故事等形式呈现,让学生在游戏和故事中学习数学知识,增加学习的乐趣。
五、定期检查学生掌握程度为了有效地调控动态生成问题的教学效果,需要定期检查学生掌握程度。
通过课堂测试、作业和小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只有及时发现问题,才能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问题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为了保证教学效果,需要制定合理的调控策略,考虑问题难易度、合理控制问题数量、注重实际应用、多样化问题形式以及定期检查学生掌握程度。
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问题的调控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问题的调控策略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教育已经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动态生成问题作为数字化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能够赋予学生更多的主动性和主观能动性,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但是,对于教师而言,如何在动态生成问题的过程中进行调控,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却是一个比较重要却又难以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问题的调控策略。
一、提高问题的难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动态生成问题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进行调节,以保证学生能够逐步掌握知识点,并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对于一些较为优秀的学生,可能会出现对于简单问题不太感兴趣的情况。
此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高问题的难度,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例如,在二位数加法中,可以增加进位的次数和数量,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到复杂的计算方式。
二、采用跨学科、多元化的题材动态生成问题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考核,还可以涉及到生活、文化、科技等方面,通过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例如,在生活类的问题中,可以引入食品制作、旅游纪念或者人口普查等具体的场景,通过场景化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激发学生的思考动态生成问题应该是一种富有抽象性的题目,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的技能。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引导性的问题来帮助学生进行思考,并在指导下自行拓展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法。
四、加强学生的操作性对于小学生而言,操作性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
在动态生成问题的时候,应该注意将问题分为易、中、难三个难度程度,并进行逐步解决。
例如,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可以给出提示性的信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环节,并逐步加深难度。
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反馈,对任务的难度进行调整。
五、差异化的学习目标在进行动态生成问题时,教师不仅应该考虑学生与某一种固定难度的适应程度,还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点来制定差异化的学习目标,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问题的调控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问题的调控策略一、引言数学是一门需要积极思考的学科,通过解决问题来巩固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态生成问题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问题的调控策略。
二、问题生成要素1. 题目类型选择:选择合适的题目类型,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数学能力来确定。
对于刚刚学会加法的学生,可以生成一些简单的加法题目;对于已经掌握加减法的学生,可以生成一些加减混合的题目等。
2. 题目难度控制:题目的难度应该适应学生的能力水平,既不能太简单以至于没有挑战性,也不能太难以至于让学生望而生畏。
可以通过调整题目中的数字大小、运算符数量和运算顺序等来控制题目的难度。
3. 题目变化方式:题目的变化方式可以使学生对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可以通过变化数字的位置、改变运算符的位置、增加未知数等方式来生成不同形式的问题,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4. 题目的关联性:题目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有机的,可以通过设置一定的逻辑关系,使学生能够将之前学过的知识应用到新的问题中。
可以通过设置数列问题、图形问题、实际问题等来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三、调控策略1. 知识引导:在生成问题前,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提醒他们在解题时可以运用这些知识。
可以提醒学生在解题时运用进位、退位等思想。
2. 解题示范:在生成问题后,教师可以通过解题示范的方式展示解题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问题,并指导学生如何解答问题。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3. 问题导向:在生成问题时,可以设定一定的目标,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在生成问题时,可以提前告诉学生这是一个寻找规律的问题,需要通过观察和推理来解决。
4. 合作学习: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来生成问题,鼓励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积极参与,互相交流和合作解题。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善待“生成”,让小学数学课堂更精彩
善待“生成”,让小学数学课堂更精彩数学是一门凭借逻辑推理能力解决问题的学科,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而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和基础的关键时期。
当前小学的数学课堂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对数学的抵触情绪、学生思维的局限性等。
为了让小学数学课堂更加精彩,我们需要善待“生成”。
我们要善待学生的生成思维。
生成思维指的是学生通过自身的思维能力,积极主动地创造和发现数学规律。
现实中的数学教学往往偏重于给出答案,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过程。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进行生成思维的训练。
生成思维的培养需要通过多种途径进行。
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探索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让学生主动地发现和掌握数学知识。
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鼓励学生动手尝试,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造力。
我们可以通过合作学习来培养学生的生成思维。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通过相互交流和讨论,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数学规律。
在教学中我们也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兴趣,主动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学习方式。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可以鼓励学生通过阅读数学故事书、玩具、拼图等方式,主动地探索数学的奥秘,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除了善待学生的生成思维,我们还应该善待教材的生成功能。
教材是指教师从学科知识中提炼出的具体的学习内容或教学资源的集合。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材的生成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材要突出问题的生成性。
问题是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的出发点。
教材中的问题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引导他们进行探究式学习。
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或者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教材要具有启发性。
启发性是指教材中的内容能够引起学生思维的启发和启示。
善待“生成”,让小学数学课堂更精彩
善待“生成”,让小学数学课堂更精彩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强的科学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既重要又具有一定的难度。
由于课程内容的抽象性和教学方法的单一化,让绝大多数学生对数学课堂感到枯燥和乏味。
为了使小学数学课堂更具吸引力和生动性,我们应该善待“生成”,注重启发式教学和情感教育,让小学数学课堂从此变得更加精彩。
我们应该善待“生成”。
数学的本质是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不是死记硬背和机械运算。
教师在授课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探索和解决。
通过这些方式,学生可以在主动探索中构建和扩展自己的数学知识,为他们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让学生能够独立发现数学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在这种教学中,教师更多地扮演辅助引导的角色,通过情境创设、问题提出和实践操作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在学习几何图形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图形之间的特点和关系,然后通过讨论和探索,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图形的性质和规律。
通过这样的启发式教学,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和实用性,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我们应该注重情感教育。
数学课堂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培养学生良好情感和态度的重要场所。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如兴趣、喜爱、自信和勇气等。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数学家的故事、分享数学的趣闻和实际应用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的趣味和重要性。
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与他人合作、分享和互助的精神,通过小组合作和集体讨论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团队力量和互助友爱的氛围。
要让小学数学课堂更加精彩,我们应该善待“生成”,重视启发式教学和情感教育。
只有通过这些方式,学生才能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数学的本质,培养良好的数学习惯和态度。
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问题的调控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问题的调控策略小学数学课堂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阵地,而动态生成问题是数学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问题的调控策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培养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一、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数学思维能力在课堂上动态生成问题之前,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数学思维能力。
通过平时的课堂观察和练习情况,教师能够初步了解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数学思维的能力。
这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选取适合学生水平的动态生成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并从中受益。
二、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动态生成问题教师在设计动态生成问题时,应该结合教学内容,确保问题内容与当前学习的数学知识点相关。
动态生成问题可以涉及到加减乘除、面积周长、图形变化等多个数学知识点,能够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并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决。
教师还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能够引发兴趣和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引导学生运用不同解题方法在动态生成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并且给予合适的指导和帮助。
学生可以尝试利用图形、表格、公式等多种方式进行解答,这样能够让学生锻炼不同的解题技巧,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也能够发现其中的规律和特点,进一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四、鼓励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在课堂上动态生成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一起讨论问题,分享解题思路。
通过合作交流,学生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启发,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合作讨论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更好地了解问题的深层次含义,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及时进行问题反馈和总结在动态生成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进行问题反馈和总结。
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问题的调控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问题的调控策略引言:小学数学课堂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而问题生成对于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如何合理地调控问题生成过程,成为数学教师需要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一、把握问题生成的原则1.问题生成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
数学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来设定问题,在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范围内,避免过于简单或者过于困难的问题。
2.问题生成要围绕课程目标和教学重点。
问题应该贴近教材的内容和课程目标,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的重点内容和核心概念。
3.问题生成要有一定的难度和变化。
问题的难度和变化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来调整,适当增加难度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二、合理运用问题生成的方法1.分层渐进的问题生成。
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水平和学习需求,可以设置不同难度层次的问题,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提高问题难度。
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且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思维发展。
2.结合实际情境生成问题。
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实际生活相结合,生成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问题,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3.引导学生自主生成问题。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自主生成问题。
教师可以提供一个问题的起点,鼓励学生自己扩展和生成更多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多种表达方式的问题生成。
教师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同一个问题,例如图表、文字、实物等,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
3.问题与方法的对应生成。
教师可以根据问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的要求来生成问题,给定解法,让学生找到对应的问题;给定问题,让学生找到合适的解法。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于不同解题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鼓励学生参与问题生成的过程1.让学生成为问题生成的主体。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问题生成的过程,让他们成为问题的提出者和解决者,培养他们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应对小学数学课堂生成性问题【摘要】众所周知,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生成性问题,这是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师生交流中的不确定因素所形成的必然现象。
如何合理的解决这些问题,也是做好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本文就针对小学课堂中的生成性问题进行探讨,帮助教师解决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难题。
【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成性问题
一、教学课堂中的生成性问题
所谓的生成性问题在教学课堂上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在课堂上出现具有教学价值的问题和新鲜点时,教师所做的反映,这指的是教师主动生成的问题。
在这一点上,重要的是教师能否根据此时的状况,抓住其中的内容加以放大,使之生成新的教学内容;而在学生发生困惑时,教师是否能够做到不急于给学生透漏问题的答案,却以其他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自身的困惑,也就是通过学生对引发的问题进行思考而解决出原有的问题。
这一点上,教师能够恰当的把握问题生成的时间,就是最为关键的。
另一方面则是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生成的一些问题,面对这些生成性问题,教师能否做出合理的应对,是非常重要的。
也就是说,教师在面对学生生成的问题时,如何接应,并如何处理与预定教学内容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都是必须注意的。
二、课堂生成性教学的原则
(1)生成性问题并不是随意发生的,是根据学生自身的水平而作为起点的。
教师在进行课堂活动时,要切实根据学生现有的学习水平进行教学,而不是盲目的借助预设进行教学。
课堂活动应始终以学生的自身特点为教学基准,并达到与生成性问题的平衡。
(2)良好的互动教学是促进生成性教学的动力,所谓的互动教学,也是似于合作学习的一种活动。
在数学课堂中,生成是具有动态性的,它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过程,教学生成越具有动力,也就越具有持续性。
而生成性中的这些动力,则来源于教师与学生之间所进行的互动之中。
教学本身就是互动性的,是学生与教师交往的一种活动,如果这种活动不存在,所谓的教学也就可以说是未发生,那么也就谈不上生成了。
(3)生成性教学的目标是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
在生成性的教学环境中,预设环境是根本达不到的,而需要教师与学生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共同进行思考和探究,完成教学内容。
只有这样,教师与学生充分达成情感之间的交流,进行讨论和研究,彼此分享不同的价值观与人生态度,已达到师生之间的共识、共进。
相反,如果这之间的交流掺杂其余的东西,生成也就变得不那么纯粹,也就成为了伪生成。
三、数学课堂生成性问题的教学处理
(1)教师在活动教学中,要能够抓住时机,促进教学的生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中指出:课堂教育不应是
一个封闭的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
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科未及的体验。
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
在课堂的实际教学活动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新的内容,而能否利用这些新的内容服务于自身的教学,对数学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教师在讲解某一内容时,学生会突然提出一些新的问题来,而这与教师预设的教学内容好不相干,某种意义上算是扰乱了正常的教学活动,但老师要善于利用这一内容,引导学生更进一步的深入的教学内容中,从而实现教学的目标。
(2)教师要能够运用动态生成,丰富教学内容。
教学的改革不断地促使课堂成为一个富有“动态生成”的课堂,在这种“动态生成”的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处于一个积极地互动交流之中,是一个教师与学生交流情感的活动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会产生许多新的学习内容,而这时预设教学所做不到的。
此时,教师们就应该抓住这一新的内容,进行加工,把捕捉的学习内容整合成有利于课堂活动的内容。
巧妙地产生生成的机会,使整个课堂充满活力和多彩。
(3)既然生成性问题在教学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但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善于对生成的运用,而不是盲目的追求以至于迷失方向。
现如今,一些数学的教师在教学中,盲目的追求自己的课堂能够出现生成现象,以不束缚学生的手脚和禁锢他们的思维为
由,在许多课堂上进行并不合理的生成。
然而,课堂的教学最重要的还是讲求效率,所以在面对生成时,教师要适度的、合理的进行生成的教学处理,而不能过分追求,影响了教学的重要内容。
就比如学生最基本的知识好没有完全具备,就进行生成,恐怕到时候什么也不会有。
从生成的特点来讲,他并不是随时都具有的,在某一时段里,它需要先被搁置起来。
新课标将生成性教学作为最理想的课堂教学,但许多教师为了达到自己的教学目标,盲目的处理生成这一内容,过分的注重了一些课堂上并不重要的内容,将自己的注意力极大地分散开来,却没有达成应有的效果,反而扰乱了自己的视线,影响了正常的教学。
总的来说,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生成,而良好的教学正需要生成。
在教师进行课堂活动时,面对生成,要善于利用,善于把握,才能够更好的达到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畅.《浅议课堂生成性问题解决办法》
[2]周治民.《论数学课堂生成性问题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