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98120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归纳最全)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有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结构模式等共四个层面的内容,其知识框架如下:第一节表达方式一、抒情方式(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二)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1)总论——情与景的关系(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基本形式:①触景生情(景→情):②以景结情(情→景):③缘情布景:④寓情于景(有景无情):⑤景略情在:(3)情景与哀乐的四种关系:①以乐景写乐情②以哀景写哀情:③以乐景衬哀情④以哀景写乐情2、借物抒情(1)定义及举例(2)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区别:①借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乐、哀、愁,但我们绝不会把这种情绪看成是一种思想。
②托物言志,更重要的是诗人要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
3、借事抒情(用典故)(三)直接与间接抒情的相关范畴1、点染2、曲直3、隐显4、移情二、描写方式(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一)基本概念:(二)考试重心(三)正面描写命题角度。
1、虚实结合(1)定义(虚实的内涵)(2)“虚”的三类内容①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②已逝之景之境。
③设想的未来之境。
(3)虚实结合的作用——“虚实相生”①相反相成②相辅相成(4)“虚”与联想、想象2、动静结合(1)基本概念(2)常用方式——以动衬静3、点面结合4、细节描写5、色彩的渲染6、描写(观察)角度的变化7、白描8、疏密9、诗中有画:二、议论三、记叙第二节:修辞手法一、比喻四、借代七、设问二、比拟五、夸张八、反问三、双关六、对偶九、互文十、列锦(一)定义(二)作用(艺术效果)1、凝炼美。
2、简远美。
3、含蓄美。
十一、迭字第三节表现手法一、象征:(一)定义(二)条件与特征(三)作用:1、把抽象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2、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二、联想和想象(一)定义及举例(二)联想、想象与夸张(三)联想、想象与浪漫主义(四)特别提醒——勿泛化使用三、抑扬(一)概念:(二)分类1、欲扬先抑2、欲抑先扬(三)相关范畴——褒贬1、似贬实褒2、似褒实贬四、衬托(一)概念:(二)分类:1、性质分类(1)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衬(2)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反衬。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总结(强烈推荐)
( 强烈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总结推荐)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一、表达技巧的分类(一)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在现代作品中,基本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
在古代诗歌中主要有描写、抒情两类。
1 .描写描写是进行绘声绘色绘形的描画和摹写的这样一种语言表达方式。
它能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如睹其物的表达效果。
①根据着眼点的不同我们可以把描写分为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即正面的描写和侧面的描写。
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
②按描写的文笔来分,描写又可以分为细描和白描,细描指采用工整的细腻的笔法,把描摹对象纤毫毕现的绘画出来,笔法细腻,形象丰满。
白描在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如,《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首诗写法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借助于生动的细节描写传递人物的思想感情。
诗中,“复恐匆匆说不尽”是人物的心理活动,“临行又开封”是人物的行动细节,也是人物心理活动的反映。
这种生动的细节使抽象的思念变得具体可见,体现了诗人提炼生活素材的功夫。
又如,《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这首诗没有(动词)形容词的修饰点缀,是纯用名词组合,即所谓白描手法。
③根据观察的角度,描写又分为远近、高低、俯仰、上下、内外、天空地面等多角度描写。
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诗歌了吧,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那么什么样的诗歌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篇11、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2、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象征、对比、衬托、双关、设问、反问、反语、通感、互文、用典、化用、叠词等;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寓理于事:诗歌分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种,其中还有一种说理诗,虽数量不多,但影响颇大。
这些诗都是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
几大诗人如杜甫、陆游、苏轼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深含理趣的句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苏轼)——说明陷在里面不能跳出来,往往被各种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
朱熹《观书有感》里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陆游的《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修辞: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其作用大体和其它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
要发现修辞,直接说明作用。
比喻——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反问——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夸张——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巧用典故,化用前人诗句——精炼含蓄;扩展内容;富有文采。
(这方面对课外阅读量和历史知识要求较高,但有时十分明显。
鉴赏诗歌之表达技巧
一、鉴赏诗歌中的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
基本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在古 代诗词中主要有描写、抒情两类。 1、记叙:分析鉴赏主要集中在诗歌中运用的“倒叙”和 “铺叙”(铺陈叙事)。 2、议论:分析鉴赏主要集中在诗歌中运用的“卒章显志” 。 3、描写:分析鉴赏主要集中在诗歌中运用的动静结合、正 侧结合、远近结合、高低结合、视听(声色)结合、虚实 结合(描写的角度);“工笔与白描”(描写的详略)、 “渲染与烘托”(描写的用意)。 4、抒情:分析鉴赏主要集中在诗歌中运用的“直抒胸臆” (直接抒情)、“借景(物)抒情(情景交融、融情于 景)”、“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怀古伤今)”、“托物 言志(以物喻人)”四种抒情方式。
借代与借喻的区别:
借代与借喻有相近的地方,都是用一事物代 另一事物,但它们的性质却完全不同。 1.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 2.借喻是喻中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 3.借喻可以改为明喻,借代则不能。 4.借代的本体与借体之间有实在的关系,一 般地说,这种关系还是相当密切的;借喻 的本体与喻体是本质不同的事物,人们不 过根据它们之间具有的相似点,通过联想 把它们联系起来。
• 阅读下面的两首词,完成后面问题。 • 忆江南、梦江南
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常见的命题方式
(1)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画面(或情景), 请你加以概括说明。 (2)本诗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3)试简要说明本诗中情与景的关系。(如上面题目) (4)词的上方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景?
鉴赏诗歌表达方式常用的答题模板 解答鉴赏表达手法类题目可采用下面的步骤: 步骤一:指出诗歌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手法 的基本特点;
• 2010年湖北卷:鹊桥仙 七夕
大纲版高考总复习
· 语文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第一课时一、表达技巧:在诗歌鉴赏里,表达技巧往往就是表现手法、艺术手法。
表达技巧包括: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衬托、借代、对比1、表达方式:描写、议论、抒情。
抒情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和怀古伤今。
2、写作手法(表现手法):象征、联想、想象、白描、衬托、对比、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二、在鉴赏现代文阅读中,表达技巧包括:1、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2、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等。
3、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繁简。
4、结构:承上启下、悬念、照应、铺垫等。
5、修辞手法:比喻、反复、排比、反问、拟人、夸张等一、考点解读:1、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E),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
2、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几个角度:A、从名句角度:着重分析该句的情感哲理所在,对主旨所起的作用。
B、从修辞的角度:该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这样一些: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复、反问、设问、借代、双关、互文(如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等。
C、从表现手法入手: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想象联想、烘托或对比衬托(动静相衬、以有声衬无声等)、托物言志、化用典故、借古抒怀或借古讽今、虚实相生、比兴寄托、比喻象征等。
D、从表达方式入手: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E、从音韵的角度入手:如长短句间杂的,读起来错落有致,好似大珠小珠落玉盘;多用叠词的,讲究押韵的,则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性。
3、命题方式:在高考试题中往往综合出现,很少孤立地命题,往往命题为: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二、答题格式:手法+表达作用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三、答题步骤: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地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一个非常宽泛地概念.从诗歌鉴赏地角度说,主要包括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等方面.具体来说,以下几点需要认真掌握.()抒情手法:①借景或借物抒情.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地感情、表达地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就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菊、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等等,都是诗人常常借以抒情地对象.如白居易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作者借“原上草”地顽强抗争,尽情发出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地感叹.②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会在特定地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此自然景物或场景地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地抒情方式.比如杜甫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地“喜悦”之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则借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地忧虑和对家人地思念之情.另如宋祁地“红杏枝头春意闹”、张先地“云破月来花弄影”等等,都是情景交融地典范.以上两种抒情方式均属间接抒情.③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地一种抒情方式.比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地结尾:“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就直截了当地抒发了诗人甘愿为天下贫寒地知识分子地幸福而牺牲自己地高尚情操.再如陈子昂地《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全诗以慷慨悲凉地调子,直接通过登幽州台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地悲愤和失意苦闷地情怀.④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就是通对物品地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地志向和意愿.托物言志地写作方法,最常用地有比喻、拟人、象征等.比如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这首诗借咏蝉以喻自身地高洁.前四句闻蝉而兴,重在咏蝉;写蝉餐风饮露,居高清雅,然而声嘶力竭地鸣叫,却难求一饱.后四句直抒己意,他乡薄宦,梗枝漂流,故园荒芜,何不归去?因而闻蝉以自警,同病相怜.⑤托物寓理.一般是哲理诗,如朱熹地《观书有感》(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⑥用典抒情达意.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地丰富性,增加表达地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地效果,增强作品地表现力和感染力.比如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廉颇.这些典故都是京口这地方地历史掌故,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地思想感情.⑦叙事抒情.如杜甫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地《琵琶行》等.⑧借古讽今.如戎昱《咏史》:“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这是一首借古讽今地政治讽刺诗.唐代自安史乱后,朝政混乱,国力削弱,藩镇割据,边患十分严重,而朝廷一味求和,使边境各族人民倍受祸害.因此诗人对朝廷执行屈辱地和亲政策,以为国耻,痛心疾首.这首讽喻诗,写得激愤痛切,直截了当,一针见血.()描写手法①渲染本来是国画地一种画法:在需要强调地地方,用水墨或淡地色彩涂抹画面,显出物像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这种加浓形象地手法,就是渲染.诗歌中则是指对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地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比如,白居易地《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诗地前三句,诗人尽情渲染:自己新酿造出地米酒,微呈黄绿色,面上还有些悬浮物,细如蚁;那酒正放在红泥抹地小火炉上温着,火炉是新地,红地色泽;这时天快黑了,看来要下雪了.经过这一番地渲染,最后一句地发问“能饮一杯无?”(我想饮酒取暖,你能陪我喝一杯吗?)也就水到渠成,得到了突出.②烘托本是甲国画地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像地轮廓外面涂抹,使物像明显突出.用于诗歌创作,则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地事物鲜明突出.也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地其他事物,达到突出本意地目地.对同一事物,可以从正面渲染,也可以从侧面烘托.烘托就是对事物地侧面描写.它地艺术效果,可以与渲染媲美.清代方熏地《山静居画论》中有这样一段记载:“石翁(沈周)风雨归舟图,笔法荒率,作迎风堤柳数条,远沙一抹,孤舟蓑笠,宛在中流.或指曰:‘雨在何处?’仆曰:‘雨在画处,又在无画处’.”所谓“雨在无画处”,意思是说,画面上并没有直接画雨,然而通过那数枝飘拂地柳丝,一抹淡淡地岸影,一袭蓑笠,却又能使人得到满天风雨地强烈实感.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地“烘托”.烘托,可以是人烘托人,如《陌上桑》中借“行者”、“少年”等地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地美貌.也可以是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是以闹衬静.更多地是以物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地美妙动听、引人人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再如“桃花潭水深千尺”,形象而鲜明地烘托了汪伦对诗人李白地深厚感情.③衬托俗话说:“牡丹虽好,还需绿叶扶持.”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地近似或对立地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地事物地表现手法.它可以使被陪衬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衬托有正衬、反衬两类.利用事物地相似条件来衬托地是正衬;利用事物地相反条件来衬托地是反衬.比如,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词中写到:万千棵树上闪着红亮地灯光,晶莹耀眼;千家万户门前,红灯高照.灿若晨星.贵家公子驾着宝马雕车,一路香风四溢,娓娓引人地凤箫声,明晰夺目地“玉壶”灯,热闹地百戏,彻夜不熄地鱼形龙形灯,戴着“蛾儿”“雪柳”“黄金缕”首饰,打扮得漂漂亮亮地游女们,像阵香风,带着盈盈地笑语,缕缕幽香,飘然而去了……诗人用全词地三分之二以上地笔墨,极力渲染元夕地热闹景象,其目地却是为了反衬一个冷地特写:“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④抑扬这是指把要贬抑否定地方面和要肯定地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地目地表现手法.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比如,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采用先扬后抑地手法,先写汉文帝在宣室夜召曾被驱逐地臣子贾谊,“求贤”、“访逐臣”写出了文帝地求贤心切,这是扬;但汉文帝并不为听取如何治国安民地大计,他感兴趣地只是鬼神之事,这足以证明其政治上地昏愦慵弱,这是抑.⑤动静动静是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地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比如杜甫地《旅夜书怀》地三、四两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一静一动,雄浑开阔,令人称道.又如,王维地“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写得有声有色,动静相宜,也是脍炙人口地名句.⑥对比、照应对比又叫对照,就是把对立地事物,或景,或境,或人,或情,前后相叙,以增强艺术效果地表现手法.比如,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地一二句,运用对照地手法写景.霜天、残月是冷色,江枫、渔火是暖色,这是一种色彩地对照;霜天透明地明亮与渔火鲜艳地明亮是光质地对照;而霜天地清淡与残月地迷朦又是另一种光质地对照.这些对照营造出一种孤寂、飘零地意境,从而达到了情景交融、和谐统一地抒情效果,增强了诗地感染力.照应是指诗中对前面所写地作必要地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比如,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地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地“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地“送”字.⑦正侧结合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地直接地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地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地是侧面描写.比如,汉乐府《陌上桑》,写罗敷之美,就是用地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地方法.诗中正面描写罗敷地装束,显现她地外貌美;正面描写人物对话,显示她地机智勇敢刚毅不屈地性格美.但这首诗值得人们称道地地方,还在于它地侧面描写.诗中写人们因见到罗敷时地表现是:“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这段诗,用侧面描写地方式,把罗敷地美写到了极点,而且比正面描写给读者留下了更多地想像余地.⑧虚实结合诗地形象思维,要求写诗讲一点模糊性,朦胧性.诗不能太实,太实很难给人留下想像地余地;诗也不能太虚,水中之月,镜中之花,让人摸不着边际,见不着真意,也不好.写诗,应该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相生.虚实结合,可使作品地结构更紧凑,形象更鲜明,容量更大.而虚与实也是相对地: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比如,李贺《将发》:“东床卷席罢,护落将行去.秋白遥遥空,月满门前路.”前两句写收拾停当,即将登程.这是实写.那么前路如何,诗人心中又在想什么,这层意思没有直说,诗人只是写了眼前地景:秋色空旷辽远,弥天漫地;月光如水,洒满路途,似乎没有尽头.这就是虚笔.()修辞手法:诗歌中常见地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双关等.此外,炼字也属于此类.这里只说说比兴、象征、夸张、互文.①比兴“比”是比喻.南宋地朱熹说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是用一事物比方另一事物.“兴”是寄托.朱熹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托事于物,把作家地思想、情感融合在对事物地描写中,或在描写中引发作家地联想和感慨.比兴手法可以使描述更加生动感人.比如张九龄地《感兴(其七)》:“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诗中作者以丹橘自比,用丹橘地耐寒、甘美,来比喻自己有不媚俗地节操,但这“比”又是“兴”,因为它起领了下文.②象征借用某种具体地形象地事物暗示特定地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地感情和深刻地寓意,这种以物征事地创作方式叫象征.象征地创作效果是: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地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地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地实感,能表达真挚地感情.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借“黄鹂鸣翠柳”象征“大地回春地气象”,借“白鹭上青天”象征“脱离避难生活”,借“西岭千秋雪”象征“久滞客中地绝望”,借“东吴万里船”,象征“希望终于到来”.全诗通过象征手法,充分表现了诗人渴望回乡和无限喜悦地心情.需要指出地是,象征与比喻有相似之处.但象征属于艺术创造手法,它与构思相关,而比喻则属于语言加工地范畴.对于有些比较复杂而又有深刻意义地事情,一时又不易讲清楚,或者有些意思不便明说,这时诗人常常便借用象征地表现手法.③夸张古典诗歌中,有用夸张手法单独描写自然景物地,也有用夸张手法单独描写社会生活地,更多地情况则是把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如王维地《终南山》,其中地“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二句,是说太乙山(即终南山)距京都长安不远,山脉连绵延伸千余里,直达海边,从而指出了山地位置及其纵横绵亘地长度.终南山距海很远,这里说其峰峦叠连到海,是夸张其跨度之长远,有意将诗地画面拓展向无垠.又如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诗中地“三万里”“五千仞”“上摩天”“泪尽”都是夸张,正是这些夸张描写,把诗人对祖国地热爱,对苟且偷安、不去收复失地地求和派地愤懑,以及对遗民遭受地苦难地深切同情,表现得淋漓尽致.④互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地语言结构相耳拼合、共同地表达着一个完整地思想内容;也就是说,上文里省了在下文出现地词,下文里省了在上文出现地词,参互成文,合而见义.这样地修辞手法叫做互文.运用互文手法,能使语言明快,结构工整,声韵和谐,节奏明快.如: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乐府诗集·木兰辞》)诗地意思是:“(木兰)对着窗户和镜子梳理头发,修饰面容.”又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意思是:“修筑长城以御匈奴,起于秦汉,故谓明月照临关塞地景象在秦汉时已是如此.”“秦”、“汉”虽在字面上分属“月”和“关”,而意义上是合指地.)互文与对偶地区别是:互文主要是在意义方面(参互成文,合而见义);对偶着重于语句结构形式方面(两个相对称地结构整齐地语句).大多数互文不是对偶;大多数对偶也不是互文;如果又是互文,又是对偶,便是两种辞格地兼用.。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赋,是直陈其事,直接说明,不需要 一个外物的(鸟兽草木等)形象,类似于“ 直抒胸臆”。
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抒发 了女词人慷慨激昂的人生理想;“人生 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抒发了 文天祥精忠报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 英雄气概。
比,是由心及物,是说一种情感由一个形象去 表现。不管是比喻、象征,还是拟人、寓托, 所有的形象与情意的关系,都是“比”的关系。
“朱雀桥边野草花”,写昔日人来人往的朱雀桥,如今荒 凉冷落了。“野草花”象征衰败,“野”字增添了荒凉的意味。 “旧时王谢堂前燕”,把“燕子”想象成历史的见证者,似乎 信手拈来却足以使人想起乌衣巷昔日的繁荣。“飞入寻常百姓 家”突出了今日与往日不同,寄托着作者对这一变化发出的无 限感慨。全诗落笔于眼前的“野草花”“燕子”等细小的景物, 却反映了一个深刻的主旨:历史沧桑变化,权势倾极一时,终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早行 露侵驼褐晓寒轻, 星斗阑干分外明。
草虫鸣
反衬
环境的寂静
寂寞小桥和梦过, 出行之早
稻田深处草虫鸣。 漂泊的孤独寂寞
(2) 虚实相生 所谓实,就是所见所闻;所谓虚, 就是想象中的、梦中的、联想的, 就是所感。虚实相生,更加拓宽 了诗歌的表达空间。避免了写法 上的刻板平直,更加准确、鲜明 地传情达意。
(5) 以景结情 诗歌在描写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 以景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声胜有声”,显得意犹 未尽,余味无穷。
温庭筠的《梦江南》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 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尾句以景结情,据前四句可以判断出主人公心情的 波动和低沉,碧云摇曳,将人物情绪的不安寄寓其中。
(4) 多角度描写。从景物的远近、高低、 点面、色彩、动静、虚实、视觉、听觉等 角度描写场景或物象。如贾岛《暮过山 村》:“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该 诗从听觉上,数里之外听到水声;从视觉 上,直接写人烟稀少。再如王禹偁《村 行》:“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 阳。”以听觉写动景,以视觉写静景,动 静结合,写出了晚山的可爱。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
从诗歌鉴赏的角度说,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互文)表现手法(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渲染、象征、对比、对照、抑扬、照应、动静、正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
这是诗词鉴赏考核的重点,再次强调答题要领:内容(写什么)、方法(怎么写,也就是表达技巧)效果(怎么样)。
(注意:这三者的顺序可以按需要调换,但答题时不可缺漏)诗歌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集要:(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1.记叙。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例如陆游《书愤》中“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那些值得纪念的往事。
2.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做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例如杜甫《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诗歌从水中月景写起,生动地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拨刺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3.议论。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发表的意见。
例如元稹《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4、抒情。
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
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具体的抒情手法有(1)借景或借物抒情。
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和所想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就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例如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作者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发出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的感叹。
(2)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
赏析诗歌的技巧
赏析诗歌的技巧阅读诗歌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陶冶道德情操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不断的阅读、学习,我们会感悟到诗歌的特点:内容集中、想象丰富、感情强烈、语言凝练、节奏鲜明、韵律和谐。
根据这些特点,阅读分析理解诗歌须掌握以下技巧。
一.反复吟诵,把握诗歌总体形象读诗,先要做到语音准确、停顿恰当,抑扬顿挫,能初步读出语气,然后放声去读,朗读中融进自己的感情,把朗读与品味结合起来。
在弄清诗意的基础上再进行品读,品读要做到“一疑二好三关键”:疑――就是自己理解有困难的句子;好――即自己认为优美的、有哲理的语句;关键――即自己认为是理解课文的关键语句。
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对这些句子仔细揣摩、赏析。
抓住这些关键性的诗句,我们就能拨开迷雾,透过现象,把握全诗的主旨,赏析诗歌的重难点句子,可以抓住句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可以从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抒情方式、表现手法或句式等方面来进行赏析。
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贴切、形象的修辞手法都能更加突出地表现事物特征。
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反复、排比、对仗、对比、通感等;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包括叙事抒情、借景抒情、托物抒情、寓情于景等;表现手法有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抑扬、渲染、象征及映衬等。
句式整齐,能使句子韵律整齐,琅琅上口,富有美感。
从朗读与把握总体形象入手,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由此可以体会诗歌的形象性,懂得欣赏诗歌要领会艺术形象所蕴含的意味。
言,感受节奏音韵之美二.品味语诗歌的语言是非常凝练和含蓄的。
诗歌最美的,就是语言,以其跳跃性,音韵美,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
这就是我们要反复吟诵、发挥想象,对诗歌内容进行再加工,才能理解诗歌所包含的深层的思想感情。
而一些语言在诗歌中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它也是引导我们更好地把握思想的一把钥匙。
我们有这样的体会:许多古诗词之所以流传千古,其原因之一就在于语言的精妙。
郭沫若说:“节奏之于诗是它的外形,也是它的生命。
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精编版
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一般在诗的最后一句或一联,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言尽而意犹未尽。
)(情景与哀乐的四种关系:①以乐景写乐情②以哀景写哀情:③以乐景衬哀情④以哀景写乐情)①借景抒情:“情”偏指情感情绪一类,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绝不会②托物言志:是诗人要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即人生的态度、人生的感悟、人生的志向。
)寓情于事(诗人把自己的情感寓于叙事之中)这是古代诗词常用的一种表达技巧,也叫曲笔。
从对方着笔,展开想象,不直接写自联想、想象、象征、悬念、首句点题、开门见山、曲笔入题、重章叠句、层层深入、对比、抑扬结合、欲扬先抑、欲抑先扬、过渡照应、伏笔铺垫、浑然天成、先景后情、先情后景、以景结情、首尾照应、托物言志、卒章显志、以小见大二、常见修辞手法的作用:比喻: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繁冗为简洁。
夸张:突出特征,强化感情;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拟人:化物为人,赋予人的情感,亲切自然,生动活泼,具体形象。
对偶: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音节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
排比:结构紧凑,文意贯通;增强文章的气势,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增强语势,强化感情。
反复:突出内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
借代:生动活泼,使语言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形象突出,特点鲜明。
反问: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
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引用: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表达效果,增强说服力。
双关:表达含蓄,语义丰富。
顶真:环环紧扣,引人入胜。
议事说理,准确、谨严、周密。
抒情写意,格调清新。
壮物叙事,条理清晰。
通感:感觉互换,生动形象,启人联想,耐人寻味。
对比: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表达强烈的感情。
三、被贬归家途中所体现的情感①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哀②对朝廷轻信小人,冤枉忠臣的不满,愤懑③内心的孤独,冷落④对心酸往事的回忆感慨⑤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四、描写山中景物诗的情感①直接表达了诗人精神愉快,神清气爽.②对自然的喜爱,归隐山中的向往和对名利的淡泊五、一些常见意象固定的文化内涵:1.菊花象征坚贞、高洁品格,表达了诗人坚贞、高洁,超凡脱俗的隐逸风范。
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诗歌鉴赏中,抒情手法是一种表现技巧。
直接抒情是其中一种方式,通过直接表达内心情感来传达诗人的情感。
另一种方式是间接抒情,其中借景抒情是最常见的方式。
借景抒情可以通过让景物与情感融为一体来表达情感,或者在诗的结尾以景物代替情感,使得诗歌留下余韵。
此外,托物言志也是一种间接抒情的方式,通过将思想寄托于物品来表达情感。
在描写手法方面,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是两种常见方式。
正面描写可以通过白描、工笔和渲染等方式来表现形象,而侧面描写则是通过配合其他事物来烘托所需要的对象。
对比是一种常用的描写手法,通过将两个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比较,来突出所需要的对象。
衬托则是通过正衬或反衬来突出所需要的对象。
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和虚实结合也是常用的描写手法。
细节描写可以通过肖像、语言、神态、动作和心理等方式来表现形象。
写景角度方面,可以从远近、上下、俯仰等观察角度来描写景物,也可以从视、听、嗅、味、触等感官角度来描写景物。
同时,也可以通过形声色摹形拟声绘色等方式来渲染色彩,或者通过动态、静态、虚实等方式来表现景物的特点。
修辞手法方面,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和用典等也是常用的表现手法。
1.托物言志是诗人通过描写事物表达内心感受、态度、志向等。
这里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
2.用典故抒情是指借用过去的典故来表达情感。
3.寓情于事是指诗人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叙事中。
4.借古讽今包括借古喻今、借古伤今、怀古凭吊、咏史怀古、借古抒怀等。
5.对写法是古代诗词常用的一种表达技巧,也叫曲笔。
诗人从对方的角度出发,展开想象,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想念对方,而是写对方如何想念自己,以此来表达思念之情。
6.篇章结构主旨技巧手法包括XXX、想象、象征、悬念、首句点题、开门见山、曲笔入题、重章叠句、层层深入、对比、抑扬结合、欲扬先抑、欲抑先扬、过渡照应、伏笔铺垫、浑然天成、先景后情、先情后景、以景结情、首尾照应、托物言志、卒章显志、以小见大等。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一、考点、难点、疑点1.考点解析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近三年题材全部是写景抒情,13年考察形象、技巧、情感;14年考察形象;15年考察语言、情感。
能力层级:E(1)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对偶、反问、设问、反复、互文等。
对修辞手法的鉴赏,就是要明确辨识和判断修辞手法是什么,掌握和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分析和评价它们对于塑造形象、表现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
①比喻比喻能将抽象化为具体,能将无形化为有形。
例如写“愁”:李后主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以江水写愁,则使人想见愁意之漫长。
②夸张夸张就是为了突出和强调某种事物或事物的某种特征,借助于想象,对它进行夸大或缩小,以引人注目,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如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诗中的“三万里”“五千仞”“上摩天”“泪尽”都是夸张,正是这些夸张描写,把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对苟且偷安、不去收复失地的求和派的愤懑,以及对遗民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③拟人把物人格化,可以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更加丰富。
如刘颁《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诗中将“南风”人格化,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久雨初晴后作者宁静恬适的心情,以及对南风“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
④对比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
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
如梅尧臣《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全诗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一、艺术手法(表达技巧、表现手法)(一)表达方式:诗词中运用叙述、议论、描写、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主要有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远、近、高、低按顺序,绘声绘色、声色并茂。
通过听觉、视觉、嗅觉等多种渠道多角度描摹。
①、动静结合在写景状物的诗文中,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往往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若能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则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王维的名篇《山居秋暝》中就有这样的例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前一句写山上一尘不染的松树,皎洁的月光,以及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班驳的影子,都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受——这是通过静态描写来突出山中的静谧。
第二句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这是动态描写,以动衬静,更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再如: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②点面结合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此,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柳宗元在《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
“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再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③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用侧面描写的手法,通过对其它事物的描写,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而且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
诗歌的鉴赏需要关注其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
1.象征手法:通过使用具象或抽象的符号、形象、意象等来代
表或暗示更深层次的意义。
例如,用春天来象征希望和新生。
2.比喻手法: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比较来突显它
们的共同之处或特点。
例如,将心比作苍穹,形容心情广阔。
3.拟人手法: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类的特性和行为,以增强
表达的形象感。
例如,用“秋风”“呼啸”来描述风的声音。
4.排比手法:通过使用并列结构的句子,以强调同等重要的事
物或概念。
例如,"冰冷的风,寒冷的雨,无情的黑夜"。
5.对仗手法:通过对诗句中的词语、句子进行音、韵、意义上
的对应,以增强韵律和美感。
例如,“山隅隐隐”中的“隐隐”与“山隅”产生对仗。
6.修辞手法:包括诗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夸张、反复、倒装等,以增强表达力和形象感。
7.节奏感和韵律感:诗歌通常具有独特的节奏感和韵律感,通
过对诗句的音调、音节、重复等进行处理,使得整篇诗歌具有一种鲜明的韵律感。
8.意象和意境的营造:通过运用具体而生动的修辞手法,使得
诗歌中的意象更加鲜活,以及透过意象的串联和延展,使得整篇诗歌中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情感和氛围。
这些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常常与主题、情感、氛围等紧密结合,共同构成了一首优秀诗歌的魅力。
同时也需要根据诗歌的风格、文化背景等因素进行综合鉴赏。
诗歌赏析的15种表现手法
诗歌赏析的15种表现手法诗歌赏析的15种表现手法很多同学会问诗歌鉴赏的表现手法,本文就给大家总结了一下常见的一些表现手法,希望大家能牢牢记住,在考试时遇到这类问题时不至于不知道答什么。
1、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等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借景抒情(杜牧《泊秦淮》)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写作者的感情。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所写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
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3、托物言志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咏蝉》)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的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
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的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
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嘘。
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的。
4、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诗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5、动静结合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教案一、典型例题1.(2010年高考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中作①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
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
③酒阑:酒尽。
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要求写出该诗的写作特色,我们应从全诗出发,考虑描写、抒情、修辞等表现手法。
作者首句写凄凉的静夜景色,次句写扑朔迷离的春夜景色,第三句写世事变迁,感慨人生,末句写酒兴已阑,黯然思家。
四句分叙了四个不同的意境,都是梦中光景,都透露出作者客居他乡、仕途失意的无奈之情。
从修辞上分析,该诗前后两联字字相对,对仗工巧,天衣无缝。
答案:①一句一个场景;②拟景写情,情景交融;③对仗十分工巧。
2.(2010年高考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七夕范成大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
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①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
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①争:怎。
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赏析对比衬托手法的诗句,注意衬托包括反衬。
前三句,牛郎已无心耕种,织女亦无心纺织,就连天上的众仙女也忌妒,反衬“双星良夜”的美好。
“新欢不抵旧愁多”,“旧愁”与“新欢”构成对比。
此外,“新欢”反衬“新愁”,凸显两人的感情。
答案:①通过“群仙相妒”(具体表现为“月姊满眉颦”和“风姨吹雨”)反衬“双星良夜”的美好。
②通过“旧愁多”与“新欢”少(“相逢草草”)的对比来表达“双星良夜”相逢的短暂。
③通过“重搅别离心绪”或“相逢草草”的“新欢”来反衬“归去”时所增添的“新愁”,以凸显两人感情的真挚和深沉。
(举出任意两例,言之成理即可) 3.(2010年高考天津卷) 峡口送友人司空曙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送蜀客雍陶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一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诗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峡口送友人》借暮春时节,飞花飘荡,表达了主人公对友人的惜别之情与思归之情;雍诗表达情感较为复杂,既有惜别的忧伤、思乡的伤感,也有对友人得以还乡的喜悦。
所写景物为清新的早春,为乐景。
答案:(示例1)同意。
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
(示例2)不同意。
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诗人分享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
二、考查类别及解答方法(一)、修辞手法的考查经常考查的修辞有比喻、夸张、拟人、对比、借代、双关、对偶等。
(2010年高考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岁暮①[唐]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
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
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烟尘”并非自然界中的烟尘,而是有特定含义的“战争”,这也与后文相应。
“请缨”可联想到高中课本中的“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滕王阁序》),可知该词还有其暗含的意思。
【答案】借代,如“烟尘”代指边境战事;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
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技巧拨点答题步骤1.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结合诗句解释这种修辞格在诗中是怎样运用的。
3.指出运用此种修辞的艺术效果。
(二)、表现手法的考查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有些和抒情手法相融合,如用典、衬托、对比、托物言志等。
另外抑扬结合、象征也是常用的表现手法。
1.抑扬结合:“抑”就是贬抑,对事物进行否定、贬低;“扬”就是褒扬,对事物进行肯定、赞赏。
抑扬运用时,只强调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起衬托作用。
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欲扬先抑,一种是欲抑先扬。
2.象征: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作者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的艺术手法。
象征的本体意义和象征意义之间本没有必然的联系,但通过作者对本体事物特征的突出描绘,会使艺术欣赏者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从而领悟到作者所要表达的含义。
如:红色象征喜庆、白色象征哀悼、喜鹊象征吉祥、乌鸦象征厄运、鸽子象征和平、鸳鸯象征爱情等。
(2010年高考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素蝶诗刘孝绰①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①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咏物之作,意在借物以寓情,托物以言志,此诗并非泛泛的咏蝶之作,而是寄寓了诗人的身世之感。
史载刘孝绰自幼聪颖,然恃才傲物,一生仕途坎坷。
此诗前六句描摹素蝶形象,末二句以素蝶口吻表白情感,透露出作者对未来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答案】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
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技巧拨点答题步骤1.明确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诗(词、曲)中是怎样运用这种手法的(托物言志要阐明“物……志”所指的内容,象征要指明象征意义)3.阐明这种表现手法的效果。
(三)、描写手法的考查诗歌中主要考查侧面描写中的动静结合、渲染、烘托、白描、虚实相生等。
1.动静结合:对景物进行动景和静景的描写,有以静衬动、以动写静等手法。
2.渲染:对环境、景物进行多方面的描绘形容,以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效果。
3.烘托:“烘云托月”,借助描绘别的事物突出主要对象。
烘托又叫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表达不同的情感。
4.白描:绘画中的一种创作手法。
用最简洁的笔墨,不加烘托和细致的修饰,直接描画鲜明生动的形象。
5.虚实相生:实写就是正面描写,写现实中的真实景物;虚写就是侧面描写,写想象中的景象,写所感。
(2010年高考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东黄庭坚江水西头隔烟树。
望不见、江东路。
思量只有梦来去。
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
算没个、人传与。
直饶②寻得雁分付③。
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
②直饶:纵使。
③分付:交付。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上下两片的前两句均为眼前景(事),为实写;后两句均为想象中的景(事),为虚写。
【答案】①上片前两句实写远望不见江东路,引起后两句梦中相见慰孤独的虚写(想象);想象中的相见反衬了现实中的孤独。
②下片前两句实写灯前写信无人传,引起后两句错过大雁传信时的虚写(想象);想象中的暮秋雁断烘托了现实中的情感阻隔。
技巧点拨答题步骤1.指出诗歌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
2.结合诗句分析描写了什么内容,是怎样描写的。
3.说明这种描写手法的作用。
(四)、抒情方式的考查常见的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等。
1.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直接表达对人物或事物的爱憎情感。
2.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描写来寄寓、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正常情况下“景”和“情”产生的美感是一致的,美景抒乐情,恶景抒哀情,但诗歌鉴赏中还经常运用“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其目的是让“哀情”更悲。
3.情景交融:把作者的感情融入景物描写之中,景中有情,情中带景,情景融为一体。
4.托物言志:借助自然界中的某一物象所具有的特征,来表现作者的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象带有人物化的色彩。
5.用典抒情:剪接典型故事,借助典故来抒发情感,来讽喻时政。
6.借古喻今:借助历史上的人物或事件来隐喻、规劝当朝。
“借古”是手段,“喻今”是目的(2010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解析】这首诗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凤凰”的意象抒发了诗人对命运的无奈和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阮籍以隐约曲折的诗风著称,此诗犹以“凤凰”象征诗人自己,借写“凤凰”的遭遇抒发自己的哀伤与无奈,具有强烈的生命孤独感。
【答案】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的手法;以“凤凰”自喻(或“象征诗人自己”),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
技巧点拨答题步骤1.指出运用了哪种抒情手法。
2.怎样运用的这种手法。
3.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表情达意中的妙用。
(五)、行文结构的考查行文结构方面的技巧有:卒章显志、以景结情等。
1.卒章显志:在文章的结尾运用直抒胸臆的手法,点明志向、文章的主旨。
2.以景结情: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2010年高考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雪曲江总①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