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造园“六法”(详细)

合集下载

中国古典园林的手法_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手法_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手法_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中国早在步入春秋战国时代,就进入和亲协调的阶段,所以在造园构景中运用多种手法来表现自然,下面由店铺为你整理中国古典园林的手法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古典园林的手法(一)抑景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所以园林造景也绝不会让人一走进门口就看到最好的景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这叫做“先藏后露”、“欲扬先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取抑景的办法,才能使园林显得有艺术滋力。

如园林入口处常迎门挡以假山,这种处理叫做山抑。

(二)添景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塔,如没有其他景点在中间、近处作过渡,就显得虚空而没有层次;如果在中间、近处有乔木、花卉作中间、近处的过渡景,景色显得有层次美,这中间的乔木和近处的花卉,便叫做添景。

如当人们站在北京颐和园昆明湖南岸的垂柳下观赏万寿山远景时,万寿山因为有倒挂的柳丝作为装饰而生动起来。

(三)夹景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建筑(如塔、桥等),它们本身都很有审美价值,如果视线的两侧大而无当,就显得单调乏味;如果两侧用建筑物或树木花卉屏障起来,使甲风景点更显得有诗情画意,这种构景手法即为夹景。

如在颐和园后山的苏州河中划船,远方的苏州桥主景,为两岸起伏的土山和美丽的林带所夹峙,构成了明媚动人的景色。

(四)对景在园林中,或登上亭、台、楼、阁、谢,可观赏堂、山、桥、树木…… 或在堂桥廊等处可观赏亭、台、楼、阁、檄,这种从甲观赏点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观赏点的方法(或构景方法),叫对景。

(五)框景园林中的建筑的门、窗、洞,或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往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这便是框景。

(六)漏景园林的围墙上,或走廊(单廊或复廊)一侧或两侧的墙上,常常设以漏窗,或雕以带有民族特色的各种几何图形,或雕以民间喜闻乐见的葡萄、石榴、老梅、修竹等植物,或雕以鹿、鹤、兔等动物,透过漏窗的窗隙,可见园外或院外的美景,这叫做漏景。

魏晋南北朝的造园艺术法则

魏晋南北朝的造园艺术法则

魏晋南北朝的造园艺术法则魏晋南北朝的造园艺术法则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画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的六法,对中国园林艺术创作中的布局、构图、手法等,都有较大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画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的六法,对中国园林艺术创作中的布局、构图、手法等,都有较大的影响。

他的六法其一是“气韵生动”,“气韵”是一幅画的总的艺术效果和它的艺术感染力。

所谓“气韵生动”,就是要求一幅绘画作品有真实感人的艺术魅力。

其二是“骨法用笔”,即绘画的造型技巧。

“骨法”一般指事物的形象特征;“用笔”指技法,用墨“分其阴阳”,更好地表现大自然的阴阳明晦、远近疏密、朝幕阴晴,以及山石的体积感、质量感等。

下笔之前要充分“立意”,作到“意在笔先”,下笔后“不滞于手,不凝于心”,一气呵成,画完后又能作到“画尽意在”。

其三是“应物象形”,即物体所占有的空间、形象、颜色等。

其四是“随类赋彩”,即画家用不同的色彩来表观不同的对象。

中国古代画家把用色得当和表现出的美好境界,称为“浑化”,在画面上看不到人为色彩的涂痕,看到的是“秾纤得中”,“灵气惝恍”的形象。

中国山水画家在色彩运用上的这种“浑化”的境界,与中国园林艺术中的建筑、绿化、山水等色彩处理上的清淡雅致等要求是一脉相承的,但自然中的景色入画,画的色彩是不变的,而园林艺术的色彩却可以随着一年四季,或一天内早中晚的变化而变化,这是园林与绘画的不同特点,也是绘画达不到的。

其五是“经营位置”,即考虑整个结构和布局,使结构恰当,主次分明,远近得体,变化中求得统一。

中国历代绘画理论中谈的构图规律,疏密、参羡、藏露、虚实、呼应、简繁、明暗、曲直、层次以及宾主关系等,既是画论,更是造园的理论根据。

如画家画远山则无脚,远树无根,远舟见帆而不见船身,这种简繁的方法,既是画理,也是造园之理。

园林中的每个景点,犹如一幅连续而不同的画面深远而有层次,“常倚曲阑贪看水,不安四壁怕遮山”。

这都是藏露、虚实、呼应等在园林建筑中的应用,宜掩则掩,宜屏则屏,宜敞则敞,宜隔则隔,抓住精华,俗者屏之,使得咫尺空间,颇能得深意。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方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方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方法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中国早在步入春秋战国时代,就进入和亲协调的阶段,所以在造园构景中运用多种手段来表现自然,以求得渐入佳境、小中见大、步移景异的理想境界,以取得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效果。

构景手段很多,比如讲究造园目的、园林的起名、园林的立意、园林的布局、园林中的微观处理等。

在微观处理中,通常有以下几种造景手段,也可作为观赏手段。

一、抑景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所以园林造景也绝不会让人一走进门口就看到最好的景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这叫做“先藏后露”、“欲扬先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取抑景的办法,才能使园林显得有艺术魅力。

如园林入口处常迎门挡以假山,这种处理叫做山抑。

二、添景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塔,如没有其他景点在中间、近处作过渡,就显得虚空而没有层次;如果在中间、近处有乔木、花卉作中间、近处的过渡景,景色显得有层次美,这中间的乔木和近处的花卉,便叫做添景。

如当人们站在北京颐和园昆明湖南岸的垂柳下观赏万寿山远景时,万寿山因为有倒挂的柳丝作为装饰而生动起来。

三、夹景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建筑(如塔、桥等),它们本身都很有审美价值,如果视线的两侧大而无当,就显得单调乏味;如果两侧用建筑物或树木花卉屏障起来,使甲风景点更显得有诗情画意,这种构景手法即为夹景。

如在颐和园后山的苏州河中划船,远方的苏州桥主景,为两岸起伏的土山和美丽的林带所夹峙,构成了明媚动人的景色。

四、对景在园林中,或登上亭、台、楼、阁、榭,可观赏堂、山、桥、树木…… 或在堂、桥、廊等处可观赏亭、台、楼、阁、榭,这种从甲观赏点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观赏点的方法(或构景方法),叫对景。

五、框景园林中的建筑的门、窗、洞,或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往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这便是框景。

六、漏景园林的围墙上,或走廊(单廊或复廊)一侧或两侧的墙上,常常设以漏窗,或雕以带有民族特色的各种几何图形,或雕以民间喜闻乐见的葡萄、石榴、老梅、修竹等植物,或雕以鹿、鹤、兔等动物,透过漏窗的窗隙,可见园外或院外的美景,这叫做漏景。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技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技法

自然山水中的园林,得到活水比较容易,只要
引进天然水源就可。如杭州灵隐寺的冷泉、无
锡寄畅园的二泉水等。有地园林中,泉水源头
本身就是很好的一景,如太原晋祠的难老泉、
济南大明湖的趵突泉。有的园林中较大的水面
被作为城市的调节水源和畜水库,如北京颐和
园的昆明湖等。城市园林,也要疏通水的去路
,接入天然的河道。古园中的闸桥、闸亭都是
8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园林风景中山水的基本关系是“山因水活,水
随山转”。只有能流转的活水,才能给山带来
生气;只有富有生命力的水,才能活泼泼地映
出园林景色。要是园中的水是一潭死水,就会
腐臭变质,根本谈不上自然之美了。为此,计
成在《园冶》中指出:造园在初创阶段就要“
立基先究源头,疏源之去由,察水之来历。”
4
一、因地制宜,顺应自然因地制
顺应自然的另一层意思是按自 然山水风景的形成规律来塑造
宜是指造园时根据不同的基地条 园中的风景,使园内景色富有
件,有山靠山,有水依水,充分 自然天真的魅力。园林艺术的
攫取自然景色的美为我所用,这 主要目的是创造(或者改造整
实际上也就是园林规划布局中的
理)山水风景美,使之更集中 、更精练、更便于观赏。祖国
为控制外河和内水而设立的(如《红楼梦》)
大观园中的重要一景沁芳桥便是闸桥)。有些
城市园林,实在没有办法接通活的地表水,造
园家便因地制宜地在溪池的最深处,打几口井
,将园内的地表水和地下活水沟通,来保证水
的活力。江南一带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常用
这种办法救活水源。
9
园林植物的栽植也同山水造景一样 ,要顺应自然。我国古园中栽花种 树的原则,是让其自然生长,不加 人工约束。因此,在古园中几乎看 不到西式花园中那种笔直的林荫道 ,修剪成几何形体的树木和十分对 称、规正的花台,园中植物几乎都 是姿态舒展、生意盎然的。而且它 们往往间杂种在一起,就象在山野 中一样。有姿态古拙可以入画的老 树,有随时会变化的各色花果,诸 如桃、李、海棠、柿子等果树,在 园林中互相辉映,给景色平添了不 少山野的自然气息。在苏州的一些 城市园林中,至今人们还能欣赏到 “老榆旁岸,垂杨临水,幽篁丛出 ”的野趣(拙政园中部池上两岛) 和“漫山枫树,桃柳成荫”的城市 山林风貌(留园西部小岗)。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的基本方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的基本方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的基本方法咱就说这中国古典园林造园啊,那可是有不少的门道。

我就先从这选址开始讲起吧。

这园子得找个好地方,就像人找个好住处似的。

有的园林呢,是依山傍水的,那山啊,得是那种有模有样的山,不是那种秃秃的山。

山上得有树,那树长得郁郁葱葱的,风一吹啊,树叶沙沙作响,就像在跟你说悄悄话似的。

水呢,最好是那种清澈见底的,能看到水里的鱼儿游来游去,那鱼儿的颜色可鲜亮了,红的像火,白的像雪。

我有一次去一个古典园林,那园子旁边的水啊,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的,就像一地的碎银子。

再说说布局。

这布局可讲究了,就像下棋一样,每一步都得想好了。

要有亭台楼阁,这亭台楼阁的位置可不能乱摆。

亭子啊,得建在景色好的地方,人坐在亭子里,往四周一看,那都是美景。

楼阁呢,要建得有气势,那楼阁的飞檐啊,就像鸟儿展翅一样,看着可精神了。

我记得我去一个园林的时候,看到一个楼阁,那楼阁的柱子可粗了,上面还有精美的雕刻,雕的是一些神仙啊,瑞兽啊,那神态栩栩如生的,就像要从柱子上跳下来似的。

还有这园林里的花草树木,那也是精心挑选的。

花得是应季的花,春天有桃花、杏花,那桃花粉粉嫩嫩的,就像小姑娘的脸蛋。

杏花呢,白里透着红,风一吹,花瓣就像雪花一样飘落下来。

夏天有荷花,那荷花在池塘里亭亭玉立的,荷叶像一把把绿伞,青蛙就躲在荷叶下面呱呱叫。

秋天有菊花,菊花的颜色可多了,黄的、白的、紫的,一团团的,就像彩色的云朵。

冬天有梅花,梅花在寒风中独自开放,那股子傲气啊,让人敬佩。

树呢,有松树、柏树,这些树一年四季都是绿油油的,就像忠诚的卫士一样,守护着园林。

再说这园子里头的小路,那也是有讲究的。

小路不能是直直的,得是曲曲折折的,就像人生的道路一样,充满了曲折。

人走在小路上,一边走一边看两边的景色,每走一步都有新的发现。

我有一次在一个园林里走小路,那小路两旁种满了竹子,竹子长得高高的,把阳光都遮住了,走在下面,凉飕飕的,特别舒服。

还有这园林里的石头,石头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说明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说明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说明中国古典园林荟萃于江南,尤以苏州为胜,多为明清时代的遗存。

从造园的历史发展来看,明清园林较之唐宋的空间范围已在缩小,下面由店铺为你整理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说明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园林布的局,用现代话说,就是在选定园址的基础上进行总体规划,根据园林的性质、规模、使用要求和地形地貌的特点进行总的构思。

它不仅要考虑园林内部空间的现状,还要研究外部空间的现状和特点。

这样的构思是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山石、水面、植物、建筑等——进行的,按照美学的规律去创造出各种适合人们游赏的环境。

因此,正确的布局来源于对园林所在地段环境的全面认识,分清利弊,扬长避短;正确的布局来源于对园林整体空间中各种环境的丰富想象和高度概括。

1 突破园林空间范围较小的局限,实现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1.1利用空间大小的对比江南的私家园林,一般把居住建筑贴边界布置,而把中间的主要部分让出来布置园林山水,形成主要空间;在这个主要空间的外围伺机布置若干次要空间及局部性小空间;各个空间留有与大空间联系起来。

这样即各居特色,又主次分明。

在空间的对比中,小空间烘托、映衬了主要空间,大空间更显其大。

如苏州网师园的中部园林:从题有“网师小筑”的园门进入网师园内的第一空间,就是由“小山丛桂轩”等三个建筑以及院墙所围绕的狭窄而封闭的庭院,庭院中点缀着山石树木,构成了幽深宁谧的气氛。

但当从这个庭院的西面,顺着曲廓北绕过濯缨水阁之后,突然闪现水光荡漾、水崖岩边、亭榭廊阁、参差间出的景象。

也正由于前一个狭窄空间的衬托,这个近均30米×30米山池区就显得较实际面积辽阔开朗了。

1.2注意选择合宜的建筑尺度在江南园林中,建筑在庭院中占得比重较大,因此,很注意建筑尺度的处理。

在较小的空间范围内,一般均取亲切近人的小尺度,体量较小,有时还利用人们观赏物体“近大远小”的视觉习惯,有意识地压缩位于山顶上的小建筑的尺度,而造成空间距离较实际状况略大的错觉。

古典园林中谢赫六法的应用

古典园林中谢赫六法的应用

关键词:谢赫六法;绘画艺术;古典园林中国传统艺术的门类可谓十分丰富,其中代表性的有书法、音乐、绘画和戏曲等。

虽然艺术的形式有所区别,但这些传统艺术都是被同一片土地上所孕育的文明滋养而成,因此各艺术门类之间往往具有同音共律的特征。

在众多艺术门类中,诗歌、绘画与园林艺术一直是我们的研究重点,也应当是我们的研究重点。

这是由于文学是时间的艺术,绘画是空间的艺术,而园林是时空综合的艺术[1]。

一言以蔽之,此三者很大程度上涵盖了艺术的表现范围。

从这个角度来看,园林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在表达中国古代审美观念时亦不可避免地将诗情与画意熔铸于其中。

所以,对于当今的园林从事者而言,探究中国古典园林的继承与发展就必然要探讨这些艺术门类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决不能孤立、片面地看待园林这门学科。

现以绘画艺术中谢赫六法与园林的联系出发,探讨二者的关系以及“六法”在古典园林中实际应用的案例。

1谢赫六法与古典园林的联系1.1思想的关联“六法”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此时社会的动荡猛烈地冲击着先前建立在儒家体系下的思想观念,而老、庄美学,魏晋玄学开始登上中国艺术的舞台。

在艺术方面,人们不再强调艺术的政教实用的功能,开始强调艺术的审美功能。

在审美上也突破了“比德”观念的限制,开始注重自然本身的美。

这一系列的转变既是对之前思想观念的批判继承,同时也奠定了后代艺术发展的根基与方向。

从这个意义上说,魏晋六朝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转折点[2]。

在古典园林发展历程中,学术界也公认魏晋南北朝时期为古典园林发展的转折期。

从这个角度看来,谢赫六法不仅是当时绘画作品的品评标准,而且是当时艺术精神的集中体现。

虽然“六法”是魏晋时期的理论成果,而现存园林与理论著作大多为明清时期,但“六法”所象征的审美观念为之后朝代的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调,指明了方向。

总而言之,绘画艺术理论中的“六法”与古典园林有着由内而外的思想关联。

1.2理论的渊源“六法”和古典园林艺术既有一般性的思想上的关联,又有特殊的理论联系,这也是其他大多数绘画艺术理论所不具备的。

中国古典园林常见的构景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常见的构景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常见的构景手法中国古典园林在造园构景中运用多种手段来表现自然;以求得渐入佳境、小中见大、步移景异的理想境界,以取得自然、淡泊。

恬静、含蓄的艺术效果。

构景手法很多,下面由为你整理中国古典园林常见的构景手法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古典园林常见的构景手法(一)抑景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所以园林造景也绝不会让人一走进门口就看到最好的景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这叫做“先藏后露”、“欲扬先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取抑景的办法,才能使园林显得有艺术滋力。

如园林入口处常迎门挡以假山,这种处理叫做山抑。

(二)添景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塔,如没有其他景点在中间、近处作过渡,就显得虚空而没有层次;如果在中间、近处有乔木、花卉作中间、近处的过渡景,景色显得有层次美,这中间的乔木和近处的花卉,便叫做添景。

如当人们站在北京颐和园昆明湖南岸的垂柳下观赏万寿山远景时,万寿山因为有倒挂的柳丝作为装饰而生动起来。

(三)夹景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建筑(如塔、桥等),它们本身都很有审美价值,如果视线的两侧大而无当,就显得单调乏味;如果两侧用建筑物或树木花卉屏障起来,使甲风景点更显得有诗情画意,这种构景手法即为夹景。

如在颐和园后山的苏州河中划船,远方的苏州桥主景,为两岸起伏的土山和美丽的林带所夹峙,构成了明媚动人的景色。

(四)对景在园林中,或登上亭、台、楼、阁、谢,可观赏堂、山、桥、树木…… 或在堂桥廊等处可观赏亭、台、楼、阁、檄,这种从甲观赏点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观赏点的方法(或构景方法),叫对景。

(五)框景园林中的建筑的门、窗、洞,或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往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这便是框景。

(六)漏景园林的围墙上,或走廊(单廊或复廊)一侧或两侧的墙上,常常设以漏窗,或雕以带有民族特色的各种几何图形,或雕以民间喜闻乐见的葡萄、石榴、老梅、修竹等植物,或雕以鹿、鹤、兔等动物,透过漏窗的窗隙,可见园外或院外的美景,这叫做漏景。

中国园林有哪些营造手法

中国园林有哪些营造手法

中国园林有哪些营造手法中国园林的造园师们根据“师法自然”这个造园的总体原则,“天然画图”又“曲尽人工”,处理好以下辩证关系:1、对比冲淡中国古代江南的私家园林,园主多为士大夫。

或仕进不遂,或归老园林,园林为他们读书养性之所,终老归隐之栖,所以多以古朴淡雅为其园林基调:建筑多为粉墙黛瓦,只在门厅、廊柱略施绛朱;花木以松柏梅竹为主,以表其淡泊高洁之志、恬静悠闲之气。

这类园林,在于大自然的契合上比较容易处理。

比较复杂的是皇家园林和模仿皇家园林的北方贵族第宅园林如恭王府,以及寺观园林。

北方的皇家园林,如颐和园、承德山庄,为了宣扬皇家声威,园内建筑多为黄色琉璃瓦顶,朱红门墙、金彩壁饰,显得富丽堂皇。

为了与大自然色彩和谐统一,造园家们用对比冲淡调和等方法改变自身形态,使之接近大自然。

如避暑山庄是皇家园林中的极品,金碧辉煌、富丽堂皇,造园家们刻意用楼前的水榭云山,楼旁的青松女萝来冲淡其富贵气象和隆重色调,并用一些能显示大自然清幽和淡泊之志来作为亭名、阁名和院名,来表达重返大自然的愿望,如康熙命名的三十六景:水芳岩秀、风泉清听、濠濮间想、曲水荷香、万壑松风等无不以自然之趣为主,或写自然景色之美,或抒道家散淡之思。

后来乾隆命名的三十六景,以上述情志为主者一占十分之久,如沧浪屿、知鱼矶、清晖亭、水恬居等。

其中“江天一色”胜景,每当明月高悬之夜,湖光月色两相辉映,湖水轻轻扣拍堤岸,给人完全是一种自然形态的静谧和优美。

承德避暑山庄“沧浪屿”后院另外就是通过微差求得和谐。

如成都杜甫草堂、南岳衡山的麻姑仙境、杭州西湖灵隐探梅等景区,其亭台楼阁或用竹柱,或盖草顶,或外墙、木柱皆仿树干或树皮颜色,使建筑物的色调与自然环境中的山石、林木尽量一致,以缩小殿堂的高大华美与大自然的清幽淡远之间的差距。

晚唐杜牧、南宋岳飞曾登临过的池州齐山著名的翠微亭,则完全用竹子建造,竹墙、竹顶、竹篱、竹门,与齐山青青的山色和山下滔滔的长江水混融在一起,更显出一种宁静雅致和浑融的美。

六大园林造景手法

六大园林造景手法

六大园林造景手法咱中国人啊,对园林那可是情有独钟!园林造景,就像是在大地上作画,六大手法那可是各有各的妙处。

你瞧那堆山叠石,这可不是随便堆一堆石头就完事儿了。

那得像搭积木一样,精心设计,让那些石头仿佛有了生命,或像龙盘踞,或像虎卧着,给园林增添一份雄浑的气势。

这就好比是给园林穿上了一件有个性的外衣,你说妙不妙?再说说理水。

水可是园林的灵魂啊!那弯弯的溪流,就像仙女舞动的丝带,轻盈地在园中流淌。

还有那平静的湖面,倒映着周围的景色,简直就是一面天然的镜子。

想象一下,在湖边漫步,看着水中的自己和周围的美景融为一体,那感觉,啧,别提多惬意了!植物配置也很重要啊!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就像是一群小精灵,在园林里欢快地跳跃。

这边几棵高大的松树,像卫士一样挺立;那边几丛娇艳的花朵,如美人般婀娜多姿。

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景色,春天的花,夏天的绿,秋天的叶,冬天的枝,每一个时刻都有独特的魅力,这难道不是大自然给我们的最好礼物吗?建筑营造呢,那就是园林里的主角啦!亭台楼阁,各有各的韵味。

坐在亭子里,看云卷云舒,感受着微风拂面,是不是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楼阁呢,高高矗立,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这些建筑和周围的环境相互融合,浑然一体,就像是一幅完美的画卷。

而景窗门洞呢,就像是园林里的小眼睛。

透过这些小窗户,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就像是在看一部精彩的幻灯片。

有时候,你会惊喜地发现,原来一个小小的窗户,也能框出一幅绝美的画面。

最后说说光影艺术。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形成一片片光斑,那场景,就像是在地上洒下了无数的金子。

到了晚上,月光下的园林又别有一番风味,朦朦胧胧的,充满了诗意。

哎呀呀,园林造景真是太神奇啦!它能把大自然的美浓缩在一个小小的空间里,让我们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咱中国人就是厉害,能创造出这么美妙的艺术。

大家可得好好欣赏这些园林,别辜负了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呀!这六大园林造景手法,真的是让园林变得活灵活现,充满了生机和趣味。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介绍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介绍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介绍园林造景是园林设计的主要内容,所谓造景主要是指在满足工程技术要求和遵循园林艺术法则的前提下,运用各种造景手法,合理组织各种造园要素,使之成为若干具有审美价值的景观和空间环境,下面由店铺为你整理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介绍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一、主景与配景主景或主景区是风景园林的构图中心,处理好主配景关系,就取得了提纲挚领的效果。

突出主景的方法:1.主景升高或降低法如“主峰最宣高耸,客山须是奔趋”,或四面环山,中心平凹。

2.轴线对称法包括绝对与相对的对称手法。

3.“百鸟朝凤”或“托云拱月”法,也叫动势向心法即把主景置于周围景观的动势集中部位。

4.构图重心法把主景置于园林空间的几何中心或相对重心部位,使全局规划稳定适中。

5.园中之园法不少大面积风景区或园林在关键部位设置园中园,以其局部之精徽而取胜。

二、层次与景深没有层次就没有景深。

中国园林,无论是建筑围墙,还是树木花草、山石水景、景区空间等,都喜欢用丰富的层次变化来增加景观深度。

景深一般分为前(景)、中(景)、后(背景)三个大层次,中景往往是主景部分。

当主景缺乏前景或背景时,便需要添景,以增加景深,从而使景观显得丰富。

尤其是园林植物的配植,常利用片状混交、立体栽植、群落组合、季相搭配等方法,取得较好的景深效果。

有时为了突出主景简洁、壮观的效果,也可以不要前后层次。

三、借景与屏景《园治》云:“嘉则收之,俗则屏之”,讲的是周围环境中有好的景观,要开辟透视线把它借进来,如果是有碍观瞻的东西,则将它屏障起来。

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可透视、感受的范围中来,称为借景。

借景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传统手法。

一座园林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为了丰富游赏的内容,扩大景物的深度和广度,除了运用多样统一、迂回曲折等造园手法外,造园者还常常运用借景的手法,收无限于有限之中。

借景的类型有:1.远借就是把园林远处的景物组织进来,所借物可以是山、水、树木、建筑等。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1、缀景在园林或庭院前点缀一些山、石或花草等用来美化场景。

看似无意,实则有意。

缀景2、点景是对园林内的景观特点的一个概况或主题起到点题的作用。

点景3、障景在园林中设置屏障,不让人一眼看穿。

起到曲径通幽的效果,把美好的风景营造出一种神秘感。

障景4、借景通过一定的手段,讲不属于本园的景观借用而成为本园的景观的一部分。

借者:园虽内外有别,得景则无拘束远近。

借景5、框景利用门洞、窗洞、柱框,甚至是树木等作为一个框架,框住园中一定范围的园林景观,设计别出心裁。

框景6、隔景与障景接近,隔景既有障景效果,又能做到不完全隔断,例如利用游廊、云墙、树木花草等作为景物或者景区的隔断。

隔景7、透景透景是利用完全透空的框架所框出的特定范围而形成的景致。

但它与框景又有些不同,框景有边框和景致两个元素,而透景则没有边框这个构成元素,只要能透过一种设置见到另一边的景致即可称为透景。

透景8、夹景主要是表现园林中空间狭长的景致,或是说它是特意设计制造出一种狭长的景色带。

夹景常常是利用树木、建筑、岩石等,将视线两侧的贫乏或无趣的景物遮掩、封闭起来,以形成狭长的空间,产生一种强烈的透视性,突出视线端点的景物或景观,又能增加景观的深远感,产生一种连绵曲折的趣味。

类似森林隧道。

夹景9、藏景中国古典园林讲究继深曲折、曲径通幽,追求无尽意的效果,使用藏景手法即可实现这一目的。

即将欲展示的景观或景色有意地隐藏起来,前部或外部用山、石、墙或树木等加以遮挡,当人转过这些遮挡物之后,眼前会突现一处“美妙不凡”的景观,让人眼睛一亮,让人愿意长久地流连品味。

这比将景色直接摆在人的眼前效果要好得多。

藏景10、漏景在园林中,景观的设计者常常会特意设置一些漏明墙、漏窗,在漏明墙、漏窗的内外营造一些景观,游人可以通过漏明墙、漏窗观赏这些景观,这种通过漏明墙、漏窗摄取景观的造景手法就称为漏景。

漏景。

简述中国古典园林主要造园手法

简述中国古典园林主要造园手法

简述中国古典园林主要造园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造园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是园林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国园林建筑学的阴阳思想,材料的节省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内拱造园法:是以拱形山水为中心,造假山植树,以拱形结构为主,形成天然而古朴的景色。

二、多岛式造园法:是将建筑与园林分割成多个岛屿,每个岛屿上都有花园、树木和水池等组合,形成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

三、水陆对衡法:是将水陆结合,使水陆的比例合理,突出水陆对立的特性,形成柔和的水陆园林效果。

四、攀式造园法:是把建筑物层层堆叠,以形成悬崖峭壁的攀式建筑,有利于保护景观,形成壮观的风景。

五、雕塑造园法:是将雕塑运用于园林设计,使建筑雕塑和植物结合,形成富有艺术感的园林美景。

六、庭院造园法:是将建筑物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小庭院,以平实的结构、植物布置和多种装饰形成清新的环境。

以上便是中国古典园林主要造园手法的简要介绍,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的施工技术、园林景观设计、空间结构、艺术布局,都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不断演变,留下了许多精美的园林艺术瑰宝。

- 1 -。

中国古典园林构景方法(九种全)

中国古典园林构景方法(九种全)

中国古典园林构景方法(九种全)中国古典园林构景方法1、抑景俗称“先藏后漏”,“欲扬先抑”。

如进门见假山,则为山抑;见树丛,则为树抑。

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所以园林造景也决不会让人一走进门口就看到最好的景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这叫做“先藏后漏”,“欲扬先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取抑景得办法,才能使园林显得有艺术魅力。

如园林入口处常迎门挡以假山,这种处理叫做“山抑”。

2、透景美好的景物被高于游人视线的地物所遮挡,须开辟透景线,这种处理手法叫透景。

要把园内外主要风景点透视线在平面规划设计图上表现出来,并保证在透视线范围内,景物的立面空间上不再受遮挡。

在安排透景时,常常与轴线或放射型直线道路和河流统一考虑,这样做可以减少因开辟透景线而移植或砍伐大量树木。

透景线除透景外,还具有加强“对景”地位的作用。

因此沿透景线两侧的景物,只能做透景的配置布景,以提高透景的艺术效果。

3、添景当远方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如果中间或近处没有过渡景观,眺望时就缺乏空间层次。

如果在中间或近处有乔木或花卉作中间或近处的过渡景,这乔木或花卉便是添景。

添景可以建筑小品、树木绿化等来形成。

体型高大姿态优美的树木,无论一株或几株往往能起到良好的添景作用。

远景在水平方向视界很宽,但其中又并非都很动人,因此,为了突出理想景色,常将左右两侧以树丛,树干,土山或建筑等加以屏障,于是形成左右遮挡的狭长空间,这种手法叫夹景,夹景是运用轴线,透视线突出对景的手法之一,可增加园景的深远感。

夹景是一种带有控制性的构景方式,它不但能表现特定的情趣和感染力(如肃穆、深远、向前、探求等),以强化设计构思意境、突出端景地位,而且能够诱导、组织、汇聚视线,使景视空间定向延伸,直到端景的高潮。

4、夹景当风景点的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建筑(如塔,桥等),他们本身都很有审美价值,如果视线的两侧大而无当,就显得单调乏味,如果两侧用建筑物或者树木花卉屏障起来,使得风景点的更显得有诗情画意,这就是夹景。

中国园林常用造园手法

中国园林常用造园手法

中国园林常用造园手法一、山水布局中国园林强调“山水”的布局,利用自然地形、山石、水体等元素,创造出具有诗情画意的景观。

通过合理的规划,使山石、水体、植物、建筑等元素相互呼应,形成完整的山水骨架。

二、空间层次中国园林善于运用空间层次,通过围合、引导、暗示等手法,创造出多层次、多角度的空间感受。

利用山石、建筑、植物等元素,形成不同大小、形状、高度的空间,使人们在游园过程中不断感受到空间的变化和层次感。

三、借景中国园林中的“借景”手法,是指将园外的景色引入园内,与园内景色融为一体。

通过设置观景台、窗洞等,将园外的山水、建筑、植物等元素引入园内,增加园林的景观层次和视野范围。

四、植物配置植物是中国园林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

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可以营造出四季不同的景观效果。

同时,利用植物的形态、色彩、芳香等特点,创造出不同的空间感受和情感氛围。

五、建筑小品建筑小品是中国园林中重要的元素之一。

通过设置亭台、楼阁、回廊等建筑小品,可以增加园林的景观层次和人文气息。

同时,这些建筑小品也可以作为观景、休息、娱乐的场所,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

六、叠石理水叠石理水是中国园林中独特的造园手法。

利用山石、水体等元素,创造出具有自然之美的景观。

通过叠石堆景、引水造溪等方式,使山石、水体相互呼应,形成具有诗情画意的景观效果。

七、色彩搭配色彩搭配是中国园林中重要的元素之一。

利用植物、建筑、山石等元素的色彩变化,创造出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景观效果。

同时,通过合理的色彩搭配,也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情感氛围和空间感受。

八、文化内涵中国园林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通过造园手法和元素的运用,可以传达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审美观念等文化内涵。

同时,这些文化内涵也可以为现代园林设计提供灵感和借鉴。

由谢赫“六法”探究拙政园的造园艺术

由谢赫“六法”探究拙政园的造园艺术

第 3期 艺术 提供 了充 足 的理论 依 据 。
刘 泽颖 等 : 六 法 ” 究拙 政 园 的造 园艺术 由谓 赫“ 探 令 人顿 觉 山林寂 静 、 野趣盎 然 l 。 3 ]
2 2 骨 法 用 笔 .
39 3
其一 , 中国造 园 理 论 著 作 晚 于 绘 画 理 论 12 0 0 年 。这是 因为绘 画 的发蒙 更早 , 成熟 也早 , 关绘 画 有 的理 论 出 现 得 早 , 量 也 多 。东 晋 画 家 顾 恺 之 ( 数 约 35 0 ) 4 —4 6 的代表 作《 画云 台 山记 》 开创 了山水 画论 , 之先 河 。随后 , 山水绘 画不 断 发展 , 山水 画论 也相 继 层 出不 穷 , 到南朝 时 出现 了谢 赫 的《 画 品录 》 古 。而 园林 的系统 理论 著作 , 至 明末 计成 ( 5 2 ) 著 晚 1 8 一? 所 《 园冶 》 出现 , 标 志 着 中 国第 一部 园林 理 论 著 作 的 才 的问世 。造 园实 践所 遵循 的法 度 大多符 合 于绘 画理 论 , 中 国古 典 园林 史上 , 在 画论 长期 代 替 园论 指 导着
林之母 , 文尝试从谢赫 ” 法” 度 , 论 六 角 由气 韵 生 动 、 法 用 笔 、 物 象 形 、 类 赋 彩 、 营 位 置 及 传 移 模 写 这 六 骨 应 随 经
大 理 论 分 析并 总结 拙政 园 的造 园 艺术 。 关 键 词 : 赫 “ 法” 拙 政 园 ;造 园 艺 术 ;山水 画 谢 六 ; 中 图 分 类 号 : U 8 . T 961 文 献标 志 码 : A
l n c pe p i i a ds a a ntng
“ 法 ” 为 中 国古 代 绘来自画 创 作 的 重 要 技 法 和 品 六 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造园有六法即山、水、树、石、路、屋。

对于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来说,有四大要素和“六法”之说,四大要素指的是:山石,水,植物和建筑;还有一种是“六法”之说,就是把山和石分开,加上水、树(就是植物)、屋(就是建筑),再加上园林中的路,共六大要素;也有人归结为花木,水泉,山石,点缀,建筑,路径,这种说法加上了点缀,也是组成了六个要素。

关于园林构成要素的说法很多,我们今天要说的是园林构成要素当中的植物这一构成要素。

山水是构成园林的最基本的要素,造园可以概括为掇山理水,而植物是掇山理水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植物犹如山峦之毛发,水景也需要植物来点缀衬托。

植物在古典园林中的形式有许多种,有高大的树木,如松、柏、梧桐等,拙政园的梧竹幽居,就是因为亭外有梧有竹而命名,因为梧能招风,所以把梧桐看成是吉祥之物。

也有多年生的草本花木,如梅,兰,竹,菊等,因为常被比作人的性格而在园林中经常出现,比如用梅来颂扬人的铮铮傲骨,竹来比喻为人的高风亮节,如扬州的个园,就是以种植竹子而出名。

但是大面积的草坪却在古典园林中很少出现,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第一,草坪又可以称为是“规矩草”,之所以称为是规矩草,是根据草的生长特征总结出来的,也就是说草坪必须经常修剪整齐才能显出其魅力来,而古典园林的造园的原则是“人工仿效自然”,古典园林所创造的是一个“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一个有若自然的环境,自然的景物是自由的、不规则的、非几何图形的,而修剪草坪好像就不是纯粹地模仿自然,而是对自然的景物有了一定的改造,所以说这一点与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是相违背的。

古人造园并不是不对构成要素进行人工的改造,只是在人工改造的基础上努力创造出一个“虽由人作,宛白天开”的园林意境,尽量做到看不出人工斧凿的痕迹。

如园林中的理水手法,根据水流动的特性,开凿出了蜿蜒曲折的水池,还要设计出一个水口,寓意水是有源头的,是流动的,这些虽然都是人工创造的,但设计得非常巧妙,顺乎自然,让人看不出加工过的痕迹;还有园林中的人工堆山,也是用自然界中的石头,按照大自然中山的形势堆砌而成,也做到了顺应山的走势,惟妙惟肖。

但是自然界中的草都是随意生长的,参差不齐,稍加修整,就能看出人工斧凿的痕迹,但如果不加以修剪,使其任意生长,则杂草丛生,而又会给人一种荒凉的感觉,好像园林家道中落,无人管理,所以从草的生长特征来看,草坪在古典园林中一般不用。

第二,所谓的草坪,就是指平坦的、大面积的草地,须在一望无际的视域中才能显示出其魅力,但是这一点恰恰与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相违背,因为古典园林讲究曲径通幽,园林的景色融合在亭台楼阁之中,需要沿着曲折的游览路线一步一景,步移景异,慢慢地去发现。

园林中的建筑在园林中处于从属的地位,它们在园林中有两重作用,一是作为观赏点,就是站在建筑中可以观赏园林的景色;另一方面它们也是园林中的景点之一,就是作为一个景点被游人观赏,所以说它们也是构成园林景色的元素之一。

我们说建筑在园林中处于从属的地位是因为园林的主要构成要素是山石和水面,建筑是山石和水面的配角,除了主要的厅堂外都处于比较隐蔽的位置,“花间隐榭,水际安亭”,强调一个“隐”字,因为它们处于从属的地位,所以其形状和规模都必须和周围的景物协调一致。

园林中的植物也是出于配角的地位,也应该让位于园林中的山石和水面,也应该出于比较隐蔽
的位置,掩映于山水与建筑之间。

而草坪,给人的感觉是坦坦荡荡,强调的是一个“露”字,不需要遮遮掩掩,草坪需要的是开敞的空间,站在一大片草坪上,能极目四望,而这就和园林追求的曲径通幽的意境相违背,站在草坪上园林中的景色一览无余,体会不到园林所追求的意境,也就没有了欣赏园林景色的乐趣可言,所以从这一点考虑,中国古典园林中一般是没有草坪这一绿化形式的。

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中,唯一大面积的可以说是水面,水面与草坪不同,因为水面可以处理得很丰富,避免单调感:首先大面积水面上可以架上曲桥,划分水面,增加空间的层次感,如拙政园的小飞虹,是古典园林中著名的廊桥,它横跨水面,打破了水面的单调,同时廊桥的本身做得小巧玲珑,倒影在水面,也为水面增加了一个景点;其次在水池中还可以种植荷花等水生植物,初夏时节,可以有绿的荷叶、红的荷花点缀水面;有的园林水面只种植一小部分荷花,而把大部分的水面留空,目的是为了倒影天空的云彩,因为云彩是瞬息万变的,在水面上的倒影更是变幻莫测,令人浮想联翩,使水面更显得有情致;除了廊桥的形状、荷花的颜色,天空的云彩点缀水面外,还有游鱼和蛙声来打破水面的寂静,所以说,大面积的水面可以创造出无穷无尽的意境。

以上这几点,都是大面积的草坪难以做到的。

第三,园林中的植物常常作为园主人的精神寄托和自喻比德。

中国江南私家园林的起源是由于文人士大夫阶层不满社会现实或者是官场失意而退而过隐居生活的,他们想逃脱现实,但又离不开城市的繁华生活,所以就在宅第旁开辟一块地方,模仿大自然中的景色来布置山石、水面,栽种植物花草,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排解心中的苦闷,或者是把这些自然景物作为精神的寄托。

原始先民“构木为巢”,“钻燧取火”,说明了树木与人类的关系源远流长,古人又把树木与金、水、火、土并列称为“五行”,可见人类对于树木很早就有了深厚的感情,早在先秦时期,古人把树木看作是民族和江山的象征,《论语·八佾》有:“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日: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

”松、柏、栗就成了夏后氏、殷、周的社稷之木,是氏族精神的所在。

植物除了具有民族的象征之外,还常常被文人士大夫用于“比德”,和园主人追求的精神境界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植物在古典园林中除了其观赏价值外,还有更高一个层次的价值,就是人性化的比德价值,园主人常通过栽种植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操和兴致。

文人士大夫阶层退隐到城市山林中以后,就把心志寄托在天地自然间,养其浩然之气,而与天地自然结合得最紧密的就算是植物了,植物会随着自然界四季的变化而变化,园林中也正因为有了植物四季的变化,才有了生命的特征,园主人在感觉四季变化的同时,可以寄托心志,赋诗抒发情怀,所以对一些富有“比德”属性的植物,如竹子、梅花、松柏等比较偏爱。

如把松、柏,还有梅花的耐寒特性,比作君子的坚强性格:水中的荷花比作君子洁身自好,出污泥而不染,孟浩然称赞荷花是“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造园植莲,充分显示了园主人逃脱官场黑暗的精神境界;还有竹是古人情有独钟的一种植物,白居易的《养竹记》中说:“竹本固,固以树德;竹性直,直以立身,竹心空,空以体道;竹节贞,贞以立志”,文人们赏识竹子的“贤,德,直,道,贞”,认为他们的人格只有竹子才可以比拟,隐入竹林便可以使人格价值得以体现,心志才有了寄托,苏轼也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诗句来赞美竹子,所以园林中栽种竹子是常有的事;另外还有兰花象征幽居隐士,玉兰、牡丹、桂花象征荣华富贵,石榴象征多子多孙,紫薇象征高官厚禄等,这些象征代表了园林主人的美好期望,所以这些都是园林中能常常见到的植物形式。

而小草常常被人们所忽视,因为在古代,平民百姓常被称为“一介草民”,因
为小草和平民百姓的命运是相仿的:出身低贱,一生平淡,没有荣华富贵,所以自命清高的文人士大夫不会把自己比作一棵小草的,他们在设计自己的园林时,处处留意,每一处都费劲心思来表明自己的意向和情致,如种植一些名贵的树木来表明自己的富贵,花很多的银子收集天下奇石,来表明自己的高雅情操,所以他不会在自己的私家园林中特意种植默默无闻的小草,只是偶尔几个角落里有一些自生的小草而已。

结语
植物是构成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在构成园林的四大要素中,植物的形式是最多的,几乎自然界中所有的植物都能在园林中看到,本文论述的对象——小草在园林中也有一席之地,但只是在一个很小的角落,在园林中处于一个极小的配角地位,其原因与草的生长特性及其观赏特点有关,还与园主人的意向有关,除此之外的原因留待我们继续探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