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余姚讲义城市发展史
城市发展史
城市发展史中国古代都城商业市场空间的演变特征一个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商业的催生下完成的,自从人类社会产生了商品交换,出现了商业空间,它与人类相伴至今,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和进步。
而随着社会发展、时代变迁、科技进步、生活改善,商业空间从原始时代“以物易物”的露天交易点,逐渐演变成今日以世界为舞台的商业贸易网络体系,从而使人类城市生活行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也就是在这种基本的买卖关系行为中不断和继续着它由点到面的演进……一,中国古代商业和市的产生与形成在我国远古时期就出现了早期的商业交换,原始时代,人们共同对抗自然,生产力有限,未能形成分工。
但在不断改进的劳动工具后,增加了人们的生产力,生产物过盛就逐渐衍生了原始的交换。
这些交换先是偶然性,渐渐变得经常而刻意。
据《易经》所载,神农氏曾在日中设市以“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这可算是原始的市集。
在远古时期,商部落就以善于交换出名,传说他们的祖先曾驾着牛车游走部落之间,进行交易。
历史学家都相信,“商人”、“商业”之名的由来就是来自商部落的名称。
人们先称到处贩卖的人为“商”,在固定地方售物的人叫“贾”,即所谓“行商坐贾”,后来则逐渐统称为他们为“商人”。
商业交换点的生成源于人的基本生活行为,商业建筑空间的点便是在人对于商业行为的需求中产生的。
商业行为的形态与商业行为所需要的空间的关系在最初就表现为“市”。
“市”即为“交易(行为);集中买卖货物的(固定)场所(空间)”。
二,中国历代商业的发展和空间演变<一> 先秦时期夏朝时期手工业及商业从农业畜牧业中区分出来,出现了以商业手工业为主的城市。
但当时还是以局限在居民点内部的物物交换的形式为主。
商代统治者居住的城市称“邑”,人们交易的场所为“市”。
最初的市和城是分隔的,后来为了切合统治者的需要而迁到邑之内,商朝歌城内设九市。
市内还有各式各样的“肆”,那就是分门别类的店铺。
商民善于经商,商朝都城已成为繁华的商业都市,有“商邑翼翼,四方之极”之称。
城市发展史PPT课件
整体 概述
一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
二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 叙述内容
三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
2
导论
•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 城市人口比例在总人口中逐渐增加,城市
已经成为社会运行的中心。
3
• 中国是世界城市发源地之一。古代城市之 多、规模之大是世界罕见的。
4
中国城市发展的历史分期
2000多年中国城市建设的布局,即:突出 政治中心,强调中轴线以及前朝后市的规 划布局。城市中出现专门的交易中心—— 市。
38
• 3、建筑技术增强。高台宫殿较为普遍,如 赵国的邯郸城。
• 4、城市人口增加,城市文化发达。
39
第二章 秦汉的城市
• 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确立和初步发 展的时期。空前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 的建立,对中国城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汉城市数量不断增多和规模不断扩大, 而且城市政治、经济、文化都获得高度发 展,城市建筑也有着重大的进步,使中国 城市文明屹立于世界城市文明的前列。
32
殷墟特点
• 城市的中心是商朝的王宫建筑群,这时的 宫殿已由单体建筑发展为主从组合的建筑 群。王宫分为三区,北区是王室居住区, 中区是宗庙和处理政务的区域,南区是祭 祀区。三区的宫殿建筑大体上分布在纵轴 线上,初步形成前殿后寝和纵深的对称布 局方法。
• 殷墟未发现城墙。
33
34
周代的城市
周代的城市具有以下特点: 1、数量较前增加不少,但城市规模小。 2、形成严格的城邑等级制度。 3、城市建设有一定的规划性。
拜占庭
建设年代 583年 493年 1421-1533年 1267年 605年 1366年 前220年 800年 300年
余姚的历史与文化
余姚的历史与文化余姚市,隶属于浙江省宁波市。
余姚秦时置县,已有2200 多年建县历史。
1985 年,经国务院批准,余姚撤县设市。
1995 年,余姚被国务院升格为二类市。
余姚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
位于境内被中外历史学家视为奇迹的河姆渡遗址距今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是长江流域母系氏属繁荣时期的代表性遗址。
从秦代以来,涌现了许许多多彪炳史册的历史文化名人,如东汉时期高风亮节的严子陵,明代著名哲学家王阳明,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黄宗羲,中日文化交流使者朱舜水,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余姚因此享有“姚江人物甲天下”、“东南最名邑”和“文献名邦”的美誉。
余姚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
位于境内被中外历史学家视为奇迹的河姆渡遗址距今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是长江流域母系氏属繁荣时期的代表性遗址。
从秦代以来,涌现了许许多多彪炳史册的历史文化名人,如东汉时期高风亮节的严子陵,明代著名哲学家王阳明,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黄宗羲,中日文化交流使者朱舜水,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余姚因此享有“姚江人物甲天下”、“东南最名邑”和“文献名邦”的美誉。
民俗文化姚剧:源于说唱、走书的曲艺。
早期称“灯戏”、“鹦哥戏”。
清乾隆时有班社10余个。
活跃于余姚、慈溪、上虞、绍兴乡村。
后流传于湖、嘉地区。
光绪时进入上海,与苏滩、沪滩互为影响。
演变成姚滩。
清末民初,有班社50个,进上海演出的13个。
并流传至舟山、新昌、嵊县。
马楠本、童忠泰等演员还先后在上海永乐园、高乐楼、如意楼演出。
大桂香、小山宝在上海唱片厂灌制卖小糖唱片。
以后艺术上固步自封,内容有色情糟粕,日趋衰落。
1953年黄承炳、胡家良等组成“余姚滩簧小组”,上演传统“采石榴”“打窗楼”及现代戏“漳河湾”。
1956年9月省批准为地方剧种,定名为“姚剧”,成立余姚县姚剧团。
剧目中传统剧目有72本,新编剧目有“半夜鸡叫”、“柏树坡”、“错进错出”、“强盗与尼姑”、“烦恼的喜事”、“沙场泪”、“传孙楼”等。
城市发展史-讲义
城市发展史开篇:城市发展史专题之一王权、商业与城市发展——城市发展的动力及中国古代城市发展迟滞问题探索整个一部城市发展史,可以归纳为裂变与整合的过程。
之所以称之为裂变,是较之与一般的变革,其具有革命的意义,此前城市固有的秩序在某种外力的作用下离析解构,与介入的参变因素及其引发的新的功能要素一起,重新组合,寻求新的整体功能和结构方式。
裂变之后,是一段整合时期,新秩序在尝试和协调的过程中逐步建立,以至达到它最终的形式。
裂变和整合,在登高和平步两个方向上,共同构成城市进步的阶梯。
纵观历史,城市的发展就是这么一种实质。
王权、商业和工业,是城市产生和发展史上的三大参变因素,相应构筑了城市发展的三个台阶。
一、王权在城市诞生中的作用城市在根本上讲是生产力发展,社会进步的产物,但在它集聚、生成以及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朝着一定的方向定型的具体过程中,总是要受控于一些具体的力量。
一面是生活的自然需求,一面是王权的意志,这是概括了的城市在初始阶段所遵循的全部主客观原因,它们共同决定了城市的物质要素及其结合方式。
相比之下,作为主观原因的王权意志表现得更为活跃,正是它的种种表现使得城市同以往的村落有了本质的差异。
应该说,村落过去所有的功能和要素基本上都被城市所承继,但在王权的介入下,一切又有了新的变化。
现在,人们将分散和集中作为区别村落和城市的基本特征,但集中不仅是物质要素在空间上的简单聚拢,更重要的在于集体力量的凝结和统一意志的形成,而这种状态是在王权的驯服下才得以实现的。
因此,城市的诞生不是人们欣喜的创造,而是充满着激烈的冲突和残酷的斗争。
历史,总是这么一种无奈的二律背反,文明往往要用不文明的形式来创造。
剩余的人力,剩余的粮食及种种,虽然村庄为城市生活准备了充分的条件,并且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孕含着城市的胚胎构造,但它不会自动转化,向更高的形式迈进。
作为新石器时代农业文化达到巩固的形式代表,村庄在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达到了这么一种限度后,因循与守旧等保守成分成为它的主要品质,很难有内在动力去争取进一步的发展。
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概述(PPT 42张)
图1 古埃及金字塔
图3 乌尔山岳台
由此可见,在城市成为人类永久 性固定居住点之前,它最初只是古人 类聚会的地点。
图2 雅典卫城复原图
到了新石器时代,人类居住形式延续化、永久化,并以能预见和控制某种 规律,逐渐形成了稳定的村落形式。较之一些小型人口聚落形成的松散的、游 动性的联合形式,它能为人类的繁衍、哺育和防御提供最方便的条件。出身和 住处的基本联系血统和土地的基本联系,这就是村庄生活方式的主要基础。 而人类改造大地正是后来形成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先于城市进行
• 城市职能
城市职能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 分工,是城市对城市本身以外的区域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所起的作用。但
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城市职能应包括为城市本身服务的活动,即城市中进行的各种
生产、服务活动均属于城市职能范畴。 城市职能随社会、经济、自然条件而变化。现代化大城市常具有多种职能, 小城镇或不发达地区城镇职能则相对简单。城市的工业、交通运输、商业、行政、 文化、教育、科学等企事业是城市职能形成的基础。 城市职能是由该城市为外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来体现的,由专业化部门、智 能化强度、职能规模三个要素组成。
• 城市是如今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的世界。城市从无到有,从简 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史,反映着人类社会、人类自身 同样的发展历程。然而我们从未探究过,它是从何而产生,最初是 怎样的形态,是如何逐渐走到了今天这样的面貌,又是如何与人类 自身息息相关。
• 起源
人类最早的礼仪性汇聚地点,即各方人口朝觐的目标,就是 城市发展最初的胚盘。
的。
图4
半坡遗址
芒福德用磁体来比喻聚居的精神性本质。古人类定期返回一些礼仪性 的聚会地点(墓地、洞穴)进行一些神圣活动,因此,“这些地点是先具备 磁体功能,然后才具备容器功能的”。显然,如果把容器隐喻主要当做一 种物质形态意义上的城市隐喻的话,那么磁体隐喻则是纯精神意义上的了。 将磁体功能置于容器功能之上,使得这里的容器隐喻脱离了具体的形态学 特征,而进入一个更符合人类聚居点特性的双重隐喻:磁体—容器隐喻。
中国建筑发展史 ppt课件
中国建筑发展史
云冈石窟历史久远,规模宏大,内容丰富,雕 刻精细,被誉为中国美术史上的奇迹。
中国建筑发展史
山东济南朗公谷神通寺单层石塔一座,俗呼 “四门塔”。平面正方形,四面辟门,中立方墩, 墩四面各坐一像。
中国建筑发展史
中国建筑发展史
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建筑群处理成熟。 木构件标准化,无过大或过小的构件。木结构
中国建筑发展史
佛光寺大殿所用斗拱十分规矩和严整,东大殿 的表现了结构和艺术的高度统一,具有我国唐
代木构建筑的明显特点,被作为仿唐建筑的范
中国建筑发展史
中国建筑发展史
宋代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大转变时期。规 模一般比唐朝小,但比唐朝建筑更为秀丽、绚 烂而富于变化,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殿阁楼 台,主要以殿堂、寺塔和墓室建筑为代表,流 行仿木构建筑形式的砖石塔和墓葬。
这一时期,中国各地也已不再兴建规模巨大的 建筑了,只在建筑组合方面加强了进深方向的 空间层次,以衬托主体建筑,并大力发展建筑 装修与色彩。
中国建筑发展史
宋代砖石建筑的水平不断提高,这时的砖石建 筑主要是佛塔和桥梁。浙江杭州灵隐寺塔、河 南开封繁塔及河北赵县的永通桥等均是宋代砖 石建筑的典范。
经济社会得到了一定程度发展,注重意境的园 林在这一时期开始兴起。
中国建筑发展史
永乐宫始建于元代,施工期前后共110多年,才建成了 这个规格宏大的道教宫殿式建筑群。永乐宫是典型的 元代建筑风格,粗大的斗拱层层叠叠地交错着,四周 的雕饰不多,比起明、清两代的建筑,显得较为简洁、 明朗。
中国建筑发展史
建于元代至正五年(公元1345年),云台用大理石砌 成,平面为矩形,台身倾斜,台中开一个半六角形的
中国建筑发展史
“邑于涿鹿之阿。迁陟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 当时显然未有固定之城郭宫室。至尧之时,则“堂崇三 尺,茅茨不剪”,后世虽以此颂尧之俭德,实亦可解 为当时技术之简拙。至舜所居,则“一年成聚,二年 成邑,三年成都” 。舜“宾于四门,四门穆穆”,初 期之都市已开始形成。“禹卑宫室,致费于沟淢” , 则因宫室已渐华侈,然后可以“卑”之。
余姚
余姚的历史地理、风俗艺术、工艺建筑
余姚的历史地理、风俗艺术、工艺建筑余姚市位于浙东宁绍平原,东与宁波市江北区、鄞州区相邻,南枕四明山,与奉化、嵊州接壤,西连上虞市,北毗慈溪市,西北于钱塘江、杭州湾中心线与海盐县交界,总面积1527平方公里。
余姚行政区域辖:6个街道:凤山街道、阳明街道、梨洲街道、兰江街道、郎霞街道、低塘街道;14个镇:临山镇、泗门镇、马渚镇、牟山镇、丈亭镇、梁弄镇、陆埠镇、大隐镇、大岚镇、河姆渡镇、四明山镇、小曹娥镇、黄家埠镇、三七市镇;1个乡:鹿亭乡【余姚城由南城、北城二城组成,北城始建于东汉建安五年(200),原城池范围较小,元至正十七年(1357)秋,城西扩至龙泉山西麓。
北城以贯穿南北的交通主干线虞宦街(今新建路)为纵轴线,设城门、水门各五座,城内河道纵横,书院、寺庙、祠堂集中于龙泉山麓,官宅民居依河而建。
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因倭寇猖獗,成批难民涌入使北城难以容纳,始筑南城。
南、北两城,中隔舜江,上以通济桥相通。
两城已于1930年、1937年先后拆除。
】从虞舜开始,历史文献中就有余姚的记载,有“舜耕历山”、“禹藏秘图”之说。
春秋时期的余姚属于越国,战国中期余姚又成为楚国辖地。
余姚真正置县是在秦朝,已有2200多年历史。
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余姚撤县设市,1995年,被国务院升为二类市。
风俗艺术:姚剧:又称姚滩,是余姚的地方戏,也是浙江省现存的几个地方剧种之一。
姚剧原称“余姚滩潢”,是越地民间歌舞和说唱活动形式。
姚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上叶,当地礼俗为装扮台阁,俗演虞初故事、院本等,以“雀咚咚”、“白话佬”等民间说唱、小调俚曲的形式盛行于民间,由此孕育并形成了余姚滩簧,进而发展成为今日的姚剧。
进入20世纪40年代后,客观上受抗战的影响,姚滩班社纷纷解散,仅有少数班社艰难生存。
1953年,当地政府扶植组建了以黄承炳为首的17名姚滩艺人为主的“余姚滩簧小组”。
1956年6月,“姚滩”定名为“姚剧”,同年11月成立了“余姚姚剧团”。
城市发展史课件
六、中西方城市发展对比
我国古代的城市规划理念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地进步与 完善的,从夏商周到春秋战国到三国,南北朝,又经隋唐, 宋元到明清。从最初的比较简单的城市规划体系,慢慢的 发展、进步到现在具有我国文化特色、文化底蕴与活力的 城市规划体系。
西方随着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最早一批城市的兴起,到 中世纪城市的进一步发展,18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的兴起, 迎来了城市发展的崭新时期,发展速度之快,变化之大, 前所未有。
城市发展史
提 纲
一、为什么要研究城市史
二、世界城市史研究现状 三、中国城市史研究现状
四、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五、城市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六、中西方城市发展对比
一、为什么要研究城市史
第一,人类文明史是一部城市发展史
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人的地理位置转移;职业 的改变;生产与生活方式的演变)。 探讨世界文明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吸收和借鉴世 界文明的一切积极成果。
2.不利的影响
环境问题
交通问题
居住问题 社会问题 气候问题
五、城市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不利的影响
五、城市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不利的影响
五、城市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不利的影响
五、城市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不利的影响
五、城市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不利的影响
五、城市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城市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任何国家和地区 都会进入这一阶段,有着类似的发生、发展规 律。
各国城市发展不可能有固定的发展模式;总 结规律、特点,吸收和学习别国的经验。
二、世界城市史研究现状
1.世界城市发展演进
一般认为,世界上古老的城市出现在公元前三 四千年前。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出现第一批 城市。 公元前2000年以前,印度河、黄河流域出现市。
ppt余姚城市发展史
2.行政划分
余姚市是县级市,目前城市现辖梨洲、凤山、 兰江、阳明、低塘、朗霞6个街道(余姚市 区),临山、黄家埠、小曹娥、泗门、马渚、 牟山、丈亭、三七市、河姆渡、大隐、陆埠、 梁弄、大岚、四明山14个镇和鹿亭乡(郊县)。 2014年末户籍人口83.67万人。
2015/11/22
3.地形地貌 余姚属浙东盆地山区和浙北平原交叉地区,地势南高北低,中间微陷。南部为四明山区,山峦起伏,散布大 小不等的盆地、谷地,最高峰芦山乡青虎湾海拔976米,中部姚江平原,有弧山残丘,点缀两岸;北部为滨海 冲积平原。总面积1501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805.09平方公里,占52.73%,平原432.51平方公里,占 28.33%,水域289.26平方公里,占18.94%。主要河流姚江,源于境内四明山夏家岭,自西向东流经中部, 汇入宁波市甬江出海,全长109公里,境内流长54公里,支流30余条,纵横交错,织成水网。并有众多湖塘 水库。
以旅游业为主
重点发展先进 特色制造业 (制造加工业 与观光旅游业)
3.2.1
一带
从姚江时代走向杭州湾时代 总体上发展加工制造业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 滨海位于南北大道东侧 姚北新区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 加工制造业为机电产品,化工产 品加工,为传统工业
一带:滨海产业带 姚北新区
3.2.2
姚东产业区
榨菜
杨梅
茭白
标题三
笋干
茶叶, 苗木
2.4
探究原因
个人猜想和资料收集
对于农业的分布情况,我研究了余姚市内的交通和各农产业之间的联 系,发现两者的关联性并不强,更多的影响农产业分布的是气候和地理 条件。
余姚榨菜种在沿海平原松软的沃土里,土壤肥沃,雨量充沛,生长期间
ppt余姚城市发展史
自然是适合茶树苗木。
河姆渡镇,位于姚江下游的平原河网地带,地势较低,排水不畅,常年 积水,是种茭白的好地段。
农业总结
余姚市属浙东盆地低山区,山脉属四明山脉,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为
四明山低山丘陵,中部为姚江冲击河谷平原,北部为钱塘江,杭州湾冲 积平原。余姚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阳光充沛,雨量丰富,温暖湿 润,四季分明。 市区主要发展工业和商业,同时为了满足城市建设的需要,耕地的相对 减少,导致市区的第一产业比重比较低,主要发展都市农业。周边的城 镇在良好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的影响下,分别应地制宜的发展了自己的特 色农业。这就形成了第一产业主要分布在市区以外的各个乡镇的布局情 况。
3.2
区块介绍
十二五规划 一核一带三区 一核:经济开发区 一带:滨海产业带 姚北新区 三翼:姚西产业区 姚东产业区 姚南产业区
重点发展先进特色制 造业,战略型新兴产 业(工业为主)
重点发展战略 新兴型产业: 塑料;电子等 (综合性强)
重点发展先进特色 制造业,战略型新 兴产业(以牟山湖 为产业中心,发展 农业工业观光旅游)
各村镇经济以家庭小作坊为主要生产场所,结构简单,运作灵 活为大型整机生产厂商生产配套零部件,有效的延伸了支柱产 业的产业链,推动了我市经济蓬勃发展
乡镇发展:
规模小 集约化发展程度低 科技含量低 区域发展不均
3.4
塑料产业
中国两大塑料中心:以台州、余姚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塑料产业带 以顺德、乐从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塑料产业带 发展进程: 80年代中后期 出现涉塑企业 带动商贩 1991-1993年 塑料一条街 逐步扩大 1995年 中国塑料城信 息中心 1997年 中国塑料信息 网 2001年 宽带网与电子 商务
农 业
谈余姚改革之变化.
衣柜里的变化
70年代
余姚人的新生活
80年代
牛仔裤
喇叭裤 中山装
蝙蝠衣
2011年11月2日,美国安全化妆品运动联盟表示,强生婴儿洗发水中含有可致癌的二恶烷以及季铵盐15。美国、中国、加拿大等5国市场所售产品中仍含有该物质。
衣柜里的变化
90年代
余姚人的新生活
21世纪
唐装
西服
吊带装
2011年11月2日,美国安全化妆品运动联盟表示,强生婴儿洗发水中含有可致癌的二恶烷以及季铵盐15。美国、中国、加拿大等5国市场所售产品中仍含有该物质。
余姚四贤
黄犁洲
王阳明
严子陵
朱舜水
I-Talk
城市篇
改革开放30年变化
2011 10 月份,奢侈品品牌 年11月2日,美国安全化妆品运动联盟表示,强生婴儿洗发水中含有可致癌的二恶烷以及季铵盐 Gucci被指在华用工双重标准,并爆发“虐工门”,让这个一向在中国口碑不错的奢侈品企业,一夜之间成了千夫所指的“血汗工厂”。 15。美国、中国、加拿大等5国市场所售产品中仍含有该物质。
衣柜里的变化
济之真实写照。
余姚人的新生活
衣: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就是计划经
70年代,社会虽然稳定,但是资源依然匮乏,服装 大多是棉布,穿出来的衣服色彩单调,以蓝色的中 山装和工作服为主。 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进展,人们生活也逐渐 走向富裕,服装颜色面料渐趋丰富多彩,款式也 开始新颖,喇叭裤、牛仔服风行一时。在这一时 期,戴太阳镜、留长头发、穿喇叭裤、蝙蝠衫、 红衬衫成为时尚。 改革的浪潮已把百 官街上那些受人尊 重的裁缝师傅给革 掉了,那些布店也 不翼而飞,取而代 之的是大大小小商 场。
老城区的发展
[课件]城市发展史 第一章 城市的起源PPT
大都市,城市孕育出大量文明成果;重大发现、发
明和创造几乎都与城市有直接关系;城市收藏、保
存、积累、传播、继承、发展人类文明成果。
(4)城市是一种社会生活方式
城市要求其成员参与社会分工,遵守组织规章
制度,实现宏大目标。城市成员既享受城市高品质
生活,又牺牲农耕社会中的自由。
6、城市的基本特征
(1)空间上的聚集性或集中性(根本属性之一) 城市是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高聚集地。
中石器(1~1.5万年),
生活以渔猎为主,渔民为了 便于捕捉鱼类、贝壳等食物, 渔民大都滨水而居。
居点的特征: (1)茅屋或帐篷选址显示出某 种相对的秩序或者受自然条件, 如气温、日照、潮汐和风的影 响; (2)建筑物布局显示出社会的 等级关系; (3)辟邪符咒与占卜盛行。
新石器(5千~1万
年),农业与畜牧业分 离开来,产生了第一次 社会大分工,人类进入 永久定居生活
2、原始的居住形态
• 穴居、巢居、半穴居、地面建筑
• 穴居:
• 旧石器时代原始人居住的岩洞在北京、辽宁、 贵州、广东、湖北、江西、江苏、浙江等地都 有发现,这种大自然所天然赐予的洞穴是当时 用作住所的一种较普遍的方式。进入氏族社会 以后,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房屋建筑也开 始出现。但在环境适宜的地区,穴居依然是当 地氏族部落主要的居住方式,只不过人工洞穴 取代了天然洞穴。
城市通常呈现出与其周围地理与社会环境截然不 同的特征。这种领域的界定确定了我们讨论的所有 问题的对象和范围。
(5)公共的人工环境与人工景观 城市中的所有环境都是人造的或是按照 人的意志改造过的(包括按照人的意志未改
造的)。取代原始自然环境的是:密集的建
筑物、承载车流人流的道路以及间或期间的 广场和绿地。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概述(PPT 86页)
二、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基本动力
从世界范围来看,工业对城市发展的主导 地位并没有动摇。
– 世界上实现工业现代化的国家仍占少数,而 人口众多、幅员广阔的欠发达地区全部实现 工业现代化的路还很长
– 即使在实现了工业现代化的国家和地区,工 业仍然是创造城市财富的根本手段,城市成 长的有力方式仍是工厂企业的扩展
哈尔滨:扼守黑龙江省与东北南部和关内联系的主要通道
注意带五 星标志的 县城位置
中心位置与门户位置,哪一个更重要?
中心、重心位置和邻接、门户位置
中心位置——有利于区域内部的联系和管理 门户位置——有利于区域与外部的联系
当一个城市同时体现这两种位置的优势时,它会 成为区域的首位城市
当一个区域内没有一个城市同时具备这两种位置 的优势时,则可能出现并立的双中心局面。
• 工业革命一开始,短时期内就改变了城市的经 济状态。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这一时期城市人口 增长的速度几乎与工业职工人数的增长相等。 从此,工业开始支配城市的发展。
城
城
市
市
化
化
的
成
快
熟
城 市 化 的 预 备 期
城 市 化 的 发 展 期
速 发 展 期
期
城市化发展一般规律——拉平的“S”型曲线
二、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基本动力
城市 新加坡 雅加达 利马
所属国家 纬度 新加坡 1°17′N
印度尼西亚 6°10′S
秘鲁 12°03′S
一、区域自然地理条件
高纬度地区的大城市,大都受惠于大西洋暖流 的特殊条件。
–奥斯陆(59°55′N) –斯德哥尔摩(59°20′N) –圣彼得堡(列宁格勒,59°58′N) –雷克雅未克(冰岛首都,64°09′N) –摩尔曼斯克(68°58′N,纬度最高,不冻港)
余姚传统文化PPT
河姆渡遗址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河姆渡遗址景区由博物馆、遗址现场展示和
原始生态区三部分组成,江泽民主席为河姆渡遗址博物馆题写了馆名。 1993年在遗址西侧建起了博物馆,占地39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建 筑结构采用“干栏式”形式,以体现河姆渡原始时期的建筑特征。人字 形坡屋面上设 置5-7组交叉构件,象征着七千年前卓越的榫卯木作技术。整座建筑造型犹如一只展翅 欲飞的大鸟,表现了先民爱鸟、崇鸟的习俗。文物陈列馆分三 个展厅,以三百余件出 土文物精品为依托,辅以模型、木雕、灯箱、照片等,展示了七千年前先民的生产生 活内容和精神面貌,反映了先民的勤劳和智慧。观览其 中,您将为先民的创举深深地 叹服。
腐皮包黄 鱼
冰糖甲鱼
荷叶粉蒸肉
全虾仁
我的家乡余姚, 一个宜居宜业的魅力城市, 文献名邦欢迎您的到来!
谢谢!
文物部门还收藏有新石器时代至解放战争时期的金石、 陶瓷、书画等文
物8000余件,古籍近40000册。这些丰富的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历史和
艺术价值,是余姚数千年灿烂历史的见证。
文 化 之 旅
史前文化,璀璨夺目
文献名邦,遗泽丰厚 朱王黄严,四大先贤
朱舜水
朱之瑜号舜水,明末清 初的著名学者。他曾组 织义师抗清,失败后避 居日本讲学。对日本的 儒学发展影响大,被称 为日本的孔夫子,为中 日的文化交流作出了巨 大贡献。后客死于日本 ,有《朱舜水先生文集 》28卷传世。 黄宗羲字太冲,号南 雷,学者称梨洲先生 。是明末清初重要的 思想家史学家。写成 《明夷待访录》等, 开明代以来我国民主 思想之先河。
河姆渡遗址
文 化 之 旅
史前文化,璀璨夺目
文献名邦,遗泽丰厚 王朱黄严,四大先贤
文献名邦,遗泽丰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